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通用9篇)

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篇1

活动是人类特殊存在的一种方式。小学英语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活动,而且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形式。那么,小学英语课堂上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呢?我认为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从而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接下来我就从七个方面具体地谈谈如何设计好一堂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活动的设计要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经验相联系。

我们常说,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重要地是备学生。因为不同的地区,即使是同一地区的学生,其成长的背景、生活的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他们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也存在着差异。但教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是统一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关注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是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特别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把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掌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真正做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的“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让英语成为学生真正用来交际的工具,而非仅仅是停留在脑袋中的语言知识。

二、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与递进性

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因为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通常第二外语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方法,花费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学得。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活动在对学生语言训练上面是否有递进的要求。通过连续的几个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或增大语言输出仍旧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这些的话,表面上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或许也很活跃,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这对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量输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帮助不大。

三、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五年级下册What are you doing?这一单元第四课时的时候,我发现直接让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同学猜的“Do and guess ”游戏对于五年级学生已经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该课时我采用了“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同时也把学生分为A、B两个大组进行比赛。首先每组派两名学生到前面准备做动作,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我喊“Ready, go.”时台上的学生开始表演,喊“Stop!”时停止表演,但要保持当时的姿势不动,其他学生这时候可以睁开眼睛并根据那些“木头人”的姿势猜测What is he/she doing? A组提问B组回答,然后B组提问A组回答。对方回答完毕后提问的这一组可以向本组的表演者提问:“What are you doing?”以求得正确答案,同时判断对方的回答是否正确。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本来就对于闭眼过程中台上学生的表演内容感到好奇,加上睁开眼睛之后看到的“木头人”的动作确实滑稽,连我都忍俊不禁,孩子们的兴致就更别提有多浓厚了,因此,这项活动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我打算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还有学生央求我让他们再玩一轮。正因为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不知不觉地从活动中学会了也在其中运用了英语知识,我们的教学目的也由此达到了。四、活动设计要有目的性

活动不仅仅只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组织,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活动本身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对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流,为了做事情。小学英语活动课,就是要通过教学中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活动之前,都要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哪些语言?运用了哪些语言?” 这样才能设计出有目的性的活动,它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活动的关键。对于前面提到的“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我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还为了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语言。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比赛可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既练习问题What is he/she doing? 又有机会练习回答He/She is„.让提问的这组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台上的表演者回答“I am„.”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奠定了基础。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理念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五、活动设计要有真实性

教育学家杜威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如讲授 “When is your birthday?”这单元第一课时时,有学生问我的生日是在几月,我卖了个关子,到了第二课时让他们运用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February„?来猜测,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提示Please up, up/down, down!(配以手势)学生对老师生活中的真实信息很感兴趣,自然就会踊跃地提问了。另外,我们要利用交际中的信息差,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只有创设一个有信息差的语境,学生之间才会产生交际的愿望,也才会乐意开口。例如教What’s the weather like?这一单元时,我们可让同桌的两位同学看互为补充的两张世界各地天气图,然后相互问答从而完成自己手中的图表。如果在这活动中,一个学生指着图片直接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这个问题是明知故问式的,即问答双方之间没有信息差,是一种假交际,这种活动其实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六、活动形式设计应有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具有新鲜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运用多变的活动方式,可以不断的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从而使活动更有效。如在操练单词时,当学生对于“one by one”的活动形式感到有些厌倦时,可以把活动形式稍做改动,变为“two by two”,当学生再次有些厌倦时,我们又可以加上竞赛的形式,谁先正确说出单词,就为本组赢得一分,这样学生的兴趣又会被激发出来。英语课堂活动有很多形式,如游戏、竞赛、歌曲、有节奏地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等等。仅在单词教学中,就有许多种活动形式如:猜单词、听听指指、听音做动作、传悄悄话等等。对于歌曲和有节奏地朗读这类形式,我们还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将歌词进行改编,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的歌词“My birthday is in July.My birthday is in July.My birthday is in July.When is your birthday? ”其中的July就可改为学生自己生日的月份,然后采取接龙的方式演唱。

七、活动评价设计应有必要性

评价是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评价可尽量让学生参与进行,让他们在自我评价中增加学习动力,而且要注意及时、客观、公平、易于记录、直观可见。对于那些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要给予奖励。为使评价能保持长久的激励作用,可定期累积统计一下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的小奖品(如小贴纸)和加分情况,并评出游戏表现出色的学生或小组以及进步明显的学生。

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篇2

一、突出针对性,提高提问质量

怎样才能提高提问的质量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立足学生实际,设计问题时着重从问题是否能为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服务;能否为推进学生学习进程服务;能否为理解重点、难点服务;能否为知识的巩固提供帮助等方面进行认真考虑。看每个问题是否有必要提出?从哪个角度提出更适合于学生?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述是难点。备课时,我将目标进行分解: (1) 先从整体观察,提问“小东家厨房墙面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从横、竖、斜说出了图形排列的特点。 (2) 接着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看的,哪个图形能平移几格?”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不同、方向的不同、图形排列的不同,从部分到整体地观察,多角度思考图形排列的规律。在问题的设计上抓住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做到关键处突破,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和整理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寻找到规律。

二、面向全体学生,扩大答问层面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来。因此,问题的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学困生发言,将难题留给好的学生,将容易答的题留给中等偏下的学生,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教学“质数的整除复习”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有关概念,然后利用学生的“学号”这一教学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承担角色积极思考问题,作出判断和行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1) 学号是奇数的同学是哪些?请起立。 (2) 学号是偶数的同学是哪些?请起立。 (3) 哪些同学的学号是质数?学号是合数的同学有哪些? (4) 同桌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你们俩的学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复习巩固互质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下课时,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先起来,接着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起立,最后剩下“1”?我接着提问:为什么“1”没有起来呢?因为“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从而巩固加深了“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的概念。围绕“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多、易混淆的特点提出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积极参与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圆满完成对诸多概念的复习、区别和记忆。

三、评价尊重差异,保护学生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它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学生回答后立即评判,有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趋同,从而失去个性化的思考。听到学生的错误回答马上说:“他讲得不对,谁来帮助他”。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丧失继续回答问题的勇气。因此,课堂提问后,教师对于稍难的题应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这时要走近学生,认真倾听,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汇报,从而既做到了广开言路,同时又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提问中,还应把学生暂时性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如在一道简单应用题教学中:“今年小明8岁,爸爸32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爸爸比小明大几岁?

生2:小明比爸爸小几岁?

生3:爸爸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生4:到哪一年,小明的岁数是爸爸的一半?

生5:再过几年,小明的年龄与爸爸一样大?

面对生5错误的问题,我未做正面表态,而是进一步引导:你认为这个问题恰当吗?该怎样处理?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学生通过交流,取得一致看法:不管再过多少年,爸爸的年龄总比小明大。问题可以改为: (1) 再过几年,小明的岁数和爸爸今年的岁数一样大? (2) 多少年前,爸爸的岁数和小明现在一样大?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不是以“课后再说”搪塞,也不要急于简单地纠正,而是细心呵护,积极引领,让学生通过交流,切实领悟,从而对学过的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有了更深刻而明确的认识。

四、体验成功乐趣,促使问题延伸

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篇3

活动一:

课堂伊始,教师以游戏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做个游戏。请伸出你们的一只手,我们每两根手指夹1根小棒,你的一只手一共能夹几根小棒?

学生们纷纷动手忙活开了。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举起来,几乎是异口同声

生:四根小棒。

师:对,我们一只手有5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4个空挡,这样我们一只手就能夹住四根小棒。

学生的反映完全在教师的预设之下,教师很成功地由“夹小棒”的活动引入课题。

师:手指5个,空挡4个,手指数比空挡数多1,空挡数比手指数少1,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一起到兔宝宝家去看看吧!

这样,教师引领着学生由游戏转入到例题的教学,再从例题中找这样有规律的事物,学生已觉得轻而易举了。

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活动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自己去发现规律,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活动二:

在教学例题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及教师的引导下,已经初步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也有同学能归纳出:每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只排在中间的那种物体多1个。于是教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来进行验证。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发现呢?取出你们的小棒和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说明这样的规律呢?活动过后,教师提问。

师:你们是怎样摆小棒和圆片的呢?

生:我把小棒与圆片间隔排列。两端摆的是小棒,中间摆的是圆片。

师:这样摆放的小棒和圆片各有几个呢?

生:6根小棒,5个圆片。

生:我也是这样摆的,我摆了10根小棒,9个圆片。

师:有不一样的摆法吗?

生:我是把圆片摆在两端,中间摆小棒。我摆了8个圆片,7根小棒。

反思:

此次活动是为了验证同学们所发现的规律。对于由自己发现的规律,学生很希望能通过实验成功地得到肯定,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任务也完成得很好。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也注意到让学生去处理实验过程,小棒与圆片的位置应该怎样摆放,由此可以检验学生是否能理解这一规律。学生很快意识到要使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这样的话就有两种实验方法:1.小棒摆两端,圆片摆中间。2.圆片摆两端,小棒摆中间。

活动三:

师:同学们,现在我想请五名男生到前面来做游戏。

指名五位男生到前面排成一排。

师:我现在想请几名女生也来参加游戏,但必须男、女生间隔排队,每两名男生中间站一名女生,需要几名女生来参加游戏呢?

生:四名。

指名四位女生,自己排到队伍当中去。

师:现在我们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你们看还符合我们刚才的要求吗?

生:不符合,刚才排第一位的男生和最后一位男生靠在一起了。

师:所以我们现在还需要……

生:一名女生参加游戏。

再指名一位女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排好队。

师:现在我们就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了。怎么现在排队的男女生一样多了呢?

生:因为他们围成了一个圈。

生:前后两名男生围在一起,就多了一个空挡。

师:对了,那么也就是说当围成一个封闭的图形时,两组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话,数量一样。

反思:

活动设计由先发现的规律作铺垫,学生已经能很好地运用已学过的规律了,能给男女生排好队。然后让男女生围成一个圈后发现问题,有两名男生靠在一起了,不符合一一间隔的要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也很快地找到了原因,发现了另一个规律,学习效果很好。

深层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不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一些有趣且行之有效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探索、发现数学知识。我们教师只有多研究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再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活动,并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亲近数学,从而喜爱数学。

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篇4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依据新历史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有效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1、注重三维目标的设计。

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与有效性教学的关系如下: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三者不可偏废。分割了就不是那个完整的“整体”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整体”意义。是否全面、整体地落实三维目标,是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一堂课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2、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发展要求。

因年龄和心理原因而没有发展成熟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准备还不丰富,已有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由于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因此,他们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注意力等,都还需要更多的间接兴趣来提供维持的动力,如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课程目标要求的难度、相对减少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理论内容就变得十分必要。因此,潜心挖掘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新教学目标。这一点可以说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挖掘那些隐性的教学目标。

3、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思考 篇5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变品德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品德教学具有实效,就必须准确定位品德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结合浙教版三下《世界真奇妙》第一课时的两次不同执教,来谈谈对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认识。

案例回放一:

拿到教材,我前后翻阅了一下,发现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的有建筑、动植物、别称、科学成就、地形地貌„„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世界的丰富与奇妙,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与地区,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奇妙的别称。2.通过服饰、建筑、节日、美食、礼仪,初步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多彩世界的感情。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主要设计了几个活动板块:一是“猜一猜,世界知多少”,包括让学生说说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了解世界的主要人种,说说国家的标志性事物。二是“说一说,奇妙的国家别称”。三是“品一品,奇妙的文化”。分别从音乐、美食、服饰、节日、礼仪等六大方面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同之处。一节课下来,课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仔细一想又似乎没留下什么。

思考与发现: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一课究竟需要掌握些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本教材前后有关这一主题还安排些什么内容呢?我是茫然的。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经过和团队的分析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目标出了问题。一节课中,我想要的东西太多,地理、历史、人种、文化、习俗„„这一切都浓缩到一堂课中,导致目标定位“高、大、全”,什么都有,又什么都不清楚。在老师们的提醒下,我把3—6年级的教材全部找来翻阅,发现在四下的教材中还有《共同生活的世界》单元,专门安排了有关人种、名人、服饰、节日等内容的教学。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发现它们的主题虽然相同,但是目标的定位上是有区别的的。于是我根据教材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重新确定了教学目标。

案例回放二: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与地区,初步了解一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地形地貌、有趣别称,感受世界的奇妙与多姿多彩。

2.通过活动,产生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愿望和热爱多彩世界的积极感情。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我调整了教学板块:一是“走一走,看一看,世界真奇妙”。首先播放一段介绍国家风貌的视频,根据呈现的风景、建筑来猜国家。然后请学生介绍另外国家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从迥异的建筑风格体会奇妙之处。二是“不猜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主要通过老师的介绍,教材的阅读,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了解奇妙的别称代表了一个国家某个方面的特色。三是“不比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根据出示的世界之最题目,通过数据、比较、图片、举例等活动了解世界上最大和最小、最冷和最热等典型的国家或地区的地貌特征,深入浅出,生动直观,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感受到不比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涨,课堂有了厚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比较高。

教学反思: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前后的效果相差那么大呢?我想主要原因是找准了教学切入点,目标发生变化,使得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与原先大相径庭。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

一、学会整体把握教材,走近目标

省品德学科教学建议第2、5条提出:“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教师需了解整套教材的设计,领会它的编排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就如上面的案例所呈现的,三年级《世界真奇妙》是意在通过活动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激发进一步了解世界、国家的欲望,培养热爱多姿多彩的世界的感情。四年级《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目标是:知道地球上黄、白、黑三大人种的大致分布区域。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初步了解不同种族产生的建筑工艺、语言文字、饮食文化、节日风俗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丰富性,尊重、欣赏不同的风俗、文化。从本单元来说,《世界真奇妙》的前一课是《我们的地球》,介绍了世界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后一课是《我们这样生活》,关注人类数千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目标大方向定在“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把“了解人种和国家的典型服饰、节日、饮食、礼仪文化,初步感受世界的多样性这一条”目标舍去,突出了重点,尊重了本课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在对教材整体解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最大可能地接近目标,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二、研读教材重点词句,找准目标

这里的重点词句指的是单元导语、文本提示和关键词。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每个单元都安排有这些内容。这些重点词句言虽简,但却是教学内容的精髓所在,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比如《世界真奇妙》一课的关键词是“世界、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板块都是要从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层面去体现“奇妙”,而四年级的《世界之窗》关键词是“人种分布、人类文化”,侧重的是从精神、文化内涵的层面进一步去了解世界的丰富与多样性,所以视角不同,教学的目标也不同,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当然也随之改变。案例一中第四板块“品一品,奇妙的文化”所包括的“了 2

解国家艺术特色、感知国家饮食文化、领略国家服饰魅力、感受国家风俗文化、学习国家的礼仪文化„„”都是在四年级教材中安排的,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就需要舍去。

三、尊重学生真实起点,锁定目标

省品德学科教学建议第7条指出:“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的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

从三年级学生现状来说,他们来不及消化教材上呈现的那么多内容,教材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选择地实施教学。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建筑、别称、动植物、国家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气候的差异等很感兴趣,很想了解,但是又不太清楚。看来这就是课堂的兴奋点和突破点。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解决标志性建筑、别称、国家的地形地貌这几块内容,因此锁定了最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目标,该如何表达呢?以往我比较多的是站在执教者的立场来表述,比如案例一中第3条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多彩世界的感情。”“激发”一词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把教学目标的表述修改为“通过活动,学生愿意进一步了解世界,能够产生热爱多彩世界的积极感情。”目的是通过课堂活动,给学生打开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学生能够由衷地产生热爱美好世界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目标的发展性,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从教学反馈来看,这一效果达到了。虽然只是小小几个词的修改,体现的却是生本意识的觉醒。

有效搞好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6

在物理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想,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课堂教学是关键。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5分钟获得效益最大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实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因此,一节课当中,巧妙设计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巧用课本内容,理解物理知识的精髓。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可疑点,就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带来求知上的创新。首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巧讲设疑,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活生生的教材来引导和启迪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众多看法不能一味地给予否定,而应当给学生阐述看法的机会,理由成立的就应当加以肯定,如果当场不能给个说法时,可以动员学生集体讨论或通过查相关资料,利用教材间的内部联系,对知识进行再次有效地梳理,去追寻知识之间的相互性,来确认学生的看法是否合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受。因为只有感受是整体的,是活生生的,是来自于生命本身的,是与每个个体生命的成长息息相关的。离开了感受,其他的一切都很可能是皮毛的,没有意义的。在“学”中去体验,去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寻找新办法。根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允许有多种答案,提倡各抒己见。

4、巧引想象,课外延伸。

教师是在“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吃透教材,把教材作为载体,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技能。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展的源泉。”一课结束后,对学生提出想象性的问题,做到课外延伸,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使学生“拥有宏阔的知识视野、健康的人生信念、卓越的发展潜能”。

课堂有效教学过程的设计 篇7

第一部分,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这里强调的是设计, 因为我们的每一节课是动态的, 要达到有效的目的, 教学准备只能是设想和计划, 而这个设想和计划是周密的, 充分的、有备选方案的。

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先要做好三个计划, 即长期计划 (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长期计划一般为一个学期的计划, 要把本学科必须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学习时间科学地构建安排, 做到心中有数, 特别要在能力培养上作出周密预设。单元计划主要依据学科要求及本单元内容在本学科的知识能力结构中的地位来确定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这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设计, 它既要符合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求, 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这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准备的关键。在进行单元计划的时候, 特别要注重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养成的设计, 这是在平时常常被教师所忽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常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而逐步达成的, 它是各课时连续积累的产物, 而不可能通过一个课时所能体现的。最后是课堂教学设计。这是一个细化、详尽的设计, 主要包含具体的知识能力、目标要求;这个目标通过什么内容和活动方式来完成, 使用哪些有效的教学资源, 如何评价学生, 如何达到延伸和巩固, 激励的措施等。课时教学设计关键在于设计的教学资源要有梯度, 要有可选择性, 要充分考虑到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 利于学生掌握, 利于学生提升。

第二部分, 有效的“引领和指导”。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与学的结合。其中的教主要是教师的引领和指导, 其次是学生相互的教。引领就是要根据教学规律和设计要求让课堂教与学行进在合适的轨道之上。从理论上讲, 任何活动都是学习, 但课堂学习更有特殊性, 它目标明确, 内容紧凑, 节奏快, 密度高, 否则就谈不上有效。为此, 教师要把目标任务提前与学生沟通并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教师要时刻做好调控, 把准方向, 起到引领作用, 要通过教师有效的讲授起到启发、激励和解惑的功效, 使讲授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威。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加强“倾听”学生的声音, 这是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倾听学生声音有多种渠道:提问回答, 学生自主提问,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主解答, 学生自主探索, 课堂气氛的变化等都是倾听的机会, 要多花时间去倾听, 要省出讲授时间去倾听, 要真正用心去倾听。倾听是为了调控, 是为了引领和指导。只有听清了学生的声音, 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动态而不被表象所迷惑, 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 有效的“激励”。有效的激励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激励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真诚。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教育行为, 教师的激励行为要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那必须是以真诚为前提的。我们教育工作者能真正站到学生成长角度去审视问题时, 就会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 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这种真诚是出于内心的, 是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的, 这时你的每一句激励之话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无论是受奖者还是旁听者, 都能从老师真诚的话语中得到感染, 得到力量。

2. 期待。

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是有研究的, 对其结果的产生就会充满着真诚的期待, 这种问题学生是愿意思考和回答的, 并对自己的思考结果同样充满着期待, 那么老师给予的鼓励就会产生积极的响应。因为老师设计的是期待, 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很顺利的完成任务, 那末老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领, 师生共同去探究, 就成为师生共同的目标, 学生的需求度就会不断提高。没有这种期待的心态, 往往看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就会产生埋怨和指责, 就会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教师的期待应是一个整体行为, 它从理念到行动都能得到体现, 如课程材料的设计、教师的精神状态、语调、表情、手势、姿势等都能反应。从很多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教师对于学生的期待往往能成为学生自身的期待, 学生会将老师的期待内化为自身的期待, 这一过程中他将会调整对自我的评价和努力程度, 这就是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效果。

3. 热情。

这里的热情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是对学生的热情。人是有情感的, 当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事业能全身心投入, 它是能从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它是能给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感染的, 它能给学生以信任感,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的热情投入, 能增进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 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教师自身的热情也会表现在对课时材料的钻研, 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周到的服务, 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又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热情应是教师做好有效教学的常规武器也是有效武器。

对学生的热情,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姿态和对学生所表示出的关心、支持、理解、帮助所体现。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相互信任, 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之上的关系, 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方面的轻松、安全、信赖、敬重之感觉。在这种氛围中, 就会使学习产生愉快, 就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没有信任, 没有敬仰, 任何的学习都是会大打折扣的。

4. 及时。

有效的词汇教学活动设计 篇8

【关键词】 词汇教学 活动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一、创设真实情境,做到词句不分家

对于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B部分的6-8个单词的教学工作,通常的模式就是首先把单词的图片一一呈现,然后再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一朗读单词,最后再加上几个游戏环节,巩固一下所学单词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但是这些简单重复的机械型学习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记忆疲劳,记忆效果逐步下降。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如教授牛津小学英语4AUnit4 B部分的8个单词:car, bus, bike, puppet, puzzle, balloon, kite, doll. 在设计有效教学活动时,可以把眼光放远些,结合C部分的句型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a …进行教学,并把对话完整化:

A: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B: It’s a … I like …s.

A: Me, too.

在这的情境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单词的单复数,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和完整性。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并为A部分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这8个单词在一二年级时就要求3会掌握了,所以还可以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单词的复数形式甚至其它同类单词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一次词汇教学,让学生掌握超过教学要求的更多词汇,并帮助他们形成整体记忆的学习习惯。教师作为驾驶学生英语学习这艘船的船长,应该有能力规划好每天的“行驶航线”和“行驶距离”。

二、不断加强视听,提高记忆效果

利用各种情景解释词义,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使用所学语言,在不超越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视觉、听觉记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长处,有效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器官作用,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多方面的暂时神经联系,有技巧、有策略地帮助他们理解、记忆词汇。如学习动物类、交通工具类单词时,让学生听听动物的独特叫声和各种交通工具的鸣笛声,再配上图片甚至动画以及单词的发音,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学生的学习效果亦会事半功倍。

三、结合多种手段,易化单词的音、形、义

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来接受词义和词音的联系,加速有意识的记忆过程,提高识记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的手段,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句型,来介绍解释生词。这将有利于加快学生理解词义,减少学习困难,又有利于复习旧句型,达到温故知新目的。

1. 结合音标,易化单词的读音

教单词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单词中音标出现的频率来决定重点学习哪些音标。如果只是一味地跟着教科书走,那么学生在音标这类题型上,永远失分最多;但是如果集中时间教音标,既没有可单独“列支”的时间,同时对小学生来说也不易消化。所以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注重两者的结合,做到一石二鸟。如在教5AUnit8 B部分的单词“telescope, tin-opener, pot, stove, blanket, towel”6个单词时,可以集中讲解o 的两种发音[ ]和[ u]以及[ I ]的发音。因为这三个元音音标在大部分单词里都出现过。还可以把单词 “pot, stove, tin-opener”里的o的发音进行辨音练习。学生了解元音字母的发音后,整个单词的朗读必然不在话下。其中“telescope, blanket” 的发音可以结合已学单词的发音来易化读音,如通过呈现“telephone” 和 “hope” 的结合,易化“telescope”。

2. 分解单词,易化单词的词形

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单词,可以从他们的“形”下手,把单词解剖一下,分解成学生易懂的单词或字母,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还加深学生印象。如在教4AUnit 6 中gloves 这个单词时,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单词g-love-s来把这个单词的形状装入学生的大脑,学生会一目了然,看上去熟悉,读起来顺口,记起来也就不难了。又如scarf 可以分解成s-car-f ;tin-opener可以分解成tin-open-er。通过拆分手术,常常能把一个复杂的单词简单化,还能复习到其他已学过的单词,同时形式比较新颖,更加有利于学生在瞬间就完成记忆过程。

3. 以旧引新,易化单词的词义

以旧引新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故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亦不能放过这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有些单词较长,对小学生来说,既难背又难懂,部分后进生更是一看就头昏眼花,这时帮助学生搬出旧知是明智的举动。如在教4A Unit3 中water bottle 可以通过呈现water和bottle来教授,因为前2个单词在二年级时已学过。又如water bottle;pencil box, pencil case, book case等。

总之,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易化单词,降低遗忘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记住所教词汇。同时,作为英语教师,更要调整好自己在教学单词时的心态,以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念,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都学到一定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与才能。

[参考文献]

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 篇9

:有效教学设计是基于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相关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概念,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实施有效地研读文本,有效地研究学情现状,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学习活动,有效地选择教辅用具,有效地设计练习六个方面论证了实施有效教学设计,可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设计的构成。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高低,关乎新课程实施的成败。本文之所以不提“备课”而言“教学设计”,是想区别于平时抄抄写写的“备课”,突出教学设计的思维含量、技术含量,个性化和针对性。笔者通过探索、实践认为研究、实施有效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途。

一、有效教学设计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设计是基于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相关理念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概念。

1.在课程改革的实验中相识。

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进我们视线的。在学习中我们知道:有效教学是一套完整的策略。受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加上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扎实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仅是艺术,更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的概念被提出来。在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教师们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我们苦苦寻觅而不能解决的课堂教学低效、欠效问题似乎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有效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学校业务部门适时地引导教师围绕两个话题展开讨论“我的教学有效吗?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一时间,“有效教学”成了学校最热门的话题。

2.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探索中相知。

经过理论学习、教学反思、讨论、思想碰撞,教师们逐渐认识到: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课堂教学低效、欠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是教学设计的低效和无效造成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设计的策略或技术,相信课堂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这种认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丰富越来越清晰。研究并积极实施有效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好方法,在老师们中达成共识。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构成

有效教学设计包括有效地研读文本,有效地研究学情现状,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学习活动,有效地选择教辅用具,有效地设计练习六个方面。下以本人教学设计《函数的图象》为例说明之。

1.有效地研读文本

之所以不提“教材”而说“文本”,是因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被狭隘地理解为是一本本全国统一发放的教科书。在教学中这些教科书被尊崇于“神圣”的地位,教学中脱离了它被视为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重大错误。“教教科书”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也就成了教师职业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是“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笔者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介质、工具和媒体,从功能上讲更应该称为“学材”。教材和其他一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应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我们要树立“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均可以当作教材”的大教材观。

研读文本,应是开展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和基础工作。它的扎实与否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研读文本包括两个层面:个人研读和集体研读。其中个人研读是集体研读的基础,集体研读又是对个人研读的补充和扩展。

研读文本包括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学要求,研读考试说明,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当前,随着考试方案、招录方案、考试说明的出台,的确掀起了学习研讨的高潮,但是深入不下去,不能把握其思想的问题还是存在。例如新的数学考试说明中ABC的要求等级与原来的要求的阐述有区别,而且原来针对知识点,现在针对的是章节要求。C级要求是否就是出大题的内容与A级要求是否就不出大题这些问题仍在束缚一些老师的手脚。

2.有效地研究学情现状

一切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核心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基于以上原则,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学情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研究学生学情现状包括关注学生当前知识体系建构现状,为学习找准最近发展区和切入点;研究学生学习品质现状,以拟定学习情感基调(鼓励、表扬、提醒;严肃、喜悦、自然平和);研究学习能力现状,以决定教学进度,选择教学角度。

《函数的图象》学情分析设计:

(1)高一(10)班是我校实验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分析能力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2)班内学生十分喜爱信息技术,许多同学都参加了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对网上学习技术已经掌握,已经对《几何画板》软件作了介绍,学生能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作出有关曲线图形,上一课已能作图进行单一的相位变换、周期变换、振幅变换.

(3)学生对五点法及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已经掌握,并已了解相位变换、周期变换、振幅变换及A、、三参数分别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3.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三维教学目标,从知识、方法、思维、兴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兴趣的激发达到了最高的价值。知识价值、方法价值、被动思维价值是技术性课堂实现的,而主动思维价值、兴趣价值是人文化课堂实现的。

上一篇:进修ercp总结下一篇:在2013年高考备考会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