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 读后感(精选8篇)
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看似结构散乱,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其形式有了“意味”,也使小说有了诗歌的回旋之美。而小说中所描写的情感更具有了一种绝望之美。
《第二十二条军规》很多人都读过,主人公约塞连上尉是美国陆军第27航空队B-25轰炸机上的一名领航员兼投弹手,他渴望保住自己的性命。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当约塞连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已经把指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次。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谁也不可能停飞。于是他逃进医院装病,军医说他是“在白费时间”,他“当场就决定发起疯来”,因为根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却担心自身安全,就证明他神智清醒。于是就产生了如下逻辑:如果你疯了,只要你申请就允许你停飞。可你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你不是疯子,还得接着飞。最后,尤萨林终于明白:“这里面只有一
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约瑟夫·海勒是被公认的“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堪称“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其情节之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其描写的世界之疯狂病态、神秘莫测。故事以黑色幽默开始,以黑色幽默结束,期间穿插着各种关于人们对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无奈,而故事里人物的生活中夜处处都是那些令人恐惧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让这个故事变得荒诞有趣,但是也让其中的人物变得绝望。故事中队约塞连的各方面的描写有很多,包括行为、思想、从无知到绝望等等,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对“第二十二条军规”有了新的认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着重关注了作者对主人公约塞连情感的描写。故事中“第二十二条军规”让作者不断的充满希望,然后又陷入失望,然后再燃起希望,继续失望„„如此往复,最后,主人公面对这个世界上各处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彻底陷入了绝望。但,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地方。这里就让我就其情感的绝望之美谈一谈。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很少有具体的对情感的描写,但那些隐藏在荒唐可笑的情节中,隐藏在疯狂病态的人物里的情感已足以震撼读者的心了。这里的情感不是热烈澎湃的,不是纤细柔和的,这里的情感之美就美在它的“绝望”!文艺作品中,大凡“绝美”的画面和场景更能动人心弦。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描写的那样荒唐、病态、丑恶的环境中,这种情感的“绝望”之美对人的心灵的撞击是沉重的、更是悲哀的。
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约塞连的情感。他的情感大体分来有三种:对女人的爱情、对伙伴的友情、对儿童的同情。当然这三种感情都具有“绝望”之美。
约塞连几乎会爱上所有他认识的女人,不知名的妓女、露西安娜、达克特护士,甚至于罗马军官公寓里的中年女佣,他也爱过。他还爱上了他的伙伴阿费的妓女,内特利的妓女。这些描写并不是想说明他是一名花花公子,也不是想说明他滥情,而是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绝望。爱情在这里对于约塞连有了严肃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生”。约塞连对爱情的痴迷就是对“生”的热爱和追求。但在这个疯狂而丑恶的世界里,他清醒地感觉到了他“生”的权利受到了他憎恨却又无力与之对抗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威胁,于是他更加热烈、痛苦、绝望地爱着他的女人,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也许明天,也许马上,他就会被军规“杀害”。他爱着他的女人就像是他紧紧的攥着“生”的希望,让他不愿松手,但是命运又偏偏跟他作对“第二十二条军规”说不定在哪天,就会把他吞噬。
约塞连对伙伴的友情是“绝望”的。看着身边的伙伴一个个消失掉,他能不绝望吗?克莱文杰消失在一片白云之中,奥尔的飞机被击落,掉入海中的再没回来,内特利撞机而死,麦克沃特开飞机失误,螺旋桨把基德·桑普森的身体劈成两半,而自己在空中盘旋一圈后,开着飞机撞向了大山。约塞连狂奔着,“只觉得一阵窒息,喉咙里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于是,“广阔无垠的海洋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折磨得他痛苦不堪”,“他想象着他们在水中无能为力的样子,想
象着他们被迫大口大口往肚里灌水的可怕情景”。约塞连和奥尔之间的友情最令人感动。奥尔长相丑陋:侏儒、龅牙,但他的生存能力极强。小说的开始就讲述了奥尔在修一只炉子,直到第二十八章才通过奥尔与约塞连的谈话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要修这只炉子,“等我装好了,你就会有一个全中队最好的炉子。我现在正装着的这个供油控制器会保证这炉子整夜燃烧不灭,这些金属散热片会把整座帐篷烤得暖烘烘的„„”。奥尔消失了。约塞连用他装好的炉子热了一罐又一罐的汤等他回来喝。“每次听到门外汽车门砰的一响,约塞连都会露出一个饱含希望的微笑,期待着转身面对帐篷入口,倾听着脚步声。„„但是,他没有回来。”读到这里,相信读者的心如同约塞连的心一样装满了失望与悲伤,也如同他一样无法发泄内心的悲伤,眼眶里溢满了泪水,可就是流不下来。约塞连的绝望成全了他与奥尔的友情的“绝美”。
约塞连几乎是同情所有人的,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擅长权术、卑鄙无耻的一小撮人之外,其他的所有人全都得不到温饱和公正的待遇。”由于孩子的幼小无辜、脆弱无力,于是他把他的同情更多的给了孩子,但这种同情同样是“绝望”的。内特利的妓女的小妹妹被无情地赶到了大街上;无数个苍白、凄惨、面带病容的孩子在各地的黑暗里光着脚流浪;又有多少个小孩像狗一样被残暴的人野蛮地殴打,成年人们却无动于衷地围观着。这些孩子需要帮助跟同情,他们的遭遇深深地打动了约塞连,他从心底里同情他们。他的同情是怎样的同情。约塞连是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他觉得这些可怜的孩子不
应该来到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被可笑而又可怕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笼罩着,控制着,他们那么弱小、那么天真,怎能敌得过把大人们都耍得团团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呢?就像他无力挽救他的伙伴的生命一样,对于这些孩子,除了绝望的同情,他无能为力!
是啊,这世界到处都被无形的而又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统治着,于是约塞连对追寻女人无能为力,露西安娜消失了、达克特护士要嫁医生、内特利的妓女追杀他;约塞连对他的伙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斯诺登的内脏喷涌而出、看着麦克沃特开机撞向大山、看着内特利的飞机被撞,落入海中,像海中盛开的雪莲;约塞连对孩子也无能为力,他擅自离队,没有通行证,只能看着孩子挨打。在军规的统治下,在这些永远的、一次次的无能为力面前,约塞连怎能不绝望呢? 小说的最后,似乎有了希望。约塞连兴致勃勃地计划着逃走,计划着寻找“小妹妹”,然后他再一次成功地躲开了内特利的妓女的追杀,跑走了。但这样的结局与其说是“希望”,倒不如说是约塞连对这个社会的彻彻底底的“绝望”。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反讽艺术,荒诞,黑色幽默
面对旧社会秩序的坍塌与将要面临新未来的恐惧长期攻占着这一时期的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信仰危机使得他们感觉前路迷蒙没有方向。在世界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虽然以美利坚所属的协约国胜利告终但战争的苦难还是使得美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接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美苏冷战使得美国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与希望一再下滑,对于民族所持有的道德价值观怀疑失望到极致。随着这社会现象的发展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应运而生,文章主要就战争对于美国民众的苦难对国家机制做以直接嘲讽,这种直白的做作品倾诉受到了很多文学批评家的关注。
1《第二十二条军规》作家、作品
1.1 作家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年5月1日——1999年12月12日)是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曾任《时代》和《展望》等杂志编辑。1958年开始在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小说和戏剧创作。1961年,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后约瑟夫·海勒一举成名。
1.2 作品
《第22条军规》产生于海勒参加二战的亲身经历。它与其他反战小说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它对这种文类本身的超越,不仅仅是对战争和军事官僚制度的批判,而且还有其对生活本身日趋恶化的荒诞性的批判。
“第22条军规”一词现在已经是英语语言中的一个常用词,按《美国新世界辞典》的解释,该词的意思是“法律、规则或实践上的一个悖论,不管你做什么,你都会成为其条款的牺牲品。”这一定义具有深远的生存内涵,是说人类在生存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是模糊的、迂回的、不可名状的。如一位批评家所说,“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似乎既适用于人的法律,也适用于上帝的法律。小说最终假定非理性的服从与理性的叛逆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冲突:理性的叛逆是唯一能够证实自身真实的可行途径,同时又必须承认,在压倒一切的、无所不包的一种荒诞性中,这种叛逆是注定失败的。
《第22条军规》在创作上深受赛利纳、纳博科夫和卡夫卡等文学创新大师的影响,在结构上一反传统的常规。事件的脱节,时间的零碎化,对话和叙述的不合逻辑性,叙事顺序的内在性,故事总体的二律背反,以及其公认的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和模仿史诗的特征,都证明该小说在类别上无疑属于本世纪中期以来盛产的实验小说。海勒促进了这种小说的发展,对当时和续后的后现代主义小说都发生了相当的影响。
一般认为,约瑟夫·海勒关注的是死亡主题,这在《第22条军规》中已经有了明显的展现:《第22条军规》的情节最为主要的就是尤索林在生与死之间的选择[1]。然而,海勒著作中也不乏其他的关怀。语言的矛盾性和悖谬揭示了这种语言所描写的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与其表象相违背,荒谬的错置和非理性的混乱是它的准则。使用这种语言的目的在于向既定的现实观提出挑战。海勒所描写的是一个堕落的世界,其显著特征就是普遍流行的权力滥用。
2 反讽艺术与黑色幽默
反讽,又称为倒反法、反语。是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与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2]。
反讽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一种语言的错位,即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与人物、观点、情调、文体等不相契合一致,存在较大反差。成功的语言错位,给读者提供一条缝隙,让读者看到隐藏在叙述语言与叙述对象后的真相。鲁迅常把反讽融入小说的结构,把性格志趣相反的人物或含义相去颇远的情节、场面交织在一起,同步叠现,使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产生令人拍案称奇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效果。
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而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正是这一形式作品的主要代表,除此之外还有《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以及《第五号屠场》等,主要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运用这种无奈情绪与生存环境以及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作为出发点,并将这个矛盾无限制的进行放大作用,只到扭曲变形,使作品任务在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令读者看到痛苦难过,从而达到情境以及人物刻画的效果。所以,黑色幽默还有一个别称那就是:绞架下的幽默。
3《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反讽
《第二十二条军规》建立在一系列荒诞的人物、发展情节、场景设置这些荒诞的细节之上的,作者自带作品中对于现实生活中美国社会、国家机制以反讽的手法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对于一些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以阐述。美国现实世界的荒诞是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展现其的引导和主要原因[3]。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虚构了一个皮亚诺萨岛,然后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一飞行部队在皮亚诺萨岛的生活的描绘,为读者显现了一个真实足够荒诞的皮亚诺萨岛部队生活。反讽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大量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再将这些鲜明的人物塑造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进行反讽创作。在文章的开头就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只有一个圈套……
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读在这里的时候读者会不禁问到“军规”怎么会是“圈套”,在人们的意识里军规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强制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军事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最终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与人们生活和谐的军人所必须执行的法律规范。但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文首作者就用冷漠的笔触告诉读者,你们接下来读到的军规就是一个不公平合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摆脱跳出的苦难。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行员飞满32次就能回国。但是它又说,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如若不然就不能回国。所以上级对士兵的执行命令是不得违抗的,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反讽艺术语言在直接表达和隐含意义揣摩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精彩的反讽体现,背道而驰的意外总能够吸引读者阅读,活泼的语言曲折传递作家想要表达的本身含义。在文学作品的表层观察到的相对混乱没有逻辑可寻的语言在深层次里的反讽结构一般都是相对统一的,尽管小说的故事情节看起来杂乱,但是通过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作家的用意。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中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在语言的滑稽、离经叛道中经过深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严肃崇高的观念,喜剧情节中掺杂着悲剧的情感表达,同样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读者看。
4 喜剧因素与反讽表达
《论反讽》的著作者D·C·米克认为,喜剧因素在反讽的特点上是本身就具有的音符形式。喜剧因素融于反讽手法会为读者带来痛苦的情感,从而领悟到作品的内涵。《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用喜剧因素结合反讽艺术手法以及黑色幽默的表达方法,让阅读者感受到作家的无奈以及对美国当局的讽刺。将喜剧因素与悲剧情怀恰当地运用于黑色幽默的小说里,对于自身的困难、不幸运用喜剧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越是严肃的问题上越是注意语言的反语运用,在悲与喜的交错间将美国当时的社会情况转达于读者。面对苦难的社会现实,本已无力支撑生活,用自身命运的苦难做以玩笑,用荒诞的喜剧手法让读者精神重塑。
黑色幽默作品的作家认为在民族苦难来临以人的能动作用很难抗衡于苦难的悲痛。他们只能用荒诞的语言文学无可奈何的苦笑自己命运的悲苦,在这种情绪的表达中,他们通常采用喜剧效果的文字进行对现实世界是嘲讽。
5 关注作品人物与读者两重内心精神的塑造
《第二十二条军规》全篇对于人的关注都是较为丰富的,全书共有四十二章,除去少数的篇章外全都采用人物姓名作为篇章命名的,这体现了作家对于作品中各式人物的关照。严格意义上来讲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战争题材类型的小说,文章主要以生活在皮亚诺萨岛的士兵军官的形象描写刻画为主,但这些士兵军官的面目形象都很模糊,而且行为较为怪异,性格乖张不羁给读者感觉近似疯癫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和揭露了美国军国主义的戏剧与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众多,但大多根据作者的意识安排突出其性格的某一方面,甚至夸大到漫画式、动画式的程度。对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人翁约塞连而言,作者对他的刻画主要在于其自我觉醒的积极方面,他在生活中是个被大人物们任意欺负摆布的小人物,是荒诞社会的受害者。也曾情绪激昂地指出:“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们拼命地捞钱。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捞钱[4]。”往往就是这样他的正直、善良,又被人们当做是疯子一般。他对这样一个荒诞滑稽的世界感到为力,逐渐自我意识觉醒,决定逃往瑞典,以此完成了“英雄化”过程,成为一名“反英雄”的事例。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中用冷漠的话语向读者述说令人发指的事实。在读者精神塑建方面约瑟夫·海勒通过喜剧的语言为读者做以精神寄托,让读者在苦难的生活面前可以转变思路,换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无所畏惧于杂乱世界。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讽刺意义、讽刺手法较强的战争题材小说,运用反讽的写作手法对美国军官的物理以及士兵精神的折磨进行着重刻画,而这反讽艺术的运用,正在文章语言结构的安排中为我们塑造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节的描述,道德修养中的丑与美发生严重的冲突,在喜剧效果的烘托下读者看到的都是笔者的苦难与悲痛[5]。
参考文献
[1]李惠然.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讽艺术[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25-26.
[2]宁静.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反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2):98-103.
[3]蔡维.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语言特色的翻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310-311.
[4]王琨.美丑易位喜中见悲——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解读黑色幽默[J].山东外语教学,2002(4):33-35.
American Writer Joseph Heller(1923-1999)’s satirical war novel Catch-22(1961) depicts the absurdity[荒谬] and inhumanity[不人道] of warfare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of Yossarian, a bombardier pilot[飞行投弹员] stationed on the island of Pianosa (near Italy) in World War II.
Yossarian is terrified of flying bombing missions and attempts throughout the novel to escape this duty. He is thwarted[阻碍], however, by his superiors[上级] and by “Catch-22,” an ever-changing rule that keeps people subjected to authority. “Catch-22” works to keep all the men flying bombing missions.
Chapter Five
And 1)Yossarian, who decided right then and there to go crazy.
“You’re wasting your time, ”2)Doc Daneeka was forced to tell him.
“Can’t you 3)ground someone who’s crazy?”
“Sure, I have to. There’s a rule saying I have to ground anyone who’s crazy.”
“Is 4)Orr crazy?”
“He sure is,” Doc Daneeka said.
“Can you ground him?”
“I sure can. But first he has to ask me to, that’s part of the rule.”
“Then why doesn’t he ask you to?”
“Because he’s crazy!” Doc Daneeka said. “He has to be crazy to keep flying 5)combat missions after all the close calls he’s had. Sure I can ground Orr, but first he has to ask me to.”
“That’s all he has to do to be grounded?”
“That’s all. Let him ask me.”
“And then you can ground him?” Yossarian asked.
“No, then I can’t ground him.”
“You mean there’s a 6)catch?”
“Sure there’s a catch,” Doc Daneeka replied. “Catch-22. Anyone who wants to get out of combat duty isn’t really crazy.”
There was only one catch, and that was Catch-22, which specified that a concern for one’s own safety in the face of dangers that were real and immediate, was the process of a rational mind. Orr was crazy and could be grounded. All he had to do was ask. And, as soon as he did, he would no longer be crazy, and would have to fly more missions. Orr would be crazy to fly more missions, and sane if he didn’t, but if he was sane, he had to fly them. If he flew them and was crazy and didn’t have to, but if he didn’t want to, he was sane and had to. Yossarian was moved very deeply by the absolute simplicity of this clause of Catch-22, and let out a respectful whistle.
(whistle)
“That’s some catch, that Catch-22,” he observed.
“It’s the best there is,” Doc Daneeka agreed.
Yossarian saw it clearly in all its spinning 7)reasonableness. There was an 8)elliptical precision about its perfect pairs of parts, that was graceful, and shocking, like good modern art.
第五章
此外,还有约塞连,这家伙当即拿定主意,要装疯卖傻。
“你是在浪费时间,”丹尼卡医生不得不跟他这么说。
“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个疯子停飞?”
“当然可以。我也必须那么做。有一条军规明文规定,我必须禁止任何一个疯子执行飞行任务。”
“奥尔是不是疯子?”
“他当然是疯子,” 丹尼卡医生说。
“你能让他停飞吗?”
“当然可以。不过,先得由他自己来向我提这个要求。规定中有这一条。”
“那他干吗不来找你?”
“因为他是疯子,” 丹尼卡医生说,“他好多次死里逃生,可还是一个劲地上天执行作战任务,他要不是疯子,那才怪呢。当然,我可以让奥尔停飞。但,他首先得自己来找我提出这个要求。”
“难道他只要跟你提出要求,就可以停飞?”
“没错。让他来找我。”
“这样你就能让他停飞?” 约塞连问。
“不能。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
“你是说这其中有个圈套?”
“那当然,”丹尼卡医生答道,“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想逃脱作战任务的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疯子。”
这其中只有一个圈套,那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军规规定,凡在面对迫在眉睫的、实实在在的危险时,对自身的安危所表现出的关切,是大脑的理性活动过程。奥尔疯了,可以获准停止飞行。他必须做的事就是提出停飞的要求,然而,一旦他提出要求,他便不再是疯子,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果奥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但假如他就此停止飞行,那说明他神志完全正常,然而,要是他神志正常,那么他就必须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他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所以就不必去飞行;但如果他不想去飞行,那么他就不是疯子,于是便不得不去。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条款,实在是再简洁不过,约塞连深受感动,于是,很肃然地吹了声口哨。
(一声口哨)
“这第二十二条军规,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圈套,”他说。
“绝妙无比。”丹尼卡医生表示赞同。
约塞连很清楚,第二十二条军规用的是螺旋式的诡辩。这种配合极是简洁精确,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配合得相当完美——优雅得体却又令人惊异,与优秀的现代艺术相仿。
Chapter 39
Rome was in ruins, he saw when the plane was down. The 9)Aerodrome had been bombed eight months before. The 10)Coliseum was a 11)dilapidated shell. And 12)the Arch of Constantine had fallen. Nately’s 13)whore’s apartment was a 14)shambles. The girls were gone and the only one there was the old woman. She was talking aloud to herself when Yossarian entered, and began 15)moaning as soon as she saw him.
“Gone…”
“Who?”
“All. All the poor young girls.”
“Where?”
“Away. Chased away into the street.”
“Chased away by who? Who did it?”
“The 16)mean, tall soldiers with the hard white hats and 17)clubs. And by our 18)Carabineri. They came with their clubs and chased them away. They would not even let them take their coats, the poor things.”
“There must have been a reason. They couldn’t just 19)barge in here and chase everyone out. What right did they have?”
“Catch-22.”
“What!” Yossarian froze in his track with fear and alarm, and felt his whole body begin to 20)tingle. “What did you say?”
“Catch-22 says they have a right to do anything! We can’t stop them from doing.”
“How did you know it was Catch-22? Who the hell told you it was Catch-22?”
“The soldiers with the hard white hats and clubs. ‘What right do you have?’ the girls said. ‘Catch-22,’ the man said. What is a Catch-22?”
“Didn’t they show it to you?”
“They don’t hafta show us Catch-22,” the old woman answered. “The law says they don’t have to.”
“What law says they don’t have to?”
“Catch-22!”
“Oh, God damn!” Yossarian exclaimed bitterly. “I bet it wasn’t even really there.”
He stopped walking and glanced around the room 21)disconsolately.
Yossarian left money in the old woman’s lap and strode out of the apartment, cursing Catch-2222)vehemently as he descended the stairs, even though he knew there was no such thing. Catch-22 did not exist. He was positive of that, but it made no difference. What did matter was that everyone thought it existed, and that was much worse, for there was no object or text to 23)ridicule or 24)refute, to accuse, criticize, attack, amend, hate, 25)revile, spit at, rip to shreds, trample upon or burn up.
第三十九章
飞机降落后,他看到罗马已是一片废墟。飞机场八个月前曾遭到轰炸。圆形剧场只剩下残垣断壁,君士坦丁凯旋门也已经倒塌了。内特利的妓女住的公寓也一片狼籍。妓女们都不在了,只剩下那个老太婆守在那儿。约塞连进门时,她正在大声地自言自语。一看见他,她就呜咽开了。
“走了……”
“谁走了?”
“全都走了。所有可怜的年轻姑娘都走了。”
“去哪儿了?”
“外面。全都被赶到外面大街上去了。”
“被谁赶走了?是谁干的?”
“是那些下流的高个子士兵,他们戴着硬梆梆的白帽子,手里拿着棍子。还有我们的宪兵。他们拿着棍子把她们往外赶,连外衣也不让她们穿。可怜的姑娘们。”
“这总得有个理由,他们总不能就这么闯进来把所有的人都赶出去吧。他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
“第二十二条军规。”
“什么!”约塞连惊恐万状,一下子愣住了。他感到自己浑身上下针扎般地疼痛。“你刚才说什么?”
“第二十二条军规说,他们有权利做任何事情,我们不能阻止他们。”
“你怎么知道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底是谁告诉你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
“是那些戴着硬梆梆的白帽子、拿着棍子的大兵。‘你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姑娘们问。‘第二十二条军规,’那士兵说。什么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他们没有给你们看看这军规?”
“他们没有必要给我们看第二十二条军规,”老太婆回答道,“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什么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第二十二条军规。”
“哎,真该死!” 约塞连恶狠狠地嚷道。“我敢打赌,它根本就不存在。”
他停住脚步,闷闷不乐地环顾了一下房间。
约塞连往老太婆膝盖上扔了些钱,便大踏步地走出了公寓。他一边走下楼梯,一边在心里狠狠地诅咒第二十二条军规,尽管他心里明白,根本不存在这么一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不存在,对此他确信无疑,可那又有什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而更糟糕的是,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可以让人们嘲笑、驳斥、指责、批评、攻击、修正、憎恨、谩骂、啐唾沫、撕成碎片、踩在脚下或者烧成灰烬。
【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复函
关于财产损失的范围包括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的司法批复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二○○九年五月十九日报请的(2008)皖民申字第0440号《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人意见(即请求中的第二种意见)。
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 2009年10月20日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皖高法【2009】371号 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通知
各中级人民法院、县(区、市)基层人民法院:
本院在审查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对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二条形成不同意见。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形成两种意见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10月20日以【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函答复我院。
根据答复精神,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的理解,即这里的“财产损失”应包括因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
希望在今后同类案件处理中贯彻执行上述答复精神,确保全省法院法律适用的统一。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九年十二月十日
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请示
【2008】皖民申字第0440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本院在办理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时,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分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案件由来与审理经过
董家玲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简称平保阜阳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阜南县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11日作出(2007)南民一初字第1238号民事判决。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12月7日作出的(2007)阜民二终字第120号民事判决,董家玲不服,于2008年9月24日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本院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审查。
二、当事人基本情况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董家玲,女,1973年9月17日出生,汉族,安徽省阜南县人,市民,住阜南县城关镇苗寺家属院。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 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住所地阜阳市清河东路241号。
法定代表人:王跃华,经理。
三、原判情况
阜南县人民法院认定:2006年12月26日,董家玲与平保阜阳公司签订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为其所有的皖K43335号松花江中型客车投保了交强险,保险期间自2006年12月27日起至2007年12月26日止。2007年1月26日,孙世峰驾驶该车,将行人曹庆玲撞伤致死并逃离现场。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孙世峰醉酒后驾驶致使发生交通事故并驾车逃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死者曹庆玲无责任。后董家玲及驾驶员孙世峰与受害人曹庆玲的近亲属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共同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等共计11万元,已履行完毕。阜南县人民法院制作了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对上述协议予以确认。2007年6月11日,阜南县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孙世峰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后董家玲以平保阜阳公司拒绝理赔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赔付交强险理赔款50000元。
该院认为:原、被告订立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合同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孙世峰醉酒后驾驶保险车辆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其车辆负事故全部责任、受害人无责任,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 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平保阜阳公司应赔偿因受害人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即死亡赔偿金50000元。经人民法院调解,原告已赔偿了受害人近亲属包括死亡赔偿限额50000元在内所有损失,该事实诉辩双方均无异议。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的规定,原告有权向被告索赔。虽被告辩称原告驾驶员醉酒发生交通事故不属于强制保险赔偿范围,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因此,在醉酒驾驶情况下,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中的免赔范围仅限于财产损失,不包括造成受害人死亡、伤残时的死亡、伤残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据此,阜南县人民法院判决平保阜阳公司给付董家玲死亡赔偿金50000元。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
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在投保交强险后,醉酒驾车致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死亡,保 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受害人死亡赔偿金。根据《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于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仅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而不包括其他费用,并且在垫付后还有权向致害人追偿。该规定实质上是保险公司免除承担保险责任的规定。垫付抢救期间的医疗费仅是为了能及时救助受害人,在受害人脱离危险以后,保险公司不承担其他责任,此在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亦有明确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系保监会制定发布作为执行交强险的具体依据,保监会系国务院直属机构,其所发布的条款作为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理应予以遵守。所以,本案中车主在承担责任后无权向保险公司主张索赔。原判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判决撤销阜南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董家玲的诉讼请求。
四、申请人董家玲申请再审的理由
董家玲申请再审称:原判适用法律错误。
1、原判曲解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立法本意。该条第二款仅规定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并未规定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2、原判适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效力不及国务院颁布的《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 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请求对本案进行再审。
五、本院审委会意见
案经审委会讨论,形成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错误。董家玲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依法应裁定本案由本院提审;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理由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明确了保险公司应对保险事故承担无过失赔偿责任,即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第三人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保险人应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2、《条例》第二十二条就醉酒驾车等情形的免赔范围作出了限制性规定。该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第二款规定:“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从《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两种情形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的“财产损失”只应作限制性理解,不应包括死亡伤残赔偿金等项目。因此,本案中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不承担 赔偿责任,但不能免除其支付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的法定义务。
3、《条例》系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保监会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与《条例》相关条款发生法律冲突,应以《条例》为处理依据。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正确。董家玲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依法应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理由是:
1、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理解。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规定来看,“财产损失”系指与精神损害相对应的广义上的财产损失,因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免赔范围包括因人身伤亡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
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规定:“被保险车辆在本条
(一)至
(四)之一的情形下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受伤需抢救的,保险人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和医疗机构出具的抢救费用清单后,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保险人在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垫付和赔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的;
(二)驾驶人醉酒的;对于垫付的抢救费用,保险人有权向致害人追偿。”本案中,驾驶人醉酒驾车致人死亡,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依法不予理赔。
审委会倾向性意见:同意第一种意见,请示最高法院。
关于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评选试行办法十二条来源:如皋人才网添加时间:2011-03-19浏览次数:101 次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专业技
术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造就大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根据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通委发[2005]1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评选,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选、组织审定的程序进行。
第三条 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奖励不超过20人。原则上每次每个专业类别限选1名,人选不足可空缺。
第四条评选工作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委人才办统筹协调,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五条 评选的对象和范围: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岗位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和技能工作,取得杰出成果或作出杰出贡献的在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职称、身份、行业、年龄限制。已获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称号者不再作为推荐人选。
第六条 申报条件:
1、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奖项等,其技术创新水平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所研发产品投入规模化生产,并能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主要完成人。
2、在重大科技攻关、企业技术改造或引进吸收高新科技产品、技术项目中,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名列前三位的主要贡献者。
3、在农业、水利、生态环保等方面,积极引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成果,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省以上业务奖项者。
4、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注重创新教育形式,教学成绩优异,在全省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员。
5、在医疗卫生、医药科研和计生服务等领域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防病治病或攻克疑难杂症成绩显著,在全省医疗领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人员。
6、从事文艺创作、编导、表演和新闻工作,所创作生产的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在同行中享有盛誉,深受群众欢迎的人员。
7、其他在某个专业领域或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生产,成绩突出、贡献较大,在全省同行业中有较高知名度的人员。
第七条 首届评选主要依据2004年以来申报人取得的成果业绩,以相关证明材料注明的时间为准。
第八条申报、评选方法和程序:
1、推荐。采取个人自荐和单位推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被推荐人填写《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推荐表》(一式二份,用A4纸打印),并附事迹材料(要求具体详实)。所在单位在《推荐表》上写出推荐意见并加盖印鉴后,按照分级管理要求,上报所在地人事部门汇总。
2、筛选。各地组织、人事、科技、财政等部门对照评选条件和分配名额,按1:3的比例,对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经本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上报推荐人选。
3、评审。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各地推荐的人选,对照评比条件,组织机关和行业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综合评审,提出拟表彰人选,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面向社会予以公示,无异议的予以表彰奖励。
第九条 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应优先从作出显著成绩的省“333工程”、省“六大人才高峰”、市“226工程”高层次人
才培养对象、市以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市以上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县(市、区、局)级拔尖人才、重点人才中产生。要特别注意推荐符合条件、具有一定代表性、有突出贡献的回国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获得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的人员,今后继续作出新贡献的,可再次推荐申报,实行动态管理。连续三轮(含当年申报评审通过的)获得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者直接授予“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第十条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市人才专项资金一次性奖励10000元,并在三年管理期内,参照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关待遇享受技术津贴,每人每年6000元。其中市人才专项资金补助2000元,所在单位补助4000元。电话、上网补助由所在单位按每月补贴100元的电话费(原已享受通讯补贴的补足不足部分)和每月60元的上网补助费。凡已被确定为省“333工程”、市“226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市拔尖人才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再重复享受上述补助,对照标准不足部分补差。获奖人员的其他政治生活待遇参照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执行。
第十一条 南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与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实行同步选拔、管理。凡未被评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拔尖人才选拔条件的,自然纳入市拔尖人才选拔评审。
一、疯狂求生的典型
美国空军轰炸机投弹手约瑟连是小说的第一主人公, 也是疯狂求生人物的典型代表。身为军人, 他却极度害怕死亡, 而他害怕的原因是正是因为他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想尽办法逃避飞行任务:他装病、装疯, 一丝不挂地在营地游荡;偷偷更改作战指挥图致使飞行任务取消;飞行中扯断飞机的通讯线而导致飞机返航;往食堂饭菜中加肥皂水使全体官兵腹泻而不能参战…...约瑟连这一系列疯狂的举动只是为了获得生的权利, 以避免在战争中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因为他在无情的战火中已经看透了这场战争的荒诞——战争不过是将军上校等高官们升官晋爵的手段, 他们根本不考虑部下的生死;甚至也不关心战争的胜负, 只要他们能升官发财就好。无奈的约瑟连只好积极反抗这场荒诞的战争。在约瑟连看来, 生存是人最基本的权利, 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他的生存权利。约瑟连的行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和精神的危机, 在他身上体现了当时美国人信仰丧失、理想破灭的精神特征。所以, 当约瑟连得知他的战友奥尔已成功逃往瑞典之后, 他也毅然选择了逃离战争, 逃离那个荒诞的世界, 去寻求生的希望。
奥尔是约瑟连的室友, 他说话毫无逻辑, 啰啰唆唆, 每次飞行都被敌军击落而迫降于海面, 是大家公认的傻瓜和笨蛋。但其实奥尔是个有心人。他一直在策划出逃, 他故意装傻是在麻痹大家对他的注意;他不仅有出逃的计划, 而且有出逃的能力——他心灵手巧, 生存能力极强:会在野外生火;会手工做各种炉子等各种生活用品;能生吃鳕鱼;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划小艇……他迫降海面是在为出逃做演练, 他甚至多次劝说约瑟连和他一起飞行。但当时约瑟连没能领会他的良苦用心而错过了一次绝佳的出逃机会。而奥尔通过看似愚笨的手段成功逃往瑞典, 逃离了那场荒诞的战争, 获得了生的权利。
二、麻木等死的代表
与约瑟连同样恐惧死亡但不敢积极面对的是亨格利·乔。他是约瑟连的战友, 是一个飞行员。他完成作战飞行任务的次数超过了空军里的其他英雄, 他早早就完成了最初规定的25次飞行任务, 并打点行装, 准备回国。可是就在他等待回国命令的期间, 卡思卡特上校来到了中队, 将飞行次数从25提高到30, 并在后来一再提高。结果尽管已经完成了卡思卡特上校不断提升的六次飞行任务, 亨格利·乔还是等不到回国命令, 而且他永远也等不到, 因为统治阶级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亨格利·乔因此几乎接近疯狂的边缘, 尽管他对飞行任务也充满了恐惧, 和约瑟连一样渴望早日回国。他却没有任何勇气去做出自己的选择, 只能将自己的恐惧隐藏于心, 并在每晚的梦魇中发泄出来。因为亨格利·乔本就是个懦弱, 没有头脑的人, 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勇气去积极面对并勇敢解决困难的。最后, 亨格利·乔被吓死在自己的噩梦之中。
内特利是约瑟连的朋友, 他年方十九, 长相斯文, 个性单纯善良, 出身富有家庭, 内特利入伍前他的生活中永远都充满着阳光、公正与美好。他的父母亲对他的教育方式是对人宽大, 不要自私自利。但同时内特利就像温室里的植物, 不谙世事、无知幼稚。他的生活完全由家庭一手包办, 他由于受到家庭的安排而自愿从军入伍, 参加陆军航空军是他父亲的主意, 因为他的参军对整个家族的名誉和生意有好处, 可见他的父母的自私和伪善。
但命运是辛辣讽刺的, 内特利在罗马公寓的妓院里遇到一个妓女, 这个意大利妓女刚开始并不愿意接受内特利的感情, 后来她被一群无赖军官所欺辱, 筋疲力尽而不能休息。内特利给予妓女庇护, 将她救出并让她睡了个好觉。妓女心生感激而接受了他。天真幼稚的内特利居然希望跟妓女共组家庭。他希望她不要再当妓女, 从良当个好淑女。结果遭到妓女的断然回绝。天真幼稚的内特利根本不能理解:婚姻不仅需要爱情, 也需要共同的理想和生活目标。他和妓女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 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和生活目标呢?内特利的无知和幼稚不仅表现在爱情上, 还表现在政治上。他与妓院的老板在妓院中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爱国主义辩论——在荒谬的地点和一个荒谬的对手辩论爱国主义, 结果可想而知, 内特利被妓院老板驳得哑口无言。
内特利可谓为美国上流社会家庭的青年代表——天真无知, 不知社会险恶。在那场荒诞的战争中, 像他这样的天真青年是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的:他为了想继续留在意大利和他心爱的妓女厮守, 在完成自己的飞行任务后, 他还自愿执行卡思卡特上校下达的轰炸任务, 结果被德军击落, 消失在空中。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 传统文学中的正义英雄被疯狂的“反英雄”所取代, 人在荒诞的世界中变了形, 被异化成疯子和傻子。因此, 后现代主义作家笔下的主角多半是疯子、神经过敏者或是被人捉弄的傻子, 他们性格怪异、精神萎靡, 饱受那个荒诞世界的摧残, 又自我轻视, 像一堆被生活洪流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废物。只有看似疯狂的人通过积极的行动获得了生的权利;而麻木不仁, 消极逃避的人只能被战争所吞噬。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黑色幽默(The Black Humor)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繁荣期在60年代,它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战争的创伤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恐慌以及对未来的心理恐惧;另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人的个性的丧失。黑色幽默是喜剧中的悲剧,是带有悲剧结局的绝望的喜剧。黑色幽默文学所表现的是个性自由和险恶环境之间的冲突。黑色幽默文学既有对丑恶环境的挖苦,也有对剧中人物的自我嘲弄;既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黑色幽默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在于其突出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米洛的故事,对说明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特征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二战为背景,嘲讽美国空军的一个飞行大队的种种荒谬和黑暗的内幕:从食堂管理员到指挥官等一系列剧中人物表现自负、可笑又愚不可及,战争和权欲使人们处在疯狂状态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主人公尤索林由于战友阵亡而对战争产生了恐惧,为了保全性命不顾军规,做出疯狂地努力逃避飞行任务,最终逃到了瑞典。他看清了世界的荒谬,却被更荒谬的人认为精神失常。这样的结局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悲剧性,人们处在清醒社会现实却无力摆脱困境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痛苦中。这部电影称得上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一词,现为美国英语语言中的一个常用短语,被收录进百科全书,其释意是:法律、规则或现实条款中的一个悖论,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成为该条款的牺牲品。“第二十二条军规”寓意人类所遭遇的模糊而无法摆脱的困境或不可逾越的障碍。
(一)语言的黑色幽默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只要自己提出申请即可,但是还有一个附带条件,凡是本人提出申请,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就证明不是疯子,就一定得执行任务。”主人公尤索林发现一些大兵把一些女孩赶出门外,正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起作用。因为这条军规规定他们有权去做他们想去做的事情,而受害者又无权过问。第二十二条军规任意作弄和摧残人的力量,它总是处在有理方,你总是无理,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如此滑稽。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圈套。是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
电影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将褒贬义相对或相互矛盾的词汇呈现给观众,充分显示了黑色幽默文学的语言特点。如某上校说:“发觉自己仍然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德里德尔将军:“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丹尼卡医生:“救命可不是我的事”;米洛说:“我这人从不说谎,只是在需要时才说谎”等等。
(二)叙事结构的黑色幽默
相对于传统的叙事结构来讲,叙事结构比较完整,首尾呼应且情节发展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而《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循的叙事顺序,改用戏剧性新法,通过不同人物,从不同角度对事件的阐述,展示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利用人物形象来暗示、烘托、对比和象征,如:切登诺的死是在电影开始之前,但电影中共有四处提及此事,每一次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信息,这既引起读者的注意,又为情节增添了悬念。这种结构消解了小说叙事结构的封闭性和确定性,具有“反小说”的特点,以逻辑悖论来结构情节,令人叹服。
(三)人物形象的黑色幽默
主人公尤索林原本是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战士,看到真相后的失望使他变成了一心想保住性命的胆小鬼,为了活下去他装病装疯、在食物中放肥皂水、做手脚使飞机出故障、投弹时敷衍了事等等。他尽管随俗浮沉,逢场作戏,但毕竟有自己的自由意志,能从荒谬和丑恶的环境中看到喜剧性的一面,体现了自我存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幽默和讽刺。像尤索林一丝不挂地站在队中接受勋章,谢丝科普夫半夜以妻子为活模型进行列队训练,随军牧师的被捕与审讯,活生生的丹尼卡变成了死人,以及下级军官在妓院里向高级军官进行诽谤等,十分可笑。有些精神有病的人,却一本正经地谈论某些好笑的问题,这时正常的叙述和不正常的内容便形成反差,产生很好的喜剧效果。
(四)写作手法的黑色幽默
小说运用喜剧的手法描写悲剧内容,将疯狂和理智、荒诞和严肃、混乱和清晰结合起来,在说笑间揭露了深刻的荒诞性,凸显了黑色幽默小说的风格。还有,丹尼卡医生被误传死亡,他极力证明自己没有死,却没有人相信,他活着却像一个幽灵,甚至到最后连他自己也怀疑他是否真的活着。小说用荒诞和绝望取代了悲剧的情感,变严肃为戏谑,变悲惨为狞笑,把悲剧变成了痛苦的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种绝望的喜剧,喜剧中隐含着悲剧性。黑色幽默的笑声是解嘲的无可奈何的自我嘲笑,人们在笑声中流下痛苦的泪水,人们在笑过、哭过之后不得不思索现实问题。黑色幽默文学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幽默风格
黑色幽默风格的形成,是欧美文学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就戏剧而言,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分为悲剧和喜剧。喜剧通过丑恶和畸形来揭露和讽刺反面人物,悲剧用痛苦和不幸来表现正面人物。黑色幽默以幽默的形式用喜剧来表现作品的悲剧内涵,用玩笑取代痛苦和不幸,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嘲。黑色幽默的嘲笑虽然形在幽默,但内涵却是讽刺,含蓄是黑色幽默的特点。观众通过电影中人物的冷隽的幽默表现而开心大笑,但是在笑声中不予评价的态度领悟出某种含蓄的寓意,在寻思和回味中悟出电影的深刻内涵。
(二)反英雄式的人物
孤独感与自我追求并存,是反英雄式的人物的特征。剧中人物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价值,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与传统价值背道而驰,对曾经所肯定过的事物又持否定态度,不能够坚持正确的观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就是一个反英雄的典型。尤索林原本抱定为祖国作战的信念,所以一开始执行任务时,表现得沉着机智,英勇顽强,简直无愧为一个“孤胆英雄”。后来发现了卡斯卡特之流挂着爱国的招牌,干着极端自私残忍的勾当,他才恍然大悟;他不愿继续替这些人卖命,原本的崇高理想破灭,他为求生的本能所支配,变成了临阵脱逃的胆小鬼。
(三)反传统的叙事结构法
传统的叙事都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叙事首尾呼应,情节发展符合作品内在的逻辑关系。黑色幽默弃用传统的叙事的框架,改用戏剧性的新的手法,利用人物形象来烘托、暗示、对比和象征。
2. 要想超越别的学校, 就必须使自己的学校变得与众不同。也就是校长务必坚定这个信念:“能创第一创第一, 不能创第一创唯一。”
3. 校长要重视学校的战略计划, 但也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要, 道理很简单:学校的成绩是做出来的, 而不是计划出来的。
4. 校长一定要懂得这么一条规律, 那就是对学校管理过程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对学校取得成果的关注。因为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
5.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对教师的管理, 而对教师管理的理想境界是形成“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人人能做事, 事事能做好”的局面。校长要努力创造这么一种环境:任何一位教师无须花心思通过搞人际关系而赢得自己的地位, 只须全身心投入工作做出实际贡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6. 校长重要的不是怎样去管教师, 而是怎样去引导教师, 怎样去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
换句话说, 就是校长的工作成效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 而在于引领和鼓励教师去做什么, 并成功地做了什么。
7. 校长对教师要容过念功, 因为干工作越多, 出错的概率也越大, 否则, 校长就会犯下一个使自己永远后悔的大错误:
校长正劈头盖脸严厉批评的正是任劳任怨、干劲十足且对学校忠心耿耿的教师。
8. 听课是校长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但校长听课要注意:
对迫切希望校长指导的教师, 校长的任务是帮他们“登高”;对盼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教师, 校长的任务是给他们“搭台”;对害怕校长听课的教师, 校长的任务是为他们“加油”。
9. 校长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与其继续办好一所原本就是好的学校, 不如改造一所薄弱的学校。办好一所薄弱的学校, 校长却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
1 0. 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校长又是关键因素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 校长不仅要容忍副校长的缺点, 更要容忍副校长的优点。容忍副校长的缺点, 可以显示校长的风度;容忍副校长的优点, 可以显示校长的气度。
1 1. 校长如果培养不出取代自己的人才, 那么当机会来到的时候, 校长就无法沿着事业的阶梯拾级而上。
不敢培养或培养不出超过自己的校长, 往往说明这个校长已没能力再去超过别人了。记住:能不断超越自己的校长, 才有希望最终超越其他校长。
1 2. 校长要做“闹钟”。
【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 读后感】推荐阅读: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11-08
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05-31
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满是什么时候06-16
关于十二生肖的俗语有哪些01-11
关于诚信读后感10-20
关于追问读后感集06-02
关于生活的读后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