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规划农业(精选9篇)
田园综合体以自然村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为主体牵头,开展规划或可行性研究等申报材料,提交到各省财政厅农业处,对符合申报要求的,再由省财政厅农业处上报到国家财政部农村司进行评审。
我们规划团队是由中国科协下属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牵头,由财政部农村司、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均为事业编制)专家组成核心专家组,为有一定基础和建设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就“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展顶层设计、编制规划及可研性报告。
农业特色小镇是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组织,由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通过,对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进行资金扶持,专项资金按照PPP模式提供项目投资总额70%以内的资金支持。
农业特色小镇要求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核心在农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等建设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养殖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升级、市场流通顺畅高效、资源环境高效利用等重点任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小镇建设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有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以县级政府作为主体申报到各省农业厅信息处,对符合申报要求的,再由省农业厅信息处上报到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进行评审。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据统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费用约占总投资的1.5%, 却影响着项目工程总造价的8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战线长, 时间紧, 任务重, 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意义重大, 作用明显。结合工作实践, 本文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按照农发项目管理的要求, 规划设计工作分成三个阶段
1.1 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选项时, 区级农发部门坚持从项目区实际出发, 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相衔接。项目选准后, 召集涉及项目编报人员开会, 下发编报提纲, 说明注意事项, 要求与会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认真踏勘项目区, 初步形成文字材料后, 统一到区农开局集中办公。业务人员对各镇所报材料统一把关, 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和建设内容规划安排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立即改正, 最终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扩初设计阶段
项目扩初步设计是在项目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以后, 进行具体工程的勘测设计, 重点是解决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没有解决的项目建设内容细化问题。
我们首先要求项目镇材料编写人员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 重新考察项目区现场, 进一步完善细化规划设计内容, 围绕“设计几个停车点, 形成一条参观线, 规划一个核心区”,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规划布局。重点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水源工程的水位、流量等特征值;二是明确主要建筑物的数量、位置、结构形式、控制尺寸等;三是明确泵站等设备的规格型号、装机容量、供电线路等。项目镇规划设计工作完成后, 同步形成初步的文字材料和投资估算安排表。区农开局业务人员根据各镇规划设计情况, 重新踏勘现场, 征询和尊重项目区群众意见, 中沟级以上建筑物个个到, 现场确定规格型号, 小沟级建筑物抽样检查, 坚持因地制宜、避免生搬硬套, 做到实情在一线掌握, 问题在一线解决, 充分发挥农开局的业务指导作用, 以进一步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1.3 工程招投标阶段
扩初设计阶段的工程概算造价一般都含有20%左右的上浮值, 进入招投标阶段时进行的是工程预算, 预算价更符合工程单价, 因此在招投标阶段, 在合理额度范围内进行微调并不违反项目管理规定。我们在编制招标文件前第一项工作就是深入项目区考察工程实地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 了解项目区基本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如发生变化, 原则上不再变更工程规格型号, 但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图纸, 使其达到施工设计图标准。招投标工作结束后, 都要节余一定数量的项目建设资金, 具体安排时, 可以从完善前期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的角度出发, 在项目区安排新的工程, 进一步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整体性和合理性。
2 目前我区农发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的几个缺点
2.1 技术力量薄弱
受自身体制限制, 区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在水利、农业、林业等方面专业人员较少, 个别项目镇材料员更是一个人包打天下, 在编报材料时经常遇到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得不到外单位寻求外援。技术力量的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设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2.2 时间安排紧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作, 需要基层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工作。但根据惯例, 上述每个阶段工作留给我们的时间一般都在一周以内, 造成编报材料时只能慌慌张张赶进度, 很难保证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周密性。例如, 在项目扩初设计阶段, 我们到项目区调查摸底时, 数千亩的地块最多安排1天时间, 根本无法做到详细周到。
2.3 重视单体工程设计, 轻视总体规划效果
通常我们认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就是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其实不然,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 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措施, 不仅要对土建工程进行规划设计, 还要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土壤深翻、机耕路线、林带数量和走向、良种引进、科技培训、示范推广等许多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 从而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和整体性。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项目库建设
为避免在编报项目时临时抱佛脚, 影响规划设工作计间, 要切实加强项目库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库的建设要当作日常工作来抓, 及时调查了解全区范围内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布局情况, 及时落实项目库的入库、清库、补库工作, 坚持所有立项的项目从项目库中选择, 调动各镇推荐优秀项目的积极性, 逐步将项目库建设工作纳入规范化、正常化的发展轨道。早做安排提前介入, 从而为规划设计工作赢得时间。
3.2 聘请专业机构
由于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项目规划设计工作要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 一些要求比较高, 难度比较大的项目, 可以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农开部门采取招投标形式选择专业规划设计机构, 实行合同化管理, 由其全权负责各区中沟级以上建筑物规划设计工作。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的介入, 有效提升了该项目规划设计的水平, 减轻了业主工作难度,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3 对重点工程进行典型设计
电灌站、防渗渠、中沟桥等关键工程的规划设计时, 需要进行典型设计, 通过现场考察, 查阅资料, 仔细分析论证, 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和系数, 确定合适的工程图纸, 以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整体性。
3.4 多方参与, 体现综合性
关键词:休闲创意农业园;规划;综合发展规划理念
1 引言
目前,以农业观光、休闲体验为主的生态农业园建设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居民对生活休闲要求较高的长三角区域,新型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通过相应的规划策略,实现农业园区的良性发展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2 休闲农业园发展概况
2.1 农业园区发展历程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园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纵观国内外的农业园发展历程,其与农业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农业园区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传统单一型农业园发展阶段、现代技术型农业园阶段、生态观光型农业园阶段和休闲创意型农业园阶段,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梯度转移。
休闲创意型农业园指提升一般生态观光型农业园的休闲模式,融合体验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休闲创意型农业园将是未来农业园发展的主导趋势。
2.2 休闲农业园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休闲农业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也存在普遍问题,具体体现在:第一,休闲农业园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景观规划现状堪忧,规划单位和设计成果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第二,休闲农业园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第三,休闲农业园呈现千园一面的发展现状,园区缺乏特色与创意,园区发展存在同质竞争的问题,园区健康发展受到威胁。
3 “best”综合规划理念的提出
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园建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从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景观规划等层面入手,提出“best”综合规划理念。“b”为“beautiful”首字母,意指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及周边村庄现有的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营造适宜休闲体验的美丽乡村环境;“e”为“ecological”首字母,意指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创造一种返璞归真、绿色健康的生态环保农业园;“s”为“stylish”首字母,意指融入特色化的创意时尚元素,紧密结合都市消费人群需求,引领休闲农业新一轮升级;“t”为“technical”首字母,意指引进国内外前沿的高新农业科学技术,结合创新农产品培育,成为新科技农业的首要实验区域之一。基于上述四项理念融会贯通即为“best”综合规划理念。
4 基于“best”综合规划理念的休闲创意农业园区规划实践
4.1 项目概况
吉林省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位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园区建筑面积32.485万m2,是集旅游、度假、休闲、会展、农业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园。
4.1.1 优越区位共享客源市场
基地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依托中心城区及净月经济开发区的技术、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为其高效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契机。此外,基地南与下渚湖风景区相望,西与莫干山运动休闲度假区相邻,东与江南水乡休闲旅游度假区相近,可与周边区域共享休闲度假客源市场。
4.1.2 良好生态奠定发展基石
基地处于下渚湖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为农业园区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基地内部景观资源优势突出,地形高低起伏,且水库星罗棋布,整体形成“山、田、河、库”交错相融的独特景观。
4.2 整合资源,三产联动,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
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突出田园特色,构建美丽休闲乡村旅游产业。
①融合区域旅游大背景,以净月县及其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将基地内的休闲旅游发展置于整个区域的大环境中;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本次休闲旅游发展将与其周边的旅游发展类型相区别,重点突出乡村田园的休闲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③重点面向人群选择,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将重点面向以杭州、上海为主的净月周边都市人群,为其提供一个在城市喧嚣之外回归田园、重温大地记忆的一个特色化休闲场所。
重点发展以下项目: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题的大地艺术景观、异形温室等;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户外瑜伽、生态养老等项目;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房车露营地、田园酒吧等;以农事体验为主题的农业认养区及教育农场等;以创新创意为主题的乌托邦青年社区及自助手工艺会所等。
同时,完善乡村休闲旅游配套设施,重点发展以生态环保和东西文化融合的理念进行打造的特色洋家乐郊野餐饮模式;把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微缩化”和“艺术化”的生态餐厅模式;采用院落的建筑形式发展休闲农庄餐饮模式。与餐饮配套类似,住宿配套同样体现与乡村、田园融为一体的特色,形式上可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分级设置,主要可包括商务度假酒店、乡村民宿、家庭旅馆、背包客青年旅社等。
4.3 动静结合,点轴互动,突出空间结构最优化
将基地内的山地林地作为生态保育对象,与内部生态开发区域适度分割,保护与开发合理共存,形成动静结合态势。同时,为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在道路交通组织上将以一条环形园区主道路为依托,其余交通采用多元化的非机动车形式组织,并设置几处集中交通转换点。根据规划园区综合性的功能发展定位,确立统筹全区的核心中枢设置,以引导全区有序高效的运行。最终形成“一心四区多组团,两轴交汇串珠连”的空间结构。
一心:为整个生态农业园区服务的综合服务区,包括信息咨询、交通服务、住宿、购物等功能。同时巧妙融合生产与休闲的功能布局设置,使其相互融合,结合园区主要道路和发展轴线分割形成四大功能片区:分别为环抱整个园区的生态保育区、位于园区入口的门户田园风情展示区、位于综合服务中心两侧的创意休闲农业体验区和高新生态农业试验区。多组团:即四个片区内细分的多个功能组团。
两轴:一为纵向的贯穿整个园区南北的景观轴线,串联田园自然风光和各类特色农业景观;二为沿主要园区对外道路洛武公路的交通轴线,并同时与园区周边功能区块形成便捷联系。
5 结语
社会经济的普遍提升与空闲时间的日趋增多构成了休闲经济的物质基础,休闲经济的发展促使休闲旅游、深度旅游等模式越来越受大众推崇。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创新元素的培育以及休闲文化的融入,注重生态保护对于农业园区的重要意义、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构筑合理的空間组织模式、构建系统的园区产业链条,促使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需求。
本次休闲创意农业园规划立足于当下社会经济背景,在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借鉴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园区的实践经验,分别从空间布局、功能构成、产业结构、景观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我国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付裕峰,刘永泰. 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现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23)
[2] 刘枫. 浅谈推进山西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7)
[3] 周涛.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05)
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的,主要用于企业立项,投资,批地,环评等。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是在制定生产、基建、科研计划前期,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作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人们对健康饮食、科学饮食等越发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需求绿色,有机农产品,自然引起整个农业的产业升级。伴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诉求和休闲度假需求,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田园综合体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人开始投资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项目。
作为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该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销售、规模、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
武汉博文佳编制的《XX市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占地面积554.4亩,总投资2500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该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充分依托XX省重点建设100个特色小镇的规划,紧扣环保、健康、旅游极大产业发展方向,利用当地原有的生态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一、三产业结合,重视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代综合生态农业。
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立足生态农业开发,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休闲化为宗旨,走观光、休闲度假、拓展培训之路。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园区规划有采摘园、儿童乐园、设施农业农作物迷宫、田园观光区、生态养殖、野营烧烤、越野体验区,亲子活动中心等项目。该生态农业园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的理想休闲度假场所,也是参与者进行“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理想之地。
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无公害的有机蔬菜、瓜果,丰富了农产品的供应市场。项目发展农业旅游将新建大量服务设施,并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人员,能显著改善周边的环境,创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区,乡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武汉博文佳编制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以下三方面:
一、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要。
立项、实地勘踏和设计的一点意见和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是支持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县实施十七年来,为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一般来讲包括项目的立项启动过程和计划过程两个部分。一般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础建设项目所要求提供的文本材料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施工设计、计划编报材料等。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2010年9月4日财政部令第60号)第三十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是指项目正式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开发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应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我县土地治理项目前几年一直执行的是:制定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替代项目建议书)、项目扩初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内容)。
为体现农业综合开发“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开发项目质量,提高开发效益,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作用。根据《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试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我认为对以后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以建立竞争立项机制。
一、申请立项
我们要运用广播、电视和文件等多种形式,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任务和投资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目标、要求向全县公开,通过自下而上逐级申报,有开发意向的乡镇政府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后,成为年度项目竞争单位。
二、前期准备
拟建项目区内的村应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村民对实施开发和自愿筹资投劳的意见,并形成相关的书面材料。村民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应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意见须经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和参会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签字同意。
三、考察考评
每年县农开办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拟建项目区,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竞争立项百分考评标准》(根据需要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编制)进行考评,评出每个项目区得分,为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四、申报立项
县农开办将考评结果上报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县农业领导小组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估论证后本着择优立项的原则,将最优的项目区作为本年度项目申报立项。
未列入当年申报立项的拟建项目区,应继续完善各项工作,竞争下一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对已经成为县农业综合开发本年度项目立项申报的项目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项目区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重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农田水利配套工程的规划设计,又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前提和技术保证。
怎样才能做好土地治理项目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项目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领导。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非常关键。如果轻前期规划设计,容易导致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明显滞后于后期项目建设,出现后期项目实施时计划变更和调整,突出反映在项目内容不实不清,立项后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其次要深入实地,认真勘测、科学规划设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工程规划设计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
际需要,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注重调查研究,要突出当地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吸收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因此,要做好项目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就必须深入项目区实地,认真勘测,科学规划设计。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针对项目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地形地貌、水源状况,科学地进行灌排系统规划,合理地安排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规划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项目区的实地勘踏和设计是规划设计整个前期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后期的各项工作,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扩初设计,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顺利与否,施工进度的快慢,工程质量的好坏,甚至关系到整个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大局。
我个人认为,项目区的实地勘踏和设计要做到“三进三求三改”,即在项目区实地勘踏和设计期间至少三次深入项目区,至少三次征求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至少三次把修改后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进行沟通。
第一次实地勘踏和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合规性
项目区的选址是否符合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治理规划,是否存在与当地乡镇政府自身建设规划的不一致。要结合城乡
统筹试点和新农村建设,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县农村工作重点相一致。
2、地形地貌
是否为平原小区、丘陵小区或梯田小区,是否存在地形地貌复杂、高差大等难以施工的问题。
3、水源情况
灌溉水源和水资源利用是否有保证。
4、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
项目区内灌排、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情况是否能满足项目的实施。
同时要把项目区的边界和项目实施区域确定下来,全面的掌握项目区的各项情况。
“二进”主要把第一次的规划方案与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在深入田间地头,逐一修改和落实存在的错误和漏洞,“三进”是把第二次的修改方案再次与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民群众进行沟通,深入最基层,听取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好规划设计方案。只有反复的征求和修改,才能使得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获民心,得民意,才能让后面的各项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结合前天的市办培训班会议精神,对于设计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从今年起,省办对土地治理项目的申报流程、时间及批复文
件作了重大的调整,我们今后的工作也要以省、市办的要求相应的调整。并且今后的各项前期工作,要在“早”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做到早勘察、早定案、早动员、早部署,确保该年度土地治理项目顺利实施。
2、在测量设计上,根据上级的要求,需要统一编制依据,因此,我认为开发办所有人员和项目设计人员都应对这些编制依据、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重新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大家能够更加熟悉相关业务。
3、应该先把项目区施工的边界范围确定下来,在项目区实地勘踏、测量时,将相关图纸与实地对照,认真核定项目区的边界,防止出现遗漏以及将项目区外的地区列入开发治理的范围。
在搞好项目区的实地勘踏和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后期工程建设的影响,使工程设计尽可能完善、准确,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
2017年12月29日
背景介绍
在田园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 ‘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
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确定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并且,中央财政会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看出,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大放异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作出明确要求。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量身定做的用地保障政策,早已提上议事日程。2017年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媒体座谈会,对《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田园综合体‛被写入了中央1号文件,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一、田园综合体的定义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大放异彩。
其次,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基于一种商业模式方法论。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二、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一)景观吸引: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 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二)休闲聚集: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 可以包括农家田园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三)农业生产: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
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四)居住发展: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
居住发展带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五)社区配套:城镇化支撑功能
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我们称为产业配套,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三、田园综合体的几种模式
(一)模式一: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项目
1、农业商业化
2、文旅产业多样化
3、居住方式创新化
(二)模式二:上海——金山区‚田园综合体‛
1、靠海吃海
2、围绕‚渔‛字发展文旅
3、发展渔村特色民宿
(三)模式三:安徽——肥西县‚官亭林海‛
1、保留原生态
2、农民享受权益
3、城市和乡村实现文明融合
(四)模式四:黑龙江——富锦市‚稻‛梦空间
1、种出彩色稻田画
2、发展全域旅游
3、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五)模式五:四川——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多利农庄
1、高端农业综合体
2、农业双创载体平台
3、国际化乡村度假新体验
(六)模式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
1、发展良好生态的绿色产业
2、乡村旅游实现景区联动
3、打造现代休闲养生农庄
总结:田园综合体的关键是整合能力。经营者不仅仅要把握引爆点和经营模式,而是把田园综合体当成一个平台,把农业、工业、服务业衔接起来,推动多元化发展。
四、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焦点
(一)让建筑重拾魅力
1、老建筑的修缮与新建筑的创新
2、传承保护型
3、创新新建型
4、挖掘改造型
(二)让农田成为景观
(三)让当地乡村文化聚集IP效应
(三)挖掘当地最有特色的文化,将其打造成IP,成为引爆点。
(四)让农事成为娱乐体验
(五)让创意农业吸金
(六)让田园生活成为时尚
(七)让田园体验凸显意境
(八)让景观细节加分 6大支撑体系
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
6大重点建设内容
①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
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②突出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比较优势,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发展,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品牌和原地产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培育形成1-2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③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
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促进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同时,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④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化田园观景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⑤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要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⑥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
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五、田园综合体的融资方式
(一)田园综合体PPP融资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特殊目的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
PPP合作模式具有强融资属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在PPP项目的合同约定范围内,参与PPP的投资运作,最终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在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退出股权实现收益。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对PPP项目提供资金,最后获得资金的收益。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
田园综合体在导入产业时,往往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这种模式根据融资结构的主导地位分三种类型。
一是政府主导,一般由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发起,政府委托政府出资平台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政府作为劣后级出资人,承担主要风险,金融机构与其他出资人作为优先级出资人,杠杆比例一般是1:4,田园综合体具体项目需金融机构审核,还要经过政府的审批,基金的管理人可以由基金公司(公司制)或PPP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制)自任,也可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这种模式下政府对金融机构有稳定的担保。
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成立基金专注于投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般由金融机构做LP,做优先级,地方国企做LP的次级,金融机构委派指定的股权投资基金作GP,也就是基金管理公司。
三是由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主导,这类模式中基金出资方往往没有政府,资信度和风险企业承担都在企业身上,但是企业投资项目仍然是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政府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企业的运营灵活性大。
(三)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 利用已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但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可以努力使得所运营项目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如果进入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国家的专项基金是国家发改委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的长期债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是一种长期的贴息贷款,也将成为优秀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
(四)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然后统一投资于特定的项目,以项目的运营收益、政府补贴、收费等形成委托人收益。金融机构由于对项目提供资金而获得资金收益。
(五)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在满足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
(六)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有三种主要方式: 1.直接融资租赁,可以大幅度缓解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期的资金压力;2.设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3.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可以尝试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个领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七)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ABS)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业务活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资产证券化存在资产权属问题,但在‚基础资产‛权属清晰的部分,可以尝试使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模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八)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中,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业务等。实际操作中,上述八种融资模式往往是前两种为主,根据小镇建设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结合其他融资模式组合使用。
五、田园综合体的盈利点
餐饮盈利 住宿盈利 加工盈利 康养休闲盈利 游乐盈利 体验盈利 产业盈利 服务盈利 手工制作盈利 集体活动盈利 艺术类盈利 地产盈利 技术盈利 表演盈利 教育盈利 管理盈利 广告盈利 其他盈利
六、田园综合体的试点工作
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一定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试点先行,慎重稳妥地推进,各地不要盲目扩大范围。要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试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当前,各地开展试点工作的意愿和积极性高,但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不能超越地方现有发展条件和违背农民意愿。
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慎重选择试点地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选择农民合作组织健全、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试点。对于‚以农为本‛不突出,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未能与农业有机融合,或者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方,一律不得列入试点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以市场投入为主体,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能新增债务负担。财政部将会同中央有关单位和部门,对各地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试点不走样不跑偏。
七、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前景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
中央一号文件还专门强调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其中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文件也明确规定,这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严禁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
从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前所未有将产业园区作为农业发展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强力抓手。这给了目前中国产业地产行业一个非常利好的创新信号,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园区‛无疑将大有可为。
哈尔滨市双城区田园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 自2010 年成立以来, 在合作社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如今已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几年来, 合作社以永和村所属的三个自然屯为核心, 并辐射周边村屯农户为社员, 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成为以玉米种植规模经营为主, 花生、谷子等经济作物为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如今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210 万元, 投资总额3080 万元, 经营土地30 100 亩, 合作社成员达906 户, 这些户农民全部是带地入社。2014 年合作社实现总盈余4481. 3 万元, 提取公积金后, 剩余盈余进行二次分配, 入社土地平均亩效益达到1054. 49 元, 真正让入社农户尝到了甜头。
2015 年, 合作社切合自身实际, 不断完善体制创新, 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 所经营的30 100 亩土地, 实现总收入5911 万元, 入社土地平均亩效益1031 元。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集约经营、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机多元化的有机统一。
1 完善体制创新
完善体制创新, 规范化管理, 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俗话说: “打铁要靠自身硬”, 合作社要健康稳步发展,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规章制度, 依法照章办事, 实行民主规范化管理, 土地规模化经营才有保障, 入社农户才有信心。
2015 年开始, 合作社从实际出发, 通过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及成员代表大会,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同时, 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了岗位责任制, 实行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合作社的整个运营过程, 保障入社农民的各项权利, 从而调动了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 为合作社土地增效、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快土地流转
加快土地流转, 整村推进, 实现土地连片经营规模化。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由于受土地分散经营、地力等级不同等因素制约, 个别未入社的土地掺杂在已流转的土地中, 给大型机械化作业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只有实施整村推进, 土地连片经营, 才能真正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为此, 两年来, 政府部门帮助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镇村干部和合作社成员一起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查, 宣传动员, 讲解入社的好处, 了解农户不愿将土地入社的原因,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调查走访, 农户不愿入社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土地入社后, 将成为新一代失地失业农民, 没事做; 二是想外出打工, 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 无法分身; 三是家里暂时有经济困难无法解决。针对这些实际情况, 村委会积极帮助联系本村在外务工经商的乡友, 并积极与企业对接, 以村委会的名义与用工单位签订务工合同, 由合作社成立劳务输出小组,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 由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带领入社, 农民远赴北京、沈阳、大连、天津、海拉尔等地进行务工经商。两年来共输出入社社员630 人次, 为农民增加收入1200 多万元。对于不愿外出的人员全部安排在合作社打工。同时, 合作社成立了帮扶小组, 为外出打工人员照顾在家的老人和孩子, 并为有经济困难的农户提前支付部分资金, 彻底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户带地入社的信心, 主动把土地交给了合作社, 实现了整村推进, 土地连片规模经营的目标, 为大型农机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调整种植结构
调整种植结构, 应用先进种植模式, 提高土地经济效益。2015 年, 合作社在坚持“五个承诺”不变、“社企合作”的原则指引下, 所经营的土地继续实行“六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 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种植结构, 种植经济作物, 打造绿色品牌抢占市场。所经营的30 100 亩土地, 其中种植玉米25 900 亩, 采用“二比空”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平均亩产1000 kg; 种植花生4200 亩, 采用“大垄深松覆膜”栽培技术, 平均亩产花生果375 kg, 真正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实现总收入5911 万元。
4 创新分配机制
创新分配机制, 真正维护社员利益。根据“带地入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盈余分红”的分配原则, 2015年实现总盈余4609. 68 万元, 首先, 拿出60% 的资金按成员土地面积进行分配, 每亩分得918. 873 元, 然后总盈余的40% 部分, 按国投资产、入社现金和2014 年结转公积金进行分配, 每元分得红利1. 064 699 元, 其中国投资产分得638. 8194 万元, 平均量化到906 户, 户均7050. 99 元, 成员入社现金分得723. 9953 万元, 2014年公积金分得481. 0573 万元。国投分得的部分平均, 每亩分配额为212 元, 入社农户每亩共计分红1131 元。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绿色农业”一词是非常流行。但是对于不少种地的农民来说,却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不少媒体的宣传来看,都说“绿色农业”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地膜,一旦使用了,那就不是“绿色农业”,从而也就生产不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几千年来,我们人类的祖先都采用刀耕火种的种植方法,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绝大部分农民种地仍不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可那时,粮食亩产只有200多斤,就连温饱问题也一直解决不了,城乡居民的人均寿命只有50多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广科技下乡,科学种田。与此同时,曾经供应紧张的化肥、农药、地膜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粮食、蔬菜、瓜果、肉奶蛋等农副产品开始满足市场供应,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寿命达到76岁,而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与科技的发展与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密不可分。
发展“绿色农业”根本离不开农业科学,长春田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泥炭之乡——吉林省,是一家集农业育苗技术及农业资材开发、研制、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型综合性经济实体。长春田园公园是国内首家生产“育苗营养块”的厂家,并创造性的随箱赠送覆盖土,公司的郑总经理受到了前日本首相的接见和宴请,与农业专家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长春田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照国外先进种植理念,聘请了大量高学位农业技术专家,立志用高科技研制开发更多的新型无公害实用型绿色农资产品,打造国际化知名品牌。“科娃”牌育苗营养块,是长春田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独立研制开发的无公害绿色育苗产品。它是以天然泥炭为原料,不加农药和激素,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配制,并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线上制造而成,为植物幼苗生长期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
模式及产业模式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在分析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意义及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运营、融资、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相关支持政策、产业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一个村域或者几个村域范围来讲,报告里面提到的五点总体要求也都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合适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中同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丽新城镇建设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它能够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常态条件下,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与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相吻相合,也得到了国家多方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田园综合体与美好生活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城市居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田园综合体作为“逆城市化”的典范,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蓝城理想小镇就是“逆城市化”建造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生活品质和人文内涵接近于天堂的理想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2012年--田园东方开启地方实践。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落地。
2016年--田园综合体从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中央农办领导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
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演变可以看出,第一,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件大事; 其次,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新业态。第三,田园综合体是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重要形态结构和产业组成部分。第四,田园综合体应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第五,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第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第七,国家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并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及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在一定资源条件下,通过各个产业交互渗透,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及成功案例分析
1重建美丽乡村--田园养老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及我国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乡村田园养老度假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乡村田园养老以农业休闲为主体,利用乡村特殊的自然养生条件及富有乡韵、利于康复身心的人文环境,与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森林度假等相结合,开创出一种集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乡村社区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成都幸福公社就是乐享田园度假养老的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幸福公社--乐享田园度假养老
运营模式:幸福公社把家庭度假、老年人养老、中年人养生、儿童亲自然教育、全国旅居、运动休闲、有机农业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旅游养老地产。幸福公社通过营造生态绿色的田园生活,健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实践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健康生活。“农耕生活,手工村落”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健康养老生活的创新。
1.项目选址: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自然人文环境优越。
幸福公社位于川西旅游环线的核心位置——成都大邑青霞镇的烟霞湖风景区,烟霞湖风景区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距成都市50公里,30分钟车程,属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北邻街子古镇、青城山、都江堰,南至新场古镇、花水湾、西岭雪山。
2.艺术生活--创意之美
幸福公社引进五十多个手工艺匠人,包括活字印刷、酿酒、织布、皮影、蜡染、剪纸 豆制品、酿酒、木雕、制茶、制纸„„用传统的手工智慧让老人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
3.幸福农业--田园养生
幸福公社的农业模式,是尝试从从中国城市食品的现状出发去现状去改变农村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由城人群的食品安全的痛处着手,回归到食品源头,改变思想,进而改变生活。亲手生产,亲手种植,亲手收获。社员们共同遵守《绿色公约》,几百亩的农田,经过五年的净化,没有化肥农药,每家的土地里可以长出干净的蔬菜。
自然的生态中,没有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形态,人的欲望、无节制的生产、浪费性的消费、对匮乏的恐惧,必须去大面积的单品栽种和耕种,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所谓的美好的就是彼此的协调融合,永恒的平衡体。
4.幸福健康--田园养老
幸福公社与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团队。利用云计算快速传输,监控业主身体信息;二期规划了一万方的失能老人管理中心,将幸福公社四位一体的养老管理模式完善。幸福公社一期距离中心城市六十公里,更多的考虑是健康型老人的问题。目前二期开工建设在即规划了失能型老人养老机构。社区配置了护士团队,解决常规的入户看护问题。
幸福公社对养老市场做出了一个细分,更多关注城市型中老年的健康型养生需求,主要年龄段在五十到七十五,他们对邻里,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多,不是城市型重度养老的概念,带有比较强烈的旅游观光特征。其实是用乡村田园模式来承载养老的细分市场。
2片区开发模式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及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
该模式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3产业带动模式
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中,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会带回土特产品。
4科普教育模式
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5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6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农业园区。
三、田园综合体投融资创新模式与实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村镇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但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投入高,开发周期长,项目前期没有资产可供抵押贷款,投资回报率偏低,回收期长„„种种因素表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融资是第一道坎,根据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特点,本文梳理了田园综合体的八种融资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PPP融资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特殊目的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
PPP合作模式具有强融资属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在PPP项目的合同约定范围内,参与PPP的投资运作,最终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在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退出股权实现收益。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对PPP项目提供资金,最后获得资金的收益。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
田园综合体在导入产业时,往往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这种模式根据融资结构的主导地位分三种类型。
一是政府主导,一般由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发起,政府委托政府出资平台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政府作为劣后级出资人,承担主要风险,金融机构与其他出资人作为优先级出资人,杠杆比例一般是1:4,田园综合体具体项目需金融机构审核,还要经过政府的审批,基金的管理人可以由基金公司(公司制)或PPP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制)自任,也可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这种模式下政府对金融机构有稳定的担保。
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成立基金专注于投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般由金融机构做LP,做优先级,地方国企做LP的次级,金融机构委派指定的股权投资基金作GP,也就是基金管理公司。
三是由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主导,这类模式中基金出资方往往没有政府,资信度和风险企业承担都在企业身上,但是企业投资项目仍然是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政府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企业的运营灵活性大。
(三)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
利用已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但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可以努力使得所运营项目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如果进入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国家的专项基金是国家发改委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的长期债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是一种长期的贴息贷款,也将成为优秀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
(四)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然后统一投资于特定的项目,以项目的运营收益、政府补贴、收费等形成委托人收益。金融机构由于对项目提供资金而获得资金收益。
(五)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在满足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
(六)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有三种主要方式:1.直接融资租赁,可以大幅度缓解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期的资金压力;2.设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3.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可以尝试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个领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ABS)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业务活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
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资产证券化存在资产权属问题,但在“基础资产”权属清晰的部分,可以尝试使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模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八)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中,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业务等。实际操作中,上述八种融资模式往往是前两种为主,根据小镇建设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结合其他融资模式组合使用。
田园综合体建设将对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要做到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田园综合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内涵和经济支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版权说明】
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元亨智库院长卢新生教授
【田园综合体规划农业】推荐阅读:
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06-13
农业综合项目规划12-05
山水田园05-30
田园日记06-19
田园的时光07-15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07-20
田园诗情公开课07-21
田园生活的散文11-05
王维——《春中田园作》06-07
四季田园作文500字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