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ERP的体会与收获(精选7篇)
关 于 学习E R P 的 体 会 与 收 获
M01114462 史俊杰商学院工商管理类
219953662.doc 摘要: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地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模式和精英管理的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对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ERP 心得体会
发展趋势
ERP实施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ERP的学习,主要了解了ERP的概念,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结合系统化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数字企业构建与运营,运用ERP软件进行销售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系统,会计与财务等相关知识及ERP实施项目管理。并且通过具体的上机实验,亲自动手,熟悉ERP应用软件,并且做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光看书本知识不会想到的问题,并且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通过解决一些问题,加深了对ERP相关知识的认识。并对ERP的发展,在国内外的应用,及ERP发展前景和趋势做了详细了解。
一.ERP的发展
ERP管理思想与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变革,从物料需求计划MRP到制造资源计划MRPII,再进一步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ERP,逐渐成熟。ERP技术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MRP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系统的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二).20世纪70年代,MRP经过发展形成了闭环的MRP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MRP以物料为中心的组织生产模式体现了为顾客服务、按需定产的宗旨,计划统一且可行,并且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对生产的闭环控制。
(三).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物料需求计划MRP经过发展和扩充逐步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的生产管理方式。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MRPⅡ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20世纪90年以来,开始有较多企业应用ERP系统。
我国ERP深入应用与ERP产业蓬勃发展阶段(21世纪):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科技部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
二.国内外企业应用ERP现状
219953662.doc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ERP 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多数大中型中小企业已经采用 ERP 系统和先进管理方式多年,目前正在推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敏捷中小企业后期系统,许多小中小企业也在纷纷应用 ERP 系统。
近两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ERP系统,现已有数千家企业应用ERP 系统。有些早期实施MRPⅡ的企业在使其系统升级为ERP系统,并在不断深化应用,功能更加强大,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巨大的ERP市场也刺激了国产化ERP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我国ERP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已有国产化ERP软件商数十家之多。
我国ERP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研发企业管理软件发展起来的MRP/ERP类软件公司,此类公司多数起步于研究开发MRPⅡ/ERP的高校、研究所和ERP应用企业;还有一类是由财务管理软件公司转型到ERP的软件公司。前一类在ERP研发和应用方面长期积累,经验较多,但公司规模往往不大;后一类公司由于做财务软件基础已有较大规模和较多用户数,但处于转型期,在ERP的研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待积累和发展。
三.ERP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未来ERP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
1.ERP与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进一步整合 2.ERP与电子商务、供应链SCM、协同商务的进一步整合 3.ERP与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的整合
4.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的整合 5.ERP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整合
6.加强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 7.ERP系统动态可重构性
8.ERP软件系统实现技术和集成技术
(二)ERP管理由过去的局部“进、销、存”,或者一个生产系统,或者一个财务系统逐渐的进入了企业整体业务的集成和整合;现在开始ERP更加关注企业间的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产品链的协同;在技术上ERP从过去的C/S、B/S,走向了现在的SOA的架构和动态存构;ERP的产品本身从一个局部应用的产品发展到一个强调的构建化、集成化以及客户适应性的完整产品;ERP市场则由早期的平摊战略市场份额,抢用户数,恶性价格竞争,到现在逐渐开始有了行业细分,有了专业解决方案,各自在找寻自己的位置;ERP由群雄混战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并由一批主流企业在行政。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ERP已经比较成熟,进入了发展后期。但是对中国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在企业应用,产业市场高潮都还没有来,所以中国的ERP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ERP实施中注意事项
大量的应用实例表明,ERP工程实施是ERP应用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然而,要使ERP系统真正运行在企业中,而不仅仅运行在计算机上,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工程实施方法。与ERP应用实施联系密切的关键因素包括:观念、管理、组织、数据、技术、服务等方面。其中,正确认识ERP的作用十分重要;既不能对ERP寄过高的期望,也不能认为ERP应用实施只是信息系统工作和交钥匙工程。ERP应用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的重组优化和
219953662.doc 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通过调查分析和借鉴他人经验,总结了在中国应用ERP的主要注意事项: a.企业领导重视和支持
b.结合厂情,明确目标,正确策略,合理计划 c.改革旧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d.组织落实,政策落实,队伍稳定
e.明确各方面人员的职责与考核办法,各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f.数据准备与编码标准化工作
g.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宣传ERP管理模式 h.选准软件和厂商,消化吸收,二次开发 i.资金落实
总结
ERP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非常重要。现在ERP已经进入后期发展阶段,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但是我们也得关注ERP最新的一系列趋势,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反映,并且建立软件商、咨询商、用户的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ERP产业竞争力,企业才能明明白白的实施好,用好ERP,使ERP取得预期的效果。
古诗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对古诗文的阅读,新课标作了明确的评价: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及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该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这一评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古诗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朗读是接受和领悟语言、培养语感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朗读不等于死记硬背,但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朗读,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首先,朗读宜多种方式并举。单一的诵读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会导致对古诗文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教师宜采用齐读、范读、分组读、分教色读等多种方式并举。对一些优美篇章,如郦道元的《三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配上背景音乐,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内涵及感情,从而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通过多读,充分调动学生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从而感受到语言的情味及旨趣。
其次,古诗文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教学《泊船瓜洲》时,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语,体会出靠家近———应该还,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唱;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让学生体会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再次,营造诵读氛围。由于古诗文比现代文难朗读,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诵读文言文是件苦差事,提不起兴趣,采用的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延长用“———”等。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孩子们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音韵节奏,领略是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他们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最后,还可以经常举行古诗文朗诵会,并对朗读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扶植。还可以采用“比一比,看谁背得快”“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的形式进行比赛,以赛促读。此外,教师也可以加入到诵读的行列,师生齐背,同甘共苦。上述方法,既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诵读环境,又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快乐。
二、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兼及写景与记事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送别前的雪,饯行时的雪,送别时的雪,送别后的雪。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点染出塞外风光的绮丽,为读者熔铸了美好的意境。为了启发学生想象,不妨设计如下提问:“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点?一个“卷”字刻画了什么景象?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了什么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一连串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看到了一幅边地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通过这些形象,感性认识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教师可根据诗中的“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事物,展开提问:诗中是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硬以至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着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渐入诗的意境,从对自然景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哲理。
三、新知与旧知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古诗文大多印象不深,背诵不出来,即使能背诵出来的,也寥寥无几,远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多诵读,培养诵读的习惯外,还应采用新知与旧知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题材相似的古诗文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推及其他。如,在教学《三峡》时,便可结合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以旧带新,学生背诵这首诗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可以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一些送别诗,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适当拓展延伸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适当地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力求“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如,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像这样短小精悍而又富于启发的文言短文,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作注释,学生便能理解其中大意。又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可引导学生阅读《归田园居》一诗,再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归纳,作者鄙视名利、安贫乐道的品德及操守便体现了出来。学生一旦读懂这些古诗文的原始“版本”,自然就对古诗文阅读产生兴趣,便会为之付出努力,那么古诗文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摘抄引用的习惯,把课内外的一些名言佳句摘抄下来。学生在摘抄及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这些名言佳句一旦牢固储存在记忆仓库里,并能随时提取运用,将会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引领孩子踏上古诗文诵读之路[J].考试周刊,2008(9).
一、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朗读是接受和领悟语言、培养语感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朗读不等于死记硬背,但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朗读,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首先,朗读宜多种方式并举。单一的诵读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会导致对古诗文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教师宜采用齐读、范读、分组读、分教色读等多种方式并举。对一些优美篇章,如郦道元的《三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配上背景音乐,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内涵及感情,从而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通过多读,充分调动学生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从而感受到语言的情味及旨趣。
其次,古诗文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教学《泊船瓜洲》时,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语,体会出靠家近——应该还,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唱;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让学生体会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再次,营造诵读氛围。由于古诗文比现代文难朗读,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诵读文言文是件苦差事,提不起兴趣,采用的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延长用“——”等。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孩子们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音韵节奏,领略是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他们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最后,还可以经常举行古诗文朗诵会,并对朗读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扶植。还可以采用“比一比,看谁背得快”“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的形式进行比赛,以赛促读。此外,教师也可以加入到诵读的行列,师生齐背,同甘共苦。上述方法,既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诵读环境,又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快乐。
二、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兼及写景与记事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送别前的雪,饯行时的雪,送别时的雪,送别后的雪。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点染出塞外风光的绮丽,为读者熔铸了美好的意境。为了启发学生想象,不妨设计如下提问:“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点?一个“卷”字刻画了什么景象?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了什么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一连串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看到了一幅边地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通过这些形象,感性认识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教师可根据诗中的“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事物,展开提问:诗中是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硬以至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着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渐入诗的意境,从对自然景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哲理。
三、新知与旧知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古诗文大多印象不深,背诵不出来,即使能背诵出来的,也寥寥无几,远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多诵读,培养诵读的习惯外,还应采用新知与舊知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题材相似的古诗文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推及其他。如,在教学《三峡》时,便可结合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以旧带新,学生背诵这首诗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可以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一些送别诗,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适当拓展延伸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适当地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力求“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如,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像这样短小精悍而又富于启发的文言短文,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作注释,学生便能理解其中大意。又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可引导学生阅读《归田园居》一诗,再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归纳,作者鄙视名利、安贫乐道的品德及操守便体现了出来。学生一旦读懂这些古诗文的原始“版本”,自然就对古诗文阅读产生兴趣,便会为之付出努力,那么古诗文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摘抄引用的习惯,把课内外的一些名言佳句摘抄下来。学生在摘抄及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这些名言佳句一旦牢固储存在记忆仓库里,并能随时提取运用,将会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引领孩子踏上古诗文诵读之路[J].考试周刊,2008(9).
通过一学期社交礼仪课的学习,我确实学到了不少在日常生活中极具实用性
礼仪,也知道了处处注意与应用礼仪的重要性。先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我在学完这门课后的收获及体会:
通过老师上课时专业知识上的传授,我了解了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
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并且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礼仪的具体内容方面,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礼仪的这些原则直接决定于它的目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这些目的的实现。
一般来说,社交礼仪就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规范就是规矩、章法、条条框
框,也就是说社交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如你到老师办公室办事,进门前要先敲门,若不敲门就直接闯进去是失礼的。社交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违反社交礼仪规范,只能让别人产生厌恶,别人不能对你进行制裁,为此,社交礼仪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从上可以不难得出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即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第二,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社交礼仪规范建设。从人类本身来看,从事社交活动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
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比如,我们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发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的话,我们便会按原路线行进,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朋友或亲戚或同事或者广播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那里得知此消息后,我们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线,少走冤枉路;
二、增进感情,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将带来感情上的收获,如我们与亲戚朋友在一起休闲娱乐;
三、建立关系,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远;
四、充实自我丰富人生阅历和人性情感。
在弄清楚了社交礼仪的含义、使用的原则以及主要目的后,我们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方面社交礼仪的阐述,来真正让我们学以致用。
首先,为了显示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要注意个人礼仪,这其中包括仪表、言谈以及仪态举止。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一、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注意: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言谈时要注意: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往往能让人大概了解你是怎样一个人——优雅的白天鹅或丑陋的癞蛤蟆。因而,为了活得优雅,你不得不考虑下面几点做法: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
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 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因为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这就使得我们也要把握见面时的礼仪。见面礼主要包括握手礼、鞠躬礼及致意,三者应如何使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第三种我想值得我们学生注意的就是学生礼仪,这不仅是因为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注意学生礼仪会让学校变得文明祥和、同学间的关系和谐融洽,更重要的是现在时时刻刻注意这些礼仪会潜移默化地让我们更加适应即将要进入的社会生活。概括来说,学生礼仪包括,上课认真听讲,保持课堂的严肃性,尊重老师,见到老师时主动问好;穿着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团结同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感叹时光飞速流逝和对大学生活依依不舍的同时,我更多的是回顾这五年大学学习生活的收获与体会和展望美好的未来并为之而奋斗。
我是一个专升本学生所以我的大学生活也分为了两大部分:前部分是大专时的学习生活,后部分是在西安工业大学这两年的本科学习。
高考落榜给了我沉重的打击,但是也让我在这巨大的人生挫折中成长了不少,让我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的真正含义。所以在上大专的时候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生活规划,有目的的去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
大一,我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努力的去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参加了“办公自动化”和“职业经理人”等提升自我实力的技能认证学习;课余我还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此期间我参加了“西安市首届特奥会”志愿者活动、“白鹿塬儿童村捐衣物”活动、“长安区福利院义务劳动献爱心活动”等大小志愿活动五十余项,志愿服务实践超过300小时,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学到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我的组织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并且获得了当年的校园十大人物的爱心人物和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在生活上我努力的适应异地文化差异和新的校园生活,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经过大一一年的历练我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学习与工作之间还是不能找到很好的平衡点,工作占用了我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学习的时间被压迫得越来越少了,学习与工作上的成就也逊色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因为我深知一个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武装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的人生。
大二的时候我重新整理了我的学习和工作规划完善那些不足的地方,平衡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在学习上我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在课外我也努力刻苦学习。大二这一年我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二级笔试考试,专业课成绩优良。在工作方面我的职务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一年我担任了系里的社团联合会副主席一职并兼任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一职,随着职位的提升我肩上的责任也随之增大但这并没有让我退缩,我更加努力工作“急老师所急,想同学所想”把工作安排得整整有序。在这一年里组织参与了多项校内外活动其中包括:带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联合“陕西省民政厅救灾募捐中心”开展了校园捐衣捐物献爱心活动。募捐到几千件衣服,受到陕西省民政厅领导大力支持和表扬,并赠与锦旗以资鼓励;带领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了周年庆典系列活动、3000人规模的“迎双节文艺晚会”等活动。在思想方面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校的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党校毕业。大二这一年来我很好的平衡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在学习上取的优异的成绩并且出色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安排的工作。
大三这一年是我人生中另外的一个转折点。在工作上我成功的扩大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影响力和组织规模,并且把我手上的职务平稳过渡到下一届学生社团联合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新上任学生干部。在学习上我更是努力刻苦,因为我打算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因为不用参与学生社团的工作,我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学习,所以我在学习上做了新的计划把学习任务细化到每个小时每个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苦努力学习,我以高分考进了西安工业大学,并成为了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名学生,这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拐点。在思想方面我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理论知识,提升自己思想文化方面水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2009年4月28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大三这一年来的学习让我懂得知识是是武装大脑最好的武器,更让我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做什么事情都要刻苦努力,只有坚持和努力才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与机遇。这一年来让我身心成长了许多,更多的是学会了怎样思考和解决需要面对的问题。
2009年9月1日,我开始了在西安工业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这两年的本科阶段的学习不但完善扩张我理论知识的储备,而且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多的是把理论知识用到学习实践当中。
本科大三这一年在学习上我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任课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和作业。因为对信息管理这个专业不太了解学习上很吃力,所以我更加努力刻苦学习拉近和其他同学的专业知识差距。这一年来学校为我们提供很多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让我的社会经验与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积累和提高。经过大三这一年认真刻苦学习,我获得西安工业大学了(ERP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管理)单科成绩奖学金。在生活上我努力融入西安工业大学这个大家庭当中,并很好的适应了新的学校和新的生活。在思想上我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党的理论知识,以一名中共党员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和会议。做到紧密联系群众,帮助落后。
本科大四这一年,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意味着我马上要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以前常听老师讲“工作不好找,好工作更难找。”现在大家对这句话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在参加招聘会期间我深深体会到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太差了,大家都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眼见手低,这也是大部分企业的招聘人员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平时的学习实用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大四除了找工作我们还要认真的完成学校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做好毕业论文和设计。做毕业论文和设计也是对我们大学几年知识的一次系统的回顾和实践。让我们把学到的只是运用到这次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当中。
回顾这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收获我归结为三方面: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不断的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次,在思想道德方面,我热爱学校,遵守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热爱劳动,遵守公共秩序,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坚持做一个思想道德合格的大学生。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我的天职。
时刻铭记老师给我说过的:“学习不是为了忘却,学习是为了提升自我”。所以在学习上,我一直刻苦努力、严于律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系统的掌握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并用实际行动去实践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参加了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培训,完成了办公室自动化-WindowsOffice相关模块的学习并参加考试获得相关的技能证书,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我还经常关注时事报道,聆听各类讲座,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追求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
三、在工作方面。
“急老师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奉献自我,丰富广大师生课余生活”是我学生工作的目标;“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是我学生工作的信念。五年前,我带着心中无限的畅想,进入的大学深造,以无限的热情寻求进步,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了,回顾过去,感触颇深。既为自己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而高兴,更为自己能从学生工作中得到锻炼而振奋。我求真务实、兢兢业业、活力充沛,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工作作风感染了一大批学生干部。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系学生社团联合分会任职期间,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干部的大力配合下,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精益求精,学生工作成绩优异、硕果累累曾带领青年志愿协会荣获学校 “十佳社团”“十佳活动”等荣誉,组织的活动也累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并得到他们对活动的给予的鼓励给赠与活动锦旗、和各种感谢信。
虽然这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自身水平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以后做出更大的努力去改正和学习。首先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理论认识还不全面还有很多盲点和知识误区,需要再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和整理已学过的知识加深记忆;其次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有时候出现眼见手低的情况,还是缺乏社会实践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积累;然后是社会经验不足,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还显得青嫩、不老道,在工作上遇到重大问题处理事情不果断、没有魄力,遇事有点怕事;最后也是我一直改不好的老毛病适应能力比较差,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迟缓比较因循守旧,这直接导致我决策缓慢,失去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机。
把树立“八个良好风气”做为为官的准则---我学习八个良好风气的收获与体会
胡锦涛1月9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指示要求,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领导干部的作风连着党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思想品行,更关系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胡锦涛站在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的关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指示要求,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切中了要害,找到了症结,不仅对推动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的把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做为立身为官的准则,切实把之在思想上做为世界观、方法论,牢牢把握;工作中做为根本指导,认真遵循;生活行为中做为基本操守,正确把握,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一是要树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打牢立身为官的思想根基。自觉学习,终生学习,学以致用,不仅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而且也是领导干部打牢立身为官思想根基的基本途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改造世界观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青春本色和政治本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坚持学习,不仅要学习党的创新理念,而且还要学治党治国治军的方略,不仅要学习社会科学,而且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等学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用兼长,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二是要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把握立身为官的内在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领导干部立身为官的内在要求。因此,大家必须要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举在头项,了解民众所关的,关注民众所盼的,解决民众所难的,扑下身子,一心虎实,禅精竭虑地“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三是要树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良好风气,强化立身为官的素质。工作要求实,作风要务实,不仅是工作和思想方法问题,而且也是领导干部强化立身为官素质的大问题。对工作既要埋头苦干,又要严肃认真,既要遵守章法,又要敢于创新,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把握规律,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有这样,才能
“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
四是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保持立身为官的本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党的光荣传统,而且也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必须保持的政治本色。当前,各种诱惑和考验增加,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已成为党面临破解的新的历史课题。这就要求大家必须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五是要树立“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良好风气,抓住立身为官的根本。顾全大局、令行禁止,既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的根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与党中央思想政治上的一致,都要确保政令、法令的畅通,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同时善于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是要树立“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良好风气,做立身为官的模范。“发扬民主、团结共事”,既是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所需,也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所系。大家要时刻牢记“谅解、友谊、支持,比什么都重要”,要带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形成合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七是要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风气,筑牢立身为官的思想防线。只有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才能筑牢领导干部立身为官的思想防线。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廉洁从政敢开风气先河,一身正气抵制腐蚀,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清正廉洁的帅先垂范之举,带动大家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转变观念,摆脱束缚,理念融入教学
1. 课前自主预习与教师备课相结合
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课文,培养学习的自主性。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做批注,把不懂的句子勾划出来,优美的词句加上着重符号,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得到解释。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写在预习问题作业本上交给我。备课前,我针对学生的预习问题,依据课程标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备课,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新课程思想理念。
2. 组织好课前3分钟演讲
由学生课前准备,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开始时,由教师组织安排,对演讲学生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优点,树立自信心,鼓励其继续发扬,无形中也给其他同学做出榜样。同时,点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其他同学来帮助改正。这样一来,使得大部分同学都能勇敢地站到讲台上,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我感觉部分学生在胆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学生从胆怯到勇敢,从面红耳赤到坦然面对。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几位同学非常勇敢,就试着让他们来组织演讲,而我就做“旁听”,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演讲、自由评议,乐在其中。不久,我又发现有许多同学都能胜任演讲活动的主持任务,于是,就把这个面扩宽,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来展示自己、发现自己。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脸上荡漾着自信与快乐,由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氛围。
有几名同学进步尤其明显,一名叫白娟的女生,第一次上台演讲时,表现及其不自然,整个身体在发抖,声音带着哭腔,并用期盼的眼光求助于我。但是,我并没有终止她的演讲,而是用眼神鼓励她,让她一直坚持到最后,并给予热烈地掌声和真诚地评价。课后,我找到她给予诚恳祝贺———白娟同学,祝贺你,你已向勇敢迈出了一步,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再进步的。想不到,就是这样一句话语,竟让她一直存念在心中。之后,她一次次地走上讲台,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学习上也更加自信、更加勤奋,进步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料。现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竞选当上了班长。每一次,当我看到她出色地主持着班上的工作时,心中充满了对教师这份工作的自豪。
3. 注重教师角色转化
课堂中,我将新的课程标准置入心中,不做“独奏者”,力求做“伴奏者”。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大胆地想、自信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空间。把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众言堂”。引导学生进入到教材的实践当中,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导”和“引”,使学生形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每上一堂课,我先让学生去感知课文,去发现问题,并让他们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学生感知课文,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先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养成主动探究的自觉性。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我让各小组的成员轮流值日,做活动的主持者。活动当中,同学们热烈讨论的场面让我欣喜,有很多同学抢着回答,生怕掉队。这时,教师就得控制好局面,避免浪费时间,影响正常上课。对于小组讨论难于解决的问题,我不急于解答,而是让其他组的成员帮助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我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例如,《散步》一课中有一句“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学生提出为什么用两个“也”字?应省去前面一个“也”字才符合语言的表达。经过全班同学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符合小孩子的语言表达实际,这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
学生动起来了,教师是否就“隐去”呢?其实不然,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说老师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到好处。例如,《在山的那边》中对于“山”和“海”的理解,同学在讨论时忽略了,而这又是这首诗应该重点突破的地方,所以,我就再提出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指出“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使同学们更加深入了对诗意的理解。
4. 培养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多观察、多感受身边事物,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一次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课中,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分成四个组来完成,每组成员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学生配合得竟然非常巧妙,把“在月球的一天”写得活灵活现,有滋有味。从这次活动中,我深刻感到,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组织,给学生一份想象的空间,他们定能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5. 培养创造精神
给学生创造不断尝试的机会,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中的小品表演、朗读比赛等。有些课文在展现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时,我就让学生即兴表演,目的是给学生有合作探究尝试的机会。对那些做得不够理想的学生,多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敢于大胆表现,展示自己,培养自信心。例如,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让学生即兴表演,我选取了几个同学来扮演皇帝、骗子、大臣、小孩等,有几位同学表演得维妙维肖,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能。在《散步》一课的研讨课中,几位同学“一家三代”表演得淋漓尽致,在众多老师面前没有胆怯,反而表现得沉稳、老练,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赏,这都是他们平时不断尝试的结果。由此,只要有机会给学生尝试的就不能压制,让学生去体会,去发现,尽最大限度让他们释放出来。另外,我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尝试。先由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进入情景,感受到朗读的优美。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朗读,分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朗读。最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探究式教学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可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注重基础,巩固拓宽,促进素养提高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不是片面的关心学习过程,不关心结果,而是关心学习过程与关心学习结果并重,因而,课后的知识巩固与拓宽就非常重要。
1. 采用开放式的作业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
对课外作业的布置不“一刀切”,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学生可以不做教师布置的作业,而由自己根据情况来选择,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问自答。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没有因此耽误作业,相反做作业的积极性更高了。对那些必须要求掌握的知识部分,我采用四个小组的形式,由组长负责,组织好古诗文、优美段落、文学常识的背诵并进行默写,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达到学生互动的效果。
2. 引导学生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
课外知识延伸是课内知识的巩固和补充,在学生学习好课内知识的前题下,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课外书,丰富课外知识。除了定期到学校图书室进行阅读外,我还在班上创办了“小书柜” (书籍来源于教师和同学们的捐赠) ,学生之间可互相阅读到不同的书籍,让同学们能够资源共享。在阅读课内外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并放手给学生相互批改,每四人为一组,组长互轮,在四人小组相互评价的基础上,由组长写评语。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感受写作的乐趣。由此,学生创作的兴趣、写作的水平都有了一定提高。
【关于学习ERP的体会与收获】推荐阅读:
党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09-10
关于《卓越领导力》学习的心得体会06-26
关于销售员学习个人的心得体会07-16
关于学习教育科研报告的心得体会11-05
关于加强领导力学习的几点体会09-10
学习党章关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心得体会10-20
学习江泽民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体会05-31
关于礼仪学习心得体会模板06-21
关于向徐锋同志学习心得体会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