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1

农秀素

教育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材料。它不单指教科书,还包括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的资料。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给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和可见,同时,远教IP资源为学校提供了用于课堂的丰富资源。那么,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本质的学习内容。学习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该学科知识的结构体系,必须首先学习并掌握该学科的知识重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突出和强化教学的重点。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应突出漓江水清、静、绿,桂林山奇、秀、美这个特点,选择教育资源应多选择这方面的图片或视频。

二、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尽管有些教学难点可能不是教学重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解决,也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育资源的使用,要起到突破、解决教学难点的作用。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它的能动作用是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突破这一难点,必须是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了解这两个价值的关键,在于使学生认识园内的奇珍异宝。远教资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园内的奇珍异宝,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才能学得知识。以前的教学,由于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灌输的强制性影响很大,这是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而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小孩子的求知欲很强,对于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以其全新的教学方式,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远教资源中的许多动画课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动机。

四、显示过程,形成表象

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获得知识。但在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现象与过程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将这些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现象与过程,形象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形成表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将深奥难懂的知识,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乌鸦喝水》的教学,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贮量和生活经验都较少,可能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教学资源中的Flash教学课件,采用动画的方式,将乌鸦喝水的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表象。再如学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由于作者是古代人,文中遣词造句生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播放《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的片段给学生观看。这比教师逐句讲解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2

社会人才需求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主要力量。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用人分配机制,使得各企事业单位有了高度的用人自主权。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他们希望挑选“来之能战”的员工节约培养成本。然而目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一般要经过用人单位的再培训以后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脱节;二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技能不高。这就导致大量的企业不愿意承担大学毕业生的再培训成本而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门槛。

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显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培养功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各高等学校都在反思实践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实践教学经验,进一步研究实践教学对高等教育发展及对培养大学生的深刻意义,并在实践高等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和欧洲的大学,实践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实践教学的管理形式比较科学,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研究得还不够深刻,例如,许多实践教学内容都是根据长期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设定,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也受到实践教学的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制约,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评价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在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尚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按关键字“应用型本科”和“实践教学”搜索,共可以查找到近百条相关文献,如刘国荣《自议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赵良庆,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候立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上海商学院为例》;王瑞玲、常剑、蒋时节《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等,这些文献资料中对于应用型本科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1)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构建;(2)忽视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涵建设;(3)轻视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合理建设;(4)忽略对实践教学场地的科学建设和管理;(5)缺少对实践教学的评价。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一些学校开展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针对本单位进行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而且另一方面,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得较多,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

美、德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许多经验,在网络上我们可以收集到相关的文献资料有张庆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我国应用型本科的比较研究》、李正,林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黄振山《有关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项目教学”的启示》等,这些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德国的双元制四阶段实践教学法、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项目教学”及美国的“工程教育”,这些做法和手段对于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而且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未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革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RC)1993年对工程教育目标进行了概括,即“培养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供足够宽广的教育以至能让学生追求其他方面的职业;将工程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简称ABET)在Ee Z000也提出了11条工程人才的评估标准。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包括了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与激励制度,发挥ABET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倡导匹夫有责的教学和基于问题或主题的学习模式等内容。二是创新工程教育制度,建立社区学院与四年制大学的衔接机制,建立了工程教育盟。三是探索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计划(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简称I/UCRC)和合作教育。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计划(I/UCRC)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所支持一种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模式。计划在不同领域分布着数量不一的大学研究中心,形成遍布全美大学研究中心的绵密网络。I/UCRC合作研究计划不仅将知识有效地转换到产业界,为产业界进一步进行应用研发提供了可能,也促使加州大学管理研究所在研究上不断追求卓越,在信息科技领域居于领导地位。合作教育是一种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连续交错训练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具体的第一手经验知识,适应雇佣关系,同时也能提早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合作教育还可提升商业界与大学的关系,为工商企业提供技术转化的方式,并预备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在《2020年行动报告》中就提到了“未来工程教育的模式会越来越多,而合作教育将一直是结合理论与实践模式的优秀范例,它的形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但它绝不可能成为替代品,因为没有比它更能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堂,也没有比在现实世界进行实践更好的实验室。”

总之,加强和重视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我们相信这也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施宏开.以实践教学促高教质量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8-4-17(4).

[2]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51.

[3]吴碧漪,王为华,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A].向梅梅,刘明贵.落实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222.

[4]欧英利.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与措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

[5]刘明贵,向梅梅.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3

一、从善的视野探析青少年品德养成

好品德最终要以善的行动表现出来,并且这种行为源自其愿意从善的心理趋向,向善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个体在生活中经受各种影响,通过对善的感受和学习,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形成善的需要就能够确立起向善性。由此逆推,可以发现青少年品德形成大致经历了从感受善到向善再到行善这样一个过程。

1感知善

青少年对善的感知以儿童期初步形成的品德心理结构为心理基础,凭借其道德生活经验,对新的道德生活情景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改变品德的认知系统,丰富品德的情绪情感系统,使品德的控制系统进一步成熟,固化着个体的品德心理结构,成为下一次感知善的起点。根据个体感受善的途径,知善的过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观察善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诸多具有道德意义的事件被个体所注意的时候,个体对善的观察就发生了。个体对所注意的道德事件进行认知上的加工,通过感知觉器官的作用,把道德事件以特有方式储存在大脑中,以表面的和潜在的意识形式固化在品德结构中。当有类似的或相关的情境出现时,所观察情境发生的行为影响便体现出来。如果在观察中得到了肯定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比较容易发生模仿的行为;如果得到了否定性的情绪情感体验,则比较发生相反的行为或不作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个体观察到的道德事件只有少量能够以显性的方式显现,其他大量的则以内隐的方式形成一种无意识结构在大脑中积淀对个体产生影响。对善的行为观察得越多,并且行为者得到的预期后果越好,越有利于观察者模仿行为。

(2)感受善

个体在生活中必须与不同的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在交往中,别人给予个体的善意和善行对个体感受最为重要。个体产生的很多的需要在对方的善意和善行中得到满足,个体产生了很多的肯定性情绪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极大地促进了个体本身移情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着善的范围。青少年时期,他们所感受到的善主要来自父母和教师以及同伴。为什么在健康的家庭与在不健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子女的品德养成有很大的差异?有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与他们所感受到的善的多少密切相关。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生由于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而出现一些偏激的举动,而一些受到品德高尚的老师更多关注的学生也更多以老师为榜样。

(3)善知的形成

学校的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了善的知识体系。仅从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来看,道德知识的教育比较成功。绝大多数青少年基本上知道基础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在其行为中并没有以它们作为行动的标准,由很多原因导致。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帮助学生形成了“关于善的观念”却没有帮助他们形成“善的观念”。但是,学习善的知识确实是走向善的必要前提。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少数学生没有很好地接受道德体系的灌输,而出现一些道德情景中不知如何作为的情形。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善的知识形成的必要性。

2向善

个体向善性的确立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关键。当我们在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实际所依据的标准并非一些道德规范,而是看该行为是否对社会有益。如果实现了个体和社会的共同的利益,则是道德的;如果损害了社会的利益,则无论个体本身得失如何都是不道德的。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的行为的选择与他的动机密切关联,而形成的动机的根源则在需要。在品德行为的选择中,始终有一个以自我中心需要和社会义务需要的矛盾:这个矛盾其实质是个人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的矛盾。“道德并不只是产生于协调社会与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产生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道德的约束和规范下,人失去的是低层次的自由,获得的是高层次的自由。”向善性的形成正是高层次的社会义务需要战胜低层次的自我中心需要的过程。

青少年向善性的确立受到他们的自我同一感的影响一他们如果在儿童期发展比较顺利,形成了自我同一感,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理解自己同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果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则需要在外界的帮助下.形成自我同一感,否则出现自我角色混乱,容易出现不良品德问题。自我同一感一旦确立,就能够明确理解个体的自我需要和社会义务需要的关系,知道社会义务的需要的满足可以更好地满足自我的需要,尤其是自我的高层次需要。否则,以极端的自我为中心,既损害了社会的利益,又没有实现自己的长远利益:

3行善列宁曾经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青少年不仅能够运用人类特有的语词符号在大脑中通过思维表征对自已的认知和情感进行调节,而且能够选择,组织自己的行为改变其面临的刺激情境。因此,一旦出现了道德情境.形成向善性的青少年个体就会表现出善的意向,通过感知系统对情境感知,传导到控制系统,对情境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对行为进行选择、实施,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行善是与个体的知善、向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自动化行为动作。通过行善,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个体的善的知识体系,巩固其向善的内驱力,提高其行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让道德教育围绕善逐次展开

1道德教育的核心要着力培养青少年的向善性

传统的道德教育倾向于对青少年实施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过多强调规范的外在约束价值,以求青少年对规范的遵从来实现对稳定社会的作用,于是尽可能多地灌输“应该如何与不应该如何”,用奖惩来实现对规则的遵守。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把道德当成是人发展自身、完善自身、体验世界的目的。个体内心实现了善,他就实现了精神层次的提升。道德教育要以主体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为目标,要使主体使善永驻心中,从长远和根本上获得最大的利益。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是从规范个体的行为开始并行将结束的,唯有从中提炼出道德规范的精髓和灵魂——善,所有的道德规范才能够被个体所驾驭道德规范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变化,但我们抓住了永恒的善,我们就能够在道德上立于不败之地。把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善为精神的引领赋予它们提升个体精神生命的使命和功能,重视青少年个体对善的体味和感受是当前道德教育的首要之责。

2道德教育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行善能力

综观我们的道德教育实践.目前针对中小学学生的道德教育只去强调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忽视或轻视了道德行为是由品德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动机系统和行为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少年在经历了这样的教育影响之后,只是接受了刺激而进行简单的条件反射,在外部力量的强化下养成了一些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非常不稳定的,如果H 5现了新的不同性质的刺激行为就发生了偏移或逆转: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行为能力要从提升他们的道德智慧人手.通过设置道德情境让他们进行道德行为的模拟和训练,然后把他们放到社会实践中进行锻炼其道德敏感性,发现真实道德情境,进行行为的科学选择.付诸实施。教育者在整个过程要进行监控.并在必要时适当介入,促进良好结果的出现,反馈给受教育的青少年,积累其行为经验,巩同其业已形成的“知善——向善”品德心理倾向。让青少年的行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最终促成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占占质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道德教育要把不良品德纠正和良好品德培养结合起来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4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08-11 姚春花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适应新时期的产物。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二期课改教材就是顺应这个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数学新教材内容的截取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到亲切感,也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新课程的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这次课改?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对学生练习、测验、考试、作业及课堂口头回答问题的成绩的统计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而忽视对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采用一系列新型、多元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结果需要关注,但更加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而且评价应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数学课同样不会只看一个答案,老师会更加关注答案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因为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在自然语言中,大量的陈述语句存在模糊性,对评价标准的描述也不例外,具有模糊性,如学习能力很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差,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协作等。这些评价是明白的、具体的,但具有模糊性。

那么对于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能不能用定量评价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作法是将模糊性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从而可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中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那么如何操作呢?我进行了以下的设想:

1、在指导学生练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程序:

习题设计等级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测试评估多元化。

2、操作方式:

第一阶段:习题设计等级化,为评价提供合适的素材

对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和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做题,题目与教材中的示例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题目条件稍复杂,既有保证学生掌握“双基”和稍高要求的习题,也有部分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做,其余学生选做;C类是以灵活运用为主的综合题,涉及知识面较宽,解题的方法具有一定技巧,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鼓励更多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例如每次练习或作业,能把A、B两类题做全对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加5分,而能把A、B、C三类题都做全对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加10分,期末平时成绩的累计不设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思多练。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采用“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做”是指学生第一次接触该份训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批”是指学生完成练习后自行对照后面的答案,然后用红笔批阅,这是学生第二次浏览该份训练题,同时,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可以把握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改”就是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改正,努力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析”也就是学生自己就作业问题进行归因分类,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从错题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加以巩固,从而加深对该份训练题的理解。对于老师已经批改过的作业题,学生则应把重点放在“改”和“析”上,实现反省和自检。

第三阶段: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如果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则更高,而且对在评价中所包含的原则了解得更透彻,如果让学生来参与制定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那么学生将自觉地去达标、反思、分析。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诊断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拓展学习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评价的过程为:

1、制定学生单元学习情况表。对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即一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本人或学习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2、填写学生自评表。学生对自己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总结,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3、填写家长评价表。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家长观察该子女在家中学习数学的情况,每当学生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填写家长评价表。

4、另外还要填写教师、同学的评价表。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分别算出自我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家长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的平均分(分值应在1至5分之间),分别填入自我评价得分、教师评价得分、家长评价得分和同学评价得分栏目。然后算出上述四项得分的平均分,就可以得到该生的总体评价分数。结合总体评价得分和单元测试得分,教师或学习优秀的同学可以对学习稍差的学生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建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果把过程性教学评价有系统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会有助于学生充分、及时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并且能欣喜地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重视每一个学习活动和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由于评价途径多样化,使具有各种不同能力、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于笔头考试,但平时学习认真、踏实的学生也有了得高分的机会,同时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得以充分的施展和表现。

附:学生自我评价表:

(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积极性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种做法后选出代表你意见的数字:1=完全不同意,2=大部分不同意,3=部分同意,4=大部分同意,5=完全同意,其他情况请注明。

1)数学学习能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1 2 3 4

52)数学课非常有趣,学习数学比学习其他课程轻松一些1 2 3 4 5

3)总是根据需要进行预习1 2 3 4 5

4)在数学学习中我能集中注意力1 2 3 4 5

5)在学习中我积极思考,善于记要点1 2 3 4 5

6)对所学内容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1 2 3 4 5

7)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1 2 3 4 5

积极参与课内外数学学习活动1 2 3 4 5

9)尽量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数学1 2 3 4 5

10)认真完成课堂上和课后的作业1 2 3 4 5

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1)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回答

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够同他人合作

3)听课时注意力集中,纪律良好

4)遇有不清楚的环节能够主动向教师提问

5)善于思考,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6)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7)按时认真完成课堂作业

家长观察评价表:

1)常常向家长谈起自己在数学课或数学活动中的表现

2)自觉、认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

3)懂得爱护自己的课本、评价档案等学习用具

4)自觉地或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

5)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钻研课外习题

同学评价表:

(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其英语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意见)

1)总是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数学学习中能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善于记要点

4)对所学内容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5)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6)积极参与课内外数学学习活动

7)尽量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数学

认真完成课堂和课后作业

9)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

10)乐于与同学合作,乐于提供帮助并懂得向他人寻求帮助

学生单元学习情况表

**章节学习评价总表

班级姓名学号内容时间

自我评价得分

教师评价得分

家长评价得分

同学评价得分

单元测试得分

总体评分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5

在心理品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一七三中学 潘环芝

一、心理品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的开设满足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历经多次改革,学生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能具备较高的自获知识的能力,但在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上则出现了极大缺陷。媒体上曾登载过多起学生因承受不了升学的压力而自杀,因无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幸而离家出走等恶性事故。这一切都为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面对社会的复杂化,多元化,要尽快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学生发生心理偏差,促其心理健康发展,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有许多学生,他们由于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而表现得极为抑郁、偏执、孤僻或狂躁,这些心理偏差无疑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而初中生的年龄又恰是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小小的过失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因此,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品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教材一经采用,其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生动的形式、活泼的版面,立即受到普遍欢迎。

从我国整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的来看,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提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心理素质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只有心理健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未来社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负荷,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面向未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因此,在中学开设心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简言之,就是开发心智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合理人际关系,促进高教学习。再简言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完善自我,促其成长。作为心理品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的任教教师要以此为依据,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培养合格人才作出努力。

二、教师要在心理品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教学中发挥疏导作用

“只有教师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

矿物在油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篇6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矿物组成对煤岩样品的模拟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矿物以及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的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高岭土矿物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气态烃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碳酸钙(CaCO3)在中-低热演化阶段能抑制气态物质的形成,而在较高的热演化阶段则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主要的模拟实验阶段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低温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则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元素硫(S)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矿物介质不仅对气态产物的产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液态产物的产率也有较明显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和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中、低温模拟实验阶段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整个模拟实验的全过程中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均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碳酸钙(CaCO3)矿物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元素硫(S)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

作 者:祖小京 妥进才 张明峰 马万云 ZU Xiao-jing TUO Jin-cai ZHANG Ming-feng MA Wan-yun  作者单位:祖小京,ZU Xiao-ji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妥进才,TUO Jin-cai(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7

一、智慧型教师的涵义

关于智慧一词, 《辞海》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犹言才智、智谋。”智慧之于教育, 是教育思维、教育情感、教育机智、教育艺术等多种要素的有机整合和创造性运用。那么智慧型教师, 就是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要素,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敏锐感受、灵活机智地应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智慧。

二、智慧型教师对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作用

现阶段, 教育过程不公有多方面的表现, 包括教学目标、评价手段、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座位编排等。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是影响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的决定因素。由此可看, 教师的智慧或者说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推进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改变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公平。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课堂中的交往多由教师发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支配地位, 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而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运用策略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 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合理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智慧型教师擅于创设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 融入学习。

(二) 改变教师编排座位造成的不公平。教师在编排座位时往往由于认识上的模糊, 导致在具体编排中产生误区, 不少教师喜欢将学习成绩好的、表现出色的学生安排在一起, 而将“坏学生”集中在一起;或者为抓教学质量, 防止男女生交往过多, 将男女分而治之。教师对座位编排的随意和不重视, 忽视了座位承担的潜在的教育意义, 反映出学生享受教育资源上的差别, 而这种做法也极不利于学生成长。一个具有智慧的教师, 会运用教育智慧, 合理、科学地编排座位, 会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判断, 掌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学生心理, 适时调整座位, 以优化座位氛围, 求得学习氛围的优化,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 改变教学目标的不当定位造成教育教学中的不公平。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面对学习成绩好、发展程度较高的一部分学生, 依据他们的表现规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关注他们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 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需要。 一个具有智慧的教师, 是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能力、需要为出发点, 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要的不同, 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以实现教育教学中的公平。

(四) 改变“因财施教”造成的不公平。部分教师为追求个人私利, 对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而且能为自身带来更多“回报”的学生和那些经济背景、家庭状况较差的学生, 施以差别对待。而一个智慧型教师, 他 (她) 是以崇高的道德水平、博大的奉献精神来自律自塑, 是以为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的。这正是我们塑造智慧型教师的意义所在。

(五) 改变对班干部管理不当造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从班级管理角度讲, 设置班干部是为了帮助班主任进行更好的管理,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一个成长为智慧型的教师, 首先在道德人格上应是班干部的楷模。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正说明了身教的重要性。其次, 擅于引导班干部进行管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 不断创造新的工作途径和方法, 及时纠正可能对班干部管理不当造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

三、在实现教育过程公平中智慧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方面, 教师个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加强教学反思, 改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要采取几个方面的培养策略: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成长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首先就是要树立新的教育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神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使学生能逐渐洞察人生, 理解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其次, 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智慧型教师应该是富有创新精神, 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灵活机智的才能, 要敢于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情境提出质疑、提出新见解。第三, 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学生观是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独立自主、完整的生命体去看待, 不能当做无生命的接受知识和道德灌输的容器;要把学生看做受教育的客体, 这就要求教师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教师要尊重并发展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并想方设法提供有力条件, 培养学生在负责情况下进行正确选择的能力。

(二) 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智慧型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它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怀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对学生的爱。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自我认同, 才能超越功利的羁绊, 摆脱职业倦怠, 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只有充满对学生的爱, 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 才能在碰撞中点燃学生的智慧, 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心灵。

(三) 加强教学反思, 提升教育智慧。智慧型教师, 应该具有较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 这种深思使得智慧型教师能够有意识的, 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反思是教师培养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智慧型教师应是批判性的反思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积极地认识自我, 不断加强反思, 不断地吸纳新经验, 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 这样, 也就具备了智慧型教师的特质。另一方面, 学校也要为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 学校要营造灵活的校园文化, 应努力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 允许教师进行革新、为智慧型教师的成长营造空间;其次, 学校管理中要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尊重教师及其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让教师拥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再次, 学校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模式, 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最后, 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从多个角度去评价教师, 发展其优点和长处, 使教师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自尊、自信中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2]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6

[3]周亚南.教育过程公平与教师的作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综合化学实验;实验预习;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92-02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化学不但要懂化学理论,还必须会化学实验。为了教好大学化学实验课,化学教师们在大量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实验内容,以达到实现化学理论、操作技能、思想教育等方面同时训练的目的。编写了内容丰富、全面的化学实验教材,并付诸教学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化学化工人才的急需,原来附设于二级学科之上的专门化实验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各类院校都积极地开展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如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都将此项改革列为专门的研究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将大学化学实验分成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与研究实验三个层次。依据教师科研的成果精选了能反映化学研究主要方向的前沿性内容,编写成综合化学实验教材,以供教学使用,有力地保证了综合化学实验课的开设与质量。然而无论多好的教材,都只能是给上好实验课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条件。实验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的高水平指导与严格要求。作为一个大学化学教师,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综合化学实验课的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清楚,思想上不重视;二是对自己要求低,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课的预习上只满足于照讲义抄一遍以供课前检查,对化学原理、仪器、药品、操作流程等都不清楚。实验过程中照方抓药,操作中的条件细节把握不住,做的结果好坏无所谓,同学间的合作比较忙乱,出了事故不会处理等等,都不利于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总结我们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和借鉴其他化学教师总结的经验,认真分析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能提供的进行思想道德、思维方法等方面教育的机会,具体做法是。

第一,让学生明确综合化学实验课的性质、任务、特点、目标与要求。第一次课首先给学生讲清楚综合化学实验是在化学一级学科的平台上开设的,它与前面在化学二级学科后附设的基础实验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基础实验任务是验证所学的化学原理、反应、性质,操作过程讲义上写得很详细,而综合化学实验是围绕一两个产品而设计的“合成、制备——分离、分析、表征——应用”的连续过程,时间长,要求上有明确的数量质量目标。讲义只是主要参考方案,学生要查一定的文献来完善操作细节。这一段训练是给设计实验、毕业论文打基础的,使学生感到必须以全新的姿态来上综合化学实验课,并公布全部实验安排,让学生做好全面准备。

第二,教会学生预习实验。认真做好实验预习报告,是做好实验的前提,这个道理教师和学生都明白,但要切实做到却很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每次我们第一次实验前几天都通知了实验内容,学生预习较好的是把讲义抄一遍,预习差的只抄1/3的内容。经过与学生谈话,我们发现主要是学生不会预习,搞不清该怎么做(比如要考研的学生很愿意认真预习)。我们以所做的具体实验内容(比如利多卡因的制备、二茂铁的合成和其衍生物的制备等)为例,给学生指出几条主线进行预习,比如主反应及条件、反应物状态与性质、主要仪器与装置、药品配制与用量计算、操作流程、关键操作、可能出现的事故与处理方法、产品检验要求等,并要求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在实验开始前先检查预习,没预习的学生要先预习然后再做实验。经过这样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预习水平大幅提高,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也克服了时间上的浪费,能按时完成实验。

第三,讨论式讲解。过去讲实验总有一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忙于准备工作,思想不集中,给操作造成困难。由于我们预习安排得细致,后来就改成了提问式和讨论式。比如反应原理提问2~3个学生,大家就都明白了,操作流程让1个学生讲一遍,其他学生补充,指出关键操作,装置让学生演示连接。其他需要强调的再由教师强调说明,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被提问的机会,使学生都感到不认真预习、不注意听讲是不行的,总不能每次提问都讲不清楚吧。还有的同学觉得这是给自己练习教学的好机会,所以积极发言的同学逐渐增多,讨论的效果好,实验中的盲目性大大减少。

第四,坚决纠正不规范操作。综合实验开始阶段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忙乱,在仪器选用、连接、清洗、药品的取用、称量、实验设备的使用上都有不少不规范操作,比如移液管的使用,锥形瓶的振摇,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的使用等等,如果发现操作不规范就必须给学生演示,坚决克服随意操作的习惯。如果仪器连接斜了,冷却水开得大了,布氏漏斗中的滤纸大小不合适等,就必须要求学生马上改正,对于用电子天平称浓盐酸、氢氧化钾、取浓盐酸后不盖瓶塞,打了水银温度计后不处理的应及时批评并立即制止。作为教师,错误的东西是不可通融的,要让学生明确对与错的界限,养成遵守规范操作的习惯。有的操作,比如熔点测定仪,集体讲一遍大家并不十分注意细节,所以集体讲过后,教师再给第一个小组手把手教一遍,直到他们能够顺利操作。这个小组自己测定后,再负责手把手教会下一小组,大家都感到只有把别人教会了,自己才真正会了。操作上的严格要求,学生开始有些不习惯,但随后逐渐适应并能体会到教师不严,学生也学不到真本事。

第五,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化学实验课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两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两人分工不明确,出了问题责任不明确,不利于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在实验过程中,两个人的观察、记录都不完整,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会更有依赖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按每个小组的任务把两个学生分成主操作者和辅助人员,谁是本次实验的主操作者,谁就主持全部主要的操作过程,谁负主要责任。另一位学生是助手,要听从主操作者的安排,做好仪器清洗、药品准备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同时要认真观察出现的现象,详细地做好实验过程中每个细小操作的实况记录。这样分工后,要求主操作者要主持工作,敢负责,会安排,只做核心工作,集中精力把操作做到位,确保质量。当助手的学生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听从指挥,主动协作,处处事先做好准备,并能监督操作过程,发现错误可以及时建议。经过分工协作,克服了实验中的忙乱现象,两个人思考的重心不同,都有时间静心思考自己应做好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操作质量,每次实验都轮换主操作者,使学生主持工作的能力与协作的意识都不断增强。实验做失败了都不再推脱责任,都能从细节上找到原因提出补救的办法,这样做对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提高更大。

第六,让值日生成为管理者。以前实验课学生当值日生主要是打蒸馏水、打扫卫生倒垃圾等以劳动为主,大家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学生不认真。根据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我们给值日生的职责是四个字:管理、服务。要求管理要严格、公平,服务要热情、周到。管理的内容有:签到点名,控制药品的添加,实验室全部电器及设备的开、关、调,补充仪器的统计发放,产品的回收、称量、登记,架、台、地面卫生检查,以及按时准备实验材料等。作为教师,每次要确认两名学生做值日,要亲自带这两名学生,在讲解前先操作一遍电器的开、关、调。专控药品及量具处理,只有原料加入量把住关,最后回收产品数量才有意义,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标准只交给值日生,让值日生去验收。卫生方面值日生只要求每个小组时刻保持自己周围的环境卫生,以维持为主。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两个学生即做自己的实验又兼做值日生,都能轻松地完成,而且实验也做得很好。但相比不做值日的学生,值日生确实忙,但做过值日的学生都不再有怨言,他们感到学会了许多东西,也体会了许多过程,都感到很值得。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值日生与教师的沟通也更容易。

第七,要求学生做个优秀的化学工作者。化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有目共睹的,未来的化学工作者要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这些优秀品质是在学习化学、做化学实验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比如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诚实守信、积极创新等意识,我们在教学中时刻关注,要求每个学生从我做起,从今日做起。在实验过程中不乱扔废液,按规定进行回收;开冷却水时调节到较小水流,配试剂先计算好用量,尽可能用多少配多少,温度计打碎了要立即回收散落的汞,并用硫黄处理;损坏了烧杯、量筒、分液漏斗、烧瓶等要马上汇报,赔偿后进行补领;如实上交产品,记录数据,如实写实验报告,操作中有失误要认真分析原因;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清洗仪器,并给后继学生准备好仪器,仔细打扫台面地面卫生,经值日生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作为教师,要严要求,要抓紧,一丝不苟,让学生形成习惯,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化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及时征求学生的建议,好的建议会马上采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综合化学实验中的失误越来越少,使教学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论化学污染与环境化学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

[2]王文刚,崔斌.化学与环境污染[J].魅力中国,2009,(23).

[3]王尊本.综合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胡满成.大学综合化学实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9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全面发展,其中对音乐的学习尤为重视。学生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开阔视野,促进更好地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职业院校加大了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力度,力求推动音乐教育新的变革。下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音乐发展的现状,探求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创作教学;音乐教育;意义;发展现状;探讨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音乐教育多侧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而忽视音乐的创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未必能产生好的影响。在社会的需求中,各单位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才,在职业音乐教育中这些却无从表现,背离了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三)教师的素质水平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看来,音乐的教育更多地被看成辅修类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中优秀教师的流出,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音乐课程的研究改进也就无从开展,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更是难以实行。

二、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对日常音乐的升华,通过计算机设备等手段使学生综合利用音乐知识,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独立自主地创作。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恰当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作教学引进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音乐的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所谓创作教学,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必须进行思维的发散,加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熟练操作制作软件的情况下会提高创作的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快速地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创新的胆识也会提升,有益于优秀作品的呈现。

(二)音乐创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创作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多见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创作的完成。这样,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必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转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与价值。

(三)音乐的创作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创作教学在课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也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清晰地认知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合理地进行改正,增强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胆识,还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对教师而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举多得,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想推进这一教学,还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情景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篇10

二、课堂效能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指教师教授的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而且学生课堂学习成效高,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好。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情景教学多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小学生们更乐于在课堂上交流总结,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能够增强小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游戏的趣味性也可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使课堂中的知识学习更加高效。另外,情景教学可以通过音乐等媒介,生动地表现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诗歌散文时,教师可以在背景音乐下朗诵一遍,简单介绍一下该作品的内容情感,然后鼓励同学们积极朗诵,给他们配上音乐,让他们在抒情的音乐氛围中,感受散文、诗歌等独特的文学魅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课堂更高效。

三、使课堂内容更加形象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运用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可以把握好高新技术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尺度了。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一般注意力都很不集中,而且思维活跃,所以,在课堂上运用音响画面和光线等形式可以更好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在创设形象多彩的阅读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里好奇,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如,在对《鸭子骑车记》的学习过程中,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大森林等情境都可以用动态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一下子把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使儿童的心理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紧扣心弦,牢牢将儿童的心理和注意力集中在阅读的主题上,激发他们猜想接下来的故事,将文章内容更具形象化表达出来。

四、培养了儿童的联想能力

在对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不必引入非常复杂的概念,尽量将知识变得越简单越直观越好。如在一篇文章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就某个话题引入其他的知识点,当然这种引入最好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这就可以让孩子们以课堂为重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野,举一反三增强提高联想能力。拿阅读《“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来说,可以将“红领巾”的表现和幼儿们在课下的表现相结合,让他们明白既要在课堂上表现好,也要在生活中做一个守文明懂礼貌的乖孩子,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行为,这就初步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五、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11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肯定的反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也就是说在体育课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带有强烈的“情感”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而这种参与是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的。

成功的体育课,不光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和在教学中对现代人培养目标的再认识。“情感”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教学论发展和创新的突破,“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中应以人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纽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们的“情感”来联结。“情感”不仅与遗传和年龄有关,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中,因为“情感”对师生来说都是能自愿接受,而且能体会到欢乐和愉快。

一、多元情感评价,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搭建平台是手段

低段儿童的特点,个性鲜明,喜欢表现自己及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扬,“情感”教学正是寓教于乐、发展学生个性的一种极佳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儿童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也要十分关注学生对情感的自身感悟和体验。教学中依据不同的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创设问题的情境,及时再现情景,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从而提高情感性教学的质量。队列教学是学生感到最枯燥、最不喜欢的内容,如何使这部分教材上得生动活泼,在这次观摩课中徐老师进行了大胆尝试,首先在队列练习中,让每位学生都有担任组织指挥的机会,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编构思游戏“快快集合”,充分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使这部分教材上得很有情趣,师生之间出现了民主和谐气氛,从而向纵深发展了队列教材和练习,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这次观摩课中郑老师在教学“持海绵球掷远”一课时,采用让学生自己尝试开发海绵球的用法,自己创编,自己讲解,共同探索的方法,同学们对此兴趣很高,不一会儿就创编出了像踢毽子、做标志、打雪仗、玩杂耍等多种不同的海绵球的用途。这时,师生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在大家共同探讨、评价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判断性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抓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

如上观摩课的刘老师,在认真完成主教材“掷轻物”的同时,并通过各种模仿练习、游戏和韵律活动烘托出主教材,进行了练习中的适量调节,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得到平衡,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基本上完成本课所提出的有关教学任务,课后对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均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三、游戏是体育教学中学生最喜爱的内容之一

从这些观摩课中,发现所有上课教师都安排了不同类型的游戏,他们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既是对手,又是他们的大朋友;在呐喊和竞争中,大家都活动得满头大汗,在一片欢笑声中,师生情感达到自然交流。

四、美育进入体育课堂,正是当代教育论的一大体现

体育和美育的内在联系,本身就包含着极大的情感因素。韵律活动,不光是一些简单舞蹈动作的组合,另外很重要一点,在学习舞蹈的全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真挚感情的交流,哪怕通过一个动作和几句歌声,都是发自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态美固然重要,然而内在情感是永恒的。

五、充分发挥体育自身的魅力是基础

体育的魅力是无穷的,是任何其他力量所无法代替的。体育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它能使我们收获到喜悦、满足,向上的力量以及坚毅的品格,使我们收获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健康;其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奋斗模式,如若把这种奋斗的方式和意义推而广之,它将可以指导我们面对任何一种竞争与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发挥了情感教育的动力功能,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本身的社会功能。

体育课堂教学中场地、器材的使用和布置是一个教学艺术化的过程,也有很多教学情景素材可挖掘。如:优美、动感的场地和流畅的线条,结合蓝天、白云、阳光、空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器材使用的新颖度和教师的优美示范动作等都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有利于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观摩课中谢老师在上五年级教材“山羊分腿腾越”内容时,由于学生的心理障碍作用,开始没人敢跳,后来他身先多次示范,示范动作特别规范优美,影响和激励着几个胆大的学生进行试跳,并完成了动作,这样一来,又激励着更多的学生去尝试和试跳,在老师的帮助下,全班同学克服了心理障碍,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体育教材,器材和韵律活动等,都是现代体育教学中的不可分割部分,育人育体,培养个性,发展能力,陶冶美的情操,这些宗旨,不正是靠“情感”这一指导思想而融为一体的吗?

围绕“情感”教学而言,从自己的教学和观摩课而得出了以上几点体会和看法。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爱所要求的情感和谐,可以在两种情形下产生,教师深入到学生感情中去,不让儿童注意,立即机警地加入进去,或者是设法使学生的情感,以某种特殊方式接近自己的情感……”

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12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 在初中现行教材中占的比重也很大。游戏也是一项综合体育活动, 它内容包括着各类基本教材, 而且在游戏中也可以找到很多体育基本动作, 所以通过游戏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 发展个性, 开发智力, 掌握、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运动的基本技术, 又能培养各种优秀道德品质、独创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根据此年龄、心理特点, 游戏也能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和活动的自觉性。因此, 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游戏的选择和运用是个重要的问题, 要根据需要和以教学目的为根据, 它可以作为单项教材使用, 也可以作为辅助教材与主教材配合使用;可以当成过渡性的教材, 也可以为巩固提高一些基本教材技术、技能服务。总之, 游戏的本身不是目的, 通过游戏的形式和内容, 合理选择安排与组织教学, 才能发挥出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分类与特点

1. 具有多种功能。体育游戏不但可以健身、益智和娱乐, 而且富有启发教育意义, 陶冶思想情操。

2. 规则灵活。

体育游戏都是有目标的活动, 是由规则来限定实现目标的途径, 规则使活动能维持下去。但游戏的规则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不同, 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所谓的灵活性是指游戏规则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不受限制。

3. 形式独特。

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趣味浓厚, 富有吸引力, 并且包含竞赛因素, 竞争性强, 生动活泼, 是一种综合多种活动技能的独特取炼手段和方法。

4. 简单易行, 游戏不受人数、性别的限制, 活动方法与运动负荷有很大的可变性。

体育游戏的种类很多, 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初中游戏大致可以氛围以下几种:趣味性游戏、智力性游戏、活动性游戏竞争性游戏。无论哪种游戏只是侧重不同, 都具有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发展个性、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启发兴趣、寓于娱乐的特点。它以身体活动、积极思维为主要形式, 以锻炼身体、提高技能、开发智力为主要内容, 以发展身心健康为目的。

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游戏规则性很强, 要求游戏者在同一条件下竞争和表现, 所以这些都决定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游戏以后的特有活动形式吸引着少年儿童, 在活动中去充分的表现着每个人的品质和活动能力, 培养学生的上课兴趣。随着社会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游戏教学的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所以体育教师怎样可学的创造性的运用体育游戏去教学, 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体育游戏多是集体参与的游戏, 而想取胜必须靠同伴之间的协调一致, 奋发拼搏, 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 通过游戏可以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懂得了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掌握互相帮助、配合、尊重、忍耐、服从等人际交往间的心理准则与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共同归宿感。

二、体育游戏的教学

游戏的对象、内容、要求、规则不同, 在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也不不同, 怎样才能是游戏特点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呢?这取决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游戏的选编, 二是游戏的组织教学。我在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1.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游戏内容, 就是同一个游戏在不同年级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初中一年级, 根据自己模仿、上进心、喜欢表现的特点, 应选择一些动作易学、运动量小、兴趣浓厚、规则简单的游戏, 满足他们的运动需要, 发展他们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如“老鹰抓小鸡”、“青蛙过河”、“过独木桥”等。在初中二、三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难度和运动量较大, 技术性较强, 规则较复杂和竞争较激烈的游戏, 如“障碍接力赛", “拔河比赛”等。

2. 要考虑到场地、器材, 以及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

场地大小、器材多少是游戏的必备条件, 所以要实事求是地考虑游戏教材的安排。

3. 游戏应和其他教材搭配进行。

游戏除了单独作为一个教材上课以外, 大部分在上课时为辅助教材。这就要考虑到与其他教材搭配的合理性, 不然就起不到游戏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三、体育游戏的讲解与示范

游戏教学从教师讲解示范开始。讲解主要向学生讲清楚游戏的名称、方法、动作要领、运动路线、交替信号、规则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是否能激发兴趣, 积极投入活动, 这与教师的讲述和示范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述示范中应注意生动和形象, 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教师示范要逼真, 动作要准确, 最好教师讲解示范后应引导学生也做一遍演练, 着重看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在一些对抗竞争的游戏中, 教师在游戏规则中应强调必须遵守规则, 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四、体育游戏的合理分组

由于大多数游戏都带有对抗性的特点, 所以游戏分组是教师在教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应该合理分组, 应与学生的体能强对强、弱对弱进行合理的对抗,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和竞争的精神。教师要公正的当好裁判, 严格掌握游戏规则, 使学生在游戏中合理对抗来锻炼身体, 增强素质, 发挥智慧, 加强团结, 增强竞争意识。

上一篇:小学科组工作总结下一篇:清明节黑板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