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安全教育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小班安全教育(精选11篇)

幼儿小班安全教育 篇1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上:

首先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记住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所在幼儿园的名称;懂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利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身边的各种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一次,孟今小朋友的父母趁其熟睡赶往医院看望病人,孟今醒后发现父母不在,外面又下着大雨,便急忙拨通110电话,把自己的困难告诉了警察叔叔,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战胜了孤独和恐惧。

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到孩子自己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开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如生活中的火和电,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危险品,对幼儿来说是永远的诱惑。如果我们费很大力气让幼儿远离它们,不如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操作来控制和利用它们。

二、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在幼儿园的所有电器插座旁,我们都贴上了幼儿自制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哪个孩子习惯好”的图片是让幼儿寻找书写习惯最正确的孩子,找到后贴上五角星,这样时刻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视力、“哪种做法对”的图片则是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增加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每天的晨间谈话中,我们还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同时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幼儿小班安全教育 篇2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幼儿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众所周知, 0~7岁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 幼儿的各种行为能力都处在一种快速发展的状态, 这时如果外界给予他们一定的刺激和强化, 产生的效果将不可预料。小班幼儿刚入园, 可塑性极强, 作为家长和教师, 如果能从小重视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 他们就会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受益终身。反之, 忽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 不良行为习惯一旦产生, 要改也就会很难。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发现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 一些传统美德却在不断地丢失。“三岁看长, 五岁看老”, 幼儿也是个体, 是祖国的花朵, 未来的希望。所以我们应重视幼儿礼仪教育, 让孩子从小学习为人、处世, 提高教养, 健全人格, 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幼儿礼仪教育研究的一线教师, 贯穿于小班幼儿生活中的礼仪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本礼仪

1. 基本动作:站、走、坐、蹲等。

2. 文明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您好等。

3. 仪容仪表:洗手、洗脸、洗澡、头发、勤剪指甲、勤刷牙等。

4. 基本交往:打招呼、谈话、接电话、打电话、分享食物玩具等。

(二) 家庭礼仪

1. 尊敬长辈:回家和离家时打招呼、听从教导、孝敬长辈等。

2. 行为习惯:爱惜物品、不浪费、和谐相处等。

3. 待客做客:接待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做客时先约定、准时到等。

(三) 幼儿园礼仪

1. 入园离园:主动和教师同伴问好, 跟家长说再见等。

2. 课间盟洗:照顾自己、谦让、物归原处等。

3. 教学活动:学会倾听、积极动脑、发言举手等。

4. 户外活动:排队、不扎堆、遵守游戏规则、集合解散听口令等。

5. 进餐:餐前洗手、细嚼慢咽、安静进餐、不挑食、爱惜粮食等。

6. 午睡:睡前衣物的叠放、问礼、睡姿、起床整理等。

(四) 公共场所礼仪

1. 行走:遵守交通规则, 不边走边吃, 不随地吐痰, 不尾随围观等。

2. 等候:按顺序排队、不涌入街道妨碍交通等。

3. 公共秩序:乘车时按顺序上车, 行驶中不打闹, 不向车外丢东西;进图书馆要轻声细语, 不破坏图书, 书归原位;到商场不乱跑, 不乱花钱;逛公园, 讲究公共卫生, 不折花, 不践踏草坪等。

(五) 节日礼仪

1. 传统节日:元旦、春节、端午节等。

2. 爱祖国, 爱人民:五一劳动节、国庆等。

3. 爱家人, 爱自己: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

三、对小班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 提升自身文明礼仪修养, 做好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父母, 教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接触较多的人, 因此, 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通过良好的言行示范对幼儿进行渗透性的礼仪教育。如教师做错事, 会在孩子面前说“对不起”, 礼貌地“请”孩子帮忙, 懂得跟孩子说“谢谢”, 让他们学会礼貌用语;双手接过孩子手中的东西, 让他们懂得应双手递接物品;注意仪容仪表, 站有站样, 坐有坐样, 不说脏话, 不嘲笑别人, 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站姿和坐姿, 学会文明地与人交往。此外, 教师应多方面学习、研读礼仪方面的书籍报刊, 拓展视野, 丰富知识, 提高内在修养。

(二) 随机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树立良好的礼仪风尚

幼儿良好的礼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把礼仪教育随机、自然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树立良好的礼仪风尚。例如, 早上入园时主动与老师、同伴问好, 跟父母说再见;进餐时保持桌面干净, 爱惜粮食;午休时安静入睡, 不大声喧哗, 上床时能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 以正确的姿势入睡;区域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时, 不争抢玩具, 商量着与同伴分享或轮流玩, 集中活动时能遵守活动秩序, 安静倾听,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 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 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离园时, 主动与教师、同伴再见, 紧跟父母, 注意安全。

(三) 创造条件, 让幼儿在实践中落实、强化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进行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幼儿年龄尚小, 自控力差, 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各种条件, 重复训练, 循序渐进, 不断强化, 让幼儿从“知”到“行”, 最终内化, 体验良好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

1. 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 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在游戏中, 幼儿需要交往、合作、分享, 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到游戏中, 也能取得最佳效果。

2. 开展各种班级活动, 规范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如开设“晨间礼仪岗”, 每天早上, 让礼仪宝贝披着“礼仪小标兵”绶带, 微笑地站在班级门口, 热情迎接每位幼儿和家长的到来。

此外, 还可在班级设置“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 让幼儿在具体的礼仪实践活动中团结友爱, 诚实守信, 文明懂礼。

3. 在现实环境中纠正、强化, 让幼儿从“知”到“行”, 知行合一。

例如, 教师在活动中发现, 幼儿在递剪刀时, 经常把尖锐的部分朝向对方, 这时教师应提醒幼儿改正, 让他们了解递接危险物品的礼仪。过后,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 对于正确拿取和传递危险物品的幼儿给予肯定与表扬, 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自信心, 也能让这行为成为其他幼儿争先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从而使其慢慢稳固下来, 最终成为一种好习惯。

4. 组织不同类别的社会活动, 丰富幼儿经验,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 在周末, 家长结伴带着孩子逛商场,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 践行已学的公共场所礼仪, 体验愉快情感, 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四) 转变观念, 尊重幼儿, 不强迫幼儿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应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反复告知、不断提醒、口头教育的做法, 尊重幼儿, 根据身心发展特点, 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

某天早上, 班上晨晨的妈妈领着自己4岁的女儿入园, 在楼梯口碰到同班小朋友的妈妈, 这位妈妈热情地跟孩子打招呼, 可晨晨只是看了一眼, 没什么反应。站在一旁的妈妈见状, 连忙用手拉了拉孩子的衣服, 催促道:“晨晨, 阿姨在跟你问好呢, 你赶紧也向阿姨说声早上好。”可是晨晨好像没听到一样。晨晨的妈妈有些急了, 尴尬地朝对方笑了笑, 随即俯下身子, 把晨晨的身子转向自己, 耐着性子说:“晨晨, 妈妈告诉你小孩子要懂礼貌, 你看, 阿姨在跟你问好呢。来, 乖, 跟阿姨问声好。”晨晨依旧没有做声, 扭动了一下身子, 想挣脱妈妈的手, 但没有成功, 于是她把头低下去。晨晨的妈妈有些被惹恼了, 用力地甩开晨晨的手, 提高音量:“你这孩子, 阿姨这么喜欢你, 你怎么可以对人这么没有礼貌啊, 你都忘了妈妈平时是怎么教你的。”“没事没事, 小孩子嘛”。“呵呵, 真是不好意思。”最后, 晨晨妈只能带着晨晨无奈地离开了……

其实,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让他们主动与熟识的人打招呼、问好、再见, 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心愿, 但这个美好的愿望常常会在孩子那里转化为泡影, 有时孩子不说就是不说, 即使软硬兼施, 他们就是不吭声甚至给予冷漠或反抗的态度。在这种状况下, 大人通常会感到尴尬, 有时甚至会恼羞成怒。随着大人态度的越来越强硬, 孩子干脆放空, 反正都这样了。所以, 上述案例中, 如果当时的两位大人都放下面子, 转变说话口气或者变换方式, 相信最后会出现大逆转, 以微笑结尾。因此, 在幼儿礼仪教育中, 成人要转变观念, 把以“大人”为主体转移到以“孩子”为主体, 尊重幼儿, 考虑幼儿的意愿、感受, 切忌强迫孩子, 让孩子感到文明礼仪是负担, 产生抗拒心理。

(五) 家园合作, 共育幼儿文明礼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 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因此, 应发挥家长的作用, 家园合作, 共育幼儿文明礼仪。

首先, 在家里, 家长应起带头模范作用。孝敬长辈, 爱护晚辈, 学会关心他人;使用礼貌用语, 谈吐文明, 不说脏话, 不乱发脾气;安静就餐, 不挑食, 不剩饭, 饭后自觉收好餐盘, 漱口、擦嘴;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等。有个小男孩, 平时表现都很好, 但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走路或站时喜欢双手插在口袋, 抖腿, 抬高下巴侧脸看人, 十足的大哥样, 任教师怎么修正都改不掉。后来, 经过观察, 我们发现孩子的爸爸在生活中常以这样的姿势出现, 在他的无形影响下, 久而久之, 这位孩子也形成这样的站姿。所以, 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切莫让不良言行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

其次, 在家在园一个样, 家长不因为是独苗就过分宠溺, 放任自流。在实践中, 我们经常发现好不容易帮幼儿培养起来的良好行为习惯, 过了周末, 周一来时一切又回归原点,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等式“5+2=0”。家长也常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比在家里好多了, 幼儿园里孩子讲礼貌、懂道理, 能自己吃饭、不挑食, 能与同伴分享玩具, 自觉收拾玩具等, 但在家里老是不听话, 吃饭要大人追着喂, 东西到处乱扔, 动不动就发脾气, 动手打人……

这时, 教师和家长应多交流与沟通, 齐商对策, 统一要求, 统一教育, 使孩子在家在园都一样, 齐心协力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巩固发展。

总之, 幼儿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应参与进来, 创造条件, 共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班幼儿可塑性强, 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开展幼儿礼仪教育, 对幼儿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班教育,幼儿教育,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 2003, (1) .

[3]碧冷.一生要学会的100种礼仪[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6.

浅谈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事故; 意识; 引导;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2-0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以及食品、药物的管理和幼儿接送等制度。防止发生失火、溺水、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煤气中毒、吞食异物和防止幼儿将异物放入眼、鼻、口内以及交通安全等事故。”因此,培养小班幼儿初步安全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做到家园教育同步,是小班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3-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动作还不灵活、协调,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识别危险能力差。现在的家长虽然比较关注幼儿的安全,但幼儿年轻的父母缺乏育儿经验,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如何防止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如何引导家长正确管理孩子已迫在眉睫。

幼儿园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着注重给幼儿提供安全、保护性的环境,忽视幼儿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保护自身的能力,是安全教育的目标。同时,在这一问题上也应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游戏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的中介。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与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織一系列的实践和操作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从而逐渐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班阶段的幼儿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行动具有模仿性,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甚至有些盲目。同时小班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对危险的认识能力很低,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刚开学不久,幼儿的情绪尚未稳定,老师利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来开展集体活动。但老师发现每天上午家长送幼儿来园时,有幼儿要跟别的家长到外面去找妈妈,或者一有机会就朝活动室外面跑。针对这种现象,老师灵活调整原有计划,生成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如“不跟陌生人走”、“小鸭找妈妈”等;老师采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幼儿从“小鸭找妈妈”的情景中感受到小黄鸭找不到妈妈的痛苦,从而产生了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意识。幼儿情绪基本稳定后,老师又根据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安全的教育活动,并进行小组练习。如“有秩序地滑梯”、“一个跟着一个钻”、“小小运动员”等。接着老师还注重环境安全的教育。设计了“危险的地方”、“小猴爬窗户”等。为了使安全教育活动生动、有趣、形象,老师拍摄了录像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把个体的经验转化为群体的认知,以弥补小班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同时老师还实施了对幼儿人体保护的教育。如“小手洗干净”、“生病了”等。除此之外,老师还对幼儿进行了食物安全的教育。如“小肚皮疼了”、“这些食品不能吃”等。

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教育完成。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向家长详细介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如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牢记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初步学会拨打紧急呼叫电话等。举办家长讲座,开辟“家长园地”及班级QQ群等专栏,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与家长共同探讨,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园必须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实现家园的同步教育。我园小班年级组的安全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老师养成“嘴勤、耳勤、手勤”的工作习惯,每天在活动室、游戏区等地看一看、查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老师随时抓住安全教育契机,进行正确引导。幼儿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交谈等形式,加强家园配合。家长结合幼儿园的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也较好地把握了“保护”和“培养”的分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只有了解幼儿,才能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浙江宁波也有一句老话:“三岁脾气看到老。”安全教育从幼儿进园的第一天抓起,持之以恒,定能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小班幼儿安全教育故事 篇4

“妈妈,那个小洞里是什么呀?”

一天,兔宝宝凑近了插座,好奇地问。

“别碰那个,那里面可住着一只骇人的妖怪!”兔妈妈说。

“好吧!”兔宝宝说,它可从没见过妖怪,妖怪长什么样呢?

过了一会儿,妈妈出门去了,兔宝宝一看,再次来到了插座旁,对着洞口大喊:“哼!妖怪,我可不怕你,我要把你拽出来!”

说着,它就把手伸进插座里,刚一伸进去,就感觉全身发麻,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时候,兔妈妈回来了,它一看兔宝宝被电到了,赶紧拿起一根干燥的木棍子,把兔宝宝的手从洞口拨开了。然后及时把兔爸爸送进了医院,这才捡回了性命。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篇5

应城市实验幼儿园 田朝霞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秋千、攀爬架、毛毛虫等大型户外运动玩具;

2、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大型玩具容易造成伤害;

3、初步养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

2、编排情境表演(大班的哥哥姐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兔妈妈(老师扮):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子们,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秋千、攀爬架、毛毛虫等大型户外运动玩具)

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大型户外运动玩具的玩法。

(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以及大型户外运动玩具的?为什么要这样玩?

(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大型户外运动玩具?

小结:玩滑梯以及大型户外运动玩具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以及其他大型户外运动玩具,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耍。

(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不会,它的方法是错的)

(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玩的好。(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以及大型户外运动玩具。)

活动反思:

1.此活动宜安排在小班进行,让幼儿户外活动开始就掌握大型运动玩具的正确方法。

2.日常生活中幼儿玩大型运动玩具时一定要有成人保护,引导幼儿正确地玩各种运动器械,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小班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篇6

清晨,明明一来园就同大家介绍昨天在公共汽车上,妈妈手记被偷,以及众人帮忙抓小偷的事情。小朋友们听得非常投入,并自发地加入讨论。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自然就产生了“生活中的防盗”的主题,这个教育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又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既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反映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拓展孩子的视野,具有非常现实积极的意义。

二、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本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确立,内容涉及社会、健康、科学、美术等多个领域,力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的录象。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5.实物投影仪1台。

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四、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2)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活动前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的图片资料;农村双重门的模型;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还拍摄了101运钞车、全副武装的防暴运钞员的照片;公安家长提供了警车、警员的照片;外企家长打印了电子门、保安室的资料……]

(这个环节,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了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此时感受同伴欣赏与鼓励,激发学习的欲望。努力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探索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3)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整个交流中教师注意归类提升。如幼儿讲到“卷帘”时,请大家介绍还知道哪些防盗门。)

(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讲到电子探头时,抓住话题讨论展开,孩子从住宅小区——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等多方面思考,教师及时播放幼儿熟悉的新村内电视监控系统的录象。并将拍摄的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在孩子讲到相关内容时播放,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并拓展视野)

(在交流中注重体验。当孩子介绍家庭报警器,请他临时安装在活动室的门上当场演示;讲到密码锁时,请幼儿猜密码,感受密码的奇妙功效。)

(在交流中及时生成新的课题。幼儿在讨论电子警察时,有幼儿说到公路上的装置,“这个电子系统的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公路上还有哪些装置?”教师把这个问题还是抛个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

3.通过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讨论,旨帮助孩子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丰富新的知识,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经验,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获得有益的经验。)

(2)巡回指导时鼓励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图纸上的设计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门,更有高科技的触报系统,有的幼儿还运用科幻动画片的情节并加以独特改良描绘出来)

5.活动延伸:

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活动反思:

1、活动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

2、教师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能感受到同伴的欣赏与鼓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并熟悉一些高科技防盗手段,使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篇7

一、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的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和培养思维的学科, 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 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学是对人类智力运作的主要体现, 是对幼儿进行心智创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幼儿的心智在数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智慧。通过数学的学习, 幼儿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 进行主动积极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考的能力。为此, 人们将数学形象称为思维的“体操”, 可见, 人们对数学的高度评价。幼儿数的概念教育就是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启蒙, 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刺激和发展, 让幼儿早日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但是, 幼儿作为特殊的学习群体, 难以达到成年人的学习水准, 因此, 在进行幼儿数的概念教育时, 要将幼儿的学习内容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 让幼儿在玩乐中形成数的概念, 对数学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如何把数的概念渗透到幼儿小班的教育中

1. 在小班教学的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这是幼儿展现能力、展现学习水平、展现发展水平的独特形式, 通过游戏, 幼儿会发现许多问题, 并且会自我努力,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到将问题解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 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 在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教育。例如, 为了让幼儿区分“1”与“许多”的概念, 幼儿老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幼儿在进行拍皮球活动时,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皮球是圆形的, 让幼儿去玩具箱取皮球, 引导幼儿说出这里有“许多”皮球, 然后让小朋友们每人取一个皮球, 将玩具箱的皮球取光, 那么玩具箱里的“许多”皮球就变成了小朋友手中的一个个皮球了, 在小朋友将手中的皮球放回玩具箱的时候, 就又出现了“许多”皮球, 通过这个一拿一方的游戏, 可以让幼儿认识“1”和“许多”的区别, 并且在脑海里形成了“1”和“许多”的概念, 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 形成其他的数的概念。

2. 运用丰富的活动材料促进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幼儿往往会对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处处接触着数, 但是这些数往往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 事物的本质往往转移了幼儿的视线, 没有让幼儿形成正确数的概念。为此, 幼儿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事物数量的关注, 将事物与数联系起来。例如, 老师在幼儿的小课桌上放上3支铅笔, 5块橡皮, 7支彩笔, 2个苹果, 用这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引导幼儿说出事物的数量, 让幼儿在数这些活动材料的过程后中形成数的概念, 进而促进了数的概念的渗透教育。

3. 鼓励家长参与促进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应该重视对幼儿进行数的启蒙, 通过日常生活的数数, 图形认识, 激发幼儿, 这种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辅导模式, 对幼儿的数学启蒙是非常有帮助的, 达到的效果往往超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为此, 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鼓励父母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而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 形成数的概念。家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其一, 引导幼儿数出家中有几个人, 用餐时有多少个碗, 有多少个汤匙。其二, 看看鞋柜里有多少双鞋, 说说谁的鞋子最多, 谁的又最小。其三, 利用野炊的机会, 让幼儿采集树叶进行标本制作, 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大小和形状。

总之, 作为幼儿教师, 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认识, 采用积极有效地方式进行幼儿数的概念教育, 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 幼儿教师要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渗透数的概念, 在幼儿课上的材料活动教学中渗透数的概念, 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数的概念教学中来, 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 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 运用准确的思维方式去感知生活中的事物,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并且积极解决。

摘要:幼儿小班作为人生接受正式学习的初始阶段, 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 数的概念作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课程, 需要幼儿老师进行数的概念教育时正确的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开导, 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让幼儿形成数的正确认识。为此, 笔者将阐述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的意义, 数的概念渗如何透到幼儿小班的教学中, 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龙艳如.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J].青海教育.1999.

节日中小班幼儿的感恩教育 篇8

一、感恩教育应从小做起

感恩是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思考,是一种谦卑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才能体会快乐。只有收获快乐,才能感到幸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关心的是孩子们的现状。他们知道感恩,懂得感恩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如今的学龄前儿童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并且他们的父母也大多是独生子女,于是每个孩子将面对父母包括祖辈在内的六名家长。上述情况并不在少数。孩子被家长们时刻捧在手心,尤其是这些祖辈们。孩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了自己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被满足,习惯了在家里当“老大”,在六位(甚至更多)家长的簇拥下当明星。

因为习惯了,孩子们觉得理所当然,于是他们欣然接受妈妈每晚准备的睡前故事,要求外婆每天变着花样做美味的饭菜,纠缠爸爸每次出差带回来漂亮礼物,……可是,当有一天晚上妈妈没能讲故事,当外婆没能做自己爱吃的糖醋小排,当爸爸出差回家忘记带礼物,孩子们便哭闹、发脾气、耍赖,似乎正在遭受天大的委屈。家长们偶尔一两次的疏忽大意打破了孩子们原来享有的“幸福”——现在的孩子已经被家长们宠坏了。

他们不能体会父母、祖辈的默默付出,他们对“甜蜜”背后的艰辛一无所知,孩子们不“知恩”,又何来的感激和感恩呢?对身边的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他人、对社会能否心存感激。我们很难想象未来这些小公民们撑起的“和谐”社会。我们为他们的幸福忧心冲冲……孩子们的感恩教育要从小做起!

二、在节日背景下培养小班幼儿的感恩意识

丰富的节日文化蕴涵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在其中,在节日背景下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孩子们感恩意识的缺失,我借助一些中外节日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1.在重阳节背景下开展小班幼儿的感恩教育活动。

(1)教育设想。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对于小班幼儿,相比登高、赏菊、插茱萸的节日风俗,以及庆丰收、避灾邪、求长寿的寓意,我想更重要的是知道流传至今的重阳节是一个关心关爱老人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都应该慰问身边的老人,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借助重阳节的背景,开展感恩教育,让小班幼儿关心家中的祖辈是我所预期达到的教育目的。

(2)系列教育活动。

物品大搜集——了解爷爷奶奶的生活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我请孩子们收集家中祖辈,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专门使用的物品。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交流他们带来的物品。有的带来了爷爷的放大镜,这是爷爷看报纸的时候要用的,孩子们发现爷爷奶奶的眼睛不像自己的眼睛那样明亮;有的带来了织毛衣的针,它是外婆经常给自己织毛衣的工具,孩子们发现原来织毛衣是一项很困难的技术活;有的带来了长长的鞋拔,因为爷爷奶奶的腰已经不够灵活,弯不下去了……

小班幼儿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会想当然地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想象老人的生活。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探索和交流,孩子们发现爷爷奶奶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他们重新了解了祖辈的生活,原来爷爷奶奶已经不再年轻——他们的眼睛看起来不如我们清楚,他们的耳朵听起来不如我们清晰,他们跑起来没有我们快,他们不能像我们那样灵活地蹲下起立……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能够暂时脱离自己的视角,去看一看别人的生活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某种程度上是去自我中心的表现。

爷爷奶奶真辛苦——体会爷爷奶奶的艰辛

通过探索、交流祖辈的物品,孩子们产生了认知冲突:他们发现祖辈们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不一样。生成活动《爷爷奶奶真辛苦》则通过真真切切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切实感受祖辈的艰辛,是一个知恩识恩的过程。

有一次,我对孩子们说:爷爷奶奶虽然老了,但是他们还是很爱我们。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开始交流自己的爷爷奶奶们如何爱自己。有的孩子说“我的奶奶会给我烧好吃的饭菜,她很爱我。”有的说“我的外公每天都送我上幼儿园。”有的说“我的外婆也很爱我,她每天都来接我放学。”小班幼儿习惯于附和他人的观点,缺乏创造性思维。关于“接送”的话题,孩子们产生了共鸣。于是,我生成了新的活动《爷爷奶奶真辛苦》。

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观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提着书包、被子来送孩子的照片。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的被子和书包都是由爷爷奶奶们提着的。聚焦这些照片,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东西很重很多,爷爷奶奶老了,他们背着也不方便,可是他们不要我们提,因为他们很爱我们。于是,我请孩子们试了试,背上书包,拿起被子,究竟有多重,孩子们个个东倒西歪。通过这样的体验,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祖辈们的艰辛。

制作重阳贺卡、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祝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

在了解了爷爷奶奶的生活,感受爷爷奶奶的艰辛之后,我们学习了歌曲《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通过情感激发,表达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感恩之情。在重阳节那天,孩子们亲手制作了重阳贺卡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祝他们节日快乐!

爷爷奶奶的小帮手——为祖辈做一件小事

我请家长配合,敦促孩子们发现身边的小事,当一回爷爷奶奶的小帮手,让孩子们知道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分担老人们的辛苦。有的学做家务,有的送上问候,有的为老人做按摩……虽然孩子们的动作还很稚拙,也许这样的活动流于形式,可是通过知恩、识恩、感恩的系列活动过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他们体会到了爱,懂得了爱。他们知道:其实重阳节就是爷爷奶奶的儿童节!

2.在感恩节背景下开展小班幼儿的感恩教育活动。

(1)教育设想。感恩节是美国、加拿大独创的古老节日,作为教师,我依然会摒弃任何远离幼儿经验的节日内容,他们不需要了解欧洲新移民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历史,不需要涉及感恩节的庆祝方式和节日习俗的细节,不必认识火鸡及其烹饪方法……孩子们只要知道在感恩节里,人们向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借助节日向幼儿传达一种知恩图报的精神是最终的教育目的。

(2)教育活动.

家长老师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感恩节的故事

在感恩节即将临近的时候,萱萱妈妈来到班里给孩子们讲述感恩节的故事。故事情节大约是白人们初到美国的那个冬天,饥寒交迫的白人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获得丰收的故事。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对故事清节中的印第安人、火鸡、南瓜派等事物感到新奇而有趣,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那是他们所未知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除了感受外国节日的传统习俗之外,更重要的是挖掘其文化的精髓,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要真正了解的是知恩必报的内涵。

在听完故事以后,我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为什么白人要制作美味的食物?为什么他们要感谢印第安人?——因为印第安人帮助了白人,白人就应该向印第安人表达谢意。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得到过帮助吗?你们是怎样感谢别人的呢?有的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有的说到自己的老师,有的说到了身边的朋友。原来帮助无处不在,孩子们却没有意识到,错过了感恩的机会。

日常渗透——学会说谢谢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帮助和被帮助每天都在悄然发生着,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的自理能力还比较弱,老师们每天都要在生活上给他们帮助,可是却很少有孩子会对老师给予的帮助说声谢谢。在感恩节的那几天,我特别注意提醒孩子们对别人的帮助说谢谢。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们从无意识的道谢到有意识地被动道谢,孩子们变得有礼貌了,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对他人的帮助也变得敏感起来。他们开始发掘别人给予的帮助。在盥洗室,孩子们请好朋友帮自己卷衣袖时,他们会很快乐地说谢谢。被回馈得多了,愿意帮助他人的孩子也多了起来。

也许孩子们的行为停留在表面模仿阶段,尚未内化,孩子们对感恩的体会也不见得深刻。但是,借助感恩节的节日背景,孩子们的感恩意识被唤醒,我们相信,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被动地道谢终有一天会变成自发的感谢行为。

孩子的心犹如一片净土,种植感恩,就会收获仁爱、关怀、宽容和幸福。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他们将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报答父母、师长,报答社会。

幼儿园小班常规安全教育教案 篇9

1、能说出交通标志的外形特征和含义。

2、尝试制作活动室的安全标志。

【活动准备】

交通标志图片、画笔、记录表《要小心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我认识的交通标志。

出示交通标志,请幼儿说一说交通标志的外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其含义。

归纳这些交通标志的规律:外形简单,颜色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

颜色和外形:红色的圆形表示禁止;X的三角形表示警告;蓝色的长方形表示指示。

2、观察活动室环境,寻找安全隐患。

想一想:活动室里有哪些东西可能会造成危险?(幼儿边说教师边记录幼儿说出的危险物品)

分组到活动室的各区域、各角落找一找你,看看有哪些东西会造成危险,并记录在《要小心的物品》统计表中。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并分享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才不会造成伤害,如:

正确使用剪刀、订书机。

豆子、卫生纸等不能塞进鼻子和耳朵里,也不能吞到肚子里。

玩具和钱币等不能放进嘴巴里。

不拿剪刀、筷子等尖利和细长的东西奔跑,以免戳到自己和别人。

线和绳子不能缠到脖子上玩。

不能乱丢东西,以免不小心踩到而滑倒。

关于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篇10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知道保护五官的方法。如:不要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塞到嘴巴里、耳朵里等。

2、不要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和乱吃陌生人的东西。

3、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要让陌生人触摸自己的身体。

4、上下楼梯不推挤,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上下,不滑扶手。

5、知道自己的姓名及父母的姓名、电话。

6、不做爬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7、不要玩插座、电器。

8、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刀、牙签等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9、不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10、在运动、游戏、游乐场玩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11、外出活动听从大人或者老师的安排,不随便离开集体。

12、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

13、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不玩火、玩电、玩煤气以防止意外事故。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安全意识,也收获了必备的急救知识,同时学生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安全重于泰山,珍爱生命,安全防火,人人有责。

14、别拿电话当玩具玩,不要乱拨电话。

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同样如此,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国家,人民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保护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神圣权利和义务。了解,学习和掌握防火知识,协助学校做好防火工作,减少和杜绝火灾的发生,保障安全是实现上述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方面,如果火灾不断,危机人身和财产安全,又怎么能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继而担当起重任呢?因而,学生应该学会怎样防止火灾发生:

知道自己独自在家时如何保护自己,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家长或集体等。在生活中随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

15、自己受到伤害时要及时告诉大人。/ 5

16、不到马路上玩耍,走路靠右边,没成人带领不自己过马路。

17、不要随便逗猫、兔、狗等小动物玩,以免发生意外。

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处境”。当你面对、或者突然发生火灾,要保持镇静,冷静,认真客观的对待面前所发生一切,首先,看外环境灾情大小,怎样采取有效办法,及时是否打报警电话119,要准确汇报时间、地点、火情范围,在现场中要维护秩序,了解火灾范围内人员和一些实际情况,自己在救援他人中,要首先,采取啥办法,用被子或者其他绝缘空气物体来为别人逃生,逃生的方向是否可行。在室内要采取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放到嘴鼻子之间用来呼吸,过滤那烟雾和干燥环境,等待救援,必要时,不间断呼叫救援,千万要保持冷静态度,不能慌乱。

加强法制宣传, 以“法律进社区”为契机,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开展宣传活动,并及时更换法制宣传内容,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法制宣传。此外在创建中开展法律知识图片展览和法律咨询等宣传活动,以营造社区良好法制氛围。

18、不要在电梯上玩耍。

下午好!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孩子都十分关心。在此,我们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19、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有异味的东西。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毫无疑问,是人的生命!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短短的一生,只要生命不息,都可以尽情享受到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享受到亲人的关爱、老师的呵护,享受到日新月异的生活,憧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

积极实现小班幼儿生活教育游戏化 篇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应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指南》中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幼儿的学习在吃、喝、拉、撒、睡、交往、探究活动中发生着、进行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针对生活环节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随意组织的多,精心准备的少,专门研究的更少,这使各个生活环节蕴含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不同程度地流失了,幼儿在生活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幼儿洗手时玩水、玩肥皂,不愿意主动喝水,喝不完的水随手倒掉……当老师面对幼儿的这些“违规”行为时,常常以维持秩序为首要目的,使用的语言多是强制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粗放的,其结果是让幼儿在生活中显得消极被动、压抑紧张。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融入愉悦、乐观的游戏精神来解决幼儿的生活问题,让幼儿在玩乐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游戏化情境,使幼儿在饮水、餐点等活动中得以发展

游戏是一种主动性的过程,在领会《指南》精神、领悟游戏精髓的过程中,我在一日生活的很多环节创设了游戏化的情境。如饮水环节我创设了“快乐饮吧”情境,引导幼儿把饮水点想象成一个经营性质的饮吧,里面有果汁、咖啡等饮品。幼儿来到快乐饮吧“消费”时,我会主动热情地说:“欢迎光临!请大家自觉排队,文明喝水,不推、不挤、不加塞,主动给端饮料的顾客让路,剩余的饮料不要往地上倒。本店将为每人提供2~3杯饮料。”此时,幼儿在游戏性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乐趣,也会在老师的提醒下自觉排队,努力变成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小淑女”。幼儿接水时,我会在旁边温馨提示:“先生(或美女),您要喝什么?”对于个别待在一边不站队的幼儿我会主动、热情地招呼他们:“您喝杯果汁吧,您想喝什么果汁呢?”这样,幼儿就会自然地进入游戏情境中,产生“喝一杯”的欲望,喝了一杯“橙汁”,再来一杯“可乐”,还要来一杯“奶茶”。幼儿在喝水时不断思考、想象自己想喝的饮料,有的幼儿还会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各种各样饮料的名字——果汁奶茶、可乐咖啡、彩虹水、月亮水等。这种游戏化的情境充满礼仪教育的对话,温暖又快乐,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每天的饮水量,也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还获得了一个轻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达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

吃点心时,我创设了“自助餐厅”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服务的游戏情节。幼儿在“自助餐厅”主动自觉地排队,按秩序取盘子、拿点心。我还把“按数取物”“一一对应”“内化生活常规”“生活礼仪”等内容融入其中,这不仅避免了硬性约束给孩子带来的不快,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情,还关注到了点数、按数取物能力发展较慢的孩子。

二、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领幼儿完成对生活技能的掌握

洗手是保证幼儿健康、防止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可是要教会小班幼儿按六步洗手法认真、仔细地洗手却非一件易事。于是我把六步洗手法的动作编成了手指游戏:

指尖向下,冲冲手心,冲湿手背,关上水龙头;

一、二、三,打肥皂,掌心相对搓泡泡;

掌心相对搓指缝,布包空拳揉一揉(两手动作交替进行);

手指交叉搓手背,左右互换搓手背;

指尖并拢手心转,两手互换手心转;

拇指为轴转一转,两手互换转一转;

手心手背冲干净,关上水管甩干手;

好习惯,每天做,细菌、病毒不入口。

在生活中,我带领幼儿反复做洗手游戏,在幼儿对儿歌和动作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实际操作,使洗手过程游戏化,结果幼儿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我还利用幼儿喜欢当老师的心理,开展了“我教爸妈学洗手”活动。家长反映,幼儿教家长洗手时特别认真,对每一个动作要求都很严格。有一位家长洗完手忘了甩三下,就被自己的孩子叫回来说:“你忘甩三下了,地上有水,小朋友会滑倒的。”一位当医生的家长评价说:“孩子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比专业医生还细致。”对于个别掌握慢的幼儿,我利用每一个盥洗时间耐心指导他的洗手过程,努力做到让幼儿按自身的速度向着目标前进。

我还采用“说做一体”的模式教幼儿学技能,把生活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生活技能。如用“关关门、系纽扣,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几个动作,引导幼儿系纽扣、叠衣服等。

三、创设游戏化的就餐情境,让幼儿愉快进餐

很多幼儿就餐时喜欢左顾右盼,不是和旁边的幼儿说话,就是用勺子拨拉着饭菜玩,就是不好好吃饭。如果教师用讲道理的方法督促这些吃饭不专心的幼儿,并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就餐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把自己假想成喜欢的小动物,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游戏化进餐情境,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如:一个平时很喜欢恐龙的幼儿吃饭时趴在椅子上玩,我就会说:“小恐龙怎么还不吃饭啊?不吃饭他怎么让自己比其他恐龙长得高、跑得快呢?”这个幼儿冲我一笑,赶紧坐好吃起饭来。

早点时分发小面包有许多幼儿会摇头不接。吃饭时也有不少幼儿看着碗里的鸡蛋面不愿意动小勺,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也不理想。这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带领幼儿种植土豆时的情景,于是我就用“小土豆要长大”作为游戏的主题,点心和饭菜都是“小土豆”快快长大必需的营养,让幼儿们赛赛谁吸收营养时用时短、吃得多。在这种游戏情境下,幼儿很愉快地把饭吃完了。

不断探索生活教育游戏化让我懂得,创设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生活情境,充分表达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愿意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富于理解与激励的环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聚焦“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下一篇:如何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的几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