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13篇)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

2、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3、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课前谈话: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交流小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你知道上课前我们听得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的是谁吗?

2、瞧,它们又来了。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真舒服呀,你喜欢它们吗?看老师写它们的名字。板书课题:雨点儿。师范读,生跟读。雨点儿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字宝宝:点,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雨点儿多可爱呀,点读得轻短一点,儿不用读出来,只要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听老师读,谁也想试试

一起甜甜地打招呼。

二、感知全文

1、听读课文。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2、多好听的故事啊,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看。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得快的小朋友就多读几遍,直到老师说停,你才可以停下哦!

3、生字宝宝们乘着雨点儿来了,自己读读看,把音读准。

(1)谁会读上面的雨点儿,2生读,提示平翘舌和后鼻音。谁会读下面的雨点儿,2生读。(2)小老师领读生字。

(3)调皮的生字宝宝们躲进了云彩里,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数不清、云彩、飘落、半空、回答、地方 带拼音指名读。领读 去拼音开火车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通句子

词语宝宝藏进句子里了,你还能读吗?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自己去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了。指名读(2—3)(你真了不起,已经能把句子读准了)齐读

2、读好第一自然段

A、请你告诉我,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出示:云彩,拼读

B、雨点儿可调皮啦,趁云妈妈一不注意,就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出示:飘落,拼读。引导学生看飘字,有个“风”,风一吹,雨点就能在风里慢慢地飘落下来,你能不能做个动作?边做动作边读词语。把它送回句子里读一读。

请你轻轻的读一读.美美地读一读.C、飘落下来的雨点儿到底有多少呢?是一滴吗?两滴吗?„„那是多少呀?很多很多。课文中也有一个词告诉我们雨点儿很多,你找到了吗?“数不清”,拼读。

拓展: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多得数不清的?(引导学生用“数不清的”说话)那你能通过朗读把雨点儿的多读出来吗?(指名三四个学生来读,齐读)

D、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那你知道小松鼠是从哪里来的吗?出示: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你也能照样子用从来说一句话吗?出示从。雨点儿从——

E、你看雨点儿落下来的时候还在笑呢。让我们也带上笑容来读一读。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雨点儿们下得正欢呢。看(图),大雨点遇上了小雨点,他们在说话呢?咦,他们在哪儿说悄悄话呀?理解“半空中”,识字:空。给空找个朋友。出示:2、3、4自然段对话

2、自由读:赶紧去听听它们在说什么吧!

3、你听清楚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了吗?(指名交流)A、读好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师:谁来做做大雨点儿,问一问。

这个大雨点儿,你在问什么呀?多叫几个学生问一问。显红?可以从语气和表情上指导。B、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大雨点儿的?

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呀?多叫几个学生回答。指导读通句子。有花有草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去看一看?(指名说一说)

多美的地方,想到要去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怎么样?带上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指三四名读一读)

小雨点儿也问了大雨点儿一个问题,它是怎么问呢的?显红:你呢? 这个问句怎么只有两个字?它到底想问什么呀?

请学生补充完整问句,理解你呢就是你呢,你要到哪里去?(指名读、齐读)C、读好第三句话

谁来回答小雨点的问题?(指多名读“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大雨点儿想去的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这样的地方你想去吗?为什么大雨点儿想去呢?它是怎么想的。

多善良多勇敢的大雨点儿呀,让我们学着他坚定地读一读。

5、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戴头饰表演;生分角色表演对话

6、小雨点和大雨点去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给那里带去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去那里看看好吗?

五、复习生字

瞧,生字宝宝乘着雨点儿来和我们说再见了,你还叫得出它们吗?

六、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出了什么问题

1.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在我们在观摩各种级别的展示课、观摩课和优质课时,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是这样一番景象:既有字词的学习也有全文的初步感知, 既有把课文读通读顺的要求也有对全文的深度解读, 一节课把全部课文上完了。在会场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疑问:这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教学?这样设计小学生能消化得了吗?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是字词掌握不了, 课文也理解不透……一线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出现了“乱花迷眼”的局面,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化。为了改变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局面, 有的学校和地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采取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 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化”, 只解决了一些共性问题, 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问题。

二、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确立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什么规律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尊重学生实际, 遵循实际的生长规律和读书学习的规律。

1.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的“小”字。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学习语文的规律基本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的, 而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加, 对段、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逐渐增强。所以, 在阅读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遵循他们语文学习规律, 恰当定位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要清楚认识到深度阅读的规律。我们读书一般可以分为如下有三个步骤, 一是读通、读顺句子。二是初步感知文章。三是细读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把文章学好, 记牢。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那么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难道不应该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吗?

三、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如何确立

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实施应该有其合理的路径, 其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具体来说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确立应该走好以下几步:第一步, 清晰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第二步, 确定不同选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价值;第三步, 明确“这一篇”第一课时的可为之处。以上三步走通, 才可能据此设计该文第一课时的抓手和路径, 即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三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定位”“定值”“定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方面依赖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中, 不同年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文本特性也是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四、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应该做些什么

1.导入新课, 读题质疑。第一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从这个角度来看, 第一课时教学就是要解决初读和识字正音的问题, 解决怎样让学生一步步读出兴趣, 读出疑问的问题。中高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同时,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构阅读话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 引发他们的疑问与猜测, 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2.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首先放手让学生试读,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的, 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的认识, 并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在初读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习, 让初读扎实有效。

3.梳理脉络, 理清思路。阅读教学中“复述”和整体概括目标的落实尤为重要。在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篇章的教学引入上, 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来梳理文章脉络, 理清思路。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要有的放矢。同时, 还要抓住课始激起的阅读期望,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容, 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初读解答的问题。

4.写字教学, 强化练习。第一课时的识字写字中, 要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 注重书写姿势和习惯的巩固和行款格式。指导书写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生字的间架结构再添资格中的位置安排, 要求写正确、写美观。当然, 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当根据教材、教者、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变通。

《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这是一首反应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计理念

①随文识字;②情景说词;③开心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和新词,认识新偏旁。

3.体会夏日儿童玩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學习、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愉悦心情,并能将自己的体会带进课文朗读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夏天”一词。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说说在夏天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2.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找寻夏日里最美好的记忆吧(播放孩子雨后广场踩水玩耍的视频)!师: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踩水)?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快乐)?

3.师:也是这样的一个夏日雨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群正在踩水嬉戏的孩子。她被眼前的情景逗乐了,不禁提笔写下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题目是——雨后(出示课题,学生齐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过渡。师:这首诗着重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⑴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字典。⑵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汇报。这首诗着重写的是小哥哥和小妹妹雨后踩水的故事,体现了广场上一群孩子雨后玩水的快乐。

三、识字学词、诵读课文

1.过渡:小哥哥最淘气,让我们先去看看描写小哥哥的段落吧!

2.出示第二节。⑴慧眼识生字。①师:“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本小节生字。”②学生汇报并读生字。③分析“劲”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去掉拼音,指名读。⑵动脑学生词。联系生活理解“使劲”的意思。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会用上“使劲”这个词?能用动作表现吗?练习用“使劲”说完整的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师: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突出“使劲”“溅起多高”,指导学生读出踩水时快乐的心情)。

3.出示第三节。过渡:正当小哥哥使劲踩着水花时,突然意外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小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指名找生字。②请小老师带读生字。③分析“奋”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指导认识“身字部”及“射”字书写,比较“身”字与“身字部”的区别,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认真书写。⑤出示去拼音的生词,请学生齐读。⑵动脑学生词。①理解词语。②练习用“糟糕”这个词说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①指名读。②齐读。

4.出示第四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教学方法同上。②学习“矢”字部,学习“短”字书写。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词义。⑶用心读课文。表演读。过渡: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风光(出示雨后美景图片)。课文如何写雨后美景呢?出示第一节。⑴慧眼识生字。教学方法同上,分析“梢、赤”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树梢”的意思、练习说话。⑶用心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听师范读,提出质疑

过渡:看见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进来,欢迎吗?

1.师生配乐轮读。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学贵有疑,相信课文读到这,大家一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地提出来。学生汇报。为什么小哥哥嘴里说着“糟糕……糟糕!”可心里却那么兴奋与骄傲?为什么小妹妹怕自己摔跤,还希望像哥哥那样摔上痛快的一跤呢……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小问号留到下一节课再学习吧。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歌,是你们让我知道了,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那么多生字,动脑筋学新词原来那么有趣,用心读课文才能发现文字的美,学会质疑才能收获更多,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它会一路伴你我同行,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

《雨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记住1个难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生:想)仔细听:(课件: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生:雨。师板书“雨”生书空,边写边说:春天到了,雨滋润着花,滋润着草,滋润着庄稼,人们都很喜欢它,于是,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雨点)

2、雨点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如果你美美的叫一声,它就会跑出来和我们见面的,谁能大胆地站起来,叫一叫这个好听的名字。(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瞧,多可爱的雨点啊!今天,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的礼物,它说要送给最聪明、最勇敢的小朋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吧。

2、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认真的读一读课文,读不准的字拼一拼上边的拼音,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篇课文了,你们想不想听,我们来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师范读)

4、学习生字

(1)今天和雨点一起来的还有很多的生字朋友呢,请小朋友们到课文中去把它们请出来吧!找到了,你们就认识一下,打声招呼。(生到课文中找出生字自己读一读)

(2)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认识这些生字朋友了呢?(指名读—正音—齐读)(课件:落 进 觉

跑 海

洋 跃)

(3)在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些什么特点?(落 海 洋 溪都是“氵”,跑、跃都是足字旁。)孩子们不光观察仔细,还能按造字规律来分类识记生字,真是一些爱动脑的孩子。

(4)哪些字书写容易出错呢?(生自由回答。强调“落”上下结构)(5)生字朋友手拉手组成新朋友,请聪明的小朋友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课件:落进 睡觉 散步

奔跑 小溪 海洋 跳跃 江河)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掌握了字词,相信小朋友们肯定能将课文读得更好、更准,老师最喜欢听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了,你们现在敢不敢大声地读一次给老师听听呢?(生大声读课文)

2、读得真自信,请孩子们用手中的笔圈一圈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课件)

3、现在让我们合作轮着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好。(指名分句读)

4、孩子们的表现都特别出色,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课文。(齐读课文,强调读书姿势)

5、刚才我们跟着小雨点去了哪些地方?(课件标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相机板书

6、练习说话:谁能用雨点有的落进—,有的落进—,有的落进—,还有的落进—句式说一句话。

四、指导写字

春天到了,小雨点也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小朋友们,你们注意观察过吗?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下节课我们来交流。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生字宝宝身边。

1、出示生字:海、洋

2、你能给两个生字宝宝找朋友吗?

3、说说如何记住这些字?

4、师范写,引导学生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5、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设计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新词三遍。

六、板书设计

雨 点

池塘 小溪

江河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篇5

2、课件动态出示课题:雨点儿

3、齐读,再读。

二、复习

1、听音标号。

数、清、飘、落、彩

2、这些字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了,你还能读好它们吗? 课件出示,指名读—师点拨再读—齐读

三、学习对话

1、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

师:你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还聊起天儿来了,你听!(大小雨的纯对话录音)

2、这是谁和谁在说话?(课件:动态出现大小雨点儿的特写)

3、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次听,你可得听清楚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

4、他们说的话这张纸上也有,请你读一读,想一想是谁说的,然后选合适的雨点儿涂成实线,先涂好的小朋友再多读几次,要读到能够非常正确、通顺。

5、校对:这三句话分别是谁说的,我们来看看提示语。课件出示: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生读提示语,师读对话。(课件逐句把提示语改成:雨点儿图+问、回答、说)

6、指导朗读(1)课件出示: 大雨点儿(图)问:“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图)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2)老师先来当小雨点儿,谁当大雨点儿来问我?(3)课件出示:

小雨点儿(图)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图)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4)课文小雨点儿光是回答了大雨点儿的问题吗?小雨点儿是怎样问的?现在你们就是小雨点儿了。

(3)连起来请两个小朋友试试。(带上头饰)

7、师:真不错,如果电视台要拍一部《雨点儿》的动画片,那完全可以到咱们班来找配音演员了。想不想先试试雨点儿配音啊?

8、(课件出示只有嘴巴在动没有表情的大小雨点儿)你发现了什么?师:是呀,这是两颗没有表情的雨点儿,谁能够加上表情来说它们的话,那他就可以获得优秀配音演员奖。(1)同桌准备。(2)带头饰配音。(随机提问:你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四、学习第5自然段

师:雨点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课件:雨前影像)

1、配乐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这次读老师有个有趣的要求,一边读一边要在脑子里画画。

2、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3、想看看你们说的这些景色吗?(课件动态展示雨后影像)

4、美吗?这时,如果你就是雨点儿,你想说什么? 想象说话: 如果我是(),我想说:“()”。

《雨点儿》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6

温清岚

《雨点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12课,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

一年级的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向我们诠释着全新的教改新理念。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目标:

1、复习12个生字。理解“数不清”,“飘落”,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三、教法学法

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本课我将要采用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法将引导学生运用想像法、诵读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8分)

在复习生字时,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轮读、同桌相互读、领读、比赛读等)还做个上台摘苹果的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生字、学会了词语。

(这一环节我力求设计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理解课文,感悟课文(25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要尽可能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敢读敢说,大胆地表现自己,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读得很不错,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叫学生数数,看能不

能数得清有多少雨点儿。

我们先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数不清”:多得数不了。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数不清的吗?(星星、头发、雪花)

理解“飘落”:飘着落下来。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拿出鸡毛、纸片演示,来理解飘落的含义。体会慢、轻的感受。自己读读这个词。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要是你就是雨点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看图指名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雨点儿们说了什么悄悄话。

2、学习二~四自然段

过渡:雨点儿要飘到哪里去呢?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105页,读一读第二~四自然段。自己轻轻地读,要特别注意圈出来的生字宝宝,要把每一个的字音读准哦。

3、听大小雨点的对话。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些什么?小朋友可要竖起耳朵认真听哦。(1)、大雨点儿在问什么? 指名读。评价。(朗读指导:这是一个问句,句子的末尾有个问号,读问句的时候声调要上扬)齐读。大家一起问问老师。学生问:你要到哪里去?老师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2)、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

“你呢”是什么意思?(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问题一样,所以它简单地说,你呢)

齐读小雨点儿说的话。(3)、大雨点儿又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雨点儿带我们去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淅沥沥、淅沥沥,小雨点来到了那里,我们一起来看看,然后告诉老师。(出示动画)

(1)、小雨点儿到了哪里?(板书:贴图小雨点儿 有花有草)(2)、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3)、这里更美了,是谁的功劳?(小雨点)(板书:更)(4)、你能把这句话美美的读一读吗? 同桌读,指名读,分男女读。

小雨点儿还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的花怎样了?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说说小雨点儿还来到了哪里?那里更怎么样了?(草原、校园、我们的家、(可以

奖小雨点儿。)(5)、小雨点儿还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的花,草。小雨点儿还来到了森林里,森林里的花,草。

小雨点儿还来到了。(这个设计,是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水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2、大雨点儿到的地方

过渡:小雨点到过的地方,都变得更美了。百花齐放,青草碧绿。现在让我们去看看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1、这是一片沙漠,这里小草很少,非常的荒凉。没有花朵、没有小动物的陪伴,这片土地是多么的寂寞。终于有一天,奇迹发生了,风把种子吹来了,大雨点儿也来了。渐渐地,雨停了,不久,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板书:贴图大雨点儿 没花没草 长)

2、经过大雨点的帮忙,没有花没有草的沙漠变漂亮了。谁能来读读这句话?

该怎么读?(朗读指导:兴奋,开心的心情读这句话。)

(四)、拓展说话(3分)

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还会到哪里去?雨点儿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

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雨后的景色多美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五)、练习(3分)

(六)、回顾全文,朗读课文(2分)

我们要好好地感谢雨点儿。让我们真心地对雨点儿说声:“雨点儿,谢谢你!”把我们对雨点儿的喜爱用朗读来表达,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具体的板书如下:

11、雨点儿

小雨点儿(贴图)有花有草 更

排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教材背景

本章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高中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 。内容相对独立, 自成体系。与以往所学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 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的基础上进行的, 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涉及到“顺序”的一类问题, 并给出了明确的求法, 是全章的基础部份, 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 是学习组合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本节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相对紧密, 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它是分步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和拓展, 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 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排列概念、排列数公式

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三、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归纳出排列的定义, 体验排列的基本特征, 理解排列的概念, 会区分一个问题是不是排列。

2、通过实例, 体会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与排列数的关系;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推导出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会求简单的排列数。

3、理解的意义及m、n的条件及的计算公式。

过程性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 让学生经历“特殊→一般”的认知过程, 完善认知结构, 领会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解排列应用问题中, 通过正逆向的思考,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

四、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衣服的搭配、路线、乒乓球的比赛场次, 彩票的中奖号码等等, 作为高二的学生, 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 经历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 发现规律, 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教法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例题的解答, 及例子的理解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及公式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 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六、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新课引入→探索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首先, 和学生一起简要复习两个计数原理, 强调两点:第一, 分类计数原理 (加法原理) 其特点是各个步骤互不相关, 独立完成, 所以是第二, 分步计数原理 (乘法原理) 各个步骤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 则为

2、新课引入

问题1:3名同学排成一行照相, 有多少种排法?

分析:把3名同学用A, B, C作为代号, 那么它的排法能不能列举出来?

方法一: (枚举法)

ABC BCA CAB ACB CBA BAC

从另一方面考虑, 就是要选人占位置的问题

方法二: (分步计数)

A, B, C三人排成一行, 可以看做是将字母ABC顺次排入三个方格中。

首先排第一个位置:从ABC中任选一人, 有3种方法。

其次排第二个位置:从剩下的2个人中任选1人, 有2种方法。

最后排第三个位置:只有1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 3名同学排成一行照相, 共有3×2×1=6种排法。

问题2:北京、广州、南京、天津4个城市相互通航, 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

希望同学们设计好方案, 踊跃发言.

生甲:首先确定起点站, 如果北京是起点站, 终点站是广州或南京或天津, 需要制3种飞机票, 若起点站是广州, 终点站是北京或南京或天津, 又需制3种飞机票;以此类推共需要3+3+3+3=12种飞机票.可以用树状图表示出来。

师:生甲用分类计数原理解决了准备多少种飞机票问题.能不能用分步计数原理来设计方案呢?

生乙:首先确定起点站, 在4个站中, 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 有4种方法.即北京、广州、南京、天津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 当选定起点站后, 再确定终点站, 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 终点站只能在其余3个站去选.那么,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 在4个民航站中, 每次取两个, 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4×3=6种。

3、探索新知

从n个不同元素取出m (m≤n) 个元素,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

注意:

1、排列定义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取出元素, 二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2、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是排列问题的关键:选出的元素在被安排时, 是否与顺序有关, 若与顺序有关就是排列问题。

排列数公式的推导Anm=n (n-1) (n-2) … (n-m+1)

从n个不同元素取出m (m≤n) 个元素,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 用符号Anm表示.那么,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排列数An2是多少?Anm (m≤n) 呢?

求排列数An2

可以这样考虑:假定有排好顺序的2个空位, 从n个不同元素a1, a2....an中任意取2个去填空, 一个空位填一个元素, 每一种填法就得到一个排列;反过来, 任一个排列总可以由这样的一种填法得到。因此, 所有不同填法的种数就是排列数An2

探讨分析:现在我们计算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完成填空这件事可分为2个步骤:

第1步, 先填第1个位置的元素, 可以从这n个元素中任选1个填空, 有n种方法:

第2步, 确定填在第2个位置的元素, 可以从余下的n-1个元素中任选1个填空, 有n-1种方法。于是,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 2个空位的填法种数为An2=n (n-1) .

求排列数Anm

可以按依次填m个空位来考虑:假定有排好顺序的m个空位 (图10-5) , 从n个不同元素a1, a2....an中任意取m个去填空, 一个空位填1个元素, 每一种填法就对应一个排列, 因此, 所有不同填法的种数就是排列数Anm。

填空可分为m个步骤:

第1步, 第1位可以从n个元素中任选一个填上, 共有n种填法;

第2步, 第2位只能从余下的n-1个元素中任选一个填上, 共有n-1种填法;

第3步, 第3位只能从余下的n-2个元素中任选一个填上, 共有n-2种填法;

第m步, 当前面的个m-1空位都填上后, 第m位只能从余下的n- (m-1) 个元素中任选一个填上, 共有n-m+1种填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 全部填满m个空位共有n (n-1) (n-2) … (n-m+1) 种填法。

所以得到公式Anm=n (n-1) (n-2) … (n-m+1) .

规定An0=1, 当m=n时, Ann=n (n-1) (n-2) …2×1=n!读作n的阶乘, 0!=1

注意:Anm=n (n-1) (n-2) … (n-m+1) 是在情况下成立的

4、课堂练习

(1) A350 (2) A316 (3) A66

(2) 想一想:如果Anm=17×16×…×5×4, 那么n等于什么?m等于什么?

(3) 排列数公式Anm=n (n-1) (n-2) … (n-m+1) 是否还有其它表达方法?你能把它推导出来吗?试试看。

排列数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5、课堂小结

设问: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应当注意些什么?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排列的定义、排列数的计算。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是排列问题的关键:选出的元素在被安排时, 是否与顺序有关, 若与顺序有关就是排列问题。Anm=n (n-1) (n-2) … (n-m+1) 是在情况下成立的

6、课后作业

课本P11练习3, 写出计算过程

八、课后反思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学生将全面学习相关知识, 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 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互相交流, 互相沟通。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 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 再通过小组交流, 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 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映示视频、解说)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一种庞然大物,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恐龙》。(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 (课件映示“漫游”)谁来读读这个词?什么叫“漫游”?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是啊,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游玩,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这就是——漫游。

2. 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几个生字。

3.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它向我们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板书:生活环境)

4. 分别读课文第2—6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第2-6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哪些知识?

5. (出示“型”)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生字?(强调后鼻音要读准)“型”字是上下结构,土字底,上面这个是“刑法”的“刑”字。

6. 文中用“型”字组成的词语有两个,(出示:脸型、轻型)这个“型”是类型的意思。比如,脸有不同的类型吧,有圆脸、方脸、国字脸等,各具特点。像飞机根据它的结构重量等特点可分为轻型和重型的。

7.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读“xínɡ”呢,是哪个字?(出示:形态)这里的“形”字,就是形状的意思。

8. (出示:匕首、利剑)谁会读这两个生词?匕首和利剑都是武器,(课件映示图片)这两张图片中,哪一把是匕首?剑有长短之分,短而锋利的剑或者刀,就称为

“匕首”。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以一带串”“画面比较”“联系语境”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识字,联系实际、联系文本,准确理解、积累、运用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快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相机板书: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 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四种恐龙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恐龙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雷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理解“庞然大物”)(板书:大)

② 还有什么特点?(重,板书:重)从哪些词句看出它的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究竟有多重?(师说明:一头成年大象约重6吨,那6头大象重36吨,相当于1500多个像你们这样的学生加起来的体重)作者在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写出了它的重,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一起来读出它的重。

③ 播放雷鸣,感受雷龙步伐之重。作者把雷龙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多形象生动啊。这个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感受雷龙又大又重的特点。

▲梁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又大又重,作者通过打比方、作比较,把它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那么,梁龙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呢?

① 体长“足有二十多米”:有五间教室连起来这么长。(板书:长)

② 哪里还写出它的长?“它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映示吊桥图片)梁龙的身体就像是悬吊在半空中的一座巨大的桥梁,所以,给它取名为——梁龙。

▲剑龙。(出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梁龙的特点与众不同,所以,人们给它们取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紧密相关,剑龙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剑龙背上长着像剑一样的板和尾刺,非常奇特,所以,科学家根据这一形态特点,给它取了“剑龙”这个名字。

▲三角龙。(映示图片及文字)三角龙的外形奇特是什么呢?

① 演示一米的长度,感受角的气势。

② 看着三角龙这样的脸型,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害怕)一看到它就害怕,这叫“望而生畏”。哪个字是“害怕”的意思?(“畏”,课件变红色)“畏”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田”在古时候,人们用它表示“鬼的脸”,下面部分表示“老虎的爪子”,鬼脸虎爪的样子,你见了肯定“害怕”吧。

③ 指导读好“望而生畏”及所在句子。

3. 小结: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着第一句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恐龙的形态特点,它们真是千奇百怪呀。在说明它们各自特点的时候,作者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样一说明,就非常形象、生动、具体了,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是紧扣教材特点,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1. 典型的总分结构形式;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3.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二是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10个生字,(亿、漫、吊、剑、型、畏、猛、齿、匕、谜)这10个生字按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哪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每一类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重点指导:“畏”和“齿”这两个字的长横写法。

“畏”:一横写得舒展些,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到横中线上方收笔。

“齿”:一横要写长些,从横中线上方起笔,向上略斜收笔。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畏”字上部的“田”字,书字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齿”字下半部分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中间一个“人”字,捺改成点,最后写竖折竖时也要从上往下收紧。

3. 教师示范、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写字和教写字的过程不是“一对一”的,可以是“以一带十”,即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后,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畏、齿”两字,正确把握“横”在不同的字中的布局和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更为端正、美观。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在、、、等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黑种人占。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Ⅱ、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美国:1.2.3.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美国原有居民是。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第一节 《美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山东省高青县试验中学 王梅 李保胜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工业产品种类,产量,技术,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因生产 而出名。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 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3)引导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核心是。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美国的工业:特点、分布、部门,是世界上工业最 的国家。产品居首位的有 等,居第二位的有。硅谷在、首都,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美国》复习课

教学目标:1.美国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专业化的优越性、农业区的分布。

3.工业的分布、主要的工业城市、资源耗费大国。重点:影响农业区分布的因素 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难点:农业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 读图分析 巩固练习精彩课堂:

一、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

二、构建知识网络。(20~25分钟)位置 1、东西半球的半球,大部分在五带中的 带。本土东临 洋、西临 洋,南临

湾,有

州。还有两个海外州,位于北冰洋沿岸,被北极圈穿过的是

,位于太平洋中,在北回归线附近的是。

地形 本土分为三部分,西部是

,主要有

山脉,属于

山系;中部是

;东部是,主要是

山脉。

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墨西哥湾沿岸是 气候。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水汽主要来自

洋,主要影响因素是。

河、湖 该国最大的河流是,向

流注入,主要受的影响,长度是世界第 的河流。五大湖位于该国的 部,其中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经济 农业 1.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2.该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

,使其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该国主要的农业区(带)主要有

;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优越性有:。

工业 该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

产业的蓬勃发展,其中位于

市 东南部的,是该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该国工业最密集的地区是

,该地区发展工业的交通条件是:

。该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是

,其中有“汽车城”称号的城市是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 和

的基础上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居民

是美国的土著居民,美国是移民国家,现形成统一的 民族。城市 旧金山 纽约 洛杉矶 底特律 华盛顿 休斯顿

芝加哥 西雅图

注意:以上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要落实到地图上

三、自我检测我能行。(10~15分钟)

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

A.地形 B.气候 C.人种 D.语言

2.美国的地形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都分为西、中、东三部分: A.澳大利亚

B.巴西

C.印度 D.俄罗斯 3.关于美国地理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土跨寒、温、热三带

B.矿产资源丰富

C.三面临海多良港

D.耕地面积小

4、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

A.夏威夷州 B.阿拉斯加州 C.佛罗里达州

5、美国农业带中,位于五大湖附近的是: A.乳畜带

B.玉米带 C.棉花带 D.小麦带 6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

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B.大致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

C.各地降水均匀

D.大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7.人均资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中国 8.下列城市位于墨西哥湾沿岸的是:

A.旧金山和洛杉矶 B.芝加哥和底特律 C.波士顿和纽约 D.休斯敦和新奥尔良 9.穿过美国领土的两条特殊纬线是: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D.北极圈和赤道 10.美国最大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圣劳伦斯河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11.下列国家中,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中国 C.美国 D.俄罗斯 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洋:A,B

,C。

2)城市:①

美国最大的城市;②

首都;③

在该城市东南郊外的________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________产业中心

3)河流、湖泊:⑦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4)山脉:⑧

⑨。

5)B是

农业区,发展的因素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认一认1》教学设计

龙泉小学 刘艳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4组16个汉字,采用看图识字的方式,并配有注音。全部是部首字或基本字。前两组表示的大部分是人体的某一部分;后两组表示的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这样安排把学习拼音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减轻学习拼音的负担,同时也把汉字和学生生活经验中所认识的事物挂起钩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这4组字,只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练写。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这些入学的新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多,学生根本就不爱听,不到五分钟就需要维持一次纪律,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过程与方法

创设识字情境,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在快乐的学习中自主识字,初步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爱学汉字,愿意主动识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8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教学难点】

把汉字和学生生活经验中所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变单调呆板的学习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体验,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通过观看鲜艳的彩图,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学习的小主人。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可以运用小组(或者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自主认读,让学生在听听、说说、想想、读读中感悟和体验, 来实现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他们主动学习。【课前准备】

1、识字图片。

2、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

3、小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激趣导入

1、做游戏:小朋友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来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做“跟我学”的游戏。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师:请你跟我摸摸脸。生:我就跟你摸摸脸。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师:请你跟我来认字。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2、小朋友们喜欢认字吗?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汉字。教师边板题边读:《认一认1》,学生跟着读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游戏,通过做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产生识字的兴趣。】

二、结合图,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人”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当学生说到“人”时:板书:人

(1)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人”的翘舌音。(2)指读,正音。(3)开火车读。(4)齐读。

(5)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是什么人。(加深学生对人的认识。)小结过度:刚才,我们认识了“人”字,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七个字是和人相关的,是我们人的身体的一个部分。

2、教师出示一张没有口、手、足、舌、牙、耳、目的人物图,指导学生观察:画上的这个人少了些什么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出示一张没有画完整的人物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使学生明白人物缺少的部分,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明确学习内容。】

▲当学生说到“口”时,教师画上“口”,然后出示“口”的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口”的读音,注意第三声要读到位。(2)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3)用手指指自己的口,了解“口”。(4)用“口”字开花,加深对口的理解。

▲当学生说到“手”时,教师让学生上台画上手,然后出示“手”的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第三声要读到位。(2)指读,齐读,分组读。

(3)学生伸出自己的小小手,指指自己的口。(4)说说自己的小小手能干什么?

▲当学生说到脚时,教师给图补上脚,然后告诉学生“足”就是脚,接着出示“足”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范读,指读,齐读。(2)引导学生用“足”字开花。

▲当学生说到“舌”时,教师给图画上舌头,然后出示“舌”的识字图片:(1)指导读准翘舌音,范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对比读。(2)让学生吐一吐舌头,加深对舌头的认识。

▲当学生说到“牙”时,教师给图画上牙齿,出示“牙”的识字图片:(1)让学生说说,牙齿有什么作用,教育学生保护好牙齿。(2)指导读准音,指读,齐读。

▲当学生说到“耳”时,教师给图画上耳朵,然后出示识字图片:,(1)指导学生读准“耳”的读音,范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2)游戏: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3)教育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

▲当学生说到眼睛时,让学生上台画上眼睛,告诉学生眼睛就是“目”,出示“目”的识字图片:

(1)指导学生读准音,指读,正音,齐读。

(2)指名说说应该怎样保护好眼睛,对学生进行爱眼教育。

3、小结:刚才,我们把图上的人画完整了,他可高兴了。小朋友们看,我们都画了什么?指名说。

4、指导学生认读: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这8个字。

5、我说你指:老师说身体的某一部位,学生不出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识字图片以及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玩一玩等,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识字,理解字义。】

三、做练习,巩固识字

1、连线。

2、猜一猜。

3、摘苹果。小黑板上事先画一棵苹果树,用硬纸片剪出一些苹果,写上“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让学生上来认读,读正确的,摘下来送给他(她)。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能更好地巩固识字。】

四、课后延伸识字

回家后,把今天认识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做我说你指的游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家后也以游戏的方式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识字,对识字不会有压力。】

板书设计:

认一认1

人 口 手 足

《触摸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17课《触摸春天》

[教材分析]

文章描写了一位特殊的小女孩——安静,她虽是盲人,却能在花丛中流畅地行走,甚至能极其准确地拢住月季花上的蝴蝶。特别是她将一只小蝴蝶放飞的细节,更让人感到小女孩内心充满怜悯生命向往美好之情。她虽然失明,心灵之窗却永远开着。在她身上,作者也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厚,感悟凝重。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以及珍惜生命的情怀,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受美好,珍爱生命的好文章。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文本、生活等学习资源,尝试着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走进盲童的内心,感悟盲童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進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尊重生命,弘扬个性,触动心灵,理解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同时,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提升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在一般人看来,盲人的世界没有阳光、没有色彩、没有春天,一片黑暗。但安静——这位可爱的盲女孩,虽然无法用眼睛欣赏到世界的美丽,却有着一颗敏感、明亮的心灵。她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触摸春天,感受生命的美好,为自己的内心创设—个缤纷世界。激发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起对盲人的同情之心,品词析句来体会这位特殊盲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教学基本思路。另外本文情感丰富凝重,所提炼的对生命感悟对十来岁孩子来说会有些难度,除了具体感受安静丰富的内心世界之外,还可适当拓展学生所熟识的人物,如张海迪、桑兰、千手观音的演员等,使对文本的感悟建立在具体语言与具体形象之上,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2抓安静的行动感受其美好的内心世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安静的行动感受其美好的内心世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触摸角色,奠基情感

1看图,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

2出示词语:缤纷世界多姿多彩清香袅袅花繁叶茂

用上这些词更具体些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

3你认为盲人的春天又是怎么样?(板书:盲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积累词语,同时又将美丽春天与盲童生活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为下文学习创设一定氛围。这几个词是本文重点词,将词语教学落实到具体语言文字环境中,同时又与继续学习创设一定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正确

2你认为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自读,质疑,随机梳理问题。

2重点交流

板块一:

①“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②“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③“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自读,你想怎么读?

(2)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安静?(爱花一爱春天)

小结: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可以用自己的鼻子、双手、身体去感受春天。

板块二:

①“安静的手指哨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

②“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自读,你想怎么读?

(2)“张望”是什么样的?做一做;“仰起头来张望”又是什么样的?文章中用错词了吗?安静望得到吗?望见了什么?

(3)引读“此刻……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4)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安静?(爱蝴蝶——爱生命)

小结:此时,你还觉得安静的内心是黑暗的吗?

3体会性写一写:(看图)(板书:缤纷世界)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_______。”

(设计意图:写的训练抓住文章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1看不见外面世界的安静可以在内心为自己创造一个缤纷世界,还有许多人也可以:比如张海迪,失去双腿,可以用手中的笔创造缤纷世界(出示图片介绍)、比如千手观音的演员。失去声音可以用舞姿创造美好世界(出示图片介绍)(设计意图:拓展材料很有价值,是学生所熟识的人物,容易走进学生心里。)

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谈理解,深情朗读。

2再读课题,谈理解(触摸,不仅用手还要用心)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盲童——缤纷世界

[课后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这堂课中我以读作为基本手段,也是基本目的。以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表达思维中训练语言能力。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写还是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

短暂的“触摸”,长久的思索。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在对生命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发自内心地进行朗诵,在情感上再次受到熏陶和感染,升华情感。教师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教育,面对课程,面对课堂生活,关注教学的常规与常态;是教师以真实的自我,体会学生心灵世界的真实,并一起步人文本和生活世界的真实,获得心灵的共同成长。

《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谈 篇12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了解“咏”“山顶”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美观地书写“华、岁、代”。

3.通过观察、朗读, 感受华山的高,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进一步学习感叹句。

4.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发言、认真书写等习惯。

其中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 习惯培养应该贯穿教学始终。

那么,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呢?

一、揭题谈话, 感受华山

1. 课题教学。

一般来说, 教材虽然对一年级没有提出预习的要求, 但事实上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课文都已知道, 有的甚至已经熟读。因此, 教学本课时, 可以直接入题, 引导学生响亮地说出课题。然后老师边板书边指导:

———“咏”是个生字, 要求小朋友会读, 一起读———“咏”。

———“华”也是个生字, 要求会写。“华”上下结构, 上半部分我们在“花”字里见过, 下半部分是个“十”, 一横要写得长长的, 好托住上半部分。

———“山”, 我们早就认识, 第一竖要写得长长的, 就像高高的山峰。

在此, 通过说写同步指导学生, 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教学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瞄准目标, 抓住每一个契机进行识字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随机拓展。

“华”是个多音字, 教材中虽然第一次出现, 但学生并不陌生, 可能听过, 如影视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见过, 如商店名、同学名等等。因此, 可以“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为话题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 在交流分享中丰富教学内容, 区分“华山”的“华”与其他语境中的“华”的读音, 并渗透“留心生活就能识字”的学习理念。

3. 经验迁移。

学生也许并不知道华山, 但对于山总会有一些印象, 如图片中见过, 跟随父母爬过, 迁移这一经验对于感受华山的“高”极有帮助。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教学活动进行———

(1) 小朋友知道什么山, 登过吗?高不高呀?

(2) 课文里说到的华山可高了, 近2000米呢。 (可以和学生提到的山或学生生活地的山进行高度比较, 凸显华山之“高”)

4. 学习感叹句。

“啊!华山真高哇!”是文中的句子, 顺势先学, 能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首先, 引导观察。师: (出示图) 看, 这就是华山!小朋友, 如果这时你就站在华山的脚下, 抬头看它, 你会怎么说?然后, 综合学生的回答, 概括成一句话 (即文中的语句) 。最后, 指导朗读。可以想象学生会通过提高音量表示惊奇、赞叹, 但事实上也可以通过收紧声音, 压低音量来表达。因此, 教师有必要通过示范进行引导, 为以后的多元朗读打下基础。

二、认识寇准, 朗读古诗

1. 认识寇准。

“寇准”是一个生词, 与之相关的还有“宋代”和“七岁”两个词语, 顺着上述思路, 可以这样教学:

首先, 出示寇准和先生站在山顶图, 在教师创造的语境中依次学习词语。

华山很高很高,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和先生一起登上了华山, 他是谁呢? (读准词语:寇准) 多大了? (读准词语:七岁) 然后, 通过对话“你们几岁呀?”拉近寇准与学生的距离, 再自然引出词语“宋代”:看来, 寇准和我们差不多大, 不过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 他生活的时代叫——— (读准词语) 宋代。

其次, 通过口头运用及时巩固:哦, 现在我们知道了, 原来这个小孩儿名叫 (寇准) , 那年才 (七岁) , 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 (宋代) 。

上述三个词语当然可以一起学习, 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 笔者还是认为按照顺序、先分后合进行教学效果会好一些。

2. 朗读诗歌。

整首诗需要指导的主要在于读流利, 即读出诗歌的节奏。因此, 可以通过录音 (最好是同龄人的录音) 示范, 加上多种形式的练习就能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 还要随机教学“咏”字的意思, 可采用讲解、反问、体会的方式进行。如:像寇准那样用诗来赞美华山, 就叫“咏”。讲清楚后, 随即反问:“咏”就是——— (启发学生回答) 。然后顺势引导齐读:让我们像寇准那样一起“咏华山”。

三、朗读课文, 学习新词

1. 指导读正确

(1)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当然有多种方法, 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示范。在组织听读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如:轻轻地打开课文, 拿好书, 注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我们都知道好习惯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那怎么培养呢?笔者认定六个字:反复抓, 抓反复。

(2) 组织练读。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 指导他们用横线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多加练习, 直至读准为止。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环节要留足时间, 因为朗读能力只有在自我的朗读实践中才能形成。

(3) 检查反馈。重点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与理解。教学怎么展开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对生字词进行加工, 分散处理, 不能一股脑儿呈现, 其次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符合课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如下:

(1) 学习三个与“山”有关的词语———山顶、山腰间、山路

首先, 利用汉语拼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纠正方言语调。

然后,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一座山, 指名把词卡贴到相应的位置, 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最后, 适度拓展。如:山最高的地方叫“山顶”, 那么房子最高的地方叫——— (“房顶”) , 树木最高的地方叫——— (“树顶”) , 人最高的地方叫——— (“头顶”)

(2) 采用“登词语山”的方式学习下列词语———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爬上山顶、情不自禁、吟诵、称赞。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词语的顺序与课文叙述的顺序一致, 顺势朗读, 在指导读正确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采用“登词语山”的方式学习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此时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即指名领读词语, 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领读正确, 其他学生跟读;读错了, 给予纠正。

2. 指导读流利

(1) 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至少读两遍, 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反馈检查。在这一环节中除了“称赞” (这是文中的生词, 教师在语言中反复运用, 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以外, 要侧重于长句朗读的指导。

如“古时候, 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一句, 可以采用先理解句意, 再标注分隔号的方式进行———

(1) 指名读, 与学生对话:听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 (或老师) 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是谁“跟先生去登华山”呢? (有个小孩儿) “有个小孩儿”干什么去呢? (跟先生去登华山) 是一个人去的吗? (跟先生去的)

(2) 给句子标注分隔号:古时候, 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3) 读法小结:如果, 在这些地方能注意适当停顿的话, 别人就能听得懂你读的意思了。

事实证明, 采用上述方式指导朗读, 能将语义理解和技巧传授融为一体,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感受句子成分, 建立句子概念, 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四、引导探究, 指导写字

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 鼓励学生通过书写, 观察、探究字形特点和书写关键, 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识字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写字能力只有在写字实践中才能形成, 教师的讲解必须精当, 应极力避免写字指导对话多、学生动笔书写的机会少的不良现象。本环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大致如下:

1. 用词卡出示生字———华、岁、代, 引导学生认读1遍。

2. 要求学生看书, 观察字形, 自学笔顺, 在书上描红。

3. 以“谁来教老师写字”为话题组织学生逐字交流。在交流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随机范写, 并择要讲述。如写“岁”, 教师可以边写边讲:“岁”, 上下结构, 先写山字头, 起笔在竖中线上, 山字头要写得扁扁的, 因为它很谦让, 为下面的半个“多”留出地方。

4. 在《习字册》上练写。同时出示从教材的“习惯篇”中截取的学生认真书写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对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播放古曲, 营造静心书写的情境。

综上所述, 本设计意在突出两个关键词———务本、求实。所谓“务本”, 是指以课标、教材的要求以及第一课时的任务为本, 不超越、不降低, 定准目标, 简化头绪, 教学过程一以贯之,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当然, 这样说, 并不是要走回封闭课堂、以本为本的老路, 而是强调要凸显核心目标, 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13

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课时的目标定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学会“好”“友”“心”三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ㄑ”“卧勾”。体会秋姑娘对朋友的关怀与体贴,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将本课时教学重难点定为:学会“好”“友”“心”三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ㄑ”“卧勾”。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一开课,我就一边展示课件一边描述:秋天到了,秋姑娘把枫叶的脸都吹红了,美吗?请闭上眼睛把美美的枫叶再展现一遍吧!(再课件展示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有意识地造成悬念,激起遐想,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2、能凸显我们低年段的教研主题,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教学。如在教学“好”“友”字时,告诉学生:“好”,会意字。古时候人以有女儿又有儿子为“好”。现在认为,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只要听话、懂事,都是好孩子。引申为美好。友,会意字。表示两手相交,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相握,表示友好。并以简笔画画出两只手相握的样子以表示友好。

3、教学主线明确、清晰。先由“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以“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谁写了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概了解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再以“秋姑娘用什么来写信的呢?”引出“片片枫叶”,理解“片片枫叶”是很多枫叶,说明秋姑娘写的信很多,因为好朋友多;最后引出“好朋友”,学习“好”“友”,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

4、注重人文教育。在学习“好朋友”一词时,学习了“好”“友”之后,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得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吗?他是怎样关心你的?或你关心过你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关心你的朋友的?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5、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一片枫叶”与“片片枫叶”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图片,学生很快地就能直观地认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6、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如在学习“好”字时,让学生尝试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字理识字教学未能很好地体现。如在教学“友”字时,我只告诉学生“友,会意字。表示两手相交,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相握,表示友好。”并以简笔画画出两只手相握的样子以表示友好。如能在简笔画旁边再板出“友”字,让学生有一个掺照,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友”字,识记“友”字。

2、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本来第一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学习第二自然段未能完成,“心”字的字理教学不得体现。我在设计教学“心”字时,先告诉学生:心,象形字。左边的点表示左心房的心盖,卧勾就是心房,中间的这一点就是通向心脏的血管,右边的这点就是右心房的心盖。再以简笔画画出。如果在第二课时教学这个字时,也要在简笔画旁边书写一个“心”字,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心”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心”字,识记“心”字。

3、在学习“好朋友”一词时,学习了“好”“友”之后,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得过谁的关心了吗?他是怎样关心你的?或你关心过你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关心你的朋友的?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这是我本来的教学设计,但由于授课过程中的疏忽,把问题问成了“你帮助过别人吗?”造成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文本,偏离了“朋友”这个主题,也偏离教学目标。

4、在初读生字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读困难。在这个教学环节如能先指名学生领读,由会读的带动不会读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火车读,就可以大大的降低难度,

5、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为了反馈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我就直接分自然段、分小组朗读,再加上我的初读要求过多,忘记了我的学生只是一年级的孩子,这样给孩子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6、由于我本人缺少自信、缺少激情,使得整个课堂缺少活力、缺少低年级课堂应该有的那份朝气。

上一篇:图解政府十不准下一篇:小学生运动会200字作文优选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