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精选10篇)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1

二十一世纪中国,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基于这种趋势,我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的认识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也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培训者,近年来,我努力探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从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我认为:一流的老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流的老师教书不育人,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新时期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载体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幼儿的探究质量受材料的制约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要精心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等,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注意到:

1.提供可操作较强、便于体现幼儿想法的材料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着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通过探索、探究,幼儿自己寻找操作材料的方法、步骤、自己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什么,找出原因,还可以怎么做,通过试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此可见,幼儿的大胆探究也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因此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或假设的材料,使幼儿的假设能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验证,不管是证实或证伪,老师要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需求的材料,这样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我在“动手试试”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

3.变废为宝,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的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在其中尽情的创造、发挥。在这方面,我注意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让这些生活废品成为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宝贝,真正变废为宝。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帮助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所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们必要的引导和指引。

要指导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首先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进行分析,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实现设想,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进行记录。

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时方法也可多种多样: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活动评价可以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指出导向幼儿特别在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的升华环节,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创新精神应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2

要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教师首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美术素质、能力的培养,启发和调动幼儿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使其对美术活动抱有想了解和接触的心态,在较自由、安全、灵活、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欣赏美术作品、表现美术形象、创造美术形象。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非常注重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利用创造力的独特魅力,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努力去观察、发现幼儿的创造力。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养。

例如:小班涂色活动《蜗牛》,我请幼儿为蜗牛的壳上画上各种彩色的小圈圈,然后给小蜗牛的壳涂上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有的孩子就照要求为小蜗牛的壳涂上了一种颜色,还有一些幼儿用了两种甚至三种颜色,涂出来还有渐变的效果,非常漂亮。而当时我还没有向他们介绍过有关渐变色的内容。所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值得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慢慢挖掘。

其次,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如何调动和培养。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语言、游戏等形式,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孩子画烟花时,我先给孩子们看课件播放的烟花景象,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对烟花的感受,最后讨论烟花的画法,真正从情绪情感入手,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创造本身是一个思维过程,有准备期、酝酿期和验证期。幼儿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美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往往和用各种材料表现美术形象的过程相依相伴,不追求结果。创造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是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依据。一次我在教孩子们画鱼时臣臣跑来告诉我说涵涵画的河水是黑颜色的,小鱼的嘴巴很大,而且方方的。我感到有点奇怪,于是走过去问涵涵,涵涵说:“河水被污染了,所以变成了黑色,小鱼觉得水里的空气不好,于是带上了白口罩。”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想象和创造力也是无穷的,我想没有哪个大人会想到给小鱼带上口罩。

二、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斯腾伯格和路巴特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环境背景是创造力的六种基本成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一个民主的能够欣赏创新观点的社会环境必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孩子们很多时候都是“乱涂乱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切不可用“像不像”、“对不对”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一概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一)解放儿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我们应利用网络等手段丰富幼儿的知识;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不论孩子做什么东西,只要他肯动手,我们就应该加以引导;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从问题的解答中增进知识,发展思维和理解能力,我们应经常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吸取别人的优点,不要只注重自己的意见;解放儿童的眼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们应经常带幼儿参观周围的环境,让他们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自然社会中的万事万物;解放儿童的时间,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这就是陶行知提出的要通过“六大解放”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二)专门为幼儿创设“美术活动区”。

美工坊是幼儿喜爱玩的一个区角,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美术活动区,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各种纸、笔、油画棒、剪刀、碎布、颜料、纸板等,让幼儿接触美术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在玩玩、吹吹、涂涂、画画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在每天的游戏活动中,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去“美工坊”进行创造性的游戏。他们会利用蔬菜印章制作一幅幅小的相框画,还能够利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口味的棒棒糖,甚至有孩子把平时剪剩下的各色废纸制作成花丛,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经常开展“小小画展”,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

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爱惜,不论自己的作品质量如何,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我们班在环境创设时就设置了小鳄鱼作品墙,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布置在上面,不论画得如何,只要自己的作品展出了,幼儿都非常高兴。

(四)利用一切机会,适时地提供幼儿自主创作、自主表达的机会。

“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就是给幼儿自己选择表达内容的方式和自由。教师要经常适时地提供给幼儿自主创作、自主表达的机会。如意愿画,幼儿在意愿画中可以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童心、童趣。又如同一主题“可爱的动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用记号笔画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并涂上了漂亮的颜色;有的用彩纸撕出了小动物的轮廓,虽然不太像,但有起码的轮廓;还有的选择了我提供的图形材料进行拼贴动物,然后组成了一个动物乐园。幼儿创作形式多样,作品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力。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3

关键词: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1.欣赏美术作品

由于幼儿年龄很小,因此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应该激发幼儿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在正式开展美术教育之前,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例如给幼儿展示一张水果的图片,让幼儿认真观察水果,之后让幼儿试着自己画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找不同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可采用“找不同”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最终达到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首先,幼儿对图画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通过观察图画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一张图画在不同的孩子眼中有不同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如果给幼儿展示出一个完整的图形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画,那么最后孩子们能够画出很多不同的结果,比如,让孩子们画圆形,孩子们可能会画出皮球、月亮、车轮等图形。因此,为了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最初教授美术时,应挑选简单的图形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另外,可以通过拼图游戏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拼画面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由于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本性,并且充满了天真和好奇,因此他们对绘画都有先天性的本能。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高楼大厦已经逐渐取代了从前的青山绿水,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带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例如,在春季时,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春游,让孩子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教师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给孩子们读《春姑娘》的故事等。春游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孩子将这次春游的感受通过画笔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眼中的春景。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的特点,通过做游戏、郊游等方式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最终达到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美化孩子的心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卢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J].贵州教育,2009(11).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4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创造最活跃的时期,通过美术形式进行表现,既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市场对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重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试阐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意义与方法,旨在挖掘幼儿的最大潜能,提升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除了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以外,还能够增强幼儿的创造意识,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在以往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太重视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对一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这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5

浅析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学生姓名:王亚坤 指导教师:相喜伟 专业年级:07教育学 完稿时间:09.1.18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目 录

一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1 二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2 三 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3 3.1要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做„„„„„„„„„„„„3 3.2要鼓励幼儿学会负责„„„„„„„„„„„„..4 四 要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4 参考文献„„„„„„„„„„„„„„„„„„„5 注释„„„„„„„„„„„„„„„„„„„„„„6浅析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倍受关注,它的发展既有赖于幼儿的主观因素,又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有意识地与幼儿在一起活动,可以激励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开发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这种潜力能不能被开发出来,关键在于教育。如果教育不得法,创造潜力就会被扼杀、被埋没。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融洽、感情亲密、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仅注重孩子知识的更新,而且注重孩子视野的开拓,这些都为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家庭教育 培养 创造力

引 言

现代社会是创新的社会,是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培养。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他们接触最多、最喜欢模仿的榜样,因此,父母自身的素质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这里,父母的素质不仅包括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教育子女的能力,还包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了这些素质并不表明家长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真正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家长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组成了孩子生存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

首先,创造力的产生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幼儿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他们创造的新产品只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家长不能用评价成人创造性活动的标准来评价和参查幼儿的创造力。

其次,幼儿的许多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家庭中都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它的独立性和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的特殊作用正在被忽视和泯灭。

所以,启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幼儿创造力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为此,好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家长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勇敢地放开孩子,让他们想愿意想的事,干愿意干的事,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力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

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 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成年人都有一种感觉,在一个民主、尊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而在受压抑、逼迫的环境中,本来会做的事往往做不好。孩子也是这样,父母的争吵会使他们心烦意乱,创造潜能必然受到抑制。在父母的逼迫、谴责、打骂下,创造潜能也会因其害怕、心理紧张而难以调动,甚至会造成越逼越出错,越出错越迟钝的后果,从而失去创造的兴趣。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可使幼儿受益终生,它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夫妻和睦、孝敬老人、爱护孩子,成员之间平等、民主、信任、团结,家庭气氛和谐、愉快、轻松、舒畅,让孩子心中创造的花朵自由地绽放。具体来说,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首先,营造民主的家庭生活气氛,只有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儿童才能发挥其创造天分,才能敢说、敢问、敢干,创造潜力才能得以开发。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从小养成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习惯,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

其次,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创建家庭思考环境。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利于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吸收各方面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品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洽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应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家庭应是“学习化家庭”,环境应是“思考型环境”。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应是双向学习的,孩子向父母学习,父母也可以向孩子学习,学习孩子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态度,勤于奇思异想的习惯,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家长也要为孩子创建“家庭思考环境”,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家庭思考环境的形成需要家长做到:注意引导孩子对思考采取认真的态度;较早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经常给孩子出一些有益于多思的问题;还要让孩子多听别人意见,站到他人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这样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思考环境能被营建得很好,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就有可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三 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阶段,幼儿往往会产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之举。活泼而好奇的幼儿对周围环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幼儿就会进一步增强好奇心,进一步去探索;相反,因探索新经验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受到惩罚,会影响幼儿自信心等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就必须为幼儿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3.1要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做

创造思维学认为:想象是超越一般、实现创造的翅膀。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其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基础。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想,要鼓励孩子突破父母认识上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尽管孩子的想象有许多是天真的,但只要能自由调动大脑思维的兴奋点,就对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有益处。有个电视台曾用“o”作为智力测试题。他们先到大学,大学生见了这个“0”,便哄堂大笑起来,还说:“这算什么还想来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了!” 后来,他们去一所幼儿园,幼儿见了“O”,就一个个举小手,一个说“是月亮”,另一个说“是鸡蛋”,还有人说演员的嘴巴,正在唱歌哩”,有个女孩说:“那是老师的睛,又在发脾气啦!”你看,幼儿的想像力多丰富!怪不得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话语还想飞上天空呢。”这种不受拘束的想像力是孩子创造的源泉。这里,家长要以常识的眼光去倾听、去关注、去认同孩子的想象,在情感上激励、激发、激活孩子的思维。要与孩子平等交流、研讨,不充当孩子的裁判官,对孩子的疑问、想法不要忙着下结论、做鉴定,而要拓宽加深,帮助孩子自己解决,不能解决就存疑,让孩子体会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乐趣比什么都重要。在施教中,家长不仅要激发孩子积极地想,而且要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己做事情,包括做手工、科技小制作、绘画、收拾房间、洗衣服等。父母绝不可轻易斥责孩子为改进某种东西的功能而做出的“破坏”行为。3.2要鼓励幼儿学会负责

我们之所以强调学会负责是因为我们孩子责任感的匮竭。有人把学会负责定义为“学习和做到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至于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有全盘考虑并承担应有责任”。偏颇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以为家人生来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接受关怀和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很少有回报他人的实践,所以也就很少有负责的意识。家庭教育要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自尊、自爱、自主、自控;对他人要尊重、体贴、帮助、照顾。从这一点讲,家长不能一味任劳任怨,如自己病了要接受孩子的关照,家里有了困难,要让孩子适当分担。总之,要从家庭小事做起,增强孩子的负责意识和能力,从对家庭负责开始,进而帮助他们“超越个人的利益,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一种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发现作为个人的他们如何能够为他们也是其中一部分的大社会作出贡献。”

四 要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特别是提供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从而为实现创造这一心理超越奠定信息基础。在教育形式上应走出家门,去逛公 园、逛市场、逛大街;去观察大自然、种植花木、饲养动物;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这样,增大孩子与周围世界的接触面,开阔眼界,让孩子对事物不仅有知识性的了解,而且有实践性的体验、情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孩子不了解的事物,抽象地给他讲一百遍,不如让他实际去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得更深刻、更具体。还应指导孩子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绘画、演唱、舞蹈、体育等活动,或者和孩子一起看影视、听戏曲、赏音乐,参观绘画展、书法展等,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心灵受到熏陶,眼睛和耳朵体验到美的力量,这既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提高,也有利于发展孩子对美的创造能力,多做一些亲子游戏可以更好的培养父母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另外,还有学校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在谈论如何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保护幼儿已有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需要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地为幼儿创设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老师坐在小椅子上与孩子交谈,或者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这与以前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和孩子谈话,师幼之间那种“距离”感觉少了不少,让幼儿增加了几分亲切感。而这里提出的“蹲下来”,并不仅仅是指一种肢体语言,它更代表了一种有效的交流方法,一种能达到更好沟通效果的思维方式。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就以“老师知道了。”或者“你想……,老师来帮你。”等打断孩子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与教师交流的欲望。

其次,教师能用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创意,尊重幼儿的独特感悟,激发求异思维。

教师应要求幼儿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散开去,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要多说类似这样的话:“水除了喝还有什么用途?”“下雨天如果没带雨具怎样才能不被雨淋湿呢?”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帮助幼儿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再次,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孩子们总喜欢打开笼头,用手按住,让水流不断变化,有时细,有时粗,有时急,水花四溅,把衣服弄得水淋淋的;玩橡皮泥时,孩子们没有按照老师教的搓、揉、团、捏的方法去做各种造型,而是把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掺和在一起揉捏,变成了五彩泥,无法按颜色把它们分开;老师的彩色粉笔总被压成了粉末;孩子们拿了水彩笔、水粉颜料不是在画纸上涂画,而是在自己的衣裙上涂抹„„其实孩子们的这类“越轨”举动真正反映了孩子的 5 真实需要,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透过“越轨行为”,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为他们创设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拓宽他们的思维,为他们创造能够发挥其创造性的条件,培养其创造意向,帮助他们把创造力迸发出来,及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创新要求,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 论

总之,在幼儿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谈亦文.创造力培养从幼儿开始[J].幼儿教育.2000.7 [2] 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7 [3]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页 [4] 邓智海.美国人是怎样做家长的[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1:405~407 6

注 释

《浅谈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篇6

秀屿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林秀平

【内容摘要】

幼儿美术创造力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兴趣和思维进展水平是对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评判标准。本文依据幼儿年龄和个性特点,提出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包括:培养、引导幼儿绘画的兴趣;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理解、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会欣赏,理解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 创造力培养 幼儿美术学习创作过程 【正文】

一、引言

在观摩过园内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之后,陈园长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怎样上美术课》的讲座。我从一个个实例中中了解到《纲要》与《指南》中艺术教育目标的异同之处;儿童美术欣赏的四个不同的阶段;儿童画解读的理论以及儿童画评估的参考维度。并在之后在一次次的学习、参观与实践中,我懂得了美术活动的艺术元素和情感态度是合二为一的,在美术活动中不能用技能来束缚孩子,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此,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交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培养创新精神,造就创新人才,提升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已是时代所趋。幼儿学前期是个人一生思维最为活跃,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创新教育应从学前期开始抓起,从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抓起。美术教育是在观察、理解、记忆、想像和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手的具体活动来完成的,它是创造表现的过程,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树立幼儿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美术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美术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并且直观、形象,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美术教育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幼儿的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关注、认可。事实上,幼儿的日常生活很大不同程度上涉及美术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图形,或者是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中,感受绚丽的色彩等,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如果适当融入具体化的是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形成对事物更具体,更清晰的认识。

二、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

幼儿的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生活中美的事物、艺术作品等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从而激发情感的一种艺术能力。也就是说,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在对象审美属性诸如色彩、线条等直接刺激下,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自由的展开想象,产生一种以情感愉悦为主调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幼儿自身的审美感受。而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意向,并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他们重新组合,从而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幼儿的这种能力首先表现为自发性,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自由涂鸦活动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适龄儿童的身上。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怎样以《指南》为宗旨,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更好地开展幼儿的各种活动呢?

(二)支持幼儿自主创作的策略。1.培养、引导幼儿绘画的兴趣。

兴趣,科学上讲,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直接联系,也是人的一生中带有目的性、趁向性的一种心理特征。而兴趣是创造力的最直接催化剂。当个人对事物产生兴趣,而学习愿望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没有了这种环境,学生的兴趣、意愿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美术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方式去调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例如,可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游戏,利用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激起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游戏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提出新目标、新要求。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要多称赞,多鼓励,不断提高幼儿对美术学习持续的兴趣。

2.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幼儿的情感因素包括其喜欢绘画的积极情绪和对所画内容的真实感受。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兴趣,通过广泛的爱好激发幼儿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幼儿画画,既是内心的表达,也是情感的抒发,在美术作品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情感,技巧再好也不会画出真实动人的作品。因此,只有通过丰富的情感引导才能激发出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只有重视幼儿情感因素的发展,才能唤起幼儿想画爱画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活动中要注意对幼儿绘画情感的培养,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基础元素和造型规律,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的绘画情感,就要从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教师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鼓励幼儿多提问,多尝试,评价时提出多种创造性解决方案并展开讨论,鼓励幼儿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出利于幼儿绘画潜能发挥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3.寓美术教育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玩不仅是幼儿的天性,更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的大舞台。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想象力丰富,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启发幼儿的创新活动,更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坚定和不屈不挠的创新品质。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这种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探索需要,自主地选择游戏活动材料和主题,主动投入到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生动的内容和愉悦的气氛感染之下,产生强烈的美术创造欲望,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唤起幼儿的创作灵感,引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在大胆想象和自由思索的过程中,以最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幼儿的创造潜力得以升华。通过这种方式,变注入式教学为探索式教育活动,变模仿为创造,使幼儿在涂涂抹抹,剪剪贴贴,学学做做,添添画画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和热情,使幼儿在创造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把幼儿培养成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4.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创新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的“泛灵论”的心理特点,允许他们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倾入生命和热情。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鼓励全体幼儿为他们自己敢想、敢画的创新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批评,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依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上课就应该像是带着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精神旅游,不拘形式,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5.理解、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家庭条件不同,遗传因素,禀赋天性各异等原因,幼儿在绘画方面有着天生的个性差异,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这一阶段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先天和后天影响对幼儿形成的独特性,包括不同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对某事物的不同看法,发现他们对事物的情感。随着这份情感的引导,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分组,将个性不同的幼儿安排在一组,本着近似性,互补性,协作性,自愿性的原则,将幼儿组合成具有活力的差异化的小组,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完成作品,发挥自己绘画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是提高不同个性幼儿绘画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用“耳朵”读懂幼儿的作品,耐心去听取幼儿描述他们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对幼儿的作品提出进一步的建议,这样一方面既尊重幼儿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又把符合美学特征的绘画技巧传授给了幼儿,既考虑到幼儿个性发展特点,又促进了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绘画是孩子的天性 并且个性,差异性比较大,我们应根据幼儿个体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发挥其个性特点,利用幼儿对那些五颜六色颜料强烈的兴趣,鼓励他们对自己所画作品进行情节性的语言描述,可利用儿歌,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和画中找到乐趣,增加兴趣,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也可以就幼儿所处的不同环境,选择适合幼儿的绘画手法和技巧,如体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泥塑,剪纸等,授课中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信心,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作画,从而摆脱幼儿绘画表现方法单一的状态,画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

6.学会欣赏,理解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但是老师应在心里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孩子们经过审视、交流、观摩和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的颜色配得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画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情趣会更强烈。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怪离奇,颜色五彩缤纷,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美术教师中最幸福的时刻。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尽量让幼儿体验多种媒介材料,对不同材料的性质、用途、用法等要有感性认识,对丰富多彩的美术形式有充分的理解和感受,为幼儿的美术表达与表现拓宽渠道;其次,教师要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或欣赏艺术作品,并在使用不同媒介材料、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让幼儿大胆尝试、发现美、表现美。这样幼儿才会有细腻的感受和大胆的表现,开拓美术创作的思路,为日后灵活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开展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对于幼儿如何画、如何做或者画什么,做什么不予以严格要求,我们要以倾听与欣赏的方式来传递尊重,而非以特定的标准来挑剔和纠正。如此,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才能真正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专注于如何用眼前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挥想象力、发挥潜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结束语

幼儿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幼儿的许多想法都蕴含着明显的创新色彩,创新教育必须从富有幻想和好奇心的幼儿抓起,但幼儿的创新活动也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就如同一棵棵小树苗,还有待园丁的精心培育。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是幼儿充分展示个性,表现其创造性的最佳形式,幼儿需要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吸收充足的养份并自由自在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情境,开展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为幼儿插上艺术飞翔的翅膀。【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2、土朝闻:《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

3、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4、刘晓东:《儿童精神析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曹丽莉.浅谈美术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教师,2010(10)

6、南国晓.浅谈儿童时期美术教育的价值及科学规律[J].集宁师专学报,2003(06)

7、郑益乐.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 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华民族教育,2010(06)

8、陈铿.影响3-6岁幼儿绘画中多维空间表现的因素及其对幼儿绘画教学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7

一、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

传统美术教育往往将重点放在绘画技巧的培养和强化上, 却不注重幼儿的创造性,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的独立创造性产生了限制, 美术教育中主要以临摹和写生为主, 若采取概念化和模式化的教育手段, 就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灌输式的教育;二、片面注重技巧的培养;三、过于放任而缺乏引导和辅导。

二、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含义以及判断标准

1. 什么是幼儿美术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利用已有信息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幼儿的创造力是初级层次的, 具有较大开发空间, 创造力比较高的人一般智力水平比较高, 但也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巨大。幼儿美术创造力是指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幼儿在最初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时, 在头脑中形成关于美的意象, 并在家长、老师等的教育以及引导之下, 会利用各种材料工具, 通过欣赏、绘画这些方式表达出其思想, 富有趣味性以及情感性, 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幼儿对周围世界及生活的相关认识。这个过程能带给他们愉快的体验, 通过启发式教学, 在开放的环境中, 给幼儿带来感受由创造产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注重这一以幼儿为主体的自我学习的过程, 运用多种感官及多媒体设备来激发他们的想象, 开发他们的头脑, 就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的过程。

2. 评价幼儿美术创造力的标准。评价幼儿美术创造力应以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为依据, 综合判断。

首先, 兴趣是幼儿美术创造的基础。应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基础上,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心。浓厚的兴趣能够促进幼儿学会不断感知和联想, 通过色彩、线条、图形等审美情感的过程, 发散思维, 最后创造出形象的过程。

其次, 评价幼儿美术创造力必须借助思维能力以及进展水平这两个尺度。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的引导, 使其学会将脑海中的形象和场景通过流畅的线条以及图形表现出来。或给出两张相似图片, 让其找出异同, 引导其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手段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这个创新型社会要求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2. 创造性的培养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富有创造力的美术作品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情感、自我价值。幼儿美术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应应用不同表现方法, 通过绘画以及手工作品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才能以及审美素养, 引导幼儿运用线条、色彩等, 自由大胆地地表现其对世界的认知, 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因此,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必不可少。

3. 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黄金阶段, 通过美术教育这一手段来教育幼儿, 既符合其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发展需要, 又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的要求。

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的可能性

1. 幼儿的自发性。

幼儿的自发性源于他们由兴趣而引起的创作的欲望。这种自发性会让幼儿专心于美术的创造, 在自发性的引导下, 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育者找到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发性的正确方法, 就会使其在美术创作中自发表现成为可能。

2. 幼儿的创造性的想象。

幼儿不会受到条条框框限制, 想象力奇特且大胆, 幼儿这种突出的创造性想象较强是因为其思维发展水平比较低, 不能用抽象的思维推理和思考, 而这也是想象的基本特点。而想象的特点和幼儿思考问题方式相符。

3. 幼儿的表现欲。

幼儿不像成人一样有那么多的顾虑, 他们不会受到习惯和规矩的制约, 表现欲比成人强, 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中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 而美术活动中自由开放的环境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表达机会, 幼儿的表现欲可在美术创作中得到满足。因而教育者若给幼儿提供自由发挥创造的环境, 并加强引导, 激发其表现欲, 就能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五、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的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 尊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达和表现方式, 给幼儿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2.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和幼儿园的游戏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能获得快乐, 又能学到知识。3.肯定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成果, 增强其自信心。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5.带领幼儿走进自然, 亲近自然, 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6.以幼儿年龄及性格特点为依据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幼儿的绘画能力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涂鸦期、基本图形期以及涂绘期。教育者应针对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不同绘画能力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教学方法。7.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者应利用幼儿日记、主题画、自由剪纸等不同形式的绘画来激发幼儿的兴趣。8.对幼儿加强情感教育, 激发其创作灵感。情绪情感不仅会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 还会影响其创作内容。当幼儿情绪高涨时, 就会富有创作激情, 思维也较活跃, 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结语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应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为己任, 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利用美术的特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等有效教学手段,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 2013年第13期.

[2]马敏娟.对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培养的反思与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8

一、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第一步。因此我对活动室的布置,墙壁的美化都注意了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如我在教幼儿学画鱼时,事先在墙上贴了鱼类的各种图片,在自然角养了各种鱼,把玩具角布置成鱼的世界,让幼儿随时欣赏,激起他们无限的想象。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打针》前,我带领幼儿去参观医院,要求仔细观察打针时人们的各种表现和打针时的场景。回园后我让幼儿将其认为最有特色的画面表现出来。结果,有的画出了小娃娃躲在妈妈臂弯下偷看别人打针;有的捂住了眼睛;有的吓得大哭,泪水溅了一地;有的把袖子卷得高高的,勇敢地让医生打针……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无比的热情,还促进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激起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运用丰富联想法,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丰富联想法是在引导幼儿感知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回忆一件事物联想另一件事物的方法。运用丰富联想法能够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地去联想,从而扩大幼儿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不断丰富作品内容,使幼儿新颖的构思和创造才能得到萌生和发展。如在画《数字变形》时,有个幼儿给数字添上了头和四肢,变成了数字娃娃,但画得较小,整个画面较空。于是我说:“哎呀,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清呀?”他一下子意识到画得太小了,接着我启发他:“从什么地方看人比较小?”他马上想到了从高处看人比较小,在布娃娃的背后画了一幢摩天大楼,并给娃娃添上了劳动工具。我又问:“这房子在什么地方?”他随即又添上了树、马路等一些背景,使画面的内容丰富、生动多了,于是,《娃娃造房子》这幅趣味很深的作品产生了。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师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利用文学作品,触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可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让幼儿欣赏,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作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童话是具有幻想性质的故事,在一次创造性绘画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听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有的画了乌龟领奖的场面,有的画了兔子在树旁睡大觉,有的画了兔子难为情地捂住了脸……这样的作画活动,是幼儿独立创造形象的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时在绘画前,我给幼儿几种事物的名称,如一只大象和一个小朋友,让幼儿自己设计,发挥他们的独创性,大胆作画。结果幼儿画出了各种情景的画面:小朋友骑大象,小朋友在观看大象表演杂技,小朋友喂大象吃东西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五、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分析、提高的作用,它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多地是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悟出道理,在以后的绘画中加以改进。教师应听取孩子们自己对作品的表达设想,给予每位幼儿展览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从而维护和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9

高山中心幼儿园

何如

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形成创造力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较之其他阶段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促进大脑生长发育,完善,提高脑的功能,能够挖掘储存在大脑中智慧的潜能,能够奠定良好的个性品质基础,并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

音乐活动是在想象的前提下进行的,音乐表演不仅是一种传达和再现,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以幼儿为本,发展他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素质,这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才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亦是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根本保证。

一、利用好奇心引导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探索是创造的前奏,而好奇心又是探索的原动力。因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各式各样的乐器十分感兴趣,他们忍不住好奇心这里摸摸那里敲敲,弄得活动室里一片噪音。刚开始时我为了将活动任务完成总是把乐器收起来,讲解示范完了才发给幼儿,结果我发现幼儿对我的讲解不感兴趣,注意力始终在乐器上,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思索后我决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去掉枯燥的讲解,活动一开始就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感觉触摸各种乐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自然会提出问题,我就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再进行引导,结果我班的幼儿不仅每次都积极参与“打击乐”活动,而且对活动内容掌握得很好。这一举动,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还为幼儿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形成了初步的创新精神。

努力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是激发幼儿创造欲产生的良方。可怎样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氛围,使幼儿能大胆地讲,高兴地做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方法:

1、正向激励法: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更好发展。” 幼儿年龄小,对自我的认识完全是建立在同伴及成人对他的评价之中。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幼儿能否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孩子创编歌词、动作不尽人意时,请大家来讨论并帮助他;当孩子断断续续说不清时,应尽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说清楚,并鼓励孩子以后要好好说话。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说错做错。

2、自由创编法:自由创编能给幼儿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蝴蝶找花”的韵律活动中,各人做各人的动作,个个大胆参与,勇于表现。教师不但要尊重孩子的表演,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创编,使幼儿感到老师非常喜欢自己,能充分肯定自己创编的动作,因而更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幼儿的交往、互动。因此,我设计“拉拉手”、“找朋友”、“碰一碰”等韵律活动,让幼儿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地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三、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发展幼儿的感受力

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孩子融入到音乐活动中,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

从感受音乐入手教幼儿学习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表现欲和自信心。会表演、会创编学习积极主动,印象深,记得牢,从而使“学会”变成“会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使幼儿在充满音乐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扎实的学到知识,并利用已学的技能进行创新,发展提高了幼儿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时,首先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幼儿表达出来。如教唱《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时,我先引导幼儿看图片联想柳树下的小花鸭怎么了?在丰富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对歌词中的词意有了进一步理解,使其产生相应的感受,因此当幼儿学的容易时,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活动有了兴趣,也促使他们会自然的按自己的意愿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四、创编动作,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幼儿自身的创造过程是通过发现、探索、尝试、认识新事物,运用经验进行再探索、再发现,不断获取新的成果。为此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启发、引导幼儿用探索、发现法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边唱边跳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的发展特点,他们在表现有了粗浅的技能和经验,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多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启发,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在为音乐活动《高高的苹果树》创编动作时,当唱到“我们唱歌,做游戏”时,幼儿都会随着音乐结合生活中的事创编各种动作;如:两两相对拍拍手;几个人拉成圆圈开心的转一圈;蹲在地上点头等;在创编动作中,逼真的表现出了孩子们投入的喜悦之情。

音乐与人、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们班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对音乐的创造表现力发挥了极大的潜能,孩子们能利用日常教授的歌曲旋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即兴的创编,教师通过注意捕捉幼儿的信息,并及时的用启发性语言进行引导,培养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保持“动中有节”的原则;教师创造性的教,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学,用感受游戏法教给孩子,丰富他们的表象,使他们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对头脑式的表象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当然,幼儿对音乐进行创造,离不开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必要的音乐知识教师还是应当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另外,培养幼儿音乐的创造能力还要多鼓励。幼儿的音乐创作毕竟是幼稚的,教师应很好的保护这些创造的最初火花,让幼儿明白音乐创造并不是高深莫测,而是妙趣横生的。

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的开发和培养 篇10

资中县双河镇中心学校 李 莉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和好奇心 质疑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言之,开展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富有创造性,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具有创造性思维呢?

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僵化的一味追求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 ‚变成水。‛教师都一一给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无独有偶,有一年高考考题有一道仿写题要求学生用‚时间‛仿写句子,大部分学生写的是‚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评卷教师都给了满分。一位学生写了‚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经过人生的无数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结果评卷教师以人生观灰暗为由判为0分。试想,上面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幼儿模仿能力较强,老师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将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了解、信任、关心每个幼儿,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打破传统教育中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针对幼儿的天性,支持鼓励幼儿萌芽式的创新精神。

幼儿期可称为‚问题时期‛,他们什么都爱问。如‚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为什么有的鸟不会飞‛‚为什么……‛往往使成人难以招架。这个时期也是破坏性最强的时期,他们往往拆掉新买的玩具,按自己的意愿组装;打开电视机盖,看里面有没有人;打破镜子,打破手表……这些都是幼儿创新思维最初的萌芽。如果教师家长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加以斥责,那么无异于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剥夺了孩子的探索乐趣,使他们变得思想迟钝。所以教育者应善于捕捉这些创新精神的火花。

1、要善于引导幼儿独立思考,鼓励幼儿质疑。

质疑也是幼儿的天性之一,是孕育创造力的摇篮。在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待幼儿的质疑,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创造的火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正在帮男孩丁丁做‚老鼠关在笼子里的‛手工,女孩烨儿在离他们不远的图书角看书。在老师对丁丁讲到:‚你用黑色的蜡笔画一只小老鼠就可以了‛的时候,烨儿放下书跑过去说:‚老师,老鼠也有白颜色的。‛那位老师听了后没有搭理她,烨儿继续说:‚老鼠也有白颜色的。‛老师却说:‚我们现在不说这个,你先去看你的书吧!‛烨儿悻悻地走开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烨儿只不过是希望老师对她的认识作出肯定,但老师没有能满足她。如果老师能灵活应对,不仅能开启创新活动,还能丰富两位幼儿的认识。

敢于思考是创新的前题,而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正是牛顿对‚苹果落地为什么不像上落?‛的思考,使他发明了‚万有引力‛论。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问,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例如:在一次实践活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教师试图引导幼儿用两个杯子和若干纱布将混浊的水为清,引导幼儿发现‚过滤‛的方法。而个别幼儿在用两个杯子反复倾到过滤的过程中,却大胆的提出了‚水为什么越过滤越脏‛的问题,正是幼儿的这一大胆质疑,使他们又发现了‚沉淀‛的现象,在教育者的适时引导下,幼儿了解了‚沉淀‛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所以教育者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质疑,作出适应其心理水平的回答,并引导其产生新的疑问,提出新的问题,使他们在质疑、释疑、又质疑中建立一个自主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2、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当别人问他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探索问题罢了‛。可见,积极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奇怪的事情和今后的发展等产生的好奇心,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教幼儿画小鸡。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观察小鸡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小鸡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小鸡。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创作完成了一次活动,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表象,丰富的生活材料。

进行创新活动需要足够的自信心,幼儿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他们的‚创新‛活动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相连。但幼儿不断的‚犯错‛过程,其实也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允许幼儿‚犯错‛,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和失败,为使幼儿真正成为勇于尝试,在失败和挫折前不气馁和不断进取的开拓性人才打好基础。

3、培养幼儿想象力,开扩幼儿的视野。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向幼儿提出,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空气?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幼儿顿时十分活跃,列举了生活需要空气的东西,如口琴、风琴、气球、吹肥皂泡、吹喇叭、救生圈、吹塑玩具、气垫船、动物生活等等。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通过解难练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前奏曲,人在幼儿期的思维很少受‚定势‛左右,所以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于培养他们想象的思路,教师可以在思维活动中有意识的激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

另外知识经验也是孩子构成丰富想象的材料,从天文地理到生物科技等广阔的领域,都有他们想象的空间。大自然更是孩子们神往的地方。苏霍姆林斯称它的美‚使知觉更加敏锐,能唤醒创造性的思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开阔孩子的视野,是造就创新人才的第一步。

三、正确理解幼儿‚创新‛能力的特殊性,进行具有幼儿特色的创新教育。

说到‚创新‛,人们很容易和科学家及科技等领域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而我们所研究的幼儿的创新能力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潜力。这是一种低级原始的创造力。它不具有社会价值,但人类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它。

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思田彰认为,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的创造,而对于他自身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它虽然没有社会价值,但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随着儿童的自身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方面发展,也就是就幼儿所具的原始和低级的创造力随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会成高级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创新‛。要找一适合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必须明确幼儿创新行为的特点。

1、正确理解‚创新‛行为中的‚新‛。

在教育者纷纷了解‚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尝试打破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几乎成为了教育者在制定计划、备课中必不可少的目标,但幼儿‚创新‛究竟体现为什么呢?教育者纷纷各抒已见,许多教师在活动中希望孩子做得和常规做法不一样和同伴不一样。如:一道题,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一幅主题画从不同角度表现;甚至续编故事也要一人一个结尾,他们认为这就是创新。而和别人做得一样的幼儿则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这样理解创新对吗?首先,我们将创新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相对于前人用过的方法来说,创造的新方法;二是相对于周围的人群来说的新方法;三是相对于自己来说未使用过的方法。前一种就是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发明创造,而后两种虽然没有创造物的体现,但他们是创新思维形成的过

程,如发现青蛙是蝌蚪变成的,发现‚加法交换律‛发现‚磨擦起电‛。这些成人无须思索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无数次的观察、试验、思考而找出的答案。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创新。

幼儿诞生在世界上,每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世界,创造性的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去掌握和理解未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尽管有重复,但对于他们自身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创新。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为主,只要幼儿的行为,方法相对于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有所突破,我们就应给予鼓励。如果一味的追求‚和别人不一样‛往往会造成‚为创新而创新‛的局面。幼儿为了和同伴不一样,有时脱离活动对象、内容、随意不经思考地回答问题。这样的创新无根据、无目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另外,创新也包括总结的过程,只有善于总结、改善,才能创新出更完善的方法。所以创新活动不但需要有发散思维,也需要有集中思维。它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

2、正确看待幼儿创新的过程与结果。

在前面我们说到幼儿的创新是不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我们对幼儿创新教育的目的着重于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其在今后的社会中作出有价值的创新打下基础,但有的教师在创新教育而设计的游戏中往往将创新出的结果为评价幼儿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的标准。如在构建游戏,拼搭动物园中,有一个孩子他拼出的每件东西都简单,而且色彩单一。起初放在那里没有引起教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请他解释。如一个方框和一根棍子,他解释为‚给老虎喂食的机关‛;一个方盒子,他解释为‚人兽语言翻译机……‛但是由于这些成果的外观极其原始,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其实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过程的体现。再如,在一次‚画鸟‛的绘画活动中,一个幼儿将画纸涂为全黑,而遭到老师的指责。然而他的‚作品‛不是‚捣乱‛这是一幅名为‚黑夜乌鸦哇哇叫‛的抽象画,它表现出乌鸦和夜色溶为一体的意境。因视觉上的盲点,使人产生听觉想象,体现了该幼儿大胆的想象力。虽然这些动手活动中,体现出的‚创新结果‛作为评价依据易见易比较。但创新毕竟不是只指创新的技能,还包括思维过程,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这些是幼儿具备有社会价值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另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的心理能力有内隐、外显两种形态。外显创新能力,很容易从创新结构中体现出来,而内隐的创新能力则体现在幼儿的思维意识中,也就是教育者易忽略的地方。幼儿的一切生活游戏中都蕴含着创新能力的因素。因此,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寄予刻意设计的游戏本身或游戏结果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它必须融于幼儿的生活实践。教育者要鼓励幼儿在一切活动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刨根问底,鼓励激发其无穷的想象与联想,帮助其以自己现有知识经验去寻求获得新的知识,这才是其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正确途径。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励志话语句子下一篇:三违人员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