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物描写的英语作文(精选13篇)
My sister and I feel particularly good, my sister is meticulous care about me. I remember one time, I was sick,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coughing, wake up the sister, sister did not want to disturb mom and Dad, so he went up to the pharmacy to buy medicine. Some pharmacies have been closed, the sister ran far enough to buy the right medicine. I was moved to tears brim over with tears.
My sister is not only concerned about life, take care of me, in other ways, too. On one occasion, my sister gave her beloved watch to me, I did not take good care of the table lost. I thought to myself: This is finished, must be scolded by my sister. When sister asked me, I would hide, finally found my sister. My sister said: “sincere words and earnest wishes must be honest, have Never mind is the key to mistakes, correct them in time, it is good. In addition, others to give things to take care of, to develop good habits, to have a big.” I nod.
一、以形传神写肖像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 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 形神俱似, 不可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 提笔作文时, 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 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都是瓜子脸儿, 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 贼眉鼠眼, 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要把人物写活, 写真, 须写出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
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2) 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3)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 在尤氏面前, 在丫环下人面前, 可以说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4)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 (5) 工笔细描。如“他穿的衣服, 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 一件绣花的官衫大褂, 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 长长的领扣松散着, 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 整洁, 没有一丝尘垢。他有些胖, 背微微地佝偻, 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地分梳到后面, 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 他的脸呈着银灰色——” (曹禺《雷雨》) 。
二、人物神态决定性格
神态描写的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 选择与文章中心一致的特征有重点地描写, 还要注意顺序。如课文《全神贯注》中罗丹工作时神态的丰富变化。
三、人物语言显人物精神
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 本文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 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 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 常说的“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即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的赞誉, 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
一般分:独白、对话、商谈等形式。独白也可以当做心理描写。
在语言描写中, 有三种引用的形式, 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如:
A.小战士批评似的说:“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B.“这可不行, ”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C.“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四、行为描写方法
1. 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 双手抡起哨棒, 尽平生气力, 只一棒, 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 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 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 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只拿一半在手里。”
2. 在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 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 就得让他过景阳冈, 遇上猛虎。否则, 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 也难写武松神威。
五、结合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例: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 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 好像这样做, 会把天空中的一切, 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 一边用手指点着, 轻声地数着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 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 自信地用右手指着左手数:“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八、九、十。”然后, 他低下头, 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 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 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 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
另外,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也能恰当地表现人物性格, 我们要注意摄取人物的细小动作。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节描写, 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周汝昌曾评:“《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1] 书中海纳百川、字字珠玑,又脉络相通。就大观园来说,它不仅是一座省亲别院,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人物息息相关。以潇湘馆来说,单是馆内的竹与梨花、芭蕉,就对居住其中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女子有着象征意义。
一、竹子与“潇湘妃子”
(一)竹子对林黛玉的象征意义
黛玉所居的潇湘馆中,竹子最为显眼。关于潇湘馆中的竹子,除第十七回记到“有千百竽翠竹遮映”外,第三十五回等篇目也记道:“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整体而言,潇湘馆不似宝玉住处芭蕉海棠怡红恰绿,也不如李纨的稻香村般的田家气息,馆外翠竹环绕、竿竿翠绿、随风细吟,营造出了一个苍翠荫郁的所在。黛玉的住处一片翠竹掩映,绿翠生凉的竹子并非偶然,联系竹子自身的特点,或许能对作者为何要选用竹子的意向来装点黛玉的居所有所理解。
竹子纤细挺拔、不畏严寒的特性使其本身带有一种细柔文雅又高傲的象征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很好地体现了林黛玉柔弱外在特征:“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红楼梦》第三回)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有着一副柔弱的病态美。她纤瘦多病而又多愁善感,动辄就哭成一个泪人,竹子的细柔正在外在特点上成为了黛玉形象的象征。
竹之一生,坚韧有节、不卑不亢,自古为文人墨客所称颂。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止,可见竹的与众不同。竹子这种内在的品质同时又紧密联系了黛玉高洁的性情。也正是其自身与竹之间的丝丝联系,众姐妹在挑选住处时林黛玉便相中了潇湘馆,自言“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映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爱竹,或许正是因为竹子的品性契合了林黛玉瘦劲孤高的性格。观之黛玉,年少进贾府,虽是锦衣玉食,也有老祖宗的百般疼爱,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孤苦伶仃。她常须察言观色小心谨慎,但却从未低眉违心低下身段。她如竹一般,有着自己的尊严。如第七回,写周瑞家的替薛姨妈给贾府众姐妹送宫花一事,当送给林黛玉时,林黛玉正在宝玉房中,周瑞家的笑着说:“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而林黛玉却只一望便问:“还是单送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当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当时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黛玉在乎的不是花色,而是先问是送自己还是大家都有,她希望在贾府不因寄人篱下而受人排挤、遭人白眼,希望获得与贾府姐妹同样的甚至是在那之上的地位。但同时她又对自己的身世和处境明了于心,当得知送给自己的花是最后剩下的两个时,寄人篱下的自卑仿佛一道伤口被揭去了痂赤裸裸地暴露了出来,因此才当着宝玉的面当时就给出了一声冷笑和嘲讽。又如第二十二回贾母带头出资给薛宝钗做生日,凤姐指着一位戏子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众人纵使是有端详出来的,知道黛玉的脾气都不敢言语,然而大大咧咧的史湘云却当着众人的面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惹得众人都笑起来了,纷纷表示赞同。没想到史湘云的随口一说惹怒了黛玉,甚至因宝玉对湘云的一个暗示眼神而把怒气牵连到了贾宝玉身上。又是一声冷笑——“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机敏如黛玉,又岂是不知史湘云本无恶意?只是将自己比作身份低下的伶人,又惹得众人笑应,自己的自尊该放到哪里?这是黛玉所不能接受的。自卑和自尊就如一对双生花,同时构成了林黛玉性格中的两面,她只有尽全力捍卫自己的自尊才不会使孤苦无助的自卑感占据上风,因此有时不免会有些像剪荷包一样的小性儿。
居所外丛丛细弱却劲直傲立的翠竹与如此清高孤傲的女子相生相衬,完美地象征了林黛玉的性情。
(二)以竹命馆的象征意义
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2]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往寻其夫,泪染青竹,结果竹上也生出斑点。二妃的故事感动了后人,因此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潇湘竹也因此具有了凄美爱情的象征意义。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探春的玩笑可以说是“一语成谶”,林黛玉最后的结局也真如同娥皇女英一般为了自己的爱情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宝玉的大喜之日孤独地死去。
前世为绛珠仙草的黛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决意用一生的眼泪做回报,从第一回记叙《石头记》源起时,宝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结便展现在了读者眼前。黛玉进贾府初见贾宝玉宝玉竟念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之后二人又同吃同住,情愫慢慢滋长互生好感,却恨黛玉孤身一人,有情无人知,婚事无人持,最终落得红颜薄命。“潇湘妃子”果真成了黛玉的写照。馆外的千百翠竹,伴随黛玉悲情的一生,斑驳生凉。
林黛玉与娥皇女英二妃之间,虽隔遥远的时空,却同因象征她们悲情命运的“潇湘”而联系起来。二妃之于舜,黛玉之于宝玉,“潇湘”二字不仅与竹,也与其背后凄美的爱情故事一起,共同象征了黛玉情根深种、为情而死的爱情悲剧。
第二十六回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中, 宝黛二人初明心意, 潇湘馆外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外景突出春天繁茂宁静的竹林, 内景则是窗内人春困发幽香, 人物与环境是多么统一、 协调, 象征着少男少女美好的青春爱恋。[3] 第三十四回, 宝玉挨打之后, 托人给黛玉送了两条旧手帕, 黛玉不觉神魂驰荡, 忘记了忌嫌避讳, 提笔研磨作诗三首,其三写到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 借助竹子, 这可以算是黛玉对于二人关系的一次明朗化的表达。 黛玉爱宝玉, 也将其视为知己, 但在二人的情爱之间, 黛玉始终还是被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身世笼罩, 又加之自身额体弱多病, 因此她感情细腻、 多愁善感。 即使是刚刚自诉与宝玉的关系, 但独站花阴见到众人对宝玉的关爱, 归于馆中却是满地竹影参差, 苔痕浓淡, “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 ‘点苍苔白露泠泠 的凄清诗句来, 因暗暗地叹道:……‘今日我黛玉之薄命, 连孀母弱弟俱无。 想到这里, 又欲滴泪…… 吃毕药, 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窗, 满屋内阴阴翠润, 几簟生凉”(第三十五回)。 与宝玉的感情当中所间隔的诸如身世等许多方面, 是被众星捧月般宠爱的贾宝玉所不能察觉的, 怡红院从来都是热热闹闹, 但潇湘馆却总在翠竹掩映下透出丝丝凄凉。 即使互明心意, 无限感慨之中, 也深深地印上了女主人公悲悯哀怜的性格特征, 堪称是一段绝妙的情景交融的描写。[4]
竹的丝丝凉意正衬托了黛玉的愁思孤苦,并以其潇湘二妃的寓意预示着林黛玉情深不寿的悲剧命运。高鹗补写的“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一回,作者同样注意到了曹雪芹在潇湘馆景观装饰上的别有用心,也以竹来象征黛玉——当黛玉气绝之时,探春李纨走出院外,眼前所见是“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在这里,作者直接点明了潇湘馆里香魂陨灭的凄凉冷淡。或许这个凄苦的女子,也惟有这份凄凉冷淡才应了她的那份清高,应了她的那份爱竹,爱幽静。于是当那个提篮葬花的心上人逝去之后,宝玉才会看见几竿翠竹青葱想起潇湘馆,想起那个为她流尽眼泪的黛玉,睹物思人。
二、梨花与芭蕉等装饰的象征意义
在潇湘馆中,“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梨花与芭蕉的意象与竹一样,都与林黛玉的性情有着密切的相关。
洁白的梨花,是纯洁的象征,同时也在恼人的暮春凋谢,因而梨花与泪花、寂寞、惆怅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梨花比喻女性,最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长恨歌》中赞美杨贵妃的那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尽了贵妃的花容月色与因情而生的痛苦寂寞。潇湘馆内种着大株梨花,与居住其中的泪眼婆娑的姑娘形成了一种梨花带雨的柔情又感伤的呼应。绛珠仙草此生轮回注定要为神瑛侍者流一生的眼泪,在大观园中,林黛玉“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第二十七回),有时因为独自一人寄人篱下的孤苦流泪,有时因为对景伤怀而垂泪,甚至因为宝玉的一句话也会惹得林妹妹流下眼泪来。曹雪芹用洁白而寂寞的梨花来配纯洁又孤独寂寞的林黛玉,泪光点点的梨花带雨之态被刻画得更为生动,同时又在美的呈现中慢慢地暗示着美被毁灭的悲剧命运。像黛玉这般美好的女子却最终只能得到一个红颜薄命的结局,心灰意冷地焚掉以往的诗稿、在宝玉的大婚之日,弥留一句“宝玉,宝玉,你好……”便气绝身亡,令人无限唏嘘。梨花的纯洁和早逝也正象征了黛玉为爱而生、因爱而死的悲剧命运。
而芭蕉的意象自古多也被人文人骚客用来表达孤独忧愁与离情别绪。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为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馆内女主人公连绵的泪滴配着馆外芭蕉的忧愁之意,真有一种雨打芭蕉般的惆怅。芭蕉意象的选用如梨花一样,与黛玉的眼泪紧密相系,象征了林黛玉泪人一般的悲剧命运。
梨花与芭蕉一起,加上繁盛的翠竹,为林黛玉的住处增添了雅洁柔弱和幽静感伤的象征之意,从而呈现了一个立体化性格的林黛玉。
注释:
[1]周张华:《博物志·史补》,重庆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刘颖:《浅谈潇湘馆环境描写与林黛玉性格的统一融合》,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3]周汝昌:《红楼梦夺目红》,译林出版社,2011年4月版。
[4]刘颖:《浅谈潇湘馆环境描写与林黛玉性格的统一融合》,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华.博物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王嘉.抬遗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王国维.人间词话[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5]刘心武.刘心武谈《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6]周汝昌.红楼梦夺目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7]刘颖.浅谈潇湘馆环境描写与林黛玉性格的统一融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9).
[8]曲文军.薛宝钗别号“蘅芜君”意蕴考索[J].淄博师专学报,1996,(4).
[9]白艳玲.试析“蘅芜苑”的文化意蕴[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3):11-12.
March 18th Monday
My Favourite Character are Cinderella, Mulan and Snow White.Cinderella is very kind. She is not interesting. But she is an honest character.Mulan is very smart. She is not beautiful. But she is the bravest character.Snow White is very exciting. She is not hard-working. But she is a smart character.
He likes computer games and he is crazy about music. When he is free, he always listens to music. He likes many kinds of music, like country music, pop music, jazz and classical music.
He hates noise, when it is very noisy, he will be very angry and shout until people become quiet. So of course, he doesn’t like public places.
One day, I went shopping with him. On our way we saw a beggar. He thought the beggar was a drunk, and he wanted to tell him not to drink too much wine. But I told him that he was a beggar, he is very poor. To my surprise, he came in front of the beggar and gave him $5. Isn’t he kind?
He is like his father. They are both very kind and friendly, and a little funny. They both have big eyes and little mouth. Although he is ten, his room is full of toy planes and toy buses.
Having an old song on lips, he found himself at the crossing. Drunkenness tempted Sir Fox to lean against on the tree, and he was happily waiting for green light in this posture.
“Money! ” a whisper came into his ear. He was fully aware that a robbery was happening to him
“No, my honey!” Sir Fox spat out the response in a girlish voice.
“Give me your phone!” Sir Fox felt a louder voice from a young man.
“Oh, my sweet, can I turn down your request?” He was seducing the young just like a bad girl, acting a kissing attempt.
What Sir Fox did struck fright and confusion into the heart of the young man. The robber was at a loss what to do next. Anyway he withdrew from Sir Fox, and fled as fast as possible.
Sir Fox witnessed the robber disappearing into the woods, speechless. After a long silence, he let out a cry: “Come on, my baby!”
中文翻译:
当Fox爵士走出餐厅时,他被一股寒冷的夜风迎面而来。他挥手告别晚宴,回家去了。当他觉得有点醉时,突然想到了玩女人的念头。但是现在没有人会看他的演奏,因为他独自一人在场。
在嘴唇上唱了一首老歌,他发现自己在十字路口。醉酒诱使Fox爵士靠在树上,他高兴地等待着绿灯。
“钱!他耳边窃窃私语。他完全意识到发生了一件抢劫案。
“不,我亲爱的!“Fox爵士用一种少女般的语气吐出了反应。
“把手机给我!”“Fox爵士从一个年轻人那里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噢,亲爱的,我能拒绝你的要求吗?“他勾引年轻人就像一个坏女孩,假装亲吻。
Fox爵士确实吓到了年轻人的心。强盗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无论如何,他退出了Fox爵士,并尽可能快地逃走了。
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大凡犯人受审画押, 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但阿Q画押却是独一无二:“他使劲平生的力气画圆圈, 但生怕被人笑话, 立志要画的圆圆的。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 并且不听话, 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 画成瓜子模样了。”这一细节的刻画, 使一个麻木、无知以及满脑子精神胜利法的阿Q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活脱脱的市井小混混出现在读者眼前。鲁迅先生对阿Q画押这一细节描写真可谓入木三分。
有了生动的细节, 才能使形象更生动。如何写出生动的细节?
首先, 得留意身边的事物, 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了丰富的生活, 才能写出生动的细节。其次, 避免千篇一律。如写一位姑娘的肖像总是:圆圆的脸蛋就像一个大红苹果, 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 一笑一对酒窝……这样的公式化的肖像让人一看就觉得反感, 谈不上形象逼真。
第三, 避免绝对化。坚强的人一味的坚强, 懦弱的一味懦弱。褒扬的总是绝对的好。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作品要写的完美, 它就要明确地把人物多样的变化写出来, 同一个人, 有时是恶棍, 有时是天使, 有时聪明, 有时愚呆, 有时坚强有力, 有时十分脆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就要注意避免孤立地去写人。要表现出人物的多面性。
第四, 要注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细节描写。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 人物个性的形成与其社会、家庭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第五, 人物个性的表现也有赖于具体的典型事件, 因而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 才有可能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项链》中通过老葛朗台抢女儿梳妆匣的事件,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了葛朗台贪婪、残忍、守财奴的个性特征。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既要对人物本身进行刻画, 又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节来描述, 这样, 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细节描写的几个注意点:
1.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 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 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 有真实感, 有说服力。
2.细节要有代表性。细节描写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 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 “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 这样才有代表性, 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必须细致入微。同学们在作细节描写时, 切记要选取那些小而具体的细微动作、神情和物件、景色等, 进行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描写, 要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精雕细刻, 一笔笔细致勾勒。
一、逐一描写
当描写群体人物时,怎样才能展现出所有人物的言行举止,突出所有人物的性格特征呢?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去描写,这样就可以彰显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说,《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作者对五壮士的描写: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作者或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或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逐一地进行描写,彰显了每一个战士内心的仇恨和英勇无畏。不仅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的内心情感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整体描写
可以逐一描写,也可以整体描写。所谓整体描写,就是把所要描写的诸多对象看做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描写。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人物呈现出同样的动作、同样的神态,这时就可以整体描写。这样更加简洁明了,而且读起来,更能感受到一种气势,一股不可屈服的正义的力量。
三、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当描写群体人物的时候,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这样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比如: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再比如: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在这两部分中,作者都是先写马宝玉的动作和语言,然后再写其他几个战士的行为举止。这样,既有“点”的详细描写,又有“面”的概括性描写,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让人物鲜活生动,震撼人心。
姥姥今年65岁啦,已经退休十年多啦,可看上去还是那么精神抖擞,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经常看见姥姥追公交车时的矫健身姿,年轻人都跟不上。姥姥的性格开朗,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我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总是把我照顾的无微不至,给我买漂亮的衣服穿,帮我梳各式各样好看的头型,小朋友们羡慕极了。姥姥喜欢运动,每天早上出去练剑,打扇子,动作做得既优美又到位,还参加过全市的武术表演呢。大家都说姥姥越活越年轻了。
姥姥有几句口头禅时常逗得我们大笑。每当我画画、舞蹈比赛获奖时,姥姥就会随口说道:“我老外孙女,世界第一啊!”有时候我做错数学题的时候,姥姥就会指出我的错误,我很惊讶地问姥姥:“你怎么会做这么难的题。”姥姥就会风趣地说:“你姥姥可不是一般的姥姥。”当时逗得我哈哈大笑。
姥姥各方面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小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听着姥姥讲故事进入梦乡的,她讲过的故事我都能背下来。长大了,姥姥指导我画画,帮我练舞蹈、翻跟头,没事的时候陪我下棋、打扑克,不但教会我很多知识,也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
姥姥半年前离开我去了外地,现在想起姥姥从前的话语和神态,我还忍不住发笑。可爱的姥姥,我永远爱你。
记得有一回,爸爸买了四大串葡萄回家。他一进门,马上就把葡萄洗干净。葡萄摆了满满一盘。他看着晶莹剔透的葡萄,自言自语地说:“这葡萄真诱人啊!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于是,他就拿起一串葡萄,坐了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只见他先把葡萄皮慢慢地撕开,然后用力一吸,葡萄肉就整个滑进了他的嘴里。爸爸一边吃一边说:“优优,这葡萄真甜啊!你快来吃吧。”他嘴上这么说,可吃葡萄的速度一点儿都没有放慢。不一会儿盘子里的两串葡萄,就剩下葡萄皮了。
我看着快要被爸爸“消灭”完的葡萄,着急地说:“爸爸,你给我留点葡萄吧,我可是一颗都还没吃呢!”爸爸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哎,这葡萄实在太美味了。我一吃起来就刹不车了。”说着,他又开始吃第三串葡萄。
关键词:思想性;艺术性;人物描写;性格特征
《史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构造、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其中人物描写艺术最为突出,最能显示出《史记》不朽的艺术魅力,最为后人所称道。
一、把握人物性格准确深入,选择历史材料精心细致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作者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准确深入地把握,对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地选择上。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锐的思维,捕捉、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书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选择了材料之后采用互见法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二、细致入微地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史记》成功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又一原因是:作者司马迁对选取的历史材料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如,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通过对信陵君亲自迎侯生的情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从而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正面描写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还描写了其他人对这件事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性格。
三、通过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史记》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在《鸿门宴》中,作者写范增命项庄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吾属今为之虏也,”这时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写范增,则使用很爽直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表现为缓和。写刘邦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獻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是非常妙的。
总而言之,《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对于中国史传文学乃至小说、戏剧创作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纵使略有瑕疵,可是瑕不掩瑜,这些不足对于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没有丝毫影响的。
如何让学生获得这些人物描写的技巧,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呢?笔者认为, 我们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资源。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 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 挖掘出那些闪耀着光芒的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 提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写作秘笈。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 (容貌、体态、服饰、神态等) 的描写。每个人的相貌是千差万别的, 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又更使人物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一) 抓住显著特征
《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这段简洁、生动的外貌描写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 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 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 以显示他在精神上比短衣帮略高一筹, 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的矛盾, 使他成了咸亨酒店无比特殊的人物。
(二) 善于运用修辞
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或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故乡》:我吃了一吓, 赶忙抬起头, 却见一个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故乡》中对杨二嫂的外面描写, 运用“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个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了杨二嫂的外貌特征, 透露出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 反复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有时一次描写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在文中不同的地方多次描绘, 反复予以强化, 给人以深刻印象。如《一面》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
远处观察:瘦瘦的, 五十上下, 穿牙黄长衫, 咬着烟嘴。
近处观察:他的面孔黄里带白, 瘦的叫人担心, 好像大病初愈的人, 但是精神很好, 没有一点的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 显然很久没剪了, 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特写镜头: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 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从远处观察、近处观察、特写镜头的角度逐层强化鲁迅的外貌特征, 突出他“瘦而又精神抖擞”的外貌特征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使人物形象鲜明,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由外貌触及人物的本质、灵魂, 切忌面面俱到。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 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文章中心。
(一) 符合身份性格
如《孔乙己》中的描写: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跌断, 跌, 跌……”
这些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活活刻画出孔乙己迂腐、麻木、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二) 符合场合情境
马卡连科说:“对话永远不应该成为废话。”要写出人物在特定场景下所说的特定的话, 要符合人物性格。
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对话描写生动刻画了沙皇走狗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我们来看他对肇事者“小狗”的六次不同的判定:
“把它弄死好了, 马上去办, 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
“它是那么小, 它怎么会咬你呢?”
“将军家的都是名贵纯种的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不, 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是我找到 , 派人送上的……”
“这是条野狗, 弄死它算了。”
“这小狗还真不赖 , 怪伶俐的……”
人物语言不停地“变色”, 时而痛骂小狗是“下贱胚子”, 时而又夸小狗“伶俐”, 前后矛盾,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可笑可憎的性格特点,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一) 慢写细微动作
抓住典型性的动作, 进行细微描写, 就能使人物像放电影一样, 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而且读者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
如《背影》中的动作描写: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此处对父亲“爬月台”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细致, 仿佛是慢镜头式的推放。用“攀、缩、倾”几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过程, 写出了一位中年父亲的艰难与辛酸, 字里行间渗透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二) 准确选用动词
要生动的写出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 选择准确的动词非常重要。
如《范进中举》中对胡屠户的动作描写: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 道:“这个, 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 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 若用完了, 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 往腰里揣。
动词“攥”写出屠户见财心喜的心理, “舒”是他假意推让的动作, 一“攥”一“舒”生动刻画屠户的口是心非;“缩”和“揣”的动作非常之快, 逼真地写出他在得知范进是真心相送后的贪婪之态。这几个准确而形象的动词便将他那贪婪又虚伪的小市民形象描绘得真实而深刻。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 贵在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一) 展现内心波澜
我们来看小说《窗》中对那个不靠窗病人的心理描写:
“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 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 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 他愈加克制, 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 直至几天以后, 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这段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 细腻、真实地写出了那个不靠窗病人内心的波澜, 写出他心理失衡的状态, 以至于后来靠窗病人生命危急的时刻, 他竟然纹丝不动的看着, 见死不救。甚至仍然在想:他凭什么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心理描写层层深入, 真实的刻画出不靠窗病人卑劣、丑恶、冷酷的灵魂, 令人发指。
(二) 巧借景物衬托
在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 可以巧妙地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具体情境下的氛围, 烘托人物的心情, 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或者品质。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上了轮船, 离开栈桥, 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 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在我们面前, 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第一段景物描写轻快明朗, 烘托“我们一家人”欢快的心情, 从而衬托出“我们”对发了财的“于勒叔叔”满怀希望的心理;后一段景物描写则给人阴郁沉重之感, 穷困潦倒的于勒叔叔犹如“阴影”一般笼罩在“我们”心头, 衬托出“我们”失望、沮丧的心理。
再如《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 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 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处景物描写写出小弗朗士欢快的心情, 衬托了小弗朗士贪玩、不懂事的性格, 为下文写最后一课带给他的强烈震撼作了很好的铺垫。
我心中的月亮(亲人的无私付出)
一条通往山村的、杂草丛生的小路尽头,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站在月光中翘首遥望前方的路。暗淡的影子被月亮的光辉拉得老长老长……这是小时候她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她便是我的外婆。
那时,母亲事情忙,一年中我总有几个月留在外婆那里,那几个月是我童年时最开心的时光。
外婆爱摆弄花草,尤其爱种草药。不舍鸡鸭啄食,不舍小孩踩踏,不舍风吹雨淋的,每天太阳落山了,外婆就带着我去提泉水浇灌它们,这样经过几个月它们长大了,采下,洗干净,晒干,然后收好,不轻易送人,要给我留着。我小时候的咳嗽、上火就是在这些淡淡的草药香里烟消云散。
外婆到哪儿都忘不了她家的小猪、小鸡、小鸭,不管在哪儿总会尽力赶回来给它们喂食。尽管如此尽心尽力,养出的胖猪肥鸡除了补贴家用,自己都舍不得尝上一口,都送进我的碗里,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美滋滋的吃着,说:“外婆只吃素不吃肉。”
我到了上学的年纪,被爸妈带回了家,外婆乐呵呵的送我走,却在背地里偷偷抹眼泪。几年后,落后的小山村也发展起来了,外婆家装上了电话,外婆高兴得像个孩子,每天都要打个电话来叨念几句,什么“家里的西瓜要成熟了,什么时候来吃上几个”“家里又种上了许多草药,我想给你送去”“家里的肥猪要宰了,来吃吧”……总之,不论她说了什么终归要转到我的身上。
再见时是前年过年的时候,外婆的发梢又添上屡屡银白,她的腿脚已经很难迈动了,浑浊的眼睛已经无法认人了,然而,听到我的声音,她仍能喊出我的名儿,拉着我的手絮絮叨叨地叮嘱着只有她自己明白的话。
那天离开的时候,她挣扎着送我到村口。月光下外婆依然像以前分别的时候目送我们离开,只是她的背更加佝偻了,影子被拉得老长。一轮明月、一条小路、一位老人,这幅清淡的图画就这样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有时候爱不必大声宣扬,不必跌宕起伏,不必轰轰烈烈,就如石头上方的那轮清月,轻轻柔柔,照亮每个人的心。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月亮,我也有。
----------------
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天只是蒙蒙亮就起床了,背着一个箩兜,拿起镰刀,就一步一步地朝自己的树林里走去,外婆弯着腰,拣起一根小柴棒,一根,两根,三根……不过多久,箩兜装满了,她吃力地背起箩筐,一步一步地往家走,回到家,外婆放下箩兜,没有休息又提着一大个竹篮往菜园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菜园,外婆拿起镰刀朝一大株青菜砍去,—下午,外婆吃完饭,来到了放在储存室以久的一捆捆柴,外婆背着一捆柴火,迈出了艰难的步伐,就这样,外婆来回了许多次,终于把柴火搬运完了。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拥有了铁一般的意志以后,便得到了无穷的力量,可见,愚公移山精神是如此的强大,今天搬一点,明天搬一点,总会有一天会都搬完的,日复一日,一年的秋天又到来了,外婆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收成异 常丰富,可谓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用来形容我的外婆恰倒好处。
看着外婆,我不禁想起了爸爸说过的话:如果中国没有像外婆这些为人民任劳任怨种粮食的农民,中国的资金已不成问题,但是中国缺的还是粮食,如果没了粮食,你有再多的钱,没有人买粮食给你吃,那么到底你只是会饿死了,从这点就已经可以看出,农民是我们的脊梁骨,没有了他们,就如同我们一个完整的人没有了脊梁骨,那么我们还能活吗,当然,我们就不能活了。但在农村,有一些农村的小伙子,他们不愿种庄稼,都去外地打工去了,有时别人问起自己的身世,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就隐瞒说自己是农民。就算让这块地枯死了,他一不管,还觉得什么事都没,放着这主上传下来的田枯死。
是啊,农民是我们的脊梁骨,没了他们,我们就垮了,但是,还有那么一些人,总是瞧不起农民,农民怎么了,农民就不是人了吗,都是一条生命,怎么能说是不平等呢,难道城里人就是天,农村人就是地吗。怎么能这么说话呢,这是不对的。还有那些小伙子也真是的,是农民又怎么了,现在,中国也只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了农民,中国人吃什么,放着主上留下来的农田不种,让它变成荒地,这也算是大不孝了吧。
新闻联播经常提到“三农”这两个字眼,那么,“三农”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那么,胡锦涛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三农”呢?因为总书记想让我们重视农民、农业、农村,不让我们再歧视农民,因为,我们已经明白,农民是我们的脊梁骨,为我们种出可口的粮食,现在,像我外婆这样兢兢业业的农民已经没有多少了。哎!真像九斤老太所说的:“真是一代不如 一代了啊”。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
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
我的爸爸
我在这世上,只尊敬3种人: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人;对我生活上、学习上有影响的人;我的长辈。爸爸是我尊敬的人,但不只是因为他是我的长辈。记得有一年,他和一位朋友在家里谈事情,约好明天10点在南宁市图书馆门口碰面。到了第二天,天有不测风云,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不顾我的阻拦,毅然决然的走了。11点,12点,……3点,他回来了,寄托了雨对他的问候回来了。“怎么样,他没来吧?我就知道,叫你不去,你偏去。还不带伞,迟到一下又不会怎样。”我靠在墙壁上说。“这不是去与不去、迟到不迟到的问题,而是信誉的问题。尽管他没来,可我去了,我问心无愧。再说了,淋湿了,可以擦干;生病了,可以吃药;可信誉没了,什么都不可以!”这一段话震撼了我。我尊敬他,因为他的守信。一个双休日,爸爸带我去菜市场买菜。我们走到一个卖鱼的摊子,卖鱼的是个老太太。“鱼怎么卖啊?”“3元一斤。”“好,给我来一条。”说完,老太太麻利的抓起一条鱼,称得2斤,然后装袋。爸爸付了钱,但他接过鱼时,露出一种怀疑的表情,但一会儿不见了。我们在离开的时候,爸爸去了公平秤,称了那条鱼的重量,公平秤显示的是3斤。爸爸二话没说,马上跑到那鱼摊,把应付的钱给了老太太。还说:“您应该换个秤了,不准!”说完,我们走了。我尊敬他,因为他的诚实。我一天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位老人的拐杖掉进了栅栏内,用手够不到,老人没有拐杖又寸步难行。一个个行人走来询问,一个个行人又摇摇头地走开。我看不下去了,一个箭步走到栅栏前,突然,一只手搭在我肩上,“小同学,这不用你,我来!”我一回头,原来是爸爸,他看到是我也吓了一跳。我往后退,只见爸爸抓住栅栏,一跳,一翻,进去了。拿出拐杖,慢慢地放在老人手上。然后,爸爸马上走了。老人问我:“他是谁啊?”“我爸爸!”我自豪地说。我尊敬他,因为他的无私奉献。我的爸爸,守信、诚实、无私奉献。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感到骄傲!
教官的手
烈日的炙烤下,一天又过去了。这是在地球村的最后一个晚上,繁星在天空中放着寒光,给人丝丝凉意。晚会结束了,我们回到宿舍。宿舍里又回荡起说笑声。过了一会儿,培欣直喊脚拇指肿得疼,我们吓坏了,一下子围在她身边:“怎么办呢?”“我带培欣去医务室!”晓燕自告奋勇。
“不,我不去!” 培欣的话打破了七嘴八舌的着急声。“那我帮你拿药水。” 晓燕说。“好吧!”可是晓燕并没有带来药水,却带来了培欣的“克星”——孙教官。培欣就这样去了医务室。
进入医务室,药水味扑面而来,培欣的泪水已经在眼里打转了。
医务人员说,必须把脓挤了才会好。医务人员找来两张椅子,背靠背,让她把脚放中间,椅子往里夹住大拇指。培欣疼得“张牙舞爪”,眼泪不住地往下涌。晓燕把教官拉过来想安慰培欣。可哪知培欣一把抓住教官的手……
可怜的教官成了“牺牲品”,他一会儿龇牙咧嘴,一会儿咬紧牙关,可哪里能挡得住这种疼,医务室里传出了杀猪般的嚎叫声。
【对人物描写的英语作文】推荐阅读: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12-26
英语作文:人物描写03-22
英语人物形象描写作文11-02
描写人物外表英语作文12-18
描写人物的英语范文12-29
英语作文专题之人物描写专题篇11-28
英语描写人物外貌01-05
描写人物的作文初一06-28
人物描写精彩的作文07-21
描写人物的高中作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