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数学家(精选7篇)
4、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当今世界, 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也给在变革中前进的大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 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引领者, 应该如何回应公众越来越高的期待, 如何定位自身的责任与作为, 成为影响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乃至未来世界走向的一个重大命题。
当日, 中国首批九所“985”大学 (C9) 与美国大学联盟 (AAU) 、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LERU)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 (Go8) , 签署《合肥宣言》旨在构建更加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互动机制, 共同推进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合肥宣言》从全面追求卓越、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重大科研工作、坚持科研诚信和相关道德准则的最高标准、有责任地行使学术自由、支持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国际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十项特质。
宣言指出, 研究型大学以其科研质量、科研投入的广度和深度而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 各国都越来越依赖于研究型大学来推动本国的良性发展和健康稳定。
但最近几十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由精英走向普及, 大学运行的政策环境也随之改变, 许多国家对待大学过于功利化, 忽略了大学其他重要作用, 导致国家科研和高等教育政策以短期性的、高度具体化的成果为核心。这种功利主义做法贬低甚至放弃了大学的深层能量和无形产出。
宣言强调, 倘若政策环境持续强调短期临时性利益、忽视长期性发展, 强调现存已知性、忽视探索求知性, 侧重狭窄性、忽略广博性, 那么, 各国的大学都将面临着丧失影响力的风险。鉴于此, 四个著名大学联盟签署宣言, 构建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质。
1.学院概括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以下简称sva)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在六十年中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的设计师。sva其核心的价值观是:自由的表达、多方面性、完整性、可访问性。因此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也成为了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学院之一。
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坐落于山城重庆,是我国独立建制的31所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之一,全国八大美院之一。自1940年建校以来,以完善、独特的美术教育体系,活跃的学术氛围,卓越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成为“长江上游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2.课程设置的差异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宽厚的学科基础,课程设置应体现明确的专业方向和独特的专业优势。
对sva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插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本科生阶段的插画课程的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和创意思维的培养。sva的本科插画系课程安排包括儿童书插画设计、涂鸦符号设计、蚀刻版画、雕塑、视觉处理基础、手工书制作课等一系列的课程。本科阶段教学理念教给学生如何用图形来进行沟通交流。sva研究生教育为两年制,第一年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在第二年,学生将尝试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完成自己最后毕业论文及设计绘本的创作。在研究生第一年阶段所开的课程有:批评、绘画、书籍设计、创意写作、电脑绘画。其中开设写作课的目的是为了注重学生的编写故事的写作基础,如语法、段落逻辑以及论文结构的培养。sva研究生教育是由研究生教师团队共同来执行,在团队教师的选拔方向上不仅局限于是学本专业出身的,也有数字媒体艺术家、作家、艺术史论家。
川美每学年通常由两个20周的学期组成,每学期由不同的课程分段构成。基础设计课程关注理论知识及创造力的培养。川美着重培养兼具传统美学文化素养与新一代观念的设计艺术专业人才,并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习与就业同步的教学环境。在川美本科生艺术培养会开设一系列的基础专业课如: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海报设计、版式设计等。分阶段性的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大部分的学生是在老师布置完的作业中,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老师进行相对辅导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习到设计的原理。
川美研究生教育为三年制,研究生阶段的教育采用的是导师责任制,即一个导师负责一个学生,学生与导师讨论制定培养计划。第一年通识类课程修满相对应的学分,第二年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相关专业的实际项目,第三年则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导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制定出对应的特色化培养计划。西方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将年轻人聚到一起使其相互交流,敢于质疑并解决问题。而东方的学生更加关注于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川美应多开设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课程,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设计能力。
3.艺术院校官网建设之比较
通过笔者对于中外艺术院校网站的信息检索和浏览,差异化感触比较明显。首先,院校的网站首页,在sva首页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艺术作品的氛围,首页主题banner是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在川美的首页内容,更多的是简报,让教师和学生知道最近学校有哪些相关的交流和展览。其次,国外艺术院校网站的界面设计非常的清晰有条理,通过颜色的搭配便于阅读的人们更加快速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 sva的网站,不仅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而是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动态全方位的对学校进行了解。Sva对网站信息内容的更新和维护。让想了解艺术最前沿的信息的人及时了解第一手资讯。而在川美的官网上,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传达方式是我们需要向国外学习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第一手资料,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让学生的学习中及时的做出调整。
4.院校艺术资源之比较
在对sva的了解中,其周围资源的丰富性,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院所在的纽约市有大量艺术画廊、戏剧公司、博物馆。丰富的周边资源为在校生们创造了大量工作实践的机会,产学研相结合更好的为社会群体服务。
现在川美也会不定期举办国内外前沿的艺术讨论和讲座,或去其他国外艺术院校进行短期的交流。让学生更好的与外界有交流,在思想和观念上更加的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又结合现当代表达方式的艺术作品。其次,川美新落成的罗中立美术馆,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丰富有品质的展览,也在学生的学习资源上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最后在川美,现阶段的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艺术的发展的基础上,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设计让普罗大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总结
通过对中美高等艺术院校对比,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艺术类院校的教育尤其独有的优势,但我们也看到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国外艺术院校关注青年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中产生的创造能力,更加注重是否学有所用。让自己的设计能力在实践项目中得到锻炼。川美的学生,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应该创作出更多带有中国传统语言的艺术作品,在国际大环境下,更应该扎根于自己本国的土壤,在国际交流中,发出自己民族的声音。
评委叫第一对夫妻说说他俩是如何恩爱的。妻子说,前几年她瘫痪了,卧病在床,医生说她能站立起来的可能性很小,她绝望得几乎要自杀。但她的丈夫一直鼓励她,多方为她求医,对她不离不弃,而且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她,任劳任怨。在丈夫的关爱下,她终于又站了起来。她的故事十分感人,评委们听了,都为之动容。
随后进来的是第二对夫妻,他俩说,结婚,他俩还从来没红过脸吵过架,一直相亲相爱,相敬如宾。评委们听了,暗暗点头。
轮到第三对夫妻了,却很长时间不见他俩进来。评委们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走出办公室看个究竟。只见第三对夫妻仍然坐在门口的条椅上,男人的头靠在女人的右肩上,已经睡着了。有一个评委当时就要上前喊醒那个男的,女的却用手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然后小心地从包里抽出一张纸、一支笔,用左手歪歪扭扭写下一行字递给评委。而她的右肩一直纹丝不动,稳稳地托着丈夫的脑袋。评委们看那纸条,上面是这么一行字:别出声,我丈夫昨晚没有睡好。一个评委提起笔在后面续了一句话:但,我们要听你夫妻俩的讲述,不叫醒你丈夫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女人接过纸笔,又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写下:那我们就不参加评比了。
评委们都惊骇了,这个女人为了不影响丈夫睡觉,居然放弃评比,真是有点本末倒置。但他们还是决定等待一段时间。一个小时后,那个男人醒了,女人的右手终于能够活动了,她从包里掏出一块纸巾,想将男人嘴角流出的口水擦净,但手才举到半空,纸巾就掉了,男人惊问她怎么了,她温柔一笑,说:“没事。”她见有几个评委在关切地看着她,便歉意一笑,说:“真的没事,是肩膀被他的头压得太久,麻了。”
男人被请进办公室后,评委们便问他怎么睡得这么沉。男人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家住一楼,蚊子多。昨晚半夜的时候我被蚊子叮醒了,我怕妻子再被叮醒,所以我就为她赶蚊子了,后半宿就没顾上睡。”
摘录了一些教育家的名言,与诸位老师共勉之!一
关于教育地位、教育宗旨
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 陶行知 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 3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4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脚踏实地做事 顶天立地做人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二 关于教师地位、教师信念和教师道德 要做人民的先生 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 9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乌申斯基 10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 1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12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13 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15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 16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17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卢梭 2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 23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24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 25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叶圣陶 26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孔子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8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杜威 29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卢梭 3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32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3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35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37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夸美纽斯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三 关于学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韩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44 三人行 必有我师 ——孔子 45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4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5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四 关于德育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 52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赫尔巴特 55 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洛克 56 不贰过 ——孔子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学记》 59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纽斯
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马卡连柯 61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62 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欧文
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五 关于全面发展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洛克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70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
XX(生物制药二班 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不断地探索着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学发展史;十大人物;生平事迹;
Ten Public Figures in History of Microbi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XX(The 2th class of Biological Pharmaceutics,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Abstract: In the vast history, so a group of people, constantly exploring the magical world, let us know in this world and our invisible creatures,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ir contributions.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microbiology;ten public figures;life story and contributions;
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但到17世纪中叶,微生物学的研究才取得重大进展。此后,欧洲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微生物学家。19世纪末,随着欧洲建立的一些细菌培养技术被教会医院的引入应用,中国人开始逐步了解微生物学,一大批学者投入微生物学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1673年,有个名叫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的荷兰人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他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了许多信,介绍他的观察结果,他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原生动物,表明他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人看到过的微小生命。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他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所以今天我们把列文虎克看成是微生物学的开山祖。不过,在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后差不多过了200年,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它们的形态进行描述上,并不知道原来是这些微小生命的生理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生产实践有那样的重要关系。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人们承认了他的发现,但等到100多年以后,当人们在用效率更高的显微镜重新观察列文虎克描述的形形色色的“小动物”,并知道他们会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和产生许多有用物质时,才真正认识到列文虎克对人类认识世界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尤其是为微生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人类同各种疾病作斗争中,罗伯特·科赫是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1905年他因研究结核病,发现结核杆菌与结核菌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他一生的工作奠定了医用细菌学的基础,为人类征服结核、炭疽、霍乱、鼠疫等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人们誉为“瘟疫的克星。”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是英国微生物学家,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莱明无意中对着培养细菌的器皿打喷嚏;后来他注意到,在这个培养皿中,凡沾有喷嚏黏液的地方没有一个细菌生成。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弗莱明发现了溶菌酶。他以为这可能就是获得有效天然抗菌剂的关键。但很快他就丧失了兴趣:试验表明,这种溶菌酶只对无害的微生物起作用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作为弗莱明的合作者,弗洛里和钱恩与他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埃弗里,O.T.(Oswald Theodore Avery,1877~1955)和C.麦克劳德、M.麦卡锡于1944年共同发现不同型的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的转化因子是 DNA。英国微生物学家F.格里菲思于1928 年就发现:将已经死亡的Ⅲ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Ⅱ型菌 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表现正常;若将两者混 合注入,则小白鼠死亡,并从其尸体中可分离出活的可 致病的Ⅲ型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由此推测,在Ⅲ型的死菌体中必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Ⅱ型转化为Ⅲ型,而且这种转化可以遗传给后代。埃弗里和他的同事则进一 步从被高温杀死的Ⅲ型菌中分离出蛋白质、荚膜的成分(粘多糖)和DNA,将这几种成分分别同活的Ⅱ型菌混 合培养,发现只有 DNA能使活的Ⅱ型转化为Ⅲ型,即使无荚膜、不致病的可转化为有荚膜、能致病的肺炎双球菌。证明了格里菲思所说的转化因子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这项实验第一次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虽然这一发现,曾引起争论和怀疑,但的确推动了DNA的研究,直至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马克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1906~1981)是微生物遗传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分子生物学的开拓者之一。1937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物学,在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性研究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促进了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早期研究的发展。1939年发表了题为《噬菌体的生长》一文,成为现代噬菌体遗传研究的开端。1943年,德尔布吕克和卢里亚一起设计完成了“波动”或“涨落试验”(fluctuation test)。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病毒的抗性突变的发生与病毒的存在无关。细菌产生耐受噬菌体侵染的机理不是一种适应,而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推而广之,细菌的抗药性也是如此。即使在细菌中也不存在获得性状遗传的问题。德尔布吕克的另一重要发现是噬菌体基因的重组。1946年,他和赫尔希两人独立发现了病毒能够交换(重组)基因物质的证据,有力地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的发展。并且和卢里亚、赫尔希合作组成噬菌体小组,共同开创了美国噬菌体遗传学派。之后又规范了噬菌体研究中有关材料和方法方面的诸多事项,使各国的噬菌体研究得以深入,成果便于交流。
林宗扬(1891-1988)是我国微生物学的第一代学者,他主持的医学细菌学教学宗旨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除了讲授作细菌学,还组织开展了一些细菌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临床细菌学和血清检验工作。早在1918 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瓦氏反应”一文,较早向国内介绍了诊断梅毒的方法和技术;1925 年他首次在我国病人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在实验中自己也受到感染,卧病一年方愈;1929 年与其同事共同发表的“检查斑疹伤寒的沉淀试验———用变形杆菌X19的特异物质检测”一文,曾被《人体病毒和立克次体感染》这部世界权威性经典著作引用。林宗扬及其同事对内部染真菌丛梗孢(Monilia)(有别于外部的真菌)及其基础进行了长达10 年较全面研究,于1930 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真菌的论文,在分离培养真菌、鉴别其种类方面,建立了一套方法和技术,并对真菌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1935 年,他编著了《细菌学检验方法》,内容精炼、实用。林宗扬实乃我国医学真菌研究的先驱。
施有光是我国最早开始系统研究青霉和曲霉菌分类的科学家。1933年毕业时,他对武昌地区的青霉和曲霉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他对采自武汉地区的青霉和曲霉的研究报告。他在我国较早地将国外先进的发酵理论、发酵技术和工艺写进大学教材。年迈的施有光连续发表过多篇介绍国外学术动态的文章。年近八十,他还不顾体弱和家庭困难,坚持上班,积极主动地承担科技英语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为轻工业研究所恢复正常的科研工作,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作出了贡献。
沙眼衣原体的研究成是汤飞凡事业的顶峰。1929年汤飞凡和周诚浒曾针对日本学者野口提出的“颗粒杆菌是沙眼的病原体”的说法进行过沙眼病原的分离,推翻了沙眼由细菌引起的结论。1936年,到英国合作研究,测定过甲型流感病毒的大小,回国后写了“滤过性病毒研究最近进展”一文,详细介绍了测定方法,讨论了病毒的本质。由于抗日战争和后来的内战,他不得不把这些研究放下。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恢复了中断的研究工作。他首先恢复了对沙眼的研究。在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汤飞凡并没有多少安心从事研究的日子。抗日战争前在上海的几年中,他用可靠的实验否定了沙眼病原是细菌的错误论断,并且和魏曦一起研究过支原体。抗战时期,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昆明西山脚下,滇池之畔建成了一块“科学绿洲”中央防疫处,他领导一批科技人员在这里制造出多种疫苗,这里还是当时大后方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地,为新中国后来的生物制品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好不容易等到新中国成立,有了安定的研究条件,很快就做出了世界闻名的成绩。遗憾的是,当时越来越左的政治形势,迫使这位坚强的天才科学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历史没有忘记汤飞凡,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汤飞凡,国际医学界没有忘记汤飞凡。
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教授从年轻时代起就开始和微生物建立了不解之缘。他研究过与工业微生物学有关的许多微生物,无论食品、医药品、还是工业原料生产有关的我国微生物,他都涉足过,甚至红茶菌,他早在51年,就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它过研究。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找到一些我国特有的菌种,发表过上百篇有关微生物和发酵的文章,编著过《应用微生物实验法》,许多研究成果都已被应用于生产中,解放后,在发展我国现代发酵工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方老也为公家培养了大批的微生物学研究人材。现在,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所、市一级业务骨干中,就有近一半是方老亲自指过的。方老对我国微生物学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人们公认的。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中外学者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由于他们坚持不懈的探讨和研究,才使得微生物学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才使得微生物学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一门科学。我们将永远缅怀他们。参考文献:
【1】 孙巨娟.自学成才的生物学家——[荷兰]列文虎克(1632~1723年)[J].科学大众(中学版), 2006,(12)
【2】 moon.巴斯德和微生物[J].健康大视野, 2006,(03)
【3】 岁寒.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J].小学生导读, 2004,(Z2)【4】 弗莱明与青霉素.中国兽药杂志.2003.(08)
1、数学是科学的女王,而数论是数学的女王。——高斯
2、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能够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拉奥
3、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
4、读读欧拉,读读欧拉,他是咱们大家的老师。——拉普拉斯
5、有时候,你一开始未能得到一个最简单,最美妙的证明,但正是这样的证明才能深入到高等算术真理的奇妙联系中去。这是咱们继续研究的动力,并且最能使咱们有所发现。——高斯
6、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到达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
7、我决心放下那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思考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想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笛卡儿
8、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才能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
9、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能够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10、咱们能够期盼,随着教育与娱乐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欣赏音乐与绘画。但是,能够真正欣赏数学的人数是很少的。——贝尔斯
11、"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12、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A·N·怀德海
1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超多的问题,它就充满着性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希尔伯特
14、纯数学这门科学再其现代发展阶段,能够说是人类精神之最具独创性的创造。——怀德海
15、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华罗庚
16、一种奇特的美统治着数学王国,这种美不像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那么相类似,但她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与艺术之美是十分相象的。——库默
17、数学——科学不可动摇的基石,促进人类事业进步的丰富源泉……——巴罗
18、虽然不允许咱们看透自然界本质的秘密,从而认识现象的真实原因,但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形:必须的虚构假设足以解释许多现象。——欧拉
19、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20、没有任何问题能够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
21、到底是大师的著作,不一样凡响!——伽罗瓦
22、咱们欣赏数学,咱们需要数学。——陈省身
23、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陈省身
24、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著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诺瓦利斯
25、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刻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
26、一个做学问的人,除了领悟知识外,还要有tast,这个词不太好翻译,有的译成品味,喜爱。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当清楚的tast。——杨振宁
27、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咱们知道什么,而是咱们怎样知道什么——毕达哥拉斯
28、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向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
29、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30、算术是人类知识最古老,也许是最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它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31、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32、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咱们知道什么,而是咱们怎样知道什么。——毕达哥拉斯
33、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刻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
34、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35、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
36、观察可能导致发现。观察将揭示某种规律模式或定律。——波利亚
37、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柏拉图
38、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39、宇宙的伟大建筑是此刻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J?H?京斯
40、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41、如果咱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庞加莱
42、不亲自检查桥梁的每一部分的坚固性就但是桥的旅行者是不可能走远的。甚至在数学中有些事情也要冒险。
43、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44、我之因此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正因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lz,)
45、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刘徽
46、几何无王者之道!——欧几里得
47、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正因咱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CG达尔文
48、思维的户外形式通常是这样的:有意识的研究——潜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研究。——庞加莱
49、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史密斯
50、时刻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刻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刻的人时刻多倍。——雷巴柯夫
51、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A?L?柯西
52、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我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托尔斯泰
53、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这也许是件好事。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于自我的研究。——陈省身
54、这是一个可靠的规律,当数学或哲学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奥的话写作时,他是在胡说八道。
55、也许听起来个性,数学的力量在于它规避了一切不必要的思考和它惊人地节省了脑力劳动。
56、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柏拉图
57、数学家通常是先透过直觉来发现一个定理;这个结果对于他首先是似然的,然后他再着手去制造一个证明。——哈代
58、多数的数学创造是直觉的结果,对事实多少有点儿直接的知觉或快速是明白,而与任何冗长的或形式的推理过程无关。——卢斯卡
59、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希尔伯特
60、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61、数学,科学的女皇;数论,数学的女皇。——高斯
62、如果我继承可观的财产,我在数学上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了。——拉格朗日
63、数学是个性适于处理任何种类的抽象概念的工具,在这个领域中它的力量是没有限度的。由于这个原因,一本关于新兴物理的书,只要不是纯粹描述实验的,实质上就必然是数学书。
64、在领悟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咱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65、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66、如果谁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同边是不可通约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
67、发现每一个新的群体在形式上都是数学的,正因咱们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导。——达尔文
68、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69、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超多的问题,它就充满着性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70、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高斯
71、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克隆内克
72、在奥林匹斯山上统治著的上帝,乃是永恒的数……——雅可比
73、也许我能够并非不适当地要求获得数学上亚当这一称号,正因我坚信数学理性创造物由我命名(已经流行通用)比起同时代其它数学家加在一齐还要多……——西尔维斯特
74、上帝是一位算术家。——雅克比
75、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超多的问题,它就充满着性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76、上帝创造了整数,所有其余的数都是人造的。——L?克隆内克
77、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向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
78、我把数学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而不是想为自我建立什么纪念碑。能够肯定地说,我对别人的工作比自我的更钟爱。我对自我的工作总是不满意。——拉格朗日
79、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柯西
80、用心智的全部力量,来选取咱们应遵循的道路。——笛卡儿
81、不发生作用的东西是不会存在的……——莱布尼茨
82、数学不可比拟的永久性和万能性及他对时刻和文化背景的独立行是其本质的直接后果。——A·埃博
83、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向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84、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D希尔伯特
85、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祖冲之
8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87、但是数学享有盛誉还有另一个原因:正是数学给了各种精密自然科学必须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它们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可靠性。
88、数统治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89、虚数是奇妙的人类棈神寄托,它好像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一种两栖动物……——莱布尼茨
90、自然这一巨举是用数学符号写成的。——伽里略
91、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能够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92、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93、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94、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成功的期望,不干便是%的失败。
95、时刻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刻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刻的人时刻多倍……——雷巴柯夫
96、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希尔伯特
97、我决不把我的作品看做是个人的私事,也不追求名誉和赞美。我只是为真理的进展竭尽所能。是我还是别的什么人,对我来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真理。——维尔斯特拉斯
98、宇宙的伟大建筑是此刻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99、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能够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拉奥
【中外著名数学家】推荐阅读:
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02-11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05-31
外国著名经济学家05-30
著名科学家的探究故事12-12
王维著名诗句07-24
著名父母碑文09-06
著名建筑09-17
著名哲理语录12-06
冬至著名古诗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