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推荐14篇)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2、内镜注水瓶: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彻底清洗后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连接好旋紧备用。
3、台车电缆:每日检查结束后用乙醇纱布擦拭。
4、引流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5、清洗槽、酶洗槽、终洗槽刷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七、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八、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1、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九、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一、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清洗:使用后将内芯从镜鞘中抽出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2、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镜鞘、内芯、导光束等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5—10分钟,浸泡时注意将官腔内注入酶洗液并拆卸操作部的螺丝等可拆卸的部件。(2)、用软毛刷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如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并且必须两头见刷头,然后刷洗头上的污物;用清洁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清洗管腔、镜头等外表面。注意清洗低纤维棉絮或海绵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定期消毒。
3、清洗消毒(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管道内腔,以去除残留在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2)将镜鞘、内芯及附件清洗去除多酶洗液。
将清洗干净的内镜及附件用高压气枪吹干、上油保养,待灭菌。
二、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
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
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
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3、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4、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
三、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硬式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用后处理:硬式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冲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污染物;镜子导光束接头内光钎受污后及时清洗或擦干净。处理后的内镜分别放置在专用篮筐或容器中。避免与其它器械混装,防止因碰撞造成镜身内部柱状晶体碎裂,影响成像。内镜运送到清洗消毒的部门时,还应将盛装内镜的篮筐或容器再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转运。
(二)回收、核查:器械处理前应检查和评估器械的完好状态,注意观察镜身有无变形,如是受力弯折或摔落造成变形,将影响正常成像;观察钳类张开闭合是否灵活;外套管或电凝器械绝缘体有无表皮破裂;镜子前端物镜是否被电刀、激光、动力等辅助治疗设备损伤等。当面交接查对器械完整性和功能状况。
(三)清洗 1.分类预清洗
(1)硬室内镜的镜体宜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应根据器械厂商建议选择使用机械清洗方法。不能使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避免造成镜面的损坏。硬式內镜器械可选用器械清洗方法。(2)将能够拆卸的器械分解后清洗并摆放整齐,例如分解穿刺器芯、多功能阀;穿刺器套管等器械附件;分解后的器械应按顺序摆放在台面上,不要堆放,避免清洗损坏,利于器械的组合;密封圈等小的零部件应放在带盖的清洗网盒中,防止丢失。
(3)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进行预清洗、冲洗。在流动水下进行器械表面的冲洗、刷洗或软布擦洗硬式內镜的镜身;打开所有的开口,彻底冲洗空腔;使用毛刷刷洗管腔器械,可用压力水枪进行管腔以及表面器械铰链、缝隙处冲洗。2.清洗
(1)机械清洗方法:经过手工预处理后开始常规清洗步骤,采用喷淋清洗器进行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和消毒干燥处理。清洗前,应将硬式內镜装载于专业清洗架上,确保器械表面和管腔内部得到彻底清洗,其它附件应放置于清洗篮筐中清洗。建议清洗硬式內镜的清洗篮筐使用塑料制品,防止不锈钢篮筐损伤內镜和器械表面。
(2)手工清洗方法:预处理之后,如采用手工清洗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应将镜体、镜鞘、操作钳等配件浸没于酶清洁剂内。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参照厂家使用说明,一般浸泡时间5—10min.器械应完全浸没在清洗剂中,浸泡内镜镜体的操作以移动或倾斜的方式放入清洗剂中,排除管腔中的空气。第2步:在清洗液中用软毛刷刷洗镜鞘、操作钳的轴节、齿牙处及器械表面,不应使用金属刷;弯曲部以及管腔内,使用管腔清洗刷,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第3步:不能使用刷子和超声波清洗。避免造成镜面损伤或透镜撕裂,密封受损,或图像中出现尘粒或起雾,成像模糊,甚至视野全黑不成像等问题。第4步:清洗导光接头处,应拆开清洗。如果清洗不彻底会引起镜子导光性能差,图像显示偏暗。清洗內镜镜头可使用75﹪乙醇棉签擦拭第5步:器械附件的关节内必须每次清洗干净。可用软毛刷清洗拆分的手柄、、外套管和内芯三部分,外套上有冲洗孔易清洗。残留污迹会影响器械的功能,造成器械张开或闭合偏紧。第6步: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用高压水枪、气枪反复多次交替冲洗内腔,直至内腔清洁;注意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使用相匹配的软毛刷进行彻底刷洗。第7步:消毒:首选清洗消毒器进行湿热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擦拭消毒,或清洗后即可在清洁的环境条件下干燥处理,操作中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包装后及时灭菌处理。
3.干燥:用清洁软布擦干或用气枪吹干光学视管的各个部位;可耐受机械处理的部件采用机械干燥方法;管腔器械烘干处理后,需要再使用气枪进行吹干处理例如穿刺器等。4.检查、保养和包装
(1)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2)组装器械时检查部件的完好性。密封件和密封环是否出现磨损或损伤;进行目镜检查,是否存在划痕、凸起、末端头灼伤等问题;检查目镜清晰度,透过镜头观察写有文字且不反光的白纸,开始目镜前端先距纸8—10cm然后由远慢慢移近距纸2—3cm处,图像应清晰、变形度最低,如图像模糊,可用75%乙醇擦拭镜头,再次复检。如果仍然模糊或变形,则不应使用;进行器械绝缘层出现裂缝、裂纹和整体松动的问题,可用手检查绝缘体于金属环结合紧密,如果出现移动应由专业维修人员修理后使用。也可使用电子测试设备进行绝缘性能的检验,检查中出现绝缘体损坏设备自动发出声响;所有器械关节轴、可活动的连接、螺纹、阀门等清洗完毕后必须加入润滑油,部件移动顺畅,不能僵硬;组装尖锐的器械应使用选用适当的防护用具,包括器械保护套,保护袋、器械盒、垫等产品或自制的保护用具。
(四)包装:根据硬式內镜选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方法。
(五)灭菌、存储: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或者內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內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对于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镜头,应该在134℃的温度下进行灭菌,因为134℃下所需要的灭菌时间比121℃短,对材料的损伤相比要小;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內镜及附件的灭菌;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处理效率较快,与大部分器械兼容,如果不兼容器械会发生外观的变化和退色;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內镜及附件且没有低温灭菌设备,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h灭菌,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规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参照《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方法;灭菌操作时应根据生产厂商的说明将镜头安全放置,避免造成损伤;灭菌后的物品应按照无菌物品进行储存和管理。须消毒的硬式內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min的方法。
(六)注意事项:
1.內镜及附件进行浸泡和清洗时,水的温度不要超过40℃.2.刷洗镜面时避免划伤。勿将镜头、照相系统和光缆使用使用超声波清洗。
3.目镜、物镜或光缆玻璃表面的残留污渍可以用生产厂商推荐的清洁剂或操作方法去除。若用以上方法无法去除镜面上的污浊,应将器械送往生产厂商处检测。4.导光束等线圈类的接头部不可水洗,可用蘸清水软布擦拭清洁。
5.含3%H2O2溶液能够帮助分解高频手术器械上的硬结。管腔刷洗时刷头上的污物,即清除后在继续使用,保证清洗效果。
6.清洗后的器械应干燥彻底,不能残留有水分,防止器械锈蚀。
7.清洗、检查和包装等操作中,不要把内镜及器械等交叉或重叠放置,各个器械应单独平稳放置,电缆线应顺势盘绕。
8.应根据生产厂商的建议选择灭菌方法,建议不要随意变换灭菌方法,利于延长降低器械使用寿命。可以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一般在内镜上标注有“Autoclave”.附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
1.应选择液体多酶清洗剂,不宜选择固体多酶清洗剂,液体多酶清洗剂应符合以下几点:(1)应有足够的酶含量,酶含量宜在40%。
(2)至少应含4种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酶),这样才能有效分解内镜和附件上所有生物污染物。
(3)不应含有毒添加物如乙二醇等。(4)应透明、易冲洗、无残留。(5)PH值应为中性或弱碱性。
2.机洗和手洗均应选用低泡多酶清洗剂,但机洗宜优先选择内镜清洗机厂家推荐使用的酶清洗剂。
3.诊疗量多的医疗机构宜选择分解速度快、标准浸泡时间短的多酶清洗剂。
4.选用多酶清洗剂前应先了解当地的水质状况,水质较硬的区域宜选择受水质影响较小的酶清洗剂。一般南方水质较软,北方水质较硬。
5.应选择有良好性价比的酶清洗剂,清洗效果和价格相同时,应考虑酶清洗剂分解时间和附加功能、软硬水适应性、水温等。
(1)应根据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宜水温的水配制多酶洗液,温度较低时应注意保持水温,增加酶活性。
(2)应根据内镜的污染程度和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配置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若内镜污染较重,可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延长浸泡时间。
1内镜及附件的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前提
内镜及附件在使用后必须立即清洗, 手工清洗时,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符合规定, 内镜的头部、活检口、管腔内壁、屈曲部及连接处等部位均很难清洗, 须用棉签及清洁刷反复刷洗, 而活检孔道是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重点部位之一, 操作过程中消化道黏液、组织碎片都会在此孔道残留, 清洗时不仅使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 还注重无菌毛刷反复刷洗, 并且要求活检孔道和吸引器管道两端见刷头, 刷子的大小还必须和内镜管道相吻合, 这样的操作无疑会大大提高内腔的清洗效果。在清洗过程中, 特别要加强酶洗, 因多酶清洗剂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 可分解附着在内镜上的血块、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纤维素等[2], 使内镜管腔不至于堵塞, 内镜表面光洁透亮, 从而使消毒或灭菌效果更佳, 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更充分发挥了仪器的性能, 延长了仪器的使用期限, 提高了仪器的使用价值, 为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和医疗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迈尔集成内镜洗消工作站的应用, 简化了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步骤
其优点在于①配备了由电脑控时的自动注气注水系统 (酶洗槽、浸泡消毒槽为循环系统) , 水气自动切换装置, 全管道灌流管, 能同时完成注气注水管道及活检吸引管道冲洗, 冲洗完毕自动注气干燥各管腔, 冲洗、干燥一次完成;②采用方槽全灌流设计及由电脑控制的机器清洗可以多条内镜循环清洗, 洗消人员将使用后的内镜经流动水彻底的手工刷洗后, 只需连接好全管道灌流管再将内镜放入相应的清洗消毒槽, 连接快速接头, 启动电脑控时开关即可, 明显地简化了内镜的清洗消毒操作程序, 提高了工作效率;③酶洗步骤采取循环清洗, 多酶液在内镜各管腔内反复循环, 可有效地分解内镜表面及管道内的有机成分, 保证了清洗质量, 提高了清洗后的消毒效果;④在浸泡消毒段配备有自动灌流器、自动定时器、消毒液气体分解系统、消毒液过期报警系统、消毒液隐藏装置等自动化处理系统, 提高了内镜消毒质量的同时, 减少了室内药液残余气体对操作人员的伤害;⑤强大的电脑数据化管理, 确保每位患者使用内镜后的安全性, 完全避免了人为不真实的因素。工作站的运行和维修管理由迈尔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现场维护, 并给予相关知识培训和指导, 建立设备档案, 详细记录设备运行维修情况。
3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是提高消毒质量的关键[3]
因内镜消毒次数越多消毒液降效几率越高; 如果内镜浸泡消毒前未干燥, 内镜表面和管腔内的水分带入戊二醛溶液中, 可使其浓度下降。另外, 戊二醛有一定的挥发性, 浸泡或保存过程中若不加盖, 同样会降低其浓度。因此, 清洗后的内镜应充分干燥, 在浸泡消毒过程中, 要全镜浸泡, 保证消毒时间, 消毒槽加盖。为保证有效浓度, 故必须每日在使用前和使用中, 用专用试纸进行测试, 浓度≥1.8%为合格, 若低于1.8%应随时更换。
4加强对内镜生物学监测, 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
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是发现清洗消毒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 也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4]。对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 采用内腔采样和外表面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 以便正确评价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综上所述:我院严格按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 加强人员培训, 更新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观念, 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加大了内镜诊疗设施的投入, 建立了独立的专用清洗消毒间, 引进迈尔内镜清洗消毒设备, 并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 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 加强内镜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我院内镜室的管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在“医疗质量万里行”及“三甲”医院评审中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有效地杜绝了因内镜检查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确保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优化管理, 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方法 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加大硬件设施和洗消设备的投入, 加强质量监督, 从细微做起, 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1]。结果 自2008年4月起, 本院引进迈尔集成内镜洗消设备,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全部达到合格标准。结论 加强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优化管理, 大大地提了医疗质量, 确保了医疗安全。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岚, 徐薇, 韩颖, 等.内镜消毒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7 (2) :117-121.
[2]张瑞明, 程新莉, 钱志云.多酶清洗剂去热原效果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10) :1131-1132.
[3]姚伟, 邢玉斌, 贾宁.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5) :564-565.
随着医疗市场与国际接轨,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对降低院内感染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器械清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科作为医疗用品供应单位深知责任重大,并一直将引进和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了深思和探讨。
我科在2007年3月份之前,一直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刷洗法刷洗医疗器械,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清洗效果也不尽人意。如: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医疗器械难以刷洗到位,附着在此的污垢不易洗净,剪、钳的轴节处易卡刷毛及其它异物,极易引起物品生锈,特别是镊子的夹缝中,常常锈迹斑斑等等。鉴于人工刷洗法无法满足医疗器械对清洁度较高的需求,我科于2007年3月引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而且应用最广的超声波清洗技术,使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它不仅清洗洁净、清洗快速,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较之以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光亮如新,生锈率也大大降低。曾就超声波清洗器使用前后的效果作了一个比较:固定使用的镊子500把,从2006年3月—2007年3月,用传统人工刷洗法清洗,导致生锈而不能使用的镊子共计170把,从2007年3月份至2008年3月份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生锈不能使用的镊子仅为30把。从上述可见,超声波清洗器的清洗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说,在目前所有的清洗方式中,超声波清洗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之所以超声波清洗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是与它独特的工作原理和清洗方法密切相关的,下面,仅就其清洗原理与操作方法作简要介绍。
1超声波清洗原理
当超声波的高频机械振动传给清洗液介质以后,液体介质在这种高频波振动下将会产生近真空的“空腔泡”,“空腔泡”在液体价质中不断碰撞、消失、合并时,可使周围局部产生极大的压力,这种极其强大的压力足以能使物質分子发生变化,引起各种化学变化(断裂、裂解、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和物理变化(溶解、吸附、乳化、分散等)。另外,空泡胞的本征变化频率与超声波的振动频率相等时,便可产生共振,共振的空腔泡内因聚集了大量的热能,这种热能足以能使周围物质的化学键断裂而引起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变化等,理论上讲“空腔泡”对清洗对象的强烈的作用称为“空化作用”。
由于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其清洗效果远远优于其它清洗手段所能达到的清洗效果。清洗效果比较(根据资料报导)所示:超声波清洗法达到100%,刷洗(用化学溶剂)为90%,蒸气清洗(化学溶剂)为35%,从上看出,超声波清洗是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2操作方法
2.1将污染的医疗器械回上后,有轴节的,如剪刀、血管钳等串在U型支架上,使轴节部位充分张开,然后和无轴节的医疗器械一并放入500-1000MG/L有效氯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清水冲净。
2.2将20G必洁美(多种生物酶)加入4公升常温水中(适宜温度20-50)使本品迅速溶解后,倒入超声波清洗槽内,再将医疗器械全部浸入溶液中,溶液量及浓度视物品量及污染情况而加减。
2.3将通电源开机运行3-5分钟,取出后用常水或热常水冲洗洁净即可。
2.4将清洗洁净后器械烘干,上油并尽快打包,以免再度污染。
3使用超声波清洗器的注意事项
3.1洗涤槽内注入适量水,液面大于4cm,严禁无水运行。
3.2机器运行中严禁改变功率,如需要改变功率,必须关电源,再调强、弱开关。
3.3在运行中,清洗液的温度小于60℃,一旦大于60℃,必须降温,以免损坏换能器,一般温度保持在40-45℃,如低于40℃,则会降低清洗效果,高于45℃,会导致细菌蛋白质凝固,同样会降低清洗效果。
3.4如起动有故障,不能强行再开机。
3.5放置物品要轻,重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在槽板上,而要用支架悬浮清洗,与底板距离2-3cm,物品要完全浸泡在清洗液中。
3.6槽中禁中热水(50℃以上),以免损坏换能器。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名词解释部分(每小题10.0分,共30.0分)
1、终末漂洗:
2、软式内镜:
3、清洗液 :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10.0分,共70.0分)
1、内镜诊疗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311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3、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
4、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洁到污,应将操作规程以文字或图片方式在清洗消毒室适当的位置张贴。()
5、医用润滑剂:不用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影响灭菌介质的穿透性和器械的机械性能。()
6、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专用鞋等。()
7、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名词解释部分(每小题10.0分,共30.0分)
1、终末漂洗: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2、软式内镜: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清洗液: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人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一、清洗消毒内镜时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1、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2、穿戴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手套、戴防护面罩。
二、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送洗
①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湿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
②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
③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存放盒或运送车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
①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
②进行内镜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3、初洗
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至干净;纱布一用一换。
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进行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吸引器管道分别从 45°、90°刷洗),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④正确安装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将全自动灌流器中的注液口与内镜口连接,轻触全自动灌流器的“启动”键,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洗。
⑤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酶洗
①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多酶洗液,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内镜折卸后部件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5~10分钟。
④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5、次洗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次清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5分钟。
②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③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
6、消毒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②胃、肠镜、喉镜用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消毒时间不少于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7、末洗
①更换手套。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末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卸下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及全自动灌流器。
④内镜消毒后,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8、干燥
①将内镜及各类按钮置于内镜干燥台,用高压气枪干燥各孔道。
②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③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或洁净空气吹气干燥。
9、备用
①每日诊疗结束将干燥后的软式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或镜房内,垂直自然悬挂。
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诊疗。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10、附件清洗与消毒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等)使用后,按上述程序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初洗—加酶超声—漂洗—干燥—按要求包装—灭菌—备用。
三、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步骤
按《规范》索证,使用按说明书。程序应具备:机器自检—预清洗—酶洗—消毒—漂洗—酒精注入—干燥。
四、内镜清洗消毒设施及储存设施消毒
吸引瓶、吸引管、注水瓶及连接管消毒;每日诊疗结束用500mg /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 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刷洗干净、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消毒槽:每日诊疗结束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清水冲洗,备用。专用洁净柜或镜房:每日保持清洁干燥。
五、内镜清洗与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六、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及监督管理
1、内镜清洗消毒每日必须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日期、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事项。2%戊二醛消毒剂必须每日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发现浓度不符合要求需立即更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管理,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吉林市集中清洗消毒灭菌服务机构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是指为餐饮行业或公共场所单位提供通过物理消毒方法集中清洗消毒餐饮具服务的机构。
餐饮具是指采用耐高温材质制成的,经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的碗、盘、碟、杯具、勺、筷子、刀、叉等。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的服务机构。
第二章 选址、布局的卫生要求
第四条 生产厂区选址的卫生要求
(一)不得建在居民楼内;
(二)与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如旱厕所、污水池、垃圾堆(站)等)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三)生产厂区环境整洁,厂区周围无积水、无杂草、无蚊蝇孳
生产日期打印设备、塑封自动包装设备。尽可能采用生产线流水作业,减少手工操作环节。消毒方法应尽可能采用热力消毒。
第八条 餐饮具的回收、配送应有专用密闭车辆运输。并有明显标识,不得混装、混运。配送运输车辆车箱做到每天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第四章
生产区域设施及装饰材料的卫生要求
第九条 生产区域的地面,应采用无毒、耐磨、防滑、防霉、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铺设材料便于清洗消毒。需清洗的工作区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不小于1.5%),不积水。设置排水沟或地漏。
排水沟水流应由清洁操作区流向一般操作区;排水沟与外界的出口处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毫米的金属隔栅或网罩式防鼠网。在包装和成品库内不得设置明沟。
第十条 清洗、消毒、包装等操作区域的墙面应便于清洗,宜采用浅色瓷砖或相应建材铺设到项。
第十一条 消毒场所的天花板应易于清洗,设内高外低的斜面,能防止害虫隐匿和灰尘积聚,避免长霉、滴水或脱落;一般操作区、清洁区的房间高度应能满足设备要求和卫生要求;包装区房间净高不低于2.5米。
第十二条 去渣、初洗、清洗、消毒、包装场所的工作台面应采用易清洗、耐腐蚀的材料。
第十九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且水量充足,并及时更换。
第二十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所用的洗涤剂、应为食品食具用洗涤剂、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购进时应索取相应的检验合格证及相关批件。
第二十一条 储存消毒后餐饮具的库房,应有通风、防尘、防鼠、防虫等设施,内设有堆物的垫扳及货物架等。餐饮具的存放应离地、离墙不小于30厘米,离棚不小于50厘米,保持干燥整洁。
第二十二条 消毒后的待检餐饮具、合格餐饮具、不合格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识。
第六章 卫生质量管理要求
第二十三条餐饮具消毒应首选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煮沸、经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0C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0C15--20分钟。
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0C,冲洗消毒40秒以上 化学消毒主要为各种含氯消毒药物。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l(又称250PPm)以上、餐饮具全部浸泡和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残留。第二十四条 消毒后的餐饮具感观要求应达到光洁涩干、无油
第三十一条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在培训合格和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三十二条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在治愈前不得从事餐饮具消毒工作。
第三十三条 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岗时穿戴好工作服、帽、鞋。不允许佩戴饰物进入车间。进入包装间的人员还应戴口罩、手套。
第三十四条 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应脱去工作服、帽、鞋,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场所。
第三十五条 从业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已消毒餐饮具。第三十六条 生产车间内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第三十七条 非清洁区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清洁区。
第八章
附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此次共调查萧山区开展内镜诊治的医疗机构11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8家,科室包括消化科、呼吸科、ICU(重症监护室)、小儿科等。本次调查的内镜以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消毒类内镜为主。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采用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及内镜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洗消间的设置,清洗消毒设备的配置,多酶洗液使用情况,内镜使用量,内镜的保存条件,清洗消毒人员的防护及培训情况。问卷调查由专人进行统计和分析,内容包括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清洗消毒程序,个人防护以及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情况等。
1.2.2 采样和检测方法
对18条内镜同时采用内腔面采样法和外表面采样法取样,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规定进行。
内腔面采样法[5]: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后,用20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立即送检。细菌菌落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温箱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件=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外表面采样法[6]:用沾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内镜上从镜头至镜身反复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5ml含相应中和剂的生理盐水采样管中,立即送检。细菌菌落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5℃温箱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件=2个平皿菌落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 ml待检样品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1.3 监测标准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5,6]: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萧山区开展内镜诊治的医院均成立了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建立了内镜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较为满意,但各医院在执行《规范》程度上参差不齐。在11家医院中,81.82%的医院设置了专用洗消间,72.73%的医院由专人负责清洗消毒工作并经过了培训,90.91%的医院开展消毒剂有效浓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见表1。
2.2 内镜使用量调查结果
大部分医院内镜使用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在萧山区开展内镜诊治的11家医院中,3家三级医院的内镜使用量均超负荷运行,8家二级医院中内镜超负荷运行的亦占据37.5%。依据《规范》规定的程序计算,完整清洗消毒一条内镜需要30min,估算诊疗平均所需时间约15min,因此每条内镜每日最多做内镜诊疗9人次[7]。本次调查中,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综合性的大医院,患者多,内镜连续使用频繁,无法保证足够的清洗消毒时间,更无法保证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见表2。
2.3 不同采样方法监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比较
结果表明,内镜内腔面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外表面,与龚瑞娥等[8]的报道相似。这是因为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常常有血液、黏液附着在镜身外表及内腔管壁,用后清洗时外表比内壁容易清洗干净,消毒灭菌处理时外表比内壁容易被消毒液浸泡。见表3。
3 讨论
内镜是一种医院临床重复性使用的精密诊断和治疗的医用设备,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内镜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内镜的材质特殊,精密度高,其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其价格昂贵,医院购置数量有限,而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又较多,客观上存在一定供需矛盾,所以内镜的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前提。如果先直接用戊二醛消毒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材,可使附着在器材上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碍其穿透而影响消毒效果。因此,内镜清洗是关键。
2004年版《规范》出台前,内镜只注重消毒、不重视清洗,直接影响了消毒灭菌效果。由于内镜管腔细长复杂,很难彻底清除管腔内附着的血液、黏液和分泌物,同时在清洗过程中水分的带人、消毒液的挥发及取物时的带走常引起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下降,难以保证内镜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由于内镜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患者间发生医院感染屡有报道。为了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杜绝内镜的医源性感染,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规范》特别强调了内镜清洗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了内镜的清洗、消毒程序和时间以及监测采样的方法,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
针对本次萧山区内镜基本情况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①建立岗位责任制。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岗位责任制,通过全面、科学的考核制度,从而保证内镜清洗消毒效果。②加强人员培训。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分期分批对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领导集中进行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掌握清洗消毒相关规范精神和消毒技能[9]。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必须接受培训,达到百分之百持证上岗。③加大设施投入。医院要加大对内镜诊室基本设施的投入,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的规模和接诊的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设备应包括专用的流动清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各种刷子等以及必备的消毒、灭菌剂和器械,以保证内镜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改进。④严格操作规程。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执行《规范》,做到规范清洗、消毒与灭菌,确保消毒与灭菌效果,保障患者就医安全。⑤重视质量控制。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监督监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帮助检测结果超标的医院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萧山区医疗机构内镜消毒管理比较规范,但在某些环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在进行内镜检查之前、之时、之后都必须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巩玉秀,武迎宏,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01-903.
[2]王育英,陈朝华.10所医院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1-172.
[3]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3-425.
[4]RUTALA WA,WEBER DJ.Reprocessing endoscopes:United States Perspective[J].J Hosp Infect,2004,56:27-39.
[5]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6]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201-204.
[7]杨海轶,李亚洁,蔡文智,等.广州市40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5):531-533.
[8]龚瑞娥,吴安华,冯丽,等.不同采样方法对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5):89-90.
【关键词】胃镜检查;清洗消毒;灭菌;护理干预;规范化流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3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7-01胃镜检查室不仅仅是检查治疗工作,而且还要负责胃镜器械的整理、消毒、灭菌以及一些一次性的医疗用物的质量管理的临床特殊科室[1]。胃镜检查室的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发生的感染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现今,国家卫计委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胃镜检查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将清洗流程规范化是胃镜检查室的关键之举,现笔者将胃镜检查及清洗消毒灭菌的护理干预研究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胃镜检查室的2012年度下半年为对照组,2013年度上半年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清洗消毒灭菌原则,观察组实施清洗消毒灭菌的规范化流程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时间段的患者一般情况、医护人员一般情况、器械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陈旧式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清洗、消毒、灭菌等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规范化清洗流程首先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章程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对在各个诊室收回的器械进行分类装置,再次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比如机器清洗及人工清洗等。清洗完毕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和合理的包装。包装时要进行检查所清洗器械的清洁程度、性能及干燥度,检查如有清洗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按要求重新清洗。
1.2.2机械清洗的流程清洗流程程序化包括如何使用清洗消毒机:开机、启动、装载、摆放器械、关机等;定期对消毒机的使用及维护进行记录,做好常规的日常保养工作。邀请清洗消毒机的厂家维修工程师来科内进行培训讲解关于机器使用的理论知识培训。然后每位护士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由培训老师严格把关进行操作练习。对新护士在理念和操作上都从基础上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对老护士要纠正不规范的操作,逐渐更新观念,使科内人员掌握机器的使用规程。
1.2.3人工清洗的流程小医疗器械均使用人工进行清洗,此种清洗要加强学习,由培训老师讲解清洗的重点并进行实际演示,使其先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充分的震荡,再进行人工清洗干净。清洗时操作程序应符和:充分冲洗、充分洗涤、充分漂洗、终末漂洗这四个关键的部分[3]。浸泡时间要充分,在浸泡时将所有轴节均打开;漂洗时要进行彻底漂洗。
1.2.4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培训去污是主要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病原微生物的过程[4]。在胃镜检查室进行工作的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性的风险因素,防护不正确,容易增加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性。因此,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时间、方法、化学消毒剂的作用以及毒副反应。在进行消毒时严格进行自身防护,可以带防护口罩,穿防护衣,减少与化学消毒剂直接接触的机会。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内消毒剂的浓度。对于物理消毒的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与维修,使用时严格遵守使用的操作规程,对于高温物品取出时要佩戴面具、手套、严格禁止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与仪器,防止烫伤发生。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要注意保護自身的皮肤与眼睛,穿好防护服再进行操作。对于生物风险因素的防护可实行区划管理,将环境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1.3观察指标由质控小组进行胃镜检查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质量包括消毒监测合格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再针对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1.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通过r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个时间段的工作效果比较
时间1护理质量1患者满意度对照组178.23±10.26176.83±11.80观察组195.06±2.23194.83±2.90P1<0.053讨论
进一步加强对医院胃镜检查室的管理及监督工作是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消毒灭菌已经是胃镜检查的重点工作之一。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消毒灭菌质量关键是清洗流程,将清洗流程规范化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参考文献
[1]罗丽芳.消毒员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的规范化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8(44).
[2]郭惠丽.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2).
[3]郭凯.加强供应室去污区管理提高灭菌质量[J].吉林医学,2011,32(4).
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湿包是蒸汽灭菌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所以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如此反复的消毒灭菌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材料,也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供心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湿包判断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
1.1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1.2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1.3消毒包内有水滴。
1.4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2引起湿包的因素
2.1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
2.2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
2.3干燥时间不足。
2.4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
2.5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
2.6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
2.7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
2.8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
2.9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3湿包控制
3.1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2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物品取出后应放在铺有织物的台面上冷却一段时间使之降到室温,再下送到各临床科室或放入无菌物品储存柜内,这期间应远离冷气或冷气出口的地方以防再次形成冷凝水。
3.3消毒包正确包装。物品包装大小松紧适宜,体积不大于30 cm×30cm×50cm,敷料包不超过5kg,器械包不超过7kg,盘、盆、碗等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水巾隔开。
3.4消毒包正确装载物品装载时,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灭菌包不直接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各灭菌包之间相隔≥2.5 cm,消毒物品离锅底6cm以上,最上层灭菌包距灭菌器顶部需相隔
7.5cm。器械包及储槽类容器应平放;盘、盆、碗类就稍向前倾斜、侧立或倒立,纺织类包竖立;玻璃瓶与管腔类包应开口一致并开口向下或侧放。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金属类器械包放下层,纺织类与管道类物品包放上层,大包放上层,小包放下层。靠门处物品盖防湿布,并用不锈钢弯盘对着安全阀排汽口装冷凝水,开门后及时倒掉,避免湿包形成。
3.5灭菌后物品的处理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的载物架上,并加盖防尘罩。灭菌物品储存在密闭柜并行清洁与消毒措施,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3.6请设备科人员定时维护保养灭菌器及时清除过滤器渣屑沉积物,操作人员随时注意设备运作情况。运转异常及时报告维修,并认真做好脉动真空蒸汽压力灭菌器的B-D测试、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4小结
一、员工须持有效《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二、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理发勤更衣,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上岗或返岗前必须洗手消毒。不得有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等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班前班后搞好各自岗位卫生工作。
三、清洗餐具的水池必须专池专用,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水池混用。
四、餐具清洗、消毒必须由专人负责,餐具数量必须足够周转。
五、餐具清洗、消毒应做到: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一洗:将餐具上的所有食物残渣冲洗脱离。
二刷:在40~50℃温纯碱水中用抹布用力刷洗餐具。
三冲:把餐具里外冲洗干净。
四消毒:洗净的餐具须按煮沸或蒸汽消毒要求进行消毒或置于容
器中经过远红外线120℃消毒15~20分钟后才能取出;不能采取高温消毒的玻璃器皿等须采取药物消毒;药物消毒应严格按照消毒药物的有效浓度和浸泡时间规定进行操作。消毒后餐具只能用消毒布擦干。
五保洁:消毒过的餐具放入保洁柜,由专人保管。
六、消毒后的餐具外观应无水干爽、无污垢、无油渍、无食物残渣、无异味,并应做到抽检合格。
七、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在贮存柜的柜门上注明标记。未消毒的餐具不能供给客人使用。
八、餐具保洁柜须用消毒水每天清洁,并保持封闭。不得摆放杂物及有苍蝇、蟑螂。不得将鞋子摆放柜顶或将衣物挂放柜门上。垃圾桶应远离保洁柜。
九、排放食物残渣的通道必须每天下班后冲洗清理、保持通畅。
十、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十一、消毒柜出现损坏或其它故障导致无法使用时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反映予以及时更换、修复。
【关键词】二级医院;集中清洗;难点;对策
我院是一家二级专科医院。按照国家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和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我院消毒供应室将初步对全院复用性医疗器械实施集中清洗。由于临床医疗专业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较难清洗、精密,昂贵、高风险复用器械进入临床医疗活动中。但在二级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我院消毒供应室原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工作模式等难以适应转型所带来的新的挑战。现将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全院复用器械集中清洗面临的难点及对策报告如下。
1 难点
1.1 人力资源 供应室工作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不属于临床一线科室,因为不需要直接面对患者,工作相对单纯,自然就成为老弱病残与照顾对象集中的科室。老少比例失调造成消毒供应室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另二级医院病床规模较三级医院要小,自然相应护士比例随之减少,在工作量不饱和的情况下,人员配置自然也不饱和,原来临床科室的清洗工作轉移到供应室集中处理,工作量与工作人员增长比例不同步导致人员不足。所以,供应室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年龄较大,学历低,身体差,人员少,缺乏学习的动力等特点。
1.2 思想观念 消毒供应室原有的分散式清洗方法已经养成了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遵循习惯在工作上觉得更加得心应手,新成员的加入采取的是带教式传授,工作方法沿用老一套,甚至有一些是错误的做法。集中清洗后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工作时长也延长,惰性致使工作人员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觉得原本运行得好好的工作模式为什么要改呢?很多新的规范,方法的颁布施行基本上都首选三级或三级以上级别医院,待趋于成熟时方在二级和(或)二级以下医院全面施行,但那已经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了,这就导致二级医院新信息的获取推迟及延后,老少不均的人员配置情况使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也不一,积极性也不高,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临床科室有的怕器械损毁或耽误使用,有的斤斤计较那点成本,使集中清洗的推行也是颇费周折。供应室格局的改造,清洗设备的添置,防护用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一大笔基金,如果领导不能了解集中清洗的重要性,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将很难支持消毒供应室的转型工作。
1.3 布局和设备 由分散的科室自行清洗转变为集中清洗,大量的医疗器械集中处理,原有的供应室格局和设备满足不了工作需要,如整个供应室的扩建;清洗槽的增加;清洗器具及防护用具的完善;由台式超声波清洗机换成兼具清洗、消毒、干燥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微波清洗机,这无疑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所以,领导阶层的理解和支持是重中之重。
1.4 清洗操作技术 二级医院发展滞后,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清洗一直沿用手工清洗方法,虽然手工清洗未被淘汰,但不及首选机械清洗,新型微波清洗机的引进,虽然有工程师的技术指导,但缺乏临床实际操作的经验,目前仍在摸索阶段;一些特别器械如骨科器械、口腔器械结构复杂,精细,或需要特定的清洗溶酶、温度等,都需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一步的学习。
2 对策
2.1 医院管理层面 管理最注重的是大家的共识,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参与建立制度,设计流程,联系实际,不断地反复推进,最后形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工作模式;争取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按需设岗,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和交流平台,合理配置设备设施,满足工作需要,定期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推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能使员工团结,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
2.2 相关职能部门层面 感染管理部门:参与培训,认真学习标准,根据标准进行监督,指导,完善管理。后勤部门:保证水、电的供应,完善设备的售后服务等。
2.3 消毒供应室层面 人员培训——接收——建立规范。
2.3.1 人员培训 做好消毒供应室团队成员的思想更新,鼓励他们更新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是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根本。重视供应室专科技术更新,开辟多渠道的岗位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使之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消毒供应室人员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培养创新意识,合作意识[2]。扩大知识面,有利于促进供应室专科知识的发展。
2.3.2 接收 基于条件不成熟的限制,可逐步从基础诊疗器械清洗开始,先易后难,如精神科优先,而后急诊室、妇科,最后口腔,手外科,不懈朝着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集中清洗的大目标迈进,越做越多,越做越好。
2.3.3 建立规范 建立以临床需要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根据临床科室、手术室业务需要,更新工作程序和方法,与临床科室、手术室密切沟通。制定相关制度,操作流程,应急预案。
2.4 临床科室层面 手术器械的集中清洗节省了科室的人力资源,针对工作流程的改变,不光是供应室本身,还有临床科室也需要更新观念,供应室的人要到临床沟通,知道器械使用的方法、时间、用途及注意事项,临床科室也应与供应室多协调沟通,提出宝贵建议。
3 小结
集中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未来趋势,清洗作为整个器械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即使在施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在全院领导层、相关职能部门、供应室本身以及临床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保证医院内各种污染后的器械与设备都能在受控的标准下,以统一的流程与管理达到一致的水平,确保器械重复使用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医院内因为器械问题造成的感染,最终实现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傅丽丽.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1B):165-167.
为确保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特制定有关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的规定,望大家遵照执行。
一、各班卫生责任区由各班负责打扫,每天早、中、晚各一次,由团委学生会负责检查督促。
二、人员密集处(如教室、寝室、坐班室等)由总务处安排公共人员定时、定点进行消毒,每天1—2次。
三、垃圾池每星期的星期五下午由总务处安排彻底清理一次,并做好消毒工作。
四、垃圾池、小便处、厕所、水沟由总务处安排人员每天消毒一次。
五、厨房、单车棚经营范围由承包方负责打扫,学校统一安排消毒。
一、手工清洗操作程序:
(1)、进行清洗工作前,衣帽整齐并戴好放好用具如:面罩、防水围裙等。(2)、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3)、冲洗:将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4)、洗涤:冲洗后,应用酶清洁剂或其它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刷洗操作用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
(5)、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
(6)、终末漂洗:应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
(7)、被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污染的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应先浸泡于5000mol/L含氯消毒液内浸泡60min,再按上述程序进行清洗。
(8)、清洗用具、清洗池等每天清洁与消毒(500mg/L含氯消毒液)。
二、超声波清洗器清洗操作程序:
(1)、进行清洗工作前,衣帽整齐并戴好放好用具如:面罩、防水围裙等。(2)、冲洗:于流动水下冲洗器械,初步去除污染物。
(3)、洗涤:清洗器内注入洗涤用水,并添加清洁剂。水温≤45℃,将器械放入篮筐中,浸没在水面下,腔内注满水,清洗时间3—5min,必要时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超过10min。
(4)、清洗时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谷秀格 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大四学生
【摘要】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器械作为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的传播媒介,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作为口腔诊疗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口腔器械消毒与管理现状、问题、处理及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阐述,为口腔工作者进行器械消毒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口腔器械 消毒剂 灭菌方法 消毒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管理措施
口腔器械作为口腔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形状复杂、使用频繁、周转较快、污染严重、消毒灭菌较难等特点,在诊疗过程中接触患者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1]86。口腔医疗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2]。一直以来,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都是口腔诊疗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近些年来,随着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及人们保护意思的增强,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院管理的检查与规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及管理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3]。现在的消毒措施及管理制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许多报道对口腔器械消毒方法及管理模式的进行了临床效果检测,得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也存在着具有分歧的观点。本文旨在对口腔器械消毒与管理现状、问题、处理及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阐述,为口腔工作者进行器械消毒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口腔器械清洗消毒 1.1 口腔器械分类
①常用器械:每台综合治疗台上医师使用的持物镊、棉球罐或手术剪、持针器等常用器械作为全院通用器械。②口腔科普通器械及贵重器械:如牙科手机、拨牙钳、牙挺、骨凿等。③精密小器械:针对根管治疗就有几十种小器械,如成形夹、成形片等[1]86。
1.2 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根据其灭菌效果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防腐剂和保存剂。消毒剂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消毒方法来选择。①高效消毒剂(又称灭菌剂): 杀菌谱广,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芽胞、分枝杆菌、病毒。包括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过氧化酸等。高效消毒剂性质不稳定,需现用现配。适用于口腔高危、中危器械的消毒。②中效消毒剂:除不能杀灭有较多有机物保护的细菌芽胞外,其他微生物均可杀灭。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优氯净等)、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酒等)、醇类消毒剂(乙醇等)、煤酚皂、高锰酸钾等。中效消毒剂特点是溶解度好、性质稳定、能长期贮存。适用于口腔中危、低危器械的消毒。③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亲水病毒。如苯扎溴胺(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其性质稳定,能长期贮存,无异味、无刺激性。适用于口腔低危器材消毒。④防腐剂和保存剂:仅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能杀灭微生物的化学制剂[4]239。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口腔器械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污染HB sAg 的灭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含有20~ 22 g /L的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作用30 m in、2 h, 对污染到口腔器械表面的HB sAg 灭活率达到100%。浸泡10 h, 未见明显腐蚀。连续使用7 d 后的戊二醛消毒液作用2 h, 对污染于口腔器械上的H BsAg 杀灭率达到100%。结论 该戊二醛消毒液在碱性条件下, 对污染到口腔器械上的HBsAg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对器械基本无腐蚀[5]。
1.3 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化学灭菌法、低温灭菌法和放射线灭菌法。其中压力蒸汽灭菌法是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法。张莉敏[6]151等人为探讨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效果,对比0.5%碘伏涂抹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蒸汽灭菌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碘伏涂抹消毒,在HbsAg 检测中镊子、探针、手机、口镜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6.0%、36.0%、16.0%;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在细菌培养和HbsAg 检测中口腔器械的阳性率均为0。
但有学者认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消毒时间较长,器械周转较慢,不适合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为了弥补该消毒方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新方法----光波消毒,其机理是利用了光化效应、热效应的双重协同作用同时又借助光波聚焦板对光波的强反射性和短波红外线的强穿透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光波消毒灭菌的效率[7-9]。通过研究观察用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得出光波灭菌温度在120 ℃时9 min、130 ℃时7 min 或在140 ℃时5 min 都可完全杀灭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说明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的灭菌是可行的,并且在器械能耐高温的前提下,温度越高则时间越短[10]。未来将会有更多消毒方法的研究来提高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效率。
1.4消毒流程
不同类型的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不同。①机头灭菌多采用预真空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快捷,效果可靠。其流程为由手机消毒灭菌中心的工作人员收回用过的污染手机,实行手机初步清洗—超声波加酶清洗10 ~ 15min — 充分注油—包装封口—高压蒸汽灭菌—监测灭菌效果—保存或发放。有研究表明只有3 次抽真空以后再进行灭菌的方法能确保彻底灭菌,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1]。②普通器械实行双消毒法,初步消毒使用含氯的高效消毒液浸泡消毒15 ~ 30 min 后,用流动水彻底刷洗器械,进行2 次分类送高压、干燥烤箱或浸泡消毒灭菌。③对于小型器械,如钻头、根管锉、扩大器等,应采用预真空高压灭菌或单个流动水刷洗去污- 放入专用密纹框超声清洗- 纯化水漂洗- 烘干。④一次性口腔器械使用后,必须严格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后必须由供应室统一回收,专人销毁,防止使用后的一次性器械流失院外[4]239。
1.5 消毒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为:①细菌培养和检测计数:取采样液2 ml,融入12 ml 的肉汤中进行稀释,再从中取出2 ml 放在琼脂培养皿中培养细菌,培养皿放在36 ℃ ~ 38 ℃的环境下储存2~ 3 d,3 d 后观察和计算细菌落数,并计算出细菌的总数。②HbsAg 检测取采液样的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是否携带乙肝病毒[6]151。
2.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 由于口腔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都自行处理,普遍存在环境布局不合理,操作流程、清洗、消毒不完善,消毒灭菌不合理难以保证效果等问题,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1]87。近些年来许多口腔诊疗单位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全部诊疗器械按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将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口腔诊疗器械120 件作为对照组,口腔诊疗器械在口腔科内处理;120 件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诊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将口腔诊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对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和灭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0.83%,显著高于对照组清洁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器械灭菌效果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17%,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口腔诊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的模式,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和灭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237。解放军第153 中心医院进行集中管理后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保障 定期抽检清洗质量共计15 次,均无蛋白残留;抽检灭菌的质量共计12 次,合格率均为100%。集中管理后使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不规范等问题得到彻底规范,并使得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得到保障[12]。黑龙江省电力医院自2010 年消毒供应中心改建启用以后,将口腔科器械全部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13]。
针对目前口腔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给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措施。
①改善布局等硬件条件,改建口腔科消毒室,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将消毒中心严格划分为去污区、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区,实行单向通行,禁止逆行或交叉,使消毒流程符合要求[14]。遵守去污、干燥、包装、灭菌原则,按要求配备相关设备。凡是进入患者口腔的治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凡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都实行消毒或灭菌。
②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将口腔科诊疗器械如持针器、止血钳等统一回收送医院消毒供应室去污、清洁、消毒或灭菌,由专职护士根据数目、性能包装灭菌,保证了消毒、灭菌合格率。优先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用化学灭菌剂浸泡。
③做好环境的清洁,加强对口腔诊室的清洁消毒工作,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每天工作后进行终末消毒。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各种消毒液密闭保存,容器每周更换灭菌2 次,每名患者做到“一机一钻一巾一杯一套口腔器械一副手套。”
④加强监督监测,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坚持每月对诊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无菌物品及器械,使用中的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等进行监测。通过监测,保证达标率为100%。供应室每日对消毒包进行化学监测,疾控科每月检查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⑤严格制度管理,根据口腔科诊治特点,建立适合口腔传播预防控制的管理制度,修定完善了20 项传染病管理制度,定期对内容进行更新、培训、宣传和检查。定期对新来人员、进修生等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参加省级医院感染防控会议,相互交流经验。要求医护人员在各项治疗操作中注意个人防护,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⑥加强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把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使用、回收各环节,使用前查看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使用过的锐利器械等放入锐器盒中,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内,由供应室统一回收,严禁遗漏和造成污染[15]。
但口腔器械集中处理后,对器械的周转使用有一定影响,口腔科应配备充足的诊疗器械。但精密小器械如扩大针、车针等几十种小器械具有形态大小不
一、精密度高等特点,导致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包装等过程中存在丢失现象,因此,尚需进一步探讨合理的方法,使小器械在处理过程中能更好的保存[1]87。通过各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完善更系统的管理模式。
3.总结
口腔器械可分为常用器械、精密小器械、普通器械及贵重器械,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消毒流程。目前压力蒸汽灭菌法是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消毒灭菌法,但有学者认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消毒时间较长,器械周转较慢,不适合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为了弥补该消毒方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新方法----光波消毒,有效地提高了消毒灭菌的效率,但其消毒效果及临床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近些年来许多口腔诊疗单位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全部诊疗器械按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可通过改善布局等硬件条件、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做好环境的清洁、加强监督监测、严格制度管理及加强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方面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措施。对于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及集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尚需各医疗人员进一步探讨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慧.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3): 86-87.[2]喻长友.口腔器械消毒与疾病预防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7): 1105-1105.[3]李慧良, 黄婷, 郭晓梅.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2(001): 77-78.[4]陈丽.口腔专科诊疗器械清洗灭菌与保养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7(34): 237-239.[5]刘丽萍, 王芳.碱性戊二醛消毒液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的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2): 215-215.[6]张莉敏.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效果.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51-152.[7]Menzies D,Popa J,Hanley J A,et al. Effect of ultraviolet germicidal lights installed in office ventilation systems on workers’health and wellbeing: double-blind multiple crossover trial[J]. Lancet,2003,362(9398): 1785 - 1791.
[8]Kujundzic E,Matalkah F,Howard C J,et al. UV air cleaners and upper-room air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for controlling airborne bacteria and fungal spores[J]. J Occup Environ Hyg,2006,3(10):536 - 546.
[9]Ritter M A,Olberding E M,Malinzak R A. Ultraviolet lighting during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he rate of infection[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9): 1935 - 1940.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推荐阅读:
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规程07-24
水箱清洗消毒操作规程05-25
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制度10-23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07-03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12-09
内镜神经外科手术技术07-21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12-06
内镜室医师职责05-25
消化内镜中心制度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