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医生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小医生(精选11篇)

家庭小医生 篇1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家庭小医生

姓名:xiaomao 学号:11

《家庭小医生》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完全避险、自救自护”的知识和本领,增强、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快快乐乐地健康生活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疾病,偶尔也会碰到一些意外事故,如何正确对待,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更大的伤害和更严重的后果,需要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基本方法,同时需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物知识,对待事物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专业人士,实地调查以及与人合作进行活动探究,获取应急、自救以及救护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一些急救方法。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1)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疾病介绍及预防。

2)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知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3)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意外事故的急救方法的演示。3.课时安排:6个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并学会预防这些疾病,掌握一些保健知识。

2)了解药物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学会科学用药。3)了解一些简单的急救常识,并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去。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有关疾病介绍、药品常识及应急、自救等资料的收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交谈,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与他人分工合作,提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通过展示一些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法,提高应急、自救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从预防疾病和安全用药做起,增加学生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学会自救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体验救护生命的过程,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分组,确定主题 1.导入课题----家庭小医生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生过病吗?都生过哪些病啊?你们还记得你们生病时候的症状吗?你们生病后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治疗啊?是打针呢还吃药啊?吃药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生病的时候能随便吃药吗,为什么?你们知道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吗?那你们受过伤吗?都受过什么样的伤啊?还记得当时是怎样处理这些伤口的吗?

学生积极发言,老师认真听,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将老师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成几个大的课题。然后再将这些大的课题细分为几个小的子课题:

1)《常见疾病篇》:包括感冒、发烧、拉肚子、中暑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的发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等内容

2)《安全用药篇》:包括怎样科学的用药、药物的分类、药物的贮藏等 3)《意外伤害篇》:包括日常生活中划伤、摔伤、碰破等小伤口的止血、消毒方法,轻度烧、烫伤的处理方法和不小心被动物蛰,咬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以及煤气中毒,电击等急救措施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大课题(从这3个课题中任选一个)。老师发几张纸,纸的上面都写有常见疾病篇,安全用药篇,意外伤害篇这几个课题,同学们喜欢哪个课题就在该课题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把纸收上来,并进行统计,根据同学们的喜好,老师自行分组,每四人一组。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一个小组长。

3.分完组后,再让他们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得出他们都感兴趣的一个子课题。

比如:《常见疾病篇》中有一组,经过交流讨论后得出的子课题为“中暑”,那么,这一组就要对中暑的症状,原因以及中暑后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查讨论。

第二课时 拟定活动方案

1.老师告诉同学活动方案应包括的关键词:主题、目标、内容、方法、分工、时间安排、地点安排等。

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拟写活动方案。活动实施阶段(课外的两周时间)

1.老师指导学生可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去医疗站、医院调查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研究资料。

2.学生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有的小组成员全体一起去图书馆;有的小组成员各自分头调查,然后再将收集到的资料集中在一起汇总整理;有的小组学生利用周末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实地调查和询问,如怎样认识感冒发烧基本症状、怎样处理小伤口„„ 第三课时 交流、整理资料(处于实践阶段)

1.各个成员以小组的形式把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讲出来,然后在小组内或 小组外进行交流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向组内的其他成员汇报自己的活动进展。然后再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2.这时老师也可以在旁边听,了解学生们的进展,并对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第四课时 交流、汇总、整理资料(实践阶段接近尾声)

这个时候,学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得出本组所研究课题的一套完整有序的研究成果。第五、六课时 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1.展示:每个小组就要上台汇报本组的最终调查成果,可以以幻灯片、ppt的形式,也可以口头汇报或现场演示的形式(选择意外伤害篇的小组最好是以现场演示的形式展示),展示形式多种多样。

2.他评:在每一组展示完后,在下面观看的同学要对这组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可以评价优点和缺点,也可以给出建议。然后向这组成员进行提问,该组成员要进行回答。

3.自评:他评完后,该组就要选一个代表进行自评。评论自己在展示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在这次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通过这门课学到了哪些东西。

4.教师点评:最后就是老师对该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评价每个组的优缺点,然后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反思

家庭小医生 篇2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公布,我国慢性病目前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1 030万人的85%,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而忽视预防保健和社会卫生服务,将会使医疗费用加剧上涨且健康水平不能明显改善。而创新性地全面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将对该现象有比较显著的改善。

家庭医生制是指通过契约方式,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维护的服务制度。2009年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提出家庭医生制度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要让我国的老百姓人人享有家庭医生式服务[1],将其作为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庭医生制度不仅在国内大力推行,其也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例如英国、古巴和丹麦等国家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在城乡实行了家庭医生模式并逐渐推广到全国。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其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然而,该制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我国在20世纪后期,家庭医生服务才刚刚兴起,其走过了起步较为艰难并不断认识、再完善和再深化的过程。在当下进一步深化我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关键阶段,继续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是不可跳过的必经之路,对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英国、美国和古巴三国独特的家庭医生制度,总结其服务模式、激励机制与相应制度下的优缺点。

2 国外家庭医生模式现状

2.1 英国

2.1.1服务模式。英国国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建立于1948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益医疗服务体系[3]。

英国的初级医疗保健诊所是以全科医生为组成的基层医疗服务团队,根据注册民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及业务开展情况,团队可配备其他如护士、健康随访者、牙医、眼科医生、药剂师和物理治疗师等辅助人员。全科医生首诊、 预约接诊及与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机制是英国NHS的主要特点。注册民众患病时,除非是急诊,否则,必须先到全科医生处就诊,只有在全科医生认为病情严重、确有必要转诊的情况下,患者才可以到医院就诊,医院会把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情况、检查结果和患者出院后需要哪些日常护理及时通报给全科医生[4]。

2.1.2激励机制。英国医疗保健费用实行总额预算和按人头预付制,每年由国家税收支付。全科医生每接受1名注册民众,国家按照84镑/人(年)标准付费(免疫接种费政府另付),每名全科医生可接受注册民众2 000人,该项收入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2/3;另按照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人数和管理质量得分获取其余收入,该项收入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1/3[5]。

2.1.3 (1)NHS模式优点。低投入、高回报。表1显示的是几个典型的以国家卫生服务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国家的卫生费用及健康情况,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出,英国的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最低的,仅为8.4%,而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3]。(2)预防为主。具有成熟的社区布局,“家庭医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乡村, 在城市,基本上步行20分钟就可以找到“家庭诊所”,建立起直拨电话服务系统(NHS Direct),随时提供任何健康服务以及咨询,随着网络普及,这一服务也发展到网络上。(3) 按人头付费的有效支付手段。这种激励机制,可以使医生为了增加自己的盈余而非常注重预防保健工作,尽可能地在社区解决疾病。同时为了避免医生减少服务量或降低服务质量,英国政府允许民众可以在一定时期更换家庭医生的注册。医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才能留住注册民众,继而保证人头费不会流失。

*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英文版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09 and2010》及 WHO 相关数据。*为 2007 年数据;**为 2000—2009 年数据。

2.1.4 NHS模式缺点。(1)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医院节约成本至上。英国有6 000多万人口,而NHS雇员已超过170万人[6]。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2007年英国政府健康支出的比例占政府支出的比例从14.3%上升到15.6%。系统庞大带来巨大的卫生投入以及政府的财政负担,医院为了节省成本,降低服务水平,忽视病人最基本的需求,设备陈旧,医院卫生不合格。(2)卫生机构效率低下,候诊时间过长。医院就诊供求矛盾大,门诊要排长队等候,据英国皇家医学会调查,需要住院的慢性病人中有65.0%的病人至少要等1个月的时间才能入院,30.0%的病人需要等半年,5.0%的病人需要等一年半以上[7]。(3)卫生人员结构不合理,增长比例不平衡。在2007年的“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国际研讨会上,英国国际政策网络卫生项目主任菲利普·史蒂文斯介绍,从1999—2005年,NHS医生的人数增加了88.8% ,管理人员增加了62.2% ,所以,管理人员的增长是医生和护士增长速度的3倍[8]。2000年有统计显示, 英国2/3的注册护士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有7.3万名护士的年龄在50~55岁之问。护士行业非常紧缺,NHS秘书长Beverly Malone指出,英国护士人数增长比例的失衡将来会危及英国病人的生命。

2.2 美国

2.2.1服务模式。美国是市场主导型医疗服务体系的代表。家庭医生与护士、药剂师、心理医师、社工人员及财务人员等共同组成团队[9],为注册居民提供服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部门与私营保险保健机构引进以“管理保健组织”为核心的费用控制措施, 现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管理型医疗保健组织属于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紧密结合型的健康保险组织,它将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起来与之签约,形成服务网络,按人头或病种支付供方费用,并以“批发”价格为本地区的自愿参保者提供成套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10]。

2.2.2激励机制。在管理保健下,保险公司代表投保人向医疗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每位参保人自己选择或被分配1名家庭医生,保险公司则按人数将一定比例的保费预付给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除提供医疗服务外,还负责病人转诊的审核批准。对费用控制好的家庭医生,保险公司对其给予经济奖励。同时,保险公司还加强对家庭医生的病案管理,以保证医疗保健的延续性。和英国相比,美国管理保健的“守门人”――家庭医生的经济色彩更加明显[4]。

近年来,部分政府补贴的医疗保险提出了经费预付管理(HMO)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家庭医生成为核心角色,从机制上成为委托人的健康和保险公司的“ 双重守门人” ,家庭医生的收入在迅速提高。目前家庭医生的收入在从事卫生保健工作人员中占首位,增加了24.8%[11]。

2.2.3优缺点分析。美国管理型医疗保健制度有以下特点:(1)病员管理。管理人将根据成员所有健康保险的保险责任,制定出最合适而耗费最少的医疗计划。(2)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行为监督。医疗管理组织派专人对需住院治疗的参保成员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严格监管。(3)尽量院外治疗。医疗管理组织强调非住院治疗,通过缩短住院天数达到节约住院费用的目的。(4)高度重视预防保健。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定期为成员进行健康体检,使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根据以上特点,管理型医疗保健制度优点显现,其使得住院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门诊利用率增加; 医生对高尖昂贵仪器检查的依赖程度减低,普通检查的利用度也趋向合理,预防保健服务大大增加,病人对费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总体上,这类健康保险的总支出比传统健康保险约低10%~15%,而卫生服务质量基本上得到了保证[11]。

但这种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按照市场法则经营的保险制度,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的等价交换关系。这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制度很难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必须要广,即必须要将最大范围的人员纳入风险池,覆盖不完全就难以保证整个制度达到良好的保障效果[12]。

2.3 古巴

2.3.1服务模式。自1984年起,古巴建立了家庭医生计划 (Family Doctor Program)。一个家庭医生在其生活的社区内负责120个家庭,对负责的家庭人口提供初级的医疗诊治和疾病预防服务,政府会根据各地城乡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发展状况来调配人员,缩小区域差异,使全国基本处于平衡状态[13]。1987年22%的古巴人拥有家庭医生,1990年升至47%,1995年增至95%,2003年达到99.2%。虽然病人有固定的家庭医生,但他也可免费咨询其他医生。截至2009年,45%的医生是家庭医生,每年97%的医学院毕业生充实家庭医生的队伍[14]。

2.3.2激励机制。古巴将医学教育放在首位并采取免费教育的措施迅速充实卫生领域人力资本储备,医疗教育由国家统一管理,通过对教育招生计划设置,使得全国医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水平分布都成为可控因素,为整个卫生体系的管理提供了方便。医科学生免费入学但毕业后要到偏远地区服务两年,这是古巴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输送体系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一配套政策有着扩大医务人员队伍和调节区域卫生资源平衡的双重功效[10]。

2.3.3优缺点分析。(1)国家医疗保障,政府预算内列支。 古巴采取以政府预算作为基本融资渠道,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资金来源。首先,它的全民医疗保障是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的体现,保证了卫生资源在贫富之间的平等分配,也有利于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保障与提高。其次,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由国家承担,医务人员工资由国家支付,这样的收入机制弱化了医务人员追逐利润的动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无序上涨。但是,在卫生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医疗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而由于服务是免费提供的,价格不能成为调节供需的中介,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制度就会逐渐异化,出现一些非货币化的 “交换”(如政治权力的大小和社会关系的远近)来替代货币执行价格职能。古巴的医务人员虽然众多,但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必备资源都很匮乏,社区免费医疗点物质条件极度匮乏,针头和注射器奇缺以至于要清洗后反复使用,因而,卫生资源向政治精英集中以及医务人员优亲厚友等现象在古巴已经十分常见。另外去条件恶劣的免费政所也要排队数小时,医疗效率堪忧。(2)费用控制。在费用控制和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该体系中的医疗资源形成了一个合理梯形结构,初级医疗保健网最为庞大,投入最多,也最受重视,服务体系通过家庭医生的社区服务实现了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功能,并通过及时方便的首诊防止小病发展成大病,节约了卫生资源[15]。但由于全民免费医疗,给政府带来巨大财政负担。

3 结论

家庭小医生 篇3

治疗:常见病、慢性病样样行

在疾病治疗方面,相对于二三级医院的“高、精、尖”,家庭医生需要处理的是“宽、广、平”的常见病、慢性病。

诊治常见病、慢性病要做到得心应手,其实并不容易。陆萍是个在医术上精益求精的人,在她看来,光有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真正给患者带来实惠。因此,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她不断钻研业务,并参加了各类学习班,学习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等相对薄弱的学科。几年来,陆萍的敬业、专业、博学很快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信任,越来越多的居民与她签约。

作为一名家庭医生,不仅需要对签约病人负责,还需要对其家人的健康负责。赵阿姨是陆萍的一位“粉丝”,一天早上,陆萍接到了赵阿姨的预约电话,说儿媳妇要去看病。原来,赵阿姨的儿媳妇发烧一周了,到大医院看过,当感冒治了几天没好,赵阿姨不放心,想请陆医生把把关。陆萍仔细询问了病史,做了一些体格检查,最终怀疑病人可能有妇科疾病。果然,妇科超声检查发现病人有盆腔积液,陆萍建议道:“看来还是要去大医院,但是得看妇科。”几天后,关心的电话打过去,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点哽咽:“陆大夫啊,报告出来了,是卵巢癌,要马上手术,多亏了你,不然估计还得拖一段时间啊!”

除了到门诊看病,一些因行动不便、残疾、高龄等不能到门诊的居民,可先通过电话咨询请医生临时出诊,然后建立家庭病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健康难题。

预防:讲座、筛查进社区

疾病往往只是显示身体健康状况的“冰山一角”,其中暗藏的危险因素往往不为人知或被人忽视。如果帮助居民做好预防工作,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此,陆萍和她的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每年还会开展大肠癌、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筛查。

但是,很多居民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关键原因是对预防不够重视,袁阿姨就是一个例子。在一次社区老年人免费体检中,袁阿姨认为自己身体挺好不需要检查,在陆萍反复劝说后,袁阿姨才勉强接受。结果,体检显示袁阿姨肺部有“异常阴影”。陆萍当即建议袁阿姨去做CT检查,结果居然是“肺癌”!不幸中万幸的是,由于发现得早,癌细胞还没有扩散。手术后,袁阿姨和他的家人都成了陆萍的签约对象,一家人对体检再也不敢马虎了。

管理:分层区别对待

陆萍说,家庭医生除了要会“治”会“防”,还要会“管”。从试点签约工作以来,她累计签约居民近3000人。对于这样庞大的人群,大家一定很疑惑:能管得过来吗?

陆萍的模式是,根据不同人群采取分层管理。对于老年人、慢性病等重点人群,通过预约门诊、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的形式做到“签而有约”,让签约居民感到“贴心,省心”;对于身体不错、不常就诊的人群,以“居委门诊”为平台,开展疾病筛查,举办健康讲座,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家庭医生服务协议 篇4

(样式)

协议号甲方:合肥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乙方:(家庭成员代表或户主姓名)联系电话:手机座机健康档案号地址:家庭成员人数:成员姓名甲、乙双方共同确定团队家庭医生小组为乙方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姓名手机小组成员座机手机团队长手机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尊重和自愿的原则,签订以下条款:各区(市)根据实际修订项目内容。

一、甲方为乙方及其同一居住地家庭成员提供免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

二、甲方根据乙方家庭成员服务的特点提供选择性个性化服务项目和内容。

三、乙方有特需约定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双方通过协商进行有偿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四、乙方及其家庭成员自愿接受甲方提供的服务,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变化及时告知,并保证沟通通畅,积极配合甲方的服务。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生效,有效期1年。期满后如需解约,乙方须告知甲方,双方签字确认。双方不提解约视为自动续约。甲方(盖章)乙方签字

家庭签约医生工作阶段总结 篇5

2017-09-26

为落实《红河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红政办发[2017]54号)有关规定,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首诊、双向转诊,推进与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协作工作,根据《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指南(试行)》,红河州卫生计生委《红河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指南(试行)》,我院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实施方案。于2017年09月01日组织相关人员开会,并布置工作。

成立了以XX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医务科主任XXX为组长的签约服务办公室,相关人员工作岗位调整时由接替其工作人员负责其工作,不在另行通知。

根据工作安排,安排了专家到相应的服务点为开远市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从目前工作情况反映来看,我院签约家庭医生能根据患者病情,能及时作出是否转诊的判断,对需要转诊的,立即采取转诊措施。对转诊患者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简化转诊患者住院手续。对转诊到院的病人,能及时接收或协助转上级医院。

家庭医生先进事迹 篇6

家庭医生先进事迹

作为第一批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用所学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全科诊疗思维模式带给签约居民以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以精细化服务为特殊患者重建健康,个性化服务赢得签约居民信任,依托信息技术拓展“六位一体”整体化服务新模式。默默践行着“扎根基层,精益求精,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的誓言,根据病人情况建立家庭病床和健康档案,已经为全村600多在家人员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居民出宣传栏,制作健康处方,开展健康教育,为居民免费检测血糖、监测血压,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做随访。签约居民600多人,管理率达90%以上。定期上门为赵大爷进行康复指导,月月不断,延续至今。坚持全年无休为社区居民服务;及时发现社区危重老人,安排转诊,挽救他们的生命。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赞誉。

家庭小医生 篇7

关键词:家庭医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家庭医生制服务以全科医生为主体, 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并依托于全科团队的责任制服务的形式, 其目标是对居民实行全面健康管理, 为家庭成员提供连续、可及、安全、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1]。石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作为区内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依照“先试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 积极建设“家庭医生进村居, 签约服务兑承诺, 健康管理到家庭”的金山特色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 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签约过程

签约服务对象:在石化社区居住>6个月的居民, 以户为单位签约, 服务对象既有签约对象个体, 又包括其家庭成员。以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人群、重点人群为主要签约服务对象, 遵循自愿原则。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包括在中心就诊患者以及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 重点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残疾、妇女、儿童等在册管理对象。2011年在石化街道覆盖50%居委开展试点, 2012年覆盖到了社区所有25个居委。

签约情况: (1) 前期准备:街道政府、中心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十分重视家庭医生制签约试点工作,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制定“石化社区家庭医生制试点工作方案”, 确定签约目标, 通过中层干部、团队长及职工大会、居委干部会议层层发动, 编印了“石化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工作问答”宣传彩页张贴在中心、服务站、各居委画廊, 发放宣传单到每户家庭, 以提高居民知晓率和签约率。为提高医护人员的签约积极性, 及时出台了针对签约初期的奖惩激励机制。 (2) 签约方法和完成情况: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基础上, 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要求, 核定各家庭医生签约数, 通过设签约室、上门签约、授权居委会签约等多种形式进行, 截止2012年底共有签约家庭10 115户, 21 264人。原则上1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最多≤800户, 服务居民≤2 500人。

家庭医生制服务实践探索

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15名家庭医生为核心, 配备社区护士、公卫医生等卫技人员作为健康管理助理, 由64人组成7个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 并以区内三级医院下社区专家队伍作为家庭医生的技术支撑, 在辖区25个居委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家庭医生制服务网络, 为签约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提供签约优先服务内容:居民签约后, 在约定时间段内可享受家庭医生优先就诊;诊断明确的稳定期慢性病患者就诊治疗性药物酌情配1个月药量;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免费测血糖1次;高血压患者免费预约测量血压;免费提供24 h手机健康咨询服务;优先提供出诊、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社区护理等服务。

分工协作, 兑现家庭医生制服务承诺:建立家庭医生信息公示制度, 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有关信息。各团队以居委会为区域, 根据团队成员执业类别不同, 做到既有分工、职责明确, 又团结协助。家庭医生主要承担全科门诊、出诊、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医疗保健工作;公卫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健康助理, 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防病模式, 将公共预防条线部分工作分解到各个家庭医生小组;社区护士等健康助理负责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团队成员共同为居民积极兑现签约服务承诺。

创新服务模式, 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2013年在巩固签约服务基础上, 在服务模式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在公益性的原则下,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内部资源、卫生纵向资源和社区资源的支撑[2], 每个团队选取1个条件成熟的居委会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 为家庭医生制服务寻找到了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载体, 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起长期的健康伙伴关系。在工作室家庭医生除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 还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营养咨询、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和慢性病门诊预约等服务, 工作室的性质也决定了在诊疗服务过程中与居民沟通交流的时间增多了, 得到服务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体会

取得成效: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试点服务工作3年来, 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逐步提高, 构建了契约式医患关系, 开展预约门诊、双向转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 引导居民有序就诊, 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更新得到加强, 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模式已趋成熟。

存在的问题: (1) 全科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家庭医生制服务明显增加了全科医生的工作量, 需要其投入的时间更多, 凸显出社区全科医生人员缺乏和数量的严重不足[3]。按照1名全科医生签约2 500名服务对象的上限来计算, 石化社区常住人口以8.7万, 需要35名全科医生, 而现在中心注册的全科医生总数仅22名, 其中4名以担任中心管理岗位为主, 另2名在公共卫生和医技岗位。中心全科医生的严重缺乏制约了家庭医生制服务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2) 服务能力受限, 不能满足居民的期望:真正的全科医师必须掌握系统的整体思维、整体观念和以维护与促进人的健康为目的、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临床服务模式, 必须把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人文关怀、健康服务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4]。中心现有全科医生2名, 均经过上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其余均是各临床科室医生经全科转岗培训而成, 服务能力与居民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 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由于家庭医生既是中心全科门诊的主力, 又要额外完成大量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工作, 处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一线, 工作量大, 社会地位不高。目前上级部门对家庭医生尚无明确的激励配套政策, 其待遇明显低于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医生队伍的稳定性, 导致家庭医生动力不足。

建议

适应居民需求, 服务内容要适宜:根据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 可先从管理和就诊流程上为居民提供方便, 如开展预约就诊, 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诊疗的依从性, 为深化家庭医生制服务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也是目前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

建议制定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与家庭医生制的衔接方案:除了完善家庭医生本身已有的绩效工资和基本工资外, 医保部门要按签约人群服务的数量给家庭医生增加激励机制, 目前部分试点区县按照签约人数每人每月10元签约服务费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动力[5]。

参考文献

[1]周美萍, 沈燕, 吴文钦.古美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医药, 2013, (18) :20-22.

[2]肖峰, 张兴元, 于爱华.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 :31-33.

[3]彭艳英.朱泾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上海医药, 2012, (22) :25-26.

[4]张玮.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9) :2136-2138.

便宜的“家庭医生” 篇8

如支付宝与华侨医院联合we公众推出首个支持支付宝医保结算的“未来医院”;微信推出“广州健康通”公众号,并与广州市卫生局启动“支付一分钱”的挂号活动;谷歌公司专门设立cente项目,投资了基因诊断、远程诊断、医疗保健等公司;苹果公司推出名为Healthkit的移动应用平台,用来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互联网企业的抢滩,更促进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火爆。

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9.8亿元,同比增长50.0%,预计2017年将达到200.9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8.5%。移动医疗未来两年将高速发展。

在这个无前车可鉴、前途未卜的行业领域里,不断的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近日,全国首家云医院“宁波云医院”正式启动运营。所谓“云医院”,通俗地理解就是一家网上医院,用户看病足不出户,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享受到专科医生的诊疗服务,而且费用不会高于实体医院。

而同样以互联网医疗作为发展方向的朗玛信息,则在3月1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拟募集资金约10亿元,全面发力互联网医疗事业,其中1.1亿元将用于基于可穿戴与便携设备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9000万元将用于药品服务O2O平台建设项目,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第一次提出“互联网+医疗+保险+金融”的营销模式。朗玛信息董事长王伟认为需要在基础产业链上的四个方面入手:互联网入口、医疗资源布局、保险牌照和金融牌照。朗玛信息还以6.5亿元人民币成功收购39健康网,通过在行业做了近15年的网站在行业积累的用户数据,作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开始,并通过APP+IVR 形式,建立起全面建设起覆盖药品、药店、药剂师签约医生等的药品O2O 服务平台。除此之外,朗玛信息还建立侧重三农服务的民营银行,包括对疾病贷款和医疗垫付贷款等,并尽可能与医保部门、健康、养老和疾病预防等结合在一起,发展相应的业务,在此基础上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进而实现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一方面将大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看病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将改善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让稀缺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未来互联网医疗也将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当下在互联网医疗群雄逐鹿、各显神通的时刻,谁将能笑傲到最后,哪种创新又最适合中国当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仍然是悬而未解之谜。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查报告 篇9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查报告

为提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认识、思想态度,我院对各家庭医生团队开展自查、督导检查。

一、自2018年为推进和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我院做出如下措施:(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由院长带队,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并由各卫生室成立5个签约服务团队,制定工作流程,优质优量的完成对居民进行签约和服务。

(2)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以“我承若,我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辖区内的卫生资源,通过宣传栏、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并组织在人员集中处进行宣传多次,让当地居民普遍了解家庭式服务内容及好处,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民心。

(3)加强培训、突出重点。为保证签约工作的顺利开展,多次组织了沟通技巧、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等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使家庭医生从思想上认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慢性病人、孕产妇以及0-6岁儿童为重点,进行优先签约和服务。

(4)严格管理、加强督导。制定了保障此项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家庭医生联系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我院不定期对家庭医生服务情况进行抽查、定期组织小组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在卫生服务考核体现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的参考评价。

二、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工作也遇到较多困难:

(1)我镇辖区人口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大部分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多以老、幼居多,文化素质低;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差导致居民不信任。许多签约服务过于形式,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完成任务而追求签约数量,而签约居民不理解的含义,抽查中许多签约居民不知道自己已签约或不重视签约,没有保管好签约协议书、不懂签约内容。

(2)传统医疗服务观念根深蒂固,农村居民还有大部分对传统的医疗服务观念仍旧根深蒂固。人们对于一级医院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变的认识只存在于框架和名称上的改变。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中,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地位与作用缺乏深刻认识。大部分居民认为基层卫生人员为应付上级上级交代任务而工作,没有让居民真正得到实惠的项目。

(3)签约团队不完善。签约团队人员结构不合理,有些团队虽然有全科医生或临床医生,但大多以医院临床工作为主,对签约服务工作不重视,难以真正参与到签约服务工作中。大多签约后续工作由村医和公共卫生人员完成,对病、痛感受明显和关心的问题无法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4)缺乏成熟的考核机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新兴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缺乏成熟的考核机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服务质量是考核的重点。但是服务质量考核没有严格的界限标准。虽然可以把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知晓率、依从率、管理率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但是在考核过程中,这些指标可能与实际工作情况会有较大偏差。

三、整改措施:

(1)建议政府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政府应该与卫生系统共同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府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可信度。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党和政府“要求全员参与,人人享有家庭医生”的目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真正为居民提供健康守门人的服务,这样有利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开展。

(2)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宣传,改变传统医疗观念。

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开展对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度。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一种契约式服务。通过签约明确责任,建立关系。签约服务务求实效,循序渐进,切忌强制签约,片面追求签约数量。探索出一整套合理的服务和技术模型,成熟后再逐步覆盖全部人群。另一方面,针对农村普遍人群,要加强宣传预防保健与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成功形象,转变居民重治疗、轻防保的传统医疗观点,逐步转变居民对签约卫生服务等于门诊部的认识误区。

(3)优化签约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人员素质,落实岗位职责。

建立科学合理的团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针对培训人员的基础情况,结合家庭医生工作内容,突出重点,加强实践,开展多层次的医学教育,提高签约团队整体服务水平。落实岗位职责,特别是家庭医生工作职责,要求家庭医生团队有方案、有计划、有目标的到签约居民家里义诊、随访、督查、沟通,做好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真正做到签而有约。

(3)完善考核机制。

逐步健全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各项考核制度,按照覆盖率、群众满意度、知晓率、医疗服务质量、合理使用医疗费用等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加强管理,建立信息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4)提高管理水平,制度科学管理方案。

分类管理各类人群,可以探索以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及新型农村医疗报销政策等,为重点人群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降低签约患者个人支付比例,使家庭医生能够以较低的收费和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吸引签约居民,实现签约团队首诊,专科转诊,逐步体现签约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2012家庭医生工作计划 篇10

生院文件

金转公卫发〔2012〕第1号

转龙镇公共卫生所家庭医生

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我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卫生服务单位的服务能力,强化我镇卫生服务水平,适应我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群众对基本卫生的需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我镇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为顺利开展我中心家庭医生制模式,加强我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力度,更好的为广大居民服务,按照金堂卫{2011}63号文件要 求特拟定我辖区家庭医生制实施计划方案:

一、确定服务对象

面对我辖区内外出年轻人口较多、家中老年居民多文化层次水平较低,我院医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在全辖区同时开展家庭医生制较困难。根据实际出发,我院可从已建立的成熟小区及社区着手试运行家庭医生制,待条件成熟后,全辖区大范围开展、应用。

确立一个小区或村为试点后,针对该村住户进行基本调查,确定村具体户数,人口数,及大概了解重点人群分布情况及服务需求情况。

二、建立服务团队

家庭医生制是实施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制度,以依我院医务人员为主体,在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综合、连续、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

我院应依据划分的小区或居委会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根据该区域内居住的家庭户数来确定团队人员的配备。确定每村配1名医生、1名护士与1名村医生,根据我辖区的8个村建立起8个团队,共24人。

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时所必须的硬件设备,方便医生及护士出诊时使用的交通工具及出诊箱。出诊箱中包括基本的听诊器、血压计、软尺(长度可兼顾到测身高时使用)、手电筒、体温计,及便携体重仪器等设备。

在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团队人员素

质及综合能力的培训,以便更好的为广大辖区居民提供服务。

三、确定团队制度及职责

1.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各自负责认真完成责任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档案袋建立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及本团队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定团队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每月对团队工作做好考核,并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整改,及时协调团队内部工作程序,有序高效开展团队工作。

家庭医生是责任区居民家庭健康的主要服务者,是居民健康信息的管理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健康生活与行为的干预者,要积极完善和应用居民健康档案,做好辖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做到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对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例能够做到合理鉴别,明确指导患者就诊方向并协助转诊;作好中间协调工作,对重点管理对象家庭,开展家庭医生预约服务。

2.健康管理流程

家庭医生通过健康监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其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对于患有疾病的居民,确定治疗方案,并依据病情决定是否住院或门诊治疗,进行跟踪随访。对于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如:肥胖,血

脂异常,生活方式不合理的人群进行营养、心理、生活方式、运动等多种方式的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健康人群,进行合理的生活指导。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家庭医生运作模式,每名家庭医生每月访视的绩,结合我院医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的基本情况,家庭医生及家庭护士可分成专职及兼职两种工作模式。每月对家庭医生、家庭护士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居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无论何种工作模式,家庭医生及护士均应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并及时对访视的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档案的录入及资料的整理。

五、大力宣传

广泛开展义诊,健康教育等各种活动形式,向居民介绍家庭医生,让居民认识到家庭医生的意义及为大家服务的目的,促进家庭医生制度的开展。

转龙镇卫生院

国外家庭医生怎看病 篇11

家庭医生不仅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也频频出现在美剧之中,他们虽然不一定是主角,甚至仅仅是一个一闪而过无足重轻的角色人物,但大洋彼岸的中国观众却对他们印象深刻——专业的医疗知识,温柔相待的服务。

事实上,在美国,95%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同样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家庭医生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家庭医生的作用举足轻重,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世界家庭医生日”,以此表扬家庭医生在全球医疗系统的重要角色,并凸显家庭医生的重大贡献。

而中国也距离家庭医生越来越近。今年6月,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2016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試点。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必须接受全科医院轮训

18世纪,全科医学在欧美发轫,而真正建立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英国至今仍保留了全科医生的称谓,美国称之为家庭医生。

欧美国家对于家庭医生的需求常见而广泛,也因此,家庭医生不仅是国民健康的第一守望者,而且还相当“强势”。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想要成为一名家庭医生自然是不容易的,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也不为过,每个国家的培养体制有不同,但在严格这一特点上却是共通的。

在美国,培养一名家庭医生大概需要10余年,医学生要通过4年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再经过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需经过一年的实习医生培训才能参加行医资格考试。之后,至少在各科室实习2年,才能参加全科医生职业医师资格考试。

当然,实习时的培训过程相当严格。首先,医学生要向有培训资格的医院或诊所提出申请,经过面试后才能进入培训人员名单之中。其中无论是面试还是培训都会有一定的淘汰率。培训过程中,除了在科室进行临床医学的培训,还要进行医学伦理、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等学习。

培训结束后,迎接医学生的将是一场被称为“Board Certified”的考试。这场考试是医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家庭医生一道门槛,对于达到考试标准的考生才能够颁发证书。但是,这仅仅是成为家庭医生后的第一次考验,拿到“BoardCertified”并非一劳永逸。按照规定,美国所有的家庭医生无论年龄无论资历,每7年还要重新考一次,在不断的考试中,会有部分不合格者“掉队”,他们将被吊销执业资格,只有合格者才能够继续执业。美国对于家庭医生的考核不仅包括临床技能,还有医学伦理和人际沟通技巧等等,这一点在全球范围看算是比较全面的考查方式。

美国的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诊所,雇佣护士,也可以身兼二职,与医院签订工作合同的同时,兼顾家庭医生的角色。对于后者来说,他们既可以从医院获得一份固定的薪水,又可以拿到家庭医生应得的薪酬。不过,对于大多数家庭医生而言,他们则更倾向于单一的门诊工作,以防分身乏术。

以资质审核严格著称的还有英国。英国的家庭医生全部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并在皇家医学会注册的医师,无论在医学知识还是临床业务水平方面都非常全面。曾经作为英联邦一分子的澳大利亚对家庭医生的要求更高,非常重视家庭医生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会定期对家庭生进行专业评估,也因此,澳大利亚的家庭医生在提高个人业务水平以及服务水平方面往往下足了功夫。

作为国民健康的第一把门人,家庭医生为当地居民提供者从出生到死亡的全方位医疗服务,涵盖了预防、诊疗、保健、康复等各个领域。例如,在英国,家庭医生除了对常见病、多发病等进行处置之外,还专门配备了一名健康协调员,协助家庭医生进行医疗活动,包括签约、预约等等。在美国,人们生病了一般第一时间会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而由家庭医生做出基础的诊疗方案。

看护家庭中每一个人

显然,国外的家庭医生并不是一个专为富人服务的“高大上”角色,办理了医疗保险的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甚至,有些家庭医生兑现着对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健康承诺。

苏晓云算是在美国的华人“二代”,她的父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民美国旧金山,苏晓云就出生长大于此。苏晓云说,在美国,如果有医疗保险,首诊基本上就要联系家庭医生,这一点与中国的看病流程有很大区别。

据苏晓云介绍,美国的医疗保险大体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主要针对的是退休者和残障人士,再加上州政府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保险以及退伍军人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基本分为三类,一种是适用于低收入人群,保险费用相对低廉,参保后由保险公司指定家庭医生,如要转诊则需经过保险公司同意。第二种是适用于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这类人参保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考虑是否选择家庭医生,其实大多数都会选择。第三类则是“高大上”的医疗服务,针对富豪阶层,可以同时聘请多名家庭医生。

苏晓云告诉《小康》记者,现在她的家庭医生陪伴了她整整30年,从她出生到成为一名新晋妈妈,“我相信我父母当初的选择”。在苏晓云看来,家庭医生不仅了解她的全部健康状况以及家族病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苏晓云愿意将“性命相托”,这种经年累月建立起来的医患互信关系才是她最看重的。苏晓云举了个小例子,她的女儿感冒咳嗽,晚上就发起了烧。那是女儿出生后第一次发烧,苏晓云自然紧张坏了,“凌晨一点,我忍不住给我的家庭医生打了电话,还带着睡意的他先是耐心地听我讲了孩子的症状和表现,然后肯定了我物理降温的做法,又给了些用药的意见。”苏晓云说,基于对于家庭医生的信任,她的紧张焦虑慢慢缓解了。

nlc202309090749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家庭医生人数约占临床医生总数的60%,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分流转诊、会诊、综合转会诊报告,同病人探讨诊疗计划,并定期随访。家庭医生的服务方式基本是门诊和家访两种,在没有疾病时负责按不同年龄需要进行预防教育和健康普查等工作。

资质与口碑,是美国家庭医生的两张“金名片”,保险公司更愿意与资质优良的医生合作,家庭医生通常不会为自己做广告,更多的是依靠平时积攒下的口碑。患者之间会口口相传,把自己信赖的家庭医生介绍给亲朋好友,亲近的人共用一个家庭医生的现象也很常见。另外,人们更愿意选择离自己家近的家庭医生,方便就诊与随访。

在德国,《健康保险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医生首诊制,无疑,从法理上对家庭医生的角色进行了定位。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居民在选择首诊医生和转诊医生时有较大的自主权,需要转诊时由居民和家庭医生共同决定转诊到哪家医院,并非由家庭医生独自决定。澳大利亚同样实施的是家庭医生首诊与转诊制度,每年澳大利亚家庭医生接诊总量占门急诊总量的96%。只不过居民拥有的自主权比德国还要大一些,居民拥有可以随意更改家庭医生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澳大利亚的家庭医生相对压力更大一些,为了吸引和留住患者,他们更要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上不断精进。

不經家庭医生转诊不予报销

不少国家为了保证家庭医生首诊制得到落实,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最有效的恐怕就是,不经过家庭医生转诊就不予报销。这对于欧美等医疗费用高昂的国家居民来说,无疑是发挥了最大约束力。

英国政府也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了国民接受治疗服务的权利。具体而言,政府根据家庭医生的签约数量及按人头购买服务,把相应的资金支付给家庭医生。其中关键的一项支出便是转诊治疗费用。也因此,英国参保居民如果想去专科医院就诊,必须先过签约家庭医生这一关,除非出现家庭医生无法诊治的病情,才可能转诊。如果不经过家庭医生的转诊,自行去专科医院就医,就等于放弃了报销这一福利。

美国约有80%-90%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家庭医生那里得到妥善处置,仅有少数患者需转诊至专科医院就诊。如遇到无法解决的病患,家庭医生会与相应的专科医生和医院取得联系,在确认对方可以接受患者时,将患者进行转诊,当然,这个过程中,家庭医生需要向专科医生提供完整的病历记录和诊治纪录。转诊费用也需要由保险公司按人头对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定额支付,而不经过参保人之手。

家庭医生的地位得到了强势巩固,并作为一种传统在欧美国家得以传承,那么,家庭医生的收入来源如何保障?是否存在以药养医的状况?

不同国家的家庭医生收人来源也不尽相同。英国家庭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津贴,再加上部分收费项目的费用。德国与英国都是政府购买医疗服务,在德国,保险机构向居民筹募资金,然后与医师协会签订合同,向医疗机构或医生购买服务。据了解,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按工资付费、人头付费及服务项目付费。澳大利亚的家庭医生主要来源也是政府。

至于公众最为关心的医生与药商之间的关系,美中诺博私人医生集团创始人郭伟曾经在媒体上提到,在美国,家庭医生可以给患者开药,但是其诊所没有权力卖药。虽然不能够卖药,但是家庭医生还是可以给患者推荐药物,这样医生是不是还是有可能拿回扣?郭伟称并非如此,美国法律规定医生只要从药商那里得到礼物或钱超过25美元(不是一次得25美元,而是所有药商的加起来)就要受到审查,医药代表如果要请医生吃饭,医生还要自己付钱。另外,家庭医生的诊所也不会随便给患者打点滴。正因如此,家庭医生少了与药商之间的利益纠葛,更容易在患者的角度给出最为适合的诊疗方案。

上一篇:保育员辞职报告怎么写下一篇:小学英语创新素养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