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重点知识点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熟悉89页图。
4、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释放_和储存_。故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通用货币”。
关键词:高三生物,知识网络,措施,应用
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 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书看懂了, 练习却不会做, 原因何在?”我认为这是因为经过分章节的学习, 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 但这些知识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 很难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横向、纵向的联系, 很难把握题目的切入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些散乱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呢?在许多教学辅导书中也有归纳好的知识网络, 但要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网络,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知识网络的必要性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知识网络是指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 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 构成的一个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是高中生物复习的基本任务。首先, 考试大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之一是“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因此,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是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基本要求, 也是高考直接的考查目标。其次, 网络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 只有知识形成网络结构, 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 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途径。可以说, 获取的知识没有形成网络结构, 也就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 当然也就谈不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不止一位学生经常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把书看过好几遍了, 知识点也记得很清楚了, 可是一做到综合性较强的题总觉得束手无策?我想这也是很多学生身上的共性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知识的广域网络结构。
二构建知识网络的常见类型
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 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构建生物知识网络:
1. 流程图型
相关知识的呈现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和反馈关系, 使用流程图能清晰地表示出其中的关系。如:细胞分裂、胚胎发育、中心法则、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 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 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2. 概念图型
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 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 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图型能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使学生知识结构化, 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细胞的分类与结构:
3. 中心辐射型
某些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缺少严密的逻辑关系, 彼此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 将这些知识以关键词为中心, 用线条、括号和精练的语言文字, 按知识内在的层次关系, 逐级概括, 层层展开。如以N元素为中心的相关知识:
4. 列表比较型
把教材中易混淆的知识, 如相似或相关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 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 逐项比较, 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 以加深理解, 并避免知识之间相互混淆。如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三构建知识网络的有效措施
构建知识网络的具体操作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了使知识网络建构更有效, 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第一,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开展讨论与交流) ,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网络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第二, 师生互动, 构建一个知识网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第三, 由老师在黑板上构建一个简单的或不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学生间的分析讨论来加以补充和完善。
四构建知识网络重在应用
实践证明:练习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手段之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让学生在做练习中去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对知识间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上图是人和动物体内某些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人在饥饿初期, 维持血糖稳定的主要途径是 (1) (填图中标号) , 对该过程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 图中的 (4) (10) ○11○12过程会加强, 这说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3) (9) 过程是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4) 图中C物质的作用是与氢结合生成水, D物质主要是通过肾 (器官) 排出体外。
这是一题学科内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要想把它解答得完整, 就必须掌握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途径, 它们间的关系以及与人体健康、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
总之, 我们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概念、原理、规律、方法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 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挖掘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在复习时, 只有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 立足于学科内的综合, 立足于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以“不变应万变”, 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宋立岗.知识结构网络化教学思路的探讨[J].中学生物学, 2002
一、大量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大量閱读,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阅读能力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无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在阅读时要首先注意内容的广泛性。高考阅读题涉及日常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导、文化教育、史地知识、科普作品等。题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 明文等。如新闻的第一句话一般揭示文章的大意,交代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前后因果等。新闻标题、 电视语言则多使用省略句。了解各种文章的特点会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其次在阅读中,要慎重选材。选 材要适合学生程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有些老师只考虑到扩大词汇量和迅速提高解题能力,一味偏重选生词多的文章和出难题,其结果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能力极其不利。另外,在大量阅 读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地使同学们养成达标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在 实践中,应着力培养五个方面的能力:①快速的浏览能力;②巧妙的猜词能力;③独立的分析能力;④准确的 捕捉主题句的能力;⑤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就如虎添翼,完全具备了自学能力。 毕业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将会受益无穷。
二、突破书面表达关,提高写作水平
书面表达是近似于翻译的“写话”,要求学生从表达信息的角度组织文字,而且将信息嵌入英语特定的框 架(即句型结构)中。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动手 ,有畏难情绪,表达不准确,言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要改变这种现象,高三复习势必 全面进行,层层推进,步步过关,下面几点尤为重要:
(1)抓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 ,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到高三阶段时要求能掌 握三千左右的常用词,掌握住这些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短文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达到了大纲上的要求。
(2)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 以少出错误,事实上,历年高考书面表达项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有一年我市统考中,在书面表达题提示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原定于星期四举行的篮球比赛推迟至星期六举行。”许多考生用含有定语从 句的复合句翻译,结果出现了结构、时态和主谓不一致等五花八门的错误,而另有一些考生,记住了初中第三册的一个基本词组"have a match"用三个简单句表达"We decided to have a basketball match on Thursday .But now we have to put it off. We'll have it on Saturday."虽然表达不尽理想,但基本意思传达了出来 ,且无大错。
(3)抓各种体裁的写作。目前中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相对低弱,这是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所造成的 。为了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各种体裁的短文写作很有必要。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离开了大量的 练习是难以提高能力的。中学课文有记叙文(包括日记)、描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如书信、便条、通知) 等,综观近几年高考题,写作体裁至少出现了应用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种,因此,比较全面地进行各种体裁 的练习势在必行。
三、突破短文改错关
短文改错的错误涉及语法、习语、行文逻辑、单词拼写等内容。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 时,还要具有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冷静的头脑。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对此有一种畏惧 心理。为此,教师应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使之掌握一定的技巧,以保证一定量的训练,减少盲目性。
判断不准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往往是苦于找不准错误,将不该改的改了而该改的又未改。这是由多种因素 造成的,但缺乏足够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是个重要原因。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就会慢慢了解命题人的思维和 “习惯”出现的错误。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主谓不一致,人称前后不一致,名词单复数的误用,形容词和副词的 混用,动词的时态不当,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及关联词使用不当等。足够的训练会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减 少盲目性,做到看准问题有的放矢,提高正确率,以通读全文,熟悉内容,整体把握。
许多学生习惯拿起题目就做,对文章缺乏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这样会导致脱离语境,不考虑上下文联系 而支离破碎地理解原文,甚至断章取义。针对这种情况,应指导学生先通读全文,以取得对文章的完整、确切 的理解,再进行改错。只有这样,才能“登高望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一.背景:
1.原因:一战期间,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加紧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卖国,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条件: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解放的道路。
国内:经济阶级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二.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过程:
1.爆发:19五月四日,北京(中心)学生(先锋)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2.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力军),运动中心北京转移到上海,并展开“三罢”斗争。
3.初步胜利:①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②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4.特点:群众性、广泛性、彻底性、坚决性。
四.意义:
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⑵运动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⑶比辛亥革命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⑸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补充:
1.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⑴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⑵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⑶从革命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⑷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可见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角度:领导阶级、根源、过程、结果及原因、意义等)
相同:领导阶级: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
结果:都失败。
失败原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不同:背景:太平天国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义和团发生的甲午战后,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后期带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特点。
义和团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组织方式和纲领:太平天国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统一的斗争纲领(《天》《资》)。
义和团无统一的组织领导,也无明确斗争纲领。
其他:太平天国曾提出向西方学习,而义和团则一味地盲目排外。太平天国曾建立政权,斗争时间较长,而义和团未建立政权,斗争时间较短。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⑴领导阶级不同: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⑵组织形式不同:太平天国利用旧宗教组织“拜上帝会”;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⑶革命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虽然处在民主革命时期,但仍然是旧式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⑷结果不同:太平天国没有推翻旧政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5.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抗争的特征:渐进性、层次性、继承性、开放性、广泛性。
⑴器物→制度→思想;
⑵在前一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⑶向西方学习;
⑷各阶级参加。
6.从近代前期的反抗和探索中得出的认识:
⑴双半性质的中国,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只有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才能走向胜利。
⑵近代中国,阻碍中国独立富强的两大敌人是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只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取得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⑶各阶层的反抗斗争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也避免了中国沦为完全的殖民地。
⑷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⑸腐朽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难以抵挡先进的工业文明,要积极对外开放,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⑹救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照搬别国模式。
⑺革命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先进的理论做指导。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⑴形成: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
a.50年代中期,毛、周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这是“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
b.1981年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和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保留军队)
c.80年代后,提出完整的“一国两制”理论。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e.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使“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成为我国国策。
“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运用
⑴首先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南京条约》1860《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一区18强租新界,租期为)
条件:①中国自改革开往以来,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②“一国两制” 及其他各方面方针政策支持;③人民渴望统一;④租期临近。
解决步骤:①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②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意义:①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有利于促进香港的稳定繁荣。
②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⑵其次成功运用于澳门问题
解决步骤:①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②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⑶还将成功运用于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新发展:
①停止炮击金门
②三通限制放宽
③民间:a.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
b.对话:1991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共识,这是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会谈。
④90年代初,汪辜会谈,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⑥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三.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①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愿望。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平等。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
环境条件: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
以上海或长三角工业发展条件为例:
有利:临江靠海,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工农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不利: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4年4月份,在安徽省六安市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高三应届( 应届组) 和复读( 复读组) 各2个班,同时抽取2个高一班( 高一组) 学生作为对照组。共600名学生接受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43份,回收有效 率为90. 0%,其中女生235名( 43.3%) ,男生308名( 56.7%) 。高三应届生185名,高三复读生182名,高一学生176名,三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946,P>0.05) 。年龄范围16~ 22岁。
1.2 方法
1.2.1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该量表由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等编制,信效度研究证实适合中国人群使用。量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共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因子,按0~3等级计分,各因子累积分为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2]。本研究按PSQI总分≥8分为睡眠障碍[3]。
1.2.2调查方法调查由2名经过培训的主治医师进行,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填写注意事项,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高三应届和复读学生在高考前2月内接受调查,高一学生在学期考试前2月内接受调查。本研究获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学生和其家长知情同意,由学生匿名自愿填写。
1.3统计方法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P值取双侧概率,检验标准为α = 0.05。
2 结果
2.1睡眠障碍发生率经统计,高中生的实际睡眠时间平均为7. 2 h,本组总样 本睡眠障 碍者152例( 28.0%) 。其中应届组64例( 34.6%) ,复读组58例( 31.9%) ,高一组30例( 17.0%) ,3组间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5.820,P = 0.000) 。
2.2 不同组别学生 PSQI 得分比较 见表 1。
ANOVA分析显示,3组学生间PSQI总分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多重比较发现,应届生和复读生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以年龄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显示,PSQI总分及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因子分差异均仍具统 计学意义 ( F值分别为3. 751,7. 932,51.782,9.149,4.967,P值均<0.05) 。
3 讨论
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生理现象,能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整和恢复,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增长知识的特殊时期,充足的睡眠对他们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 h[4]。本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实际睡眠时间平均为7.2 h,这种睡眠时间的缩短可能会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5]。一项对中国青少年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结果的元分析显示,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总体情况差于正常成人,且睡眠障碍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大学生和高中生,达13.93% ~ 44.8%[6]。本文显示高中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8.0%,高于山东、乌鲁木齐、宜春[7,8,9]等城市,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相关报道略接近[10,11]。说明我国高中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社会及家长的足够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高一组相比,高三应届组和复读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和PSQI总分均较高,表明毕业班学生的睡眠总体质量较差。PSQI的因子分比较也显示,应届毕业生和复读生较高一学生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降低。应届组与复读组间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毕业班学生总体睡眠质量相似,而复读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因子分较应届组高,表明复读学生较应届学生睡眠时间少,睡眠效率较低,睡眠质量较差,可能与复读学生面临高考所承受 的心理压 力更大有 关。与严由伟等[12,13]提出的压力-睡眠关系学理论模型相一致。另外本组结果显示,应届组的日间功能因子分高于复读组,提示应届毕业生在面临高考的应激状态下,其日间学习和社会功能较复读生更差,这一结果是反映了应届毕业生较复读生对日间学习和社会功能的主观感觉较差,还是由于样本偏差所导致的结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控制年龄后,三组间PSQI评分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三应届和复读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独立于年龄,进一步支持高考应激压力的影响。
本研究证实,面临高考的高三毕业生及复读班学生睡眠质量较差,表明高考应激会影响高三学生及复读生的睡眠质量,提示为改善高三学生的睡眠质量,需注意缓解高考心理压力。由于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体白天的功能,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拥有好的睡眠尤其重要。但应激只是影响睡眠的其中一个因素,张林等[14]、刘灵等[15]的研究表明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满意度均影响睡眠质量。因此,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就要求学生有好的生活习惯及人际关系; 并要求老师及家长需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状态,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不足在于样本较小,为横断面调查,非随机抽样,缺乏应激水平评估,今后需要对较大样本的高中学生进行纵向观察,以进一步探讨睡眠质量与其学业水平间的关系。
1.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2)重晶石(钡餐):BaSO4(3)绿矾:FeSO4·7H2O(4)芒硝:Na2SO4·10H2O(5)明矾:KAl(SO4)2·12H2O(6)蓝矾(胆矾):CuSO4·5H2O(7)熟石膏: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CaC2(2)磁铁矿石:Fe3O4(3)赤铁矿石:Fe2O3
(4)石英:SiO2(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2)水煤气:CO、H2(3)天然气(沼气):CH4
4.有机类
(1)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2)蚁酸:HCOOH
(3)尿素:CO(NH2)2(4)氯仿:CHCl3(5)甘油:CH2OH—CHOH—CH2OH(6)硬脂酸:C17H35COOH
(7)软脂酸:C15H31COOH(8)油酸:C17H33COOH(9)肥皂:C17H35COONa(10)银氨溶液:Ag(NH3)2OH(11)葡萄糖:C6H12O6(12)蔗糖:C12H22O11(13)淀粉:(C6H10O5)n(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1)石灰乳:Ca(OH)2(2)铜绿:Cu2(OH)2CO3(3)王水:浓盐酸、浓HNO3(按体积比3∶1混合)
(4)泡花碱:Na2SiO3(5)小苏打:NaHCO3(6)纯碱、苏打:Na2CO3(7)大苏打:Na2S2O3·5H2O
(8)光卤石:MgCl2·6H2O(9)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10)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非有效成分NaCl(11)漂:有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12)碱石灰:CaO、NaOH
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1.固体物质
淡黄色:S、Na2O2、AgBr、三硝基甲苯黄色:Au、AgI、Ag3PO4、FeS2紫红色:Cu
红色:Cu2O红棕色:红磷、Fe2O3棕黄色:CuCl2、FeCl3
白色:P4、Fe(OH)2、无水CuSO4、AgCl、BaSO4、Al(OH)3、Mg(OH)2、BaCO3、CaCO3、Na2O、MgO、Al2O3黑色:石墨、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PbS、粉末状银和铁
棕褐色:Ag2O紫黑色:I2
红褐色:Fe(OH)3蓝色:CuSO4·5H2O、Cu(OH)2绿色:FeSO4·7H2O、Cu2(OH)2CO3
银白色:块状铁、银、钠、钾
2.液体物质
蓝色:Cu2+、[Cu(H2O)4]2+、,遇I2的淀粉溶液
黄色:Fe3+、碘的水溶液、遇浓HNO3的蛋白质溶液、久置的浓硝酸、工业盐酸
紫红色:MnO4-、碘的CCl4溶液红色:[Fe(SCN)n]3-n(n=1~6)
深红棕色:液溴浅黄绿色:氯水橙色:溴水橙红色:溴的CCl4溶液
红褐色:Fe(OH)3胶体褐色:碘的乙醇溶液
3.气体物质
淡黄绿色:F2红棕色:NO2、溴蒸气紫红色:碘蒸气黄绿色:Cl2
无色:NH3、NO、N2O4、SO2、H2S、CH4、CH2===CH2等
三、特殊的物理性质
1.易液化的物质
常压下SO2(-10℃)、NH3(-33.5℃)、Cl2(-34.6℃)
2.SO3
熔点和沸点都很低,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晶体。
3.H2SO4
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黏稠的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属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浓硫酸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湿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4.单质溴易挥发,单质碘易升华
5.易潮解的物质
NaOH、MgCl2、CaCl2。
6.气体溶解性归纳
难溶于水:H2、N2、CO、NO、CH4、C2H4;微溶于水:O2、C2H2;较易溶于水:Cl2(1∶2)、H2S(1∶2.6)、CO2(1∶1)、SO2(1∶40);极易溶于水:HF、HCl、HBr、HI、NH3等。
7.物质的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NH3、Cl2、SO2;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
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
4.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
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
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
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
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
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
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
15.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
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
五、常用的除杂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常见的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下,其pH通常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七、常见化学反应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1.碱金属的反应
(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题源信息】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而是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溶液再与盐溶液反应,钠与H2O、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反应,所以钠与酸溶液反应更为剧烈。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②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空气中缓慢氧化)
2Na+O2点燃=====Na2O2
2Na2O+O2△=====2Na2O2
4Li+O2点燃=====2Li2O
【题源信息】①无论Na与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只要参与反应的Na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但得到Na2O2的质量大于Na2O的质量。
②注意Na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③要注意推断题中的“题眼”——多步氧化关系:NaO2――→Na2OO2――→Na2O2。
(2)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①Na2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SO2+Na2O2===Na2SO4
【题源信息】1molNa2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结论常用在考查NA的题目中。Na2O2与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2O2与CO2的反应。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注意相关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将Na2O2投入Na2S、Na2SO3、NaI、FeSO4等具有还原性的溶液中)。
②Na2CO3
Na2CO3+2HCl(过量)===2NaCl+CO2↑+H2O
Na2CO3+HCl(不足)===NaCl+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题源信息】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生成NaHCO3,然后是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两者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不同,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③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OH)2(不足)===Na2CO3+CaCO3↓+2H2O
NaHCO3+Ca(OH)2(过量)===CaCO3↓+NaOH+H2O
【题源信息】a.不能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备NaHCO3晶体,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b.在书写碳酸氢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特别注意两者量的相对多少。
c.吸收CO2气体中的HCl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需用饱和NaHCO3溶液。
④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CO2(过量)+NaOH===NaHCO3
⑤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CO3、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可根据Na+和C守恒法确定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
2.Mg的反应
(1)在CO2中燃烧
2Mg+CO2点燃=====2MgO+C
(2)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3Mg+N2点燃=====Mg3N2
2Mg+CO2点燃=====2MgO+C
【题源信息】a.此反应在高考中是一个热点反应,主要出现在推断题中,是由金属单质作反应物生成非金属固体单质的置换反应。
b.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常温下镁在空气中与O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有抗腐蚀性。
3.Al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铝片产生氢气的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题源信息】铝单质是中学化学中典型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单质,这常作为高考中物质推断题的“题眼”。
(2)铝热反应
2Al+Fe2O3高温=====2Fe+Al2O3
4Al+3MnO2高温=====3Mn+2Al2O3
【题源信息】a.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主要操作是先铺一层KClO3,插上镁条,然后点燃镁条。
b.注意铝热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
c.该反应形式常在无机框图中出现,注意反应条件(高温)及信息(铝热反应)。
(3)Al2O3的反应(两性)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题源信息】由此可知Al2O3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两性氧化物。
(4)Al(OH)3的反应(两性)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题源信息】由以上反应可知,Al(OH)3是一种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白色沉淀,这是高考推断题的常见“题眼”。
(5)铝盐的反应
①铝盐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OH)3↓+3NH4+
【题源信息】a.不管氨水是否过量,都会发生此反应,
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b.此反应常用于制备Al(OH)3。
②偏铝酸盐的反应
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加盐酸
NaAlO2+HCl+H2O===Al(OH)3↓+NaCl(少量盐酸)
NaAlO2+4HCl===AlCl3+NaCl+2H2O(足量盐酸)
【题源信息】向偏铝酸盐中逐滴滴加过量盐酸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向偏铝酸盐中通入CO2[Al(OH)3不溶于碳酸]
2AlO2-+CO2+3H2O===2Al(OH)3↓+CO32-(少量CO2)
AlO2-+CO2+2H2O===Al(OH)3↓+HCO3-(足量CO2)
偏铝酸盐与铝盐反应
Al3++3AlO2-+6H2O===4Al(OH)3↓
【题源信息】a.Al3+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
b.此反应是一种最节省原料的制备Al(OH)3的方案。
4.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铁单质
3Fe+2O2点燃=====Fe3O4
Fe+S△=====FeS
2Fe+3Cl2点燃=====2FeCl3
3Fe+4H2O(g)高温=====Fe3O4+4H2
Fe+2H+===Fe2++H2↑(酸为非氧化性酸)
Fe+4HNO3(稀)===Fe(NO3)3+NO↑+2H2O(铁适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铁过量)
Fe+CuSO4===Cu+FeSO4
2FeCl3+Fe===3FeCl2
【题源信息】Fe与O2、H2O(g)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Fe与Cl2反应时生成FeCl3,与S反应时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能力大于S的。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加热后继续反应。
(2)铁的化合物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Cl2+Cl2===2FeCl3
Fe3++3SCN-===Fe(SCN)3
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Fe2O3·nH2O+3H2O=====铁发生吸氧腐蚀生成铁锈
【题源信息】①FeCl2溶液与NaOH溶液在空气中反应的现象变化,常用于物质推断。向Fe2+溶液
中加入硝酸、KMnO4、氯水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时,溶液会出现浅黄绿色→棕黄色的颜色变化,该现象可用于Fe2+的初步检验。
②制备Fe(OH)2的方法很多,原则有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提前除去,二是反应过程中必须与O2隔绝。
③Fe3+的检验方法较多,如观察溶液颜色法(棕黄色)、NaOH溶液法(生成红褐色沉淀)、KSCN溶液法(生成红色溶液),前面两种方法需溶液中Fe3+浓度较大时才适用,也最灵敏的方法是KSCN溶液法。Fe2+的检验可采用加入KSCN溶液后再加入氧化剂的方法。
5.铜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铜单质的反应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Cu+O2△=====2CuO
2Cu+S△=====Cu2S
Cu+Cl2点燃=====CuCl2
在潮湿空气中被锈蚀生成铜绿
2Cu+O2+H2O+CO2===Cu2(OH)2CO3
②与酸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铜的重要化合物
①黑色氧化铜高温分解生成红色氧化亚铜
4CuO高温=====2Cu2O+O2↑
②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CuSO4·5H2O△=====CuSO4+5H2O
【题源信息】铜作为不活泼金属的代表,高考常考查:
a.铜单质的化学性质;b.铜的化合物在反应中的颜色变化;c.CuSO4·5H2O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反应的简单计算。
(2)①4H2+Fe3O4高温=====3Fe+4H2O(与其他铁的氧化物反应也可)
②2Fe2++HClO+H+===2Fe3++Cl-+H2O
(3)稀硫酸、KMnO4溶液取适量D固体于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滴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中,KMnO4溶液褪色
【题型解读】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此类试题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知识于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试题区分度高等特点,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转换、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可从物质的特殊颜色、特征性质、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如连续氧化关系、三角关系、置换反应等)、特征数据、工业生产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找出“突破口”,继而完成其他物质的推断。
1.2020高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2.2020高考高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三篇
3.2020最新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5篇
4.2020最新高三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用or, and, so, if 填空
1.One more week, _______ we will accomplish the task.(If we are given one more week, we will accomplish… )
2.Follow your doctor’s advice, ________ your cough will get worse.(If you follow your doctors advice, your…)
3.The WTO can not live up to its name ______it does not include a country that is home to one fifth of mankind.
归纳: 常用于表示并列的连词有: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 so,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连接两个并列分句表示两个同等概念 (Keys: 1 and 2 or 3 if )
用but, and, so , when, since, while, as 填空
1. I do every single bit of housework _____ my husband Bob just does the dishes now and then.
2. ---I think George doesn’t really care for TV plays.
---Right, ______ he still watches the program.
3. What he said is strange, ________ yet it is true.
1. while 2. but 3. and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生命活动一定离不开细胞,但生物体不一定都具有细胞结构(如病毒)。
2、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但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都是DNA。
3、生物界元素一定是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但生物界所具有的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中不一定能够找到。
4、氨基酸一定含有氨基与羧基,但不一定只含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
5、单糖一定是不能再水解的糖,但不一定是还原糖。
6、生物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一定是糖类,但糖类不一定都能够提供能量(如纤维素)。
7、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8、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需要光照,但不一定具有叶绿体(如光合细菌)。
9、植物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但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细菌)。
10、含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是高等植物细胞,但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11、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但真核细胞不一定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12、含有膜状细胞器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但真核细胞不一定都具有膜状的细胞器(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13、细菌一定不含有线粒体,但不一定进行无氧呼吸。
14、人体剧烈运动无氧呼吸时一定产生乳酸,但不一定导致pH的变化。
15、有水生成的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呼吸不一定是有氧呼吸。
16、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是无氧呼吸,但无氧呼吸不一定都属于发酵。
17、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但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
18、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的运输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19、酶发挥最佳的催化效能一定需要适宜的条件,但植物酶与动物酶所需的外界条件不一定相同。
20、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但植物细胞不一定都能发生质壁分离。
21、能够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够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22、酶的催化作用一定具有专一性,但不一定只催化一种生化反应。
23、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但真核细胞不一定都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高三生物重点知识点】推荐阅读:
高三生物考试重点知识点07-27
高三高考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24
高三怎么学好生物11-02
高三生物成绩分析11-13
高三生物寒假作业一05-30
高三生物新老师总结06-19
高三生物复习浅谈06-27
高三生物组复习备考06-28
高三生物复习方法指导10-10
高三生物复课新问题分析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