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篇1

摘要:小学教材从第一册至第十二册都选编了部分名家的古诗,这些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情深意长。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美好的情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关键词:小学

古代诗词

教学法

探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06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将颂读古诗词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80首古代诗文。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思想美是当前众多语文教师在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近年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了古诗“五步教学法”,现介绍给同行朋友,以求共同探究提高。

概括说来,古诗词教法分为五个步骤,即解题知背景――初读明诗意――诵读悟意境――品读明诗情――想象论古今。下面以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解题知背景: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古文学中的诗词部分是前人留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诗词有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渊源,距离小学生年代久远,他们学习起来理解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查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引入课题后,先让学生交流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题目的含义,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这就为学生诵读理解全诗扫清了障碍,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先让学了解杜甫一生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房兵曹胡马》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题目中“房”是姓,“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胡”指古代西域,“马”西域盛产的汗血宝马。

第二步初读明诗意:该步骤侧重点放在读准、和对诗歌大意的领会上。教师要环环相扣,把握住如下九个环节。

范:教师要做好朗读提示,先示范朗读,并以充沛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音乐美。

划:教师范读时,要求学生动笔边欣赏边用“/”画出节奏停顿的地方,标注出不懂的词句。

读:让生自由朗读,然后采取指名读、小组轮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诵等形式,让学生灵活地诵读古诗。

评:各种形式诵读后,让生自评、互评、师生点评,诵读优秀者予以表扬和掌声鼓励。

纠:学生诵读评论后,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断错的句子等内容,提示“通假字”和多音字。

解:教师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省略的词、倒装句,引用的典故、神话故事点拨解释,但不宜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议:学生以自学、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尝试讲解诗词的大致意思。

讲: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每句诗的诗意。

点: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对关键词句(诗眼)适时进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的精妙绝伦之处。

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塞》《浪淘沙》中分别引用了“西子”“飞将”“牵牛织女”的典故,在《出塞》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教师应加以指导更正,以便于学生理解诗意。

第三步诵读悟意境:大部分古诗词诗中附有图画,画中有景,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就要求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头脑中一边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一边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感悟。这一步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点拨、监督的作用,对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背诵形式可采取抽查、小组背、全班齐背、配乐诵读等方法。如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背诵时,可以边背边想,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的秋日晚景,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细细揣摩、感悟。

第四步品读明诗情: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词描绘的景物中,抓住诗眼,反复品读诗文,弄明白诗人写作的目的,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浓厚情感,达到情感共鸣。此时可以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出来,或者在全班交流,把品读活动推向高潮。

如有位学生诵读《出塞》后向同学讲:诗歌前两句从回顾秦汉以来战火纷飞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的历史,联想到了眼前胡地边塞,战火连绵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第五步想象论古今:古诗词既有旺盛的生命力,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有的诗重在抒怀言志,有的诗重在针砭时弊,有的诗重在蕴含一个深刻的哲理,有的诗重在展现人民劳动生活的美好场面……完成以上四个环节之一,学生已尝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最后一步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也可以布置在课后完成,让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赏析词,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受到熏陶、得到升华。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深厚兴趣。这一环节可视学生的学情而定,不易千篇一律。如学习《题西林壁》后,学生悟出了一个朴素的哲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结果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就会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篇2

一、吟诵诗

吟, 是中国古诗词特有的一种诵读方式, 只有我们古诗才讲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吟诗, 讲究“无腔无调, 随意而出”。“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学生自读自悟, 远远要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效果好。如, 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用语浅近, 明白如话, 学生只要有一定的识字量, 经老师稍加点拨, 理解难度一般不大, 熟读成诵就可以了。

1.读准

先让小组长带领小组内成员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 记准字形, 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不读错别字。

2.读熟

学生读准了, 再次提高要求读熟。因为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才能更深切地领悟古诗的内涵, 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滋有味地吟出诗中情、诗中意。

3.吟诵

学生熟读成诵了, 自然就能吟诵自如了。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平仄知识,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当成李白、杜甫、李清照……并运用恰当的手势、眼神或其他肢体语言, 给予古诗赋予的鲜活思想, 再现当时当日之情景。可以边走边吟, 可以边舞边吟, 也可以静坐独吟, 呼朋唤友共吟。表达方式可以选择自我陶醉式、脉脉含情式、两两倾诉式都行, 只要体会到了诗意、吟出了自己的节奏、韵味, 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好, 开心就好。

4.接力背

例如, 背诵《暮江吟》一诗, 第一个学生背诵:“一道残阳铺水中。”第二个立即做解释:“一道西下的夕阳, 铺映在江水之中。”第三个接着背诵:“半江瑟瑟半江红。”第四个又解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绿色, 一半呈现出红色。”就这样让学生依次把这首诗背讲完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 比一比哪组背诵流利、讲解正确。在激烈的竞争中, 学生们情绪高昂, 学得生动, 记得牢固。

二、歌唱诗

唱诗, 顾名思义给诗配曲并演唱, 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词思想感情的领悟。根据小学生喜欢歌唱, 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这一特点, 在古诗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词。

1.聆听歌曲

先让学生听《春晓》、《咏鹅》、《悯农》、《静夜思》、《枫桥夜泊》、《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儿歌, 《但愿人长久》、《送别》、《虞美人》、《月满西楼》、《满江红》、《声声慢》等歌曲。

2.编唱古诗

学生自己编曲子, 注意旋律要简单, 易于吟唱, 跟诗词的情调相吻合, 最好不选流行歌曲。可以把《世上只有妈妈好》、《一闪一闪亮晶晶》、《上学歌》、《两只老虎》等旋律运用到诗歌中。

这种变读为唱, 学生学的愉快, 唱的尽兴, 而且在唱一唱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三、诗配画

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 诗的意境, 画的神韵, 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讲授古诗时, 借助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让学生通过图画立体地感知古诗内容。

我们采用“吟诗作画, 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 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 动手画诗, 只要学生喜欢, 简笔画、水彩画、蜡笔画、国画都行, 无论哪种形式的画, 只要能表现诗词的意境就好。

通过画诗互相欣赏诗, 学生们由被动紧张的学习者变为活泼主动的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 都是一种快乐, 都是一种满足。

四、改写诗

朱自强老师认为:“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感受性的时代, 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 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陶行知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 便发现了小孩子有力量, 而且有创造力。”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

1.及时点拨

乍要孩子们写还是有难度, 可减小难度,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只要合辙押韵就行。刚开始动笔, 哪怕你写顺口溜都行。

2.率先垂范

老师身先士卒, 为学生写诗做榜样。

3.精彩绽放

受到老师的感染, 孩子们的作品陆续绽放出缕缕诗香, 孩子们的诗便跃然纸上。

例如, 改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写出农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 老朋友待客的无比热情,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让学生动手试着改写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也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古诗, 体会与领略古诗的意境, 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小学阶段可以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改写成一个故事的有很多, 如《清平乐·村居》、《牧童》、《赠汪伦》、《舟过安仁》、《所见》、《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等。

五、表演诗

“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抓住孩子的这些特点, 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 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 激励他们上台表演。

例如, 教学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 一个学生饰贾岛, 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 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 童子做出动作, 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 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同学产生了共鸣, 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

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 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 应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创造性地学习古诗词, 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丰富学生的语言。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教学古诗词。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探索总结了“吟诵—歌唱—配画—改写—表演”五步小学古诗词教学法,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策略探析 篇3

一、看“诗”图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教材中的每首古诗词基本上都配有相关的图画,这些图画某种程度上能告诉学生诗的时代特色、事情的发生场景、诗人的形象等等。讲授古诗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可以把诗词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通过图画立体地感知古诗的大概内容。例如《乡村四月》,诗中关于景物的描写只有寥寥数字,学生对“翠绿”“有趣”的理解有点空洞。有了形象的配图,学生就可以通过视觉上的观察,得到形象生动的想象,感受到诗词想要表达的那一望无边的原野的绿,还有村民们在四处忙碌着的热闹情形。图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初学时学生眼中的图,和学习后学生眼中的图是不一样的。在学生个性化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得到自身的情感体验时,诗词也能帮助学生丰富图画内容,觉得图中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图中的景色也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诗图结合,相辅相成。

二、学“诗”词

小学低段的古诗词大多是浅显易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对古诗词字义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是“事倍功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才会更乐学、好学。学“诗”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词眼”来理解诗词所蕴藏的内涵。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王维在中秋佳节写下的一首思乡诗。诗句中“异乡”“异客”简单两个词,学生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离别之苦。而“倍思亲”也表达了王维在中秋佳节看到家家户户团圆的幸福时,想到自己独自一人身处他乡,心中不免涌起对家人、故土的思念之情。这样的情感变化,学生通过字面就可以理解,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解释。学习时,只要准确抓住词眼,就可以把握整首诗词的情感,从而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三、吟“诗”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课堂上和晨读时单调的诵读,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未体现古诗词的美。孩子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他们是天生的玩家,我们应抓住孩子的兴趣推陈而出新。图片、音乐、视频、头饰,乃至服装,这些都可以让课堂诗词教学玩出新花样。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边走边吟,边舞边吟,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有自己的节奏、韵味即可。学生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古诗诵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更应延伸到课外。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间游戏是有效途径,孩子们三五成群,你一言,我一语,一边吟诵,一边打着节奏。还可以进行创意,将游戏中的儿歌换成故事,例如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跳皮筋。这样的吟诵,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

四、想“诗”景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诗词的美,诗重想象,其中“虚”的部分给了读者放飞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情蕴意,产生共鸣,才能入情入境,丰富人物形象,在内心引起一番波澜。例如,在学习《清平乐 村居》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象画面,看到“村居”一词,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学生可能会回答:我看到了炊烟袅袅,远处农民们在辛勤劳作,额头上满是辛苦却又幸福的汗水;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坐在藤椅上,一边抚摸着小孙子的头,一边欣赏着夕阳。诗中的留白可以是景色,是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李白、杜牧等,展现诗中的情景,真真切切地与诗人共欢喜,共爱恨。想“诗”景,一定要契合诗人的时代背景,不能凭空想象。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诗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使得每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意境。所以,学生在发挥想象时,要深入诗人内心,走进诗人的时代。

五、说“诗”句

此处的“说”,一方面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情感或表达的意蕴,另一方面指学生能学以致用,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诗词表情达意,可演可画可吟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阶段,有的古诗就是一个小故事,非常适合学生演一演,如《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等。学生只有理解了诗意、感悟了人物情感,才能通过表演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有的诗词意境十分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只要有诗的意境就好。有的诗词适合吟唱,可以让学生聆听《枫桥夜泊》《静夜思》歌曲,跟着吟唱,也可自编自唱。

总之,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应珍视这些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让古诗词在优美的旋律中舞出独特的美,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

五步教学法 篇4

一、教师的作用和角色转换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共十项,分别为:

第一 Teach-Teacher(教—教师),即教师的作用是“教”,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师”。

如何教好?我们可以引用孔夫子的话来加以论述,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即为想说说不出来,悱,即为想又想不明白。这时候老师就要启发学生.也就是说让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启发,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把握启发的时机,达到最佳的效果。

2)知一隅而不能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为直角,整个句子意思是一个立方体知道一个角是直角却不能推断出其他几个也是直角,就别再教了,教师要注意把握适时变换教学方法。

3)当其可而教,适时而教

教的过程中要难易适当,不宜过难。并且在教的过程中,要把握时机。什么时候教什么东西,教多少,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而定.所以我们的教学开始阶段是感知,然后才学名称音和发音.4)能近取譬(Example)

教师要能够用通俗的例子讲复杂的东西,深奥中有简单.并且能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率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温故知新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减小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 Conduct-Conductor(指导—指导者)即教师的作用是“指导”,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

现在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内因,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认知策略

2)调控策略

3)交际策略

4)资源策略

第三 Direct-Director(导演)

教师的第三项作用是执导,所起的作用是“导演”,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要能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效果。

第四 Organize-Organizer(组织—组织者)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现在的英语课堂是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说、读、写、唱、画、演、玩、做等各种活动中学习。教师要对这些活动进行一一的组织,使课堂“活而不乱”。

第五 Demonstrate-Demonstrator(示范表演)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示范表演,所以教师的作用在这里是示范表演者。表演包括面部表情表演和动作表演。教师将要传授的东西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要注意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目标语言与实物相连,增强表演的直接性。(如讲“body”和表示动作的词,就没必要画图,可以直接讲。)第七 Referee(裁判)

教师还是个裁判,对学生的表现先给予裁定,赏罚分明,表扬为主。

第八 Mark-Marker(记分员)

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有记录—即描绘性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纪录,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九 Help-Helper(帮助后进生)

学生成绩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第十 Guide(教书育人)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时时刻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现在是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比如,代表学习阶段,可以学字母名称音、单词等;概念学习阶段,可用实物或者图片进行分类学习等。把握住这两个转变是我们写教案的指导思想。五步教学法的教案格式

教案要体现教法,要体现学法,还要体现目标语言学习任务。1.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要简单化,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先分析教学内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a.语音,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语音项目;

b.词汇,对不同要求的词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c.主题句的熟练应用,做替换练习,使功能与交际结合练习。d.设计好活动形式或是游戏形式。

2.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s)

五步教学法的五步之间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

Step 1 Warm-up activities(Revision—复习)

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复习,主要讲两个问题,复习的作用和复习的方法。

1)复习的作用:温故知新(Gain the new insight through restudying the old materials)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引新,减小教学的难度。

2)复习的主要方法:

a.Objects(实物)

b.Pictures(图片)

c.Simple blackboard drawings(简笔画)

d.Charts(列表)

e.Demonstration(表演)

f.Summary(总结)

g.Questions(设问)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这些复习的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Step 2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ew material(讲授新课)

新课主要讲结构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如何将新授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我们介绍五种导入的方法:

1)自问自答导入法 2)手指木偶导入法 3)角色表演导入法 4)简笔画导入法 5)实物图片导入法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适当的导入方法进行导入,使我们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讲授结构的方法有两种:

1)Examples and structure(通过例句讲结构)

五步教学法 篇5

存在问题:

1、有的教师思想上并没有转变,仍持观看态度。1.看似自主的课堂上,依然是教师把持课堂,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由于我们的学生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们的老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就拼命的往前赶,没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学生最终还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没有真正实现。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习惯依赖教师,自主学习难于实现。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提的问题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就可以获得答案。但我们的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的标准答案。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仍处于被动学习的态度。

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要么不能为学生排疑解难,要么缺少方法指导,学生不知道自主学习该怎样学。

对策:

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习惯依赖教师,自主学习难于实现。最主要的是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学生积极性就高,思维就活跃,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创设情境,调动体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精心设计,巧妙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4、加强指导,教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古诗赏析的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情感类,我先教给学生①[答题方法点拔]

一、看题目。

二、知背景。

三、抓关键。(主旨句、情感句、动词、形容词、数词)

四、找意象。

五、晓类别。

六、明风格。②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叙述了)/(塑造了)……的景物(场面)(形象),抒发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③常见题型;

①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画面)②这首诗(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③这首诗(词)中某些话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自主学习的效果,既取决于学习者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和习惯,还取决于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加强方法指导。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6、营造宽松愉悦 的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7、安排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

五步教学法1 篇6

一、“五步教学法”的内容1.创设问题。在学习前就学习的内容提供问题背景,并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心理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学习弯道跑之前,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思考生活锻炼中的跑弯道和跑直道有什么不同感受,激发学生亲身体验的欲望,以此引导学生练习。2.自主探究。向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集体或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研究,得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跳高的教学,不对学生规定练习方法,而是让学生讨论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能跳过去又能跳得最高,学生可以先研讨,也可以在体验中进行探究。3.自我展示。用自己研究出来的学习方法或者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练习,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4.评价激励。引导学生对自己研究出的学习方法或者对成功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并对敢于发表见解的同学给以鼓励与表扬。5.拓展练习。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设计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各种练习及练习方式,如情景游戏法,目标达成法,竞赛练习法等。

二、“五步教学法”的效果1.实现了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体化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紧紧围绕激发和保持运动兴趣而开展。3.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快乐的学习氛围,既有身体练习的感受,又有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情感体验,做到身心并育,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五步尝试教学法实施探索 篇7

下面就谈谈我和我的学生在语文课中是如何落实我校正在推行的“五步尝试教学法”的。

一.创境导入, 情感激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 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根据语文课型特点, 情境引入方法很多, 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等。如, 执教《一面五星红旗》, 上课开始我播放歌曲《红旗飘飘》让学生欣赏, 再播放天安门广场和学校升国旗仪式的滚动图片, 让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的学习, 随即导入课题, 让整个导入自然而流畅。

二.师生共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智慧的导航!学习每一篇课文, 我都和学生共同研讨确定学习目标!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由我把本节课学习目标写在小黑板或者制作在屏幕上, 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进行补充;二是由学习小组长代表上课前把本节课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 我依据文本内容所需进行梳理、补充。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 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更好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如:执教《一面五星红旗》, 我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1、读课文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 看看有什么变化?2、自由读1——10自然段, 画出最能表现“我”热爱国旗的的词、句子, 并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旁批。写好后问学生, 你们还有什么学习目标需要完成的吗?学生提出后教师帮忙整理:3、为什么面包店老板会有这些变化?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4个学习目标便在本节课中应运而生!

三.自主尝试, 主动学习

目标明确后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 在尝试读书、尝试围绕目标自学、尝试圈画批注、尝试小组合作探究中把学生推向前台, 让他们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思想,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如在执教《一面五星红旗》一课中, 学习目标呈现后, 老师给了15分钟时间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尝试自学, 读、画、批注……逐一完成每一个目标。此时的我仅仅是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自主尝试学习之中。

四.师生互动, 点拨交流

这是我的语文课中最能让学生张扬个性神采飞扬的时刻, 此环节主要是涵盖了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 老师进行适时的梳理、点拨, 让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产生共鸣。

在完成这个环节时教师要切实做到重心下移, 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体现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如, 执教《一面五星红旗》:1、小组交流, 生生互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组内成员交流自己自主尝试完成学习目标情况, 由小组长负责分好工, 争取组内每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并做好详细记载。教师巡回检查参与小组交流, 随即掌握哪些问题还需要在全班交流点拨。2、全班交流, 师生互动。 (依据文章的重点老师随着学生交流的句子进行适时地点拨) 此时的我并不知道学生到底会先交流哪一句, 于是教案中我预设了6个重点句, 无论学生先交流哪一句我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胸有成竹的有的放矢, 他们交流到哪里, 我和他们就一起在那里进行文本与心灵的交流, 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如一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 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1) 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一生交流, 其他学生可以挑战自己不同的感受) 后师引导:趔趔趄趄地向外走是怎样的向外走?你从趔趔趄趄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精彩纷呈的发言中感悟句子的意思, 体会出“我”宁愿饿死也不愿意用国旗换面包的爱国精神。

(2)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点拨, 谁比他更加吃力的再读一读?好的, 听出吃力的语气了, 还有更吃力的吗?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品读出“我”的吃力和趔趔趄趄。并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体会到因为他即使饿死也不用五星红旗换面包, 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五步阅读教学法 篇8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行为科学家布鲁姆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人们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的激发力也就越强。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应该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阅读编写说明、单元提示,教师告知课文教学目标等形式,让学生明确三个教学目标:本册书对学生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样,便于学生清楚文本的层级要求以及反馈检查。

二、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感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创设情景、开展比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谜语故事等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如教学《祝福》时,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看电影《祝福》。然后引导学生辨析电影与教材的不同之处,或用课件介绍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迫切的阅读期待,进而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悟文本之美,形成自己的个人感受,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如学习《荷花淀》可采取让学生改写对话的方式;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可采取为别里科夫写死因调查报告;学习《项链》,可采取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等形式。达到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目的,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三、创设文本意境 引发诵读冲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学语文课本与读本中的文本大多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好文本。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文本,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内容、情感,才能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在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成为第一朗读主体的原则。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朗读录音、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再次感知,通过比较阅读,然后进行加强语速、语调、语气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充分享受听觉美感,自觉进入文本情景中去。如教学《绿》一文,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在那优美的旋律中,生机盎然的画面上,学生就会被朗读者欢快愉悦的语气所感染,对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珍惜学生的问 科学引导其答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可见质疑之重要,有疑问,说明学生正在独立思考,正在独立自主地感知读物、解读读物,与其交流。提出疑问,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该非常珍惜学生的问,鼓励学生的问。这样才使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光,更愿意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而在不断的质询、思考中,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应先教会学生质询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题目、首尾、描写、环境、内容矛盾处和修辞角度、展开联想等方面进行质询。而且,对学生的质询,也并不是有问必答,应该是引导学生来答。通过讨论方式,让大家各抒己见,老师相应点拨,但是不给出明确答案,最后由学生归纳得出。这样,就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地位,才会学有所获。

五、引入第二课堂拓展阅读空间

课外的“海明威”比课内的“海明威”精彩是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阅读心理。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心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阅读,好的作品大家交流。当然,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不至于漫无边际,可以適当规定一些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作点读书笔记。为促使学生课外阅读能有序开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美文推荐比赛、自编教材、读书征文比赛、古典诗词联句比赛等活动。这样,学生在大量的、有一定质量保证之下的课外阅读,就能大面积提高其阅读能力。

英语五步教学法 篇9

中国有句古话叫‘‘教学相长’’,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深意:教学中阅读,积累了见识;教学中思考,摆脱了平庸;教学中比较,拓展了视野;教学中反思,超越了自我;总结则提升境界,感悟于是生成智慧。

所以,时光的网眼中,沉淀生成教育教学上的闪闪贝壳---英语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

音标先行

音标,顾名思义,标示读音,告诉我们这个单词怎么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么,音标则相当于生活中某人的名字,通过认识名字,我们可以对某人有一个简单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接下来的深层次交往打好基础。同样的道理还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则更简便易行。通过集中教识48个英语国际音标,让学生会读,紧接着趁热打铁,辅以必要的音

习,比

如/p/--/pen/--pen;/d/--/desk/--desk;/ai/--/bai/--bye。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向学生明确方法‘‘一划二连’’,先划分音节个数,再连读即可。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尝试着去拼读单词,教师则耐心等待,适时点拨,及时纠错,尤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特别给以表扬,激发兴趣,树立信心。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成就感将从这节课蔓延。因为一切成功都有迹可循,一切成功都源于最初的小小的成就感。

第二步 单词引领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第一关,是基础。我们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通过第一步的音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单词,能把它读出来,但这远远达不到单词学习的要求,关键是如何能记住它,牢牢地记住?联想与反复是很奏效的办法。

相同

想,比

如four—fourteen,six—sixteen,seven—seventeen,以此减轻新单词的记忆负担;不同点联想,these这些,those那些,这两个单词外形相似,差别极小,那么,容易混淆的地方则应特别留意,区别对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则是法,找到了方法就找到了事半功倍的诀窍。

找到方法有助于掌握知识,如果想要保持更深刻更持久的记忆效果,则需要反复复习与巩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在知识快要被忘掉之前就花时间巩固记忆,比如,周一学习的单词,当晚复习整理,背诵记忆,周二早读复习第二遍,周三晚自习复习第三遍,反反复复,隔三差五去做,再顽固的堡垒也有被攻陷的那一刻。

第三步 句子贯穿

句子是桥梁,联接单词和对话,构成单词—-句子—对话,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逻辑结构,因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英语教学中应侧重于对句子的要求,让学生读句子,背句子,写句子,英汉互译,达到‘‘句子四会’’的要求。

往易处看,掌握句子实际上又是对单词的复习巩固,练习与运用。比如meet一词,则应联系句子识记,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too!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掌握单词‘‘结识,遇见’’的意思,做题时也得心应手。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朵花点缀春天才会更美丽。同样,一个单词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更凸显它的意义与价值。

从对话方面考虑,句子之于对话就相当于石子之于宽广大路,砖瓦之于宏伟建筑,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的必然结果。更是知识与知识间的自然生成和辐射。由此可见,着重于句子的要求,实则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训练与提升。

第四步 对话练习

语言学习遵循同样的认知规律,字--词--句--段--篇--章,篇章中的对话练习实则囊括了之前所做的每一步工作,是升华,是总结,更是能力的检测。

对话练习过程中,以‘‘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为导向,对学生分层设定,因人而异:后进生只须掌握基础词汇、重点句子和短语;中等生在此基础上以背诵、领读、表演对话为核心学习任务,创编对话这一环节则作为选择性学习任务,学有余力者可适当拔高;优等生在完成前两步工作的同时,则应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升华情感,比较体会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异同点,进而了解更宽更广视野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因为,由单词到句子再到对话,自然过渡,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对话练习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单词,熟悉句子的基础上,能够联系上下 文,树立全局意识和观念,因此培养语感。另外,在对话练习教学中,我又给学生明确了本篇对话所包含的重点与考点,让学生全面撒网的同时又能够重点捕鱼。每一篇对话都树梳理重点,明确考点,详写笔记,稳扎稳打。

第五步 细节补充

语言是一项琐碎的工程。尤其是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更有诸多细节值得留意!比如,英文名字的书写,地点的书写,单复数的规则,动词形态的不规则变化等等,不胜枚举。但琐碎不可怕,可怕的是师生都畏惧琐碎。在教学中,我遵循以上环节步骤,按部就班地把知识一一讲解传授,把与之相关的细节知识点整理归纳,作为一个板块来对待处理。

关于细节,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尝试着去解释为什么,耐心等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时的惊喜与兴奋,说不上来的地方由我再给大家作补充,并要求学生整理成笔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条分缕析,一一击破,不仅便于平时的学习,更有益于考试时的集中复习,短时复习。如果细节问题处理不当,势必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漏洞百出,粗陋浅薄,那么也同样失去了语言的交际性功能。

五步三查教学法 篇10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数学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反馈。即整理学案,达标测评。简称为“独对群展反”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1

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步:反馈。即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特别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于学段、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 “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4分钟;独学7-8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2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二、高效课堂的去模式化问题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课改小贴士

一、高度重视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直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分层达标。通常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基础在线),“提升题”或叫“拔高题”,以及 “拓展题”。

二、重视预习、展示、反馈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婚礼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