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的英语教学总结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班的英语教学总结(通用10篇)

实验班的英语教学总结 篇1

三(7)班是我们学校秋季开办的,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整合的一个整体实验班。这个实验班起点高,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从2年的实验效果来看,成绩显著。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并有和教科书配套的电脑光盘,教室装配了大屏幕投影,视频展示台。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学生的电脑学习光盘是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拓展了教材的广度、深度和学习围度,便于学生多渠道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在教学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步积累的单词、句型和会话利用电脑进行复习巩固,学生通过鼠标点击不同的地方,电脑就用准确的发音及有趣的动画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如何发音。无论你点击多少次,电脑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电脑成了非常好的老师。亮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清晰、准确、动听的`声音刺激他们的听觉,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单词、会话的发音。

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配套的学习光盘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中去学习新单词和句型。学生兴趣浓厚。因此,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游戏强化了对英文单词这一抽象的言语概念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有些游戏还能帮助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脑能力。

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存储知识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味觉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再加上网络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生动直观,我们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panda, lion, monkey, elephant四个动物名称时,让学生从互联网和学校资源库中查找了大量介绍这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影片片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有关这些动物的信息,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与他们近在咫尺。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上述单词,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活泼可爱、生动有趣的卡通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英语卡通片,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相关的卡通片段,配上简短的英语对话,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声音、图文并茂等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能力来感知新学内容,加深理解,以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为同学们精选一些英语站,例如:新知堂少儿英语,英语之声等。让同学们在网络上自主学习。

开设视听课程,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丰富课外知识。为同学们精选的视听教材有:洪恩英语,迪斯尼英语,大笨蛋和小傻瓜英语,英语过山车等。

鼓励二(7)的同学在电脑上编写自己的英语日记,并发到我的邮箱,挂上我的个人网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的少了,有利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既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氛围,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增大了学生操练对话的密度和广度。我深深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实验班的英语教学总结 篇2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着两大问题:词汇意义认识和词汇识记学。

(一)词汇意义教学的问题

1. 脱离句子和文章内容孤立地讲解词义。有些老师在词汇教学中脱离句子和课文,把新授词汇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领读讲授词义。这种孤立地讲解词义的词汇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而且不能使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及其用法。

2. 不能正确处理词汇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的关系。

3. 词汇教学中主次不分,均衡分配力量。

(二)词汇识记教学的问题

词汇识记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词汇教学“三脱离”,识记效率十分低。2.未能遵循记忆规律而有效合理地复习和检测词汇。3.教师采取错误的补救措施,死背词汇表。

二、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任务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和听懂,并为说和写奠定基础。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交际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词汇则是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

三、词汇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英语词汇的特点,教师应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采取精妙设计的教学措施,有效合理地进行词汇教学。以下是词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一)词汇与词块教学

词汇法(lexical approach)认为,词汇是许多词块(chunk)的集合。词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词块或语块,并使用它们构成完整的句子和语篇,而不是教授独立的词语(赵小沛,2002)。对词块的教学将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正是当前学生英语学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联想教学

利用联想和分类方法,可以使学生把词汇记忆置于一个大的意义环境之下,而且联想的组合愈紧密,词汇愈易于记住。

(三)用词造句巩固词汇教学

在造句之前,有学生必要弄清所学词汇的解释,研读教材和词典给出的例句,然后通过模仿例句,灵活而有规律地变化部分句子成分,就可以选出富有创造性的句子了。句子是承载词汇所包含的意义和句子的语法结构所显示的意义的载体。记忆典型例句并辅以造句等实践训练,永远比单纯记忆孤立的单词好得多。不仅提供各自的词性,而且通过例句来对比说明它们的用法,这样在便于学生记忆词汇的同时,也掌握了各自的词性。学习词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有一天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因此,造句练习是从学习语言过渡到应用语言的必要途径。过去,许多老师和学生对造句教学法很不重视,而我认为造句是记忆、积累和掌握单词的最好方法。

(四)加强作文练习巩固词汇教学

作文历来是锻炼和测验一个人遣词造句、有章法地表达自己的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认真地运用和贯彻这一原理。同样,在作文问题上也存在基本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时间分配与效率的问题。作文教学是非常耗费时间的,但它提高学生词汇量和语言能力的效能和效率是很高的,这一点我们应充分认识。

在学习某个新词或词组时,若该词或词组与先前所学的词组意义相同或相近时,教师往往可以采用作文的形式进行比较辨析进行教学。其教学方式一般是以语义和句型为主线,进行系统归纳、分类、比较并加以辨析,以达到克服混淆和灵活运用的目的。这种以语义为核心,以句型为主线的词汇教学方法,有利于克服孤立学习词汇的弊端,将词与句结合起来。有时再把句子组成文章,使词汇前后联系,纵横交错。如新授动词watch(观看),可以联想到watch, look, look at, see, read等词义相近的词或词组比较辨析,让学生将这些词或词组编在一段话中。同时,作文本身就是语言应用的一种方式,因此作文本身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值得充分重视和大力推行。

综上所述,词汇教学应揭示词汇的音素、结构、性质和搭配规律;在词义不同的语境中应用词汇,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其不同意义;依据学生不同的交际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相应类型的语言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单词的音、形、义要求学生正确发音,注意拼写规则、构词法等;提倡读、写、听三者结合,以及利用词汇的内在联系组织识记材料,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改变单纯知识传递的教学方式,必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能让词汇记忆完全停留在学生自发学习的阶段,把单词记忆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教师要研究词汇教学的规律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词汇记忆的规律。忽视词汇教学就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本质。词汇教学不能脱离意义与实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接受词汇知识,同时给他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得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交际能力也必然会增强。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我们要分析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任务;认真研究词汇教学方法与策略, 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高校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几点总结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 总结 分析 教学效果

1 引言

作者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4年,并通过问卷的方式连续3年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现通过本文将调查结果及个人的一些总结进行整理和汇总,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提高本科生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2.1 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手段,在本科教学中应该特别的重视。但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还是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项目,事先由老师准备好,学生只需要按照指导书的步骤操作即可,使实验教学形式化、程序化,背离了实验课的本意。这种教学理念也误导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的局面。这种情况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一种通病。

2.2 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课的目的除了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忽略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提高个人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实验前不检查仪器设备

实验前检查设备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这一步。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予以纠正。

2)不进行理论准备、有问题不思考

理论准备是减少失误和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确定,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现在很多同学做实验临时抱佛脚,对照指导书看一步做一步,对实验原理、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毫无准备。

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同学一遇到问题就找指导老师,不独立思考,不去查看课本或指导书。

3)实验报告缺乏严肃性

现在许多学生对实验数据和理论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认为课本上的规律和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实验只不过是加深对规律了解的手段而已。上述认识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试验数据和实验结论不符,二是普遍存在的更改数据的现象。

4)实验秩序混乱

实验秩序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在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学生一到实验室就像炸了锅一样,根本没有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搞得实验室一片混乱,非常影响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实验效果。

2.3 学习态度不端正,协作能力差

怕苦怕累,不求上进,及格就行,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这种人在大学生中大有人在,特别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实验过程敷衍了事,试验数据相互抄袭,实验结论胡乱拼凑。

大部分的教学实验都不是某个同学可以单独完成的,往往需要几个同学相互配合才能进行,可我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同学在一旁无所事事,缺乏集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3 教学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3.1强化预习、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试验过程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实验前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预习,并通过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查的方式予以引导和督促。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实验前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手段对实验的仪器、步骤等进行演示和讲解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2充分利用考核手段

考核是引导和督促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获得教学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而学生又比较看重考核成绩,因此从考核的角度强化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了强化实验过程的考核,我对每组同学的实验过程都分步记分,包括预习情况、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报告、数据处理等具体内容,并作为最终成绩总一部分,实验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新做实验,否则最终成绩计为不合格。

3.3 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影响学生操作的不利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分组人数太多,动手机会少。二是部分同学不想或者不会动手。针对这种情况,实验过程中我一般将实验任务仔细分工并落实到每一个同学,例如仪器的检查、操作、归位,数据的记录、处理等等,争取使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在现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能简单地把实验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亟需探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及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庆双等.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2]夏铮铮,刘卓慧.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实验装备简介及实验教学情况总结 篇4

(物理功能室)

一、实验装备简介

1.我校物理功能室有1千多件仪器,生均物理仪器可以达到3件。

2.学生实验教学场地有两个分组实验室,每个分组实验室配备24个实验台,可供48个学生进行实验操作。3.仪器存放场地有一个物理准备室,一个物理仪器室,物理准备室有9个仪器橱,物理仪器室有11个仪器橱,仪器摆放显眼、整洁,每个仪器都处于可用状态。

4.实验室的使用面积达到175平米,而且实验室演示台均供电到位,设有220V的二孔、三孔插座。

5.学校每年购置了一些常用仪器,包括力学、电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声学、模型、玻璃仪器、挂图等。6.实验室、仪器室配备了相应的防盗、防火安全设施。

二、实验室工作总结

1.实验室管理工作

我校配备分管领导,组织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制定了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及规章制度。教学仪器设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并根据仪器不同要求做好通电、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保证橱内仪器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做

好必要的记录,增购仪器登记验收记录、仪器借还记录、学生实验记录、使用仪器完好情况记录、仪器报损记录。所有仪器全部按照规定要求存放,仪器设备全部入橱,分类、分柜存放,柜头上张贴着内存仪器的陈列标签,合理排列。对仪器进行编号,定橱定位,并根据上轻下重、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原则作适当调整,特高特大仪器设专柜。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大方、取用方便。

2.实验教学工作

(一)教师演示实验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校教师充分利用教学仪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学年教师应做演示实验32个,实际完成演示实验30个,实验开出率为94%,实验效果良好。有的教师又增加了一些书中没有的演示实验,并自制了一些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生分组实验

我校相关部门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与进度,按要求开齐、开好学生分组实验,本学年应做学生分组实验25个,实际完成分组实验25个,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情况正常,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

缺陷与不足:

1.实验室有时缺水,导致一些工作做起来很难。2.没有安装网络接口,缺少多媒体设备。

3.我校实验楼还是30年前的预制板楼房,房顶一直存在漏雨现象,漏雨不仅造成墙面污浊影响环境卫生,还对实验仪器及设备造成腐蚀,甚至造成电线漏电短路,引起火灾,存在安全隐患。

淮南市第十七中学

英语实验总结 篇5

1根据国家教委《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施生活化英语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扩大学生语言信息量;为日后英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2通过实验,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业务精,综合素质高的外语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逐步形成学校英语教学的特色。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

1编班情况

7年级:(9月入学)2个英语实验班(全年级6个班),通过英语笔试和口试编班;

8年级:(9月入学)2个英语实验班,(全年级6个班)通过英语测试编班;

9年级:(入学)4个英语实验班,入学前没有进行测试,根据学生意愿编班。升入二年级时,按“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原则,根椐学生英语程度,分为A,B班二个层次授课,B班为第一层次,A班为第二层次。学生可中途调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后和每期期末考试后分别调整过;

高二年级:(20xx级,全年级3个班,)第一学年 2个英语实验班,根据学生“中考”成绩,结合测试后的英语综合素质编班;升入高二后,因做大文大理实验而终止英语实验。

高三年级:(20xx级,全年级2个班)第一,二学年2个英语实验班,因升入高三而终止实验。

2课程设置

7年级实验班和平行班周课时均为7节;

8年级实验班周课时8节,平行班6节,增加的2节1节为英语听说,1节为阅读理解,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进度,增加词汇量;

9年级实验班8节,平行班7节

7,8年级实验班和平行班每周1节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为视,听,说;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教材选用

各年级均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7年级辅修《朗文快捷》第一册;8年级辅修《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第二册;高20xx级第一学年辅修《朗文快捷》第三册;高20xx级第一,二学年辅修《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朗文快捷》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重视口语和听力,并配有练习。《新概念英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教材按结构分级;循序渐进;语境化内容较多,课文简单,较生活化;语法贯穿于对话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结合教法,优化结构;合理分配课时,使主修和辅修教材有机整合,相得益彰;

4英语活动课

1)活动课教学原则 教师自选自编教材。这就为教师搭建了“提高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平台”。活动课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现状,既有新的内容,新发展,又不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有跨文化的特性,体现外语特色。

2)活动课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能力;

(3)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3)活动课教学模式 采用“视,听,说”教学模式,即教师设计会话主题;提出思考问题;看,听VCD磁带或图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示关键词组织语言;师生示范对话;学生分组操练;全班汇报表演。

三师资配备

7年级: 王小芳 傅红梅 李 莉(平行班)

8年级: 廖华平张 恒 李 宇(平行班)

9年级: 高敏(产假后兰洁接任) 魏月香 李媛 (离岗后兰洁,丁熠洪接任)

高20xx级: 徐红

高20xx级: 何敏

活动课: 7年级: 李莉 8年级: 杜敏 李宇

英语实验班配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在教学中爱护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全体教师都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转换能力和科研能力;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其中一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优异,多次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表彰。

四师资培训

1,20xx年7月,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英语桥”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由北京市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兼职教研员张玉萍学监制定培训计划;宣讲《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分析教材,编写教案,设计并实施“英语桥”活动,对20xx级高一,初一新生进行了有效的衔接教育;

2,20xx年4月,张玉萍学监来校听课,评课;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

3,20xx年11月,国际交流专家,旧金山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高等院校测试专家韦会教授来校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20xx年5月,8月学校先后选派了何敏,廖华平到北京参加师大附校系统教师培训;

5,全组教师定期参加市上的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

五实施情况

定期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加强集体备课,提倡团队精神,互帮互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科研作用;

认真备课,规范教案。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等。20xx年本组优秀教案9篇选入学校“科研论文,教案集”

定期召开教改情况分析会,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完善方案。到会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平时进行不定期会议,问题随时解决;

教研组开展献课,听课,评课活动。全组教师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探索。做到了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过程。体现了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新句型,新词汇,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教研组内认真实施。

创设语言环境

建立包括视听中心(Audio—video Center),英语阅览室(A Small World),风情屋(Global Village)在内的“英语乐园”,为学生提供了感悟英语,实践英语的良好语言环境。周一至周五中午由组内教师轮流值班开放,让学生参加活动。

要求学生课堂用英语提问,回答问题,课外用英语向老师和同学问好;

生活化英语教学,营造了英语学习环境。指导学生用英语制作课表,名片,礼品;出墙报,办黑版报,;唱英语歌,演英语剧;举办英语角,开设“英语日”,全校举行大型英语文艺汇演,评选优秀学生作品;20xx年已有34篇文章编入学校“学生作品集”,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聘请外教定期为学生授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际的机会;

成功举办了20xx年教学年会英语日活动:徐红为全市英语教师献公开课,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学生猜英语谜语,参加英语文艺汇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2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20xx年10月至11月8日组织了7年级的英语口语测试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重视口语交际,增强语感,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实施效果

1,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用能力普遍提高。课内课外能主动用英语和老师,同学,“外教”进行交际;

2,20xx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42人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8人,市级一,二等奖23人。

3,20xx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23人获奖,其中4人获全国奖。

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xx年10位教师论文在师大附校论文评选和市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高敏在附校获3等奖,杨萍在市获1等奖。20xx年李宇,杜敏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均获三等奖。20xx年11位教师论文获浆,其中何敏在《中国基础教育》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师大附校“海威杯”论文评选获一等奖,其余获市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8人,20xx年何敏参加师大附校系统“海威杯”教学研讨会获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一等浆,徐红,廖华平参加学校20xx年说课比赛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何敏被提名为20xx年校级学科带头人。

七问题与措施

1,进一步研究主修教材和辅修教材的整合,使之达到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2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要防止教学模式化,要研究如何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2,定期召开教改研讨会;班科教师联系会,及时研究,探讨,解决教改中出现的问题;

3,充分发挥“视听中心”,“阅览室”和“风情屋”的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语环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4,需购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音像材料和图书资料;

5,为教师添置教学参考资料和工具书;

6,建立完善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

xx中学外语组教科室

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篇6

(2008——2009学)

本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如下:

1、第二周:绪论1——1磁悬浮试验;1——2静电实验;1——3阴极射线试验;

1——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本周相关试验类别均为教师演示实验,试验效果良好。学生通过教师实验演示理解了其中物理知识,掌握了

实验教学目标,达到了实验教学要求。

2、第四周:2——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该实验类型为教师指导的学生具体操

作实验。该试验效果突出,让学生充分锻炼了实际操作动手

能力,达到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大多能够掌握打点计时器

测速度要领。

3、第六周:2——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该实验类型为教师指导的学

生具体操作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理解了小车速度与时间变化自己

爱你的关系,对于今后物理课堂理论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便于学

生透彻掌握这一规律。

4、第八周:1——5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牛顿管;2——3*用打点计时器研

究自由落体运动。本周实验类型均为演示探究实验。学生在教师演

示实验操作中认真学习,并探究有关自由落体及通过打点计时器对

自由落体运动的探讨,总结相关知识,实验效果良好。

5、第九周:2——4*用悬挂法确认薄板的重心;1——6物体的微小变形;1—

—7弹力的产生。以上三个实验类型均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在教

师实验演示下了解了相关实验步骤,通过仔细观察和实验总结了相

关实验知识,方便了课堂物理理论知识教学。

6、第十一周:1——8静摩力的大小;2——5*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该实验类型

为:教师演示学生探究实验。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掌握了计算静

摩力的大小和求合力的方法,效果良好。

7、第十三周:2——6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该实验类型为探究性试验。

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了本实验三者之间的关系。

8、第十四周:2——7*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该实验类型为探究性试验。

通过具体操作,学生掌握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效

果良好。

本学期高一物理实验均达到了实验效果和目的,学生通过本学期实验锻炼了 动手能力,认真理解并掌握了实验知识,为物理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如下:

本学期高二物理实验内容主要有:静电感应;探究影响电荷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模拟电场线;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静电屏蔽;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测量导体电流和电压;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定量关系;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研究路端电压;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晶体管与或非门电路;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平行通电自导线间的作用力;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探究电池感应的产生的条件;楞次定律;自感现象;电磁驱动;用电压传感器观

察交、直流电压波形;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盒子里有什么装置;观察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

本学期高二物理共有29个实验,实验类型主要有演示、探究、分组演示等类型,实验教学次数较多,教学任务较重,但是在物理组教师和本人努力下,教学效果良好,均达到了实验效果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学生理解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相关物理学原理,培养了学生探究物理科学的极大兴趣,真正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本学年下学期高一物理实验教学总结如下:

本学期高一物理实验内容主要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互成角度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方式;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球能摆多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学期高一物理共有8个实验,实验类型主要是分组演示型,试验次数相对上学期较少,但是物理组教师和本人并没有放松和降低对实验的安排及要求,通过细心认真第布置,本学期物理实验均达到了物理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学期物理实验,提高了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学生真正理解了相关物理知识,明白了其中科学道理,对以后的物理课堂理论教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学年下学期高二物理实验教学总结如下:

本学期高二物理实验内容主要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压紧的铅块会粘在一起;探求气体等温的变化;模拟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蜂蜡在晶体和非晶体表面的融化;液体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对气体做功温度升高;简谐振动的相位;单摆的振动图象;单摆的震动与什么有因素关;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受迫振动的频率;共振;绳的横波;观察水波的反射;水波的衍射和干涉;绳波的叠加;蜂鸣器音调的变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光的双缝干涉;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用肥皂膜做薄膜干涉;绳波的偏振;光的偏振;全反射;光导纤维;观察全息照片;电磁振荡的产生。

本学期高二实验共有33个实验,实验类型主要是分组演示类型,试验个数和上学期相比较增加了4个,实验教学任务稍重了些,但是在高二物理教师及本人努力下实验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了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对物理课堂理论教学有很大推动作用。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2009——2010学)

本学年高一物理实验教学总结如下:

本学年高一物理实验主要内容有:瓦碎蛋全;静电屏蔽;悬挂法测定薄板的重心;物体的微小变形;验证滑动摩擦定律,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失重和超重现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力矩的作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曲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平抛运动;向心力;动量定理的引入;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弹簧振子的振动;简谐振动的图象;单摆;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共鸣;沿绳传播的波;横波、纵波;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衍射;波的干涉;弦线上的驻波;空气柱内的驻波; 游标卡尺的使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单摆的振动。

初中实验室气体制备规律总结 篇7

关键词:实验室气体制备,原理,规律

实验室气体制备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也是历年中考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难点、热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气体制备实验中包含的基础知识点多, 综合性运用性强, 涉及的实验仪器、基本操作也较多。初中阶段,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 是课程标准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三种气体制备。而由这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衍生出来的考点非常多, 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 做到举一反三, 那么此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现将初中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归纳如下。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

1. 选择反应原理。

在化学反应原理中, 不是所有能生成所需气体的反应都可以在实验室用来制备该气体。选择反应原理时, 应该考虑到: (1) 选择能够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 (2) 该反应的原料应该尽量满足廉价易得、环保节能, 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3) 反应条件简单可行, 反应速率适宜易控。 (4) 生成的气体应尽量纯净, 气体易于导出、收集等。

2. 发生装置。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进行选择。在初中阶段, 可发生装置分为以下两大类: (1) 固体与固体反应, 需要加热, 简称为“固固加热型”, 这套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1)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而引起试管底部炸裂) ; (2)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导管口不宜伸入试管过长; (5) 加热时, 先预热且用外焰加热。 (2) 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 (或液体与液体) , 不需要加热, 简称为“固液非加热型” (或液液非加热型) 。该装置多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 需要注意在使用长颈漏斗时勿忘“液封”, 以免气体逸出。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3. 收集装置。

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及密度进行考虑, 主要可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1) 排水法, 适用于难溶或不溶于水且不易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如:氢气、氧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2) 排空气法, 又可细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前者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 如氧气、二氧化碳;后者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 如氢气。

二、气体的验满或验纯

1. 对氧气的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 则说明收集的气体已满。 (强调“集气瓶口”)

2. 二氧化碳的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若木条立刻熄灭, 则说明收集的气体已满。 (强调“集气瓶口”和“立即熄灭”)

3. 对于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 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以防止发生爆炸。

三、气体净化

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溶解而损失, 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净化的顺序一般是先除杂, 后干燥, 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1. 气体的除杂。

除杂的原则: (1) 不减少被净化的气体的量; (2) 不引入新的杂质。常用的干燥仪器包括洗气瓶、干燥管、U型管和玻璃管等。

2. 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可以通过干燥剂来实现。常用的干燥剂分为三类: (1) 酸性干燥剂 (如:浓硫酸) , 常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 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 (2) 中性干燥剂 (如:无水氯化钙) , 能干燥大部分气体, 不能干燥氨气; (3) 碱性干燥剂 (如:生石灰、氢氧化钠) , 常用来干燥氨气, 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

四、尾气的处理

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尾气若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必须对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环保的实验素养。常用的尾气处理方法有: (1) 火封法 (即燃烧法, 在尾气处加一盏酒精灯, 点燃尾气) ; (2) 水封法 (即将气体通入水中) , 注意防止因气体溶解而出现倒吸现象; (3) 碱封法 (即将气体通入碱液中) , 如二氧化硫等酸性尾气的处理都可以通过碱液来吸收。

五、例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室气体制备的具体教学中, 一要结合课本实例加以分析, 同时运用对比的思维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为什么”。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用块状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在实际教学中, 在发散与启迪学生思维方面, 应该对比为何不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或浓盐酸, 为何不把石灰石或大理石换成碳酸钠? (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 覆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表面, 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过快, 不易控制, 且原料价格高于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要注重对学生相关思维的迁移培养。例如:实验室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已知氨气收集时只能选择向下排空气法。由以上信息可知,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 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由氨气的收集方法可以推测, 氨气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答案:固固加热型装置;密度比空气小, 易溶于水。) 这些相关的答题思维角度, 在教材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中都有涉及。

实验班的英语教学总结 篇8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梁威教授,原东城教委主任周焕奇,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许林,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美玲,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综合处副处长周一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参会人员涉及近13个省17个地区的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等近500人。会议中,专家领导及各地区发言人围绕自身研究和实践作了精彩报告,分享了不同区域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研究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会议首先展示了两节平板电脑教学实践观摩课,它们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八年级数学课和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四年级英语课。接下来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作了“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及其有效性评价的思考——基于理论探讨和课例分析的视角”主题报告,介绍了课题进展。会议第二个议程是国内代表性区域平板电脑或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实践现状与案例分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实践单位就数字教材、移动应用、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教育应用等主题作了分享报告,展现了不同区域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应用的现状。

最后,来自北京、广东、新疆、成都等多个地区的学校校长及一线教师结合所在学校平板电脑教学应用特色作了分享报告。

(郭桂真)

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篇9

路清平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三、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实验班的英语教学总结 篇10

2011-04-29 08:11:03|分类:|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formation Teaching Cirriculum Integration)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校参加了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英语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相关教育理论和课题组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制定研究计划并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现将英语组的实验工作

小结如下:

一.校内外学习,全面深入理解整合1、加强理论学习,以“建构”理论指导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脉络符合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符合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元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Thinking Activities)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red)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助者,学习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learning from Teacher)”转变成“和教

师一起学(Learning with Teacher)”。

通过学习,英语组教师逐步明确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知识工具。而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正是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网络的自我构建。

2、用《课程标准》论证课题

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适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已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启发思维,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指导作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这些目的要求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又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热爱和私扬祖国文化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学习与论证,英语组教师明确了课改的目的与方向,课题研究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更好地促进《英

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达到了《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的与要求。

3、网页培训,加强整合的进程。

教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设计控制课程教学的流程是整个教学的主导力量,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是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导入模式,使教师体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避免深奥的计算机技术吓走他们。因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的研究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网页制作及其它电脑操作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教师们学会了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及网页的能力以及运用整合搜索,亲的教学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

师素质,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整合从理论出发与活动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科学的整合,就是要鼓励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情感鼓励工具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同时将传统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即优化课堂教学。

整合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

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的发展。

1. 点面结合,发挥公开课的示范作用

我校每学期都举行教学公开课活动,英语组都要推出两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公开示范课。开课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的公开课,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教师提高观摩、评议,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探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

合的效果。

2.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

1)、网络环境下,个体探究与团体交互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信息的单向传递,即学生是被动学习,但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时代的挑战,这种教学方式为主导的传统课堂让学习英语变得非常困难,教师很难在常规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语言习得,也无法给学生提供自由、广泛的团体交互,而且这样的传统教学很难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也很

难给学生充分机会以锻炼语言输出。

通过网络课件上“个体探究,团体交互”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种功能,激发学生兴趣,保证学生始终保持主体探究状态。

例如:教师利用学生阅读网页,答题过关的竞赛形式(答案是下一道题的入关卡的密码),让学生个体在网页探索中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提供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并帮助构建成完善学生心理内部的语言系统,这一过程柔和了多种语言知识,如同义词、词缀、单词的内涵,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学

生无阅读网页和课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速读,细读,跳读,查读的技巧。

另外,整个人机交互的过程也是学生无意识学习英语的过程。在课堂上,论坛讨论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舞台,让学生自由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分离各自的见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协作,组长负责总结本组的论坛内容,即突出了个性化水平,又培养了协作精神,更突出英语学科特色,充分展示

了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的优势,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下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五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根据英语新教材的特点,以及我校英语现状,我样建立了资源库,有教师的课件备课资料及科研论文,有为学生设置的听力训练、词汇记忆语法讲解、练习、阅读、写作等项目,这些内容由易到难编排,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挑选合适的内容在校园网上学习,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有了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给学生布置与其水平相当的网上作业,可

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打破以往作业“一刀切”的做法,真正让所有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只是众多教学媒体的一种所截信息非常有限,而利用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可充分有效地将教材中的知识激活,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教师把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外实践成果制作成网络课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规律、计算机水平和英语学科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异质学习小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辅

助以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网络英语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

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鉴于学生个体差异,如果仍然采取同一教材、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我校英语组利用网络的优势,建起了学生英语学习资源库,内容包括:词汇、语法、文化、报刊、英语广播、与教材配套的课文讲解和练习、单元检测等,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者是阅读,或者是听力训练等进行个人自学。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也可以有的放矢,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利用网络进行分层教学的一

个重要的方面。

这样,既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同时开发了

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整合从实践出发与反思结合我校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全组教师根据我校的英语现大辩论,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规律,积极创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PPt课件,网络课件,力求从英语教学的目的、观念、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发展、研究、讨论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多向、多层次的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的论文、案例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带来了极好的效果。

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将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展示在网页上,当学生发现自己找的材料、照片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时候,情绪十分高涨,为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奠定了基础。通过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近生活,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利用局域网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增加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了

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密度和广度,真正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从而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展示式、操练式、主动参与式、探究式与交互式教学模式于一体,融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于课程整合中,学生自行选择研究课题,自行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自愿组合,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分析并综合运用信息,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学生自行组织环保话题英语演讲比赛,并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标语。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是学

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网络,同时保证了英语课的特色。

4.多媒体环境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语言教学环境。

语言环境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只有在多媒体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的外语知识、外语运用能力以及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才会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从语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多渠道的、有意义的及可理解性的言语输入,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与此同时,这种环境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机会,组织互动、合作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时语言学习是多重感官协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从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语言刺激。从心理上,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让语言学习成为学生一段愉快的体验。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学习活动,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并有机会展现自己,欣赏自己的学习成就,提高他们的语

言学习自信心。这个条件的关键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友好、合作的群体学习气氛。

但是,对于许多只习惯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外语教师来说,不管其语言水平、教学水平有多高,要创设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语言教学环境,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在传统教学技术条件下,教

师发挥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5、多媒体网络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通过课中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不仅以丰富的文本形式,还以超文本的形式表达传递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阅读方式。教学课件成为教学内容的核心,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双边的参与度,而且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触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思维气氛。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超文本特性将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结成一体。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巨大的信息是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其创新能力的源泉。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获得“亲身的经历、感受”,这就不仅把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学会学习,面向未来的能力,懂得创新,充分发挥其潜能。

本节课的课题是创造发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发明物,让学生通过对已熟悉的发明物进行想象,分析它们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不方便,然后加以改进而变得实用、方便,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规

想象等。本节课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且最后的设计发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该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提到了一个高的层面——如何扮演一个发明者的角色,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栩栩如生的传达

上一篇:p2p信任模型研究下一篇:肺癌药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