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远工程教育工作计划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远工程教育工作计划(精选8篇)

农远工程教育工作计划 篇1

(2010~2011)学上学期

为全面进入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阶段,落实师资培训,发挥电教和科研部门的技术服务及教学指导功能及作用,确保资源应用正常进行,发挥项目建设效益,使其更好地进入课堂,服务教育教学,进一步发挥应有的效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努力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提高全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拟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各级文件及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综合办学效益。

二、目标任务:

1.中小学教学改革及教学应用研究工作方面:积极利用远程教育项目提供的设备和资源环境,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教改工作,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所有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模式、教学策略、学校策略的形成与发展途径。重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素养。

2.师训工作方面:开展不同技术模式环境下教师技能培训,针对广大农村学校的实际重点提高项目技术人员、学校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并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技能,以满足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从事教学应用的技能和素质需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使全体参与课改的教师全面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专用教室的使用功能。

1.根据信息化教育需要,购买一些辅助设备,完善专用教室,使之功能更齐全,应用更加广泛。

2.适时购买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播放光盘,提高播放教室的使用率。

(二).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教学资源,逐渐增加学校教学资源的存储量,建立一个适合教学需要的资源库。

1.继续做好资源的下载、接收、整理、刻录、存储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展示功能,丰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本学期对资源进行详细地分类,建立资料检索目录,分门别类,装订存档,及时发放,定期回收,服务教学。

2.鼓励教师查阅、收集网络资源,并能自制成教学所需的课件,激发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知识。

3.通过校际间的互通、交流,收集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号召全体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开发教学资源,教研组自主开发校本资源,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三).加强、完善农远设备的应用及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

1.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人、管物,不断提高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力,确保计算机、远程教育设备的安全,特别注意防盗、防火、防雷、防尘、防湿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工作小组成员真正将自己的职责落到实处,创造性开展好项目工作。

2.对于远教资源要按时下载、接收,并填写《远教资源接收、下载登记表》,将信息资源分类,把目录整理出来,交到各教研组,便于教师的查阅与使用。

3.完善各类文件、档案资料的建设。对开展的各种活动要有记录,定期

把远程教育开展的活动情况上报,认真吸收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工作,使我校远程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4.建立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考核机制,对教师应用实行全面评价,力争达到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整合。

5.成立一个中心教研组,组织教师探讨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好现有的远程教育设备搞好课改工作,加大力度在教师之间开展电化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教师每人至少在专用教室上两节课,扩大学科的覆盖面,从中评出优秀的示范课,上报给上层相关部门。同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提高我校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技能。

6.本学期我校以远程教育为契机,加快校园网建设,申请域名,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平台,以科研课题为牵动,促进信息技术的全面开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四).继续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1.本学期实行全员培训。培训前,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待培训结束进行对照。继续通过课堂教学、上机实践、讨论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使培训活动更好地开展。培训过程中,要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时了解教师学习情况。培训结束,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包括上机操作、制作课件、备写电子教案等形式),并把出勤情况、考试成绩都统计到教师考核中。

2.对于部分骨干教师,要给予他们多上机操作的机会,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主要以怎样将设备运用于教学为主,全面推开,力争达到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必要时可以走出去学习,逐渐达到能自制出较高质量的课件。

农远工程教育工作计划 篇2

●高度重视, 给予组织保障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 切实加强对实施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自治区领导为组长, 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新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简称农远工程)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统筹规划全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各地 (州、市) 、县 (市、区) 和项目学校也纷纷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2007年底, 自治区成立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心, 强化对全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同时, 各地 (州、市) 也相继成立了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心或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部分县 (市、区) 教育部门改变原来只设电教专干的状况, 纷纷成立了县级电教站或信息中心。全区所有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均配备了项目管理教师, 93个县 (市、区) 设置了电教站或配备了电教专干, 形成了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区、州、县及项目学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 为“农远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9年7月, 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自治区随后出台了对县 (市、区) 、项目学校中小学远程教育进行督导的《评估细则》, 将远程教育成效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基础教育政府督导体系, 通过“以评促建”, 引导我区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前不久, 教育部等八部委颁发了《关于推进新疆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疆远程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 也为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

几年来,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十分珍惜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农远工程”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大远程教育配套资金投入力度, 重点加强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从2002年至2007年, 我区先后实施了“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9个工程项目, 其中, 中央和自治区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2181万元, 其中中央资金20396.6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11784.4万元 (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6868万元, 地、县、学校配套4916.4万元) 。由此实现了全区86个县 (市) 的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具备远程教育“三种模式”, 占全区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4%以上。“三种模式”中教学光盘播放点210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4785个、计算机教室1268个, 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模式一、村村有模式二、乡乡有模式三”的喜人局面。此外, 还配发汉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光盘220万张, 受益师生近200万人。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自治区统一制定了《“农远工程”验收方案》, 采取随机抽样方式, 对项目地州进行逐一检查验收。验收组的专家和同志们, 历时四个月、行程数万公里, 依照标准对15个地州、72个县市的1680所学校进行了项目验收, 合格率达90%以上。各个工程和项目的实施, 使得中小学远程教育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09年底, 我区中小学平均生机比, 初中为20∶1, 小学为25∶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我区正在建设的2237个国家项目“双语”幼儿园, 每一所幼儿园均配备了多媒体活动室, 每一个班级均配备了电视机和DVD播放机, 2011年项目工程完成以后, 我区的农村“双语”幼儿园将率先实现“班班通、堂堂用”。

2007年, 新疆教育电视台实现了对全区12个地州中心城市教育教学电视节目的有线传输覆盖, 同时在昌吉、伊犁、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6个地州设立记者站, 实现了电视节目24小时无间断播出, 扩大了教育新闻报道的覆盖面。2007年以来, “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每年播出中小学教学资源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4100小时,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边远贫困地区“教育盲区”的现象。2007年至2009年, 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 建设、完善了新疆远程教育网门户网站和传输平台, 在“农远工程”接入互联网的项目学校中, 设立直播听课点1200个, 在线点播点1500个。另外, 又遴选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和教学单位, 设立了25个教学直播课堂。与此同时, 2006年底, 自治区教育厅与新疆电信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协议”, 使项目学校从2010年起享受每月30元、上行4M的网络优惠包月服务, 使项目学校通过新疆电信提供的ADSL方式接入互联网, 进一步提高了远程教育设备使用的效率和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 自治区初步形成了以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中心, 通过有线电视、卫星数据广播和互联网三条链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输的“一个中心, 三条链路”的格局。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得以通过“三条链路”等多种技术手段, 输送到全区最基层、最偏远的中小学校,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互联互通, 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 改进了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了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资源建设, 丰富优质教学资源

近年来, 针对我区基础教育实际, 结合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 自治区提出“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以服务“双语”教学为重点, 同时明确了“汉语资源以引进为主、民语资源以自制为主”的原则, 积极筹措资金, 切实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一是立足自主译制。自治区远教中心先后完成了中小学“双语”教学课堂实录小学《汉语》、《数学》、《美术》、《思想品德》等4个学科教材的光盘制作工作, 翻译制作了中小学民族语言系列学科教学资源和教师学习资源,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寻求合作开发。自治区远程教育中心与喀什、伊犁等地州分别合作开发维吾尔语言和哈萨克语言教育教学资源, 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开发了适合双语教师培训使用的《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教程》远程资源。与新疆大学联合开发用于双语教师培训的《汉语入门》DVD教学光盘。三是利用市场机制, 积极引进教学资源。采取公开招标形式, 先后引进开发了包括同步课堂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料、课程辅导资源及教学实验资源等内容的汉语、少数民族语教学资源库, 其中光盘介质83200张、硬盘介质309.6G, 另外还开发了教师培训及其他教学资源280G, 这些资源全部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免费供各族师生学习和下载。四是拓展远程直播渠道。在利用“新疆远程教育网”进行远程直播的同时, 我们将课堂教学资源直接存储在服务器中, 供师生课后学习, 并适时将这些资源以光盘等形式发放到广大师生手中。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应用效能

为提高远程教育设施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规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每五年不少于40课时。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水平等级考核, 检验教师计算机培训效果和督促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此外, 2008年以来, 在自治区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下, 我区通过网络培训方式, 组织实施“新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目前已组织11261名教师参训, 9085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培训合格证书, 合格率达85.82%。我区强化“农远工程”中“项目学校”一线骨干教师区级培训, 按照统一组织、管理、教学、考核“四统一”的原则, 主抓培训者培训、过程蹲点督察等“六个环节”, 编著出版近100万字的专用培训教材, 累计培训项目学校“一线骨干教师”11000多人次。通过各种专项培训活动的开展, 计算机基础知识、远教设施维护和使用的基本技能在中小学校全面普及,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制定《新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资源应用制度》, 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应用月”、“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进课堂月”、“三种模式应用年”等活动, 效果显著。

借助日益成熟的远程条件, 高度注重远程师资培训模式的运用和推广。从2003年开始, 自治区利用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直播课堂视频系统进行新课程师资培训;利用新疆教育电视台卫星频道开播《汉语强化培训教程》;利用西安交大教育网络技术和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教育网络平台, 组织各种教师培训活动, 使远程直播课堂覆盖到边远贫困的乡 (镇) , 受到基层教师欢迎。2007年以来, 我区远程师资培训取得新的突破, 利用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师远程培训活动, 有机整合了全区师资、基教、电教和教研等方面的力量, 以“项目驱动”方式、运用“集中加远程”的培训模式, 扩大了全区教师培训的覆盖面, 每年保持区本级培训教师90000人次以上, 其中远程培训72000多人次, 形成了教师培训历史性跨越, 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赞誉。与此同时, 各地 (州、市) 也充分利用新疆远程教育网视频直播的功能, 进行学术讲座、会议直播、课堂教学直播、各类比赛、亲情传递等活动, 扩展了视频直播的内涵, 延伸了远程教育的触角, 对进一步推动“新疆远程教育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远工程教育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农远工程;农村教育;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05-03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年 10月,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0多万,其中回族占35%。共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49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含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高职学院8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34所,普通高中100所,初中303所,小学2373所,特教学校6所,幼儿园219所;在校学生138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9万人(普通高校研究生1768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5.6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3.2万人);高中阶段20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3.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6.8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99万人(小学在校生69.6万人,初中在校生29.4万人);在园幼儿10万人。

一、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工程执行情况

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认识十分明确,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增加投入等措施,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 硬件设备设施建设

2006年底,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初中,县城以上小学都建有计算机教室,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信息技术教育网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已达到 70.05 %,8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已建成中小学校校园网300个,计算机教室1412个,多媒体教室1169个,生机比由2001年的52∶1提高到1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处于领先水平。宁夏大学已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宽带网宁夏主节点,与所有普通高校的校园网连通。

2. 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初步建成了宁夏基础教育资源库,收集、开发了一些优秀教育教学资源。重点建设并开通了宁夏教育信息资源网、宁夏教育信息网、宁夏职业技术教育网、宁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等网站。同时,石嘴山市、吴忠市教育信息资源网已基本建成,平罗县、惠农县、兴庆区、永宁县、贺兰县、原州区等部分县(区)建立了教育信息网。配合自治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全区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工作开始启动。目前,分类建设、分布存储、多级共享的宁夏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已初步形成,促进了全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建设。

3. “农远工程”建设

2003年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启动实施以来,自治区把实施工程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抓好师资培训,着力抓好工程应用,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按照工程建设规划, 截至2006年底,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比国家规划提前一年,共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3568个、卫星教学收视点2155个、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3568个(“模式一”学校1413个、“模式二”学校1876个、“模式三”学校279个),实现了基本覆盖全区农村中小学的目标。

“农远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与“和谐宁夏”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八抓,八提升”。

(1)抓组织领导,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保障能力。

(2)抓资金投入,提升工程实施的物质保障能力。

(3)抓依法招标,提升工程实施的质量保障能力。

(4)抓制度建设,提升工程科学规范管理能力。

(5)抓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应用工程的能力。

(6)抓实际应用,提升工程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能力。

(7)抓“一网多用”,提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8)抓体系建设,提升“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程实施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

这些年随着工程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三大成果”,积累了“七条经验”,实现了“双发展”。

1. 三大成果

(1)建成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快车道

远程教育的全覆盖为宁夏教育和学校建立了连接全国和世界的信息通道。所有农村学校可便捷地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缩小了地区之间,城乡、学校之间在信息和资源上的差距,使全区78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和4万名农村教师受益,为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构建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新机制

工程搭建的服务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网络平台,是全区各行业中覆盖面最大、延伸最远、设备最先进的远程教育系统,“一网多用”、“一站多用”功能的发挥,促进了“让党员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机制的建立,县、乡党委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站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3)搭建了服务“三农”的新平台

利用学校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的农民实用技术和外出打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帮助农民致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2. 七条经验

(1)领导重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程的实施,把它作为一项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来抓。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原政府主席马启智同志亲自视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多次听取汇报,研究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工程进展中的重大问题,原自治区副主席刘仲同志多次深入乡村学校调研指导,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程实施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县(区)政府都建立健全了工程实施的组织机构,由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使得工程自始至终都能顺利实施。

(2)加大投入。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必要的经费投入,自治区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3年起每年安排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500万元。各级党委、政府也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工程建设。

(3)制度建设。工程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程序性也比较强,必须由一套严密的制度作保证。我们十分重视工程实施的制度建设,并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加以完善。比如,为确保工程设备的质量,我们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远程教育设备招标、安装、运行、维护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严格招投标程序,做到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了工程实施的进度、质量和效率,实现了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这些制度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实现了以制度促工作,以制度促发展,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

(4)师资培训。推进工程应用的关键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教师如何应用三种模式去上课,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三级培训网络,把培训纳入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分层次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县级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教学观摩、骨干传带、研讨交流等方式,90%以上的教师得到了培训,基本形成了一支能够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开展教学的师资队伍。

(5)资源建设。资源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自治区加强了教育资源网络建设的统一规划,以建设自治区、市、县三级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为依托,优化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健全了远程教育应用服务体系,保证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此外,我们还加大投入,开发出适合我区实际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

(6)边建边用。应用效益是衡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效的重要标准。我们严格按照“建成一个应用一个,建成一片应用一片”的要求,始终树立工程建设的成本和质量效益意识。

在工程建设时,注重抓质量;在设备采购时,关注质量标准;工程建设软硬件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考虑,同步实施;在工程建成后,区域性全面推进应用工作,注重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应用有效方法,及时发挥设备和资源的效益。做到先建的先受益,后建的后受益。各地建设工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项目,争资金,争时间,推动了工程的快速建设。

(7)共享共用。远程教育工程所搭建的教育信息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快捷方便等特点,其综合服务的功能能够为各方面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几年来,我们在思想上不断强化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在时间安排上统筹协调,兼顾学校教育和为农民服务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工程搭建的平台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服务,为传播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服务,形成了学校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三位一体”的模式。“一机多用”、“一网多用”、“一站多用”优势发挥,推动了“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为推动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3.实现了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双发展

远程教育的实施给农村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双发展”。通过应用远程优质教育资源,使农村学校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学科成绩提高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促进了师生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提高,使学校出现了“三变”、“三多”、“三提高”、“五转变”。

“三变”:教师理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三多”:主动收集教育信息的教师多了,自觉研究教学的教师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多了。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提高了。

“五转变”:从重设备、硬件建设为主转变到以软件和信息资源建设为主,从以设备管理为主转变到重培训应用为主,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转变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为主,从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为主转变到以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为主,从教师掌握传统教育技术能力为主转变到以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主。

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加快了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倡导了农村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区完成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覆盖农村中小学的任务,各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应用工作全面深入推进,设备和资源正在发挥效益。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一是远程教育发展需求与经费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是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建设还需要加强。

三是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发展不平衡,应用效益评估和理论研究工作还需加强。

四是学校承担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师资数量和能力还不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几年,是实现我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党的十次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发展远程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继续做好工程管理和师资培训工作,突出应用创新,促进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思路是:抓好“六项工作”,实现“四个突破”。

1.六项工作

一是抓好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解决会不会用的问题。

二是抓好远程教育应用工作管理,以管促用,解决经常用和能否使用的问题。

三是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解决有资源可用、有渠道可用的问题。

四是提高远程教育应用水平的研究,解决用的好不好的问题。

五是坚持“一网多用”、“一站多用”原则,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解决用的范围广不广、面宽不宽的问题。

六是继续做好试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提高整体应用水平,解决应用水平点高面低的问题。

2.四个突破

农远工程教育工作计划 篇4

基于“农远工程”,尽情享受信息教育

太和县双庙中心学校

2011年2月石兴中

基于“农远工程”,尽情享受信息教育

【摘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走在了信息教育时代的前沿,促使其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念,提供了飞翔信息天空的平台,为农村教育教学注入兴奋剂。为中小学生打开信息技术学习的殿堂之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插上梦的翅膀,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紧跟新课程标准,增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学校的现代化水平教育。

【关键词】:农远工程信息技术多媒体

【正文】:农远工程的应用实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我校自2007年农远工程实施以来,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工具,让教师体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无穷,技能的提升。按电教馆指示精神,我校加大农远投资,不断提高农远使用效益。我是一名计算机教师,也是我校负责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下载的管理员;通过几年的农远享受现结合我校的使用实际情况,简单谈谈自己的农远实施以来的体会与收益。

如何使“农远工程”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教学,缩小城乡差异,提高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目前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并亟待

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农远”资源的管理。

及时完成资源的录入和接收,为资源的使用做好充分准备。大量的远教IP数据资源,维护起来是非常麻烦的,相信这一点很多“农远”工程管理人员体会最深刻。远教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接收资源进行下载、刻盘、存档,但现在所使用的课程变化比较大,在接收的远教IP资源中,课程的版本非常多,这么多的版本资源就要求远教管理人员进行取舍,保证保存的资源实时、实用。

1、使用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系统。

针对上述情况,电教馆购置了“中教育星卫星资源管理系统”,使远教IP数据资源管理更加方便、直观。比如:没有使用“中教育星卫星资源管理系统”之前,我们要在下载的资源中,通过远教资源浏览器下载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要先选中教学设计,再通过复制、粘贴到word中,有时还要调整格式,而在“中教育星卫星资源管理系统”中变得非常方便,只需要找到该课的教学设计,直接单击导出到word文档或powerpoint文档中就可以了。“中教育星卫星资源管理系统”还改变了远教IP数据资源文件夹以资源名称的首写拼音字母命名的方式,而采用直观的分版本、分年级、分课的汉字标示方式存放,方便查找。在“中教育星卫星资源管理系统”中对于刻录光盘,也提供了很友好的方式,只需要在“设置”中设置好光盘空间大小,可实现自动刻录,刻好的光盘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导入进去,恢复到刻盘前的原貌。除此以外,“中教育星卫星资源管理系统”还支持局

域网,可以把远教IP数据资源直接导出到服务器中。我校现在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存储远教IP数据资源的。

2、完善融合接收室中的多媒体。

我校配备的农远工程是“模式三”没有教师备课室。我们接收室与多媒体教室融为一体,大提高了利用效率;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二、提升技能,展示信息奥秘。

要想使用好,必须会使用。如果教师不会使用,或者不能熟练的使用,要想使用好就很难,所以我校加大教师学习了培训力量,提高教师熟练使用的能力。

1、计算机技术培训

由于我校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我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入手,逐步培养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教师从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中找到乐趣,品尝现代教育手段带来的魅力”。使每位教师都能处理文字、音频、视频等文件。每学期我校还举办“多媒体教学大赛”,真正的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网络知识掌握

网络学习她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是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延伸。由于教学组织过程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她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形式。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掌握信息技能。有理由相信,网络学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课件制作加工

远教IP数据资源必须经过再加工,才能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就必须让教师学会如何使用一些制作课件的软件。为此,我们进行了“Flash MX培训”、“powerpoint培训”、“Authorware培训”,力争让年轻教师三种软件都会使用,年长的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2003”制作课件,我校每学期举办“多媒体教学大赛”,这就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农远”工程的效益。

三、多媒体教学收益

1、手段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电影、电视等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改变了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将教育内容、解题过程,甚至试验等设计好,上课时,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方便快捷。对于拥有一些网络教学设备的学校,教师随时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教学信息来补充一些知识。

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它节约了书写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大内容、高效率特点可以适当的加快教学节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更大量的信息,更一现的实现教学目的。我在实习期间,对学校计算机

多媒体教学做了大量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

3、共享性好

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文字、图片、声音乃至图像在计算机与计算机间传播成为现实。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建立,将使教学形式在传统教育中发生着巨大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得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的表现出来,网络远距离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双向性、实用性和交互性。

远程教育让我们受益匪浅,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

远程资源的应用,使得教学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不再困难。过去我们千方百计去外地学习、考察他人的先进经验,现在只要在计算机上轻轻点击,就能如愿以偿,世界的距离因为有了网络而不再是那么遥远;趁着农远工程有劲的东风,但我们教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职责。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努力奋斗。

小学农远项目工程工作汇报 篇5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为此我校高度重视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效益。200 年

月滕州市农远工程项目领导小组为我们配备了电视机、DVD、等重要设备,已经达到模式

标准。200 年 月,我们节约资金,购置

等设备,目前已经达到了模式

标准。现就我校农远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统一部署,保证实施。

为做好项目工作,使项目更好地进入课堂,服务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我校成立了由校长

任组长、任成员的农远工程领导小组;

校长名字

负责农远工程项目的管理与使用,设施进行重新安置,所配设施完整无损。截至目前我镇农园工程项目学校所配设施,已全部安装完成。所配各种设施运转正常,无失盗和设备损坏情况。

二、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强化“农远”设备的管理

任何一项工作,管理跟不上,工作就不能落实到位。尤其是远程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更需要强化管理。为此,我校从强化管理入手,把远程教育工程列入“一把手”工程,建立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机构。由

任组长

任成员的远程教育教研小组,管理远程教育工作,具体管理,选派认真负责、懂业务的专兼职电教教师

负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网站维护、空中资源接收、收集和整理教育资源等工作,并及时做好教育资源的推介工作,以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为确保设施设备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农远资源的有效作用,成立了由任组长

成员设备管理与维护小组,建立和完善“农远”工程管理制度,制定了《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系统管理人员职责》、《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登记制度》、《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农远设备登记册》、《光盘使用记录》、器材借还、保养、维修、损坏赔偿等制度。不断规范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确保远程教育设备的有效利用。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软件设备。

1、我校认真厉行勤俭节约的传统,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投入到电教软件的更新上,2007------2008年我们投入

元,购置

软件管理系统,投入

购置ROM光盘和DVD等各学科教学光盘,软件的投入,提高了“农远”资源的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软件资源。我校在利用好购置的资源同时,积极发动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将教师个体制作的软件由学校统一管理,目前我校已自制课件

件,丰富了学校资源。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远”设备使用效益

实施农远工程的核心就是应用,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已经成为我校的首要任务。

一是强化师资培训,确保“农远”资源有效利用。工程建设,重在使用。我校把培训工作列入日程,自07年工程建设开始,培训工作随之开展,首先派出

同志参加滕州市组织业务骨干教师培训;其次我们根据镇教委的安排,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参加镇级骨干教师培训,再次我们充分利用市、镇骨干教师,对我校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经过培训我校现有专任教师都能熟悉电教设备的使用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师对“农远”设备的利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农远”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强化量化考核,促进了教师远程教育与学科的整合进程。为了充分调动教师运用“农远”资源进行教学的积极性,我校把教师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情况纳入到了教师“能”的考核,并加大了“能”的考核力度。要求专任教师每周利用“农远”资源进行教学不少于

次,每周听评电教课不少于一节,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上传并保存,电教教研组定期进行检查记分,考核成绩记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考核成绩直接与教师利益有关的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分流调整、各种考核挂钩。通过量化考核,大大促进了教师远程教育与学科的有机结合,教师们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已运用自如,“农远”设备已成了我们教师的书和笔,与课堂已不可分割。

通过一年多的培训与使用,我校95%以上的45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均能熟练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90%以上的专任教师能熟练掌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并能较好地利用空中教育资源,进行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所有专任教师都能使用校本教学资源和开发平台制作课件。课堂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已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熟练运用“农远”资源进行教学的“人网”已经初步形成,并与“天网”、“地网”相结合,“三网合一”形成,远程教育的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我校“农远工程”的实施,“农远”资源源源不断的被引入到课堂,农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的观念和授课方法也慢慢发生了改变,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共同促进了我校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四、完善档案管理,材料齐全

为保障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建立起了远程教育教材软件档案,所有教材管理规范、档案齐全、账目清晰,使用率高,建立了教师使用软件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档案资料,建立了各校教师开发课件及应用情况档案,在每个多媒体教室建立了每周“农远”设备分学科使用情况记录册,各功能教室、微机室、语音室每周使用记录册,所有设备运行良好,基本满足了广大师生的远程教育教学需求

五、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工作建议

1、教师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变化。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以悄然转变,由传授者向合作者转变,但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对照“省农远工程”教学光盘里的课堂,我们的课堂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老化,教学方法未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与我们的教师观念还未彻底改变有关,教师的素质未进一步提升有关,学校在这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2、学生学习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变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看了“省农远工程”教学光盘里的课堂里学生的喜悦,再来看我们课堂里的学生,他们还不太习惯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学校需要努力的是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让学生上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

2008年11月28日

关于迎接省农远工程验收需要做的工作

1、今天上午滕州市教育局电教站吕主任来我镇进行检查指导工作,明确指出学校农远工程汇报材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书写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具体。根据吕主任的要求,我们起草了本内容,请各校参照本内容进行修改。打印出自己的汇报材料。

2、各校要对照《迎接省农远工程验收目前应作的工作》及《农远工程迎省验检查提纲》的标准,积极认真进行准备。

3、各校学校简介,要突出农远工程建设和使用情况,可结合汇报材料,写出自己的特色。

4、镇教委定于下周二对照《农远工程迎省验检查提纲》各校逐一检查,并下发工作简报。

南沙河镇教育委员会

2008年11月27日

农远项目工程工作汇报

学校:

梁寨小学农远工程教师培训计划 篇6

2010---2011学

为了提高教师应用“农远工程”设备及资源的能力,提高我校“农远”工作的推进及管理能力,切实发挥“农远工程”设备及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和任务

1、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光盘播放系统、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2、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所使用模式的组成及特点;了解接收资源的内容及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使参训人员具有使用系统和应用资源上课的能力,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基本能力.3、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能够承担起完成校本培训、教学示范为教学服务的重任。

二、培训的组织管理

1、农远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管理,有序开展培训活动。

实际操作培训地点:农远室。

2、校本培训由领导小组负责开展,由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负责对本校老师进行全员培训。

三、培训对象和内容

1、培训对象

全校教师。

2、培训内容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二模式的组成及特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简单课件制作(远教资源二次开发);IP资源下载与调用;远教IP资源应用(新课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应用);电视机和DVD机的使用方法;电视教学的特点和配套教学光盘的使用方法。

四、各部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1、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简介

教学目的: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树立起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2、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用途和多媒体技术,能正确使用计算机。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用途,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

3、Windows操作系统

教学目的:能够独立使用、维护Windows,熟练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防病毒软件和压缩软件。

教学内容:Windows XP的功能及特点,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防病毒软件和压缩软件,系统恢复和维护,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4、办公系统Office2003

教学目的:能够独立使用办公系统Office2003,熟练使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熟练使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课件,了解Excel的使用。教学内容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排版、表格、综合实例;

PowerPoint:制作、设计和排版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的处理与播放;Excel:建立、编辑、格式化工作表,简单图表处理。

5、光盘播放系统

教学目的:通过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利用光盘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现代手段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掌握通过光盘辅助教学的知识、基本技能及教学设计方法;掌握利用光盘教学的先进教学方法与理念,并用于教学实践。

6、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

(1)卫星通信应用简介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教育卫星宽带网的组成、传输方式和节目构成。

教学内容:卫星通信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卫星接收系统原理

教学目的:了解卫星接收系统基本原理,能够独立使用和维护卫星接收系统。

教学内容:卫星接收系统基本原理。

(3)卫星数据广播(IP)节目的接收与应用

教学目的:能够独立地熟练地使用接收软件和接收教学资源。教学内容:IP接收原理简介,IP接收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7、卫星资源的接收、分类存储和教学应用

教学目的:能够对所接收的资源进行简单管理和应用,树立对知识产权的正确态度。

教学内容:远程教育资源简介、接收资源的分类存储、管理和应用、电子教案和教师备课系统软件的使用、知识产权保护。

五、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现代远程教育简介:1学时。

2、计算机基础知识:1学时。

3、WindowsXP操作系统:1学时。

4、Office2003:4学时。

5、利用光盘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与理念:3学时。

6、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原理。1课时。

7、卫星数据接收软件的使用:1课时。

8、卫星资源的接收、分类存储和教学应用:2课时。

9、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管理、利用、整合和教学应用:6课时。总学时数20学时。

六、培训安排

第一期

时间:2010年9月1日—2010年10月10日

1、现代远程教育简介。

2、计算机基础知识。

3、WindowsXP操作系统。

5、利用光盘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与理念。

第二期

时间: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0月30日

6、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原理。

7、卫星数据接收软件的使用。

8、卫星资源的接收、分类存储和教学应用。

9、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管理、利用、整合和教学应用。

第三期

时间:2010年11月10日—2010年11月29日

Office2003办公软件的使用。

七、有关要求

1、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接受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物质保证。

2、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要定计划、定时间、定任务、定考核。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项目配备的教学设备,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和培训内容组织好校本培训工作。

以县为主强化农远工程管理 篇7

一是资源流失严重。部分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把远程教育设备作为学校办公设备的补充, 将大批设备移做他用。还有部分学校对远程教育疏于管理, 造成设备闲置、损坏、流失。

二是专任教师队伍不稳定。为了保证学校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各级远程教育管理部门曾组织多次培训, 为项目学校培养远程教育工作专任教师。而在实际工作中, 多数学校的专任教师不能长期从事本项工作, 导致学校远程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是资源整合经验匮乏。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形式,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其缺少必要的认识, 特别是与课程整合的经验极其匮乏, 难以看到其优势所在, 导致远程教育工作难以提升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

基于以上原因, 建立直接而有效的远程教育管理体系是保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是基层学校的直接领导机关, 承担着对基层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指导等工作。将远程教育项目校的直接管理权移交给地方教育行政机关, 存在诸多优势。

其一, 建立以县为主体的远程教育管理机制, 有利于学校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视,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首先, 当前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缺乏远程教育的整合管理经验。而县级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后, 由于管理权从省市直接下移到县, 对农村中小学具有直接的压力感, 有利于农村中小学项目校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整改。其次, 通过县级远程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教育行政机关将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学校、校长的年终考核之中, 迫使学校决策者为自己加压, 从实际工作中去探索、实践有关远程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从而使项目学校的远程教育整合工作步入正轨。再次, 通过建立县级远程教育管理体系, 能够实现管理联动。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举办校长培训等方式, 提升学校领导者的远程教育管理素质。通过参观同类先进学校的管理水平, 使校长们比较直观地看到远程教育的优势所在, 进而激发他们将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热情, 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其二, 建立以县为主体的远程教育管理机制, 有利于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专任教师是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顶梁柱, 其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等直接影响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直接决定着项目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进程。当前, 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比较紧张, 人员流动比较频繁, 造成远程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这也是造成学校远程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另外, 部分专任教师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因素, 出现了学校部分设备流失、资源不能顺利接收等诸多问题。为此, 笔者认为县级远程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 可以实现远程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管理, 有利于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专任教师业务档案, 记录各远程教育项目校专任教师的参训情况、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业绩等, 采取学校直接考核、县级抽测考查、整体把握的机制, 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教师的考核之中, 作为专任教师评聘的主要依据。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促进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又有效地保证了优秀专任教师的稳定性, 使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能扎实有效地开展。

其三, 建立以县为主体的远程教育管理机制, 有利于校际间的交流, 促进资源整合, 带动区域性的整体发展。

农远工程教育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50-04

2007年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的收官之年。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资源建设和师资水平等均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川省作为“农远工程”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农远工程”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以南充市为例,阐述“农远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实施现状

1.工程实施背景及覆盖范围

南充市地处川东北地区,辖三区一市五县,6042个行政村,人口总数735余万。南充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村山区的教师和孩子们都渴望远程教育项目,迫切需要优秀的教育资源。2003年以前,国家远程教育各种项目均在南充试点,为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03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投入经费累计达2亿多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92所,中小学共有计算机 22406台、多媒体网络教室312个、校园网 65个、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260个;106所学校通过卫星宽带和互联网实现天网地网合一;65所学校在互联网上建立教育网站;856所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有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896人。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南充市列入四川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重点地区,南充市委、市政府也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度重视。截止到截稿时,三种模式布点学校共5105所,其中,“模式一”学校3860 所、“模式二”学校701 所、“模式三”学校544所,覆盖率达100%。

2.机构建设及组织管理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2003]22号)精神,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计委、财政的领导为成员的南充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分管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技装所、电教馆负责日常工作。

3. 资金落实情况

全市“农远工程”总投入达10598.6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入资金8460.64万元,我市投入项目配套资金2137.96万元。2004-2005年项目、2006年项目、2007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的项目配套资金均由财政全额解决,不向农民、学生收费,不让学校分摊。

4. 教师培训情况

全市4272名教师参加了远程教育的专门培训,其中,1218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491名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2563名教师参加了县级培训,同时,80%的教师参加了校本培训。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滞后,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部分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农远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愿意尝试新技术的使用,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信奉自身的经验而排斥技术的使用;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缺乏综合使用各种技术的能力,无法实现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同时也不能正确处理教育信息化和传统课堂面授教学之间的关系,[1]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远工程”效益的发挥。

2. 缺乏管理机制,设备利用率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专职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应用人员很缺乏,大多数管理应用人员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兼职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走上管理岗位,对设备的维护运用能力和新技术的推广能力普遍较差。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等的限制,不能有效地调整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影响了“农远工程”设备的正常使用。

各项目学校在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及教学效益的发挥等方面制订了一些制度,例如从省、市到县普遍制订了项目管理责任书、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等管理制度,但大部分只是从宏观上作了一些要求,许多制度和文件不能得以充分实施。因此虽然取得了一定经验,但距建立集资源的开发、整合、管理、应用等环节为一体的长效机制,还有一定差距。对于现有的制度,也没有很好的执行,导致大量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

3. 技术服务出现“断层”

企业的售后服务保证度差。大部分远程教育设备的供应商未在县级设售后服务点,在工程建设结束后,预先的售后服务承诺很难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交通不便,而且设备量大面广,企业不能到校服务、集成供应商推委、生产商不履行三保责任,市县项目办又无督促和制约手段,一旦这些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出现故障并且超出了学校自己的技术维护范围,就无法完全、及时地得到解决。因此,现有的技术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各农村中小学校的需求。

4.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费支持

持续的经费支持是“农远工程”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农远工程”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项目投资和学校自筹。显然,在项目投资结束后,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均无该项预算资金,仅靠学校自筹将难以确保“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农远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取消收取“信息技术教育费”,学校电费、网络费、维修费承担的压力增大,不少学校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5. 缺乏配套资源,应用水平不高

目前“农远工程”提供的资源主要是城市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和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师资的不足,但由于新课程的实施,教材版本较多,与各种教材版本配套的、符合新课程和农村学生实际的新型有效资源,以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还比较缺乏,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农远工程”和现代课程改革的需求。

6. 培训工作不够,缺乏监测评估机制

农远工程的关键在于运用,而运用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目前,各级各类培训已经展开并初见成效,但其中的问题也开始暴露:

(1)培训前调研和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培训目标不明确、内容不适用、评价不科学、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等现象。部分项目学校仓促选派教师,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培训效率不高。甚至个别参加培训的人员目的不正确,将培训理解成“旅游+培训”。

(2)对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培训的重点主要是卫星资源的接收与管理、设备的维护及网络知识;对学科教师培训的重点则是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等,普遍缺乏对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的培训;重视教师培训轻视校长培训;再者由于设备利用率低,培训以后,教师在教学中长时间不用,培训内容逐渐生疏,培训工作缺乏可持续性。

(3)缺乏完善的监测评估机制,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7. 应用效益尚未很好体现

在调查中了解到:10%的教师认为教育教学质量有提高,2%的教师认为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而88%的教师认为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于学科教学,但是,没有十分直观的感受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说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内容或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能力无法测量或无法用显性的方式表达。另一方面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刚刚接触现代教育技术,对资源的特性掌握不够或使用方法不熟等导致教育教学质量较以前没有明显的提高。

三、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不断完善考核制度

各农村中小学应该成立专门的远程教育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设备维护保养、使用登记,教师培训考核、教研激励,资源建设与应用等方面的考核制度,从而调动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共同推进远程教育应用效益的发挥。

如根据学生所处学校的模式类型和年级,将项目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考核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由市、县或学区来统一命题考试;根据各项目学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其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相联系;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信息下载量和服务“三农”的程度等内容列入学校的评估和考核范围。

2.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目前,远程教育运行维护经费基本上没有专门立项,学校挤出来的微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运行维护的需求。

各项目学校既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也要充分鼓励企业或个人对项目学校进行捐款或捐赠,多方扩大资金来源;在资金支出方面,既要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发展,也要兼顾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为“农远工程”应用的持续发挥提供资金保障;倡导各农村中小学与当地乡镇紧密合作,学校要为当地“三农”发展和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提供场所和资源,当地乡镇也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

3. 加强资源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应用效益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广泛开展教学应用研究工作,努力探索适合本校或本地的应用模式。如针对“模式二”的“光盘刻录,辐射周围”模式,既可以将接收的卫星资源与所辐射学校共享,又可以实现资源的长期、重复利用,还可以降低所辐射学校的资源购置费用;如针对兼有“模式一”和“模式三”的“天网下载,地网上传”模式,将卫星资源下载并存放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中,以实现全体教师对卫星资源的灵活应用;再如针对同时建有校园广播网、闭路电视网、校园网、互联网和卫星资源网的“五网并行,资源整合”模式,通过对五网设备及其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来提高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

教学资源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于中央电化教育馆资源中心提供的大量优秀教学资源,应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二次设计与开发。[2]

其次,省教育资源中心应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发适合本地农村教育实际、实用性强的乡土教学资源。录制本地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制成光盘,发给学校,起到示范交流的作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在县一级远程教育资源库进行交流,既省时省力,又避免重复劳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可鼓励和发动全社会来参与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让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彩。[3]

4.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短缺的现状,教育部门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和相关专业人才从事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以此发挥骨干力量的带动作用。

对项目学校的领导、计算机和卫星资源管理人员、光盘播放人员、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突出其在培训目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建立各级培训教师数据库,对参加培训的教师信息详细记载,避免培训内容及培训教师的重复。

培训前对参培教师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进行分级培训。一方面便于教师分别教学、分类指导,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学员通过培训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建立考核制度,从考勤、作业、笔试、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学员进行综合考评。把培训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先进评选、职称晋级等挂钩,通过多重评价体制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

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乡、校”五级培训,坚持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相结合,优化县级培训,采取“县乡联合”,整合县级和乡级资源中心的资源,对本县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进行整体培训。广泛开展校本培训,依靠先行接受过培训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其他有信息技术专长的教师对本校其他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1]

此外,还要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等办法和互相交流、互相观摩、自制课件等多种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

5. 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

以省电教馆为中心,分层次成立“省、市、县、乡”四级技术服务支持体系,指导帮助项目学校做好设备安装、维护、保养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不断完善以县为中心的技术服务体系,采取 “县企合作”的方式,即县教育局与中标单位签定协议,中标单位提供零配件和技术指导等;县教育局组织专职远教技术服务人员负责全县项目设备的维护,坚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农远工程”设备管理队伍。这样既缩短了售后服务响应时间,又培养了县级技术队伍。对于技术故障的排除采取“就近解决”的原则。同时企业售后服务的经费划归市县管理或加大市县项目办的控制机制。

6. 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农远工程”实施的同时,应考虑不同远程教育项目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从整体上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的教材需要不同的资源支持,也就出现了新的应用环境。在农村教学条件下,课程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开发、硬件建设、农村教师素质等方面。这些问题也是农村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因此将“农远工程”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对策,将会事半功倍。

(2)与“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相结合

“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是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行动。计划在一年内,对四川、陕西等省的1000名乡镇中心小学女教师进行培训,使她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知识。2003年以前,该项目在我省就有多处试点。将这两个项目结合起来,可以避免资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3)与其他西部扶贫计划相结合

为促进西部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推出了“西部大开发”工程和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将这些项目与农村教育信息化相似的地方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经济、科技的整体进步。[4]

7.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评价体制具有监督和促进作用,是“农远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以“成本效益观”为基础,从硬件设施、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三种模式”的应用效益等方面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健全成本分析核算、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管理应用等方面的评价体系。组织专门的评价队伍,规范评价步骤。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总结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探讨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保证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总结性评价是考察项目最终的实施效果,是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全过程的检验,用以判断是否合格及评定等级等。[5]两种评价有机结合既可以保证当前项目顺利进展,也可以最终保证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四、总结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速贫困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系统工程,一定要从组织管理、工程实施、资源开发、师资培训、后期维护与可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统筹规划。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亿工程,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进取,充分发挥这项工程的效益,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华.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访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顾问丁兴富博士[J]. 中国电化教育,2004,(8):5-9.

[2]谢文斌.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加工[J].中国电化教育,2006,(5):81-83.

[3]于瑶. 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06,(12).

[4]蒋立兵,王继新. 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一点建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5):22-24.

上一篇:钢化玻璃加工合同下一篇:微商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