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推荐10篇)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篇1

班级:日语08-1班

学号:3080632110

姓名:李芳婷

我出生在远近闻名的南宁后花园---上林县,父母都是普通百姓,姐弟三个,我是老大,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从小到大,因为是老大,该做的必须做到,我一样不少。我拍的家庭很和睦,有爸妈的疼爱,爷爷奶奶的关心,邻里乡间相处融洽。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我的父母让我们从小就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他们不仅是我的父母更是我人生的导师,他们对我的要求很简单,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健康成长。我的父母在教我们姐弟为人处世方面以身作则,很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生存天地,对于我们姐弟的教育问题更是令我欣慰。这对我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很实在的说,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爱由心而发,爱由心而动,爱由心而注,一切因爱而充满希望、快乐、健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父母不仅在从中华传统美德方面教育我们尊重他人,在素质教育方面从小不管家庭状况如何,都没有放弃让我们接受教育。而且在体质建设方面,方面积极引导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我就是在这么一个健康的家庭下成长的。

现在回想起在那个时代,我的爸妈虽然是平凡的普通人,但很会培养孩子的优秀老师。虽然,他们的职业,不是教育战线的人,但思想,却秉承了中华民族的善待、宽容、慈爱的美德,在我父母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在他们二老的言传身教,使我从小,得到德、智、体三者和谐稳定的发展。很早就认识到,人性之所以美,是因爱,是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是让我们脱离小我,成就大我,脱离大我,成就无我的爱。这种爱,人人都需要,社会今天需要,社会的明天仍然拥有。

带着家庭关爱与帮助,我随着年轮一点一点的增长,一路走来,我走过来二十几个春秋,经历了小考,中考,高考,最终进入大学。这一路上风风雨雨,并不是我一个人走来,而是我的父母,朋友,家人陪我走过来的,我很感激。正是这样我心里也有一定的认识,那就是以诚待人,尊重他人,冷静处事。让我感知到心理方向,决定了人生的大方向,心理方向走对了,人生就是对的。路不仅是脚下,更重要是在人的心理方向呀。

面对人生的路,我的心理要克服种种的困难,我觉得需要加强几个方面是:

1、完善人格,永远积极,乐观通达。

2、学习坚持,永不退缩。

3、修炼境界,心如止水,心态平和。

4、不断学习,充实提高,精益求精。

5、拥有感恩的心,帮助他人,快乐自已。我个人分析我的五点最好品质:

1、善良,2、厚道、3、勇敢,4、诚实,5、吃苦耐劳。

自我性格分析: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积极进取,能和别人融洽相处的人。在我人生的二十几年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吃苦耐劳,同时是一位易于宽容和接纳别人的人。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感知到知识就是大海,博大精深,心理学就是一座高山,要志攀高峰,永不退缩才能到彼岸。而我这个门外汉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处事待人吧。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即使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我也不例外。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倾诉和宣泄,说出心中的委屈和痛苦,并

得到即使安慰和鼓励,通过释放达到心理平衡。然后正确对待挫折,以顽强的意志积极面对挫折,将挫折变为动力,在挫折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有的能力。

就我自己来说,已经是大三学生的我英语六级连续考虑三次都没有成功,而且是一次比一次要差,这对从接触英语开始,英语就是我的得意科目的我来说是一件多么羞耻的事。我也曾经一度质疑我自己没有那个语言天赋,但是我的专业课却也是外语,这什么说都说不过去。我懊恼过,失落过,这令我很郁闷。不过我坚信我会成功的,不是因为我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努力,没有足够的决心。在人的一生中,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必定要品尝酸甜苦辣,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我能做到只是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不甘人后,永不言败,自我快乐的本能。只有这样我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才能心态平和,泰然处之,克服困难,永远乐观。而且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于我们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我们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奋发向上。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挫折,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的调味料,因为有了挫折生活才有滋有味,这样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耐挫力不足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在实践中养成的。因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学生乐于参加的,因此学校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坚韧了我们学生的受挫感。

明白了这些就要求我们积极主动,下决心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到底。其次要懂得权衡利弊,明确目标。目标明确可以说能事半功倍了。再者说要改变自我,注重精神层面。认为自己有顽强意志且去实行,有助于是自己成为具有顽强意志的人。最后就是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坚持到底。

在我的成长中我就应该坚持着这种信念,克服心理障碍与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朝着目标前进,我相信在将来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并且有目标有动力有意识地巩固自己的领地。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还有一个要不得的心理,那就是自卑。一些自觉知识基础较好,有一定能力和特长的大学生,往往把期望值定得较高。但由于其涉世不深、认识问题偏颇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结果往往不但没有很好实现任务目标,还暴露了诸多的弱点。当他们感到自我设计的蓝图难以实现时,便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对某些有竞争性的活动,便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显示出一种自卑的倾向。而我时不时就会有这种倾向,进而使整个学习工作进程一拖再拖,当完成不了时又更加自卑,日子久了就让人昂不起斗志。因此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自己要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作个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相信自己,不断发挥、挖掘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才是我要学习的。

学会正确归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失败和挫折后要能够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虽然有时失败、挫折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不可改变、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但有很多时候是由于自己设定的期望值不当很可能是过高造成的。适当的调整期望值,经过努力实现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稍提高些目标,再经努力实现„„循序渐进。每一次的成功会带来喜悦、带来信心,这样,不断实现目标,不断增强自信,自卑心理就能得到逐步的克服。再者我是个开朗乐观的人,即使有自卑心理我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节克服过来,这令我很欣慰,我相信我可以最终战胜它的。

最后还学会1.提高自我期望,修正理想自我。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3.学习自信行为。尤其是第三点,因自卑而妨碍交往的大学生,还应当在交往中学习自信行为,特别是在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时更应如此。比如,锻炼自己能径直向对方走去;讲话时敢于盯住对方的眼睛;讲话时声音洪亮,不吞吞吐吐,当对方声音超过自己时,要学会故意将声音放低,使对方听自己的,掌握交往主动权等等。当学会了这些我们就可以逐渐消除自卑心理了。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篇2

一、体育与人的生理、心理成熟

人的身体发展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人身体的正常发育是指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器官以及身体的大小、高矮、重量等的增长。心理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人的身体, 特别是大脑的发展影响着心理的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发展。因此, 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成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 它的发展也是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中不断得到发展。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作用在于: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 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能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 促进人际交往和个体社会化过程,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在个体的发展中, 随着身体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智力和个性也同时得到发展。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最大特点是生理变化急剧, 身体迅速长高, 体型改变, 第二性征和性冲动出现。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在身体外形迅速变化是青春发育期最明显的特点, 也是青春生理发育的外部表现, 既包括身高迅速长高、体重增加、第二性征的出现。

青少年在生理机能上, 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到青春发育期, 体内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增强, 并逐步趋向成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脑的平均重量和容积与成人相当;脑电波逐步趋于完善;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上与成人的没有差异;十四五岁时大脑机能和其他部分发育逐步趋于成熟, 而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在进一步趋于平衡, 特别是内抑制发育有待进一步成熟, 到十六七岁后, 兴奋和抑制能够协调一致, 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尽管如此, 脑和神经系统只有到20~25岁以后才完全成熟与成年一模一样。在此之前, 脑下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在青春发育期间都分泌出激素, 促使全身组织迅速发育, 但青少年毕竟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脑和神经系统都有待进一步加强锻炼。

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变化, 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急剧。表现为感情丰富, 情绪起伏不定;青少年人格尚未成熟, 好幻想;追求时尚, 对新鲜事物敏感而好奇;内心充满矛盾, 表现出对抗行为;易受外界的诱惑和他人的影响。青少年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成长的烦恼、学校和家庭的期望、社会的巨大变革的适应很不容易, 所以容易发生适应危机, 特别是原先心理不很健康、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青少年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和易发生障碍的时期。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体育活动实践是密切相关的。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实践,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增强体质, 陶冶情操, 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塑造完美的个性, 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过程, 它可以有效的塑造人的行为方式, 因而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可以认为, 体育运动本身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卫生措施。有的学者认为, 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

(1) 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

(2) 能提高独立性;

(3) 能接触紧张性;

(4) 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和领导地位;

(5) 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之所以能促进心理健康, 主要是因为:

首先, 体育活动能促进智力发展。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 有目的地知觉 (观察) 、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 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得到加强, 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 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 使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还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速度和高度觉更为准确, 从而提高了脑细胞的耐受能力。体育活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 能降低焦虑水平, 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 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其次, 体育活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 与其他参加活动的个体接触, 不可避免地的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 而个体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 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 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健身的内容, 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由于体育活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 并在体育活动中, 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 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 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增加社会交往, 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 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 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 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消除隔阂, 融洽关系, 团结协作, 这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再次, 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 消除其心理紧张。众所周知, 现代的青少年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的压力, 普遍感到厌倦和压抑, 易于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 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 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青少年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下解脱和实现人性复归。而学校体育较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学习、生活紧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 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心理压力的因素中, 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而参加学校体育, 增加了社会交往, 从而易于获得社会支持。研究表明, 定期有氧锻炼可以减少正常自主反应引起的紧张。有学者认为, 学校体育可作为“缓冲器”, 它可以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紧张水平。因此, 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 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 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

最后, 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有的, 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和教育影响下, 通过主体的努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长期的、不断地磨练意志, 品质才有可能培养起来。

体育运动项目繁多, 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球类运动, 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 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 高度的自制力以及勇于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高低杠等项目, 田径中的跨栏, 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 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中长跑、俯卧撑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所以, 合理的利用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训练就能使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锻炼。

三、体育对培养青少年个性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有共性又有个性, 个性即心理个别差别, 个性是个人在人生道路上, 在他的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个性有明显的特征, 即复杂性、稳定性、完整性及积极性。

个性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如兴趣、性格、气质等) 。个性是人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 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个性形成的决定因素是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体育本身的特点是通过体育锻炼, 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既从团结、协作、拼搏、激烈、对抗中达到健身、舒心效果。据统计, 经常参加运动者, 比不爱运动者, 具有个性更活跃, 更外向, 情绪稳定, 抑郁症少, 神经质倾向低, 自卑感少, 自信, 自强, 富有社交性, 对社会具有依赖感, 对社会的适应性强, 身体吃苦耐劳的能力强的良好个性特征。个性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参与的实践活动。因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对形成良好个性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就会积极参加, 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 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活动方向与强度。“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 教师和组织者应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二) 体育教育对良好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体现在个体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之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样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具有高乐群性、高稳定性、高敢为性等性格特征, 其心理健康水平亦高。由于体育有其特殊性, 即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进行教学, 而且拥有一个广阔的身体活动领域, 可以尽情地运动、游戏和竞赛。丰富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 不仅有利于人们发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体验自身的力量和磨练自己的意志, 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处理、协调多种人际关系, 是学生身心得以充分发展的较佳领域。所以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性格的天然场所, 它对培养学生的性格具有突出的作用。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工作的丰富性、活跃性决定了它对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发挥体育活动的优势, 注重人们性格的培养, 是塑造21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

(三) 气质与体育教育。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它是一个人典型地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所谓动力特征, 说的是心理活动的强度 (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 、心理活动的速度 (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 、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 (如内向或外向) 等等。根据情绪和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不同, 气质可分为多血质, 黏液质, 胆汁质及抑郁等四种类型。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之分, 它只表明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不影响人的行为方向和内容。

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该在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发展其积极方面。如对胆汁质的学生, 可发展他积极进取、敢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积极一面, 克服其任性、粗暴、鲁莽的消极面, 从自控能力着手, 培养其毅力。对于多血质的学生, 可发展他们活泼热情、灵活机动的积极一面, 克服其轻浮散漫、办事虎头蛇尾的消极一面。对粘液质的学生, 可发展其坚韧、稳定、持久的积极一面, 克服其顽固的消极一面, 多做一些提高快速反映能力、发展灵活性的练习。对抑郁质的学生, 应发挥其谨慎, 细心的长处, 克服犹豫、迟缓的弱点, 培养其大胆、灵活、泼辣的作风, 增强其自信心。

总之, 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活动实践在促进其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本时期的体育教育, 应该根据个体的不同特质采取针对性的方法, 如激励、适度的批评、安慰等, 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塑造完美的个性, 是本阶段全面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 也是当前体育教育中应注重的侧重点。

摘要:将体育放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体育教育是完整人格教育的基础。也是保持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体育教育, 除了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外, 还要求通过身体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关系, 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想通过体育对人文心理的成长的研究和探讨, 从而为全面认识和提升体育教育的功能及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育,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奥林匹克百科全书[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

[2]何裕民.亚健康的范畴研究[J]医学与哲学, 2008.1.

心理成长的“道”与“术” 篇3

其实,不仅仅是来访者,即使是咨询师,在入道之初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最关注的也是咨询方法和技术。技术和方法带给我们最大的幻觉是“掌控感”,因为有了方法和技术,就不会面对来访者时感到茫然,感到困惑和无力。作为来访者也会认为,有了心理咨询师提供的建议和方法,就再也不会感到痛苦和困扰。

掌控感,这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幻觉之一。

当然,我们都需要有某种程度的掌控感,方法和技术就是其一。然而,当我们在心灵的成长中跌倒或迷路时,连指南针也失去磁力,地图成了一张废纸,方法和技术不再起作用时,我们就得寻找出口,寻找道路。

道路其实一直就在那里,到处都是道路。地球就这么大,无论怎么走,走在哪一条道路上,你都在地球上,你都是安全而自由的。这时候,地图、指南针、走出迷路的方法,反而显得多余和渺小。

道带给人无限的自由和辽阔的巨大空间;术,只是这无限辽阔的道路上的一条而已。

心理学与自我成长心理报告 篇4

当下社会上刮过一阵阵心理风,很多人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学习心理,书店里也充斥着不少快餐垃圾,比如《100个技巧让你看透人心》,《10分钟让你职场无敌》等等,我认为这完全扭曲了心理学本来的意义,让心理学沦丧为谋求功利的工具,真心希望有一天心理学可以被还本来面目。

初来地大,对这个学校既爱又恨,恨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连985都不是的学校,但独自一人在武汉,离家千里,只有学校,只有学校可以依靠,实话说,刚开始对于心理健康这门科目,十分不屑,但听了一节课后,看到年轻高学历的老师,确实触动很大,我想,要是自己也学了心理,会不会有一天也会站在这样的讲台上,给一群青春活力的学生们上课,突然会觉得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好迷茫,自己的理想未能坚持,而现在的生活真的不是我所想要的。回想高中,当时是多么心高气傲的女孩啊,目空一切,以为自己什么都能胜任,什么都能做好,但高考几乎击垮了我所有的自信,在高考后的那段时间,情绪低迷,纠结是否复读,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我还能再一次承受高考的压力吗?最后,无奈的来到了地大,这所我从未听过也从未想来过的大学,在这里,我收获了好多感动,接触到了好多可爱的人,遭受过挫折,也学会了好多,收起了当时的锋芒,学会了谦和与内敛,学会了尊重别人,在这个微缩的社会里,我成长了许多。我想,现在的自己和六月的自己截然不同,离家千里,不得不学会照顾自己,不得不学会自己处理许多问题,不得不学会规划自己的目标和时间。

对于心理学,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会尽可能的接触的,兴趣所在,我不会放弃,也很佩服那些坚持自己梦想的孩子,永远能够明白自己想做的和要去做的事。有很多人一进大学就给自己树立目标,坚定的要考研或者是留学等等,也有很多女生大学几年专业课和英语没什么提高,但化妆打扮截然不同,我想,自己的人生轨迹需要自己去把握,我会坚定自己的目标,不颓废,不放弃,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目标。

对这门课程,我觉得对我的影响很大,《美丽心灵》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感触,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会有一些让别人无法理解的观点,当自己的价值观和大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该何去何从,在这门课程上,老师讲解了许多,也做了不少的调查题目,让我更明白了心理学的意义。

人的心理是有规律的,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的了解和处理问题,也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心理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科学的理解心理现象,能使人正确的评价自己个性的长处和短处,确定个别的特点,正确而自觉去努力发展积极的的品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例如情感问题、自卑问题、人际

关系问题以及失眠、忧郁等,学了心理学,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分析和调节,也有很多人是由于自己的心理问题才开始学的心理学,有人说,心理学到最高境界和精神病人只有一纸之隔,这个我当然不能妄加评论。学习心理学,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从事文学、哲学、美学、医学等学科的人们,再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习心理学对我来说,他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现代社会越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将越来越重要,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心理学也会越来越重要,对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来说,能把自己所学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奉献于社会,就实现的自我的人生价值,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还在于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两个人在交流时必须要有双方都共同关心或是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否则就会话不投机了,这是,心理学就表现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只要在和别人交流时能事先研究别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选择恰当的话题,如此,两人的谈话就会知高山流水之意了。人生总会出现困惑,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应对人生中的众多挑战具有着关键的作用,对于陷入茫然的人来说,心理学就如一座灯塔,时刻指引着在人生之涂中迷航的人们,使他们能战胜风浪回归港湾。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篇5

小时候总想着快点长大,觉得长大了就不用整天写作业,不用考试,不用整天在爸爸妈妈唠叨和老师的管教下生活,小小的心脏充斥着如此的小烦恼,希望快快长大。真正渐渐地成长了,自由事多了烦恼也接踵而至,忙了了升学有就业,亲情友情常在,又总会迷茫与爱情。难道成长注定为烦恼而在。

在上个世纪,提起大学生,人们那是无比的崇拜,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谁家出了个大学生,全家人骄傲,父老乡亲敬仰。考上大学,就意味着离成功不远了。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竞争的加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手持大学文凭已不再是“香饽饽”,大学生几乎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开思维就业准备,前程问题始终是高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影响着学生的大学生活。不仅是在竞争优势方面的减弱,当代的大学生还要承受来自社会上负面舆论的压力。

作为90后大学生,也已成功的奔上了二十的脚步,当我们见到一些小朋友想要喊一声弟弟妹妹时他们却以抢先一步礼貌地喊你一身叔叔阿姨。生活中总有些喜欢讽刺和批判的人,与他们共事,你必须样样做得完美,否则迎接你的便是来自他们“亲切”的问候——还是大学生呢,这都做不好。顿时觉得好无奈,当个学生容易吗?

虽然现在还在大一,离毕业也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有时候真想逃避和放纵一下自己,关于未来,不去想的太多,但是在现实面前又怎容的自己这么洒脱,人人都在奋斗和规划自己的人生,我的专业又是武术散打,武术这个中国乃至世界都崇拜的中国功夫,但有几个人知道他在大学存在着,于是就业这一巨大压力便背负在身上。

回头看看那些已经毕业的小学初中同学,已经是有车有房,更有甚者连孩子都有了,再看看现在的自己,除了一摞摞课本和习武伤害的身体外加一颗满腔热血奋斗的心还有什么,也就是年轻是剩下的资本了吧。或许有人安慰你说,别总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啊,不是还有很多同学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为了生计而奔波或是在家啃老吗。听到这些,我可以安慰一下了吗,如果你认真你就输了,因为这时还会有另一种强有力的声音扑面而来——你能和人家比吗,你读这么多年书有什么用。

想到以上的种种烦恼,觉得人活着真累,这也是我们这个年纪得人普遍存在的压力吧。今年,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一课程,书上的案例很多也很实际,我发现好多人的生活比我还要纠结,虽然有烦恼,但我活泼向上,心态好;虽然专业也许有些冷门,但毕竟是所优秀的学校,只要我踏实得学,前途依旧光明;虽然训练很苦很累,但也练就了一身的好体;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但我是幸福的……

十几岁就进入武校,离开家人离开朋友,在陌生又艰苦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对家的思念的悲伤,单薄的身体抗拒着对训练痛苦的煎熬。有家不能回,有苦不能说,从安乐窝里出来,没有过度的就进入到只在电视上见识过的习武的艰辛的生活,现在却切切实实的在经历着,每天起早贪黑的训练训练训练,身体实在吃不消。无数次的想回到那个温暖的家和曾经安逸的生活,离开这魔鬼式的武校。那时虽小,却也深深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就当这是生活中的磨难吧,何况这种磨难比起真生生活在苦难中的人要幸福很多,充其量是一种磨砺,我应该庆幸有这样一种经历。

正在大学里彷徨的我想想曾经的经历,现在的烦恼和压力又算什么。七八年的习武生活,也深深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武术对人性情的磨练和陶冶,它教会了你坚持,因为你辛苦训练的时候支持你的就是必胜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无论悲喜,始终保持沉着冷清,想通了这些,我知道,我的大学不能少了坚持,我要坚持着我的坚持,坚持着我的梦想继续奋斗,还家人一片期待,许妻儿一片未来。

提起妻儿的问题,也会时常纠结,毕竟也二十多岁了,有些问题是该考虑到了。身边的爱情故事屡见不鲜,校园的路上,只要公众出现的地方,无不有恋人出双入对的身影,有的因为郎才女貌,准确的说是郎貌女貌博得众人的艳羡。有的是美女野兽档,有的是鲜花牛粪档,看了不禁叫屈。身边的爱情故事很多,每天看着宿舍楼底下那期待的身影,我却没什么感觉,不要以为我玩世不恭,看破红尘,我只是能经受得住没有爱情之美的考验。我认为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是默契,可以说身边默契的恋人不多。我羡慕身边父母质朴的爱情,20多年相濡以沫,让爱情潜移默化的转移为亲情,平淡之中见真情。

有人说大学不谈一场恋爱是遗憾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大学最不重要的就是感情,当然如果爱情来了我也不会排斥,我相信那个让我义无反顾去追求的认识存在在,那个我不忍心离开的人就在等我,与其努力追寻爱情,不如将精力转移到学业和未来的事业,或许在哪个奋斗的转角处,我的心上人就在那等我。永不期待,永不假设,永不强求,顺其自然,若是注定发生,必会如你所愿。想到这些,心情又是豁然开朗不少。

我的成长经历与总结作文800字 篇6

刚入学的我,成长中刚刚接触这熟悉而陌生的学校,接受了夏天的一次酷热的`考验,在那酷热的太阳下陌生的同学与我手拉手一起共同进步,我们坚信着我们能成为一个强大的集体;团结的集体。

从第一次上台发言介绍自己的紧张,到之后的出口成章,就是一个天大的转变,这意味着我从一个小学生转变为一个中学生,转变成一位少年了,我长大了!在哪以后我不断地激励着自己潜能,迫切渴望的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认可,不知道何时我感到老师的目光照射到了我,照射到我前进的希望,我前进的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努力的奔跑,在老师心目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并获得了许多奖状,我获得了勇气和自信,看着自己自信的阳光,我不仅感慨到:“初中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期啊!"

从一个毛小孩到文质彬彬的小大人,其实这其中也藏着一堆艰辛的奋斗,他们像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让你说不清,包含着的高兴、抱怨、失落、伤心等等都足够让我们回味无穷。他们像小精灵一样,或许它们友好的左右扶持着你,或许它们“阴险”前后陷害着你,但是可千万不要抱怨,这小精灵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它们能让我们钻出土地走向精彩绝伦的世界。

例如有一次,我上体育课,不小心把u盘扔了,那时滋味真不好受,一股小情绪涌上心头,五味瓶又被我打翻了,我左蹦右跳心中急躁不安,虽然u盘还是没找到,但是平息了怒火让我学会了冷静,让我明白了有失去,就会有获得。这个刚开始的初中,好像是上天专门为我们制定的人生关卡,是我们人生中必定要经过的坎,是我们必定要解的结。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篇7

我们要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 “关注生命的差异, 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我们要等待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的品质, 那就是, 耐心、敏感、克制, 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乐观的态度和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 也就是我们的临场智慧。而现实的我们更多的却是如此的急躁 ( 缺乏耐心) 、麻木 ( 缺乏敏感) , 既容易忽而夸张放肆、不清醒, 又容易忽而丧失信心的沮丧、无所作为的消极。可以说这一些都是教育精髓的失落, 也是我们所要反思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倾听、理解、宽容、信任、赞赏、关爱……这些更富人文韵致的教育理念, 以此唤回我们教育最本质的精神。

倾听———感悟心曲的灵光。可以说, 教师注定要成为启迪心智、润泽灵魂、陶冶人性的天使。我们必须以愉悦的心境、健康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与我们的孩子和谐亲密的相处。认真倾听, 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时常告诫我的孩子们, 要学会认真倾听, 一是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二是要认真的倾听同学们所说的。从知识的完备角度上, 倾听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 倾听也是我们萌生感情, 疏导障碍的最佳途径。学生管理属于人文学科范畴, 可以说它涵盖了法规与民主, 理性与情感。对孩子们的教育, 可以说我们缺乏耐心, 没有倾听, 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 孩子们几乎没有申辩的机会, 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在“粗枝大叶”和“熟视无睹”的背后, 是我们粗糙的灵魂。

理解———磨合情感的润滑剂。理解的前提是倾听, 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是理解的最佳途径。我经常告诫我的孩子们,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欲, 慎施于人”。做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一下, 我们的父母,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平时我也是时常告诫自己做到这些。做到相互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可以说效果显著。

宽容———开启心结的钥匙。宽容与善待, 与孩子们长久的共处磨合出我一颗宽容的心, 为学生教育营造出宽松、自由、和谐的人文环境, 同样他也是学生管理的落脚点。平时的教育工作, 现在最多的体会少了些许血气方刚, 多了几分宽容理解。总能做到以至善至柔的心灵的小溪化解孩子们心中的坚冰, 努力营造让同学们精神得以解放、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教育教学氛围。

信任———凝聚人格魅力磁石。充分信任我们的孩子, 站在孩子们的基础上, 这是对科学管理的人文补充。竭力营造一个不用设防、远离怀疑、坦诚相待的人际环境。在班级管理上我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权, 我始终相信,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选好班委是第一步。一开始在班里我积极宣传班委, 给班委更多管理班级的权力, 鼓励他们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开始就在班级树立了“讲正义、讲正气、讲和谐”的氛围, 将那些落后面的东西压在了下面。在班级管理过充分发挥班委的带头作用的同时让孩子们为班级管理积极建言献策, 充分相信他们自己能力, 给予更多的信任。

赞扬———扬起希望的风帆。赞扬如果单靠情感来维系就会显得轻浮而盲目。还必须讲究“真”和“善”。“真”, 赞赏除了情感的真心诚意外, 内容还要针对学生真实的能力、真正的优点, 尽量避免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空洞无物的表扬。“善”, 我们的赞赏必须具备导向功能。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 而不成人之恶”, 我不决不能不加选择地随意赞赏, 否则, 就会发生导向性错误。必须使赞赏的事物符合人性之美, 符合教育规律, 符合促进和成全师生的发展目标。

关爱———润泽灵魂的甘霖。教师可以说是情感最丰富、最细腻的群体。我们要培养感情, 要学会带着一份“爱”去做事情。那么什么是“爱”呢?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 “爱”就是强烈的、急切的关注。能做到这一点, 的确不容易。很多孩子缺乏的最多的正是我们的关爱。我们要满含热情, 我们要做到心无限天地宽, 关爱的确显得尤为重要。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篇8

中华姓氏产生之初就与我国先民的族群之繁衍进化有密切关系。班固《白虎通·姓名》云:“人所以姓者何宁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是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大论也。”由此可见,古人命姓,最基本的功用就是用来规范先民的婚姻嫁娶行为。伏羲是中华民族“制嫁娶,正姓氏”的创始者。伏羲制定出一套“正姓氏,通媒妁”的男女嫁娶礼仪制度,遏制了初民在性关系方面紊乱无序的原始状态。男女嫁娶制度的确立,对人类种群的发展进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国社会由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一次重大飞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姓氏,其形式、结构不仅影映着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显示着文化交融、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人们内心的各种情感、心理,而且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印,受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和姓氏,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从出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的尽头。姓氏文化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按照社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角色行为,没有社会化这个阶段,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人格。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确立的。因此,人的人格状况就必须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与个人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社会组织,这三个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如社会状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内容和微观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与个人的社会生活经历、常识阅历等。个体从母腹里分娩出来后。就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行为也不断地被周围的人们所塑造,这是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尤其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体更多地接受社会影响,较少有选择性。在人类社会中,个体总是通过相互关系而从事社会活动。在其中,个体活动不仅受着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社会心理因素给予个性心理的强大影响,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潮流、社会角色、社会习惯势力、社会风俗、社会竞争、社会舆论等。在社会化过程中,人学会参与社会生活,掌握一定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等。人类是有思维、意识的高级动物,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自觉而有选择地接受社会影响,并把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与人类的科学文化技术内部化,形成自己的意识经验,从而建立起独特的自我。社会化的形式常常以各种禁忌和赞许的方式出现。社会要求其成员接受相应的文化、风俗和习惯;遵从一定的价值观、道德观;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纪律和法律。当一个人从小到大接受了父母的养育、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经历了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奖惩,社会文化就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的观念和行为之中,其人格也就必然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了。

因此,姓氏文化对人的人格形成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就拿我的姓氏来说,我的姓氏很特别,同学们从小就爱给我起外号,很难听。在我童年的生活中,就对自己的姓氏讨厌过。我姓胡,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些负性的词,如胡豆、大胡子、胡说、胡闹等等,每次老师让同学们在班上自我介绍时,我就很不情愿地说出自己的姓,生怕同学们给自己起外号,可越怕还总是要发生,上学时同学们没少在我的姓氏上大做文章。因为被起外号而郁闷过!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有个坏人叫胡汉山,一听姓胡,又是反面人物,心理更是害怕,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姓了,回到家竟哭闹着要爸爸妈妈给自己改姓,坚决不姓胡,而且还怨恨爸爸为什么姓胡,怨恨妈妈为什么找一个姓胡的男人做丈夫。我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作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自尊这一特质表现出了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

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低自尊的形成与家庭的地位低下、经济困难、家庭名声严重损害、家庭不和睦、生理缺陷等因素有关,由于这些原因,如果儿童又难以改变现状,就会加剧孩子的自卑心理,影响到孩子的自尊。一个在低自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是低自尊的人格。自尊体系建构得是不是完善,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上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我天真地让自己姓妈妈的姓氏“杨”,在很多的作业本上写着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杨洁”。同学们再叫我的外号时,便很得意地告诉他们我不姓“胡”,你们白叫。用了一种自我逃避、自我欺骗、自我保护的方法,不让自己受伤。后来,班里有个姓贾的同学,也不喜欢她的姓,对同学们叫她“贾大空”这个外号也很生气,和我一样也自己改名换姓。可想而知,当时自己的姓氏对自己的内心成长过程的影响有多大。我还看过一则报道,在台湾发生一起改姓失败官司,28岁陈姓女子自幼父母离异,她靠打工与母亲卖菜念完大学,最近与男友论及婚嫁,不料男友家规却规定“不准娶姓陈的”,对她如同晴天霹雳。于是她申请改为母姓,却失败,因为承审的法官认为:“应该改的不是姓氏,而是男友父母观念。”

这种对自己姓氏讨厌的情结,一直到自己长大以后才去除。原因是知道了很多功成名就的大人物都姓胡,如胡适、胡雪岩,到后来的国家领导人,正是他们的出现才让我对自己的姓氏有了认可,更有意思的是,单位的同事出差去安徽,回来后高兴地说,你们胡家可真了不起l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写文章写不过胡适,做买卖做不过胡雪岩,打仗打不过胡宗宪,做官做不过胡锦涛。”听了以后,更是为自己的姓氏感到骄傲和自豪,有了几分爱意。

通过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姓氏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人性都是向上的、正义的、善良的,我们的姓氏与高低贵贱、权威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成长的路长,尤其是心理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期,身边的父母,应多考虑孩子对于一些特殊符号的心理反应,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这些反应时是正性的,就给予强化;如果是负性的,就尽快矫正。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个体。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篇9

“没有任何成功可以替代孩子教育的失败!”

萨提亚女士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在我们1月15、16日的《七步学习方法训练精品课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自信,给孩子种入自信、勇敢、责任心的信念,让孩子站在凳子上喊出:“我是一个自信的人,我是一个勇敢的人,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是有的孩子内在缺乏力量,很难喊出来…

有个女孩赫赫(化名)就是喊不出来,站在凳子上,开始在笑,用手捂着嘴,老师在引导她,还是不行,接着又开始哭,老师在继续引导,我们的助教也在给她力量,可是孩子还是不能说,老师开始让他借力,给她信心,但是还是不行,看到这些问题,老师看到孩子的问题挺多,家庭甚至家排的角度,都很严重,不适合接着做下去,所以,最后还是卡在嗓子眼里,没有说出来…

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导师说后来又以个案的方式,给孩子疗愈了,增加了孩子的信心…

下午有一个感恩的环节,人只有感恩,才能把事情做大做好,把人做好!这个孩子在纸上写出了下面一段话:

父母的爱没错,但是父母的爱是自私的,中国的思想很迂腐,就是为了“养儿防老”,甚至有些人生孩子就是为了卖钱,在西方,养孩子就是为了拿国家补贴,如果有那么大的压力,宁愿不在这个世上。我们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是父母的自私,是不接受父母。一旦不接受父母,孩子就不容易相信人别人,孩子就没有力量,孩子就不会自信...不接受父母,尤其是不接受父亲,孩子就不会勇敢,不会有力量…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一个字——死,孩子一旦悲观厌世,有死亡动机,孩子就容易不负责任,所以就会出现孩子没有责任心,站在凳子上,老师一再引导,都说不出那几句话,也是正常的…

亲爱的家长,我们都很爱孩子,我们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很好、很用心,可是请您用心思考:

是谁把我们的孩子的天性给抹杀了?

是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的不自信了?

是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的不勇敢了?

是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的不接受自己的父母了?

是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的没有责任心了?

我的成长与心理学 篇1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指出 “用积极的视觉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一、积极视觉

[ 教育叙事1 ] 老师们怎么了?

[ 焦点透视 ]

思考:大家到底是怎么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低成就感情绪耗竭指的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使人在心理层面上自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人格解体指的是以没有人情味的、非人性的方式对待他人;其特征是把服务对象视为“物”而非“人”,对他人冷嘲热讽、漠不关心、态度消极冷淡。

低成就感是指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倾向于对自己作出消极评价,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履行教师的职责,感觉无助,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降低。职业倦怠测试题(单选题)

答题要求:请选择以下答案中的某一项,将题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A从未如此B很少如此

C说不清楚D有时如此E总是如此

1.对自己的工作感觉到有挫折感()

2.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3.觉得我的工作让我情绪疲惫()

4.我觉得我在高度努力的工作()

5.面对工作的时候,我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6.工作的时候感到心恢意冷()

7.觉得自己推行工作的方式不恰当()

8.想暂时休息一阵或另调其他的职务()

9.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10.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

11.我认为这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工作()

12.我可以在工作当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理想()

14.我在工作的时候,精力充沛()

15.我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识()

16.我能够冷静地处理情绪上的问题()

17.从事这份职业之后我觉得对人更冷淡了()

18.对某些同事所发生的事我并不关心()

19.同事将他们遭遇到的问题归咎于我()

20.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逐渐的失去耐心()

21.面对公众的时候,会带给我很大的压力()

22.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用上班()

测试评分标准及方法

第1题---第8题:选A 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选

D计4分; 选E计5分;8个小题的分加起来除以8得到一个平均

分。

第17题---第22题:选A 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

选D计4分; 选E计5分;6个小题的分加起来除以6得到一个平

均分。

第9题---第16题:选A 计5分;选B计4分;选C计3分;选

D计2分; 选E计1分;8个小题的分加起来除以8得到一个平均

分。

[ 焦点透视 ]、二、积极体验

组织教师开展体验游戏

体验游戏一: 《我说你画》、活动讨论与分享:

1.在第一次作画的过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2.第二次作画与第一次作画比较,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两次作画留给你的最深反思是什么?、体验游戏二:《工作拍卖场》、、活动讨论与分享:

1.拍卖中你是如何向别人介绍本组“工作”这一商品的?

2.大家宣传拍卖工作的优势和价值是不是真实可信?

3.你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有什么改变?

请老师谈谈在游戏前后,对自己“讨厌”的工作的认识过程。、体验游戏三:《视觉体验》、多角度了解自己和他人

人们对事物的知觉总是掺杂自己在过去的经验和认识。

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效果不同

积极培养

一、学理论,学经验,培养积极心态、二、培训。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

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

我们的教师培训从讲座式培训开始,过渡到参与式培训,最后以

体验式培训为主。在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不再做旁

观者、教练员,而积极做探索者、研究员。

⑴ 讲座式培训

做法:专家培训,专业引领,明方向;、感悟:这种“被动参与,学用不一”的传统培训方式,不利于发

展的教师思维素质、思维技巧;不利于教师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应该改进。、⑵ 参与式培训

做法:校际交流,资源共享,促研究、参与式培训活动形式主要有;案例研讨、校际间的研修、案例研讨:

老师们深感参与式培训的优势:基于问题,同伴互助,促进思考。

感悟:这种“变被动为主动”、“变孤立为合作”的培训方式,虽然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在实际课题研究中,许多教师仍

停留在“心在动、行未动“的阶段。应改变参与式培训的活动形式,促进教师培训时心在动,培训后行也能动。

⑶ 体验式培训

做法:亲身体验,分享感悟,促成长

体验式培训后,调动了更多的教师进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

质性研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参与式培训的优势:参与活动,用心体验,行动研究;

三、以“一课多上多研”的研究方式,落实校本研修,建设研究

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有效地探索高质量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方式,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切实起到成长教师、服务学生、提高师生

素质和能力作用,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形式最终落实在“一课多上多研”上,并实现了“一课一人多上多研”到“一课多人

上多次研”到“一课多角度上多层次研”的跨越。

1、一人上多人研

2、多人上多次研

3、多角度上多层次研感悟:“一课多上多研”的研究形式,把“听—看—做—教”融

为一体,一部分学校和一部分教师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成长起来。

四、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的研究,我们经历了模仿上

“翻版课”、尝试上“教研课”、示范上“展示课”、抽签上“评好

课”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研究实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模仿上“翻版课”

2.尝试上“教研课”

3.示范上

通过“展示课”的观摩,不仅让参加活动的老师观摩了精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而且老师通过亲自参与活动体验,大大地激发了老师的情感和从跃跃欲试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4.抽签上“评好课”

感悟:抽签上评好课的效果体现在:促进所有实验教师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中,积极做探索者、研究员,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课多上多研” 的工作得以整体推进。有的学校和有的老师说,抽签上“评好课”,促使学校和教师真正地、认真地走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课多上多研”的研究过程,研究带给学校和教师许多体验、感悟和反思,这些体验、感悟和反思,将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思考,引领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抽签上“评好课”的老师,他们一成为贵阳市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四、积极塑造

1、教师的感悟

2、深入课题研究的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个基本点

三个基本点:

⑴ 生长点:立足课堂,形成常态。一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校内形成常态。学校课题组把教师在 “一课多上多研” 中的活 动方案汇集成校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素材,供教师选用。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和心理辅导技巧,减少教师在不经意间带给学生的心理伤害。

⑵ 动力点:立足学校,落实研修。学校通过校本研修,加强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作为课题组,落脚点一是要放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如何深入开展、长效推进的研修上;二是放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的要求的研修上。

⑶ 成长点:立足教师,心理成长。根据教师成长规律,给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通过研究,自订出教师生涯的心理成长规划,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在成长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什么样的人最快乐?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一次有奖征答,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其中,1告诉我们:工作使人快乐。

2告诉我们: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童心,并懂得自得其乐。

3告诉我们:心中要有爱,心中充满无私、不计报酬的爱。4告诉我们:一定要有能力,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工作,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具有师爱,教师就是不断助人的职业,所以教师应该是最快乐的人。

做幸福教师的策略

1.给自己一个梦想,人生有梦是幸福的;

2.重视人格的塑造,幸福和不幸福的人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解释;

3.学会心存感激,幸福并不取决于个人遭受不幸事件的多少

4.积极改善社会关系,幸福的人懂得建立并感受友情、爱情和高质量的婚姻

拟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2.客观拟定近期成长目标和生涯规划

3.实现目标和规划的措施

体验游戏活动四:《制作生涯地图》

活动目的:

1.学会绘制生涯地图的方法;

2.清楚过去重要事件对自身的影响;

3.了解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确定未来的人生规划。

活动讨论与分享:

1.过去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影响你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的;

2.在你的生涯发展中,是正向积极事件多还是负向消极事件多?

3.你会如何使用这张生涯地图?

老师们可以保管好自己的生涯地图并可以对生涯地图进行修改。 我不能改变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

改变容颜,但我可以展现笑容;

 我不能改变过去,但我可以改变未来; 我不能改变别人,但我可以改变自己; 我不能事事如意,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机会机遇都是通过尝试,通过努力碰出来的。“天道酬勤”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它给我们带来财富,带来成功,带来荣誉。

结束语:

上一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下一篇:小街小学2013学年下学期一年级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