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题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刑事科学技术题(精选8篇)

刑事科学技术题 篇1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

1.刑事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2.调焦。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斗型纹。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步态特征。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5.笔迹。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运笔特征主要表现在(起笔)、(收笔)、(行笔)和(连笔)特征上。2.摹仿笔迹按摹仿手法分三种:()、()、()。3.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包括()、()、()和()。

4.足迹按造型客体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不能进行人身同一认定。

5.弹壳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有()、()、()、()、()。6.近距离摄影中,理论上增大影像的方法有()和()。7.感光度低的胶片,宽容度()。

8.左手伪装笔迹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左高右低)。9.常见的制式枪弹是由弹头、弹壳、()和()构成的。

10.枪管的内表面叫枪膛,它可分为线膛、()和()三个区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照相机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2.目前能进行红外线反射摄影的波段是750nm~1350nm。3.弓型纹由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所构成。4.人行走时,碾脚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痕迹是蹬痕。5.穿鞋足迹不能对留痕鞋进行同一认定。

6.用石膏制模法提取足迹前,必须将足迹中的石块,树枝,树叶等杂物清除。7.人行走时步角越大,其躯干越后仰,重心后移。

8.一般性伪装笔迹的基本类型有:(1)伪装书写水平;(2)改变字的正常形态;(3)破坏字的结构;(4)改变运笔方式。

9.错别字特征中的别字,包括:(1)同音别字;(2)形近别字;(3)义近别字。别字也是出现率较低的特征,习惯性的别字特征上符合也是认定结论的依据之一。

10.物质受激发光的强度,与激发光的波长、温度、浓度、强度及湿度等的影响有关。

四、不定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下面属于射击弹头上痕迹特征的是()。

A.“小旗”痕迹 B.阳膛线磨损特征

C.进膛磕碰痕迹 D.主要棱线与次要棱线 2.在笔迹鉴定中,下面属于搭配特征的是()。

A.笔画之间的交接部位

B.相邻笔画之间的搭配距离 C.偏旁之间配置的高低远近D.笔画之间的长短比例关系

3.某现场提取的手印全长为180mm,下面不接近犯罪嫌疑人身高的是()。A.170cm B.176cm

C.182cm D.188cm 4.白色塑料表面遗留的汗液手印,采用()显现法效果不好。A.铝粉 B.青铜粉

C.黑色磁性粉 D.“502”粘合剂 5.显现血手印,采用()显现法效果不好。A.8-羟基喹啉 B.硝酸银

C.四甲基联苯胺

D.DFO 6.对近角箕下面定义不正确的是()。

A.箕型纹中心点至三角外点的纹线在3条以下的箕形线。B.箕型纹中心点至三角外点的纹线在4条以下的箕形线。C.箕型纹中心点至三角外点的纹线在5条以下的箕形线。D.箕型纹中心点至三角外点的纹线在6条以下的箕形线。

7.现场照相中,相向拍照法适用的对象,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场方位照相

B.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貌照相

C.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貌照相、现场重点部位照相

D.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貌照相、现场重点部位照相、现场细目照相 8.翻拍捺印的手印,选择()效果不好。9.A.盲色片 B.分色片

C.全色片 D.彩色片

9.下面与“光圈

8、快门速度1/60秒”曝光量不相同的曝光组合是()。A.光圈

16、快门速度1/250秒 B.光圈

4、快门速度1/250秒 C.光圈

11、快门速度1/250秒 D.光圈5.6、快门速度1/250秒 10.下面感光度与中国GB27º不相同的是()。

A.ASA100 B.ASA200

C.ASA400 D.ASA800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同一认定根据所依据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哪几类?每一类举一个例子。2.简述现场方位照相拍照要点。3.简述铝粉适用的对象。

4.寻找与发现现场手印的重点部位有哪些? 5.什么是局部安排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如何通过足迹推断作案人的年龄?

六、论述题(10分)

什么是凹陷状痕迹?其种类包括哪些?拍照时如何控制光照角度和方向?

七、应用题(20分)

(一)要求

1.请用所学的物证技术学中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案例,从中找出有关物证,并说明如何发现、固定、提取及注意事项。(10分)

2.结合本案例谈谈物证技术学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10分)

(二)案情

2004年11月15日7时40分,外地来郑的无业人员、在网吧泡了一个通宵的常宁摇摇晃晃地回到自己和女友在金水区庙李镇大铺村租住的住处,刚打开门,便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柜子、抽屉大开,衣服、书籍、杯碗等物扔得遍地都是,女友王菁(20岁,郑州市人,生前为某高等专科学校大二学生,通过上网聊天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常宁,两人今年3月开始租房同居)赤身裸体躺在床上,面色灰白,用手一摸,全身冰凉,已经身亡。

法医尸检确定,死者系被人掐勒颈部窒息而死,并被奸尸,死亡时间为凌晨2时。死者的诺基亚8210手机及充电器和一个红色“中华”牌打火机被抢去。

16日23时,专案组调集民警200多人,对大铺村方圆两公里内进行地毯式排查。村里的大铺浴池内一服务生告诉民警:14日晚,一操焦作温县口音的男青年在浴池住了一夜,15日早上又来了一个操温县口音的男青年,两人神色慌张地低声说了些什么,便一同匆匆离去,后来的男青年脸部有多处划伤痕迹。

专案组根据这一重要线索,当即展开调查。此时,又一个重要线索浮出水面:11月20日,一名女大学生来到专案组,自称是受害人王菁的好友。当天上午她突然接到一个手机电话,号码正是王菁生前所用的号码,电话里的男子向她询问了关于王菁案件的情况。

经侦查,专案组发现手机是从温县黄庄乡的杨垒村、尚留村、西虢村一带打来。民警当即赴温县开展侦查,据西虢村群众反映,该村的李志方、张波曾于11月13日去了郑州,15日又匆匆返回村里,一直深居简出,行踪可疑。警方旋即将李志方、张波抓获。并从李志方身上搜出了案发现场丢失的红色“中华”牌打火机,李当即对自己入室抢劫、杀人奸尸的罪行供认不讳。

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

1.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2.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步态特征是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5.笔迹是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起笔、运行、连笔、收笔 2.临摹笔迹、套摹笔迹、记忆模仿 3.痕起缘、痕止缘、痕壁、痕底

4.赤脚足迹、穿鞋足迹、穿袜足迹、穿鞋足迹

5.击针头痕迹、弹底窝痕迹、膛内壁痕迹、指示杆痕迹、烟垢特征 6.增大像距法 缩短镜头焦距法 7.小

8.横画容易出现左高右低,字行向右下倾斜 9.发射药 底火 10.坡膛 弹膛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2.× 3.× 4.× 5.× 6.× 7.√ 8.√ 9.√ 10.×

四、不定向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B C D 2.A B C 3.A C D 4.A B D 5.A B D 6.A B C 7.A B D 8.B C D 9.A C D 10.A B D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利用客体的形象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指纹);利用客体的物质成分或结构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血迹);利用客体的运动习惯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笔迹);利用断离体断裂边缘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钳断的金属丝)。

2.拍照点选择在较高较远处;如果现场环境中遗留痕迹物证,现场方位应将其包括进入;选择长久性标志,对不明显的标志可以拍照特写照片;狭长地段可采用相向拍照法拍照;雨、雪天要避免形成线型影像;夜晚出现场,第二天白天补拍。

3.主要适用于显现油漆木、玻璃、电镀制品、搪瓷、釉陶瓷、塑料制品、胶木等光滑客体上的汗潜手印。

4.现场出入口;现场中心部位;作案工具和现场遗留物;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其他设备和物品。5.局部安排特征是指全篇笔迹中某些部分的安排位置和书写格式方面的特点。主要指字间组合特征、分段开头位置特征、程式语安排特征、页码的位置特征。

6.人的足迹,不同年龄段其特征各有不同。少年时,脚小步短、运步不规律,足迹前压痕重,后跟压轻,多蹬挖痕,后跟有虚边,常伴有擦痕。青年时,脚大步长,足迹前掌压痕重,重压点在足趾内侧,后跟压轻,蹬挖痕加大,常伴有甩土痕迹。壮年时,运步较规律,足迹前掌和后跟压痕基本一致,步角开始加大,蹬挖痕不明显,开始出现擦挑痕。中年时,运步稳重,步长变短,步宽加宽,足迹后跟压重,前掌重压面后移,擦挑痕增多。老年时,运步缓慢无力,起落脚低,步长变短,步宽变宽,步角变大,后跟压痕比前掌重,足迹边缘不完整,擦挑痕突出。

六、论述题(10分)

凹陷状痕迹是印压作用形成,以凹凸坑丘的形状反映工具上的特征,痕迹与工具凸凹象相反。凹陷状痕迹包括撬压痕迹和打击痕迹。

拍照时应进行侧光照明。光照角度由凹陷状痕迹的深浅决定,光照方向由痕迹的花纹流向决定,一般应垂直于痕迹的花纹流向。

七、应用题(20分)

刑事科学技术题 篇2

关键词: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分类,作用

一、引言

人类文明已有几千年历史, 在人力文明发展过程中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推进人力文明发展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刑事科学技术也是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其也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代刑事科学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的帮助, 其在刑事案件的侦破打击犯罪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种类

(一) 发现、识别和提取痕迹物证

对于刑侦科学技术在痕迹物证方面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弥补人肉眼的不足。有些案件由于时间过长有限的痕迹证据以及褪去, 很难通过肉眼识别。而一些证据是因为犯罪的隐蔽和破坏导致不能判断。在一些微量证物的提取上, 现代技术也有着重要作用。证据的提取对案件的侦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刑事科学技术的使用让证据的提取变得科学化流程化, 也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二) 查明痕迹物证形成机理

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 关系这案件过程中找到犯罪活动的状况、被检查对象的性质和类型。它的目的是提供调查的方向, 主要目的是为了离开人或物的实物证据和类型的归属作出的科学判断的现象。

(三) 记录现场痕迹物证

痕迹物证需要特殊记录技术的原因, 是因为在案件中发现的痕迹物证,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记录, 具有法律效力。这些痕迹物证检验的结果,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记录, 为科学鉴定结论提供依据。

(四) 鉴定痕迹物证

对于获取的证据, 必须要经过科学严谨的鉴定才能给案件侦破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如跟踪测试, 测试, 测试, 测试文件声纹指纹。

三、我国基层公安刑事侦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注重破案, 忽略严密搜集证据

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过于注重抓获犯罪嫌疑人。因为一旦抓获发展嫌疑人, 通过审问获取口供然后在去收集一些简单的有关证据就可以移送检察机关。这样一个刑事案件就算是圆满完成认为案件在公安环节办结。其后果是, 在检察环节犯罪嫌疑人翻供, 造成案件诉讼难以进行;或仅有犯罪嫌疑人供述, 缺乏相关证据, 使检察机关明知该犯罪嫌疑人有罪, 但因证据不足, 不能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 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过程中又不能认真地搜集证据, 导致该犯罪嫌疑人不能被逮捕, 可能出现外逃, 从而引起社会矛盾;还可能因为时间的推移, 很多证据早已无法获取导致最后的诉讼等都不能正常进行。

(二) 不重证据, 搞刑讯逼取口供

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四十条规定:“所有案件的判决都要重证据, 调查研究, 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 没有其他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 证据充分, 可以发现被告有罪, 并判处刑罚。”《刑事诉讼法》本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调查研究, 不能相信的声明。事件发生后, 没有严格注意收集证据或通过犯罪嫌疑人自己供述的内容得到的证据, 而是太相信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也不想去花其他更多的复杂的手段去获取证据, 主观的认为口供最重要最准确, 忽视了客观证据过于主管的判断忽视了客观证据的重要性结果导致非法刑讯逼供以获取口供。

(三) 以罚代刑, 执法不严

虽然各级党政机关一再强调要严格执法, 依法办案。司法机关的各级领导也一再重申坚决不允许以罚代刑的执法不严问题存在。但是, 在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工作中, 因受部门利益的趋动。因办案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存在, 致使一些办案人员甚至个别领导, 追究意识不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对应当受到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不认真追究, 罚款处罚了之。

四、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作用

(一) 为认定案件性质提供依据

案件的性质关系着是否立案是否立即开展刑事侦查, 对于案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案件能够第一时间被澄清或确定是依靠刑事案件的刑事科学技术的测试和鉴定。

(二) 为准确判断犯罪条件提供依据

对犯罪的分析和判断的必须要有充分科学的依据, 刑事科学技术能够科学严谨为案件侦查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判断犯罪状况犯罪条件提供重要参考。

(三) 为确定侦查方向, 以及确定侦查范围, 提供依据

犯罪人其生活空间生活轨迹往往是有规律的, 在侦查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其规律才能为侦查活动提供侦查范围和侦查放心。而生活空间活动轨迹的确定, 离不开刑事技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徐伯承.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分析[J].河南科技, 2012, 18:10.

[2]王腾飞.浅谈侦查学在我国刑事侦查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 2014, 34:194+204.

刑事科学技术题 篇3

关键词:刑事技术;刑事侦查;衔接;配合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69-02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带来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使得刑事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化;另外,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时犯罪嫌疑人也借助高科技手段,提高自身的犯罪能力及反侦查能力,智能化、高科技化犯罪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当前的刑侦工作必须实现刑事侦查工作与刑事技术工作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破案率,有效地遏制刑事犯罪高发态势,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刑事技术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件侦查和诉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的增强,以及应用于刑事技术方面的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缓慢,基层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作用面临瓶颈。

一、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概述

刑事技术,亦称刑事科学技术,是侦查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刑事案件有关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各种专门技术的总称。

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侦查是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的、独立的诉讼阶段,是公诉案件的必须程序。公诉案件只有经过侦查,才能决定是否进行起诉和审判。因此,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侦查的目的是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最轻或者最重的证据材料。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的第一道“工序”。虽然刑事诉讼活动是从立案开始的,但是全面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等实质性活动却是从侦查阶段才开始的,所以它是以后各个诉讼阶段活动的基础。从侦查阶段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来看,侦查是在为起诉和审判做准备。因此,侦查工作进行的如何,对案件能否得到正确、合法、及时的处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侦查工作进行得好,收集的证据确实、充分,就会有利于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侦查工作有疏漏或者偏差,往往会给起诉或者审判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有的不得不退回补充侦查,有的甚至可能给办案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配合

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应在现场勘查、审查讯问、发现和认定嫌疑人三个阶段有效地衔接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刑事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第一破案力的作用。

(一)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在现场勘查阶段的衔接配合。

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第一道工序,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首要环节。刑事案件现场是指犯罪嫌疑人进行犯罪和留有与犯罪有关证据的地点或场所。刑事案件现场是犯罪行为的发生地,是犯罪证据的保留地,是犯罪信息的储存地。正是因为犯罪现场如此重要,所以几乎所有刑事案件发案后,都是现场勘查人员首先到场对现场进行勘察和保护,长期以来公安部都是严格要求现场勘查要遵循“依法、及时、全面、客观、细致”的原则。

所谓犯罪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依据法律规定,为从犯罪现场收集证据,研究犯罪信息而进行的犯罪现场访问和犯罪现场勘验、检查的总称,是一项综合性的侦查措施。犯罪现场勘查的两大核心内容是犯罪现场访问与犯罪现场勘查、检查。现场勘查工作是刑事侦查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又是刑事技术工作的重头戏。

要提高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使刑事技术真正成为提高破案率的现实力量,把刑事技术和侦查破案有机结合起来,必须首先过好现场勘查关。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要改变观念,打破刑事技术人员只单纯埋头于现场勘查,侦查人员只管制作调查访问笔录,相互间不闻不问的状况,两者应是一个共同的战斗体,技术人员要有侦查意识,侦查人员要有刑事技术意识,共同来承担起现场勘查和现场调查访问工作。这样便于侦查人员在侦查的初始阶段就能了解现场,立足现场来看问题,分析案件研究侦破方案能从现场出发,避免了脱离现场的胡思乱想和无客观依据的盲目推断。及时地对一起现行案件进行勘查,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在时空上缩短了到达现场的时间,既有利于现场的保护和痕迹物证的采集,又有利于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案发情况,发现犯罪动态,提取有价值线索,并能及时将第一手的现场信息反馈给侦查员;对于侦查人员而言,既有利于侦查员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使案件快速侦破,又利于侦查员熟悉技术业务,掌握科技手段,充分了解案件的发展动态和痕迹物证情况,及时把现场信息转变成活的侦查资源,从而增加了破案效能。可见,积极利用现场信息,可以将许多案件的侦破工作解决在现场勘查阶段。

(二)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在审查讯问阶段的衔接。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具有侦查权的侦查人员为了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犯罪情节的轻重而依法对其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审查活动。讯问的目的是为了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犯罪情节的轻重。审查讯问工作是对归案的犯罪嫌疑人,为证实其犯罪进行的面对面的强制性的调查活动,是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侦”和“审”的统一。因此,初次审查讯问工作最好由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周密的讯问计划。另外,技术员通过参与到对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讯问,从技术角度分析犯罪嫌疑人供述,反思和解决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有利于对已勘查现场的得失总结,有利于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有利于进一步的案件串并的汇总工作。

(三)刑事侦查与刑事技术在发现和认定犯罪嫌疑人阶段的衔接。

发现和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刑事侦查破案的主要目的,侦查部门要想有效地遏制其扩张恶化,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机制,紧密依靠刑事技术中的科学技术力量。

1.要充分发现和利用犯罪痕迹物证及各种信息。

技术部门要及时将含有现场信息、作案手段、物证资料等串并汇总材料传递给侦查部门,便于侦查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发现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则及时将有关的信息进行传递,收集情报,当发现嫌疑人员时,及时将指纹、DNA等刑事资料送技术部门鉴定核对,以便及时认定犯罪嫌疑人,从而在调查审讯中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能及时地发现认定犯罪嫌疑人。

以现代科技对付现代犯罪,应是刑事侦查破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缩短破案时间的制胜捷径。当前,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逐步建立起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这一系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破案力。此外,DNA检验鉴定、声纹鉴定、笔迹鉴定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更使公安机关破案如虎添翼。随着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应用到公安工作中来。

三、当前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现状及瓶颈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及与国际法的逐渐接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对刑事侦查各环节进一步加以规范。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的刑事侦查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仍然墨守陈规,靠打“车轮战”、“人海战”,靠“程咬金三板斧”式的审查讯问方式,不计成本、不讲效益,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也无法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侦技人员所处的地位不同,各自的工作方法、方式和工作对象不同,相互之间难以形成有效地衔接配合,分离脱节现象严重。

(一)刑事技术的现场勘查工作与刑事侦查工作。

部分侦查员认为现场勘查工作仅是技术员的事,与自己无关,对现场勘查情况仅仅关心是否提取到有效的痕迹物证,特别是指纹。对现场勘查的详细情况无人过问,结果现场勘查时有些侦查人员不到场,绝大多数案件的现场勘查情况无人过问;部分勘查人员技术至上观念较重,侦查意识不强,常常是就现场看现场,就痕迹论痕迹,不能依据现场实际及客观态势对犯罪及其过程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判断、推理,以致在接下来的现场分析环节中不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也就是说技术人员只能谈技术ABC,而不能讲侦查一二三,不能科学地进行现场重建,更加有效地服务侦查,指导破案。

(二)刑事技术工作与刑事侦查的审查讯问工作。

审查讯问工作是对归案的犯罪嫌疑人,为证实其犯罪进行的面对面的强制性的调查活动,是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当前的工作模式下,审查讯问是侦查人员个体的事,勘查现场是技术人员的事,技术人员很少甚至几乎从未参与到对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讯问中去,导致了侦查人员审讯时就案论案,工作粗糙,在一些现场条件差,无过硬证据的案件中难以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审查讯问很容易陷入僵局,从而影响侦查效果。

(三)刑事技术工作与刑事侦查的发现、认定犯罪嫌疑人工作。

很多案件的侦查工作没有技术和侦查紧密结合的意识,殊不知有时也可“柳暗花明又一村”。单纯的依靠技术或单纯的依靠侦查,都可能取不到好的效果,技术员仅仅局限于现场案件的指纹比对,在后续的侦查过程中缺乏与侦查员的有效沟通衔接,天长日久,案件可能会变成积案,比中的指纹也会变得毫无价值。在传统的侦查模式中,单纯依靠摸底排查、调查访问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当前刑事案件的发案特点。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地区间不平衡和人、财、物大流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外来流窜犯罪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典型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都是外地人,且以侵财型、跨省地市、系列型为主要特征。犯罪分子“素质”也越来越高,犯罪分子异地作案、异地住宿、异地销赃,团伙作案、时分时合、交叉结伙,手段多样,对侦查破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另一方面,新刑诉法的出台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诉讼阶段。刑事技术人员不了解案件的诉讼情况,不利于发现刑事技术在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现场勘查活动,提高刑事技术在佐证犯罪事实方面的作用。

四、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结合的发展前景

刑事技术与侦查工作的有效结合是靠人来完成的,作为主体的人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侦查员和技术员的业务知识应该互相融会贯通,这就需要两者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著名刑侦专家刘持平说过,“未来刑侦工作发展的趋势是,侦查人员技术化,技术人员专业化”。

一名好的侦查员必须掌握现场勘查常规技术,包括勘验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痕迹,物品的寻找、发现、固定、分析、提取、包装、运送、保全等工作以及现场照片的拍摄、制作,现场图的绘制,现场勘验笔录的制作,现场录像的制作,侦查测量、登记等技能,同时要了解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要在详细占有现场资料的前提下与技术人员分析现场情况,交流意见,为准确分析案件并定性确定侦查方向、范围打下基础。还要增强侦破案件的证据意识,结合侦查获得的线索,提醒技术人员注意现场证据的提取,为破案积累更多的条件;而一名好的技术员应该也是一名好的侦查员,应该具有良好的侦查意识,将侦查意识和思维运用到现场勘查中,将勘查现场的情况客观完整地提供给侦查人员,并及时了解侦查人员工作中发现的可疑情况,结合现场勘查,为侦查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分析意见,为案件侦破打下基础。

其实,基层刑事技术受到实际工作要求以及“人、财、物”的限制,如果单纯的从技术角度寻找破案的突破口,至少短期内面临着死胡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基层侦查部门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人员,这些基层的所谓的技术人员与侦查人员通称为侦查员。作为基层刑事技术部门,太专业化了并不利于技术工作的开展,会狭隘技术人员的视线。考虑是否让技术人员来参与案件的侦查和办理,不能只局限于只让技术员参加案情分析会,而不让其参与后续的侦查工作。刑事技术部门应直接参与到侦查办案中去,真正实现技术与侦查的接轨,多加强经验丰富的侦查员和技术员的交流,把侦查经验和技术经验分别带到技术上和侦查上,这样更有利于侦查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快速发展。

另外笔者根据各地公安机关的现实情况,在警力允许的情况下,多把警力向一线刑侦部门倾斜,或是多加强公安派出机构同刑侦部门的警力交换,让更多派出所同志到刑侦部门锻炼。而交换到派出机构的有经验的刑侦人员将侦查破案经验带到派出机构,增强派出所在侦查破案中的堡垒作用。

总之,刑侦部门作为公安工作的尖刀,侦查工作和技术工作,一定要有机、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发挥整体功能。针对新形势下的犯罪特点,制定出可行性的预防和打击方案,引进新科技、新成果、新手段和新方法,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弯路,少犯不必要的错误,还能培育出侦查破案的新增长点,为提高破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刑事科学技术题 篇4

【摘要】刑事科学技术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对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进行检验鉴定的一种专门性的技术,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笔者在本文中对刑事科学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刑事侦查中定位刑事科学技术和促进其作用发挥提供指导。

【关键词】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1-095-01

作者简介:梁英、于清乙,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刑警大队。

一、引言

从学科的特性角度来看,刑事科学技术是以物证为研究对象的涉及多项学科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侦查中运用刑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手段,并且这一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二、刑事科学技术概述

(一)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由于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证,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也被称为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

刑事科学技术是属于公安司法鉴定学科体系中的一项综合性学科,包含着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形式侦查理论的知识。从应用上刑事科学技术包含着公安、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其他有侦查权的部门中的犯罪侦查技术。从具体内容上来看刑事科学技术包括以下内容: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学、声像技术、刑事化验、法医检验、警犬技术、心理测试、生物物证和电子物证等九大部分。

二、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自古就有,例如在《洗冤录》中就记载了用科学的方式断狱的案例,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科学技术的水平逐渐提高,为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促进,为刑事侦查也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整体作用在于有力的打击各种犯罪,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一)对于案件定性具有重要的依据指导作用

对于案件的发生首先是需要对案件进行定性,通常在案件定性阶段会遇到三类案件,一是确定需要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二是一些自然现象或者单纯额意外事故,需要移交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三是谎报的虚假案件。刑事科学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通过对现场和证物的各种科学手段勘验,确定现场和证物的性质,从而依据其本质特征认定其是否属于刑事犯罪案件,对案件定性是案件侦查的基础,在案件定性问题上,刑事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作用。

(二)有利于案件侦查和侦破中线索的获得

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案件的侦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寻线索,以便还原案情和技能型案情分析,对犯罪活动的发生时间、地点、作案动机、作案方法以及作案过程进行侦查获得,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同时,刑事科学技术还能够对犯罪活动造成的损失和损害进行确认,对于确定案件性质的确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刑事科学技术的侦查,从犯罪活动现场获得线索和材料指引着办案的走向,也决定着案情分析的最终结果,对于案件侦破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通过刑事科学技术能够获得认定犯罪事实的证据

我国刑事政策中奉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刑事案件上,要对犯罪分子进行法律制裁,就要侦查清楚案件的真实情况,而真实情况又必须通过证据加以证实。无论是犯罪现场,还是犯罪分子及受害对象,都可能留有相关的证据,尤其是犯罪现场的证据更是具有着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对于认定犯罪事实往往具有较强的证据力。对犯罪现场,尤其是较为复杂或者较大的犯罪现场,在证据采集过程中,依靠刑事科学技术具有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全面性的重要作用。

(四)刑事科学技术能够为串并案提供指引和依据

刑事科学技术中包含着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如电子计算机、扫描仪、录音、照相、录像等,在刑事侦查的过程中将收集到的信息输入电子设备中,通过储存和积累,能够建立和扩大犯罪痕迹、物证信息库,再利用现代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在任何案件的办案过程中,通过查对各种痕迹、物证的档案资料,能够为串并案件、提高侦查的效率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刑事科学技术的这一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案件侦查和侦破效率的提高和准确率的提高,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让犯罪分子意识到,刑事案件的侦查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案件侦破是必然的,犯罪分子的行为终将会被侦破并得到法律的制裁。刑事科学技术还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其作用也将逐渐扩大,对该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习大纲 篇5

根据《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实习管理办法》,结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务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习的目的是:专业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公安刑事技术工作的实际情况,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各类案件的现场勘查、物证照相、物证检验、技术性侦查等方面,提高在案件侦查、鉴定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认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积累技术工作和适应工作环境的经验,学会做一名警察,学会解决常见的专业技术问题;培养良好警察职业道德意识,初步造就遵章守纪,严格执法的警察素质,为将来适应警察工作和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习要求

(一)熟悉并掌握刑事技术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尤其是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工作;了解并遵循刑事技术工作的规范,虚心好学,主动参与具体业务工作。

(二)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各类案件的现场勘查、物证照相、物证检验、技术性侦查等方面的业务,提高动手能力。

(三)熟悉侦查工作中刑事技术的现状,发展的方向,新技术运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思考、研究。

(四)制定好个人实习计划,做好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汇报工作。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必须提交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中期考察表、实习指导纪录、实习总结报告和实习单位鉴定表等书面材料。

(五)在遵守实习单位规定的前提下,收集刑事技术运用的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材料、完善新技术推广运用的研究成果等专业资料,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实践素材。

三、学分:8学分

四、时间安排:10周

五、组织实施

(一)学院成立由院长负责的专业实习领导小组,并设实习办公室,全面负责本学院专业实习领导工作。

(二)学生采取集中实习。学院在实习之前公布实习基地,学生自愿选择实习基地,经学院统一调配安排后,确定学生具体的实习基地,并公布实习带队教师。

(三)带队教师的确定。学院派出刑事技术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带队实习。每年计划安排5-10个实习基地,每个实习基地学生在10-20人左右,每1-2个实习基地指派一名实习带队教师。学院负责制定带队教师管理规范,加强对带队教师的监督管理。

六、实习内容

实习在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部门、警察机关的技术鉴定部门、社会司法鉴定机构等单位展开。实习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每个学生至少应参加包括:现场勘查、物证鉴定、技术性侦查、信息和情报建设以及侦查破案等一项实习,最好参与多项实习。在现场勘查方面应掌握现场勘查的程序、方法、照相、绘图、笔录;在物证技术鉴定方面应掌握物证的发现、提取、保全的程序和方法,痕迹、文书、笔迹等物证的鉴 定程序、方法、文书制作等;在技术性侦查方面应掌握根据物证信息进行案件的定向、画像以及犯罪鉴别的方法;在信息、情报方面应掌握公安信息情报系统、信息采取、分析、分类、存储、运用等;在侦查方面参与各类案件的调查、询问、讯问、制作法律文书等工作。

七、实习纪律

(一)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二)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和指导老师,虚心向业务部门的同志学习。

(三)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保守国家机密;严禁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严禁刑讯逼供,擅离职守。

(四)自觉维护学校荣誉,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

(五)加强组织纪律性,加强实习队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六)严格请假制度,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中断实习。因故必须请假的应严格遵守请假制度,不履行请假的程序及假满不及时归队者,均以旷课论处。

(七)学生应爱护实习单位的设施、设备等财物,学生不得擅自驾驶实习单位的车辆、枪支等。

(八)学生因违反纪律而造成不良影响或重大损失者,由学校或实习单位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八、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习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学生每个学生必须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和实习单位鉴定(须加盖实习单位 公章)等书面材料,方可参加考核。

专业实习考核成绩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即根据实习单位具体意见、指导老师意见、学生实习材料来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成绩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计。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须重修及格后才能毕业。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单位:

公安局刑事技术部门、检察机关技术部门

二、实习目的

1.在实践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技术运用的实际能力;

2.熟悉公安工作和刑事技术工作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3.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收集资料;

4.从职业道德、组织管理、社会关系等方面提高能力。

三、实习准备

(一)解决不同级别的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及主要开展的业务工作。

1.区、县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一般案件和部分重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经授权的部分开展法医、痕迹的检验工作。

2.地、市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部分重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经授权的部分开展法医、痕迹、文书经验、物质物品的检验工作,并进行刑事技术管理和指导工作。

3.省、自治区公安机关。主要负责指导部分重大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重点开展法医、痕迹、文书经验、物质物品的检验、复核工作,并进行刑事技术管理和指导工作。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准备

1.熟悉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部门的工作内容、规范以及各项规章制 度;

2.熟悉现场勘查、物证检验的相关教科书、实验教材;

3.熟悉现场勘查的基本技能:笔录,绘图,照相;发现、提取、固定、保全物证的方法和规范;熟悉各种鉴定文书的书写要领。

(三)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公安机关的办案纪律; 2.严格遵守公安机关的保密规定;

3.严格遵守公安机关的公文格式、物证资料制作和保管的规定; 4.注意工作方式及态度;

5.严禁擅自动用实行单位的枪支、汽车以及案内物品; 6.必须服从领导,尊重指导老师;

7.按人民警察的服饰、举止、内卫严格要求; 8.确保实行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实习基本内容

(一)自带现场勘查、痕迹、照相、计算机等专业教材和实验教材;

(二)现场勘查:

1.现场勘查基本环节:询问报案人;巡视现场情况;确定勘查具体方法;实施勘验;发现、提取痕迹物证。

2.现场照相:方位照相、概览照相、中心照相、细目照相;注意取景、曝光、清晰度以及完整性。

3.现场绘图:方位图、中心图以及平面和立体图的绘制方法和要点;严格制图的比例、方位、统一标示符号;运用绘图软件绘图应注意遵守实习单位的制图要求绘制。4.现场笔录:按案件的要素、勘验的顺序进行纪录,注意文字、语言表达通顺、准确;程序性的内容完备:见证人、参加勘验人员签字等。

5.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照相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提取方法应正确,注意纪录、保管。

6.现场访问:访问事主、受害人、证人;注意区分一般情况或可以作为证据的情况,对后者应制作笔录,同时注意访问的策略方法,以及笔录的制作规范。

(三)物证鉴定

1.同一认定:准备检材与样本等大照片;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鉴定文书。注意每一环节方法的运用,检验应做到客观、细致、准确。

2.种属鉴定:检材的准备、样品制备、仪器准备,检验试剂、仪器准备,仪器检测;分析评断;鉴定结论;检验报告。

3.送检:准备检材、样本(品)、简要案情、鉴定要求、需要时间、检材的保管与处理、联系方式等资料。

(四)分析判断案情及画像

1.分析判断案件的性质:根据现场物证、侵害对象、过程、结果、因果关系等信息分析判断案件性质;

2.分析判断作案的人数及作案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态、精神状况、犯罪习惯、地域范围等。根据手印、足迹、作案手法、熟悉环境情况、心理痕迹、以及其它人身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3.确定侦查的范围、方向,提出侦查措施意见。

(五)情报、信息采集、分析与录入。1.按实习部门的要求采集、分析、录入情报、信息;

2.每一种情报信息采集、分析、录入应按规范和要求进行办理; 3.注意学习。

(六)刑事技术管理

1.全面了解刑事技术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2.注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学习管理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4.参与档案资料的建设; 5.积累管理的经验。

五、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时刻提高警惕,应对各种危险、紧急情况; 2.注意接人待物的礼貌、原则;

3.不准收取当事人的钱物、礼品,不准接受请吃; 4.严格遵守毒品、毒物、危险品的管理规定,严禁取拿; 5.保守个人隐私、案情、国家机密,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刑事技术鉴定书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案件勘验、检查、鉴定的规定,准确及时地进行刑事技术鉴定,以揭露犯罪,打击犯罪分子,保护公民权利,特制订本规则,刑事技术鉴定书。

第二条 刑事技术鉴定的范围:必须是与犯罪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痕迹、人身、尸体。

第三条 刑事技术鉴定,由县以上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部门负责进行。必要时,可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协助鉴定。

第四条 刑事技术鉴定,必须由具有鉴定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担任过本案的侦察、证人,或者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人,不能充当鉴定人。鉴定人的回避,由所在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五条 鉴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事实真-象,运用科学方法,客观地作出鉴定结论,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六条 鉴定人必须依法办事,并遵守下列鉴定纪律:

(一)严格遵守技术鉴定的操作规程,不得玩忽职守;

(二)妥善保管送检物品和材料,不得挪用、丢失、损坏;

(三)廉洁奉公,不得贪赃枉法,弄虚作假;

(四)严格保守秘密。

第二章 受理鉴定

第七条 刑事技术部门,只承担办案单位有关犯罪案件的鉴定任务。受理鉴定的手续是:

(一)查验委托公函;

(二)听取送检人介绍案件情况和鉴定要求;

(三)查验检材有无鉴定条件,核对其名称、数量;

(四)查验样本的来源和收集方法,是否具备比对条件,鉴定书《刑事技术鉴定书》。

根据查验情况,确定是否接受委托,或修改鉴定要求,或补送材料。

接受委托的,由送检人填写《委托鉴定登记表》(表样附后)。

第三章 鉴定

第八条 刑事技术鉴定,要按下列程序进行: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断。每个程序都要作出详细、客观的记录。最后制作鉴定书。

第九条 对检材进行物理检验或化学检验,要标明取材部位,并作详细记录。消耗性的检材,要注意留存,以备复核检验;检材过少无法留存的,应事先征得送检单位同意,并在委托登记表中注明。

第十条 凡需做鉴定实验的,由主办的鉴定人组织实施。要严格选用与检材质量、形态相同或近似的材料,运用与发生案件时相同或近似的形成条件和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情况,要如实记录,并由参加实验的人签名。签定实验记录,是综合评断的依据,不能代替鉴定书。

第十一条 鉴定书的内容,包括绪论、检验、论证、结论。“绪论”:收检日期,送检单位,送检人,简要案情,检材名称、种类、数量、提取方法,载体及包装、运输情况,鉴定要求。“检验”:检材和样本的形态、色质、大小,检验、实验的步骤、方法、手段、数据、特征图形。“论证”:对检验发现的特征、数据进行综合评断,论述结论的科学依据。“结论”:鉴定的结果。鉴定书(规格附后)要文字简练,描述确切。照片要真实清晰,特征要标划鲜明。尸体检验、物证分析,出具检验报告,不出鉴定书。确因检材不够鉴定条件,而无法作出肯定性结论的,可以出具分析意见。

第十二条 鉴定书由鉴定人签名,检验报告由检验人签名,注明技术职称,并加盖“刑事技术鉴定专用章”(式样附后)。

第十三条 鉴定结束后,应将鉴定书连同剩余的检材,一并发还送检单位。有研究价值,需要留作标本的,应征得送检单位的同意,并商定留用的时限和保管、销毁的责任。

第十四条 由于技术水平或设备条件的限制,做不出结论,需要进行复核或重新鉴定的,应逐级上送刑事技术部门复核或重新鉴定。鉴定中遇有重大疑难问题或鉴定结论有分歧时,可邀请有关人员进行鉴定“会诊”。复核鉴定,除按规定办理委托鉴定手续外,送检单位还应提供原鉴定书或检验报告,并说明要求复核的原因。

第四章 出庭

刑事技术侦查制度解析 篇7

技术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采取秘密的方式调查犯罪嫌疑人, 来获取犯罪证据, 从而揭露犯罪, 证明犯罪事实的一种侦查措施, 它主要包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录音、秘密拍照、秘密录像、秘密截取电子资料信息等。

目前我国国内对技术侦查之概念有广义上和狭义上的两种概念, 我广义上的概念理解, 我们所说的技术侦查, 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的各种侦查手段的总称。依据该概念界定的标准, 所有的适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设备的手段我们都可以看作是技术侦查措施, 比如测谎、鉴定声纹、指纹通讯检查、秘拍密取。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非技术侦查措施, 比如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搜查、扣押等等。

而从狭义上来讲, 我们说的技术侦查, 指的是侦查机关当办理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案件之中, 根据法律所赋予的特殊的侦查的权利, 也就是运用各种专门技术方法即技术装备进行侦查行为。我们可以看到狭义的技术侦查措施, 实质上是以是否公开实施侦查手段为标准, 对广义的侦查措施又做了以此划分, 其中秘密实施的才被看做是技术侦查措施。

二、技术侦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技术侦查措施因其强制性和隐蔽性难免会与公民的个人的隐私权相互冲突。现代法意义上的隐身权已经从最初的关于涉及个人隐私资料方面的规制扩大发展为在现代社会中独处的权利。

技术侦查措施为了解决特定案件侦破难度大所采的相关监听、监视等措施毋庸置疑是会侵害到现代法意义上的隐私权的, 二者价值冲突的解决更类似于一种善和善的抉择。在进行这种价值冲突的抉择之时, 理论界一般采取公众利益的价值优先选择的价值位阶模式, 将隐私权的侵害视为一种迫不得已的必要的代价, 这也就是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性理论基础所在。我国传统上延续大陆法系精神, 在诉讼程序的价值上更倾向于重实体而轻程序, 强调犯罪控制的功效而忽略正当程序的意义, 在进行技术侦查这种以牺牲公民隐私权为代价来保证社会利益的措施时要想限制其滥用, 需有健全的程序体制保证其正确而有效的运行, 我们已看到现行立法的努力, 但是由于首次立法, 有些程序方面还不尽完善。

三、对与我国技术侦查制度完善建议

不可否认“技术侦查”是具有高效的作用, 但是也很容易出现权利的滥用, 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规定来限制其本身的危险性。尤其是修改过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问题尚不明确。作为隐私权牺牲的必要代价也不能无限牺牲, 那么如何在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之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这应当是我们在本此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技术侦查之后的细化上寻求的价值目标。初次立法规范由于技术和实践的问题, 仍有许多问题趋待于完善。

(一) 关于补救措施的完善

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刑事诉讼法中》考虑到技术侦查的危险性, 因而在补救措施中规定了销毁不必要材料, 和对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密与封存, 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庭外核实, 但是对于当事人的告知确置若罔闻, 完善技术侦查的正当程序应当增添告知当事人的规定。采取此种措施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利, 当一个人的正当权利由于价值选择遭到侵害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尊重他的知情权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涉及到他在诉讼程序中辩护权利正当行使, 对此德国和意大利的刑事诉讼法中都有相关规定,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二) 当事人应当享有求偿权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目前的国家赔偿中并没有纳入因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而导致公民合法利益受损的情况, 这是趋待完善的。首先技术侦查是国家在刑事过程中的公权力行为, 当侦查人员违法使用而导致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 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性基础就丧失了, 理应由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也符合技术侦查措施慎用少用的立法理念, 并且使得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不法侵害时的得到了赔偿, 尽力减少对公民的侵害, 因此, 在之后的相关立法理应将滥用技术侦查纳入到国家赔偿的范畴, 是公民获得求偿权。

参考文献

刑事科学技术题 篇8

关键词:刑事案件;视听技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50-01

一、引言

视听技术通过加载完善视听资料确保了相关信息的直观性、有效性、连续性等特征。这种基于视听技术下出现的视听信息,有效的将证据进行了整理表现。面对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视听技术在刑事案件中的利用价值将不断提升,必然在刑事案件技术应用中大行其道。

二、刑事案件中视听资料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面对刑事案件发生所产生的危害,为了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证据,一般会采用视听资料进行安检证据的整理。通过使用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等高科技设备提供相关资料。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为视听资料就是使用高新科学技术以及相关器材将刑事案件案发现场的过程、声音、影响再现的工具,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真实证明,强化客观性、关联性等。

(二)视听资料的特征。

1.视听材料需要借助物质才能够有效的进行保存,所以在使用中具有对物质的依赖性。

在进行证据的合成以及分析的时候,必须使用相关制定设备才能够完成。对于刑事案件中记录的相关音频、视频、图像资料,都不能够单独的存放,是需要依赖于物质载体保存的。如果这些物质载体消失,那么视听资料信息就会随之消失,其对物质的依赖性相对较高。

2.视听资料的储存容量大、稳定性强。

视听资料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具有高度连续性,且录音、录象的磁带和电子计算机存储的数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保存、反复使用的优点,同时与证人证言等容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情况相比,视听资料不易受这些因素影响,具有较长时间稳定性。

3.视听资料在使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直观性。

这两种性质,有效的还原了当时案发的空间环境的具体发展状况。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证物,只要保证在视听材料的制作中使用的方法正确得当,一般就不会受到维嘉因素影响,并且能够给位直观的阐述还原案件的真相。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还原性,所以在当今形式案件中一直是是非判断的依据。

4.视听资料具有一定的造假性。

由于当今科学技术较为发达,借助科学技术为载体的视听资料极易被用来造假,或者使用相关先进设备进行内容的篡改。所以其易于造假的特点非常严重。所以,一般在进行案件的审理中需要对相关视听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问题,便不能够作为单独的定安依据。其中重要的鉴别方法就是证据关联性鉴别法。

三、视听技术在刑事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一)固定特殊证据。

在进行刑事案件现场证据采集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照相机进行拍照取证,或者通过绘画等方式提取一些不容易提取的证据。但是这种静态的图像覆盖的信息较为狭窄,进行证据制作的人员往往会受到现场环境以及自身情绪的影响。不仅如此,由于外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这些证据极易发生变化或者消失,所以此时应该在第一时间使用视听技术进行确认。

我们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归纳。首先是容易发生改变的证据。这类证据主要是指本身的物理特性在外界的影响下容易发生本质变化。其次是案发人以及好奇群众等,在案发现场作出了物质的破坏,对证据收集的准确性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能给与真实再现。最后一点就是相关的证据没有任何办法被其他的物理设备所使用。

(二)获取侦查线索。

由于视听技术渐渐成熟,在车站、机场、银行、交通卡口等其它公共场所安装监控系统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如在这些地方发生了案件,其当时的录像资料能提供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对这些录像进行审看、研判对案件的定性、查明犯罪提供线索均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银行抢劫案件发生后,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当时的储户都处于惊恐中,很难对现场环境和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详细描述,而银行监控系统的资料却不会有任何主观的影响,将真实的再现犯罪时的现场情况,为侦查人员准确描到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最有力的线索,例如周克华系列抢劫杀人现场,发案时的录像资料为描述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体型、动作习惯提供了重要线索,成功描绘了犯罪轨迹为破案指明了方向。

(三)审讯过程中录音录像。

面对刑事案件审判中一部分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他们在庭审的时候往往会进行当堂翻供,希望为自己争夺时间,寻找辩护自己的办法。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相关的侦查以及审讯的人员可以对案犯、重大案犯、死刑犯等进行全程审问的录音或者录像。在进行庭审的时候进行当庭播放,使事实昭然若揭,避免嫌犯寻找各种理由当庭翻供,影响庭审。

(四)录制证人证言。

在进行刑事案件的庭审过程中,由于需要提供一些相关的证据就难免会需要证人当庭作证。但是由于部分证人不愿意或者不敢进入法院进行作证,害怕打击报复,价值一部分受害人不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或者自己尴尬的精力被外人所熟知,对于某些事情一些证人难以在众多庭审法官面前开口等,对于委托代理人对自己的证据进行阐述等。面对这些情况的存在,相关人员可以对受害人或者证人进行证言的录制,在估计被害人及证人的心理感受上,又提供了当庭证据。

结语:

为了有效的达到刑事案件的快速侦破目标,在刑事案件证据采集中应用视听技术,将能够推动我国刑事侦破能力,降低社会犯罪率,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徐剑.浅谈视听资料在反贪侦查中的作用及完善方向 法制与社会 2010年25期。

作者简介:

上一篇: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下一篇:环保局2011年环保民生工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