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精选8篇)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日益融入WTO 体系,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发展和建立强势的物流产业是各地方政府正努力追求的,但如何才能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物流体系,使其不仅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对物流的需求,而且可以为更大的区域服务,甚至成为全国物流网络的枢纽,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从近年来各地政府提出的各种“口号”来看,确实存在着“虚热”,存在着“盲目”,存在着“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流业的顺利发展。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遵循这些客观规律。

关键词: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发展规律

随着中国加入WTO,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拥有雄厚资金、成熟管理模式的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物流业市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服务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许多企业是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 功能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技术设施落后,网络体系不健全,还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近几年,随着物流热升温,物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这个数比前几年的总和翻一翻;上海市截至去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国内形成了一批声誉、效益俱佳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深圳海福公司、珠海九川物流等。同时,物流企业的构成情况有了显著变化,除了传统企业转型而来外,还有外资企业,如深圳的新科安达,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但人力成本较高;还有民营经济,如宝供物流,体制上有得天独厚优势,在管理和成本上也自有特点;,还有从大型企业分离出来的物流公司,如从美的集团分流出来的安得物流公司。这都为物流服务业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物流服务业十分发达的日本、欧美等国家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

二、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中国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但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却比较晚。自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开始加速,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财富的积累,伴随着这一过程,现代化物流企业也应运而生。物流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是: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物流管理观念落后;大多数企业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物流企业数量多、质量差、专业化程度低,物流业局部市场混乱;专业人才缺乏;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并存;信息化程度低。

(一)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根据加入WTO时承诺,12月11日,我国正式对外商开放国际货运

代理企业的控股权。至此,在道路运输、货运代理、仓储、快递、辅助服务等物流领域涉及到的主要行业中,我均已按照WTO承诺对外商开放了控股权;而且,我国将于对外全面开放物流行业。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上的跨国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空运、速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UPS、TNT等;另一类则是以海运为主,逐步向综合物流发展的,以马士基和美集为代表。

(二)物流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商品匮乏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重生产经济通的传统观念,“只知交通运输,不如物流”。企业无论大小,从产、供、销到储存、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样样俱全,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即使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集成上,而忽略了物流服务这个企业越来越需要的方面,从而丧失了重要的高端市场。

(三)我国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

不同于国外已发展了半个世纪的现代物流业,我国物流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20世纪90年代始有较大发展。近几年虽然也涌现出了不少民营物流企业,但其规模较小,往往只在一个默写的地区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务,对整体的物流市场带动作用有限。总之,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还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由于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状态。

(四)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常体制,几乎每个工业企业都有仓库、车队,负责仓储、运输等业务。今天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摈弃过去那种“五脏俱全”的粗放物流管理,还在自建物流体系。这种现象一方面导致许多企业物流费用占商品价格的比重较高;另一方面,致使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目前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或合资企业。

(五)物流业陷入了局部的市场混乱之中

从业企业众多而繁杂,专业化程度不高,使得物流业陷入了局部的市场混乱之中,当前物流市场不规范的现象很多。铁路运输、海运和空运一般垄断程度较高;公路运输方面各运输公司的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也造成了超载和疲劳驾驶屡禁不止,使较为规范的物流公司受到了较大的主

场冲击。

(六)专业人才缺乏

据20我国各种物流专业教育规模在6.5万人左右,但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600多万人。同时,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是需求日增,预计到,全面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0万至30万。由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职业培训及上岗资格培训没能普遍、有效地开展,导致当前物流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七)重复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并存

一方面有些企业盲目扩张自有物流经营范围;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缺乏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物资流通。同时,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也导致了国内物流产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

(八)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现代物流业是管理和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从基础应用层面上讲,有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GPS、条码、射频技术(RF);环境体系层面有电子数据交换(EDI);在作业管理层面有JIT技术;在销售时管理层面,有POS系统、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ACEP)、速快响应(QR)等等。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科技含量低,直接导致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企业的劣势十分明显。宏观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物流要素呈部门割据状态,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物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不够,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微观方面,物流企业自身缺乏战略意识,整体战略规划不理想,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十分落后。第一,物流动作需要一定的载体,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并不十分先进,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第二,物流的网络性极强,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的运作, 业务网络初具规模,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门槛;第三,文化底蕴优势。国内物流企业更易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则需付出更多。

三、我国物流业战略选择

(一)战略选择的依据

1. 立足于我国物流企业的本上优势是战略选择的基础

首先,要进行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特别是那些与政府部门脱钩之后并入大型企业集团的物资供销企业,它们拥有专业化或行业经验,拥有商流和物流两种功能,拥有面向一个特定毛糙的业务网络,拥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应该充分利用的发挥其自身优势,参与供应链建设;其实,要发挥文化优势。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与凝聚力,立足于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通过文化战略实现物流管理的共通、共融,应成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物流企业的战略选择的基础之一。

2. 现代物流观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战略选择的指导思想

进行物流整体战略规划,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减少流通环节成本,从物流环节中挖掘利润。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寻找利润,却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除了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物流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一些主管部门也未能意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阻碍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进行战略选择必须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充分认识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二)可供物流企业选择的三种经营战略模式

3.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是一种简单的物流动作模式,即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自己拥有稳定的业务量。通过这种模式生产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了物流成本,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就是这种模式。

2.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就是运输、仓储、信息等经营者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相互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模式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各成员以信息

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实现了优化资源;同时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定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其次,联盟内部各实体实行协作,某些票据联盟内部通用,可减少中间手续、提高效率,使得供应链衔接更顺畅。其缺陷是,联盟成员是合作伙伴关系,实行独立核算,彼此间服务租用,因此有时很难协调彼此的利益。因此,在彼此利益不一到致的情况下,使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受到一定的限制。

4. 综合物流运作模式

综合物流运作模式是组建物流公司或集团,组建相应职能部门,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即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对上家生产商可提供产品代理、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全权代理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可以看出,综合物流动作模式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有以下三种选择:

第一,由某一项目发展商投资新建或改造原有资源设备,完善综合物流设施,组织综合物流各职能部门。这种方案非常适合迫切需要转型的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以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由项目发展商收购一些小的仓储、运输企业以及一部分生产、销售企业原有的自备车辆和仓库,对其进行整编改造。据统计,企业自备车辆和仓库占全国物流设施的一半左右,如果能够对这一部分设施收编改造,可以直接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激活第三方物流市场;

第三,由原有的专项物流运营商以股分方式进行联合。这种方式初期投入资金少,组建周期短,参股的方式还可以避免联盟模式中存在的利益矛盾,更利于协作。同时,联合后各单项物流运营商还是致力于自己的专项,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力。

四、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与民展

中国物流市场在中国入世之后的竞争已经加剧。目前,国内物流业的老大中远集团正在完善在物流业的布局,据中远总裁魏家福日前透露,中国“全球以集装箱班轮为主的单元、国内以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物流解决方案为主的物流单元,都已经完成,领导班子也已经确立。

(一)物流市场竞争的扩大、改变、创新

1. 竞争范围的扩大

(1)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分工深化,信息技术发展为物流专业分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物流活动从工商企业经营业务中分离出来,第三方、第四方以及物流与工商业同台竞争的多元化格局。

(2)竞争地域的全球化。生产的国际化带动物流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营销资源,建立全球供应链,必然对物流服务提出全球化的要求。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减少了物流活动的国际或区域限制,推动物流行业竞争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3)竞争内容多样化。物流毛糙的竞争不仅仅反映在运输、仓储或包装等不同功能之间的单独竞争,而是体现为多少功能的综合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物流活动过程的竞争,而是转化为物流服务的质量、水平、手段和程序等立体竞争;不单单停留在对市场和顾客的争夺,而进一步扩展到技术、信息、人才乃至于战略伙伴等多层竞争。

2. 竞争模式的改变

(1)竞争目的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变为争夺顾客忠诚。随着物流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市场份额难以持久,顾客忠诚成为竞争目标。帕累托的“20:80”定律依然适用于物流行业,少数顾客构成主要利润来源,培育和保持这些顾客的忠诚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竞争重点从功能竞争转向过程竞争,从环节竞争发展到系统竞争。物流竞争地域的全球化和竞争手段的信息化,使得偏重某个物流功能或环节的传统竞争思维,既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适应竞争目标的转变。

(3)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换。传统的价格竞争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信息技术降低了顾客搜寻和交易成本,经济全球化缩小了物流服务价格的国别差异价格竞争的效力和作用于趋于下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创新等非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

(4)竞争关系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发展到既竞争又合作的对抗联合关系。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服务能力、营销经验和风险承受等资源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竞争层面

的交融化和竞争内容的多样化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犬牙交错的竞争格局,吸有与竞争手段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互动关系,追求“双赢”的竞争效要,方能更好满足顾客需求,有效应对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竞争目标。

3. 竞争手段的创新

(1)从有形向无形转换。传统的物流竞争侧重于功能或环节的竞争,物流信息的分散和阻滞导致竞争手段集中于物流设施、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和包装技术等有形部分。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物流设施的完善,物流企业的竞争转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物流流程、重组物流功能和协调物流环节,从而提高物流体系运作效率等领域,信息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能力等无形因素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2)从单一竞争转向复合竞争。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既难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满足顾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种促销方式并用,服务、价格和促销多种竞争手段组合的复合竞争态势。

(3)从依赖内部优势到内部优势和外部资源并重。传统竞争条件下,物流企业依赖的是内部优势,通过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而展开竞争。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物流企业仅仅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难以展开有效的竞争,只有综合运用经济、心理、政治和公关等各种因素,借助政府、社团、媒体和公众等多种力量,形成内部优势和外部力量的合力,才能打市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二)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欧洲物流协会专家认为,世界上各行业和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三)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

我国的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取得一定成绩,货运业的设施、设备的保运力和作业能力增长较快。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主要还

处于较低水平的处理物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外企进入中国,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物流服务的竞争越来越强,中国物流通过选择模式来促进更好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有选择性地改造自理物流。自理物流的改造和发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那些已经成为包袱的物流业务,完全可以由专业公司来更好地、成本更低地经营。而那些与自身业务关联性非常强、必须由自己来经营的物流业务,则必须考虑到如何以先进的物流管理观念、技术、硬件来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和供应链。

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我国物流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第三方物流将大有可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 物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毛糙竞争并不激烈,物流市场在较大程度上处于有待开发的状态。

第三方物流由于专业性强,因此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满意率理应高于处理物流,但目前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自理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并无显著差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没有得到体现。需求都对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作业速度慢和物流信息不及时准确,其次是作业差错率高、动作成本高,第三方物流必须在细分这些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物流企业必须从提高动作质量、动作能力和降低物流成本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巩固现有市场,并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空间。

不同的需求者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即使是相同是需求者;其需求也是处于不断选择在动态变化之中的。而商业物流由于作业过程比较复杂,需求者的要求也很高,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难以进入该市场,但因为这类市场的合同期一般较长,市场相对稳定,所有具有网络优势的大中型物流企业通过调整服务内容和作业方式,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来争取部分市场也是可能的。

市场对现代物流所期望的作业内容同传统服务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单一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传统的物流企业必须在服务内容上进行拓展。同时,产品包装、流通加工、原材料质检、代为报关、代结贷款等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选择地增加这些业务功能,扩大增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抢滩第四方物流。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外资物流业对我国物流来的挑战并不在于物流产业的基础性层面,而是在于第四方物流。应该说,从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用于物流硬件、仓储等基础性建设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庞大的,外资物流业进入我国之后短时间内是难以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相对于国内物流业的绝对优势的,并且这些外资企业也不愿意这样做,它们从战略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以资本、人才的优势来整合已有的物流企业与物流资源。

大力推广绿色物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绿色物流应该是物流业的追求的一个方向。企业是物流动作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作为绿色物流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它应该在输送过程、输送方式和中间商选择等方面积极保护环境,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政府必有从发生源规制、交通量规制和交通流规制等方面强化物流体制管理,构筑建立与发展绿色物流的框架;消费者要发挥督导绿色物流的动力作用,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也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结语:

有竞争才有生存,物流企业在做好自身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的基础上,应该把握先机,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声誉和人才、网络资源优势,规划完善的体制,使自身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方仲民.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2] 宋文官.物流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美)兰伯特等著.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 篇2

一、质量和物流质量概述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定义,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范围是广泛的, 质量不是指一般产品, 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包括过程、组织和服务等。物流质量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 一般来说, 物流质量包括如下内容:客户服务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物流商品质量;物流工程质量等方面。按照现代质量管理学家菲根鲍姆的说法, 影响质量的基本因素有9个方面 (9M) , 其中在这9个方面中, 有7个方面对物流质量影响较大, 即:市场因素 (Markets) 、人员因素 (Men) 、管理因素 (Management) 、信息方式因素 (Moderm) 、机械化水平 (Mechanization) 、激励因素 (Motivation) 、资金因素 (Money) 。

二、物流质量管理的意义

加强物流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对于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 有利于满足客户要求, 提高客户满意度。

物流活动提供的产品就是客户服务, 物流质量水平如何应由客户感受并进行评判, 物流企业物流质量水平高, 客户满意度就会高, 企业就拥有的客户数量就会多, 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会大幅度上升。

2. 有利于物流工作质量的提升, 提高物流效率。

好的物流工作质量不但会提高物流业务质量, 还能提高物流流转质量。这些物流质量的提高必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节约物流费用, 高效的物流质量能提高机械、人力的匹配与安排的合理性, 促进物流各功能要素之间协调与配合, 减少物流运作时间, 充分发挥企业物流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物流设备等资源利用效率。

3. 有利于企业全方面管理,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通过物流质量的提升, 势必促进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 如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物流功能 (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仓储等) 管理。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必然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物流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 物流质量与客户需求客户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物流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 主要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满足客户要求。客户服务质量应贯穿物流作业的全过程, 客户服务质量主要通过客户服务要素来实现。目前,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服务的诸多环节中, 与客户期望的服务水平有不少的差距。如, 不能准确了解和判断客户的真实需求, 不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与客户进行信息处理时不及时, 延长订货时间;运输不能做到“门到门”式运输;商品配送准时性不够, 对于客户的抱怨很少及时进行回应和处理。

2. 物流商品的质量不尽人意。

从简单层面上说, 物流就是对一定质量的实体进行运输、仓储及配送等。在这些物流环节中必须保证实体商品质量不受影响, 但是在实际中, 部分物流企业存在运输、仓储及配送等环节造成商品灭失和破损。如生鲜食品和药品在仓储和配装中经常发生变质、腐败、串味, 严重影响了商品的最终销售。

3. 物流工作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物流工作质量指的是物流各环节、各工种、各岗位具体工作的运行质量。长期以来, 我国物流企业没有制定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方面规章制度和物流操作标准, 导致在物流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物流工作。如, 商品入库不检验、仓储条件不能达到相关标准, 在库管理流于形式, 装卸搬运中的商品堆码不合理, 物流操作人员无证上岗、工作程序随意性比较突出。

4. 物流工程质量不够达标。

物流质量不但取决于上述方面, 而且取决于物流工程质量。物流工程质量是指物流实施、设备的质量保障程度。它是物流质量中的硬件质量。据了解, 现在许多物流企业中缺乏基本的物流实施 (如规范仓库) 、物流设备 (如叉车、堆垛机) , 有的物流企业实施设备已经比较陈旧、老化, 故障率较高, 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工作的需要。

四、提高物流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建立物流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物流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有了物流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首先, 建立物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权责界限;其次, 建立物流质量管理制度, 如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各部门协作机制, 建立责任制等;再其次, 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质量标准化 (实施设备标准化、物流操作标准化、物流信标准化) ;最后, 建立质量预防与监控体系, 防范物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加强物流质量工作的监督管理, 保证物流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2.提高物流客户满意度。

以客户为中心, 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 这是企业提高物流质量的关键。企业可以从三个环节实现客户满意服务,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咨询、物流运作技术指导等工作。二是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提高订单处理速度、加快物流各功能要素之间的运作效率, 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商品包装、流通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三是服务后的信息反馈服务, 建立客户呼叫平台, 及时了解并处理客户的意见,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

3.保持和延续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品质和性能。

影响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品质和性能的环节主要在运输和仓储环节。在运输过程中, 要根据商品本身的属性和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的不同, 注意保持商品的稳固性和完好性。在仓储环节中, 重点做好商品的在库保管工作, 针对不同商品的保管要求 (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 采取ABC库存管理法, 有重点地对特殊类商品 (如生鲜商品、药品等) 进行管理, 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仓库 (如保温仓库、斜坡道仓库、特种仓库等) 进行仓储保管, 保持和延续仓储商品的品质和性能。

4.强化物流工作质量的指导和监督。

质量管理是一门不断创新的管理科学, 企业加强物流质量管理根本上要从人的管理开始。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教育。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和质量管理技术教育。引导和培训物流工作人员在物流环节中的操作技巧, 如怎样提高仓储实施、物流设备等的利用率;怎样提高仓库面积、容积的利用率;如何提高运输车辆的装载量, 消除不合理运输 (如启程空驶、重复运输、倒流运输) 、提高配送车辆的技术装载水平, 推行共同配送和环形配送技术。在平时物流运作过程中, 认真落实物流质量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检查, 对违反物流质量管理规定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理, 保证企业物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注重物流工程质量的提高。

物流质量管理除了以上各个方面, 加强物流工程质量也尤为重要。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仓储设施, 对仓库进行规划设计, 以适应多品种仓储商品的保管要求。注重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和配送相关车辆 (如货车、叉车、堆高车、轮车等) 的添加和维护保养, 减少车辆事故率, 提高车辆的完好率, 注重提高物流设备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现有物流实施设备为物流服务。

物流三四线市场物流竞争“提速” 篇3

跟随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的脚步,在中国,新兴的物流行业这几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6年及未来几年,物流行业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四大机遇值得发力

我做前端市场,对市场比较敏感。在我看来,2016年物流行业会在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发酵。

一、三四线市场。自2014年底到2015年,乃至2016年,三四线市场的物流都是热点。2015年,京东推出京东帮,苏宁推出服务站点,以及德邦在2C(到个人)上的入户等,均说明大家争先恐后地在三四线市场发力。而2016年会更成型,规模、优势会更明显。

二、跨境业务。根据我从阿里了解到的,整个阿里的进出口业务,相比2014年、2015年的地标翻了四五倍。如今,订单规模已接近千万级,2016年这个数字会继续拉大。这将推动跨境物流,包括保税仓业务,跨境服务类公司的发展。因而,跨境业务在2016年将是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日日顺也在运营海外物流,2016年同样会在这方面加大力度。

三、“无车承运人”模式。货运领域的卡行、维天运通等,同城业务速派得、云鸟以及类似的京东帮,经过2015年的市场沉淀,以及地推落地,在2016年会形成一定规模,并在整个货运市场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将是一个质的变化。

四、同城配送以及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在同城配送上,我认为可分为两个大的维度:一是2C端业务相对来说已经趋近于成熟,二是O2O或者用众包模式这种同城配送的物流,在2016年会有一定的规模式增长。

日日顺在无车承运人和同城配送上,“车小微”主要就是承接最后一公里和主动配送,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拥有将近九万辆车的运营规模。此外,我们在推广城市站。城市站加车的落地业务模式,我们在2015年已经做了十几个城市的样板,2016年还会加速落地推广。

发展新品类,向商务场景渗透

三四线市场是物流的基础网络。2013年,日日顺物流就推出了全国覆盖无盲区的理念。日日顺一直以大家电配送为主,但电动车、自行车、健康器材,这三种品类的线上销售率连1%都不到,渗透率为什么如此之低?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在这一块业务上,如果我们将其标准化,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2016年我们要做品性、属性相近的大件产品的行业性拓展,比如上述三种品类,将是我们着重发展的业务方向。

大家都知道,未来的电商场景,更多的是商务场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快消、商超这两个业务板块,也值得我们在2016年做一些尝试,在仓储、配送节点进行布局,同时也会兼并一家公司。

“快”和“准”是竞争着力点

在三四线市场,基于此前的基础服务标准,我们还会在两个“点”——快和准上着力拉开竞争差距。在三、四线城市,有1500多个区县,我们会根据互联网大数据下沉的情况,做到“首订次达”,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做到“当日达”。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不管是一二线市场还是三四线市场,快并不一定是消费者想要的,准才是最大“痛点”。最初的准是以“天”为单位,比如消费者要求10日送到,日日顺就争取10日送达。但对消费者而言,这不一定是他最想要的,因而我们现在约定到点,比如16点送达。锁定一个“准”字,真正让消费者在家收货的时候做到“点”的可控。此外在预约、准时送达、前端的荣誉评估、消费者的评价等环节,我们也要重点推进。

做到准,必须要打通几个关键环节。首先,仓库、配送车以及到达消费者的家中,每一个节点都是标准化的作业时间,时间都要具体到几点钟。其次,整个配送链条,从消费者下达订单,到仓库出库,甚至供应的送货网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整个流程可视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日日顺的“车小微”平台与仓库结点平台,以及区位概念平台,这三个平台同向打通。管理

责任编辑:朱丽

管理风向标

Q:“互联网+”为物流行业带来哪些机遇?

A:三方面:一、“车小微”以及干线的“无车承运人”模式都是“互联网+”带来的。二、控货策略,原来是将货放在那,卖出之后再扣库存。现在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将货提前沉下去。三、仓位作业时的信息化、可视化也带来了效率的提升。

Q:物流行业的一大瓶颈是人才,2016年您对于人才有什么样的考量?

A:在人才的流动上,我觉得会更开放,原来传统的物流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人员的流动是受限制的。因为原来,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能维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现在商业模式的颠覆,可能两三年甚至转瞬即逝。因而对人才开放的趋势和流动会加剧,因为商业模式的颠覆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对人才的冲击。而随着商业模式的迭代加快,我们也要跟上迭代的步伐。

中邮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篇4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企业的中邮物流,受到了各方面的冲击与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邮物流要赢得优势并获得丰厚利润就必须打造其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发展。本文首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作了简单的叙述,然后对中邮物流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现状分析,最后,针对中邮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提升策略。本文研究中邮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邮物流核心竞争力企业环境提升策略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一)核心竞争力概述

1.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和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象就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也可以表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1]。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技术竞争力(2)管理竞争力(3)创新竞争力(4)决策竞争力。这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的有效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竞争优势[2]。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1.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影响最深远,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

2.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打开各种潜在市场、拓展新行业领域的“钥匙”;

3.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持久保持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有的能力;

4.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关心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

二、中国邮政企业物流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企业2008—2010年发展现状

注:2008-2010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中未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 2008年,邮政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

务收入累计完成960.2亿元,同比增长14%;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01.8亿元,同比增长15.5%。分析其具体增长原因主要归功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北京奥运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奥运会前后中国乃至全球的报纸杂志都再争相报道有关奥运会的情况,其中中邮物流的报纸和杂志的订销量也是受其影响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给其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不少[3]。

2009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94.7亿元,同比增长14%;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632.1亿元,同比增长16.4%。2010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76.8亿元,同比增长16.6%;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985.3亿元,同比增长21.6%。究其这两年邮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原因主要是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顺应时代需要电子商务C2C模式应运而生,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买到自己喜欢和需要的商品,而我们的邮政包裹业也从中获取商机得到可观的利润,并且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是邮政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一大“功臣”。

三、中邮物流企业的薄弱点

中邮物流作为传统物流企业,虽然有着较大的资源优势,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与国内外其它现代物流企业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综上所述,中邮物流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管理体制落后

现行的中邮物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利于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条块结合、分头管理的模式不利于跨区域、多式联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运作。缺乏一个自上而下有权威的指挥调度系统,造成了资源浪费,指挥协调困难,运作效率较低[4]。

(二)业务发展滞后

因中邮物流五大集散网及各省级邮政物流专线运输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对批量大或整车货物运输的要求,且中邮物流与社会物流相比,在价格、时限、服务等方面缺乏优势,从而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三)信息系统不完善

中邮物流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存在信息资源不足;信息技术不完善;金融网络无在线支付功能等问题,中邮物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四)人才资源短缺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刻。部分工作人员还停留在萌芽和模糊状态,专业理论、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上比较匮乏,缺乏优秀物流专业人才。针对中邮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提升中邮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选择

(一)推行邮政物流标准化,进行科学管理

按照建设现代物流企业制度要求,对现行邮政物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变革,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化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建议将连锁分销配送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专业公司,单独运作管理。

(二)主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业务发展

中邮物流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发挥邮政的品牌信誉优势,大力整合社会资

源,通过与社会上有较强实力和信誉的物流企业联合,借助他们多条直达专线的优势,全力打造中邮物流快递网络平台,打通通往全国各地物流配送通道,以满足广大用户需求。这样,有利于推动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和为中邮快货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邮政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一个现代化物流企业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在于是否拥有先进的信息系统。由于中邮物流目前在信息技术方面未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中邮必需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以提高中邮在物流业的竞争力。

当前邮政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尽快开发与物流相关的应用系统。2.要加快建设基础通信网络的步伐。3.要对现有与物流相关的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4.要逐步使用RFID、条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EDI、GPS等现代物流信息手段,提高仓储运输系统的效率,保证随时随地的资产可见,及时了解物流服务需求,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控制[5]。

(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物流队伍

当今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若没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做支撑,就会缺乏创新,缺乏活力,缺乏竞争力,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中邮物流的快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现代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营销、作业处理等人员,要科学规划中邮物流组织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要求,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岗得其人,人尽其才。

2.鼓励在职员工学习或参加多种形式学习。可以通过培训或招聘等方式,进一步培育和引进人才,造就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物流员工队伍。

3.要广纳人才,给他们实现价值的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和引进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要选拔素质高、业务精、开拓精神强、有志于物流事业的职工到高校深造。

4.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强化激励机制。要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健全中邮

物流成本财务模式,理清头绪,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保合理分配。同时,要强化激励机制,对营销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重奖,切实提高员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

[1]华蕊,马常红.供应链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叶颖.中国邮政企业物流核心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3]鞠芳辉.浙江万里学院学报[J].2002

[4]蒋仕涛.光明发电厂竞争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

福利彩票市场竞争分析 篇5

报告简介 】

由于近期发现华经视点公司原创报告目录被多家网站严重抄袭,华经视点公司已通过法律途径处理此事。任何网站或媒体均不得转载或引用!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及保障您所购买报告的准确以及真实性,请您直接从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购买正版报告并享受VIP级别的高端售后服务。

此报告为多用户报告,如果您有更多需求,我们会重新修订报告研究框架,并做出合理的报价。

报告目录 】

第一章 福利彩票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福利彩票业定义和分类

一、福利彩票的定义

二、福利彩票分类 第二节 福利彩票政策环境

一、福利彩票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福利彩票业法律法规 第三节 福利彩票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走势及预测分析

二、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福利彩票社会环境

一、人口发展情况及影响分析

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总体情况 第五节 福利彩票消费环境

一、居民收入情况

二、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第二章 中国福利彩票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彩票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彩票业市场规模

二、中国彩票业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中国福利彩票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福利彩票业发展历程

二、2012年以来中国福利彩票业发展动态 第三节 中国福利彩票业市场运行状况

一、中国福利彩票业市场规模分析

二、中国福利彩票业区域分布分析 第四节 中国福利彩票业竞争情况分析

一、替代品的竞争

二、区域竞争情况

三、省市竞争情况

第五节 中国福利彩票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中国福利彩票业细分产品市场潜力分析 第一节 中国福利彩票业细分产品市场结构 第二节 乐透数字型福利彩票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分析(1)市场销量分析(2)市场区域分布

二、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第三节 即开型福利彩票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分析(1)市场销量分析(2)市场区域分布(3)票种分布情况(4)新票种发行情况

二、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第四节 视频型福利彩票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分析(1)市场销量分析(2)市场区域分布

二、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第四章 中国彩民购彩行为及调研分析 第一节 中国彩民购彩行为分析

一、购彩消费者分类

二、消费者购彩的人性理论

三、彩票业对投注者心态的要求 第二节 中国彩民购彩行为调研分析

一、彩民基本特征

(一)彩民性别特征

(二)彩民年龄特征

(三)彩民家庭结构特征

(四)彩民文化程度特征 第三节 购买彩票的习惯特征

一、彩民购彩地点

二、彩民购彩年限

三、彩民购彩支出

第四节 彩民购彩动机及心理分析

一、彩民购彩状态

二、购彩点关注因素

三、如何看“号码分析”

四、认为头奖中奖率 第五节 彩民购彩方式分析

一、互联网购彩分析

二、手机购彩分析

第六节 彩民购彩福利彩票行为分析

一、购买福利彩票比重

二、福利彩票各彩种购买情况

第五章 中国福利彩票业重点区域运行情况 第一节 华东地区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

一、上海市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上海市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上海市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二、江苏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江苏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江苏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三、浙江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浙江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浙江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四、山东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山东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山东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五、福建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福建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福建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六、安徽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安徽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安徽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七、江西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江西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江西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第二节 华南地区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

一、广东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广东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广东省福利彩票市场产品结构分析

二、广西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广西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广西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三、海南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海南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海南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第三节 华中地区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

一、湖北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湖北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湖北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二、湖南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湖南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湖南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三、河南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河南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河南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第四节 华北地区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

一、北京市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北京市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北京市福利彩票市场产品结构分析

二、天津市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天津市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天津市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三、河北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河北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河北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四、山西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山西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山西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五、内蒙古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内蒙古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内蒙古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第五节 西北地区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

一、陕西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陕西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陕西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二、甘肃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甘肃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甘肃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三、新疆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新疆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新疆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四、宁夏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宁夏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宁夏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第六节 西南地区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

一、重庆市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重庆市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重庆市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二、四川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四川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四川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三、贵州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贵州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贵州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四、云南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云南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云南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五、西藏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西藏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西藏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第七节 东北地区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

一、吉林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吉林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吉林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二、辽宁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辽宁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辽宁省福利彩票市场产品结构分析

三、黑龙江省福利彩票业运行情况(1)黑龙江省福利彩票销量分析(2)黑龙江省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分析

第六章 中国福利彩票业销售渠道及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 福利彩票业销售渠道分析

一、福利彩票业销售模式分析(1)传统销售模式分析(2)新兴销售模式分析

二、福利彩票投注渠道

三、福利彩票业现有渠道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福利彩票业营销策略分析

一、福利彩票业的产品策略

二、福利彩票业的价格策略

三、福利彩票业的渠道策略

四、福利彩票业的促销策略

五、提升福利彩票业的服务水平

第七章 中国福利彩票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 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经营分析

一、深圳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3)中心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中心投注方式分析(5)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6)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二、南京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3)中心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中心投注方式分析(5)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6)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三、广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3)中心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中心投注方式分析(5)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6)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四、武汉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3)中心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中心投注方式分析(5)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6)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二节 中国福利彩票重点网络经销商经营分析

一、中彩网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二、彩票大赢家(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三、爱彩网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四、彩票2元钱(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福利彩票相关彩种分析(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福利彩票重点合作运营商经营分析

一、淘宝彩票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规模分析(3)企业福利彩票相关业务分析(4)企业彩票业务收益模式分析(5)企业经营策略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二、财付通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规模分析(3)企业福利彩票相关业务分析(4)企业彩票业务收益模式分析(5)企业经营策略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三、快钱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规模分析(3)企业福利彩票相关业务分析(4)企业彩票业务收益模式分析(5)企业经营策略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八章 中国福利彩票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分析 第一节 福利彩票业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分析

二、不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 福利彩票业发展前景及预测分析

一、福利彩票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预测(1)前景分析

(2)2013-2018年市场规模预测

二、各细分彩种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预测(1)前景分析

(2)2013-2018年市场规模预测

三、各地区福利彩票业发展前景及预测分析(1)前景分析

(2)2013-2018年各区域市场份额预测 第三节 福利彩票业投资建议

一、福利彩票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福利彩票业投资风险分析

三、福利彩票业投资建议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我国福利彩票的种类 图表:中国彩票管理机构

图表:中国福利彩票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分析 图表:中国福利彩票相关政策法规介绍

图表:2006-2013年我国GDP增长趋势及预测(单位:%)图表:2007-2012年中国GDP增速与彩票业销售收入增速对比图(单位:%)图表:2012年我国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单位:%)图表:2012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单位:%)图表:2012年我国社会服务性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2008-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变化趋势(单位:元,%)图表:2008-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变化趋势(单位:元,%)图表:2012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2008-2012年中国彩票业市场规模及增长率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2011-2012年中国彩票月销售量情况图(单位:亿元)图表:2012年中国彩票业中福利彩票所占比重(单位:%)图表:中国福利彩票业发行历程

图表:2012年以来中国福利彩票业发行动态一览

图表:2008-2012年中国福利彩票业销售额及增长率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2012年中国福利彩票业区域分布表(单位:万元,%)图表:2012年中国福利彩票销售额前十名省市(单位:万元,%)图表:2011-2012年我国福利彩票与体育彩票市场份额(单位:%)图表:2011-2012年我国福利彩票各市场区域分布情况(单位:%)图表:2012年中国福利彩票集中度分析(单位:万元,%)图表:中国福利彩票业发展趋势分析

图表:2011-2012年中国福利彩票业细分产品结构(单位:%)图表:双色球玩法发展历程 图表:福彩3D发展历程

图表:2008-2012年乐透数字型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2005-2012年双色球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2003-2012年双色球筹集公益金额(单位:亿元)图表:2005-2012年福彩3D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2012年双色球销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单位:亿元)图表:2012年双色球销量增幅排名前十的省份(单位:%)图表:2012年福彩3D全国各地区销量排名前十(单位:亿元)图表:2013-2018年乐透数字型福利彩票销售额预测(单位:亿元)图表:2008-2012年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2012年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额排名前十的省份(单位:万元)图表:2012年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地级市(单位:万元)图表:2012年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额排名前十的票种(单位:万元)图表:2013-2018年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额预测(单位:亿元)图表:2008-2012年视频型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2012年视频型福利彩票销售额排名前十的省份(单位:亿元)图表:2012年视频型福利彩票25万大奖出奖前十名地区(单位:个)图表:2013-2018年视频型福利彩票销售额预测(单位:亿元)图表:2008-2012年上海市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上海市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上海市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江苏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江苏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江苏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浙江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浙江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浙江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山东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山东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山东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福建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福建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福建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安徽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安徽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安徽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江西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江西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江西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广东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广东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广东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广西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广西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广西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海南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海南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海南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湖北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湖北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湖北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湖南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湖南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湖南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河南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河南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河南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北京市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北京市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北京市电脑型福利彩票产品结构(单位:万元,%)图表:2012年北京市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天津市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天津市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天津市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河北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河北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河北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山西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山西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图表:2012年山西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内蒙古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内蒙古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内蒙古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陕西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陕西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陕西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甘肃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甘肃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甘肃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新疆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新疆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新疆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宁夏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宁夏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宁夏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重庆市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重庆市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重庆市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四川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四川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图表:2012年四川省彩票业按管理机构分产品结构图(单位:%)图表:2008-2012年贵州省福利彩票销售额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贵州省福利彩票业产品结构(单位:%)

市场竞争的敏感性分析 篇6

企业总是在竞争中壮大,如果能提前预支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策略企业更容易成功!

现企业市场竞争的四个层次分别是:

一、是产品竞争。看谁的产品质量高、功能强、外形好。竞争到一定程度大家的产品差别不大了,就进入了第二轮竞争——市场营销竞争。

二、是竞争。在这一竞争的核心是著名的4P:产品、定价、促销和通路如何进行最佳组合。在上一个层次就是战略竞争。

三、是战略竞争。如何在目标、环境、资源、竞争对手、企业优势之间综合考虑制定出企业的的最佳战略以致胜。

四、是企业文化层次的竞争——最高层次的竞争,企业能够几十年、上百年的成功主要是取决于这一层次的竞争结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不可能长期生存和制胜。

而当前的网购有几个现象, 从经驗中我发现过去的一些网站竞争指标的敏感性也有变化。

1)当天来当天买的比率在下降。

2)被动网购的比例在增加。

3)现ROI的度量偏重于最后一公里。

4)从着重UV转移到Share of Time, Share of mind

物流市场竞争特点分析 篇7

目前, 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 Logistics, 3PL) 在家电、医药、日化、电子等行业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其采用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交易影响定价法 (Transactional Pricing, TP) 、作业成本定价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成本加成定价法 (Cost-plus Pricing, CPP) 、收益共享定价法 (Gain-sharing Pricing, GSP) 、基准价格定价法 (Benchmarking Pricing, BP) 等[1]。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 往往是一种或几种方法 (或其变形) 并用, 有的甚至还包括其他一些激励惩罚措施, 不利于供需双方对第三方物流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管理, 以获得相对于其他供应链的长久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 学术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定价的研究逐渐增多。Lim[2]研究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是服务商的私人信息时, 物流服务需求方如何设计合同以激励对方讲真话。杨德礼和于江[3]比较了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与非合作时在利润上的差异。刘志学和许泽勇[4]分析了运作能力与努力水平为服务商的私人信息时, 双方之间的合作策略。曹玉贵[5]分析了努力水平为服务商的私人信息时, 物流服务需求方如何确定固定收入和激励报酬强度系数。但斌等[6]设计了一个激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客户企业共同努力节约物流费用并分享这部分节约额的节约合同。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没有考虑物流服务需求方产品市场的竞争对物流服务定价的影响, 而物流服务水平却对需求方产品的市场份额有重要影响[7;8]。

本文按照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交易流程, 在考虑物流服务需求方产品市场存在竞争并且物流服务水平对其市场份额有影响的基础上, 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定价博弈模型, 探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定价策略, 以期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定价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模型基本描述

在实证和理论研究中, 当考虑各个制造商之间市场份额的分配或决定时, 应用较多的市场份额分配模型有三类:吸引力模型 (Attraction Model) 、线形模型 (Linear Model) 和对数分离模型 (Log-Separable Model) [9]。本文采用较简单、直观的线性分配模型, 即令制造商 的需求函数为:

dΜ (ΡL) =aΜ-bΜΡΜ+j=1Ν-1cjΡj+βΜlΜ-j=1Ν-1γjlj (1)

其中, P= (P1…, PN) , 是N个制造商产品销售价格组成的向量;L= (l1, …, lN) , 是N个制造商向市场销售产品时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组成的向量。bM、cj、βM和γj都是正常数, 并且bM>∑j=1Ν-1cj、βM>∑j=1Ν-1γj。aM为所有制造商都不提供物流服务及价格为零的情况下制造商M的产品市场份额;bM和cj分别为需求对制造商M及其竞争者的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 表示需求对产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βM和γj分别为需求对制造商M及其竞争者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的敏感系数, 表示需求对物流服务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

用eM表示采用自营物流时单位产品物流成本, es表示第三方物流时单位产品物流成本。服务成本与服务水平具有如下性质: (1) 服务成本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并且边际成本递增; (2) 能力越强的物流服务提供者, 其边际成本递增率越小。不妨将此性质用如下函数关系表示:

eM=KMl2M, es=KslΜ2, KM>KS (2)

这种二次函数在研究中用得相当普遍[10], 前者表示制造商的服务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后者表示服务商S的服务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其中, KM或KS是与服务提供者相关的转换系数, 反映了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能力特征, 完成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物流任务时服务商的物流成本低于制造商, 否则就不会形成第三方物流关系[11], 因此有KS<KM。

用cM表示制造商M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用pM表示单位产品物流服务价格, 则κSl2M≤pM≤κMlΜ2。物流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的需求, 在第三方物流关系下, 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实际上就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 因此, dM除了表示产品需求外, 还表示物流需求。用πM表示制造商的利润, πS表示服务商的利润, πT表示制造商与服务商的总利润, 则

πΜ= (ΡΜ-cΜ-pΜ) dΜ= (aΜ-bΜcΜ+j=1Ν-1cjΡj+βΜlΜ-j=1Ν-1γjlj-bΜpΜ-dΜ) dΜbΜ (3) πS= (pΜ-eS) dΜ= (pΜ-κSlΜ2) dΜ (4) πΤ=πΜ+πS= (aΜ-bΜcΜ+j=1Ν-1cjΡj+βΜlΜ-j=1Ν-1γjlj-bΜκSlΜ2-dΜ) dΜbΜ (5)

一个合理的假设是aM-bMcM+∑j=1Ν-1cjPj-∑j=1Ν-1γjlj>0。该假设表明制造商M在不提供物流服务的条件下其产品也有市场需求, 比如在生产地的销售等, 从而确保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三方物流服务交易过程一般为:制造商确定服务水平, 服务商投标报价, 双方谈判并签约, 服务商提供服务, 制造商供应商品, 结算服务报酬[12]。这个过程因谈判内容的不同而可衍化出两种博弈模型。

若谈判只是确认前两个阶段提出的服务水平、服务价格以及在此基础上确定服务数量, 没有实质性合作行为 (关于实质性的定义参见文献[13]) 发生, 那么该过程可以简化为一个三阶段动态非合作博弈模型:第一阶段, 制造商确定服务水平;第二阶段, 服务商观察到服务水平后报出物流服务价格;第三阶段, 制造商在此服务价格上决定向市场供应商品的数量。相应的决策称为非合作决策。

若谈判改变了前两阶段提出的服务水平、服务价格以及在更改基础上确定服务数量, 发生了实质性合作行为, 那么该决策过程可以进一步深化为一个具有可转移效用的讨价还价合作博弈模型:制造商与服务商在非合作决策时各自利润水平上进行合作, 共同确定服务水平和服务数量, 以谋求系统利润最大化;然后通过讨价还价将因合作取得的增量利润进行分配。相应的决策称为合作决策。

由于相关信息是完全的, 在谈判阶段, 制造商与服务商对非合作决策条件下各自能获得的利润水平是清楚的, 对系统能够获得的最大利润也是清楚的, 因此, 无论合作还是非合作决策都是可以进行的, 上述两种博弈模型都遵循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般交易流程, 而不是违背它们。

2 博弈模型及均衡

2.1 非合作博弈模型及其解

非合作决策时, 第三方物流服务交易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 制造商选择lM;第二阶段, 服务商观察到lM后选择pM;第三阶段, 制造商观察到pM后选择dM。

求解采用逆向归纳法[14], 过程为: (1) 分析第三阶段子博弈中制造商对商品销售数量 (即物流服务数量) 的决策, (2) 分析第二阶段子博弈中服务商对服务价格的决策, (3) 分析第一阶段子博弈中制造商对服务水平的决策, (4) 计算均衡服务价格和均衡商品销售数量 (即物流服务数量) 的最终表达式。具体求解过程略, 均衡结果按第三方物流关系所处系统状态[13]。

求解过程为: (1) 求解合作决策下的服务水平、服务数量和最大总利润, (2) 建立不同系统状态下的合作博弈模型, 并用讨价还价均衡解[13]概念求出均衡利润, (3) 根据均衡利润、服务水平和服务数量求出服务价格。具体求解过程略, 均衡结果也按第三方物流关系所处系统状态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

2.2.1 当κS≤κ°S时的均衡策略

均衡时, 服务水平、服务价格、服务数量分别为

lΜ3*=βΜ2bΜκSpΜ3*=21βΜ2+20bΜκS (aΜ-bΜcΜ+j=1Ν-1cjΡj-j=1Ν-1γjlj) 64bΜ2κSdΜ3*=βΜ2+4bΜκS (aΜ-bΜcΜ+j=1Ν-1cjΡj-j=1Ν-1γjlj) 8bΜκS

2.2.2 当κS>κ°S时的均衡策略

均衡时, 服务水平、服务价格、服务数量分别为

lΜ4*=βΜ2bΜκSpΜ4*=βΜ2{-2βΜ2κS3+κΜ3[5βΜ2+24bΜκS (aΜ-bΜcΜ+j=1Ν-1cjΡj-j=1Ν-1γjlj) ]+κΜκS2[βΜ2-8bΜκS (aΜ-bΜcΜ+j=1Ν-1cjΡj-j=1Ν-1γjlj) ]}16bΜ2κΜ3[βΜ2+4bΜκS (aΜ-bΜcΜ+j=1Ν-1cjΡj-j=1Ν-1γjlj) ]dΜ4*=βΜ2+4bΜκS (aΜ-bΜcΜ+j=1Ν-1cjΡj-j=1Ν-1γjlj) 8bΜκS

3 结 论

通过以上研究, 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第三方物流服务定价均衡取决于两个方面——系统状态和决策方式, 在不同的系统状态和决策方式下均衡策略不同;服务水平不受需求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 但服务价格和服务数量却会受到需求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这些结论为相关主体在特定系统状态下的决策以及选取何种决策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 这还不能指导相关主体对系统状态进行选择 (对系统状态的选择实质是选择合作伙伴) , 以及在特定的系统状态和决策方式下应如何努力改变自身的特征 (如服务能力κS、生产成本cM等) 。这些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摘要:应用博弈论, 按照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交易流程, 在考虑物流服务需求方产品市场存在竞争并且物流服务水平对其市场份额有影响的基础上, 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定价博弈模型, 探讨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定价策略。研究结论表明, 第三方物流服务定价均衡策略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三方物流关系所处的系统状态和供需双方采取的合作与不合作的决策方式, 在不同的系统状态和决策方式下均衡策略不同;均衡服务水平不受需求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 但均衡服务价格和服务数量却会受到需求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竞争优势分析 篇8

【关键字】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竞争优势;分析

引言

据近几年吉林省GDP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GDP增長总额为8220.2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也在此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由此可得,吉林省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巨大的。

一、吉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态势

从近几年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呈良好状态,以社会物流总额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总额已由初期的11861.3亿元增长至27378.5亿元,相比增长2.3倍。以物流总额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2006年吉林省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为17.9%,并在之后几年间,增长速度还在不规则变动,但总体增长速度的变动态势还是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到2011年物流总额增长速度以高达21.0%。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近几年间吉林省物流发展态势是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的,发展前景可观。再从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变化态势来进行分析,2006年到2011年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17.2%。2011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在总体服务业增加值中占17.0%。但是吉林省物流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表明吉林省物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减小。从社会物流总费用方面进行分析,2011年吉林省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22.5%,高达1881.1亿元,增幅较之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而且,2006年到2011年间,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趋势,比率的降低表明吉林省的物流效率在不断地提高。

1.2 物流供给充足

2011年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660.9亿元,同比增长15.2%,较之于2006年,是2006年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83倍。由此可以得出,吉林省与物流业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呈飞速增长趋势。随着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飞速增长,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再就是吉林省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作已基本成型,这些条件足以证明吉林省物流供给较为充足。

1.3 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物流需求的变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的,工业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反映着物流需求的变化。据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1年间,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3%,增长速度快。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也在18.2%,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9%,这三个要素的飞速发展,直接证明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快,增长明显。另外,货物运输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增加。相比于2006年,2011年货物运输量增加了33.7%,年均增长6.2%。货物运输周转量比与2006年增长了119.0%,年均增长16.1%。无论书从侧面还是从正面,这两个方面的增长水平反映着吉林省内物流需求的变化状况,省内物流需求呈上升趋势。

二、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

2.1 物流需求空间大

吉林省内物流需求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物流需求空间在不断的加大,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物流需求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吉林省内对于物流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在高需求下迎来了其竞争优势。

2.2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供给充足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在大需求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充足的供给能力,那本身存在的竞争优势将没有任何意义,然而从近几年吉林省内物流业增加值我们可以得出,吉林省内物流业的供给是很充足的,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7%,而物流增加值的不断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运输、仓储、邮政等产值的增大,而这些产业产值的增加也保证了物流的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在就是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物流供给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3 电子商务运用于现代物流业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助力也在不断的明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业在物流效率与物流信息统计、物流派送安排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物流的服务效率与工作效率。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省内现代物流的竞争优势。

2.4 物流园区的建设所带了竞争优势

吉林省省内几个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便了物流货物的集中派送,增加了物流服务面积,提高了物流工作效率,物流服务种类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无疑是给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2.5 物流联盟的发展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由于一个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做到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然而,吉林省内物流联盟的发展提高了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宽了省内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提高了现代物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了竞争优势。

总结

本文根据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几年来吉林省内与现代物流业相关的统计数据,对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分析得出,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由于其各种影响因素的不断发展,其竞争优势也是在不断地扩大与提高,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内现代物流业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物流业赶超战略与发展路径研究 》吉教科文[2014]第236号

参考文献:

[1] 钟伟,丁永波,沙颖,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3年,第1期

上一篇:国际贸易和经济下一篇: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