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共11篇)
语文教学的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到底是为了什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语文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语文不同的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的程度,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语文的潜能,建立自信,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力量,获得鼓励,培养自信。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教学管理,推动语文课程的建设。
从近几年来的公开课、演示课来看,教师的评价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大多数的教师评价语过于苍白无力,比喻“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会观察,你观察的真仔细。”完全忽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与否定,说话摸棱两可,只抓住以鼓励为主,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摸摸糊糊,不知是对是错,反正教师表扬了我,那肯定是对的,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惰性。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他回答问题也无疑是有些教师事先没有准备好的,对于这样的事情,有些教师只是溥衍了事,有的则是干脆排斥在外。长此下去,真实的心声听不到了,创
造灵机也没有了,个体差异也没有了。那评价的作用何在呢?
⑴恰当的评价是激励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酵母”。它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在课堂上,有效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学习活动的向导。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以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外,还要注意引领学生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我最棒”,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欢乐。
⑵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表现力。通过多向互动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我在上课时,曾要求每位学生做一个简易的盒子,在外层写下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内层写自己的新的创意,然后彼此交换,学生们会发现每一个盒子都有精彩,都有独到之处。再让他们相互说一说,你可以看到孩子们脸上异常兴奋,都想积极表现自己,他们的表演会很精彩。所以说评价的效果是无穷的,评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那如何有效的实施评价,我在实践教学一线有以下点看法:
①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语文的外延也是生活的外延,教师评价时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教学的形式美及名式美.,使知识的传授、思维感化寓于优美、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之中,使文与道更好的统一起来。教师有了深厚的文化功底,评价起来才得心手,运用恰当。
②幽默的评价方式。幽默式语言评价,指教师运用诙谐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评价。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学生们发出的一阵阵笑声,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幽默式的语言评价。一位教师《荷叶圆圆》时,其中有这样一段是:“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教师指名生读后,师评价说:“你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课堂氛围顿时高长,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效果也无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幽默式评价能调节课堂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③崇拜与渴望“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是神圣的,是那么高不可攀,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指挥着千万的读书者,站在那神圣的讲台上,让他来当一回小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也参与了生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促进其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热情的保持。学习活动的投入以及学习成就感的获得,才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我在教学生字时,把同类的字进行分析比较。”三日为晶,三口为品,三木为森“我大胆的鼓励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把平时自己识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一位学生上台说”我认识很多字,我买东西吃的方便袋上字我问售货员阿姨,我在路上走时认路标,我在家里问爸爸妈妈,他们都叫我小问号。看到孩子红扑扑的小脸,我也由衷的高兴,既让他们当了学习的小主人,也让他体会当教师的快乐。
④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多元性不仅指教师的语言,还应包括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条名言等,口头的可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行动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激励爱河中,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草原美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教师此时神情必须专注,站立不动,进入陶醉的状态,生读完后,边叫几声老师,老师还没反应,有学生会说老师在发呆,老师及时鼓励学生是因为学生读的好,学生从教师这一系列的动作与神态,就知道文章写得很美,自己读得也很美,让老师沉醉其中了。因此,他们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激情之语便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活力四射。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课改实施以来, 我们对评价体系做了一定的改革, 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师在评价中语言虽然变得亲切, 能够为学生接受, 但只是形式上的改变, 在肤浅地进行评价, 而且评价过于笼统和概括, 缺少针对性, 只报喜, 不报忧, 不敢说缺点, 怕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所以在评语中看到的只有表扬, 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评语评价真正的意义。例如, 下边两则评价内容:
XX同学:该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对老师有礼貌,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作业能按时完成, 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希望在下个学期中能严格要求自己, 再接再厉, 争取更大的进步。
XX同学:诚实、热情, 尊敬师长, 关心集体, 学习自觉是你最突出的优点。在学习上你很有心计, 上课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 下课会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 所以你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劳动中那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你同样令老师很欣赏。但是一个人要想做得更好, 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行, 希望你能在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这是两篇旧版与现代版的教师评语,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有变化。其中现代版中语言亲切了很多, 用的全是第二人称“你”, 学生感觉良好。可是, 新旧两版内容却再实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现代版中“在学习上你很有心计, 上课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就是旧版中所说的“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会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 所以你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这也和老版中“作业能按时完成, 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句是一个意思。因此, 现代版只是在语气上做了改变, 但在实质上没有变化。究其原因, 就在于教师没能认清到底该如何评价学生, 从哪方面去评价, 用怎样的语言评价, 衡量评价的尺度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该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呢?具体来说, 我们应该利用日常随机性的口头评语、阶段性的小结评语和终结性书面评语, 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日常随机性的口头评语
评语不是终结, 而是开始, 是新的起点, 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评语中有所启发, 激励与顿悟, 这样才起到了评价的真正作用。比如, 一学生读书:爷爷年岁大了, 他常常会干些———一些糊涂事。 (读得顿了顿) 此刻教师的评语就应该以鼓励、指导为主:“不要紧张, 再来一次好吗?慢慢地读好了, 失败是很正常的, 读得不好也是可以原谅的。”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会读得更好、更沉稳了, 这是对待出现错误的学生的一种促其进步的评语形式。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找到读书的要领, 同时激励其他学生。因此, 我们在运用口语评语评价时要掌握好的“度”, 尊重个体差异、学习差异, 让评语“有的放矢”。
二、阶段性的小结评语
这种评语有两种表达方式:书面和口头。进行口头评价, 这需要教师耗费较多的精力及时间对每一个学生作出小结、反馈, 它是具体的、及时的、具有描述性的。传统的教师总是说:“你必须努力了, 这段时间你的学习退步了”或者“你进步真快, 继续努力啊”, 对学生表示自己的态度,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促进学生的发展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他们对待某种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正确, 为什么错误, 他们的实力、优势在哪里, 并且有实效性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改进措施, 提供有建构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建议。而这种建议只能集中于一个学生的一个小方面的改进上。例如, 一个学生最近学习退步了, 教师应单独找到他, 告知他具体情况, 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退步的具体原因, 并且帮助他找到解决的办法, 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书面的评语, 更应有亲和力与说服力。比如, 一个学生作业中一连几天总是出现各种错误, 教师就不应只是写个“良好”, 而应用更具体地指导出来:“我希望你能在写字之前多看几秒钟要写的生字, 或者不会的字多查查字典, 这样, 你会在下次作业中有更好的表现, 你说呢?如果是因为生活或者学习中的某种事情影响了你, 不妨出去走一走, 什么时候能静下心了再动笔, 有需要我会尽全力帮助你的。”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会很乐意地去改进自己的毛病, 争取更出色的表现。同时, 教师也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沟通, 让学生学起来没有压力。所以, 教师的评语要到位、适时、适度、酌情、酌量, 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好阶段性评语这一关。
三、终结性评语
这是对一个学生一学年总体性的综合评价, 是评价体系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评语。其涵盖的内容多、方面广, 学生在这一学年中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 而且还要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 因此, 终结性评语就成了最难的评语。
其实, 终结评语也不用面面俱到, 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个性的肯定, 不必求全, 不要像文中所提的换汤不换药的肤浅评语, 不流于形式, 不流于表面, 深刻的、深度的评价十分必要。这里有这样一则评语 (仅为个人尝试) :“XX同学:你热衷于探索, 总会在大家迷茫时试图开辟自己的蹊径。在与大家的辩论中, 总能使自己混乱的思维清晰起来, 你的这种执著让你与众不同。你对于古代文明的爱好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其实今天的文明是历史的见证, 更是开拓, 不妨试一试学着去接受它。只有推陈出新才会有发展, 世界是这样, 人也是一样, 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进步。你说呢?”这则评语是针对一位很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 该生上课时总会提出很多的古怪问题, 而且很多都是关于古代人物事件的评说。这个评语不仅给了这位学生一种赞扬和鼓励, 更委婉地表现出了教师的要求和希望, 让学生在树立自信之余, 更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 找到不足。
总之, 语言是思维的反射, 教师用怎样的语言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让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让评语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使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课前提出奋斗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在课堂中的激励作用,开始上课时除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外,随即给学生提出激励目标,即;评选出本节课的明星小组,比如:书写美观组、风采展示组、合作交流组……并及时提出评选明星小组的三个标准:首先讨论交流要热烈有序、有效;其次展示的结果要有精彩的说理;最后是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好(以完成训练单上的所有习题为标准)。
在课堂评价中,除过以组进行评价外,个人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我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我又采用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及回答问题的多少来激励他们向下一个目标迈进,以此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情境设置本节课的明星学生,比如朗读小明星、问题智多星、最具风采星……并提出评选明星个人的评价标准,比如朗读是否有感情、是否进入到了情境中去品读;本节课中回答问题的次数是否最多、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回答问题是否流畅、声音洪亮……
在设定目标的同时,要有对应的激励措施跟进,以鼓励优秀学生,激发普通学生。可以告诉学生:凡在本节课获得明星小组或明星学生的,可以获得一颗星,一周一汇总,每月评比一次,得星最多者可评为月冠军小组、月冠军个人。并在每月末及时兑现,送上小礼品,以此激励学生展开夺星比赛。
二、课堂多元评价
课堂上结合关键问题采用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等形式,使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得到肯定,为本节课结束时评选明星小组和个人做好铺垫。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主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学生是被评价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例如在我的课上总有一个固有的环节叫“说说这节课的表现与收获”,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既能反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力,也能客观地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如在讲授《“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说说这节课的表现与收获”时,一个学生说“我这节课感受到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并认识了指挥冷静的哈尔威船长”。于是我借助他的回答让学生来找四字词语并归类,当时我偷偷地看了这个学生,他在找词语时表现得特别积极,好像已经体会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我接着问他:“你感觉自己总结的好吗”,他大声说:“好”,我又一次激励他:“下次还能比这次好吗?”,他高兴地点了点头。
(二)学生间的评价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我往往在布置任务后做出这样的规定“先自己想想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然后在组里说说你的想法,最后再评价他人观点。”这样要求后,学生都能大胆地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评价。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 既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如在教学《成吉思汗和鹰》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主人四次接水,鹰四次打翻杯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他们相互鼓励,相互评价。促进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愿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还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如果是你,你会认为他读得好吗?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三)教师评价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还是消极,学生的主体精神能否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之上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去设计、引领、组织和强化,而教师的评价语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朗读课文时,我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评一评:“他或他们读得怎么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像这样的契机很多,我们要善于抓住,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认可,得到点拨,得到发展。
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坚持,我发现通过实施及时的课堂评价我的课堂现在变得丰富多彩了,学生由原来的消极对待变成现在的主动乐学,课堂教学气氛由原来单向的简单灌输变成互动的趣味横生,学生的朗读、思考、写作等能力也在自我锻炼中迅速提高。今后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形成自己更好的评价机制。
三、课结束时集中评价
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我们班教学的固定环节:评选明星小组和明星学生。首先由老师结合课堂重点知识的回顾小结,对本节课各个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总体点评,引导全体学生能结合本节课的表现推荐明星小组和明星个人,获得支持者最多者当选。根据课前设定的奖励标准,给评出的各类“明星”奖励相应数量的小五星。这时当选者激情高涨,其他学生则心服口服,心中也暗下决心:下节课我一定要得星。
我曾在一本书上见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足以可见,教师评价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
下面就来谈一谈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引导。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与肯定,何况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例如:在批改作业时常发现部分学生的字迹潦草,书面较脏,对其做书面评价时,我会用带有鼓励性语言的评语“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的更漂亮”。“如果认真书写,字面干净,就更好了。每次考试过后,每位教师都会针对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得失,如果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差,我建议找学生个别谈话,也可以在卷纸上写出评语:成绩不是很理想,或许是你没有尽到的自己的全力。你想考好成绩,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相信付出是有回报的。作为老师,我并没有对你失去信心,希望你继续努力,不要让我失望,更不要让自己后悔!
二、评价要真挚而诚恳。真诚的情感是打动一切的泉源。虽然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却总是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尤其要忌讳的是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例如当某学生想出一种别的学生想不出的好方法时,我会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真聪明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好方法,多么了不起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话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夸奖,不管多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答对了,教师都应用高兴的语气真诚的给予评价:“你能回答的这么好,真了不起!”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我校正在开展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评价实验研究》课题正是对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评价的一个大胆尝试,通过建立科学而实用的评价方案,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体学生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学习情况的评价,从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品性、学习态度等方面来积极反思,自我完善,期中和期末,都要认真进行全面的学习活动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来改善学习、提高成绩、促进发展。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开放、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已在我校初步建立。
用评价引领学习,让评价促进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发展。评价要贯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课堂上,教师的积极反馈,激励评价,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正常水平。
通过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容要详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详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性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等情况,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
我的具体做法是:
(l)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因素。比如:“你的表现比船夫还厉害!”“你的描述比作者还生动!”
(2)与同学对比。比如:“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
(3)与教师对比。比如:“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分析比老师的简单明了!”“后生可畏啊,老师当年就没有你现在的胆量!”
(4)与自身对比。比如:“我真的不认得这是你的字,进步太大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作文很有文采,老师都为你感到骄傲!”
二、激励性评价要注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眼神,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很大。
比如在分析《散步》这一课的人物形象时,对文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三个人物形象大家都积极讨论,意见很快统一起来,但分析到“我”的妻子时,大家都沉默了。忽然有个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她充满感情地说:“我认为文中的妻子是温柔贤惠的!”我先没动声色,而是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能从课文里找到根据吗?”这名学生立即读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得好!”我充满激情地大声说,并带头鼓起掌来,霎时,教室里掌声四起,我看到这名学生激动得脸都红了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如“确实有头脑”、“鲁迅是大文豪,你是小文豪”、“很有自己的见解”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激励性评价要重视归因心理。
心理学研究中把行为原因归之于个人内在倾向等非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意向归因”,如学习成绩好则归因于自己努力、肯下功夫,成绩不好则归因于自己粗心大意、马虎懒散,于是吸取教训迎头赶上。与之相对的叫“情境归因”,即把个人行为原因归之于情境或环境因素的过程。有此倾向的学生往往怨天尤人,寻找种种外界的理由推诿责任,或在取得成绩时,也归因于“运气好”或“聪明”,一旦受挫马上又垂头丧气。
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心理。
首先,不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如“你真聪明”、“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你是个小诸葛”等等,长此以往,成绩优秀的同学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形成自己是天才的错觉,从而看不起周围的同学。如果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觉得自己很笨,甚至丧失自信心。而对于成绩落后的同学,你盲目夸奖他“真聪明”,他会认为你言不由衷,是在欺骗他或讽刺他。
其次,我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真仔细”、“你的思路很巧妙”等等,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四、激励性评价要讲究语言机智。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苏州园林》一课,当研究为什么美得“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时,有位潇洒的小男孩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苏州园林美得不空洞。”我马上接口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不光人帅,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高兴地笑了。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巧妙地把层次感的含义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课本自然过渡到学生,使评价成为了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如上《墨池记》,我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池中水清”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这么响,我怎么感受不到呢?”第二个读得有进步了,我就说:“哦,你让我看到池水了。”第三个情感到位了,我评价道:“呀,这下真的看到很多的美景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我指出学生的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对于语文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就会感染学生,老师还要鼓励他们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引导他们评出热情,评出兴趣,评出素质。
激励性评价也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校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评价实验研究》课题强调的是阶段性评价与反思,这当然必不可少,但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贯串于每节课,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它有情境,有依据,有实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细流,无以成江海”随时随地的激励性评价,就是“跬步”和“细流”,它是语文课程评价的具体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 马媛媛
作为教师,每当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学生在交头接耳、高声喧哗或者心不在焉的,这就表明课堂纪律出现了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中通常会遇到的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加之这几年,家长在发展和培养孩子个性的同时,没有意识到孩子逐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了,从而导致课堂管理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而有效的课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能增进课堂效果;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个善于管理学生的人。同时,课堂管理也需要有合理的观念和技术作指导,它需要有物质层面的支撑、制度层面的规范,更需要有文化层面的蕴涵与渗透。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老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严加管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即实施纪律约束。而实际上,课堂管理和纪律的意义不是完全等同的。课堂管理是鼓励和诱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而纪律则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应该遵循的行为标准,是课堂管理的一个方面。课堂作为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老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好课堂的作用,就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这个课堂环境很大程度上是靠老师来创造和维持的。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有一下几点个人看法和感受:
一、要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但不能管得太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虽然当前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室毕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公共场所,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学生的自由发挥要跟有效的引导相结合,不能盲目地追求纯粹的自由。无论什么课,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严格要求是老师对教学、对学生负责任的基本要求。但严格应该有度,这种度就是不要管死了,毕竟课堂不是军营,不必一定要举手投足整齐划
一。要做到“严而不死”,要求老师在纪律管理时充满人道关怀,具有人文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也不能承受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因为教育在我看来是一种唤醒,是以人格唤醒人格,心灵唤醒心灵。
二、课堂要充满活力,但不能混乱得不能控制。
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充满活力中的“活”是思想活,思维活。在思想和思维活起来后,要把学生思想的内容、思想的方向引导到教学中来。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行为的活,而是行为上的乱糟糟,那这样的课堂就需要花力气来整顿纪律了。
美术课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在绘画和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讨论、交流的情况。为此,我给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专心听讲,动静分明。
我告诉学生,课堂上随便讲话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再聪明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个人的违规行为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不乱讲话。
作业过程中,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但是要求他们把声音控制在只有两、三个人能听见的范围内。为了加深学生对声音大小的理解,我用了两种动物作比方:一种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种是嗡嗡细语的蜜蜂。我要学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样放声大叫会是什么情形,然后再让他们模仿蜜蜂飞舞时的声音,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里几乎见不到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偶尔有个别同学忘记了要求,旁边的同学也会马上把手放在嘴边提醒他收小声音。
课堂管理应该从对消极行为的控制转向对积极行为的促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强调的是希望学生去做什么,而不是必须禁止他们去做什么。消极的语言会暗示学生可能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行为。为了预防课堂内违纪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对某些学生采取选择性强化策略。在课堂学习中,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如果回答正确,他就会获得成就感,他的正当行为就会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选择性强化也可以通过赞扬其他学生,即转移强
化来实现。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一般来说,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
“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
“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如果你能改正这个小毛病,他愿意再和你成为朋友。
“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
课间作为师生的放松和休息的时间,师生应共同参与,玩在一起,同时大大增加了师生的体质,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也对今后学生思想和思维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都在教学内容上活起来后,课堂就是热烈的。
三、彼此尊重。
学生思想和思维活起来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都有观点、都有想法、都想表达和发言。热烈固然可喜,但过度以后就导致你不听我的,我不听你的,只有自己参与和表达,缺乏接受和倾听。缺乏了接受和倾听,成长和进步自然成了一句空话。这时更高要求就是相互尊重。
如果有迹象表明某个学生将出现不当行为,教师要立即使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例如:可以给该学生一个眼色或一个手势,也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四、课堂管理的有序运行。
当课堂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教学
改革力度,采用各种方式,使教学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不断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激励式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根据这-理论,在课堂上,我会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多鼓励少指责,尽量不用指令性的语言或者批评性的语言,注重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评价。在一次教学练习中,当某同学发言准确但声音不响亮时,我会笑着说;“Good.If you speak loudly,it’ll be excellent.Who can do better?”(很好。如果你说地大声的话,那将会很完美。谁可以做得更好呢?)这样激励性的语言不仅使被评价的学生自愿再次尝试练习内容,还可以使全班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无拘束的宽松环境中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有效率的完成语言目标。此类评价,能在学生的内心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并在一次次的追求中不断进步。
二、期待式评价
根据教学经验得出:对学习有困难,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一般,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更应根据其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如:在一次课堂上,我当着全班点了一位新转学来的女生读一段英语,从她颤抖的声音和一些不太标准的语音中发现她是个内向而且英语语言基础一般的学生,她羞红的脸在暗示;“才来就在同学面前丢脸,真难堪!”其他同学也听着皱眉头,这个时候我温和地用中文说:“我虽然才认识你,但我想你再试读一次,就会更好,这次你愿意和我一起读吗?”她答应后,我一边读一边帮她正音。最后,我说道:“刚才我们读书时,我已经发现你比之前流利了,现在能把声音放响亮一点,让所有同学都听到吗?”这个时候的她笑着回答:“Yes.”结果她读完后,其他同学都鼓掌笑迎迎地看着这位新同学。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她”的确比第一次读的语音、语调进步多了。从此,我都可以看到不爱说话内向的她在课堂上常常高举着手,积极回答问题,快乐主动地学习,一点一滴地进步。由此,我发现,作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只要真诚的期待,内向且常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并在老师给予的反复尝试机会中获得进步或成功,从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三、接纳式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上,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理智和情感,以防止学生建立起自卑的错误观念。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犯错或出现偏差。这时,发现教学有效果的老师会避免用坚决或不容置疑的口吻纠错,而是采用重复法(重复正确的句式)、强调法(将学生错误之处有意重读或用升调进行提醒)等方式纠错,这既可及时纠错,又能保护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评价的积极效果。这样的老师很善于用商量的口吻或者委婉的口气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Your answer sounds OK,but my advice is…(你的回答听起来不错,但我的建议是……)
You'd better say…(你最好说……)
Maybe you have your idea,let's listen to others,OK?(也许你有你的想法,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人的,好吗?)
Not bad.It can be better if you…(还行。假如你……那会更好)
Are you sure?Can you try again?(你确定吗?要不要在试一下?)
实践证明,这类评价不仅保护了大部分中等生的自尊和情感,也让其乐意接纳了老师指出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再惧怕发言错误,而是大胆积极投身于课堂口语实践中,在不断的练习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获得进步。
四、亲近式评价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了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炽热的情怀时,会激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和平的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某位学生在回答不够正确,并随即改正时,我会轻轻点头,报以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学生也会给我一个会心的微笑;有些老师得到了学生出乎意料的精彩回答时会情不自禁为之鼓掌,轻拍下学生的肩膀,仿佛在暗示:“你没辜负老师对你的信任,真棒!”有些老师看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且有很进步的学生,会欣慰的轻轻抚摩下他的头。从初中教学反思和观察看,老师的举手投足都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了学习的愉悦,让其体会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在乎和关心,师生之间产生了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这样的亲近式评价迅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配合力。
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是检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它侧重于教学的最终效果;但评价主体是教师,成分单一;评价内容局限于知识技能;评价结果只有定量(考试成绩)。在这样的评价中测试成贯是最终的,但能及时获取信息,可是信息不全。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布鲁纳(Bruner,J.S)认为:“一般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自外部,诸如为了谋求好成绩,与同学竞争,为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等,但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较之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更为重要,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如:成长记录袋。由自己、同学、老师、家长从不同角度记录下每个学期的进步与不足,使本人正确认识自我,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前后做比较,看到自己的成长中的进退,从中建构其内部动机,调控其学习过程,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努力改进,相信自己能向前发展。教师也可以从这类评价中弄清学生对所学教材的知识内容是如何理解的,以便更好指导教学。另外,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好的认识,帮助教师诊断。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过程;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同伴及家长;评价内容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评价结果有定性+定量(评语+等级)。这样的评价基于完成学习活动或任务取得的成绩不是最终的,但是可以发展变化。依照以上分析可知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各有优缺点,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学会结合二者,灵活运用。
一、恰当把握评价时机。上学期,我在上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开课不久,我问学生:“从右边的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班长李俊豪马上回答道:“叶子黄了,葫芦一个一个落下来了。”此时我立刻亲切地说:“你观察很仔细,回答得很好,声音也很清楚。大家要向他学习!”他得意而自信地笑着坐下了,孩子们也都坚定地点点头,很是认真。把语文课堂评价与组织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既真实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鼓励了学生,还为孩子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可谓一举多得。不久,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叶子、藤、花、小葫芦”,接着问:“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孩子回答说:“是按从开始到结尾写的。”同学们都笑了。而我没有一笑了之,而是适时地指导“这叫植物的生长顺序,以后你写植物时也可以按这样的顺序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条理清晰。”巧妙的几句话既评价了学生的发言,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说话与作文的指导,这样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适时点拨,真可谓匠心独运。
二、评价要据实准确。有时,教师为了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从而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记得在上学期听的一节课上,一位老师让一个学生读一句话,这个学生读得并不怎么样,可老师这样说:“你读得多好啊!”这位学生会想:“我真的是这么好吗?”班里的其他同学在心里也会说:“这样就叫好了吗?老师在瞎说,欺骗同学……。”这种现象有损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教师的评价语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考虑到其他学生的感受,不能一味地对这一学生“吹捧”。教师在作出评价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而且要语言准确,忌模糊不清。如果这位老师这样说:“你读得比昨天(以前)好听多了,继续努力,相信会读得更好!”那这位同学也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了,从而迸发出学习积极性,而其他同学也容易接受了。
三、评价要风趣幽默。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它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清趣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老舍的《猫》一课时,因为是上午第三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正当大家在津津有味地学习“满月的猫既淘气又可爱”这一内容时,有的同学却不合时宜地找同学讲话,于是我停下,说:“满月的猫既淘气又可爱,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时也淘气,就不——可——爱——了。”我故意拉长声音看着刚才讲话的同学说,果然,他听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马上就坐好认真听课了。
四、落实学生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只有老师、长辈、尊者才有资格评价别人,他们才是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只能作为评价的客体,承受师长的“谆谆教导”。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是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进程中受到众多的关注(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而,不能让评价主体走进狭窄的胡同,而应将评价主体的外延和内涵作相应的审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习伙伴都应是评价主体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
五、评价要敢于批评。记得听到这样一堂一年级语文课。具体的内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印象很深。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老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学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地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你!”教师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是一次真实有效的充满艺术感染力极富激励的课堂评价。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知识的不断增加,思想也变得丰富,所以老师开始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特别是表现在课堂上,各种不良习惯都会出现,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我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一、以情唤情
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在所难免,这是小学生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当教学进入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教学转入基调哀愁 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当教学要求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时,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当教学呼唤思维逻辑严密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言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轻敲响鼓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错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三、目光暗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外,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教室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潜能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四、动作指引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如教师的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可以给以鼓励的目光;回答正确的同学流露满意和赞许的点头;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五、冷却制动
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追逐打闹。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尚未清醒。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在课堂上,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会出现一种反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言谈举止的“出格”。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因为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
六、旁敲侧击
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七、分组约束
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6人不拘。每组既有优生,又有潜能生。组长可由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三个不固定的,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八、自我管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我们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
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文本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其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材处理否恰当,对文章的关键点是否敏感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一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了丰富而常新的知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内容新思想。另外,除了具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知识底蕴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意味颇深。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将课文深入浅出的理解到位,结果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分析文章写法。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既要体会景物的美好,还要品味如何借景抒情;记事的文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记事传情的;写人的文章,要构建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感悟并非是原文内容的复制,而是揉进了自己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自已感情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解读,授课时,一方面可以实现情激情,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再现课文的“形象”或“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和教育。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精彩语言。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
第二点,写作规律。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
第三点,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的、消极的、错误的。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中心思想间的偏差,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就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想出的回答,备足相应的评价语和指导语。教师首先对课文有所感受才会让学生有所感受。
第四点,嵌入课外知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加入介绍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来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一定要注意加入课外知识的深度、广度、长度及讲到哪里需要加入。这些都是教师在加入课外知识前都要明确的问题。
指导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石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有效策略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们要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关键词:幼儿 户外活动 有效评价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218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寄宿制幼儿园为三小时”。这说明户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对幼儿身心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很多建园时间较早的幼儿园,被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变得越来越狭小。教育部门为了解决“幼儿入园难”的社会问题,只好扩大幼儿园招生计划,使每班的幼儿园人数达到45—60人,严重违背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班额25—35人之规定。超大班额既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影响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影响了教师对户外活动的有效评价。本文就当前大班额背景下,如何对幼儿户外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教师在户外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户外活动评价对幼儿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正确有效的评价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还能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他们求知、交流与合作的欲望,而不当的评价,不仅不利于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可能阻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班额幼儿户外活动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评价内容过于宽泛,重点不突出,教师常因发现幼儿活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评价时往往显得无从下手,将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全放到评价当中,造成评价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二是评价过于强调结果,忽视过程评价,教师评价观念尚未改变,评价时只关注幼儿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幼儿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会遭受打击,造成诸多教育契机的流失;三是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形式单一呆板,幼儿的性格存在着差异,针对幼儿在不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大部分教师在评价时常提出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方法评价幼儿的表现,他们的个体差异得不到体现;四是评价的目的把握不准,忽视经验的提升,大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缺少互动交流、整理总结的过程,也没有分析现象后面的原因,挖掘现象后面的价值。这样整个户外活动的质量就会被削弱,幼儿的活动经验也无法得到提升。
二、户外活动中教师评价的有效方式
户外活动的评价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教师能否运用专业知识审视幼儿的活动,在实践中发现、分析、研究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评价。
(一)评价内容要重点突出,推进活动有效开展。每次的户外活动都有重点,每个活动区都有目标,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围绕本次户外活动的重点,各个活动区的目标进行深入剖析,做到重点清晰、繁简结合。如开园初,幼儿户外活动的重点是常规培养,在评价时教师就应围绕常规进行评价,对遵守常规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足的给予引导和纠正。
(二)评价对象要兼顾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的评价都习惯在活动结束时进行,关注的重点是活动结果,如跳绳小组幼儿是否能按范例完成动作练习,科技小组幼儿是否能根据要求完成操作和实验等。这种评价方法是不恰当的,教师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虽然关注到幼儿技能的发展,却忽视了幼儿活动时良好的习惯、认真的态度、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次,这种评价方式只是针对个别幼儿,大部分幼儿都处于等待状态,失去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同时,户外活动也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评价也应该从多种角度来开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对技能和作品的评价。教师应关注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灵活地把握住评价的不同时机,使评价渗透在整个活动的始末。在户外活动评价时,教师还应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讲评,小组化讲评和集体化讲评,以点带面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
(三)评价方法要丰富多元,促进师幼双向互动。每次户外活动各个分组的重点都有所不同,每个幼儿在活动区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时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谈话讨论法,老师或者幼儿先设置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共同总结评价方法。教师在户外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情况的观察,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内容集体进行讨论,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幼儿自己发现。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幼儿大胆思考,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最后总结出大家较认同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经验。又如成果展示法,这一评价方法在植物角、动物角运用的比较多。展示的成果是教师在活动中发现有好的做法,让他们自己介绍并与同伴互相评价,通过展示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四)教师评价主导作用要显现,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每次的户外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幼儿经验的重要环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各项潜能,对幼儿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主导作用,并通过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展开评价:一是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让他们通过回忆自己在活动中表现不足的地方,反思自己造成不足的原因,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如你是怎么收拾整理玩具的?这次没有归类整理好,下次玩的时候会不会找不着呢?二是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引导他们与同伴交流自己在操作时的收获和困惑,促使幼儿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信息。如你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是如何解决的?三是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运用经验,引导他们展示成果,表述自己成功的经验。如你今天在科学区的实验完成得那么好,用了什么方法?“大家一起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与此同时教师应以此为契机,以隐性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整理经验、迁移经验、提升经验,激发他们再次探索活动的欲望。此外,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挖掘活动材料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善于捕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契机和讲评信息,并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使讲评环节在户外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推荐阅读:
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有效评价05-25
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01-14
如何进行有效识字教学12-25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教学09-26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11-20
浅谈如何进行教学评价10-0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07-07
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11-1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06-08
对如何进行有效招聘的思考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