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励志文章(精选11篇)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想怎么收获,就先怎么栽。
并不是因为某些事难以做到,令我们失去信心;
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有些事才看起来很难做到。
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你是谁?
你到底要做什么?
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三、做对你有益的事,要有能力选择不做什么。
生命短暂,不要在对你无丝毫帮助的事上花精力。
把事情做在前头,每一天你都挑最重要的事做。
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寻找共赢,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
肯于尝试无限的可能性。
在共赢的基础上,多分别人1%,你就可以财源滚滚。
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多听、慎言!
了解他人,表达自我。
欲求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
六、1+1大于2。
集思广益;威力无比!
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敞开胸怀,接纳尊重。
民主的听,独裁的做。
七、身心平衡。
身心平衡是达成目标的基础。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
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
1.缺席
著名导演伍迪·艾伦说: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来自于“出席”。更多的出席——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证更多成功所做的最简单的事情之一,无论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业上还是你的健康方面。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状况,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健身房里。这个也可以推及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如果你每天都坚持写作或绘画,你就会快速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地出门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参加更多的约会,你遇到心上人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仅仅只是更多出席就会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缺席只会让你一事无成。
2.拖拖拉拉
三种摆脱拖拉的方法是:
(1)“吞食青蛙”。在一天的最开始就完成那些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开始会让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的动力。这通常会使你这一天都十分高效。
(2)“吃掉大象”。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这会使你感到过多负担以至于产生拖延的念头。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行动的小步骤,然后仅仅关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来再继续下一步。
(3)说服自己。这种向导型调整很有效。试一下,花上20分钟反复默念“在这几天里我都会十分高效”之后,也许就不再会陷入拖拉,或不停刷新那几个你喜爱的网站了。
3.总做无关紧要的事
拖延症的症状之一:忙于无关紧要的事。为了提高效率你也许需要某种时间管理方法,比如在一天的开始使用80/20法则,也就是帕累托法则,认为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你应该将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数重要的事情上。当使用这个法则时你只需按优先顺序写下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头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
4.无法停止思考
因为多虑而很少采取行动,陷于无穷的分析之中只会使你虚度光阴。行动之前加以思考是没有错的,做一些调查研究,制定一个计划,探究可能存在的积极以及不利因素,但是强制性的反复思考就会极度浪费时间。
在尝试之前你没有必要去从每一个角度检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等不到一个最完美的做事时间,因为这样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出现。
5.过于消极
当你凡事都从消极方面考虑时,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打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和错误,而这些问题是本不存在的,最后你的“有所作为”也不存在。
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下凡事从更为积极和乐观的角度思考的习惯,这会对你大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你也许就会开始尝试这种积极性的挑战。这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挑战,连续7天都只从积极方面思考,你就会突然意识到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你对世界的理解和你所得到的成果。
6.与世隔绝
人们很难去承认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选择,因此你越来越执著于自己的想法,变得闭目塞听,这会让你很难取得进步。显然,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打开心胸,开阔视野,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书籍等资源中获取知识。与任何事一样,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要先认识到,你的知识领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会存在不足,不妨去尝试一下新事物。
7.信息过剩
如果你让所有的信息都涌进大脑,这当然会导致难以清晰思考。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并付诸行动,你就需要在吸取信息时更有选择性。当你工作时尽可能地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关掉电话,断开网络,关上大门。你会不可思议地发现,当你没有每隔五分钟就被打扰一次,没有机会刷微信时,居然可以完成这么多的事情。编辑/刘柳
我读一本书之前有个习惯,看看书评,前言,目录和附录。特别是畅销书这个类型的。这本书的话也参杂了很多笔者的生活琐事,举出例子来让读者明白是怎么回事,书里藏金,当然我也有一些不认可的地方。下面就从读完这本书回味之余来说哈本书的大致脉络,以及个人看法。
大致脉络:
前言:如何善用本书。读完这本书我该收获的东西,高效能完成既定目标,道德品质修炼与个人魅力,提升个人修养,正确的价值观等。
附录:个人定位测试,你属于怎样的人。柯维公司的内在企业文化。
全书分为4个大的部分 一. 重新探索自我
由内而外省视自我,全面造就自己。七个习惯概述
二.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原则习惯二:以钟为始----自我领导原则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则 三.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依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原则习惯五:知彼解己----移请沟通原则习惯六:统和综效----创造性合作原则 四. 自我提升和完善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自我的更新原则
感想及个人看法:
我平时不是很爱看畅销书,在我看来一般的畅销书都千遍一律,没什么营养价值。打个比方说,就像喝冰镇可乐,可口般爽,只是过嘴瘾,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本书的话,怎么说,比较实用,就如开篇写的“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也如笔者强调的道德品质是日积月累的,是个人意志和价值观的内在表现,而个人魅力的话就包括能短时间高效学的来的,诸如人际交往技巧,沟通,管理,公关能力,业务水平。一个善于做生意的娴熟运用职场潜规则的经理,与一个拥有正直诚实,勇敢,责任的职工,在这个意义上是不能比较的。本书一再强调个人品质,价值观,但更多的篇幅强调的则是个人魅力。看来人是谁也逃不过生活的,只有将生活处理得有条不絮,才有精力来谈修养。前者是一种能力,后者是一种境界。或者说有了后者的品质,才有前者的修为。
我一直都在郁闷,本书一直在倡导以积极的态度追求成功,给成功下的范围定义是追求“全方面的成功”。那么,成功是在追求既定目标过程中的提升,还是输赢本生,这不是双赢能说明的问题,我觉得。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确是畅销书中的实用工具,同时也有笔者的实践方案,价值观,是一本传递正能量的经典读本。这个是对这本书的客套话。一句话,处理问题的方法实用,好用。属于饮料中的营养快线吧,早餐喝一瓶精神一上午。学到精髓的话,它的力量就不只是一上午了。在畅销书中是很难得的。
我还是比较喜欢笔者所写到的对家庭教育的系列琐事案例,这个是中式家庭教育所不能及的。当然在美国文化中,是相当重视家庭教育的。就如我们所遇到的不知所措一样:我家侄儿是一个调皮爱动的小鬼头,到哪都乱跑乱闹,而他怕黑,家里没人在身边就大声哭闹,作为姑姑的我一下子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教会他勇敢。然而,就想起了这本书。
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是生命的一大课题,同时也是思索长时间的问题。在精神与物质的平衡中,不断的投资,不断地更新。物质上的富裕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安全感,就如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一样。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从小到大,我承认唯一坚持下来的兴趣爱好就是阅读和写作。诸如画画,乐器,运动等,早已遗忘到脑后。坚持,执着,耐力,毅力这些品质,在放弃的那一刻早已记不起。越是受了更高的教育,越是了解更多领域的不同知识,越是觉得自己贫乏。有没有注意到有种现象,越是少读书,少受教育的人,越是鼓吹读书上学没用,却不承认自己的无知。或许这就是暴发户的唯一自我安慰罢了。我说上一句话,只想说明一个问题,知识是无穷尽的,无思想的心是狭隘的,愚昧的,金钱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回头看看从前写过的随笔,小说,作文,还是日志,也罢,尽是些粗糙之词,也算是个成长历程吧,唯一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坚持做的事情啊。
作者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如果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和观察总结来学习更多的规律和方法论,同时也要注意多实践,来获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向上,让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通过阅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才发现,事业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和谐发展才是正真的成功。
“习惯”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刻,回头仔细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涵和素质,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今日的你是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思想和眼界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已开始培养习惯,比如小时候我们会哭着依赖别人,长大以后,我们必须养成更加适应当前环境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从正面反面两个方向来展示证明每个习惯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亲身感悟阐述了自己对每个习惯的认识。
我们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做得卓越,不能只是单以行动,而是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树立克服“惯性”的意识,并且“由内而外的全面改造自己”。习惯左右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的使然。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双赢思维”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今天的我们是由无数个过去所组成的,我们重复旧有的习惯,只能得到旧有的结果,我们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轨迹。就像萨达特在自传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构造,就永远无法改变现实,也永远不可能取得进步”。所以我们先改变我们的思想,然后让思想来决定行动,让行动来决定习惯,让习惯塑造性格。一个人有优秀的习惯,想不成功都难!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个人而言,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如果我们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养成适合自己的习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为自己所用。阅读的本质不是我们“看过了”,而是努力的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进行尝试,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使自己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职场精英。
1、看完整本书,有几个词让自己感受最深
原则:其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原则是普遍、永恒、不证自明的,亲历了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持久繁荣的社会,是自然法则。
由内而外:内指内在、内心,原则的运用离不开心的修炼、心的觉察、品德的修炼,挖掘内在的力量;和内的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平衡:对我们来说某一方面是最强的、最厉害的、最完美的就是对我们是最好的,关键在于生活的几个主要方面能否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平衡,身心健康和金钱的平衡,现在和未来的平衡……
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人们指对事的看法,即人们的观念。但我们的观念常常是习惯的观念,有时我们花点时间去想想我们一件事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去处理时,会发现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需要根据环境“更新”自己的观念,甚至是“挑剔”自己的观念――自省。
2、我认为原则的运用离不开过程
拿积极主动的运用过程来说:积极主动是为自己负责,看到这句话你脑袋里可能还有不少疑云:“啥叫积极主动?如何积极主动?”有人这么解释,我挺认可:“积极主动就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选择如何做事情,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主观意愿很敏锐和确定。比如:“有人就说了,我哪有这个本事,做自己喜欢的事,领导不给我这个机会……”好似都是别人的原因让你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了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或者自己想办法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从自己出发,主动创造。
即使你认可这句话了,到你能做到也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允许自己有一个过程,随着自己的感觉走,不求一步到位,这个过程比做到本身更重要和更有意义,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其它习惯也都是这样,离不开内心的修炼、觉察,品德的修炼,人生信念的建立,原离不开过程,过程比做到本身更重要和更有意义,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3、其它想做的事
A、第二个习惯的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a、想写一份我自己的使命宣言,以及生活中我的角色和目标;
b、我想与家人共同建立一份使命宣言。
B、第四个习惯的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要事时刻作为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
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重要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激情,结果转眼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集思廣益
這周學習了《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第六個習慣,統合綜效,也即是我們鎮泰集團企業文化基石中所說的集思廣益。我認為習慣六集思廣益是習慣四雙贏思維和習慣五知己解彼的昇華。
用最簡單的方式去理解集思廣益,它指的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加一大於二,就是整體大於部份之和,各個部份之間的關係也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份,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組成部份,而是最具激發、分配、整合和激勵作用的部份。
在這裡我想用手機和相機的結合來闡述一下一加一大於二是種什麽情況。以前的手機都是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高級一點的能玩上比較有趣的遊戲。而相機人們只會在出遊或在某些特殊的需要留念的時刻才會隨身攜帶以便使用。多年以後的今天,能拍照的手機通街都能見到,那麼它僅僅是一台能拍照的手機有或者說是一台能打電話的相機呢?如果是的話,那麼就是一加一等於二,然而這遠遠不止于二。
首先,當攝像頭出現在手機身上時,人們就多了一台隨身攜帶的相機,雖然這個攝像頭的像素低,光圈小於傳統的相機,成像效果也不是那麼好,但他帶給人們的是隨時隨地發現和記錄美麗的心,讓世界上美好的東西能夠更多地被記錄下了被更多的人們欣賞。與此同時,醜惡的東西也會被很好地記錄下了讓人們一同去指責,一同去消滅。
另一方面,當相機擁有了通訊功能,新鮮出爐的相片就可以滿天飛了,飛到親朋好友那與他們一同分享那份喜悅。特別是在如今種類繁多的社交軟件(像Facebook,微博等)的幫助下,相片更能上傳到互聯網接受大眾的品評。
以上兩種結合后出現的功能,不是你把傳統的相機和手機放在一個包里就能實現的,這就出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結果了。
1.积极主动:自动自发,不用扬鞭自奋蹄,不找任何借口。离地三尺有神明,慎独。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不被动消极接受任务,像《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主人公那样地工作,要想进一切办法,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把信成功送达。
2.以终为始:以目标愿景使命为导向原则,要善于画饼(心中的图画或自我意象: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提高知识、技能、道德修养等,持之以恒,矢志不渝,成就自我,这是取得终极成功的一种路径
3.要事第一:80/20原则,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把80%的精力集中把20%的最能取得成效的20%的工作或关键事项上
4.双赢思维:互惠互利原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5.知彼解己:换位思考,同理心考虑问题,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彼此之间相互了解、信任、尊重。
6.统合综效:1+1》2,要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善于借力,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创
造式地合作,取得团队合作效益最大化
7.不断更新:否定之否定,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不断学习接受新东西,充实自
竞争是职业生涯中的一项现实:和其他的企业竞争、和其他的产品竞争、和其他的人竞争。这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但是它确实是我们都想赢的游戏。
聪明的人赢得多。
更聪明的人更经常赢。
不断地努力获得更多、更多的经验,学习更多的知识是成功的次优途径。
2.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收集有知识的人。
你不可能知道一切。但是你可以认识足够多聪明的人,这些人在一起就会让你几乎知道所有的事。而且,这些人在一起,也可以做几乎所有的事情。
努力变得更聪明。努力让聪明的人站在你一边。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3.不要关注是谁说的,而要关注说的是什么。
当一个人有权、有势或者非常有名的时候,你就很容易更加重视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想法。
沃伦·巴菲特?是的,他的话得听。雪莉.桑德伯格?是的。理查德.布兰森?当然。
这种方法可能会有点用——但也只是有一点点用而已。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受到来源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们只是就事论事地看信息、建议和想法是否有价值。
如果布兰森说:“管他呢;就这么干,做了再说。”这句话很有力。
如果为你端来午餐的人对你这样说,它应该也同样有力。
永远不要因人废言。好建议就是好建议——无论是谁提出来的。
4.先予后取。
人脉拓展的目标是联系那些可以提供推荐、帮助实现销售、分享重要信息、成为导师等等的人。当我们拓展人脉的时候,我们都是有所求的。
但是,特别是在一开始,不要直接要求你希望得到的东西。忘掉你的需求,关注你能够给予对方什么。
给予是建立一段真正、持久关系的唯一方法。如果只关心你能够从这种关系中得到什么的话,你就永远无法建立起有意义、互利互惠的关系。
要像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而不是为了你一样去拓展人脉,你将建立起一个由同样态度的人构成的人脉网络。
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联系人。你将交到朋友。
5.总是考虑下一步。
要预测什么会有效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会有多少效果了。一些产品很火——却昙花一现。一些服务蓬勃发展——然后归于沉寂。一些企业一飞冲天——然后消失。
你总是会需要下一步的:下一个新产品、新服务、新的客户或者新的联系人。
无论你今天有多么成功,你总是需要下一步。如果你目前的产品或者服务或者企业还在蓬勃发展,非常好:你就需要创建更大的产品线、服务和企业。
这就是成功的人如何度过艰难时事,并且在业务蓬勃发展的时候变得更成功的方法。
6.尽可能多地去改正错误。
如果你总是正确的,你就永远都不会成长。当你回首往事,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犯错,因为当你犯错的时候,你就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不要担心。每个成功的人都失败过无数次。绝大部分人失败的次数都比你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今天这么成功的原因。)
背负每一个错误、每一次失误和每一次失败。说你犯了个错。说你把事情搞砸了。告诉其他人,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这样说。然后努力确保事情下一次会不同。
7.有时候,我们都需要放松一下。
是的,你备受瞩目。是的,你有头套和眼罩。是的,你是7x24小时的战士,不要俘虏,失败与你无关。
例子:看看松鼠的窝,在我们房子的后面,有一片树林。那里就像是松鼠的天堂。松鼠们总是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在走廊里出没。
当树叶落了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它们的窝高高地在树上。我观察了它们的窝多年,一直非常好奇它们究竟是用什么做的(除了树叶之外),究竟一个窝里住了多少只松鼠。有一天,我停止好奇,花了点时间去弄清楚。
愚蠢的例子?是的。但是那有趣的五分钟让我更加感谢我的松鼠朋友——并且让我回到工作的时候更有活力。偶尔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你的“松鼠窝”,无论对于你来说感兴趣的是什么,都是一样。
8.把想法变成行动。
“想法”应该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因为除非你采取行动,否则没有什么能够被真正地称为想法。
没有行动的想法不是真正的想法。它们只是遗憾。
每天,犹豫不决都阻挡着我们实现我们的想法。对未知和失败的恐惧阻碍了我们,也许也会阻碍了你。
想想你曾经有过的一些想法,无论是一个新的生意,还是一份新的职业,或者只是一份**的工作。回头看看,你的很多想法都很不错,如果你能够努力去实现它们就更不错了。相信你的分析、判断和直觉。比现在更相信它们。相信你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意愿。
在中国投资的多家著名外企公司,都有一项很有趣的培训课程:The7HabitsofHighlyEffectivePeople.这项培训课程来源于柯维(Stephen.R.Covey)博士的同名书(中文译名为《与成功有约》)。为什么这样一本心理励志方面的书一经推出就畅销不衰,被许多追求成功的人士奉为宝典呢?
某位哲人曾说:性格决定命运。柯维博士说,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但是,柯维博士的这本书并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走向成功所需要的提高效率的技巧。这本书的精髓,更在于引导你树立”全面成功“的信念,探询何为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
追求全面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我曾为自己定下许多目标,也都一一达成。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这值得吗?“”我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觉得很紧张,匆匆忙忙。无法过着理想中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我别无选择。我拥有财富和成就感,可失去了内心的平静。“这无疑是成千上万IT成功人士的生活写照。《与成功有约》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满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作者倡导有识之士为圆满人生做准备,告别旧习惯。而这绝非易事,因为习以为常的事务予人以安全感,习惯总是具有极大的引力,如同阿波罗太空船登月一般,刚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任务一开始的几公里,是最艰难的时刻,所消耗的能量往往超过往后的几十万公里。同时我们也了解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不是单一举动,而是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革命性的效果,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近利,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本书所提出的7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3项习惯,即操之在我,确立目标全力以赴,掌握重点,着重于如何修炼自己,由依赖进而独立,属于”个人成功“范畴。第四、五、六项习惯,即,建立共赢,设身处地的沟通,集思广益,致力于团队沟通与合作,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而第七项习惯:全面关照生命,涵盖了其他6项,督促我们日日求新,永无止境。借着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
操之在我的积极心态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纵然不能掌控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决定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作者在书中叙述了犹太心理学家法兰柯在二战时被关进集中营的遭遇及其对环境的感人反应。法兰柯身陷囹圄,在客观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是他发现,自我意识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它可以决定外界的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即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他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这对于我们这些”自由人“是何等的教益:我们可以选择主动,选择积极的心态,选择不要痛苦,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业与生活!
确立目标而后全力以赴,即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太多人成功之时反而感到失落,得到名利之后方知失去的可贵?作者认为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着,未曾探明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在万籁俱寂时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作者认为,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直指核心,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源自内心的满意。
掌握重点、平衡角色的忙碌才有意义。作者在此阐述了革命性的时间管理观念。即依重要性与紧迫性将事务分为四类,告诫我们要关注其中属于重要而非紧迫的事务。而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而紧迫之事往往对别人而非对自己重要。当我们过多地或被迫处理紧迫之事时,那些重要而非紧迫的事务迟早会变得紧迫,使我们陷入”救火队员“的模式之中,似乎永无宁日,也体会不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同时,每个人都是多角色,我们是主管、雇员,也是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是朋友……倘若我们用全身心去完成单一角色的使命,如做一名出色的主管或雇员,而忽略其他角色,那么很难造就圆满人生。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登月太空人巴兹在完成任务后不久即发生精神崩溃,以及某些企业精英在退休后过早辞世。当然,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价值观,如果有人愿意选择锐意进取、光辉灿烂而不那么冗长平淡的人生,也是可取,只要自己内心满足。
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成功,还需追求人际关系圆满。作者把建立人际关系比喻为银行储蓄账户,即情感账户,能够增进情感存款的是诚实、信用,而威逼、失信等则会降低情感账户余额,直到透支。人际关系的成功是圆满人生的先决条件。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人际关系不仅仅是技巧而是本性。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有75%~80%的时间用来与人沟通,而许多焦虑、内心不安都源于无效沟通。
利人利己创建和谐共赢。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己观念以品格为基础:诚信、成熟、豁达。豁达的胸襟源于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宽广的选择空间。
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欲求得别人的理解,首先理解对方。人人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博正确的信息,还有助于情感存款的增加。当我们修养到能把持自己、享有内心的平静与抵御外力的力量,来博采众议时,我们无疑晋升了人际关系的阶梯。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时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别承受力的总和。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类,但并非万无一失。只有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才能众志成城。
我们在创建、激励高效团队,管理冲突与歧见,以及激发团队或组织的创造力及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无一不在应用集思广益,达到充分”借势“,而这一切只有在团队个体即每个成员的个人成功的基础上才得以达成。
全面关照生命,追求圆满人生。用”失去方知可贵“来表述健康最恰当不过。柯维告诫我们要从身体、精神、心智、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来均衡磨练自己,要把运动、陶冶性情、学习、沉思、阅读、写作分布到匆忙的生活中去,并坚持不懈,愈挫愈奋。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因为一切均在变化中,包括人的期望值,具备良好的学习、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也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文/陈德智辉门中国组织与发展经理
我先后两次接受过睿仕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第一次参加这个培训,便被史蒂芬·柯维的理论系统所折服。在七个习惯中,“主动积极”(Be practive)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两个习惯,经常带给我新的感悟。
主动积极:
我的工作更有成效
人性本质上是主动而非被动的,我们要能主动地创造有利环境。一项权威的调查发现,成功的人身上,都会具备如下这些元素:计划、机会、远见、执着、毅力、主动、乐观等。所有这些元素,绝大多数都可归于主动积极的心态。于是,得出以下公式:
命运这样的大事掌握在自己手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也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自从学习了“主动积极”的习惯后,我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反应、如何寻找解决方案、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怨天尤人地抱怨为什么会遇到那样的难题。
在2011年负责贝卡尔特亚洲区销售与市场人员发展项目的时候,我们的意见和总部的期望不太一致。有这样一个隋况,总部与项目的供应商签订了框架协议,规定每次项目的学员不得超过10人。(范文网 )可我们亚洲区销售人员有一百多人,按照这些协议,我们得多组织十几场培训,投入数百万元。在和我的上级——亚洲区人力资源总监商量之后,我决定用数字说话:一方面把亚洲区的情况向总部进行清楚的说明,另一方面,将总部的方案和我们建议的方案都列出来,说明两者在场次、投资等方面的优劣。与此同时,我与供应商取得联系,征求他们对学员数量的意见,并了解到每场培训安排15名学员不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有了数据,我开始给总部负责人汇报。最终,他们同意了我的建议。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迎刃而解,靠的就是“主动积极”的利器。以终为始:设计自己的未来
“以终为始”是“七个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很多人的自我认知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他们让环境、社会反光镜来塑造自己,决定他们的形象。而高效能人士总是能设计自己的未来,而非让别人或环境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通常会先在大脑里进行规划,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远期规划决定了他们的未来。尤其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先澄清目的、明确目标,基于这些目标制定计划,甚至画出路径图,都能让工作更高效。
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要求我们写出自己的“使命宣言”,反躬自省,想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想成为怎样的人、自己最在乎哪些东西。这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作业,因为认识自己往往很难,一下子找到人生的方向就更难了。我前后两次作业所写的“使命宣言”就不完全一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增多、见识拓宽以后,我的航向也越来越清晰。“以终为始”,也就成为自己的一项工作习惯:根据目标选择路径,明确目标后再做计划。
我在IBM从事人力资本咨询的时候,有个客户对方案总是不满意,每次开会他们都向项目组索要项目全景图。要知道,这是一个大而全的项目,涉及岗位、职业路径、能力、职业规划、培训等,提供全景图谈何容易。不过,客户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于是,项目组开始头脑风暴,讨论客户到底为什么需要全景图,全景图对他们来说有何用途,他们想从全景图中得到什么信息……条分缕析之后,所有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终于将全景图做好,呈现给客户并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原来,有了全景图,客户就能够系统、全面地向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展示汇报项目,也能向相关部门宣传和推广这个项目。同时,全景图也成了我们的工作蓝图:内部各模块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晰,相互衔接十分方便。因为方向明确并得以聚焦,我们顺利达成了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并且实现了双赢。
或是简单的,和你餐桌旁的人聊聊有意思的,温馨的话。
成功人士养成良好习惯的诀窍4:以你这天最重要的工作来开始你的工作日
如果在一天中你先做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在这之后你会感到更加轻松和容易。你会更加地感觉良好,而且当你转而处理其它任务时也会更加有信心。
如果你觉得以最重要的工作开始有困难,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在这项任务上花费3分钟的协议。之后如果你想的话,可以停下来。但是一旦开始你有可能就不想停了,反正我大多数情况就是这样的。
转载自 焦糖拿铁 转载于2010年08月01日 14:42 阅读(3)评论(0)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2009.10.19-21 上海 高专培训
TPP的第二次课程如期在上海开课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说实话,整体的课程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不是如何养成这些习惯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高效能人士,而是一些能够审视人生价值观,完善个人修养,提高生活品质的思维与行动方式。
既然是谈习惯的课程,我还是在第一张PPT里简单介绍一下高效能人士应该具备的习惯吧,面对一棵大树时,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这棵树,树干有多么粗壮,枝叶有多么茂密,而不愿低下头,看看它的根基是否牢牢地扎进土里;
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通常都是关心自己是否具有了足够的能力,充分的技巧,却忽视了个人品格的修炼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没有品格做支撑,能力和技巧不足以应对环境的改变,就像没有根基的大树,光靠枝干和树叶是抵御不了风暴侵袭的。7个习惯的课程就是给你一个内修的方向和指引。
关于主动积极
什么是你现在的影响圈和关注圈?怎样去扩大你的影响圈?
你不能决定你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决定你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示你的微笑...关于以终为始
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外部)?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内在)?
假如,今天是你80岁的生日Party,你期望你身边的人和那些与你有过对应关系的人献给你的祝辞是什么?
你收到的祝辞,就是你这一生的写照。
(一觉醒来,继续编写几页)
关于要事第一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事务对其的重要性也就不尽相同。
有的人每天像消防队员一样,忙着灭火;有的人甚至会在公司内部放火; 有的人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有的人选择先做感兴趣的或是简单的事情; 有的人则终日无可事事。
发生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过后一定要做原因分析,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减少火警;第二象限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长期被Delay,则会转变成重要且紧急; 第三象限中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一般是指不必要的干扰,不必要的报告或会议,不必要的电话和邮件等,我们需要减少这些干扰,学会技巧地拒绝; 第四象限的事务是对时间的浪费,要控制其发生。
时间管理-大石头原则
时间是管理出来的,传统的时间管理很容易遗漏“大石头(任务;约会;有待关注的事情等)” 而“大石头优先”时间管理是先装你的大石头。
关于双赢思维
一个简单的红黑牌游戏, 折射出双赢思维中的勇气和体谅,有勇气表达,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感受。
成功过的人,更期待双赢的结果。
关于知彼解己
让我了解对方,并让对方清楚我。同理心是最好的一种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体谅他的感受和意愿。
闭上自己的嘴,用耳朵去听清对方话语中的真实意思,不要急于好为人师地给对方你的见解和评判。
情感账户
存款是你对信任的投资,有时你有意地进行了多次投资,却往往因为一次无心,将前期投资的信任全部摧毁。
一通问候的电话,一次简单的下午茶,一个微笑的点头,都是你在进行存款。
关于统合综效
珍视差异,因为有差异,才会产生发展的动力。
当你面对别人和你有不同见解时,你能微笑地倾听,真心地去接受吗? 当然要做到欢欣鼓舞,必须是大家道相同!
低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有高效能,就必定有与之相对应的低效能,低效能的人又具有哪些典型的习惯?
7个习惯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每个人的工作,对于生活也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用好7个习惯,生活将会变得丰富多彩。
如果人生是一幅图画,你希望它是空白,或是只有简单的线条,还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分享给好友转到我空间复制网址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关搜索词:
【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励志文章】推荐阅读:
10个成功人士的好习惯12-25
成功人士都有的11个习惯07-02
关于成功人士的习惯01-14
成功人士的工作励志格言06-27
成功人士的励志语录摘抄11-19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07-1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1-04
成功人士有能量的格言句子12-11
创业成功人士语录05-29
读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