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通用10篇)

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1

法院文化建设是人民法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法官职业道德水平,展现法官精神风貌,树立法院良好形象,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公正高效司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立足边关文化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关于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会议精神,努力创新和深化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佳绩,为审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201X年12月,我院被XX县纪委评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次年3月,我院被自治区高级法院授予“全区法院公正廉洁模范法院”荣誉称号;201X年6月,我院党总支分别被中共XX县委、XX市委、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县、全市、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也是XX唯一获此殊荣的法院。我院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法院持续发展能力

将法院文化建设活动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庭审观摩、法律文书评比、审判人员岗位技能大练兵等各级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广大干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氛围愈加浓厚,队伍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形成了积极学习,主动提高,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在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200X年来,我院已连续五次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区法院先进集体”,两次荣获“全国优秀法院”。201X年X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我院“全国法院党二、三奖。

三、加强管理文化建设,竭力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 我院以提高审判绩效、实现案结事了为目标,以严肃纪律作风、加强审判管理和机关管理为重点,在完善制度上狠下功夫,对建院以来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优化了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每一个环节的约束机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职责明确、流程顺畅、台账清晰的管理体系,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效能。同时,以岗位目标管理为中心,将德、能、勤、绩、廉等工作指标进行量化,科学、客观、合理评价干警工作业绩和工作水平,使个人努力有正确方向、群众评价有明确标准、监督指导有统一尺度、组织考察有充分依据,在全院上下形成“创先争优、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制度落实上,通过月调度、季点评、立项分工、单独考核、细化考核等方式,充分调动干警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司法为民文化建设,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2

1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计划投资625万元,建设期限一年,恢复及建设草原面积6 333.3 hm2。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82.985万元。通过1年建设,实际恢复和建设草原面积6 476.8 hm2,其中:人工种草2 012.5 hm2,草场围栏933.3 hm2,草场改良2 141.1 hm2,草原灭鼠1 333.3 hm2,治虫1 389.8 hm2,完成建设任务的101.2%。

2 项目建设的显著效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草原植被覆盖度由建设前的25%提高到了86%,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1 生态效益

通过对草原进行恢复和建设,项目区退化比较严重的草地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草原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草地蓄水功能和固沙保土能力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2 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扩大了草场面积,提高了优质饲草、饲料产量,增加了畜禽饲养数量和饲养水平,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了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效,为逐步实现草原生态平衡,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阜蒙县畜牧业发展步伐。

2.3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2 012.5 hm2人工草场,以年产干草700 kg/667 m2计算,年产优质干草达2.1万t,直接经济效益1 000余万元;2 141.3 hm2改良草场,牧草高度由改良前的12 cm增加到改良后的24 cm,以年增产优质干草60 kg/667 m2计算,年增加干草产量0.2 t,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草场围栏和治虫灭鼠对草原的保护可增加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合计直接经济效益达1 30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3 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3.1 加强组织领导

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和配合,阜蒙县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了项目采购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项目资金管理办公室、专家委员会。项目区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

3.2 严格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管理、使用和监督,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户、专账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经费使用由项目法人严格审批,经手人、验收人、项目区负责人、项目法人逐级签字。做到项目资金使用合理有效,审批手续齐全,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的现象。

3.3 保证工程质量

3.3.1 统一规划,选择项目建设地址

根据阜蒙县自然生态、土地类型、草原类型,选择草场集中连片,草食家畜饲养量多、天然草原破坏严重和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乡镇做为项目区。

3.3.2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保护和治理模式

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根据项目区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种植牧草品种;草场围栏根据项目区的地理特点和地势变化,选择围栏方式;根据害虫、害鼠的种类、密度、繁殖等情况的监测结果,选择不同的鼠虫害防治手段。

3.3.3 依靠科技,进行合理的建设和实施

项目实施前,我们专门请来省里专家,对阜蒙县天然草原的植被组成及特点、土壤肥力及土层厚度等技术指标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

项目建设中,专业人员对人工种草的整地、播种等环节亲自指导;根据天然草场的植被特点,确定草场改良播种量和播种方法;对草场围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测量、打点,设定加强柱和转角柱的准确位置。

3.4 落实“四制”制度

项目建设严格实行“法人制、合同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的“四制”管理制度。由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相关部门签订项目实施合同、监理合同、购销合同。项目监理严格进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原材料和仪器设备的购入实行严格的询价制,节省了资金,也解决了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

3.5 加强档案管理

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建立了完整、细致的影像、数据资料和文字档案,由专人管理、保存,保证可研报告、实施方案、购销合同、设计图纸、工作进度等所有资料完整、齐全归档和项目建设的有据可查及项目建设前后的对比分析。

法院两庭建设经验材料 篇3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县委和上级法院的领导,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多方争取资金,统筹兼顾,以两庭建设为突破口,使我院的物质基础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2002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

一、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确保两庭建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县人民法院面对国家发行国债资金的良好机遇,院党组一班人审时度势,以国债建设项目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决心彻底改变人民法院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为争取国债资金,院领导多次邀请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来院视察,并三番五次赴京向他们汇报两庭建设的情况、问题、设想和打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横下一条心,不争取到资金誓不罢休,硬是靠他们的决心,毅力和信心感动上级领导,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先后三次向我院投资两庭建设国债资金 200万元,这是**法院建院史上从上级争取资金最多的一次。

在资金落实中,一方面大造舆论声势,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支持,先后从上级部门争取资金30余万元;另一方面主动同计委、财政、城建等部门的联系。统一认识,协调工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审到法庭建设有成效。

在审判法庭建设中,我们一是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工作,确保专款专用;二是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确保按期竣工并投入使用;三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始终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四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审判大楼的建设中,我院领导一行多次赴外地法院考察学习,回家又与专业人员讨论,提出了六、七种外观设计方案,图纸设计出来后,又在会议室组织院中层讨论,最后确定了独具一格的欧式建筑,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超前的、先进的。五是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在审判大楼建设中,工作人员数次乘公共车去西安购材料,为加快工程进度,往往提前一天晚上出发,购完材料后顾不上吃,顾不上休息又连夜赶回,特别在非典时期,冒着危险外出办事,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目前,**县人民法院占地 5亩,建有审判大楼和办公大楼各一座,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有一个大型审判法庭、一个中型审判法庭、七个小型审判法庭,每个法庭另配有当事人休息室、合议室,审判桌椅配备齐全,在院大门口另建有 150平方米的立案大厅,办公楼和立案大厅为全欧式建筑,外形设计独行,渗透了浓厚的法律文化,不仅为县城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而且真正成为人们接受法制教育的殿堂,在**的法制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另外,下设的七个基层人民法庭六个审判法庭已建成,另一个因原与政府同挤一院,后迁出新址而未重新修建,今年财政已列入计划。在人民法庭建设中,我们积极创建“五好法庭”,目前已有三个人民法庭被县委、县政府验收通过。

三、加强了立案大厅和附属施工建设。

在立案大厅的建设中,我们着重考虑了便民诉讼的和立案庭负有大量信访接待工作的特点,在立案庭设立了立案受理、审限管理、信访调处、诉讼收费、法律咨询、上诉申诉六个接待窗口,并设有休息处、饮水处,同时还在每周周一为院长专门设立院长接待处,并为立案庭配置了两台微机,为立案的审限管理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附属设施建设方面,我们为了美化防落,对原来的花园进行了重新整修,聘请江苏绿化专业人员进行设计,还安装了射灯,夜间五光十色,与新建的水幕墙相互映衬,整个设计风格与审判大楼的欧式建筑协调统一,浑然一起。同时我们还新修了车库、餐厅,院落整齐,各种标志明显,办公秩序井然。

在此基础上,我们顺利实现了办公区与审判区相分离,办公大楼门位设有两名专门聘用法警值班,在立案大厅设立来信来访接待处,在办公大楼一楼设有行政接待室,在审判楼一楼为各庭同样设有接待室。这样,凡来院的当事人和外来办事同志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区域,确保了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验材料 篇4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问题的通知》(市组通[2006]55号)文件及《***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我县将村级 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省规划、市统筹、县主管、乡落实、村受益”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规划,认真抓好项目的规划选址、建设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等环节工作,确保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截止2007年7月20日,全县77个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7个新建村级活动室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已全部配置到位,并已通过了县级验收组的现场验收。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2006、2007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为77个,其中2006年新建4个,改扩建43个;2007年新建3个,改扩建27个。共涉及23个乡镇77个村,计划建设总面积7700平方米。计划投资179.68万元,其中用于场所建设资金174.02万元,用于购置办公用品资金5.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补助资金18.27万元,省财政配套156.1万元,市财政配套5.31万元。实际共完成新建改扩建村活动室77个,其中实际新建28个,改扩建49个;完成建筑面积12823.86平方米,为计划170%。完成总投资452.6万元,为计划252%,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79.68万元,其余为乡、村自筹;用于场所建设投资为447万元,用于购置办公用品5.6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一是为加大对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整合各部门资源,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发改局、财政局等25个单位组成的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二是充实办公室力量。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组织科,为了加大工作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县、乡抽调2名责任心强、工作扎实的同志具体负责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三是及时安排部署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于3月19日和4月14日组织召开了会议,研究制定了《**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通知》(*组通〔2007〕10号)文件,对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各有关乡镇也结合实际,在充分调查论证和选址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据统计,在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共召开工作协调或调度会议4次。

(二)科学规划,严把质量。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不走样、保证质量、整体推进、按期完成,我们坚持部门联动的原则,一手抓规划设计,一手抓施工建设及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在项目规划过程中,各乡镇坚持“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主体结构必须为砖混结构,每个村的总建筑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面积最大的达800余平方米,做到了建设用地不浪费,绿化等配套建设按照标准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各乡镇均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在乡镇人大、纪检部门的监督下,对新建改(扩)建项目进行公开招(议)标。在施工前各项目实施乡镇或村均与施工方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协议)。为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各乡镇均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不定期到村上现场监管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通过各乡镇质量监督小组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监督,纠正了一些不规范施工行为,杜绝了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多方筹资,专款专用。根据《**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央、省、市共为我县投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匹配资金179.62万元,县委县政府在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按照“上级配套一点、财政拨一点”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建立专用账户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2007年4月30日,中央、省、市、县已将匹配资金一次性匹配到位,其中各乡镇为了进一步扩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模,结合自身财力,配套170万余元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如滥坝镇就配套130万元用于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截止2007年7月20日,上级下拨资金已到位179.68万元,为计划的100%;累计拨付项目乡镇161万元,为计划的90%,其余10%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待省、市验收合格后全部拨付到位。资金管理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了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并已通过县级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由于有1个新建村活动室(**乡**村)办公用品已由乡党委自行配置,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同意后将其作为该村活动室建设费用。其余6个新建村活动室的家具及办公用品配置严格按照县政府招投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下,采取协议供货的方式对6个新建活动室办公用品进行配置,并于5月31日全部配置到位。

(四)统筹安排,多方协作。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统筹安排;县财政部门负责审批配套资金,划拨投资资金和家具及办公用品的配置采购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项目审批、上报资金申请报告、投资计划分解下达,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建设部门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审核修改建设图纸;其他有关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县委组织部通过组织国土、建设、房产等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办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关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房屋产权证等有关证件开通绿色通道,其相关部门明确表态,对办证所需要的有关费用能免则免,对有关办证环节能少则少,尽可能减轻基层负担。

(五)落实责任,加强督查。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工程进展半月一报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重点联系点和责任人制度、定期进行调研和督查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了沟通和协调,对工作中发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请示汇报。一是定期不定期组织督查组深入项目建设村开展现场督查。3月下旬和6月上旬,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别组成5个督查组深入各有关乡镇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同时,从县委组织部组织科抽派专人负责村活动室建设的督查工作,自5月以来,先后深入70余个村活动室建设现场开展督查工作。二是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不定期调度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项目建设前期,每周至少电话调度1次各乡镇项目实施进展情况;6月份后,每周2至3次电话调度各村项目进展情况,催促各乡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工程进度。三是上报活动室照片调度工程进展情况。不定期通知有关乡镇上报村活动室建设进展情况,同时要求各乡镇在每个村活动室竣工后,及时上报活动室全景、中景、近景、室内照片各一张,以及时了解全县村活动室建设进展情况。由于各成员单位和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顺利,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严格标准,现场验收。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从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各抽调4名同志组成4个验收小组,于7月4日至12日对全县77个新建、改扩建项目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在验收过程中,验收小组严格按照《**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竣工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对未完全完工的项目暂不给予验收,待全部竣工后,由乡镇党委拍摄竣工活动室照片送验收小组审查后,再给予正式验收。各项目实施乡镇对项目投资计划、立项文件、技术档案资料、甲乙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工程质量监督记录及隐蔽工程登记记录、工程图片、申请验收审定报告、工程款支付情况、建房用地申请表、建房平面示意图等资料进行了造册归档,全部满足验收条件。截止2007年7月20日,全县77个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县级验收。县发改局于7月20日正式向市发改委递交了验收申请审定报告。

三、存在问题

一是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部分乡镇缺口资金较大。由于建筑材料价格、建设人工费用、材料运输成本上涨,每平方米394元的预算造价无法修建,每平方米实际造价在600元左右,需县、乡配套资金占较大比例,加之部分“改扩建”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实施“改扩建”,需另行选址重新修建,部分乡镇需配套资金量较大。

二是个别乡镇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开工建设时间晚,加上受气候、交通、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后期建设工程极为紧张。

三是部分乡镇施工合同不规范;部分乡镇报账速度较慢,大部分工程点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进度较慢。

四是产权证办理费用较高,开据建设发票存在相当困难。在办理活动室产权证时每个活动室需向建设和房管部门分别交50元和90元工本费,办理全县77个村活动室产权证共需资金10780元。目前77个建设项目均未开据建设发票,如补开建设发票,全县77个建设项目需补交税款154000余元。

四、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后续工作,完善相关制度,使活动室尽快投入使用。

二是多方筹措资金,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院落硬化、围墙修建等附属设施的续建工作。

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5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到位,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乡土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上,收到明显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管理机制,全面规范队伍建设

1、实行动态管理。为了管活管好这支队伍,我们对县、乡级优秀乡土人才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具体做法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并签订目标责任状,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掌握他们依靠科技创业、带领群众致富情况。在此基础上、县、乡(镇)根据考察结果,对重点管理的优秀乡土人才适时进行调整充实,优胜劣汰。2002年以来,全县管理的优秀乡土人才就有21名因目标未达到等原因,而被淘汰,不再作为重点管理对象。通过这种管理办法,使优秀乡土人才感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促进整支队伍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级重点管理的优秀乡土人才就有150余名。这支队伍中既有从事种植、养植、加工业的,也有从事流通营销的,以及各类能工巧匠,可谓门类齐全。

2、健全管理网络。几年来,我们经过努力,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了以县组织、人事、涉农等部门共同管、乡(镇)党委具体管、村党支部协助管的管理格局。组织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乡土人才所在乡、村担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互相协作,齐抓共管。同时,先后组建了32个乡土人才协会或联谊会,实行例会制度,定期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使乡土人才队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转变。

3、加强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培训。充分发挥远教网络和县、乡党校等阵地的作用,通过组织观看电教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2002年以来,县、乡二级先后组织举办各类乡土人才培训班60余次,培训4100人次。二是基地示范。通过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做给乡土人才看,带着乡土人才干。如小渡口农康公司创办的农村党员实用技术示范服务基地,去年培训了乡土人才210人次。三是巡回辅导。组织农、林、水以及到各乡镇、村为乡土人才提供技术咨询和辅导。四是外派交流。组织乡土人才走出家门,到科技部门和高等院校进修,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邀请学者、专家传经送宝。小渡口、甘溪滩把湖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请来为乡土人才讲课、作技术辅导报告,并建立了经常性的技术咨询联系,重点帮助乡土人才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五是鼓励自学。积极引导乡土人才参加农函大学习,先后有1200余名乡土人才取得“绿色证书”;还有一大批乡土人才通过自学,取得了大学本、专科学历,使乡土人才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完善扶助机制,促进队伍发展壮大

为了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县委组织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了《关于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农村实用人才星级评选办法》。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实实在在为乡土人才解决一些问题。

1、政策上倾斜。为了使乡土人才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并在政策上得到体现,我们对乡土人才实行“五优先”措施,即:优先解决生产用地、优先解决资金、优先供应新品种、优先提供新技术、优先提供新信息,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好舞台,提供用武之地。如甘溪滩镇为促进三元杂交猪的发展,推出本镇品牌产品,将县中猪、小猪赊销给乡土人才,使三元杂交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当地养殖支柱产业。

2、技术上扶持。为了能及时帮助乡土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我们组织农业专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与乡土人才结对帮扶,这样不仅为乡土人才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也为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了实践场所,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另外组织人员定期编发科技简报和技术资料,免费赠送给乡土人才。

3、资金上支持。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农村金融部门对乡土人才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乡土人才倾斜。另一方面我们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扶助乡土人才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乡土人才互助会,采取各种形式筹集资金互帮互助。

4、精神上激励。几年来,我们一直利用广播、电视、交通频道等宣传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县电视台专门开辟了《乡土人才事迹宣传专栏》和《乡土人才访谈录》。县远教办组织拍摄了反映乡土人才事迹和介绍养技术的专题片发放到各乡镇播放,在群众中引起较大影响;同时,各地还加大了对乡土人才的奖励力度,表彰了一大批优秀乡土人才,不少乡土人才受到省委、市委表彰,有的还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在村级组织建设中,我们注重对乡土人才的培养,把符合条件的优先发展入党、优先选拔为村干部,使乡土人才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重视,也激发了乡土人才的创业热情。

三、完善引导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6

将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创建目标

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畜牧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畜牧养殖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确定了“重点发展养猪主导产业,稳定发展家禽产业,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业,掀起了畜禽养殖的新一轮热潮,有力地推动了畜牧大县创建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市畜牧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中长期规划,即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88.1万头,农民人均出栏2.56头,家禽出笼926万只,牛出栏7150头,山羊出栏14.5万只,畜牧业产值14.1亿元,均分别比2007年增长10% ;力争到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10万头,家禽出笼1100万只,山羊出栏17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2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40%以上。

二、落实过硬措施,保障大县创建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大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畜牧产业的发展规划、工作部署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畜牧局。各镇(办事处)也成立相应机构,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研究实施本辖区畜牧产业发展方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市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强部门配合。交通部门对调运及其产品的专用车辆开通了绿色通道;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兴建畜禽养殖场合理安排用地;林业部门对办养殖场的林地征用和林木砍伐手续的办理给予支持;畜牧、经济商务、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对生猪、饲料、兽药市场的经营秩序进行了整顿和规范。发改、财政、农业、统计、保险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全市畜牧大县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大户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其协调解决发展上的问题。三是严格考核兑现。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兑现,把创建畜牧大县指标作为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每年组织专班对各镇(办事处)创建畜牧大镇工作进行考评、验收,重点考核畜牧业生产指标、人均指标、规模养殖指标、养殖治污指标以及效益指标等。考评数据以统计局的法定数据为准。采取量化考核到项、综合考评、按分排序的办法进行考核评定,对排名前列的镇(办事处),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兑现畜牧大镇、畜牧大村奖励。

(二)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我市从2003年至2006年,每年拿出400万元资金用于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养殖贷款贴息等奖励;2007年,我市积极争取上级的有关畜牧业项目和扶持政策资金2060万元;2008年除向上争取有关畜牧业项目和扶持政策资金2369.87万元以外,为了争创全省畜牧大县(市),**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当政发20082号文件《关于印发**市创建畜牧大县方案的通知》,出台了新建万头猪场奖40万元,新建一栋标准化“500”猪舍奖5万元、标准化“150”猪舍奖3万元等12条政策措施,并利用春季党训班、三级干部会、农业技术培训会、**农业110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大力发展畜禽生产的氛围。全年共兑付畜牧产业奖励资金近700万元。由于项目资金的到位和各级扶持政策的激励,社会力量纷纷投资发展畜牧业,极大地促进了**市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三)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水平针对近年来生猪生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完善技术服务手段,为畜牧大县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是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先后组织畜牧兽医科技骨干百余人次,在畜禽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全年共开展专项技术培训105场次,受训农户达近4万人次。通过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全省重点推广的优质蛋鸡高效饲养技术、标准化养猪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监测技术、高产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山羊圈养技术已在全市大范围应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肉尸处置技术和病死动物肉检验规范已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150”、“500”标准化养猪模式、养羊“1235”模式等新模式已在我市全面示范推广,深受农民的欢迎。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全面推行了畜产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等的登记备案制

度,建立养殖及加工场(户)电子档案。从2004年开始,我们将全市50头以上的养猪户实行书面和电子两种档案备案管理,全面跟踪掌握规模养殖动态。三是办好示范典型带动发展。在畜牧大县创建过程中,我们先后向上申报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5套,制定了清平猪等地方品种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并申报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品牌,全面推行健康无公害绿色养

殖。(来源:好范文 http:///)并分门别类培植典型样板,先后在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建“115”生猪生态养殖样板,在半月五里岗建“500”样板,在玉泉办事处玉泉村建“150”样板,在坝陵办事处坝陵村建万头养殖小区样板,在草埠湖民生牧业公司建规模猪场配套有机肥料厂样板,在王店镇建生猪良种工程样板,在两河麦城村建养猪专业合作社样板。每建一个样板,就开一次现场会,现场观摩、举一反三,还组织大户外出参观学习,有效地促进了畜牧大县创建进程。

(四)狠抓良种繁育,增强竞争能力我市在坚持抓好清平猪等畜禽保种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展了畜禽品种改良,开拓了畜禽品改工作的新局面。从1980年开始,相继实施了生猪“四化”等品改项目,确立并推广了生猪三外“杜长大”或两外一内“长大清”、山羊波杂组合模式。从2007年开始,结合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在我市第一批试点实施的机遇,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全市建成生猪供精站1个,中心人工授精站7个,区域人工授精站21个,培训合格人工授精员120人,符合采精条件的良种公猪252头。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品种清平猪母本的作用,完善三级良繁体系,建立了“三群一站”(即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生猪人工授精站)良繁体系。全市栏存母猪8.79万头,其中外血母猪2.1万头。全年实现人工授精13.5万头份,人工授精面达90%以上,情期受胎率80%以上,总受胎率90%以上。全市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90.3%,优质杂交肉羊比例达80%以上,优质杂交鸡优质比达85%以上,奶牛良种率达100%。

(五)搞好疫病防控,保障产业发展创建畜牧大县,离不开动物防疫工作的保驾护航。我市历来非常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市畜牧部门负责搞好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以各镇(处)政府为防疫责任主体,各自然村为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形成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成立工作专班具体实施的格局。确立了“八统一”(统一聘请有资质的防疫员;统一组织防疫;统一领发防疫物资;统一建立季防月补针和常年疫病监控制度;统一建立动物防疫资料台帐;统一核发防疫员工资报酬;统一兑现动物死亡补偿金;统一管理防疫资金)的动物防疫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新的动物防疫运行机制。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将动物防疫成本全额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出台了《**市动物防疫反应死亡补偿办法》,按镇处财政和市财政分别负担40%、60%的原则,每镇处每年1万元、市财政每年13万元的防疫反应、死亡补偿预备费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全市动物防疫反应、死亡补偿保障基金。并从2007年开始,全面免征农户的动物强制性防疫手续费,建立了村级动物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动物防疫员和观察员的报酬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三、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畜牧生产健康发展全市建成“150”、“500”标准化养猪栏圈141栋;优质畜禽养殖小区28个;各类规模养殖户2025户,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1628户,300头以上的有358户,千头以上的有83户,万头以上的有6户(清平种猪场、草埠湖民生牧业、王店满山红猪场、庙前茂源猪场、坝陵宏鑫猪场、河溶地畜猪场);年出笼1000只以上家禽的256户,其中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大户3个(玉阳冯运富、玉泉杜心春、河溶庄小东);年出栏100只以上山羊的141户。全市年出栏生猪过10万头的大镇6个,年出栏山羊过3.5万头的大镇2个。全市生猪累计出栏88.6万头,同比增长10.6%;山羊累计出栏13.87万只,同比增长4.1%;家禽累计出笼936.8万羽,同比增长11.8%;奶类产量1260吨,同比增长2.9%;禽蛋产量22361吨,同比增长14.9%;肉类总产量89811吨,同比增长14.8%;拥有奶牛657头;全市畜牧业产值17.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22%。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先后引进和培植了蒙牛乳业、兴蒙乳业、亚源乳业、均瑶乳业等乳制品龙头加工企业;培植了年屠宰加工50万头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翔鹤食品有限公司和年设计规模5万吨的家禽饲料加工企业正天农牧有限公司;培植了清平种猪场、民生牧业、茂源猪场等16个生猪良种繁育场。翔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猪肉产品已成功在武汉、南京等大中城市超市上架销售,并成为奥运会期间宜昌市两家“涉奥肉类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通过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实行生猪养殖“订单”,由公司为农户垫付外三元仔猪款,并按高于地方市场价予以收购育肥猪,网络12000个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其新建的2万头规模养猪场已投入生产。二是中介服务组织网络不断完善。依托畜禽专业大户、经营能人联系农户优势,组建了1个养猪专业合作社和3个养猪协会。拥有会员2872人。采取“四个统一”(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服务模式,集生猪收购销售、科技培训和跟踪服务于一体,采取“公司+协会+农户”与购销商相互联动的模式开展购销和科技培训活动,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前来进行授课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畜牧业新科技,积极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其产品畅销省内,远销广州、上海、湖南、江西等地,为养殖户搭建“致富桥”。三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形成了小商小贩、交易市场、营销大户、加工流通等四级营销服务体系,目前从事畜产品流通的就达3000余人,其中年营销1万头以上的经纪人有8人,每年外销生猪达80余万头。四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注册了蒙牛、亚源、清平猪、翔鹤食品、双莲鸡等商标,翔鹤食品和民生牧业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畜禽产品和产地双认证。翔鹤牌猪肉产品已成为**市的优质猪肉的主导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已小有名气。

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7

初冬时节,来到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XXX县西部山区,条条平整的县、乡、村路,像舞动的银龙,横亘在山地与丘陵之间,把那厚重的山,纯朴的人,和那温馨的丰收情境鳞次栉比的划拔开来。这是“村村通”工程给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用XXX县党委一班人朴实的话说:“村村通工程是党为群众带来希望与福音的工程,再难也要进行到底,一定要改变太行深山区人民落后的交通面貌,让大山的父老乡亲们早日奔上小康路!”

这是一句话,更是一个艰难的决心!

这是一个决心,又是一个不知何时才能竣工的工程!

这是一项工程,最终还是一个点亮山区人民心窝子的铿锵承诺!

这个承诺,意味着要斥资万元,为山区乡个行政村,占据全县的人口修建弯弯延延公里的山区等级公路。

“政府发动,群众行动”,2003年,是“村村通”工程的第一年,XXX县建设农村公路公里;2004年,村村通工程覆盖了个村,共建农村公路公里;截止目前,“村村通”工程已,比计划提前了。

山路第一弯:“老道旯旮”的深情诉说——

2005年11月3日,正在果园里忙着收获苹果、柿子的冀家村乡老道旯旮村党支部书记甄自平,听说我们要来采访“村村通”工程,不顾手头的活儿,就一路小跑地赶来,迫不及待着领着我们来到2004年底竣工通车的小村大道上。内敛的老支书深情地说“这条道儿啊,真好!真好!!”

话说间,一辆辆满载着板栗、苹果、柿子的卡车从这个小小旯旮里驶出,据说,这些果品将远销到全国各大城市,果农们的生意像家家户户房顶上打秋的玉米,金灿灿,红火火。果农张哥儿说高兴地说“俺山里通了这路以后,俺媳妇再也不愁苹果烂在家里啦,供都供不急哩——”

老道旯旮位于晋冀交界的半山腰,从乡路过往村东头的小路长约4.5公里。虽说不长,但正是这个又窄又陡的山路,让旯旮村的村民一走就是整整六代人。六代人,他们每天上山下田,挑水施肥,年年盼着辛苦的劳作能有个好收成;六代人守望着这片绿色山场,种植自给自足的干鲜果品;六代人,他们在沙滩沟里艰难跋涉,看着卖不出去果子干干地着急;六代人,他们把“丰收”一担一担地从山腰抬到路口,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半山腰的家;六代人,他们几乎足不出户,望着山那边的山,听着自己的回音……

第一任老支书张存礼一生最大的的夙愿就是能为乡亲们修一条好路,之后七任支书为了完成他的遗愿,等着,盼着,跑过,试过,付出了代价,想尽了办法,这条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道路,也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唯一道路变得遥远而又漫长。

2003年新春刚过,像往常一样,冬天的山场格外静沁,喇叭里传出了一阵声音:“从今天开始,县里要给咱老道旯旮村修路了——”听说县里要来修路了,老道旯旮的村民并没有平原村农民那般惊喜。生活在这里的人最清楚,这些年,老道旮旯修了路修了若干次,可年年修年年毁,至今乡亲们还依然没有见到一条像样路。更多的村民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前来考察道路的县、乡领导及市县交通部门负责同志。

比起平原村,老道旮旯要山高、沟深、河宽、水急、线长、滩多,路基大部分濒河而建。要更多地考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路面坍塌等现象的发生,一位年长的老大爷,对前来勘查路容路貌的技术人员说“年轻人,别费那心思了,这路修不成!”。

市、县交通部门负责同志来了,县委有关领导来了,他们为该村修建这条道路拔付资金万元,与一线的工程人员一道,齐心协力战天斗地。他们走到党员身边,走进群众中间,把我市“村村通”工程的有关政策,把县委为村民们修建致富路的决心,坚实地砸进乡亲们的心窝窝里,像地基一样铺就在4500米的羊肠小道上。随着工程地进展,村里不少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工地上进行义务劳动。七十岁的老党员、也是老村干部张新春体弱多病,却每天不不亮就到了工地,和这里的工人们一道捡砂砾,砸石子,一刻也不闲着。寒冬里的一天,山里的气温比平原骤然下降了三四度,县长田德荣看到他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干,拉着他那双冻裂的手,硬是扶他到了一旁说“大爷,您比种自家地还卖力呢!”大爷说“我这一辈子,合眼前就想看俺村这条路能修好啊——”

老大爷的话深深触动了县委、政府一班人,他们知道,还有无数像老道旮旯村的张大爷一样的山区人民,眼睁睁地盼望着,党委、政府能把致富的路修到自家门品。修路,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山路又一弯:“风雨路人”的铿锵承诺——

老道旮旯村仅仅是我市个山区村的其中一个。

2003年是我市提出“村村通”建设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XXX县一大批生态文明村同率先行动,走在小康大道上。而分布在太行深山的贫困村却无法与之抗衡。仅冀家村乡就有贫困村个,木叩、马庄沟、桃树村、老道旮旯、安子垴,这一串串蹊跷的村名串起了太行山东麓这片悬崖峭壁。

“先从最难的路开始!”在2004年初该县的党政联席会上,在认真听取了该县交通局长郭奎明的介绍后,书记、县长以及主管领导达成了共识。他们把目光送向了墙面上的“村村通”地图,送向了上面标记着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个达到“村村通”的个村的标记。会议一结束,县领导就就会同市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驱车赶往深山区。从刚刚修建的乡道梁石公路到老道旮旯村,他们陡步行走素有北方“香格里拉”之称的青山绿水中,脚步却异常沉重。

“我们一定要最广大的发动群众,积极配合这项恩泽子子孙孙的民心工程”冀家村乡立下了军令状。

“一定要让老百姓走上好路!”交通部门派驻了最强大的工程技术力量陆续赶往工地。

有了交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有了县领导的关注,有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浩大工程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再大的决心也只是一句空话,也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建路难,难在缺资金,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是修路的头等大事。在没有一分钱启动资金的万难时机,为了尽快使工程开工建设,同时不加重农民负担,XXX县财政一次性拔付资金万元,专款用于村村通建设。同时进行了科学的预算与计划,分段实施,分步进行,很快组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亩的山场摆下个战场。条山区新建公路齐头并进,条在建村路拓宽改造工程如火如荼。

为了打好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战,XXX县交通局局长郭奎明带领局党委一班人实行分片包干,坐阵指挥。施工场上,铺路工人、质检技术工人和交通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冒风雨、战酷暑,始终奋战在建设一线。“村村通”工程开工以来,他们没有假日,不会生病,也没有了家,有一个叫XXX的小伙子,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推迟了婚期。朴实的山村百姓,看到修路大军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吃个自己带来的馒头;困了,就地就打个盹,手指被石头磨得血直流,不由地纷纷拿起锹镐自觉加入到施工队伍当中。许许多多村民,自发地来到工地,把自己平时积攒的生活费交给奋战在一线的风雨路人。一元、五元、十元……一些在外务工的青年听说村里修路,也寄回了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集资款。

2004年底,生活在太行深山区的乡亲们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泥泞与坎坷挥手告别,一条条坚实、宽阔的水泥路从深山旮旯里惊天动地延伸出来。山路多重弯:“不老青山”的妩媚阿娜——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交通人圆了老山人民几十年没有完成的梦。路,带来了村民们思想与生活上本质的巨变。

在XXX县的山区村里,大部分座落于山脚坡根,或是半山腰里,依山而座,唯有安子垴村,不声不响地座落在接云连天的山顶顶上,像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依偎着不老青山。

“不老青”,一个赋予着文学内涵的名字,是爱山的乡亲们对一座海拔1300米的山峰亲切的称呼。然而,两年以前,让人们汗颜的是,不老青山却创下了我市“村村通”工程一个又一个之最,资源最少、集体最穷、条件最差、所修公路坡度最险、海拔最高、里程最长、投资最大。不老青山最不缺的就是安子垴村的光棍儿。山上的姑娘争着向山下嫁,山下的姑娘不愿嫁上来。村头的小伙子小张,在外打工时成了家,带着新媳妇回来看望老父老母,就因为无法攀爬这陡峭的山壁望而却步,她嗔怪小伙子,“早知你家这样,当初说啥也不能嫁你”。姑娘的一翻话,一传十,十传百,远远近近的人都不愿嫁给摩天接云的安子垴。

如果说修建山区等级公路难,那修建安子垴无亦于难上加难;如果说其它的村庄三面环山,好歹有个出口的话,那安子垴则是居高临下,几近垂直的山体上每一块随时可能滑落的岩石,就是一步又一步的山路;如果说修建一条好的公路是普通山区人民的梦的话,那修一条通往安子垴的路,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这里的人们把一生交给青山绿水,甚至一生没有出过山,没有进过城。闭塞的生活环境,成就了朴实的民风,却成为了影响该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抗拒的瓶颈。“青山依旧在,几度峰正红”如今路修好了,进城办事也方便了,从前往返要一整天的山路,骑着摩托一个小时就进城了。山外大量的科技致富信息等新鲜事物涌了进来。村民们纷纷种果树、搞养殖、采药材,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前人们只有徒步行走,如今村里三马、农用三轮、摩托车日渐多了起来,安子垴这个“和尚村”也娶进了不少好看的小媳妇。不仅如此,不老青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境地,以她“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丽,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天涯画人。

县法院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8

县紧紧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目标,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做到“净脑明目”。县委始终把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放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位置,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中深

入开展了“提高执政能力暨增强执行力”大讨论和“强化两力上水平,争先创优促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各级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了解和掌握十七大以来中、省、市各项方针政策,开办“大讲堂”,举办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专题报告会,有计划地选派各级班子成员外出学习考察和培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

二是加(来源:好范文 http:///)强班子建设达到“强筋壮骨”。以“好班子”创建为抓手,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专业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干部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理念。建立干部“严管、重用、末位淘汰”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把有本事、能干事、不出事、能共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扎实开展领导班子综合研判,重点就班子结构进行了分析,整体功能进行了评价,全面了解班子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领导干部个人的个性特点进行了分析,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评估,存在和潜在问题进行了研判。积极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女干部和非党干部,打造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齐全、人岗相适的领导班子,确保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充满活力。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促进“活血正气”。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包抓、城乡共建的工作制度,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明确责任、压实担子、限时完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推行月通报、季讲评、年总评的重点工作阶段考核制度,通过实绩公布、点评推进、现场观摩、集中督查等有效手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加大治懒治庸、督查督办和问责力度,对履职不到位、任务完成滞后的乡镇和部门实行责任倒查,依规严肃处理,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法院党建经验材料 篇9

围绕审判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

县人民法院党组、党支部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狠抓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法院的审判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使法院的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审判质量逐年提高,为维护叶城县的稳定、改革、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建立和完善党建目标管理。

在党建目标管理中,县人民法院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紧密结合审判机关新时期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服务于民,发挥审判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反腐倡廉,教育整顿,以提高审判效率为重点,加强对审判业务队伍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

完善目标,制定配套措施。叶城县人民法院现有党员39人,占全体干警的54%,汉族党员13人,维吾尔族党员26人,所属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近年来叶城县人民法院根据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 对党建工作制定了实行目标三级分解制度,即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并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管理网络,不断确认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明确各自的分工;实行岗位目标量化管理,将党建目标纳入院审判管理的运行机制;实行目标跟踪管理制,基本做到月初查、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考评;围绕审判工作,开展创建活动。如开展做“四最党员”活动,即最讲理、最公正、最廉洁、最文明。形成了弘扬正气,比学赶帮,奋发进取,争创一流业绩的氛围。围绕审判抓党建。

在实施党建目标管理中,叶城县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围绕审判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这一思想:一是制定和完善党建目标,从同本单位业务审判工作入手,突出抓党建促审判的实际效果;二是党建目标与审判目标做到六同步:即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管理、同步监督、同步考核、同步奖罚;三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并坚持出台一个落实一个,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创法院党建工作新路。

二、加强“三个建设”,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1、思想建设领先。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几年来,叶城县人民法院党组、党支部通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在队伍建设、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中,坚持“三先”,即对上级文件精神先学一步,认识先提高一步,让思想先走一步。(请登陆政法秘书网)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在班子内部敞开思想,互相交流,对深层次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谈深谈透,以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同时做到“三个敢于”:一是敢于解决深层次问题,对长期以来在民族问题上被视为敏感的一些问题,谈深谈透,明辨是非,给群众起带头作用;二是敢于大胆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坚决的斗争,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在群众中起主心骨作用;三是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讲政治、讲原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首要工作任务。学习中采取一是分层次进行,党组、党支部先学一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全体党员紧接其后,起到骨干作用,团员、青年干部为第三层次,起到普及作用,二是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党支部学习做到年有计划、月有步骤、周有安排,切实把学习落到实处;三是紧密结合法院工作的实际,边学习、边讨论、边整改,把学习理论同解决法院其他问题结合起来;四是把日常政治学习和长期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日常政治学习每周半天,党团学习活动每周半天,有重要学习内容及文件时及时举行,日常政治学习采用传达学习文件、专题讨论、写心得体会、记学习笔记等方式。近几年来,叶城县人民法院开展了“三讲”教育、“执法、执纪”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等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已形成浓郁的氛围,法院干部违法违纪,笃信宗教的人和事已杜绝,团结向上、努力工作,渴望稳定与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2、组织建设保证。党的组织建设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保证,在抓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院党组始终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中研究讨论,充分发挥党组、党支部集体领导作用,并明确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即各庭室副职对正职负责,庭室正职对分管院长负责,院长对上级负责。几年来先后制定出《文明公约》,《法院干警行为规范》,《党支部民主生活制度》,《党员考核评议制度》,《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法院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切实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党支部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互相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不论资排辈,不讲情面,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党章规定进行全面考核,严格把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而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使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

3、作风建设有力。叶城县人民法院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切结合起来,重点抓了“三大作风”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党员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反腐纠风工作中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和党支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在房子、车子、票子等问题上坚决不搞特殊化,电话使用上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三、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员的素质。

叶城县人民法院党组、党支部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充分得到了落实。每年从县党校请老师给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发动党员结合本院的实际找问题、提建议、定措施,使“三会一课”制度落到了实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党员的素质不断地提高,在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了团员青年,从而在全院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发展。

四、坚持“两手抓”,促进法院精神文明建设。

法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几年来,叶城县人民法院党组、党支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做为法院的重要工作来抓,在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中狠下功夫。

1、打好一个基础。院党组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摆在首位。认真打好这个基础,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年年都有新举措、新内容,年年都上新台阶。每年都要举办民族团结月的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2、贯穿一条主线。几年来,法院党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国情、区情、国防教育,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3、树立一个思想。“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民族团结 的思想基础。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始终把团结放在首位,在领导班子内部和各庭室工作中,首先强调全院工作“一盘棋”,坚决反对法院工作民汉分家“两张皮”的作法,在工作中做到互帮互助,互体互谅,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做法。

4、建设 好一支队伍。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支干部队伍,叶城法院党组从抓干部教育入手,各庭室领导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全院上下讲正气、讲团结、讲文明形成了风气。始终对干警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教育,提出了“文明办案、热情服务、高效快捷、严格执法”等树立法官良好形象的具体措施。

5、营造一种氛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法院的基础和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几年来,法院在“软件”上狠下功夫,在“硬件”上肯花本钱。优化执法环境:对法院“脏、乱、差”现象予以根治。科学化规范办公室的布局、布置,统一张贴规章制度,统一制作学习园地,统一挂牌上岗等。院内种花种草,环境区包干到个人,每天打扫。现在的法院办公大楼内每个办公室窗明几净,整个法院内部充满了温馨、科学、团结、文明的气氛。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党支部每年都要举办重大节庆活动,主要以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象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业务竞赛、猜迷语等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坚持评比制度。叶城法院每年开展“先进庭室”、“四好法官”、“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评比活动,在各庭室之间、个人之间形成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抓好党建工作,促进审判。

法院强化职能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10

近年来,围绕“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指导思想,区院在认真分析民情、了解民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的措施和方法,初步走出了一条推进司法大众化、平民化、让司法权惠及百姓的法庭建设之路。通过开展以司法亲民、安民、利民、便民为主题的系列惠民活动,把惠民行动落到了实处,进而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一、分析民情,转变理念,确立司法亲民的法庭工作定位作为法庭执法环境的农村社会,除了要求法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审判技能外,最需要的是法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能力。针对这一民情,区法院认识到法庭的工作定位不是追求司法贵族化,是应该自觉担负起司法大众化、平民化的职责,让法律走近百姓,让百姓了解法律、信仰法律。

一是注重实务培训,以体恤民情的执法者形象亲民。理论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法庭干警进行民俗实务培训,邀请人民陪审员或者司法调解员集中讲授当地的民俗风情、村规民约、约定俗成等社会常识,以此丰富审判员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增加了百姓对法官的亲近感、信任度。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以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行为亲民。以案件质量检查、审执情况通报、案件审限督办等措施,促进公正实现;以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等制度,使干警从小事抓起,从细处做起,规范好自己的言行,树立起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据统计,自20xx年以来,法庭的案件发改率由9.6%下降到7.8%,案件当庭宣判率达到72.2%。法庭裁判文书的当庭送达率为86.5%。

三是以本土化的司法方式亲民。在适用程序上,以简易为主,能一次性开庭结案的决不让当事人跑第二次。在审判形式上,以“坐堂问案”与“巡回审理”相结合,有重点地开展“法庭下乡”活动,集中体现“两便”原则,真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执结一案,稳定一方的目的。在结案方式上,坚持以调解为主,加强对当事人的教育疏导,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因民事纠纷形成的对抗,激化矛盾,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在裁判文书上,追求通俗化,加强说理性,使法律文书成为普法的讲解书。

二、关注民生,强化职能,发挥司法安民的前沿阵地作用我们教育法庭干警牢记“民事案件无小事”的原则,把每一起案件都当作是解决百姓生计的大事对待,用真情关注民生,通过处理纠纷案件,让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不仅在诉讼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在“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本质特征,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温暖。

三年来,共有效防止民间涉法矛盾激化142件,避免民转刑案件15件。切实做好涉农案件的执行工作,为促进文明乡风营造良好氛围。20xx年以来,四处法庭共执行各类民事案件3164件,占全院执行案件的35.5%,尤其是加大了对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伪劣农用物资损害赔偿、农副产品购销欠款、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树立了法制权威,有效地发挥了人民法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重要作用。

20xx年以来,四处法庭共妥善处理各类民事案件6398件,上诉216件,二审改发16件,且无一起矛盾激化、群体性上访以及越级上访事件,并创下了各法庭平均调解率75%、个人最高调解率90.4%的新纪录,形成了案件调解多、判决少,服判息诉多、上诉少,二审维持多、发改少,自觉履行多、强制执行少的良好局面。

三、适应民需,延伸服务,追求司法利民的综合社会效应针对法庭面向社会最基层的特点,我们更多考虑的不是法庭要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是社会需要法庭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建立多元化调解网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三年来,四处法庭共指导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相邻关系、婚姻家庭、赡、抚养以及损害赔偿纠纷等575件。今年7月,我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便民服务。一是就地开庭审理,以送法下乡便民。仅今年就在工业集中发展区、风景旅游区、部分乡镇社区及其他农村地区开展就地开庭活动共15次。二是建立绿色通道,以方便立案便民。完善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双休日立案等有效措施,加快案件周转速度,无特殊情况的均做到当天立案当天移送。三是实行首问负责制,以周到服务便民。对当事人初到法院或法庭咨询或起诉的,第一接待人不分庭室,热情接待,将有起诉要求的当事人给予立案指导。四是开展公开承诺,以实际行动便民。8月中旬开展便民举措大型公开承诺活动,将法院工作置于全区人民的监督与评议之中。并邀请县级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座谈征求意见、建议共8次。

开展法律救助。一是以帮困扶贫利民。与镇村结成帮扶对象,在诉讼费降低,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出资2万元改善村民的通行、饮水和村委会办公条件,并积极为该村脱贫致出谋划策、探

近年来,围绕“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指导思想,区院在认真分析民情、了解民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的措施和方法,初步走出了一条推进司法大众化、平民化、让司法权惠及百姓的法庭建设之路。通过开展以司法亲民、安民、利民、便民为主题的系列惠民活动,把惠民行动落到了实处,进而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一、分析民情,转变理念,确立司法亲民的法庭工作定位作为法庭执法环境的农村社会,除了要求法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审判技能外,最需要的是法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能力。针对这一民情,区法院认识到法庭的工作定位不是追求司法贵族化,是应该自觉担负起司法大众化、平民化的职责,让法律走近百姓,让百姓了解法律、信仰法律。

一是注重实务培训,以体恤民情的执法者形象亲民。理论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法庭干警进行民俗实务培训,邀请人民陪审员或者司法调解员集中讲授当地的民俗风情、村规民约、约定俗成等社会常识,以此丰富审判员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增加了百姓对法官的亲近感、信任度。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以公正高效文明的司法行为亲民。以案件质量检查、审执情况通报、案件审限督办等措施,促进公正实现;以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等制度,使干警从小事抓起,从细处做起,规范好自己的言行,树立起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据统计,自20xx年以来,法庭的案件发改率由9.6%下降到7.8%,案件当庭宣判率达到72.2%。法庭裁判文书的当庭送达率为86.5%。

三是以本土化的司法方式亲民。在适用程序上,以简易为主,能一次性开庭结案的决不让当事人跑第二次。在审判形式上,以“坐堂问案”与“巡回审理”相结合,有重点地开展“法庭下乡”活动,集中体现“两便”原则,真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执结一案,稳定一方的目的。在结案方式上,坚持以调解为主,加强对当事人的教育疏导,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因民事纠纷形成的对抗,激化矛盾,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在裁判文书上,追求通俗化,加强说理性,使法律文书成为普法的讲解书。

二、关注民生,强化职能,发挥司法安民的前沿阵地作用我们教育法庭干警牢记“民事案件无小事”的原则,把每一起案件都当作是解决百姓生计的大事对待,用真情关注民生,通过处理纠纷案件,让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不仅在诉讼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在“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本质特征,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温暖。

三年来,共有效防止民间涉法矛盾激化142件,避免民转刑案件15件。切实做好涉农案件的执行工作,为促进文明乡风营造良好氛围。20xx年以来,四处法庭共执行各类民事案件3164件,占全院执行案件的35.5%,尤其是加大了对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伪劣农用物资损害赔偿、农副产品购销欠款、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树立了法制权威,有效地发挥了人民法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重要作用。

20xx年以来,四处法庭共妥善处理各类民事案件6398件,上诉216件,二审改发16件,且无一起矛盾激化、群体性上访以及越级上访事件,并创下了各法庭平均调解率75%、个人最高调解率90.4%的新纪录,形成了案件调解多、判决少,服判息诉多、上诉少,二审维持多、发改少,自觉履行多、强制执行少的良好局面。

三、适应民需,延伸服务,追求司法利民的综合社会效应针对法庭面向社会最基层的特点,我们更多考虑的不是法庭要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是社会需要法庭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建立多元化调解网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三年来,四处法庭共指导基层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相邻关系、婚姻家庭、赡、抚养以及损害赔偿纠纷等575件。今年7月,我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便民服务。一是就地开庭审理,以送法下乡便民。仅今年就在工业集中发展区、风景旅游区、部分乡镇社区及其他农村地区开展就地开庭活动共15次。二是建立绿色通道,以方便立案便民。完善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双休日立案等有效措施,加快案件周转速度,无特殊情况的均做到当天立案当天移送。三是实行首问负责制,以周到服务便民。对当事人初到法院或法庭咨询或起诉的,第一接待人不分庭室,热情接待,将有起诉要求的当事人给予立案指导。四是开展公开承诺,以实际行动便民。8月中旬开展便民举措大型公开承诺活动,将法院工作置于全区人民的监督与评议之中。并邀请县级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座谈征求意见、建议共8次。

开展法律救助。一是以帮困扶贫利民。与镇村结成帮扶对象,在诉讼费降低,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出资2万元改善村民的通行、饮水和村委会办公条件,并积极为该村脱贫致出谋划策、探

上一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下一篇:中学生校园生活周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