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联系群众名单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员联系群众名单(精选8篇)

党员联系群众名单 篇1

第一条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范围: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由各党总支、党支部具体组织落实。按照“六个一”“四个一”的要求,每个党员根据具体情况至少联系1-2名群众。

第三条 联系、服务方式:面对面交流、走访慰问、电话沟通、工作指导、短信互动、网络共享。

第四条 联系、服务的主要任务:

1、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任务是:

(1)与联系对象谈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积极向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或问题。党员积极帮助联系对象出主意、找对策,帮助解决联系对象的问题。

(3)帮助联系对象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学院领导干部联系党总支、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1)检查督促党总支、党支部贯彻执行院党委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落实情况。

(2)指导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和提高“三会一课”质量。(3)指导工作方法,帮助党总支、党支部改善工作和活动条件,解决总支、支部自身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 联系、服务要求:每两个月至少到联系部门检查指导工作一次;每学期至少参加研究工作会议一次;每两个月至少与联系群众联系一次。

第七条 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

第八条 检查与考核:

1、各党总支、党党支部要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入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半年对联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党员联系群众名单 篇2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 我们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与矛盾凸显相交织的关键时期, 各方面的矛盾比较集中、相对突出, 迫切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迫切要求我们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 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 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用新点子解决新矛盾, 尽心尽力做好群众工作, 不断增强我们做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处理好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 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如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团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如何调整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 等等。党员队伍建设方面,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党员权利主体地位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造成一些党员主体意识淡薄, 其作用的发挥更多是被动的。加上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员流动加剧以及组织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党员主体意识淡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和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导致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

二、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的主要对策

做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 丰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容, 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 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 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 加强党性教育, 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做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工作, 关键在党员。要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 着力打造一支乐于服务群众、业务技能精湛、作风务实严谨、服务规范高效、群众欢迎满意的党员服务队伍, 使党员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学习教育, 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牢记党的宗旨, 把服务群众变成自觉行动, 努力转变作风, 提高为民办事效率。重点是做好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端正对群众的态度, 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通过教育, 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 引导党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关心党员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和提高, 经常与党员谈心, 及时解决党员思想疑难问题, 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狠抓技能培训, 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本领

健全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 继续大规模、多层次、有重点地举办各类培训班, 采取“三会一课”、远程教育、网上党校、专题讲座、党课辅导、党员自学等手段, 扎实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 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对农村党员, 要加强农村政策, 实用技术、市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企业党员, 要加强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立足本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能力;对下岗职工党员, 要开展再就业培训, 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再就业的能力;对社区党员, 要加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培训, 努力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水平;对党政机关党员, 要开展政策法规、行业技能、领导科学、现代办公手段和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 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创造条件, 为党员立足本职创一流业绩、实现岗位成才提供服务。对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失业和自主择业人员中的党员等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带头创业。重点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通过做好党组织关心帮助党员工作, 促进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

(三) 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组织领导、目标管理、岗位职责、日常监督、考核评价、奖优罚劣等一套科学管用、便于操作的制度, 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 使广大党员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要完善目标管理机制, 根据不同领域、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实际情况, 确定服务职责, 量化目标任务, 并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建立服务台帐, 实行动态管理。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直接参与监督评议党员干部, 实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要完善考核管理机制, 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作为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内容。对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 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上优先考虑, 树立良好导向, 激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能力建设面临的形势, 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党员联系群众名单 篇3

新时期高校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但肩负着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并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实现文化创新、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高校能否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决定着高校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同时,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密切高校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对高校党建和其他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机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有效形式,也是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要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需要党员的自觉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就是将一些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转化为经常之举, 用制度和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 坚持下去, 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保障。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也是党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源泉,在党的工作和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要把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搞好,同样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就要求高校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广大师生员工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把握他们的需求,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由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愿望、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也要在建立了解群众的动态机制上下功夫,以免一知半解,造成工作的盲目甚至失误。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保持高校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不仅是一系列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今后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的立足点、着眼点。

第三,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校党组织作为高校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深谋远虑,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有可能。

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增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长效教育机制。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2)要健全学习制度。要建立健全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管理的规章制度,科学确定学习内容、培训方式、教育手段,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干部参学参训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党课制度、党员学习日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定期组织干部培训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政策方针,提高理论素养,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記党员标准,践行党的宗旨。

(二)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长效联络机制。(1)构建意见收集平台。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党员干部中推行“领导接待日”、“党员接待日”等制度,通过面对面交流,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全方位、多层次搜集民意。(2)建立健全校领导接待日制度。通过校领导接待日,不断拓宽汇聚师生智慧、反映师生意愿的途径。接待形式包括:结合不同专题与师生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网上“校长信箱”、“书记信箱”,个别谈心谈话等。(3)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学校党委和行政定期召开全校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就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听取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谈心、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互通信息,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联系对象的思想动态,针对他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交换看法。(4)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通过交友联谊和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组织的沟通、交流和了解,进一步调动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组织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定期就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重大举措向民主党派、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加深友谊。

(三)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深入联系基层群众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校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级领导干部确定若干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每学期要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服务推动工作要以办实事、搞服务、解难题、化矛盾为目标,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党政工作要点以及本人实际工作,真正扑下身子搞帮扶,贴紧基层解难题,坚持做到时间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对象广泛化和内容具体化,把调研服务推动工作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2)建立健全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确定1个基层党支部作为联系点,每学期要深入联系点,参加联系点的组织生活或党日活动,为联系点建设解决实际问题。(3)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共建制度。实行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着眼于以党建带教学、以党建带科研、以党建促学生发展,围绕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思想工作等主题,通过学术讲座、科技创新、专项辅导助学等方式,扩宽学生党员的知识面,并通过他们的种子作用去影响其他学生勤学、好学,实现师生双向交流与沟通,达到科学知识传递、研究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塑造的和谐统一,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四)建立健全多途径帮扶群众的长效机制。(1)开展多层次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教育师资”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意识;在机关党员中开展“转变机关作风,服务教学一线”的主题实践活动,各机关支部与教学单位结成服务对子,并制定、修订一系列岗位职责规范,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在管理干部党员中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到每一名教师党员至少为一名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2)多途径帮扶困难学生。开展校级领导干部、党员教师、机关干部与学生结对子活动,以思想引导、学业指导、成才方向指导为主,以经济帮扶为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成才目标,坚定成才信念。

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篇4

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措施,是一项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为使党员联系群众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抓联系点工作制度,定期到我单位联系负责人处,征求意见,搞好协调,认真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所难、所怨的问题;每月向联系人汇报我区情况,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督促各项工作落实。

二、党员领导干部主要联系对象:一是入党积极分子,对这类联系对象,主要是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考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情况,供党组织参考;二是经济困难和伤残病职工,主要是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是信访对象,要经常关心和教育他们,引导他们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单位的发展多做贡献。

三、联系内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对党组织的意见、建议或要求,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加强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四、党员联系群众可采取个别走访,谈心等方法,也可利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倾听群众的意见,较准确地掌握联

系对象的思想状况,心理活动,工作要求等,以便有针对性地修订工作计划。帮助群众提高觉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激发工作热情。

五、党员每三个月至少与联系对象谈一次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成绩,找出不足,鼓励进取,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联系群众的情况。

六、党员与联系对象谈话后要认真做好谈话记录。

七、党组织每半年集中检查一次此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选年终“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的依据。

掘进一区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篇5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党群团结,促进学校全体党员要主动关心、密切联系群众,为此,校党支部特制定本制度。内容如下: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教职工的方针,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发挥以教代会为主的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用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证教职工了解和参与学校的改革建设,实现教职工群众对学校党政负责人的有效监督。

二、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指导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以及各自章程,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每个党员应成为党支部联系教职工的纽带和桥梁。经常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四、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每个党员身边掌握有1-3名群众的基本情况,并采取谈心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谈心活动一般每月每人1次,并建立联系群众档案和谈心活动记录。

五、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模范。当群众遇到急难

1事件时,党员都应身体力行为群众排忧解难。教职工生病、住院要主动关心、慰问及时,切实做教职工的贴心人。

六、坚持群众对校各级领导和党员的监督,每学年末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座谈会,征求对班子的意见,每年六月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征求对党员的意见。

七、坚持教职工对党员、干部的评议制度,每年进行一次。

八、在发展党员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党外教职工的意见。联系群众的内容:

1.积极宣传并带领教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教职工的正当权益;

2.妥善处理教职工中的矛盾,做好教职工的思想疏导工作,搞好同志间的团结;

3.经常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教职工对党组织和干部、党员的意见和要求;

4.引导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帮助教职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带领教职工完成经济指标和教育教学质量任务,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5.关心和改善教职工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联系群众的范围:

1、党员联系群众范围重点是责任区范围内的教职工群众;

2.无党员班组和岗位由党组织统一安排党员、干部负责联

系。

联系群众的途径:

1.支部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座谈会,听取教职工对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民主评议,听取教职工对办学目标、综合管理、经济效益、教育教学质量及改善教职工生活的意见和要求。

2.党员干部应坚持深入年级组、教研组和教师、学生中,参加师生常规活动,定期交心谈心,和教职工打成一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党员应经常找责任区内教职工谈心,了解群众的反映,关心并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坚持汇报、检查和指导:

1.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每季度应将联系教职工的情况和教职工反映出的问题逐级向上汇报。党总支应将教职工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协调总支委员一同尽快解决或向上级基地党组织反映;

2.党员联系群众要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定期检查。

海伦市第四中学党支部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意见 篇6

一、总体要求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二、主要方式

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自身条件,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方式,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二)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参加设岗定责活动。农村和街道社区党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地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

(五)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时间,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问题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讲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六)做好接待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党员领导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把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运用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

三、加强组织指导

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宣传等部门和纪检机关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可建立党员服务站,集贸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可建立党员服务点。党员服务站(点)要在做好服务本地党员和流动党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注意整合一些地方建立的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代理中心等服务群众的社会资源,综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三)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

(四)加强督促检查。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要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措施,推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员联系群众名单 篇7

1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群众办事, 有时却得不到理解, 甚至还引起误解, 是一些基层干部共同的苦恼。而据基层群众反映,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 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 服务始终“停在嘴上”, 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这就是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 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 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 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 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 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 则身体有病, 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 且不“通瘀”, 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1 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领导带头, 万事不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全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责任明, 方向正、作用显, 特别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和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上。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1.2 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聚焦“四风”问题, 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 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 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1.3 要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滋生, 需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 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 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 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 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 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2 坚持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联系服务群众, 要做到“零距离”。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 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和民生实事一件一件落实好,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两年, 许多农村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 一处院几栋房, 十分气派, 可就是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刚刚建成就沦为“空置房”。原因简单:位置没选好, 不是老年人日常习惯活动的地方;设施没配好, 简单地搞标准化配置, 缺乏农村老人喜好的项目。为老年人建设服务中心本是好事, 结果却没有得到群众认同。群众不仅没法理解干部的“好心”好在哪里, 还因为服务中心占地多、花费不菲, 心生怨气, 民生工程反而成了群众数落干部的“导火索”。好心办了坏事,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联系群众不紧密, 缺乏事前调研, 不充分了解实际情况, 不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导致难以作出符合群众意愿的决策。服务群众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绝不是一句空口号, 而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 想群众之所想, 解群众之所困, 办群众之所需。

2.1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意识, 注重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对群众真心实意、真情付出, 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主动深入基层,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积极顺应群众期盼, 总结经验、改进作风,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

2.2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就要主动为群众提供方面、贴心服务

不搞空对空, 避免形成“两张皮”在服务群众中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一件一件做扎实、做具体。把各项民生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阳光”。

2.3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 认真调解矛盾, 化解纠纷, 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3 确保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 就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因此, 我们要认识到,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地, 不是办公室, 也不是会议室, 而是群众的家门口。活动是否解决了自身的“四风”问题, 是否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不在各种汇报材料和笔记本上, 也不在上级部门的评比评价中, 而是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胸膛间。

走进群众的家门口, 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与群众面对面,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真诚为群众服务。做到以上三点, 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换位思考, 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要像关心自己孩子上学那样, 关心老百姓“学有所教”问题;像关心自己亲人找工作、自己涨工资那样, 关心老百姓“劳有所得”问题;像关心自己家人就医那样, 关心老百姓“病有所医”问题;像关心自家老人养老那样, 关心老百姓“老有所养”问题;像关心自己改善住房条件那样, 关心老百姓“住有所居”问题。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办好一批群众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事情。同时要通过深入调研走访, 集中推出一系列惠民富民措施, 扎扎实实、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给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真正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去检验活动效果。

4 总结

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唯有这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本文聚焦于“两个着力”即“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分析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达到群众路线教育的任务要求, 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关键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两个着力”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学习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1, 5.

[2]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学习出版社, 2011, 4.

党员联系群众名单 篇8

【关键词】党员;联系;服务;职工;长效;机制

我矿共有11个基层党支部,252名党员。近年来,我矿紧紧围绕加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服务为根本,以创新载体为手段,不断探索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途径和形式,为新形势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有效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着力于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注重教育,在学中“悟”。一是依托主题活动集中教育。近年来,我矿通过组织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廉洁自律”主题党课党活动,9名班子成员分别就区队长、班组长作用发挥、岗位职责履行、班组核算、班组劳动力组织管理等进行专题授课9场;开展了为期12天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主题党课教育活动,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政工人员及党支部书记分别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华煤梦等内容讲授专题党课,持续强化党员党性宗旨意识,为今后党员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开展专题培训重点教育。各党支部每季度组织开展以一次“政治理论、道德诚信、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为重点的“微型党课”活动,将党课教育延伸到全体党员之中,提升了党员教育培训效果。

(二)注重实践,在干中“炼”。一是强化职工岗位素养培训。以安全基础培训为依托,坚持推进安全素养提升工程,2014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4期,参训总人数1820人次,其中在岗职工安全培训1277人次,区队班组长157人,特种作业人员123人,职业技能大赛217人,新招职工46人。二是强化职工操作技能培养。建立了《新窑煤矿技工技能提升及导师带徒管理办法》,完善了导师选拔、师徒协议、教学培训、考核评价、奖惩等制度,初步形成了“选拔-帮带-出师-带徒”的闭环循环人才培训管理机制。三是积极落实“五个一”教育培训机制和“四个一”技能培训活动,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修旧利废”、“五小”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三)注重激励,用典型“引”。近几年来,我矿着力从基层一线发现和挖掘典型的人和事,树立标杆和旗帜,深入开展向刘金贵、崔君灵等一批身边典型学习活动,组织召开了“庆祝建党93周年暨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民主评议合格党员252名,无不合格党员。表彰“四优”党员31名、“六好”党支部3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同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3户,增强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二、着力于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保障体系

(一)强化领导重促动。矿党委班子堅持把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如何抓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修旧利废、提质增效等事关矿井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主题交流探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民主决策,形成共识,达到了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凝心聚力的目的。

(二)健全机制强保障。围绕保证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经常性,近几年来,我矿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基层各党支部工作制度16项。先后与9名班子成员和53名机关管理人员分别在8个区队58个班组中建立“双联双保”关系,即“矿领导联系区队、管理人员联班,保安全、保质量”,确保了“双联双保”工作责任人与所联系区队、班组、个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同等考核奖罚的责任连带体系。

(三)严格考评促落实。矿党委把基层党支部对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组织实施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广泛吸收职工群众特别是被考核党支部和党员联系服务区域的职工群众参与,以“四优”党员标准为依据细化、量化了党支部党员绩效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获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真实情况,累计全年党支部考核党员1500多人(次),促进了考核工作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了考核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

三、着力于强化激励约束,促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一)深化“三诺三评”机制。近年以来,我矿从上至下将党支部和党员的承诺分为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三个层面,明确各层面的承诺内容。制作公开承诺书,建立领导点评、党员互评、职工群众反评手册,明确评议职责,将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承诺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在生产一线的党员职工,要求在联保互保、导师带徒等对象“一对一”、“一对多”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承诺事项。到目前为止,矿属所有的党支部和党员都已兑现承诺,完成至少1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广大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了党员的先进性。

(二)完善民主公开制度。为确保服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新窑煤矿从服务时限、公开公示、督察考核等方面完善民主公开制度。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承诺书通过公开栏、内网等形式进行公开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对一些难度比较大、涉及问题比较复杂的服务项目,通过月度政工例会和党建目标责任书考核进行重点督察,对存在问题的党支部进行指导,对积极性不高的党员进行帮教谈话,有效促进了服务事项的整体推进。

(三)健全职工评价机制。自建立“三诺三评”制度以来,我矿严格规范评价内容,围绕德、能、勤、绩、廉等重点进行评议,确保评议对象“全”、评议内容“实”、评议方法“新”、评议机制“活”。被评议的党支部和党员由各支部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向职工群众公开点评情况,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对职工群众提出意见建议,由各支部梳理整合,制定整改措施抓落实。将各支部的重点工作交由职工群众评价,准确掌握工作实绩,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的立体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

作者简介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教育下一篇:新疆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