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知识指导信息交流理论(精选4篇)
沟通(communication)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沟通的过程由六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1.信息沟通时的背景或情景 是指沟通发生时的场所或环境,它包括物理的场所、沟通的时间和每个参与者的个人特征等。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背景或情景下代表不同的意义,离开背景来理解沟通的内容往往会产生曲解。
2.信息发出者 是发出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
3.信息 信息是沟通时发出者所要传递的、并能被接受者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观点、思想、情感、意见等。信息是沟通的灵魂。
4.信息传递途径 是信息传递的手段或渠道。它必须是信息接受者所能感受到的,通常是与感官通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相关。
5.信息接受者 是接受信息的主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判断、理解、接受同样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情绪、推断能力的影响。
6.反馈 是指沟通双方彼此的回应。信息接受者受到信息后,经过整理、判断,将对信息的反应返回到信息发出者。
(二) 沟通的方式
1.语言性沟通 使用语言或文字形式进行的沟通称语言性沟通。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工具。
医疗机构中的语言交流分为互通信息性交谈和治疗性交谈两种。
(1)互通信息性交谈:互通信息性交谈的目的是获取或提供信息,如患者入院时护士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及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过程,都属于此类交谈。
(2)治疗性交谈:又分为指导性交谈和非指导性交谈。①指导性交谈: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出问题的实质,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患者执行,其特点是交谈进程较快,效率较高,但患者主动参与少;②非指导性交谈:是一种商讨性的交谈,沟通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患者有较多的自主权参与决策,但比较费时。
为了确保语言性沟通的有效性,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尽量使沟通双方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对系统的语言有系统的理解,避免使用患者不能理解的医学术语。
2.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接触、 姿态、手势、触摸、类语言等非语言形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它常常伴随者语言性沟通而发生。非语言性沟通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同样一句话可以由于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护士应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语言性表达,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提高护患双方的沟通效率。
(一)有关概念 1.医院感染 (nosocomial) 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2.交叉感染 (cross—contamination) 是指医疗机构内患者之间、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感染。是另一种病的病原体或是同一种病原体的不同株型感染。
3.感染链 (chain of infection) 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三个环节组成,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形成感染。 4.清洁 (cleaning) 是指用清水及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
5.消毒 (disinfection) 指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将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⑴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disinfecti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⑵ 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ofepidemicfocus): 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⑶ 随时消毒 (concurrentdisinfection): 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⑷ 终末消毒 (terminal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即对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的感染症患者及其住过的病室、所用的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6.灭菌 (sterilization) 是指杀灭或清除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过程。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7.无菌技术 (asepsis)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的技术。
8.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 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9.无菌区 (aseptic area) 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0.非无菌区 (nonaseptic area) 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
11.隔离 (isolation) 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需要采取传染病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需采取保护性隔离,即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一)社会角色退位 患者可以免除其常态时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免除的程度可视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如有的患者可获得减轻工作或病假休息的权利,有的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疗。此时患者角色在其全部的社会角色中占主导或优势地位,原有社会角色退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有的甚至以患者的角色取代了其他一切社会角色。
(二)自制力减弱 通常个体患病是自己无法自控的,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由于疾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普遍被认为患者是应该被同情和被保护的弱者,大多数患者也认同这一观点,因此,进入患者角色后,患者极易产生对医护人员及亲友的依赖,自我调节、控制能力不同程度下降。
健康与疾病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健康与疾病是连续统一体的观点,认为这二者是一种线性关系。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完全健康与死亡是一条线的两个极端,每个人的健康每时每刻都能在这两个极端的连线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变化(图 5-2-1)。
从健康-疾病轴分析两者关系可归纳为:
1.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在任何时候, 一个人的健康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完全的健康,即使是极佳的健康状态下仍然存在不健康的因素。
2.健康与疾病是一个不定的、动态的概念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知识指导信息交流理论】推荐阅读:
护士执业模拟试题07-16
护士执业注册审核表06-09
护士执业证变更申请表11-05
中西医执业考试知识点06-20
急诊科护士理论考试题06-11
护理学护士行为规范07-11
轮转护士护理目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