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听观摩课有感(推荐11篇)
五月5日--9日,在河南洛阳举行了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师的盛大集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省市选手的观摩课。几天的学习使我有所思、有所想、更有所感。
一、老师们的教学素养很高,很会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变枯燥的数学为快乐的数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知识。如天津叶鸿琳老师执教的《打电话》一课,课始叶老师根据学生最直接的思维得出一个一个的通知要15分钟;接下来叶老师问“怎样通知会节省时间”,这一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发现,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并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感受到“同时通知会省时间”;最后通过刚才不同的设计所用的时间不同,紧接着追问“怎样通知会更省时间”,把学生的思维又带到了更深的层次,经过思维的不断碰撞得出“所有知道信息的人同时通知最省时间”。
二、老师们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巧妙地突破难点和重点。如安徽赵劲松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课始赵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几组运动现象,并用动作把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方式模仿出来,这时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大概表述平移和旋转地运动方式,并且赵老师此时就给学生渗透电梯在向下运动时电梯的每个部分都向下运动,其他几幅图也进行了这样的渗透,所以后面在通过移动小房子研究平移的特点时,学生很快知道通过找对应点或对应边来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距离。
三、老师们在课堂上都很关注让学生充分的去思考、充分的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广东王宏伟老师执教的《比大小》一课,王老师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让学生在吃月饼的情景中自己创造分数1/4 2/4 3/4,要比一比谁吃的多,从而引出选其中两个进行比较,接下来王老师让学生用一个圆代表一个月饼,自己想办法比较分数的大小;下面让学生自己创造八分之几的两个分数比大小、十分之几的两个分数比大小;在探究1/4和1/2的大小时,王老师让学生用手中的材料自主学习,最后进行讨论交流进行总。总之,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充分的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上个星期, 我们学校语文组教师参加了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的活动。活动中, 有来自不同省市的特级教师为我们上观摩课, 这些观摩课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陶醉, 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震撼, 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感动。以下是我在听观摩课后所获得的一些心得。
一、创意教学, 循循善诱
余映潮老师执教了《七颗钻石》一课, 在教学中, 教师教会了学生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很注意由浅入深地引导。如: (1) 用简短的文字概说故事。 (2) 概说故事主人公。 (3) 从童话特点的角度概说课文。 (4) 概说这个故事的意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故事内容的概括层层深入, 一次比一次全面, 培养了感知课文的能力。
余老师的教学语言朴实无华, 循循善诱, 他是一个智者。如他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把学生先带到一定的情境中, 朗读童话故事就用讲故事的语调来朗读, 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学生读起来很是享受。我想, 对于初中生来讲, 他们朗读课文缺少激情, 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在教学中, 有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设置了四个阅读训练提示,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及时地加以归纳, 并以八个字的形式来概括。当交流到第四个提示时, 教师说:“我做了三次示范, 我想为难你们一下, 你们能不能也用八个字来表达一下呢?”学生的能力被挖掘出来了, 有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 余老师的这个设想非常有创意, 他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 让学生去尝试, 去表达, 从而解决问题。这就充分体现了余老师所说的“教学创意讲究‘新’, 角度好, 角度与众不同, 便有了个性”。
二、青春语文, 挥洒激情
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青春”。听了她的课更是如坐春风。《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很多老师曾经也选择这一篇开课, 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的设想基本是相似的, 而王君老师一改常态教学, 她把自己以前在上课时获取到的一个信息加以巧妙地创新, 用了“还原法”这种教学模式, 可谓不同凡响。整个流程, 教师带领着学生把一个个疑团解开, 拨开云雾见青天,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 发言积极踊跃。课堂犹如一个破案现场, 教师仿佛就是一名破案高手, 看得我们拍手叫好, 真的很想参与到其中。
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感悟, 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 教师用她那独有的见解去教化, 使学生又接受了一次人文的洗礼, 教学激情澎湃, 这样鲜活的语文课堂不正是我们的教学最需要的吗?
“让语文教育能保持一种青春状态, 能为我们的生活奠基, 老师的追求是鲜活的, 学生是鲜活的, 心灵是鲜活的。”这是王君老师对自己主张的“青春语文”最好的阐释。我们的教师需要拥有青春, 更需要保持像孩子们那样青春的心态。用我们青春的热情去点燃孩子们的那份激情, 和他们共享青春!
三、融入生活, 巧妙自如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 脱离了生活的语文课就是一潭死水。其实不难发现, 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注重与生活的链接。这一点, 特级教师盛庆丰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以一颗平常心上了一节不平常的课, 上出了生活化的语文课。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上, 盛老师没有用深刻的语言来剖析人物形象, 也没有对情节重点讲解, 更没有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细化的灌输。我们看到的是散发语文味的“对话活动”。看到的是老师引导下的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积累语言的活动。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谈谈读过的感受。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对话, 说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看法独到, 挖掘文本透彻, 体现了生活化与语文化的结合。这一节课, 师生共同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氛围, 老师上得轻松, 学生畅所欲言, 学得开心。这节课, 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想象飞扬、情感丰润的过程。教师的发挥巧妙自如。
——范强成2013年4月11日,我去和静县第二小学并有幸听了由和静县教科局组织的小学数学观摩课:听了一校白老师和二校朱老师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她们的课,设计精美,我时常被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的理解和吸收又有了一次升华。
白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之前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了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去。课件整体设计思路新颖。两位老师都能使用课件展示的优越性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两位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很多的鼓励性语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二校的朱老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之间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听了这节数学观摩课,我亲眼看到了两位老师各自的教学艺术风
采,这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通过两位老师的堂课,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积极地向老教师请教,广听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多采纳老教师的意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太原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教师成艳斌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这堂课是由来自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的许洋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三、强化知识应用
2011年10月29、30日有幸参加了在枣庄三中举行的山东省地理教学能手大赛。本次观摩课听取了刘海荣、孔凡本、王磊、徐伟等众多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精彩的讲课实在是受益匪浅
每次公开课,都是我们学习与提高的好机会。这两天的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不仅领略了不同教师的授课风采,讲课技巧,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
首先,我学到了一些教学的技巧,要想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要使导入新颖、别致;对新授课,使问题贴近生活,或加上实际的情景,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的热情。这一点,好几位老师都做到了,老师特别注意从孩子特点出发,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对于练习题设计要有梯度,体现“低起点、小跨度”。但要注意避免以讲代练,让自己累得够呛,但学生却没有收获。首先,老师非常注意课前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这样孩子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连贯起来了,避免了知识的脱节现象,而且使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至于跨度太大。还要注意孩子自己的练习,更还得讲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针对课堂教学,我还需要加强“三勤”,一是勤于思考,在课前要钻研教材,要分析学生实际和教材要求,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要科学设计具有先进教学理论作指导的教学方案,换句话就是要作充分的准备。二是勤于实践,有认为可行的想法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来证明自己思考的正确性。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拥有真实的教学体会,才能在行动中完善自己的思考,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去实现思考带来的价值,实践是达到自己成长的最好途径,而在我自己的课中患得患失,有些思考不敢用与实践,怕上“砸”了。三是勤于反思和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才能提炼自己的经验,才能提升自己的认识。认真分析同事的评议,就能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就能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也才能有下一步高质地的新思考。
其次,这几天的学习让我知道了:一节课想要上好,必须下真功夫。如果没有准备好,一节课干巴巴没有任何的创新,只觉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跟着一点点地被磨灭。但如果准备好,设计好了每一个环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就像面对学生们的朋友,让他们觉着亲贴,自然愿意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涨。这一点,从我们学校老师的课中就可以感受到,课堂设计新颖有趣,注重创新。课堂环节环环紧扣,特别贴近生活,语言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流畅,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只有用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下了功夫才可以讲课讲得如此出彩。要在平日的教学里全面训练学生的素质,不能为上展示课需要而操练某些应急性的教学互动活动.一堂好课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合作的反映,不是老师的独角戏,也不是学生的一边倒.所有的互动都是一种平常教学行为的自然流露.课堂教学的水平是衡量一个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指标,所以要上好课,就必须首先要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课堂交流、合作、表现等学习品质。不管有没有人听课,都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想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这里,在本次公开课这一项中我觉得在课堂上与学生配合还需要加强,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心得体会《听“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
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后河东小学 朱桂芹
3月17 日,我参加了在城东希望小学召开的县级小学名师教学观摩课,现场感受了青年教师岳丽敏的语文课堂教学。聆听了两位名师的报告和各位领导的讲话。这是一次非常难得而又宝贵的学习、借鉴、思考、探索的机会。当然,课堂虽不是完美的艺术,但不乏亮点,现谈几点收获感悟,和大家交流共勉。
一、情景创设,“妙”趣横生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岳丽敏老师的授课,能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教学,立足于“学”的角度,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启发、引导、参与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嘴、动手,从而形成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比如,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葡萄吗?你知道哪里的葡萄最好吃?新疆吐鲁番是个好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看一看好吗?请你们闭上眼睛。到站啦!睁开眼睛,请欣赏葡萄沟的美景(多媒体出示)。这样,很快就调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
二、教材处理“读”占鳌头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而一些名师的绝招就在于读。
1、把固化的文本读活。“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全心全意为学生”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挂帅,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走近文本,走入文本,通过多层次的阅读对话,通过活灵活现的品读,才能使原本躺着的文本被学生读得生机盎然。
2、把复杂的文本读简单。“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学习的手段。读为主。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通过“读”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文本。悟为先。当学生读中生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教学设计“学”中送炭
聆听了岳丽敏老师低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体会到,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固然要考虑如何教,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怎样学。
1、让学生动脑: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不要首先划定框架、规定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平时的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语文课堂氛围。比如,岳丽敏老师在教“茂密”一词的时候结合上下文和课件,让学生去体会和感悟,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
2、让学生动口: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课堂教学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之中。其方法:一是在朗读与品味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二是在释疑与评价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岳丽敏老师让学生扮演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品味了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真是一举两得呀!
3、让学生动情: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应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生,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
4、让学生动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做到动脑、动口、动情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训练写的能力,以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增强对生活的体验。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的主要途径:一是根据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紧密结合语言文字训练,适时恰当的组织学生表演,把文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二是根据“以读学写、读写沟通”的规律,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改写、补白、续写、仿写等形式的小练笔。
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痕迹,但鸟已飞过。”不觉中,一节课的学习时光已飞逝,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收获了浓浓的感悟,留给我的是内心的温欣和充实。
“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小学语文课观摩有感
东台市富安小学 葛晓芳
万物萌发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主题为“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十二位教师的精彩课堂演绎,收获颇多,感触极深。其中来自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张丽莉老师的《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地下结果的。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正常的识字解词教学灵活高效。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生字词的教学作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张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注重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如在开始复习阶段,利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将生字词出示在花朵上,而当孩子读对词语后,花儿就会张开笑脸,直观地得到了奖励。在理解“黄灿灿”“绿油油”这些词时,张老师先带领孩子们去感受这些词呈现的颜色,然后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了广阔的空间,去寻找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这些颜色的?既弄清了词语的意思,合理地掌握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在学习“每”字时,适时地介绍“母”字底,学生学会了“每”的写法之后,用“每天”说话这个环节,巧妙地把语文课和生活相“链接”,儿童的语言也随之丰富起来,可谓是活学活用。当孩子组“美丽”这个词时,张老师及时给予了纠正,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粗心远离了孩子们。学习“自言自语”一词,张老师通过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体会朗读小松鼠的话去理解,去揣摸它的意思。课的最后的生字词的练习,及时巩固,圆满地完成了生字词的教学任务。
二、实用的寓教于乐的形式见实效
这节课没有过多的表演和哗众取宠的形式展示,而是紧扣“有效”进行教学,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以问题“小松鼠看到的花是什么颜色呢?”导入,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段,要求学生轻轻打开课本,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做到不影响别人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黄灿灿的”时,孩子们小手如林,发言踊跃,当学生因着急话说不完整时,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因为课文要求背诵,张老师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记忆。在多层次朗读理解课文之后,出示描写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情形的填空题,先让学生填空,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粗浅的记忆。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现的两幅图说出小松鼠找花生的过程,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既起到了记忆课文内容的作用,又训练了学生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自然地达到的。
三、普通的教学方法彰显了“常态”的真实性。这篇课文本来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张老师用轻柔委婉的话语将故事娓娓道来,节奏不紧不慢,始终给人一种淡淡的温情,那语言就如潺潺溪流般缓缓流淌,你坐在后面,听她的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课堂中的课件设计恰到好处,豪无画蛇添足之感。不管是复习生字,还是小松鼠找花生果时和蚯蚓之间的对话,亦或是展示花生果的生长过程的动画,都将孩子们带入神奇、有趣、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恰到好处的课件,就像一块块磁铁吸引着孩子和听课的我,彰显了课堂常态的真实性,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趣味。
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的写字巩固练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写字,张老师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写字过程,对于写得好的及时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奖励属于孩子自己得到的花生果,而对于那些写字有进步的孩子奖励进步果。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好好努力,就会得到奖品。
6月27、28日两天的家长公开观摩课上,触动很大!也感到很欣慰,我看到了一支众合力,心联盟的高效队伍!在此对我们的老师说声:您们辛苦了!感谢您们对幼儿园工作做出的努力!感谢您们对孩子的悉心照顾!作为xx幼儿园的一园之长,我有责任引领您们向更高的目标,更高的定位去努力!实现我们心的梦!让我们的幼儿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更多的爱与尊重!做最受尊敬最具价值的幼儿园知名品牌!
几位老师们精心准备和密切配合,观摩课效果非常好!日常的每一个课程都将如此保持下去。通过半日活动,让家长朋友切实感受到保育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也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拉近家园距离,共建和谐家园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个暑假我们将在酷暑中完成环创和教师礼仪训练练习。我们将用我们的语言、行为、态度来升华我们的内在。通过6+1品格礼仪教育的植入,我们将更好蜕变!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迎接9月份新学期的开始!迎接新的自己全新改变![莲山课~件 ]成就职业的幸福感!
我们的进步来自于行动的改变!我们的成就来自于价值的转变!我们的收获来自于智慧的提升!我们将付诸行动!现在就行动!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很有幸于5月号到中心小学参加了新任数学教师观摩课,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让我终身受用的东西,因为在今天讲课的老师全为新教师,在他们身上不仅看到了他们的优点,也同样看到了在我身上同样存在的缺点。在三位新教师授完课后,教研室的崔主任对新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点评,让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并且从中学了不少解决方法和教学经验。
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
新教师作为教师行业的新鲜血液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对新课标的应用合理。教师能联系生活,让学生学到有用,有价值的数学。注重学生个性和知识储备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评价方式多样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了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多种评价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009级思政三班 高延粉 40901203 由于最近班级已经开始组织讲课活动了,自己对讲思想政治课也有了切身的体验。在看完汪辉老师和吴迪老师的教学视频以及说课视频之后,我又阅读了八年级上册讲课的教材,我的心中更是有了很多感悟。
一、汪辉老师
1关于教师仪表行为。汪老师仪态优雅,情感上热情真挚,并且她爽朗的笑声贯穿讲课的全过程,用笑声感染同学,有助于与学生拉近距离,调节课堂氛围;体态语言运用自如,在请同学回答问题时以及与同学互动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手势等体态语。
2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师讲述与启发学生相结合,加入启发学生以及和学生互动元素的过关以及学生做导游的设计,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历史上充当友好往来的使者都有谁?),努力使内容完美化、兴趣化、活动化,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3关于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无形中倡导共同参与,消除观众意识。如在提问时对于不太表现的一些同学给予关注,大家一起参与进课堂中来。
4鼓励、热情赞美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如热爱戏剧的同学现场进行才艺展示,既强化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调节了课堂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这位同莫大的鼓励,使其更加有自信心和上进心。
5关于课堂氛围。王老师的课堂上充满活力和激情,没有死气沉沉,如说一些网络上的时髦用语等等,整堂课基本在与学生的互动里进行。
6关于提问。提问遍及全班同学,在女生积极、男生不太积极的情况下,主动适当的给男生一些压力,促使其思考。并且,在提问时,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赞扬和鼓励,循循善诱向正确答案靠近,如引导一女生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回答等。
7课程资源的开发。第一,生活即是教育。对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如吃肯德基、麦当劳的话题中互动学习,在互动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第二,善于利用本地资源。“导游”环节中是同学们对本地(铜川文化)物质、文化资源更加熟悉,同时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情感。
8导入上,时间控制在5分钟,并且用两个表文化差异的笑话导入,距离典型,且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易于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9利用多媒体展示,如旗袍图片、唐招提寺以及梁思成等等,使学生对文化差异、保护世界优秀文化的理解更形象生动。
10关于板书。第一,在写板书的时间内,提出让学生思考,从而有效防止学生思维出现空白,且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第二,板书设计有条理,逻辑清晰。三,粉笔字漂亮。这些都是我需要大力学习和提高的。
11汪老师大部分时间是走下讲台授课的,这样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并且由于本节课程为文化方面的性质,比较接近学生生活。
12,小结处讲全文思想升华,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个人认为,一位老师在整节课中不应该不停地来回走动,这样容易使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这点应该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考虑到的一点。
二、吴迪老师 关于吴迪老师,其爽朗简洁的开场白,一下子与同学缩进距离,在轻松氛围中走进课程的学习,且整体风貌积极自信,善用时尚语言,体态语言运用非常好。
在时间把握上,吴老师的导入为5分钟,同学讨论5分钟,表演6分钟,控制的非常好。还设计了小组讨论以及情境表演的学习方式,人数在4人,防止了人数过多造成一部分同学不能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做到共同参与,消除观众意识,还使课堂兴趣化。第三,在同学讨论中关心讨论的进度,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鼓励,如夸赞同学知识面广泛、注重礼仪等等,培养同学的自信心,展示每一位同学的精彩。此外,举例典型恰当,还利用时政新闻中的例子,如姚明的“那个那个”、“刮痧”以及泰国洪灾造成保护文化的急迫性等,进行了精彩的分析,非常生动。此外,利用本地铜川文化资源,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吴老师的最有特色和最富创意之处是对课本知识进行了重组,努力使之完美化,在重组知识体系中更有益于对同学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着是我十分喜欢和赞赏的。这样一来,她的板书设计也就有了别具他色之处,以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异开始,在讲解后用尊重、保护等架起“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桥梁!在她的说课中也对此进行了解释说明,更重要关注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我们作为老师,仅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关注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对学生的原有经验、情感分析上,应该更加关注阶段性目标,初中教育更应当关注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个人启发
一、扎实高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我们参加过许多公开课,研讨课的观摩活动,我们一直在苦苦寻觅有用、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次,听了孙老师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眼前不仅为之一亮: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孙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提高语言的理解力;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孙老师关注了语文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训练,上课一开始,孙老师就让学生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并相机指导了“那”“绿”两字的书写。在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时候,对多音字“曲”的处理则是采用了出示字典的几种解释,再引导学生根据解释确定读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方法,再者对“删”字的处理更是巧妙绝伦,令人佩服: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板书:删除符号),一个是“删改”(板书:删改符号)。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一个“删”字,那这“删”字是怎么来的呢?(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继续通过课件演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用小刀把它挖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
生: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
孙老师利用汉字的演变,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汉字的渊源,使学生将“删”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生动形象,此举堪称一绝。
由浅及深的朗读训练。
关注文本 就是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作为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遵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阅读原理,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这一点,孙老师做得很好,孙莹老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加以引导:““我”跟叶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修改前和修改后有什么不一样?”、“从修改中,看出叶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样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更重要的是,孙老师的引导是有层次的,学生自读做到读懂、读通顺,教师引导读使学生读得有感情,在一次次地朗读中和学生经历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比如在 “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犹如春风拂面。”这一重点语句的学习上,孙莹老师对文中语句间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上处理得相当成功。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孙老师通过资料的补充,创设了以下情境:
师: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一共一千五百多字,可叶老正是把这一千五百多字的文章修改了一百多处呢,所以我——(引读)
生:(读这句话)
师:(课件出示叶老为“我”修改的文章原稿)孩子们,你们看看,这就是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文章,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当时是杂志社的总编,每天要批阅大量的稿件。可是他在百忙之中为我这个小学生修改作文,所以我——(引读)
生:(再次读这句话。)
师:当时,叶老先生已是年近七十岁了,夜深了,老人仍不肯停笔,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所以——
生:(又一次深情地读这句话。)
师:此时叶老先生在你的心里还只是个认真的老人吗? 每一次读,学生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升,孙老师通过这三次的引领,使学生的认识一步步提升,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叶老的温暖、慈祥和对孩子的关心,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三.最后拓展延伸,加深巩固。课文最后,孙老师提出了“怎样写出好作文”并出示病句让学生修改,这样让学生把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进内化,并加以巩固,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课上,孙老师还出示了下面的内容:
【滦县听观摩课有感】推荐阅读:
语文观摩课有感10-19
听语文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06-23
观摩招聘会有感07-18
观摩科学课有感10-04
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10-13
观摩模拟法庭大赛有感11-23
“赢在课堂”观摩研讨会有感07-10
观摩课心得体会高校06-02
语文教学观摩课体会10-26
沧州观摩课心得体会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