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作文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看》作文(精选6篇)

《看》作文 篇1

距离开学也只有不到十天了,这么一想,我也算是半个高中生了,回顾过往的初中三年,自己也犯下了许多的错误,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虽然虽不上是什么滔天大错,但是不断的小错误累计起来也终会酿成大错,也同样是因此而导致我初中三年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

因此再往后的`高中的三年一定要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毕竟初中没有好好学所以没能上一个好高中,那么高中就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考上好大学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初中的三年说长也长,但说短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啦。在有些同学眼里,这三年他们很充实,而有些同学在反映过来要学习的时候,中考已经结束了,而高中也马上开学了。所以既然我们没有能够在初中的时候把握好机会,那何不在高中的时候自己争取一下,这样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我们往往抓不住飞逝的时间,等知道后悔时,才发现已经和时间隔开了老长一段距离了,当我们再想追赶时却为时已晚,每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在做一件多么愚蠢幼稚的事时,我们再去后悔再去悔过,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已经做过了。每次,在错误面前忏悔时,才知道我们做的是一件做事,而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这是一件错事为什么还要做?

有时候,我真的很迷茫,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的我们,为什么在事先不思考做这件事的严重后果,而是要在明知故犯下做卑微的忏悔。

在飞逝的时间里,时间老人不会给我们过多的思考空间,也不会不给我们考虑的余地。但是,一旦时间流走,当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再想抓住他重新来过,已是无济于事!

《看》作文 篇2

《快乐作文》这本刊物既有用,又有趣。里面有许多板块,比如说漫画作文坊、特别策划室、同题擂台赛、七彩放映机……不管怎么说,反正我看《快乐作文》是入了迷。

“睡觉了!”妈妈一声令下。我不情愿地放下书,缩进了被窝儿,还有一篇作文没看完!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怪招。只听客厅里的灯被妈妈啪的一声关掉了,我偷偷地开启了小夜灯,借着微弱的光看了起来。当看到一个让人高兴的片段时,我忍不住哈哈哈地笑了起来。妈妈听见了,不但把我的《快乐作文》没收了,还训斥我说:“看看看,你就知道看!你要是再偷看,就别想我给你订了!”唉!

高考之后看作文 篇3

一、话题——话题作文的关键

自高考制度改革以来,作文试题几乎穷尽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题型,而话题作文则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而成为二十多年来出现频率最高也最为稳定的一种考试题型。尤其是近几年来,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材料+话题”型的作文考试类型。从发挥考生写作能力的意义上来说,材料型的话题作文并不是最佳的题型,特定的材料和话题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写作创造能力的发挥。然而话题作文却能够有效地防止考前押题等应试弊端的出现。实际上,话题作文是中国特有的高考制度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2002年的全国高考作文,之所以仍然沿用近年旧有的话题作文模式,其原因也主要在于此。

这次话题作文材料的大意是,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风雪,却碰到了一个冻僵的人,他的心灵深处经过“翻江倒海之后”,作出了将这个快要冻僵的人救醒的选择,共同走出了困境。试题提示中说:“也许不是人人能够碰上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是怎样选择的?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并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只要考生围绕“心灵的选择”选材,无论所写内容是亲历的,还是遇到、见到、听到或想到的,都算是符合作文要求。

按试题材料和提示的基本导向,“心灵”的展示包含着行为主体经过内在的心理矛盾冲突后向真善美升华的选择过程。但是有不少考生往往片面地观注了材料中的其他因素,比如“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等,从而忽略了“心灵的选择”这一特定的话题要求,导致对题意把握的偏离。有些考生虽然也领会到了“选择”这一基本的题意内含,但并没有展现选择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仅仅围绕一般性的“选择”展开自己的话题,从而也没有能够更好地紧扣题意作文,导致作文成绩的一般化。

二、文体——文体不限的暗礁

“文体不限”是近年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具有不同写作能力的考生来讲,文体不限的确便于考生自由地选择适于自己的文体种类,从而发挥各自的写作特长。也正是因为这样,文体不限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一个大趋势。但是,这也使不少考生产生了极大的误解,以为“文体不限”就是在写作中对文体的淡化,从而模糊了文体之间的界限。其实,文体仍然是高考作文量分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同的文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形式规范和写作规则,虽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任何一种文章体裁样式,但是他写的作文必须符合他所选定的那个文体的基本规范。比如说,考生想写记叙性文章,他就必须采用叙述、描写的方式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同样,想写议论性文章,考生就必须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以议论说理为根本目的。当然,文体规则是某一文体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蕴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性的要求,比如,散文、评论分行押韵不一定就是诗歌,有故事有人物也不一定就是小说,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时必须具有敏感的文体意识,写小说要像小说,写诗歌要像诗歌,写散文要像散文,写评论要像评论。否则,过于淡化了文体意识,写出来的作文不具备明确的文体特征,便会被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沿袭了“文体不限”的要求,考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自己较擅长的文章体式。就大部分考生来说,基本上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自己所选定的文体方向,写出了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但是仍然有不少考生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导致了文体不符。虽然有些考生也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自己所选定的文体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却没有处理好具体的细节。比如,以“选择”为对象而写议论文时,论据交待过于详尽,甚至出现了记叙性文体中的对话和细节描写,影响了论点的证明。同样,有的以“选择”的故事为核心写作记叙文,也出现了过多的议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物故事的形象性。

三、语言——心灵表现的依托

文章写作归根到底是语言的艺术,写作构思的成果最终还要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文章,因此语言就成为制约写作优劣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与潜质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才历来被作为高考作文量分的一个重要依据,不但是基础等级评分的重点项目,而且发展等级评分当中也占有绝对比重。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抄袭或文不对题的文章,语言是试卷评判中参与量分的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不像内容、中心、结构诸项那么紧密地依傍着题意的把握,题意把握不准确,其内容、中心、结构也往往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而语言则不相同,不管题意、文体把握如何,只要语言准确、生动、流畅,也同样能够由于其所在的等级较高而向上浮动量分。相反,尽管审题准确,中心突出,但是如果语言表现的功底薄弱,也难以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

由于今年的高考阅卷特别强调了“勿以题意定分数”的原则,因而语言的量分作用也显得更加突出。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所有的优秀作文都无一例外的在语言的运用上显示出了功底的扎实和技巧的娴熟,而相当数量的低分试卷大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语言基础能力的薄弱。当然,语言的运用并非以词采的华丽与质朴定优劣,不同的文体也有各自不同的语体要求。一般来说,记叙性文章尤其是文学性文体大多侧重语言的描述性和形象性,句式往往较为灵活,词语搭配也更生活化,而议论性文章的语言则追求严密的逻辑关联,因而更讲究句法规则和词语搭配的准确。比如,那篇得满分的作文《选择》,其可贵之处就在于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的故事,语言质朴无华,句式灵活简洁,同时又富有很强的动作性,从而才成功地塑造出了弃恶从善、舍己救人的“水鬼”形象。而那篇具有明显散文特征的《心星点灯》,适应于思绪广阔,融接千年的整体构思,作者较多地选用了极具抒情性的华丽的语辞,从而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胸中“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的感触。另一篇侧重议论的文章《发自心灵的选择》,为了证明“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这一中心论点,用富于逻辑性的语言形式分析了“选择”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范蠡功成身退以及现代青年参军人伍保家卫国等不同事例的意义作用,句法严谨,语义准确,词语搭配得当,表现出了议论文体特有的语言特点。毫不夸张地说,语言是高考作文心灵表现的物质依托。

四、学识——文章内容的底蕴

文章是具体内容的文章,文章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表现具体的内容。不管是抽象的观念论点,还是具体的人物事件,也都是凭借具体的内容而存在的。也因为此,内容的充实、材料的丰富才成为评价文章优劣的又一重要因素。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来作文的对象也是广博无限的,即便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可供写作选择的对象也是无以数计的。然而,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却并非与生活的阅历成正比,而是直接取决于作者的学识。从更加广阔的意义上看,见解的深刻、意境的深远以及构思的精巧、想象的独到等,都与作者的学识紧密相关。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说,作者的学识是文章内容最基本的底蕴。

综合分析今年的高考作文,较全面地显示了考生的学识水平。在面对这样一个并不生疏的话题时,只有少数优秀考生能够开阔思维视角,迅速、快捷地发现作文材料和话题与社会生活的敏感触点,显示了日常所思所识的深厚底蕴。如《心星点灯》,数千年来前贤名儒的心灵抉择,拒绝王位禅让的许由,威武不屈、福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关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有恸哭的阮籍,高歌的苏轼以及难得糊涂的郑板桥等,都融进了“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的感触之中,深厚的学识蕴藏于字里行间。但是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虽然也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题意,但往往由于学识的匮乏而导致作文内容的单薄和观念的肤浅,比如路遇乞丐给不给钱的选择,高中分班文科与理科的选择等等。更有不少考生将心灵的选择与时事政治强拉硬扯,貌似深刻,实则无病呻吟,究其原因,也是学识匮乏所致。当然,部分考生宿构、抄袭、仿写的现象,则是中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发展到极致的结果,除了近年高考作文试题雷同、单调的原因之外,也是考生学识浅薄的极致表现。

五、特长——发展等级的翅膀

发展等级分是近年高考作文评判的一项重要改革,目的是鼓励在写作的某些方面具有创造灵性和发展潜质的考生。在发展分的把握上,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某些单项符合发展等级要求的作文,这类作文获得的发展等级分数也相应较低。第二类是多项符合发展等级要求的作文,这类考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比较平衡,虽然没有突出的特长,但也会由于较扎实的写作功底而获得一个较高的发展等级分。第三种是具有明显特长的作文,这类作文也许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单凭某一、两项突出的特长,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发展等级分,甚至满分。因此可以说,发展等级的高分都与作者的写作特长直接相关,无论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还是对语言的艺术性感悟,以及某种文体技巧的娴熟把握,都可以获得一个突出的发展等级分。

从今年高考作文的总体情况来看,不少考生都能够因某些方面的写作功力而获得中等以下的发展分,尤其是同往年相比较,发展等级平均分有所增加。但是,真正获得发展等级高分尤其是满分的试卷并不多。许多考生的作文在题意的理解、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以及文体的把握上都没有太明显缺陷,但是作文总分却总在一、二等之间徘徊,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突出的写作特长。遍观今年的高考作文,总分得高分的作文都是由于某些方面的特长而获得一个很高的发展等级分的。比如写“水鬼”的那篇《选择》,虽然结尾的升华并不自然,甚至有些画蛇添足之嫌,但是精巧的构思和独到的想像就足以使它从一般的作文中凸现出来,因而满分的发展等级分也就没有任何异议了。还有那篇《心灵的选择》,细细究来,其语句似乎算不上特别精炼,但是从优胜劣汰的锄苗习惯中逆向升发出来的思维视角却显示了考生独特的发现能力和构思能力,再加上贯穿全文的带有某种感伤成分的浓重的人文关怀情调,满分的发展分也是合情合理的。当然,写作特长的形成需要考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敏感和灵性,同时也需要考生日常的不懈追求和长期的实践砺练。

【推荐】看烟花作文 篇4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看烟花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烟花作文 篇1

我喜欢花,尤其是烟花,它绽放开来五彩缤纷,美极了,但再美的烟花,它的美丽也只是一瞬,所以这种瞬间的美更叫人难忘。我想这就是我喜欢烟花的原因吧。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挂得很高,伴着天空上的朵朵烟花,有种让人说不出的美。

我骑车带着妹妹,一路上看到大大小小的烟花,因为距离太远,所以看起来都是紧贴着地面绽放,就像在黑暗中渴求光明的精灵。

我们离放烟花的地方越来越近,看着也越来越清晰。烟花的开始只是“轰”的一声,紧接着有一个小亮点迅速变大,在这过程中又由这个点迅速分成无数小点,这些小点又分散开来,又忽然消失。紧接着“轰轰......”几声,好几个烟花同时绽放,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圆的、花形的、瀑布形的......五花八门的烟花纵横交错,照亮了天空。它们闪耀着光芒,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的烟花就在大家以为它要消失时,它的每个小亮点又各自变成小小的花朵,很神奇,人们看的入了迷。

烟花表演在我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但是我会记住这美好的瞬间。

看烟花作文 篇2

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六天,爸爸带我到世纪公园去看烟花。我们家到世纪公园的.距离很近,可开车过去就的时间就长了,因为很多人都去看烟花,路上就堵起来了!等我们到达公园找到座位之后离开始的时间只有25分钟了。

此次燃放烟花的位置是在世纪公园湖心的对面,而我们的座位正好面对着放烟花的位置,可以很好的观看和拍摄烟花。我快等不及了,一直都在问爸爸:“什么时候开始呀?”终于等到7:30分啦!我兴奋极了!

烟花节的第一个节目是介绍主办烟花表演的嘉宾们;第二场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希腊专场;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烟花表演;那朵朵烟花,有的像金灿灿的稻谷,有的像一束束蓝色玫瑰,还有的像五彩的宝石散落在天空中;烟花可漂亮了,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第一次看到了爱心形状的烟花,还有我们中国烟花表演中那美丽而感人“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我第一次听到了与烟花一样优美的主题歌!

今晚真是个美好的夜晚,明年我还会再来!

看烟花作文 篇3

过年了,我们来到楼顶上看烟花。

烟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有心形的,也有圆形的,还有五角星形的;有的像波浪,有的像脚印,还有的像菊花、荷花……

烟花慢慢地向我们逼进,好像在说:“来呀,来跟我们玩呀!”可还没来我们跟前,就纷纷落到了地上,慢慢地消失了,很像是天女散花。

我看作文之有效训练 篇5

一、说话、写话训练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 从说到写是作文训练的一条规律。在一、二年级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 将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但说得好未必一定写得好,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 都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

如果在一、二年级只重视字词教学, 忽视作文教学, 到了三年级突然出现作文, 学生就不能适应, 因此, 从一年级开始就必须进行作文教学, 逐步加强说话、写话训练。如用词造句, 连句成段, 连续回答一连串问题, 讲小故事, 用一段话写自己听到、看到、做过的事或喜欢的动植物等, 看一幅图或几幅图说、写一段话。同时还可以学写请假条、留言条、简单的日记等应用文。但说和写不应截然分开, 在由连词成句到连句成段、积段成篇逐步提高的过程中, 应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 有计划地交错进行。

小学生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表面性、模糊性, 势必造成作文的肤浅和无序。可见, 教师必须不断指导和训练, 逐步培养学生认知的全面性、深刻性以及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如:一年级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这件衣服真漂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说这件衣服漂亮?最后, 学生写出了这样一些句子:“这件衣服色彩鲜艳, 真漂亮!”“这件衣服上印着各种各样的星星, 真漂亮!”又如:学生“……一边……一边……”练习说话:“我一边看电视, 一边写作业。”教师就要正确引导, 让学生想想这样做对不对?于是, 学生纷纷表示:“我一边看电视, 一边写作业, 是不对的。”“我不应该一边看电视, 一边写作业。”从这两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他们有了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到中高年级再进行命题作文就不太难了。

二、收集素材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所以, 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 就要注重平时的训练, 指导学生收集素材。

1. 在说话训练中收集素材

具体做法是利用每堂语文课课前五分钟, 按座次轮流讲, 每堂课前叫1~3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说话训练四分钟, 教师讲评一分钟。说话内容由学生自找材料, 将自己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或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叙述出来。每2~3周进行一次总结, 达到学生在说话中收集素材的目的。

2. 在观察、思考中积累素材

这要求教师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比赛、游览等有益的活动, 开拓学生的视野, 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指导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事物的异同, 并分析其原因, 然后得出结论。同时, 还要求学生的平时多观察, 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如平时生活中怎样烧菜煮饭, 怎样洗衣服;一个同学得到表扬之后神情怎样, 挨批评又怎样;校园里早晨和傍晚有什么异同等。处处有生活, 处处可以发现写作的素材。如风云雨雪的变幻、春夏秋冬的特点、花草树木的样子等等。

3. 在熟读成诵中丰富素材

作文要运用语言。如果语汇太贫乏, 有了写作素材也无法表达出来, 或者表达不具体不贴切。这就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随身携带, 把课文中、书报里或电影电视中的精彩片断、妙语佳句、成语格言等及时摘录下来, 分类整理, 挑选其中适宜背诵的重要段落, 精彩片段和警策语句熟读背诵。如教学完朱自清的《匆匆》后, 可让学生摘抄这样一个排比句:“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上完《说勤奋》后可收集到华罗庚说的名言“勤能补拙是良性, 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样, 通过背诵, 作者的语言就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成为他们语言库里的宝贵财富。

三、材料安排训练

一篇优秀的作文就像一座美丽的建筑, 材料固然不能少, 但有了材料怎样去设计建造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安排材料, 必须先教给方法。例如, 用几件事写一个人, 要从“小”到“大”写几件事, 将最典型的事放在后面写;写家乡四季, 要按时间顺序写;写参观记之类要按参观顺序;看图作文或写一处景观要从上到下, 从远到近等。诸如此类, 都必须按文体, 分门别类予以训练。

掌握了安排材料的方法, 学生作文是否有中心, 中心是否突出, 也是一个难题。首先, 要让学生弄清什么是文章的中心, 写文章突出中心的重要性, 比如, 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个人》, 那“最难忘”就是题眼, 作文中要写的那个人, 必须要从多方面去说明他为什么是自己“最难忘”的。中心确定后就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材料的练习。例如, 给下面文题选出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在 () 内画“√”。《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 (1) 他帮我解难题。 () (2) 他在月光下读书。 () (3) 他冒雨上学。 () (4) 他背小同学过桥。 ()

四、互评、自改训练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要重视学生互评自改的能力, 在具体训练中, 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 教师通读, 了解问题。即在学生完成草稿后交给老师, 教师通读全班学生的作文, 大略地记载一些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步, 同桌互评, 指出问题。即把那些习作发给学生, 让同桌交流阅读、修改。此时, 教师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讲评, 指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后学生根据老师讲评的重点, 阅读习作, 并从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标点符号、错别字等方面考虑, 提出意见, 并将意见写在文末。在全班同学对互评的全过程和方法比较熟悉后, 可分组 (3~5人) 评价作文, 有利于同学间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第三步, 自改作文, 解决问题。即在教师讲评、同学互评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作文, 注意分析成功与失败之处, 找出优缺点, 尽力改进提高。

从作文考试看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6

一、探析高考,体味导向

探析高考作文题的导向,我们不难发现设题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良苦用心。这是高考作文题的现实性导向。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1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中涉及的相关人物都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折射,“矢志创新”的大李不正是十八大后国家倡导“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代表吗?“爱岗敬业”的老王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吗?“酷爱摄影”的小刘不正是个性时代,开放时代、网络时代的缩影吗?材料的导向显然是引导学生对现实加以关注和思索,是《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理念的体现。既然如此,我们的高考作文备考为什么不从现实出发,把学生的视界从历史拉回,将学生的心扉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中打开,回归现实、关照现实、感悟现实、书写现实,而非要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寻找陈旧的满是尘封的事例作为高考作文的救命稻草呢?这实在是误人子弟、危害教育的愚笨之举。

二、关注现实,积累素材

现实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可以说,它可以让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又有强烈的时代感、鲜活感。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积累素材,革除事例陈旧、脱离现实的写作弊端应是每一个写作教学者的责任。当然,社会纷繁复杂,不免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又该如何去粗取精,有所取舍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分门别类,通过不同的系列,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透视现实。

(一)关注人类家园。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的变化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大干旱、大洪灾、冰冻、风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核泄漏、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非典、手足口病、禽流感、埃博拉等瘟疫此起彼伏;艾滋病泛滥;恐怖事件常有,战争威胁不断……地球的这些现状不应游离在学生的视线之外,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在积累素材的同时,渗透德育。

(二)关注国家民族。这一系列收集国家民族大事、发展成就等新闻,引导学生深化对国家的认识和对民族的认同,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国家公祭、抗战胜利日大阅兵、反腐、军改、亚投行的成立、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奖等。

(三)关注社会万象。社会万象,百态横生,聚焦现实,触目当思。在纷繁缭乱的社会万象中,我还这一系列分为“道德观察”“感动中国”“安全审视”“教育追踪”“体育看台”等不同的版块,通过范围的细化引导学生思考的旨归。

(四)关注人生命题。社会中,总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诠释着不同的生命内涵。他们身上,或展示坚强的内质,或传承着奉献的精神,或秉承职业的操守,或彰显高尚的灵魂……总之,体现着人生命题的方方面面。

有了不同系列的导引,学生便能在“半封闭”的管理中关注现实,了解外界。关注日久,积累日丰,学生虽非巧妇,也不用担无米之忧,更加避免了作文素材陈旧而令人作呕的弊病。而且,关注日多,学生的视界得以拓宽,感悟得以深化,思想得以升华,心中有了沟壑,笔下必起波澜,必能“我手写我心”,叙关照现实生活得知之事,抒从现实生活体会得来之理,不必生搬硬套、无病呻吟、人云亦云,作文必定少了一分套作,多了一分“原创”;少了一分陈旧,多了一分鲜活;少了一分单调,多了一分丰富!而我们也就实践了《新课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而从分数至上、机械教学的歧途中回归正途,给材料一份鲜活,还写作一份本真了。

上一篇:治安巡防队管理制度下一篇:教育学复习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