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的教育故事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名家的教育故事(精选10篇)

教育名家的教育故事 篇1

幼儿在心理和智力等方面尚未发展成熟,所以他们行为的塑造大部分是靠模仿身边人。在幼儿时期,父母是幼儿最主要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着幼儿的行为。幼儿期是幼儿行为塑造的关键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

如果家长想要达到幼儿将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行为的效果,必须对幼儿实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引导作用。家长在家庭中使用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幼儿身心需要得到了满足,并且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养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或者人格不健全等问题。

在幼儿6岁前,家庭是其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亲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受影响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产生最直接的效果,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认真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清醒、全面的认识幼儿行为问题,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对标准是:必须与年龄相符;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通过学习能掌握所处社会的语言,参与社会生活相互交往;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遵守纪律,能懂得奖与罚的意义;能正确处理与小伙伴的关系;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且其情绪表现与环境是一致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的。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养成影响深刻。

父母是与幼儿关系最密切的个体之一,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幸福,给幼儿营造一种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在父母的爱护下,在良好家庭环境的渲染下,幼儿性格外向,对外人恐惧感较低,心态乐观,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做出的行为。亲子关系亲密,幼儿与父母互动行为良好且频繁,幼儿的行为符合常规标准。亲子关系恶劣,家庭环境沉郁,亲子互动有问题且较少,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带有明显的忧郁性。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更是起到了决定作用。家庭教养方式要求幼儿必须对家长说的话绝对地服从,不能反驳。这类家长沉浸在“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我的孩子好”这样的错误思想中,他们认为幼儿年龄小,缺乏经验,自己做的决定比幼儿做的决定好,强迫幼儿做家长喜欢的事,幼儿只要服从就可以。但是,在幼儿一味地服从中,幼儿最基本的自主性、创造力、社会性发展等珍贵品质都在慢慢消退。接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幼儿,他们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他们习惯了言听计从,不愿意反驳,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性格非常压抑且易怒。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表现在家长对幼儿所有的要求都给予满足,家长认为幼儿犯的所有错误都应该被原谅,不会追究。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过多,每一个家庭都把幼儿捧在手心里,出现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家庭越来越多。

生活在这种教养方式的幼儿,只要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不能控制自己。当他们犯错误时,第一反应会是推卸责任,对造成的后果不以为然,任性冲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对于幼儿的成长漠不关心,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状况都与自己无关,认为教育幼儿的任务应该是幼儿园承担的,与幼儿是很少进行沟通的。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他们很少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所以比较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冷漠,自卑敏感。当他们犯错误时,他们意识不到错误的严重性,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教育名家的教育故事 篇2

下面简要谈谈我在学习于漪老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以便在今后学习、宣传、推广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时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综合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除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原理,通过对知识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运用,不断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外,还运用新兴学科理论,通过学科的交叉渗透,对知识信息进行系统控制,提高教学信息量,引导学生“从文学中吸取艺术性,从科学中吸取科学性”,“既从文学中,又从科学中吸取养分”。(伊林语)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从能力来说,有读、写、听、说等。就语文本身来说,要考虑语文各类知识、语文各类能力之间的关系;就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要注意配合、依存、渗透与促进。当然,语文课要以语言文字智育为核心,但根据教材个性特点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应融合德育与美育教育。上课不应单打一,应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让语文课既有扎实的语言功力,又有闪光的育人风采。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语文教师主张语文教学应当弘扬人文精神,提出要以接受多文化为前提,认为文化品种越多,对文化内容研究得越深,就越有可能通过随机的碰撞而出现“优化组合”,并让创新的观念闪闪发光。改变语文教学长期走“单行道”的弊端,犹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黑夜中的亮光,引导人们走出单行道的死胡同。

于漪老师说:“母语教学影响人的一辈子。”“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它蕴含着民族情结,传承着民族精神,对学生成长、文化素养、人格完善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学的地位必须争,它不仅是语言文字技能技巧的问题,而且是培育中华文化根的育人大问题。”“汉语本身是非常优秀的语言,是双脑文字,具象、灵动,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像爱护眼睛、爱护身体一样。从小有了这份情感,就会增强国家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也会增强作为公民的责任感。”经过几十年语文及学科性质之争,人们终于认识到:“语言不再是单纯的载体,反之,语言是意识、思维、心灵、情感、人格的形成者。”于漪老师渐渐形成了语文“人文性”的想法,接近了语文的本质。

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改革的“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其理论基础既有古代文论的渊源,又有现代教育学的依据,即“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文道统一,以道育人”。“语文教学要善于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既废除离开字、词、句、篇的架空说教,又力戒置思想内容于一旁的支离破碎的词句理解,力求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水乳交融,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有效提高”。

于漪老师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说,说而写,提炼成以语文教育理论探索为轴心的各类著述,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6卷)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数量可观。

二、情感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培养老师和学生的情操。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教师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教师必须切切实实地为学生做出表率,为此,于漪老师提出“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并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于漪老师提出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要培育学生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这个“魂”,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她的标志性思想是“教师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对党对社会主义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

于漪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在学生心田‘植根’”。针对当今“轻语文、重外文”的现象,于漪老师指出:“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母语,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就不远了,也许不多久就会完全被其他语言所代替!”为此,她呼吁:还民族语言之光彩。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爱国主义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

于漪老师以“熏陶感染育心灵”,其目的是把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育训练之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水平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双提高。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语文教学。娱目,有计划、有目的地以文学精品娱学生耳目,带领他们进入作品的优美意境,领略无限美好的风光。动情,运用经典课文中所蕴涵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志,于老师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的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激发他们生疑、质疑、解疑,进而探索生活道路和人生真谛。励志,于漪老师充分运用教材中卓有建树的人物的思想言行,影响学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启发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于漪老师认为:教师应该“用爱心培育爱心”。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于漪老师强调要用“爱心”培育“爱心”,帮助学生增强树魂立根的内驱力。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理论,浸透了她从教与学两方面行动中汲取的智慧。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于漪老师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呼吁,要从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重智轻德的重围中“突围”出来。教育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她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以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

于漪老师还认为: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懂得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谱,这个谱是活泼鲜跳的,多姿多彩的,一个人一个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平等相待,带领他们在求知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生,“研究学生,激励学生,雕塑学生,其育人的向度是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是为了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学习质量。为了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漪老师在“发现”上下功夫;在理解上下功夫。她说:“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领悟,逐步懂得师爱的真谛,也品尝到亦师亦友的无穷的乐趣。”

于漪老师让我们懂得:教师首先要自我教育,完善人格。教师心里要装国家、装教育、装学生、装责任、装追求。教师身上挑着千钧重担,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

三、艺术性:在语文教学中,边实践边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艺术风格。

教学艺术风格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教师艰苦求索,自觉地进行实验、创造、升华,这些只能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起作用,而教师的性格、气质和心理品质对教学艺术风格的影响和形成,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其艺术价值的取向。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只能在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作家创作、教师讲课都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通过文学艺术与教学艺术、文学语言与教学语言。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于漪老师教学艺术的显著特色是“寓教于情,声情并茂”。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她的课能够用语言“粘”住学生。于漪老师素以教学语言优美考究著称,她的教学语言十分独特,富有个性魅力,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她的课“总是充满激情,意蕴深刻,常常是清词丽句,声情并茂,顿挫起伏,音韵和谐”。她不仅以激情感染学生,而且善于启发诱导,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诱导他们主动地探索,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在语文实践中增长才干,具有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

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她的语文教学主要围绕“新”“趣”“情”三方面进行。新,指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变化;趣,就是讲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入迷;情,就是“把文章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

于漪老师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上海的张撝称于漪老师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这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还表现在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于漪老师认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于漪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上,让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揣摩课文的优美字词和关键语句,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她运用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能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祖国充满无限的爱,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对语文教育事业充满无限的爱。正是这种爱心,激发了于漪老师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豪情和无穷动力,进而以勇往无前和忘我的精神投身语文教育事业。于漪老师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学人之长,量己之短,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学习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学习吸纳同道们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并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检验,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终于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她在繁重的工作情况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笔耕不辍,撰写那么多精品文章,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吕型伟在《从教七十年散记———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中说:“成功缘于一种态度。”于是我就想,怎样诠释这“态度”?吕老说:“人们常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认为这句话应倒过来讲,战斗不息,生命不止,一个不断追求的人是不会老的。”找到答案了。如于漪老师所说:“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所以,我对于漪老师最大的感受是:思想者,岁月不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大力宣传推广,让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开花结果,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呈现出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2000.

[3]岁月如歌.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8, (第1版) .

[4]董远骞.教学的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语文学习.1996, (2) .

相声名家背后的故事 篇3

那时《武松打虎》这个新创作的节目,已在剧场演出了八十多场,边演出边征求意见修改过八次。为演好这段以戏曲片段为主要内容的腿子活,李金斗、陈涌泉曾多次向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悉心求教,使得相声中的唱腔、道白、一招一式酷似京剧。可以说这段相声打磨得相当成熟了,已经成了那个时期的上乘之作。可是在准备参加电视大赛时,却让领导给拦下了。曲艺团领导决定:他们只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新曲目大赛》而不参加电视邀请赛。理由是文化部举办的比赛是国家级的比赛,奖状上盖的是国徽章,获奖了对团里的荣誉、对演员评职称大有好处,而媒体比赛就没那么重要了。在这关键时刻,中央电台文艺部曲艺编辑、时任电视大赛评委的陈连升坐不住了,这么好的相声不参加电视大赛实在太可惜了。老陈星夜赶到团长家里,向她介绍了举办首届电视相声大赛的意义和它的规模和影响,并且强调现代化的传媒是可以使一段相声迅速走红,使演员一夜成名的:“你们要错过了这样的机会,不但李金斗会埋怨你一辈子,作者对你也不会满意。”团长一听老陈讲得很有道理,可又很为难,说:“我们已经报名参加文化部的比赛了,总不能言而无信吧!”老陈笑了:“我的意思不是让你们放弃一头,参加另一头,而是让你们两边参赛!”“两边参赛?”“那文化部要不同意怎么办?”老陈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放心,我去沟通!”就这样,团长被老陈的一片诚心和苦心打动了,她同意这段新作品参加电视大赛,一举获得了大奖。由此,李金斗一战成名,进入了相声大蔓的行列。在《武松打虎》这个名段背后,老陈这位老编辑奋力做嫁衣的故事是何等感人哪!

陈连升不但热衷发现新作品,还特别注意推出新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侯耀文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一般演员,可他基本功不错,台风热情奔放,表演上驾轻就熟,一举手,一投足,一个顾盼流连的眼神都像是说话,挺有潜质。老陈心里很喜欢,就留心帮他选作品,想方设法给他提供上广播“过电”的机会。

1979年7月15日,机遇来了,为了对青年人进行正确恋爱观、婚姻观的教育,中央电台和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曲协等一道组织“恋爱与婚姻”曲艺专场,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老陈把业余作者刘凯写的一段不错的相声《财迷丈人》交给了侯耀文并邀请他和石富宽参加演出。《财迷丈人》是一块正活,它对结婚时滥要彩礼,实行变相买卖婚姻的现象进行了深刻地揭露与批判。它又是一段“柳活”,贴近侯耀文演出风格,侯表演起来得心应手。侯耀文根据情节需要学唱了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又仿学了评剧唱腔,还把绝迹多年的太平歌词用在了财迷透顶的老丈人身上,足让在场观众一新耳目。相声包袱也挺不错,像:“那户口本在老头裤腰上缝着呢?受苦最深的人最知道无钱的苦,有钱的甜。”“对!只要爸爸您同意我嫁给您都行!”使人忍不住发笑,演出效果相当好,可以说空前成功。侯耀文和他的搭档石富宽正是从《财迷丈人》开始声名鹊起的。

1980年5月4日,电台和团中央为进一步推出相声新秀,举办“纪念五四青年节”曲艺专场。刘凯又突击创作了反映青年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相声《见义勇为》。老陈一看挺适合侯耀文的,便连夜把本子交给了他。侯耀文不负众望,突击排练,上台后从容不迫、流畅自然、无懈可击。侯耀文还给这个段子加了两处包袱。一处是“我抽歹徒大嘴巴时用力过猛,把一边抽下来,反手就贴到另一边,我叫他一边不要脸,一边二皮脸。”还有一处是在原稿:“我叫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之后,加上“漫说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就是扎出十二色来我也不放过你!”这两处加得相当出色,可以说字字千斤重,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使观众领略到侯耀文驾驭相声语言的高超功夫。

《财迷丈人》《见义勇为》之后,侯耀文又参加由中央电台牵头举办的全国首届相声评比。他表演的相声《糖醋活鱼》荣获了创作、表演双一等奖。侯耀文一下子成了观众眼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你看为侯耀文事业上的成功,老陈花了多大心血。

其实相声界第七代、第八代乃至第九代演员都从老陈那儿获得过帮助。举例说吧:1992年春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布置给冯巩一个任务,写一段反映亚运会题材的相声,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播出。由于任务重、命题难,加上时间紧迫,冯巩有些着急了,便登门请陈老师帮忙。老陈二话没说,马上亲自邀请北京市著名相声作家廉春明、赵福玉、赵小林、张善曾等到他家开笔会。会上由冯巩、牛群谈想法,大家帮助添“包袱”。经过半天又半个夜晚的集思广益,切磋琢磨,相声《亚运之最》拉出了初稿。于是不仅使冯巩过了关,段子播出后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节目评比一等奖。我同老陈共事多年,深为他热诚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他在曲艺圈里获得“托星人”的美称,真是恰如其分。

老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艺专业,在中央电台“幕后”辛勤耕耘了37个春秋,不少的青年演员就是在他的热情扶植和帮助下成为笑星的。笑星红了,可老陈依然是老样子,不逐名利,不事张扬,生活中非常俭朴。上下班那个黑色人造革包都没换过。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为别人塔桥、铺路、做嫁衣。

为了弘扬相声艺术,宣传相声演员和作者,老陈与山东曲协孙立生一道合作,历时三年,出版了《相声群星》一书,从而填补了笑星无史的空白。自198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多届相声大赛他都担任评委。1990年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邀请参加了传统相声专汇,四卷二百多万字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的编辑工作。还应北京市文联邀请担任“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曲艺卷的编委。此外,他还出版了37万字的《陈连升综合文选》。

值得一谈的是:退休十几年了,老陈还为国家级社科类学术期刊《曲艺》撰稿,并经常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及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曲艺“高峰论坛”和研讨会等学术研讨活动,发表的论文多次获奖,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争了光。

2010年3月27日,中央电台文艺之声、曲艺杂志社、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等几家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陈连升艺术生涯45周年研讨会”和祝贺演出。研讨会由北京市曲协主席李金斗主持。中国文联党组原副书记梁光弟,时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中央电台文艺之声总监孟欣,曲艺理论家吴文科、 贾德臣、常祥霖,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赵裕丰,著名曲艺演员笑林、宋德全、梁厚民、刘际、马云路,著名曲艺作家赵连甲等共六十多人到会。在京报纸都作了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还播出了祝贺演出的全部录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中谁获得过如此殊荣啊?!

中外教育名家励志名言 篇4

中外教育名家励志名言精选

1.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2.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李陵

3.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李世民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6.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况

7.一个从不猜忌生涯方向跟目的的人,相对不会失望。——莫里亚克

8.在所有批驳家中,最伟大、最准确,最蠢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10.要找出时间来斟酌一下,一天中作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如果是正号很好。如果是负号,那就采用办法。——季米特洛夫

11.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林逋

12.时间不能增加一个人的生命,然而珍惜光阴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卢瑟·伯班克

1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4.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5.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分秒必争。——爱迪生

中外教育名家励志名言经典

1.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3.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7.人若有志,万事可为。——斯迈尔斯

8.青少年是一个美妙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代,是未来所有光亮和幸福的开始。——加里宁

9.生当作人杰,逝世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0.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林格伦

11.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13.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14.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15.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陈果

中外教育名家励志名言推荐

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如果青春的时间在闲散中渡过,那么回想岁月将会是一场悲凉的悲剧。——张云可

6.只有朝着一个方向尽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勃朗宁

7.据我察看,大局部人都是在别人旷废的时间里锋芒毕露的。——福特

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9.在一个国家之内,只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孙中山

1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1.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王夫之

12.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13.一个人假如胸无大志,既使再有绚丽的举措也称不上是巨人。——拉罗什夫科

1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5.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6.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17.人生来并不是一场轻松的享乐,而注定是一场沉重的负担。——托尔斯泰

18.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饥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轲

19.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5

在3月17日上午,首先进行的开幕仪式。仪式完毕之后,全国中语“优秀教师”,“精致语文”首倡者徐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变色龙》一课。徐老师课题设计新颖、语言幽默、课堂氛围热烈。令我佩服的不仅是徐老师对于教材研究之深、切入点之新,而是他的提问范围之广,遍及到整个班级,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他的行动很好的践行了自己的主张:要关注到后排的学生。

精彩的课堂过后,徐老师还做了《送给语文老师的56句教学格言》的主题演讲。句子实实在在,但是每一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地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心得 篇6

逸夫小学(数学)

关清芳

2041年3月14日-3月16日,在郑州大学礼堂里举行了由德育报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受邀莅临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天津的徐长青团队、来自深圳的黄爱华团队、还有来自北京的柏继明团队。论坛由名师示范观摩课,与老师互动,微格教学研修,做报告几部分组成。在这三天的时间中,我们一共听了13节课和6场精彩的报告,授课内容涵盖小学、初中各学段的数学,报告结合课例对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了生动的诠释。通过三天的学习,真的是受益匪浅。

首先走进徐长青团队,徐长青团队 “简约教学” 的教研模式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和学习经验,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围绕学生“困惑”之处对课堂教学进行情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细化,结构设计,媒体使用,方法指导,尽可能的用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与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于“困惑”之中生思启智。

徐老师讲的《重复问题》,故事、游戏贯穿整堂课,徐老师设计的游戏《抢椅子》,邀请2个人抢2把椅子,孩子们当然有抗议,于是孩子们建议拿掉一张椅子或者增加一个人,于是徐老师就顺着这个道,邀请了4位小孩子上台接受挑战,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们又有意见了,说只能增加一个人,于是后上来的4个孩子进行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游戏定输赢。最后游戏终于可以顺利玩下去了。徐老师就开始刁难孩子:一共有几个人玩了2种游戏?4个人是猜拳的,然后后面3个人是抢椅子的,所以一共有4+3=7人。这个时候他要求这7个人站起来,但是孩子们辩解说只有6个人„„徐老师这时设计了呼啦圈的圈人的环节,让孩子们可以直观地观察人数是怎样走动的,当我看到孩子们在讨论重复的那个学生应该怎样“站”时,那个重复的孩子居然跑到了两个呼啦圈交叉的部分去了,这时在场的老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徐老师及时让孩子拿着两个呼啦圈把交际的图画在了黑板上。

听徐长青老师的课,说他满腔热情也好,说他善于煽情也罢,总之,他富于激情的语调、亲切激励的评价语言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是学生在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敢想、敢说、敢试。让我们不仅感慨:数学课可以上得这么有意思,他不像数学老师在上课,简直像是个相声演员在演小品!听他的课就像一句广告语说的:“学习就像玩游戏,不知不觉长智力。”他把讲台当舞台,把教师角色变成演员角色。用艺术大师的风格去教书育人,可谓是把教书、育人演绎为了一种艺术。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尽可能的学习文艺才能,表演才能,争取在当今社会做一个现代版的优秀教师。

黄爱华团队,紧紧围绕“大问题”教学理念展开。“大问题”就是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将努力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既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力,又是走向开放、多元的,去探索未知的学习意识。直指教学内容本质,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具有极大的探究性,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黄爱华老师通过现场师(黄爱华)生(听课老师)换位研修“倒数”,指出怎么提出“大问题”,提出“大问题”首先要研读教学用书,在用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等思考大问题的提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的“倒数”为例,备课是要思考的大问题有:这节课学什么?(倒数),这个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的思考,除此之外,还要针对“倒数”这一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耿细致的教学设计。

研读教学用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了解某一知识点在本册书,在本学段的地位和作用,相较于各色各样的备课用书,我一直认为《教师教学用书》更具权威性,更值得研读。

北京的柏继明团队,减负理念中的对教学内容“瘦身”——对简单内容压缩课时,“强体” ——对难度大的内容增加课时,我的理解就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通读教材,不只是通读本册教材,更要通读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材,对每类知识的体系都做到心中有数,只有站在全局的的高度,才能对本册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瘦身”“强体”。我们一直都在说,要活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分配课时,只有这样,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篇7

新课改,托起中国教育梦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的心得体会

姓名 单位 手机

师训领导(签字)

校长(签字)

(公章)

二〇一五年 4 月 14 日

新课改,托起中国教育梦

---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2015年4月10日——1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体育馆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真可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拂去虚华,返璞归真,九位专家真是给我们上了三天活生生、朴实实的课堂。三天的学习胜读三年大学,他们的风采解开了我十几年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困惑。他们也对目前语文教学的改革表达了非常急切的心情,他们借助课堂教学展现了他们关于教学的理念及新课改的成功经验,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们在老师们的欢声笑语中抛砖引玉、旁征博引,竭尽全力想把自己的所专所得传授于我们,但我们又能得到多少呢?现把我自己这三天的学习体会概括如下:

教育大家,却愿俯身甘为孺子牛。

4月10日上午,我有幸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课和评讲,魏老师讲的是《人生不设限》。短短地一课给我留下了思音如行云流水,思义却意味深长的深刻印象。一个教育大家,却能俯下身子给七年级的孩子和在座的老师们投入地表演,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其声情并茂的表演饱含着无限的真情实感;其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孩子们撑开了一个个想象的翅膀;其犀利的语文教育新观点却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天地。魏老师按照读、讲、写的过程,步步引导,步步深入引入课文。从生命的角度,幽默地引发大家要尽情享受生活。从他入情的表演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在以自己独有的幽默带动学生表演,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理解感悟及实践素养和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和升华。

教育名家,却以超群的智慧解读文本。

两节古诗吟诵课,让众人惊叹。赵志祥老师执教的《古诗的节奏》和胡红梅老师执教的《白梅——古诗吟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古诗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今天我终于找到了如何教学的切入点了。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何捷老师的《读绘本故事,练习说话写话》一课,以绘本故事《我爸爸》为文本。精彩有趣的绘本,加上何老师风趣的引导,孩子们的心被紧紧地牵住了。何老师一边带着孩子们阅读故事,一边让学生用所给句式练习说说、夸夸自己的爸爸,贴近生活的话题,令学生兴趣大增,而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也营造出了轻

松愉快的氛围。令我感动的是,何老师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句话,认为孩子的一切想象都是合理的。在何老师的努力和鼓励下,孩子们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一张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手都举得高高的,哪里还会怕说话、写话!

台湾教师袁宝珠的《三次阅读》真是一套完全针对学生学习所设计的教学法,真正训练学生自学、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归纳、表达、写作等等能力。把学习权完全交还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各种能力、增进学生阅读、思考、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让传统的教学历程中着重于教师单方面的教,扭转成着重学生学习的习,唯有学生自主、高效率、充满思考性、体验式、讨论式的学习,才能把从学习中逃走的学生重新拉回乐意学习行列。

除此之外我还聆听了蒋军晶、刘飞耀等专家的课,短短的学习虽已结束,但这次郑州之行,对我的触动之大之深,却是前所未有的。

与名家面对面,聆听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智慧,我更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真如井底之蛙。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海无涯,永无止境。作为教师,不下苦功钻研、借鉴和吸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学习崭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艺术。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与创新型教师。

为什么我们只是考试大国,却不是人才培养大国?为什么我们的老师教得这么辛苦,我们的孩子学得这么刻苦,却总是培养不出创新型的人才?这不仅是大师对我们的诘问,也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与专家面对面,才有了一点感悟:归根到底,是教育的责任,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我们教得很辛苦,但辛苦得没有价值,学生们学得确实刻苦,刻苦得已痛苦不堪了!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只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而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则极度缺失,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在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我进一步感觉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这些专家已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感悟名家课堂,展望语文教育 篇8

——参加《全国名师教育思想与教法实践名师教学专场》有感

2013年11月16日和17日,我们怀着对语文教育的热情,对名师智慧的向往,到光后小学参加全国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实践研究论坛。16号上午是王红梅老师的《维生素c的故事》,感悟她全脑语文教学带给孩子的思维风暴。下午聆听了武琼老师的《长征》,折服于她细致又细心的指导朗读。17号上午崔峦老师为我们解读新课标,了解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紧接着是窦桂梅老师精彩的“1+X”课堂,让我们金坛他立足教材,却超越教材的人文魅力。这次听课不仅学到了未来语文的发展方向,并且近距离感悟名师的语文课堂美丽,实在受益匪浅。

从研讨会回来,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他们能将一篇简单的课文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将一班陌生普通的学生变得投入课堂,热爱语文,我们以后语文教育会走向何方?今天下午到十九小参加了“如何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讨会,让我联想起崔峦老师做的有关新课标的报告。崔峦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加强语文教育,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大势所趋。甚至他还大胆推测,语文可能在未来会变成300分。让每一位在场的语文老师都激动和自豪不已之余,感受到肩上负担的层层压力。新课标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改进识字、写字。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更加重视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四、更加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结崔峦老师的建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个各个年级的识字量加强写字训练每天语文课十分钟教师指导下练字,天天练。鼓励孩子做笔记。2对于我们低年级,要注意指导孩子的汉子,词语的练习,低年级体现识字、写字为基础,当前大量时间分析课文内容的现状要彻底改正。低年级识字写字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3指导正确的写字姿势。3,让学生认的一定要认牢固,要写的一定要写好。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不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要写的字:严格要求,细心指导。独体字:抓住主笔,起笔、运笔。合体:结构,各部分相交、相离。

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40分钟的课堂究竟能让他真正识字写字吗?今天在19小参加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研讨”给了我答案。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好语文,除了用教科书,还要大力开发儿童阅读。因为阅读是教学的核心,分数重要,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是阅读。终生以书为伴更重要。

一堂课能教给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除了课堂,更应该培养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只有孩子爱上阅读,他们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魅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除了语文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要让他们真正通过阅读将语文融入生活中去。坚持几年,低年级考试鼓励写句子、写话,一日一句,配画,激活他们的想象力。阅读、口语交际课上认真指导学生发展口头表达、交流、应对、互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口头语言,每天三五分钟进行口头表达。如:3分钟新闻发布会,说说昨天的大事情,让孩子当中发言。从“敢说——善说”。我们要激活每个孩子对想象力、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谈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象。这样积累下来,不仅写作时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还对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开阔的视野起到重要的作用。

17号上午刚刚听完武老师的课,窦桂梅老师便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的魅力,通过她创造性的“1+X”课程。使孩子们通过老师独特的引导和提问,最终居然能将一篇小学生课文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窦桂梅老师讲解的是一片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皇都的新装》。上课前,她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而是从课文的体裁入手,一步一步解开这篇浅显又充满智慧的童话故事。窦桂梅梅老师清晰地给大家呈现了这种课堂模式的教学流程:预学(预学单)——共学(共学单)——延伸(延学单)。每张学习单问题简洁,预习单:我的感受;我的疑问。共学单:皇帝迷失在哪些地方:迷失之一,迷失之二。延学单:

1、我的收获;新的疑问。问题简洁,线条清晰,课堂丰富,如此模式,简单而丰富。以课文为主干,引导学生扩散思维。让孩子们学会揭开童话神秘的面纱,探讨童话下的人性险恶。如窦桂梅老师问:“爱美有错吗?”“谁是造成这一场面的第一责任人。”刚开始同学们被这独辟蹊径的问题问糊涂了,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和反思。在老师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大胆自信,迸出思维的火花。窦老师讲:“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她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我们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要“把教材看作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并能准确地加工教材。”要将不同的文本将出不同的味道,通过语文教材,真正让孩子感悟到字里行间的魅力和深刻的道理。比如她提出英文“oh”为什么翻译成“哎呦”。“哎呀”的四个声调的不同感情。这些细节不仅体现的是她对教材的高度把握,更是她自身人文素养和教学智慧的体现。

听完这些名师名家的课,每一节都带给我们不同的震撼和反思。最大的疑问是“如何能成为向他们那样的名师。”我想,只有求助于我们最伟大的老师——书籍。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干的是培养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停止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变成一场灾难。最有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止对书籍的追求,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学生,对得起我们的称号——老师。

香山学校

全国教育名家报告会欢迎词 篇9

尊敬的王俊校长、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上午好!

缕缕秋风掀动心中的真情,丝丝秋意跳跃幸福的喜悦。在这丰盈流溢的初秋时节,我们迎来了汝南县第四届全国教育名家报告会,本次报告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全国教育名家王俊先生等三位教育名家,我代表汝南汝南县教体局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王俊先生等3位教育专家都是我们教育界的权威专家,今天台上就坐的王俊校长,是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2000年4月起至今,担任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校长和党总支书记。他的“结构尝试”教学研究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被《中国教师报》等誉为我国城市学校原创课改的一个样本,在江苏省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我相信,他们的到来将会为我县县高效课堂的深入实施注入无穷的力量!

2012年是我县“六年争先”的开启之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出台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修订颁布,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打造,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教育工作是一件领导关心、百姓关注、社会期望值很高的工作,要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那里来?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学习。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就难以完成我们肩负的重任。只有不断学习充电,始终立于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人,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教育的发展轨迹,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本届教育名家报告会,就是提高我县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今天参会的都是各校校长、业务领导和教学骨干以及局机关股室和二级机构的全体同志,你们是汝南教育的中流砥柱!希望大家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听课,博采名家精髓,提高自身素质。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驾于课堂的技能,努力争当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领头雁,推动我县高效课堂进程,为我县教育事业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王俊校长能莅临我县讲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预祝本次全国教育名家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教育名家的教育故事 篇10

济南没有春天

2012年5月17日,我们一行七人,从五莲长途汽车站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我们的省会济南。读了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在心里对济南城一直心存向往之情。初到济南,这座老城总算没有让我失望。总体感觉济南城虽然人很多,但秩序相对井然;济南的人也很诚恳热情,这一点从我们搭乘出租车司机身上就能感受得到。唯一让我们有些受不了的就是济南的天气,四大热炉之一的济南城,即便是在五月份,也绝不会让它的造访者心存一丝侥幸。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的让你无法躲藏,就如我们那里的盛夏一般甚至比盛夏还要热。然而在五莲,我们来之前是要穿外套和长裤的,这里的夏来真是来得太早,春天太短暂,甚至让人怀疑济南是不是没有春天?

非一般的感觉

谈完了济南城也该进入正题了,这次我们参加的是“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即名师课堂研讨会”。这样高端的会议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在之前学校领导下发的通知上,已经了解到有关会议的内容,看到了很多以前只在书本上见到的学者大家的名字,其中就有我们最熟悉的魏书生老师,所以对这次会议非常期待。事实是四天的会议下来,所有的内容早已超出了我的期待,我甚至不知该用怎样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慨。总之这次的学习感觉非一般,它给我带来太多心灵的撞击与震撼。

最初的感动

17号下午,交完会务费后,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资料,打开来一看,被这次会议的组织者深深地感动,他们一开始就送给了我们很每个人一份很珍贵的礼物——陶继新老师的三本书,更让我感动的是会务组把这次会议的全部日程,每一位要讲课的专家资料和所有要讲的课文都为我们打印出来,装订成了一本16k78页的一大书发给我们。看着自己昨晚匆匆在电脑旁打印的一摞资料,自以为准备很充分,没想到白忙活了,人家想的比你还周到。一滴水能映射整个大海,一个很小的细节能让个人感受到主办方的良苦用心。就是这份心,让我们感觉学不到东西回去是很不应该的,所以四天里我们听得记的得都很认真,甚至连晚上的论坛我们也是一节都没错过。

会议正式开始

18号早上我们赶紧用餐,尽快赶到会场,想占个好一点的位子,没想到等我们到达会场,早有不少老师在等待,心里不禁窃笑原来跟我们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中午我们听了两节课和一个报告,两节课的执教者都是来自北京的韩军老师,一节是朱自清的《背影》,另一节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上课之前我们还在猜测,像这样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课文,人家专家会怎么上?两节课听完,我们都由最初“怎么上”的疑问,完全转变成了“怎么会这样上”的震撼。

一是韩老师对课文的解读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却又是那么的至情至理。《背影》不只是在写父与子,更多写生与死;《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也有他的风景。文本的解读不只融入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更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怀。我想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和学者的情怀就而不会有如深刻而精彩的课堂。

二是为什么会有对文本如此的解读,韩军老师能抓住了文章的关键环节和词句,深化细化教学关键环节,博闻强识适时地穿插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水到渠成的解读,这些都是值得我今后好好学习的。

三是已年过半百的韩军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收放自如,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讲课过程非常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不只注意拉近自已与学生的关系也特别注意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正因为他的课才会有如此别样的风采。

接下来是陈日亮老师的报告《阅读教学的效益与文本解读》,陈老师是一位已过花甲之年,头发都有些斑白的高个老头,一个半小时的报告我是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聆听的,他的报告对语文教学来言,真是起到了正本追源的作用,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要多从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文这一层想,必须认清自己教的是什么?不重花哨、去除浮华、贵穷本然。

下午和第二天中午学习的都是高中的课程,虽然路子跟初中教学不太一样,从中还是有所收获。

第一节课是王开东老师《一个人的遭遇》。

这是一篇反应战争题材感人至深的长篇课文。王老师的解读方法非常巧妙,他把所有问题都放手抛给了学生,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反常”,并通过对七处反常的分析,轻松完成了对课文的解读。非常地巧妙!从中我学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课文解读方法,那就是抓住文中空隙,比较其中的矛盾点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二节课是王岱老师的《宝玉挨打》。

本节课对人物形象的细腻解读对我启发很大,如对黛玉与宝钗两者的人物形象分

析,王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问:她们是带着什么来的?(宝钗是带着药来,黛玉带着泪来)都说了些什么?(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也不知今日”,黛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结合《红楼梦》整部书来体会两个人物之后,进一步引导生换位思考问题二:“假如你是宝玉你更爱谁?”顺势引导生对整部书的内容与主题有更深的思索。这样精细的形象分析是我在读这部书时所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很受益。

第三天的震撼

没有大山的重,掂不出丝羽的轻,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对所有参加会议的老师来讲绝对是最精彩最震撼的一天。这一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太浅陋,离目标太远,就像羽毛的轻与大山的重一般对比强烈。

来自北师大附中,年轻漂亮的王君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课《老王》、《纪念白求恩》。这两节课很多老师,甚至是专家是含着泪听完的。本来11:30结束上午的内容,结果到主持人陶老师深情的上台让我们猜现在是几点了的时候,大家很难相信已经12:30还多了。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离场,大家无不伸颈、注目、默叹、以为妙诀!深深地震撼于这课怎么会上的这么好!细细的想一想她的课好在哪里呢?似乎又很难说得出,因为哪里都好,是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又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精湛的设计,巧妙的构思,文本的深刻解读,背景资料的恰当运用,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过程的简化、深化、细化,在这里都得以最完美的展示,不由得你不震撼。由共鸣到争鸣,在争鸣中绽放精彩,把一堂课层层推向极致。精彩的课堂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精彩的课堂又从来都有标准,当全场的的掌声响起,我们就已经找到了标准。

如果王老师的给我们的是鲜花怒放的震撼,那么余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就是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余映潮老师是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他的课正好展现了他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的教学特点。他的两节课上得踏踏实实,做到了目标定位、思路清晰、层层深入、重点突出。没有多激扬的语言,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花哨热闹的环节;有的只是精当的设计与方法的示范,有的只是适时引用和层层深入的启迪。水到渠成、润物无声、课惊四座、独乐其中。望着余老已渐佝偻的身型,顶礼膜拜之感油然而生。

最后三个半小时

在我写济南学习有感的过程中,所有的感受我都是一气呵成的,唯独到了这一块我不知道该怎样写,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像我在山里,在乡下长了20年后,突然在我20岁那年夏天来到当时还没有丝毫污染,现在也依然美丽着的日照大海边一样。辽阔的海,湛蓝的天。不论是辽阔的海面,还是起伏的波涛;不论是泛起的浪花还是退却的浪潮,我都陶醉得不得了。可那刻我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来赞美它,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抒发我内心的感慨。当主持人说最后这三个半小时交给魏书生老师的时候,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魏老师是迈着轻捷的步子小跑着上场的。三个半小时我们坐着听,他站着讲。偶尔还来个单脚站立,举手投足间都能显露出他练气功的底子。用他的话说你们别觉得我站在这里这么长时间累,其实我正如行云野鹤一般自在,很享受这个过程。好了,终于找到了要写魏老师的突破口,就从享受开始吧!魏老师报告的题目是《漫谈语文教学》,主要内容是语文教学要守住“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科学、民主,一小点:坚持练气功)。这些都是魏老师从教几十年的法宝,从他的法宝中我浅陋的总结一点自己悟到的冰山一角的我的法宝。

第一就是享受,魏老师是一个真把教学当享受的人,即使是在盘锦市当教育局长的13年期间,他依然坚持教两个班的语文。有人试图给他减负,他坚决不肯,反而反驳他们说:“别认为我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课堂上跟孩子们在一起!”所以他一直到60岁退休的最后一天,还一直坚持教授两个班的语文课。从中我学会了享受,享受我的工作,享受我现有的生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宇宙里。心存感恩,积极乐观。

第二寻找规律,按部就班地把教育这件事,持之以恒的干好。所谓寻找规律就是魏老师前面提到的科学,到我这儿,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应该多研究学生的特点,掌握他们生活学习的规律,民主制定班规制度,之后持之以恒的执行。

就如魏老师管理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没有不干事的人,消除没人干的事。”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干,学习不上进的学生也没时间捣乱了,然后抓住闪光点,反复扩大,让每一个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由以前的“大锅饭”,转变成个人的“自留地”,积极性能调动不起来吗?

第三就是高尚的人格。魏老师三个半小时的讲话,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大家的风范,无论是他看问题独特的角度,还是他的低调内敛、自律乐观都是值得仰慕敬佩的。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伟大,也真正感受到像魏老师这样有着高尚灵的一些教师、一群教师、无数教师,他们是支撑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甚至是支撑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脊梁!也深深地感受到做一位好老师是多么的任重而道远。

结束

上一篇:反思地理下一篇:形容冬雨寒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