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职教师说课课件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中职教师说课课件(推荐11篇)

全国中职教师说课课件 篇1

全国中职学校说课大赛成绩揭晓富阳市职高青年教师获奖

作者:黄银娥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11期

10月27日,2012年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成绩揭晓,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汽修专业青年教师沈铭铭、机电专业青年教师傅俊双双榜上有名,均荣获全国说课大赛二等奖,为浙江省、富阳市和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争得了荣誉。

全国中职教师说课课件 篇2

关键词: 说课 中职院校 教学手段 教学能力

1.对“说课”的介绍

教育,一直是整个社会讨论的重点,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当然不能一成不变。为了培养大量适应国家发展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针对办学性质,提出了“说课”理念。所谓“说课”,是在基于备课的基础上,在教师之间或者面对领导,主要通过讲述的方式,对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况阐述自己的教学“预算”和理论规划;同时,针对说课人的讲述,同事或领导对其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等等。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种“同行互斥”的方法,在经验共享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共同进步。正因为“说课”这种方式是在同行之间进行的,方法开明,可取性大,教师会在“说课”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激烈的讨论中会深刻反省,以求进步。

2.“说课”的具体作用

说课是以备课为基础的,在诸多教师面前展开的一种公开授课的方式。由于汇聚了教育界的诸多精英数学教师,将众多不同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交集在一起,课堂必然会是一场智慧的较量、知识的碰撞。正因为有了“说课”这种方式,数学教师能够深入了解的教学重难点,提高对教材的熟悉度,同时教师之间也能分享自己遇到的教学障碍,共同解决;并且一起反省自己教学的不足,共同讨论出更好更合适的教学办法。

2.1深入了解教材

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说课”时,必然会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复习和理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课”,教师会将课本内容烂熟于心,熟知任何一个章节的重难点,当然,我想任何一个资深的教师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说课”的重大作用就是因其具有汇聚性和开明性,使得数学教师能够通过“说课”掌握更加快捷易记的解题方式,能够深入浅出,将教材越讲越简单。

2.2增强职业技能

“说课”不是闭门论道,是要当着诸多同行的面授课,阐述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则所说的内容必然会遭到同行的否定。所以,为了能够使自己的“说课”内容更有吸引力,进行说课的数学教师必然会做好充分准备,在课余时间也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更强的能力驾驭课堂。正因为“说课”给诸多教师提供了良性竞争的环境,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教师就有了不断提高的动力,职业技能和教学手段也会不断改善。

2.3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说课”带来了教学手段的改进,对学生而言,提高了他们上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提高很多,教学效果也会大大优化。

3.“说课”说什么

3.1说学生

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老师所采取的所有手段都是用于学生的。所以,“说课”的内容当然少不了说学生了。“说课”要有针对性。先就单个学生而言,老师的“说课”要因材而说,针对成绩好的、理解能力强的,学习态度又较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归位一类来说,将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提出来详细地说。对学生整体而言,要说他们的学习特点,说明对他们的应对措施。

3.2说教学手段和方法

人各有不同,形式做人皆不同,教学自然也会有不同。所以数学老师在“说课”时,必然要说一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所谓的教学手段,比如板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诸如互动式、练习式等。“说课”老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将自己的方法手段与其他老师分享。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他教师一定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说课”老师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3说教学程序

在“说课”时,教师一定要说明自己的教学程序,这也是说课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自己教学程序的阐明,他人能发现说课人整体的课堂安排,了解整个课堂的流程和讲课特点,便于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只有在了解到教学程序后,其他教师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才能够提出有利于说课教师改进的意见。

4.对“说课”的建议

对于促进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说课”确实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所以,我认为这样好的方法应该大面积普及。教师在“说课”时,应该表现得更有特点,不能局限于前人的模式,要大胆彰显自己特点,敢于创新,敢大胆提出新的有意义的见解。同时,一定不能吝啬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要大方地和别人分享。

5.结语

21世纪是个人才需求量巨大的社会,需要国家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我们的国家也正在为之努力改进中。所以,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如此。本文阐述了“说课”对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从“说课”的诸多方面谈起,切实证明了“说课”具有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在此,希望所有的办学单位都能够大力推广这样好的教育方案,同时提出更多更好的教学办法。

参考文献:

[1]王丹丹.中职数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现状的反思与对策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2(12).

[2]汪俊.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的幾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宋丽娟.有效课堂,从“新”开始:浅谈打造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方法[J].学周刊,2012(10).

全国中职教师说课课件 篇3

说课人:xx 申请任教学科:旅游管理与服务

说课教材:《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工作单位:xx 说课时间:二○一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说课目录

1.说教材 2.说学生 3.说教学目标 4.说课时

5.说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6.说教学过程 7.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

(一)基础

《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其第一节旅游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更是基础的基础。它以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为主线,研究什么是旅游发展。课程基础

判断旅游的本性属性是什么,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以其为警示,如何成为一名文明旅游者。

(三)素质目标: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旅游行业兴趣和愿望。

四、说课时计划

计划用一课时(45分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型进行教学,中间有1次学生讨论的环节。最后对本堂课有一个小结。大致的时间安排如下:

情境导入3min 课堂讲解35min 课堂讨论5min 课堂总结2min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重点: 旅游的定义、属性

(二)难点:

旅游与生活中所说的旅游之间的差异、旅游的本质属性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了解相应的

七、说教学反思

全国中职教师说课课件 篇4

北京十二中 高宇

一、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数学发现的过程往往包含合情推理的成分,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中,合情推理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合情推理的实例,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许多学科中的伟大猜想及定理的产生都源于合情推理.因此,分析合情推理的过程,对于了解数学发现或其他发现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是归纳推理基础上对合情推理学习的继续,类比和归纳一样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具体例子入手,分析它们所反映的思维过程,从中挖掘、提炼出类比推理的一般过程,并概括其含义.在练习和应用中加深对类比推理的认识.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真正的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互补性,初步体会科学的方法论在日常生活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为将来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奠定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形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特点,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创设情境、进行探究,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类比推理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发现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主要有以下两个困难: 1.用类比进行推理,作出猜想.这部分中大多数问题是给出具有类似特征的两类对象,由学生根据一类事物的已知特征推测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要弄清楚怎样类比首先应该会明确指出这两类对象具有哪些类似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举到的类比推理的例子和教师给出的小练习,都应注重从两个方面先分析:(1)问题中两类对象分别是什么;(2)他们有哪些类似特征.通过寻找两类对象的相似性,将两类不同的对象联系起来,从这种相似性出发,从概念、结构、维度、方法等角度出发,由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推测另一类也具有这样的特征.本节课主要以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类比为载体,因此也特别注意从它们研究的对象出发,建立平面内点、直线、平面图形与空间元素的对应关系.2.确定合适的类比对象

进行类比推理时,合理的确定类比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使类比成为“乱比”.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要求较高,本节课通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尤其是图形蕴含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会寻找类比对象的方法.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取以问题为驱动的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以以下几个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

问题1:(从《阿凡达》和叩诊法说起)这些问题中用到的推理方法与归纳推理有什么区别?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复习归纳推理的基础上提出另一种不同的推理方法,请同学参与讨论,并感受这种推理方法与归纳推理的区别,辨析概念的同时挖掘类比推理的含义和特点.问题2:你能举一些生活或学习中类比推理的例子吗?

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初步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寻找类比推理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通过

对所举例子的辨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问题3:类比推理的步骤是怎样的?

在学生举例基础上请学生给“等和数列”下个定义,使学生发现这个过程中只有一类对象,因为需要从已有的旧知识中寻找线索,找到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在此基础上推测“等和数列”的定义.从中抽象出类比推理的步骤.问题4:圆可类比为球,正方形呢?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呢?三角形呢??

插花课件说课 篇5

插花课件说课

《插花》主要介绍了插花的制作方法,它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缤纷多彩,进行美的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现美,创造美。过本课例的学习,学生既能学习简单的插花方法,又掌握初步的插花技能,对增强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丰富其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鉴赏创新能力的好教材。重点准确把握插花的艺术性。难点是熟练把握插花的技巧。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动开放、扎实而有效的劳技课,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精神实施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一、教什么?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要通过某一具体项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达到的审美能力,特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一些知识:花名、花语、插花需要的工具、插花方法等。2、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设计并制作插花。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卫生保护的教育。

二、怎样教?

(一)、做好学前准备:插花虽然很常见但学生可能未曾注意。为了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我精心挑选好工艺精美的插花图片制成课件,借助多媒体课件音、形、色、动的优势,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以形象材料进行形象活动。当然也准备了本节课所需的器具。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用精彩的活动吸引学生。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们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原本枯燥的制作方法的训练生动活泼起来。为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天地!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约2分钟)我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城市、居室、婚礼中的鲜花课件,目的是使他们感受那绚丽多彩的鲜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当时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插花的动机,引出课题并板书“插花”。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大约30分钟)

(1)、让学生了解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过构思,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使之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2)、了解世界上有两种插花形式,一是以中日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优美的线条,使用的鲜花不多,但插几枝就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装饰丰茂,形式多为几何体,多数讲究对称的插法,有容荣华贵之态。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几种插花作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东西方更多形式的插花作品,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态度与兴趣。

(3)、生生间进行花语知识交流。在创作中,只有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课前都搜集了一些花语,让他们交流搜集来的信息,为插花时立意构思做好铺垫。如:百合花象征着百年好合、大团圆;又如玫瑰花象征着热情、友情等。

(4)、教师演示插花创作。

①让学生认识插花的工具和花材。然后教师进行插花制作。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插花的第一步应先立意构思,并告诉同学们我插花的意图是把作品献给在四川地震中生还的同胞们,希望他们的身体早日康复,重建家园。

②根据意图及个人的喜好确定造型,作品的造型有很多种,此时大屏幕展示插花造型。③根据造型,用叶子打底,确定作品的大小。(把花泥浸湿,起到保湿作用,根据容器的形状对花泥进行适当的修剪。)

④插入焦点花,也就是确定视点中心,因此,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进行安全和环境卫生教育)

⑤插入配花,根据作品的造型高低错落的插入配花。

⑥最后添入一些满天星等配草对作品进行整理,再为作品起个名字—奋起。名字和开始的立意构思相对应。

(5)、请同学们一起回忆刚才插花的步骤。(学生回忆,老师贴出板书)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插花的方法步骤,突出了重点,更为后面学生独立创作打好基础。

(6)、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插花,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①为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派代表介绍作品的立意构思和寓意。②还要在创作中注意安全、卫生问题。(小组合作前,为了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发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创作的造型。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作品展评:在插完作品后,让学生把自己组的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展示介绍。同时鼓励表扬,给他们鼓励增加信心。同学们听了介绍一定会对这些作品有个评价。然后,让他们把手中代表羡慕的红星送给喜欢的作品,给认真用心的同学以鼓励。

3、课外延伸,实际应用。(大约5分钟左右)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感到无比幸福,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我趁势让大家议一议怎样更加丰富插花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插花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更具有创新精神。

4、教师小结,升华情感。(1分钟左右)“之所以插花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这与我们和平的祖国分不开,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和平环境。我相信大家通过这花与草的构筑,一定会将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这样的小结旨在升华情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教育。

附板书设计: 插花

1、立意构思 2、确定花型 3、确定大小,用叶打底

4、插入焦点花5、插入配花 6、整理命名

(教学中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板书的内容是插花的步骤,调理清楚,重点突出,目的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自主动手插花创作。)

三、为何这样教?

1、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整个教学设计我们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媒体直观展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劳技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

2.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课让学生着重掌握的“插花”的制作方法,都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才能掌握。把枝、叶、花、果从植株上剪下来,任何人都会将它插到容器里,但是插花这种劳作活动和表现形式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和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情趣进行插作,组合成一个优美的造型,并借此表达一种主题思想,传递出一种精神和情感。面对一群只有只有十岁或者十一岁的想象力不太丰富的五年级学生,所以本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掌握插花的方法步骤。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把教学落到实处。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劳技,在生活中享用劳动与技术!

说课教学课件 篇6

“写喜欢的小动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这一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专题编排了《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文章。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每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在四篇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真情实感。

从课文到口语交际再到习作指导,整个单元清晰地展现了“读动物,说动物,写动物”的设计思路。“跟大作家学写小动物”,“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本次习作指导的总体思路。

二、说学情分析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农村小学,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部分孩子搬进了高楼林立的城乡“示范镇”,一部分孩子仍生活在布满平房、小巷的自然村落。农村人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养小动物,孩子们自小就有许多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课前,我要求学生观察小动物,给小动物拍照,和小动物玩耍。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此外,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不仅乐于观察,乐于书面表达,而且在二年级下学期有过一次“写小动物片段”的经历。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和习作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在深入解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之后,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为本次习作教学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选材,自主拟题。

2.学习本组课文写小动物的基本方法,适度运用于习作实践。

3.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本组课文写小动物的基本方法,写出小动物的特点是习作指导的重点。选择恰当事例,具体记述,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观察处在第一位,它不仅是写作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习作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不但要认认真真地瞧,还可以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听听动静,和小动物玩玩……

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也是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大作家笔下的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中蕴含着写作的奥秘。小作家们要去读,去思,去悟,再去用,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说写结合一般是先说后写,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促进交流,而且便于教师学生动笔前前进行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

为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读——说——写——评——改的思路,设计了:施展魔术,激发兴趣;抓住灵感,拟定题目;边读边悟,学习绝招;范文引路,起草成文;展示交流,修改提升。五个教学环节。

1施展魔术,激发兴趣

幽默是男老师上课的法宝,兴趣是学生爱上习作的关键。上课伊始请同学们说说他们都喜欢什么动物。

接着,老师说,于老师会变魔术,能把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变出来,信不信?

孩子们在质疑和期待中,将目光投向教师。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和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一个个闪过屏幕。孩子们带着惊喜和期待走进习作课堂。

2抓住灵感,拟定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着眼前闪过的小动物,孩子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迅速捕捉住这份灵感,拟定作文题目。可以是动物的名称,也可以是家人给动物起的名字……

孩子们在作文纸第一行写下鲜活生动的题目:

大白鹅、小黑狗、我家的小兔子、乌龟赛跑、 淘气的皮皮……这些题目唤起了孩子们的习作欲望。

3边读边悟,学习绝招

1.学习绝招一——确定角色

老师继续引领他们“跟大作家学写小动物”,去发现大作家们写好小动物的绝招。

出示图片,唤起学生回忆。(白鹅图、白公鹅图、猫图、小猫图、母鸡图):

在课文中,丰子恺先生称呼白鹅——鹅老爷;

在叶·诺索夫的眼中白公鹅就是海军上将;

老舍先生把大猫当成了朋友,把刚满月的小猫当孩子一样看待;

他笔下的母鸡俨然就是一位母亲。

学生发现大作家把小动物当成了他们的伙伴,朋友,甚至亲人。写好小动物,就不能单单把它们当作动物来写,而要确定好它在自己心中的角色。(此时板书第一招:确定角色)

接着请孩子们谈谈,在他们心中,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应该是什么角色?——可以是小伙伴、小弟弟、小宝宝甚至是小淘气。

2.学习绝招二——捕捉特点

“要具体地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习作的核心要求,是这次习作的一个提升点,也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所在。

接着跟大作家学,看看大作家们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点。

(课件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白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猫》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母鸡》)

在读中,孩子们不难发现,大作家都能用生动的句子,突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此时板书第二招:捕捉特点)

学是为了运用,运用能够巩固学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激励学生:“大作家都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能准确地抓住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小作家们,你们行吗?如果让你,用一句话介绍小动物,你会说什么?”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进行指导,这样的句子一般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结尾。孩子们写的有模有样……

师生围绕抓住了小动物的什么特点进行交流。

3.学习绝招三——描述趣事

仅仅是一句话还不是好文章,大作家们还写了一些具体的事。

(课件出示老舍先生描写小猫的段落)

这些事使小猫可爱,淘气的形象跃然纸上。明确:描述趣事也是写好小动物的一个绝招。(此时板书第三招:描述趣事)

明确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小动物的趣事。

整个第三环节,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读大作家的文章,发现大作家写作的方法,学习大作家写作的方法,运用大作家写作的方法,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交替运用。在读、思、议,说、写、评中学习写作。

4范文引路,起草成文

“确定角色”“捕捉特点”“描述趣事”这三招帮助学生打开了习作思路,明确了基本的习作方法。但是第二学段的学生仍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范文引路,适度模仿对于大多数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的名家作品语言风格各具特色,但不适合作为小学生的习作范文。老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可借鉴的伙伴式语言的例文。

(课件出示《小乌龟》片段)

这个片段来自小学生的真实生活,是学生优秀习作的片段,很容易引发情感和语言的共鸣。

由这个片段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具体的写作策略——描写细致些,感受真实些。

从精选材料到确定题目,从选取事例到指导方法。经历这样的指导过程,学生自然能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孩子们继续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修改提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一环节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改;第二步自读习作,自评自改。

最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朗读习作。

六、说板书设计

音乐说课课件 篇7

一、设计理念

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在《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课中,我以音乐为主线,将歌曲、舞蹈、与乐器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表现音乐,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材分析

《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一首四二拍的羌族民歌,旋律进行以四度上扬为其特色,表现了开朗、活泼的情绪:节奏是前密后疏,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易学易唱易记,并具有舞蹈性,适合边唱边跳。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能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等各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3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羌族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歌曲的学唱作为本课的重点,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作为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设想

这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采用了歌曲、乐器与舞蹈相结合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六、情景导入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学生进入课堂后,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简单的了解羌族的地域特点、风俗习惯、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由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再由民族乐器舞蹈和名族舞蹈锅庄引出所要学习的新歌《吹起羌笛跳锅庄》。

学唱新歌

首先完整的欣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初步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情绪。

再提出问题“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聆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感受歌曲。引导到他们发现前面八个小节和后六个小节基本相同。

在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轻声跟唱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放声歌唱。在学唱的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我将采用对比的教学法,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改正

自主探究 拓展延伸

把学生分为两组,引导他们试着用打击乐编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进行比赛,比赛时当一组用课堂打击乐伴奏时,另一组的学生演唱歌曲。比赛结束让学生们进行自评,在进行客观的互评,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之中,有利于养成整体评价的习惯。不仅如此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良性竞争与展示。教授简单的锅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边唱边跳。对于学生们的表现我都给予鼓励,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

氧气说课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课题2《氧气》。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氧气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不够系统;学生会进行一些简单实验操作,但操作不够规范;对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有所了解,但不会运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两个重要概念 :①化合反应 ;②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设计思路】

本课题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本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自主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科学探究、归纳总结、合作学习等

【课前准备】

1、课件

2、实验仪器:玻璃片、烧杯、燃烧匙、镊子、酒精灯等。

初中物理说课课件 篇9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 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 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 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 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 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 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 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 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D. 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二次函数课件说课 篇10

二次函数课件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二次函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函数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已学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复习,又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为将来二次函数一般情形的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1) 掌握二此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4、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的画法,以及它们图象的性质。 ②学生个性活泼,积极性高,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 能力。

③初三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形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关键词:情境、探究、分层)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以“探究式”体验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 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探究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关键词:类比、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对照学习。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和“乐学”.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呈现抛物线和谐、对称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

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验证的过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温故引新

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有关抛物线的图案,创设情境:

(1)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2)你们知道: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从而引出课题〈〈二次函数〉〉,导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为了更贴近生活,我先设计了两个和实际生活有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然后出示课本上的两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成果,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四个解析式都列出来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这些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既要知道表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字母的意义,还要能根据给出的函数解析式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

(三)当堂训练 巩固提高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a, b, 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 y=ax2+bx+c 中自变量是x ,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0 ?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 a=100, b=200, 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2.

由于学生层次不一,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我设计了3道练习题,其难易程度逐步提高,第一道题面对所有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二次函数的概念直接判断,但需要强调该化简的必须化简后才可以判断。第二道题让学生逆向思维,根据条件自己写二次函数,从而加深了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最后一道题综合性较强,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小结归纳 拓展转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这一节的知识条理化,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

(五)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

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体现分层思想,通过作业,内化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遗漏与不足。同时,选做题具有总结性,可引导学生研究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联系。

四。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整节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我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层施教,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己列出不同问题中的解析式,并通过观察他们的共同特征,成功得出了二次函数的概念。

物理的说课课件 篇11

1、《电动机》选自八年级物理课本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二是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本节课在这一章里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了电生磁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提出这一理论在人类生活的今天,它的实际应用——电动机,故其是本章内容的核心之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5、教学关键:观看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视频,自制小小电动机。

二、说教法

1、观察法 观看视频了解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2、分析概括、总结归纳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问答法,看图法等。

实验法:动手自制小电动机。

三、说教学过程

1、课题的提出:看图,图中各机器是靠什么工作的?引出主题:电动机。

2、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完成的目标

第一部分,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1、观察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问题:磁场对通电导体是否有力的作用。 学生猜想

2、观看实验视频

得到结论:通电导体在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3、演示实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状态。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第二部分 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观看视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电动机的结构:转子和定子组成。

2、换向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4、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最后指出: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而使电动机连续转动。

(三)自制小小电动机

制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刮另一半的漆皮。

(四)生活中的电动机

上一篇:那些古典诗词中爱情的颜色下一篇:初一学生演讲稿: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