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农药管理工作总结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市场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效益,人畜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净化地区农药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农药管理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协助下、在地委、行署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以及地区农业局领导和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管理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农药管理条例》的宣传
1、以培训的方式,对农药经营人员进行宣传
2004年3月3日-3月5日举办为期3天的阿克苏地区农药知识及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班,分维、汉两种语言分别授课,主要对农药经营人员讲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并印成册发放给每个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农药经营人员加深了对《条例》理解和认识,使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能运用《条例》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收效很好,得到参培人员的好评,参加培训人员达269余人。
2、广泛宣传《农药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及相关法规政策 为了贯彻落实《新疆关于加强剧毒杀鼠剂和高毒农药管理的紧急通知》,今年1月份我区制定了农药市场清理整顿的实施方案,首先是由行署向社会发布公告,明确农业部发布的禁止生产、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农药名称,在全区广为张贴;其次是技术人员结合农药市场检查,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到田间地头,讲解农药安全有效使用准则和指导菜农科学使用农药,广泛宣传《农药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并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印成宣 1
传单,下发到各县市,通过深入持久地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农药的不当使用、扩大范围使用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限制使用的农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巨大危害,提高了广大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今年以来,全区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3698余份。
二、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从3月开始,联合农业局、农技中心植保站、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农技站、种子站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农药市场执法大检查3次,不定期检查9次,参与执法人员172人次,检查单位、个人及农药库房241个次,对农药市场上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在检查过程中,市场上没有发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查获有问题的农药32797.08公斤(其中没收农药1748.68公斤,封存过期农药5138.6公斤、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农药品种1个20公斤、产品内外标签不符的产品3个17400公斤以及农药抽签擅自扩大作物和防治对象的8489.98公斤)。并及时将市场检查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发放全区各地,写出简报2期,地区农业局信息科录用信息2条,通过执法检查,较好的打击了销售假劣、过期以及标签不规范农药的行为,使我区农药市场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农药市场标签治理情况:
1、农药标签检查情况:
我区对农药市场产品质量及标签的监督管理工作,由于农药质量检测手段不够健全,因此,农药市场执法检查主要围绕农药产品标签内容进行,农药标签是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正确经营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技术信息来源,是安全生产农产品的保证,今年以来,共抽查并核对农药产品标签59个,标签合格的产品30个,不合格的29,标签合格率为50.8%,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合格率提高了5.1%。,较好的整顿和规范了农药市场秩序、促进了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叶面肥标签检查情况:
7月21-22日地区植保站和市植保站,对阿克苏市区23个农药经营点,13种叶面肥标签的使用说明进行了抽查,合格的7种,不合格的为6种,标签合格率为53.8%。对标签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了封存、没收处理,并对该经营主责令限期整改、警告、将以肥代药品种在农药执法人员的监督下退回原厂,今后不得在阿克苏地区销售。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1、《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21、22条删除后,市场上农药经营场所不断增加,市区就有农药经营店100余个,而市场上的农药品种层出不穷,玲琅满目,品种繁多,农药品种300余种甚至更多,给农药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农药标签存在的问题:
(1)擅自扩大防治作物和防治对象,特别是杀菌剂存在擅自扩大防治作物和防治对象、假冒商品名、假冒登记证号的现象较多;
(2)、存在着随意使用未经批准的商品名及一个登记证号多个商品名的现象;未标注中英文通用名,特别是不标注中文通用名的农药产品为多;
(4)叶面肥品种繁多、杂乱,以肥代药的情况比较普遍。
五、今后工作:
1、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标签不合格农药产品的处罚力度,逐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
2、接收并处理好对农药投拆案件,做到热情服务。
3、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产品。
4、继续深入开展《农药管理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农药经营者、使用者用《条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由于我区为产棉大区,市场上仍在销售甲胺磷、久效磷等高毒农药,一些菜农无公害生产意识淡薄,在蔬菜上用这些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虫害,造成部分蔬菜残留超标,为此,高毒农药的清理整顿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今后更进一步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阿克苏地区农业科技开发中心
关键词:基层医院,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
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行业从起步阶段的基本医疗、预防保键两项功能逐步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扩展[1]。作为社区医院在基础建设规模、医疗设备及技术力量等方面,较地、市级医院有一定差距,若想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就必须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入手,加大医院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增强医院的活力,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4年中央实施企业医院主辅分离改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改制以来,医院依托企业实力及自身条件,不断推陈出新、完善管理体系,发展成为全国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文通过剖析某社区医院7年间相关数据资料,采用回顾分析法,从医院管理思路、人才培养、职称队伍和科研论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基层管理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数据结果
2.1 医院人员情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对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2]。在国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形势下,社会对社区医生的配备需求越来越大,培养高学历、具备多方面能力的全科医生的问题值得探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科室现有成员31人,见表1。
注:学历项中包括财会及管理人员,职称项仅包括医技人员。
2.2 社区培训情况
2.2.1 组织参加上级部门培训。
社区人才培养以医学全科人才定位为导向,社区医院采取省、市各级卫生系统培训人员方式,见图1。7年间组织人员参加省、市各级医院、市医保中心等各类机构培训,内容从全科医护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管理、妇儿保健、传染病、护理和院内感染防护,逐年增加为全科医师管理人员骨干培训、医患纠纷及事故处理、中医药社区应用、中医全科医师培训、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社区推广、社区康复培训、公共卫生医师培训、社区网络应用培训和社区管理模式与药品制度改革等。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树立全科意识。
2.2.2 协助辖区开展健教活动。
为鼓励医院人员不断汲取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社区医院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等多形式的板报、讲座及义诊咨询活动,其中健康教育讲座从开始的每季1次到现在的每月3次,内容从简单的疾病常识到现在的家庭诊疗护理、慢病预防和重点人群管理等全方位健康教育,接受健康教育的辖区居民达万余人次。
2.3 积极引进设备,拓宽国际视野
社区医院设备的大型化、综合性固然无法与大医院相比,但为适应患者需求,自2004年至今逐年引进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新式生物生化分析仪和三维正脊等各类医疗设备,加强对远程心电监测网络、医保网络系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网络系统和社区卫生管理网络系统的维护,极大地缓解了上级医院接诊患者的压力。目前,国家在加大力度扶持基层医院,如何使他们瞄准国际、国内科技前沿,积极参与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加大科研资金投入,争取路外资金资助又是此类医院持续发展的一种新趋势。2006年至今承担国际、国内科研课题4项,组织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9次。此外,为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管理工作经验,外出参加课题国际年会3次,发表科研交流论文9篇。
3 讨论
对医院建设而言,学科是基础和平台,人才是根本和关键,项目是手段和载体,成果是品牌和标志。主要指医院医护人员科研实力、医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研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研究数据整体反映了该社区医院卫生人才数量或质量几年间均在提升,但增长较为缓慢,医务人员科研能力参差不齐。作为转型的社区医院,今后需在人才建设管理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3.1 重视“三重身份”人才挖掘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最近指出,目前采取专家到社区医疗机构轮转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医务人员短缺问题,必须建立起长远的培养机制才能解决问题,社区急需“三重身份”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带教资格的医学导师、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者[3]。为此,作为基层医院应与三级医院形成联动模式,建立起各类培训基地与协作医疗机构,努力使“三重身份”人才从常协作到长合作,最终培养出符合社区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2 强化“科研意识人才”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对北京市地坛医院和一些研究机构、大学校园联合攻关的“1+2”科研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2模式给地坛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力和动力,这为我国医院科技事业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明确方向[4]。其模式充分强调了医务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在社区工作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科研工作能力,谁抢占了医疗高新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医疗市场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建立适应医疗卫生体制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技术体系,才能确保科教兴医在社区医疗机构深入持久的开展。
3.3 尝试“新型全科人才”管理
医院人才管理是医院人事管理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充分调动人才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效应[5,6]。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医疗的新型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在医院管理职业化积极推进的今天,探索和研究这种人才管理模式刻不容缓。建立一套系统的内部培养、选拔体系,有梯度、有针对性地培养并选拔人才,始终保持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并培养其全科思维,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跟踪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使医院的人才管理得到全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4 展望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对太原市某社区医院资料进行分析,尝试性地提出社区医院人才挖掘、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当然,以上结果仅为对某社区医院进行的分析,不能代表总体,但基层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患者的认可,必须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这可以看作一个缩影,它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医院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使基层医院加大对人才及管理的重视程度,实现人员科研经费的来源的多层次、多渠道模式。这就更对基层医院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基层医院管理只有对医疗人才建设愈加重视,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锦春,武非平.关于加快发展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1):3-7.
[2]钱金方,张建国,沈志坤.探索和构建社区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0(5):616-618.
[3]李长明.社区急需“三重身份”的复合型人才[J].中国社区医师,2010(17):22.
[4]吴凤清.医疗科研的误区与突破[J].中国医院院长:2009(2):36-40.
[5]赵洋.医院科研管理人员具备素质之我见[J].中国医疗前沿,2009(2):38.
性别:男性占56.79%,女性占43.21%。职业:无明显差异,涵盖了各种职业,包括公务员、会计、教师、警察、司机、厨师、农民及家庭妇女等。
服用时间:用药时间超过6年的占54.3%,0~4年之间的占31.3%,平均用药7.9年。服用 /超过6年的约有60%,有1 3.7%的患者服药时间超过了15年,平均为9.1年。
合用药物:单用“美迪康”的患者占33.2%,合用磺酰脲类药物的患者占40.5%,合用胰岛素的患者占8%,合用拜唐苹、消渴丸等其他药物的患者占8.3%。总计有66。8%的患者服用“美迪康”的同时联合应用其他类型降糖药。“美迪康”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早期可单独用于降糖,后期可与多种降糖药合用.这就是为何很多患者多年服用“美迪康”的原因。
购药方式:药店购买的占3 7.04%,医院购买的占58.02%,两种购药方式都有的占4.94%。医院购买仍然是主流,但是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随着患者得病年限增加,去药店购买的比例将会逐年攀升。可是降糖药是处方药,用药的安全性不容忽视。虽然有驻店药师的用药指导,但定期去医院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得知方式:通过处方得知“美迪康”的占59.07%,病友推荐的占37.52%,通过广告得知的占3.41%。与2003年相比,通过病友推荐得知的增加了5个百分点,而通过广告得知的则下降了0.6个百分点。许多患者都是在”美迪康”多年的“忠实用户”的推荐下开始服用,而他们在发现了”美迪康”的优点后也开始向其他病友推荐。
服用效果:疗效显著的占59.38%,有疗效的占24.69%,疗效一般的占10.99%,还有4.94%的患者刚开始服用,疗效不明显。抛开刚开始服用的患者,总计服用”美迪康”的有效率为88.44%。
意见建议:索要糖尿病教育资料的患者占60%,要求降低药品价格的患者占30%,要求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占6%,提出相关疾病问题及希望厂家生产出根治糖尿病药物的患者占4%。除药品治疗效果之外,价格和药品不良反应是患者关注的焦点。此外,糖尿病患者最想得到的就是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用药、生活注意事项等相关资料,这也说明了社会上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教育。作为厂家,“美迪康”将一如既往、竭尽所能地为患者提供他们所关心的所有资料。
希望广大患者积极参与到“美迪康”反馈活动中,将您的情况告诉我们,让我们来帮助您!
2004年上海旅游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促发展,取得了旅游经济快速恢复和全面振兴的良好业绩。入境旅游快速增长,全年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91.92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为385.45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57.51%,旅游外汇收入30.89亿美元;国内旅游平稳发展,全年本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达8505.1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16.34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总收入1472.11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17.75%。旅游业增加值447.74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6.02%。
在过去的一年,本市旅游业主要推进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大促销力度,打造都市旅游品牌
为实现旅游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继续加大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力度,重点推介2004’上海旅游节、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和F1大赛等会展、节庆旅游项目,打造都市旅游品牌,努力推动本市旅游产品的结构升级。
采用多种方式展现上海形象。一是积极参加海内外相关旅游会展和组织自主促销活动。其中,参与组织的中法文化年的“上海周”活动和自主组团赴日促销活动,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成功展示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二是通过策划大型活动,形成宣传工作的规模效应。首次举办的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共吸引40个国 家和地区的451个展商;参与主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有64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展商数量达2900余家,成为历届交易会展出面积最大、展台数量和参展国家与地区最多的一届交易会。
着力打造会展旅游品牌。为了积极参与国际旅游会展市场竞争,建立了上海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利用各类国际专业会议展览,宣传推介上海的会展设施,同时针对会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启动会展人才培训考核工作,年内培训了400多位会展师。
精心组织上海旅游节和旅游黄金周工作。2004’上海旅游节的组织工作,注重引入海外节庆活动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方式,突出国际化、市场化特点,吸引了中外游客和市民达820余万人次。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本市部署周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旅游企业准备充分,使游客的接待量和经济成效再创新高。
二、有效整合资源,创新都市旅游产品
按照良宇同志关于开发和利用都市旅游资源的指示精神,市旅游委加快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科技、体育、文化等相结合,创新推广新兴旅游产品。
工农业旅游逐步走向规范。在深入总结崇明“农家乐”旅游经验的基础上,宣传贯彻本市第一个旅游地方性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使“农家乐”旅游逐步走向规范。五月,宝钢集团、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崇明县东平林场和崇明县前卫村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为本市首批获得命名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水上旅游产品的开发稳步推进。推进建立游船行业协会和制订游 2 船服务质量标准等工作,使本市游船旅游市场有序、规范的发展。研究发展邮轮旅游的政策,提出了9个方面28条发展本市邮轮经济的产业政策,其中有十一条政策方案被市政府采纳。5月1日,促成开通了以赴香港旅游为主的定期邮轮航班。
加快发展体育、文化旅游。通过协调各方,形成F1赛事、国际文化艺术节的宣传与上海旅游产品的推介有机结合,在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沪参加赛事和艺术节的同时,全面组织在沪游览活动;及时部署旅游企业参与接待服务工作,把握重大国际交流活动的契机,实现良好经济效益。据统计,F1赛事期间,本市高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88.7%,同比增长4.79%。
重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工作。按照市委领导的批示精神,与市委宣传部共同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工作,年内着重包装推出了9个重点项目,为繁荣上海的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启动实质性项目,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经过积极协调、沟通,年内已实现长三角区域旅游交通初步贯通、旅游共同市场初步形成的良好局面。苏浙沪三地形成联合宣传促销机制,打出了“同游江浙沪、阳光新感受”的联合促销口号,塑造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崭新形象;上海、南京、杭州三地旅游集散中心实现销售网络的联接;三地导游人员已实行无障碍柔性流动;三地的旅游政策、服务标准等研究也形成互动。
按照贯彻CEPA安排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沪港旅游合作。春节期 间,市旅游委组成包括40余名京剧演员的促销团参加在香港举办的花车巡游和文艺汇演,并配合香港旅游部门在沪举办“星光大道”、“缤纷香港再添风采”等旅游促销推广活动。旅游企业积极拓展香港市场,全年上海的赴港人数达到32万人次,比去年翻一番。此外,两地加强旅游产业信息沟通和旅游人才交流,为丽星(香港)邮轮公司在上海设立独资旅行社给予报批手续的支持,使之成为在沪的第一家独资旅行社。
四、综合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旅游整体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上海市旅游条例》,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学习《行政许可法》,要求确立依法行政观念;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调整本市国内旅行社审批程序,取消了旅行社营业部的设立审批。积极组织全行业学习贯彻《上海市旅游条例》,依法治旅,进一步规范本市旅游市场秩序。
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和市场整治行动,旅游消费者满意度不断上升。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以整顿入境中介机构为目标的“春雷行动”等一系列市场监管活动,强调质量意识,巩固去年行风评议的成果,使顾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完善旅游应急机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年底在突遇东南亚发生地震海啸的情况下,市旅游委反应及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本市旅游团组游客全部安全返回。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建成旅游培训基地、旅游人才交流中心、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和旅游声讯服务系统,旅游纪念品展示中 心的建设也有重大进展。全年新设、增设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61块(套),会同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全面清理违法设立的道路交通指引标志200多块(套)。上海旅游网于9月1日正式推出英文版,扩大了上海旅游的对外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水平。
开展现代服务业调研。对本市旅游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深入剖析了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抓手及突破性的政策建议等,为本市旅游业发展和编制旅游“十一五”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顾2004年上海旅游工作有三点体会:
1、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于注重工农业等产业旅游的培育,促进了城乡生态环境的优化,推动郊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三个集中”,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领域。
2、提高宣传促销实效,必须创新手段。在对外促销工作方面,充分借助友好城市和当地旅游企业资源优势,使促销方式更能为当地的消费者所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全年本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促进都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由单纯追求旅游者数量增长向追求增加内涵效益的转变。城市的旅游者容量是有限度的。上海必须在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邮轮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上下功夫,优化客源结构,在稳定旅游总人次的前提下,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使旅游经济的增长更加科学、合理。
在回顾工作、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旅游业发展中瓶颈问题的破解力度不够;在旅游形象 的宣传促销中,尚未形成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的中长期宣传促销计划;旅游服务功能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方便游客的宗旨。
2005年上海旅游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上海旅游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中国作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日益鲜明,国内经济有望进入新一轮良性增长,世博会的各项建设和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一系列产业引导、扶持政策的落实将有利于旅游业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入世后保护期的结束,旅游业将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2005年上海旅游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沪考察时的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上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全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定位,坚持和推进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以塑造和传播上海城市形象为重点,以筹办世博会为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快旅游基础功能设施的建设,优化城市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全面启动上海旅游业的大发展。
2005年预计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超过4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9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0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力争达到6.8%左右。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本市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去年以来,良宇书记就整合都市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优化城市旅游环境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韩正市长在旅游工作专题调研时指出,要坚持都市旅游的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强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做大旅游住宿业规模,筹划好旅游产业新一轮发展。市领导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实际,为努力实现今年的目标,我们将在2005年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承前启后,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05年是上海旅游发展三年(2003-2005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要对计划的实施情况做全面梳理,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要抓紧落实《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要抓住“十一五”旅游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把握深化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塑造和传播上海城市形象、优化上海城市功能、建设国际化旅游大都市等重点战略问题,做好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强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积极参与编制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整合资源,丰富都市旅游产品
全面整合都市旅游资源,提升和拓展都市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消费能级。
一是重点推进红色旅游。整合上海特有资源,建设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重点培育以“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左联纪念馆、陈云故居等为中心的四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10个纪念馆、7个名人故居、13个烈士陵园和10个遗址遗迹等四大红色旅游系列景点,策划推出红色追忆、历史与新貌、红色连线三个系列的红色旅游线路,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等活动,扎实启动红色旅游。
二是积极开发水上旅游,完善都市水陆旅游的产品格局。大力发展邮轮旅游,努力扩大国际邮轮旅客的年接待规模;积极提升游船旅游品质,对浦江旅游客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快游船标准化建设,改善游船装备和服务,规范游船旅游市场,实现水上观光游览200万人次的年接待规模。
三是推动工农业旅游等产业旅游向纵深发展。要在已有的宝钢、大众汽车等工业旅游的基础上,扩大范围至印钞、酿酒、烟草等领域;在郊区深度开发现代观光型、自助体验式和度假休闲型农业旅游产品,推进10个重点农业旅游项目的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农业旅游格局。同时积极推进科普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和商业旅游。
四是加速会展节庆旅游的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吸引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入驻上海,吸引更多的专业会展在沪举办。加大上海旅游节国际文化交流的力度,不断丰富文化时尚内涵,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规划引导,做大旅游住宿业规模
全面启动扩大旅游住宿规模、提升旅游住宿水平的工作。一是规划引导旅馆发展。引导发展旅馆业的“两头”,即高星级饭店和假日 经济型旅馆。重点在世博园区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引导一批高星级酒店的建设,在完成在建的世茂国际广场、新世界大饭店、香格里拉二期等7家高星级宾馆的基础上,改造升星一批高星级宾馆。到年底,旅游饭店(包括星级饭店和达到星级标准但未评星级的饭店)由2004年底的457家增至470家左右,客房由7万间增至7.5万间左右。二是全面提升社会旅馆的服务水平。对目前全市2600多家社会旅馆加大改造力度,推行旅馆品牌化管理,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能级,鼓励社会旅馆走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三是充分挖掘社会住宿设施资源。完成对农家乐、家庭旅馆、校舍等社会住宿设施资源的普查。
四、加强宣传,有效推介城市形象
围绕迎接世博会做好上海城市形象宣传工作,制订上海城市形象宣传五年规划和年度宣传计划,制作上海城市形象宣传片和广告。依托国际航空、友好城市、内外经贸合作关系和各区县、各部门及旅游企业在国内外的优势和联系,建立和完善国际国内旅游促销网络。在对外城市形象宣传中,充分利用上海与47个国家的63座城市业已建立的友好交流关系,开展旅游宣传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在米兰、大阪、釜山等城市举办上海旅游周,在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举办上海城市形象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题宣传活动;争取在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旅游中心,派出宣传和促销联络人员;在继续加强对传统客源市场宣传促销的基础上,加大对欧美等国际旅游市场输出大国的宣传促销力度。
五、把握重点,继续完善旅游环境
整合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提高现有旅游咨询网络服务能力,扩大覆盖面,建立旅游呼叫中心,优化为海内外旅游者服务的手段;增强城市旅游集散能力,进一步发挥现有旅游集散中心公共设施的功能,改善旅游车况、增设旅游车停靠点,实现旅游集散扩容。确定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规划,形成合理的旅游集散布局;进一步发挥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旅游人才交流中心的骨干作用,构筑旅游人才发展平台,提高对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人才市场的引导调控能力。
2004年上半年,江西环境宣教中心在围绕江西省环保局工作重点做好环境宣传报道的基础上,还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了大型的户外宣传纪念活动;聘请省广播电台11名节目主持人为江西省首届环境保护宣传使者;在省广播电台“新闻话题”’栏目开设“唱响环境保护主旋律,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系列节目;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江西省环境文化进校园话动;围绕三项环保比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工作,并一举夺得全国“珍惜、爱护水资源”比赛小学组一等奖,省环境宣教中心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江西省获奖作者、指导教师及优秀组织单位共3人获得免费赴港开展为期一周的环境考察和交流活动。继续做好《环境与人》杂志、《江西环境保护信息》等刊物的编辑工作。
由于出色地开展了许多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共青团中央、全国“绿色家庭”’系列宣传活动组委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分别对江西的环保宣传教育给予了表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省环境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
一、环境宣传工作
今年的环保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和省环保局工作的重点,求新思变,开拓创新,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全力举行“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江西省确定“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主题为“关爱生活,远离辐射”。6月5日上午,省环保局、省人大环资委、团省委、省广播电视局、南昌市环保局等联合在南昌市体育公园举行大型的“六·五”世界环境日户外纪念活动。出席纪念活动的领导有省人大彭崑生副主任、省人大环资委王飚副主任、省政府赵泽华副秘书长、省广播电视局杨玲玲副局长、团省委肖洪波副书记、南昌市委龚建华副书记、南昌市人大余根水副主任、南昌市政协曹连甲副主席等有关部门领导。省环保局倪忠民副局长讲话,陈荣副局长主持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6所大学的800多名大学生及省市环保局干部职工200多人。还有中央驻赣新闻单位及《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
纪念活动分两部份,第一部分由大学生宣读“关爱生活,远离辐射”倡议书,由南昌市环保局、团省委、省广播电视局、省环保局等部门领导讲话,并请省市领导给江西省首批环境保护宣传使者颁发证书。第二部分是环保宣传使者进行现场文艺表演。在6月5日的《江西日报》发表了《让我们远离辐射污染》的纪念性文章及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200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检查评比结果的公告;江西电视台在纪念活动上采访了倪忠民副局长;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围绕“关爱生活。远离辐射”’制作了一期“新闻话题”栏目。
(二)启动江西“环境文化进校园”活动
3月27日,省环保局和共青团江西省委主办的“绿色中国筑长城——江西环境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江西农业大学举行。省人大副主任彭崑生、省环保局副局长陈荣、共青团省委副书记王少玄、江西农业大学校长石庆华等校领导出席仪式。
启动仪式上,来自南昌大学“绿色保护组织”、江西农业大学“绿源协会”、江西师大“蓝天环保”等高校环保社团的代表作了精彩发言,现场1000多名青年志愿者进行了集体宣誓。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志愿者郑重地在“环境文化进校园”的长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随后参加了江西农业大学“绿源之林”’奠基仪式和植树活动。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江西电视台“江西新闻”’,《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均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4月1日晚,省环保局陈荣副局长给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作了题为“环境文化与新文明”的讲座。
(三)参与组织“环保赣江行”活动印制环保宣传资料
由省环保局、省文明办等七家单位联合开展的“清除千里京九白色污染”活动是当前正在全省上下广泛开展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议美好新江西”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活动。也是创建“千里京九文明走廊”的一项重要内容。宣教中心承担了大量的组织落实工作。
(四)围绕省局中心工作配合做好宣传工作
围绕省局重点工作如全省环保工作会、“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行动”等,做好新闻单位的邀请和报道工作。
二、环境教育工作
1、举办了珍惜爱护水资源比赛
2004年世界环境日是以保护海洋和水为主题,基于中国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宣教中心在今年四月份举办了大、中、小学生参加的以“珍惜、爱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环保系列比赛活动,并将选拔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级的比赛。6月份,从国家环保总局传来喜讯,江西省南康市西华中心小学五(2)班谢媛同学的《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文章获得全国大、中、小学生“珍惜、爱护水资源”比赛小学组一等奖;省环境(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宣教中心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一等奖的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及优秀组织单位共3人获得兔费赴港开展为期一周的环境考察和交流活动。
2、举办了江西省第二届利乐杯环保英语演讲比赛
为进一步推动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英语、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同时选拔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环保英语演讲比赛,宣教中心于3月份组织了江西省中小学生环保英语演讲比赛,并将优秀作品报达到国家,兴国县第三中学初二(3)班周涛同学获得复赛资怅
3、举办了2004年ITT杯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奖比赛
为增强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尤其是对保护、节约水资源的关注,深入推进青少年在水环境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对本地和全球水资源的关注程度,增强动手参与能力,宣教中心于今年四月份举办了2004年ITT杯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奖比赛,并将优秀作品报送国家局。
4、举办环保宣教新闻报道人员培训班
“五一”前夕,宣教中心在上饶三清山举办了全省环境新闻报道、环保宣教人员培训班,来自各市、县(市、区)50多人参加了培训。在培训班上,《江西日报》原副总编、高级
记者杨西璘讲授了《新世纪的通讯员》,宣教中心李主任讲授了《唱响环境宣教主旋律,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等内容的讲座。本次环境新闻报道通讯员培训班是江西成立宣教中心以来首次举办,这对以后理顺通讯员队伍、加强信息的沟通将起到积极作用。
5、制作四期宣传栏
上半年围绕全省环保中心工作、党建工作、六项禁令、“6.5”世界环境日等内容在省环保局一楼制作了四期宣传专栏,得到来省环保局检查工作领导的好评。
三、环境新闻报道工作
围绕省局中心工作,积极在各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工作,尤其是6月8日《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对省委书记孟建柱说的保护环境不惜降低GDP两个百分点进行了报道,这篇由宣教中心采写的新闻得到一致好评。截止6月30日,宣教中心人员上稿数为《中国环境报》16篇,《江西日报》5篇,《江西商报》l篇,江西人民广播电台8条,江西电视台10条,《环境与人》5篇,《江西政务信息》12篇。另外,积极向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提供环保信息,截止6月30日,各种媒体共刊登了三十余条环保新闻。
四、认真编辑《环境与人》杂志和《江西环境保护信息》
1、努力做好《环境与人》的编辑工作
宣教中心为了创办好《环境与人》杂志,创名牌、争上游,让读者满意,我们从封面设计,栏目安排入手,从策划上下功夫,从文稿上求质量,争取办出自己的特色。编辑《环境与人》杂志,本着宣传环保国策、指导环保工作、传达法规政令、交流经验信息的办刊宗旨,围绕省局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环保工作大局。该杂志已经逐渐得到认可,从基层的环保工作者,到部分省领导对杂志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改进建议。在没有稿费的情况下,来自环保系统的稿件在增多,质量也越来越高。上半年出版6期,得到普遍好评。
2、认真编辑《江西环境保护信息》
截止6月30日,已编辑二十二期《江西环境保护信息》,每周一期。在编辑工作中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抓住时效,认真做好改编,以最优质的信息为全省环保工作提供交流平台。
五、不断加强宣教中心思想风貌建设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宣教中心还加紧职工的思想风貌建设,今年上半年开始执行了考勤制度,使职工的出勤情况一目了然,宣教中心还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先进思想和观念,对科学发展观、党员作风建设等进行学习和讨论。今年上半年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建帐、登记造册,使内部管理有条不紊,井井有条。
六、环境学会工作
上半年学会开展的工作主要有:组织开展“江西省首届青少年优秀环保论文和环保警示摄影作品评选活动”,并将优秀作品报送国家学会,获得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我省环境学会被授于优秀组织单位;以“打造绿色江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题,组织开展了2004年省环境学会学术年会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了建立“省环境学会专家库”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奖”和首届江西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奖评选工作。2004年下半年宣教中心在继续做好日常性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计划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拟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环境报》等中央新闻媒体记者来江西,结合江西省今年环保工作的重点,大力宣传省委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
2、拟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副潘岳局长来江西讲授绿色GDP内涵;
3、印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标准;
4、组织全省环保宣教科长(中心主任)考察学习;
5、做好第三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学校的评选上报工作;
6、与省妇联合作开展“绿色家庭”’知识电视大赛、“绿色家庭”论坛、我为家庭环保出招创意活动竞赛、“绿色家庭”评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活泼的系列活动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2004年上半年江西省环境宣教中心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2014年县环保世纪行活动,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消除污染隐患,促进环境安全”主题,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重点,通过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参与,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紧密围绕主题,创新活动方式
县环保世纪行组委会根据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的各项要求,全面宣传我县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县环保世纪行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创新理念、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使宣传报道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针对性,富有创造性,不断提高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影响力。今年的活动从单纯的污染防治宣传,扩展到生态保护、植树造林、饮用水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等多角度的明查暗访。在活动的组织上,紧紧围绕县人大常委会确定的2014年工作任务,结合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检查、议案办理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进行采访报道。在宣传原则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突出采访重点。在活动的方法上,采取检查与暗访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正面报道与揭露问题相结合等方式,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并富有成效。在宣传重点上,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放在首位,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上做文章。我们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作为宣传活动的出发点,动员全体公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领导高度重视,活动开展有力
县人大领导高度重视环保世纪行活动,经常过问环保世纪行活动的开展情况,主动听取工作汇报,对活动的组织实施给予具体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组委会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工作汇报,指导工作。经多年工作实践,全县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环保世纪行活动实施细则、组委会工作会议制度、群众举报投诉转办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工作行为,不断总结经验,保证了环保世纪行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县环保世纪行活动从人大牵头、新闻媒体参加的宣传活动,逐步发展成为领导干部带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县人民共同关注的环境保护活动。一年来,通过各种媒体反复宣传环保法规、节能减排、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和城市绿化等工作,促进了全县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环保知识的普及。设立“12369”环保投诉热线,自热线设立以来,市民关心环境的热情极为高涨。通过热线,世纪行组委会及时了解到了水环境污染、绿地毁坏、噪音油烟危害、废渣扬尘等环境污染事件,进而督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世纪行组委会领导下,县环保局积极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安排专项宣传经费2万元,全力保障活动开展,设置展板30余块,发放环保宣传书籍150本、环保购物袋3000个,印发宣传资料5000份,接待环保知识咨询150人次,发放绿色护考禁噪温馨倡议书1000份,清理渣土和垃圾20车,在休闲广场广告屏、电视台循环播放“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和环保公益广告,受教育群众达10000人次。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围绕环保世纪行活动,县环保局认真开展重点环保工作
(一)强化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县环境监测站对自来水厂进水水质进行连续三天采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在《情况》、政务公开平台上公示。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多措并举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一是县环保局抽调3名执法人员组成县城饮用水源保护中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全天候对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巡察监管;二是开展夏季污染排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违法排污行为;三是县环保局领导班子组成督查小组,每周不定时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执法监管到位。年初以来,共劝阻下河洗澡人员238人次,阻止畜禽下河19次,阻止向河道倾到生活垃圾7人次,保护区内水质明显改善,达标率为100%。
(二)加强项目建设。完成29个乡镇垃圾焚烧炉建设。
(三)加强环境执法。强化重点企业排污监管和污染治理。对全县169家大小企业进行了多次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摘掉县定点屠宰场重点监管“帽子”,完成征收排污费60万元;加强县城噪音整治,在今年高考期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禁噪护考”行动,加大对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商业店铺、休闲广场等地噪音监管力度,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执法车辆20余台次,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
(四)重视节能减排。严格环保审批,及时办理环评项目39个,建设项目选址现场调查率、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对9家高污染、高耗能、群众反响强烈的企业进行查处(其中立案查处4家,关停3家,正在查处2家),对2家群众反映强烈的私人作坊进行停产整改。同时受理环境污染投诉21起,办结21起,涉污案件处理率达到100%;全年可以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550.8吨、氨氮63.52吨。
五、围绕人大工作,积极开展法律监督
县环保世纪行活动,紧紧围绕县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舆论监督。我们以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为载体,以监督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为内容,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表彰先进和曝光违法行为,提高了全民的环保意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提供信息,实现了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人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和促进,拓宽了人大法律监督的途径。
六、媒体积极参与,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县环保世纪行活动继续关注县城饮用水安全,通过解决社会反映强烈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动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县内新闻媒体全程跟踪报道环保世纪行活动,对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曝光,促进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及时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对环保世纪行活动的组织领导,增强活动组织的连续性和新闻报道的深度,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强化环保世纪行活动的战斗力,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的社会影响力,为县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七年以来,芒海镇科技工作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闯市场”的农业发展思路和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科教兴镇”战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增长为目标,在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现将我镇七年以来的科技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组织网络。芒海镇是一个边境民族贫困乡镇,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方面等原因,农业科技运用率偏低,劳动者素质不高,全面组织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任务十分艰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摆在了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全镇科技工作,成立了以镇长-1-
为组长,分管科技的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科技助理为成员的“科技兴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科技领导担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技助理员负责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我镇还在三个村委会建立了三个科技服务站,聘请了3名科技辅导员,对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咨询和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三个服务站目前共有农业科技读物3000余本,方便了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科技服务组织网络的建立健全,确保了全镇科技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科技意识。
科普宣传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宣传栏、广播、播放图片影像资料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七年来共计发放科普宣传单2万余份、播放科普图片影像资料80余场次、制作科普宣传板报100余期,建立科技示范户20余户,在全镇营造了“学科技、运用科技发展农业生产”的氛围,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推动了全镇科技进步。
(三)开展科技培训,推进产业发展。
镇科协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并聘
请了3名科技铺导员对三个村委会进行农业科技辅导,七年来,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70余班次,培训人员0.1万余人次,开展农业科技现场培训40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1.5万余人次,科技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块、山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农技咨询服务达2万余人次,今年,镇科协还组织70名农民参加了省农函大培训。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科技培训,受训人员大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到目前为止我镇核桃种植面积达0.5万亩,坚果种植面积达0.2万亩,竹子面积1万余亩,甘蔗现有0.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0.3万余亩,冬农开发成效显著。通过与会人员的学以致用,推动了全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科技工作基础设施薄弱,工作难度大。
(二)是部分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还不高,科普宣传和科技推广工作十分艰巨。
(三)科技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引进聘请有关专家到我镇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山间地块、田间地头扎实开展农业产前信息服务、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农产品销售服务等。
(二)引进新农业、新项目、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是加快乡科技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适时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信息,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巩固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典型作用。
(五)认真开展好科技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培训科技人员,通过自学及继续教育等方式,努力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三农”的本领。
七年来,我镇不断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科教兴镇目标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我镇要努力提高科技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贡献率和技术成果转化率,进一步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器”作用。
芒海镇人民政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包头市昆区范围内全部中小型餐饮单位, 其中2004-2006年600户, 2007年787户, 2008年906户, 2009年1 005户。
1.2 方法
1.2.1 宣传培训
根据《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包头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手册》的要求, 包头市昆区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室首先对卫生监督员进行集中培训, 内容为现场监督评审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其次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为分级评审的标准和规范;最后,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
1.2.2 现场量化评分
根据审查目的以及《餐饮单位卫生许可审查量化分级评分表》和《餐饮单位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 对餐饮单位进行现场卫生监督, 根据实际情况, 得出标化分, 标化分= (实际得分÷实际总分) ×100。若标化分≥85, 评为信誉度A级;85>标化分≥75, 评为信誉度B级;75>标化分≥60, 评为信誉度C级;标化分<60, 评为信誉度D级。
1.2.3 公示
考核评审完成后, 昆区卫生监督所向社会公示餐饮单位卫生等级的评定情况, 并将相应的“食品卫生等级标志”加贴在许可证的右上角, 评为A、B级的单位应悬挂“食品卫生等级标牌”牌匾。
1.2.4 监督与应用
卫生监督人员根据现场监督发现的问题, 向餐饮单位提出需要改进的项目, 并进行技术指导, 不同级别进行不同频次的监督。A级进行简化监督, 每年1次;B级进行常规监督, 每年2次;C级进行强化监督, 每年4次;D级要求限期改进, 不能按要求如期改进的单位予以行政处罚, 直到吊销许可证, 经过改进后再进行量化评分。
2 结果
2004-2006年, 昆区卫生监督所根据包头市卫生局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 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按时段、分步骤地对辖区内全部餐饮单位进行了量化评分工作, 对条件较好的餐饮单位进行量化审核验收, 对条件差的餐饮单位暂时实行档案化管理, 逐步进行整改后再审核验收。昆区餐饮单位2007年共787户, 30平方米以上的436户, 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信誉度B级为32户, 信誉度C级为403户, 包头市卫生局初评A级1户。2008年共906户, 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信誉度B级为15户, 信誉度C级为891户。2009年共1 005户, 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信誉度B级为18户, 信誉度C级为987户。
3 讨论
3.1 监督执法效果
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前, 一些从事监督检查工作的人员未经上岗培训, 业务不熟练。实行量化分级管理以来, 首先我们采取竞争上岗, 不断加强业务人员培训, 定期对监督员进行考核, 提高了监督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其次, 监督工作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改变了重许可轻监督的状况, 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执法透明度。第三, 加大了执法力度。卫生许可与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相结合, 除对卫生许可审查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外, 还要对照餐饮业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对于拒不整改、管理不善的餐饮业负责人, 卫生监督部门必须按照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对于不合格的单位, 除依法处罚外, 还要责令限期整改。第四, 疾控中心更新了陈旧的检验设备, 对检验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 对检验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质量认证, 提高了检验水平。
3.2 餐饮单位食品卫生情况的改变
通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提高了餐饮业负责人、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完善了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严格了食品卫生要求。 (1) 一些餐饮单位业主提高了认识[2], 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认为只有管理上台阶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改变了以往一口锅一顿饭的小商品意识及脏乱差的局面, 卫生状况发生了明显改观。 (2) 量化分级管理之前, 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低, 培训率低, 效果差。量化分级管理调动了餐饮单位的积极性, 岗前积极体检, 积极接受培训,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 餐饮单位对照评分标准逐条寻找差距, 采取措施, 配备了消毒柜, 厨房四壁瓷砖到顶, 顶棚搭扣板, 增设水池, 将洗荤菜类、洗蔬菜类、洗餐具水池分开, 全面促进了卫生硬件设施的投入。 (4) 食品原辅料索证齐全, 验收记录完整。真正做到了硬件达标, 软件规范, 有效地控制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提升了我区餐饮业的品位和竞争力, 营造了全区安全卫生的餐饮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J].食品卫生, 2002, 14 (5) :47-57.
2004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于去年12月5日至6日在合肥召开。会议总结了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财务管理、实施大公司战略、外贸出口等方面的工作,部署了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娄勤俭副部长要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抓住有利机遇,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由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娄副部长在总结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后指出,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将发生新的变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正在摆脱过去几年的低迷状态,复苏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的步伐。世界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仍然保持很大增长潜力。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网络家电、软件产品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对信息技术、产品、网络、服务的要求与日俱增,通信、计算机、视像技术彼此渗透,3C逐步融合。总体来看,信息产业仍是新世纪最有增长潜力的领域。从国内形势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十六大确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
娄副部长强调,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各项工作;要加快股份制改造,使股份制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经济形式;要坚持扩大内需、增加出口的方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人为本,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综合运用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特别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巩固和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认真总结入世两年来对信息产业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应对工作,保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娄副部长要求全行业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既是电子信息产业各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努力在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全面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加大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电子信息产业要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工作中有所作为。
三、要积极推进和完善各项改革。精心设计、稳步实施各项改革方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2004年的一年里,工程办首先是全体员工在工程的进展中得到了锻炼,无论从设计管理、工程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项工作中都取得了相当的宝贵的经验,使得工程办的员工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使员工个人的工程管理经验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一年的工作及学习中,无论工程管理有多重,时间多紧,工程办都按党委的要求,坚持正常的政治学习,时刻注意员工的思想教育。为了配合学习工作,我们特别指定了一名党员负责日常工程办的政治学习,并注意作好每次学习的记录,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更好的为钛业公司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将对钛业公司的爱溶入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工程办能及时地按公司的要求教育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要有过硬的业务管理本领,更应有热爱钛业公司努力工作的热情。时刻牢记工程办是钛业公司的一个对外窗口,并购买了有关礼仪方面的教材让大家学习,让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树立良好的钛业形象,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按工程管理的要求,由工程办牵头,制定并下发了有关的工程管理工作文件,为工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渐向制度化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矗但由于工程办具体工作的员工人员较少,从业务方面来讲水平不高,使得工程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缺项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许多工作责任不清。
2.管理制度不健全。
4.决策体系不健全。
5.主要表现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各组与指挥部间的互相推拖、扯皮等现象。
公司的扩能改造工程在2004年的一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存在的不足是主要的,多方面的,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工程办决心在新的一年里,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
1.继续加强政治公司,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使每名员工都做到爱岗、敬业、爱钛业。从自身找原因,把最好的工作质量作为第一原则来开展工作。
2.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使工作有章不乱。
按公司要求,继续完善工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工程、按规章办事、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提倡规范管理、创新管理。
3.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学习、提高危机感及技术业务、管理业务水平,做到一专多能,力争做到不会因为专业缺项造成管理的不便,提高办事效率。
4.真正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要谦虚、正确找出本单位不足,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虑心改正。并正确对待权力、行使权力。
后勤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得到了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年后勤产业工作总结如下;
1、积极贯彻上级对后勤产业工作的部署,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并将此工作纳入了学校行政考核。
2、在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收费标准的同时,实行公式收费,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受到各界的好评。
3、加强财经制度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一支笔的报账原则。不符合保障的票据一律不报销。
4、年初,做好财经预算,年末,做好财经决算,并向学校教代会、工会、教职工大会公布。
5、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教师上下班交通费、防暑降温费、烤火费、遗补费、退休人员的活动费等的发放。
6、加强了社会力量办学,做好了学前班的招生、教育教学工作。
7、加强了财产安全管理,对各班财产进行统计,实行“财产安全责任”管理,落实班级人头管理,对损坏财产的要照价赔偿。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上报处理。
8、加强了财产借、还管理登记制度,防止了财产的流失,报废的财产要及时登记。
艾叶滩小学
Dick痴迷于中村保的画册上雅拉神山的一张照片。它被西藏人称为嘉绒或是山中之王,上面有主要的攀登路线。不过,我总觉得这些路线适合Dick,但对我来说难度有点大。
从成都出发,我们驱车向西经过四姑娘山,在东北壁山下建立了大本营,这个地区就是著名的藏族人挖昂贵的冬虫夏草的地方。雪比我们预期的要多得多,我们费了很大的劲趟过厚厚的雪 穿过一大片杜鹃林,建立了c1 C2营地,又顶着坏天气下来运输物资,C3建在5200米高的一个冰裂缝旁边。
后面的日子,原本总是落后并抱怨高山反应不适的Geoff冲到了前面,在黑夜中爬上一个陡坡,并在黎明时上到山脊,率先目睹了贡嘎山的雄姿和雅拉山脉的群峰。
在这个山脊solo了很长一段后,我们固定路绳通过了两个雪梯的头一个,保护就打在下面一个可疑的裂缝里。天气不好不坏,我们加快了步伐。大约还有不到200米就是北峰顶,还有一段窄窄的冰雪覆盖的30米的台阶,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几乎以为登不了顶了。
我们随后登上山脊,Bill和我在北峰顶下返回,Geoff和Dick最终登上北峰顶。Bill和我回到了C3,还好没多久他们也在天黑前赶回来了。第二天在融雪中艰难跋涉,穿过杜鹃林回大本营。
报告简介:完成日期:2005年05月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是房地产业分化出来的一个服务行业。行业的成长性、利润水平等指标与房地产业的相关指标呈正相关,但是,各项经济指标又与房地产业有一定的滞后性。
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行业没有有形的产品,企业负债率低,投资风险低,收益稳定(物业管理费收入和开发商补贴)。在物业管理覆盖率高的地区物业管理权的争夺激烈。从全国范围看,住宅区物业管理的普及率还很低,在物业管理覆盖率低的地区相当部分业主处于被动消费状态,收费难是突出的问题。
物业管理行业一般遵循“谁开发、谁管理”的潜规则,行业进入门槛高(在今年实施行政许可法,仍然采用物业管理资质准入制度,而且物业管理企业“接项目”也不容易,及外资物业管理企业也是一样很难接到项目)。即使在物业管理发达地区,市场化的公开招投标尚不足10%,市场化水平极低。物业管理企业以国有企业居多,市场化和企业改制是行业内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市场化、不改制企业就不能够生存。
行业内业主(特别是小业主)权益被物业管理企业(或大业主)侵占的情况普遍存在,即使在实行10%佣金制的地区,企业实际利润经常超过法定比例。发达地区物业管理处主任年收入(正常收入与隐性收入)一般在10万元以上,企业总经理收入也在20万以上。虽远低于房地产行业相关指标水平,但在风险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仍大大高于其他行业。
本报告由在深圳、北京和上海多年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小组,运用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行业分析的一般方法,考察了深圳、上海以及国内主要城市有特色的物业管理项目、行业内知名企业、在得到了各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后,对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学解释、国内外物业管理的对比研究、主要法规政策、深圳市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模式以及收费、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招投标与市场化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部分专题进行了量化研究)。本报告特别适用于物业管理企业从全局和全国范围内了解中国物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也适用于希望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投资分析、行业分析和市场分析的相关专业人士。
本报告研究数据截止到2004年7月,18万字,共有图表60多个,主要数据引用自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各级地方政府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以及各地行业协会。
(本报告4900元/份精美打印文本,详情请致电:0755-26873472、21306472 报告格式:电子版、报告全文纸版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或EMS特快专递印刷版)
目录
(下文每一行最后的数字是报告中的页码)
第一部分 物业管理行业概述 6
第一章 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6
一、国外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分析 6
二、国内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分析 9
第二章、物业管理的解释 11
一、物业管理业的界定 11
二、物业管理产生的产权理论解释 13
三、物业管理与房地产 15
第三章 国际物业管理综述 16
一、香港物业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16
二、新加坡的物业管理模式 20
三、英美和香港物业管理模式分析 21
第二部分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现状与结构 24
第四章 中国物业管理基本状况 24
一、中国物业管理业综述 24
(一)物业管理行业宏观统计 24
(二)中国现阶段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分析 26
(三)中国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二、物业管理业的结构分析 33
(一)潜在的进入者 33
(二)替代品 35
(三)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6
(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6
(五)行业内部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37
三、物业管理的模式分析 37
四、物业管理公司业务外包分析 39
(一)物业管理公司业务外包原因分析 39
(二)物业管理公司选择外包公司的方式 41
(三)物业管理公司选择外包公司的原则 42
(四)物业管理公司选择外包公司的程序 42
(五)物业管理公司业务外包的管理措施 44
第五章 中国物业管理市场研究 45
一、物业管理服务产品的结构分析 45
二、物业管理的消费特征 48
(一)物业管理费的支出是一种消费性支出 48
(二)物业管理消费的特征 49
(三)物业管理消费的功能 50
三、物业管理市场化分析 5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51
(二)按照市场化需求,建立和发展物业管理企业 54
四、物业管理投诉分析 55
(一)物业管理公司乱收费 56
(二)少数业主不交管理费,物业管理公司不提供服务 57
(三)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态度不好 58
(四)防盗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59
(五)公用设施不到位 60
五、物业管理市场营销战略 61
第六章 中国物业管理若干焦点问题 66
一、业主与业主委员会 66
(一)物业公司与业主关系的分析 66
(二)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68
二、物管业的经营状况 73
(一)物业管理市场分析 73
(二)各地物业经营情况比较 75
(三)老小区物业经营管理分析 81
三、村镇物业管理问题研究 82
四、物业管理咨询业问题研究 88
五、物业管理规模及其困境 93
六、物业管理的 “父子关系” 95
七、物业管理招投标 97
(一)中国物业管理业招投标分析 97
(二)香港物业管理业的招投标特点 101
八、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机制分析 105
(一)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06
(二)国有物管企业缺乏经营风险意识 108
(三)国企人事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109
九、物业管理薪酬制度研究 11
1(一)物业管理行业薪酬与人才现状 111
(二)薪酬研究(深圳样本)116
第七章 深圳物业管理 124
一、深圳物业管理发展综述 124
二、深圳物业管理统计数据 127
三、深圳物业管理的优势 1271、品牌 1272、致力物业升值 1283、物业管理创新 1294、可持续人才战略 129
四、深圳物业管理法规研究 131
五、深圳物业管理各行为主体研究 134
六、物业管理资格与行业考评研究 137
七、深圳物业管理企业分析 141
八、深圳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与投诉分析 144 第三部分 物业管理行业投资分析 147
第八章 物业管理行业一般分析 148
一、物业管理发展的平衡分析 148
二、物业管理因素分析 1501、物业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1512、缺乏有效追收管理费的途径 1513、物管费收取标准控制过严 1514、发展商遗留问题多多 152
三、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153
(一)我国物业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 153
(二)我国物业管理持续发展的对策 159
二、物业管理业的竞争性分析 160
(一)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竞争分析 161
(二)物业管理行业的分析方法(SWOT)
三、物业管理行业生命周期 164
四、增强物管企业的竞争力 165
(一)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的策略 165
(二)物管的佣金制 167
第九章 物业管理业的风险及获利分析 168
一、物业管理企业经营风险 169
(一)行业的“进入”与“退出” 169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风险 172
二、物管企业的盈亏分析 174
(一)亏损面分析 174
(二)向“零物管费”挺进 176
(三)导致行业性亏损的七大因素 177
三、物管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178
(一)明确物业管理定义 178
(二)组织物业管理的严密架构 179 16
2(三)缔造物业管理新概念 184
四、中小型物业管理公司经营分析 187
(一)中小型物业管理公司的运营 188
(二)区域内中小型物业管理公司的运营方式 190 第四部分 中国物业管理适用法律分析 193
第十章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 193
第十一章、《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分析 197第十二章 深圳招投标制度简述 200
第五部分 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204
第十三章 行业趋势分析 204
一、物业管理市场走势分析 204
(一)国内物业管理发展方向与趋势 204
(二)发展趋势 208
(三)跨区域经营发展趋势 211
(四)“零缺陷”发展趋势 214
二、物管业发展模式分析 216
(一)物业管理的品牌化趋势 216
(二)服务代理集成商模式 217
第十四章 WTO后与中国物业管理 219
一、WTO后的中国物业管理 219
(一)我国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219
(二)WTO的积极影响 220
(三)WTO的消极影响 221
(四)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应对措施建议 222
二、进入 WTO 对中国物业管理产业的影响 224
(一)国外物业管理的特点 224
(二)“洋物业”的竞争力分析 225
【2004年农药管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06-18
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管理制度07-03
《农药管理条例》宣传月活动方案07-23
农药销售年终总结06-05
农药化肥销售工作总结05-30
2004 年车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10-31
江苏省农药协会绩效考核工作总结10-22
农药方向简历11-17
农药论文11-30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