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精选9篇)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1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之,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和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或一边上的高线与它所对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或一边上的中线与它所对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在△ABC中,条件:(1)AD平分BC,(2)AD丄BC,(3)AD平分∠BAC,其中任意两个成立,能推出另两个成立吗?

于是,就有下列3种情形:(1)(2)⇒(3),(3)(2)⇒(1),(1)(3)⇒(2)。

前两种的证明也十分简捷,第一种用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即可解决,第二种可得出△ABD≌△ACD(ASA),从而有AB=AC。只有第3种,似乎条件不够成熟,但从图形上观察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由BC边上的中点可以作怎样的辅助线:延长AD至E,使AD=DE,联结EC,则△CDE≌△BDA (SAS),∴∠E=∠BAD=∠CAD,∴AC=CE=AB。

当然,说明理由还可以利用面积(如图):因为点D是BC的中点,所以△ABD与△ACD的面积相等,又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ED=FD而△ABD与△ACD的面积相等还可以表示成AB×ED=AC×DF.命题自然得证.总结:如果一个三角形“二线合一”,那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说明其逆命题时,不妨分四个小组,每小组利用尺规作图分别画边长为1.5cm、2cm、2.5cm;3cm、4cm、5cm;4cm、6cm、8cm;6cm、8cm、10cm的三角形,观察本组所画的三角形按角是何种三角形,(第1、2、4小组学生发现是直角三角形,而第3组则是锐角三角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反之,一个三角形符合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第1、2、4小组中的较短边长的平方和等于较长边的平方,而第3组的三条边长长度不符合这个规律,由此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探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这一知识模块。

(5)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其逆命题为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等于斜边的一半,其逆命题为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为30°。

(8)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一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9)由几何体画出其三视图,由三视图来描述几何体。

(10)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表示在数轴上,根据数轴上的表示求出不等式(组)的解。

(11)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写出其坐标,给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点。

(12)坐标平面内点的平面变换从A点到B点如何平移,反之,从点B到点A又是如何平移的。

(13)已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它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已知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求函数的解析式。

(14)一次函数y=kx+b由y=kx如何平移,y=k(x+m)由y=kx如何平移,y=k(x+m)由y=kx如何平移及反过来又如何平移。

(15)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求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或近似解),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求相应的二条直线的交点。

说明:第6、7点的逆命题新教材中并未提出,这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索空间,他们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它们的逆命题是否成立,最好由学生自行证明,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学生就很难遗忘。

关于现代版《图兰朵》的思考 篇2

2月9日晚,现代版《图兰朵》在上海大剧院拉开首演序幕,“时空穿越”终于揭开了童话剧般的神秘面纱。笔者再次应验了临场前的看法:这种不适度的改编难逃“旅游文化”之嫌。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播放了“太庙版”和“大都会版”的演出片段,以此说明这个现代版之新意所在。“太庙版”尚有个切切实实的人文景观放着,“大都会版”的豪华辉煌也久驻人心,而这个又被牵强称为“上海版”的《图兰朵》留给笔者的只有感到发噱后的思考。

荒唐被掺进了无知

本来歌剧《图兰朵》的情节已够荒唐,普契尼不顾故事结构是否违背情理,硬是叮嘱阿达米和西莫尼两位脚本作者要把“残忍而美丽”的中国公主图兰朵写成“单纯而渴望爱情”的女人。但是王子卡拉夫因复国之心而冒死向图兰朵求婚,借强国之力以图东山再起的说法倒还在理,苦思三个死亡答案的戏,不失为悬念而使观众紧扣心弦。

新版《图兰朵》的导演迪·莫纳科在模糊时空里浮想联翩,把经典歌剧硬凑某些现代时尚元素玩新意,异国王子尽管身份没变,却成了携带电脑的现代商人。笔者纳闷的是,他这次以命搏公主的意图却又为何?为借古兵马复现代国?还是吃饱了撑着没事,以女佣之躯换公主之情来过把游戏人生的瘾?这种于情于理皆不通的搞笑,使好好的《图兰朵》失去了情节的高潮和悬念,观众已不必为他可能被砍头而提心吊胆,剧情应有的起伏被导演抹成一马平川后味同嚼蜡。

再来看看导演在细节上的无知。剧中最为令人害怕的倒是那位老国王阿图木,皇椅龙袍被改革了,身穿白衣一动不动地在高处站着,无疑形同僵尸。还有另一位鞑靼老王铁木尔也是,立领大衣的右臂上还佩带一画着图样的黄色袖章,被人揪来揪去时,酷似二战影片中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被屠杀对象。这对未来亲家令人捧腹。迪·莫纳科真会拿中国人开玩笑。

滑稽的“上海元素”

“相比大都会歌剧院版、太庙版《图兰朵》,新版《图兰朵》出现了不少‘上海元素’。结尾部分,舞台背景突然变换,出现了上海陆家嘴夜景,东方明珠等建筑清晰可见。”这是在主办方官方网站中摘录总排练后报道中的一段话,笔者特别注意到“不少”两字,它的同义词可作“很多”解,但主办方和执笔者搅尽脑汁也仅是举例该剧的结尾部分。

笔者搜遍记忆倒是发现两处:尽管剧中唱词尽是“京城”、“皇城”,一位官吏在第二幕公主开考前,当着众多形如冤魂的合唱队员,抖出一面有着“上海人民”字样的小旗,在观众感到滑稽的哄堂笑声中,笔者像遭人强暴似的很不是滋味。余下一例就是上面被主办方和媒体所津津乐道的结尾部分,其实不过是在大布景的空隙处投个东方明珠电视塔和周边建筑夜景的影而已。按字面解,“元素”即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那么“上海元素”就应该是“构成上海的必要因素”,这种“因素”必定是上海特定的和固有的。上海本来就没个皇城相,当时可能仅是个小渔村的上海滩也根本沾不上半丁点儿皇城根边,又何必套近乎?过分张扬的东西一般都不怎样。说白了,只要把旗上的字和投影换成你想要的哪个地方都行,“元素”在主办方看来就像“拉洋片”这样简单。

中方演员力压国际大腕

中国人喜欢排座次,《水浒》中有,黑道上也有。不仅排自己,还要排别人,如“几大歌星”之类;更要排到国外去,什么“十大交响乐团”就是。对于男高音的排座次更为热闹,“三大”中的“老大”之席至今没人敢争,并列“老四”之席的倒有几位,我国也有一个,而呼声最高的要数这次硬要来沪演商人王子的何塞·库拉,主办方也降尊为俗,随着媒体称他“世界第四男高音”,封“排行”头衔一不要考试,二不要证书,生意场上实用就行。作为库拉的朋友,吕嘉对其定位比较实际,在新闻发布会上仅是以“当今最为杰出的歌唱家之一”相称,而库拉本人对此“排行”也表示冷漠,他言:“我只是我父亲的接班人”。

从这次总排练来看,旅欧华人指挥家吕嘉以其精湛的技术和出色形体语言彻底征服了乐队和观众。尽管中外演员在舞台上争奇斗艳各亮绝招,笔者以为最大的亮点恰恰是在戏中处于配角地位的中方演员:饰演柳儿的幺红俨然成了主角,声情并茂、高开低走的委婉歌声使观者动容。由迟黎明、杨小勇和郑遥出彩地演绎了平、蓬、庞,他们在音准上配合极佳,把东西方的音乐元素衔接得很美。对库拉来说,尽管颇有创意的表演无可挑剔,力度很大的嗓音中还是像以前一样噪,缺乏音乐感,他的意语咬音,显然也不及屡屡到国外演王子的迟黎明扎实,后者略逊的只是身材而已。而扮演公主的波丽塔同库拉一样有着威风的大嗓门,但声音紧而干,与角色蛮匹配,因为演一个不懂爱情的凶残女人似乎怎么唱都行。可以肯定的是,这对酷男靓女成了中方演员的陪练,不过也要感谢他们为主办方赢得了钞票。

大制作歌剧为谁演?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3

理论宣传是党报的传统特色和一项重要职能, 是体现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方面。理论导向是舆论导向的灵魂, 理论宣传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党报新闻宣传的方向。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报纸理论版是以理论形式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任。如何把党报的理论版办好、办活,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办报人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 地市党报办好理论版, 关键在于把握方向, 准确定位, 扬长避短。首先, 理论版不能脱离时代步伐, 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其次, 理论版不能脱离新闻, 而应是报纸新闻的延续。这一基本特征也要反映在党报理论版的编辑思想上。党报理论版的编辑在选稿、组版时必须考虑到新闻要素, 以体现理论稿件的新闻价值。要办好地市党报理论版, 理论编辑同样必须具备新闻敏感, 善于抓住良好时机选稿、组版, 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理论版游离于社会热点之外, 为理论而理论的冷场现象;同时, 理论版不能脱离实践, 而应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党报的理论宣传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 党报的理论版刊登的稿件一定要注意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 以增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

近年来, 《伊春日报》作为伊春市委机关报, 认真探讨新时期报纸理论宣传的规律, 不断创新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设置固定的理论宣传专版《林城论坛》, 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融思想性、新闻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报纸理论宣传路子, 使《林城论坛》成为宣传伊春市委、市政府各个时期和阶段的中心工作与重点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平台,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伊春三次创业、促进伊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林城论坛》是伊春日报唯一的一块理论平台, 以汇聚百家之言、解读政策、传播知识、探讨时政为办版宗旨, 是伊春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块理论学习园地和思想理论阵地。《林城论坛》每周一期, 每月四期, 遇上重大题材, 会增加版面, 以最强的理论攻势, 紧跟时政, 并结合伊春的实际, 邀请在伊春理论界有名望的权威人士发表文章, 开展一些理论研究和探索, 为宣传伊春市委、市政府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营造了很强的思想舆论氛围。同时, 《林城论坛》还常年开设观点、群言堂等栏目, 发表大量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的言论, 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反对形式主义, 反对四风, 为净化思想理论阵地做出了党报应有的贡献。

2011年, 伊春市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 率先全面停止主伐。改变了几十年一贯制的林业生产方式, 林业经济向何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何处转变?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成为伊春林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 《林城论坛》结合伊春市委做出的“继承弘扬马永顺精神, 兴起第三次创业热潮”的决定和伊春市委提出的开展第三次创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组织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对伊春市委的重大科学决策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既统一了全市人民的思想认识, 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也为第三次创业在伊春深入开展, 为伊春人民积极投身到第三次创业的热潮中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今年, 伊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伊春市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 《林城论坛》开辟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主题版面, 集中刊发各行各业、部门单位、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对创建活动的理解、认识以及重大意义的阐述, 这些版面集中体现了主流媒体在思想理论阵地的责任与担当, 树立了良好的风向标。

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 既是理论指导的结果, 又在呼唤着新的理论, 通过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 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这些无疑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理论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条件和优势, 在贯彻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意图的同时, 通过专题讨论、座谈研讨、征文探讨等多种形式, 集思广益, 为组织实施决策出谋献策。

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理论宣传在党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要明确角色定位, 选准主攻方向, 地方党报就一定会把理论版办成雅俗共赏, 读者喜闻乐见的专版, 为宣传党的声音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发展大背景下, 传统形式的地方党报理论宣传开展形式受到极大的冲击, 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媒介资源, 提高地方党报理论宣传开展能力, 成为现代媒体发展必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地方党报理论宣传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变革内容, 分析其在未来的发展战略。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4

一、情思:厚深

中国现当代学者散文入编语文教材承担着怎样的责任与使命呢?我们先看看学者散文的特点。学者散文的作者具有较强的学术修养,创作时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表达之中。陈剑晖在《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指出:学者散文群体的思维方式是内敛的,是智慧写作。因此,这类散文的语体特征往往不露声色,寄繁于简,寄浓于淡,情叙合一。初中教材中入选的学者散文往往蕴含着大文化、大民族、大国家、至人性的大情感,传递出作者的时代感悟或至高人文关怀,而非仅仅个人情感的抒怀。文中诗意表达的物象对作者有很深的影响,其在经过人格体悟和理性消化后“曲”性表达,学者散文就有了情感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于是,对于各方面正在建构中的初中生来说,阅读学者散文利于完善思考结构,从感性思考走向理性思考,领悟中国“大智若愚”文化下的作家的真智慧,从价值观上捍卫正义与良知,在灵魂上做一个纯洁的人。因此,如果没有触及到学者散文的厚度与深度,其最大的教学价值也就没有完全挖掘出来。教师对学者散文有了以上认知才会拓展其解读的厚度与宽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以心解心。因此,我们既不能无端拔高这类文本的情感,又不能对其浅尝辄止,教授和学习学者散文,要发扬探究精神。

二、探究:错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微探究中寻找破解学者散文情思表达密码的钥匙。基于初中教材和学情,这类密码级别相对简单,往往藏于文中的某个词句或段落中,探究解锁的过程便是尽量把作者言语表达的“曲”还原为思想的“直”,而内容中物象与情感自身的错位、读者与作者情思的错位等是探究的推动力。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虽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却具有八九十年代学者散文的特征。《阿长与山海经》的文眼是“敬意”,这个词是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对阿长的特殊情感,然后分析阿长的形象——身份卑微、没有文化,有时有迷信思想。此时,阿长形象与作者“敬意”产生了错位,为什么值得“敬意”呢?阿长对“哥儿”的感情如母亲般至真至诚,做到了“别人不能做,或不会做”的事情,这不就是少年心中的神力吗?《山海经》这本书里包含着阿长对少年鲁迅的真爱,亦有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敬佩与感激。像阿长这样的普通人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太多,为什么值得文学家鲁迅多次在作品中提到呢?鲁迅是从阿长对自身一生影响角度来怀念她的。正是这样卑微的阿长给他买来了《山海经》,从而才开启了自己对中国神话的兴趣之门,甚至影响了鲁迅搜集书的习惯,接触到更多的中国文学,从而成长为中国文学的巨子。多年后苦闷的鲁迅怎能忘记这本意义非同寻常的书,怎能忘记给他买《山海经》的阿长呢?那时的回忆里不仅有温暖,更多的是真诚的感激。让读者思索,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这样的普通人曾悄悄敲打开我们未来路之窗呢?又曾有多少人曾感激或怀念渺小又伟大的他们?

杨绛的《老王》解读密码就是最后一段的中的“愧怍”。“愧怍”一词的含义是什么?词典解释为:惭愧,因有缺点、做错事或没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但是结合文中的事件: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老王生意)“坚决给老王钱”(不占老王便宜)——我给予老王物质上的帮助。②载客三轮取消后,询问他的生计情况——我给予老王精神上的帮助。③女儿给老王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治疗老王的夜盲症——我们一家给予老王生理上的帮助。那个年代,杨绛夫妇给老王做的已经很多,为何还要愧怍?读者的疑惑与作者的情思发生错位。此时,我们往往更多去探究作者详写的事件:老王给杨绛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她在此事上处理不够恰当,但作者在结尾一一否定了这些不恰当是愧怍的原因。再次回到“愧怍”一词所在的原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而不是“我对老王的愧怍”,“几年”、“渐渐”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汇提醒读者,此处的“幸运”与“不幸运”也是一个跟时间或时代相关的词汇,“幸运”与“不幸运”过滤掉了作者对那个荒谬时代的直言批判,包容性地批判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隐痛。“愧怍”一词与文中的“他蹬,我坐”、“强笑”等词句时时相映,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与批判,这正是像杨绛那样的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杨绛曾言,“我今年100岁了,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我得洗净这100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们的教材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与传承人类文化,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语言),训练语言思维,而这些基本知识的完成则需要通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来完成,学者散文的教育与教学价值不可替代。因此,教师要慎之又慎地对待教材,挖掘最大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入选教材的每一篇最大化承担语文的使命。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5

关键词:人教版;语文教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现行版本语文教材的优点和重要意义

(一)现行版本语文教材的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教学是初中文科教育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逐渐独立,思想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将会面临中考的人生重要考验,因此,初中阶段是决定学生人生道路走向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逐步成熟从而冲击高考的备战阶段,语文能力巩固和提高的黄金时段。现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探究文学道路的启发性部分,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语文知识。

(二)现行版本语文教材的主要编排特点

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对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很大的改进,现行版本的人教版教材具有编排合理的特点,在教材的卷首部分,加入了生动活泼的导语,通过引人入胜的语言,可以极大的勾起学生阅读课文和思考课文的兴趣。并且,以往的初中语文教材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文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生硬,现行版的初中语文加入了解释性的导语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简介来进行。由于导语中编纂人员在其中加入了小故事,因此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不仅可以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储备。

每个语文单元的阅读导语一般会紧紧围绕着单元中的内容和课文的主体展开,通过对每一个单元课文中的关联性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发现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由于学生尚且处在作文写作的初级阶段,并不像高中学生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那样具有相对纯熟的文学使用技巧,小学语文针对的重点是学生对于“字”和“词”的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

(三)重视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往往更加对于学生“造句”、“段落”和“章节”的透彻理解与中心思想的了解。如果说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及其运用能力为基础,,那么针对中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就是搞好中学学语文写法指导的关键。“遣词造句”的写作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逻辑能力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于现实有一定的反思,对于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语文的发展有一定的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文学道路的探索,鼓励学生展开了解文学、热爱文学、继承文学、创造文学的积极行动。

(四)克服“知识中心”为基础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师在不应该对学生在文章的写作深度和思想内涵理解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于学生的阅读模式和写作技巧加以培养。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地模仿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例如《纪念刘和珍君》。这些都是现行版本语文教材中的精华部分,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再进行良性的文学创作,在模仿与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爱国情感。

初中学生学习杂文有利于对语文文学魅力的领悟,初中学生在学习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杂文可以大体掌握杂文写作的节奏和脉络,加深对于课文中思想情感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理解,从而保证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现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将每一个科目作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文法特点,有助于学生改善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有利于教师编排教学计划,促进教学过程中以篇促类目标的实现,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章节内的语文知识触类旁通,从而达到自身写作能力和理解文学发展规律的融会贯通。

二、现行版本教材中的不足之处

(一)习题启发力度不够

现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追求以克服“知识中心”为教学基础的教学理念,而是通过将文学理论和具体的范文相结合,注重培养初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有益培养。现行版本的初中教材更加注重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授人以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现行的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却存在着课后习题联系致用和启发力度不够的问题,不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拓展和关联性文学心理再创造。因此,导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只会写作作文,会做辨音、识字之类的常规性练习题。而涉及到文章中的思想性探讨和主旨的深化和发散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障碍。并且,在口语交际方面,学生由于训练的时间不够长,从而导致语文学习的僵化和生硬。

(二)文学“自读”建设力度不够

现行版本的文学“自读”部分,并没有引起课本编纂者的高度重视,往往在课文自读的选择方面不够灵活多变,通常只会选择大篇幅的文章,导致学生的阅读面变窄。而且,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师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精读课文部分的重点讲解,在选读部分的课文解释方面往往会因为教学时间紧张而比较含糊。因此,教材的编写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降低选读部分的阅读难度,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进行文学知识的有益消化,从而为精读课文做出良性的补充。

结束语: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我们国家初中教学过程中全国适用的一本教材,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人教版语文教材对广大的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应该重视学生在人生态度和情感理智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语文教师教授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人师表,是华夏民族灵魂塑造的工程师,对一个民族的品格塑造和培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展开,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推动了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充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播,尤其应该重视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概念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赖晓辉.关于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存在问题的对策[J].考试周刊,2012,(9):182-183.

[2] 施伟木.作文须有径循路识斯真——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1,(9):41-43.

[3] 柳咏梅.“学习导语”指瑕--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4,(10):79-82.

[4] 宋娟.中学语文教材女性角色与学生性别意识的建构[D].西南大学,2010.DOI:10.7666.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习题对比

1、新旧教材设置形式的呈现方式比较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 我们从教材的变化中不难看出, 传统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呈现, 而改革后的教材却注重系统知识的学习, 以两个不同时期的教材为目标进行分析其结构与特点, 进一步展现出新教材不同的呈现方式。

1.1 多样化学习栏目

现行教材提出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积极学习,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意识。所以, 在现行教材中就突出表现了很多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栏目。在呈现方式、色彩选择和版面设计上都做了相关改变, 多样化的学习栏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本教材的关键部分就是栏目的设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对教材所持什么样的态度。

1.2 插图和表格

新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是在插图和表格的编排上, 精美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激活学生思维, 崇尚科学。我们把两套教材放在一起, 通过对比来看, 得到三个方面主要的区别: (1) 新版教材插图颜色更加丰富多彩, 表格更直接简单; (2) 改革之后的教材增加了更多精美的图片, 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增加了学习兴趣; (3) 新教材为方便学生进行实验记录, 而在每课后都设有实验结论表, 使学生增加思考与回顾的时间。

2、新旧教材课后习题对比分析

在课后习题方面, 就习题数量而言, 原版教材的习题量较大, 与现行教材不变的是依然由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以及计算题组成。以新旧教材其中一课进行对比我们发现, 新教材的习题要难于旧版教材, 相比之下, 旧教材的问题显得过于基础和简单, 颇于注重书本中的概念。而新教材则综合性强很多, 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 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新教材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能熟练写下运算方程式的本领, 实验题则需要老师的指导, 在掌握好基本常识的情况下, 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2.1 类型与数量

两版教材相比较来看, 原版教材的习题量比较大, 就数量讲, 现行教材将原来的234道大题, 536道小题, 减少到了178道大题和287道小题, 从而在数量上减轻了负担,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讨论。为此, 在现行教材中又安排了19个调查和52个课堂讨论,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也比较适用于现在中学生的发展。就类型而言, 原版教材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发展, 而在现行教材中则更注重于习题的过程与方法。

2.2 变化及特点

两套教材在类型上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分别表现在: (1) 课程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2) 目标把原来的过分强调基础抛掉, 改善成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3) 课本内容从过分注重系统概念知识转变为更加实际, 更加贴近生活; (4) 学生从单方面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 自己动手实验操作的开放式教学; (5) 教学方式从只注重结果到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转变。

2.2.1 实验题变化及特点

现行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教学, 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数量方面, 经统计, 新教材中所有科学探究的实验总数是33个, 实践总数是30个;旧教材则分别为38和6个。最后, 在旧版教材中三册共有167个实验;而在新教材中共有223个, 由此看出新教材的实验数量明显多过旧教材。

2.2.2 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旧教材中, 主要注重概念上的基础, 禁锢住了学生们的想法, 而在新教材中这一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新教材中, 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 以学生感受为核心进行教育学习, 形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实验研究方面也有颇大的转变。

3、新旧教材实验内容的对比分析

3.1 实验内容的安排

人教版新旧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很多区别,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 改善了原有的不足, 优化更新了教学内容, 加强实验综合性, 培养独立操作和思考的能力。在实验内容安排方面, 新教材的各方面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使学生养成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的技能, 提高学习能力。旧教材中有固有的思维方式, 过于强调基础概念, 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也得以改善, 而新的实验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核心内容。

3.2 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

从实验呈现方式看, 现行教材把化学元素进行分解, 并用图表直观的展现出来, 使实验易懂。而且, 在现行教材中还增加了许多让学生做记录的图表, 在试验后记录实验的结论以及过程。在这一点上, 原来的教材就只是文字描述, 可见, 现行教材更具人文性, 呈现出以学生为核心的实验特点, 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兼顾知识学习的技能, 使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材与现行教材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 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时间, 现行教材也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时间积累进一步去完善。但现行教材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体系, 对课程做出创新和调整, 更贴近了生活, 这一点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所以, 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作为主体指导思想, 不断地完善与创新, 新课程的成功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陈华仕.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06) .

[2]吕宝兰;王华;吴冬燕;杨水金.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变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4) .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7

综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本文中简称“新教材”) , 发现尚有一些数学名词没有使用《数学名词》中公布的“规范词”。

一、单数和双数

“单数”和“双数”这两个名词出现在新教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中, 在练习二十一和练习二十二中分别有“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 如果摸到双数小芳赢”“和是单数你获胜, 和是双数我获胜”等说法。关于“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书中并未提及, 学生只好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了。其实, “单数”和“双数”就是五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所说的“奇数”和“偶数”。在该册教科书第17页上明确指出:“自然数中,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0也是偶数) ,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而在《数学名词》中也仅出现“奇数” (序码04.0049) 和“偶数” (序码04.0050) 词条, 而没有出现“单数”和“双数”这两个词条。笔者建议, 将涉及“单数”和“双数”的练习题从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移到五年级下册教科书中, 把“单数”和“双数”分别叫做“奇数”和“偶数”, 这样既可避免出现“单数”和“双数”这种不规范的名词, 又可作为巩固“奇数”“偶数”概念的练习题。

二、正方体

“正方体”这个名词在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2页上就出现了, 以后在多册教材中均有出现, 直到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才对正方体有较为全面的研究。在该册教材第27页上指出:“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这里虽然指出“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但全套教材使用的名词仍是“正方体”, 而《数学名词》中规定的规范词是“立方体” (序码08.0146) , “正方体”这个词已属淘汰之列。笔者建议将新教材中的“正方体”改为“立方体”。

三、质数和质因数

“质数”这个名词在新教材中最早出现于五年级下册第23页上:“一个数, 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或素数) 。”这里指出了“质数”也可叫做“素数”, 但教材中仍然使用“质数”这个词, 而《数学名词》中规定的规范词是“素数” (序码04.0051) , 不是“质数”。笔者建议把新教材中出现的“质数”改为“素数”, 同时把“质因数”改为“素因数”。

四、因数

“因数”这个名词在新教材中最早出现在二年级上册第47页“表内乘法”这一单元中, 教材在将5+5+5=15改写为乘法算式5×3=15或3×5=15后, 指出了3和5都叫因数。由此可知, “因数”就相当于传统乘法中的“被乘数”和“乘数”。因为《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13页上有这样一个规定:“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 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 3和5都是乘数 (也可以叫因数) 。” (这个“规定”是否妥当也值得探讨) , 所以现在教材中都没有“被乘数”这个词了, 这一事实现在似乎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然而新教材中连“乘数”这个词也没有出现, 全用“因数”代替了, 这样一来, 在五年级教学“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时就产生了问题。这一单元中的“因数”必须是整数 (不包括0) , 看到算式2×6=12时, 学生必须说“2和6是12的因数”, 而不能说“2和6是因数”。在配套的《数学教学用书》第33页中指出:“要注意区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 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 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 与‘乘数’同义, 可以是小数, 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 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义……”由此可知, 教材的编写者承认了“因数”有两种涵义, 一种与“乘数”同义, 可以是小数;另一种与“约数”同义, 必须是整数。在同一套教材中, 用“因数”这一个数学名词表示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是不合适的, 况且新教材中也没有出现“乘数”和“约数”这两个名词, 如何叫学生去体验“因数”的这两种涵义呢?产生这种麻烦的原因是在引进乘法概念时把“乘数”叫做“因数”。事实上, 在《数学名词》一书中序码为04.0042的名词正是“因数”, 在“注释”一栏中注明“又称‘约数’”。显然, “因数”并没有“乘数”的涵义, 如果在利用5+5+5=15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5×3=15后指出“3和5都叫乘数”, 就可以避免一个名词有两种涵义带来的麻烦。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苏教版;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91-01

引言:在小学教学中目标中,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句读之意是教学的根本所在。但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可以乘风破浪,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应该适当的拔高,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教学将腹中才学运用于交际中的表情达意,当然需要注重的方面还有许多,笔者通过下文即阐释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已到达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基础性知识的讲授较为重视,当然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倾向于对字词的解读自然无可厚非。但是现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却过于依赖于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对字词重复性的训练过多,而引导学生的实践性活动又相对较少。譬如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般而言都是从基础的模仿训练开始,但是这也需要教师拿捏好模仿的度,不能只主张学生向范文看齐。这样会使学生在意识层面对范文养成依赖性,到头来学生就成了只会拾人牙慧的“复印机”了。除此之外,在重大的教学压力下,教师在教学中也表現得尤为急功近利,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忽视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训练,这样厚此薄彼的教学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养成必要的文学素养的。当然,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还有许多欠妥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加直观的剖析其中的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改进,笔者在下文将结合一定的实例进行较为升入的探究。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由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基础性,绝大部分教师都可以娴熟的驾驭知识的讲解过程,但是正因如此,许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仅仅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牵强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比较可观,但是也会是众多的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这也正是导致现目前我国多数学生在高考中语文考试失利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剖析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对教学方法改进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深入剖析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年来在各个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也将此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初中、高中教学中对其的研究都较为深入。但是纵观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改革工作却进行得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基础性,致使众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

我以为其实不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一定的教学率是有重要效益的,首先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也可以为学生进行其他有益活动提供充裕的时间从侧面上讲也是保证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对教材的深入剖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究其原因大概是小学语文知识在教师的认知层面上看的确过于简单似乎也就不需要什么备课,于是在教学中由于缺乏对教材的分析,致使教师在授课时对次要的知识点大肆解读但是对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却因课时的限制而不得不草草了事,这样的情况自然不利于学生掌握真正重要的知识,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率。由此观之,对教材的剖析便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不妨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做进一步分析。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发现,教材的编写上似乎有些欠妥,譬如第三章第七课《徐悲鸿励志学画》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与该章节整体的中心思想略有不同,反之却与第六章课文的中心思想所暗合,因此如果将此片文章合理的安排在第六章同意解读,那么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就会心有灵犀一点通了。这样一来,教师就不必在文意解读上大费周章了,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利用即时情节展现,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语文知识从本质上讲,是服务于我们生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现在许多学生不能在公众场合条理清晰的表达自我的观点。此外即便是在一般情境下的交际表达中,学生也不能体现出一定的语言素养,这样的问题从小处讲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往大处说其实也不利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形象。在此笔者同样以苏教版的实际教学为例,通过研究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写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的文章如《哪吒闹海》、《沉香救母》等,教师在讲授此类课程时可以利用学生对此类课程强烈的兴趣,从而以文章情节为脚本设定相应的情节,并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使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自拟台本,最后分组演绎。这样一来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决定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快慢,但是学习习惯却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涯的寿命。在提倡全民终生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终生学习的保障。笔者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便关注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因此在此教材中第一章都是对培养学习习惯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它改变了以往授之以鱼的教学要求逐渐转向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也正是顺应了我们时代的发展。由此观之,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前线的人民教师们,也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 王鸿政,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生命教育观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0(33)

关于前台的岗位职责版 篇9

一、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和task板块

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将每一个单元分成了welcome to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和project六个部分。第一部分welcome to unit是以图片为引导, 来锻炼学生讲英语的能力。第二部分reading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句型和短语, 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word power和grammar and usage主要是对本单元的新词汇和语法进行讲解。而task和project就以锻炼学生的听写能力、运用能力为主。由此可见,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 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更加强调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 也就是学生对英语的使用能力。因此这些教学板块中有一些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中最难把握的就算task了。

Task板块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五部分, 以一个特定任务为线索, 把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整合起来, 进行综合训练。因此Task板块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学生和教师一起在课堂中进行一场开放式的学习, 目的就是要学生在进行任务时, 引导他们进行能力训练。

二、task板块的特点

1.可操作性强。task板块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不仅延续了前几个板块的知识点, 而且还包含了听与说的锻炼, 完成了教学层次由低到高的自然过渡。因此在板块设计上, task首先注重的就是其任务的可操作性。例如在unit1中, 单元主题是school life, 因此在该单元的task板块, 进行了任务布置:reporting school activites。随后将任务分成了三个步骤:step1:completing a timetable for a school programme;step2:reporting to your class teacher;step3:informing your classmates。并且每一个步骤中, 还有独立的skills building, 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每一步, 因此大大提高了任务的可操作性。

2.实用性强。task板块中涉及的内容和题材非常广泛, 例如书信、写电子邮件等, 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通信形式, 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在unit2 growing pains中, 在task板块里, 就有writing a letter的任务。同样在unit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的task板块里, 也同样有一个书写任务:writing an e-mail to your friends。可以看出, 在task板块的设置中, 既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 同样也看重实用性。

三、task板块的教学策略

1.打下词汇基础。因为在task板块, 可能涉及到一些比较陌生的词汇, 因此为了减轻课堂压力, 教师应该提前进行备课, 将整个task板块中出现的一些新词汇进行罗列, 制定出一张新的task词汇表, 并进行相应的注释和注音,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除了这种方法, 还要将会学生利用文章的上下文和前后语句来判断词汇含义, 可以鼓励学生对不熟悉词汇的词义进行大胆猜测。

2.培养听力能力。在进行听力教学前, 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阅读相关的材料, 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听力的意思, 快速的进行教学目标的选定。如果学生在听力训练中遇到一些困难, 教师也能够通过提前的材料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走出障碍误区。在实际的听力训练中, 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也就是在听力过程中, 如果出现陌生词汇, 那么学生就会出现听力中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听力过程中, 跳过陌生词汇, 或者是通过联系前后文进行词义的大概猜测, 但是不能在上面逗留过多的时间, 以免造成听力训练的中止。除此之外, 在进行一段听力训练时, 教师还可以预先进行提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这样学生就会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 进行听力训练。

3.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Task板块设置的优势在于, 它有详细的步骤设置和技巧提示, 所以符合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但是这个板块又有其固有的难点, 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将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task板块中教师可以扮演任务参与者与学生进行联合互动, 也可以扮演旁观者帮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 这两个不同的角色, 可以适用于两大类学生。前者适用于初学者或是基础一般的学生, 参与到学生的任务活动中, 作为学生的带头人, 帮助他们进行任务活动。

结束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记忆和语法, 更重要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恰恰忽略了英语的实用性, 导致出现一些失败的教学案例。在引入牛津版高中英语后, task板块的设置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 它进行的任务编排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综合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禹燕.互动策略:优化《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09:9-11.

[2]徐梦野.新课标指导下对《牛津高中英语》教材Ta s k及Project板块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5:110-111.

上一篇:海滨仲夏夜作文下一篇: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