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精选8篇)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1

提出新要求

近日,肃南县县政府县长高林俊在召开的肃南县2012第一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上,对该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领导干部明确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工作业绩做出评价,促使领导干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关口前移,建立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制度。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预防”和“治本”的作用,前移监督关口,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在萌芽状态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秋后算账”,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在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三、加大督查,确保审计决定落到实处。要加大审计决定的跟踪落实和监督检查力度,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适时督查,督促主办单位认真整改落实。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要对单位主要领导做出严肃处理,切实做到审结一个单位,整改落实一个单位,规范一个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2

据不完全统计, 从2009年到2011年, 三年共发生破 (损) 坏广播电视设施意外事故56起, 处理14起, 未处理42起 (其中发生车挂事故33起, 处理到位11起;发生人为盗割事故9起, 处理到位0起;其他事故14起, 处理到位3起) 。

多年来, 我县广电系统积极参与开展了打击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活动, 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专门工作协调小组, 指定专人负责宣传、执法和协调工作, 加强内部保卫工作, 2009年, 县上成立了“三电”设施保护领导小组, 文广局及时成立了系统内广播电视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由局长任组长, 局广电股、网络公司、广播台、电视台、转播台和镇广电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日常工作由局广电股办理, 负责安排、收集、联系广电设施保护和安全保护方面的工作, 保证了全县广电安全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加强与公安、综治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沟通和联动快速反应机制, 与派出所、社区等基层组织初步建立有线电视网络分片包干, 各负其责的巡查协作机制, 与公安部门加强联动, 加大对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案件的打击力度;三是加强宣传, 开展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法规和打击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违法犯罪专项斗争的宣传报道工作。

做好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 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协作,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现就我县目前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提几点建议和意见: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广播电视设施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 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关系国安民生。各单位要从建设“平安洛南”的高度, 充分认识保护广播电视设施安全的重要性, 把安全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 明确职责, 加强配合

要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和巡线工作, 支持配合和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严厉打击暴力抗法行为, 加强物防、技防投入, 探索建立干群结合的广电设施巡护工作机制,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经费保障。

3 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工作

各单位要采取发布通告, 张贴挂图, 宣讲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 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有关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法律法规, 强化保护工作的决心以及安全保护工作的成果, 不断掀起宣传高潮, 以达到震慑犯罪, 教育群众的目的。同时, 要公布举报电话,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的积极性。

4 切实加强案件侦破工作

要积极与公安派出所联系, 认真梳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发生的盗窃广播电视设施案件, 分析掌握发案规律, 特点, 抓现行, 破积案, 重拳出击营造声势。在案件多发的区域沿线地段, 严密布控, 形成打击整治合力, 努力形成严打氛围, 推动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5 切实加强单位安全保护工作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定, 切实加强安全保护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全面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 充分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 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防范、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同时要建立完善值班制度和处置盗窃, 破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 落实夜间值班、守卫等力量。

6 切实加强治安防控机制建设

要切实加强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的检查力度, 积极整改安全防范上的隐患和漏洞, 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针对盗窃,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案件多发于夜间的情况, 合理调配单位的夜间值班、守卫力量, 确定易发案时段和重点区域, 全面部署开展设卡、巡逻和蹲点守候工作。

7 切实加强督导考核和激励工作机制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3

1.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2013年,按照省阳光办的工作部署,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48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任务138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9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人,共举办54期54个班。培训的专业及人数为:农民信息员30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100人、病虫专业防治员280人、农机操作员100人、畜禽繁殖员100人、农村经纪人50人、种子经销员100人、蔬菜园艺工100人、肥料配方师100人、甜瓜栽培训工100人、乡村旅游服务员5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9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人。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3480人的培训任务,并已全部录入国家监管系统。

2.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共有8家培训基地承担全县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分别是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培训300人补助资金66万元(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0万元)、农机校培训100人补助资金6万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培训400人补助资金24万元、植保站培训680人补助资金22.8万元、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培训500人补助资金12万元、畜牧总站培训200人补助资金7.5万元、种子管理站培训100人补助资金6万元、农科站培训1200人补助资金27万元。各基地全部按照《吉林省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使用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办公耗材、教学实习耗材、资料印刷、工具书购买、光碟购置、光盘录入、录像影像、交通费、场地租赁、教师讲课费、宣传单印刷、宣传板制做、档案装订等方面,没有白条入账,没有任何挤占、挪用现象发生。

3.主要工作措施

3.1领导重视,纳入日程

3.1.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和畜牧业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畜牧业管理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3.1.2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省阳光办总体安排部署,县农业局及时调整充实了阳光工程工作力量,安排3人专职抓好阳光工程工作,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录像机、照像机等办公设备。继续将阳光工程工作列为县里考核乡(镇)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评先晋优主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3.1.3强化督导检查县阳光办不定期深入乡(镇)和各培训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召开调度会,部署阳光工程工作、调度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和县财政局共同跟踪检查培训实施情况,确保培训质量,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

3.2成立专家评审组,科学认定培训基地

县阳光办牵头,成立了培训基地认定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标认定培训基地。认定中考虑以往工作完成情况、培训质量、培训实力、配合力度、投入力度、领导重视程度和农民满意程度等情况综合评定。通过招投标,共认定8家培训基地,分别是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机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植保站、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牧总站、种子管理站、农科总站,分别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00人、100人、400人、680人、500人、200人、100人、1200人。通过辉南农网、电视台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3.3全面普查劳动力,摸清人力资源底数

县阳光办借助载体工程全面普查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紧密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调研活动”等载体的深入开展,将阳光工程列为调研活动内容之一,以走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交谈,召开乡(镇)干部座谈会、村民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和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表等方式,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农村劳动力分布情况、农民素质现状、农民收入情况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方案,有效节省了阳光工程时间成本和投资成本。为完成全省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4广泛宣传,落实政策

县阳光办、各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宣传活动。一是在县电视台跟踪报道阳光工程工作,滚动播出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二是结合“科技之冬春活动”、“科普大集”等有效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三是登门招生宣传。各培训基地出动宣传车41台(次)、印发宣传资料8万份、拉过街横幅23幅、张贴宣传标语173张、教师460人次深入村屯、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宣传阳光工程惠农政策,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扩大了阳光工程影响力,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积极向省阳光办、新闻媒体报送信息稿件。目前,已报送信息稿件31个。

3.5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执行公示制度。县阳光办通过媒体向农民公布承担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贴标准等内容。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在开班仪式上,县阳光办人员出席第一堂课,现场核实学员身份,为学员发放学习用品,上好第一堂课。不定期抽查培训基地的办班情况,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确保培训学时、培训质量。

三是提升专业教师培训素质。为切实抓好培训工作,选送教师到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提高教师专业课培训能力。县农广校、农科站和植保站2013年先后选送不同专业教师13人到农大和通化师院等科研院校深造学习,为完成好培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还聘请了知名度高、农民普遍认可的专家、教授前来讲课,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撰写了授课笔记并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把培训重点内容系统地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易于接受。实践操作课由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指导,采取专家与学员互动的方式,现场交流,谈心得、讲技巧。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员学有所得。县植保站在培训中,还印制了教学挂图、制作了教学道具,现场演示真假农药识别方法等。

五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除落实项目管理规定的各项制度外,还制定了教师、班主任、教学、信息报送、调研和回访反馈等工作制度,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不准无故旷课,不准缩短培训课时,不准教师吃、拿、卡、要,确保了培训质量。

六是规范档案管理。按省阳光办制定的档案规范要求,县阳光办和各培训基地认真归档立卷,实现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做到表册齐全、制度示板上墙、图文并举、音像并茂、服务有跟踪、信息有反馈、资金有去向、检查有记录、督导有意见、培训有考评。

4.下步工作打算

洛南县2012年禁毒工作 汇报 篇4

市妇联:

按照全国、省、市关于禁毒工作的统一部署,以及省、市妇联《关于做好“全民禁毒宣传月”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洛南县妇联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配合禁毒委成员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无毒镇村(社区)”、“不让毒品进我家”、“防毒禁毒”、“抵制毒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协作,深入开展 “无毒”创建活动

今年以来,县妇联与县综治委联合,把“不让毒品进我家”与创建“平安和谐家庭”相结合,要求镇、村(社区)把创建“无毒镇”、“无毒村(社区)”工作纳入平安创建和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平安创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在元旦、春节、全县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集中宣传期间,共发放禁毒宣传资料26000余份、播放专题片20多期、放电影18场,帮助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和少年儿童认识毒品及其危害,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涉毒家庭事例,让他们知道涉毒家庭的悲剧,特别是给孩子带来的不幸等,引导他们自觉抵制毒品,以创建“无毒镇”、“无毒村(社区)”、“不让毒品进家庭”为契机,将禁毒宣传贯穿到平安创建工作始终。

二、结合“三八”维权周宣传普及禁毒防毒知识

今年3月份,结合“三八”维权周宣传,县妇联组织城镇各妇委会在开展集中宣传、举办咨询活动的同时,通过张贴标语、办宣传栏等形式,以及开展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广泛开展了禁毒防毒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发放《禁毒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5000余份,法律咨询50人次,咨询义诊300多人次,积极倡导妇女群众、少年儿童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平等友爱、和谐互助的家庭、净化了社会风气,陶冶了情操,丰富了广大妇女的精神生活,做到禁毒教育深入人心,拒绝毒品意识家喻户晓。

三、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禁毒防毒工作氛围

1、治理整顿中小学周边环境。6月上中旬,县禁毒委组织公安、工商、技术监督、卫生、文2-

广大家庭免遭毒品的危害,县禁毒委组织各成员单位及志愿者等近200人,于5月25、26日集中两天时间,在县城中心广场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活动悬挂禁毒标语14幅、展出展板38块、利用广场大型电子屏幕播放禁毒宣传专题片8集,散发宣传册、页等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0多人次,有力地增强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妇女群众等的禁毒防毒意识。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5

廉政文化进农村是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上级要求,这项工作在县纪委领导下,由农业局牵头、各乡镇组织实施。县农业局对此非常重视,成立组织,制定方案,抓点示范,监督检查各乡镇克服困难,积极组织实施,掀起了高潮,形成了比较深厚的农村廉政文化氛围。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县农业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纪检组成员和局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业局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导小组,在纪检组设立了办公室。向局属单位和乡镇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方式、任务和要求。各乡镇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研究落实了实施办法。

二、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进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解决好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针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虚事情,抓不抓无所谓,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组织和农业部门的事与己无关的认识而单纯依靠纪检监察和农业部门的问题,农业部门一些单位和个人认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上面强压给的任务,因而工作缺乏主动性以及因没有经费工作难开展信心不足等问题,我们通过动员会、工作会、联席会、协调会、文件、方案等大力开展了三个宣传教育,提高各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

一是宣传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使各级组织明确通过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规章制度、农村政策等,在广大农村形成浓厚的廉政氛围,有助于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助于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基层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密切各级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是宣传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使各级组织和单位明确通过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舆论宣传阵地,能够促进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可以大力培养农民群众的爱国守法意识、勤俭自强精神、勤劳致富风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高尚的乡风民风;通过健全制度、监督管理,能够促进政务村务公民,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环境。

三是宣传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是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农村廉政文化宣传不够,使干部群众对一些法规制度、政策规定、办事程序等了解不够,因而在日常工作中一些违反纪律、违反规定、违反政策和违反程序办事、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甚至个别干部以权谋私,引发了不少不稳定的问题。通过思想宣传工作使干部群众明确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治本之策,通过开展廉政、勤政教育,大力宣传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和政策规定,可以促进乡(镇)干部牢固树立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农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认真执行法规、制度和政策,坚持依法依纪办事,凝聚民心,发挥民智,集中民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自觉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放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保持风清气正、保证各项任务完成的高度上来认识和对待。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觉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整体工作来抓,坚持与经济建设等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考核。农业部门自觉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本部门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来抓,精心制定规划、方案,争取领导重视,千方百计协调落实资金等问题,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搞好抓点示范,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三、开展农村廉政文化进农村,必须落实好经费保障问题。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乡(镇)村工作是基础,经费是保障。如果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难以落实到行动上。目前,乡(镇)、村大多经费紧缺,要靠他们落实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县乡(镇)应探讨解决经费的有效途径,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任务和经费必须落实到村。我县在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以村为单位,分类排队、筛选,分类解决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所需资金。凡乡村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由乡村组织协调乡村企业或村组集体把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凡省市县有关部门包抓联系的村,由乡(镇)根据各村情况积极搞好协调,争取包抓联系部门的支持,解决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所需资金问题;扶贫、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等项目村、示范村,应当做好统一规划,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融入一起,解决好资金问题;其余有关村应由乡(镇)拨付一定的经费保证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今年以来,我县通过上述这些途径累计落实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资金30多万元。

四、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渠道。

廉政文化进农村作为一项活动,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干部、面向农民群众,结合各地实际,不拘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便于落实的多种形式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在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挥组织协调指导职责,组织乡村采取建立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制作和刷写大方精美的固定标语、制作廉政警示牌、举办廉政书画展、在基层组织场所悬挂廉政书画、开展廉政征文、召开廉政培训会、座谈会、演讲、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建立了廉政文化公益广告牌300多块,固定标语1000多条,编写发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读本》2000本,制作建立廉政制度牌号3000多块,培训农村基层干部3000多人(次),放映廉政警示教育片300多场(次),召开廉政座谈会30多场(次),2000多人参加,举办廉政书画展出10场(次),演讲20多场(次),开展廉政文艺巡回演出50多场(次),形成了深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全县10多万干部群众受到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推进了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抓点示范,打开局面,带动全面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困难多,线长面广,要使基层组织从思想重视、经费保障等方面来保证落实,就必须选择一些乡(镇)、村搞好抓点示范,利用一定的形式开展活动,形成浓厚的氛围,以带动周围乡(镇)、村。我局在东西北三路共选择了10个乡镇作为示范乡镇,并给局属单位也确立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包抓的示范村。农业局在抓示范点中还直接投入资金3万元抓了三个比较规范的示范点,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基层起到了一定的样板作用,外省市一些地方曾先后来参观考察。并协调选择的10个示范乡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万元,在公路沿线建立了一批大型廉政广告牌、廉政文化长廊、廉政墙、廉政文化广场等,带动了其他乡镇积极仿效,全县很快投入50多万元建立了60多个大型廉政广告牌、廉政文化长廊、廉政墙、廉政文化广场等,并带动村级组织积极响应,使全县此种类型的廉政文化宣传设施一下了发展到300多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确定的示范点,我们结合农村法律法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确定好宣传内容,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主动地抓好落实,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率先掀起宣传热潮,抓出气氛、抓成典型、抓成亮点,以带动基层组织。在抓点示范工作中,我们积极向县纪委汇报,协调乡镇充分发挥组织领导职能,把廉政文化进农村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抓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结合起来,落实好班子成员和集镇单位的抓点示范工作,争取、协调市县包乡包村部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抓点示范工作,克服困难,挤出一定的财力,内引外联争取一部分资金,利用建立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廉政一条村道、廉政走廊、廉政墙、廉政广场、廉政文化大院、刷写大型廉政标语、歌唱廉政歌曲、演讲、举办廉政文化演出等方式迅速掀起宣传热潮,形成浓厚的宣传气氛,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五、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五个结合”,深化活动效果。一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动场所建设在规划、布置上我们同时规划党风廉政活动室、廉政宣传墙、廉政标语牌、廉政制度牌等内容。在农村廉政宣传教育活动中我们注意着眼于解决一些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软弱涣散、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违背科学发展观、管理不民主、以权谋私、缺乏先进性等问题,着眼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和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二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我们坚持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规划、硬件设施等与村镇规划、村容村貌、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开发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工作相配套,宣传内容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相结合,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建设彰显新农村建设,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相结合。在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把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廉政教育培训会,学习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党纪政纪教育,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党员干部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营造“崇尚廉洁、反对腐败;崇尚文明、远离丑恶”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使促进基层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民主政治建设、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等制度,挂牌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执行。如农业局制定下发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关于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实行村支书、村主任、村支部纪检委员“三笔”会签制度的通知》等,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资源管理,很受群众欢迎。

五是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我们从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认真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涉农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资源及土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等,严肃查处各种坑农害农和基层干部的以权谋私等问题,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促进农村形成廉洁、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6

洛南县王岭乡乡长助理

殷小盼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的新生事物,是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这为我们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区域化、板块化布局和实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载体,成为降低农业市场风险、提高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但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山区农村,一些体制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善并发挥作用,一些障碍和困难还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致使与发达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差距越来越大,深刻影响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因而,当前,我们贫困地区必须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突破难题,清除障碍,理清思路,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缩小发展差距,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进程。

我很有幸参与并正努力为贫困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而工作。在此,我很想谈谈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一点个人体会,同时又想通过对本地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寻找到一些更好的发展思路和方法,以供大家共同商榷。

一、洛南县王岭兰草河手工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概况

(一)发展现状。洛南县王岭兰草河手工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位于陕西省洛南县王岭乡前河村。洛南县王岭乡地处洛南东部,陕豫两省交界,距县城60多公里,全乡78平方公里,有10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1691户,6194人;现有耕地8910亩;境内山大涧深、沟壑纵横,属于蟒岭山麓,平均海拔不超过900米,属丘陵山区;暖温带气候,水资源丰富,立地条件艰苦,信息比较闭塞,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也是洛南县最偏远贫困的乡镇之一。王岭乡一直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而且用传统工艺制做的手工红薯粉条品质好,特别受欢迎。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王岭的红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手工红薯粉条远销省内外,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拉动很大。2009年9月合作社依法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现有社员215户。合作社实行社员代表大会制和理事长法人负责制,现有理事7人,监事5人。合作社下设“五部一校”,即: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产品加工销售部、物资供应部、技术指导部、业务培训学校;建有良种红薯育苗基地1处850平方米,标准化手工作坊2处,产品经销店4处,开发了10个系列的产品包装,一个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包装车间正在建设中。2009年在合作社的引导下,王岭乡发展红薯面积达到1200亩,手工红薯粉条产量突破了4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432万元。其中经由合作社商品化包装销售约20万公斤,每公斤平均增值6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红薯产业附加值增长了20%,薯农户均增收600元,全乡人均纯收入增加了近300元。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使薯品的系列开发、系列包装走上了快车道,对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红薯产业的积极性,为红薯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基本经验。

1、坚持政府引导和支持。一是政府要主动引导和推动。在贫困地区,没有政府的参与和扶助,合作社是难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面对落后的小农意识、偏小产业规模,合作社建设用房用地、发动群众入社等等问题,唯有依靠政府权威性的引导和强大的行政推动力才能快速完成建设发展任务。在偏远贫困的王岭乡,深藏深山的手工红薯粉条以其独特的品质扬名于外,为了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王岭乡党委、政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动员能人大户带头,精心组织立项实施,与农民群众共同谋划合作社的建设发展。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动下,合作社初步建立起来。二是合作社要积极争取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支持。一方面积极争取县政府、县农业局等上级组织和主管部门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乡党委、政府的发展指导和产业规划来开展工作。努力借助政府人力、物力和政治资源力量进行合作社建设。

2、坚持动员群众参与。农民群众是合作社的基础和核心力量,没有群众参与,合作社就是一个空壳。为了动员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一方面主要采取入户调查摸底、召开村组群众入社动员大会、发动种植大户产业能人带头入社等三大方式鼓励和动员群众入社。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合作社建设,使合作社的形象、观念深入群众心中,使合作社的行动、工作得到群众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推举种植大户和产业能人担任合作社理事或监事,使他们进入合作社的决策层,参与到合作社的发展谋划中来,打牢发展根基。

3、坚持加强规范化建设。合作社规范化运行对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合作社一是严格依照《合作社法》、《合作社章程》来进行合作社建设和管理,高标准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管理责任。二是努力制定和健全各类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秩序正常运行。三是加强管理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促进了合作社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坚持培育发展能人大户。大户是产业的领头羊,群众发展产业的风向标。合作社一方面采取各种办法动员红薯种植大户入社,并推举他们成为理事或监事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中吸引大户入社,同时实施全方位的大户培养工程,选择有能力、懂技术的社员把他们作为目标大户进行培育,并努力使之发展成为产业的核心力量。

5、坚持用优惠扶持措施拉近与群众的关系。合作社的根本使命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因此,合作社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促进农增收”这一主题开展。合作社在保障基本盈利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惠农便民富农措施,统筹推进农民增收,使社员、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拉近了合作社与群众关系。比如合作社采取了手工红薯粉条最低市场保护价收购和就近定点收购,保护群众群众利益,方便群众买卖。又比如从江苏徐州中国甘薯研究中心引进徐薯22-

2、徐薯508等5个良种红薯品种1.5万公斤在全乡进行推广,并在全乡范围内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向群众供应优质良种红薯苗子。

二、当前合作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合作社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障碍和困难,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难题和因素。

(一)发展目标不明确。合作社由于基础条件不足,大部分决策是靠独自摸索、自我历练的方式和经验做出来的。加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切合实际的指导,因此导致合作社发展目标不明确,主次不清晰,先后不协调。合作社首先要抓好产业基地建设,统筹推进内部建设,更重要的是市场建设和品牌建设。但是合作社存在盲目扩大,照搬照抄,一拥而上、大铺摊子的问题,工作缺乏目标性,没有主攻点,该抓的没有抓好,不擅长的揽的过多,发展的包袱很重。

(二)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合作社为手工红薯粉条注册了“大山农绿”的商标,但没有打造出品牌,手工红薯粉条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还较低;虽为产品开发了10个系列特色包装,非常吸引眼球,但是国家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QS)还没有获得,产品无法打入超市上架销售;发展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缺乏创新,不敢打破常规,迎接挑战;联合合作意识不强,缺乏与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合作,在市场竞争中势单力薄。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强,市场地位很不稳定。

(三)运转资金严重不足。合作社主要是靠本地手工红薯粉条制做销售能人带头、红薯栽植大户支撑而白手起家,经济实力弱小。虽然在启动建设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在运作过程中经常因资金问题捉襟见肘,特别是在扩大规模,加快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合作社社员参股少,股金缴纳少,合作社自身积累不足,政府又缺乏长效资金支持机制,造成运转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合作社在扩大规模、推广新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四)经营管理人才极端匮乏。当前,合作社经营管理基本上依靠的是带头建社的能人和大户负责,他们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决策靠经验,管理靠感情,行动靠金钱刺激。管理方法粗糙,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水平较低,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在合作社几乎看不到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五)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一是合作社虽然按照《合作社法》建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方治理结构,但是受管理者和群众的意识、能力等因素影响,这些机构大多没有发挥好应有作用,仅就一些日常工作会议都达不到法定人数而无法召开。二是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人员考勤等等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执行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合作社基本的管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缺乏现代办公理念和现代管理设施设备,办公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都比较低。

(六)与政府关系不顺。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但存在过度依赖政府的问题,导致了合作社发展建设、经营管理受到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甚至出现包办现象,而且在个别工作方面存在政府不推合作社不动,政府不指示合作社不知道干啥的惯性思维现象,合作社成了政府襁褓中长不大的婴儿。另一方面随着合作社逐渐发展,合作社在一些问题上又表现出了期望摆脱政府引导和监督的倾向,过于强调和强化独立自我发展,造成未来可能与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服务群众功能弱化,产品安全监管失控,甚至引发矛盾纠纷等诸多隐患,影响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七)与社员和农民群众关系不密切。一是宣传不够,群众对合作社不了解,对合作社的性质、目标、作用缺乏认同。二是利益关系不清晰,社员看不到自己与合作社的利益关联性,因此与合作社关系不紧密,对合作社建设缺乏感情。三是合作社社员大会等机构没有发挥作用,社员表达意见、参与决策和经营管理的渠道不通,没有“主人翁”感,缺乏责任心,合作社的发展得不到他们的热切关心和全力支持。

三、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合作社建设。

(一)抓住机遇,把握关键,切实用好用活政策措施推进合作社建设。

首先,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为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体系,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这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政策机遇和力量。

其次,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启动实施,身处“关天经济区”中的洛南县王岭乡更是迎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们偏远贫困地区的合作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内容,即将迎来密集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和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我们必须要盯紧、看准、抓牢,决不能错失良机。

(二)科学规划,加强合作,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1、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我们贫困地区的合作社要发展壮大起来,一定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特色产业、经济水平、市场建设等实际情况,分地域、分产业、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同时也要放远眼光,跳出本地发展圈子,面向全国市场规划发展。制定规划时要坚持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规划时要突出优势、明确目标、抓住核心,以增强合作社实力为出发点。

2、要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合作社要树立“合作共赢”观念,形成“要与龙头企业合作、要与大型企业合作”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实际的“公司+合作社+ 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 +农户”的运行模式,同时还可以创造出独具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努力促进合作社由做农业上游产业开发转变为上游、下游一体化发展。逐步把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依法发展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合作共赢、风险共担,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要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我们贫困山区的合作社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既要加快发展步伐,又要提升发展质量,要把追求规模与改进技术、商标管理和建设品牌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实施。特别是要努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证,国家产品质量安全认证(QS),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三)加大支持,强化落实,建立支持合作社发展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1、建议政府财政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资金稳步增长机制。通过持久提供项目资金支持,推动合作社加强品牌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经营。

2、开辟多渠道融资,加大资金供给。一是争取和用好用实国家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性财政资金,项目资金。二是加强信贷资金的支持。一方面合作社要积极争取政府金融部门支持合作社联合开展信用合作、创办微型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贷款发放力度,扩大贫困地区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另一方面国家金融、银行机构要优先将小额贷款等信贷产品安排合作社社员,支持社员扩大规模、更新设备、改进技术。三是加大动员和吸引社员入股的力度。社员股金是合作社资金体系的基础,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动员社员入股,采取小户集中捆绑的方式共同入股;实施好按股分红制度,吸引大户入股,提高每股股金份额,增加社员股金总量。四是加强社企合作。一方面合作社加强与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合作,把一些不擅长的项目和生产过程转移企业,由企业投资发展;另一方面吸引和争取企业投资解决合作社发展的困难问题。五是争取社会资金支持,特别是一些无偿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扶贫开发机构、公益事业机构、慈善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培训,吸引人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管理机制。

1、加强培训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是政府要把合作社的理事、理事长,监事、监事长等合作社的领导成员们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体系中,有序推进合作社的领办人、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同时加强与涉农高校联系,组织合作社的管理者接收理论化的培训。另一方面合作社也要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对合作社社员、大户以及非社员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让他们也能够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中来,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为培养后备管理人才打好基础。

2、采取多种办法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一是合作社可以积极与涉农的高校联系,参加高校招聘会,招聘一些懂技术、有知识、会管理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经营管理队伍中来。二是采取合作社提供岗位,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规划和引导的方式,安排一些返回故乡但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到合作社建设发展中来。三是建议国家定期组织安排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支农支社,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与此同时,合作社也要努力与科研院校专家、相关技术单位建立良好关系,随时就建设和发展上遇到的问题予以请教。

3、切实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使用。一是合作社要为招聘、支农服务等方式吸引来的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分配实在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全力施展拳脚。二是要建立切合实际的工资、生活补贴制度,尽力筹措资金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工资问题,免除后顾之忧。三是合作社上下一定要努力形成爱护人才,支持人才、宽容人才的氛围,特别是合作社的创始人、社员带头人、产业大户等,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全心全意支持新管理者的工作。

(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不断提升合作社内部管理水平。

1、要大力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财务、会计、利益分配等相关制度,细化量化管理目标和行为,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定期进行社务、财务公开,接收成员监督。促使合作社内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2、要加强制度执行监管。一个好的制度,执行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执行最有力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合作社的决策过程要置于社员的监督之下,管理者之间要互相监督。另一方面合作社社员大会、监事会一定要大胆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并督促纠正。同时还要发动广大社员和群众监督合作社管理。

3、要加强内部管理设施设备建设。要在合作社内部推行现代化的办公模式,特别是配好电脑、宽带等现代办公设备,接通互联网,实现管理经营自动化、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六)准确定位,理清关系,与政府建立合理顺畅的关系。

1、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引导监督作用。一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坚持把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引导安排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措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办好示范样板,总结先进典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项目建设,探索通过合作社落实项目资金和农业扶持资金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和典型示范作用,三是政府要逐步淡化行政扶持的角色,坚持扶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促其规范发展。四是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在在标准化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管力度,努力保证初步发展起来的合作社不能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影响可持续发展。

2、坚持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独立经营管理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业龙头企业“做”不了的一些产前、产中、产后的组织生产、开展服务等问题。因此,合作社一要始终坚持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坚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始终沿着党和政府确定的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前进。二是要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自己运行,自我发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实现合作社的根本性质和目的。三是合作社要虚心依法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对产品和财务的监管。

(七)把握关键,突出主体,促进合作社与社员群众良性互动。

1、明确利益关系,增强社员“主人翁”感。合作社是社员发家致富的平台,社员是合作社的主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就是谁能受益的问题。合作社一是要建立符合民意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始终把广大社员摆在受益者的位置。二是在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时,要优先照顾社员或是向社员倾斜,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合作社是真正能够促进自己富裕的好平台和好途径。三是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中,要保障社员利益诉求渠道通畅,特别是发挥好社员大会作用,同时针对损害社员利益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和制止。

2、尊重群众意见,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群众是合作社社员的发展对象,有一些甚至是潜在的合作社管理人才。要充分尊重他们,动员他们,给他们以帮助。一是要建立非社员群众意见表达机制,认真倾听群众有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建议,并使他们的意见建议能够转化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工作措施。二是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合作社要扩大规模、推广新技术、进行品牌建设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面对群众有时候的指责和阻挠,合作社一定要带着宽容、理解、耐心、诚心去做工作。三是加大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合作社的发展进程、建设过程,从而理解并支持合作社发展。

思南县白洛克蛋鸡养殖调查报告 篇7

思南县近年来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 现今已形成了大河坝乡石板溪村、瓮溪镇桅杆村、文家店镇三七村、塘头镇青杠坝村蛋鸡养殖基地或养殖小区。据调查, 全县共有173家规模养殖户, 3个规模标准养殖示范场, 目前白洛克蛋鸡的总存栏数目为95.1万羽, 其中2 000羽以上的养殖户占60%以上。2010—2013年共推广饲养白洛克蛋鸡商品代250.3万羽, 见表1。

据对全县100多个饲养白洛克蛋鸡专业户的调查, 4年来, 平均育雏成活率87.5%。文家店镇三七村养殖小区共购进白洛克蛋鸡雏鸡14万羽, 育雏成活率为92.3%。大河坝乡石板溪村养殖基地共购进雏鸡28万羽, 平均育雏成活率为91.1%。2011年由于我县遭遇严重的旱灾, 成活率比平均水平下降5.3个百分点。该品种蛋鸡120~130日龄开产, 开产后成鸡体重为1.4~2.0 kg;72周龄平均产蛋256.8枚, 比本地土种鸡的144枚提高78%;平均蛋重为56 g, 比土种鸡的42 g提高33%;蛋壳为棕褐色;蛋料比为1∶2.7。白洛克蛋鸡适应性较强, 采取平养、笼养均可, 对高温28℃和低温7℃左右均无不良反应, 生长、发育和产蛋均正常。

我县引用“协会运作, 规模发展”的养殖模式, 现已在大河坝镇石板溪和瓮溪镇桅杆村成立了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以“公司+农户”或“公司+协会”的内联外引养殖模式, 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苗、养殖设备和养殖技术, 统一圈舍, 统一饲料, 统一由养殖协会销售鸡蛋, 淘汰鸡统一由公司收购。

2经济效益分析

2.1据对饲养2 000羽的20个养殖户进行调查, 修建鸡舍120~140 m2, 需资金4.2万元;购置铜制鸡笼24组 (含自动饮水器) , 每组800元, 需投入资金1.92万元;购鸡苗2 000羽, 4.5元/羽 (含防疫费和部分治疗药物费) , 需投入0.9万元;从育雏到产蛋 (130日龄) , 2 000羽耗饲料14 t, 需投入5万元。共计投入12.02万元。

2.2产蛋期饲料日耗量, 春夏秋冬每日耗料0.115 kg, 冬季为0.125 kg, 平均为0.12 kg, 2 000羽约需240 kg, 折价748元。每日人工工资需60元, 水电支出15元, 共计75元。

2.3据调查, 日产蛋率为92%~96%, 平均为94%, 2 000羽日产蛋1 880枚, 每枚蛋平均重52 g;1 880羽蛋鸡每天产蛋为97.76 kg, 按照出厂均价为13.1元/kg, 每日的产值为1 279.4元, 饲养2 000羽白洛克蛋鸡在产蛋期每日效益为:1 279.4-748-75=456.4 (元) , 产蛋期2 000羽白洛克蛋鸡每月获利13 693元。

3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目前总人口68万, 对鸡蛋的需求一般在县城居民和教育系统, 我县教育系统营养餐计划已于2012年全面启动, 目前我县11万名学生每日需要11万枚鸡蛋, 其销量是总产量的1/3, 剩余的2/3销往铜仁、遵义、贵阳等大中城市。随着杭瑞、思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政策对我县特色养殖业发展的扶持, 我县生产的优质白洛克蛋鸡市场前景光明。

4体会与建议

4.1白洛克蛋鸡蛋大, 产蛋率较高, 经济效益显著, 可作为发展蛋鸡的当家品种。

4.2饲养白洛克蛋鸡最好在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雏饲养, 8—9月份开产, 这样可调整市场淡季缺货现象, 经济效益也较高。

4.3需做好禽类疾病防治工作。育雏期间要重视鸡白痢、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和VB2缺乏症的防治。同时也要防止重大禽病的发生, 如禽流感、马立克氏病等。另外在育成期对蛋鸡脂肝病的防治也要引起重视。

4.4目前许多养殖户在政策扶持上应安排蛋鸡生产专项资金, 一是解决养殖户贷款贴息;二是进行养殖环境整治, 进行鸡粪的集中堆积发酵处理, 用于种植业。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8

关键词:洛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58-02

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号称“陕西东南门户”。全县辖16个镇办,243个村(居)委会,人口46.1万人,国土面积2 830km2,耕地4.51万hm2。境内气候宜人,平均海拔800~1 200m,年平均气温11.1℃,夏季平均气温21.8℃,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为三类水体。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于食用菌生长。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1 洛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已初具规模 全县已形成了以高耀、石门、三要、灵口、城关、景村、古城等镇为基地,以袋料香菇、为主的发展格局。截至2014年底,从事食用菌产业有2 500户,从业人员达7 000人,发展袋料食用菌栽培1 120万袋,实现菌类总产10 053t,产值1.02亿元(其中袋料香菇980万袋,产量7 350t,加工干品1 470t,产值0.88亿元;平菇135万袋,产量2 700t,产值0.16亿元)。有较大规模菌种厂2个,年引进生产母种550支,(木耳150支、香菇400支);制做原种13 800袋(瓶),其中木耳4 500袋、香菇9 800袋;制做栽培种16.5万袋,其中木耳2万袋、香菇14.5万袋,合计24.7万kg。菌种70%主要用于本地栽培生产用种,同时30%还销往丹凤、商南等地,本县也有大量从河南西峡、卢氏县官坡镇等地购买香菇栽培种。

1.2 品种较多 主要以袋栽香菇和平菇为主,以中低温品种栽培为主,高温品种栽培较少。香菇品种以向阳2号、9608为主,平菇以黑灰265、德丰5号为主。

1.3 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 全县共有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25个,有一定规模,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好的规范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5个(洛南县七彩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洛南县高耀镇草木香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洛南县凤呜山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发展社员500人(户),合作社规模化生产占整个食用菌生产15%。建设省级食用菌示范镇1个(高耀镇),建设市级食用菌示范园2个(石门、高耀镇)。

2 洛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环境和气候适宜 洛南县境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1℃,夏季平均气温21.8℃,平均海拔800~1 200m,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日照时间1 799.7h,年平均降水量800mm,雨量充沛,产区及周边没有大型污染企业,空气新鲜,是食用菌的优质适生区。

2.2 资源丰富 县境内用于生产食用菌的树种较多,以栎类为主的林地面积较大,生产食用菌所需的树木和作物秸秆等原料十分丰富,为大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2.3 技术成熟 食用菌人工栽培在我县已有近30a的历史,广大菇农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掌握了食用菌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

2.4 市场需求量大 食用菌由于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不仅营养丰富,食用味道鲜美,而且还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保肝解毒及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和防治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投入与产出大都在1∶(2.5~3)之间,并且生产周期短,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3 洛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栽培品种单一 虽然我县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但生产品种还仅仅限于香菇、平菇、等品种上,经济价值较高的金针菇、双孢菇、杏鲍菇、猴头菇等品种栽培较少或处于空白。同时,由于品种的单一化和生产工艺的落后导致生产原料离不开栎类树木和其他杂木,因而造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对立,制约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2 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虽然食用菌生产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是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数量还太少,主要表现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标准低,大都为粗放经营。 (下转60页)

(上接58页)3.3 专业市场建设滞后 虽然有一部分的产品由合作社回收,统一销售,但大部分产品的出售一直靠那些小贩子上门收购,没有专业的交易市场和固定的销售渠道。

3.4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我县食用菌技术指导机构经过几次改制,原有技术人员有的已经退休或年龄偏大,技术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状态。

3.5 资金投入少 食用菌产业政府项目少、投入少,群众自筹资金困难,生产规模难以做大做强。政府也没有明确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的无序状态。同时产业龙头缺乏,都是以原始产品直接流入市场,未进行深加工和包装,产业链条短,产品增值难。

3.6 原料来源紧张,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袋料的主要原料木榍由于林业资源限制,大量资源无法利用,一些生产大户只能从外地高价收购,造成成本增加,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散户一些利用本地资源,与林业政策对着干,时而会受到罚款等限制,人为造成成本增加。

4 加快洛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抓好基地建设,稳步扩大规模 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在其最优适生区实行有计划的集约化、规模化栽培,避免家庭式的单打独斗和盲目扩大规模,确保食用菌生产的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2 加大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每年定期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人员培训,以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增加效益。

4.3 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 关心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及时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其带动示范和服务作用。依托专业合作社的产、供、销为一体的市场资源,引导更多的栽培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提高市场竟争力。进一步规范食用菌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用菌产业的效益最大化。

4.4 多元化发展,解决品种单一的问题 加强与农科所等单位的合作,加大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引进力度,在生产原料的转型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用其它农林废料为原料替代传统的纯木屑栽培的新技术、新工艺,以解决生产原料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积极引进代料平菇、袋栽木耳等生产工艺和其它经济价值较高的菌类品种,多元化发展,以避免因品种单一而引起的市场风险。

4.5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在可能的情况下,由政府投资或者采取招商的形式,兴办菌类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要求,拉长产业链条,通过深加工增值。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方案下一篇:保安礼仪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