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共11篇)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1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怎么样的函数是单调函数,理解什么是单调曾增函数和单调减函数,什么是单调增区间什么是单调减区间,什么是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它们的求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样的函数具有单调性,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单调增减区间,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怎样确定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怎样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看课本,直接给出单调函数的定义。单调增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x)的定义域为A,区间IA,如果对于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x1,x2,当x1x2时,都有,那么就说f(x1)f(x2)y=(x)在区间I上是单调增函数,I称为y=(x)的单调递增区间。

单调递减函数:如果对于区间I内的任意两个值x1,x2,当x1

例1 画出下列函数图像,并写出单调区间;(1)y-x22;(2)y-例2 求证函数f(x)1(x0).x1—1在区间-,0上是单调增函数。x

给出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定义:

函数的最大值:一般地,设y(x)的定义域为A,如果存在x0A,都有f(x),那么称f(x0)为yf(x)的最大值,记为f(x0); ymaxf(x0)函数的最小值:如果存在x0A,使得对于任意的xA,都有,那么称f(x0)为y=f(x)的最小值,记为yminf(x0)f(x)f(x0)引导学生看下课本中的例题,并讲解。做课后习题加强理解。

函数的奇偶性: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如果对

f(x)于任意的xA,都有f(-x),那么称函数y=f(x)是偶函-f(x)数;如果对于任意的xA,都有f(-x),那么称函数y=f(x)是奇函数。

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例6 判定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是奇函数。

2x;(1)f(x)(2)f(x)x—1;22(3)f(x)(4)f(x)2x;x—1。

x35x是否具有奇偶性。例7 判断函数f(x)最后让学生做课后习题加强理解。给出映射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2

第一节语文课教案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交给学生学习常规。

教学过程:

(一) 简单自我介绍 (要说出特色)

因为我的姓名隐含在一首古诗的后两句诗句中:“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所以, 在做自我介绍时, 我引用了这首诗。并且告诉学生给孩子起名, 这看似简单的事其实蕴涵着你的父母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点初步的感知。

(二) 以举手选择的形式随堂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调查 (要求说真话)

A、语文是我的爱 B、语文是我的怕

C、语文离我很遥远 C、我愿当语文科代表

(对调查作简要小结)

(三) 导入正题:

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 是生命的舒展, 好比躺在干草上晒着冬日的阳光小睡;做一件自己讨厌的事是痛苦, 是生命的压抑, 好比三伏天烤木炭火。既然你选择了高中, 那么你就无法放弃语文, 从厌倦、不痛不痒到喜欢语文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吧, 我只希望这个时间缩短得越快越好!身为中国人, 却不曾留意汉语的美妙, 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话, 却不能领域汉语的丰采, “同行十五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那是你前些年的遗憾, 你怎能再把这遗憾带到你以后的生命中去呢?诗经, 楚辞, 乐府民歌, 汉魏古风, 唐诗宋词, 元明戏曲, 明清小说……这是一座座神奇瑰丽的宝库啊!你怎能竟然路过其门而不入呢?可以说, 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能如汉语那样完整、准确、丰富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传达作者的心声, 打动读者的心灵。

1、汉语有阳刚之美:

(1) 看岳飞:怒发冲冠, 凭栏处凭栏处, 潇潇雨歇……

(2) 听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看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4) 听润之: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5) 品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2、请听汉语的阴柔之美: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醉花荫》……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3、汉语有活泼之美

(1) 《春》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2) 儿歌:出东门, 过大桥, 大桥底下一树枣, 青的多, 红的少, 小刚小强去打枣……

4、请听汉语的忧郁之美 (略)

5、请听汉语的深情之美

流沙河《就是那只蟋蟀》就是那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峰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6、请听汉语的含蓄之美

外国女孩谈恋爱, 刚认识一小时, 就能说:I IOVE YOU

中国女孩谈恋爱, 让男孩等了好几年, 还说:让人家考虑考虑吧。

外国女孩对男孩说:亲爱的, 你真好!直白坦率

中国女孩对喜欢的男孩说:讨厌, 你真坏!含而不露, 饱含深情

7、请听汉语的趣味之美

中国队战胜了日本队, 夺得了冠军==中国队战败了日本队, 夺得了冠军

他的做法, 真出人意料==他的做法, 真出人意料之外。

一位“妻管严”与老婆制定了一个“夫妻恩爱相处公约”:夫妻之间要民主, 两人意见相同时, 太太服从丈夫;两人意见不同时, 丈夫服从太太。 (其实就是一个“妻管严”)

(到此时, 学生已经相当活跃了, 当我在吟诵前面那些优美的诗句时, 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朗诵起来。看学生情趣调动起来了, 我顺势一转, 提出了我对语文学习的新要求。)

(四) 总结 (略)

(五) 作业:

下课后准备今天老师要求准备的书、本、笔。

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3

关键词:地理;兴趣;多媒体;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5

用人格感染学生,用学识引领学生,用礼仪亲近学生,用欢笑感染学生,用一切手段来打造地理兴趣化教学。

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化功底。对于语文、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应该是一个礼仪周全的人。若如此则学高、身净、礼貌、文雅,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教师。在这里以高一开学第一节课为例,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及地理教师个人魅力在课堂中的体现做简单探讨。

第一部分:课堂实例及效果反馈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节课我讲解方式是以多媒体播放霍金"万物起源"。教师对高中生不理解的地方做出解释的形式来讲解的。这节课教师讲解时间约为8分钟,多媒体播放时间为37分钟。

上课,起立后教师深度鞠躬,问好。简述本节课内容设计并播放多媒体影片。

第一处讲解。第一个实验,多普勒实验。靠近的汽车声音更尖锐,远离的汽车声音比较低沉。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眼睛比较敏感的时候,靠近的物体呈蓝色的光晕而远离是红色。同理,我们看到的星星泛红色说明,星空中的星星多是远离我们的。此处说明下西方人实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续播放。

第二处讲解。万有引力定律,宏观以及微观理论。宏观的万有引力,物体的引力关系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适用于宏观物理学。但是万有引力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比如对水星轨道近日点处的计算误差;对微观粒子世界的适用性。于是讲解弹簧床理论。当一个物体质量太大的时候,空间变形较大,在空间的作用下,其他小物体向大物体靠近。

第三处讲解。实验二,万有引力实验。在一个光滑平面上放满小钢珠,如果均匀分布则物质不会聚集在一起。而从成千上万个钢珠中拿走随机的五个。则万有引力开始产生作用,因为不平衡所以一部分聚集在一起,开始了物质的聚集。也就是说,星球的产生是因为不均匀。此处再次感慨科学家严禁的实验态度,以及他们不辞辛苦的实验精神。继续播放视频。

第四处讲解。当影片播放到恒星的形成,核聚变为其提供能量时,讲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量的亏损其产生的能量为亏损质量乘光速的平方。可以简单理解为物质转换为大量的能量。

第五处讲解。当播放到恒星加工各类物质,直到铁的时候,讲解元素周期表,此处强调氢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其余物质都是其核聚变之后的产物。继续播放视频。

第六处讲解。黑洞理论,当物体的质量不变,而距离变小的时候,根据万有引力,质量达到20个太阳而距离只有12公里的时候,黑洞就产生了。地理的基本思想之一,人地和谐。不要试图去征服自然,否则必遭自然的报应。引入全球变暖。讲解人地和谐思想。

从课堂反馈来看:高一4班,第一节课多媒体不能试用。效果最差,几乎没有效果。完全失败,并未取得预计效果。不可能用嘴讲出电影来。此处建议教师准备课程要灵活多变,遇到突发事情要提前设计好应对方法。

高一5班,较好。时间刚好,学生听过后,对于地理教师有认同感。兴趣第一步初步建成。亲其师做到了,让他们知道其师亲他们也可亲;其师敬他们也可敬。地理兴趣养成较好。以后讲课到时候,提到这节课播放内容学生基本都能记忆起来。总体来说,效果比较理想。

高一6班,适中。跟我的关系比较亲近,有些像朋友。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不如5班。上课纪律稍显嘈杂。以后的课堂上,我对6班严格要求。2节课后,6班做的比较好了。对地理老师有比较好的认同感,对地理学科也比较感兴趣。

总结,总体来说取得了理想成果。地理教学以兴趣培养为主。在教学中应多想想突发情况,提前设计好应对措施。

第二部分:地理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地理兴趣教学的基础

只有具有相应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兴趣教学的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让我们打好基础再建高楼。

一、礼貌,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主动亲近你。

开学第一节课,要求我们做教师的有礼貌的举止。礼仪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是打下良好印象的必备因素。每次上课,九十度鞠躬是我们应该做到的。立正行直,衣冠整洁是正常的出门配置。面洁手净,发亮鞋光,服饰得体是我们的义务。语言大方得体,戒骄戒躁,安静讲课又富有激情,这些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老师需要具备的条件。

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再说教好地理。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唯有师可亲才能让学生做到亲其师。这里我们应该放低姿态,弯腰与学生交谈。就如同每个小孩子都不喜欢他仰视的人一样,高中生不喜欢高高在上的"大师"。与学生交流,需要我们是平视的关系,要么我们弯腰,要么学生起立。

如此可以让学生"亲其师",还要让学生信其道。

二、學识

需要教师对与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要细心观察。对于新闻里的地理知识要多多留意,以防学生问起。比如10-11年冬季云南、贵州干旱,其地理知识就是季风气候的自然灾害:水旱灾害严重。云南地区受亚欧大陆与印度洋影响,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冬季风特点冷干。当冬季风势力强大的时候就会造成冬季的旱灾。学生问起你一解释,即讲解了地理知识又让学生佩服你的文化素养。这是地理教师时时都要做的事情。

一个一问三不知的地理老师是很难让人家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的。古人说想知天文下晓地理,我们作为地理教师,理应通晓地理知识。特别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4

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

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例题

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O2(g)= 2H2O(l);H= – 572 kJ /mol CH4(g)+2O2(g)= CO2(g)+2H2O(l);r H= –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O2(g)= 2H2O(l);∆H= – 572 kJ/mol C3H8(g)+5O2(g)= 3CO2(g)+4H2O(l);∆H = – 2220 kJ/mol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A)1:3(B)3:1(C)1:4(D)1:1

7、已知

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篇5

地球上的大气。(板书)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师精讲]

师: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

℃,夜晚则降至-183 ℃。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我们就先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板书)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师: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是从哪儿获得的? 生:太阳。

师: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了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投影)教材30页图2.1--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地面向外释放能量。(板书)太阳暖地面

师:根据教材30页页脚处的说明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 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同样,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也属于长波辐射。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 生:大气层。

师:正确。近地面大气中的CO2和H2O,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75%~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贮存能量。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请问大气这种受热的过程有什么意义呢?

生:大气受热的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运动状态。师: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谁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生:地面。

(板书)地面暖大气(活动)教材P31活动1(投影图片)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知识,实现由地面辐射到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知识迁移)

生: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师:非常好。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着的这部分热量,成为在地理环境里发生许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

(板书)大气还地面

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再看第2题。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昼夜间的温差剧烈得多? 生:地球上有大气层,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师: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在吸收、反射和散射三个方面(可做扩展)。通过这三种削弱作用,1

使太阳辐射只有一半左右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这是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所以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另外,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很强,可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储存在大气中,同时大气逆辐射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表面,使月球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球表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再加上月球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长,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即首先是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太阳暖地面”;接下来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地面暖大气”;最后是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大气还地面”。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复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年变化)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 生:不同。

师: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

二、热力环流 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活动)P32活动2(同时投影)

得出结论: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承转: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师:(结合图形讲解)(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

B、C两地流回A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P33活动3。(投影)

师:讲解答案:(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据此,图2.4A:陆--低,海--高;图2.4B: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3)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小结过渡)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板书)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很好。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图略)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板书)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投影的图片中,空气质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最终达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过渡)师: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生:不能。

师:那近地面的风会是怎样的风向呢?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师: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生: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 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

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 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解;另一个就是参考系与运动关系了。

随堂练习

参考系的理解题:

1.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它物体

参考系与运动的题目: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词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换位思考:站在哪个角度上,你看到的情况是符合诗中情形的。)

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冒雨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择汽车为参考系,雨滴是静止的

B、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C、选择汽车为参考系,路旁的树木在向西运动 D、选择乘客为参考系,刮雨器一定是静止的

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以甲为参考系,乙和丙都是运动的。那么以乙为参考系,则()

A、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静止的 B、甲与丙一定都是运动的

C、甲与丙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不确定的

D、甲一定是运动的,丙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不确定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与他相对静止的“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竞是一颗子弹。这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小 C、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大 D、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且速度与飞机一样

总结:参考系的理解方面,有两点是很关键的,第一那就是它的选取是任意的,第二、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是被认为静止不动的。在参考系与运动的关系里面,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同一物体在用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三、质点

思考: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中,任何物体都是有大小和形状的,其上面各点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大相同,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如果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考虑进去的话那么描述的运动可能会很复杂。

在研究某些特殊运动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给忽略了?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给忽略了?

其实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所谓的质点了。基本知识: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主要命题方向是“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质点”,和“质点的性质”。

随堂练习质点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2.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是,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研究什么问题的时候,物体可以被看做是质点:

3.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研究绕地球运行神舟六号飞船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4.在下述问题中,被选作研究对象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是质点()A.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绕太阳的公转 B.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自转

C.选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开门时的受力情况

D.选万吨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

总结: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是质点这和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其核心的判断标准时,在我们物体运动研究方向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物体是质点,否则不可以。在做这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下面进入我们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坐标系”

教师引入:现在全球定位系统发展得非常快,在我们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那么请同学想一下全球定位系统是基于什么原理的呢?很简单,就是我们现在要学得内容——坐标系。

1、坐标系即参考系的具体化,是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具体有: ① 一维坐标: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A B O

X/m-2 0

图1—1—1

② 二维坐标:

③ 三维坐标: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2、注意

(a)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b)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c)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d)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下面请同学们为老师总结一下这节课说学的内容。

学生总结:机械运动

参考系

质点

坐标系

教师详细总结: 一、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照物的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板书设计:

一、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特性: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三、质点:忽略物体形状和大小,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

四、坐标系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7

关键词: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复习前第一节课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是学生经历了化学学科学习后的全方位化学复习,虽然学生在复习前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复习没有具体的安排和打算。鉴于此,教师在进入化学一轮复习的第一堂课前,应对学生做好相应学科复习的相关注意事项的教育。针对化学学科特点,结合高三化学教学实际情况,我对化学一轮复习前的第一堂课作如下的讲课计划:

一、鼓士气,提精神,培养学生化学一轮复习的兴趣

化学新课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基础较好想考高分,但是总失去不必要的分。所以化学一轮复习前第一节课教师必须对学生鼓士气,提精神,培养学生化学一轮复习的兴趣,让他们充满信心,这是学生复习好化学的首要前提。高考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复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缺少认识,对如何复习好化学缺少总结,大多数学生停留在原来的认识上,他们认为复习就是按部就班地听与练。所以化学教师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化学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化学学科是高考增加分数的重要科目之一,即所谓得理综者得高考,让学生尽早认识到复习好化学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在化学一轮复习中竭尽全力,主动地查漏补缺,提高成绩,同时通过在一轮复习中联系生活、科技,激发他们复习化学的兴趣。

二、化学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

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归根到底是化学知识掌握不全面,化学一轮复习必然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学生复习不能留知识的死角,在一轮复习中,学生除了学习年级组统一配备的资料外,还应有自己的多样化的资料,而且要以讲解详细的为主,便于随时查阅,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借用。同时学生要注重积累生产、生活和科技产品中有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的化学知识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全面性。

三、化学一轮复习注重听课和笔记

化学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听课,做到听有所思,听有所获,把老师讲的和自己想的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老师的解题思路,学生要结合自身需要在听课中认真作好笔记,哪怕是选择题也要认真总结,对听不懂的知识更应该快速做好步骤的记录,便于课后认真研究,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和化学知识后,学生对解题思路方法要有所创新,达到完全掌握知识的目的,灵活学习,而非生搬硬套。

四、化学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熟练性

由于学生平时做题没有时间的约束,能做题但耗费时间长,他们一考试就说时间不够,其原因是对所学化学知识不熟悉。所以,在化学一轮复习之前,老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熟悉课本知识,如课本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要能快速书写,且边写边配平;对实验现象要快速作答,对实验操作要得心应手;对做题方法要了如指掌,要看懂出题人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节约时间,才能有时间做较难的题。

五、化学一轮复习注重规范答题

化学复习要注重化学学科素养的养成,所以学生在化学一轮复习时要能够用规范的化学符号正确表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式子,能正确地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实验现象,用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化学解答。如果在答题中不具有化学科学素养,答题是不予给分的。如,实验中尾气中有二氧化硫,答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时,不能笼统答为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应该具体答题为吸收尾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否则不予给分。鉴于此,有的学生在考试时自我感觉良好,而成绩出来之后和预期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学生进入化学一轮复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他们作规范性答题要求,而且要反复强调,不能让学生因为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六、化学一轮复习要理论联系实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学科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化学一轮复习时就要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要积累当今国内国际与化学有关的重大事件的一些素材,把化学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起来,要多看课外书,更多地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总之,学生进行化学一轮复习,除了化学老师在知识传授上要加强之外,还要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方法。既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要非常熟悉,又要要求学生在复习时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提高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柴晓晶.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思路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2013(11).

[2]董金水.在研究学习反思中应对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J].高考(综合版),2014(10).

高一生物第一节课导学案 篇8

编写人:汪红松审核人:汪红松编写时间:2010—8—30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生物再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理解学习高中生物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物兴趣的建立。

教学过程

我叫-----------,你们可以叫我--------,本期教授大家生物。说起生物,大家好像很熟悉,因为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打交道,如:动物、植物以及看不见的微生物。哪么,我还是想请大家说说,你们心中的生物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一、生物是什么样的?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病毒例外)

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向环境排泄废物)

3、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即有应激性)。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三、生物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高中生物的要求和方法

1、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记忆———→理解、思考———→融会贯通

2、要学以致用(要学会自觉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3、要学会做笔记和主动复习(每天花5分钟看学过的内容)。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9

第一课时

课题: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创设情境,教学教材

课型:新授课 检查预习:一,填空题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地区,属()带,少数地区位于()带,没有()。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的东部,()洋西岸.3、我国陆地面积约()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二,选择题

1、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A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欧洲东部、大西洋东岸 C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下列海洋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

A黑龙江省黑龙江 B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C黑龙江省漠河 D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4、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海南岛已经开始春耕,这是由于我国()A地势西高东低 B海陆位置不同 C东西跨经度大 D南北跨纬度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我们自然地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通过刚才的图片,谁能描述一下山地的特征。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山的走向是指山脉的延伸方向。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问: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 探究合作

4.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1)我们来看一下新疆的地形。(2)指导学生填表

5.(讲解)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6.指导关于四大高原的活动。师总结。

7.(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上的民俗与当地地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可见,有什么样的地形特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俗习惯,民俗习惯深受地形的影响。

拓展提升

说一说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提升检查:

1.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

B.丘陵、高原、平原 D.盆地、高原。平原 A.高山、高原、盆地

C.平原、丘陵、盆地

2.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1/10左右 B.1/20左右 C.1/5左右 D.1/3左右

3.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B.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C.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D.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 5.下列山脉既是东西走向山脉,义是阶梯界线的是()A.天山 B.昆仑山

C.祁连山

D.巫山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作业]

1,完成本节课的“填充图册”.2,完成本节课的“一课三练”.3,复习上过的课,预习下一节课

板书设计

富蕴县库尔特乡双语寄宿制中学

叶斯波力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10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敲鼓时,鼓面在振动,2.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声源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现也停止。但声音并不是马上消失,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向远处传播

2---震动一定发声,但有些声音我们听不到,如我们慢慢地挥动双臂,尽管也震动,但我们却听不到声音,就认为不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声音的传播,物理学中把声音传播需要的物质叫做气质,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

体或固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用无线电进行交流,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波声源振动时,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震动,在介质中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

向四周传播,就像将一石块投入水中,水面就会形成一圈圈的水波一样,故叫声波,声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三声速

1.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

2.声音与介质种类的关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我,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3次声音,第一次来自水管传来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第二次来自水,第三是由空气传来,3.声音与温度的关系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每秒,是指声音在十五摄式度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4.回声

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篇11

知识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能力目标

1、会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学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3、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学习重难点:

完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两个探究活动,并 得出结论。

一、课前预习

12、、种种

子子

萌萌

发发的的环自

境身

条条

件件是。是。

3、当玉米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随后,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伸长,发育成茎和叶。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被子植物的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三、合作探究(体现学法指导)(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阅读课本P90-91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前一周进行)

2、展示实验结果,对本实验的设计及结果展开讨论:

⑪本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⑫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⑬本实验共有几个对照组?分别研究什么样的条件?

⑭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探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与对照组相同? ⑮如果事先已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实验设置2 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⑯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萌

发的自

须是。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阅读课本9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实验小组的展示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采用什么办法?(2)什么叫抽样检测?抽样调查?(3)进行抽样检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计算发芽率?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阅读课本,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拓展创新

1、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呢?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会得出什么结论?

2、我国北方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好处?

3、春播时,有许多要注意的事,例如大麦和豌豆就比棉播种早;有些作物的种子在播种前要浸种;土壤需要耕和耙,变得松软,你能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五、达标检测

1.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土壤水分 B.增加了空气 C.提高了土壤温度 D.减少了阳光照射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低温

②高温

③干燥

④潮湿

3.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4.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5.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6.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先发芽

B.同时发芽

C.都不发芽

D.乙先发芽 7.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8.为了尽快得到种子的幼苗,选择种子时应选择()A.刚采下的幼嫩的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9.小麦播种后,浇水过多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A.缺乏空气

B.胚已死

C.温度过低

D.水分过多 10.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伯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来。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须条件()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 11.下列有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胚根发育成胚

B.子叶发育成叶

C.茎主要是由胚芽发育而成D.胚乳的营养供胚形成时用

12.“黄豆芽”的可食部分的细长发白的部分,主要是有黄豆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A.胚根

B.胚轴

C.胚芽

D.子叶 13.保存种子,能延长其寿命的环境是()A.低温、潮湿、高氧

B.高温、潮湿、C.高温、干燥、高氧

D.低温、干燥、低氧

11、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的空气,是由于种子不停地进行()A.制造营养

B.蒸发水分 C.呼吸

D.制造氧气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教师寄语 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其乐无穷,受益匪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能描述枝条的发育过程

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能力目标

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情感目标

1、通过调查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无机盐,学会和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

2、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学习重难点:

1、探究根的哪个部位长得最快;

2、芽和枝条的发育关系以及植物的生长所需无机盐的种类。

一、课前预习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 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 细胞体积的增大。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和 的无机盐。

二、导入新课

种子萌发后,长出了幼嫩的根、茎、叶,那么,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呢?

三、合作探究

(一)幼根的生长

1.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完成课本的讨论.2.根尖的结构

3.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 ;另一方面要靠

。(二)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1、欣赏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请分析: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什么发育成的?

2、了解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发育关系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通过阅读课本回答:

1、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的补充哪些营养物质?植物是如何获得这些营养物质 的?

2、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哪些无机盐?

3、施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除了上述三类无机盐以外,植物还需要许多其他种类的无机盐.四、拓展创新

1、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又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

五、达标检测

1.根尖的分生区属于()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输导组织 2.一条根能够不断长长的原因是()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的细胞 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4.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氧气 5.一棵大树的枝条是由()发育成的

A.茎 B.根 C.叶 D.芽

6.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A.有根毛开路 B.有细胞壁的C.有根冠保护 D.有伸长区的保护 7.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B.含氮的、含磷的、含铁的无机盐

C.含磷的、含钾的、含硼的无机盐 D.含氮的、含磷的、含锌的无机盐

8.无土栽培时所用的营养液是指()

A.不用土壤,只用水 B.不用土壤,只要无机盐 C.不用土壤,将水和无机盐配成一定比例的营养液

D.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比例配成 营养液

9.一条根能不断地伸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也不断地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迅速地伸长 10.芽中将来发育成茎的部位是()A.芽原基 B.芽轴 C.生长点 D.叶原基 1l.由伸长区发育成的结构和发育成伸长区的结构分别是()A.根冠、分生区 B.分生区、根冠 C.根冠、成熟区 D.成熟区、分生区

12.用肥沃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所以生长健壮,最主要的原因是()A.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充足的水分 B.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矿物质

C.土壤浸出液中溶解的矿物质能满足植物生活的需要 D.土壤浸出液中溶解的水分能满足植物生活需要 13.植物的主干是由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A.种子中的子叶 B.种子中的胚芽 C.侧枝上的芽 D.种子中的胚轴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概述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学习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受精的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一朵花

由、、、、和 等组成的。

2、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 内部。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 结合,形成。

4、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其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二、导入新课

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把我们周围的环境装点得五彩缤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开花呢?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

三、合作探究

(一)花的结构

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对花进行观察和解剖,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取一朵桃花对照图观察它的结构。

2、花柄 花托 萼片 花瓣

(里面有花粉、精子)

雄蕊

桃花的结构

雌蕊

(二)传粉和受精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传粉?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2、了解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3、描述受精的过程,(受精,双受精,图示)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其中 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2、玉米果穗上常会有缺粒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农业上常常给植物进行。方法是先采集,然后把它们 或 在 植物的。

四、拓展创新

1、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2、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有机会请观察一下并解释这种现象。

五、达标测试

1.雌蕊的组成是()A.花药和花丝 B.柱头、花柱和子房 C.花柱和子房 D.花药和花柱 2.人工授粉的好处在于()A.加速果实发育 B.减少虫害 C.增加产量 D.防止品种变异 3.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A.花芽 B.花柄 C.花轴 D.花梗 4.一朵桃花在传粉受精发育成桃子的过程中,不会凋落的部分是()A.萼片 B.雄蕊的花药 C.花瓣 D.雌蕊的子房 5.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A.柱头上 B.花药中 C.花粉管中 D.胚珠中 6.解剖开一朵花的子房,可以看到胚珠的形态特征是()A.近球形,绿色 B.褐色的小球

C.白色的小球 D.成果实的形状,很小 7.许多黄瓜只开花不结果的原因是()A.只有雄蕊 B.只有雌蕊 C.只有花萼 D.只有花瓣 8.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白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9.我们吃的甜瓜是由()发育来的

上一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整治行动下一篇:微信说说心情不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