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税金

2025-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设工程税金(推荐10篇)

建设工程税金 篇1

1、工程总造价1000万,第一次拨款300万,请问清单中的税金是3.417,而施工单位要去税务局开发票,这发票的税金甲方还要另附吗?

2、假如施工单位去买实木门,供应商报价是1780元,请问施工单位还要向甲方要6个点,也就是1887元,并且放在清单计价中计取价格,合理吗?

1、工程结算,甲方的税金是可以不考虑,因为在工程结算是包含了有税金;至于工程预付的工程进度款,就要看报进度的费用,是否含有税金,如果已经包含也就不用另外付税金了。乙方自行采购的材料的材料价,本身就要按含税费用,也1887就是元计算。

2、工程总造价1000万,第一次拨款300万,请问清单中的税金是3.417,而施工单位

要去税务局开发票,这发票的税金甲方还要另附吗? 工程税金报价时已经包括了,不用单独再付款;

2、假如施工单位去买实木门,供应商报价是1780元,请问施工单位还要向甲方要6个点,也就是1887元,并且放在清单计价中计取价格,合理吗? 这个6%是合理的,因为材料商要交增值税,有关税金看此文有详解

3、问题1---第一次拨款300万(是否可以理解成工程进度款),施工方直接开发票300万给甲方即可,不用甲方再加税金,因为一般进度款的支付可以理解成含税的。到竣工决算后,根据结算总价扣除已支付金额(也就是已开发票金额)施工单位再补上最终的尾款发票即可。即总的发票累计金额=工程结算总价。问题2:实木门作为一种材料,供应商的报价肯定是含税价格,就是材料价,应该直接进度计价软件中的主材费用,不能再加其它的费用(合同约定除外)。不知你所说的施工单位要向甲方要的6个点是啥意思。因为在计价软件中会根据你的设置计算相关的管理费、利润等费用(这个费用里面当然包含了门的费用)。

4、1、工程总造价1000万,第一次拨款300万,请问清单中的税金是3.417,而施工单位要去税务局开发票,这发票的税金甲方还要另附吗?

2、假如施工单位去买实木门,供应商报价是1780元,请问施工单位还要向甲方要6个点,也就是1887元,并且放在清单计价中计取价格,合理吗?你好!工程造价中已经包含了税金,甲方不用再付,到竣工结算后,根据结算总价扣除已支付金额,施工单位再向甲方补上尾款发票就可以了。第二个是材料价的,供应商报价是否包含了税?如果没有就加上税费,总之材料的市场价是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的交易价。

5、1、工程总造价1000万,第一次拨款300万,清单中的税金是3.417,而施工单位要去税务局开发票,这发票的税金高于3.417的部分甲方不能付给。

建设工程税金 篇2

关注成本, 少不了成本测算, 而成本测算, 少不了税金。税金的分析测算, 是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金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计算工程价格时向业主计取税金, 另一方面向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上缴的税金, 也就是施工企业上缴税务机关的建筑安装工程税金额由业主承担。因此工程造价中建筑安装工程税金与业主和施工企业密切相关[1]。本文讨论的是第二种税金。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承建项目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而且是主要的税务成本, 但由于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使得很多人忽略了对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进一步关注, 认为企业依法纳税不必要对其存在疑虑[2]。全文以无锡当地缴纳税金为例阐述税金的种类及对应合同票据, 为施工企业进入地方市场提供参考。

1 工程税金合同票据的种类

1.1 建筑业统一发票

建筑安装工程税金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三项应缴税和各个地区有所差异的个人所得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

建安票是由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 开具给开发公司的票据, 是房地产企业核算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据。

分为建筑业自开发票和建筑业代开发票。根据省局苏地税发[2006]244号《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对建筑业纳税人原则上不予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 均由无锡市第二税务分局代开, 但对某些特殊企业 (如水、电、气、空调等直接面向用户且用票量较大的安装业务) 实行税务机关代开票确有困难, 符合条件, 经税务机关批准, 可以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根据纳税人的所在地不同, 开具建安票 (代开) 的税率也不相同。

根据“锡地税发[2007]139号”文, 其甲供材料的价款应全额开具建筑业发票, 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设单位必须以建筑业正式发票作为固定资产的核算凭据。

1.2 增值税普通发票

增值税普通发票, 是将除商业零售以外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和管理。

根据“锡地税发[2007]139号”文, 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设单位必须以建筑业正式发票作为固定资产的核算凭据。对构成房屋主体的材料, 建设单位必须以建筑业正式发票进行开发成本核算, 甲供材料 (主体材料) 的原始发票不得作为开发成本的入账凭据, 故房产公司在项目竣工结束之前会把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转为建安票, 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

对于不构成房屋主体材料, 如铝合金门窗、玻璃幕墙、防水、空调等专业分包的工程, 且分包单位有安装资质的, 材料部分以增值税普通票列入成本。

2 无锡本地单位开票所对应纳税明细

2.1 建筑业统一发票

实际税率与政府预算定额中规定不尽一样, 根据我们的工程施工经验及相关的调查结果, 实际交纳的的税率一般要高出定额中所规定的税率。主要是因为建筑安装税属于地税局增收, 工程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有权制定其管辖范围内建筑安装税的增收比率。

(1) 营业税, 营业税纳税标准:国家统一标准3%, 但有些区域可能会存在部分返还现象。营业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营业税=营业额×3%; (2) 城乡维护建设税, 城乡维护建设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营业税额×7%; (3) 教育费附加, 教育费附加是按应纳营业税额乘以3%确定,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营业税额×3%, 建筑安装企业的教育费附加要与其营业税同时缴纳。以上三种税, 一般称之为“两税一附加”。在工程施工方纳税时, 是按三种税的综合确定的税率一并征收[3]。 (4) 印花税, 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0.03%, 建安票的票据中, 有时会不出现印花税的情况, 是由于该单位已提交了该税种, 年底时会由财务机关进行清查。 (5) 个人所得税在工程施工中, 个人所得税也是纳税种类之一, 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特殊性,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案通常是按工程总造价为基数来收取的, 各地的具体征收方案不一样, 无锡地区对本地企业, 不征收个人调节税。外来单位, 得交1%的个人调节税。 (6)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根据本地企业、有外进证的外来单位和无外进证的外来单位所需缴纳的税率不尽相同, 本地企业及有外进证的单位所交税率为0.2%, 无外进证的外来单位所交税率为2.5%。

无锡本地单位所要缴纳税种分为自开建安票和代开建安票两种。分别见表1、表2。

例如:无锡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为无锡本地企业, 税务局代开发票, 开票金额为165000元, 所交税额为5544元, 税率为3.36%。

由此可见, 施工企业可采取自开发票的方式, 在开票建安发票环节可节省0.03%税金成本。例如1000万工程项目, 采取自开发票方式可节省3000元税金。

2.2 增值税税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增值税税率, 第一项规定:“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除本条第 (二) 项、第 (三) 项规定例举的特殊项目除外, 税率均为17%”。工程方面涉及增值税票据的税率均为17%。

3 外地单位来无锡开票所对应纳税明细

对纳税人外出经营的, 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 (以下简称外经证) 。外来进无锡单位, 分为办理外进证和未办理外进证两种情况。

(1) 已办理外经证的外地单位代开建安票所要缴纳税种具体见表3。

例如: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为北京单位, 在北京办理了外经证, 办理外经证时缴纳了外出经营费, 在无锡取得临时税务登记后, 由地税代开发票, 开票金额为4140600元, 所交税额为188811.38元, 税率为4.56%, 无锡地区对外来单位还需缴纳0.1%的江苏地方基金, 开具单独的完税单, 不纳入建安票据内。

(2) 未办理外经证外地单位代开建安票所要缴纳税种, 具体见表4。

备注:无锡税务局为了防止外来单位不办理临时税务登记, 故收取2.5%的企业所得税, 例如:北京大有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未办理外经证, 由地税代开发票, 开票金额为51700元, 所交税额为3546.61元, 税率为6.86%。无锡地区对外来单位还需缴纳0.1%的江苏地方基金, 开具单独的完税单, 不纳入建安票据内。

以上所述, 外地企业来无锡当地需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 已1000万工程为例, 开具外经证可节约成本1000万* (6.86%-4.56%) =23万。

4 对策

合同票据对成本控制有一定影响, 施工企业应重视工程成本中的税金税种。

(1) 对于常规工程, 尽量选择当地承接项目, 在单位当地承接项目较外地承接项目税金环节可节约约个人调节税和企业所得税总计1.2%税金, 以1000万工程为例, 可节约12万税金成本。 (2) 施工单位外出经营的, 应及时开具外经证。由此可节省2.3%的企业所得税, 以1000万工程为例, 可节约23万税金成本。同时施工单位应注意办理缴销和未完工工程的续开手续, 加强报验登记, 规范外出经营管理。对外来经营纳税人, 及时办理报验登记[4]。 (3) 对于一些不构成房屋主体的工程, 合同里面得分清材料费跟安装费。 (4) 作为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的专业人员, 应深刻理解政府文件的精髓。加强税源调查, 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应切实加强施工企业承建工程项目的信息交流, 了解税源的多样化。企业深刻理解地方性的税务文件, 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可节省许多建筑安装工程营业税金及附加。

摘要:税金是建安成本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施工企业在工程所在地实际交纳的税率一般要高出定额中所规定的税率。所以研究地方性工程税金对建筑相关企业的成本管理有实际意义。本文从工程税金所对应的合同票据这个角度出发, 阐述了工程税金合同票据种类, 开票所要缴纳的纳税明细, 并指出了工程税金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关键词:工程税金,成本,合同票据

参考文献

[1]李军.论工程造价中的建筑安装工程税金[J].有色冶炼, 2003 (2) :76-77.

[2]付生伟.浅议铁路工程项目营业税金及附加成本[J].纳税与筹划, 2007 (9) :70-71.

[3]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委会.建筑工程计价[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13-14.

建设工程税金 篇3

在纳税实践中,承包工程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交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业主代扣税金;另一种是建造承包商自行申报交纳。目前,业主代扣税金较为普遍,笔者结合案例,阐明业主代扣税金情况下的分包工程税务处理及其会计核算方法。

一、业主代扣税金的分包工程税务处理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也就是说,在存在工程分包的情况下,总承包单位应以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方价款后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分包人应该就其完成的分包额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

在纳税实践中,当地税务部门为简化征管手续,保证税源及时入库,同时业主财务部门为取得代扣手续费的收入,普遍采取代扣税金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总包单位与业主(发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业主按结算的全额计算代扣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向税务机关提供总包与分包协议等资料,分别按总包与分包单位开具代扣代缴完税凭证交给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应将分包单位完税凭证复印作为代扣分包单位税款的支付凭证,然后将原件提供给分包方。总承包方和分包方都是根据业主代扣代缴完税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的。

二、业主代扣税金的分包工程会计核算

分包工程是施工企业中的常见形式,分包形式也存在多样化。《企业会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及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中均没有对分包工程的会计核算作出明确规定。在目前施工企业会计实践中,对分包工程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将分包工程收入纳入本公司的收入,将所支付的分包工程款作为本公司的施工成本,与自己承建的工程做同样的处理

这种做法不但全面反映了总承包方的收入与成本,与《建筑法》、《合同法》中对总承包人相关责任和义务的规定相吻合,而且按这种做法确定的收入与《营业税暂行条例》营业税额的差异,属于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的正常差异,并不影响对分包工程的会计核算。此外,将分包工程收入纳入本公司的收入,可以扩大税前列支招待费的比例,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二)视分包工程与自己没有关系,分包工程的收入和支出均不通过本公司收支体系核算

这种做法尽管和《营业税暂行条例》中有关“总承包企业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的规定匹配较好,但却没有全面反映总承包方的收入与费用。因此,总承包方在核算分包工程在各会计核算期间的营业收入与费用时,可按第一种做法进行账务处理。

三、分包工程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案例

现以中铁集团某公司中标的一项高速公路为例来说明将分包工程收入纳入本公司的收入,将所支付的分包工程款作为本公司的施工成本,在业主代扣税金的情况下,分包工程的税务处理及其会计核算方法。

【例】中铁集团某公司(以下简称总包单位)中标一项高速公路。其工程项目包括一座长度为1600延长米的隧道及2 800米的路基。总造价12 600万元,其中,隧道8 100万元、路基4 500万元。工期30个月,经业主同意,将路基分包给振华公司(以下简称分包单位)施工。结算工程款时,由业主代扣“两税一费”(营业税率3%、城建税1%、教育费附加3%),工程按期完工。其相关的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如下:

(一)税务处理

在业主代扣税金的情况下,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业主按总承包金额12600万元代扣总包单位的税金及附加393.12万元(12600×3.12%)。业主代扣税金后,由地税局分别按总包单位应纳税金额81 00万元(12600-4500),开具252.72万元(8100×3.12%)代扣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完税凭证、按分包单位4500万元的应纳税金额,开具140.40万元(4500×3.12%)代扣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完税凭证,作为总承包方和分包方的代扣代交的完税凭证入账。

(二)会计核算

1.记录完成隧道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6480万元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隧道(成本项目)6 480

贷:原材料等 6 480

2.记录分包单位完成的路基验工计价款4500万元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路基(分包成本)4359.6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路基(分包税金) 140.4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单位) 4 500.00

应注意:4500万元是含税价款。

3.向业主验工计价时:

借: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业主)12 600

贷:工程结算 12 600

4.业主代扣“两税一费”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378.00

——应交城建税 3.78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11.34

贷: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业主) 393.12

5.收到业主拨付工程款时:

借:银行存款12 206.88

贷:应收账款——应收工程款(业主) 12 206.88

6.代扣分包单位“两税一费”时: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单位)140.4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135.00

——应交城建税 1.35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4.05

7.支付分包单位工程款时: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单位)4 359.60

贷:银行存款4 359.60

8.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隧道收入费用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隧道 6 48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隧道) 1 620

贷:主营业务收入——隧道8 100

9.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路基收入费用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路基4 359.6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分包毛利)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隧道4 500

10.计提税金及附加(应注意:只计算自完工程部分)时: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隧道252.72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243.00

——应交城建税 2.43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7.29

11.工程完工,“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账户对冲结平。

借:工程结算——隧道8 100 .00

——路基(分包) 4 50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隧道(成本项目)6 480.00

——合同成本——路基(分包成本) 4 359.60

——合同毛利(隧道)1 620.00

建设工程税金 篇4

渝建〔2011〕440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建设管理局,有关单位: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11〕109号)和《重庆市地方税务局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渝地税发〔2011〕79号)的规定,建筑安装企业自2011年5月1日起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现将调整建筑安装工程税金计取费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整后的建筑安装工程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其计取费率为:

(一)纳税地点在市区的企业为3.48%;

(二)纳税地点在县城、镇的企业为3.41%;

(三)纳税地点不在市区、县城、镇的企业为3.28%。

二、调整后的建筑安装工程税金计算基数仍为税前建安造价,即:税金=税前建安造价×规定计取费率。

三、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安装工程,企业从2011年5月1日起纳税的,均应按调整后的税金计取费率标准执行。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企业税金减免的财税处理浅析 篇5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

税金减免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鼓励或照顾措施。减税是减征部分应纳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应纳税款。减税免税规定是为了解决按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时所不能解决的具体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同时也是税收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税务主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以下简称“43号公告”)有关规定执行,减免税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核准类减免税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不需要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财务处理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应用指南的规定进行处理。1.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应用指南的规定,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1)核准类减免税

43号公告规定:“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交核准材料,提出申请,经依法具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按本办法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核准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

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材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下达之后,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进行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资质进行重新审核。

①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借: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②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下达之后,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此时,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③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已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核准后已缴纳税款可以申请退还。若当年退还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若次年退还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备案类减免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的规定,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不属于政府补助性质,无需确认当期损益。

结合43号公告的规定:“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笔者认为,若纳税人未及时履行备案手续,其享受减免税优惠的权利,还继续保留,税务机关不得以未履行备案手续为由剥夺纳税人享有的减免税权利。

①若企业符合备案减税条件的,并且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后,即可享受减免税优惠,且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下列7种项目免征增值税。由于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故,直接按收取的价款作为收入处理,无需单独列示。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②若企业符合备案减税条件的,但未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其不得享受减免税优惠,应按规定申报缴纳相关税款,并且需进行会计处理。借: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③若企业符合备案减税条件的,但未及时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缴纳税款后,后期又履行了相关备案手续,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后,分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缴纳税款后于当年补充履行备案手续享受减免税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缴纳税款后于以后年度补充履行备案手续享受减免税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应用指南的规定,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即,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应予实际收到时进行会计处理。收到当期返还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税收入-政府补助 收到跨年度返还 借:银行存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税务处理

企业享受的减免税款,只涉及企业所得税,不涉及其他流转税问题,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税款均应纳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规定:(1)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2)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即征即退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即时退还,如对软件企业的超3%税负的部分即征即退,退税机关为税务机关)、先征后退(即征即退与先征后退差不多,只是退税的时间略有差异,外贸企业出口一般采用先征后退政策)、先征后返(先征后返指税务机关正常将增值税征收入库,然后由财政机关按税收政策规定审核并返还企业所缴入库的增值税,返税机关为财政机关。如对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第一条的规定,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建设工程税金 篇6

根据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在预售时需要对相关税种进行预交。为了准确反映会计信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使收入与成本费用达到配比。建议在流动资产项目下增设“待转税金”,下设“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不考虑城建及附加)。

预销期间:

(1)在开发产品未完工之前,预售不动产收到款项时:假设金额100000

借:流动资产--待转税金(营业税)5000(100000×5%)

待转税金(土地增值税)3000(100000×3%)

待转税金(企业所得税)5000(100000×20%×25%)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5000

土地增值税3000

企业所得税5000

(2)假设当期期间费用为10000,无其他支出。即当期亏损10000,借:所得税费用2500

贷:应交税金2500

(纳税申报表上:利润总额-10000

房地产预征调整20000

小计10000

所得税率25%

应交税款2500

结算期间:

(3)开发产品完工并交付使用时:

A、借:预收账款--1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B、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假定60%成本)

贷:存货60000

C、转相关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8000

贷:流动资产--待转税金(营业税)5000(100000×5%)

待转税金(土地增值税)3000(100000×3%)

(4)此期间三项费用为10000,税前利润为:100000-60000-8000-10000=22000

所得税:22000×25%=5500借:所得税费用5500

贷:应交税金--企业所得税500

流动资产--待转税金(企业所得税)5000

(纳税申报表上:利润总额22000

房地产预征调整-20000

小计2000

所得税率25%

建设工程税金 篇7

1 计税规定

2011年6月30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 适用累进税率为3%至45%, 共7级, 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1.1 工资计税方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1.2 奖金计税方式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分两种情况:

(1) 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扣除免征税项目后的额度高于 (或等于) 3500元时。计算方法是: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对照工资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2) 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扣除免征税项目后的额度小于3500元时,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对照工资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为: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该计算纳税办法对每一个人只允许采用一次。

2 假设前提

为简便起见, 本文中的模型基于以下假设:年收入由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组成, 不考虑季度奖、半年奖情况;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式只考虑方式一, 即默认为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 (或等于) 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3 奖金中的“倒流”区间

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类似于全额累进税率, 根据“全累”税率的计税原理, 当全年一次性奖金在临界点附近时, 收入增长小于税收增长的情况, 即税后收益“倒流”。通过测算出“倒流”区间, 在发放奖金时绕开此区间, 可以有效避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假设员工个人全年扣税总额为A, 其中工资扣税为A1、奖金扣税为A2, 全年总收入为W, 其中工资为W1, 奖金为W2, 由公式 (4)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金A 2= (W2÷12×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2+速算扣除数×11。假设奖金增量为△W2, 则税金增量=△W2×适用税率+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级速算扣除数) ×11, 其中适用税率和本级速算扣除数由W2+△W2共同确定。

W 2在各级税率临界点的值分别为18 0 0 0、5 4 0 0 0、108000、120000、660000、960000。

当W2=18000时, 奖金增量为△W2, 此时税金增量△A2=△W2×0.1+ (105-0) ×11, 当△A2>△W2, 表示出现“倒流”现象, 即△W2×0.1+ (105-0) ×11>△W2, 求解得△W2<1283.3。也就是说 (18000, 19283.3) 为收入“倒流”区。

举例验证:假设员工张三的年终奖金为18000元, 员工李四年终奖金为19000元。张三的年终奖税金为540元, 实发17460元;李四的年终奖税金为1795元, 实发17205元。李四绩效好, 年终奖多, 但是实际拿到手的反而少, 显然, 这样的结果与企业的激励导向相悖, 此类区间在分配奖金时应予以回避。

依此类推, 年终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中的“倒流”区, 如表2所示。

4 工资与奖金的最优组合

由于“工资”所得是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税, 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则类似于全额累进税率。所以, 当个人全年总的税前收入一定时, 通过合理分配工资和奖金的比例, 可以实现扣税最小化。下文的分析基于以下两个前提:一是, 优化目标为当收入增长时, 税金的增量最小。二是, 每月工资平均发放时, 可以有效避免因个别月份收入过高导致税率“跳档”的情况, 这也符合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特点。本模型只提供优化区间, 不提供最优解。

同上, 假设员工个人全年扣税总额为A, 其中工资扣税为A1、奖金扣税为A2, 全年总收入为W, 其中工资为W1, 奖金为W2, 则工资增长和税金增长的关系如下:

当W≤42000时, 应选择按月发放工资, 此时员工全年缴纳个人所得税A=0。

当W>42000时, 月工资为3500元~5000元, 奖金不高于18000, 二者均适用3%的税率, 此时增加的收入作为工资或奖金发放产生的税金相同。

当W≥78000时, 增加工资或奖金均会使税率从3%提升为10%。由于奖金计税的特点是当税率跳档时会使税金骤升, 因此, 首先选择增加工资。当月工资在5000~8000的范围内时, 税率为10%, 全年一次性奖金则保持18000元不变, 这样可以使奖金部分运用3%的低税率。

当W≥114000时, 超过的部分如果选择按工资平均发放则适用税率20%, 按奖金发放则适用税率10%。假定以114000元为起点的收入增量为a, 此两种方案的税金增量分别是A1= (a×20%) 和A2=a×10%+ (105-0) ×11。

若A1=A 2, 则a=11550;a<11550时, 即114 0 0 0<W≤125550时, A1<A2, 也就是说超出的部分收入应在工资中平均发放, 全年一次性奖金仍为18000元;a>11550时, 即W>125550, A1>A2, 超出的部分收入应在一次性奖金中发放, 此时工资和奖金的适用税率均为10%, 奖金的范围为 (18000, 54000) , 工资的范围为 (5962.5, 8000) , 收入上限为8000×12+54000=150000元。

依此类推, 按表1中各税率区间得出不同年收入范围内, 工资与奖金的最优组合, 如表3所示:

5 收入分配时的注意事项

5.1 月工资应尽量平均

工资的计税方式为超额累进制, 如果月工资变动大, 会造成部分月份工资税率较高, 从而整体负税升高。均衡发放工资并不是说要保证每月工资完全相等, 而是尽量使每月工资适用的最高税率位于同一档次。另外, 除了全年一次性奖金, 半年奖、季度奖等都要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税, 遇到发放半年奖、季度奖的月份时应将工资增量在后续若干月份分摊, 从而降低税负。

5.2 将奖金与工资进行合理组合

虽然全年一次性奖金为全额累进制方式计税, 在临界点处会发生“倒流”现象,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式能有效降低税负, 另外, 从激励的角度看, 只发工资容易滋生大锅饭现象, 因此决不能只发工资、不发奖金。通过工资与奖金的科学搭配才是降低税负的最佳选择。当单位人数较少时, 可以按照表3中的范围为每位员工定制差异化的工资和奖金组合。但当单位人数较多时, 就要考虑到管理成本的问题, 不可能逐人定制, 可以通过制薪酬分配的总体方针, 合理分配工资和奖金, 以减少负税。

5.3 对于薪酬的发放方式员工应具有适度选择权

目前个人所得税多实行代扣代缴制, 但是对于薪酬发放部门来说, 不仅要考虑薪酬分配的公平性, 还应统筹考虑员工纳税问题。一方面要向员工做好纳税方法的宣传工作,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员工收入发放的时机, 尤其是工资之外的一些额外收入, 何时发放员工应当有自主选择权。

摘要:薪酬激励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劳动报酬, 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 推动业务的发展。企业一般较注重薪酬分配的办法, 而忽略了薪酬发放的形式, 事实上在薪酬额度确定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设计薪酬发放形式, 可以大为减少员工的负税额, 增强激励的效果。我国税法中“工资”和“奖金”采取差异化的计税方式, 即工资采取“差额累进制”计税, 而奖金采取“全额累进制”计税, 因此在工资发放时通过合理确定工资占收入总额的比重, 可以有效减少应缴税金, 在奖金发放时通过避开“倒流”区, 可以避免“发多拿少”现象的发生。本文着重从计算工资奖金最优组合和奖金中“倒流”区间两方面进行建模。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工资,奖金,优化模型

参考文献

[1]张牡霞.个税起征点“落定”收入差距调整任重道远[N].上海证券报, 2011-07-01.

[2]李海绒.新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月刊, 2011 (12) .

建设工程税金 篇8

关键词:建造合同;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057-02

2006年2月16日,新的《建造合同》准则颁布,新准则对建造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同时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建造合同》准则执行以来,在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不少实际问题,文章就新准则中有关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计提与现行营业税法发生纳税义务之间差异的核算作一些探讨。

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而建造合同准则规定收入确认的时间有3种: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成时、能得到补偿的费用发生当期,且所确认的收入是指已完工部分预计可以收回的收入,并不一定都取得了收取款项的凭证。例如,有些项目经中介决算审核,但建设方就是不给施工方审核报告,或者虽给审核报告,但却以工程质量、工期等各种原因拖欠工程款,与合同有关的经济利益不能及时地按合同流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及时取得收款凭证。可见,现行营业税条例及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时间、标准存在差异,《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使得施工企业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营业税纳税义务出现暂时性差异。如果忽略这种差异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施工企业可以在每季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按当期收到的合同价款或办理的工程结算额计算营业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然而,由于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时间与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同,如果仅以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认营业税金及附加,会造成“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不配比;如果以建造合同收入来确认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当期“应交税费”的余额并不代表企业现实的纳税义务。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分别按照建造合同收入计算应当确认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两者的差额予以递延,递延的营业税金及附加费用可以采用“其他应付款—递延税金及附加”科目加以核算。期末编制报表时,该科目若为借方余额,在“其他应收款—递延税金及附加”列示。同时,如果确认了这种差异,期末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并根据相应资产或负债项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调整递延所得税费用。

例如:某公司2005年11月份中标云南某高速公路,2005年12月份与云南省交通厅签订施工合同,合同价款为5 000万元,工期为3年,预计2008年12月份完工。2006年1月1日项目成立并进驻开始施工生产,业主按照合同规定付给工程合同总价10%的工程预付款,2006年-2008年各年的有关资料见表1,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的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建造合同合同收入和费用。

备注:该地区的营业税税率为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没有其他附加税;该公司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500万元、600万元、8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除了此事项和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1 2006年的相关业务处理

1.1 按照建造合同的相关要求,确认2006年的相关数据

合同完工进度:2 000/5 000*100%=40%

确认的合同收入:5 000*40%=2 000万元

确认的合同毛利:(5 000-4 500)*40%=200万元

确认的合同毛利:2 000-200=1 800万元

1.2 确认2006年度营业税金及附加差异

按照营业税规定,2006年应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

1 500*3%*[1+(7%+3%)]=49.5万元

按照建造合同收入应确认计提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

2 000*3%*[1+(7%+3%)]=66万元

差异为:66-49.5=16.5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66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9.5

其他应付款-递延税金及附加16.5

期末会计报表应列示“其他应付款-递延税金及附加”16.5万元。

1.3 确认2006年度所得税费用

2006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首先要对此产生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然后确认其递延所得税费用。

2006年应纳所得税费用为:

(500+16.5)*25%=129.125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费用129.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9.125

2006年递延所得税费用为:

16.5*25%=4.125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4.125

2 2007年的相关业务处理

2.1 2007年预计合同损失

(5 500-5 000)*(1-3 500/5 000*100%)=150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合同预计损失150

贷: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150

2.2 2007年营业税金及附加差异

(2 100-1 500)*3%*[1+(7%+3%)]=19.8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49.5

其他应付款-递延税金及附加 19.8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9.3

期末会计报表应该列示“其他应收款-递延税金及附加”3.3(19.8-16.5)万元。

2.3 2007年所得税费用

2007年应纳所得税费用为:

(600-19.8+150)*25%=182.55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费用 182.5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82.55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费用为:

(150-19.8)*25%=32.55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3.375(150*25%-16.5*2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32.55

递延所得税负债 0.825(3.3*25%)

3 2008年的相关业务处理

3.1 2008年营业税金及附加差异

(1 600-1 700)*3%*[1+(7%+3%)]=-3.3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56.1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2.8

其他应付款-递延税金及附加3.3

期末会计报表“其他应付款-递延税金及附加”科目余额为0。

3.2 2007年所得税费用

2007年应纳所得税费用为:

(800+3.3-150)*25%=163.325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费用 163.3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63.325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费用为:

(150-3.3)*25%=36.675万元

其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0.825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36.6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7.5(150*25%)

2008年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余额均为0。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 Criterion “Business Tax Money and Attachment”Calculation Discussion

Liu Ya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e time which occurs by the business tax oblig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ntract” in the criterion constructs the enterprise to construct the contractual income indeed to think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related business tax money and the additional idea raises to the new criterion in with the present business tax law has between the tax obligation the difference calculation to make some discussions.

建设工程税金 篇9

目前账务处理有两种观点:

收到预收账款按税法规定缴纳税费时

账务处理一:

借:销售税金及附加

贷:应缴税费

同时

借:应缴税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

其理论主要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即产生了企业的一项负债,应转入相应的费用核算。

账务处理二:

借:递延资产(待摊费用)

贷:应缴税费

同时

借:应缴税费

贷:银行存款

满足会计收入实现时

借:销售税金及附加

贷:递延资产(待摊费用)

其理论主要是账务处理一不符合会计配比原则,账务处理二符合会计配比原则

建设工程税金 篇10

一、企业税金支出水平的定义及计算口径

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所占有社会商品或价值的无偿征收,是经济利益从纳税人向国家转移的过程,纳税人由此所承担的缴纳税款的义务在经济上就表现为一种负担,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税收负担。税负其实就是税收负担的简称,是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国家税收的状况或量度,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但由于我国流转税占税收比重较大,同时流转税具有转嫁的特点,在研究微观企业的税金支出时,用税金支出率比税收负担率更为恰当,因此,本文用税金支出率来衡量金融企业增加值中税金支出的水平。

借鉴宏观税负的计算口径,本文中的企业税金支出水平定义为企业(纳税主体)的企业增加值中税金支出及社会保险费支出的支出率。

本文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年度报告,其增加值借鉴了收入法口径核算的“GDP”,即“企业增加值”=人工成本+利息股息支出+公司税前利润+税金支出-税费返还+折旧。本文采用的“税金总支出”=税金支出-税费返还+社会保险费支出。

“企业增加值”中各项目的数据来源说明:人工支出、利息股息支出、税金支出来源于“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支出数;税费返还来源于“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收到的税费返还数;公司税前利润来源于“合并利润表”中的公司税前利润;折旧为财务报表附注中固定资产项目的本年计提折旧数。

“税金总支出”中各项目的数据来源说明:税金净支出为税金支出减去税费返还;社会保险费支出为财务报表附注中应付职工薪酬的社会保险支出数(含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二、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税金支出水平

新浪网划分的金融行业共有39家上市公司,其中有8家上市未达到4年,3家属于借壳上市主业变更为金融行业的,因此剔除该11家后为28家。本文采纳的28家上市公司数据均来源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的年度报告,数据全部为合并报表数据。通过数据研究、计算得出结果如下:

1、行业税金支出率变化趋势

2007年至2010年金融行业税金支出率没有明显变化,具体数据见表1。

单位:百万元

由表1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的税费支出率近四年没有明显改变,从国家税收政策看,对金融行业减轻税负的仅有2008年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3%下降为25%,而增值税转型因金融行业执行的是营业税没有任何影响。尽管企业所得税率的下降从理论上整体减轻了企业的税费支出,但金融行业影响利润较大的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企业所得税中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会出现税金支出与税前利润不配比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实体经济中影响不明显。

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得税率下降对金融服务业净利润的影响,笔者又计算了所得税费用负担率(权责发生制下的所得税费用/公司税前利润),其结果是2007年度为29.19%,2008年度为21.95%,2009年度为22.61%,2010年度为22.52%,实际负担率平均降低9.73%。

2、金融行业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税金支出率的比较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税金支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数据见表2。

单位:百万元

由表2和表1对比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税费支出率明显低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2008年低10.41%,2009年低4.06%,2010年低5.59%。总体的判断可以是尽管实行了设备可以抵扣的增值税政策,但实体企业由于存在大量的无法抵扣的不动产和构筑物等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使得金融企业实行的含税应税收入的5%营业税率仍明显低于不含税应税收入的17%增值税率,实体企业的税金支出水平较金融服务业高。但就税费返还而言,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税费返还明显多于金融行业,这说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

3、不同性质企业的税金支出率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笔者按照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财政部及省财政局或国资委还是无控股股东,将企业性质分为国控和非国控两种类型,29家金融服务企业中有12家非国控企业和17家国控企业,两种性质企业的税金支出率没有明显区别,具体数据分析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非国控企业税金支出水平略高于国控企业,其中较为明显的是2008年高8.26%,其他三个会计年度差别不大。社会保险费支出占人工支出的比例非国控企业基本等同于国控企业,这说明金融服务业对员工的社会保险费计提及缴纳都较为及时。在笔者所计算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税金支出率方面非国控企业明显低于国控企业,其中2008年低8.73%,2009年低8.95%,2010年低5.54%;在社保占人工比例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基本上非国控较国控企业低7.3%。这表明由于金融服务业中非国控企业大多为“无控股股东”,其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纳税,这样就较其他行业的法规遵循性明显较强,纳税意识和社会保障意识明显较高。

4、不同性质企业的平均人工成本

平均人工成本从企业角度看是企业的成本费用,而从员工角度看则意味着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不同性质的企业平均人工成本差异较大,具体数据分析见表4。

单位:万元

由表4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的平均人工成本支出2007年至2010年呈平稳增长,说明工资水平有一定提高;尤其是国控企业增长趋势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人均增加值(企业增加值/员工人数)指标而言,国控企业较非国控企业高,分别为2007年高22.48万元,2008年高50.67万元,2009年高44.32万元,2010年高54.17万元,呈现逐步扩大趋势,说明国家资源向国控企业倾斜较为明显。

5、金融服务业内部分类比较

金融服务业分为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类服务企业,其年度间的税金支出率差异较大,具体数据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年度间各服务业间税金支出率差异较大,其中2007年银行业最高,比最低的证券业高6.37%;2008年信托业最高,比最低的银行业高12.09%;2009年信托业最高,比最低的保险业高9%;2010年比较平均,最高与最低的仅相差4.03%。从执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后,来比较四类金融企业2008年至2010年的平均税金支出率,其间的差异不大,其中银行业为20.47%,证券业为20.45%,信托业为23.21%,保险业为19.85%。这说明新会计准则实行后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造成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对税款入库时间存在显著影响,但从长时间来看不影响其整体的税金支出水平。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29家金融服务业上市企业税金支出率以及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分析,本文认为:2008年执行的25%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理论上降低了企业的税金支出,但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讲其数据效果不明显,进一步按照实际所得税费用负担率来看,金融服务业的所得税费用负担率下降明显,平均下降9.73%;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税金支出率2009年为22.37%,显著低于社科院公布的2009年宏观税负为32.2%的水平;另一方面从2008年至2010年的数据看,金融服务业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平均低6.69%,这说明尽管金融服务业利税绝对值高但其5%的流转税仍然低于17%的增值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金融服务业非国控企业与国控企业税金支出率接近,这表明金融服务业的税收环境一致,各类企业的执法力度、法律遵循度无明显偏差;社会保险费支出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2007年为2.06%,2008年为2.16%,2009年为2.04%,2010年为1.99%,显著低于征收社会保险税的其他国家。根据社科院计算的2007年65个国家(不含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数据看,社会保障占GDP比重各国平均值为8.61%,其中29个发达国家平均值为10.08%,36个发展中国家平均值为7.31%。

我国税收政策的制订和调整应遵循有利于未来国家战略发展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增加的原则,有利于行业间均衡发展的原则。同时在计算金融服务业税金支出时,按照现金流量表计算的税金支出水平不能代表企业实际的税收负担水平,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和信息披露建议:

扩大实体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税金支出水平,促进行业间的税金支出率公平。公平税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实体企业的税金支出水平,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扩大了实体企业增值税抵扣的范围,降低了实体企业的税金支出水平。但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占相当大比例的不动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等都属于不能抵扣的内容,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价格。近期,专家学者在讨论“十二五”税制改革时,普遍提到了“增值税扩围”,即“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在目前营业税作为地方财政主要收入的前提下,此种扩围必然牵动中央与地方利益的调整,引起大规模的变革。但当前财政收入格局限制了大规模变革的可能性,作为过渡性政策调整,可以适当参考“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进项税抵扣规定,允许一般纳税人抵扣银行贷款利息中包含的营业税。但鉴于一般纳税人17%税率与金融服务业5%税率的差异,在不增加金融服务业税金支出的情况下,一般纳税人可以按照银行贷款利息的5%抵扣进项税,避免重复征税、税上征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增加“应缴税费”发生金额,为准确计算企业税收负担水平提供资料依据。当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财务报表附注“应缴税费”仅披露了“年初账面余额计算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有所限制,限制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的税收负担水平。同时社科院发布的宏观税负是用国家财政收入与GDP进行比较得来的,这里的财政收入是现金流的概念,但GDP却是统计概念,这中间会存在“纳税期限”与“税金所属期”的差别。在本文计算“税金支出率”时所计算的税金支出也采用的是现金流量,但这中间包含企业代扣代缴的税金、由最终消费者承担的流转税金,这对比较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水平限制较大,由此对公平税负的财税体制改革有所影响。根据笔者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建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对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应缴税费”增加“本期应缴数”和“本期已交数”,以便准确反映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和缴纳完成率。

摘要:本文从新浪网上划分为金融行业的39家上市企业中挑选出主业未发生变化、上市超过四年的28家上市公司,选取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2007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分析,模拟GDP收入法计算口径测算了"企业增加值"和税金支出的比例关系,揭示金融服务业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税金支出率的差异及其原因。通过年度数据比较分析我国结构性减税的效果,揭示不同行业的企业税负水平,并对税负构成进行分析,为公平税负为原则的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增加值,税金支出率,人均人工成本,结构性减税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孙钢.增值税扩围“一石三鸟”[N].中国证券报,2011年08月29日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胡怡建.税收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如何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下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