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的解释及造句
一、《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的亮点剖析
(一) 关于国际私法调整对象即“涉外民事关系”的界定。
我国早在《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178条就对“涉外民事关系”做出了规定。其对“涉外因素”的构成标准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法律事实三要素进行考量, 只要其中一个要素涉外, 即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对此问题进行了三点完善:一是将“外国人”改为“外国公民”, 将“诉讼标的物在外国”改为“诉讼标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二是引入了《法律适用法》中的“经常居所地”的概念, 将主体涉外性从“国籍”这个单一的因素改为“国籍”和“经常居所地”二者之一涉外即可。三是规定了一个兜底条款, 用来囊括所有其他可以被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的情形。综上, 《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条规定:“民事关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公民、外国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国籍人;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经常居所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的其他情形”。
(二) 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适用。
1. 强调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的领域须有法律明确规定。
《法律适用法》第3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 开创性地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从涉外合同领域扩展到涉外民事关系的诸多领域。但该条强调了只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才可以对适用的法律做出选择。《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6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的, 人民法院应认定该选择无效”。“法律明确规定”可以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的领域主要包括:《法律适用法》第16条第2款的涉外委托代理领域、第17条的涉外信托领域、第18条的涉外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第24条的涉外夫妻财产关系,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第26条的“涉外协议离婚,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第37条的涉外动产物权领域、第38条的涉外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领域、第41条的涉外合同领域、第44条的涉外侵权领域、第47条的涉外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领域、第49条的涉外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领域、第50条的涉外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当事人也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协议选择适用法院地法律, 除此以外, 当事人无权依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涉外民事关系所适用的法律。
2. 明确了选择法律范围的两点规定。
第一, 对于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是否要与涉外民事关系具有“实际联系”的问题, 各国的态度不一。我国《法律适用法》在此问题上也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因此, 有必要予以澄清。《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7条即规定:“一方当事人以双方协议选择的法律与系争的涉外民事关系没有实际联系为由主张选择无效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见, 我国对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不以“有实际联系”为限。第二, 对于当事人选择的是尚未对中国生效的国际条约应如何处理同样需要予以澄清。《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9条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援引尚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的国际条约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该国际条约的内容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3. 明确了法律选择的时间。
《法律适用法》第3条并没有对当事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的时间点做出规定。法释[2007]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涉外合同纠纷法律适用司法解释》) 第4条第1款曾规定:“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通过协商一致, 选择或者变更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的, 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但该规定仅针对涉外合同争议的当事人选择适用法律的情形。当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展之后, 有必要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点做出统一规定。因此《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8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协议选择或者变更选择适用的法律的, 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4. 明确了法律选择的方式。
《法律适用法》第3条对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法律的方式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即应当以“明示”的方式。涉外合同纠纷法律适用司法解释第4条第2款曾规定:“当事人未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 但均援引同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 应当视为当事人已经就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做出选择。”, 同样, 这仅适用于涉外合同领域。当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展之后, 有必要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也作出统一规定。《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8条第2款规定:“各方当事人援引相同国家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 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当事人已经就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做出了选择”。
(三) 关于“直接适用的法律”的界定。
《法律适用法》第4条明确规定:我国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 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该条规定首次确立了“直接适用的法”的制度, 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一大亮点,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然而, 其没有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的强制性规定”作出进一步解释。“直接适用的法”是国家干预主义在国际私法领域中的体现, 因此有必要对其适用范围进行明确界定。《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0条对哪些规范构成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做出了如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 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适用、无需通过冲突规范指引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涉及食品或公共卫生安全的;涉及环境安全的;涉及外汇管制等金融安全的;涉及反垄断、反倾销的;应当认定为强制性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 关于“自然人经常居所地”的界定。
《法律适用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将“经常居所地”规定为主要连结因素, 经常居所地法律不仅被确定为属人法, 还被确定为债权、侵权等法律关系下的准据法。但该法并没有规定何为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因此, 有必要在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经常居所地”区别于“住所”也区别于“经常居住地”, 《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5条对如何认定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自然人在涉外民事关系产生或者变更、终止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 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的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 但就医、劳务派遣、公务等情形除外”。
(五) 关于“外国法的查明”的补充规定。
涉外民事案件应当适用外国法时, 如何查明外国法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 司法实践中主要涉及:第一, 查明外国法的义务主体到底是谁, 法官还是当事人?第二, 如何认定“不能查明外国法”?第三, 如何理解外国法?第一个问题在《法律适用法》第10条第1款已经有了答案:“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 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的, 应当提供该国法律”, 即我国确定的是以主管机关查明为主, 当事人查明为辅的立法模式。对于后两个问题, 《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做出了回答。对于如何认定“不能查明外国法”在该司法解释的第17条, 即法院通过合理途径或当事人在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内仍不能查明外国法的, 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对于如何解释外国法的问题在该司法解释第18条做出了回答, 对于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 人民法院均应当听取各方当事人对该外国法律的内容及其理解与适用的意见, 当事人无异议的, 人民法院可以予以适用;当事人有异议的, 由人民法院审查认定。
除了以上五点以外, 《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还有许多亮点, 如明确了《法律适用法》的溯及力问题, 明确了《法律适用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问题, 明确了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适用问题, 完善了法律规避问题, 规定了先决问题, 明确了涉外仲裁协议的准据法问题, 还有关于涉港、澳案件参照适用的问题。
二、《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的不足分析
当然, 《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也不是完美的, 它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完善。
(一) “直接适用的法”制度的不足。
《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0条通过不完全列举的方法对于该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对于“涉及食品或公共卫生安全”的这项规定, 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司法实践, 未见有与之相应的强制性的法律规范[1]。二是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未能明确列入其中。三是对于“直接适用的法”制度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和“法律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适用顺序未做明确规定。因此, 建议增减相应项目, 同时明确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顺序。
(二) 外国法查明制度的不足。
对于该问题, 《法律适用法》第10条以及《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7、18条虽然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一是《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7条反映的法官的查明依旧基于当事人提供、中外法律专家提供等他人主动获取之上, 法官主观能动性未能发挥, 缺乏法官自行查明外国法的途径[2]。二是对于无法查明的认定中“合理途径”以及“合理期限”仍过于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 无形中又增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三是《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8条中“当事人对外国法的内容及其解释与适用有异议的”, 法官审查认定的标准并未作明确规定。
三、今后立法中仍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
(一)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问题。
该问题在《民法通则》、《海商法》、《民航法》以及《法律适用法》中都有规定, 但是仍有几个问题需要完善:首先, 公共秩序保留问题是否还适用于国际惯例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次, 公共秩序或社会公共利益含义需要明确。还有, 公共秩序保留是否适用于我国区际民商事纠纷需要明确。
(二) 最密切联系原则问题。
最密切联系原则赋予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法官在适用该原则时, 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综合考虑案件性质、当事人的合理期待、审理结果的公正与合理等主客观因素, 对连结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对于该问题在我国《涉外合同纠纷法律适用司法解释》第5条第2款中通过特征性履行方法来选择和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地区。此后, 在《法律适用法》第2条第2款中明确规定“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 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然而《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并未对此原则的具体适用标准做出进一步规定, 对于非合同领域的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否还能适用特征性履行方法也未提及, 因此, 有必要明确该原则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标准。
(三) 外国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问题。
外国当事人在我国起诉、应诉的, 在诉讼地位上我国采取国民待遇原则, 让其享有和我国诉讼当事人基本相同的诉讼地位。然而, 在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该问题表面上是属于程序法问题, 但其与民商事主体的实体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密不可分, 简单一味地适用法院地法并不妥当。对于该问题应该在法律中给予明确规定, 适用属人法还是法院地法, 还是先适用属人法然后通过法院地法来扩大对其诉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刘仁山.“直接适用的法”在我国的适用[J].法商研究, 2013, 5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 灾害
《幼儿园教育纲要》倡导:幼儿教育务必将幼儿生命保护与健康教育置于首位。作为人生教育基础的幼儿教育,仅在幼儿生命有保障的前提下,方可谈到幼儿的未来教育,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如何保护生命。任何的教育,首先皆应以人为本、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培养与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展开安全教育,显然是家庭以及幼儿园教育的关键。虽然国家一再提倡幼儿的安全教育,可是近年,幼儿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幼儿园的意外伤害事件已然成为、影响当下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怎样采取安全防范,阻止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当下幼教工作者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当下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隐患
1.1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缺失
对世界冲满好奇的幼儿,其活泼、爱动的探索性格,因天性无知,无法对危险进行正确判断,常常将自身陷入风险之境。如:幼儿玩耍时,攀爬过高导致下不来;在玩滑梯时,不顾前面的小朋友出现冲撞行为;有的幼儿在面对危险时不知躲闪;这些都是幼儿对自身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没有预见能力、也是安全意识缺的表现。
1.2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缺失
我国当下的现状是,一个孩子八个大人守着。吃饭怕烫着、走路怕硌着,八个大人十六只眼睛,火眼精睛一般的将孩子圈在自己的视线里,限制孩子的活动,不是对孩子采取主动积极安全防患教育,而是被动的选择大人全揽的安全保镖。相反的,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上述两种,皆疏于对孩子进行日常安全隐患的防范教育,导致幼儿安全意识缺失。
1.3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缺失及管理隐患
1.3.1幼儿园教师的问题
幼儿安全教育中,存在幼儿教师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对安全教育的不足;而还有一些老师,根本上就忽视了安全教育。普遍存有对当前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健全,有的幼儿园尽管有应急预案,可是其操作性却不强。实际模拟的紧急疏散及演练活动,包含躲避危险、逃生及自救与互救等等的安全教育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缺失[2]。
1.3.2幼儿园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
一些幼儿园,在消防安全设施上,存在器材不足、设施落后、消防通道与要求不符等现象。并且,供幼儿玩耍游戏的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现象严重。如滑梯、转盘、秋千、木马等等游戏玩具年久失修,给幼儿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1.3.3幼儿园管理制度的缺失
一些幼儿园存在对幼儿的安全管理缺乏重视,直接的表现就是幼儿安全制度的不完善及幼儿园内部的安全管理缺乏。例如,幼儿贪玩好动的天性,常常趁幼儿园门卫不注意,偷偷的溜出去;有的甚至走失,此为门卫安全意识不强带来的安全隐患;某些幼儿园在饮食的管理上,存有食品进货的渠道缺乏规范、硬件设施落后、食堂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卫生设备差等影响幼儿身体健康的安全隐患。上述因素皆为幼儿园安全管理缺失所致。
2.幼儿安全教育举措
幼儿安全教育,是以帮助幼儿学习及掌握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基本的自身安全保护知识,是让幼儿学会爱惜自已及他人的首要条件。家庭与社会及幼儿园,皆应将幼儿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火安全、用电安全、体育运动安全、紧急撤离、疏散、逃生安全等等教育。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实现安全教育的重点。幼儿园应定期展开培训学习强化教师安全教育技能。
2.1教会幼儿在灾害面前学会自保
为了尊重生命,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护生命,我们不可以让那些没有救灾能力的人去做无谓牺牲。这是一个倡导正确生命理念的问题。幼儿教育,应以人为本,让幼儿由小建立一个科学的生命理念。在幼儿的教育活动里,教师应教会幼儿在危急关头首先学会自保。当然,自保与自私自利并非等同,对于弱小的幼儿,自保方具有科学性与道德性,若无自保,无能力救灾的幼儿便可能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失去自身生命的同时,对灾害亦无丝毫的改变。
2.2日常生活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亦不可小觑。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搭话及与陌生人走,独自在家里,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过马路时懂得红灯停、绿灯走,走路要走人行路,不要在马路上与小朋友打闹;不能随便乱摸电源、插座及电器与电线等,不可玩火;不要由高处向下跳,不可爬窗户及阳台,在活动时不要把刀子等危险物品放在身上,不要把异物塞进耳朵、鼻子、口腔内;遇到火灾、坏人及生病懂得应打什么号码等等生活里可能遇到的每一种危险,教师可根据相应的危险,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为幼儿营造友爱、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使幼儿于自由的环境下成长。
2.3家庭、幼儿园及社会教育合作
家庭、幼儿园,无论哪一方的单方教育,对幼儿的安全教育都是缺失的。一定要幼儿园、家庭与社会整体的教育合作,方会给幼儿的安全教育带来质的飞升。家庭为幼儿情感的成长摇篮,社会为幼儿的生活环境。所以,幼儿的亲人、教师与朋友,对幼儿安全教育态度、直接作用于幼儿将来的成长。并且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应各自承担起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建一个崇尚自然及人文的安全教育环境,才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成功关键。
2.4排除幼儿园设备施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在学校环境及设置设施的管理上,应设置专人专责,对幼儿园的安全通道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畅通,并对防火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其功能的有效性。对幼儿日常活动玩耍时的滑梯、转盘、秋千、木马等等游戏玩具,进行定期故障排查及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2.5完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拟定切实可行的规章条例,对工作内违反规章条例的教师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杜绝危害幼儿安全的失职行为。只有健全了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方能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丽,幼儿安全教育对策[J]教育实报,2009,(3)
胆子解释
【意思】:胆量:~不小。
胆子造句
1、她的力气略微有所恢复,所以她继续找工作的胆子也大了一点。
2、由于默认分享了很多与地点有关的信息,因此很显然大部分用户都会在完全放开胆子使用这一新功能之前会访问他们的隐私设置一次。
3、一定是让我陪你看,你的胆子很小的,我知道,哈哈。
4、如果你有胆子去告发者,你必须证明你没有做任何一件可能挑逗到男人的事情。
5、它们的主动使我胆子大了起来,在它们从我身边游过时,我用手轻轻摸了一下那只小海牛的侧面,它紧靠在她母亲的背部。
6、谁给你的胆子,敢羞辱我爸爸!
7、它们胆子也更大点。
8、雪势减弱时,他壮着胆子来到屋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在一直撞着窗户。
9、胆子放大,攻得更猛,看看您能否找出比我们更聪明的办法。
10、然而,女权主义者只对性工作摆弄出了很多抽象概念,而且,他们胆子太小了,根本没有真正深入这个行业。
11、她本来大着胆子希望可以草草向教练道歉,抱歉打断了训练,然后带着教练的同情和好意,就了结这件事。
12、她又回到树丛里,壮起胆子,到那些拐角里去找,一直找到铁栏门,什么也不曾找着。
13、很难说得准,这个铁路公司的代理人到底是胆子大呢,还是不小心,竟走进了戴克那左轮的射程之内。
14、一只大个头猎鸟犬胆子较大,猛扑了上去。
15、所以每次我提起他的时候,都像我现在这样,想使他复活过来,我感到非常悲伤,非常空虚,就好像我站在悬崖峭壁上,我必须默不作声地站着,或者喝口酒壮壮胆子。
16、在世界上这个充满活力的时候,天上使人放心的平凡的光明已经变得强烈了,她立刻从那一堆树叶中爬了出来,大着胆子查看了一下四周。
魂灵解释
【意思】:<轻><口>(~儿)魂。
魂灵造句:
1、清教思想的魂灵仍旧在人们耳畔切切私语,告诫人们不要耽于这世俗的穷奢极欲,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美国人不要想着去过他们负担不起的生活。
2、现在,不管有没有看到塌边那些前辈的魂灵,杨贵武已经从隐秘之门进入了另一个宇宙。
3、员工们经常谈起突然而至的气流和降温,那都暗示着一个路过的魂灵。
4、恐怕那个挥舞斧头的丈夫的魂灵现在还在这条路出没吧。
5、从莎士比亚的剧作《麦克佩斯》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节目:《灵媒缉凶》,死人的魂灵一直出现在我们的文化和民间传说中。
6、而第二种意思则是活人的魂灵,它会出现在那些人的朋友面前,预言并警告他们说,魂灵的真身死期不远了。
7、极光就是这些逝去的魂灵在为生者游行和舞蹈,狗之所以对着极光吠叫,那是因为狗认出了它们死去的同伴。
8、对许多人来说,魂灵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必须心怀敬畏,真情以待。
9、有个塑料的指针,据信会按照魂灵的指令,在板上移动。
10、有几个夏天的月夜,我会像不安的魂灵,游荡在屋顶花园的盆和桶的光影之间。
11、每个人降临这个星球(地球)时,魂灵都是一张白纸,为了充分理解「地球经验」,所以一切的经历都是为了成长。
12、萤火虫消失之后,那光的轨迹仍久久地印在我脑海中。那微弱浅淡的光点,仿佛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往来彷徨。
13、只有坚持科学唯物论,反对唯心论,主张无神论,拒斥有神论,才能驱逐上帝,战胜魂灵,革除各种迷信。
14、天地间的大灾难,是磨砺人类魂灵的一柄利剑,我们很难握得住它。
15、恶灵是分娩时就夭折的女婴魂灵。
16、深深的牵挂,像一根长藤扎根在人们的魂灵。
17、某个魂灵正飘然飞过。
18、日本这个可怕的魂灵也将有很大的影响力:它过去十年间一直经历着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
19、他们认为那些怀疑者们可能进行恶意起诉来强迫魂灵师在法庭上证明能治愈、遇见未来、和死者对话。
20、哪怕你看见的是没有魂灵的鬼魅,也得坚强面对这些来自地狱的猎犬和尸壳下的腐肉。
21、他确信,4月29日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婚礼也会有母亲的魂灵伴随。
粗放解释
【意思】:农业上指在同一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浅耕粗作,用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来提高产品总量(跟‘集约’相对)。这种经营方式叫做粗放经营。
粗放造句:
1、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
2、今年早些时候,在一个粗放的三年回顾之后欧洲食品安全局抨击了许多产品,这使压力加剧。
3、于是你决定降低运作费用,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争取厂家的支持和长远的发展。
4、动物生产体系也有很大差别,西方主要采用资本密集型体系,而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资本粗放型体系。
5、病害在所有体系中都会发生,无论是粗放型的还是集约型的,在所有类型的生产体系中都可能造成损失。
6、所以如果你看上去粗放,那没关系。
7、这对于大部分男性来说是件好事,因为,面对现实吧,我们长得比较粗放。
8、他们反映了粗放型和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9、应该取消最粗放的抵押产品——比如那些不需要收入证明的抵押。
10、早在1995年,中国在“九五计划”里就提出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视科研、减少消耗、降低成本。
11、粗放的土地占用,使得更多的岩石和沙子裸露出来,相比植物,他们不但吸收的阳光较少,而且把光线反射回空中。
12、美国经济在那时也主要基于重工业和粗放生产能力。
13、采矿技术非常粗放,工作非常辛苦。
14、胡润先生指出,中国富豪们的犯罪要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当时贷款很难取得,公司的管理也很粗放(见下表)。
15、首先也是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常规经济例如粗放制造业和服务行业(比如,接听电话)在地理上的扩散分布。
16、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转变,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
17、旧款的手机充电相当粗放,通常是电池充满后,充电器切换到涓流电流,来维持一个最高的电量。
18、服务分公司作为开滦集团的附属系统,由于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管理粗放。
19、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仅凭粗放增加资本投资以及固定的廉价农民工群体,越来越难进一步扩展了。
20、她有一种粗放勇敢的气质。
21、中国从粗放生产的迁移会自然发生。
22、这样的结果就是集中式的供热模式变成了分散的,粗放的取暖模式,必然会造成更多的污染和能源浪费,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
23、但小城镇不仅承接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小城镇分流了外迁农业人口,客观上推迟了人口迁移的城市化。
24、草坪型高羊茅因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耐粗放管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途的草坪建植中。
【关键词】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不足;完善
一、行政许可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行政许可法》自实施以来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作用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具体来说,当前行政许可制度主要还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1、法律规范本身的不完善。一是个别条款立法意图模糊,政府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空间过大。《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的“可以不”让人费解。第十二条已经明确规定了可以设立行政许可的六种情况,十三条又紧接着规定了“可以不”设立行政许可的四种情况。“在法律规范中,‘可以不有‘可以的意思”,也就是“可以不”不排斥“可以”。那么对十三条的理解就成了符合该条规定的可以不设立行政许可,也可以设立行政许可。进一步讲,如果符合十二条的规定可以不加条件的设立行政许可,那么符合十三条不设立行政许可的规定,也可以设立行政许可。不符合《行政许可法》建设有限政府的立法意图。二是行政许可主体过多,部分临时性行政许可期限不明确。根据该法第十四、十五条的规定,符合一定的条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扩大了行政许可主体的范围。另外,既然是临时性行政许可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使用期限,否则存在临时性行政许可长期有效的可能,而十四条并未涉及期限。三是行政许可的设立条件没有法定化,变相设立行政许可有可能出现。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该行政许可做出具体规定。有可能造成在实施一项行政许可时被附加多个条件,每个条件又是一个许可。行政许可的条件是其隐蔽的门槛,说是条件,有一些是在条件掩护下的许可。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许可机关靠许可收费来运转。在短期内,机构职能不削减,编制人员不能控制,俨然许可的具体条件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四是变更行政许可的条件过宽,行政许可补偿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行政许可应该遵守契约的精神,变更行政许可行为是一种事实上的违约行为,应给契约对方即被行政许可人因其违约行为引起的信赖利益损失以补偿。但是,《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的变更条件过于笼统,尤其是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更难以界定和把握。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造成行政许可行为的随意性,造成公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面对补偿要求,政府的经费会面临危机。另外,《行政许可法》没有明确规定行政许可补偿的标准。我国目前对行政补偿的规定不多,而且补偿标准很低,可以概括为“抚慰”标准或者“适当”标准。这就使公民信赖利益的损失得不到合理的补偿。
2、法律规定超前,相关管理制度改革滞后。《行政许可法》规定了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却没有对行政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使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很难实施。根据二十五,二十六条的规定,一个领域的多个行政主体实施的同类行政许可权归为一个行政机关行使。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是法定的,改变或者合并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如今现有机构没有调整,行政职权管理也没有经过重新配置。该法规定一个行政机关可以行使其他行政机关的职权缺乏法律依据,涉及到该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其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关系问题。这难免会引起“争权”的问题,谁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在实施中会遭遇一定的困难。第二,行政许可一般是涉及一定相关专业事项的许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可能造成许可机关缺乏该许可所应有的专业知识,并最终影响行政许可的质量。
(二)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许可事项还是过多。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审改要求,消减了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前置审批条件。但是,目前有的地方受权力和利益的束缚,仍有不少项目特别是带有市场保护和市场垄断色彩的项目,妨碍公平竞争的前置审批事项以及为收费而设立的前置审批事项未能得到彻底取消。并且目前行政审批制度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管理领域,尤其是在微观经济管理领域,如中央各部委的行政审批改革在每年上报的上千项审批项目中,经济事务占50%。这种以经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是与当代公共行政的弱化经济管理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职能转变趋势相背离的,影响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窒息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2、多头审批,重复许可仍然严重。老百姓要办成一件事,多个部门都规定需要办理许可证,如办一个旅馆,申请营业执照之前,需要办理治安许可、特种行业许可、消防许可、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同一部门的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行政许可权限冲突,上下级之间只有行政许可权大小的划分,没有行政许可事项的区别,导致对有利的事项大家都去管、都去批,使行政许可失去控制。政府职能转变中必须要加强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但是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还没有真正遵循这个要求,该加强的地方没有加强,而不该加强的地方反而进行了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
3、乱收费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目前,利用行政许可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不符合服务行政的基本要求。政府行政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目的,但是目前行政审批制度中还有一些审批的动机不纯。现在有不少的行政审批的设定并不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是为了收取费用,满足部门利益,通过行政审批来为本部门的人员搞所谓的福利,这不仅违背了设置行政审批制度的初衷,也损害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审批的运行来看,即使是为了公共利益设置的审批,也由于审批中注重的是事前的审批而不重视事后的监管,而难以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尤为严重的是,有的地方无中生有、巧立名目、自行设立一些收费项目,或对本已废止的收费项目不停止,仍继续征收;有的地方擅自提高标准收费,一是在原标准基础上直接增加金额;二是将一些本应由群众自主选择是否要缴交的经营性服务项目强加于行政征收项目中,不仅侵犯了群众的知情权,而且还增加了群众的办事成本。
(四)行政不公平和行政效率不高。行政审批制度目前还难以保证行政公平和行政效率。一方面,行政审批制度中有的审批条件不明确或不公开,审批程序缺乏公平机制,难以保证行政公平。在行政审批程序中缺少保证公平的行政监督机制,虽然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吊销许可证应该告知听证的权利,但是在作出是否给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时,却没有这一要求。缺乏事前听证是我国行政程序中的一个通病,这很容易导致行政缺乏公正性。另一方面,我国行政审批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审批时限不明确,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严重。有的事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重复交叉审批;有的事项从申报起,花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找了十多个部门,盖了几十个公章才得以批准,有的还不了了之。这种繁琐的程序严重地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效率。现在行政审批的时效规定还不是很清楚,即使有的清楚,但执行起来还是不到位,行政机关拖延处理、不予处理的现象时常出现,严重影响了行政审批管理的行政效率。此外,目前尽管不少地方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在行政服务中心设有便民窗口,但是,由于窗口职能未集中,授权不到位,老百姓办事反而不方便了,存在“两边跑”、“两张皮”的现象。
二、完善行政许可制度的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以下思路来进行:
(一)推进行政审批的服务化建设
服务行政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理念,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以服务行政的理论为指导,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服务化建设。首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以服务社会、企业和广大公众为基本目的,凡是不利于社会、企业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行政审批制度都必须进行大胆的革除;其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合理分配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的权力(权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放权,使社会、企业和公众有自己独立行为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有力地促进公共行政改革中的多元化、分权化和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其三,根据“服务行政”要求,建立和完善提供公共产品行政审批机制,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模式从微观的、直接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指挥式”管理向宏观的、间接的、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服务式”管理转变,确保社会公平的实现。
(二)将部分行政审批权力分给社会和企业
要适应政府经济职能逐步减少的要求,进一步将部分行政审批权力分给社会和企业。政府应该将可以由社会通过自主得到解决的行政审批事项转移给社会,由社会自己来进行管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市场机制的优化资源配置效应。目前在我国自律监管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同时重视对市场调节的引导,加强监督和救济制度,避免形成行业依托和行业垄断。
(三)加强社会管理、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建设
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该注重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如果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中没有行政审批,必将导致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无序。相反,如果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中有严格的行政审批,则有利于公共秩序的维护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因而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方面的行政审批制度建设,加大对社会支持、社会帮助、社会救援等方面的审批管理力度,实现直接为社会公众服务。
(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要切实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要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事项分工,理顺职能配置,改进审批方式,大力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实现行政审批程序的规范化。对政府各部门原有的审批事项要进一步逐一进行清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合并的合并。同一部门对同一事项实行多次重复审批的,调整为一次审批;同一事项由多个部门交叉审批的,调整确定一个部门为主审批,其它部门不再审批;确需审批的可告知内容由申请单位作出承诺。每一事项的审批必须规定合理时限,审批部门应在规定的审批时间内予以答复。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工作“五办制”,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核准项目明确答复制。此外,结合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在行政审批管理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实行网上登记、备案、审批等,以此来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
(五)完善行政审批的监督制约机制
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避免行政腐败和行政不公。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公开审批机关、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和审批责任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对物价、市政、城管、环保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应该充分听取和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完善行政审批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要严格坚持依法追究在行政审批中的各种违法和腐败行为。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行政审批的事前监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的审批听证程序,加强对审批的事后监督和管理,健全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
(六)努力建好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大潮中诞生的新生事物。它对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作用和生命力。当前,研究和探索行政服务中心的性质、作用和发展趋势,对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的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进行管理创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加大普法工作力度
【注音】: kuang chuang
矿床解释
【意思】:地壳里矿物的集合休。也叫矿体。
矿床造句
1、为了达到铁矿矿床,他们只好钻透坚硬的岩石。
2、来自内华达州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在近期建立了黄金矿床如何形成的模型,而他们的研究被发布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上。
3、科学家们知道月球上有好几处稀土矿床,但至今他们他们还没有关于这些地区的详细地图。
4、毕竟煤炭矿床本身就是石化的泥炭沼泽,而泥炭的成份是腐烂的植物。当粘土泥浆逐渐硬化成页岩石,腐烂的植物则在上面留下了它们的印记。
5、尽管看起来它们彼此靠得很近,但是每个矿却分别开采不同的含铜斑岩矿床。
6、矿床中的镍实际上是硫化镍,这是一种富含硫的化合物。
7、这些新的矿床被科学家们形容为是很大的草本止咳糖储存库,是在印度西北部坎贝地区的露天煤矿区发现的。
8、为了测算出远古时候的二氧化碳、温度、降雨量和其他一些参数,研究人员正在分析早期和晚期煤炭矿床中的化学成分。
9、采矿的活动区域和矿床主要集中在凯尔特边缘地带。
10、另外,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矿产普查工作中,还史无前例地使用了高光谱分析技术,是常用于矿产勘查的新矿床开发的一项成像工具。
11、这是中国最大的境外知名稀土矿床。
12、南非,马拉威,马达加斯加和肯尼亚等国家也拥有稀土金属丰富的矿床,具有开发的潜力。
13、新发布的报告中,很多其它稀有和贱金属矿床与工业金属矿床一样都被重点强调出来。
14、因此也不可能保证稀土矿床或其他类似矿床的数量和质量能被核实或被合理地储备起来。
15、希姆斯说对矿品位、矿母及矿床大小的测量对商业提取显得十分有益。
16、在印度一个大的琥珀矿床发掘出了一堆琥珀,完好地保存着生活在5千万年前的蜜蜂、蚂蚁、蜘蛛和其它史前小动物。
17、据Jha教授分析,在中国之外,还有大量可供开采的稀土沉积矿床,超过三分之一的稀土储量并不在中国。
18、他还说:“一旦沉积物被岩浆吸收,也许仅仅利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形成镍矿床了。”
【意思】:舞台帐幕的后面,多用于比喻(贬义):~策动。
幕后造句:
1、这笔交易是在幕后做的。
2、幕后的敌人比前台的更危险。
3、在先决条件得到满足,并完成了应用程序的安装之后,启动应用程序,逐步操作并研究幕后所发生的事情。
4、警方还没有评论到底谁是幕后主使以及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被列为击杀目标。
5、有些事工很显目,有些事工隐藏在幕后,却全都宝贵。
6、零售商应该担心的并非来自隐私团体的义愤,而是受到幕后操纵的消费者的怒火。
7、在这些浮现的平台幕后没有共谋,公司就是要挣钱的生意.8、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同时还做了那些在幕后的事情,而不只是表面你所看见的那些。
9、演说中有一个部分是关于促进民主;考虑到有关的幕后激烈争斗,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这个论题居然得以在演说中保留下来。
10、我的大部分经验都是幕后做一些计算方面的工作。
11、同样,在教堂里没有无关紧要的事工,有些人在幕前,有些人在幕后,但是都很重要。
12、由于数据的统计方法保密,统计人员令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很多人因此怀疑是否存在幕后操纵的现象。
13、任何必要的表都会在幕后创建。
14、纳齐奥斯说,中国“也在幕后发挥了非常有益的作用”,运用其影响力促使苏丹政府接受非盟-联合国混合维和部队和参加的黎波里和平谈判。
15、如果要编写使用资源适配器的应用程序,想了解更多幕后的情况,那么本文也会吸引您。
16、之所以称为推,是因为在“拉”内容的同时,您将其隐藏在幕后。
17、图片里的芭蕾舞女演员可能在舞台上表现出她的优雅和美丽,然而她却沉浸在自己幕后的世界里。
18、当前任领导人已经保持对事件的控制的时候,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幕后做那些事情。
19、现在,让我们研究XFS幕后一些有趣的设计特性,正是这些设计特性使这一点成为可能。
20、在这些文件中有弗朗西·范·帕朋的私人信件,他是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的幕后关键人物之一。
关键词:律师执业行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律师协会
1 引言
律师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职业,他们的执行行为能够帮助人们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律师执行行为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今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以更好进行执行,维护各方正确权益。
2 律师执业行为存在的不足
尽管相关的法律对律师执业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执业过程中,律师一般都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律师所享有的权利得到基本保障。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律师执业行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拓展业务手段不当
一些律师在拓展业务的实际活动中,一些律师为了获取案源,采用故意压降的方式以排挤同行,或者为了获得案源,声称自己的朋友或者亲戚是某法院或者检察院的公职人员,有的律师为了获得案源,在业务推广过程中甚至贬低、诋毁其他律师。一些律师这种不正当拓展业务的方式方法,不仅破坏了律师和委托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还损害其他律师的利益,给整个律师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2.2一些律师的职业道德缺失
我国律师制度起步较晚,一些文学影视作品对律师的阴暗面进行过分的解读,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律师形成一种偏见,另外,由于律师执业行为的特殊性,他们在维护一方当事人利益的同时,可能会损害另一方面当事人的利益,因此,在一个案件中,一方当事人的律师受到公众的认可,另一方的则可能会受到公众的不良评价,使得整个社会对律师的评价不高。此外,一些律师的执业道德低,在职业过程中缺乏诚信意识,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给整个律师队伍带来不利影响。
3 律师执业行为存在不足的改进策略
为了应对律师执业行为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3.1加强律师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
理论学习是基础,它可以为律师更好的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因此,律师必须加强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律师职业道德规范、司法制度等相关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同时,为了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还需要强化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律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执业。教育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的,例如,聘请专家讲学、进行专题研究、观看视频、分析具体案例、提交论文等等,都是对律师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要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做好对律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更好的规范他们的执业行为。另外,还可以增加律师进入法官序列,完善各项措施,保障律师各项权利,为律师更好的执业提供保障。
3.2提高律师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
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对律师的执业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规范律师的行为,必须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进行法学教育的时候,要加强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这些内容深入学习者的心中,指导和规范他们以后的行为;司法考试当中适当增加法律职业道德考核的比重,使学习者更加注重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司法考试报名的门槛,需要具有本科学历的学生才能报名,对于那些没有经过系统法律知识学习的学生不允许报名参考;对于执业律师,需要设立严格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考核和考察制度,深入律师日常生活中的人群中进行考察,提高考察考核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在律师执业过程中,司法机关、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合理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使律师在一定时期内加强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并形成制度,全年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
3.3设立各级律师协会并加强管理工作
在对律师的管理工作中,各级律师协会也是律师管理的主体,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律师的行为,加强对律师的管理工作,设立各级律师协会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与其他规范律师行为的法律法规相比而言,《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的规定更为全面和具体,并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管理体系,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规范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对律师执业的不规范行为的惩罚性较弱,因而也就缺乏权威性和强制力,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发挥规范作用,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扩大对律师协会职能的法律授权范围,使律师协会拥有更大的对律师执业行为不规范的处罚权,即将司法机关除吊销执业证书以外的处罚权纳入到律师协会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律师协会更好的发挥管理职能,规范律师的执业的各项行为。尽管要想使这项措施得以实现的困难很大,但是他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提高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有利于改变律师行业的执业困境,也与国际趋势是相符合的。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这项制度最终会得以实现。此外,律师在实际执业过程中,他是属于某一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律师事务所进行执业。因为,为了加强对律师的管理工作,规范他们的执业行为,应该赋予律师事务所一定的管理和处罚权。相信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之后,只要相关部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依法进行管理,就一定能够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促进律师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律师队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数大量的增加,他们对整个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这样庞大的律师队伍中,难免有些律师不遵守相关的规范,在职业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要想更好的解决律师执行行为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律师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管理工作,从多个方面入手,规范律师的执业行为,使他们在执行过程中为整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骆永兴,费勤效.律师执业行为的失范及其矫正——以刑事诉讼为视角[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9),91-94
[2]唐刚.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知识技能与职业伦理培养的思考[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J]. 2014(3)
厂矿解释
【意思】:工厂和矿山的合称。
厂矿造句
1、他的家族经营厂矿。
2、论述了SDH同步数字传输系统的特点及在厂矿企业远距离通信中的优势,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其工程设计方式。
3、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
4、它能和现有的各种交换机或调度总机配接,组成厂矿生产调度系统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
5、政府官员视察所有厂矿以确保工人安全。
6、特别适合于机场候机楼、车站、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小区物业、厂矿车间等较大范围的作业。
7、适用于车站、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小区物业、厂矿车间等大范围作业。
8、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厂矿劳动卫生工作和劳动卫生科学事业一片空白。
9、通过与硫氰酸盐光度法和钼酸铅重量法对比,证明了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值得在厂矿企业大力推广。
10、适用于科研院校、厂矿试验室试样切割后研磨磨光、试样光谱分析前准备工作。
11、在我国,厂矿企业所使用的提升设备都普遍存在着钢丝绳磨损的问题。
12、方法综合分析昆明市20个厂矿企业的1432名职工进行健康促进现况调查的结果。
13、分析天平是学校实验室、厂矿企业常用的通用仪器,是完成定量分析的基本设备,需进行经常性的大量维护工作。
14、适用于工厂、厂矿、城市给水、电站、农田排灌和各种水利工程。
15、是厂矿、企业、车站、港口等部门应用广泛的一种物料搬运设备。
16、冶金厂矿输送废水的离心水泵常会在低效区工作。
17、该产品能上下铛双面加温,自动控温、恒温、广泛用于机关、厂矿、部队、学校、饭店、个体户等食品加工部门烙制各种面食品。
18、载货车辆称重管理系统在大型厂矿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9、空气压缩机的安全生产和保护对于厂矿企业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20、金川区计划生育流动宣传车辆还深入厂矿、车间进行了宣传,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1、方法按统一设计方案,对11个厂矿和1个综合性地区(辽宁省)的尘肺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22、他们把修路的负担加在了普通的纳税人头上,而不是那些经常使用的道路的厂矿或公司。
23、适用于建筑工地、事故现场、野外作业等不固定场所以及厂矿设备检修、应急备用等的移动照明。
24、在厂矿企业中,有时配电系统需要实现两地监视,但现有改造方案存在诸多弊病。
25、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厂矿道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26、对厂矿、企业、物业、场馆及各类大型活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27、本文系统论述了微机在厂矿企业生产调度监测管理上的应用。
28、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及大型厂矿的电缆测试数据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不足为训的解释及造句】推荐阅读:
印刷的解释及造句07-02
性质的解释及造句07-03
四边的解释及造句07-07
人道的解释及造句09-14
它们的解释及造句01-12
笑脸的解释及造句01-17
温和词语的解释及造句06-06
捷径的词语解释及造句06-11
慰藉的词语解释及造句06-30
情趣词语的解释及造句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