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共10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 篇1

【关键词】 合作学习;互动交流;提高意识;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74―01

在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品质,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让学生乐于合作,敢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情况不一样,小组成员是否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并提出问题且倾听他人的建议与意见,并将此视为一种快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合作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告诉他们“教学相长”的道理,帮助他人不但可以获得同学们的尊重,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也是一种检验,还可以通过合作查找到自己的不足。

合作要想取得更大的效益,离不开每个参与者真正地参与到合作中来,并且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不但包括自己的疑问,还包括自己的发现与心得,甚至可以是一种猜测。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并鼓励那些在学习中较为吃力的学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学生对合作的认识,让学生消除合作的顾虑,使他们既敢于在合作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寻求帮助;也乐于把自己的发现或想法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让合作变得更加坦诚、友善和真挚。

一、明确规则,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规则意识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有秩序地进行交流,并能够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小组每个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合作学习质量。同时,合作学习的纪律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另一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对合作学习中的纪律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在合作中发言的纪律、倾听的要求、讨论问题的规则要求等。明确了纪律要求,小组成员才能遵守规则,从而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任务,丰富成果形式

明确的任务是合作学习的风向标。问题不明确,过于笼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无处下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同样不会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任务的确立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明确,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合作的热情,又可以增??他们的合作意愿。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对内容的认识并不一致,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见不同的时候,这就在合作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有时候产生问题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成果。有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会产生分歧。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解决不了问题也没关系,但必须明白分歧所在,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取得的有意义的成果进行表彰与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举”。这样,明确而又丰富的成果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就感更大一些,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 Unit6 Section A时,先不要让学生打开书,可以利用多媒体逐一播放前3幅图片和学生一起讨论:Where’re they? What’re they doing? 然后把复印好的后6幅图片每组分发一套,让学生4人一组讨论图片的排列顺序,并在组内达成一致意见。允许不同组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利用多媒体呈现关键词,让学生小组共同讨论为每幅图选择合适的词并全班校对。利用关键词组内再次讨论,各抒己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图片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对整个故事的叙述。这个活动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展示个人能力提高机会。

三、基于自主,优化程序,让合作学习中有“我的价值”

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笔者在班级内进行合作教学时,一般采用下面的程序,来增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我意识。第一步,自主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自我认识。第二步便是合作学习。小组内部进行问题、体会的交流,可以形成共识,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有分歧的要明确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在不断地交流中对学习内容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第三步,对于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确保每一个“我”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自我存在,感觉到“我的价值”,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合作中来。合作学习是一种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意识到自我价值,学会交流,学会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 篇2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调差显示,当学校开始执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后,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得到了开发,这样可让学生们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不仅可以跟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地分组

(一)学习小组如何组合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喜欢和其他学生合群的特点,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小组分配时,我们教师可以按照三种分组方式进行分配。具体内容如下:

(1)让学生自由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这样学生们可以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学生共同学习,以达到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目的。

(2)教师可以根据1~5报数的顺序进行分组,喊道同一个数字的学生在一个小组,进而使得分组具备公平性。

(3)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生成绩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好学生带动不爱学习学生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二)学习小组如何的分工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做好组员的分工工作。在进行小组组员分工时,我们可以按照两种方式进行分配,具体内容如下:

(1)自我推荐

每个小组都要安排专门的组长、课堂记录人员、总结发言人员等。每个小组的组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自我推荐,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2)轮流分配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公平性,我们可以通过轮流分配的方式,让每个组员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所教授的内容都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课本中说表达的只是内涵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文时,教师事先让每个小组的组员将课文熟读,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向每个小组进行提问,老师:“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A组学组员:“小壁虎在行走时,尾巴被蛇咬断了。”每一次教师提问的问题以及学生回答的情况都要由课堂记录员进行记录,课文讲解完毕后,再由每个小组的总结人员进行总结发言,通过这样方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可以以兴趣点为基础进行拓展

兴趣,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有利条件。在进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小摄影师》一文时,最后一个段落主要表现出了作者的两种情绪。一种是对小男孩的认可的情绪;另一种是对记者态度的批判的情绪。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小组的组员对这两种情绪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安排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回答,小男孩到最后有没有来寻找作者,并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给今后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将情景教学融合到小组学习中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的学校都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换句话说,就是角色扮演。例如,在讲授《司马光砸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角色扮演,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角色安排。每个小组表演结束之后,有其他小组进行投票,选举出一组表演做好的小组,并给予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一举两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给学生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而推动语文教学的今后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裕倩.浅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2:109-110

[2]陈晓晖.搭建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11-114

[3]刘雅微,莫宏利.再谈有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45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篇3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唯一目标,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摒弃以往要求学生自己管好自己的教学观念。例如:看见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差生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看见几个学生共同讨论出一个难题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因为合作精神已在他们内心萌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师要珍惜培养这种良好的素质。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将来工作时善于理解别人,正确评价自己,增强与别人协同合作完成任务的使命感。

二、适时指导,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方法

课余时间在学生生活中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好多学生在课余所展现的才是真我。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暗自记下学生的一言一行,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针对同学出现的矛盾不要像一般老师那样不加思考,要么采用训斥的方法,把双方训斥一番,要么机械地让一方向另一方认错,学生一副口服心不服地走了,而是要耐心的让当事人说说当时的情况,然后分析对错,说一些“同学之间要团结”的话,再批评的批评,认错的认错。不能就事论事,要针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作更多的引导,适时给予指导。“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学生的榜样。

三、组织活动,强化合作交往意识

丰富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最向往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否有一种正常的交往能力呢?为此,我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有一种正常的竞争观念。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组织学生为班级同学过生日,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并能去衷心祝福别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多一份爱心,参观当地知名企业的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多一份求知的欲望……

四、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运用班级荣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有集体荣誉感的孩子,他会非常关注班级的荣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学校组织的“三项”(纪律、卫生、礼仪)评比活动中,团结学生一起获取班级荣誉。这时,如果班级出现几个不配合的孩子,也会被其他孩子同化。记得有一次,在一次比赛中,我班未能成为优胜班级,那时班级同学难过得快要哭出来了。作为班主任,此时我已不用多说什么,相信下一次活动中,我班肯定能取胜的,事实也正如我所料,当学生心中形成一股强烈的向心力,是什么事情都能做成功的。学校组织黑板报评比、广播操评比等活动,也是培养集体荣誉感的好时机。这时,班级中你争我抢的“小插曲”不见了,人人都有一种默契,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学生是单纯的、可爱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他们学会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会了竞争,也学会了合作,他们做事认真,责任心强,他们团结向上,朝气蓬勃。

2、运用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竞争与合作正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竞争与合作是人与人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在竞争与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3、运用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竞赛型教学模式”。竞赛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题的观念构建的。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此教学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此外还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学生们在课堂里有共同的目标。二、学生们必须争夺同一个对象。三、争夺的结果必使一方获胜。这样才能激发课堂里的人际竞争与合作。通过竞争与合作激发个人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竞赛型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朝气蓬勃,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4、权利下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 篇4

索河实小

刘秀丽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而目前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成为了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不同层次的学生方面,谈一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小组的养成。

一、应从学生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等方面考虑,合理分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小组应由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等各不相同的同学组成,以4人一组比较好,一般不超过6人,全班若干个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分工,明确各人的责职。

二、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应经历学生体验感受向学会合作逐渐迈进的过程,不得操之过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运用技能。我们不必每一节课都使用合作小组学习的形式,如果确定需要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授课,则按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组织好合作小组。

三、创设条件,提供学生小组合作的空间。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合作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到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的乐趣。

四、设计情境,诱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实际或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有效地进行数学认知活动的目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设计情境:(1)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情境,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五、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小组合作的养成。在新课程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应该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总之,培养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潜能生转化工作总结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做好潜能生的辅导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潜能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老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潜能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对潜能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们,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我们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潜能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潜能生的是非观念,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绝不能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老师应当尊重潜能生的人格。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我们应当尊重、信任潜能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老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潜能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及时赏识潜能生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潜能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潜能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和表扬潜能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当运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潜能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潜能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潜能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潜能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潜能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老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潜能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潜能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 篇5

2011-03-03 13:04:05|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团队学生教学体育培养|举报|字号 订阅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成就和业绩都是靠集体的力量,大家的团结才能获得,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以及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及重要特性之一是在体育运动中互相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新世纪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从发挥团队合作、感受团队精神、体验团队成功带来的快乐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结自己的几点感想。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有较好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发表于《紫金之颠》,调查报告中在众多企业给大学生的建议中,要毕业生能吃苦耐劳的占53%,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占35%,可见学校在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一方面独生子女骄生惯养,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而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生存压力加大。所以我们要教育每个学生学会融入社会,融入团体,经受失败、挫折。因此,身心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要从小抓起,培养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更要培养学生融入这个和谐、融洽的社会,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团结合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呢?

1.认真理解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融入团队合作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且可以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教学中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学生会主动接近你,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用高尚的情躁,广博的知识和键美的体魄,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学生自己的想法愿意找老师倾诉,所以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展示美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的同时,也是学生的倾诉对象,教师是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融入团体垫脚石、催化剂。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教学,增强学生兴趣,让学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单一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而当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仅局限于“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要融入和谐的这个社会,我们将以培养团体合作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4.建立团队组织领导,强化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

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5.组织协调与团队的关系,培养人人参与,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体育教师有目的的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有较强的能力,信心十足,他们通常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等等因素,掌握技术能力差的“弱势群体”学生,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怎样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哪?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教学中我多选用团体合作的练习和集体性的游戏,互相幫助,取长补短,从而使这些“弱势群体”也尝试和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6.建立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沒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与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7.在教学之余,学校应出台多项竞赛活动和举办体育文化节。

举办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多人绑腿赛、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

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8.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来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也不容许有过多的时间浪费,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融入一个坚强的团队,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科: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辽宁教育行政院学

报2005.42、袁春夫: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网上

如何培养美容师的合作能力 篇6

美容院的管理者无论能力多强,都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做大美容院,想要做强做大不是靠个人力量,而是整一个团队,那美容院店长应该如何培养员工的合作能力,让团队力量充分发挥呢?

一、寻找每一位员工积极的一面

每个成员优缺点都不尽相同。店长应该去积极寻找团队每一个成员积极的品质。帮助美容师在工作过程中扬长避短。尽量不要出现强硬的有命令指示,因 为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若每一位美容师都积极工作,相互配合,团队的协作就会变得很顺畅,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二、对员工寄予希望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有时一句小小的鼓励和赞许就可以使他释放出无限的工作热情。所以管理者们请不要吝啬你的一声鼓励和一个期许。

三、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

你应该时常地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是不是还是那么对人冷漠,或者还是那么言辞犀利。这些缺点在单兵作战时可能还能被忍受,但在团队合作 中就会成为你进一步成长的障碍。团体工作中需要成员一起不断地讨论,如果你固执已见,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或无法和他人达成共识,团队的工作就无法进展下 去。

三、关心她们工作和生活

你的工作需要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而不是反对,所以你必须让大家喜欢你。除了和大家一起工作外,还应该尽量和大家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礼貌地关心一下别人的生活。总之,你要使大家觉得,你不仅是他们的好同事,还是他们的好朋友。

四、保持足够的谦虚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提高能力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 我们要注重改革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但是, 学生合作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重“合作”, 轻“个性”。有大部分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教学重点放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上, 更热衷于形式上的讨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讨论”过于频繁出现, 这样, 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二是重“结果”, 轻“过程”。从学生方面看, 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注重于问题解决的结果, 而不是过程。从教师方面看, 教师只重视结果评价, 却忽视过程评价。这样, 就会无意中扼杀某些富有创意的思维。所以, 我们从实际出发,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进行研究。把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起来, 也就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 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 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问的多, 讲的多, 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的“特权”。教师问, 学生答;教师讲, 学生听, 似乎天经地义。这种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已经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 以课程为依托的要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重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已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新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对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教师注重营造和谐氛围, 让学生敢于交流。实行教学民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互动方式, 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能够生动、主动、活泼地学习, 真正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敢于质疑, 大胆交流,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 敢想, 敢说, 善于合作, 善于交流。给合作学习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构建组织形式, 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合作小组的组建, 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科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 一般情况下, 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小组。教师应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分工, 在每个小组中确定一名组长担任记录者、汇报者等角色。但也不是固定的, 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调整人员, 定期轮流担当角色, 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样, 学生对合作学习感受到无限乐趣, 使他们都乐于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 应是学生语文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一要层次搭配合理, 二是就近组合, 三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整个小组具有凝聚力。因此, 教师应全面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业水平、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 通过民主集中的原则, 确定合作学习小组。同时, 也为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三、指导学习方法,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情境, 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互相启发与争辩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使学生受益匪浅。例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 教师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反复朗读,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讨论、交流, 深入理解。小组成员人人发表意见, 加深理解“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 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 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 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交流当中, 师生共同讨论这个“人生意义”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 而在于为科学做出贡献, 为人类做出贡献。从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和他们对科学精神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自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导学法, 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得法, 交流更有效。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兴趣盎然, 积极地参与合作与交流, 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四、开展合作交流, 学会合作技能技巧

在合作交流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虚心学习, 让学生学会关注。只有学生学会了关注, 才能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同学的交流, 学会倾听, 学会“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合作学习的时候, 让每一个同学都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交流, 别人交流时, 要聚精会神地听, 并认真地思考别人的发言, 学习别人的好意见、好思路, 同时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 这样才会引起共鸣, 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成果, 学会共享, 学会创新。小组合作学习, 很多时候会听到组员提出来的不同问题, 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都是创新的成果, 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成果, 分享学习交流的成功和快乐。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大理念,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呢?下面我谈谈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理解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改实验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发生新的变化。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力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重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称赞学生,让学生经常听到“太对了”!“对极了”!“你想(说)得不错”!“你真行”!等激励、鼓励性的话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学生感到与教师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可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从而使教学方式从单一被动转变为多元化的方式。

二、教给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等老师讲,自己就能学会。要使学生达到不教而自主的学习,教给学生预习是重要的。预习一般有以下步骤: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内容。2.完成与内容相关的一些练习。3.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分组互相讨论交流,提出不懂的内容。预习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内或课外,对于难度大的内容,在课内预习效果会更好些,便于教师巡视、指导(可以特别关注学困生)。

三、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分子、原子》时,用一个“魔术”引课,激起学生好奇心及兴趣,学习《原子构成》时,利用动画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四、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增加课堂信息量,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的轻松、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篇9

涂山小学段红

“践行团结互助,提高小学生公民素养”是我校德育的研究课题,一年多来我积极致力于在班务工作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

一、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融于集体。

今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我班的学生大都是“独苗苗”或“小幺儿”,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围着这些“小太阳”转,于是让孩子们滋生了娇生惯养的习气,只会汲取而不会付出,导致很多学生形成了孤僻、自私、不合群等不良心理。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和谐相处,不会谦让,缺乏爱心,不重视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的权利。一旦触犯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有过激的怨恨甚至攻击行为。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之中。在集体活动和生活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形成开朗、勇敢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我的班务工作的重点,不管是在处理日常、事务,还是在我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教育学生在集体中明确自己的地位、责任和义务,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尽自己所能与别的同学合作好,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养成合作的好习惯。

二、合作意识的培养融于学生的交流

交流是沟通理解的工具,交流是合作协调的桥梁。通过交流使学生听取不同意见,有的可以通过深入探讨使大家对事物认识得更深刻,更全面。

检验学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如何?主要听他们的表达,因此,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从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做起非常重要。凡当老师的,都可能遇到过,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小手举不起来,他们中间有的运用言语能力比较差,有的对事物或问题没有理解,更有的缺乏自信,怕说不好,会出现尴尬的场面„„针对诸类情况,教师必须有的放矢。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重难点,接着就要组织好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言,教师始终要把不会说话,不想表达的孩子,放在心中。在巡视学生讨论时,要帮助个别学生消除自卑害羞的心理障碍。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做发言对象,提前邀请他们做好代表全组发言的准备,这样做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个孩子,只要有机会训练两、三次,就可以得到转变和发展。的确,教学活动中,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十分重要,但是怎么编排小组,也不可忽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编排小组时,心中一定要想到全体学生,千万不要歧视差生,要除了照顾身高之外,尽量做到每一个讨论交流小组中都有优秀的学生,普通的学生和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在建立班级学习讨论小组时,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每组四个人,每组的一号为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工作,二号为能力较强的,三号是较好或一般的学生,四号是不善于言语或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交流,如在初读课文时,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齐读全文,或分人分节朗读,或指定单独朗读,其余学生给他指出毛病,给他示范,让他们互相交流。这样既避免了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没有发言锻炼的机会,又避免小组学习活动无组织、盲目性地胡说。从而让每一个合作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合作的优越性,让他们愿意合作。

三、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依靠家长、老师的合作

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在学生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时候,给老师、家长、孩子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利用家长会、一些节假日以及平时的家庭作业,给家长和孩子,家长和老师创造一个合作的机会,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这也加强了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为班级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小学生在合作中滋长融于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合作的升华,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当他融入集体之中,个人的潜力创造才能得到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是发展其全面才能的手段。”今天的学生将来不论在哪个岗位,都会加入一个或大或小的团队。有些同学还可能亲自组建一个团队,领导一个团队。无论你是团队的成员或是团队的领导,都需要一种团队精神。而这种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集体主义的表现。它要求在集体中有事要大家商量,个人要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尝试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和建设形成团结力量的不易。我采取了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值日生的管理方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会为集体做事,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篇10

王延才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生了独立思考,而且使学生之间的信息有了交流和竞争,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流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各个方面,给予仔细的考虑和关注,更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同行们的交流,尝试从以下方面加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激发集体荣誉感。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别具特色的小组学习活动已成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体。合理的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在课堂上每个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因此,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二、明确小组个人责任,发挥集体的力量。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并且明确职责,比如在成立“四人小组”时我提议设立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纪律组长就得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小组成员的用眼卫生、读写姿势、环境卫生等自然就是卫生组长关心的问题了。这样的分工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同时各种各样的头衔让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充分体验了在不同的岗位中发挥的作用。这点对于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必须明白在小组中他们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组员们必须相互尊重、团结进取才能使自己小组的活动获得成功。

三、精心把握合作机会,挖掘集体的潜力。

新课程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学生观,对自己的学生应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在课堂内外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制造更多的交流机会。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设置合作活动,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在课堂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小组合作的问题,我会先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再让合作伙伴组内讨论,达到组内达成协议。合作伙伴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再继续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师则行间参与讨论,适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发表意见,但不直接说出最后结果。之后,教师让不同意见的小组选代表上台说结论与理由并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也能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完满解决了。同学们在讨论决定中既学会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了的机会。

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王延才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合作互动”,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正确把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设计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而且,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表达和倾听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

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性质;学生独立举例推导;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惑时,再设置合作,相互质疑问难,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解决。

三、教师扮演小组学习中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如具备对各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四、及时、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都要进行评价,如若只是简单笼统的评价:“你们都很好!”“你们真棒!”我认为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教师对于学生全面的评价,即是对每个同学的表现,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极有帮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和生动有趣的奖励,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帮助和价值。切忌不要因为时间的仓促而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不给予任何评价,而要尽量做到全面、完整、公正的进行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延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

四、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五、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①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②课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可爱)。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重点词“可爱”,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如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王延才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尤其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要逐步培养学生读书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应到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所读所看所思及时记录下来,逐步养成看到好词佳句便记,由了好想法便写,遇到不同见解就说得读书习惯。克服学习上的惰性,使大脑始终处于思辨的积极状态。刚开始学生写读书笔记,会有许多不适,甚至会产生无从下笔的感觉。只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自然会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上路后,可少评不评。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由为重要.。我们的小学生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我看哪,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毛泽东在回忆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时,就总结了一个读书的经验:不动笔墨不动书。毛泽东读过的一些书,有很多加了眉批,就是在书的边上加了批注。所以我要求我们班的学生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在书中圈点勾画,慢慢地孩子就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要求一般说来,读书要记住作者,记住年代,主要讲了什么,读出自己的感悟所在。而且在他动笔记录的过程中,也会使他养成动脑筋的习惯,有时我也提示一些问题如作者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他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作者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呢?孩子会一边记一边思考。我们班的学生都有一本读书笔记,我不要求快,也不贪多,写笔记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 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能长则长,不长也不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开始只写一点点,逐渐提高要求,学生慢慢的养成了读一本书或一篇课文都要记一记写一写.当然首先他要选择比较适合学生的、有价值的书读。现在,我们班的学生都学会记读书笔记了,读过的书或课文都会有圈点勾画的痕迹.当然,这种习惯正在养成,还有待坚持.我想让孩子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他一定是一个会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王延才

自信心又叫自信力,一个人有自信心是他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他克服各种困难、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巨大动力。当前,由于经济浪潮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不愿学、怕学、厌学和学不学一个样等消极情绪,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的是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这类学生如果不对学习信心进行培养,将会成为不学无术之辈。一但流落社会,将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信心,转变小学生学习观念。使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已成为学校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信心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小学生由于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学习情绪不稳定。教师应当调查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想动向,引导和培养他们健康的、积极的学习情绪。克服其消极的心理,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找出达到目的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勉励他们敢于正视困难,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适时进行表扬,随时捕捉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就能随时保持高仰的学习情绪,树立勇于探索的思想。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在提倡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好动,喜欢学各种知识,做各种事,而且希望得到成功。一者是因为有趣,二者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这种心理是积极而健康的。教师应掌握和运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去启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唱了一支歌、跳了一个舞、背了一首诗,应鼓掌表示欢迎,他们画了一副画、那是一副很一般的画,也要报以赞许的目光。这样他们的兴趣就会更浓,信心就会更高。一方面正面引导,用先进人物克服困难的事迹去教育、感化学生,使他们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方

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解决,教师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通过思考,最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在树立一种“我并不笨”的思想。

三、要针对学生优点,争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是一样的,要对他们有一个正确客观的估计。因人而异,给小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如果要求过高,他们就无法达到,失去自信心,但所提出的要求和目标,既不能让他们感到轻而易举又不能觉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完全能够做到,这样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教师要把学生情况摸准摸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对害怕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对认为自己样样不行、自卑感重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积极因素,发现闪光点。

四、教师要亲近学生、爱生如子 对于小学生学习上的失利,千万不要一味的指责、训斥,要谅解、同情、热情和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指出具体办法,让他们乐学、想学、愿学。这样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得到教师的亲近和关爱,会从中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失败时,会觉得背后有坚实的后盾。成功时,会感觉我终于没有辜负关心我的人。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而产生学习信心。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要从点滴做起,从各方面进行。要了解他们,寻找心灵窗口、谈话语气亲切,做到平易近人,循序渐进,注重启迪,多鼓励,少批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总复习

王延才

毕业在即,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指导学生定好学习计划

复习前,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形,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积极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首先我们用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注重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在复习中注重发现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知识的运用的能力。并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补缺补差,把遗漏点降到最低。然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把内容相关的单元内容分项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复习重点难点

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在每一次综合复习中学生的能力呈现螺旋上升状态.2、指导学生巧复习

数学学习中概念,公式,计算等等是很枯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知识和技能。教师指导复习时要做到四点:第一是定调。给出复习“导引单”,学生依“纲”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给法。对复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

善于抓住重点组织复习。第三是树靶。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辨论,审视真伪。第四是立样。对辨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肯定回答,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3.指导学生摸索技巧与规律,提高能力

能力测试是现代数学测试的主要方面,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定期做一些计算练习及创新练习。知道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条件及应用题中的数学关系,归纳出规律和方法;指导学生排除障碍;对一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引导学生斩枝去叶,找出其核心部分,更快,更准地对题意进行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规定的答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醒学生切勿死记硬背,重在开阔视野,培养实践能力,摸索技巧与规律。

二.注重研究教法,让复习省时.高效

1、教师要准备好每一堂课

不管是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复习重点,难点及要点;也不管是专题训练,还是试卷评讲,教师都要对所授内容认真分析.精心准备。教师要在课下仔细钻研教材与新《课程标准》,要把握教材内容,善于提炼和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要把握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切不可抛开教材,大搞所谓的“标准化训练”,盲目追求学生能力的提高,轻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准确处理好集中教学与精讲的关系

“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它集中思想.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环境与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摆脱原有知识体系的束缚,打破原有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编辑知识体系,将那些基础知识.重新编排.重新组合。通过超前集中.随机集中.综合集中,以及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综合等一系列双边活动使知识点.热点.重点具体化。这即夯实了基础.突出了重点,又给了学生新的感受。

3.精心编排练习题

我们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一点提出来,我们觉得精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办法。我们坚持每一节课前布置安排20道口算,每天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并且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进行个别纠正,这一方法行之有效。我们认为它较好地贯彻了“因才施教",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

4,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复习,及时评价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在进行阶段性复习时,结合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专项训练,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用能力,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学生不但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独立式学习,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方向。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采用自主复习的形式,可以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总之,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就象长跑运动员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要及早精心安排,使学生的能量充分的发挥出来,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王延才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的成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时而好,时而差,当然也有个别同学一直好,个别同学一直差。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起点,但每个学生成绩却不尽相同。你想过没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天才有多少,屈指可数,甚至很多成功人士小学时成绩很差,但后来照样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大家的智力水平都相当,但成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实,学生无好、差之分,学生只有想学与不想学之分,勤奋与懒惰之分,会学与不会学之分,造成成绩的太大差距,基本都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

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与步骤:

1、明确学习目标。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导致了他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简单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要求学生每天晚上最多抽10分钟时间制定一个每日计划,即明天我要完成哪些事情或学习任务,把这些东西按照重要程度的顺序写下来记在一个日记本上,明天按照这个计划去完成相关的任务,明天晚上对照一下,完成一个划掉一个,全部完成全部划掉,没完成继续完成直到最后全部完成,不留尾子,学习不能欠账,不然积重难返。配合这个计划,学生还可以做到每天三问:今天我学了哪些内容,我都会了吗?今天我做了那些事情,能否做得更好?明天我要学习什么,我预习了吗?

2、对自己充满信心。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只有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行,才有可能学好、考好。

3、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连学习兴趣都没有,不可能搞好学习。不能偏科,越是不感兴趣的学科,越要下功夫去学好,学好了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4、要有毅力。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去做,要把简单的事情经常化去做。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坚忍不拔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5、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会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想学习,无所事事,成绩自然下降。

6、要有良好的记忆力。各门功课的学习都有很多东西需要识记,要养成多读勤背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培养语感。

7、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很多,因人因科而异,要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讲党课简报下一篇:学习目标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