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育网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人民服务教育网(共11篇)

为人民服务教育网 篇1

本刊曾于7月29日刊登了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文章――《网络教育就是服务》,并由此推出“由《网络教育就是服务》引发的思考和讨论”征文栏目。由于该文章中涉及到“教育的产品是什么”、“网络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等一系列敏感的话题而引起读者的关注,来稿踊跃。此次刊发的《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一文由河北大学冯秀琪教授撰写,冯教授在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刊欢迎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和读者参与进来,共同交流,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升华。――编者

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

网络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的土地上刚出现不久,在它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网络教育离不开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技术培训、运行维护等多种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网络教育中的网络本身是为教育服务的工具,教育才是网络教育的本质内容。因此,网络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只是网络教育中辅助性工作。网络教育需要服务,但是网络教育不仅仅是服务。

郑永柏认为,“教育的产品并不是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网络教育本身更是一种服务。”郑永柏的观点涉及对教育领域许多根本问题的认识。首先,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影响人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教育的.社会定位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的公益事业,以服务于社会为准则,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与产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同,不能用赢利的多少衡量教育的好与坏,而应以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为标准;不能简单地去界定教育的产品是人,还是其他什么精神或物质。这种界定是不严密的。因为教育不是产业,而是伴随人一生的社会事业。

其次,什么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环境与时间等。我们平时说的文化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内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环境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等是反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时空关系的;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是突出传播媒体的教育应用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突出的是教育观念。就网络教育而言,网络与其他媒体一样,都是传播工具。

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我认为,无论运用何种传播工具实施教育,都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

再次,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但不能忽视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教育“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最终是为社会进步服务。

如果仅仅把教育视作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则是服务的对象,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听学生的。然而,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又要贯彻教育的宗旨,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并不矛盾,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讲究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指导、帮助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与学生的关系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受教育者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他们可以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自主地进行探索或开展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同时还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进方法,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并不断研究网络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学生一起共同实现网络教育的任务。

网络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发展、否定、革命?

陈建翔博士从“新经济”的角度论述网络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也应是服务”,提出“21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一切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创造了有

为人民服务教育网 篇2

一、网上备案, 上门服务, 转变工作方式, 让单位更方便

过去用工单位每年需要带着材料亲自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办公地点进行登记备案, 既要准备各种材料, 又要来回奔波, 费时费力, 十分辛苦。 为方便群众, 提高效率, 我们在劳动保障监察网站上开通了网络备案业务,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使单位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用工备案工作。 对一些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发放给他们网络备案的程序和操作步骤说明, 并主动上门教会他们利用网络进行登记备案的方法和步骤。 实行网上用工登记备案以来, 共有180 家企业进行了网上登记备案。 这项措施使用工单位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方便, 彰显了劳动保障监察便民、高效、服务的工作宗旨, 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日常巡查, 现场指导, 融执法于服务, 让企业更接近

辖区内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结合劳动用工网格化管理的要求, 在十个乡、 办劳动保障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十个劳动监察中队, 所长兼中队长, 各中队具体负责对本辖区网格内单位用工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 劳动保障所兼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双重名称, 也肩负着服务和执法的双重职责。 我们要求各中队每季度进行日常巡查, 对辖区内企业逐个进行上门走访, 不但要宣传人社工作法律法规, 指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 监督企业完善劳动合同履行社会保险义务, 还要了解广大职工的诉求和愿望, 了解企业用工的困难和疑点, 为企业排忧解难, 根据单位人员就业情况帮助单位招聘人才, 对符合政策和条件的单位和创业者申请无息政府扶持资金。 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申请无息政府扶持资金。 2014 年以来, 共进行日常巡查1000 多人次, 走访企业800 多家, 及时解决企业不规范用工行为300 余起。 同时, 帮助企业招聘工作人员2000 人次, 申请政府扶持资金5000 万元。 变事后处罚为日常指导, 融执法于服务之中, 建立了和谐的执法关系。

三、以案说法, 事前提醒, 通过风险警示让企业更规范

由于房地产与基础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工程的全面提升, 庞大的建筑市场的用工需求、建筑行业管理制度的滞后, 加上用工形式的多样复杂, 滋生了一种不合法的用工主体“包工头”。 这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 借用资质、挂靠施工、 大包工头小包工头层层转包, 造成了建筑行业用工多、烂、乱的局面, 从而诱发因工程结算、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工伤标准等多种矛盾的爆发, 成了工资案件频发群体案件集中的重灾区。 针对这种情况, 华龙区劳动监察大队从事前提醒着手, 主动与住房建设主管部门结合, 在施工单位办理开工手续缴纳民工工资保障金时, 对施工单位具体负责人进行用工教育指导, 并印制了建筑领域用工特别提醒书发放给用工单位。 重点对三个方面进行事前提醒: 一是严格控制多层分包。 严防分包工程的人员提取中间差价后转手他人施工的行为, 一旦出现这样情况必然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工资纠纷和各种矛盾的恶果。二是尽可能了解到每个民工的工资结算方法和给民工承诺的工资标准。 防止出现许诺的工资数远远大于其生产的价值, 避免出工不出活, 施工量与工资标准差距过大造成分包人员严重亏损的现象。 三是监督管理支付工资环节。 简单地将工程分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分包人或班组长是最危险最愚蠢的做法, 是被敲诈和被无理纠缠上的根源。 支付工程工资时不能把民工工资支付给不具备资质的分包人或班组长, 要确保发到每个人。 用实际案例警示相关用工负责人, 指出了一些企业用工中间容易发生的风险, 防止施工单位因管理不到位出现民工工资拖欠和纠纷, 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2014 年实行提醒制度以来, 辖区内劳务纠纷引起的群体性案件比2013 年同期减少50%;经过事前提醒的用工单位只出现1 起劳务纠纷。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 有效地减少了民工群体案件的发生, 对从源头预防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大力宣传, 强化普法, 全面提升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

为提高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人社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人社工作法律法规。 一是在每年全市组织的企业招聘活动现场, 以及工会等其他部门组织的职工权益保护活动现场, 在大型超市门口及繁华路段等, 展览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版面、开展宣传活动5 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 余份。 二是在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上反复播放, 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的思想意识, 预防和避免了劳动纠纷案件的发生。 三是及时在劳动保障监察网站发布人社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让企业能随时了解政策、获取信息。 四是组织走进工地、走进社区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现场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 五是每个执法人员兼任法律宣传员, 在执法中向执法对象发放宣传资料, 讲解人社政策法规。 通过以上方式, 使人社法律法规为广大群众所了解, 促进了人社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服务型执法的能力

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服务型行政执法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我们始终抓住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这个关键, 不断加强内部学习和培训。一是大力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积极参加国家及省市组织的各种法律知识培训, 先后赴宁波市、威海、焦作等省内外地市学习先进做法。 坚持每周一组织业务学习, 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劳动监察业务;召开案件研讨会, 结合具体案件进行业务培训。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规范执法程序。建立了劳动监察员首问责任制, 制定了劳动监察员准则、投诉举报处理流程、案件处理程序, 实行受理投诉举报全程录像制度, 实现了促进阳光操作、规范操作。 三是着力培养执法人员说理性执法的水平。 对基层执法人员进行服务性执法培训, 结合案例讲解怎样提醒、怎样指导、怎样解决矛盾, 培养每个人的讲解政策和说服别人的能力, 强调在执法中以理服人。

为人民服务教育网 篇3

学校图书室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图书室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笔者注意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图书室成为学生喜欢去的知识家园,以促进教学开展和学生成长。

1 充分认识图书室的性质和任务,明确目标,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图书给人们以信息、给人们以教育。”图书室是学校最重要的设施之一。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学校科研课题的开展等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室为基地进行的。图书室里丰富的报刊、藏书和各种信息设施,对师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学校图书室应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宁静、整洁的阅读环境,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认真做好图书、报刊、各种资料的分类编目、流通、管理等工作。每一个图书管理员只有明确了目标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室的实际作用。

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保障

图书室需要建立健全图书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以规范图书室的管理行为。学校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图书室违章处理工作规则》《图书借阅管理制度》《图书遗失和损坏赔偿制度》《图书室消防安全制度》等。

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要完成的工作是很多的,首先应熟练掌握图书的采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典藏、流通、阅览等业务,制定并完善《图书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图书登记账册和注销登记账册,做到清楚、正确、字迹工整,项目齐全、账账相符;新购图书及时造册,按要求做好分类编号、贴签,并尽快上架流通;向师生开放图书室并借阅图书,严格借还登记手续,师生的每次借阅都有记录,填写《图书借阅登记表》,将年级(班)、人数、时间记录完全,便于及时总结掌握图书借阅情况,损坏照价赔偿,每学期还要有数字统计及文字性分析材料;严格做好防晒、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火、防盗等消防安全及卫生工作,保持图书室的整洁;其次,做好向师生推介新书、好书,并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进行微机管理。同时要及时做好经常性的图书修补工作,延长书刊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

要做到这些,必须加强图书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满腔热忱地为他们服务,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不断更新知识,爱岗敬业,做到认真负责,细致周到,做读者的良师益友,使图书室真正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

3 突出教育功能,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得知识,健康成长主要是通过这个渠道实现的。但这远远不够,更多的知识,包括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图书室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基地和支持,通过图书和报刊的学习、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能更好地成长。可见,学校图书室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图书馆不但要给师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同时还要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要每天坚持整理图书,做好图书室的卫生工作,做到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地面整洁,书架、报刊排列整齐,并定期修补图书,使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

为读者服务,既是图书室生存之本,也是图书室的发展之本。在服务工作中,千方百计为读者着想,满足读者的需求,树立“宁肯自己麻烦千万,不愿读者稍有不便”的信念,努力为读者提供“满意十惊喜”的服务。例如,笔者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让每位同学认真阅读本年级相关的书籍,阅读完后,做好摘抄好词、好句,甚至好段,写读后感、自己编写读书小报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创造力等;同时还积极配合教导处、少先队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读书活动,如“小练笔”大赛、演讲大赛、讲故事大赛、“阅读之星”作文评比、手抄报评比等,通过活动,推动了学生读,加强了学生积累,提高了学生写作、讲说的水平,更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

学校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室的直接服务者,图书管理工作是一种学术性、服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他们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到图书室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充分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图书事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文明礼貌,确立“主动服务”的宗旨,对学生要有热心、耐心、细心、恒心,要有“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学习,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图书室各学科的理論方法,不但熟练掌握图书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包括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的应用和发展。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使自己的专业理念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不断地提高。

潜心教育甘为人师 篇4

我叫张海霞,女,生于1977年,1996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1996年教学以来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曾多次被评为 “师德先进个人”、“模范、优秀教师”称号,优质课和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纪律成绩方面,本人在校、在本镇都位居榜首,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篇5

在2010年的工作中,市个体私企协会本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帮助市个体私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绩,一年行将结束,回顾一年的工作,协会在上级机关的指导下,在市工商局的领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三自”方针狠抓了服务性协会建设,把工作着重点放在为广大会员办实事、谋利益上。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理好财、管好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一年来,我们一方面认真抓好会员入会登记工作和会费收缴工作。会员入会率达到90%以上,入会的会员登记率达到100%,会费的收缴做到了应收尽收。另一方面重视抓工作环境的改善,协会粉刷了办公室,更新改造了门窗桌椅,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按规范名称重新树写牌匾。3月份,我们对市协会,基层分会的牌匾进行了更新,并都挂在醒目之处,城内的6户分会在工商局办公楼改造后,设立了秘书办公室。使秘书的工作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变。

二是各基层分会都建立了“会员之家”。现在我们的4户农村分会和城内的6户分会都建立了“会员之家”,并投资数千元购买了乒乓球台、麻将桌、象棋、军棋、杠铃等文体器材,供广大会员娱乐时使用。

三是按规定收缴会费,贯彻取之会员用于会员的原则。截止10月底,我们收取会费超百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并及时按比例回拨各分会,并督促他们开展好各项活动。

(二)经营服务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优惠服务,让每名会员都享受到实惠。为了解决广大会员看病难,购药贵等问题,为了方便广大会员理发、洗浴, 截止10月底,我们建立优惠点21个,其中优惠医院3家,优惠药房9家,优惠理发3家,优惠洗浴1家,优惠购物超市3家。

二是搞好代理服务,为广大会员提供方便。协会机关工作人员,分会秘书为会员代理办照,年检等事500多件,其中为残疾人会员代办50多件,为困难户代办60多件,为其他会员代办400多件,仅代办为会员节省食宿,路费5000多元。

三是开展法律服务,为广大会员答疑解难。为了给广大会员解答法律法规上的疑难问题,我们聘请了长期的司法律师,今年先后两次举办了由会员代表近200人参加的法律培训班,发放法律宣传小册子XX多本,法律宣传资料5000多份。

四是搞好信息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私营经济的作用。今年,我们为全市广大会员提供各类信息160多条,其中人才信息65条,营销信息100条,为会员直接或间接获取经济效益30多万元,受到广大业户的欢迎。

五是搞好服务站建设,发挥好服务站服务广大会员的作用。目前,协会共建立各类服务站17个,已遍布##城乡,其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站受到上级机关的肯定,并在报刊上给予宣扬。

六是为下岗和无业人员再就业搭台牵线。为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年初,协会集中时间、人员走访60多家私营企业和部分个体户,对用人情况及所需工种情况进行了摸底,挖掘空缺岗位900多户。3月13日与##市劳动局总工会等部门联手举办“##市民企献爱心,就业搭平台”对接洽谈会,当场鉴定用工意向就业登记338人。为使就业人员掌握一门技术,先后举办了电脑、技工培训班,有400多人参加了培训。

(三)组织宣传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1、开展学习十七大文献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4期由协会工作人员,分会秘书和会员代表参加学习“十七大文献”培训班。一是学习领会省、市协会下发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有关文件,组织秘书撰写文章等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二是在广大会员中开展“八荣八耻”活动,通过出墙报,发传单等形式让“八荣八耻”深刻的印记在广大会员的脑海中。

2、举办“争先创优”和“建设服务型”协会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和秘书的业务素质。我们做到每个季度举办一次由协会工作人员和分会秘书参加的培训班。每次培训班都确定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收到较好效果。

3、送温暖,献爱心。今年以来协会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先后多次向特困户、残疾会员、遭受天灾病祸的个体私营会员送温暖,向他们送去大米、白面、慰问金,协会领导和分会领导先后走访慰问116家,送出钱物3万余元。

4、组织理事、组长和会员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迎奥运登凤凰山活动,庆改革开放30年爱河漂流活动,缅怀先烈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活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受到上级机关的表扬。

教育服务年活动总结 篇6

一、成立机构,精心组织

我校接到县教体局《关于20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育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后,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工作,立即组织学校班子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充分认识开展教育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 “教育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彦宏,副组长:王占平,成员:刘广俊、苗遂叶、杨新庆、董献民、明德喜、李朝霞、杨军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军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研究制定了《舞阳三高“教育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

二、 认真宣传,提高认识

学校召开了全校开展“教育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向全校教职员工发出了开展“教育服务年”活动的号召。将县教体局《关于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教育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在大会上认真学习,各教研组依据年级和学科特点制定了本组的“教育服务年”活动计划,开展了家长、学生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家长、学生做什么的研讨活动,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在营造了活动的氛围后,学校适时组织班主任工作校验交流会,互相学习,相互沟通,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观摩课和示范课教学活动,举办“经典一课”说课活动和优质课赛讲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发出“致家长、学生的一封信”,宣传学校开展教育服务年的意义和举措,收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层面的宣传,营造了为人民服务的浓厚氛围,使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联系实际,成效显著

1.为教师服务。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向上的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对师生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培育教师不断产生集体归属感,团队荣誉感。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教学一线,指导教学,干群关系密切而融洽;为各办公室配送电脑,既可以上网学习又可以在业余看新闻,电影,唱歌等,愉悦教师身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多学科多种类学习交流活动和学科教学赛讲活动,满足教师成功意愿。努力地创建一种激励机制,想方设法让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每一天都能舒心工作、幸福生活。当教职工工作上取得成绩时,学校及时予以表扬奖励;教职工碰到生活上的难题时,主动设法为其排忧解难;教职工家里遇到大事小情时,前往看望慰问。

2.为学生服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帮助、关心和爱护,努力使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打造以平安、文化、文明为显著特征的和谐校园,效果显著。举行消防知识讲座和防灾减灾紧急疏散演练活动,甲流防控讲座活动。常年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和培养学有潜力、特长明显的学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制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和评价标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全部课程,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为主线,以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及“三理”知识教育为重点,依托团组织广泛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明显增强,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德育活动,促使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明显增强。

3.为家长、社会服务。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家校、社校关系,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形成了文明向上的教风学风,使学校成为优秀文化和文明风尚的传播圣地。开门办学,邀请学生家长观摩课堂教学,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办好家长满意学校。集中召开家长会,努力实现家校联手,凝聚力量,共育英才。开通校信通短信服务,与街道、社区、公安和学生家长的联系紧密,形成和谐的师生、家校、社校关系。

我校努力开展关爱学生,捐资助学活动,并对62名家庭贫困的在校学生发放1000元,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受到了学生家长和周边社区群众的一致称赞。

“微笑服务”不等于教育 篇7

某校学生上课时“倒下一大片”“昏睡百年”, 下课铃声一响即刻“睡狮猛醒”般吼着“老师, 下课了”。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无数次的苦口婆心地耐心教导之后仍然我行我素, 教育者奈之何——这些学生认为有《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罩护着。

学生张某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而用刀捅伤两名同学, 学校经严肃教育后将该生送回家, 请家长严加管教一周后再来学校。其父亲威胁道:“谁敢送我的仔回来?马上给我带回学校!不然我马上一个电话打到人教局, 要你们连老师都不得当!”

……

中国的法律法规, 对教师的限制不少, 而对未成年学生的“宠爱”太多, 弄得现在的孩子都成了“少爷”、“小姐”甚至是“小皇帝”了, 批评不得。不管学生因何原因出现问题, 到头来似乎都是学校和老师的错。

还有, 我们的教育家老在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学生要鼓励、表扬、赏识而不要批评、惩戒;提倡“微笑服务”教育法。在这种情况下, 因生怕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不满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很多老师宁愿选择了只表扬不批评、只赏识不惩戒——哪怕是学生屡屡犯错, 从而导致了教育教学效果日渐下降。

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是对的, 然而如果“保护过当”, 导致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甚至是因没有得到正确的培养而成为被虫子蛀空了的“空壳”, 那可怎么得了!

权利和义务与生俱来就是一对双胞胎, 彼此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缺一不可, 不然教育就不够完整。故此, 笔者以为:党和国家在制定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发展规划时, 也应该充分强调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问题。

关于未成年学生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法》已有详尽的叙述。在此, 笔者只想谈一下未成年学生应尽到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接受学校和老师思想教育的义务。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问题是很容易出现的, 只要及时进行教育, 大多数还是可以转变好的。然而, 当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部分学生就是充耳不闻, 将情况反映到家长那儿, 有些家长置之不理, 有家长甚至很有“道理”:“我们就是管不了才交给你们管的, 不然要你教师干什么?”殊不知, 没有家长配合的教育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2.配合教师上好课的义务。教师在讲台上讲课, 对讲台下的“杂音”多多, 教育无果, 警告无效, 奈之如何?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义务。某学校的某些班级, 全班50多名学生, 可真正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并上交的才五六个人——这样如何能够保证教育质量?

4.遵守、维护学校纪律的义务。时下, 部分学生 (不是个别) 对于学校纪律根本就是视而不见甚至是故意挑衅。他们知道:不管我如何违反学校纪律, 你学校不是还得照样收留我吗?

5.接受违纪惩戒的义务。对于学校的纪律惩戒, 个别学生拒不接受, 有些家长还横加指责, 以为不管怎么闹, 只要不主动离开学校, 学生还是学生, 不会变成“未成年的社会青年”。

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篇8

关键词:党的建设 农村流动党员 服务型党组织

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在中央外宣办2011年6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当前中国有2.4亿农民工,其中流动党员有300多万,约占农民工总数的1/80,占全国党员总数的1/27。而且将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这意味着流动党员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流动党员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思想意识形态都日趋复杂。因此,做好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性,它不仅是党的思想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环节,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各地十分重视农村流动党员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从整体情况看,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困境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客观上“不便学”。首先,由于某些制度上的缺陷和工作不到位,加上流动党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农村流动党员不能够及时转移组织关系,甚至长期无法找到党组织接收。党组织生活难以落实,自然也无法接受正常党员教育。其次,由于农村流动党员在城市居住分散、联系松散,对他们进行传统的集中式教育,意味着他们需要付出比接受传统的党员教育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教育培训活动的组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再者,许多地方和单位虽然建立了农村流动党员党组织,但是获得的物质支持较少,缺乏相应的活动经费,甚至没有开展活动的固定场所,导致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稳定、可靠的保障,造成了工作窘境。

(二)主观上“不愿学”。部分农村流动党员忙于务工经商,获取物质利益思想较重,“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参与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时,广大农村流动党员从业性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各不相同,对知识的需求也各不一样,现下大部分党员教育培训内容陈旧单一,无法“对口”满足农村流动党员群体对各类不同知识的差异化需求。此外,农村流动党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较快,集中上课、统一培训的传统静态党员教育形式不能适应农村流动党员的现实情况,缺乏吸引力。

二、改进对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加强和改进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分析以往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例,会发现传统用行政命令、经济手段等对农村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形式,已经不再有效。新时期要做好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将党员教育工作寓于为农村流动党员提供服务之中。

(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农村流动党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放在突出位置。服务型党组织,就是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党组织为农村流动党员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组织生活和实际生活两方面。组织生活方面,要求流出地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库,对流出党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记录流动党员的流向、工作状况、联系方式等,同时及时更新,确保实时信息的准确性;流入地党组织要通过与用人单位对接、暂住人口登记等途径,了解农村流动党员的情况,将流动党员编入党组织,确保他们能及时参与组织生活,实现对流出地党组织的“无缝对接”。同时,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可以采取选派联系人的方式,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联系农村流动党员,定期开展党员互动、情况汇报等活动,使党组织对农村流动党员的覆盖实现“无死角”。实际生活方面,流入地党组织要帮助农村流动党员解决个人工作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要利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等载体,在证照办理、子女入学、劳动社会保障、劳资纠纷等方面,给予农村流动党员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感受到“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的氛围,也使他们因自己的党员身份倍增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使农村流动党员从思想上更加自觉接受党的教育。

(二)丰富党员教育内容,灵活党员教育形式,提高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效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决定教育培训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的内容上,流入地党组织要注重“引导”和“满足”。引导,即是指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为农村流动党员提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满足,则是指教育的内容应突出针对性,贴近他们的思想和生產、工作实际,多提供法律法规、知识技能、实用技术方面知识的培训,力求做到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增强他们的素质技能和致富本领。在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的形式上,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流动党员学习平台,为他们免费寄送党报党刊、文艺科技读物等,定期发送移动短信、传送网络学习视频等为他们送党课“上门”,建立流动党员网上家园等。流出地党组织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采取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先进典型讲事迹、经济能人谈发展等形式进行集中授课;流入地党组织则可以与当地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和机构合作,适时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应该多开展老少皆宜的各类党员活动,通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党内活动,提高农村流动党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做好考核督查工作,巩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成果。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将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学用管理、资源建设、目标考核、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制度。发挥好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人的作用,确保所有流动党员都能参加教育活动,同时注重对农村流动党员参加集中培训、党员活动等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考核。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02).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2).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篇9

本专业2007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和相应旅游产业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分三个方向:(1)旅游教育方向:以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和学生考研深造为主要培养方向,注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实践和教学适应能力强、综合性知识储备丰富、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心。(2)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培养能从事旅游区规划、旅游景观设计、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园林设计方面等工作,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现代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旅游应用型设计专门人才。(2)策划营销方向:通过系统的旅游及其它基本理论和营销策划基础知识的学习,接受相关市场营销及产品策划和创意的技能训练,并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培养掌握旅游和其它行业营销与策划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专业素养好,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品推广的企业或企业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从事旅游及其它行业的营销和产品策划的复合型人才。职业师范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区域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旅游教学论、教育实习等旅游教育方向类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企业营销训练等旅游营销策划方向类课程;设计素描、色彩构成、建筑学基础、工程制图、城市规划原理、绿地系统规划、景区规划、景观设计等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类课程。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文理兼招、三校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理论基础,掌握旅行社、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在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旅游企业从事服务与经营管理、并能够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一体化”教师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业合格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旅游学概论、形体训练、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英语、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饭店管理实务、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概论、旅游接待礼仪、东南亚概况、第二外语、旅行社管理实务、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升本)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旅游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旅游服务行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管理服务技能,熟悉东南亚国家旅游发展概况,具备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和一定的旅游专业教学能力,能在旅游行业从事相关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职教本科。学业合格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能在旅游行业及相关部门从事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导游、景区管理、会展旅游管理、公共关系处理、酒店服务管理等工作。

教育实践活动纳税服务措施 篇10

国税局按照总局、市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作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通过深入开展优化服务、勤政便民、规范执法和廉洁办税“四项行动”,重点抓好办税服务厅(室)建设、创新审批方式、大力推行网络申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避免重复检查、开展执法监察等工作,着力解决在行政审批、办事效率、服务意识、办税负担、纳税诚信、规范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打连发、呈递进”的方式分批进行,建立起便民办税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在抓好办税服务厅(室)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首先是实施办税服务厅领导带班制度,申报期内领导班子成员在办税服务大厅带班,对纳税人直接进行辅导,回答纳税人的问题,听取了纳税人就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化解征纳矛盾。自从此项工作实行以来,得到了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认为领导们深入到工作一线中能够切实解决很多问题,纳税人不用因此而多费周折,很多涉税事项在办税服务厅就能了解清楚以及办理完成。其次是成立办税服务厅导税工作组,办税服务厅由九名年轻、业务熟练、主动热情的窗口人员组成导税工作组。为了引导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一是每天从导税工作组中派一名同志在咨询窗口担任导税员,解答纳税人提出的各种涉税问题,负责“咨询辅导区”的涉税表格的发放和填写指导;二是增派一位经验丰富、认真负责,解释耐心的老同志担任

导税岗值班长,负责受理现场投诉和建议、收集和反映纳税人关注的问题、维持办税秩序、做好疏导解释工作等业务;三是出台了《办税服务厅导税员制度》,建立“导税岗值班日记”和工作交接制度;四是对“导税工作组”成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要求成员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首问责任制”的要求,为纳税人提供准确、周到、细致的服务。

教育是一种服务 篇11

教育服务的前提是用爱关注学生的一切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秘诀是真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服务”。

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成绩和升学率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是有情感的,教师也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由于我们对成绩关注得太多,使得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每次考试之后师生之间都会展开新一轮的“谈心”,所谓“谈心”大多是围绕考试成绩而进行。比如男女同学间关系处理、家庭矛盾及对社会黑暗面的不理解等很多学生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却很少有人予以关注或指点,使得同学们在这方面表现得很茫然。由于学生的幼小心灵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又没有适合的倾诉对象,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一位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不明原因”地离开了学校,正当老师、家长紧张之时,同桌发现了一张留言条,上面写着:“老师、爸爸、妈妈请不要怪我的不辞而别,我心里真是乱极了,我快要崩溃了,我只是想出去走一走,过几天我会自己回来的。请放心。”后来才知道,这位学生出走的真正原因是他和一位女同学的关系不错,可他又不能很好的处理,在自己很无助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暂时逃避。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极其丰富的阶段,而他们的思想又处于不成熟时期,这一对矛盾仅凭他们自己是很难解决的。正因为这一对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一些学生选择了逃避。

教育,它是一项事业,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需要我们既教好书,更需要我们育好人。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来不得半点儿矫饰和偏差,它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感情投入和爱的付出。当学生出现思想波动时,你能及时关注,并悉心慰藉,甚至一个爱的眼神,他都会感激你;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你的一句鼓励,耐心劝解,朋友式的谈心,他们都会终生难忘的。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服务于高考,而更多的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使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康的人。

教育服务是平等的为一切学生的服务

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个性、有差异的鲜活个体――人,不可能像工业那样采用一种模式,我们要做的是“因材施教”。

教师不可能不面对高考,但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每一个学生。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挤过高考这一独木桥。对那些有厌学情绪、不爱听课、有时还会有恶作剧的同学,我们也要像爱自己田里的小苗一样爱护,绝不能轻言放弃。

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既然我们承认这一点,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不敢面对现实呢?难道只有培养出高考状元才是我们的教育的唯一目的吗?

我们的大多数老师就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把人们按成分分成等级那样,习惯性的把学生按成绩分成了三六九等,成绩好的同学受到老师的优厚待遇,他们在教室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即使犯了错误,老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而那些成绩不好或调皮的同学由于或多或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对一些老师很反感,故意给他们找麻烦,有的同学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

既然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就得用博爱的胸怀,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爱那些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很容易,而真心爱那些成绩差、爱搞恶作剧的学生很难。可他们也是最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最渴望老师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的一个小群体。

有些特调皮的学生,为什么对某些教师“言听计从”呢?不是这些学生怕他,是这样的老师能够用心和他们沟通,在相互沟通中,老师给了他们更多的信任、理解和尊重,使得他们找到了自我,重树了自信,他们才从内心真正接受了这些老师,感激这样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用的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像工业那样用流水线来“塑造”学生的将来,应“因材施教”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人尽其材。

教育要远离“心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心罚即心灵施暴,简言之,就是对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惩罚,一种摧残。具体来说,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毫无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导致行为失控。心罚是一种精神虐待,主要表现在语言暴力和冷面伤人。

据某地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4.9%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最不能忍受的是教师体罚学生,有58.24%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最不能忍受的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动不动就讥讽和污辱。看来与“体罚”相比,“心罚”对学生的伤害更持久也更刻骨铭心。

“你在班里的成绩告诉我,你上课没有资格捣乱”“我惹不起你,不管你行了吧”“你不学可以,别影响别人”“拿镜子自己照照吧,真不知天高地厚”等等,这样的习惯用语,我们不是常常说就是常常听到,我们真是太熟悉不过了。这不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罚”的具体表现吗?可很多时候我们却浑然不觉,或虽有所察觉,也会用“恨铁不成钢”“不骂不足以教”这样冠冕堂皇的华丽词藻给遮掩过去。在学期末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有些老师的成绩被学生打得很低,我们的一些老师不但没有醒悟,反而还在苦叹:“怎么不懂我的心呀”“你知道我在爱你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心灵的伤害远远比体罚更让人难以承受。“心罚”实际上对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进行无端的“教育侵略”。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羞辱;如果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难道“教育侵略”的苦果应由学生来品尝吗?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小孩儿最需要的是肌肤之亲,而当孩子长大了的时候,最需要的则是对他们行为的赏识,这实际是上肌肤之亲的另一种形式而已。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教育要远离“心罚”,使我们的都育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一种服务性的教育;有了爱便有了理解、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远离“心罚”。这样的教育才能成为有用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未来。

上一篇:精准扶贫个人工作的日记下一篇:农村小学教师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