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感(精选12篇)
(教师作品)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诗经》到诸子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高远境界.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诵读古诗词已列为我校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一定篇目的古代诗词。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学校一直就非常重视学生古诗文的背诵与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推动与传承悠久灿烂文化。我校每学期对学生的积累背诵情况进行了综合素质竞赛,古诗背诵擂台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小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颇深。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的古人就非常珍惜时间,同时告诫人们“幼不学,老何益”,“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白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古人云:“德为立身之本”,“行高者,名自高”,“才高者,望自大”。充分说明了品行的重要性。在新时期,个别人功利炽燃,社会不公,思想混乱,是缺乏道德教育所致。我们小学生应怎么办呢?应爱国爱惜公物,尊重他人,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现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青少年不比学问和技能,攀比吃穿的现象特别严重,由此,我们更应牢记古人教导,“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民不信不立”,“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这些名言警句教育和警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可见诚信的重要性。《弟子规》又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通过经典诵读,我们一定会受到启迪和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古诗文就连写字的要领阐述的入木三分:“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读书的选择及信心的培养也精辟入理:“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如此种种,让我们叹为观止,终生受益。
是啊!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中体味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又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
爱上经典诵读吧!你会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到塞外奇特的大漠风光。会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味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还会激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烈的爱国之心„„
学校仁里集镇大张中心小学
教师姓名宋吉生
联系电话***
大张中心小学学生在接受古诗文教育
大张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杨德旭在接受感恩教育为爸爸妈妈制作贺卡 学校仁里集镇大张中心小学一年级
一、战略性原则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学校作为传播优秀思想,塑造学生灵魂,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起国家和社会所赋予的这一神圣使命。学校领导要站在战略高度上事事处处把德育教育置于学校工作的首位,使全体师生都能感到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决心, 而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则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风采,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儒、道、佛、墨、法、兵等诸多充满智慧的思想流派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和嘉惠世界的科学技术等。相对而言,儒家思想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而中国传统德育也以儒家德育思想最为重要。其内容之丰赡、结构之缜密、影响之巨大是任何别家学说或思想都难以比拟的。儒家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社会公德。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教育人们要尊老爱幼;“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小雅·常棣》),教育人们要团结友爱。第二,个人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儒家传统德育的基本思路就是人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以实现济世安邦,也就是《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传统德育内容也规定了许多行为准则,比如,笃信好学,忠恕之道,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第三,家庭道德教育。不论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十分重视家庭道德教育,这在儒家德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譬如,“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即一味满足人的自然属性,而不进行道德教化,人就会变得同禽兽相差无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推动社会良性运转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视为一项战略性举措,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和研究。
二、针对性原则
当代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往往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弱化,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等。而处在信息时代的他们,接触和了解的东西又比较庞杂,但是自身往往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极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蒙蔽,容易陷入有违社会公德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再加之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孩子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略了对孩子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有些家长甚至出面干扰学校对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致使学校德育教育很难实施,学校在德育建设方面面临着严重的考验。鉴于此,教师对经典诗文加以梳理,选择那些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诗文,比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告诉学生要品行高洁,坚韧不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教育学生要从小知道稼穑之苦,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教育学生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启发学生要不畏挫折,目光长远。使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寓教于乐”,可增强中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针对性。
三、特色性原则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唯有创出特色,才能如经典诗文一般历久弥新,魅力永存。在诵读广为流传的传统经典诗文的同时,学校还应兼顾所在区域的文化经典,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牌。区域文化是指在同一文化区内各个群体都共同承认、具有同一套价值观念的文化模式。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湖湘文化、三秦文化、吴越文化、陇右文化等。区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自身的丰厚底蕴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各中小学充分发掘和利用区域文化所具有的地方性、典型性、直观性和生动性等优势,这对于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选取由甘肃籍或外省籍但在甘肃生活过的作家创作的诗文让学生诵读,学生则会感到格外亲切。如“金城关外寺,殿宇枕岩阿。地僻飞沙少,山高怪石多。钟声闻紫塞,塔影浸黄河。最爱谈禅处,何妨载酒过。”这是明代兰州人李文写的题为《白塔寺》的诗,学生诵读之余,不但能了解甘肃,而且能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兰州的特色景观。
四、实效性原则
2008年10月7日,红网刊登了一则《小学生“恶搞”古诗词谁之过?》的新闻,其指出“恶搞”风正从网络走向广州小学校园:现在孩子们最流行的玩法竟是将课本上的诗词按韵律另行填词,《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等经典的恶搞版本在孩子们中间大肆流传。让家长最为担忧的是,“盗版”横行之下,孩子对课文原文已忘得差不多了。当前,社会上恶搞盛行,特别是互联网上一些低俗、龌龊的恶搞手法层出不穷,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下,流弊所及,小学校园也不再是净土了。这则新闻从反面告诉我们,中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要注重实效,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形成合力,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分阶段去落实,切忌浮躁,不能使这项活动如一阵风吹过。
一、兴趣性原则。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心理倾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把古典文化的魅力告诉他们,把一些名人在这方面的成就告诉他们,把自己在儿童时期没有这样好的学习机会的缺憾告诉他们。但光有这些大道理还不行,为了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喜欢这门课,我还采取激励机制,每背过五首诗,就在争星榜上增加一颗小星,这办法可真灵,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有的内容还没学,部分同学已提前背过,有的同学自豪地说,老师我又背过了五首。面对这种场景,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背古诗不再是老师逼着大家去背,而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不求理解、只求熟读,不强求、只鼓励,不批评、只表扬原则。儿童具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天赋,只要不强求其理解,不强求其背诵,艰难的教材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反而可以成为孩子们更上一层的无形推动力。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一次或多次念,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多遍,不拘形式地让学生多念……总之,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读经典的过程也是一个识字的过程,孩子们边看书边读,天长日久,在无意识之中会熟悉每一个字,直至认识。
三、因材施教原则。不同的教育对象在程度、能力等方面是有高低、强弱之分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应该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对于全班同学来说,他们的记忆速度是有很大差异的,快的在老师还没教,就通过自学,正确、流畅地背下来。慢的教了好多遍,在背诵时还是显得很吃力。如果硬性规定必须背会什么内容,对于后者来说,必然会产生腻烦心理、厌倦情绪,最后甚至是放弃。对这些同学,作为一个老师来说,要有足够的耐心,相信他们通过长期反复地念,一定能记住。老师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手段,帮助其树立信心。事实证明,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人人是老师原则。别看孩子的年龄小,他们背诵经典的能力却很强,在一节经典诵读课上,我刚要教同学们念,突然有一位小朋友举起手来,我问原因,他告诉我已经背过了,面对这情景,我感到很惊异,灵机一动,何不让他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这样既避免教学的单一化,使教学精彩纷呈,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同学们学习经典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形成。就拿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来说吧,我上课时,心想:篇幅这么长,内容这么深,恐怕不会有背过的同学。可出乎我的意料,竟有几个同学准确流畅地背诵下来,他们之所以做到这一点,原因是他们喜欢、爱好,他们愿意去背。课下我也看到了这种势头,有的说我又背过了几首,我可以当小老师了,那种自豪喜悦不言而喻。
五、持之以恒原则。所谓持之以恒,就是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学习经典也是这样,要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我们要为孩子们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我采取种种激励手段,让学生早晨来到学校后,首先做好第一节课的准备,然后按照正确的读书姿势,自主诵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也为他们在诵读课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赢得了时间,让他们感到学习这门课非常轻松愉悦,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学生们都喜欢上了经典诗文诵读课,诵读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把这门功课上得更扎实、更有效!
中华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师生对祖国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于2011年9月8日开展全校性经典诗文诵读选拔赛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召开语文教师会议,商议诵读篇目和选拔赛活动方案。活动先由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在班上指导学生朗读,在班上先进行选拔,然后推荐1名优秀学生参加全校性选拔赛,获第1名者推荐参加县级比赛;参赛教师先与教研组长王朝忠老师报名,诵读后由评委教师无记名投票举荐。
在学校的支持和全体语文教师的热情组织下,这次“中华经典诵读诗文”选拔赛活动成功举行,于2011年9月8日在多功能教室圆满结束。虽然这次活动不是室外大型的开展,但教师学生个个态度认真,充满自信地展示了自己,能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吴春祥老师还给全体师生讲解了一些朗读技巧并做了示范诵读。
举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的通知
◎比赛时间:4月24日(星期五)下午2:00
◎参赛内容
1、语文新课标规定的7—9年级学生必背的古典诗词。
2、语文组下发的《课外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3、现当代名家诗歌散文精品。
◎评奖办法
个人奖评奖办法:按单个节目分数排名,第一名节目一等奖,第二名节目二等奖,第三名、第四名三等奖。
集体奖评奖办法:按集体诵读成绩总分各组奖前二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个人一等奖和集体奖的班级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
◎参赛要求
1、可以为朗诵、配乐朗诵、表演诵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班大胆创新。
2、参赛作品为:(1)全班集体诵读,不少于5分钟;(2)参赛选手诵读,每班一个节目,不超过4分钟.若有配乐,请将配乐碟片、MP3等调好,并提前与广播组联系。
◎评分标准及评奖办法
集体诵读评分标准满分为10 分。
1朗诵整体效果好,感染力强。4分
2声音宏亮,节奏感强,语气语调把握好。4分
3服装整洁,队型整齐,上下场有序。2分
个人诵读评分标准满分为10 分。
1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2分 ;
2语调、语气、节奏把握到位,感情丰富、感染力强3分;
3举止高雅、语态大方2分;
4综合表现2分;
5朗诵内容脱稿 1分。
◎工作人员安排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牟国华
副组长:何军伟、马宏伟
二、评 委
何军伟、陈天禄、赵 华、孙学军、王树宏、蔺宏功、马宏川 董菊香、康学军、李娟红、刘洲江、巩学文、李 娟、任晓艳
三、主 持:
陈德俊 贾红梅
四、广播线路:
刘孝君 李 东
五、统 分:
稍丽丽 张丽萍 赵红叶
六、奖品书写、奖状打印:
梁思敏、郭莹霞
七、场地布置
九5班、九6班在中午1:30前布置好场地
八、班主任及语文科任教师组织管理好本班学生。
新集初中团总支
语 文 教 研 组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校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和朗诵水平,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特在小学部举行“漫步书林 享受诵读”美文诵读比赛。
一、活动意义:
诵读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结晶,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必要形式,是语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主题:
“漫步书林 享受诵读”美文诵读比赛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每班两位同学各诵读一篇作品。2.朗读时间限定3-5分钟
3.诵读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向上,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散文等,可为人教版1——12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如需配乐请自备。
五、比赛形式及阶段
1.预赛阶段:各班自行选择合适人数(不得少于十人)进行预赛,选取两名同学参加决赛。(留好活动资料备查)
2.决赛阶段:每位选手自选一篇作品现场诵读。诵读时可脱稿或用课本,也可根据需要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等加强诵读的艺术感染力,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把诵读混同于表演。
本次分为三组 :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
六、评分标准及办法:
1、服装整洁得体,精神饱满,仪表大方。(1分)
2、朗诵熟练,音质音色富有美感和渗透力。(1分)
3、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2分)
4、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4分)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7、计分办法:本次评选采取10分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评委分数的平均分为参赛者最后得分。
8、上场顺序抽签决定。
七、奖励办法
1. 可行性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沧桑,虽然文字的形状、读音、语法均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出现断层,演变轨迹清晰可循,被很好地传承下来。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统一和规范了汉字的读音,这使得今天的学生阅读2000年前的文字变得容易可行,不需要像学习外语那样从零开始。
2. 合理性
汉字不仅在形式上保持了古今的高度一致性,在字义演变方面大部分的字词意思变化也不大(差异大的也有不少)。诵读经典既可以促进词语数量的积累,又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经典古诗文所承载的内容广泛,既有讲述朝代更迭的鸿篇巨制,如《左传》《史记》;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片言只语。
3. 必要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机械识记占优势。尽管此时进行诵读往往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生阅历的积累,必然出现“反刍”现象。
二、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着眼点
1. 诵读经典,重点在读
(1)文字读准。学生读准字音是诵读经典的第一步。在古诗文中存在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等,这些字词的语音读法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自行解决,或对整体文章通读一遍,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最后老师再范读一遍。(2)文句读顺。即朗读时需要作出正确的停顿。这里提到的停顿,并不是标点间以及句末的停顿,而是在较长的句子中间需要加强语气,提升语调进行停顿。(3)文章读懂。古文中需掌握一些语法规律,例如铿锵顿挫的音韵把握、抑扬起伏的语调掌控、优美含蓄的语言领悟等,大多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当然,要想正确吸纳文章的精髓,只有在反复吟诵中仔细琢磨、领会,才能去体味古代语言的美。
2.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审美情趣
(1)欣赏四季之美。农耕时代,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物候的变化中展现出先人的智慧。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夏天细雨绵绵,浓情蜜意;秋天秋风阵阵,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大地沉睡。这里有先人们与自然的促膝交谈,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2)发现生活之美。①发现勤学的美。《三字经》中字里行间皆反映了中华传统美德。如车胤囊萤与孙康映雪,反映了勤学的魅力。②发现人际之美。如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发现哲学之美。如《草》蕴含着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充满生命力。但小学生难以领悟其中的哲理,需教师点透。
3. 诵读经典诗文,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写作中引经论道,经典必将成为素材。
4. 诵读经典诗文,丰富学生想象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几点探索
1. 诵读古诗文应当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时间、定形式
小学阶段经典诵读适宜从《三字经》《千字文》等句式较短、内容较浅显的经典开始,逐步过渡到《声律启蒙》以及《论语》等。期间穿插安排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和课文。学校可以按照年级段设定诵读篇目,为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可以设置必背和选背、会背和会读等不同要求的篇目。
诵读古诗文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方能见到成效。早晨和下午的课前、晚上睡前这三个时间段易于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老师和家长要督促学生诵读任务日日清。双休日和寒暑假适合用来巩固一周或一学期的内容。
2. 诵读古诗文应当做到“三进”,即进家庭、进课堂、进考核
家庭不仅要为孩子的诵读提供书本、场所、时间等方面的保障,更应当注重将学生诵读的内容外化,通过语言、行为等去践行。比如,结合母亲节、重阳节进行“孝”的教育;通过春节等传统节日感受祖国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诵读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背诵的环节上,尤其是随着诵读内容难度的提升,教师适当的辅导必不可少。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为学生进行诵读提供指导。
诵读经典古诗文应当纳入考核范畴。形式可以借鉴社会上某些兴趣班的考级模式(当前书法已经有统一的等级考试)。学校统一设置诵读能力级别,各级别要求完成对应的诵读任务。为使考核更加客观,并减轻语文老师的工作量,可以考虑家长考核、学生考核、教师考核三方结合的形式。适当的考核不仅肯定了学生诵读的付出,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我们不妨尝试开展经典诵读,希望在学生成长的黄金期,让他们接触到最纯最美的精神食粮,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形成。
摘要:不知不觉,“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研究”的课题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最大的感受是参与实验的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高。开展此课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均有所改善,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语文素养,诵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 经典诗文 诵读教学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一)提高人文涵养,传承经典文化
中国经典诗文是古代智慧的结晶。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文中鲜明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涵养。而且,小学生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如果长期坚持诵读,以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表达能力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都曾经记载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儿童智慧的益处。同时,诵读经典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促进道德教育,浸润人生
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就是要培养学生传统道德的观念,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心灵保持纯净,培养其良好的品德。而开展经典诵读恰恰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经典诗文诵读的措施方法
(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环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在教室、楼道、操场合适位置张贴优美的诗文、经典诵读宣传语并定时更换,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与孔子、孟子、李白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二)利用每周经典诵读课,对学生进行学法、读法、理解等方面的有效指导,以促进学生形成自读自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由当天值日班长带领全班学生背诵经典诗文;做完课间操后以年级为单位集体备诵或轮背、赛背等;放学站队诵经典出校门……
(三)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在家庭中也营造诵读氛围。
(四)学生人人专设经典诗文积累本,以班级为单位给积累本起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内容不能单纯积累,可诗配画、装饰……
(五)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以便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诵读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诗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指导方法
(一)挖掘教材,引导方法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教学中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二)引导巧背,“量”的积累
1. 表演体验法
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学生背诵《书湖阴先生壁》,当背到“手自栽”“排闼”等这些词语时,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2. 图画展现法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可引导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如指导背诵《小池》时,逐句画出“泉眼、泉水、树阴、太阳、小荷、蜻蜓”,可以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
3. 故事引导法
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譬如:《七步诗》《寻隐者不遇》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4. 多种形式融合法。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画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四、经典诗文诵读取得的成效
古诗文“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他们和孩子一起诵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6).
[2]王松泉.阅读教材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3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用语用字水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以语文学科教学和课外阅读为主阵地。通过诵读比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我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活动目的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激发我班学生读书和诵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决定举办 “诵中华美文、展中学生风采”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三、活动主题
诵中华美文、展中学生风采
四、比赛时间
11月初(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地点 教室
六、活动形式
1.抽查背诵。抽签5名学生检查背诵下发的篇目,所得分计入小组总分。
2.个人诵读。各组推选出一名班内诵读最好的学生参赛,比赛得分计入团体总分,同时作为个人奖评选依据。3.集体诵读。全组学生参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诵读,比赛得分计入班级团体总分。
诵读篇目题材自选、不拘一格,突出特色,诵读时间不超过7分钟,可以配乐诵读。
七、诵读内容及要求
1.参赛诵读内容:中华经典古诗词、美文,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选取课外读本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仪表稳重大方,要有感染力,使用普通话,朗读正确、流利,不丢字,不添字,停顿适当,感情丰富,诵读出作品的韵味,要脱稿朗诵。
八、评分标准(个人诵读、集体诵读)
1.朗诵时间(1分):2—7分钟,不足或超时要酌情扣分。2.作品演绎(3分):理解作品内容,准确再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感情饱满、真挚,声情并茂,生动感人。
3.语音表达(2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声音富有感染力。
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我校学生文学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二、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兰祥勇
副组长:周全 代勤杰 王玉兰 陈挚
成员: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音乐、美术教师
三、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四、实施过程
(一)营造氛围
利用黑板报等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周黑板上写诗文、警句或名言。
每日一诵(3~5分钟)形成常规。
(二)用好“课程”。
1、语文阅读课。
本学期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
3、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检查方式: 看课 备课教案 要求备课中有所体现
每位教师要围绕学校和区教委的计划安排制定个人的实施计划。不用复杂,简单写出你准备怎样做?有操作性即可。
(四)活动开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师带生,生带生。
(2)形式多样的读念: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中高年级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
(五)活动评价
1、开展班级“诵读争星”评比活动。
(1)各班学生自备硬面抄,将“我会背的诗”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2)组织学生自评,由学生从诵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学生互评,通过检查古诗记录本,抽背古诗,给对方评出相应等级。
(4)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孩子诵读情况评出相应等级。
(5)教师评价,教师综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以及学生的动机兴趣、活动表现综合评定,填写☆数。
(6)评选班级“诵读之星”。
2、评选“诵读大王”、“诵读能手”。
(1)在班级中开展赛诗会,评出班级“诵读能手”。
(2)在年级中开展赛诗会,评出年级“诵读大王”。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读 底蕴 品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07
经典诗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思想内涵,积淀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大而言之,经典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小而言之,经典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人生观。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教师座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王财贵教授推崇“全球儿童诵读经典教育”,他曾说:“13岁以后读经就晚了。”由此可见,幼儿、小学阶段是将经典文化教育埋藏于孩子心灵的最佳时期。近几年,我校也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回归语文教育之本。
一、兴趣的种子巧播撒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每天的语文早读课上,我会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在经典诵读的起始阶段,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给他们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进而引导学生先读浅显的诗,如《画》《悯农》《静夜思》……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学生尝到了读诗的甜头,自读古诗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学生自读了一些古诗后,我组织他们把以前会背的古诗在课前进行三分钟轮流展示诵读,然后教师进行记录分类,把学生接触过,但又不是每个人都会的那部分简单诗词整理出来,进行集体背诵。我们慢慢扩大经典作品的诵读范围:一二年级读《弟子规》,三四年级读《三字经》,五年级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读《论语》……校园里,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梁柱,都是一个个经典故事、一篇篇经典贤文、一首首经典诗歌。学生们置身于经典的世界中,在课余时间轻而易举地就学习了经典。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比赛,每次比赛学生都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浸润在学生的心灵中,让学生沉浸于古典文化的阅读中,不断收获喜悦。
二、初长的幼苗精心育
学生有了一定的诵读兴趣,经典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出幼苗来,这时,教师则必须小心呵护,精心浇灌。那么,如何让初长的幼苗茁壮成长呢?我们结合校园生活实际,初步实践了“导学,引背,摘录,活用”四条高效的教学途径。
1.引导趣学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大量阅读、积累经典诗文需要方法的引导。我在指导学生诵读诗文时,既不提倡机械背诵,也不喜欢传统的串讲,因为诗文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毕竟太遥远,简单、机械的讲解并没有多大效果。而创设情境是记忆经典诗文的好办法。我利用文字或画面,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整体感知诗意、感悟诗情,然后再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教学二年级古诗《绝句》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唯美的画面:黄鹂成双结对,在嫩绿的柳枝上欢唱;一行白鹭徐徐飞上蓝天,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我带着他们走进古诗,读准生词的读音。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讲了与诗歌相关的《诗饭店》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平凡的饭店老板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大家一边阅读故事,一边对照背诵诗歌,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最后,我引导学生配乐诵读:“此时此刻你就是杜甫,你坐在草堂的窗前,快把草堂四周的美妙景色尽情地表述出来吧!”学生纷纷随乐而诵,入情入境。
2.方法引背
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读诗方法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拓展更多的背诵方法,以实现各年段都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的目标。在诵读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有效的背诵方法: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主题整合背诵法等。学生学会了记忆方法就可以有系列地进行背诵了,这能缩短记忆时间,提高诵读效率。在诵读的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课前、课后互相背诵、考查,巩固记忆的效果。
例如,诵读《别董大》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背诵:(1)了解内容,抓住诗的脉络。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了“黄云、白日、北风、大雪”等景色,渲染了送别的情境;后两句叙事,写送朋友时的临别赠言。记住这样的顺序,背诵就容易了。(2)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学生可以用想象画面、配合诗句的方法进行背诵。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天色昏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节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人没有离别的愁情,反而安慰和鼓励友人“前路有知己,天下人识君”。诗人的豪放胸怀尽体现在这感人的画面中。这种方法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3.摘录积累
任何一首经典诗文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而成为经典的,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经历了反复推敲,可谓字字珠玑。我在学生自读感悟后,常常引导他们把名句用红笔标画出来,摘抄到笔记本中,激起他们再学的兴趣。名句千古传诵,自有其好记之处。这样,突破诗眼,整体背诵诗歌的难度也就降低了。如在教学《赠花卿》时,我引导学生找到名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进而寻找到背诵整首诗的根源。
4.学以致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曰:“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学生背诵经典诗文不止是积累语言,更高的境界是学以致用。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指导学生在口头交流中、在书面表达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经典诗文。为了避免学生望“诗文”而却步,我们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方能水到渠成。
在引导“活用”的实践中,有些学生能引用所积累的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片段:“我的好朋友要转学了,在他离开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永远忘不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有些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随学随用:“每次我放学回家就看电视,妈妈老提醒我该干什么,我很不高兴,还发脾气。突然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慢慢就改正了不良习惯。”
日常生活中,我尽量寓教于乐,让活动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班上很多学生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中,在学校用餐时碰到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就会点滴不沾。对此,我甚是苦恼。我专门挑选了《弟子规》中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给学生诵读,并讲了《服食养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以后,一看到挑食的学生,相关的语句就会在他耳边响起。慢慢地,大家的坏习惯也就改掉了。
三、丰收的成果喜迎人
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文时,我们既要保证学生有时间进行有效诵读,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坚持在语文早读课中进行五分钟“诵读指导”,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习得诵读古诗文的方法。我还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近日背诵的经典诗文、检查背诵情况,达到大量积累的效果。
几年的时间,学生们养成了每天记一首(或几句)经典诗文的好习惯。学生们的记忆力超乎我的预料,在兴趣的激发和方法的引领下,快的学生诵读三五次就能背下一首古诗,慢的学生也只需十多遍就能背诵。每天利用餐前饭后的一点时间诵读就足够了,并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时间。每个学期,班级都会进行一次经典诗文PK赛。比赛之后我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经验,很多学生都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即可成诵,一些聪明的学生还自创了“主题整合法”“黄金时间记忆法”“配乐节奏法”“亲子竞背法”等诵读妙法,大家取长补短,使诗歌背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经统计过,我们班的学生二年级时有人能背诵诗词80多首,到了六年级居然能背诵200多首了。当他们小学毕业的时候,不仅熟读古诗词近百首,《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论语》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大部分内容学生也能背诵。
学生背诵经典诗文后变得富有灵性。“小荷才露尖尖角”“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让学生自信十足,也更乐于表现自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明白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富有哲理的诗句也渐渐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的原动力……学生不仅会背诵经典,还会运用经典,学以致用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在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中,学生们日积月累的不只是诗文,还增加了识字量,丰富了文学常识,增强了语言感悟力,语文成绩也悄然上升了。经典诗文还熏陶了学生的情感,启迪了学生的思想,塑造了学生的品格,让人产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经典作品里蕴含着高尚的伦理道德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能让他们成为一明知理、懂礼、行孝、感恩、文明的现代人。
至今我仍不能忘记一件小事。那时学生们刚上一年级,年纪还小。下午发营养餐时,经常有苹果、面包等,大小自然不一。开始,排在前面的学生有意挑大的拿,留给后面同学的自然就小了一点。不过,我没有当面阻止,而是在带领他们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句子时,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一些学生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第二天,我发现第一个学生没有再特意挑拣大的,而是随意拿了一个水果。其他的学生也都很自然地领了水果,有的还专拣小的拿,把大的留给别人。于是,我趁机表扬了这些谦让的学生。受到夸奖的学生个个脸上喜滋滋的。连着几天都是这样,学生在领营养餐的小事中学会了谦让,并且体验到了谦让是一种美德。
在诵读经典的活动中,我想方设法地把读圣贤书和育有德人珠联璧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读书明理、思行合一的境界,在提升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使他们拥有了高尚的道德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真是一举多得!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 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 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 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 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六、结束语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感】推荐阅读: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09-15
实验小学经典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方案09-18
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07-19
经典诗文朗诵稿06-23
古诗文经典名句11-08
经典诗文伴我成长作文07-02
阅读经典诗文心得体会800字11-11
诗文诵读宣传标语11-04
六年级诗文诵读教案09-27
诗文诵读展示主持词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