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的方法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例分析的方法(共8篇)

案例分析的方法 篇1

这是一次很有特色的学习。此前,我也参加过类似的研讨班学习,但在学习方式上,这些研讨班多以主办方邀请多名专家专题讲授某一理论或实务问题,专家对学员进行现场答疑的方式进行。本次“中德合同法高级研讨班”的主讲人仅有德方的一名专家,大家称之为“华飞莉博士”、律师;主讲的内容为通过对34个案例的详尽分析,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合同法总则中关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形式、合同的效力、代理、合同的履行、解除、终止、违约责任等规定进行了讲授;同时,老师(德国律师)与学员(中国法官)进行现场适时交流。学习结束,学员们普遍感到这种研讨形式很好,具有实效性。

有关合同法的许多制度,专家、学者、法官论及众多,我院法官已聆听过多堂知名教授生动讲授,故对本次研讨中所涉合同法制度内容,我不作介绍。德国专家分析案例的方法,虽是从律师的思维角度进行的,但我觉得对法官审判、分析案件和学习法律很有启发和参考意义,有必要作一介绍。

案例分析所包含的`要素

一、具体的诉讼请求

当民法应用于实践时,开始的情况总是一方要求另一方做什么或不要做什么。一方只要声明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情形是很少的。例如,一方要求另一方偿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一方要求所有权的转移或对缺损货物进行维修。仅仅要求声明一份合同的有效性只是例外。

二、法律根据

中国法律是成文法体系,法律根据是成文法或合同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要满足法律要求,法治的管理就意味着每一个诉讼请求都要依法判决。依法提出的诉讼请求,其根据可以是成文法或协议。审议诉讼请求时,若没有参考法律根据则构成了对法治原则的违背。

为诉讼请求寻找法律根据并不总是容易的。并非法律中的每项规定都一定代表一个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法律根据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将一定法律后果与事实情况联系起来,如“如果……,则有权或可以……”。而法律还包括纯粹定义、描述性或介绍性条款,他们不是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例如《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是定义性条款。而《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条款中法律后果“不承担民事责任”和事实要素“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就联系起来,后加的部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法律后果进行了限制,这是法律根据。

一个法律根据就构成一个抽象的诉讼请求(“如果……,生产商要承担民事责任”),在具体案例中就会引出一个具体的诉讼请求(“A公司向B公司索赔”)。

三、“归入”的技术

为了检验一方对另一方的诉讼请求是否存在,首先要提出以下问题:谁基于什么理由向谁要求什么?该项请求的法律基础是什么?如果在合同或成文法中找到了诉讼请求的根据,这些事实就被“归入”了,换句话说,即符合了这个根据的每一个前提。因此,这些“归入”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诉讼请求的抽象法律条款与具体案例事实的比较。“归入”所隐含的意思就是政府为其管理下的法律关系各方设立抽象的规则,具体的案例在解决时要将这些抽象规则与相关事实进行比较。

四、解释,法官量决

成功“归入”总是假设成文法的确切内容是被清楚了解的。如果法律使用者发现成文法的内容不能被清楚了解或发现法律有漏洞,其一般并不会自己填补漏洞,而是要求有能力的更权威的机构来提供官方解释。在中国,法律解释有三种途径: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解释;国务院或其部委进行行政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司法解释。最多见的是司法解释。不论解释如何,法律使用者还有空间运用自己的判断来定义不完整的标准或是评价事实。解释与量决是案例研究中总会碰到的。例如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但“不能预见”,“不可避免”以及“不可克服”本身是未经定义的说法,因此最终只能由法官决定一项事实究竟是否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多数时候,法院可以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没有对错之分。

五、应适用的法律

是指适用中国法律还是外国法律的问题。

案例的解决方案

一、阅读并整理案件的事实

第一次先通读案件的事实,对案件有个大概的印象,而不要在第一次阅读后即急于追踪解决具体问题。再一次阅读案件事实,决定哪些是主要问题并给出初步意见。将事实加以整理系统化。找出当事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和事实关系。

二、对诉讼请求加以区分

分三步:

1、提出“谁向谁根据什么法律提出什么请求?”

2、区分有关各方:C提出对A的诉讼请求……;C提出对B的诉讼请求。

3、区分诉讼请求的目标:C提出要求A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C提出要求A归还财产的诉讼请求。

三、找出法律基础

1、适用哪国法律。

2、哪部法律或条款其法律后果与原告的诉讼请求相对应(例如在原告要求违约赔偿时不要去找损害赔偿的诉讼根据)。

3、如果一个诉讼请求有多个适用的法律根据,要考察每一个。

4、“归入”:将法律根据的抽象前提与案件的具体事实比较。

四、异议

如果所有事实都能成功地包含在合同或成文法中,该诉讼请求即可存在。下一步就是考虑对手是否能够针对该诉讼请求提出异议,因为这会完全阻止该诉讼请求的提出,随后破坏该请求,或至少阻止其执行。一旦提出异议,无论是合同异议还是法律异议,其每一个前提都要被考虑是否被事实支持。

五、最终结果

在检查了可能出现的异议后,就可以得出该案件的最终结果。

案例分析的方法 篇2

关键词:故障元件定位,广域测量系统,判别分析方法,初判故障元件组,后备保护

0 引言

近些年来多起国内外大停电事故调查表明,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潮流转移和保护的不合理动作导致的连锁跳闸,是最终形成伴随各种失稳现象的大停电事故的根源[1,2]。过负荷引起的保护装置误动作主要是后备保护的误动作[3]。如何实现后备保护的在线自适应整定,或者适当时候闭锁的同时进行切机、切负荷等全局性的调配,以保证大电网的安全,成为面临的新问题。广域后备保护实现的前提是最初的故障元件位置(区域)已经确定。本文将基于判别分析方法的故障元件定位方法用来定位最初故障元件的位置(区域)。

传统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基于SCADA EMS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故障元件定位仅依据本地保护装置信号上传[4,5,6]。在信息上传错误以及保护装置、断路器动作错误等情况下均会导致故障元件定位不准确。现依据广域测量系统(WAMS)实时在线的电气量信息来进行电网故障元件的定位,将判别分析方法引入故障元件定位中,利用全局的电气量信息,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方法信息单一化的缺陷。同时,WAMS信息的实时性保证在20~50 ms内获得故障定位所需的电气量信息[7],将后备保护的动作延时0.5 s以上,以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故障定位,为广域后备保护提供了更好的实现前提。

1 WAMS介绍

WAMS由相量测量单元(PMU)同步采集广域电网的实时运行参数,借助高速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站,得到同一时间坐标下电网全局的动态信息。

在WAMS应用中,分布在整个系统中的大量PMU设备都连接到一台被称为相量数据集中器(PDC)的个人计算机上[8],从而可在线获取整个系统的动态行为。WAMS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布在各厂/站的同步PMU、覆盖全网的通信网络和安装在调度端的相量数据集中器。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PMU可以向主站实时传送三相基波电压相量、三相基波电流相量、基波正序电压相量、基波正序电流相量、系统频率、开关状态、非交流电压/电流信号以及发电机内电势等实时参数,且PMU的配置原则是保证全网可观性[9,10,11,12]。所以本文提出的故障分析定位的新思路就是要利用这些PMU信息来进行故障分析定位[13]。

2 判别分析方法简介

判别分析方法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14]的一个分支。判别分析的问题都可以描述为:设有k个m维总体G1、G2、…、Gk,其分布特征已知(如已知其分布函数分别为F1(x)、F2(x)、…、Fk(x),或知道来自各个总体的训练样本),给定一个新样品X,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

本文主要应用的是距离判别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样品和哪个总体的距离最近,就判断它属于哪个总体。但是该距离是统计意义上的距离,常用马氏距离。马氏距离的定义如下:设总体G为m元总体(考察m个指标),均值向量为μ=(μ1,μ2,…,μm)T,协方差阵为R=(σij)m×m,则样品与总体的马氏距离为

其判别准则为:按距离最近的准则对样品X进行判别归类,首先计算样品X到各总体的马氏距离di2(X)(i=1,2,…,k),然后进行比较,把X判归为距离最小的那个总体,设i=l时有

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具有归一性,利用总体的方差对样本值进行归一化可以对不同量纲的数值进行比较,扩大了应用范围。该方法简单、方便且直接、快速,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在线故障定位。

3 故障分析定位方法

3.1 总体思路流程及方法实现流程

本文所做工作是为预防连锁跳闸造成的大停电事故的广域后备保护提供实现前提的。工作总体思路如图2所示。

本文所阐述的故障定位方法主要实现的是图2中第3部分的内容,即定位出系统中的原发性故障。具体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

3.2 故障元件定位方法

当电力系统中某元件发生故障时,故障元件的电气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电压降低、电流增大等。其相邻元件可能也会受影响,但是变化特征较故障元件本身并不明显。所以可把系统的元件划分成2组:故障组和正常组。故障组包含故障元件,正常组包含其他元件。相应的由PMU回传的代表每个元件的各组电气量信息分别构成故障总体F和正常总体N的各个样本点。例如:某系统有n条支路,支路1故障,用每个支路的线路电流值进行故障判别分析。针对支路1,表征其特性的电气量可以取其故障后0、1、2这3个周期的线路电流值[I10,I11,I12],该向量形成一个故障总体F的样本点。支路2故障后0、1、2这3个周期的线路电流值为[I20,I21,I22],该向量形成一个正常总体N的样本点。同样,支路3~n可分别得到正常总体N的n-2个样本点。当故障总体F和正常总体N确定后,即可定位故障元件。

所提出的故障元件定位方法,分2步定位出故障元件:

步骤1判断均值是否相等的F检验判定出初判故障元件组对应初判故障总体FC,可能包含1个元件或多个元件;

步骤2依据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判别出故障元件。

3.2.1 初判故障元件组的求解

依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检验方法检验2个总体的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一般提出原假设H0:2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如果H0被拒绝,则说明2个总体G1和G2确实可以区分;如果H0不能被拒绝,则说明2个总体的均值差异不显著。

在本文中,由于事先并不知道故障总体和正常总体各自都包含哪些元件的电气量,可以先假设如上例中支路1故障,然后对假设的故障总体和正常总体做2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如前所述故障元件与其他元件相比有着显著的特征,所以如果支路1为实际故障元件,则此次检验原假设H0必然在适当的显著性水平下被拒绝。所以,依次假设各元件为故障元件,分别进行检验,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H0被拒绝的元件被判定为属于初判故障组的元件。由于与故障元件直接相连的元件也可能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所以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该方法检验出的初判故障组可能包含故障元件本身和与之电气联系紧密的一些元件,构成初判故障元件组对应的初判故障总体FC;其余元件构成初判正常元件组对应的初判正常总体NC。下面将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定位出初判故障组中的实际故障元件。

3.2.2 故障元件的定位

第2节已经介绍了马氏距离判别方法的定义及其判别准则。将该方法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元件的分析定位中时对其进行了改进,并不单纯是判断出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而要通过计算马氏距离以及初判故障组,确定最终的故障元件。具体方法如下:在初判故障组已经获得的情况下,由PMU回传的表征初判故障组中各个元件的电气量信息构成初判故障总体FC的各个样本点,其他元件的电气量信息构成初判正常总体NC的样本点;然后依照式(1)顺次求FC中各个样本点与NC的马氏距离;剔除FC中与NC马氏距离近的样本点,最后FC中保留的样本点就是由表征故障元件的电气量构成的样本点。此时的FC即为最终的故障总体F。最终的故障总体F包含的样本点对应的就是故障元件。

所提出的故障定位方法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故障元件定位方法,其特点如下:

a.所依据的电气量信息是PMU回传的实时信息,保证了故障元件定位的实时性;

b.利用全局的电气量信息,信息的冗余度增加,保证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故障定位基于本地保护装置信息上传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大的缺陷,同时目前的计算机发展和应用水平可以保证计算时间满足广域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限;

c.在计算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其基准值为实时采集的故障前一时刻数据,从而不受运行方式的影响;

d.所提出的故障元件定位方法对各种故障类型和不同类型的母线及线路故障均适用。

4 算例验证

选取IEEE 9节点系统和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下面以IEEE 9节点系统(见图4)故障定位结果进行说明。

4.1 三相短路故障算例验证

首先以故障特征最为明显的三相短路为例说明所提出的故障元件定位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式。

当BA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各个节点故障前1个周期和故障后0、1、2这3个周期节点电压标么值(忽略发电机节点)如表1所示。

求出各个节点在假设为故障总体的样本点时,相应故障总体与正常总体均值差异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P如表2所示。

在显著性水平取α=0.1时的初判故障组为BA和B2。

然后以BA和B2为初判故障组,代表BA的电压向量[1.009,0,0,0]和代表B2的电压向量[1.044 2,0.608 1,0.578 1,0.558 8]形成初判故障总体FC,其余点的电压向量构成初判正常总体NC。求出FC中2个电压向量与初判正常总体NC间的马氏距离分别为12.102 3和11.876 8。剔除FC中与NC马氏距离小的代表B2的电压向量,此时的FC转化为故障总体F,其包含的样本点对应的元件就是故障元件BA。

4.2 不同元件各种故障类型的定位结果

本文对各种短路故障类型进行了仿真,并基于仿真数据进行了故障元件定位方法验证。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及IEEE 39节点系统定位结果可见,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不同元件的各种短路故障均适用。但不同的故障类型可应用的电气量信息并不相同,其中正序电压、电流幅值是通用且有效的。对于不对称故障还可应用负序和零序电压、电流幅值。目前对相角值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 结语

浅谈政治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篇3

案例分析所选用的案例要针对教材内容的需要,符合教材内容,能够直接有效或正好说明所学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观点。案例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那些不好理解或只用理论说不明白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为所学内容服务。因此,选用案例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来确定。要使所选用的安全具有针对性,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学生难以理解需要运用案例分析来帮助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运用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选用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初二思想政治第七课“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问题时,针对有些青少年学生认为“只要不犯罪,有点轻微违法行为不要紧”的错误观点,选用某青年在校读书时以常违反校纪,以教育屡教不改,慢慢发展为小偷小摸行为,最后发展到持刀入室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被法院判刑入狱。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真实案例分析,使同学们从中领悟到,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二、选用案例要注意真实性

首先,要注意所选用案例中的案情要真实可靠,不能随意胡编乱造。如果案情不真实,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欺骗自己,不具有说服力,不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不易于被学生所信服。其次要注意案例中所运用的法律知识不能出现错误,不然会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照推敲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是否正确无误,要确保对法律知识运用的科学性。为避免所选用的案例不真实,教师最好不要自编案例,因为自编的案例稍不注意就可能使法律知识的运用出现错误。根据案例分析教学需要,要想获取真实的案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获得;二是通过借阅公安、司法机关的审决案件中获得;三是通过《今日说法》等电视台有关法制栏目中获得;四是通过像《法制报》等与法制相关的报刊杂志上获得;五是通过收集发生在校园中的案例获得;六是还可以通过上网来获得案例。

三、案例选用要注意时效性

一方面选用的案例要符合社会实际,注意案例的时代性。要尽量选用新近发生的案例,尽量不要选用早期的,尤其是不要选用古代的或国外的案例。选用新近发生的案例,更要符合时代特点,符合社会实际,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国当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观点。另一方面,选用的案例要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所以在利用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法制学习宣传教育时,要尽量选用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案例,选用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案例,选用校园内发生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具有鲜活性和针对性,更具有说服力,更易于学生接受和信服,既便于对青年学生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又便于指导学生遵纪守法的实际行动,增强青少年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

四、案例选用要注意典型性

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很多,有的案情较为简单明了,有的案情复杂多变,案中有案,扑朔迷离。初二的学生所接受的法律知识不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如果将这些复杂的案例交给学生进行分析,他们如坠入五里云雾中,摸不着头,不知从何处下手,案例分析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所选用的案例能够最直截了当地说明问题为最好,如果能够说明某一法律知识的案例很多,那么选取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为最好。典型案例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抢劫犯罪之所以是我国法律打击的重点,一是因为它不但给财物的所有者造成了损失,而且还侵犯了他人的人 身权利,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学习这一法律知识时,选例要防止不当。如果选用的案例是抢劫10万元人民币,那么学生对抢劫犯罪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这一点的理解就不会深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用这样一个案例:一天晚上自习课后,某校高一(1)班小陈提议到公路上拦车抢钱吃夜宵。小王、小温积极响应。他们三人手拿水果刀和木棍,在公路上拦截了一辆摩托车,抢去了人民币150多元。案发后小陈等3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小陈他们为吃夜宵只抢得人民币150多元,为什么也要判刑?是否太重了呢?大家通过讨论分析后认为,小陈他们为吃夜宵只抢得150多元,但抢劫带来的后果是恶劣的。抢劫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且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因此,小陈等人的抢劫行为受到法律的惩处被判刑是理所当然的。这正好可以用来说明抢劫罪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此可见,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选用的案例一定要典型,越典型的案例越能清楚地说明问题,越能更加具体生动地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法律知识,越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反之,案例不典型,就不利于说明问题,既增加教学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时,要千方百计地去收集、选用最典型的案例,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五、案例选用要注意思想性

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和行为上有所提高。因此,选用的案例要注意符合思想教育要求,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初二学生只有十三四岁,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易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加之好奇心和模仿意识较强,案例中一些具体的违法犯罪情节或一些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情节,如凶杀、色情等情节,极有可能诱发其“试一试”的想法,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从而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选用案例一定要慎重,注意正面引导的原则,要切实做到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要尽量选用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案例。在运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删去其中不适合青少年的情节,淡化具体细节和作案手段,多注意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多强调分析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简介:

李发祥,1976年5月出生,男,江西省安远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工作单位:江西省安远县安远三中,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法。

简述分析法学派的分析方法 篇4

一、逻辑分析方法

分析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逻辑原子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它将法律概念在逻辑上分割为不同的信息单元,并赋予每个单元以标签,这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分析法学家的目标就是通过辨别法律概念并将其分解成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来阐明法律的概念”。①二是符号学上的本质主义,它着重从词义方面对法学词汇和概念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准确地使用它们,并从语言中词语的功能角度来分析法律概念的本质。前者指的是逻辑分析方法,后者则是语义分析方法,它是逻辑分析方法的一种辅助性工具。简而言之,分析法学通过对法律本身的构成要素、结构及逻辑构成进行逻辑、语义等方法的实证分析,从而形成法律的一般概念、原则和体系。分析法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始于奥斯丁。他认为一般法理学不同一国或特殊的法学,它的任务是从逻辑上比较分析各种成熟实在法律制度的共同原则、概念和特征,其中包括义务、损害、制裁、惩罚和赔偿等重要法律概念。奥斯丁的这种逻辑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分析法学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凯尔森继承了奥斯丁的逻辑分析方法,他依靠逻辑分析来认识法律,将法学与政治、道德和伦理思想划清界限。他说:“它之 所以被称为纯粹法理论,是因为它旨在集中认识法律本身,并从这种认识中清除一切不属于被恰当地确定为法律认知对象的东西。这就是说,纯粹理论旨在将法律科学从所有外在因素中解脱出来,这是基本的方法论原则”。②正是凯尔森对分析法学的分析方法作出了最为一致的表述,才使之成为了纯粹性的方法。

二、语义分析方法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奥斯丁和凯尔森的分析方法更多的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但是哈特却更侧重于对法律进行语义分析,尽管他也坚持基本的逻辑分析方法。事实上,尽管从边沁和奥斯丁开始,语义分析便已经存在,但是这种语义分析仍然属于实证主义的范畴,属于规范—逻辑的语义学,然而哈特却转向了社会学意义上的语义分析。哈特在对语言的运用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研究后,他发现,语言除了具有“意思中心”外,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开放结构”。哈特说,在语言的意思中心,法律命题的内涵与外延指向确切,依靠三段论的逻辑分析就能合法有效地推理出结论。然而,在语言的开放结构中,由于语言含义的模糊和意义的多重性,人们往往会争论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因此,他指出,在语言的开放结构中,语 言给我们提供的指引是有限的。他说:“任何选择用来传递行为标准的工具——判例或立法,无论它们怎样顺利地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案件,都会在某一点上发生适用上的问题,将表现出不确定性,它们将具有人们称之为空缺结构的特征”。③因此,为了描述的准确性,哈特认为法律分析不能以词语的定义为前提,而应该深入到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去考察词语的意 义,联系语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含义差别进行分析,因为只有弄清这些词语被使用的环境和条件,才能达到对法律词语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哈特这种全新的语义分析方法,不仅与早期分析法学单纯进行逻辑分析的方法不同,而且蕴涵着社会学因素,表现出在局部领域与社会法学的折衷对话,体现了他试图在分析法学与社会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至此,原来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语义分析逐步向社会学靠拢,走上了一条社会学范畴的语境分析的发展轨道。

三、逻辑和语义的综合分析方法

哈特去世后,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创立的制度法学成为当代分析法学的中流砥柱。他们认为,自然法学强调的道德关怀和分析法学的逻辑、语义分析,都只是法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的辅助性方法,存在着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采用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制度法学试图超越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从而在制度性道德和实践理性方面达到两者的统一。制度法学不仅包括法律依据的道德因素和价值标准,也包括对法律体系的逻辑分析,同时还包括法律的社会活动方式以及法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因此,制度

法学既要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又要揭示规范背后的社会事实;既对逻辑和语义分析方法论感兴趣,又注重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问题。可以看出,制度法学不仅坚持逻辑分析在法律中的作用,强调规范逻辑是法律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的辅助性科学,而且制度法学又是纯粹法学和新分析法学的继续,特别是法律语义学的延续。制度法学把理论上的语句和实际上的语句二分法作为出发点,并把法律作为一个理想的试题置于实践资料的范围之内,是

采用逻辑和语义进行综合分析的法律理论。因此,通过语义分析,法律概念上的语言泥尘被剔除了,显现出其纯粹原身,从而明确了词语的确定指向,从而领略到语义分析带来的确定美与清晰美;同时,通过分析这个词语所指向的法律概念的逻辑构成,最终在逻辑上获得法律概念的彻底理解,从而从根本上认识法律的性质。

注释:

①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43.

焊接方法的工艺分析 篇5

表面美观以及使用可能性多样化且耐腐蚀性能好的不锈钢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使用,而不锈钢薄板相比与其他材料的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为对于钢板来言,主要的连接技术就是进行焊接,但在薄板(即板厚≤3mm)焊接过程中,由于电流过大,或焊接停留时间过长等原因都会导致焊件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比如裂纹、夹渣、气孔、未焊透等,甚至会造成对焊件变形的不可挽回伤害。本论文则阐述下不锈钢薄板焊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一些初浅的见解。

关键词:不锈钢薄板

氩弧焊接

焊接缺陷

I

1.不锈钢薄板焊接性及焊接方法分析

不锈钢在我国的使用量正逐年增加,不锈钢的使用量由2000年的165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61.4万吨。而在不锈钢的使用中以薄板为主,大概能占到使用总量的一半。不锈钢的焊接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

1.1 工艺焊接性

工艺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焊接工艺下,能否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①焊合性能: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②使用性能: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

对于熔化焊来说,焊接过程一般要经历传热和冶金反应。因此,工艺焊接性又分为“热焊接性”和“冶金焊接性”。热焊接性是指在焊接热过程条件下,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及产生缺陷的影响程度。它是评定被焊金属对热得敏感性,主要与被焊材质及焊接工艺条件有关。冶金焊接性是指冶金反应对焊缝性能和产生缺陷的影响程度。焊接性是说明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得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下,能否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和该焊接接头能否在使用条件下可靠运行。焊接性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

在不锈钢焊接领域,由于其种类繁多因而其焊接性也不尽相同,必须根据不同的钢种来确定其焊接性,选用合适的焊接参数显得尤为重要!

1.2 焊接工件的烧穿和变形

不锈钢薄板的焊接由于其自身拘束度小、导热系数小,线膨胀系数较大,当焊接温度变化较快时,则产生的热应力大,最容易出现就是过热烧穿和焊接变形缺陷。

1.2.1 产生原因

不锈钢薄板板壁导热速度快,电流过高或停留时间过长都会造成温度过热从而形成烧穿。而且不锈钢薄板的拘束度较小,在焊接过程中受到局部加热、冷却作用,形成了不均匀的加热、冷却,焊件会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和应变,焊缝的纵向缩短对薄板边缘的压力超过一定值时,即会产生较严重的波浪式变形,影响工件的外形质量。

1.2.2 解决办法

解决不锈钢薄板焊接时产生的过烧烧穿、变形的主要措施有:

①严格控制焊接接头上的热输入量,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

②装配尺寸力求精确,接口间隙尽量小。间隙稍大容易烧穿,或形成较大的焊瘤。

③必须采用精装夹具,夹紧力平衡均匀。

④焊接不锈钢薄板关键在于严格控制焊接接头上的线能量,力求在能完成焊接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热量输入,从而减小热影响区,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

1.3 焊接方法分析

目前的不锈钢的焊接采用的主要焊接方法均为成熟的焊接工艺,如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等。

①钨极氩弧焊采用的保护气体为氩气,焊接时它既不与金属起化学反应,也不溶解与液态金属中,故可以避免焊缝中金属元素的烧损和由此带来的其它焊接缺陷,同时因其密度较大,在保护时不易漂浮散失,保护效果好。该焊接方法由于热源和填充焊丝是分别控制的,热量调节方便,使输入焊缝的焊接线能量更容易控制,故适合于各种位置的焊接,也容易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型。

②焊条电弧焊由于操作灵活、方便,焊接设备简单、易于移动,设备费用比其它电弧焊方法低,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焊接方法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等焊接方法相比,其熔敷速度慢及熔敷系数低,并且每焊接完一条焊道均需要清理熔渣,而坡口内的清渣是比较繁琐的。

③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由于采用氩气或在氩气中添加了少量的O2作为保护气体,因而其电弧稳定,熔滴细小且过渡稳定,飞溅很小。该焊接方法的电流密度高、母材熔深深,因而其焊丝的熔化速度和焊缝的熔敷速度高,焊接生产效率高,尤其适于中等厚度和大厚度结构的焊接。该焊接设备比较复杂,设备成本较高通过以上分析,考虑焊接成形和焊接成本。

2.钨极氩弧焊

钨极氩弧焊对于不锈钢薄板是一个合理的焊接方法选择,而对于1~3mm的不锈钢薄板,主要采用钨极氩弧焊。

2.1 钨极氩弧焊的特点

氩弧焊焊应用了脉冲电弧,它具有热输入低、热量集中、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热输入均匀,能较好地控制线能量;保护气流具有冷却作用,可降低熔池表面温度,提高熔池表面张力;便于操作,容易观察熔池状态,焊缝致密机械性能好表面成形美观。目前钨极氩弧焊焊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尤其是在不锈钢薄板的焊接中应用较广。

2.2 技术要领

①引弧、定位焊。引弧形式有非接触式和接触式短路引弧2种。前者电极不与工件接触,既适于直流也适于交流焊接;后者仅适于直流焊接。采用短路方法引弧,不应在焊件上直接起弧,因易产生夹钨或与工件粘接,电弧也不能立即稳定,电弧容易击穿母材,所以应采用引弧板。在引弧点旁放一块紫铜板,先在其上引弧,待钨极头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移至待焊部位。在实际生产中,钨极氩弧焊焊常用引弧器引弧,在高频电流或高压脉冲电流的作用下,使氩气电离而引然电弧。定位焊时,焊丝应比常用焊丝细,因点焊时温度低、冷却快,电弧停留时间较长,故容易烧穿。进行点固定位焊时,应把焊丝放在点焊部位,电弧稳定后再移到焊丝处,待焊丝熔化并与两侧母材熔合后迅速停弧。

②正常焊接。用普通钨极氩弧焊焊进行薄板焊接时,电流均取小值,当电流小于20A时,易产生电弧漂移,阴极斑点温度很高,会使焊接区域产生发热烧损和发射电子条件变差,致使阴极斑点不断跳动,很难维持正常焊接。而采用脉冲钨极氩弧焊焊时,峰值电流可使电弧稳定,指向性好,易使母材熔化成形,并循环交替,确保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能得到性能良好、外观漂亮、形成熔池互相搭接的焊缝。

2.3 钨极氩弧焊焊接优势

①焊缝表面光洁无需二次加工。②速度快变形小。

③电弧可见,焊缝易对中,可全位置焊接。

④焊缝牢固不低原材料的性能。

3.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选择

为了达到较好的焊接质量,焊接工艺参数必须合理的进行选择。

3.1 焊接电流及钨极直径选择

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在钨极直径为1.6mm,焊接电流大于60A时,易使熔池过烧,甚至因试板局部对接间隙过大而生烧穿缺陷。若产生烧穿缺陷,一则难以补焊,二则即使采用手工氩弧焊补焊效果好,也会产生较大波浪变形:当焊接电流小于50A时,背面易产生未焊透缺陷,达不到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效果。因此焊接电流选择50-60A较为合适。

3.2 氩气流量及喷嘴直径

据资料介绍,在一定条件下使用钨极氩弧焊焊接时,氩气流量和喷嘴直径有一个较好的匹配范围,此时氩气保护效果最好,也就是当喷嘴直径一定时,氩气保护流量过低,气流挺度差,排除周围空气的能力低,保护效果不好;氩气流量过大,容易造成紊流,使外界空气卷入,同样降低保护效果。试验证明,当喷嘴直径为10mm,氩气流量为8-10L/Min时,氩气保护效果较好。此外,背面保护气体的流量也心须合适,流量过小,起不到保护效果;流量过大,不仅造成气体浪费,而且可能造成背面焊缝上凹,实际焊接时背面保护气体流量选择4-6L/mm。

3.3 焊接速度

焊接过程中,在焊接电流一定条件下,焊接速度与焊接热输入成反比。当焊接速度过大时,焊接热输入小,易产生未焊透。咬边等缺陷,达不到单面焊双面的效果;当焊接速度过小时,焊接热输入大,会造成焊接熔池过烧。甚至烧穿。因此,焊接速度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范围,试验得知,当焊接电流为50-60A,焊接速度0.60-0.65m/min较为理想。

4.焊接质量影响原因分析

不锈钢焊接由于设备、材料、工艺手段、操作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焊接质量千

差万别。现就钨极氩弧焊,在焊接304不锈钢薄板中影响其焊接质量的一些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

4.1 焊接质量评价术语以及含义

①焊缝牢固度:主要看工件正反二面材料是否完全熔接,抗拉抗折能力。

②焊缝平面度:指的是焊缝及热影响区实际平面与基准平面间隙值,间隙越大工件变形量就越大,平面度就越差,反之就平面度就好。

③焊缝直线度:指的是工件拼缝中心线与实际焊缝中心线偏差值。偏差越大直线度越差。

④焊缝高度和宽度:指的是焊接后最高厚度减材料厚度和焊缝截面中基材被熔化最长的长度。

⑤焊缝颜色:最好的是银白色,金黄色,蓝色为良好,红灰色为一般,灰色不良,而黑色则为最差。

⑥焊缝均匀性:指的是一定焊接长度中焊缝高度、焊缝直线度、焊缝宽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差值越小均匀性越好。

⑦起弧和收弧点质量: 起弧和收弧点的面表质量,以不咬边不熔蚀材料边部为最好。以少咬边不熔蚀材料边部为次之。咬边又熔蚀材料边部为差。

⑧焊接裂纹:热裂纹、冷裂纹、应力腐蚀裂纹的统称。

⑨焊接尺寸精度: 指的是工件设计尺寸、角度,与实际尺寸和角度的偏差,偏差越大精度越低。反之则高。

4.2 影响质量原因分析

对于焊接质量评价中的各种工艺参数的实际控制方法。

4.2.1 焊缝牢固度

与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钨棒与工件位置高度及角度、工件拼缝间隙等因素有关。厚度为0.8mm,电流一般控制在75~110A,焊接速度一般为700~1000mm/min,钨棒针尖与工件距离为2.7~3.0mm,焊枪角度一般与工件垂直向焊接方向后倾15~20度。焊丝的送丝角度与工件平面成10~15度,并与焊接方向线重合。焊丝直径选用0.55mm,焊接后效果较好。

4.2.2 焊缝平面度

①首先控制好焊接电流和电压、焊接速度、焊缝宽度。

②控制好变形,工件焊接尺寸才有保证。可采取尽可能减少工件发热量、发热面积。

较合适夹具压紧压平。③尽可能快速冷却装置。

④焊缝长度大于120mm,拼接时考虑焊缝的收缩率。0.8mm厚材料收缩率大概为0.08%~0.15%。(用小电流焊接使工件变形相应减小;调平压板增加了与工件传导面积;加大夹紧力使工件变形量减到最小;压板用紫铜制作下支梁镶紫铜并通冷却水增加热传导速度。)焊缝直线度的控制与工件焊接质量有直接关系,自动焊上控制容易,手工氩弧焊完全取决于操作者熟练程度,与焊接牢固性等有关。为较好控制焊缝直线度,仅可能采用自动焊接。对于焊缝的收缩率,在工件拼接时起始点不能留间隙,结束处按焊缝长度结合材料厚度收缩率留出一定间隙。材料厚度不同收缩率不同,一般是材料越厚收缩率越大。

4.2.3 焊缝直线度的控制

在实际中焊缝直线度对外观影响很大,手工操作时主要取决于工人的熟练程度,采用自动焊接能很好控制焊缝直线度。

4.2.4 焊缝高度和宽度的控制

①对加丝焊接来说与送丝速度、焊丝直径、电流大小、工件之间的间隙大小、焊接速度有关,在相对不变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特性:焊缝高度与送丝速度成正比、与焊丝直径成正比、与焊接电流成反比、与工件间隙成反比、与焊接速度成反比。

②对不加丝焊接来说与电流大小、工件之间的间隙大小、焊接速度有关,在相对不变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特性:与焊接电流成反比、与工件间隙成反比、与焊接速度成反比。

焊缝宽度与焊接电流成正比、与焊接速度成反比。合理控制上述过程能得到理想的焊缝高度和宽度。

4.2.5 焊缝均匀性控制

焊缝均匀性的控制与工件焊接质量有直接关系,自动焊上控制容易,手工氩弧焊完全取决于操作者熟练程度,与焊接牢固、美观、平面度等有关。为较好控制焊缝均匀性,仅可能采用自动焊接。

4.2.6 焊缝颜色

焊缝颜色可直接反影出焊接过程中的气体保护状态、冷却状况、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调节的合理性。为达到较好的焊缝颜色,一般采用下列办法:

①较好气体保护。一般内嘴直径在5~20mm之间,气体流量为5~25L/min。气体流量过小,气流挺度差、排开空气能力差,影响保护效果。流量过大,则造成紊流、卷入空气使保护效果显著下降。喷嘴直径过大,不但影响观察焊缝,而且使气流流速过低,造成挺度不足保护效果下降。施工时应注意环境风速对保护作用的影响,当风速超过规定值时,会造成保护气体紊乱,这时应适当增加气体流量克服风速对其影响。

②使工件有较好的热传导,提高冷却速度,增加冷却效果.。比如用紫铜做夹紧工装夹在焊缝相近处、在工装上通冷却水等等。

③在保证焊接牢固度前提下,仅可能采用小电流减小热量产生。

④合适的焊接速度,速度过快工件温度还很高时已移出气体保护范围这样颜色会不好,速度过慢时在单位时间内对工件的热量会增多工件变色会严重。

⑤保护气体延时关闭。

4.2.7 起弧与收弧的控制

由于设由于设备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局限性,往往起弧与收弧处缺陷较多。可以采用下列手段加以解决:

①减小起弧和收弧电流,减慢电流提升速度,这样能有效防止咬边、熔蚀等缺陷。

②在工件上增加一定长度的引弧板和收弧板,完成焊接后去除。③起弧时提高送丝速度等。

4.2.8 裂纹

在304不锈钢焊接中大多产生的是热裂纹,最直接的原因为材料中有害元素S、P、C、Si、Mn影响较为突出,解决办法有限制有害元素含量,焊缝中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工艺上可采用引弧板和收弧板将弧坑移出工件外,可以避免弧坑裂纹在工件上产生。

4.2.9 焊件的尺寸包括长度尺寸和角度

焊缝在冷却后都具有收缩性,焊缝距离越长收缩越大,板料越厚收缩越大,当

然还有电流大小对它的影响,焊接速度、冷却速度等诸多因素。为保证工件焊接后达到设计尺寸要求,可以采用给焊接拼缝一定的间隙(间隙形状如等腰三角形),当然起弧处是不能有间隙的。以0.8mm厚304不锈钢板(用数控直缝焊机焊接且用夹具压紧)为例,它的收缩值为0.8mm厚材料收缩率为0.08%~0.15%,在没加夹紧装置时收缩更大,对角焊接时的角度误差也如此。

5.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使用钨极氩弧焊对不锈钢薄板焊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一些初浅的见解。钨极氩弧焊接热量集中、热影响区域小、变形小、特别适合不锈钢薄板的焊接。同时焊接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如采用合适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钨极长度,焊接角度以及对焊接工件进行与拼装台的紧密结合等技术方法,则可以得到焊缝颜色和焊接质量较好以及焊接后变形较小的焊缝。

参考文献

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 篇6

。如何分析物理过程1.弄清过程细节,寻找联系“桥梁”分析物理过程首先必须弄清物理过程的各个组成环节,以及它们的制约条件,大量的物理题(尤其是综合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是复杂的,然而它们往往是由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子过程组合而成,这些子过程各有个性,各有其不同的物理特征,服从不同的物理规律,但是,这些子过程又不是孤立的,通常它们总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或制约关系,总可以寻找到它们的联系“桥梁”,从而将各个子过程组合起来。

2.抓住本质特征,剔除次要因素这是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在物理过程细节清楚的基础上,应仔细分析题述中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对物理过程的制约作用,剔除非本质的干扰因素,提取反映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必须指出,提取本质特征时,应依赖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不能跟着感觉走,否则就会使对物理过程的判断发生失误,另外,抽象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时,必须从多方面去分析,只有揭示了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3.捕捉关键语句,挖掘隐含条件在很多情况中,题述中的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几个字就隐含了整个物理过程或某一子过程的关键条件,这些语句往往具有含而不露、隐而不显的特点,有时,能否捕捉到关键语句成为能否弄清物理过程的前提,那么,找到关键语句,物理过程是否就一定清楚呢?否!因为多数情况下,关键语句较抽象,并不具体反映物理过程的特点,因此,捕捉到关键语句后,还应将这些“密码”翻译成具体的物理内容,《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4.如何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1)寓物理过程分析于建立物理概念、规律之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本质特征和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它们的建立来源于对一类事物(过程)的分析与抽象。

譬如在“即时速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从分析变速运动这一类物理过程的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快慢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但△t 越短,速度变化越小,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差异越小,当△→0时,平均速度趋于一极限值,这个值就是即时速度,这样既抽象了即时速度这一概念,也充分展示了对变速运动这种物理过程的分析。(2)寓物理过程分析于习题教学之中,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将“重心”放在分析物理过程上,应将分析物理过程的科学程序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习题教学中应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例题所提供的物理过程应从简到繁逐渐深入,对于那些物理过程复杂的习题可采用分解的方法,将习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题,在学生弄清了每一小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后,再将其复合成一个整体。另外,还应注意相似物理过程的比较、辨析,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物理过程细节,划分子过程,寻找过程本质特征和捕捉、翻译关键语句,使学生不断尝到成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的兴趣,变模仿式接受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探索。

案例分析的方法 篇7

关键词:法务会计,证明性舞弊调查,发现性舞弊调查,舞弊标记

法务会计是会计业务在法律事务中运用的一个新领域, 法务会计的产生和它应用的主要方面是对舞弊的调查, 因为这类舞弊在会计资料和相关的信息系统中留有痕迹, 找出这些痕迹并使其成为法律证据使得法务会计成为必要。法务会计舞弊调查根据调查前所获得资料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证明性舞弊调查和发现性舞弊调查。证明性舞弊调查适用于那些已经立案和起诉的调查案件, 与舞弊相关的会计资料已经取得, 法务会计师需要从中形成证据。发现性舞弊调查则是在调查前没有取得任何标记证明舞弊存在, 需要法务会计师从所能够取得的资料中查找线索, 追查出舞弊。

一、两种舞弊调查类型的含义和适用情形

(一) 证明性舞弊调查的含义和适用情形

证明性舞弊调查是在已提起诉讼的案件中, 或是已经发现舞弊的委托事项中, 法务会计人员为了明确诉讼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考虑诉讼程序和运用证据规则, 将涉及法律事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作为证据使用的一种专业活动。证明性舞弊调查一开始就知道舞弊的线索, 通常是在已经立案的案件调查程序中直接明确要调查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用调查方法, 强调法务调查工作的证明性。

(二) 发现性舞弊调查的含义和适用情形

发现性舞弊调查是法务会计人员为了协助管理当局对各类经济欺诈案件事实进行调查、澄清与预防的需要, 运用法务会计专业方法, 从相关资料中发现线索, 彻查舞弊的专业活动。这一调查类型适用于调查之前没有线索表明舞弊确实存在和存在哪里的情况, 法务调查人员必须自己发现线索, 确定并证明舞弊存在与否, 强调调查的主动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二、两种舞弊调查类型的方法和思路

(一) 证明性舞弊调查的方法和思路

1. 确认问题。

确认问题包括确定证据和资料的强点和弱点, 目的是确定需要增加证据调查和分析的领域, 形成对问题和相关信息的理解, 最终决定如何获得附加信息。确认问题可通过检查各种数据材料进行, 例如原告陈述、辩护陈述、证人证言、警察证人询问笔录。一旦这一步完成, 就能确定需要法务会计协助的性质和程度, 最初的确认会随着法务会计调查进程而不断修订。

2. 实施调查。

法务会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确定对已获得信息的最终使用, 尤其是法务会计师必须理解相关信息和不相关信息, 了解最终法院需要的证据标准。一旦确认了相关信息领域, 调查的目标必须特定化。此外, 法务会计师必须研究案例, 还要寻找对自己确认问题其他可能的逻辑解释。

3. 财务分析和综合。

在这个阶段, 法务会计师详细评估被调查的财务问题, 得出适当的结论。结论可以是定量的结果, 也可以是对已发现事实的说明。

4. 列报发现。

法务会计师必须以可以理解的方式和适当的格式列报发现。列报发现的方式可能是: (1) 口述, 是支持发现的宣誓陈述; (2) 报告信, 是用于与律师交流, 概括询问的范围和发现的情况; (3) 报告, 给法庭的正式文件。

5. 呈报财务证据。

法务会计师可能会进行口述或担当专家证人来说明他们的工作, 也要准备质证和服从另一方不同的财务证据和其他方式。

[案例分析]证明性舞弊调查:法务会计证明张某挪用公司销售款

某市公安分局委托法务会计鉴定200×年×月×日, 张某在担任A公司健身卡销售代表期间, 利用职务便利, 涉嫌将收取的健身卡销售款挪用。

第一步, 确认问题。对于法务会计师来说, 要证明张某挪用公款, 必须将这一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调查问题。根据这一案例, 法务会计师要调查清楚三个问题: (1) A公司提供的应收张某出售健身卡款的有关会计资料, 调查张某经办的相关客户的款项A公司未收到的情况; (2) 调查相关客户向张某付款的情况, 包括应付款项和预付款项; (3) 委托人市公安局提供的相关客户健身卡款的资金流向。

第二步, 实施调查。涉案会计资料记录了客户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38万元、B公司健身卡应收款9万元未收讫, 预收C公司健身卡款项12万元但未提供健身卡等事实。具体调查过程和取证的情况是:

(1) A公司应收张某健身卡销售款情况。根据A公司提供会计资料反映:200×年×月×日至200×年×月×日, A公司通过张某经办销售的健身卡合计38万元未收回, 挂账“应收账款———张某”专户。张某以D公司、E公司等单位需要购团体卡的名义不断向A公司提取健身卡, 所欠款项未按交款日期交回A公司。截止案发日, 欠款合计为38万元。调查形成的证据资料:应收健身卡销售款形成的张某领卡和欠款凭证及会计记账凭证。

(2) 张某收取客户健身卡款的资金流向情况。A公司在200×年×月×日经张某销售健身卡给D公司, 金额9万元, D公司经办人为李某。200×年×月, D公司出具一张支票 (号码为××××) 金额9万元, 该支票由张某收到后以旅游费名义转交给M旅游公司解入银行, 然后张某以取消旅游的形式, 从M公司领取现金9万元。截止案发日, 该笔款项A公司未收回, 挂账应收账款。调查形成的证据资料:银行结算记录, M公司会计资料记录。对张某占用其他客户所付款项的调查与此类似。

(3) 张某以A公司名义收取C公司健身卡预付款情况。根据委托人的材料反映:200×年×月, C公司杜某曾向张某预付12万元用来预定A公司的健身卡, 其中:用两张支票支付了10万元, 现金支付了2万元 (未提供现金收款凭证) 。截止案发日, C公司未收到健身卡及还款。调查形成的证据资料:C公司两张支票存根、张某借条和杜某的笔录。

第三步, 得出鉴定结论, 出具鉴定报告。鉴定结论应写明:由张某经手销售并出具“欠款单”的D、E等公司健身卡应收款合计38万元, 至今仍未收讫;由张某收到的D、E等公司支票合计20万元转交M公司以旅游费的名义转存, 后又由其取出;由张某出具的借条和两张C公司的支票存根不能证明其向C公司所借的12万元是否确实收到、是否属于健身卡预收款和款项的真实去向。

(二) 发现性舞弊调查的方法和思路

1. 确定所要查找的舞弊类型。

为了保证能查找出所希望调查的舞弊, 调查人员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安排计划。因为不能审查所有项目, 所以必须在给定的时间内选择审查的舞弊类型, 这需要对舞弊征兆进行观察和判断, 法务会计舞弊调查与审计很重要的不同点就是对舞弊征兆的总结和运用。无论选择何种舞弊类型, 都必须明白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很可能会漏掉正猖獗的其他舞弊类型。为了尽可能减少漏网之鱼, 在设定时期内调查人员应致力于囊括企业容易受影响的所有舞弊类型。在准备调查方案时, 还应该考虑企业以前曾怀疑过或已经证实的舞弊和举报的舞弊。如果企业曾有过舞弊的案例, 那么, 调查方案中应优先考虑这种舞弊。

2. 选择一笔恰当的会计交易。

该笔交易与所选择的舞弊类型不同, 这主要是为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的全景, 获取与该交易相关的支持性凭证记录和档案, 熟悉合同、订单条款、产品或服务要求。这个阶段不需要取证。

3. 执行调查程序。

在这一步, 注意要针对不同的舞弊类型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调查方法, 要打破传统审计工作的方法, 采用更有效的主动性调查方法。比如, 调查重复付款舞弊, 这种类型是舞弊者向一个付款人就一笔业务付款几次, 调查程序是审阅只有单一卖方的付款, 辨别金额相似的付款交易。但是如果要调查多方付款人舞弊就要复杂得多。该类型是选择不同的收款人作为产品或服务的接受方以证实付款交易, 舞弊者可以利用真实性付款来伪造虚假付款的所有书面资料, 所以针对支持性凭证进行有限的检查和对货物的调查揭露不了虚假付款。对于这种情况, 调查人员就要采取特殊的方式寻找线索。如去工作现场向施工人员询问:“是谁承包的工程?”“谁是卖方?”“谁提供的劳务?”等。

4. 分两种情况:

如果没有发现舞弊标记, 调查人员可以放弃该笔交易, 继续下一笔交易。如果发现舞弊标记, 调查人员就必须寻找额外的证据来证实这一发现。就是说如果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时, 必须格外注意确保对所发现证据的保密工作, 并开始谨慎地寻找同类舞弊的其他例子。尽管已经取得的证据足够说明舞弊的存在, 可是如果想要起诉的话, 就应该再侦察一些确证性证据。因为如果只有一项证据, 有可能不被定罪或是处罚很轻。经验表明, 若舞弊者成功地舞弊而没有被发现, 他们将会尝试其他相似的舞弊, 而且通常他们不会改变舞弊成功的伎俩。

[案例分析]发现性舞弊调查:法务会计调查债务人是否损害债权人利益

A公司是B公司所需主要材料的唯一供应商, 并长期赊销原材料给A公司, B公司将每月销售额的30%支付给A公司。A公司为了保证收回货款, 会定期地委托注册会计师对B公司的报表进行审计, 以确定B公司是否按双方的协议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某会计期末, 注册会计师对B公司进行审计后未发现问题, 而且认为流动比率有上升的趋势, 营运资金大幅度上升。但A公司又聘请了法务会计师对B公司进行舞弊调查。这一案件对于法务会计师来说, 已有的资料没有提供任何舞弊的证据, 需要法务会计采用专有的调查方法和程序来发现舞弊, 也许调查的结果证明根本不存在舞弊。

第一步, 发现并分析舞弊的征兆。法务会计师对B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B公司连续三年的流动比率和营运资金数据存在异常, 如下表所示:

法务会计师认为, B公司流动负债大幅度减少, 使营运资金大幅度增加属于异常现象, 预示着有可能存在舞弊, 决定以此为突破口, 进行进一步调查。

第二步, 确定舞弊类型。法务会计师根据这一线索分析了会使企业流动负债大幅度减少的几种舞弊类型: (1) 固定资产租赁使用, 而不购买。 (2) 高估应收款项。 (3) 低估应付款项。 (4) 将流动负债转变为长期负债。通过借入长期负债偿还短期负债的办法来减少流动负债, 这种情况可能会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5.将债务转为资本。

第三步, 通过舞弊调查验证是否存在这几种舞弊类型。通过对上述舞弊类型的排查分析, 法务会计师发现了B公司发行40万美元的三年期有抵押票据的事实。而且票据为了吸引投资人承诺了很高的利率, 还以公司的全部固定资产作为抵押, 对于这一点, B公司没有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对于B公司的固定资产, A、B公司之间早有协议, 由A公司持有留置权。从而验证了B公司是采用将流动负债转化为长期负债的方式进行舞弊的。这大大损害了A公司作为B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的利益。

最后, 因为法务会计师及时地查出了舞弊, 使A公司能够马上采取应对措施, 从而避免了损失。

三、进行法务会计调查应注意的几点

尽管上述的总结给出法务会计调查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想要实施好并不容易, 法务会计专家在长期的实务工作中还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经验。

(一) 在舞弊调查中要把握好工作的重点

对于舞弊案件最重要的证据包括舞弊者是谁、该舞弊者所有的舞弊事件、舞弊意图、舞弊所造成的损失等诉讼支持证据, 而具体的情节可以作为后期补充, 应避免过早地陷入对舞弊案件的事实和情节的无休止的盘查中。尤其要注重对犯罪者的舞弊意图的证明, 这是案件被起诉的必要条件。另外, 调查者还需要出示被起诉人执行了舞弊计划并且他或他的同伙得到了直接经济利益的直接证据。

(二) 舞弊调查程序必须考虑到很多时候舞弊涉及共谋

共谋是指由两人或者多人合作以逃避控制的为了自身利益损害组织利益的违法行为。共谋者可以是同一企业内部的人员, 也可能是不同企业的人员, 比如企业中的财务或销售采购人员同供应商或客户企业中的经办人员共谋舞弊。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被设计成防止单人独立进行未经授权的行为, 却很少有内部控制系统能够防止共谋行为。所以作为一个法务会计调查人员, 不能像传统审计人员一样, 依靠内部控制测试决定调查的方向, 而应采取更为主动的调查策略, 尤其在目前这种共谋舞弊逐渐增多的情况下。还要注意的是有的共谋者是主观故意, 而有的共谋者不是主观故意, 而是由于这些人负责维持内部控制时玩忽职守, 或者由于缺乏经验或培训, 无意中为舞弊者创造了条件, 成为无心的共谋者。

(三) 主动性调查策略必须考虑到舞弊可能出现的形式

舞弊可能以明显的会计分录的形式出现, 也可能以寄生会计分录的形式出现在会计记录中, 还可能根本不在会计分录中出现。

第一种有明显会计分录的情况不多见, 这种舞弊最容易被发现。比如重复性地付款、向根本不存在的收款人付款、虚假支付都会有明显的会计分录。那么, 调查人员只要找到该会计分录, 其记录的金额是多少, 舞弊金额就是多少。

第二种寄生会计分录舞弊的情况较多见。当它发生时, 舞弊的金额由一个包含它的明显合法的交易所掩盖。比如, 调查人员检查一项交易, 购买1 000件原材料, 支付价款50 000元, 其书面文件全是正确的, 从表面看来所有1 000件原材料都被签收并记入存货, 所以很可能认为这是一项合理付款。但是如果存在舞弊, 其实际情况可能是: (1) 尽管入库记录是1 000个, 但是实际并没有1 000个。 (2) 被检查的交易是两笔中的一笔, 其中一笔是假的, 但是两笔的表面文件都经得住检查, 所以只要是不同时检查这两笔交易, 就不会发现舞弊。 (3) 回扣, 它是另外一种寄生于合法交易的情况。回扣的金额总是包含在受害者为收到的产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款里。在这样的合同中, 审查合同的审计人员会发现交付的是经过合理授权的、合法的货物或者服务。唯一的问题就是判断价格是否正确。在许多案件中, 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工作, 因此, 作为一名法务会计调查人员, 你要搜集证据和利用经验以进行判断是否展开调查。

第三种舞弊是不留会计分录。法务会计调查人员必须意识到, 从会计记录中选择欲进行检查的交易并不总能够揭露所有已经发生的舞弊。比如, 记为坏账但随后又收回来的应收账款, 犯罪者有机会转移收回的坏账而不在账簿中留下任何坏账已经收回的记录。X

参考文献

[1]. (美) 托马斯.W.戈尔登, 史蒂文.L.斯卡拉克, 蒙纳.M.克莱顿.法务会计调查指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 (美) 霍华德.西尔弗斯通, (美) 霍华德.R.达维亚著.谢盛纹译.舞弊侦察技巧与策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于朝.司法会计学 (修订版) [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案例分析的方法 篇8

关键词:讯问方法;利用矛盾;案例分析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案件发生后在案件各要素之间,以及案件各要素与客观环境之间,相互存在着较普遍的联系,在这些普遍、复杂的联系中,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有助于发现破案的突破口、揭穿谎言以及排除嫌疑和澄清事实。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案件发生后,犯罪嫌疑人自身存在心理上的复杂矛盾;其次,面对讯问压力或者处于逃避打击心理,犯罪嫌疑人编造的供述可能前后不一致;此外,在共同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之间存在着选择背叛或者相互供述不一致的矛盾。矛盾的客观性体现在:案件发生后,与案件相关的一切因素,例如案发时间、地点、嫌疑人手段和动机、被侵犯客体等要素,一旦形成就具有客观性。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与已经客观存在的案件各要素进行对比和验证,如果嫌疑人存在编造供述的行为,那么就会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矛盾,露出破绽。

一、讯问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讯问对象供述中存在的矛盾

犯罪嫌疑人为了掩盖罪行、推卸责任和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故作虚假供述,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口供中的破绽,嫌疑人为了事先的谎言而继续编造谎言进行解释和辩解,这种情况的结果只能是暴漏出更多的漏洞;如果这些矛盾被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发现,就会从中找到破案的突破口,侦查破案。供述中存在的矛盾主要有:讯问对象供述前后的矛盾,讯问对象供述与同案人供述的矛盾,讯问对象供述与其他证据的矛盾,讯问对象供述与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矛盾。

(二)同案人之间存在的矛盾

共同犯罪中,不论是集团犯罪还是团伙犯罪,犯罪分子都存在自私利己思想。犯罪下一任因为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共同实施犯罪,一旦事发,嫌疑人之间受极端利己主义驱使,相互损人利己、尔虞我诈、互相利用,这就必然引起他们之间的一些显现和隐形的矛盾和冲突。

(三)讯问对象心理上的矛盾

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人员面前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贯穿讯问活动的始终。这些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

1.供与不供的心理矛盾

犯罪嫌疑人对于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不知道公安机关了解多少案情,掌握了多少证据的前提下,对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存在供与不供的心理博弈。

2.彻底供述与趋利避害的心理矛盾

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在不可逃脱罪责或者在侦查人员的讯问压力下不得不供述部分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嫌疑人会选择只供述已被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仅供述情节较轻的部分事实。

3.共同犯罪中的讯问对象选择如实供述还是选择守口如瓶的心理矛盾

共同犯罪的讯问对象下决心供述罪行之前,常出現是与犯罪组织彻底决裂,供述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犯罪事实,还是与组织藕断丝连,固守同盟的心理矛盾。

二、发现、利用矛盾

利用矛盾的前提是发现矛盾,通常利用矛盾的时机选择有两种,一是发现就批,二是欲擒故纵。发现利用矛盾,根据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使用不同的方法揭露破绽。

(一)发现和利用伪供中存在的矛盾

面对犯罪嫌疑人作伪供,常用的方法有比对法、重复讯问法、详细讯问法等,将犯罪嫌疑人口供与其他事实证据比对,即把证明同一事实的证据与口供进行比对看是否一致,有无矛盾;重复讯问以前讯问过的情况来发现矛盾,在讯问人员重复讯问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的再次回答会与先前的供述存在偏差,或者嫌疑人两次口供完全相符,存在事先做好准备的嫌疑,也是一种矛盾;讯问人员可以通过对嫌疑人进行多次详细追问,从中找出与实际或者与逻辑不相符的部分,来发现矛盾。侦查讯问人员应当注意排除因犯罪嫌疑人的认识、记忆偏差和表述错误所呈现出的矛盾之处。

(二)充分利用同案犯之间的矛盾

对于共同犯罪的犯罪参与人的讯问,可以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要注意收集矛盾,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与同伙之间的利害关系等条件,发现可利用的矛盾,使之能够在讯问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后选择较为容易攻克的对象现行突破。可以加剧内讧,使共犯之间矛盾激化,分化瓦解共同犯罪成员之间原有的同盟意识。侦查人员可以利用揭发组织人员自私自利的本性,利用同伙间利益分配不均的不平衡心理,或者暗示受讯嫌疑人其他罪犯已经坦白,加剧团伙间的矛盾,使之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以及对其他同伙的发罪行为供认不讳。但是,运用共同犯罪人矛盾的同时,应当注意,防止犯罪嫌疑人为了摆脱自身罪责或者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乱揭发罪名,构造虚假罪名;其次,在利用矛盾时要秉持职业道德,利用的是嫌疑人之间的真实矛盾和真实供述。

(三)发现与利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矛盾

犯罪嫌疑人在受讯过程中,如果表现出豫不决、眼神飘忽不定、烦躁不安、手足无措欲言又止等状态,此时侦查人员应该抓住时机,强化其供述心理,弱化伪供心理,从而使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案情。讯问人员在审讯过程中,首先做好对嫌疑人的性格、经历、价值观念以及应对态度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嫌疑人适用心理战:对于态度恶劣、负隅顽抗与认罪态度极差的嫌疑人,讯问人员要加大其心理压力;对于本身心理压力很大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要设法消除其顾虑,鼓励其主动供述;对于心存侥幸的犯罪嫌疑人,要适当使用证据,使其完全丧失逃脱罪责的希望;对于心存戒备的犯罪嫌疑人,对其要进行法律、政策教育,在法律面前树立起公安机关的威严。

三、利用矛盾进行讯问的案例链接

简要案情:某年12月5日上午10时许,犯罪嫌疑人李某(男,25岁,无业,曾因盗窃判刑三年),王某某(女,21岁,××通信寻呼员,住海淀区××小区××18楼101号),在××楼225好撬锁盗窃被群众发现,当场抓获,讯问中两人对现案供认不讳,但拒不供认还有其他罪行,后两人移送xx公安局刑侦处。讯问中,李某狡猾,时而赌咒发誓,时而索要证据,还不是偷偷观看侦查人员对其应答话的反应。王某某一问三不知,态度极坏。

侦查人员对李某及王某家中进行搜查,在李某家搜出作案赃物:金戒指、金项链等物品,其母说未曾给李买过。在其抽屉中发现一张男女合影,男是李某,女是张某(女,22岁,××饭店服务员)。在王某家仅搜查出一台袖珍收录机,并且了解到王某挺不错的孩子,在学校时学习好,在家孝顺,与李某交往后,就像着魔一样,父母对其没有办法。经过了解,张某,三年前结交李某,后来发现其有个女朋友王某某,李表示跟王某某只是玩玩,还为了表示衷心从王某某那里把一条金项链要回来送给张某,张某随后将项链交由侦查人员。讯问过程中,李某狡猾多变,提前编造好理由,对于赃物各种借口和说辞,证实赃物的合法性,需要攻破李某的防线,仅靠现在的证据很难应对。讯问人员把注意点转向王某某,因为在王某家仅搜查出一台袖珍收录机,明显分赃不均,并且王某某先前是个挺不错的孩子,再利用王某某对李某的忠贞,拿李某对其不忠的事情攻破王某某还是存在可能。

侦查人员在搜查李某与王某的家中的过程,除了为了获取证据,也是一个搜集矛盾信息的过程。获取的矛盾信息有:分赃不均、李某对王某某的爱情不忠。此外,还了解到王某某的以前的性格特点和家庭信息,有利于在讯问中针对王某某使用攻心计。

展开讯问:

问:叫什么名字?

答:王某某。

问:年龄?

答:21岁。

问:知道为什么抓你吗?

答:说过了。

问:还有呢?

答:没了。

问:我想还是你自己说的好,你为什么不争取个好点的态度,争取从宽处理呢?

答:有证据你们就拿出来。

问:拿出来并非不可以,李某态度就比你好多了,他的事可比你严重啊,他就聪明多了。

(王某某一愣)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此处在于暗示受讯嫌疑人其他罪犯已经坦白,加剧之间的矛盾,使之放弃固守同盟意识,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以及对其他同伙的发罪行为进行供认。

问:你要不想说算了,咱们聊聊别的吧。据我们了解你过去可是个不错的孩子,品学兼优,经常受老师表扬,在家里孝顺,父母也疼爱你。

答:(王某抬起头看着侦查讯问人员)

问:你猜对了,我们去你家了,你想知道家里现在得情况吗?

答:(王某某摇头)

问: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怪你,我们想给你一个机会,走从宽处理道路。

答:(王不语)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讯问人员谈到王某的过去,与现在形成对比,加剧王某心理的反差起伏变化,再根据王某孝顺懂事的特点激发其内心对家人的思念和眷念,强化其供認心理,弱化其反抗心理。

问:据我们了解,你很爱你的男朋友,是吗?(侦查讯问人员换了一个角度)

答:是的。

问:他也同样爱你吗?

答:那当然(充满自信)

问:他还有别的女朋友吗?

答:朋友有,但是像我和他这种关系的就我一个。

问:什么关系?

答:恋爱关系呗,我们快结婚了。

问:真是这样就好喽。

答:你什么意思?

问:你多久没去他家了?

答:一个多星期。

问:我这有张照片,你看看。

答:(王某某拿着李某与张某的亲密合影照片,眼圈发红,手在颤抖。)

问:王某某,你看看照片中女生脖子上戴的是什么?顺手将项链递给王某某(是李某从王某某那里要回来的项链,戴在张某脖子上)。

答:是我的,我最喜欢的一条。(王某某喃喃地说)

可是怎么去到这位女士的脖子上了呢?侦查人员明知故问。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以上讯问部分话题转向王某某特别敏感的感情问题,利用李某对王某的不忠,并且拿出事实证据,利用矛盾与出示证据相结合的方法,让王某对李某彻底失望,从本质上解决王某的固守防线,加剧案犯之间的矛盾,使案犯之间的固守同盟彻底瓦解。

趁热打铁:“多万幸啊,差点还结婚了,王某某啊,你还年轻,美好的人生路刚刚开始,你的老师听到这些都不信,你父亲病躺在床上,你母亲流着泪让我们带话给你,希望你坦白,早日回家团聚,你是独生女,父母年纪都大了,还有病,难道……”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趁热打铁,根据王某一些表情和行为反映,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情感影响、法律政策教育,告诉其坦白才能获得法律的宽大处理,在心理上对王某进行劝说和挽回。

“您别说了!”此时王某某已经一直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接着王某某供述了李某所有的罪行,一举破获盗窃案件19起(其中大案6起)。

本次案件的审讯过程中巧妙地利用矛盾顺利完成审讯,善于从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以及与同伙间的关系中发现矛盾,运用嫌疑人之间的矛盾和嫌疑人的心理矛盾,趁热打铁,攻破嫌疑人的固守同盟,实现了审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东林、范志勇.审讯中如何利用矛盾[J].业务实践.2000.

[2]张颖超.浅议侦查讯问中如何发现和利用矛盾[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7月第四期.

[3]徐加庆编著.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禚洪瑞,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侦查学。

上一篇:留住微笑小学作文下一篇:队形队列比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