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作文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作文(共8篇)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作文 篇1

(一)孙唱

今天的春节期间,央视的一档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时间神州大地似乎都被诗意所沁透。是啊,诗意原本就写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一切的风花雪月都能够唤醒我们血脉中千年积淀的离骚。而学者于丹在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将这种藏在华夏民族身上深深的诗情叫做“蛰伏着的诗意”。

借着“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丝丝暖风,随着“随风潜入夜”的滴滴雨声,我打开了这本于丹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作者于丹以她的人生感悟和角度,将她认为最美的古诗词按照原诗内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四字题目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春风飞扬”到“秋思浩荡”、“明月千古”到“斜阳晚钟”、“田园林泉”到“登临况味”、“剑啸长虹”到“诗酒流连”,从四季到日月,从田园到山林,从豪放到婉约,作者以自己的诗意在书卷中刀刻出了所谓的“诗者,天地之心”。

不论你是初学者才刚刚开始窥探诗词海洋的浩瀚,还是学有所成的诗词达人已经满腹经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能让你在不同的切入点感受到那些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佼佼者们所有的悲天悯人的意识、对大自然无限的深情和他们看待人生的艺术眼光,从而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

作者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更用她优美精炼的语言,串联起了那一首首诗词,将它们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更贴近了现代社会的理解,就作者说在这个不用仗剑的时代里,倘若剑气不泯,也许会化成风骨,流露在一个人的眉宇之间,昂扬、潇洒。而当激情被唤起,当我们的心意不吐不快时,便是诗意的苏醒。

“年华有限,但诗意无穷。在有限生命中,享受天地之间回荡着的这些诗意,那么我们也就成全了自己最美的人生。”

中国人民银行林口县支行 孙唱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二)张永飞

最近集团组织了名为“书香中交”的活动,旨在为广大员工增长学识,陶冶情操。我便选了于丹老师的一本名为《重温最美古诗词》的书籍,来慢慢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字的魅力。也正如书籍封面的那句话——“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见解,从另一方面说,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位大家的视角去品味这些美妙的诗词歌赋。清代孙洙就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通读一遍才忽然发现,原本口中偶尔蹦出的一两句,根本就属卖弄,哪算得什么熟读。比如白居易的两首,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竟不知后面还有两段;一首更为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面的我竟也不会。()像这样的只会一半的诗还有很多,不谈内容,似这般,就已先学会了敬畏。

不得不说,诗词还真是个美妙的东西,有时简短的七个字,就比用千言万语还能表达的清楚明白。诗人可以用种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春天”可以跟“愁思”联系在一起,我们眼中可爱的“芳草”在诗人的眼中却是“离恨”,古色古香的“长亭”是“送别”,展翅高飞的“鸿雁”却代表远方可爱的“家乡”。我时常会胡思乱想,都说现在的营养丰富人也聪明,古人都是呆呆的,傻傻的,可为什么却写不出如那般有内涵,有韵味的千古绝唱。是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把什么丢失掉了吗?

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会想自己当初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尤其是看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诗的时候,会不自禁的微笑起来。李煜写的诗全是“愁”“恨”“烦恼”,本不是能笑出来的意境,不过有趣就有趣在几年前的我竟然对这个“愁”很喜欢,不管是“离恨恰如春草”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挂在嘴边,现在想来,小小年纪哪来这许多愁。倒应了辛弃疾的那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由看书而看过去,别有一番滋味。

东坡先生说陶渊明的诗“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而慢慢读《重温最美古诗词》,竟也十分有趣,书中的诗词包罗万象,田园之乐,国破之恨,报国之情,观景之怀,一一罗列于书中,但无一例外地,都夹杂着诗人或喜或忧,或恨或怒的复杂心情。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人性就是这样,无论身居何职,无论身居何位,只要生于世上,便有种种感情,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真的没有感情,没有喜怒哀乐,那么这不是神就是一堆枯骨罢了。正因有种种情感,诗人们才能将这种情感施乎于艺,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走近那些被称之为“诗仙”、“诗圣”的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体味他们的喜与悲,爱与恨。

我想,于老师如此积极的传播传统文化,无非是让中国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让无数的国人不要忘却传统,忘却前人所留下的美丽语言。走进先贤的内心,聆听先贤内心的情感发声。恰如我们常说的,读一本好书,认识一个好人,会让人心胸开阔。是的,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遇到挫折,能从书中品味先贤遇到磨难时的所为,未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渠道去排解这些问题,恰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遇磨难而不低沉,做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心胸开阔了,问题自然就不算问题了,人总归还是要淡泊一点,否则“众鸟欣有托”,吾不爱吾庐,怎么可能快乐呢。

不管一个人的文学底蕴到底有多高,读两三本书,总归是好的。每天眉头紧锁,心有郁结之气,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会错误百出,莫不如去选上一本自己爱看的书读一读,快乐了才会有进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三)谌丽红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闲暇之余偶尔翻阅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心中些许感触。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载满诗意的小溪流向明亮幸福的方向。细品着清丽隽永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心灵的寄托,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们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以洗涤心灵的积尘。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的诗篇。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我们虽远离城市喧嚣,在荒凉的大山深处坚守着采油树,听着输油泵的轰鸣声,看着山脊上的太阳升起又落下,日复一日与孤寂为伴,与荒凉为伍,但幸福感却不曾缺少。只因我们拾起诗意与恬然,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2

跟着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然后与读者们交流一下心得,然后你就会变得更有气质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一

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这段序言真的让我爱不释手,那样的直白明了,却又那样的恬静、真切。让我对这本书更是好奇。

今日看到第三章——明月千古中的(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感受颇深。古往今来大多诗人寄情于温柔的明月。含情而吟诵的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飘逸洒脱的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我所知晓的明月诗歌中最让我喜欢的便是张若虚的“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湖生”。说出来不怕笑话,虽然至今我也未看过此句的注解,但是我更愿意把此句理解为我内心独有的思绪。我始终相信读诗就如弹筝,虽说有纸墨一字不漏、一句不差地世世代代传承着,但是每个演绎作品的后人都会随心、随性地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进行全新的演绎。今天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硬着东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见的一轮太阳永远是稳定的、热烈的,圆满的。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给予能量,促使人们发奋进取。中国人从太阳那里学到了一种进取心。但是在月亮之下,我们总是在休息,在独处,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这一轮万古明月。就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发现月亮高悬在空中,它的阴晴圆缺,有着诸多面目,和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在它的周期性变化里,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命运的悲欢离合,我们学到了平常心。”的确月缺月圆,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生活亦这般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就如同天上明月一般圆有时,缺亦有时吗。只要用一种辩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二

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在高雅文学中,没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与之比肩。《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是一本带我们领略诗意的书,品完全书,我不禁想起林语堂所说“诗词是中国人的宗教”,然而我们对这个“宗教”的信仰,还在吗?一天之中,我们甚至来不及看朝霞到落日的变化,而旦暮晨昏正是感伤的机缘,春花秋月才是心中的诗意。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再一次触发这一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唤醒心中的诗意。

在诗词中感悟人生哲理

“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骨子里的诗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种轻盈的平衡。诗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有一颗从容不迫的心,担当社会的使命。诗歌指引成材之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放松懈怠时,诗歌提醒我们珍惜光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灰心失落时,诗歌给我们俯视一切的气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妄自菲薄时,诗歌让我们保持一颗自信乐观的心。诗歌道出处世之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多么巧思慧心的新嫁娘,我们初入社会,也需旁敲侧击摸索前进;“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接近美好的事物,才能比别人优先取得成功;“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距离是微妙的平衡,平淡的语言道尽复杂的人性,含义隽永。诗歌阐释修身之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高尚、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处逆境更要志存高远,厚积薄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圆满难求,举重若轻才能省却无数烦恼。

在诗词中重温人间真情

“今天,我们有几个人会为一份寄托不出去的情思而断肠呢?我们有几个人会对那种无法回应的音信还执著呢?有几个人会在乎对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有一份交代?有几个人还会勇敢地面对斜阳去感伤呢?”——《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现代社会带来物质的极大满足后,我们的精神世界渐成荒漠,当亲情、友情、爱情缺乏心灵交流时,情感立刻不再温暖。让诗意回归到亲情里。曾有老人在家庭聚餐时,因看到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摔盘离去……这是现代家庭生活的掠影,而古人用诗意的情怀记录生活的乐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只要处处用心,我们的家庭生活依旧可以兴味盎然,充满温情!让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论细文”表达对故友的相思之情,在现代人看来,无非是分一段春色,隔空邀其喝酒聊诗而已,可我们却分明读到了知己间最可贵的情谊。现代的人们已很难脱离物质表达友情,其实,只要附上心意,芳草、斜阳、柳丝、莺啼便都是无价的,若有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我们的相聚离别便不会那么单调了吧!让诗意弥漫在爱情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大好年光无人陪伴,该是多么寂寥;这首描写无忧少妇忽生闺怨的诗,正是对“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反思。爱情固然需要物质,但并不需要奢华,爱情应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定相守,惟如此,才能有“白发方兴叹,青蛾亦伴愁”的同喜同忧。

在诗词中体会审美意蕴

“今天,生活在都市也有一种惆怅,我们离山很远,离水很远,我们去山水之间,只是作为休闲度假,是一种奢侈的享乐。但是,我们本来是从山水中来的,斜阳、清风、明月、山林,这一切本身都是无价的,曾经与我们朝夕相伴,不离不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在生活的忙碌间隙,让我们拾起一份闲适心情,在诗歌中体会别样的美。

诗歌教我们领略自然之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心随景动的愁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孤寂之后的淡然;“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天地交融的壮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是衰败萧瑟的悲凉,古人用诗词记录音响、画面、感受相交织的一刻,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现代建筑遮住了自然美景、工业噪音掩盖了动物之鸣,“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已不是随处可得的机会。然而,就像书中所说“愿意相信诗意的人,诗意就浮沉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间,用心就一定抓的到。”记得有日,开车路过十里芳径,蠡湖一片开阔,残霞落于天际,游人三三两两,这一瞬的美景让我顿时忘却了一天的疲累,这便是诗意的作用吧!诗歌教我们领会含蓄之美。在口水歌铺天盖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时代,大众早已习惯了直白,殊不知多少句“我好伤心”,诉不出“冷月葬花魂”的凄凉;多少句“我好郁闷”,叹不尽“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怆;多少句“我想你”,抵不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诗歌传递出一种永恒的古典美,历久弥新,耐人回味。我们固然要追赶现代的潮流步伐,但也请不要遗忘岁月积淀下的温尔儒雅。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篇3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师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本作品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和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篇4

1、《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2、《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雨霖铃》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最美古诗词作文 篇5

我喜欢古诗文,我总是在古诗文中莫名的感动。我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之思而感动;我为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豁达开朗而感动;为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以黄花瘦”的悲凉凄苦而感动。古诗文美,美在它的真情的流露,它是一种人性美。

我喜欢古诗文,我总在古诗文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我向往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我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我向往李白“山随原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开阔视野;我向往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明媚春兴…….古诗文美,美在它对自然美的流漏,它的美,是一种自然美。

我喜欢古诗文。

1.重温最美古诗词

2.意境最美古诗词

3.遇见最美古诗词

4.最美爱国古诗词

5.中国最美古诗词50句

6.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7.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8.意境最美的古诗词

9.中国最美古诗词5首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650字 篇6

南唐后主李煜的命运多舛,是“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苦愁;

晋朝陶潜的田园隐居,是“复得返自然”的久违;

清朝李清照的凄美动人,是“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叹惋。

把自己的人生压缩成一首首古典之作。让自己在花前月下倚坐片刻,邀一缕清风,举一杯佳酒,裁一片白云,释放古典情怀。

谁言无用是书生?正当书生意气时,历代历朝无数事迹从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素有屈子洞中潜心著作《九歌》,王羲之挥毫而成《兰亭集序》,王维隐居安逸著作《积雨辋川庄作》,李白漂泊于四海创《将进酒》,似曾相识?一字一词都散发出沁香,一首首诗词都释放内心深处的古典情怀。

逢金戈铁马时,又闻世俗的车马喧。逢独坐幽篁里时,又闻对饮成三人。

逢直挂云帆济沧海,又闻白云愁色满苍梧。逢把酒问青天时,又闻唯恐天上人。

历史的余音,凝固的诗,一份叹惋,一份感慨,一份激扬,一份释怀。一切的一切尽在释放摇篮里的古典情怀。

试问项将奈何不过江东?试问苍生帝王者不欲主宰九洲?歌罢,咏罢,叹罢,惜罢。江东弟子多才华唯俟项将渡江,只可惜项将自刎时的鲜血染满江流,人已亡心犹存,已然纵有“死亦为鬼雄”的号称。苍茫世俗,帝王者无不聚义群雄俯首天下,秦皇朝的结局却是一个失败的写照。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古典情怀,是愁与苦。古典情怀,是喜与乐。

古典情怀,亦是思与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浩然的思亲之绪是动人。“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苏轼的悲伤之情是泣人。

“浪淘金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鹰击长空”的浩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义。一切的一切尽在摇篮中的古典情怀。

氤氲之间,千古连绵绝唱,奏响一曲曲撼世之作。

氤氲之间,春秋战火连连,响彻一片片铿锵之音。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600字 篇7

都道是诗词铸就,却也曾风雨浸透。穿越一千年的轮回,来到那片曾经金戈铁马的疆域。你高唱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让轩辕古藤又绽新枝。刀剑锋锐是你的形象,马革裹尸是你的气魄,龙吟虎啸,狼吼马嘶是你的傲气,泱泱华夏有了你的繁华而耀眼荣光。

历史静静奏弹着兴衰更替的曲调,你和而起舞,展现另一份妖娆,宛若娇羞女子。你低吟道:“……不思量,自难忘。”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又或“雪似故人人似雪,虽有可爱有人嫌。”此时的你铅华洗尽,而忧郁散尽长空。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是你凄婉的诉说。“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是你悔恨的泪水,你用一杯愁绪演绎唐陆决绝之爱,你用一腔郁愤流传千古佳话。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你闺怨的相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你怜香的悲悯“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是你形单影只而无处倾诉的寂寞。

薄雾冥冥,茶馆酒肆仍然喧闹如昨。宋朝的繁荣依然骄奢浮华。你记录了那一段歌舞升平的盛世,你传唱了文人墨客壮志难酬的失意情怀。“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何处向。”“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天亦老。”

朵朵落红,阵阵破碎的心扉,叹不尽人间沧桑与炎凉。“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你的无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你的独白,“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你多愁的感悟,你的凄美也若西楼淡月,鸿影素纱。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你的婉约令人痴醉,你的隽永刻苦铭心,你的胸怀时而洒脱豪迈,时而忧愁婉约,时而慷慨激昂如舞霹雳,时而抑郁悲愤如弹素琴。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你的凄凉宛若素月丹枫。你的幽怨如高林残照,银床飘叶,是无声胜有声的铿锵是只意会不言谈的叹息。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作文 篇8

唐诗在唐朝的时候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唐朝的科举取士,一首好的唐诗往往会让你从此摆脱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古代的文人雅士要么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要么就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会在普通的百姓面前显得与众不同。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诗词,就算是一个人他放荡不羁,但他有过人的才华,能随口吟一首好诗,照样会被别人另眼相看。

作为诗仙的李白,为人不羁,在诗歌上造诣很高,凭着这一身才华,被唐玄宗所欣赏,邀请他到皇宫讲学,令的杨贵妃为之研墨,这段故事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触景生情之时,在抒发内心之际都会选择吟诗作对,像杜甫在颠沛流离之时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在外地巡游四连故乡亲人于是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居易在感叹物是人非,岁月无情于是作出《琵琶行》,这些诗词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也描绘了那个现实的社会,作为后人的我们,在欣赏优秀的诗词之际,更要深思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对这个社会不平的事,对人间的苦难表示同情。

唐诗已经过去千年,然而唐诗的魅力去丝毫未减,近来兴起的国学热,再次把唐诗推向一个高度,人们发现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还大有价值。要想当一个学时渊博的人,肚子里没有积累大量的诗词歌赋是不行的,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偶尔来几句诗词会让人刮目相看,你的整体形象也会在别人心目中提升一个层次。

很多外国人来中国留学,都会选择学习唐诗,一是因为唐诗韵律顺口,再就是唐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国家的历史很短,他们被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吸引,从唐诗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最灿烂时期的历史文化,因此,唐诗不仅中国人喜爱,它更是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的财富。

另外在商业中我们依旧可以看见唐诗的身影,鲜花店取名为“满庭芳”,美容院取名为“千娇面”,音乐茶厅“风入松”,取这些高雅的名字往往在印象上就高别人一个层次,让出入的人们也感觉自己很有情趣。

现代的人们,工作学习压力大,闲下心来偶尔读读唐诗,当他发现古人在不如意的时候仍然能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时,自己也会从中受到启发,重振精神。

现在领导们在发言致辞的时候,为了显示学问,也为了吸引人,往往会引用唐诗,这样会时讲话显得更有水平,也会使听众耳目一新。

唐诗的作用不用多语,唐诗的魅力依旧。

所以说虽然时代在发展,唐诗并没有过时,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古代文化瑰宝的唐诗必然继续大放异彩,唐诗的魅力将令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倾倒。

上一篇:澳洲留学行前指南下一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