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信息化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商局信息化(共11篇)

工商局信息化 篇1

伽师县工商局目前共有4个科、室、及2个协会,3个派出机构(工商所),在职干部39人。近年来,我局按照自治区、地区局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单位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建设年巩固工作为动力,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分步实施,发展现代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信息化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

我局信息化建设初期,遇到不少问题和阻力,主要是: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干部职工对工商系统推行信息化建设存在三种模糊认识。一是“过早论”、二是“无用论”、三是“轻视论”。

(二)建设资金困难大。经费是信息化决定性因素,没有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无从做起。建设初期,我局信息化建设基础差、底子薄,全局上下只有六电脑,其它硬件设施一片空白、更谈不上网络应用。再加上严重紧缺的经费,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操作电脑的干部职工不多,电脑专业知识人才缺乏,这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普及计算机知识以及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二是如何引进信息化建设人才,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建设,缩短时间和成本。

针对上述三大问题,我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群策群力。一是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机构、人员、经费上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加强与市局信息中心的联系,争取他们工作上的指导、支持与协助。三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四是专人负责信息化建设,从零起步抓好干部职工信息化建设的教育培训。这一切保证了我局信息建设工作能顺利进行。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而且建设工作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根表现在:

(一)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局在旧办公楼时办公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实现了省、市、区、分局四级联网,但设备相对简陋、陈旧,布线混乱,故障率高、稳定性差。迁入新址后,新办公楼将建设标准机房,采用综合布线,淘汰了部分速度慢、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电脑和打印机,新购了一批高配置电脑、打印机和大量网络设备,稳定性和网络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对基层分局更是大手笔的投入,目前我局基本每名干部都有电脑,目前我局共有服务器1台,计算机42台(其中笔记本电脑5台),打印机10台,传真机1台,数码相机6部,并在上级帮助下配备了移动终端、触摸屏、液晶电视等设备。

(二)建设分局内网网站,并对网站栏目进行合理设置,网站已经成为大家的工作好助手,目前我局所有文件收发、资料传送,通知等全部在网上完成,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三)推广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运用。按照国家总局、省局、市局的要求,我局及时对该统的应用进行了培训,培训面达100%。目前,我局的注册登记、企业个体监管、执法案件、收费等业务全部通过该系统受理和办结,业务上线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业务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四)搭建了视频会议系统。在市局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我局投入资金3万多元,购买了网络视频终端、液晶电视、摄像头等设备,高规格的建设了视频会议室,搭建了省、市、区视频会议系统,改变了过去开会来回赶的现象,降低了行政事务成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用水平。大量的软硬件的投入,应用水平跟不上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多次组织课堂对全员进行培训,并创新性的开展了2次网络在线培训,在工作大家更是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软硬件问题,全局整体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能够满足工作要求,使全局的软硬件及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局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虽然做到了人人都有计算机的要求,但计算机硬件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已不能满工商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要求。二是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虽然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工作要求,但个别干部熟练度以及操作技巧还不够,影响了工作效率。

工商局信息化 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思想、职能定位、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等不断推陈出新。要适应新时期市场监管的需要,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的挑战。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日益广泛运用无疑已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市场内涵和外延, 要实现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富于变化的大市场的有效管理, 依赖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适应。

一、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要走出理解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这样的观点, 即:信息化建设等于“电脑+网络+信息数据库”, 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就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 甚至有的把信息化直接理解为电脑化。确实, 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 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电脑、网络、数据库都是信息化不可或缺的载体, 但光有这些而忽视对工商行政管理目标的理解, 离开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深刻领会, 信息化就难以发挥其作用。

(二) 要走出盲目硬件建设的误区。

现在无疑是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时期, 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兴起建网热潮, 几百万、上千万, 有些地方甚至投入上亿元的资金, 购置了大量设备, 甚至包括几十万、上百万的小型机。但是由于盲目建设, 应用系统开发严重滞后于硬件投入, 花巨额资金购置的设备基本处于闲置, 或仅仅用来打字上网, 信息化建设效果相当于零。加之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很短, 几年过去以后, 其性能大打折扣, 浪费不可避免。

(三) 要走出“人工克隆”的误区。

信息化不是原有人工管理的电子版本。但就目前现状而言, 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层次仍然较低, 基本属于原有管理方法和监管手段的“人工克隆”。一方面, 业务操作流程照搬照套, 还没有上升到综合化、集成化管理的层次, 离“业务处理电脑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信息管理数据库化、档案存储光盘化”要求还差之甚远。另一方面, 应用软件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嵌合度不高, 信息化的优势还不明显, 信息的利用率比较低。这是不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纵深发展, 就必须从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上下功夫, 从如何实现信息综合管理上下功夫, 由单一的信息检索向移动执法办案、电子巡查、信息综合分析图表和信息反馈等方向转变。

(四) 要走出轻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误区。

目前, 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均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 下大力气抓落实, 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购置了一批电脑硬件, 建立健全了一批网络操作平台, 开发了一批业务应用管理软件, 信息化已达到了一定规模。但与此同时, 信息数据库的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现在, 信息数据库的质量成为了信息化建设最大的“软肋”。单从市场准入方面, 就反映了如下几个方面:1、注册信息失真, 如企业经营地址不符, 登记资料虚假。2、注册信息更新滞后, 如企业办理了变更登记后信息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3、注册信息缺失, 部分注册资料残缺不全甚至发生资料全部丢失等情况。由于信息数据库不是经营情况真实有效的反映, 电脑网络上提供的信息仍需要经过手工核对原始资料才能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造成了重复性工作, 与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初衷相背离, 经济户口监管、巡查执法、年检管理等对信息质量要求较高的业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滞后, 信息真实有效得不到保障, 企业信用建设和分类监管也难以实现。此外, 信息数据库的来源单一, 实际上仅限于登记资料, 信息量小, 难以全面反映市场经营者运行状况, 这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 要走出重建设轻监管的误区。

信息化工程是一项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系统化工程, 在技术和实施上集成度要求很高。当前, 由于工商部门多采用委托开发的方式进行系统建设, 因此, 如何加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确保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各级工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应用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经过多次调试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如果在工程协调和后期管理维护上做不好, 就会出现开发出的产品实用性不高, BUG不断, 软件缺乏可操作性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找准开发企业, 又要在开发过程中强调全方位的参与和监督, 特别是要抽调既熟悉工商业务, 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员参加开发, 做好产品的调试工作, 保证开发目标与结果的一致。

二、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 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要走出上述误区, 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是信息化建设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以方便、服务民众为目标, 最终的受益者必须是老百姓。二是信息化建设要在操作应用上体现人性化, 既要追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又要确保操作的简便易用。

(二) 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要、解决现存问题, 还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其次, 还要求数据信息做到可持续利用。信息的使用是有一个过程的, 注重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就意味着资源的最优化, 意味着最小成本发挥最大效能。这就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上必须要有完整的综合规划, 在软件开发上要统一接口标准。当前特别要加快进行信息化标准的建设, 结合标准项目实施, 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按照急用先上的原则, 尽快制定基础性标准和各地急需的数据标准、应用标准等, 统一企业信用与分类监管标准。

(三) 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应用主导的原则。

建设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避免建设上的重复和浪费, “够用, 好用, 实用”才是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根本标准。

(四) 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内外并举的原则。

就工商系统来说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内部的电子政务平台, 另一个则是面向管理对象和公众的外部监管服务平台, 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内部的政务平台, 信息化建设就失去了强有力的保障, 内部的工作效率就难以提高;离开了外部的监管服务平台, 信息化就失去了根本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两条腿走路”,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五) 信息化建设要避免“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的出现。

在建立健全国家局、省市局及基层工商所系统联网的基础上, 逐步开创条件, 开拓实行互联审批的路子, 实现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即由工商信息“内部共享”向“外部共享”转变;由信息的“纵向共享”向“横向共享”转变;由信息化建设的“条条共享”向“条块共享”转变, 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 打破信息一家独享的局面。

(六)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创新。

第一是要实现创新思维。《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受理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因此, 信息化管理要结合这一改变, 制定详细、可行的信息程序, 实现信息来源多样化, 信息利用多元化。第二是要创新信息公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是公众信息的一种, 人民群众对此应有知情权。而且, 信息化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在信息的可共享基础上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信息的公开也有利于企业信用的建立, 继而推动社会信用的建立。因此, 工商部门必须通过信息公开, 实现信息面向社会。

结语

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 就要加强对人员的网络应用知识和使用技能的培训, 重点培养一批既精通业务、懂管理, 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管理“知本时代”的经济之前, 管理者首先应该是知识的拥有者, 只有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了, 才有可能参与制定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才懂得如何去加强网上的监测, 才有可能在“新的游戏规则”下, 创新监管方式、改善监管手段, 完善运行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对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工商行政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

参考文献

[1]、高建秋.浅析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01) .1、高建秋.浅析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01) .

[2]、屠光宗.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01) 2、屠光宗.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01)

[3]、李家声.浅谈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行为规范[J].黑河学刊, 2008, (01) :3、李家声.浅谈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行为规范[J].黑河学刊, 2008, (01) :

推进工商信息化 开创管理新局面 篇3

周伯华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工商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不断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工商行政管理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工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工商系统信息化发展历程,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工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快工商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不断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工商行政管理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周伯华充分了肯定工商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提出“金信工程”的建设任务以来,工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工商系统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主要工作的信息化,基本保障了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安全可靠运行;工商信息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推进了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工商信息化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工商信息化从区域建设走向上下协同建设,从单项业务应用走向综合协同业务应用,从单纯技术支持业务走向技术与业务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工商信息化已进入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工商信息化发展是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做到“四个统一”、加强“四化建设”、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工商信息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商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以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保障,加大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力争用3~5年时间,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全系统协同建设、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比较完备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快工商信息一体化步伐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体系,优化网络结构和提高网络性能;进一步完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内部管理平台,不断提高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和服务科学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熟悉工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到“四个统一”、加强“四化建设”、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把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整合资源、深化应用,规范管理、保障安全。

就当前和今后工商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周伯华要求,要把推进信息化与履行工商职能、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监管执法效能结合起来,与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结合起来,与拓展职能空间、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信息化工作意识,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加强统筹规划,着力保障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化建设,着力保障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周伯华强调,各级工商机关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其他领导同志要协助抓,各职能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抓,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工作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信息化工作规范有序;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信息化工作经费;加强队伍建设,为工商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周伯华最后强调,工商系统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进取,锐意开拓,不断取得工商信息化工作的新成效,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工商局信息化 篇4

化建设在市场监管中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建设对市场监管的重要作用

1、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市场监管模式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去年12月23日,吴仪副总理在对工商工作所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为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服务的现代化手段,对于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都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工商部门的同志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总局王众孚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商标管理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网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用。”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已成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wenmi114.com2、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市场监管职能的到位。近几年来,随着工商体制、机制、监管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小局大所”的格局的形成,基层市场监管执法的力度的加大,实施“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建设、商品准入制度建设、个体经济分层登记和分类监管等新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都有赖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就难以实现市场监管的创新和突破。

3、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改革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系统内部管理日渐高效、规范、科学、透明,形成流程科学、简洁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新格局;可以使案件办理流程化。案件处理从发现线索、立案、调查取证、移案、撤案、案件调查终结到案件执行、责令赔偿、结案等可全部实现网上审批,既规范了办案工作程序和办案行为,也有效地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信息化建设,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过错责任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4、加快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监管服务效能。随着网络信息的逐步完善,12315维权网络系统,网上查询、名称核准、办照、年检,网上互联审批,发布企业信息实现网上交易、招商引资等无纸化办公方式的变革,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消费者,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在监管方式改革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贫乏。体制改革以后,工商系统现有人员知识结构还主要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社会招聘干部和复转军人的基础上,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补充和更新受体制的影响速度缓慢,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工商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还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要求。

2、硬件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部门预算等因素的限制,部份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工商部门缺乏经费,硬件建设工作滞后。

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硬件建设。一是针对各项监管职能的应用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资源相对闲置,“路多车少”,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已开发利用的软件因是各地区各部门自主研制,系统上下级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百花齐放”,“各自为政”,数据资源不能有效的对接共享;三是系统内网络建设还仅限于内部业务网,对外服务网络如12315维权、网上受理、商品准入、企业信用建设等网络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试阶段,与政府网站及税务、金融、质监、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网络建设也仅仅处于构想阶段。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落实组织保障。省、市、县各级工商部门要分别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部署。要加强对系统干部的思想观念教育,使每一位干部都能认识和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文字处理,而是做好日常工作、强化监管职能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最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认真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把信息化建设抓紧、抓实、抓好。

工商局信息采集调研汇报 篇5

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信用体系的不断健全,依法采集、利用、发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通过建立诚信机制提升工商对经营业户的监管水平,逐渐成为当前基层工商部门的重要工作。针对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利用工作,市工商局开展了专题调研,认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部分深入推进该项工作的建议。

一、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信息的社会利用率不高。近年来,多数基层部门利用注册登记和经济户口监管系统,实现了及时收集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的目的,并初步建立起以工商的为基层点,以市局为联系平台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监管平台。但是,由于经营业户信息库和经济户口监管系统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应用软件,受数据信息安全性、隐私权保护、网络软硬件条件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两个系统无法与外界网络互通,多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并不能为社会公众直接获得利用,信用信息的社会实用性不足。

(二)信用信息的采集手段有限。由于没有缺少行政强制力,信用信息的采集度仍然不高,近30%的企业和个体商户因为要求其提供信用等级的相关资料而放弃申报。同时,工商部门不能强制性要求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信息,对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虚假信用信息也难以调查取证和进行处罚,这就造成了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采集度和可信度有待提高,信用采集工作陷于被动。

(三)信用信息缺少联合收集机制。目前,由于工商与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仍不够健全,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来源仅限于注册登记或市场巡查,信息来源渠道较窄,诸如企业信贷信息、进销货诚信信息等较难采集,导致当前能够真正纳入市场主体诚信建设体系中的实用信息数量较少,而且更新速度慢。

(四)信用信息标准与公众的需求仍有差距。目前,随着企业作为重要的主体参与社会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公众对企业信息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如确认该企业的市场资格是否合法、企业有无违法行为和合同违约记录、企业资本构成现状和支付能力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个人信用记录等等,而当前基层工商部门能够掌握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息仅限于基础登记信息,与公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关于做好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收集利用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工商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及深远意义。广泛开展工商部门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加强各类经济主体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积极倡导信用理念,培养信用意识,逐步形成以法律为基础、以道德为支撑的工商部门信用环境,形成人人重承诺、个个讲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统一信息采集机制,加大信用信息的透明度。由各级工商系统牵头,以经济户口登记信息为基础,设立统一的信用数据库,数据库将直接挂靠在当地红盾信息网站。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起市场主体信息互通机制,将企业信息按注册号、身份证号码等索引代码录入数据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科学的信息存档及处理手段,实现信用评级工作的系统化、电子化,实现工商业务系统与信用信息数据的全面对接。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成立“信息督察小组”,严格审核,及时更新,保证采集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积极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包括确定评价机构、明确评价指标、划分信用等级等,明确评价机构、人员组成、等级评定的工作程序及投诉反馈机制。以信用信息档案数据库为基础,根据过去一年中采集的信用记录,以是否有因违反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金融、质检等部门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而被处以刑事或者行政处罚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以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主观过错的大小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辅助标准,全面推进诚信等级考评制度,将信用等级划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级,相应标示为A级、B级、C级、D级。定期发布等级评定情况,视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

(四)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信用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信用采集发布的位置,对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反馈、发布等各个环节予以细致规定,在对不提供信用信息和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确立有法可依的行政处罚措施,进一步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对被认定为守信的,给予政策支持;对被认定为警示、失信或者严重失信等级的,采取防范、提示、加强日常和专项监管,保证基层工商信息采集和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加强其他部门信用资源整合。进一步强化工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横向沟通,通过工商信用信息资源与其他单位的信用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将工商的信用信息采集与发布纳入社会信用大评价体系。例如:对于企业,将工商系统信用等级的评定与银行或其他金融系统的信用等级评价挂钩,提高信用等级评定的分量。从而能够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一种“谁诚信,谁受益”的良性评价机制。同时,通过与其他行政机关的联动,强化信息共享,有针对性的将企业的市场资格合法性、违法记录、企业资本构成和支付能力、相关人员的个人信用记录等为大众所关注的问题录入信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丰富信用信息内容,满足广大企业的现实需求,增强信用信息的社会实用性。

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站局长致辞 篇6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致辞很是熟悉吧,致辞是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讲话。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的致辞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站局长致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站局长致辞1

网友朋友:

欢迎您光临XX县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站!

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隶属于XX市工商局,现有干部职工189人,局机关设有9个科室站和4个协会,下辖11个基层所。目前,全县各类企业已达到1035户,个体工商户11206户,各类市场28个。

近年来,全局上下以"两转三严四新五个观念"为治局准则,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主线,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热心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保障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造网上政府、推行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呼声和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我们创办了XX县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站,为您提供网上办理工商业务、信息查询、网上投诉及表格下载等项服务,并设置了留言板栏目,及时答复网友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XX红盾信息网站的建立,不仅为广大经营者及社会各界开辟了了解工商工作的新渠道,而且也为大家办理工商业务架设了一座新桥梁。真诚的期待大家对我局网站乃至整个工商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确保网上工商业务的承办质量,我代表XX县工商局做出如下承诺:

一、对网上咨询工商业务的,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二、对进行网上消费投诉的,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是否受理,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正式受理的,将按照正常调解程序进行办理;

三、对通过网上渠道申办工商业务的,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工商局的政策规定予以办理。

四、对涉及我局干部职工的信访投诉,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与举报人取得联系,经确认后及时调查处理,对情况属实的,一律按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严肃惩处。

"满意在工商,满意在XX",永远是我们对您最诚挚的承诺。

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站局长致辞2

网友朋友: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隶属于**市工商局,现有干部职工189人,局机关设有9个科室站和4个协会,下辖11个基层所。目前,全县各类企业已达到1035户,个体工商户11206户,各类市场28个。

近年来,全局上下以"两转三严四新五个观念"为治局准则,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主线,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热心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保障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造网上政府、推行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呼声和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我们创办了**县工商局红盾信息网站,为您提供网上办理工商业务、信息查询、网上投诉及表格下载等项服务,并设置了留言板栏目,及时答复网友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红盾信息网站的建立,不仅为广大经营者及社会各界开辟了了解工商工作的新渠道,而且也为大家办理工商业务架设了一座新桥梁。真诚的期待大家对我局网站乃至整个工商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确保网上工商业务的承办质量,我代表**县工商局做出如下承诺:

一、对网上咨询工商业务的,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二、对进行网上消费投诉的,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是否受理,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正式受理的,将按照正常调解程序进行办理;

三、对通过网上渠道申办工商业务的,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工商局的政策规定予以办理。

四、对涉及我局干部职工的信访投诉,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与举报人取得联系,经确认后及时调查处理,对情况属实的,一律按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严肃惩处。

工商局信息化 篇7

据名索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放月期间,只要注册成为名索网会员,即可获赠50元工商企业信息查询费用,企业可以对自身工商信息进行自查,如发现与营业执照不一致的信息,名索网会尽快处理。

自开放月活动启动后,名索网的会员注册与查询量迅猛增长。“在名索网我们不但核查了企业自身的工商信息,对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的工商信息也进行了查询,发现了合作伙伴一些信息与之前报的不一致,这些会为我们这次合作规避一些风险。”某IT公司商务经理杨先生说道,“这些信息我们都是免费在名索网查到的,在以后的商务合作中我们还要使用名索,让自己看的更清楚点”。

通过名索网客服与在线咨询等途径,记者了解到,在开放月企业自查纠错活动推出后,抱有杨先生一样想法的人很多,他们通过名索网核查自身企业工商信息外,还利用名索核查了用户、合作伙伴等工商企业信息,让对方处于阳光的照耀下,使企业在商务合作中知己知彼,合作各方更加诚信务实。

据业内有关专家表示,工商企业信息在银行、司法及商务活动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是企业身份认证的信息,规避欺诈、把握风险,是非常好的助手,很多企业都养成了查询工商企业信息的习惯。所以名索网工商企业信息开放月出现企业自查、互查高峰,这非常正常。

为了方便公众查询工商企业信息,在系统正式开通时,便推出了四种方式查询工商企业信息,互联网查询方式:名索网(www.mingsuo.com);手机短信查询方式:移动用户可以编辑短信内容“315+企业名称”发送到1062191215,联通用户可以编辑短信内容“315+业名称”发送到106612315;固定电话语音查询方式:热线电话号码为:95001315或96001315及手机上网(WAP)方式查询。

工商企业信息查询的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企业类别、成立日期、法人股东名称、法人出资额、自然人股东姓名、自然人出资额、董事会成员姓名、董事会成员职务等。

工商局信息化 篇8

关键词 工商行政管理 信息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实现项目的全部需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在总体框架的设计上采用的是B/A/S三层体系结构的互联网应用程序。该系统的数据存储管理服务器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互联网服务器采用的是Microsoft IIS,并以此来实现数据的共享访问,对于ASP.NET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层的开发主要采用的是Microsoft.NET平台上的C语言。

1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1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的是B/S模式,服务器是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该系统的设计者不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而设计出不同的应用程序,而是只需要将所有的功能都在互联网服务器上加以实现,并为不同需求的用户设置相应的权限即可。如果系统需要升级,只需要对服务器端程序进行升级即可,不需要对客户端的应用程度进行升级。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这种模式不仅方便系统升级,也有利于系统的维护。

B/S结构根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功能和行为要素的分析,将其客户端分为三层,分别是负责可移植逻辑表达的前端客户层、允许用户通过将其与设计应用隔离而共享和控制业务逻辑的中间应用层和提供对专门数据服务访问以及处理客户端与数据库间数据流的后端的设计隔离和服务层。采用该结构体系作为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是因为与其他结构体系相比,其具有更多的优点,例如应用B/S结构开发系统不需要开发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简单易学,由于界面的统一,降低了用户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这样不仅节省了系统开发的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系统出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等,除此之外,基于B/S结构开发的系统更容易达到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的效果。

1.2工商信息系统主要业务流程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工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必须实现以下功能:首先,业务流程必须可以随时退回;其次,业务流程必须能够确定用户,即业务流程的下一步流程应该由谁完成;最后,业务流程中每一流程的操作人员的相关意见必须进行自动保留,以可以随时查看。

工商信息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工商信息系统流程管理模块、工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模块、工商信息系统用户访问模块和工商信息系统文书管理模块。在工商信息系统流程管理模块中,用户可以按照国家局颁布的法规,对流程的开始结点、分支结点和终止结点进行输入,由此用户可以对流程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在工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模块中,可以实现对工商业务的管理,还可以对新建业务流程实例和调度业务流程中结点的走向进行确定和管理;在工商信息系统用户访问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协调工作流引擎和工商信息系统流程管理模,对流程中结点的访问权限进行设置;在工商信息系统文书管理模块中,该模块通过采用金格控件在网页上嵌入WORD、EXCEL文件,帮助用户直接对文书进行编辑和打印。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2.1信息系统软件构架的实现

在信息系统软件中,系统构架主要采用的是B/A/S架构,其中服务器采用的是传统的三层构架,分别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其中表现层主要作用是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也是距离用户最近的层次;业务逻辑层主要作用是对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数据访问层主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保存和读取,其中数据访问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件和XML文档等。

2.2工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实现

工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实现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逐步实现的:(1)在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中建立流程阶段,主要是通过建立系统流程管理模块对流程结点定义表和流程结果对应表进行操作。首先用户必须手工输入结点信息,然后输入该结点的操作结果信息,最后将整个信息输入到系统中。(2)在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中的实例化流程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在建立流程基础上对所建立的流程进行实例化的过程,其主要负责对流程实例表和流程操作意见表进行操作,最终将用户输入的业务信息保存到相关业务表中。(3)在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运行流程阶段,信息系统主要通过应用引擎模块对流程里结点的流转进行负责和管理,并且能够根据不同条件,将业务流程实例從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4)在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结束流程阶段,通过业务流程引擎的调度,所有的流程走完便会终止,或者对下一个流程进行激活,如果流程走完而不进行“立案”,则流程会结束。

3结束语

为了确保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结构更加合理,也更方便维护和扩展,在系统设计中将采用最新、最先进的三层结构软件应用技术将三类性质不一样的工作分别用三层软件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耿. 校园信息门户SAML单点登录的实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06).

工商局举办新年联欢会的信息报道 篇9

风雪迎春到,龙腾展英姿。2011年12月31日下午,**市工商局在局机关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2012年机关干部新年联欢会。会场内大红灯笼高高挂,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欢聚一堂,共迎新年。

联欢会上**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代表局党组致新年贺辞,充分肯定了全体干部职工在2011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为2012年工作谋划出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并向一年来兢兢业业奋战在各个岗位上的干部职工致以了亲切的慰问。

联欢会节目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各科室共选送了合唱、舞蹈、诗朗诵、三句半、小品、独唱等13个精心准备的节

目。节目围绕工商工作实际,以不同的表演形式上演,有配乐诗朗诵——《辉煌的十年》、《中国的微笑》,有歌曲演唱——《国家》、《陪你一起看草原》,有舞蹈节目——《走进新时代》、《响扇---中国功夫》、《草原多么美》,由法规科、办公室、公平交易科、人事科、监察室等选送的原创小品《换锅》、《有事找消协》等让人忍俊不禁、笑声不断。把整个联欢会推向高潮。会场还贯穿了幸运抽奖和互动游戏,把新年的祝福送到了干部职工的手中。最后联欢会在局领导班子一曲《团结就是力量》浑厚而有力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工商局信息化 篇10

2011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分析报告

(2012年1月5日)

2011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以服务赣州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为主线,严格执行国家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为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市个体工商户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

概念界定:个体工商户:依据《个体工商户条例》《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登记的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

数据来源:赣州市工商局上报国家工商总局报表系统。数据的勾稽关系:

全年个体工商户数=上年度末个体工商户户数+本年度新设立个体工商户户数-本年度退出市场主体户数。

全年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上年度末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本年度新设立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本年度退出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

全年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上年度末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本年度新设立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本年度退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

一、2011年赣州市个体工商户新发展户数、资本规模、产业分布、行业分布情况。

1.我市个体工商户基本情况。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新开业个体工商户48048户,与2010年同期57853户相比,减

1少9805户,同比下降 16.95%;注册资本354785万元,与2010年同期423165万元相比,减少6838万元,同比下降16.16%;从业人员140673人,与2010年同期160963 人相比,减少20290人,同比下降12.6%。

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新发展情况比对表

我市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个体工商大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二是随着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大,部分创业者不再选择个体工商户的主体类型,而是一次到位申请开办小微企业。

2、我市新开业个体工商户产业分布表

按产业分析,2011年第一产业个体工商户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同比小幅下降2.78、2.17、4.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个体工商户户数、注册资金所占比重同比小幅下降1.81、2.6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同比小幅增长3、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同比增长4.59、4.84、0.23个百分点;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步加大。

新开业个体工商户从传统的批发零售业逐步转移到其他行业。2011年,我市新开业个体工商户户数排名前三位的行业依次是农、林、牧、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14265户,占29.69%,个体经营的主导行业从传统的批零业逐步向农、林、牧、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转移。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个体经营者选择从事农林牧渔业,该行业1-12月新增5246户,在新开业个体户中所占比重位居第一。

按地区分析,信丰、于都、龙南等县的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较快,而赣县、南康、章贡区等往年个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出现了同比负增长的情况,其他县(市、区)处于基本平稳的发展状态。

二、2011年1—12月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变化情况 2011年1—12月,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210838户,与去年同期的213579户相比,减少2741户,同比小幅下降1.28%;注册资金累计达到134.28 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23.72亿元相比,增加10.56亿元,增长7.86%。

我市个体工商户户数同比小幅下降的原因是: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个体工商户存量现状,我局于年初下发《关于对个体工商户存量进行全面核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工商局从3月起至6月底对个体工商户的存量进行全面核查,核查以个体工商户现有存量为基础,坚持一数一源的原则,经过4个月的实地调查、书式核查,全市共查出查无下落个体工商户43151户,各县(市、区)工商局对核查出的“死户”逐月进行了注销,基本挤压了个体工商户统计数据的“水分”,确保了个体工商户统计报表数据、电子工商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为投资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

工商局管不了电信乱收费? 篇11

现行固定电话计费以分为单位,即使只通话几秒钟,也按1分钟收费。哈尔滨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就此表示:以分为单位计费,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虽然哈尔滨市工商部门的行动还只停留在广泛征集线索、支持消费者打官司、监督电信企业修改计费标准的阶段,但仍遭到人民邮电报的强力反击。该报不久前载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电信业的监督管理职责属于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在各省区市由其派出机构即各地通信管理局进行监管。即使有用户对电信资费表示不满或投诉,按照现行法律和管理体系,哈尔滨工商局也无权“叫停”电信收费。文章还称,电话按秒计费,只会“无谓加大社会成本”,更质疑“是否还要按1毫秒、1比特计费呢?”

这是继去年在“宽带垄断”之争中强势维护本行业利益之后,人民邮电报的再次强力反击。一边是消法里的公平交易原则,一边是电信条例里的行业监管,到底哪个算数?工商到底能不能管电信运营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如何实现呢?

首先,消法是全国人大制订的法律,而电信条例只是国务院的行业监管法规。前者效力当然优于后者。从常理上讲,只通话几秒钟,也要按1分钟收费,有失公允。这也不是一句“为何不按1毫秒算”的归谬所能证伪的。姑且不论这种收费模式是否合理公平,现在的问题是,上位法赋予公民的原则性的“公平交易权”,在具体行业的规章中却是“飞入黄花都不见”。

而具体行业规章中,违反上位法原则的规定却自成格局,俨然“法制健全”。比如,以分计费的“规定”有1995年原电邮部颁布的《全国数字移动电话(GSM)计费原则暂行规定》,有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移动通信GSM移动电话业务计费原则备案的通知》。甚至业内人士反诘:这些计费原则都是“政府规定的”,哈尔滨市工商局不能“有法不依”。

其实,电信条例本身就是一部行业管理法规,是十多年前由原信息产业部起草的,其中规定更多体现的是行业监管、企业发展的诉求,消费者权利却难在其中体现。至于上述收费标准的规定,只是行业内部文件,虽然是“政府规定”,但并非“法律”,工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出质疑,谈不上“有法不依”。

其次,这种争议背后有一个“部门立法”为“民生立法”让路的问题。2009年9月2目的人民日报就报道过“部门立法”问题,称目前我国80%的地方法规草案由立法机关委托政府职能部门起草,由此引起的部门利益法制化现象,令人心忧。就电信条例来说,它难称是一部“民生法规”,比如,2009年违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被列入刑法惩治之前,不少地方的电信商在出售用户信息。但对这种明显损害消费者权益、违背诚信的行为,工信部、工商局却都难做处罚,因为电信条例中根本就没有运营商保护用户信息的规定。

前些天,温总理在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时,指出“政府工作的中心就是民生”。电信业内人士所反复强调的“政府规定”、“监管划分”,是否与上位法有冲突且不说,问题在于:这些行业内部文件,是否体现了民生原则?是否能保障普通人的利益?是否有悖于起码的公平原则?答案是显然的。

总而言之,行业利益破局,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当务之急在于理顺现行的管理机制。按消法规定,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终端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但按现行的电信条例,工商部门既不能做处罚,或直接调价,那又如何维权,如何监管?消法中规定的种种消费者权益,不应受阻于行业规章。

显然,改变电话收费标准,并非哈尔滨一地工商部门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顶层设计”,以开放设计直接吸纳基层的民生诉求,变消极应付为积极回应。现行的行业法规,不应妨碍“民生法律”的实现。

上一篇:主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