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1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

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和造就一支师德优、业务精、作风正、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让我觉得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照教师法等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要结合教学,宣传马列主义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提高全民的素质”的伟大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 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 “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 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 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 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 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 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 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我们的路还很长,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当作一次经历,一次磨练,你会为你比别人的经历丰富而自豪,你会为自己经受得住磨练而骄傲。今天,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们的缘分,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怀,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 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里,不管到何处,要坚强,要进步,要合作,更要快乐。让我们为了美好的生活,携手共进!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2

目前,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滞后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

一、重授业轻传道

传道授业是教师的职责, 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知识技术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个人道德品性的培养和塑造。但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 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却不闻不问。只管教书, 不管育人, 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没有给予及时的批评和引导, 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重科研轻教学

教师职称的高低是影响教师工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而科研水平和成果成为了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 在切身利益的驱使下, 很多教师都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而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被忽视, 甚至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来对待教学任务。

三、重利益轻工作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了校园中。有些教师在利益的诱惑下常常忘记作为教师的职责, 不安心教学工作, 把校外兼职、经营投资作为了工作的重心。

四、重名利轻道德

近年来, 高校频频爆出教师学术不端的行为, 学术功利、科研态度不端正、缺乏严谨的学术作风等等直接损害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也违背了教育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

对于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滞后的原因, 既包括教师自身的因素, 也是社会管理和体制不完善带来的结果。一方面, 在改革开放以后, 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利益主义得到了膨胀, “经济人”的角色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教书育人”不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目标, 更多的教师则把利益获取当作了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兼商”或者“弃教兼商”的现象在各高校中频频出现。并且, 由于目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缺乏科学、合理的师风师德规范, 学校也无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另外, 整个社会也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重功利轻教学”的行为,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鼓励了该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 目前高校评聘制度的不完善也对师风师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 对于教师的聘用, 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学历、科研能力等, 对于道德修养、品质等往往被忽视。在职称评定过程中, 学术科研成果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缺少对教师道德修养和行为作风的考察。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向自身的科研、学术倾斜, 师德师风必然出现弱化的趋势。

“国以教为本, 教以师为本, 师以德为本”2, 师风师德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 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质量, 这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了当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首先, 落实科学发展观,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师德师风建设中, 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无论在行为作风或言谈举止上, 都要为学生作出正确的示范。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自觉克服和抵制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 严于律己、乐于奉献, 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第二, 加强领导, 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高校要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忽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现象, 要意识到师德师风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要明确职责, 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 从思想深入强化教师对自身职责的认同感。另外, 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道德和作风进行改造,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逐渐使外在的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自我约束。

第三, 加强对青年教师师风师德的建设。随着70、80 后青年教师进入校园加入教师队伍, 他们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师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年轻有活力, 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 并且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 更容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 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 青年教师由于刚刚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 对自身的职责定位和认知难免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出现失衡和偏差, 这些一旦渗透在教学工作中, 将会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总之,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 无论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或是整个中华民族质量的提升, 师德师风的影响是深刻和长久的。

参考文献

[1]陈国成, 刘金阳, 杨昕.《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第7期.

[2]林孟涛.《高校师德弱化成因分析》.德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

以师德师风促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篇3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师德师风 高素质

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但还没有成为教育强国,如何成为教育强国?教育资源的优化尤其关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才能切实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拥有发挥个性的舞台,在这里每个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充分施展;三是教育能充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能迎合社会的需求,把高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和高素质人才稀缺。特别是“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教育模式存在局限性;缺乏新思路;缺乏统筹考虑和整体部署;缺乏创新点,某些创新性工作还停留在具体层面上。

二、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高校师德即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模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等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师德师风主流积极向上。2013年,“师德标兵”不断涌现,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诠释高校师德的良知,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

高校师德师风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些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如有的教师思想政治学习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有的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不够,治学不严谨,轻浮;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投入精力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经济利益的驱使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二是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只是走走形式;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奖惩机制没有充分建立。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教育质量的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相辅相成。师德师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2]。

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造就,关键在于教师,而优良的师德师风则是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能从根本上带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才能最终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趋势。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培养能力,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导师的作用和影响力尤为深远。高校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高校师德师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因此,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现实工作中的不足,急需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

四、以师德师风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教师要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同时要尊重学生,切实维护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境界,诚信是重中之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只有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传递正能量;再次,教师要甘于奉献,把满腔的热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深入到学生中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要志存高远,不断强化业务能力,不断自我完善。只有多措并举、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使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实效化和持续化,才能真正为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师德建设的有效实施需要管理,需要制度。建立有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仅是一种制约和威慑,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政府和学校需要在这方面共同努力,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尽早推进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标准,让广大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和奖惩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实效化。

评价反馈机制是检验制度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奖惩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先前的规章制度并没有量化和细化师德考核的指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都需要完善的监督体制,因此高校应当切实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和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并合理、有效利用考核结果,有效落实师德建设工作。

3.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形式的多样化,使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化。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和引领人,是学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建立者和维护者。高校在对新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应把师德教育作为重点,为青年教师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对每一位在岗教师来说,应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个首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要积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宣讲会、育人经验交流会和师德楷模报告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师风是高校的灵魂,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敦促大学生成长成才。“名师出高徒”,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这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师风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风向标,只有把师德师风建设踏踏实实做好做足,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只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才能造就高素质大学生人才。师德是根,物是教育质量,厚德才能载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不断为教育质量的提高积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雯伟,廖凤林.高校师德建设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28-29.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4

大而言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小而言之,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对我们自己而言,也许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以此为生,养家糊口,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还将继续付出我们一生的心血。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仓兰云、彭钰娅老师,带着有病的身体,没叫过苦,没叫过累,就这样默默的坚持着。陈夕霞、郭唯老师经常拖着沉重、疲惫的步子,穿梭在一个个班级。这样的老师,就在我身边,时刻感染着我。我唯有踏踏实实、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同样面临生活压力和世俗的诱惑,只要你不想“混饭吃”,就要透支脑力和体力,付出巨大的成本去做这“光荣的事业”。从没有老师叫一声苦、一声累,也不计较报酬。我相信,家长会明白老师的付出,学校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社会会承认老师的奉献。

我们可以自己抱怨教师工资太少,埋怨教师地位低下,但我们绝不容许有谁污染教师这一职业。我们总有些话不说,总有些事不做,我们觉得那样不符合我们的身份。带好孩子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别无选择,愿我们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延续一下我们的生命,快乐的工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爱岗敬业,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它熔铸在我们的生命里。

二、关爱学生是师之魂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曾有个家长跟我说:“老师,我们就喜欢你教。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怎么呢?”我问她。她欣喜地说:“你对我们孩子多好啊!从来没有歧视他们。”说实话,我做了些什么呢?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尊重他们,公平公正。你也会因此得到他们的尊重。

不要抱怨孩子不懂感情,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而要问问,我们付出了多少情感。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有个理论:中国学生小时候太拼命,长大后就失去拼搏的欲望。国外孩子则相反。爱学生吧,不要有条件。一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

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关爱孩子的行动震撼着我的心灵。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周小丹、吴晓霞、朱以芳、孙玉建、黄海燕、吕颖、路德燕等老师,严爱结合,从心灵深处教育学生,确实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让爱化作我们的行动,去抚慰孩子们的心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有了新的特点,爱孩子有了更深的内涵。我们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假想中醒悟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公平公正、尊重,成为孩子们的伙伴、朋友,引导他们走进社会。

杨林柯精辟地论述:“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在教育行动中,让孩子明白活着要寻求价值和意义,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让孩子们看到和触摸到一个比课堂更大更真切的世界,让孩子的心灵更宽广,精神更强大。让学生不仅考上理想学校,还学会面对这个世界,这既是对学生的爱,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一个好老师,会让学生一生受益。老师们,让爱化作一缕春风,吹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三、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是师之本

1.读书让自己强大。先贤梁启超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读书可以忘记打牌,打牌忘记读书。多读书是唯一的方法。读书,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健全我们的人格,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习让自己敏锐。教师就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圣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从领导到家长也都要求我们把孩子们管理得最好、教得最好。但总是事与愿违,我们总有恨铁不成钢的不平衡心理,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表现为没有耐心、方法简单,甚至违反教育教学原则出口伤人、出手打人。要平衡我们这种心理,就要时时告诫自己,要允许孩子犯错!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师德修养,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把为孩子服务做到实处。只有这样做,孩子在教育中不但端正了自己,还学到了宽容和理解。因知识受益的人不容易忘记老师,因得到做人道理并行轨迹的人永远感激老师。

3.探索让自己高明。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化,老经验、老方法也会遇到新问题,不适应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精通教学业务,这样,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授人以渔,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4.锻炼让自己强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里指出:“坚持兴国必先强师”,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成年人的侵犯,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打骂孩子,说孩子笨,骂孩子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又比如:学生发了错。对其进行罚站或一个学生违纪全班学生挨批评等。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有关法律法规,还严重的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迁移的行为。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我的身心又一次得到了洗涤,再一次激励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6

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诚信立教,即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通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做好教育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四、做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

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

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心得体会2

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通过自学、讨论的方式,在教研组中发表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见解,并且与其他教研组的老师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了自我反省,也使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只有爱的付出,才会有爱的收获。

一、爱国、爱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是平凡的。然而面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我们是不平凡的。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有比常人更高的思想觉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教师这个行业也许比其它的行业都要辛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那么多孩子,要倾注很多心血让他们茁壮成长,所以当我们踏上这个岗位,我们就要对教育这个职业有个清楚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而爱是教育的源动力。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有些只是稍稍调皮了一些,但是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他的可爱之处。

小学生是刚接触社会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除了家长的教育外,教师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老师不要光看学生的错误,要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做到鼓励多余责备,赞美多于批评。

一个在赞美和鼓励中成长的孩子能够会学会感激和尊重,学会帮助别人;一个在责备和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只会不断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老师要具备完美的人格,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老师要有崇高的师德,不论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爱,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三、爱自己、爱学习

教师的道德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我们是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传。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新的时代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新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的文化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更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

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心得体会3

开学初,我市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护法的人民教师。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

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

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心得体会4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者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教师每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近段时间来,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

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

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善待学生,安于教学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公平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

理解“差生”,从不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差距,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角色,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自信。

三、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

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

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

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四、廉洁从教,严于律己

廉洁从教是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新的形势下,把廉洁从教作为教师道德规范,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

近几年来有些人把教育活动作为营利性活动,把赚钱当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1、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2、公正执教。

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3、廉洁自律,洁身自好。

教师应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教师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

总之,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长时间的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来感染和教化学生,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故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于漪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教师师德师风优秀心得体会5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

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

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

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xx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xx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xx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对“师”的职责给出了定义, 即“传道、授业、解惑”, 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传道”。所谓传道, 现在看来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起到引导、传播和规范的作用。要做到这一职责,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得具有高尚的内在道德涵养———即师德, 与良好的外在风尚、行为规范———即师风。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是当前所有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 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各级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师队伍逐渐膨胀, 师德失范的现象也在新闻媒体屡见不鲜。一些现象甚至已影响到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在教育业界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高校的学院, 属于高校中基础课程学院, 教师职责多倾向于教学任务, 但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 而学生都面临着将走上社会工作的现实, 因此对于笔者这类高校中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本文力图从高校公共课教师, 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视角, 对师德失范现象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校公共课教师的师德失范的归因

高校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许多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 申明在《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1]中指出, 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确、制度规定不具体等是造成当今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赵少英[2]认为, 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恶化是高校师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师, 由于其在大学中个人身份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以下原因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1. 高校公共课教师收入偏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社会各行业、阶层在经济收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 市场经济的推进转变了学校的办学体制, 更新了办学观念, 提高了学校的经费收入。为了鼓励科研教师加大科研产出及争取项目经费, 学校对于科研型教师收入奖励较多, 而我们注意到公共课教师由于很少承担科研项目, 往往工资水平在整个社会看来相对偏低。在当前社会, 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等问题确实给青年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这无形中使得一些老师不安心教学工作, 而是花大量精力从事副业, 或是下海经商。很多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 甚至用来谋取私利, 而非事业来对待。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 也为社会风气败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市场积极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 无形中, 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3]”, 不少教师把个人利益、经济收入等看得过重, 轻视教学, 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 认为师德师风与己无关。由此可见, 这些负面归因无疑正在冲击高教教师群体。

2. 工作考评机制的不合理。

在高校中, 对于兼顾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 科研能力 (发表论文数量及档次, 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等) 在对其工作的考评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学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研究内容是分离的。对于这种不太合理的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对于科研型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已有作者从这一方面进行了论述[4]。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业务考核与提职等是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工作考评仍沿用科研考评机制, 无疑就显得更为不合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 使得部分教师敷衍教学, 甚至抄袭论文、买卖论文, 这样助长了学术不端、敷衍教学的风气。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为铺垫, 发表的论文往往缺乏学术价值, 而仅仅追求数量;编写的著作, 不顾有无实用价值便联系出版。这种做法, 严重损害了学术和学科建设。

3. 学校、学生对公共课程的不重视。

在某些高校, 公共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 可能因为公共基础学科不像其他重点学科能给学校带来项目资金和竞争力。据调查[5], 最近几年高校普遍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压缩, 有的学校甚至让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免修英语。从学生角度来说, 在其潜意识中会认为上公共课程对于其今后继续教育或是工作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据对学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 大多数学生对公共课程开设目的的认识是不足的, 对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学生对待公共课程的态度仅仅是希望期末能够顺利通过, 或是英语通过四、六级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公共课程得不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 教学设施不配套, 上课出勤率低, 教学开展不顺利, 都会打消教师敬业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很多青年教师, 在工作之前都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 也对自己即将开展的教学充满理想。而真正开展教学之后, 公共课程的定位及学生的态度与教师自我实现的矛盾, 让一些老师思想开始转变, 对教学采取敷衍态度, 对学生疏于管理, 放任自流, 而把精力都投向副业中去。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师德失范的归因是多方面的, 高校公共课教师出现师德失范又存在着特殊性。如何有效搞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值得探讨的。

1. 适当增加公共课程的经费, 引入针对优秀教学老师的奖励机制。

最近, 四川大学拿出百万奖金设立“卓越教学奖”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一线任课教师。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这也让人们看到我们现在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老师的地位。尽管金钱并非这些优秀教师的目的, 但学校引入这样的奖励机制, 对于一线教师潜心教学也是重要的鼓励。以此为例, 笔者建议可以适当设立校级或院级奖项, 对在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 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在师德失范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 视其情节应予以警告或处分。

2. 合理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评监督体系。

教师既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与教学方面, 又不断加强学科学术能力。但特殊之处是, 对于此类教师的考评, 不应以发表科研论文, 尤其是论文数量作为硬指标, 而是应该注意把教学成果甚至于师德师风等情况纳入指标考核体系, 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 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将师德师风考核指标量化、具体化, 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教师间互评,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通过此机制, 激励教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 经常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方面是师德师风建设教育, 帮助教师坚定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信仰, 增强教师对职业修养的认知,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在道德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不为利益所驱使。短期看来, 虽无法大幅度地提升公共课地位, 但教师仍然要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 更要用自己的“德风”去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给教师提供接受教育的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和交流, 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修养;同时也可以广泛开展教师自我教育, 积极组织教师报告会, 向老一辈教育家请教与学习, 与同辈教育者交流与讨论。

四、小结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教师与校方的共同努力, 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中来。教育工作者在民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的教师由于处在知识殿堂的上层, 其社会地位与社会期望值更是如此。鉴于此, 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促使这一良性机制转化成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让自身的思想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们、同行们乃至全社会。

摘要: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导致了高校教师的道德滑坡。对于大学公共课教师而言, 出于其职能的特殊性, 其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笔者从大学公共课教师的角度, 对其经济收入、考评机制及公共课地位三个原因展开论述, 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归因,途径

参考文献

[1]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5 (4) :81-84.

[2]赵少英.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系统认知与多维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3 (4) :120-121.

[3]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3) :66-68.

[4]宋润霞, 曾伦武.伦理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的归因与师德建设[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3) :76-77.

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业风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是到的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了教师的文化素质、道德意识、道德素质以及道德活动等内容。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所应遵循的教学行为准则,更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其中尊师重教、弘扬师德的优秀文化一直保持至今,虽然不同时代的师德内容各不相同,但尊师重教、弘扬师德一直处于我国教育文化与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师德的本质内容与核心内容是师爱,这也是新时期下教师应具备的核心内容--师爱。具体表现为热爱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乐于奉献、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等。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首先,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再者,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国家重要文件精神的需要。其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贯彻国家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与传播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1.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

师德师风是教师思想认识的直接体现,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有助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首先,青年教师应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等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与水平。其次,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与工作目标。在新时期下,青年教师应将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以及发展观渗透到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以切实履行教师育人的职责,为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再者,青年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2.完善教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应监理完善的考核、监督、激励与评价机制,以确保师德师风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以增强教师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学校应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教师与学生共同监督的有效工作格局,具体可从下两方面着手:①设置教师师德监督与反馈的意见箱,让人人都能参与到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工作当中,对出现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应进行检举或投诉,让学校领导对有违师德师风的教师进行教育与整改,及时转变教师的不良行为,提升其思想觉悟。②设置教师师德师风监督岗位,由学校团委组织或者学生会等组织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教师进行检举与揭发,以避免不良风气的蔓延。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以及评价制度。将《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建立一种完善的、公平公正的考核与评价机制,重点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职业道德情况以及教学态度进行考核,并将其与教师的工资薪金、绩效奖金、福利津贴以及聘用、晋职等实际利益相挂钩,以全面调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青年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内涵,提高自我的修养,才能有效将“他律”转变为“自律”。首先,青年教师应树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價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其次,青年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与言行举止,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通过青年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发挥良好榜样的作用。再者,青年教师应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做教学过程中切实的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真正做到有问必答。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才能做到以德服人,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心理认可、尊重教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高校青年师德师风的建设有着积极地作用。首先,学校可在图书室、教学楼、办公楼、展览窗、会议厅等地方挂设含有师德师风内容的横幅与标语,以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时刻提醒教师树立规范的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其次,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园广播、视频影像、校园报刊等渠道来大力宣传优秀的教师典范以及先进的教师事迹,以榜样的李阳来促进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再者,学校应倡导“传、帮、带”的活动,通过资质较长,具有教学典范的教师来影响与感化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能更好的学习到优秀的教学技能以及优良的师德风范。最后,学校可开展“三育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与宣传,以促进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5.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稍显不足,缺乏足够的文化沉淀,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青年教师的思想不成熟,无法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当中。因此,有必要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成熟其思想意识。第一,对于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可让其学习一门或一门以上的与其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并做好详细的课堂笔记以及评价报告,以达到充实其思想,拓宽其知识视野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应让青年教师讲自身专业与教学内容重合结合,多下基层锻炼,以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学校专业评审团应对青年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进行反复研究、探讨与修改,让青年教师更深入的理解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内容。第二,高校还应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上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管理。第三,高校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青年教师去观摩优秀讲师授课的过程,也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听青年教师的授课,增进新老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助于青年教师快速的进入教学状态。只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其教学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师风师德才会得到进步一完善。

6.合理提升青年教师的薪酬待遇

公平、科学、合理的薪酬待遇,可以有效激励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不断进取,为学校多做贡献。因此,高校在增强学校实力,加快学校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薪酬体系,制定公平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与分配机制,切实的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与经济地位,以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此外,高校还应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薪酬现状,力求在学历、教龄、职称、薪酬等方面寻求平衡点,让青年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当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高校教师的群体中,不同教育背景、不同领域以及不同专业决定了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的差异。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离不开高校各个部门、全体师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傅之平,吴明永.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2] 陈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3] 刘琴.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探析[J]. 职业技术. 2009(10) .

[4] 周静,乔开文.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05).

[5] 支戈壁. 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途径略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 2008(01) .

上一篇:大象比赛作文下一篇:创新创业心智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