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精选10篇)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1

旌阳区新中学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教学的相互交流、合作、创新,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德阳外国语学校与新中学校积极开展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携手共建共赢活动。开展活动以来,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活动落实。

两所共建学校高度重视共建共赢活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校长亲自主持工作,共建双方领导分别举行碰头会,协商拟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制订活动计划,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予以落实,定期汇报工作进程和效果,从而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召开了共建会议,交流工作信息和总结一个学期来的工作。

二、措施有力,初具成效。

此项活动内容丰富,按照期初的工作一一落实。主要内容有:

⑴第四周,德阳外国语学校举行以“教学有效性”为教研主题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师开设教学公开课。邀请德阳外国语学校教师3人参与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学校的教研风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⑵10月13日,德阳外国语学校教师到我校送教下乡。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有效地培养了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后,两校语文老师就如何开设口语交际课,有效实施新课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老师们纷纷表示:我们两校语文老师相互学习,确实受益匪浅。

⑶11月18日,两所学校在新中学校多媒体教室联合举办《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交流会。这是两所共建学校在期初协定的教育阅读活动的一次交流,双方派出了多名教师参加。教育阅读活动给教师带来了崭新的精神面貌,促进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增强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也促进了共建学校双方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

三、坚持不懈,长期开展。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2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20世纪末全国85%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是大力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当前,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是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只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

本文采用调查及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我校(注:此处指广东省广州增城市第二中学,下文同)(城乡结合初级中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有计划地访谈,旨在通过该项研究,了解我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调动城乡结合学校中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城乡结合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和对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我校随机抽取150名教师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50份问卷,回收有效卷150分,有效回收率为100%。

2.访谈法:通过对我校50名教师有计划地座谈、访问等方式收集调查资料。

3.分析归纳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4.数据处理:数据的统计、处理运用计算机系统Excel进行,并对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态度和认识。

从表1可见,大部分教师认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意义。

从表2可见,由于担心影响学生学习,教师并不很支持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2.学校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从表3可见,目前城乡结合学校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教师有效指导,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从表4可见,目前城乡结合学校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主体只局限于教师和学生。

从表5可见,城乡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从表6可见,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有相应的教师评价制度和时间问题,都是影响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

从表7可见,目前城乡结合学校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没有建立起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有效评价制度。

从表8可见,当前城乡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从表9可见,城乡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偏少,每个老师任教班级多,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

3.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限。

从表10可见,绝大多数的教师肯定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从表11可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并不矛盾,且对学生的学习能起积极作用。

从表12可见,学校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过分担心与忧虑及考试制度的影响。

从表13可见,目前城乡结合中学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主要是活动形式单一和学生主动性未被重视。

四、结论

1.城乡结合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需要,制约了城乡结合中学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

2.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安全问题的过分担心与忧虑。城乡结合中学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但由于学校的安全教育与措施力度不足,考虑到“安全第一”,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质活动极少开展,绝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

3.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制约了城乡结合中学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

4.城乡结合中学普遍教育经费及师资不足,缺少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影响了城乡结合中学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

5.学校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认识不足,是直接导致城乡结合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实效差的原因。

五、思考与建议

1.回归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生活是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最有效、最易摄取的活动资源,它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所需的养分。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当聚焦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背景,让活动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开展。

城乡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立足本土,充分开发当地城乡结合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本地区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通过实践、思考、再实践去认识社会、掌握真理、学会本领、增长才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结合地区的特色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都是城乡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资源。

2.制定相应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在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完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生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认真分析本次活动的学生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堵塞安全漏洞,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3.制订系统的、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

(1)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要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体验和感悟,关注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促进学生的反思。

(2)对教师的科学评价。教师评价应侧重于对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记入工作量,与教师工作绩效挂钩,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对学校的评价。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活动课时、实践活动师资、实践活动实施状况等,综合实践活动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4.建章立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1)加强城乡结合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城乡结合学校综合实践资源普遍匮乏,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城乡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资源建设的扶持力度,创建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2)完善协作机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理解和支持,应在相关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由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家长代表、媒体代表等参与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协作小组,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持续开展。

(3)加强制度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应制度,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同时,能保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以提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5.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1)要全面正确认识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人才价值,认清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2)要建立领导机制,强化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大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督查力度。把学生的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实现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有机统一,形成规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要加强扶持、监督。各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切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措施,落实相应的课程设置,专项安排,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等,促使城乡结合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实施得到具体落实,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关于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杨晓红.中学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邓衍斌.农村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遇到的困难与应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9):116-1 17.

[4]邱伯聪等.审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弊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9):1 00-1 24.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家校合作;问题;成因

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协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互动、产生共鸣。班主任、学生、家长无疑在教育这个庞大的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往往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把对下一代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和班主任,从此不闻不问,不愿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互相推诿,这些孩子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遵守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家长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缺乏与孩子最起码的沟通和交流,处于感情真空地带。作者对城鄉结合部的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

一、学校、班主任方面的原因

学校、班主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三年后将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中考。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决定了他们的未来,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都无一例外的用成绩去评判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初中班主任一开始就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了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也把成绩的好坏来作为评价一个班主任、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的主要参考,这无疑造成了家校合作形式的单一。兰州三十四中是兰州市的一所完全中学,为了保证本校的高中生源,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三年后,能否将优质的生源输送到本校高中,初中的每一位班主任都肩负着极大地教学压力。另外由于长期以来该校初中部分优质生源的流失,与好学校相比,教育资源极不平衡,高中优质生源紧张,而大部分家长则希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接受高中教育,初中班主任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一方面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却要把优秀的学生留在本校,如何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用感情去留人,给了班主任很大的考验,但如果不这样去努力,学校的部分优质生源将流到外校,久而久之,学校就很难生存下去。因此,长期以来,班主任就非常重视学生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家校合作形式单一。

二、家长方面的原因

家庭的经济利益与家长的教育职责失衡。在城乡结合部的许多家庭里,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生存下去,经济利益成了眼前最重要的利益,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孩子放学时,父母孩在忙于生计,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更别说学习环境了,个别孩子经常不能按时回家,时间久了,就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上网,慢慢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打架、偷盗等,有的孩子初中没读完,就不得不辍学打工。城乡结合部的家长一方面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把希望完全寄托给班主任和老师,完全顺从老师的意愿,其实他们忘记了,在兰州三十四中,初中班额都比较大。因此,班主任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抓班级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由于精力有限,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同学,很多时候,那个学生出了问题,才找到那个学生的家长谈话,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分数,过度地追求分数的高低,只是在学习上督促孩子,其他活动都不鼓励孩子参加,好多时候,孩子越来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老师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学越倒退,最后家长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对孩子就一顿臭骂,甚至拳脚相加,把孩子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我校,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要是把孩子不好的表现告诉家长,家长要么祈求老师,让老师好好帮忙教育,要么,回家把孩子揍一顿,使得家长会就成了告状会。家长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悬殊较大。在兰州三十四中所在辖区,学生的来源主要有三类,一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收入来源不稳定,普遍收入较低,他们都是临时租房居住,不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投资。一部分孩子是本地的农户,他们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原来的土地被政府征用,用来修建居民区,一夜之间,大额的土地补偿款让他们突然暴富,一时之间,父母给了孩子许多承诺,使得孩子对原本想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想法,骤然消失,因为他们的生活从此有了保障,几套房子已经到手,还有一大部分现金,父母也只是希望他们子承父业,学个技术,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放松,对学校的老师也极为不尊重,孩子的零花钱也多了起来,许多恶习就此养成。好多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就上了技校。还有一部分孩子,就是本地的城市居民,这些孩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但他们家长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其他的孩子的影响,他们很注重教育环境,一些家长,小学一毕业,就不惜花高额学费,让孩子进了私立学校,即使进了三十四中,也要想尽办法让孩子上所谓的“重点班”,认为只有这样孩子的学习才有希望。三种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的理解不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家校合作中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

家长的学历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在三十四中所在辖区,大部分家长的学历停留在初中或小学,有大学本科文凭的家长少之又少。在问卷调查中,家长学历为初中的占到了43.2%,而大专或本科学历只有7.5%,家长的文化程度也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就会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会创造更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而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他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比较差,给孩子没有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反而自身修养低,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个别家长甚至迷恋打麻将、赌博、喝酒等不良嗜好,在生活中不与孩子交流、沟通,不关注孩子在初中阶段的心理变化,有些时候,还会给孩子灌输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许多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接触交流中,都感觉到了这一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个别家长不但不配合学校、老师,有甚者,因为一件小事,就跑到学校和班主任大闹一番,致使家长和班主任的关系极其紧张。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环境与传统价值观的制约。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身的家庭小环境中,家庭总是与一定的社区环境相联系。社区的文明程度、物质环境、治安环境等,都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物质资源丰富、人文环境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社区环境恶劣,则可能抑制人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可能诱发和强化人的某些弱点。城乡结合部普遍存在社区自然环境差、治安隐患多、部分村民无所事事甚至生活颓废等社会问题,整个社区似乎都缺乏生机和活力。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 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冲突与矛盾激烈。在城市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复杂的社区环境对社会活动领域较小、选择能力较弱的学生及他们的父母来说,影响作用就更加突出。一些家长的不问不管,也影响到了别的家长,在城乡结合部这样的环境里,社会闲杂青年较多,他们有些早早就辍学在家,没有正当职业,时不时对在校学生纠缠不放,对在校学生实施打架、抢劫、威胁等,对许多在校初中生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业。为了防止社会不良青年的骚扰,兰州三十四中每天在中午、下午放学时安排学校老师在校门口及周边值班,同时联合辖区派出所民警、交警、社区综治员一起执勤,近几年,三十四中的周边环境大有改善。

实际上,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都处在平等的地位,双方都应该清楚,班主任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有效地教育合力,在学校不断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下,共同努力,探索有效地家校合作途径,共同创造和谐的家校合作局面。

参考文献:

[1]章永生,傅崇碧.家庭教育心理学[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234.

[2]韦乡逢.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5(6):3-8.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4

我校为一所规模不大的乡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班额小,生源相对集中,学校老师较少,每年变化不大,教学氛围缺乏一定的活力,为更好的促进我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减少城乡基础教育差距,根据区教育局的城乡结对帮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结对学校

南关中学

潍坊八中

二、目的意义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通过我校与结对学校的互动,激活各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主要内容

1、教育管理。校长每学年到结对学校交流共享管理经验。副校长、中层干部分别到结对学校学习。

2、教学示范。在每年3至5月份和10至12月份分别组织优秀教师送教活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送给农村学校。

3、专题研讨。每年确定一至二个教改科研课题进行交流切磋。

4、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育网、远程教育等手段,达成备课、课堂教学等优质资源共享。

5、支教活动。潍坊八中每年根据我校缺乏的学科教师选派若干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到我校支教,我校也择派年轻教师到潍坊八中交流学习。

四、帮扶形式

1、采取教师支教、送教下乡、学科交流、教师解读等方式,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学校每年选派一定的教师到结对学校交流,具体方式和待遇参照县教育局支教制度。

3、组织本校各学科优秀教师和潍坊八中组织相关教研,共同打造优质课堂教学。

4、和八中建立学科定期交流制度,通过互通资讯、信息交流、听课、座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加强结对学校学科建设。

5、本校优秀教师与结对学校多开展教学研讨,帮助农

村学校教师成长进步。

五、工作目标

1、教育观念、办学思想上有明显变化。

2、教育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3、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有明显进展。

六、组织实施

1、要加强领导,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要加强交流,与结对学校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了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帮扶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3、要加大宣传,统一思想,使教师认识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积极地参与支教工作。同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学干部支教提供应有的条件,确保支教工作顺利开展。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5

宣传教育方案

为贯彻落实简教发(2010)48号文件的通知精神,促进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宣传、动员、教育的作用,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学校师生进一步明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以及相关要求,提高师生对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意义的认识,促进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找准薄弱环境,突出整治重点,创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谐校园,助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二、领导机构

成立禾丰小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宣传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徐 军

副组长:张明才 杨昌平李成军

成 员:胡仁伟 蒋春林 朱世芝 袁仕忠 汪广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胡仁伟兼任。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宣传教育日常工作的安排、检查、督促。

三、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内容

(一)开好三个会。即学校领导班子会、教职工会、全校学生会。做到全体师生员工明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以及治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利用宣传专栏、板报、标语宣传教育。对师生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法规教育、知识教育,表扬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先进典型、好人好事;书写悬挂标语;开展相关活动,造好声热,鼓足士气,从而增强师生使命感、责任感。

(三)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教育。加强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治理城乡环境“进学校”活动的信息,营造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积极参与创建治理的意识。

(四)利用班会、晨会宣传教育。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常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热爱环境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五)在中小学中开展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树立保护环境、整治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文化素养。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向学生家长发放“小手拉大手,共建优美环境”的倡议书,大力开展创建整治城乡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各班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明确工作目标,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的重要意义。

2、落实责任。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认真落实,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发挥宣传作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

3、督促检查。学校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检查、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总结上报。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要适时总结、统计上报,典型活动事例专题汇报。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6

目的:扩大学校知名度,挖掘潜在生源。对象:在儿童影楼进行消费的孩子。合作方式:

1.学校的贵宾卡,可以按照孩子在影楼消费的金额获取不同的贵宾卡。(例如:在影楼消费688元,即可免费获得我校的普通贵宾卡,在影楼消费1088元即可免费获得我校的金卡。)而影楼的各种优惠券或者贵宾卡也可在我校报名的学生中进行影楼自行定制的优惠方案。2.学校举办圣诞节之类的活动,可以提前在影楼放置学校的活动宣传单页,或者海报,夸大活动宣传范围。也可在学校放置影楼活动的宣传单页、海报及优惠券等。

3.学校节庆活动或者俱乐部活动可邀请影楼摄影师为学生进行跟踪拍摄,记录下孩子们的欢乐时刻,并可将部分照片发放给孩子们,扩大影楼的知名度。

4.影楼中会给摄影的孩子赠送小礼物,学校可以提供不同的印有我校标志的小礼品。同样影楼的小礼品也可以在我校招生报名中进行发放。

5.学校的贵宾卡的积分除了可以在学校享受课程优惠也可以到影楼选择相应优惠的摄影套餐,摄影楼有贵宾卡积分亦可到学校选择优惠课程。

执行方案:(以圣诞游园活动为例。)步骤:

1、进行影楼合作沟通。制定具体的合作方案,互惠互利。(必须制定保密协议,获取的资料双方都要进行严格的保密)

2、学校圣诞活动宣传单页和海报提前一个月放置在影楼。只要是进入儿童影楼的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填写资料得到我校精美的圣诞游园邀请卡。

3、获取联系资料后,进行电话邀约,确认。

4、进行圣诞活动,活动中,影楼工作人员可以过来拍照片,送影楼的优惠券等。也可以让影楼出一个游戏活动,促进影楼的宣传。

5、活动后可以将活动的照片做成海报张贴在学校和影楼,达到双重宣传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的照片去影楼进行冲洗,或者可以宣传让学生自己去影楼选照片。(达到让学生进影楼的效果,接下来能不能成交就要看影楼自己的工作了。)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7

多年来一直有农村的“三化”之说:农村空洞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但另一方面,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产, 城市瓜果蔬菜等供给也相对充足, 这种反差有其深刻原因:在农村, 资本逐渐替代劳动,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 能对农户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服务, 专业化促进产量提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农户并存, 农村中先进生产力代表发挥作用。中国的农业是市场化、专业化的农业与口粮农业并存, 纯农户不断减少, 兼业户大量增加, 专业户正在兴起, 市场化、商品化农业正成为主流。农村的各类专业种植户、养殖户、营销户是在农产品生产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进程中不断涌现的。这些专业种植户、养殖户、营销户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现代农民, 是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 是保证农产品充足供应的中坚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农村中培养和发育农业企业家。

诞生农业专业户需要农村组织创新。在实际需求下, 农业经营制度发生转型, 农户需要联合和合作, 统分结合双重经营体制中的“统”有了新的意义。农业走向市场, 需要技术、金融、信息等多方位的服务, 大部分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担当不了“统”的职责, 必须由经济实体型的专业合作社来承担, 此类合作社通过制定生产标准, 进行粗加工或精加工, 打造市场品牌等, 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需要说明,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建立和发展合作社应当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上世纪80年代, 国内权威经济学家提出“包——兼——专——联”的农业发展路线, 先包产到户, 城市化后出现兼业农民, 再出现专业户农民, 最后是专业户的联合。这种思路很有前瞻性, 但到近年才逐渐大规模兴起, 只有农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比较高时, 才会出现联合, 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

合作社的建立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需要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献身精神的发起人, 合作社企业家体现了合作社的优越性, 他们带动合作社服务社员, 将合作社牢固地整合在一起, 没有合作社企业家就很难产生合作社, 开远市金土地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就是这种带头人。合作社这种组织虽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一种形式, 但可以避免大资本下乡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政府来说, 意义重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发展中逐步规范

多样化、混合型的农业现代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将长期存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合作社也将长期呈现异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合作社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织织, 保证合作社资产的控制权、所有权和受益权主要由社员拥有, 这是其与企业组织的主要区别, 从这个最基本的规定审视按股分红和按交易额返还、一人一票和一人多票等问题, 会有新的认识。有些地方提山“合作组织一次性买断成员的产品, 成员不承担二次销售风险, 不享受二次销售收益”, 这类说法显然违背了合作社的组织本质。

农民与市场对接可以有多种形式, 应让农民自己选择、自己发育, 鼓励农民的各种类型的合作和联合, 农民可以选择合作社这种形式, 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也可以在选择合作社后转而选择其他方式。合作社不可能包打天下。有些合作社也可能会演变为投资者导向的企业, 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政府的政策导向要有利于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要提出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支持农民组建合作社并在发展中不断自我规范。

合作社的发展与土地制度的变革

合作社发展与土地变革密不可分, 现代农业与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小农经济走向规模化道路, 最终要涉及到土地制度。现在很多农民以土地入股, 也有的承包给别人, 在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下, 一批以土地流转为发展基础的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立足当地产业优势, 借着政府搭建的平台, 迅速发展壮大,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这种探索实际上是农户自己通过组建合作社, 让合作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 从而使农户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这种模式既实现了农业的规模经营, 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又避免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大规模租赁农户承包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有可能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模式, 值得关注。

明晰产权对合作社健康发展不可或缺

合作社发展起来后, 净资产所有权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晰产权。国内一些合作社, 成员共同拥有净资本, 但资本不量化到每个成员, 不会成为可以买卖的股份。这给合作社成员的退出带来困难, 但有些合作社, 净资本被划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不可分配的公共资本, 另一部分是成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相当于成员对合作社的一种信贷, 表示个人对合作社的贡献。如果一个合作社社员的社员身份终止, 其不能得到公共资本的任何部分, 但可以领回个人账户的资金。有观点认为, 在合作社的集体积累中, 不可分割的资产比例越大, 脱离社员控制和监督的财产越多, 合作社和社员之间的距离就越远, 最终的结果是社员不再关心合作社的发展。在实践中, 不可分割的集体资产占合作社资产总额的比例在各国合作社之间也差别较大, 高的达到80%以上, 少的不足5%。在国内,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比较倾向于量化到人。我在山东看到两种分配模式:一种是在利润分配上取消按交易额返还, 年终利润全部按股分配;第二种是结余按交易额分配给社员再作为积累留在合作社, 但每个社员在积累中拥有的份额都很清楚, 叫“先分配, 落到个人名下, 再提取。”这两种方式导向不同, 第一种是股份制导向, 第二种则是合作制导向。

合作社联合能让政府、农民等多方受益

在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过程中, 通过合作社的联合, 为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协商对话搭建平台。合作社的自我发展和联合能够让政府、农民等多方受益, 跨区域联合也是合作社的内在需求。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则应有地区一级的合作社以及全国性的组织体系, 农民在地区或全国有自己的代言人, 可减少交易费用, 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某种共性的农民在较高层次组织起来, 可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 这样的组织可以与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协商对话、沟通信息, 政府也找到了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渠道, 最终建立政府、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 这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城乡合作医疗制度 篇8

渝府发〔2007〕113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不断完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结合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际需要,市政府决定,在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一、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意义

自2000年以来,我市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使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目前,上述医疗保障制度尚未覆盖的城镇居民参保就医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覆盖1800万人口,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积累了低水平起步、保障大病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基金风险、衔接医疗救助的成功经验。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平台,通过增加模块,完善功能,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有利于整合公共资源,减少重复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公共服务,符合我市当前实际情况。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需要解放思想,重在制度创新。我市试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尝试;实行不同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是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现阶段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医疗消费习惯的差异;要因地制宜,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通过试点完善制度建设。

二、试点的目标和原则

(一)试点目标

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要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根据国家安排,2007年,在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永川区和南川区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范围,2009年试点区县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市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二)试点原则

1.坚持低水平起步。根据我市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消费的差异,合理确定适应不同参保群体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

2.居民自愿参保。在现行财政补助的政策之内,城乡居民可自愿选择不同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参保。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实行家庭缴费、集体(单位)扶持、政府补助的多方筹资机制。

4.实行区县(自治县)统筹。以区县(自治县)为统筹单位,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试点初期,先组织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参保,在试点范围扩大并取得经验之后,逐步推行跨区县(自治县)转移保险关系、实行常住地参保。

5.控制基金风险。基金管理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参保范围和筹资机制

(三)参保范围

具有本市城乡户籍的农村居民(以下简称农村居民)和不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包括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和少年儿童,以及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以下简称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在户籍关系所在地办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由国家另行制定办法。

(四)筹资水平

全市实行统一的筹资标准,分为一档和二档。一档筹资水平为每人每年50元,二档筹资水平为每人每年160元。随着经济发展和基金运行情况,可适时调整筹资水平。各档筹资水平减去财政补助后,剩余部分为个人缴费。

(五)财政补助办法

1.农村居民的补助。对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各级财政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给予补助。

2.城镇居民的补助。政府每年按人均不低于40元给予补助;对其中的困难群体,即低保对象、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和本人收入低于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每年再按人均不低于60元给予补助。

对城镇居民人均不低于40元的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按人均20元给予补助,市财政和区县(自治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20元给予补助。对城镇居民中的困难群体人均增加的60元补助,其中成年人由中央财政按人均30元给予补助,市财政和区县(自治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30元给予补助;其中属于低保对象、重度(一、二级)残疾的学生和少年儿童,由中央财政按人均5元给予补助,市财政和区县(自治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5元给予补助。

市、区县(自治县)两级财政按实际参保人数承担补助资金,市级财政对主城各区补助50%,一般区县(自治县)补助75%,国家和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自治县)补助90%,其余部分由区县(自治县)财政承担。

对城镇居民人均不低于40元的补助资金,中央和市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下达;对城镇困难群体增加的补助,中央和市级财政通过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拨付。

3.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其家庭成员缴纳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费,也可用于支付其家庭成员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消费中的个人自负部分费用。

(六)参保缴费

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保,按缴费。家庭中符合参保条件的所有成员应选择同一档筹资水平参保,选择档次一经确定,两年之内不得变更。户籍在学校的学生,可由学校统一办理参保。

(七)基金支付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用于住院和门诊医疗费用支出,只建立统筹基金,不建立个人账户和家庭账户。

(八)待遇支付

各试点区应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经验,充分考虑参保人基本医疗需求和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与不同筹资水平相对应的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支付限额等,适当拉开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医个人自负比例的差距。

对选择一档筹资水平参保的人员,享受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待遇。城镇困难居民选择一档标准参保,政府增加的60元补助,可由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记账,用于支付本人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部分或用于建立补充医疗保险。

对选择二档筹资水平参保的人员,发生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和镇痛治疗,肾功能衰竭病人的透析治疗,肾脏移植术后的抗排异治疗等3种重大疾病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未成年人的保障待遇要高于按同档次参保的成年人。未成年人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严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脑、肾)、先天性心脏病等5种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应适当提高基金支付比例和支付限额。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会同试点地区研究具体办法。

对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产妇,给予每人100元产前检查、400元分娩定额补助。

对低保对象、重度(一、二级)残疾人、低收入老年人等困难城乡居民,因重大疾病产生的大额医疗费用,在按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规定支付相关费用后,由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救助。鼓励居民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

四、管理服务

(九)基金管理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同筹资水平要分别列账核算。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际人数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区县(自治县)每年年初将本级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基金财政专户;中央和市财政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及时拨付到区县(自治县)。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挪用基金,不得从基金中提取工作经费。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参保居民、社会团体、医疗服务机构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社会监督组织,加强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监督。

(十)医疗服务管理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上,根据需要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医疗费用支付标准和管理制度,实行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到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就医,形成“小病到社区(乡镇、村),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乡镇、村)”的就医格局。

五、配套措施

(十一)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全市各级卫生部门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精神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需要,建立基本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能够为参保人员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建立规范的城乡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十二)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同时,协同推进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

度衔接。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

(十三)网络建设

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现有基础,由市劳动保障局牵头,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信息产业局等部门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按照整合资源、增加模块、完善功能、无缝连接的要求,指导试点区县完善、提升网络系统,建成方便群众和定点医疗机构实时结算、满足各部门动态管理需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六、组织领导

(十四)领导小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劳动保障、卫生、财政、民政、发展改革、教育、药品监管、审计、农业、农办、扶贫、宣传、残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各试点地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各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十五)经办机构

各试点地区经办机构名称统一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直属当地政府管理,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社区、街道(或乡镇)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组织宣传、参保登记、身份审核等相关工作。经办机构所需的人员编制、办公场地由各区县(自治县)解决,开展工作所需经费,按实际参保人员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财政各承担50%。

(十六)启动实施

各试点地区政府要根据本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于2007年10月1日起启动实施。要通过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一方面解决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问题,另一方面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扩面和完善工作,切实做好城乡统筹。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地区,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目标,并为下阶段实行城乡统筹做好准备。

2008年1月,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并制订扩大工作方案。

(十七)舆论宣传

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涉及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各试点地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实施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政策的宣传力度,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真正得到广大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保证试点工作健康推进。各试点区政府要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周密部署,抓好落实;要统筹规划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事业发展,并认真研究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共同做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对

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组织研究,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领导小组报告。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9

在人均筹资标准上,新政策将人均筹资标准从2011年的400元提高到了500元/人·年。根据省卫生厅有关会议要求,全省2012年新农合筹资水平不低于470元。市本级人均总筹资额500元/人·年,其中:个人出资200元/人·年,市、区、镇(街道)财政安排300元/人·年(不含省级及以上财政补助)。市、区、镇(街道)出资比例按2011年标准执行。同时,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则从2011年的60%以上提高到70%以上,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达到30%以上,五县(市)2012年统筹区域外住院人次构成比不超过30%。住院补偿线从2011年的10万元提高到12万元。县域范围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全部达到70%以上,分别为镇(街道)80%(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县级70%(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基本药物提高5个百分点)。与2011年相比,补偿比例镇级由原来的70%提高到80%,二甲医院由原来的65%提高到70%,市级由原来的60%提高到65%。

根据卫生部要求,在全面推广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全市选择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宫颈癌、乳腺癌、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6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救治病种范围。重大疾病救治资金由财政另行单独安排。

在特殊病种门诊费用报销方面,新政策在2011年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血透、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和重性精神病7个病种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儿童孤独症、肺结核病辅助治疗(国家免费抗结核病药物治疗除外)、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国家规定的免费抗病毒治疗除外)等3种疾病的门诊补偿,共10种。

此外,我市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市本级2012年从合作医疗资金中提取人均10至15元,通过商业保险,对内参保人员因意外伤害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住院医疗费用给予补偿。

城乡学校合作实施方案 篇10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本调查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调查问卷。调查选取了驻地在重庆市的高校,按照分层隶属原则选取3所高校,分别为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由这3所大学作为调查范围,抽选的调查对象都是全日制在校生,分别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选取这3所高校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具有代表性,3所学校的性质分别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本科院校、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市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根据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性质的高校进行调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能够全面反映重庆大学生参加城乡医保制度的运行现状; 其次,具有可行性,可以选取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具备可操作性的学校作为调研点,所获取的资料比较真实且可靠。调查时间是2013. 10 ~ 2014. 3,根据预调研的反馈信息和专家讨论的意见确定调查问卷。本研究共发放822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03份,问卷有效率达97. 7% 。其中,从性别上看: 男生占38. 5% ,女生占61. 5% ; 从所在年级上看: 大一新生占31.1% ,大二学生占53. 4% ,大三学生占1.87% ,大四学生占1. 0% ,研究生占12.6% ; 从家庭所 在地看: 城镇户口 占47.6% ,农村户口占52. 4% ; 从健康状况看:很好的占40. 9% ,比较好的占45. 6% ,一般的占13. 1% ,差的占0. 4% ,没有非常差的学生。

1. 2 方法

根据相关的 国内外文 献研究资料[3,4,5,6],收集调查问卷所涉及到的全部内容,对重庆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预调查,根据反馈的信息对调查的内容进行筛选、修改和补充,并与资深的相关专家进行讨论,以保证调查结果客观、真实。本文将有效问卷,用excel软件录入,经检查与整理,采取Evie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的数据分析。

1. 3 统计学处理

参保意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检验大学生是否参保的客观影响因素的统计显著性,现采用二元概率分析,利用Logit模型,对80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模型中用到的解释变量主要包括4项,即性别( L1) 、所在年级 ( L2) 、家庭住所 ( L3) 和健康状 况( L4) 。因大学生年龄段比较集中,这里不再对年龄分段做变量分析,以上变量均采用在两种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的定性数据形式。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将赋值后的数据进行模型化处理,可得结论: 若显著水平为0. 05,L2的P值为0. 1449,可知变量L2不显著,即学历对是否参保并无显著影响。现剔除L2变量,重新以L1、L3、L4这3项变量计算模型,结果得出: L1的P值为0. 0000、L3的P值为0. 0000、L4的P值为0. 0491,检验全部通过。可见,L1、L3、L4对P值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L1的影响大于L3,而L4为反向影响,即性别和家庭所在地是参保的积极影响因素,健康状况与是否参保呈负相关,具有消极影响因素。

2 结果

2. 1 问题现状

2. 1. 1 城乡医保制度的认识及了解度

调查数据显示,在获得健康信息的渠道中,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的有75. 8% ;通过新闻广告认识的有43. 2% ; 通过医疗书籍获得的有42. 5% ; 通过选修课获知的有18. 4% ; 通过讲座和报告的有17. 7% ;其他方式有8. 3% 。在参保的群体中,认为非常了解城乡医保制度的学生只占5.4% ; 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占71. 1% ; 完全不了解的占23. 5% 。由上述信息传播的交叉数据中可以得出,大学生获得健康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网络,参加了城乡医保的学生占80. 8% ; 没有参加占19. 2% ,其中有64. 1% 的学生已经参加其他种类医疗保险,有27. 6% 的不了解该项政策内容、不知如何参加。显然网络及其他有效途径的宣传并没有被相关部门重视,部分学生对现行的医保制度还是一知半解,这离我国基本医保100% 参保率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2. 1. 2 城乡医保制度的效果及认可度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参加城乡医保能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占45. 1% ;认为没有作用的占24. 8% ; 不清楚的占30. 0% ,大学生对城乡医保就制度层面分析,能够起到减轻经济负担的作用。另外,认为推行大学生城乡医保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占59. 3% ; 认为无所谓、有没有都行的学生占27. 6% ; 还有13. 1% 的学生说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有近6成的学生认为推行城乡医保非常有必要,说明大学生极力推行并相对比较认可城乡医保制度。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大学生对城乡医保制度制定与运行两方面的认可是相互矛盾的,被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因为不太了解现行的医保制度,所以无法做出确切的判断和选择,虽然已参保,但对实施中运行效果的认可度相对并不高。

2. 1. 3 城乡医保制度的使用及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医疗费用全部自负的占54. 4% ; 部分报销的占42. 5% ;全部报销的只占2. 9% ,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医疗费用选择全部自负。由于医保报销的使用率不高,造成大学生对现行制度运行的评价不是很满意。医保制度的重要部分是报销的比例,认为报销比例很高的占4. 5% ,比较高的占10. 2% ,合计14.7% ; 认为报销比例中等的占37. 4% ; 认为报销比例比较低的占8. 8% ,很低的占5.6% ,认为报销比例低的合计为14. 4% ; 与认为报销比例高的基本相当,不清楚的占33. 5% 。由此可看出,大学生认为医保报销比例并不算高,对制度实效性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2. 1. 4 办理城乡医保报销的情况及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首先在本地医保报销的难易程度,认为很方便的占6. 2% ,认为方便的占19. 9% ,认为一般的占23. 8% ,认为比较方便的占10. 3% ,认为很不方便的占16. 9% ,没办理过、不清楚的占22.8% ,认为方便程度一般及以上的占60.3% ; 其次在异地产生医保报销,认为办理手续很方便的占3. 6% ,认为方便的占12.8% ,认为一般的占19. 1% ,认为比较方便的占3. 5% ,认为很不方便的占14. 2% ,没办理过、不清楚的占46. 8% ,认为方便程度一般及以上的占39% 。由此可以看出,本地办理报销有6成的学生认为比较方便,而在异地办理报销手续,有4成的学生认为比较方便。总体来说,办理医保手续繁琐,异地办理比本地更加不便。

2. 2 原因探讨

2. 2. 1 学生参保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虽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医疗费是全部自负,但那仅仅是医疗费发生较少的情况。对于部分家庭一二百元目前已经不能产生负担,城乡医保的初衷原本也是通过全市的统筹,当遇到大病时能起到救助的作用,如重大疾病门诊医疗费,一档参保学生每人每学年限报10万元; 二档参保学生每人每学年限报12万元,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能够大大的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身体正处于比较健康和免疫力较高的状态,近些年来,由于学习、就业及生活等各种压力的多重影响,身体素质开始下滑,很多疾病开始趋于年轻化,肥胖病及心理疾病等方面的医保需求在增长,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疾病风险正随着现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忽视,这就彰显了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2. 2. 2 多渠道全方位来获得健康信息

由于大学生医保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办理,有其特殊性,大学生又具有聚集、文化水平高等特点,在宣传上,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并不是难事。然而,部分大学生反映由于不太了解现行的大学生医保制度,无法做出确切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政府、学校及相关部门在组织、宣传城乡医保方面还有更细致的工作要做。目前网络比较发达,大学生又是新生代,对于信息的获取网络获得是很正常的,相对于新闻广告和医疗书籍等,学校传统的选修课、讲座和报告等形式却排在了后面。因此,推行多渠道全方位来宣传医保政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度,使其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医保经办流程及各种业务办理,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基本医保100% 参保率的目标,进而推动重庆市医保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2. 2. 3 城乡医保报销的效用与水平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1年内医疗费在100元以下的占38. 0% 。然而,现行制度中医保报销的起付线是100元,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只能全部支付,不能享受医保报销的优惠。1年内的医疗费在100 ~200元之间的占24. 7% ,即使超过了医保报销的起付点,由于办理报销并不方便甚至不知道怎么办理,况且没有高出多少,这部分学生就放弃报销。所以基于该问题,推高了大部分学生在发生医疗费用时选择全部自负。据统计,认为缴保费水平很高的占4. 9% ,认为比较高的占24. 3% ,认为水平一般的占57. 9% ,只有5. 0% 的认为比较低或很低,还有8. 0% 的认为不太清楚。大学生不是创收而是消费的群体,缴保费用基本是需要由家庭来支付,在社会上这缴费水平看似很低,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有点偏高。

2. 2. 4 城乡医保报销的比例不高且繁琐

因为“报销金额 = ( 单次医药费 - 自付费用 - 起付线) ×支付比例”中自负费用占的比重较大,由于医院开药时并不是只选择医疗报销栏目内的药品,所以有时尽管看病花费大量资金,体现在报销金额上却很低,造成部分大学生认为报销比例不高。调查数据显示了大学生对医疗费用报销程序的评价不高,办理手续复杂繁琐,这主要是因为办理时需要出具相关的票据和证明诸多,基本的手续应具有身份证、医保卡、医药费用收据、处方等,特别是在外地就医者,需要的票据和证明更多更麻烦,如出院证明、医院级别证明、外地就医相关手续及外地就医申报登记等。由此可见,医保报销手续相对麻烦,尤其外地就医时更加不方便,大学生在办理相关的全部手续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难度较大,因此给学生造成选择困惑。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和计量分析,可以得出: 第一,基本的客观情况中,性别和家庭所在地是参保意愿的积极影响因素,健康状况是参保意愿的消极因素,学历对参保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第二,参加城乡医保的大学生比例并不低,但离我国基本医保的100% 参保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女生参保比例多于男生,城镇户口的参保比例高于农村; 第三,办理医保报销时,还不是很方便,而且异地办理补偿手续比本地办理更加麻烦; 第四,大学生对城乡医保的了解度并不高,有超过两成的学生完全不了解重庆市大学生城乡医保制度; 第五,大学生对城乡医保有很多的期待,如提供优质的服务、包含更多疾病种类、政策改进方向、补偿比例等方面。

3. 2 建议

3. 2. 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参保意识

有针性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医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基本医疗保险意识,做好城乡医保相关的政策宣传工作和政策咨询工作。如以网络宣传为主,同时开设城乡医保的知讲座、选修课、创办宣传栏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认识到风险的不确定性,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医保政策带来的好处,通过医保平台真实体验到参保的重大意义。在新学年之际有必要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医保办理、续保缴费相关方面工作,让大学生了解城乡医保政策的特点:如政府补贴、缴费较少、待遇较高等,正确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参保意识,使大学生认识到医保制度对保障学生的利益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大学生城乡医保工作运行的长效机制[7]。

3. 2. 2 改进补偿程序与水平,增强吸引力

城乡医保补偿程序繁复,导致了报销难度加大,无疑成为大学生参保的一大障碍[8]。加强制度创新,简化报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兼顾成本控制,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切实发挥城乡医保对大学生的健康保障作用。首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制定关于寒暑假期间大学生就医和跨地区就医管理办法: 如外地就医的大学生在办理报销补偿时,所需的医院级别证明、转区外就医手续或区外就医申报登记可由学校相关部门代办,缓解大学生医疗报销难度; 其次,由于大学生极少患病住院,因此要提高门诊补偿额度,适当降低住院和门诊报销的起付线,提高封顶线,降低自负比例。全面推行以大病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医疗需求,提高补偿水平,使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参保积极性,增强医保的吸引力。

3. 2. 3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推行强制参保

城乡医保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从理论上说应该具有强制性[9]。虽然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基本上是靠家庭供给,大学生又作为特殊的群体正是身体健壮的黄金时段,直接导致参保意识不高,全面推行强制参保无疑具有一定难度,但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只有缴纳了基本医保费用,才能更好的明确权利与义务关系,当患病时切实减轻国家、学校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大学生真正体会政策实施的优越性。国外大学生医保制度几乎都采取强制参保原则,如德国、新加坡、英国、日本等,这些国家要求大学生必须参加医疗或相关保险才能注册入学[10]。据以往研究表明,实行强制参保原则,能更好地规避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现象、保证大学生全部参保同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城乡医保真正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和互助共济的功能。

3. 2. 4 政府主导,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上一篇:早恋主题班会课教案下一篇:课 程: (填中、英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