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非静电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油库非静电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共3篇)

油库非静电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篇1

油库非静电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火灾爆炸现场

油库电气应用

油库是接卸、储存、供应石油及成品的基地。加油站是石化销售系统面向社会,直接为用户服务、零售成品油的场所。石油及成品油(以下简称油料)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渗漏、易于积聚静荷的特性。油库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保证油库安全生产、经营。

本节案例剖析基本是按照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教训的顺序开展,力求做到案例叙述简明扼要、符合事实;原因分析清晰透彻、客观具体;教训总结切中要害、发人深省。

希望通过本节案例,进一步加深对油库事故发生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吸取事故血的教训,增强落实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油库安全管理水平。

1.2.1收发、输转作业中的事故分析

收发油料是油库(加油站)最经常基本的业务工作,经常发生油库安全事故。据统计在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发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4%。在收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接卸铁路油罐车、油船运输的油料,加油站主要是通过自流方式接卸汽车运送的油料。在发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给铁路油罐车、油船发油,或通过零发油系统给汽车油罐车加油;加油站则是主要通过加油枪加注油料。在油库中,由于油料管理的需要,经常会进行油料输转作业(倒罐作业)。由于油料自身特点,在收发、输转油料过程中,易发生油料溢出、油蒸气逸散和静电积聚等问题;同时在收发、输转油料作业中,参加人员多、启用设备多,安全管理比较复杂。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轻则造成跑(冒、漏)油、混油或损坏设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2.1.1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1.2.1.1.1严禁无证上岗,严禁不安操作规程进行倒油作业。在事故现场及时关闭阀门,及时报警,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和保护自己。在溢油发生后,作业人员不会报警,不会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和保护自己。如果此时能够处理得当,关闭阀门,避免点火源出现,着火爆炸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离着火油库21m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东边墙外,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950m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

(1)该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4名作业人员根本没有把油料倒罐作业安全放在心上,既没有仔细检查液面上升情况,又不坚守岗位,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

(2)根调查该库员工大部分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消防常识,对油料易燃易爆特性和跑油等事故可能产生的危害和知之甚少。在溢油发生后,作业人员不会报警,不会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和保护自己。如果此时能够处理得当,关闭阀门,避免点火源出现,着火爆炸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3)该库设计不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工艺不合理,无配套消防设施。8个油罐建在库房内,形成封闭式空间,极易造成油气的大量积聚,形成安全隐患。就在事故发生前3个月,当地消防部门在列行的消防安全大检查中,对其下达了停业整顿通知书,并罚单位和法人罚金。但该公司置若罔闻,未做任何整改,依旧作业,致使发生着火爆炸后,没有任何办法控制火情,错过了火灾初期灭火的最佳时机。

油库电气应用

1.2.1.1.2 严禁装油擅自离岗,严禁在事故现场启动发动机,装油前一定对油罐车进行检查维护。在事故现场应果断采取防止溢出的油料被点燃的措施,或者将汽车推离现场。应当严格按规定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该事故中,正是因为对油罐车检查维护不够,设备达不到防火要求,油罐车排气口防火帽不起作用从而最终导致了火灾。

【案例2】油罐车装油无人看管,冒油引发火灾

一、事故概况

某年4月24日下午4点,一辆十轮油罐车到某石油站油库提汽油。业务员开单制定管理人员灌油。管理员打开流量表阀门后让司机代为看管,本人擅离开了岗位。司机看流量表的指针离制定数尚差1000多公升,便到离灌油间20多米的公路上去吸烟聊天。汽油冒出油罐,一个小女孩发现,立即呼喊。司机等人到现场关闭了阀门。大量汽油已流到车上和地上。司机进入驾驶室启动发动机,踩油门时排气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点燃。霎时,烟火冲天。烧毁十轮汽油罐车1辆、汽油4.5t、90m2灌油间1栋。扑救中20多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

(1)管理员不坚守自己岗位,让司机代看流量表,擅离职守,导致了溢油事故的发生。(2)着火的直接原因是司机发动汽车。对事故分析可以知道,要么油罐汽车排汽管没有防火帽,要么有防火帽,但不起作用。由于该油罐车排汽口防火帽不起作用,当发动汽车时排汽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的油品点燃酿成火灾。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因失职造成的责任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1)应当狠抓人员安全观念。人员的安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加油站在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该事故就是由于管理员的安全观念淡薄,擅自脱岗造成的。

(2)应当严格按规定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该事故中,正是因为对油罐车检查维护不够,设备达不到防火要求,油罐车排气口防火帽不起作用从而最终导致了火灾。

(3)应当加强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库的安全状况。在加油站发生跑、冒、洒油料时,特别是在大量溢油与地面有油的情况下,必须清理完现场后,加油车辆方能离去。该事故中如果人员的素质高一点,在发生溢油事故时不是马上发动油罐车,而是果断采取防止溢出的油料被点燃,或者将汽车推离现场,那么着火事故也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加强各类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人员事故处理能力,可以避免溢油引发的火灾事故。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1.2.1.1.3严禁保管监督员不在和未对卸油罐进行计量时进行油罐卸油,严禁用铁桶、塑料盆进行回收溢油,严禁容留幼儿童在经营点火灾危险区域内逗留、玩耍,对加油站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人员素质完全符合加油站的规定要求。溢油后采取措施不当,在回收溢油时使用塑料桶、铁桶易产生静电和碰撞产生火花的器具,应该用油库的专用设备回收溢油。

【案例3】撬锁卸油无人监视,溢油引起爆炸

一、事故概况

1999年6月19日,山东省某县成品油经营点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事故。下午18时30分,承包经营者宋某某接到1车(10000L)90#汽油,在保管监督员不在和未对卸油罐进行计量的情况下,宋某某擅自将油罐卸油口铁锁撬开,进行卸油。卸油期间,也没有安排人员监视。卸油开始后,宋某某就陪着司机到经营室吃西瓜。18时50分左右,宋某某到院内油罐口查看,发现油从油罐中溢出,就连忙让司机张某某关闭了油罐车阀门,同时让雇佣的王某某赶紧回收溢油。王在回收溢油时,用铁桶、塑料盆等器具回收,造成器具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使汽油燃烧。19时10分消防队投入灭火和抢救烧伤人员的工作,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受伤人员被送往医院。这次事故式王某某(女)当场烧死,宋某某与其爱人1周后死亡,孙女与王某某的外甥在1个月后的治疗中先后死亡。溢出油品1466L,直接经济损失16.35万元,教训及为深刻。

二、事故原因

(1)当事人宋某某违反公司规定,在保管监督员不在的情况下,自行撬开油罐卸油口铁锁进行卸油,致使油失去监督;

(2)违反卸油操作规程,卸油前未经计量确定罐内空容量;(3)卸油时没有监卸人员在场,以致造成油罐溢油;

(4)人员安全素质差,王某某未经过岗位培训,缺乏安全意识。溢油后采取措施不当,在回收溢油时使用塑料桶、铁桶易产生静电和碰撞产生火花的器具,严重违反了加油站管理制度;

(5)违反劳动纪律,随意容留幼儿童在经营点火灾危险区域内逗留、玩耍,以致造成无辜儿童被烧后死亡。

三、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虽然主要是宋某某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违章所致,但究其深层次原因,说明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工作粗放,对经营网点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监督措施不到位。同时,没有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加油站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重滞后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油站的安全工作,对此应常抓不懈,同时,对加油站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 6

油库电气应用

人员素质完全符合加油站的规定要求。

1.2.1.1.4严禁加油站用不懂业务的人,组织汽车油罐车卸油。作业前应该对油罐空容量心中有数,应该穿着防静电服,油罐应尽量集中安置,采用地下直埋,严密将油罐设置在建筑物内和地下室内。作业人员对接收油罐应该测量,卸油时应该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就不会造成油罐溢油。油料具有蒸发性,蒸发的油气充满灌室,油料员(穿着化纤衣服)进入罐室,人体静电放电,引燃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着火爆炸。

【案例4】顶班人员不坚守岗位,发生溢油,静电放电引发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98年3月27日,某加油站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组织汽车油罐车卸油。作业人员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收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而擅自离开,致使现场失控达30min,造成油料溢岀事故的发生。随后2名作业人员进入罐室查看溢油情况时,发生着火爆炸,造成2人中毒烧伤,1台运油车、6个25m3油罐和2台加油机被烧毁。

二、事故原因

(1)作业人员对接收油罐不测量,卸油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造成油罐溢油。

(2)油料具有蒸发性,蒸发的油气充满灌室,油料员(穿着化纤衣服)进入罐室,人体静电放电,引燃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

(1)卸油作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油料业务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但该加油站领导对此规定根本不予以重视和落实。

(2)业务人员责任心差,麻痹大意。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受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盲目蛮干。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导致溢油事故。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按照规定穿着防静电服,致使人体静电放电。因此,“作业前要按规定穿着、使用劳动保护、安全防护用品”。

(3)油罐违规安装在地下室内。《汽车加油站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油罐应尽量集中安置,采用地下直埋,严密将油罐设置在建筑物内和地下室内。”

1.2.1.1.5 严禁操作人员离开岗位,应按时检测油罐内液位,油罐区排水沟在防火堤处必须设置关闭装置,下雨时把关闭装置打开,将雨水排出后关闭。该油库就是因为在防火堤处未设关闭装置,致使油品流到库外水面。

【案例5】卸油打牌,溢油引发码头江面火灾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一、事故概况

某年7月22日某油库码头附近江面发生火灾事故。

7月22日某油库码头用船上的泵从油船向油罐内卸汽油。经计算,油罐空容量可以容纳油船内的油品。但由于油舱与水舱之间的阀门未外安全关闭《据说是阀门阀杆坏了,误认为已关闭,实际没有关闭》,水舱里的水流入油舱。这样向油罐卸的是油和水,所以油舱里的油长时间卸不完。操作工人不坚守岗位,不按时检测油罐内液位,而去打扑克。这次打扑克时间特别长,过了6h后才去检查油罐,这是油罐已经破裂(油罐装满之后,仍向罐内输油),罐内压力升高,把罐顶与罐壁结合处胀开一条1m多长的裂口),油品从裂口处流出,顺排水沟流到珠江(排水沟在防火堤处未设水封或关闭装置),跑油几十吨。江面上的油逐渐增多,面积逐渐增大,油气到处扩散。在码头附近有一座货物码头,停靠9条民船。这些民船都是全家吃住在船上,在船上生火做饭。当油气扩散到民船时,明火点燃油气,整个江面一片火海。民船被火包围,无法逃脱,船上人员大部分被烧伤烧死。由于着火面积大,陆上救火设备用不上,无法扑救,直到把油烧完为止。幸好排水沟出口处(油库围墙里边有一水封井,火焰没有窜到油库内。事故溢跑油料几十吨全部烧掉;烧毁民船9条;烧死船民34人,烧伤80人;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操作工人不坚守岗位,不按时检测油罐内液位,造成胀裂油罐溢油事故。(2)油舱与水舱之间的阀门未完全关闭,造成水舱里的水流入油舱。这样向油罐卸的是油和水,所以油舱里的油长时间写不完。

(3)排水沟在防火堤处未设水封或关闭装置,油料顺排水沟流到珠江并扩散,油气遇明火造成更大的着火事故。

三、事故教训

(1)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如果操作人员坚守岗位,按规定监测罐内液位,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可以避免这次事故的发生。

(2)油罐区排水沟在防火堤处必须设置关闭装置,平时关闭,下雨时把关闭装置打开,将雨水排出后关闭。这样即使发生油罐破裂、跑油事故,油料也流不到防火堤外。该油库就是因为在防火堤处未设关闭装置,致使油品流到库外水面,遇明火引发重大火灾事故。

1.2.1.1.6 严禁装油睡觉。发油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冒油事故,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应该在半夜发油,应考虑作业人员的生理规律,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进行科学安排。

【案例6】装油睡觉,油罐车冒罐跑油

一、事故概况

1985年9月1日23点时,某石化总厂储存车间装油二班装了8辆油罐车的柴油后,8

油库电气应用

班长认为没有车子了,就和装油工到厂大门外吸烟、吃饭,又去洗澡。2人次日3点左右回到值班室,发现有4喷气燃料油槽车已进装油台待装。班长让装油员自己装车,并帮助把准备工作做完后,就到值班室睡觉去了。3点50分装了2辆喷气燃料油罐车后,装油员估计30min后可以装满,就到台上值班室休息。因白天没睡好觉,又刚洗过澡,又乏又困,不一会儿就睡觉了。5点20分司泵工觉得装4辆油槽车时间有些长,就给装油台打电话,才把装油员从睡梦中唤醒。但为时已晚,造成冒罐跑损喷气燃料147t。

二、事故原因

(1)装油员没有严守岗位,而是认为装油正常后也到值班室休息了,造成装油现场无人值守,导致跑油事故。

(2)班长让装油员装车,帮助把准备工作做完后,就到值班室睡觉去了,没有及时检查。

三、事故教训

发油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冒油事故。这一点各级部门早已有文明规定,并不是不知道,而是而能落到实处。等到发生了事故,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说明了该单位管理的混乱,安全教育没有达到效果,安全检查力度不够。这起事故的教训是:(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对油库职工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要针对职工的各种侥幸心理,查找规章制度条文,收集事故案例,对其进行有理有据的说服教育,用血淋淋的事实警示职工,一定要按操作规程作业,完全杜绝侥幸心理,提高安全意识,不要使安全生产教育流于形式。

(2)加大安全监督和检查力度。安全监督和检查是促进职工落实规章制度、按操作规程作业的强有力的措施。安全员定期检查,巡视作业现场,切实地进行好各项安全监督和检查,使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

(3)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这次发油作业从晚上开始,持续到第二天5点左右结束。这段时间是作业人员最易疲劳的时间,特别是要连续工作。因此,在工作安排时,应考虑作业人员的生理规律,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进行科学安排。

1.2.1.1.7 严禁不按照计量操作规程卸油,应该每次根据上个营业日报表估算岀罐内存油量和可卸容量,做出完善记录,及时提供油罐存有变化情况。该事故中就是由于现场没有专人监护,不遵守安全规定,安全观念淡薄造成了溢油事故。

【案例7】卸油过程无人监护造成溢油

一、事故概况

1998年11月17日上午,河北某加油站在接卸-10#柴油时,发现溢油事故。事故后经测算,共损失柴油120L。事故当天,该站站长兼计量员陈某某由于当时忙于在经营室会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客,便根据上个营业日报表估算岀罐内存油量和可卸容量,卸油过程中,无人监视油罐液面上升情况,结果造成溢油事故。

二、事故原因

(1)卸油前未对卸油油罐进行计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卸油过程中,现场无监卸人员,致使油品溢出而没有及时发现。

三、事故教训

(1)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计量人员的基本任务是按照计量操作规程,每次收油作业前后和每日停止营业后,都必须进行计量。做出完善记录,及时提供油罐存有变化情况。本事故中计量员心存侥幸,卸油前不对油罐进行计量,仅根据上个营业日报表估算岀罐内存油量和可卸容量,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2)应当狠抓人员安全观念,人员的安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该事故中就是由于现场没有专人监护,不遵守安全规定,安全观念淡薄造成了溢油事故。

1.2.1.1.8 严禁超装油品,由于该库不执行规章和操作规程,事前不计量,卸油作业中不检查,造成油罐超装跑油。环形道路地面排水管上阀门,按规定平时应常关,以防止跑油时从排水管流出,但该库排水管上阀门长期不关,造成油品从排水管流到库外。

【案例8】油罐超装无人管,发生跑油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85年1月3日时,某石油公司油库储油区17#油罐因超装油品发生跑油事故。该油库为某石油公司直属中转油库,总容量100000m3,覆土式储油罐。发生事故的油罐为17#计量罐,容量为2000m3,是1984年建的,同年12月22日开始装油。1985年1月1日下午,进来一艘大庆412#油船,装载70#汽油5002.6t。17时35分开始向15#油罐(10000m3)卸油,卸入一部分后停止卸油。1月2日22时20开始向17#油罐卸油,次日5时15分停卸,连续卸油6小时55分钟。6时30分值班员发现跑油,油品随排水管流出罐外约1000m,在油罐的环形通道上能听到油流声。经检查呼吸阀顶盖压杆断裂,油量孔开启,呼吸阀接合管升高约13cm,罐内油高11.019m(罐壁高11.19m),罐顶进料孔盖被顶坏变形。

经现场检测,罐顶与罐壁刨边角钢变形、拉裂8处,最大拉裂长度0.8m,裂口宽0.1m(油品从其中3处泄漏),罐顶板与上圈板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变形。罐顶栏杆也有几处被拉坏变形。罐顶板整个被抬高0.13m,罐底板周围上翘2~1cm,接地扁铁被拉起10~13cm,油罐进出油管法兰被拉坏漏油,呼吸阀顶盖压杆被顶断,进料孔顶盖被顶坏,这些损失可进行修复。

这起事故共跑70#汽油199.09t,回收85t,损失114.09t。由于油品流到库外农田,污

油库电气应用

染农田51.74亩,其中污染严重的31.38亩,污染轻微的20.36亩。另外,还污染水塘和两条水渠约3亩。

二、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因油罐超装油料引发的责任事故。

(1)17#油罐原存油380t,油船向罐内连续卸油进7h,3名值班人员既没有计算油罐是否能容纳卸入的油品,又没有按规定进行计量和巡回检查,甚至有的值班人员还去睡觉。造成油罐大量超装,油罐破坏,油品大量流出。

(2)从现场检查和油罐破坏情况分析,油罐装满之后,油品继续进罐,油位不断上升。当油品装到罐顶部位时,球体罐顶产生向上的举力。罐壁生产向外张力,油罐在这种内压力的作用下,趋向球形,罐底板边缘翘起,罐顶板升高。由于罐顶板升高,罐顶呼吸阀顶住井盖板,将呼吸阀顶盖压杆压坏;由于罐底便边缘上翘,将与罐底板相连的接地扁铁拉起,进出油罐随之抬高,法兰连接受到破坏,造成漏油。这个上举力和罐壁的向外张力企图将罐顶与罐壁连接处拉开,造成罐顶与罐壁结合处被撕裂8处,同时罐顶栏杆也受到破坏。当油品泄露之后,油位下降,罐顶上举力和罐壁向外的张力减小,油罐部分复原,罐顶下降。这种分析与接地扁铁拉起的高度及呼吸阀连接短管穿过罐室顶部混凝土处的位移痕迹是相符的。

三、事故教训

(1)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安全的关键。由于该库不执行规章和操作规程,事前不计量,卸油作业中不检查,造成油罐超装跑油。如果严格执行规定,就不会造成这起跑油事故。环形道路地面排水管上阀门,按规定平时应常关,以防止跑油时从排水管流出,但该库排水管上阀门长期不关,造成油品从排水管流到库外。如果排水管上阀门关闭,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2)油罐设计必须将罐顶与罐壁结合处的强度设计低于罐壁和罐底任何部位的强度,以保证罐内压力增大时,首先从此处撕开,确保油罐内油品不会大量流出。该库油罐的设计是正确的,在罐内压力增大时,罐顶与罐壁结合部位首先撕毁,从而保存了罐内大部分油品,减少了油品的损失,也减少了因增大跑油数量而产生的此生灾害。小结:

一般人都知道,在任何单位,擅离岗位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油库(加油站)也是一样。擅离岗位不仅影响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容易引发重大事故。但是,在油库(加油站)收发(倒装)油料中,这样的事情却时有发生,一个原因是管理薄弱、人员素质差,另一个严重原因是在收发油料或倒装油料(特别是大批量油料)过程中,作业环境差、工作单调、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很多看罐人员大都先是根据油料数量、流速、油罐容量和经验,估计装满油罐的时间,到时间差不多时才上去检查,真正一直守在岗位盯着的并不多。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省事心理,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工作量去完成任务。因此,为杜绝在收发及倒装油料中擅离岗位问题的发生,有条件的油库对油罐可加装液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位报警器装置,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作业的安全度。

1.2.1.2私带火种引起着火的事故分析

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入库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有效的消防罩„„。严禁未按规定和无安全措施情况下在库区进行施工用火和生活用火。

——《石油库管理制度》

严禁携带一切危险品入库。加油站内不得采用明火取暖。

——《加油站管理制度》

1.2.1.2.1 严禁在油库周围吸烟,严禁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严禁油库旁边的临时住房内着火时把门打开,应该把门关闭,防止火势慢延,应该在油库旁边的临时住房内准备消防器材,以备不测,在油罐车没有工作,应该把油罐车辆口盖住,否则,会油气大量挥发,浓度不断加大,造成安全隐患。

【案例9】作业区住家属,吸烟引发油气着火

一、事故概况

某年4月20日18点30分左右,某石油站油库的4名工人到1名电工家属的临时住房闲谈。此房在库内泵房的西侧,原为一间接车员值班室。几人离开时,将未熄灭的烟头仍在了地面易燃物上,引燃了床下面的破棉手套、扫帚、牛皮纸、床板、床上衣物等。电工的爱人发现起火,便端起一盆洗脸水超火上泼去。此举未将火扑灭,火却越烧越旺。她急忙开门到外边去取水灭火。此时,在门外8m处的栈桥旁停放着15辆铁路油罐车,3辆车钢卸过油,空气中充满可燃气体。屋门一开,火焰立即从屋内喷出,顺泵房向东窜去,形成长40m、宽10m的火带,室内外一片火海。

事故发生时,泵房内1名卸油工首先发现火光,立即停泵并切断所有电源。其他人员很快赶到现场灭火。恰好在发生事故的前一天上午,油库组织了一次消防训练,市消防队讲解了消防知识和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发生事故的当天上午又进行了消防演习,因而火灾很快被扑灭。这些活动对扑灭这次火灾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事故原因

未熄灭的烟头引燃杂物,形成火焰,在开门瞬间,点燃收油作业后弥漫在门外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油库电气应用

三、事故教训

(1)该油库允许电工家属住在油库内,明显违反了《石油库管理制度》的规定:“禁止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

(2)4名工人携带火种进入业务区,在作业场所弥漫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情况下,聚在一起吸烟,酿成事故,反映了该库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进出业务区检查和收发作业管理等重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事故调查发现,该库安全教育学习组织不力,对上级要求的学习教育落在纸面计划上,没有付诸于行动,即便搞了也是走过场,业务人员根本没有入心入耳,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对在爆炸危险场所吸烟玩火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油库必须定期对全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学习。每半年组织全库人员开展一次安全防事故的预想、预查、预防活动”。

(4)收发作业时,没有油库领导现场值班,油罐车辆口没有用石棉被围盖,油气大量挥发,浓度不断加大,但没有人注意和纠正这个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1.2.1.2.2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严禁用打火机照明,应该对参与作业的民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无证不允许上岗。应该用防爆电器照明,这是一起因管理不严,严重违章引发的责任事故。一旦扑救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10】打火机照明,造成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91年4月22日晚,某油库半地下1000m3的2#油罐为其他单位代储的原油800t,加热后准备装铁路油罐车外运。20点20分左右,1名参加作业的民工到2#油罐顶部用打火机照明观察液位读数(遥测仪一次表处)。因位于掩体外的量油口开打,溢散的油气沿短管与掩体结合部的缝隙进入罐室,遇明火点燃,火焰沿缝隙窜入罐室2m多,民工手和脸被烧伤,民工带上从罐室内爬出呼救。油库警卫发现后报警,连长带全体人员5min到达现场,用石棉被、沙子、灭火器等灭火,约7min将火扑灭。随后,油库领导组织人员向油罐室喷射泡沫,经观察无复燃可能,21点30分时撤离现场。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二、事故原因

打火机照明点燃罐室区空气中弥漫的油气,造成着火事故。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因管理不严,严重违章引发的责任事故。一旦扑救失败,后果不堪设想。《石油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油库计量工、化验工、电工、„„等技术人员要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这起事故中,就是对参与作业的民工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又没有进行检查,民工不但带打火机进入油罐区,并且打火照明引发了火灾事故。

1.2.1.2.3 严禁不检查油库设备就投入工作,应该检查各种阀门是否完好,然后再投入工作,日常设备设施检修制度应该严格落实,储输油设备应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技术状况良好。

【案例11】汽车排汽管引燃过滤器喷出的汽油

一、事故概况

某年10月6日,某油库用发动机泵和加油车倒装航空汽油,由于过滤器阀门损坏,使用前没有检查,打开放气阀门后油品喷出。油喷到发动机排气管上着火,前来救火的民工又将输油管拉脱,造成火势蔓延。司泵员面部和头部2度烧伤,烧毁发动机泵、加油枪、胶管,加油库尾部烧损。

二、事故原因

汽车排气管引燃过滤器喷出的汽油,前来救火的民工又将输油管拉脱,造成了火势蔓延。

三、事故教训

(1)作业前准备工作不足,检查不细致、不认真,麻痹大意,致使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油库电气应用

(2)日常设备设施检修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储输油设备应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技术状况良好。

(3)灭火中的组织指挥不严密,人员缺乏扑救火灾技能,造成输油管拉脱,火势扩大蔓延。

1.2.1.2.4 严禁在油库内用普通手电筒照明,严禁油罐和卸油场地不安装静电接地装置,手电筒在开关瞬间产生电火花,引爆油蒸气,造成油罐爆炸燃烧。油罐和卸油场地应安装静电接地装置,使大量静电荷得到释放,油罐应该安装符合要求的固定卸油管线,不能将汽车卸油胶管直接插入油罐量油孔内卸油,否则会产生大量静电,形成大量油蒸气。加油站人员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必须使用防爆电器。

【案例12】非防爆手电筒照明引起爆炸

一、事故概况

1998年4月12日晚,某加油站在向地下卧式油罐接卸汽油时,因接卸人员使用普通手电筒照明时,引起油罐爆炸燃烧,随后引起相邻三个汽油罐爆炸燃烧,大火燃烧近4h,并造成1人死亡。

二、事故原因

(1)接卸人员违章使用非防爆手电筒照明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手电筒在开关瞬间产生电火花,引爆油蒸气,造成油罐爆炸燃烧。

(2)该站喷溅式卸油方式也是造成这次火灾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油罐未安装符合要求的固定卸油管线,而是将汽车卸油胶管直接插入油罐量油孔内卸油,产生大量静电,形成大量油蒸气。

(3)油罐和卸油场地未安装静电接地装置,致使大量静电荷不能释放。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三、事故教训

(1)加油站设施不符合设计规范,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如接卸场地和油罐无静电接地装置,卸油为喷溅式卸油方式。由此可以看出,设计的规范性对加油站的安全至关重要,是加油站实行本质安全管理的必要前提。

(2)从管理角度讲,加油站没有对所属人员进行监管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起码的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能力。加油站人员连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不允许使用非防爆电器都不知道,那发生此类事故是必然的。

1.2.1.2.5 严禁在油库采用明火取暖,严禁油库无关人员在库内待留,在油罐无液位计的情况下,不能卸油,在火灾初期时,在场人员不应该对发生的事故惊慌失措,应该采取果断的措施阻止火势蔓延,室内安装油罐有百害无一利。室内安装油罐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溢于积聚油气成为隐患,一旦着火,消防人员无法接近,搞不清起火部位,消防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这样必然延误灭火,甚至造成火势扩大蔓延,增大火灾损失。

【案例13】油罐跑油遇炉火引起火灾

一、事故概况

1987年9月1日18时40分,某县汽车运输队所属加油站因油罐溢油被炉火点燃发生火灾。

(1)加油站概况

该加油站与县石油公司加油站相距只有10m,设5座25m3卧式金属油罐,全部储汽油。油罐安装于地面罐室内,罐室高约7m,油罐架高约2m。罐室设两个门、花格墙、无窗户。油品从县石油公司用油罐汽车拉来(将两个卧式金属罐固定在卡车和挂斗上),用电动自吸泵和接胶管将油卸入油罐。加油间是一座圆形房子,室内设流量表,利用位差自流加油。油罐与加油间相距8m,两室间的输油管敷设在管沟内,管沟该不严并有洞。加油间和罐室的电气设备不防爆。罐室北端毗邻一间桶装润滑油库,内存几十桶润滑油。加油站北端有一座5m3的柴油罐和一间加油间,也是自流加油,用流量表计量。加油站南部有一排房子,其中4间是办公室和值班室,一间是泵房。在大门口有火炉棚,用作烧开水和做饭。加油站平面布置如图1-4所示。(2)事故经过

油库电气应用

1987年9月1日18时左右,从石油公司拉来一车汽油(卡车和挂斗上各装1个卧罐),用自吸泵向5#油罐卸油。由于操作人员不熟悉,油罐无液位计,上罐量油也不方便,因此,罐内有多少油,操作人员不清楚。第一灌油卸完后,油品从人孔溢出(人孔盖未上螺栓)。因罐室地坪比室外稍高,油品从油罐流淌到室外。当天下着小雨,室外地面积满了水,油品漂浮在水面到处扩散,工人和司机发现后,只忙于用脸盆收集油品,没有想到防火问题。看门老头立即停泵,并进罐室关闭阀门。这时油品流到大门口火炉附近,护火将油气点燃,院内凡是有油品的地方都起了火。加油站4名职工(2名是50岁以上的临时工,2名是家属女工)未经过培训,不了解油品性质,不知道如何处理,油品火焰沿地面烧到罐室,火焰烘烤着5座油罐,油罐人孔盖不严,人孔处也着了火。火灾发生时,现场有一辆客车加油,院内共有11人。加油站客车一见起火,很快开车跑了。县消防队来了2辆消防车,因为是水罐车再加上水泵和水带不好用,起不了灭火的作用,1h后,成都市来了8辆消防车,其中6辆是干粉和泡沫车。用泡沫车先将地面上的火扑灭,接着又将汽油加油间和平方的火扑灭。罐室内的火势较大,整个房子的门、孔洞都向冒烟喷火,消防人员进不去,用泡沫枪向房内喷射泡沫,打了1h,将地面油火扑灭,接着将油罐入孔口火扑灭。

在该事故中,加油站罐室的门烧光,1#、2#、3#油罐储油不多,罐壁烧成红色,局部向外凹陷;4#、5#油罐储油较多,5#油罐与管线连接处断开。罐室屋面被烧塌一个直径2m的孔洞。与罐室毗邻的柴油罐和柴油加油间未被引燃。所幸的是油罐没有爆炸。在场的11人全部伤亡,其中烧死2人,重伤3人,轻伤6人。

二、事故原因

这起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大门口的火炉引起的,油品没有流入火炉棚内,是炉火点燃油气造成的。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油罐无液位计的情况下,没有进行量油就盲目地开始卸油,最终导致了油料溢出油罐酿成火灾。此外,在火灾初期时,在场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对发生的事故惊慌失措,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阻止火势蔓延,从而使火进一步扩大。

三、事故教训

(1)从加油站平面图可以看出,火炉棚所建的位置是不适合的,违反了“加油站内不得采用明火取暖”的规定。

(2)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对油品性能和作业知识有所掌握才能上岗,不能随便什么人都去操作和管理。该站正是不符合这种要求,火灾发生后,拿不出处理办法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造成了极大损失。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3)室内安装油罐有百害无一利。室内安装油罐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溢于积聚油气成为隐患,一旦着火,消防人员无法接近,搞不清起火部位,消防设备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这样必然延误灭火,甚至造成火势扩大蔓延,增大火灾损失。

(4)从这起火灾可以看出,卧式金属油罐不易发生爆炸破裂。5座油罐内储油有多有少,有的是满罐,有的只有罐底,在大火中烧了3h,罐壁烧红,但没有发生爆炸,油品没有外流,因此进行加油站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使加油站最好达到消防要求。

(5)与加油站无关人员呆在加油站是造成这起火灾伤亡人数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加油站应当严格禁止无关人员在站内待留。另外,加油站规定客车加油时,乘车人员必须在站外下车。

1.2.1.2.6严禁油库机动车辆未熄火就加油,汽车电路漏电,致使油箱口与油枪形成电位差差生放电,从而引燃油蒸气。加油时,司机离开自己的车而去站外吸烟,给站内安全留下隐患。因为,这时一旦发生险情,汽车不能及时驶离油库站,会酿成大的事故。

【案例14】未熄火加油险些酿成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4年6月10日,一辆汽车驶入某加油站,停靠在标有70#汽油的加油机前,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司机跳下驾驶室,告知加油员将油箱加满。之后,司机离开汽车到站外吸烟。当加油员把油箱加满,往外提起有枪的瞬间,一团火光扑面而来,幸亏加油员机警灵活,随手拿起旁边放置的石棉被将油箱口堵住,使火焰窒息,避免了一次大的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原因

(1)汽车进站加油时,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加油员即进行了加油作业,违反了加油站安全管理规定。

(2)加油时,司机离开自己的车而去站外吸烟,给站内安全留下隐患。因为,这时一旦发生险情,汽车不能及时驶离加油站,易酿成大的事故。

(3)此次事故的关键在于:汽车在加油站时没有熄火,而汽车电路漏电,致使油箱口与油枪形成电位差差生放电,从而引燃油蒸气。

油库电气应用

三、事故教训

“所有机动车辆均须熄火加油”这条安全措施早已明文规定,但就是有个别加油站不严格遵守,有令不行,这是最容易酿成事故的。另外,加油站是服务场所,不仅要强化自身的安全素质,还兼有使加油车司机提高安全意识,宣传车辆用油、车辆保养的义务。

小结:在任何油库(加油站)都可以看到“消防重地、严禁烟火”等诸如此类的警示牌或标语。说明油库(加油站)在明火管理上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火种带入作业区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管理不严。外来人员及车辆到本库(站)加油是自己的经营客户,管理得不好,方法不当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另外内部工作人员可能有吸烟的习惯也会将火种带入。油库(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有油料(油气积聚)、氧气和点火源,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人都存在侥幸心里,认为自己带的火种(如打火机)只要注意,不会引发火灾。油库(加油站)——作业区(储存区)有了火种,就构成引发了火灾危险要素,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油库(加油站)必须不断改进方法,加强外来人员及车辆管理、火种管理,将火种管理落实到实处。

1.2.1.3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分析

油库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油库计量工、化验工、„„、司泵工等技术工人要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石油库管理制度》

1.2.1.3.1 严禁油库工作人员误操作,严禁油库工作人员不戴防火罩,操作工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有的责任心,不到现场进行交接班,不进行巡回检查,在液位超高发出声光报警的情况下,操作工不采取任何措施,应该从技术上减少失误的机会,对于极易造成认为过失的机械设备和操作方法,要有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设备、管道的颜色或标志都应明了醒目;阀门的启闭状态及归属关系都应有明显标识,设置位置应顺手、有序,方便操作人员辨识和正确操作;液位、压力、温度等主要操作参数不但要有显示,而且应有极限或危险状态的预报信号装置。

【案例15】错开阀门溢油不知,未戴防火罩引起火灾

一、事故概况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1993年10月21日江南某炼油厂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该炼油厂始建于50年代,最初设计年加工能力为100×10t,目前已达到每年750×10t,该厂的主要产品是汽油、航空煤油、柴油和轻质石脑油等。

发生火灾的310#罐属该炼油厂油品分厂六油槽岗位,共有储油罐11座,分为东西两个罐区,中间由一条13#路相隔。东罐区位于山坡上,有4座6000m3的70#汽油罐。西罐区分为东西两排,东一排由2座10000m3的90#汽油罐和1座3000m3的石脑油罐组成,西一排4座90#汽油浮顶罐组成,在310#罐与311#罐间设有隔堤。11#路西侧山坡上有2个10000m3的原油罐。

11#路、20#路和13#路与罐组防火堤间一条宽约1.5m的排洪明沟,排洪沟与罐组防火堤间有很多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工艺管道,占地宽度2m左右,防火堤内有一条排水明沟贯通隔堤和防火堤。310#罐距11#路55.15m,距13#路55.10m。11#和13#路路面很窄,不能满足错车要求,罐区没有环形车道和回车场地。(1)火灾形成过程

1993年10月21日13点3分310#罐收油结束,油迟高度为14.26m,白班操作工关闭了310#罐的进油阀门C,15时310#罐开始进行加剂自循环,这是需打开310#罐的进出油阀门C和A,但操作工误将311#罐的出油阀门B当作310#罐的出油阀门A打开,使得311#罐中的油泵入到310罐内。15时41分,310#罐液位达到14.302m,已超过安全高度(安全液位为14.30m),操作室内超高液位报警器开始报警。中班操作工认为是仪表报警,未查找原因就关闭了报警器。1min后,报警器又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中班操作工竟然置之不理,致使高液位警报一直持续到爆燃发生后,18时10分,距罐区南侧100m半成品油车间操作工闻到刺鼻的汽油味。全班人员出外检查,一名工人在返回更衣间时被汽油味熏倒(能致人昏迷的油气浓度为2.2%)。18时15分,一民工开着拖拉机路径11#穿越罐区,拖拉机排气管排出的火星引发了310#外溢汽油蒸气发生爆燃。同时11#西侧的山坡上的树木、防火堤及隔堤上的树木也被引燃,排水沟及排洪沟内的汽油燃烧成了一条火龙,310#罐浮顶边缘处形成了汽油的稳定燃烧。3名工人冒火进入罐区,关闭310#罐在阀门组处的进出油阀门时,却发现310#罐出油阀门A处处于关闭的状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是白班操作工误开了阀门B。(2)火灾的扑救过程

燃烧发生后2min,炼油厂消防队赶到了现场。因当时油罐浮顶的密封圈还没有完全烧坏,罐顶火势并不大。炼油厂消防队首先扑灭了20#路周围的流淌火,随即进入11#路,使用设置在罐组西侧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扑救罐顶火灾。但由于在加宽修缮防火堤的施工过程中,泡沫灭火管到被挪用并留有缺陷,这样从泡沫接口打入的泡沫都在地下流失掉了,没有能够通过管道达到罐顶上,因而错过了灭罐顶的最佳时机。炼油厂消防队又将1台大功率奔驰泡沫车布置在310#罐西侧的11#路上,但由于距离较远,再加上罐本身的高度,泡沫只能达到罐顶边缘,不能进入罐顶发挥灭火作用。

18时36分,市公安消防支队和其他企业专职消防队陆续赶到现场,此时油罐浮顶的环形燃烧面积已经形成。消防支队组织一部分人扑灭流淌火,另一部分人集中力量冷却

4油库电气应用

310#罐罐壁,50min后地面流淌火被彻底扑灭。

由于长时间的高温作用,310#罐罐前阀的法兰垫片被烧坏,一股强大的汽油柱直往外冲,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对310#罐体构成强大的威胁。23时左右,由于4~5h的燃烧,汽油温度升高,310#罐顶结构受损,溢出的汽油顺着罐壁下流,形成片火帘,火势更大了。灭火指挥部决定组织一次进攻,用泡沫枪和2台奔驰泡沫炮压制罐顶,但泡沫枪打不到箱顶上,布置在13#路上的奔驰泡沫炮车距离310#罐55.10m,泡沫无法全部打到罐顶上,加之使用的普通泡沫析水速度快,不能有效地覆盖环形油面,火势不仅没有被压下去,泡沫中析出的水反而使得罐中汽油漫流出来,形成了更大范围的流淌火。罐前阀门火曾一度被扑灭(使用了8只25kg的1211灭火器),但泄漏岀的汽油蒸气又瞬间被引燃,迅速在罐前阀门处形成稳定燃烧,灭火计划没有成功。

22日凌晨,各路增援力量赶到,清晨7时15分,火场指挥部确定了油罐火灾的总攻方案,从江都紧急调运40t氟蛋白泡沫,从上海空运25门泡沫炮。9时20分,灭火总攻开始。4门200L/s的移动式泡沫炮和2支50L/s的泡沫管枪直射310#罐顶部。30min后,尽管大量的泡沫喷在罐顶,但仍压不住熊熊火势,又过了10min,罐顶火势才开始减弱,10时20分,310#罐顶火被彻底扑灭。310#罐前阀门火灾大量的泡沫堆积覆盖下也终于淹熄。

二、事故原因

作业人员在进行310#罐加剂自循环作业时错开阀门,误将311#油罐中的汽油输往了310#油罐(容量为10000m3,已储有6500t汽油),液面限位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值班员却误认为是报警装置误报(以前多次发生过),未采取任何措施。汽油不断从油罐溢出,在油罐区附近积聚了约5×10m爆炸性混合气体。此时,一民工驾驶一辆四轮拖拉机行驶至310#油罐65.6m的马路处,排气管喷出的火星点燃了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着火爆炸。

43三、事故教训

该火灾事故,是建国以来第一起万吨级轻质浮顶油罐的重大火灾,扑救过程长达17h,直接经济损失38.96万元,造成2人死亡,两个生产装置停产,损失巨大。

(1)提高工人作业素质及安全意识

310#罐火灾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导致这才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操作工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有的责任心,不到现场进行交接班,不进行巡回检查,在液位超高发出声

第一章 油库电气的基本概念

光报警的情况下,操作工不采取任何措施等,而最关键的原因是操作工误开阀门致使串油事故发生。为了减少或尽量避免认为误操作,加强管理,科学地制定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业务素质及操作技能是极为重要的,除此,应从技术上减少失误的机会,对于极易造成认为过失的机械设备和操作方法,要有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例如认为的手动操作应与操作员的视觉、触觉等接受及处理信息和操纵反应能力相配。设备、管道的颜色或标志都应明了醒目;阀门的启闭状态及归属关系都应有明显标识,设置位置应顺手、有序,方便操作人员辨识和正确操作;液位、压力、温度等主要操作参数不但要有显示,而且应有极限或危险状态的预报信号装置。

(2)油罐区改建和扩建时必须按规范要求设计和建设,并满足消防操作的要求。1982年六油槽岗位油罐区改建时,未按有关规定要求对消防道路进行改造,罐区无环形消防车道,也未设供消防车调头的回车场,且道路宽度不足,这样给火场指挥带来了极大困难。按照要求,油罐区周围应设环形消防道路,山区的油罐区设环形道路即为困难时,须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油罐组间的消防道路宽度不宜小于3.5m,带有回车场的尽头式道路时路基宽度应大于6m。

310#罐所在罐组防火堤原为土堤,改建时只对土堤进行了混凝土处理,但土堤上种的树依然留存,违反了防火堤必须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包括不得附带其他可燃物)的要求,发生爆燃时树木全被引燃,扩大了火势。所以,防火堤必须要用非燃材料建造且满足不附带任何可燃物的要求。

罐组雨水排出口未设置封闭装置,310#罐溢流的汽油顺着排水沟穿越隔堤和防火堤流入排洪沟,形成了大面积流淌火。防火堤内雨水的安全排放是油罐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雨水排出口设置的闸板封闭不严,不能有效阻隔油品外溢,有些雨水排放管上设置的阀门因锈蚀而不能正常启闭。结合规范要求,建议雨水排放采用排水管穿堤,并在堤外设置可防锈蚀双重阀门,平时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保证雨水顺畅排放,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已阻止油品流出防火堤。

油库非静电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成品油销售市场逐步与世界接轨。自助加油站作为我国新兴的成品油销售模式,以其简单、便捷、高效的优点正逐步在我国各地推广开来。随着未来成品油销售利润的进一步下降及人力成本的不断升高,自助加油必将成为我国成品油销售的主要模式。

1 自助加油站的概念

在传统的全服务式加油站中,顾客加油时,只需将车驶入加油站,加油员便会帮助顾客完成加油和支付的全过程。而所谓自助加油站,指的是由顾客自行完成加油及支付过程的加油站[1]。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自助加油站主要分为全自助和半自助两种。其中,半自助加油站指的是部分加油机为自助加油机,部分加油机为全服务加油机,是自助加油站推广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2]。

与传统的全服务式加油站相比,自助加油站有着诸多的优点[3]:首先,自助加油往往采用刷卡的方式交易,符合当今数字支付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且在给顾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加油站现金暂存的风险,有利于油品销售的信息化管理。第二,自助加油可以大大减少顾客等待加油员服务的时间,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第三,自助加油站不仅降低了油品销售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也给顾客带来了切实的实惠。在实际中,由于自助加油站的用工成本较低,在自助加油站的加油往往会享受到一些优惠。

2 自助加油站的主要安全风险

作为我国成品油销售行业的新兴事物,自助加油站在推广以来就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由于成品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因此,如何保障自助加油站的安全运营是自助加油站大面积推广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国外自助加油站发生的各类事故来看,与传统加油站相比,自助加油站面临着一些新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2.1 静电风险

传统的加油站中,工作人员往往都穿有防静电服和劳保鞋等安全防护用品,所以静电起火的风险较小。但在自助加油站中,直接接触加油设备的是顾客,而顾客穿着的衣物和鞋子一般都不具备防静电功能,因而静电是自助加油站面临的一大安全风险。

2.2 操作风险

一般来说,加油站的员工在上岗前都要经过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而普通顾客则对加油设备的了解较少,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自助加油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引发事故。

2.3 犯罪风险

传统的全服务加油站一般都会配备较多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对加油站的各种财产实施保护。而自助加油站则通常只配备极少量工作人员,甚至经常会出现只有1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使得不法分子在自助加油站实施犯罪变得更加容易。

2.4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也是自助加油站中较为常见,而且危害较大的一种事故类型。由于自助加油站往往采用更加开放的建筑格局,因此导致发生交通事故时更容易直接对加油设备造成损害,进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3 自助加油站典型静电事故分析

3.1 自助加油站静电来源

静电是生活中极为常见一种自然现象,尤其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穿衣脱衣、整理头发等都会产生静电,当静电电荷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一般情况下,静电放电只会让我们感到稍许不适,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在加油站、矿区、油田等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地方,由于静电放电的瞬时能量很高,很可能会导致着火甚至发生爆炸事故[4,5]。

通常而言,在自助加油站中,静电主要来源于以下四种情况:(1)成品油流经过滤器、泵和计量器时易产生静电;(2)汽车自身所带的静电;(3)顾客身上的人体静电;(4)顾客向便携式油桶加油时易导致油桶内积聚静电。其中,后两种是导致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的主要因素。

3.2 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典型案例

(1)案例一:自助加油前未释放人体静电导致起火

2007年11月21日,美国Virginia的某自助加油站内发生一起顾客接触加油枪导致起火的事件,事故原因为该顾客在加油前没有释放人体静电。

(2)案例二:自助加油过程中离开,再次接触油枪前未释放静电导致起火

2004年2月12日,美国Oklahoma一名穿浅蓝色毛衣的女子在自助加油站加油时,首先将加油枪伸入油箱,然后打开油枪的开关并使用限位挡板固定,开始向汽车加注汽油。之后,在等待加油的过程中,又返回车内一段时间,出来后拍打了几下自己的衣服,并准备拔出已经加完油的加油枪,就在她碰到加油枪的瞬间,从加油枪口窜出了火苗。

(3)案例三:向便携式油桶加油导致静电起火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某自助加油站内,一名皮卡车主在进行自助加油时,在给自己的汽车加注完汽油后,又继续给自己车斗上放置的一个金属油桶加注汽油,在加油的过程中,由于静电积聚而起火。

(4)案例四:向摩托车内加油导致静电起火

2004年1月,国外某加油站员工在向一辆摩托车内加油时,由于静电放电而引发火灾。

(5)案例五:油枪静电着火后处置不当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2007年11月12日,一位美国德克萨斯州顾客在加油时由于未释放静电而引燃了加油枪,起火后,该顾客将油枪拔出企图踏灭,导致身上起火燃烧。幸好加油站工作人员及时将顾客身上的火扑灭,才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

3.3 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统计分析

根据美国PEI(Petroleum Equipment Institute)的报告[7],在1992年到2010年期间,PEI共收到176起加油站静电起火事故报告。此外,美国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还收到另外的34起静电起火事故报告(注:由于PEI和NHTSA的事故报告都是征集而来,所以实际的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比这个数量要多)。

3.3.1 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的主要形式

在PEI收到的176起静电起火事故中,有87例是在加油过程中返回车内,待加完油后再次碰触加油枪的瞬间起火;有39例是在加油前碰触加油枪起火;有32例则以上两种情况都没有;剩余的案例由于报告不够详细而无法确定。此外,根据ASTB(Australian Transport Safety Bureau)的统计[8],向便携式油桶内加注汽油也是容易导致静电起火事故的一种重要形态。由此可见,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自助加油前未释放静电导致起火。若在加油前没有释放人体静电,且所穿着的衣物不具备静电防护功能。在碰触加油设备的过程中,容易形成静电放电而引燃油气,案例一和案例五都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自助加油前释放了静电,但在加油过程中返回车内或去从事其它活动,导致身体带电,再次接触加油枪时静电放电而引燃油气;在案例二中,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为顾客在加油过程中返回车内,与汽车座椅发生摩擦而导致人体带有静电,再次接触加油枪时,与加油枪静电放电而引发了火灾。

第三,向便携式油桶加油导致静电起火。在向便携式容器加注汽油时,若容器是绝缘的,就很容易导致在加注过程中积聚大量的电荷,如果这些电荷持续积累并达到静电放电电压,就会产生静电放电而引燃油品。在案例三中,虽然车主使用的是金属容器,但由于皮卡车的车斗下方垫有塑料衬底,导致静电不能及时释放,最终电荷积聚放电而引发了火灾。

第四,向摩托车加油导致静电起火。大部分摩托车的油箱是塑料制造的,相当于向塑料桶加注油品,在加油的过程中容易导致静电电荷的积累而引起静电放电;此外,摩托车发动机在油箱下方,刚刚熄火后温度较高,万一撒落油滴会有起火的危险。

3.3.2 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的外部条件

(1)顾客的衣着。

在176起事故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地面类型(包括水泥、柏油路、岩石等等)、汽车型号、加油设备等等,但事发时94%的顾客都穿了普通的胶底鞋。而这种普通的胶底鞋很可能有着较大的接地电阻而导致身体静电无法及时释放,容易引发事故。

(2)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176起事故中,按照月份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很显然地看出,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多发于11月到3月之间,此段时间往往气候比较干燥,更加容易产生静电。而从美国各州的加油站静电事故统计结果看来,干旱多风的内陆地区的静电事故也往往较多[7]。

(3)加油设备的影响。

根据PEI的统计结果,在普通加油枪和带有油气回收功能的加油枪上,均发生过类似的静电事故。但在具有仰角自封的加油枪上(即加油枪在一定的正常加油角度内才能开启,当角度异常时会自动关闭),则没有发生过静电事故。此外,根据PEI文献中的结论,在同时使用加油油气回收及车载油气回收装置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静电事故[9]。这就表明,充分的油气回收装置及仰角自封式加油枪能够有效地防止油品泄漏,从而降低加油设备周围的油气浓度,防止静电事故的发生。

3.3.3 向便携式油桶加油的静电事故统计

根据ASTB(Australian Transport Safety Bureau)的统计,在1990到1995年搜集到的20起向便携式油桶加注汽油而起火的事故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8]。

从表2中不难看出,向便携式容器加注油品时,首先要保证容器本身是安全的,最好采用能够良好导电的金属容器;其次则要在加注油品时,将金属容器直接放置在大地上,确保积聚的静电能被及时、良好地消除,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千万不可为了方便而直接将容器放置于车斗或车厢内,这种做法是比较危险的。

4 自助加油站静电起火后的正确处置方法

在案例五中,由于顾客在静电起火后采取了不合理的应急措施,不仅导致了火势蔓延,而且也伤害了自身,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一般来说,静电起火后绝大多数顾客的第一反应是将加油枪拔出油箱或油桶,这样的作法实际上是不合适的。静电起火后的正确处置方法应为:

(1)将着火的加油枪继续保持在油箱或油桶内。众所周知,发生燃烧的三个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及高温;由于油箱和油桶内的空气含量非常少,油品在燃烧时只能通过接触油箱或油桶口的氧气进行燃烧,过程不会很剧烈;而一旦将油枪拔出,则会使高温油品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并喷洒在周围其它物体的表面,使火势迅速扩大、蔓延。

(2)迅速报警并寻求加油站员工的帮助。发生火灾后,首先应该确保自身安全,尽快离开现场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5 自助加油站静电防护措施总结

(1)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和地区要特别注意静电防护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在活动时皮肤和衣服会相互摩擦而产生静电,在周围湿度较高时,空气的导电性增强,产生的静电电荷会被及时带走,无法达到放电能量;但在气候干燥时,空气的导电性变差,人体静电会不断积聚,当碰触到加油枪时,更容易发生静电放电现象。从本文3.3节中的分析结果看来,自助加油站静电事故也多发于气候干燥的季节和地区。因此,在气候干燥时,自助加油站要特别注意静电防护问题,加大静电安全防护的宣传力度。

(2)自助加油站应设置更加有效的静电释放装置

目前,我国的自助加油站中往往缺少必要的静电释放装置,或者是仅仅安装了传统的静电触摸释放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顾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几乎没有人会在自助加油前首先释放人体静电,给自助加油站的安全运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10]。

为此,自助加油站应安装一些新型的、更加人性化的静电释放装置。如:①在操作键盘上设置静电释放装置,使顾客在按键的同时能够释放静电;②将静电释放触摸按钮设置为“不触摸则不能开始加油”的模式;③研发新型的亚导体加油枪保护套,使顾客在接触加油枪时能够平稳地释放人体静电,避免放电打火现象;④加油枪上不刷漆或刷导电性良好的油漆,保证顾客在接触加油枪时能够迅速将静电释放掉。

(3)自助加油站内应针对新风险增设警示标识

传统的自助加油站中,一般都会设有“熄火加油”、“严禁烟火”、“禁打手机”等标示。而随着自助加油站的不断推广,还应在站内增设“加油前请释放静电”、“每次碰触加油设备前请释放静电”、“禁止私自向便携式油桶加油”、“禁止向摩托车加油”等标识。

(4)加强对顾客的安全宣传

提醒顾客在加油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去从事其它事情。应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提高顾客的安全意识,让顾客认识到加注油品是一种有风险的活动,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加油设备始终在自己的可视范围内,并不去从事其它活动。如本文3.3节中所述,约有50%的静电起火事故都是由于顾客在自助加油过程中返回车内,然后未经过静电释放便再次接触加油枪而导致的。为此,澳大利亚等国家已明确规定,自助加油枪应是无档位的油枪,要求顾客在加油过程中一直扣住油枪开关进行加油,避免再次接触而导致静电火灾事故的发生。

(5)自助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应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在自助加油站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检查加油枪胶管上的金属屏蔽线和机体之间的静电连接;加油机胶管上的屏蔽线和机体之间的静电连接由于经常移动,有可能发生断裂而接地不良,导致无法消除静电而容易引发事故。②严禁顾客直接向便携式容器、摩托车油箱直接加注油品;③向便携式油桶加油时要将容器直接放置在地面上;④向铁制容器内加油时,必须保证枪口触到桶底,不能喷溅式加注;⑤向塑料桶或摩托车内加油时,应先将油品加入铁桶内,再将铁桶提到安全区域,通过漏斗将油品注入。

6 结语

总之,安全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自助加油站也不例外。在为顾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自助加油站应充分认识到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有效确保顾客、员工的生命安全及企业的财产安全,为自助加油站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B50156-2012.加油与加气站设计施工规范[S].

[2]金万刚.自助加油站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4):10-11,52,67JIN Wan-gang.Discussion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self-help gas station[J].Petrochemic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2010,(4):10-11,52,67

[3]吴世阳,付强,等.自助加油站建设模式及技术应用研究探索[J].天然气与石油,2012,(4):91-94,104WU Shi-yang,FU Qiang,et al.Construction mode and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self-service gas station[J].Natu-ral Gas and Oil,2010,(4):10-11,52,67

[4]白光弼,张朝临.加油站静电灾害的形成与防护措施[J].安全、环境和健康,2002,(2):31-32BAI Guang-bi,ZHANG Chao-lin.Forming and preven-tion of disaster resulted from static electricity at fuelingstation[J].Safety,Health&Environment,2002,(2):31-32

[5]李成东.加油站的静电危害及预防[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6,(1):21-22,46LI Cheng-dong.Harms of electrostatic at gas stations andprecautions[J].Depot and Gas Station.2006,(1):21-22,46

[6]张申宁.加油站起火,静电是杀手[J].现代职业安全,2005,(3):56-57ZHANG Shen-ning.A fire accident in gasoline stationcaused by electrostatic[J].Modern Occupational Safety,2005,(3):56-57

[7]Robert N.Renkes.PEI Report:Fires at Refueling SitesThat Appear To Be Static Related-Summary[R],2010

[8]ASTB Report:Static fires at retail petrol stations[R],2005

[9]Robert N.Renkes,Charley Sunderhaus.Why Are Vehi-cle Fires During Refueling Declining?[J].PEI Journal,2011,(1Q):25-28

油库静电危害与预防分析 篇3

1 油库静电产生的原因

1.1 静电定义和产生

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 在一般状态下, 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 对外不显带电现象, 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 物体之间就会发生电子得失,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如果物体对大地绝缘, 电荷无法泄漏, 就会停留在物体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 这种电荷就被称为静电。

在一定的条件下, 物体所带电荷不能流失而发生积聚, 就会产生很高的静电压, 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 物体之间会出现电火花, 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

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油库的油料在收发、运转、移动过程中, 油料分子之间、油料与输油管壁之间、油料与被输入体之间、油料与空气之间、油料与其它物体之间等, 都存在着相对的摩擦, 便产生了静电。

另外一种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 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 将发生电子转移, 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人在活动过程中, 衣物与外界介质或衣物之间的接触分离, 以及其它原因会使衣服、鞋底带有一定量的静电荷。

1.2 影响油料带电的因素

油料在储运工程中的带电形式多种多样, 但归纳起来有4种, 即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带电;沉降带电。影响油料带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水分对油品带电的影响。

在高电阻率的油料中混有水分, 不论是在输送到管道中, 还是在储油罐中都会增加带电危险。当混入的水分在1%~15%时, 极易产生静电危险。

(2) 管材对油品带电的影响。

管线材质对油品带电的影响, 主要是管线电阻率的差别对静电消散的影响。由于管线的电阻率差别很大, 因而对静电的消散有较大的影响。另外管线内壁越粗糙, 液体与管线内壁冲击和分离的机会也越多, 产生的静电也越大。

(3) 油品的电阻率对油品带电的影响。

电阻率过高或过低都不会带上较多电荷, 电阻率在109~1011Ω.m范围内的油料容易产生静电。我国的轻质油品大多在这个范围。

(4) 油品的流动状态对油料带电的影响。

油品从层流到紊流的过程中, 对油品带电的影响是:一方面由于本身的热运动和碰撞可能产生新的空间电荷;另一方面是因速度梯度的变化, 使扩散层电荷趋向管中心, 从而使整个管线的电荷密度比层流时提高了。在实际工程管线中, 由于管壁障碍、转弯、变径等情况的存在都会使液体处于紊流的状态。

(5) 油品流速对油料带电的影响。

油品的流速对油品电荷的产生会有较大影响。流速越大, 电荷量越大。因此, 应当在油料作业中控制油品的流速。

(6) 过滤器对油品带电的影响。

由于油品的质量要求, 在装卸油时, 油料都需要经过过滤器。经过过滤器的油品, 由于与过滤器发生剧烈摩擦, 大大增加了接触和分离的强度, 可使油品的电压增加10~100倍。

2 油库静电的危害

油库是储存、收发、中转油料的基地, 油库静电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油库静电火花放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油库存在着大量的石油产品, 油库各区又时刻弥漫着爆炸性混合气体, 如果有火源出现, 就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由于油品的物理性质决定, 油品在储存、运输、装车、装罐、装船, 以及在倒罐和油品调合的环境中, 具备了液体静电起电以及积聚的条件, 又加之这些操作还达不到密闭的条件, 就为爆炸和火灾危害埋下了潜在的因素。从20多年的统计资料看, 着火爆炸事故中, 由于静电引起的事故占10%以上, 对油库及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很大, 需要特别注意防范。

二是可能引起人体伤害。由于人体在运动中特别是穿着化纤衣服时, 会产生积聚大量静电。如:人在橡胶板或地毯等绝缘地面上走路时, 因鞋底与地面不断的接触、分离而发生接触起电, 可使人体带上2~3kv电位;当将尼龙纤维的衣服从毛衣外面脱下时, 人体可带10kv以上的高压静电。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 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 因此, 必须重视对人体静电引发火灾的预防。

三是可能影响油库正常作业。在油库作业中, 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 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元件的误操作。因此也要加以足够的防范。

油库产生静电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设置排静电装置, 或者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装卸油品作业或油罐输送油时, 流速过快、喷溅式灌装油;使用塑料管输油和用塑料桶装油等, 产生和积聚静电, 并放电引燃油气。

3 油库静电预防措施

对于油库来说, 控制油库静电危害的基本途径是:防止电荷产生、电荷积聚、静电放电和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如果消除其中的一环, 就可以大大避免静电火灾的危险。

3.1 油库防静电基本措施

3.1.1 减少静电的产生

(1) 限制油品流速。

油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 与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 故控制流速是减少油料产生静电的有效方式。一般进油最初流速应限制在1m/s左右。

(2) 改进灌装方式。

装油方式包括两种:从底部潜流装油;从顶部喷溅装油。一般地说, 油料从顶部喷溅灌装比从底部潜流装油产生的静电高一倍, 故从底部进油的方式较好。若采用顶部进油的灌装方式, 则应把鹤管插入罐的底部。

(3) 防止不同闪点的油料混合及避免杂质混入。

正常情况下, 在低于其闪点温度下输送油品不会发生事故。但是, 若将这种油品注入装有低闪点油品的容器内, 重质油就会吸收轻质油的蒸气而减少容器内压力, 使空气易进入, 从而导致未充满液体的空间由原来充满轻质油气体转变为爆炸性油气—空气混合物。一旦出现火源, 即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1.2 防止静电的积聚

(1) 各种设备设施的静电接地。

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 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 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采取正确的接地措施。

(1) 储油洞库内的油罐、油管、油气呼吸管、金属通风管、管件等, 应进行静电接地连接。

(2) 储存甲、已、丙A类油品的金属油罐, 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3) 覆土油罐的量油孔、呼吸阀、阻火器、采光孔、罐体及罐室等露出地面的金属构件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4) 油罐上安装的信息系统装置, 其金属的外壳应与油罐体做电气连接。

(5) 油库专用铁路线与电气化铁路接轨时, 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的钢轨、输油管道、鹤管、栈桥等应做等电位跨接并接地。

(6) 铁路油品装卸栈桥的首、末端及中间处, 应将钢轨、输油钢轨、集油管道、鹤管、油槽车、栈桥等相互作电气连接并接地。且至少有两处以上的接地体。

(7)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及变径等处应接地, 管路应每隔200~300m接地一次。平行的管路之间在固定管墩 (架) 处必须做跨接。

(8) 输油 (油气) 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9) 汽车油罐车或油桶的灌装设施, 应设置与油罐车或油桶跨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

(2) 人体静电的消散。

为了预防人体静电的危害, 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 在爆炸危险区域的入口处应设立人体排静电装置。

(2) 进入爆炸危险场所的工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鞋、防静电服或棉制工作服, 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防静电劳保用品和工具。

(3) 在爆炸危险场所, 严禁穿脱化纤服装, 不得梳头、拍衣服、打闹。

(3) 降低绝缘物质的电阻率。

油库使用的塑料材料、橡胶等绝缘物质可采用掺导电物质 (如碳黑、金属短纤维、石墨粉等) 的方法降低电阻率。油品可加入微量油溶性抗静电添加剂, 从而抑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4) 设置消静电器和静电缓和器。

消静电器即静电中和器, 是消除和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可安装在管道出口处, 通过不断向管道注入极性相反的电荷来达到中和的目的。静电缓和器是结构简单且消静电效果较好的装置。当油品经过过滤器时会产生大量静电荷, 因此, 可在过滤器的尾部加大空间, 使之成为过滤器与缓和器的组合体。

(5) 增加空气湿度。

介质处在潮湿的空气环境将吸附水分, 使介电物质表面电导率提高;而空气越干燥, 越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因此可通过给加油区、储油罐区及油罐车等喷入水蒸气或洒水, 增加作业环境的空气湿度, 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3.1.3 消除静电火花放电现象

在油罐、油罐车中的导电物会因静电感应而带电, 因此必须清除储油容器中的导电物, 如导线、浮子、量油筒、垫片等金属物。另外, 制造、检修储油罐、油罐车时, 其内壁不应遗留突出物, 以防止由于静电感应而造成金属尖端火花放电。

3.1.4 防止爆炸性气体形成

(1) 防止可燃液体的泄漏与扩散。

油品失控不仅会造成物质的损失, 而且是油库着火爆炸事故的重要隐患。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安装,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检查维修, 防止油罐、油管、油泵、阀门、油桶等器材设备的跑、冒、滴、漏。

(2) 改善危险区域作业环境。

在油蒸气易聚集的地点加强通风或采用通风装置。如洞库、离壁式覆土油罐、半地下泵房等应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泵房、灌桶间桶装库房必须注意通风, 及时排出油气, 使其浓度不处于着火爆炸范围内。

3.2 油库业务作业防静电措施

3.2.1 铁路油罐车装油作业防静电措施

(1) 装油之前, 油罐车必须进行可靠接地, 使鹤管、油罐车和钢轨成为等电位体。

(2) 应将鹤管插入到距罐底200mm处。

(3) 灌装初始速度不得大于1m/s, 直到鹤管口完全浸入在油中以后才可逐渐提高流速。

(4)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鞋、手套。

(5) 严禁在进油时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必须待装完油且充分静置后方可进行。

(6) 当使用精细过滤器时, 宜在连接精细过滤器与鹤管的管道上装设静电消除器。

(7) 改装不同品种的油料时, 特别是装有汽油的罐车改装煤油、重柴油时, 必须放尽底油并清洗, 在确认无爆炸混合气体后才能进行装油作业。

3.2.2 汽车油罐车装油作业防静电措施

(1) 装油之前, 必须将车体进行可靠接地。

(2) 加油鹤管必须做可靠静电接地, 且与汽车油罐车的静电接地是同一静电接地体。

(3) 灌装速度不宜大于4.5m/s。

(4) 加油鹤管必须插入罐底, 距底部不大于100mm为宜, 其出油口宜制成45°斜面切口。

(5) 加油完毕后, 必须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才能提升鹤管和拆除静电接地线。

(6) 改装不同品种的油料时, 特别是装有汽油的罐车改装煤油、重柴油时, 必须放尽底油并清洗, 在确认无爆炸混合气体后才能进行装油作业。

3.2.3 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防静电措施

(1) 禁止让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2) 轻质油料进入储油罐后, 须经静置一段时间后, 方可检尺、测温和采样作业。

(3) 测量人员在检尺、测温和采样时, 必须清除人体所带静电, 作业时必须穿着防静电服、鞋。

(4) 凡是用金属材质制成的测温和采样器, 必须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绳索, 并与罐体进行可靠接地。

(5) 检尺、测温和采样时不得猛拉猛提, 上提速度应不大于0.5m/s, 下落速度不大于1m/s。

(6) 储罐测量孔必须装有铜 (铝) 测量护板, 钢卷检尺进入油罐时必须紧贴护板下落和上提。

(7) 严禁在测量时使用化纤布擦拭检尺、测温盒和采样器。

(8) 测量人员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作业, 上衣口袋内不得装有金属物件, 以防跌落在罐口上产生火花或跌入罐内。

(9) 进行上述作业时应背风进行, 作业后应立即将罐口盖严。

3.2.4 储油容器清洗装油作业防静电措施

(1) 不准使用汽油、苯类等易燃溶剂进行设备器具的清洗。

(2) 使用液体喷洗盛装易燃、可燃液体设备时, 压力不准大于0.98MPa。

(3) 不准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清扫。

(4) 采样器的清洗, 必须用所要采样的同类油品进行清洗, 清洗用过的和剩余的样品不准倒回罐内。

(5) 在易燃易爆场所, 不准使用化纤材质制作的拖布、抹布擦拭物体和地面。

(6) 不准在一个容器内同时采用人工和机械两种方法清洗。

4 结束语

静电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因其存在非常隐蔽, 事故前不易被发现, 因此对油库安全是一大威胁。只有全面认识静电的产生过程及静电危害的形成条件,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除静电灾害的发生, 预防油库各类静电事故。

参考文献

[1]樊宝德, 朱焕勤, 许军.油库安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6.

[2]冯刊民, 王丰, 唐清.油库事故分析与预防[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纸盒变家具课堂教学反思下一篇:环境保护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