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90学时培训总结

2025-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90学时培训总结(精选4篇)

信息技术90学时培训总结 篇1

首先非常感谢**继续教育中心能够提供这次学习机会,感谢学校领导能够让我去参加学习培训,我感到很荣幸,并且也十分珍惜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

在学习培训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求实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对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中所用到的软件和教育工作所用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从中收获颇多,每天心里都感觉满满的,很充实。以下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此次培训针对性、实用性非常强,有利于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竞赛培训工作。这次分别重点详细的培训了flash、ppt课件制作、photoshop图片处理,音频视频的剪辑和机器人竞赛培训,加上各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使我大开眼界,原来许多无从下手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对原来零零散散的一些知识和概念也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整理和概括。最值得称道的是,有很多培训我们的老师也是培训者(熟称“土专家”),他们经验丰富,而且很接地气,我们平时遇到的难题在他们的思考下都一一解决了,而且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实用,值得实践,值得推广。

其次,本次培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专家的理论水平有一定的高度,他们侃侃而谈,从中也可以看出,任何事情做好都要站到一定高度,否则就没有重点和方向。而专家们的理论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我感觉到自己收获良多,很多以前没遇到或者说遇到了不太懂怎么解决的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不能说能够立即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向是逐渐能够掌握到的了。比如说信息课堂整体规划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找学生感兴趣的,引导学生注意信息的处理收集应用;用算法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困惑等方法。

再次,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重要的是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正是缺乏这样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所以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而不是一味保障教学办公电脑的稳定使用,网络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校园网站及其他应用可靠运行。学校的网络应该尽量外包给电脑公司,毕竟我们是教师,而非修理工,我们的专业不能忘,我们的教书育人的目的不能忘,总之教好书,育好人,不忘初心。

这次培训,是我工作学习的一个加油站,让我有了一个更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同时也认识到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90学时培训总结 篇2

这次非常高兴能参加杭州师范大学组织的小学音乐奥尔夫教学法与新体系教学实践专题90学时培训。短短12天的培训即将结束,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通过这次培训,受益匪浅,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奥尔夫教学法,希望能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之前听说“奥尔夫”已经好多年了,但是一直都是模模糊糊。此次参与学习中,了解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背景和创始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我们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资深专家的讲座。有刘宏伟老师、陈蓉老师、徐迈老师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中对陈蓉老师的印象是最深的。我被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教学设计深深地吸引。陈蓉老师以灵动的教学、优美的体态以及多种乐器的演奏为教学特点,形成属于自己的“陈蓉风格”。她清晰动听的吉他声、美妙感人的歌声、优美舒展的舞姿,无不展示着她深厚的艺术底蕴,显示出专业艺术的无穷魅力。陈蓉老师的音乐活动就是在游戏中让学生获得音乐的各项能力,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陈老师请参加培训的老师来做学生进行实际课堂模拟教学,总体感觉陈老师的教学特征有:互动环节多,音乐感受力强、肢体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自然优雅、很有渲染力富有童趣。陈老师的每一个音乐活动都是不同风格的展现,并在不经意间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玩”音乐的过程中提升了孩子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数学90学时培训总结 篇3

数学90学时培训总结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动的水”作为一线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实施新课程中会不自觉地走上老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很感谢这次为我们进行系统培训的教师进修学院,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好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而这次专家们给了我明确的回答。今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头脑风暴。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小学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小学数学90学时培训总结 篇4

东阳市南市街道南溪小学

吴玉萍

今年的3月,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90学时的培训。培训一开始,负责数学的金老师就向我们培训的学员提出培训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创新培训模式。这次90学时培训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有专家讲座,现场互动形式,还有深入课堂的听课和学员上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学到许多好的教学方法,而且进一步增加了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解决了一些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疑难困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校请来了教育战线的有关领导和各地的名师给我们做专题讲座,如开学典礼上张建芳处长的讲座,让我了解了课堂教学转型的重点,知道了寻找好的课堂教学的特质,张处长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教育的现状,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关系,建议当前的课堂应该从“对话中心”向“任务中心”课堂转型,从“被动接受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转型。让我们直接接触了小学数学的前沿信息,拓展了视野,感受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阶段,全班学员分为好几个小组,每组选出学员代表进行组内实践研讨、展示。实验共同体组内学员上课代表内容涉及各个年级段,如潘兴阳老师执教的《正负数》,杜淑燕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速度》,梁晓明校长执教的六年级的《比和比例》等都非常精彩。上课的老师在前期学校磨课的基础上,在组内学员们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如何上等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在这次的90学时数学培训活动中,我们还有幸听到了很多名师的课,如省特级教师朱国荣的《可能性的大小》,学科带头人葛敏辉老师的《解决问题》等。

通过听课、评课的过程,让我明确了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增强了教学基础理论,更新了教育理念。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观念。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要继续不断学习和钻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工作,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接触新的教育观念,最终投入到课改中,真正的走进新课程教育课堂。

听了一堂堂同事和名师的示范课,让我深感: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效率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并尽可能地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出发,对教学进程进行精心编排,设计中坚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有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小朋友才艺比赛主持稿下一篇: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