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幸福是什么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的幸福是什么(共11篇)

人的幸福是什么 篇1

一、幸福是温情的体验, 是最美妙的感觉

幸福, 是恋人相拥时的甜蜜, 是久逢知己千杯少的情怀。

幸福, 是依偎在妈妈怀抱里的温馨, 是抚摸婴儿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 是“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承诺, 是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完满。

幸福是一种体验, 幸福是一种感觉, 这种体验和感觉使人心情舒畅, 使人甜蜜愉快。

二、幸福是得到和拥有时的满足

对人生而言, 幸福就是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孝亲又敬长, 儿孙亦满堂。

对有的人来说, 幸福不过是吃饱喝足, 闲暇惬意,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对大部分男人来说, 幸福就是功成名就, 幸福就是豪宅名车, 幸福就是娶到“白富美”。

对大多数女人而言, 幸福就是貌美如花, 幸福就是珠宝玉器, 幸福就是嫁给“高富帅” (最好是韩剧里的“欧巴”) 。

对追逐名牌的人来说, 幸福就是爱马仕、芬迪、普拉达, 幸福就是劳力士、江诗丹顿、卡地亚, 幸福就是香奈儿、纪梵希、海蓝之谜。

这样的得到和拥有, 的确让人满足, 使人幸福!人生如此, 夫复何求?

只可惜哪有如此完美的人生?除了得到和拥有, 生活中我们也会失去和放下很多东西, “拿得起, 放得下”“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舍得舍得, 没有舍, 哪有得”, 这些话无不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放下”不是放弃, “放下”是另一种得到, “放下”是哲学。

三、有时候, 懂得“放下”也是幸福

人不可过于贪心, 也不可过于执念, 更不可过于狂妄。有些时候, 懂得让自己“放下”, 缓一缓, 静一静, 想一想, 属于你的幸福或许就随之而来。

清朝权臣和珅, 一生贪得无厌, 家产多过朝廷十五年国库收入之总和。最后, 还是被嘉庆皇帝以二十条大罪赐死自尽, 年仅49岁。如果和珅能早一点懂得“放下”, 放下无止尽的贪念, 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如果懂得“放下”, 放下潘金莲, 放下这段一开始就带有诅咒与报复的婚姻, 或许就能免却杀身之祸, 以武大郎的勤劳和手艺, 要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也绝非难事。

六年前 (2010年10月16日) , 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区内驾车撞倒两名女生造成一死一伤, 非但没有丝毫歉意, 竟然还叫嚣着“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我去”, 一区区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的儿子, 其嚣张跋扈, 令人发指!最终也难逃牢狱之灾。如果李启铭能早一点懂得“放下”狂妄, 则后果或将改写。

更不用说近年来落马的“大老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蒋洁敏、李东生、谷俊山、刘铁男、李春城之流, 如果这些人都能够懂得什么时候该“放下”, 又怎会断送自己早已到手的仕途和幸福?

所以说, “放下”需要智慧, “放下”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得到, “放下”是哲学, “放下”也就意味着幸福。

大家不妨想想, 在人的一生当中, 我们是不是也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放下”的?

四、幸福与否往往来自于比较结果的不同

别人生来就根红苗正英俊潇洒, 而你却长得歪瓜裂枣人模狗样, 你会自信吗?别人的老公年薪50万, 而你的老公年薪才5万, 你会快乐吗?别人的妻子像范冰冰一样美丽动人, 而你的老婆却只能跟“凤姐”媲美, 你会开心吗?别人的孩子选名校进重点, 而你的孩子却只能读普通学校, 你会甘心吗?别人都评上高级职称了, 而你却还是初级或中级职称, 你满意吗?别人可以从城市玩到农村, 从国内玩到国外, 而你却只能宅在家里, 你觉得日子美好吗?不自信、不快乐、不开心、不甘心、不满意、不美好, 什么都是不, 那你还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吗?!

人比人, 气死人。真是越比越伤心, 越比越痛苦。如果能换一种比较方式, 换一个比较点, 你的感受或许立刻就不一样了。比如, 虽然你英俊潇洒, 但却没我有本事;虽然你老公收入高, 但却没我老公对我好;虽然你老婆很漂亮, 但却没我妻子贤惠能干;虽然你孩子读重点, 但却没我孩子乖巧明事理;虽然你职称高, 但却没我受欢迎;虽然你经常旅游玩自拍发朋友圈, 但我也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瞧瞧, 幸福感不就来了吗?

即便你什么都不是, 什么都不如别人, 只要你再想想动荡中的流离失所、战乱中的白骨累累、想想叙利亚的难民危机, 想想恐怖事件中的受害者……或许你就会为自己生在一个和平而强大的国度感到幸运和满足。

人的幸福是什么 篇2

在海天培训经历了“起步创业期”“改革转型期”“发展壮大期”之后,魏义虎和俞敏洪、刘星等这些教育培训的掌门人一样,一方面引领着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行业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发展蓝图。

师资决定成败

涉足教育行业源于清华大学胡金德教授的一句箴言:你善良、好学,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做更大的领域呢?

一番勉励之语让年少即不甘平凡的魏义虎激情澎湃。同时,出身农村的他因为家境贫寒,未能很好的接受正规的教育,也渴望能在从事教育这一高尚的职业中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1996年,五校名师考研班正式成立,这便是海天教育的前身。其中包括了清华、北大、人大、北外、北理五所中国名校的多位富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名师组成。而真正拥有这般强大团队的职业教育机构在当时乃至现在都不为多见。组建这支团队,对于当时初来乍到教育行业的魏义虎实属不易,也许是被魏义虎善良、质朴中带着的那份稳重和胆识所打动,是其中最好的解释。

现如今,把海天教育称作考研辅导“老字号”,实不为过。因为除了进入这一领域时间较早以外,还凭借强大的师资团队。用魏义虎的话来说,从白手起家到今天一手打造出硕果累累的海天集团,靠的就是能圆梦学子的海天教育教学团队。

从五校名师考研班到国内首家独创团队作战再到打造一流考研机构的海天教育集团,魏义虎带领他的团队花了整整16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这支团队建立不仅使海天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还让他找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秘诀——师资决定成败。

如果拥有了一支经得起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团队,而不去很好的经营它、不与时俱进,肯定要在激烈的职业教育中被淘汰。

为了持续向高级辅导系统的教学研究及课程升级注入永久动力和竞争力,海天教育集团整合所有的资源,在2010年,成立了“鲲鹏”研究院。现在的研究院共有研究员352名。其组成人员均为教授、副教授等名师打造而成。

个性化教育是关键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佳地发展。”魏义虎说,作为考研机构来讲,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性格的同学,也必须采取不同的辅导模式。

“拿80后的孩子来说,85以前和85以后的孩子就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完全不一样,这需要安排相对应的老师去辅导。”

“三本的同学和一本的同学完全不一样。对于三本院校的一些考生,基础可能会相对差一点,一部分学生甚至英语四级还没有考过。那么,考研的压力和难度就会比较大,就必须有细化的辅导模式。”

为此,海天凭借着多年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出了适合各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即除大班课程教学外,还推出了“飞跃计划,一对一,全程封闭特训”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辅导培训。

魏义虎说,大班课程老师主要针对的是普通的学生,而对于考研基础差尤其表现在英语和数学上的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一对一’教学,海天考研以前没有这类教学,但现在,海天的‘一对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市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体。”魏义虎告诉记者,一方面,现在的90后,在学习上有一种惰性,以前经历过“一对一”辅导,特别认同“一对一”辅导。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三本或艺术类的学生,本身基础,需要“一对一”这样更加细化的教学方法。

建立教育新秩序

“做教育一定要讲良心,现在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钱花了是小事,但孩子的前程耽误不起,对更多农村的孩子来讲,大学毕业了考研就这么一次机会。”

在公司的例会上,魏义虎曾不止一次的这样强调。而这一点也得到了海天所有老师的认可。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个别辅导机构不惜以虚假广告和师资欺骗学生,严重影响了考研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2008年3月,针对教育培训市场上出现的混乱状态,海天教育倡议发起了“考研自律联盟”。2009年12月,为规范考研行为,海天教育发布《2009中国考研行业白皮书》。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出加强对考研培训市场的监管。

魏义虎说,海天之所以发起“考研自律联盟”,旨在以身作则,积极推进考研培训市场朝着“正规化,有序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正是以“责任”意识来打造中国教育行业的卓越品牌,海天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勤勉慈善

公益一直是海天做教育做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天的慈善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帮助那些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无法正常接受教育的群体,搭建未来坚实的桥梁外,另一方面,还在积极帮扶弱势群体。

除了为受灾地区积极捐款捐物、为家乡经济发展铺路架桥外,魏义虎现在正着手解决家乡留守儿童就学的问题。

魏义虎说,每每回到家乡,当听到留守的孩子们因为缺乏教育出现问题时,都倍感心痛。他告诉记者,首先,很多的留守儿童面临的是隔代教育,其爷爷奶奶大多都没文化,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管教,致使初中没毕业就流向社会。其次,夫妻双方有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夫妻两人常年分居,长时间缺乏沟通,容易导致最终家庭破裂。再次,父母两人都在家靠种地为生,导致生活贫困。

如何让留守儿童不留守,是魏义虎心中所想。他告诉记者,如果可以建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寄宿学校,这样不仅不影响父母上班,孩子一周回家一次,通过与父母沟通,从中可以得到关爱,可以感受到亲情。

“家庭的教育尤其是孩子成长阶段尤为关键,虽然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暂不能在全国来推广,但可以在北京建一个来帮助家乡的孩子。帮扶一个是一个。”魏义虎说,虽然这项工程的花费比较大,但基于造福子孙后代上考虑,是值得的。

人的幸福是什么 篇3

小鱼哥在路上,车开的很平稳,路途中、时不时要水喝,魏姐也是一一满足,倒水、喂水、动作是那么熟练那么自如,那么娴熟。

在喂苹果时果果很脆,冒出的声音也是那么响亮,整车里都沉浸在吃苹果的声响里,这声响是幸福的旋律。那么悦耳、那么动听、那么悠扬、那么简单、简单的很幸福、幸福的很简单、另人效仿、让人向往、让人羡慕。

魏姐象小鸟依人一样依偎在他的身旁为他做一切。总是那么娴熟、那么温柔、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和谐、值得我用一生去效仿学习和跟随......

魏姐为小鱼哥拿着喝剩的水,吃了一半的果。这气氛让旁人看见显得是那么温馨幸福和谐。

好让人羡慕。也许幸福就应该是那么简单、那样幸福......

相互感恩和互相感激为对方付出一切、对双方的深情付出。有这样的幸福一生足已、有你们真好!若你们安好便是我用一生永远幸福相伴的效仿和跟随。

车行驶到大半路时天空出现了晚霞。大家都惊喜着,忙着向窗外望去,望着窗外路是幸福的、天空也是幸福的、树木也是幸福的、大地也是幸福的、就连晚霞也是幸福的、我的心里、和我每一处的看见都是幸福的。至此我眼里的万事万物都是幸福的、其实幸福很简单、简单很幸福。

我们的车迎接着夕阳的余晖......

大地也变的光鲜亮丽,路也变的不在遥远,回家的脚步变得轻盈。

西宁人的清明节习俗是什么 篇4

西宁人过清明节,有些独特的风俗。西宁人的清明节从春分过后就开始了,俗称“田社”。从田社开始,就要准备上坟扫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扫墓,一直到清明节。到了清明这一天,就不能再扫墓了,这一点颇有寒食节的古风。西宁人的风俗,和外地人只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还是有点区别的。

上坟扫墓是个很重要的活动,为此,整个家族要提前商量,细致安排。有的家族认为姑娘女婿是亲戚,还要专门提上礼物去邀请。所以,田社上坟也是一次家庭团圆的机会。到了上坟的日子,以家为单位,人们带着祭祀用品和食物去上坟。传统的祭祀品是纸钱、黄表纸、冥币,还有12个大馒头,准备的食物有酒、米汤、奶茶、肉类,到坟上烧过纸后,就点燃煤火,把各家带来的食物集中起来,放在火上烧热了吃。男人们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们坐在一边拉家常,顺便拾点撒在坟头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了。据说,吃了坟上的祭品后牙就不会再疼了。孩子们更是撒欢,拿着风筝在坟地里跑,脚下的尘土便一股一股地冒起来。可怜地下的老祖宗不知是否享受到了子孙们送来的纸钱和祭品,反正是活人带来的美食仍被活人吃掉了。吃完抹抹嘴,还要自我解嘲地说一句:“先人的名义,我们的嘴。”

吃饱喝足,该下山了。临走前还要举行一个仪式,由族中长辈挑选几个比较整齐的馒头,从首辈老祖母的坟上往下滚,子孙们围着跪成一圈,馒头滚到谁的怀里,谁就眉开眼笑。因为据说得了馒头的人就有好运道,没子女的人可以生孩子、没成家的人就能找上对象、读书的人可以考上大学、没工作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总之,这个馒头就是一个福星,能保佑一切愿望都能梦想成真。吃喝完毕,收拾好滚到怀里的馒头,一家人慢悠悠地下山。途中,若遇上乞丐或者放羊娃,就把背篼里的馒头和剩菜全部给他们。因为这一天是祭祖的日子,也就是行善的日子,要让祖先看看,他的后代们也是乐善好施、积德行善的人。所以在过去,祭祀品一般都不拿回家,全在路上施舍完了。现在当然没有这种传统了,也不再带着食品到坟地里吃喝,而是扫完墓下山,找一家饭馆或农家乐,坐在热炕上消停吃喝。

很早以前,西宁人过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扫完墓回家后,女人们要在这一天洗头、理发。旧时的女人是不剪头发的,平常只是绾个纂儿。在这一天,把纂儿打开,由家中的妇女们互相帮着修饰、打理一下。熬一罐浓浓的胡麻水,抿到洗干净的头发上,再梳一个光光亮亮的髻子。发髻也有很多名堂,什么元宝髻、朝阳髻、丹凤髻……老太太们摸着新梳的硬邦邦的喜鹊尾巴髻子,咧开没了牙的嘴便笑了。有一句俗语:“抿了水涝涝,阿奶再不老。”

现在这些习俗渐渐消失了,但人们还在过清明节,不仅是为了缅怀先人,还可以在这个春风拂面、柳枝吐绿的季节里,走到户外,拥抱大自然。

福州习俗

福州每年清明节前后,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主要为祖先的坟地锄草、培土,有的人还会在坟边种一棵长青松柏或其它树木。

扫墓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压纸,就是在墓头上压一些冥钱纸,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扫过,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有闽诗云:“坟前致祭酒三杯,点滴何曾到棺材;地下料应无币厂,只好人间造钱财。”

诗句既幽默、诙谐,又道出了福州人为什么称清明扫墓为“压纸”的缘故。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清明节习俗中扫墓祭祖还要供奉供品,一般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福州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现在即使大家家里不自己动手做了,也会从街上买回家。

在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里,用菠菠粿来祭祀祖先,互赠亲友,是福州特有的风俗之一。扫墓时如带供品亦极简单,光饼、豆腐、面点和菠菠粿即可。压纸就是在墓头压一些冥纸,以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扫过,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有闽诗云:“坟前致祭酒三杯,点滴何曾到棺材,地下料应无币厂,只好人间造钱财。”诗句既幽默诙谐又道出了福州人为什么称清明扫墓为“压纸”的缘故。

扫墓归来,要折一松枝或柳条,插在家门口,表明本户已为祖先祭墓了旧时,小康以上的家庭均备有雕刻精致的印模,来印制菠菠粿,上面还刻有氏族堂号。

菠菠粿是福建传统的汉族小吃。福州方言音译(俗称清明粿,其他地方也叫蒿菜粑、清明粑)。在清明节有此供品,是福州特有习俗与传统文化之一。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成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菠菠粿颜色嫩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蒸制菠菠粿必须用黄淡果叶衬底,才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粿皮以菠菠草融合糯米、粳米以一定比例,磨浆滤水出面泥后,所揉成。馅料有甜咸之分,枣泥、豆沙、萝卜丝、甜糯米或糯米香菇肉丝等。色泽鲜绿或深绿,清新可人,外形可用印模压出各种形状,面纹。常见有乌龟、寿桃等。

底垫多采用年糕叶(福州人蒸年糕常用的垫甑叶,是大草寇、艳山姜的一种),也有采用黄皮叶、龙眼叶等,多是取其香味,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福州清明节制作菠菠粿的风俗,宋元明三朝未见记载,大约在清乾隆以后才兴起。考其渊源,应由“寒食”和“青饭”演变而来,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之推,定介之推自焚的这一天不举火,吃冷食,遂形成寒食节。

菠菠草(学名鼠曲草,可食,可入药,旧时福州踏青游民有拾其作野菜),能使粿皮更香、更筋、更有嚼劲,更有味道,只有融合此草的香味才是最传统的最地道的美食。

浙江习俗

清明团子成必备美食

每到清明,江南一带的人都有吃青团子的习俗,一只只小青团子,碧绿碧绿、糯韧而绵软,秀色可餐。“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说的就是人们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混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团坯制好后,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百果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它们入笼蒸熟。

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以青团甘甜细腻,清香爽口,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清明节临近,嘉兴的青团子已经上市。在街上的多家小吃店,随处可见摆放着的青团子,月河、各大菜场门口是卖青团子的主要地点。

麦芽塌饼、螺蛳受欢迎

据民间传说,或称蚕花娘娘下凡行香的时候,曾在农家吃过麦芽塌饼。为此,每年清明时节,麦芽塌饼就成为养蚕人家奉祀蚕花娘娘的必备供品,也成了农家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佳美食。

麦芽塌饼是以米粉、麦芽粉和一种叫作“草头”的野草为原料制作的,煎好的麦芽塌饼呈青色,表面油光黄亮,吃起来甜度平和,软而不烂,糯中有韧,不粘牙齿,还带着一丝野草和芝麻的清香,实在是一道上佳的绿色点心。

由于麦芽塌饼制作工艺实在有些麻烦,整个制作过程的工时成本太高,所以在一般的商店和超市里是买不到的。而且,“草头”只能在清明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采摘,时令特色明显,要吃麦芽塌饼,只能在这段时间。

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 篇5

家里,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工作都很忙。每天都要备课、写教案,有时还要对着电脑伏案工作到深夜。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会忙里偷闲,替我的学习和身体着想。

每个周末,爸爸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给我补习英语。每次作业有难题,爸爸总是耐心地为我细致地讲解题目。讲题补课时,每当我看见爸爸认真的神情和在台灯下闪着光的几根银发时,我心中就会既甜蜜又酸楚,有种幸福的感觉。

妈妈是家里的烹饪高手。每天晚上,厨房里都会出现妈妈勤快的身影,飘来阵阵菜香。七点钟,饭桌上总能摆上道道美味的饭菜。明明是家常菜,却比任何高级餐厅中的都要可口。因为这菜,,是妈妈爱的心血,有家的味道,有幸福的味道。此外,妈妈还会定期给我们额外炖汤,补充营养。妈妈每次端着热腾腾的炖汤放到我们面前时,都会说:“来,喝炖汤吧,很有营养的。”每次喝着妈妈亲手炖的营养汤,幸福的感觉便荡漾上心头。也许妈妈真的老了,笑起来眼角的鱼尾纹特别明显,但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丽的笑容。

父母的爱一点一滴地渗入我的心里,我在幸福中成长、学习。当我递给父母取得优异成绩的试卷时,当我享受着家庭美食的同时还不忘为父母夹菜时,当我为母亲叠衣服、洗茶杯时,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父亲和母亲脸上幸福的笑容。

人的幸福是什么 篇6

英国某小镇。

这儿,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故事二: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荷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点退休金。

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

于是,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

中国人,可以很委屈地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户口……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中国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中国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做成功,中国人可以把身家百万当做理想,中国人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但是,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把爱国、崇高、献身、成功、立业的情结推向了极致——他们要么在大公无私,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漩涡里苦苦挣扎,要么在肩负重任,其实是徒有其名的怪圈里受尽折磨……唯一遗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

于是,在外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国,没人能整明白。

故事三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

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

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上,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15到20年。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

你最吸引人的个性是什么? 篇7

1.你喜欢回忆小时候的朋友和事情吗?

是的→2 不是→3 还好→4

2.自习课上,你会觉得周围的同学都是老师的“卧底”

吗?

是的→4 不是→3 不一定→5

3.在地铁上,你给旁边的老人让座,结果被另一个人抢去

了,你会:

算了→4

要求那个人站起来让座给老人→5

内心鄙视地骂那个人几句→6

4.老师让同学们几个人组成小组做任务,你觉得自己能对

小组做的贡献是:

完成需要耐心才能完成的工作→7

搞好大家之间的关系→5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6

5.一学期结束,班主任要开总结会,你觉得:

很无聊→8 挺有意义的→7 无所谓→6

6.当你需要与其他人合作时,你会:

一起愉快地合作→7

只希望自己能表现好,别人怎样无所谓→8

看心情→A

7.你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受到夸奖→9

解开了别人解不开的数学题→10

被别人嫉妒→8

8.在集体活动中,遇到问题你会怎么解决?

自己一个人想办法→B

和同伴商量一起想办法→A

挑几个自己信任的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9

9.早上起床时,你有不想上学的想法吗?

是的→A 不是→D 偶尔会有→C

10.等车时,你通常喜欢干什么?

玩手机→D 东张西望→C 整理自己的衣着→B

结果分析:

A:勇敢 你最让别人欣赏之处是你的勇敢。这种勇敢并不是逞强或者莽撞。它是为了伸张正义和正气的君子之勇。正是有了这种勇敢,在值得追求的事情上,你一定会勇往直前。

B:自信 你最特别的个性就是自信。虽然在你自己看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它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发自内心的力量。因为自信,你会更加从容不迫地面对挑战,活出精彩的人生。

C:另类 另类是你的生活态度。你不会因为他人的目光而改变初衷或者随大流儿。你永远有着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态度,并能够坚持自我。对于你的个性,大部分人只有羡慕,却做不到。

论幸福是什么 篇8

在2012的流行词汇中,幸福绝对是其中的一个,但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提出了他的幸福观,罗素、黑格尔、柏拉图、约翰•格雷等一系列的哲学家也都分别都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来分享哲学家与心理学家们眼中的幸福吧。

一、幸福的概念

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幸福是客观对象时的主观体验

二、幸福的关键词:满足主体需求

三、幸福的公式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曾经给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大小程度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什么是效用呢?在经济学上,效用指人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也是一种心理感觉,有欲望而得到满足就是效用,实质就是主体感受到客体的价值。

欲望又是什么呢?有了需求就有了欲望。我们知道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包括:(1)生理的需要,即饮食男女:(2)安全的需要,指安全、稳定和经济生活保障;(3)社交的需要,即相属关系和爱;(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社会、他人对自我的尊重;(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下面采用我们物理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我们先假定人的欲望是确定的,那么效用越大就会越幸福,要想更幸福,必须增加效用,也就是说增加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比如买套房,买辆车,买个手机换个包,当我们惦记了很久的一样物品,真正一日变成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最幸福的时候,可过后不久会觉得也不过如此,因为这种效用具有以下特点“消费性“,由于消费带来的快乐或满足感极易随着外物的“消费”过程而消失。

起初我们会因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但随着消费行为的结束,这种幸福感也会渐渐消失,幸福的程度会逐渐下降,呈递减趋势,此时主体将产生新的欲望。就衣食而言,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人们的欲望只是求温饱,当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就欲求美味。鸡鸭鱼肉对于刚刚脱离温饱问题的人来说,就是美味了。一旦吃惯了鸡鸭鱼肉会开始追求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吃腻后,又开始寻求生猛海鲜;在这些餍足之后,还会花样翻新,不断生出更多的欲求。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应当通过选择、自制、节制和中庸使快乐、欲望符合德性。这种价值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还劝导人们生活中应避免物质欲望的需求过高,否则会使人的心灵躁动不安,难以体验生活的幸福。

再来说说金钱和幸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人的幸福中由金钱带来的幸福仅仅占25%,甚至更少。对低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对高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要淡得多,所谓“钱不够用和钱够用差别巨大,钱够用和钱花不完,差别并不大”。“够用“应该是指能保障有尊严的基本生活,此时,人的幸福感提升最快,之后,金钱的增加和幸福已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人感受到的金钱的价值不会再增加。

但给人带来效用不仅仅是消费物品,还有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这些因素往往在人们心中的效用值更大,从而更能增大幸福度,举个例子,我们会说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吃有的穿,还说自己不幸福,原因就在于其消费资料通常是由父母提供的,自己未曾经历奋斗拼搏的过程,所以体验不到幸福的感觉。

因此,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是现实的,不是人先天具有的,可以通过自我 争取、自我控制而获得。“通过努力获得幸福比通过机遇更好”

如果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多,人越不幸福。

在人的一生中,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旦实现了一个欲望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欲望包括食欲、性欲、权力欲、财富欲、占有欲等等,是主观的、精神性的,层级是逐级递进的,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有赖于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人们按这样的梯级依次满足他们的需要,低级需要满足了就转向高级需要的满足,人们越是满足高级的需要,就越有深刻的幸福体验,实现精神的安宁,使自己的生活得到充实。达到自我实现的人自然也就是最幸福的人。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我们在小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孙悟空一个跟斗云翻到西天取回真经不就好了吗?为什么非得带着累赘的唐僧?现在我们知道了,对于这些精神方面的需求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唯有自己经历方可获得,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过程,我们的知识与人生的体悟只是我们的,再多的说教也不能转化为孩子们的,只有多创造机会让他们经历才是正解。

如何才能得到更大的幸福?通过对上面的方程式分析可见,幸福的获得既有主观的成分,也有客观的成分,那么我们追求幸福也就应该从主客观两方面着眼。从客观上看,要追求幸福,就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获得最大的效用,减小欲 望与效用的差值,增强幸福感。从主观上,如果要达到某种愿望已几乎不可能,就要调节自己的“欲“了,控制欲望,减小期望值,进而增强幸福感。要想幸福,控制欲望比增加效用要容易,订立终极目标比与别人比较更容易控制欲望,获得 幸福。

这里排列的需要对于儿童,得到一套漂亮的

衣服,一件有趣的玩具,一捧可口的糖果,.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成长为

青年人后,玩具已经不能让他们有幸福的感觉,学业有成,伴侣如心,工作满意,才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到了年老之后,“健康是金,平安是福”将成为他们对 幸福的企盼。

其中生理需求是第一层次的,这也说明了幸福与欲望关系紧密。

举个例子,记得以前会很羡慕住大房子的人,常常对住着大房子的人说,住这么大的房子,很幸福吧,可是人家常常会回答我,大房子也没什么好,卫生很难搞,以前听到这话会觉得矫情,现在知道了他并非矫情,他说的是真心话,在大房子实现时,他以能住上大房子为幸福,但不久之后就会因为现实的打扫问题而产生厌倦感,幸福的程度会逐渐下降,呈递减趋势,此时他产生新的欲望,那就是如果能打扫容易点就好了,幸福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住上大房子以后,就以打扫方便省力为幸福了。

从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来看,控制欲望也是获取幸福的一种途径。

二、幸福的关键词:需求 满足 主观体验

三、特征:

1、主观性

这里的我们看到了有需求,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幸福是从需求系统中引发出来,因而也带有系统中的层次性结构。

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发展,构成了幸福的一个基本特性。

概括归纳起来,可以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物质需求:包括对衣、食、住、行、性、闲暇时间、活动空间等的需求,主要是物质的或生理的需要特别是生存的需要。

其次是精神幸福:包括对学习和受教育的需要,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人们需要过着有尊严、有文化、有保障、身心健康的生活所必需的东西。

最后是社会幸福:包括对友谊、爱情、社交、参加一定社团获得一定归属感 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即个人的兴趣、才能和创造力得到自由全面的发挥,他的个人生活理想得到很好的实现。

幸福是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

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就劝导我们追求高尚、适度的快乐而规避低俗和过分的快乐,既重视快乐 的价值又避免纯感官的快乐。他认为,快乐与幸福是完全相容的。

第二,现实生活中,n3亚里士多德强调过,我们可以对幸福的概念简要概括为: 乜1这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

一个层面,幸福是人们主观上感到快乐、满足的心理体验;另一层面,幸福是客 观上人生理想、目的、需要、欲望的实现和生存发展的完满。这两个层面不是割 裂开来的,也不是由此将幸福划分为两个事物、两个层次或者两个部分,而是从 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幸福“.“幸福”是人们主观上的某种满足和体验,但又并 非完全的心理学概念,不能等同于“幸福感"这个完全强调心理感觉的概念,因 为“幸福”是客观上需求的实现和生存发展的完满 而目标、理想就是由人们的需求、欲望引发的,人的需求的丰富性联系着 幸福状态的多样性。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内涵深刻的层次 性。

幸福具有时效性表明人类处于创造和追求的动态性过程。幸福在某种程度上 也是一种超越,那些已经得到的幸福会很快成为历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且人们对当前的幸福很容易习以为常而丧失幸福感,即“身在福中不知福一. 主体在每个历史

时期都有其内在需求的特征,因此,幸福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处在人 生不同阶段的主体,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待。

第一,通过人的存在理解幸福,将幸福定义为人们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 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第二,幸福与人的主体评价相关。人在创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实践中总要 追求一定的理想或目标,在此过程中以及实现目标时,会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心理体验的满足程度与人的主体评价密切相关。

第三,幸福具有层次性。从人生的整个历程来看,人的需求呈现层次性结构,一般来说会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相应地幸福也会构成一个逐级递进的层 级。我们可以将人的幸福分成物质幸福、精神幸福和社会幸福,其中物质幸福构 成幸福最基本的内容,属于低层次的幸福,精神幸福和社会幸福属于高层次幸福。一般来说,人首先要满足低层次的幸福,但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发生,因为高层次 幸福和低层次幸福是相对独立的,高层次幸福不一定后于低层次幸福实现。第四,幸福具有时效性。主体在某理想或目标实现后得到极大的满足,但不 久之后就会产生厌倦感,幸福的程度会逐渐下降,呈递减趋势,此时主体将产生 新的欲望,幸福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当新的欲望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又将再 次出现递减趋势。如此反复。

第五,幸福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在某一阶段,或者相对于某一需求客体,在 主体还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时候,越接近理想目标,满足度越高,呈上升趋势。但是一旦到达了欲望的顶点,实现了最大的满足,幸福的感觉会逐渐下降,但不 会为零,也就是不会与底线相交。这并不意味着此时主体没有幸福了,恰恰相反,也许他对幸福的感觉更浓。因为,此时他充满了对美好前景的憧憬与追求的心理 体验,主体往往会产生新的欲望与需求,原来的理想目标已经不能使主体有满足 的心理体验,这时主体的目光会转向新的目标并再次追求或创造。

第六,总结出评价幸福程度大小的规律,归纳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 用/欲望+恐惧感(恐惧感一般为负值),在恐惧感一定的条件下,幸福程度与效用

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在另两个变量一定的情况下,效用越大,幸福值越大; 欲望越小,幸福值越大。

人追求生理需要的满足和感官的快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

获得幸福的体验,但只是肤浅的幸福,真正深刻的幸福应是精神上的幸福。精神 幸福、社会幸福高于物质幸福。当精神上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会感到快乐,感到充实,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虽然不是永恒的却是长久的,同时它能使人感 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愉悦,这才是人类真正需要追求的幸福。

人有多种多样的欲望。古人概括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乐是七情,生、死、耳、目、口、鼻之欲是六欲。这些也只是大致的划分,其实人具体的欲望、情感非常多,且会随着历史的进步发展变化,很难用具体的 数字来标识。

但是就人生的整个过

什么是幸福 篇9

幸福,几乎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然而,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

有人说,幸福是亲人之间的关怀。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进入不会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亲情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亲情是一道彩虹,在你经历风雨后,为你画上美丽的灿烂;亲情是一点云朵,在你落寞时,为你绣上一朵美丽的花朵。亲情是远方的守候,守候你的归来;亲情是永久的思念,思念你的一切;亲情是离别后不尽的哀伤,哀伤你远去的背影;亲情是团聚时无限的快乐,快乐着你的平安及归来。拥有亲情,便拥有了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从古到今,关于友情的故事有很多。不管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高山流水之友谊,还是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拥有了友谊,便拥有了幸福。

还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两个朋友患难与共,形同亲兄弟。有一天,这两位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上帝

不相信人间还有真正的友谊,于是就设计考验他们。上帝对他们说:“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小的那个,只能令你苟延残喘,最终还会极痛苦的死去。”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不会碰那个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之光的果子。

夜深了,两个好朋友深情的凝望着对方,他们都相信,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晚。当太阳从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醒了过来,他发现,另一位朋友不在了,而树上只剩下一个干干巴巴的小苹果。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他悲愤地吃下这个苹果,继续向前方走去。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下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呼吸了,可是他的手上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苹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拥有友谊,拥有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有这样一个故事,男人和女人都是小工人,薪水不高,但是足够生活。丈夫很普通,妻子却很漂亮,也很伶俐。因为彼此都很有时间,他们每个月或是出去看场电影,或是去逛逛公园,间或出去吃顿晚餐。只要妻子想,丈夫就陪着。什么事都顺着妻子,只要妻子高兴,只要条件允许,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好像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一次,他们出去吃晚饭,妻子让丈夫点菜,丈夫说,点你爱吃的吧,妻子有点生气,你就没一点自己的主见!是不是有点窝囊!丈夫楞了,叹了口气: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

人,不能给你宽敞的住房和漂亮汽车,我只想在自己“能”的范围内,给你最好的。世界上有卑微的男女,却没有卑微的爱情,爱她,就给她最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拥有爱情,便拥有了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电视上曾播出一个纪实节目。屏幕上放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挨家挨户地推销网站。这个小伙子脸上呈现出很激进的表情,嘴里喋喋不休,身上穿着很廉价的衬衫,理着很土气的头发。因为长相怪异,乍一看,会让人很不屑,以为是一个骗子,是那种极没素质的死缠烂打的推销员。

可是镜头回放,原来这是一部讲述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的纪实采访。刚才播出的影像是他从前做网站推销时的情景。

片子后来介绍了马云与他的团队。他们曾经合作过无数个项目,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可以借到的都来拿创业,结果是每一次都要失败,每一次都不得不散伙。等到有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又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后来,好多人认为马云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倒霉蛋。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的失意与失败,甚至要去开餐馆、永不言弃的这样一个人。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可能花费了别人几倍的心血。

在被评为2005经济人物,主持人对马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公司怎样才能吸引我到你们的公司去工作?”

马云说:“你如果来到阿里巴巴网站。第一年,你会感受到很多的委曲、打击、甚至是不公平;第二年,你就能接受与适应;直到第五年,你从阿里巴巴出去,你不会惧怕任何挑战。”

当时说完,只听见场内观众的鼓掌声。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光亮都会感到温暖。只要有一线希望,都永不言弃。当马云站在成功的顶峰的时候,他是幸福的,历经千辛万苦,他获得了成功。获得了成功,便获得了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人生理想的实现。俞敏洪,新东方的老大。在俞敏洪看来,成功必须与永恒有着默契的对应。没有那些一夜攀富人群的狂妄和浅薄,他仍然保持着一颗沉静和坦荡的心,一如年轻一无所有之时。1995年,在温哥华,徐小平问俞敏洪还缺什么?俞敏洪沉吟片刻说:“还缺少一点崇高感。”也许就是这一点崇高感,使得俞敏洪在其财富一夜间飙升至19亿时仍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得俞敏洪若干年来无论财富和地位有何等变迁却一直保持着纯粹的心地和饱满的状态。这份永恒的心态是理想主义者的共同特征,他们无论痛苦与荣耀,都坚守着这种理想的底色,俞敏洪在这片底色上已经写下了、并将继续书写只属于他的现实的人生历程,仿如一份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版”人生教案,而当我们阅尽了这其中的人间万象之后,心中如果能凭增几多期许、几多坚定,那么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终将成为一份成功的教案,就让我们和俞敏洪一般,常常地给予自己力量

和希望吧:愿我努力前进,勤奋不懈,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美地服务别人。人生理想的实现,便是幸福。

周立波说过:“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所以,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

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一天的努力里,每一分钟的爱里,每一秒钟的期待里。和爱人在一起,很幸福;和朋友在一起,很幸福;和亲人在一起,很幸福;站在事业的巅峰,很幸福;实现人生的理想,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没有准确的定义,幸福在于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勇往直前!

什么是幸福 篇10

(童 心)

有一天,小狗哈哈在森林里面玩耍时捡到了一片树叶,上面写着:什么是幸福?哈哈看了又看,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拿着树叶去问其他的小动物。

哈哈看到小松鼠拉拉在松树上面玩耍,于是便大声问道:“拉拉!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

拉拉停了下来,想了想说:“没有比在松树上玩耍更幸福的啦!”说罢又自己玩了起来,把小狗哈哈晾在了一边。

哈哈又看见小老鼠西西,他上前一步问道:“西西,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西西看也不看哈哈一眼,随口说道:“拥有奶酪就是拥有了幸福!”

“可是拉拉说在松树上玩耍最幸福!”哈哈十分不解,和西西争辩道。

“她是拉拉,我是西西,她的幸福管我什么事?

哈哈看见小牛几几在草地上追蝴蝶玩,便向他问道:“几几!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

几几回答说:“当然是捉蝴蝶啦!”

哈哈问了这么多动物,他们的回答都不一样,那么到底幸福是什么呢?妈妈以前说我的快乐在尾巴上,难道追逐我的尾巴就是幸福吗?

一到家,他就急忙找到妈妈,问:“妈妈,妈妈,你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孩子,只要我们的家人都平安,和睦相处,这就是幸福!要是还不懂就去问问见多识广的白桦树爷爷吧!”妈妈一边微笑,一边耐心地告诉哈哈。哈哈听了,马上去找白桦树爷爷。哈哈仰起小脑袋,看着白桦树爷爷大声说道:“白桦树爷爷!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

白桦树爷爷听了,回答说:“孩子,被别人深爱着就是一种幸福!比如你被你的妈妈爱着,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哈哈来到了小河边,对着小河里畅游的鱼儿们说:“你们知道什么是幸福吗?”

小朋友,你呢?你现在幸福吗?如果幸福,就对着大海,喊声“现在我很幸福!”

幸福是什么反思 篇11

课一开始,我就询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有过幸福的感觉吗?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幸福呢?”本来生活中有很多幸福,比如自己过生日时妈妈买了蛋糕、送了礼物感觉很幸福;生病时,父母细心照顾自己觉得很幸福;读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作业很幸福,周末父母带自己出去玩是幸福的,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家长表扬自己时也是幸福的„„可孩子们却局限于课本内容,讲自己的预习所得,因为我在课前没作任何提示,这让我高兴不起来,我的内心甚至在隐隐作痛,为什么孩子们坐享其成他人给予的幸福,自己却没有感受到一点点的幸福呢?不知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

我只能按照我的教学预设继续进行,让孩子们细细地去品味文中的三个牧童用十年的经历所获得的幸福的体验: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让孩子们反复地朗读这几句话,期待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规律的重复。在学生对幸福的感受渐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又对幸福的概念进行拓宽。不同职业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机朗诵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同学们,课前你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现在学完课文之后你对幸福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劳动,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会感恩、会回报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上完了这一课之后,就觉得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读的不够:本课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我只用默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3、对幸福的理解,由于时间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太少,我认为幸福就是付出,劳动就是付出。还应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时,你有想过你的父母的感受吗?上课不听讲时,你有想过老师的辛勤劳动吗?„„我们老师不只是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好让他们都能更好的成长。4,新课改教学模式体现不够

上一篇:因子分析实例下一篇:宣传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