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培训(推荐11篇)
技术规范培训小结
XXX医院与2014年7月1日-7月25日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培训工作,现就培训情况小结如下:
一、本次培训共计72人参加,培训率达99%。
二、通过这次培训,使基层卫生人员进一步掌握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管理流程,提高了基层卫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于2014年7月30日进行了笔试考试,考试平均成绩90分以上,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
建立一份完整而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 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有效工具, 更是各级政府制定卫生政策的参考依据。自1月21日以来, 为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立完整、系统的健康档案, 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卫生院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之机, 抽调医疗骨干和预防保健人员组成健康服务队, 在村卫生室人员的协助下, 采取入户调查、提前预约并以村为单位集中体检等方式, 在春节期间对所有当年未接受体检的返乡居民, 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该院这一举措受到了辖区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返乡居民的积极响应。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0-121.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全面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工作, 9月6-7日,固镇县卫生局举办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录入培训班,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及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负责人、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所等相关人员共计280余人参加了培训。
县卫生局医政科董永创科长在培训前强调: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是进一步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的需要,是实现纸质健康“死”档转换成电子“活”档的重要一步,是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促进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举。要求各参训人员统一思想,克服各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录入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确保2011年底前全县完成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0%以上的目标。
软件供应商晶奇公司工程师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软件的使用、档案信息录入、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的登记和随访等相关工作做了深入细致讲解和培训。
1.1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培训,提高居民认知水平街道参照卫生部社区健康档案和农卫司纸质健康档案要求,制订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了街道、社区、村组干部、医院医务人员、村医生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及奖惩措施,组建了25个卫生服务团队(社区9个,村级16个),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镇政府召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员塈培训专题会议,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使全体参会人员了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掌握调查询问、体格检查的内容,规范表格填写及档案管理的要求。向社区、村干部、乡村医生落实入户宣传、调查任务,明确调查信息资料保密要求等,并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电脑操作员进行了纸质档案录机培训和现场考核。抽调社区、村组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工作组,入户开展宣传工作,向居民发放《致金海、启平街道居民的一封信》、家庭基本资料、个人健康档案、填表说明等各150000份。东台市政府举行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启动仪式,通过现场电视转播和报纸宣传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建档意义、程序等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建档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
1.2规范运行机制,积极稳步开展,建立合格健康档案东台市政府大力支持建档工作,在财政给予积极投入,为团队每名建档人员配备工作用电动车,统一着装,统一标识。东台市卫生局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管理制度,公开向社会承诺服务规范,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和要求,编印团队工作手册,规定各医疗机构在岗的医护人员、公卫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由各医疗机构负责人统一领导,将建档任务科学分配,实行团队分区域网格化包干。团队负责人主动结合主管卫生的社区、村组干部,实行入户逐人现场调查询问、体检建档。医院公卫人员分社区分村蹲点进行指导、督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确保建档内容填写客观真实、统一规范,科学有效。建档人员将采集到的纸质档案信息集中录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居民到医疗机构就诊、体检、住院等,都由医疗机构为其不断更新、完善信息,逐步形成了符合卫生部规范要求、内容完整的健康档案。社区医院开展的围产期保健体检、儿童保健体检、各企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丰富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为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2工作体会
2.1政府支持是健康档案工作的关键健康档案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科学系统工程,在管理、研发、共享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必须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组织机构、资金经费、技术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研究管理水平,真正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2.2群众参与是健康档案工作的主体居民健康建档建立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2—3年时间,逐步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减少资源重叠和浪费,全面了解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在此期间,加强全民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要让群众懂得“人人参与,惠及万民”,积极支持健康档案工作。
2.3队伍建设是健康档案工作的保障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档人员在调查询问家庭和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体格检查期间,都能认真调查、客观真实体检,逐人、逐项规范填写档案,尤其是卫生
服务团队在入户建档时,很多医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十分辛苦,涌现出许多尽职尽责的好医生,确保了建档工作按进度、高质量完成。
3工作目标
3.1确保居民人手一份合格健康档案,逐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力争在2年内为辖区内每位居民建立一份规范档案,以新医改为契机,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实施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措施,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2对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县、乡医院管理软件系统,实施资源共享。县、乡医院管理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构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预防、保健、康复、诊疗等医疗活动以及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资源共享,同时实施新农合、居民医保对患者门诊、住院报销的在线监督管理。
一、服务内容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1.村卫生室、为辖区居民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村卫生室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村卫生室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四)健康档案管理
1.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装具,按照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2.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3.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4.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编码,采用l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和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
5.居民健康档案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应长期保存,不得流失、损毁,违者依法追究责任。
6.、最终目标
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常住居民数×1O0%
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O0%
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真实率=抽查档案中内容真实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x 100%(真实可以通过电话询问、逻辑判断等)
1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存在的问题
1.1 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困难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具有人身专属性、敏感性、安全保密性等特性, 造成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过程受到巨大的挑战。并且,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在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同时, 也给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带来了压力。
1.2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瓶颈
根据国家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要求,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记录的文件[3], 如此庞大的记录给各乡镇卫生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 乡镇卫生院要抽调1/3甚至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参与, 为缓解工作压力, 部分卫生院又把部分或全部工作交由乡村医生完成, 辅予一种松散的业务指导, 从而造成信息采集的遗漏, 致使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大打折扣。
2 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存在的困境
2.1 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得不到共享
目前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 还只停留在各乡镇卫生院对档案的利用, 县/区、省/市、国家级的网络数据平台还没有建立, 使得居民健康档案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此外, 各个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软件又不能达到共享, 如计生、民政、公安等各部门按照各自需要的内容设计软件, 造成了管理资料的浪费、管理成本的提高。
2.2 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得不到及时更新
目前,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不及时更新信息, 错误信息不更正, 不良信息经过法定期限不删除等现象。一次性输入的健康档案资料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 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 形成死档。
2.3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不规范
目前, 部分医院对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没有设置专人负责管理, 也没有建立有效可行的查档方法, 导致虽建档但使用率低的结果。
3 居民健康档案综合应用的前提条件
3.1 加强对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健康档案相关知识培训
首先要加强各级各类人员对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的培训。其次, 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地区, 还需要卫生院医务人员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村卫生室建立各种网络平台:QQ平台、飞信平台等数据传输平台, 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对各种档案信息的上报工作。最后, 还要对专、兼职人员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学习。
3.2 争取政府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连续投入及加强专项资金的充分使用
国家和地区的投入是居民健康档案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 而合理、有效的利用专项资金则是确保健康档案质量及数量的有效方式。随着国家对医疗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医疗服务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 而在部分地区, 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完善还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面临的不可回避却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 确保资金投入的连续性、长期性是档案规范使用的有力保障。
3.3 建立区域化或国家的网络数据管理平台
随着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深入以及对居民信息共享的要求, 使得对网络管理平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HER) 应运而生, 根据国内外情况比较, 在2000年澳大利亚HER使用率 (全科医生使用HER的比率) 仅为25%, 但到2009年已上升到95%;新西兰在近9年中, HER的使用率也从52%上升到97%;加拿大HER使用率仅上升了23%, 计划到2016年普及率达到100%, 而我国HER起步较晚, 目前正在迅速发展推广中, 因此, 加快HER使用率和网络数据平台的标准化建设, 为实现区域或国家的数据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数据更新
如果对流动人口和出生、死亡人员档案不进行及时更新, 就会造成“死”档的累积、档案管理的混乱、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对变化的档案数据不进行及时更新, 就会使得档案的使用率降低、功效贬值, 从而阻碍档案在现实运用中的功效。
3.5 完善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
对于人口资料及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日常管理, 不但要联系政府、学校、公安局等部门, 还要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报账、临床科室等医疗各部门。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交互使用, 达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充分使用。
3.6 优化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方法
首先, 建立规范使用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使用室, 指定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 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与使用的监督作用。其次,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分类大纲[4]: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 建立台帐, 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 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 为便于检索, 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 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 为统计带来方便。最后, 设置卷内目录:按照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接诊记录、随访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 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 一要一人一袋装订, 袋面统一编号, 不同人群用不同颜色标签粘贴;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 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折叠、粘贴后归类, 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 (如检验单、X线胶片等) 另行编号, 分开存放, 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4 居民健康档案的综合应用
4.1 居民健康档案在0-6岁儿童、孕产妇、35岁以上的高血压和 (或) 糖尿病、重型精神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的应用: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而0~6岁儿童又是特殊需要关怀的群体, 根据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长状况、健康指导、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的记录,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国家“降消”项目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孕产妇健康状况、营养和保健、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产褥保健等方面的记录和指导, 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病死率;在中国老龄化的今天, 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常规体检、慢性病筛查、老年病的预防方面的记录为发现和治疗老年性疾病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根据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8.8%、9.7%, 而这两种慢性患者的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却很低, 因此, 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生活方式指导、规范用药指导、危重情况的转诊、日常血压和血糖监测等方面的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对重性精神患者健康状况评估、随访、行为干预等方面的记录可以解决一些潜在的对社会和对家庭的危害。
4.2 居民健康档案在非重点人群中的应用:
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对居民健康状况的记录性文件, 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个动态的记录, 即为医疗服务, 又为居民的健康做出指导。
4.3 居民健康档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临床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结合, 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慢性病筛查、重点人群健康体检、转会诊记录、中医项目的应用, 达成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的。
4.4 居民健康档案的其他应用:
为政府、公安局、学校等部门提供“居民健康身份证”, 利于其掌握辖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基本健康状况等资料;为卫生院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健康数据源, 利于医务人员提高诊治水平, 和谐医患关系;为上级卫生部门提供辖区居民信息数据包, 利于其合理规划社会卫生资源, 发挥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摘要:随着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 档案内容的更新深化, 为了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死档案”、“信息孤岛”现象, 笔者通过分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及应用当中存在的问题, 在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 总结出了综合应用居民健康档案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列举了档案多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马莉娜.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 28 (1) :107-108
[2]孙巍, 孙丹红.浅谈纸质档案的重要性[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1) :187.
[3]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2) :71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1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最主要的内容是资料的收集,这是一项繁琐、细致、长期、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由社区卫生机构人员通过门诊和入户等方式收集资料而建立,针对在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提出加强领导、宣传动员和团队服务等工作方法以及与居民沟通的有关技巧。
经过较长时间的健康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对健康档案建立的难点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建档工作难点
健康意识淡薄,建档积极性不高:多数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存在“没病就是健康”思想。怕体检万一查出病却医不好或治不起,反而多了心理负担等错误思想,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没有充分认识[1]。其次,居民对医护人员免费上门建立健康档案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漏,采取敷衍了事,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的方法,甚至将前来建档的医护人员与做上门推销商品的商贩相联系,害怕上当受骗,使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受阻。
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差异大:社区居民构成日趋多元化,年龄、职业、文化、医保等不同,身份复杂差异大,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同,需求各异。
社区居民居所易变: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在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
居民拒访:居民对医护人员特别排斥,不愿意靠近,入户建档的医务人员有时还会遭到拒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经验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工作繁杂,高学历有技能人才不愿意在社区工作,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为聘用,流动性大。新来的同志得不到及时的上岗培训,对建档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建档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影响所建档案的质量。社区居民看到医务人员生面孔多,也难以建立信任。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由于8小时工作制,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工作、外出时间重合。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保姆、儿童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往往存在障碍,难以建档。
已建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硬件不够、软件开发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大量时间、人力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还成了单位的负担。居民建档信息不能及时录入、更新和调出使用,形成死档。居民建档信息不能连网使用,影响社区居民建档积极性。
工作方法
加强领导,争取社会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主导的基层卫生职能部门,将政府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要积极与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领导取得联系,增强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行政领导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建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居民知晓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新增的服务项目,但还有很多居民不了解其意义和作用。最好集中力量分别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开展工作。可以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告居民书及宣传材料、开办社区宣传栏、悬挂宣传条幅和利用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让广大居民了解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社区卫生机构全体动员团队服务:社区机构领导要提高认识,动员全中心人员参与,落实人员待遇,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如社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搭配合理,分区包干负责,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现场建档和档案的动态管理等工作,建档工作最好由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既能提高建档质量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人员培训,统一建档标准:参加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参加《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专题培训,学习档案填写的内容、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以及入户调查要询问的每一项目的提问示例,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对建档工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档案文本格式、统一信息收集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类标准[3]。要设有专人控制档案质量。
从需要的人入手提高建档依从性:门诊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低保户和残疾人等,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是主动需要的人,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大容易建档。
准备充分,有备而来:社区医务人员入户时要统一工作服、工作包,佩戴胸牌,备齐建档用具,要制定调查工作计划,按照社区居民居住楼栋门牌画出相应图形,建档后将完成资料收集的住户标记在对应的楼栋门牌图形上,就知道哪户未建档方便以后有目的地入户。
调整入户调查时间:建档人员上班时间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入户建档时间和社区居民上班外出时间错开。利用周末或每天晚上下班后1小时后开始,这个时间段居民在家几率高,大多数居民这个时间也愿意接受调查,但针对三班倒的居民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安排调查时间。
查漏补缺,完善管理:对已调查收集的档案资料,要认真分析、整理、归类,妥善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查漏补缺。档案按小区、楼栋、楼层有序存放,方便查找;对慢病、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重点登记,建立专档。对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可以贴上有颜色的小纸片进行标志。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高血压病例,黄色代表糖尿病病例,方便健康档案的分类和查找等管理工作。
耐心攻克“堡垒户”:如果有的居民调查时不便做调查,应给居民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请他们方便时再联系,不可强求对方。对于拒绝调查者,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消除戒备心理,使建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技 巧
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工作人员应衣着得体整洁、微笑亲切自然、声音平和尊重、目光友善关爱、姿态不卑不亢、主动介绍自己。不要直截了当地要看对方的身份证,这样会引起对方反感,而看户口簿或老人证对方相对容易接受。
注意谈话距离:适当的距离才会让人有安全感。交谈时与对方保持1m左右的距离,两者间的距离太近,讲话时容易有唾液飞溅到对方的脸上,产生不愉快。两者间的距离太远,说话的内容可能听不清楚,从而导致交流障碍。
注意提问方式,避开敏感问题:语言要通俗易懂,表达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或者表达不明确。提问的问题简单明了,容易回答;问完问题后允许对方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回答;尽量不用对方不熟悉的医学术语与词语,也不用说教式的语气来进行交流;对于居民敏感的问题,改变询问方式,要避免使对方感到难堪。
保护被调查者隐私:许多被调查者对疾病调查一栏有抵触。特别是患传染病、恶性肿瘤、慢性病、艾滋病的居民一旦被确诊,其心理压力很大。对此,应先向患者事先告知保密原则后,再调查询问,避免获得虚假信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建档质量。
使老年人感覺到尊重和关怀: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交流。要重视称呼对方,称呼是满足老同志对尊重的需求。在交流中,始终耐心地、全神贯注地倾听,表达对老同志的尊敬和关心。对唠叨、爱说的老年人,采用触摸式的打断或反复给予帮助(如递水),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的目的;对性格内向、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的老年人,以亲切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诱导、鼓励老年人说话,可以先从对方的日常生活爱好、兴趣入手,然后引入正题,达到建档的目的。
讨论
总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不断完善,才能把这项惠民工作做得更好,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青芬.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34(3):156-158.
2 刘春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1,2:711.
3 李启芝,鄢烈让,吴健,等.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238.
夯实基础 优化服务
扎实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
市卫生局(2009年12月8日)
===位于====,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3乡9镇,566个村居,人口81万。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61处,其中县直院、站、所7处,医疗集团1处,乡镇卫生院11处,村卫生所452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健全。近年来,我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上级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把建立和管理使用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有效载体来抓,定期为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加快实施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开展主动式卫生服务,系统了解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医疗费用,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为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党政重视,加大投入
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民的健康问题,2004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
—1— 定》,决定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契机,免费为农民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农民健康档案的新路子。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县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列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县健康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建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村居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组成由卫生、督查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检查组,对各乡镇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通报,确保了建档工作平衡推进、稳步发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农村居民建档工作列入各乡镇综合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县卫生局每年组织一次考评,把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纳入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的“综合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有力促进了全县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县政府先后出台和实施了《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实施方案》、《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制定了全县统一的农民健康体检和建档标准,明确了工作目标、内容、方式和实施步骤。制定出台了慢性病人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医疗保险等优惠政策,慢病门诊治疗按照45%的比例补偿,比普通门诊提高20%。三是强化资金投入。为保障农民健康体检和建档工作的顺利实施,县财政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先后安排专项经费30万元,为各行政村统一—2 — 配备健康档案橱,统一印制了全民健康查体档案和健康手册。对按规划要求改貌建设的村卫生所,经验收合格后配套补助1万元。目前,全县已改造完成429个高标准村卫生所,全部达到诊断室、药房、观察室、治疗室、健康档案室(健教室)、值班室“六室”分开。对于开展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乡镇卫生院,县财政每年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2004年以来,县财政共拨付200万元的健康体检经费和20万元的农民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经费,还多方筹资4000余万元为全县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机构添置了救护车、彩超、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等必要医疗设备。
二、扎实运作,积极推动
(一)宣传动员,强化培训。以政府的名义召开县、乡(镇)、村三级有关干部和乡村医生参加的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严格实行卫生局机关干部包乡镇、卫生院干部职工包村、乡村医生包组责任制,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的相关内容,力促广大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建立县乡村三级建档工作网络,配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050名;在县卫生局设立了专门办公室,抽调骨干人员,具体负责建档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结合“WHO-卢森堡-山东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与慢病控制项目”的实施,成立了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有计划地对全县乡村卫生人员进行慢病知识和建档知识培训;同
—3— 时,聘请有关专家,对县乡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专题培训,详细讲解农民健康问卷调查及档案内容,使其熟练掌握调查技能、方法、要求,确保健康档案信息真实准确。目前,全县有1300名农村卫生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9%,技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档质量进一步规范。
(二)调查摸底,先行试点。在新农合基线调查的基础上,从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中抽调业务骨干36人,组成县建立农民健康档案试点调查组、体检组,先期对12乡镇48个村进行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试点。各试点村抽调村干部、乡村医生、计划生育管理员等10余人成立向导组、协调组,配合县工作组开展健康调查工作,圆满完成试点村的健康调查和建档工作,共调查1.1万户、3.8万人,摸清了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并按年龄段分组进行汇总分析,为制定全县实施方案和健康档案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县卫生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分类指导。
(三)免费体检,建立档案。一是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每年对已经参加新农合,而当年没看病报销及50岁以上的参合农民提供免费保健查体,由县直定点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组织抽调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直接进村,给农民提供血压、视力、听力、心肺听诊、胸透、心电图和B超等常规项目的免费体检,保质保量完成体检及建档任务。以户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民家庭档案并录入电脑,以村为单位设立农民健康档案室,—4 — 由村卫生所集中管理。同时,把已经完成全程计划免疫的儿童保健资料,平时在县外就诊的患者资料和病历资料,及时充实到农民健康档案中,确保了健康档案的完整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对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人实行分类管理,定期上门随访,进行合理的健康干预。二是结合日常门诊,针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门诊工作中逐步开展首次就诊时即建立健康档案,病人再次就诊实行连续性跟踪记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对3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测血压,对4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检测血糖,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随访表,制定慢性病随访管理计划,进行系统管理;妇幼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孕产妇、儿童保健两个系统化管理结合起来;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建档,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并将检查结果记入个人健康档案。三是结合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主要由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派专职人员完成该项工作,作为结合日常门诊和体检方式建档的补充。2004年以来,先后为54万人次进行了免费体检,免费体检金额达540万元。查出各类疾病患者3.1万人,均得到了及时的医疗服务指导和治疗。
三、加强管理,用活档案
一是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以新农合网络为基础,组建了卫生系统信息化管理中心,编制开发了综合信息、门诊住院、新农合报销、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
—5— 健、农民家庭健康档案等管理系统软件,并投资200多万元为村卫生所(站)配置微机452台,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微机网络化管理平台,对健康档案、处方打印、一体化报账等业务实施网上办理。农民就诊在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随时查询患者的健康档案,方便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等进行了解,减轻了农民重复检查费用。农民就医后的信息可以及时录入该系统,达到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自2004年开始建立大病回访制度,由县医疗集团抽调内外妇儿科专家,采取走村入户的方式,主要“回访”得过重病、疑难病或慢性病的参合受益农民群众。随访专家携带医疗器械,对每位出院正在康复的病人进行常规体检,对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复查、了解,向每位被访患者发放健康调查询问表,及时收集患者康复资料,对下一步的康复提出合理化建议,宣传康复保健知识,使病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卫生专家高质量的服务,保证了病人得到及时医疗,拉近了医患关系。三是积极采取慢病干预措施。在乡镇和村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优秀家庭主妇控盐竞赛”、“无烟家庭评选”和“慢病控制知识竞赛”等活动,免费发放宣传资料、慢病防治手册、年画、控油壶、限盐勺,发放装有健康教育读本、毛巾、香皂、香皂盒等纪念品的“慢病控制小礼包”4000余套。在乡镇中小学开设慢病控制健康教育课,开展了“一周干预记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和“我劝父母少吃盐、少吃油”、“我劝父母不吸烟”、“我劝父母减减肥”作文竞赛。—6 — 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干预,实行分级管理,针对病人制定个体治疗方案,重点开展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和控烟为核心内容的健康干预,促进慢病综合防治。
总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一项事关群众健康福祉的民心工程,社会关注,群众渴望,效果明显。目前,我县共为38万名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占全县农民的63%;以户为单位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11万份,占全县农户的62%,农村居民中查出患高血压13838人、糖尿病5824人、冠心病4652人、脑卒中3116人、精神病人635人、残疾人2014人。全县孕产妇和儿童系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98.3%和98.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9%以上,农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1%,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1.6%。
下一步,我县将以被确定为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省级试点县为契机,按照这次会议要求,坚持“巩固、完善、规范、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向更好、更高发展。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按照省市要求,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完善制度和考核标准,抓紧制定全民建档“实施方案”并尽快实施,确实发挥好卫生行业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二是加强档案管理。按照国务院、省、市新医改近期确定的重点工作要求,尽早实现人人健康查体,户户建立家庭档案。同时,全县统一健康档案内容、样式、服务规范,建立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各项农村卫生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7— 开展。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业务指导,加强监督考核,在我县村级卫生所实现微机联网的基础上,争取2010年全面实施电子化健康档案,实现县乡村健康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全县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一、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资料,是对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应设健康档案室和档案柜专门存放。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维护,档案放置有序,取用方便。
二、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变动情况,都应在健康档案(含电子档案)中及时记录。
三、使用健康档案要细心、爱护,用后及时放归原处,防止丢失。辅助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保持健康档案完整无损。
四、居民健康档案不可外借,也不准其他人员查阅。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的人员,应保护居民个人隐私,不得随意泄露档案中的信息。
五、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区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查阅居民电子档案应设置分级权限和密码,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六、应定期分析、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信息,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针对危险因素和健康问题,制定、实施并调整干预计划或治疗措施,管理、维护居民健康。
七、健康档案室及档案柜应具备适当的防尘、防晒、防潮、防火、防蛀、防鼠等防护设施。健康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不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八、建档居民住址变更的,迁出与迁入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应做好居民健康档案(或电子档案)的转出与接收,保证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 重要性 科学管理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60-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导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在维护群众健康、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患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
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建立的健康信息档案,是反映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客观资料。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完善能够帮助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医生准确分析与评估服务群体的健康水平以及家庭和本社区疾病发病情况,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社区卫生诊断,根据社区诊断科学制定适合本社区群众的健康教育干预和疾病防治工作方案,有助于提高群众健康生活保障能力,提高社区卫生医疗资源在保障群众健康方面的作用。
2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首先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所辖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人、低保、残疾等重点人群每年开展一次免费的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居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家庭问题和卫生资源等。系统完整的健康档案能为社区医生提供全科医疗,促进有效地配置卫生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
2.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应遵循逐步完善、资料收集前瞻性、基本项目动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保密性的基础上,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健康档案:(1)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2.2 规范管理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关于管理病历资料要求,设立健康档案放置的专门场所,健康档案可以按内容分类存放,或以家庭住址或类似人群为单位存放。对具有特殊健康需求的群体以及差异性项目,应在设立常规项目类别的同时增加设置;对于外迁或者死亡的居民健康档案,应根据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决定存放与否及其存放期限。
2.3 注意健康档案信息保密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能涉及到个人、家庭的隐私问题,因此在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保密工作。医务人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要强化保管与使用健康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查阅与审核登记制度,医务人员应经过审批和允许后方可查阅,对涉密健康档案信息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必须告知相关隐私信息时必须经患者本人同意。
2.4 强化档案质量考评管理
各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将考核评估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考核中,实施量化考核;应当定期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利用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抽查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全面评估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使用成效等相关内容,对其中的成功经验及时予以总结推广,对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反馈并督导整改,必要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要将档案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终考核、与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并逐步提高服务质量。
3 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措施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保健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利用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宣传栏和免费体检等活动为契机和宣传阵地强化宣传工作,让居民明白建立健康档案在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获得其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任务。
3.2 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
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做法是向居民发放全科医疗就诊卡和健康档案编号,每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后,将其信息及时添加到健康档案中并录入到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准确及时地完善健康档案信息,便于方便快捷地利用和管理健康档案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定期或不定期与居民开展健康档案信息双向交流活动,以及时更新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奠定基础。
3.3 安排专人专岗,提高档案利用成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及时收集接诊医务人员接诊患者的医疗信息和健康状况,及时分门别类整理、补充、存储和加工健康档案信息并使之信息化,方便医务人员利用档案信息。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专用软件作用,同步管理纸质档案与数字化档案。
3.4 借助信息系统,强化慢性疾病防治效果
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慢性病管理工作,实现慢性病管理与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的同一性,将患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中实行双重管理,相互配合发挥维护病人健康的作用。
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要根据工作实际分类管理,保证及时更新与便捷管理数据信息,备份重要数据,定期不定期开展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绿色-健康,黄色-糖尿病,红色-高血压等)封面的形式明显标识文本档案,使健康档案与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档案工作事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工作的实际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注重科学管理,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推荐阅读:
居民健康档案系统07-21
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14
居民健康教育调查问卷06-27
居民健康知识调查问卷09-22
社区居民健康体检实施方案06-13
农村居民健康保健状况调查问卷07-03
卫生院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计划11-07
健康档案技术大纲09-07
健康档案调取制度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