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意思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意思(通用8篇)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意思 篇1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伍奢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楚平王听信谗言,把太子派到边境做官,让他远离自己。后来,费无忌又诬陷太子阴谋反叛。楚平王听了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杀太子。太子得到秘密通知后,就逃往宋国去了。伍奢去为太子说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费无忌又无耻地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必须捉来杀了,否则会成为祸害的。”于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伍员骗来。伍员识破了这场骗局,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往宋国,最后到了吴国。他为了借吴国的兵力替自己报仇,就帮助吴王阖闾(hélǘ)夺取了王位。

狼狈为奸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篇2

相传古时候有两种长相非常相似的野兽,分别叫狼和狈。它们都是喜欢偷吃农家猪羊的野兽。二者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脚短,两条后脚长。这两种野兽,经常一起去偷猪、羊等家畜。

有一次,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狼和狈都不能爬去。于是,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狈伸直身子后,狼将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来。

这样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合伙干。假如狼和狈不合作,就不能把羊偷走。养羊的农民也会少很多损失。然而,狼和狈却经常那样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亲密。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种现象总结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相互勾结干坏事的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求解驿站】

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活学活用】

在封建社会里,地方上的豪绅经常与官府中的坏人~,欺压百姓。

【妙语点拨】

“狼狈为奸”看似小人得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个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狼与狈这两种动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并通过合作懂得了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了猎物本领以及生命力。从这种意义上看,“狼狈为奸”其实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行为。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忽略掉凶残的狼狈形象,领略“狼狈为奸”背后的合作共赢要义,并将其落到实处,将对我们大有裨益。

【近义】

朋比为奸

【反义】

古貌古心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篇3

【汉语拼音】gǔ mào gǔ xīn

【近义词】:古道热肠

【反义词】:推陈出新

【成语出处】

1、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季苇萧迎了上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

3、明·张岱《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寓言故事成语的意思 篇4

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一只大鹿跟在后面不停的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孙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他找回来当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不妥当吧?”孟孙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鹿都生怜悯之心,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最放心了。”

所以汉代刘向说“巧诈不如拙诚”。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巴西虽然有罪却得到了信任,这是个仁义不仁义的问题。

成语故事以及意思3个 篇5

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困境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那在水里行走不怕蛟龙的,是渔夫的勇气;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老虎的,是猎人的勇气;雪白的刀子架在面前,把死亡看做和生存没有区别的,是壮士的勇气;知道穷困是命运,知道通达需要时机,面临大灾难而不会畏惧的,需要圣人的勇气。仲由啊,安静些吧!我的命运已经上天已经安排好了。

没有多久,带领士兵的将官进来了,抱歉的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所以把您围了起来;现在我们知道您不是的,很对不起,我们在此向您道歉并撤退士兵。

(阳虎是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曾经侵犯卫国匡城百姓,当地百姓痛恨他。孔子面貌像阳虎,所以发生误会。)

源自《论语》的30个经典成语 篇6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3、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4、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5、感悟方面

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行“仁、义、礼、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释义>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形容老人的成语及意思 篇7

白发红颜

读音: bái fà hóng yán

释义: 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自: 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黄发垂髫

读音: huáng fà chuí tiáo

释义: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出自: 《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晋·潘岳《藉田赋》:“垂髫总发。”

造句: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用法: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 ◎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反老还童

读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释义: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 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

造句: 取此水用美玉为屑,调和服之,可以反老还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用法: 紧缩式;作定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 返老还童

老蚌生珠

读音: lǎo bàng shēng zhū

释义: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出自: 汉·孔融《与韦端书》:“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北齐书·陆卬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造句: 已见熊罴入梦,行看老蚌生珠。(明·赵弼《蓬莱先生传》)

用法: 已见熊罴入梦,行看~。 ◎明·赵弼《蓬莱先生传》

白首相知

读音: bái shǒu xiāng zhī

释义: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出自: 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迟暮之年

读音: chí mù zhī nián

释义: 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造句: 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

垂暮之年

读音: chuí mù zhī nián

释义: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 宋·张元幹《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返老还童

读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释义: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 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

造句: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鹤发童颜 老当益壮

反义词: 未老先衰

白首之心

读音: bái shǒu zhī xīn

释义: 老年时的壮志。

出自: 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天拔地

读音: lǎo tiān bá dì

释义: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老马恋栈

读音: lǎo mǎ liàn zhàn

释义: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出自: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老妪能解

读音: lǎo yù néng jiě

释义: 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出自: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造句: 居易急求人知,意陈于词,遂令老妪能解。(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通俗易懂

近义词: 通俗易懂

黄发骀背

读音: huáng fā dài bèi

释义: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

风前残烛

读音: fēng qián cán zhú

释义: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鹤发童颜

读音: hè fà tóng yán

释义: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 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造句: (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返老还童 老当益壮

反义词: 未老先衰 老态龙钟

黄发台背

读音: huáng fā tái bèi

释义: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日薄桑榆

读音: rì báo sāng yú

释义: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自: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童颜鹤发

读音: tóng yán hè fà

释义: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 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造句: (华佗)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鹤发童颜

风中之烛

读音: fēng zhōng zhī zhú

释义: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自: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造句: 老拙夫妇年近七旬,如风中之烛,早暮难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事物

近义词: 风中残烛 风烛残年

雾里看花

读音: wù lǐ kàn huā

释义: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自: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造句: 白石写景之作,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君子三戒

读音: jūn zǐ sān jiè

释义: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尊年尚齿

读音: zūn nián shàng chǐ

释义: 年:年龄。尚:崇尚。齿:岁数。指尊重老年人。

出自: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武帝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

年华垂暮

读音: nián huá thuí mù

释义: 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 宋·张元幹《庐川词·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日落西山

读音: rì luò xī shān

释义: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自: 《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用法: 财主们已经是~,红不过一会儿了。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返老归童

读音: fǎn lǎo guī tóng

释义: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同“返老还童”。

出自: 《云笈七签》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西山日薄

读音: xī shān rì báo

释义: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雪鬓霜鬟

读音: xuě bìn shuāng huán

释义: 白发。借指老年人。

黄发鲐背

读音: huáng fā tái bèi

释义: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

出自: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用法: 百馀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者欢饮殿庭。 ◎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

言颠语倒

读音: yán diān yǔ dǎo

释义: 说话颠三倒四。

出自: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孽障种子

读音: niè zhàng zhǒng zǐ

释义: 旧时长辈责骂不肖子弟的话。

出自: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我老年不幸,把儿子、媳妇都亡化了,丢下这个孽障种子,还不曾娶得一个孙媳妇,今年已十八岁了。”

皓首苍颜

读音: hào shǒu cāng yán

释义: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出自: 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朱颜鹤发

读音: zhū yán hè fā

败军之将成语的意思及典故 篇8

2 只有败军之将和逃兵才能走上这个战场,只有懦夫和逃亡者才能在这里入伍。

3 朝鲜队员发配煤矿,败军之将的归国命运?

4 他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不是败军之将.

5 路途穷绝刀箭毁,败军之将名已亏。

6 哼,败军之将,丧家之犬!你真该早早自尽,有何面目再苟活于世?

7 既知我是败军之将,汝可带兵否?

8 关某乃一介败军之将,蒙曹公不弃,得以在此寄居。

9 三个人再也没有先前的淡定从容,就像是败军之将,一溃千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0 韩遂首先跃马扬鞭出了阵前,谓董卓及大军道:“败军之将安敢再出,岂不识我大将阎行的厉害,莫非还要自找苦吃?”。

11 在政治改革的荆天棘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被贬逐的罪人,但在精神领域和文学殿堂里,他却是从不屈服的勇士与高视阔步的王者。

12 向来都如此,败军之将,更何况只有他一个人回去,必定不会有人信他。

13 关羽蒙曹公厚遇,以败军之将投于帐下,一直寻思着要寻个机会报曹公之大恩。

14 拉索达曾担任洛杉矶道奇队教练,他在球队惨败的第二天参加了我的节目,从他的临场表现和神采飞扬的神情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败军之将。

上一篇: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下一篇:旅游协会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