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学习(精选8篇)
1.闽南语概况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闽南语的使用情况。
2. 了解闽南语的渊源和特点以及表现形式。3.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材料预备
学生分成4组ABCD,A组对年段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闽南语的现状并进行分析BCD组分别从闽南语渊源、特点、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书籍、上网、实地考察获取相关资料。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通过闽南语的调查了解闽南语方言在厦门地区学校的现状,让学生明白方言的危机意识。厦门从很早开始就提倡普通话,外来人口逐渐融入到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伴随着闽南语在很多学校和家庭中的逐渐消亡。90后和00后不会说闽南语,甚至听不懂。闽南语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消亡意味着闽南文化的日渐式微。不加重视,久而久之,闽南文化将成为纸上谈兵。
很多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开设了闽南语课程,让当地和外地的小朋友都能了解和学习闽南语文化。初中生已经初步具有判断和探究能力,可以进行课后研究性学习,包括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自我实践和体验将有助于他们更直观、更主动地感受闽南语文化。
五、活动流程
(一)A组展示闽南语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B组展示闽南语的渊源和分布地区;
(三)C组展示闽南语的特点,举例说明;
(四)D组展示闽南语的表现形式,应包括童谣、诗歌、歌曲、俗语、地方戏剧等;
(五)ABCD组车轮点评对方:我从你的展示中学到了什么。如,D组评价A组的调查让他们学到什么,A组评价B组, B评C,C评D;
(六)结合你所学到的,谈谈如何保护闽南语和闽南文化。
2.闽南语和外语
一、教学目标:
1、从历史的角度了解闽南语的发展和一些外语的关系。
2、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闽南语比较接近古汉语,因此很多在历史上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语言中都有闽南语的痕迹;而闽南语在发展过程中,也向其他语言借词;甚至闽南语的音标也是传教士所创造,为闽南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
2、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观看一段无字幕的日语和韩语视频剪辑,学生看完分享他们所听到的词(世界、新妇等);
(二)教师分享日语、韩语、越南语、马来语、印尼语、法语等中的闽南语借词; * 日本语之中来自闽南语的借词: ビーフン 米粉 mí-hún
レンブ 莲雾(オオフトモモ)lián-bū サバヒー 虱目鱼(和名)sat-bak-hî レンヒー 鲢鱼(レンギョ之别名)ヌンチャク 两节(棍)nn̄g-chat * 韩语中的闽南语借词: 신랑新郎sin-lông,신부新娘 sin-bu(),* 法语中的闽南语借词:thé 茶
(三)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闽南语中的外来词借词 * 英语借词:park车(停车)等。
* 日语借词(主要在台湾地区):便当(盒饭),阿萨里(干脆)
(四)教师展示闽南语国际音标的来历以及其在闽南语文化研究中的作用
3.闽南语作品中的文化价值
一、活动目标
1.接触学习闽南语俗语、童谣、歌曲、戏剧等作品 2.赏析该作品的意义和其文化价值。3.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文化自豪感和方言保护意识
三、材料预备
学生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闽南语戏剧、童谣、歌曲赏析,在课上分享。
四、设计思路
如何更好地保护方言,最重要的是要让方言进课堂,让文化得到普及。文学作品是语言最直接的传播方式,因此要保护闽南语文化,可以让闽南语作品进入到课堂。闽南语作品包括俗语、童谣、歌曲,戏剧,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了解该作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五、活动流程
(一)教师展示;闽南语俗语看闽南人对四季的认识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寒字作动词用)这是闽南春谚中著名的一句,说的是一至三月的天气都很寒冷。还有谚语“春天后母面”,意为春天的气候容易变化,时阴时晴,好比继母的面孔,阴阳怪气,时冷时热。
闽南夏谚提到“大暑热透,大热在秋后”,在这里意为不彻底,整句谚语的意思是大暑那天的天气如果很闷,而没有很热,那么更热的天气会在秋后才来。
“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无雨好年冬。”说的是在秋天白露那天如果有雨,冬天就会阴雨水多而湿漉漉的,东西很容易烂;相反如果白露那天没有雨,那么冬天气候会很适宜,一定会是个好年头。
关于冬天的气象谚语,有“大寒寒无死,立春踔踔跳”,意思是大寒不够冷,立春的时候会冷得让人直哆嗦。
可见,闽南气象谚语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表达方式直白易记,语言平实易懂,用闽南语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生讨论:你收集的关于天气的闽南语谚语
(三)学生展示赏析闽南语作品。如:赏析《爱拼才会赢》 1.播放《爱拼才会赢》 2.解释歌曲的大意:
3.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爱拼才会赢》是有其深刻社会背景的,从台湾社会来说,社会刚刚开放,就是所谓的“解严”,人们就好象放飞的鸟,一下能自由自在的在天空翱翔,人们都有在事业上奋斗一翻的想法,所以在开放初期与人们的心态吻合。这首歌,体现了闽南人热爱拼搏的精神,告诉我们面对迎面而来的每一个困难,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低头,努力拼搏。《爱拼才会赢》获得了台湾各阶层民众、大陆民众甚至海外华人的喜爱,其歌名已成为一句鼓励人们努力向上的格言。歌曲一出,马上在各行各业中流行传唱,“打拼”成了社会用语,激励人们向上的奋斗精神,慢慢的在大陆、东南亚甚至连美国都在流行,成了台湾创造经济成就的精神口号。4.分享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赏析并教大家唱: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1.1 学习资源中心是图书馆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读者需求也向知识化、专业化、网络化与电子化转变,数字化学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将会逐渐成为主流。
LC(Learning Resource Center)学习资源中心,也译作“学习共享空间”,学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伴随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出现的。IC被认为是由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所组成,是现代图书馆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LC在其基础上,强调图书馆与更多部门合作(如博物馆、艺术中心等),体现了更广泛的合作性;LC还以读者学习为主线,更重视虚拟资源的整合,为读者网络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便捷的资源交流共享机制。
LC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是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和服务中心,可提供读者需求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具体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读者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提供读者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数字化的文字、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信息资源, 从而更大程度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升了图书馆资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2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现状
闽南民间艺术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的门类很多,有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美术、工艺等,每一门类里有许多艺术品种,如戏曲,有人戏和偶戏,人戏又有梨园戏、北管戏、歌仔戏、高甲戏、竹马戏等;偶戏有“嘉礼”(提线木偶)、布袋(掌中木偶)、皮影等。闽南民间艺术是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
然而,正因为闽南民间艺术门类繁杂、存在形式多样,其资源载体类型丰富,出版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有绘画、图册、音频、视频等。而且很多艺术,如南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存在依托于人本身,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这类文化的保存、保护以及传播、共享,需要特别的形式、特别的手段。
目前,已有不少图书馆及其他文化单位对闽南民间艺术资源加以数字化整合,形成特色数字资源供读者利用、学习。如华侨大学图书馆建有“福建戏曲文献资料库”,包括期刊论文、人物和图书书目三个数据库;泉州市图书馆建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地方戏曲库(视频)”、“泉州人物库”等等。它们都是对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整合、加工和传播利用,但还比较分散,独立进行,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更有大量的闽南民间艺术存在于民间,未被挖掘、整合,处于无序、分散的状态,无法得以充分利用、共享、传播和继承。
2 平台建设意义
闽南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多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誉满中外。如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多次参加国际木偶节表演并获得大奖,也曾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大雅之堂。但是,它们大多散落民间, 许多艺术种类由于受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受到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潮影响,逐渐失去了滋养的土壤和环境,导致这些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长期缺乏传承与发展、传播,甚至有的濒临灭绝。图书馆如何挖掘这些艺术资源,把这一艺术瑰宝向广大读者展示,为读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更好地弘扬闽南民间艺术,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是图书馆工作的一大挑战。
“学习资源中心”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很好地担此重任。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就是将IC、闽南民间艺术资源、图书馆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为读者构建一个自主学习闽南民间艺术的中心平台。在这个中心平台上,可以汇聚闽南各类民间艺术的传统文献、图文作品、音频音像、代表艺术家及其研究资料、艺术作品等,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环境进行有效整合。读者通过这个学习资源中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多维生动、图文并茂地学习闽南各类民间艺术,弥补当前闽南民间艺术多以文本叙述,少有音像、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存在的状况。读者还可进行动态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为深刻、更为形象地感受闽南民间艺术的魅力,也更方便和有利于闽南民间艺术这种传统的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传播。
3 平台的构建
3.1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类型
1)传统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论文等,包括有关闽南民间艺术的各种著作、研究性学术论文、史料性文献(如地方志、地方文史资料、人物传记等);
2)艺术作品:包括各种闽南民间艺术创作的产品,如闽南民间舞蹈、戏曲曲牌、戏曲剧本、美术作品等;
3)实物资源:如高甲戏中的戏服、道具、乐器;
4)视频、音频等音像资料;
5)网络资源:包括各种有关闽南民间艺术的网络资源,如华侨大学图书馆创建的“福建戏曲文献资料库”,各艺术团体、单位网站上的资源等。
3.2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类型如此丰富,资源的收集是一个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对于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源,在大多数官方收藏机构如图书馆、研究所等都有比较系统的收藏,而且超星、书生之家、方正阿帕比、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商业性的数据库大部分有全文收录。这类文献大多是研究闽南民间艺术的学术著作、论文和相关报导等。这些文献可以采取建设联合目录的方式供读者使用。
而一些非正式出版,甚至没有形成一定文献形式的艺术资源,收集难度也相对较大。这些资源的收集,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民间艺术组织或政府机构(如方志办、艺术馆)的帮助和支持来征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民间走访来收集。民间走访收集需要一支专门技术队伍,在充分论证后,对现有的艺术家及艺术团体进行采访,并对著名艺术作品(如提线木偶戏)进行录音、录像并数字化,建立专门艺术家、艺术团体及艺术作品档案库、数据库。
3.3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整合
收集来的各类闽南民间艺术资源,需要经过甄别、筛选、分类、加工,整合形成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以闽南民间艺术为核心整合异构的信息资源,将引进的艺术视频资源与图书馆自有视频资源相结合;将多格式的数字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相结合;将传统文献类型与音频、音像等特种文献相结合;将本馆资源与其它机构、团体和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进行集成整合,构建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
3.4 闽南民间艺术资源共享
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百链和读秀等知识服务平台快速形成全国范围的联合目录体系,实现多馆资源的联合导航与文献传递、资源调度服务,对资源和服务的整合性揭示更全面和深入,使信息的查找和定位更细化和快捷,为读者实现在线学习提供资源获取的云服务。
3.5 建立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统一检索搜索平台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的统一检索服务系统旨在通过与资源调度系统及馆际互借系统集成,针对各种异构数字资源进行应用检索整合。全文搜索引擎实现文章题名、主题、作者进行分析型检索,对文章内容实现全文检索,用户能够快捷地获得深入、合适的检索结果。
3.6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门户建设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门户可以分公共资源平台和个人学习管理空间两部分。公告资源平台提供读者各类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选择及相关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提供统一身份证、资源统一搜索、文献传递服务、信息发布、虚拟信息咨询服务、学习工具以及门户的访问统计等功能,构建完善的一站式闽南民间艺术资源服务体系。另外,该门户将由读者自主管理的资源学习空间嵌入平台,即个人资源学习管理空间。此空间为每位诸者提供资源学习、利用全过程的自主管理服务,包括资源的选择、获取、利用、评价、互动等,从而使读者的资源学习、利用空间充满个性化的氛围,满足读者自我发展的需求。
4 结束语
当前,网络已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的共享显得至关重要。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就是要在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将闽南民间艺术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其中,通过IC及网络平台来实现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注重闽南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整合,并提倡信息无限共享和协作,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各种最有效的资源组合及服务项目来促进读者对闽南民间艺术的学习、研究、利用,从而使闽南民间艺术得以传播、弘扬与继承。
摘要:该文主要研究在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将闽南民间艺术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图书馆全新信息服务模式LC融入其中,构建闽南民间艺术“学习资源中心”平台。
【关键词】中职学校 商务越南语专业 英语学习 必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34-02
英语是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学生在小学、中学、中职直到大学阶段,都需要进行英语学习。在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中,虽然学生主修越南语,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英语,以适应时代发展与岗位需求。然而,一些商务越南语专业师生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敷衍的思想,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浮于形式。对此,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并提出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一、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介绍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与贸易越来越频繁,东南亚多国与中国有着密切往来,越南也与我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由于越南语人才缺口较大,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逐渐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
(一)人才培养方向。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主要是培养既有扎实的越南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能,又掌握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利用越南语与英语从事中越商务贸易往来、翻译接待、公司管理、旅游等工作的实用性综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重点。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目的是培养发展性商务越南语人才,具备一定的越南语运用能力与应用水平,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毕业后一般会到越南的外企工作,平时的工作中和外方人员沟通需要用到英语口语,在平时的外贸往来如路单、进出口货物清单等一系列材料也需要跟英语打交道。因此,商务越南语专业对英语素质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二、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扩大就业面,增强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满足其今后工作中的英语需求。
(一)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汉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而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越南语和英语有一个相似地方,即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因此,在越南语专业教学中进行英语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系,在重点学习越南语的同时,也可以接触英语。由于学生日常使用的是汉藏语系中的汉语,因此多种语言共存,并交替学习、使用,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满足今后工作中的英语需求。当前,英语是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全球四分之三的电视节目都是使用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都是运用英语书写,国际会议、国际活动也大多数使用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电脑软件也是以英语来编程,即便是电脑的键盘,也是英语键盘。可见,英语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学生今后的工作中势必会运用到英语这门语言。尤其是商务外贸行业,在外贸往来、书信邮件、进出口文件、合同、国际礼仪等方面,都需要使用英语作为标准语言。而商务越南语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都与这些有关。如果学生仅仅学好越南语,而忽略了英语的学习,那么在工作中遇到需要使用英语的地方就会手足无措,工作难以做好。因此,要想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学习英语,学好英语。
(三)扩大就业面,增强就业机会。越南语专业学生就业范围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就业面相对来说还是不够广阔,而且很多学生英语不好,就业只能局限于一些要求较低的行业,尤其是对于一些商务外贸行业,越南语专业会受到一些限制。而学习英语,则可以使学生多掌握一门应用广泛的语言,使其在就业方面受到较少的限制,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面。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都将教学目标定为“培养既有扎实的越南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能,又掌握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流利、准确地利用越南语与英语从事中越商务贸易往来、翻译接待、公司管理、旅游等工作的实用性综合型人才”。在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前毕业的学生中,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习刻苦,越南语掌握得比较牢固,但是英语学习水平较低,在就业时很多企业要求“英语四级以上”、“英语八级以上”,直接将其排除在外,使其丧失了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三、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适时做出改变,实施中职学校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端正学生英语学习认识。商务越南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有没有用?很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选的专业是越南语,以后的就业方向也是东南亚商贸企业,不需要再学习英语了。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一认识,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正确,仅仅是为了敷衍老师或为了考试。为了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笔者举了一个实例:之前本校有一位商务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在越南留学毕业后进入了越南的贸易公司工作。刚开始找工作面试时,考官用越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跟他交流,这位同学英语基础不错,轻松过关。工作一年多后,公司有意提拔他做行政管理,负责管理进出口产品和接待工作。但之前他在学校所学的英语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现在的工作需要了。如果他不尽快提高自己英语水平,这个职位将会与他失之交臂。后来他聘请了一位英语老师进行恶补,结果如愿以偿。他的月薪也从原来的5000多元人民币提高到了12000元人民币。据在越南工作的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越南的公司最喜欢聘用既会说越南语又会说英语的中国学生,他们往往能轻易地进入管理层,待遇方面也比不会说英语的高很多。因此,学好英语,再辅之以小语种越南语,自然会大大提高就业机会,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很多学生不喜欢英语,是由于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也比较复杂,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应该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比如笔者在教学shopping(购物)这方面的知识时,是以真实情景来进行教学的。笔者让一部分同学扮演买家,另一部分同学扮演卖家进行红木工艺品买卖。表演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这种真实的教学方式接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越南语、汉语和英语进行互动,增加一些游戏、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自豪于自己掌握了那么多的语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英语教学职业化。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中职英语教学要围绕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需要的英语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对教材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删减。例如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可多开展一些商贸、旅游等模拟性质的教学活动,多学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术语、产品说明书、广告及操作说明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才能满足学生将来不同岗位就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应对方法[J].考试周刊,2010(36)
[2]王凌超.基于行业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3]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4]贺芸,庄成余.论英语全球化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一、教学目标:
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日头、红贡贡、竹马、骑、倒落去、探外公”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念谣。
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本念谣。
4、从童谣感受一副外孙要去探望外公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出发点: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中的一些字
2、教学《探外公》
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让学生根据平时已经具备的闽南语经验说一说课题的大概意思,猜猜“探”的意思,紧接着教师揭示“探”是“探望”的意思,让学生大概知道这篇课文写的内容。
②、教师范读课文,可能这部分教学,学生大部分都还理解不了课文的意思。
③、教学难词
“日头”:跟读,指太阳的意思。学生造句:天上的日头很红!
“红贡贡”:跟读,指太阳的颜色很红很艳的意思,也就是红通通的意思。
“竹马”:跟读,指小孩子用一把竹竿当作马来骑的意思。“一阵风”:跟读指走路或者跑的速度飞快的意思。“倒落去”:跟读,指要到哪里去的意思。
现在这些难词你们会了吗?教师出示难词卡片,让学生试读,跟读两遍。
④、教学整首童谣,让学生念童谣,感受押韵美。
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男女生赛读,开火车形式读童谣,“贡”和下面的“风”和“公”押韵,你们发现了吗?
⑤、同桌之间互相教一教。
⑥、配乐念童谣 听碟片念童谣,请几个表演突出的学生上台展示。⑦、谈收获 今天学习了《探外公》,你们有什么体会?
一、基本情况分析
语言学家盛赞:“闽南方言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闽南人安守本分的品格,使闽南话保持着正宗的闽南方言。口耳相传的语言和文字一样,都是文化的载体,追溯每句方言的典出,都能捕捉到语言内核里的精髓——传统的精神文明、道德风尚、行为规范,以及奇异的风俗民情、丰富的知识经验、独特的语言技巧和美妙的生活情趣。
多数学生对学习闽南童谣较为感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班级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闽南语的只有近四分之一,而且会话当中夹杂普通话,有近四分之三的外地生对闽南语较为生疏,甚至是完全听不懂。大多数学生对闽南的文化历史的了解较为浅薄,尤其是对闽南语的发展、演变历史一无所知。身边缺乏用闽南方言交际的氛围,学生学起来就更难了。
二、教学目的
1.感受闽南方言的趣味性,爱说闽南话,学会闽南生活常用语,学会吟诵闽南童谣、古诗;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童谣或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或描写的意境,接触本土文化,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3.方便与老人或海外同胞的语言交际,让靠口耳相传几千年的方言不至于失传。
4.继承闽南传统的精神文明、道德风尚、行为规范,以及奇异的风俗民情、丰富的知识经验、独特的语言技巧和美妙的生活情趣;
5.学习闽南方言与文化,学做一名好学、积极向上的好儿童;
6.让外地的孩子也学说闽南话,会说一点闽南话,会背几首童谣。
7.通过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讲闽南语,能够主动了解一些闽南的文化历史,认识闽南的一些事物。
三、教学措施
1.提前备课,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材料。2.充分挖掘本地学生资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带动外地学生热爱、学习闽南童谣。
3.给班上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四人小组中有一个是会说闽南语的学生,聘请他担任本组的小老师。
4.充分利用40分钟的时间,尽量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多让学生得到音像等方面的直观的、有趣的学习信息;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多开口;课堂上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迁移,有时采取普通话谐音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闽南语的读音,有时加以介绍闽南语当中的一音多意的有趣现象;合理安排课堂的教学内容、节奏,争取课堂上让大多数的学生学会吟诵童谣,不加重课后负担。
5.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弄懂字词的闽南发音及意思。6.结合学校“闽南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闽南语。7.适当进行课后的拓展要求,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多与会说闽南语的长辈交谈、会话,能够主动收集相关的闽南俗语、谚语和童谣。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华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我们知道, 思维必须借助语言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语言也必须依赖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闽南农村的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 就坠入一个现成的语言环境——闽南语环境。在这个环境里, 学龄前儿童花了几年时间学会了闽南语, 同时也养成了用闽南语思维的习惯。因为这些孩子闽南语语言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正是其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 二者始终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用闽南语思维的习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习惯对于他们今后学习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当他们进入学校学习后, 这种习惯立刻与必须用普通话思维和交际的现实产生了对立和冲突。这场冲突是旷日持久的, 从小学持续到中学、甚至大学。也正是如此, 当地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都受到一定的遏制;而首当其冲的是语文教育。学生在阅读文章或者听他人讲普通话时, 是用闽南语去理解、分析和记忆的;在讲普通话或者写文章时, 是先用闽南语想好再“翻译”成普通话表达出来的。总之, 学生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一直处于闽南语和普通话的“对译”状态中, 其思维的连贯性、清晰性、严密性受到破坏;其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受到遏制。而语文能力的相对低下也制约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思维能力的欠发达又反过来制约了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者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闽南农村语文教育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 方言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够让农村孩子在学前、最迟到小学四五年级前, 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 (当然, 前提是不能牺牲闽南语) 那么, 当地的语文教育水平一定会获得较快的提高。
闽南语除了在思维层面影响学生语文能力提高之外, 还通过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的干扰直接介入具体的语文活动, 产生负面影响。闽南语虽然也是现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是其内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与现代汉语母系统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具体来看, 二者在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没有学过普通话的闽南人听不懂普通话, 没有学过闽南语的北方人听不懂闽南话就是这个原因。例如, “狼吃人”普通话读作“láng chīrén”, 而闽南话却说“long jia lang”, 差别很大。语音的差异性给当地学生造成了“听”和“说”的干扰, 当地初中毕业生中有相当多听不懂或说不好普通话, 就是明证。语汇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普通话语汇以双音词为主, 单音词比较少, 而闽南语语汇中单音词占的比例要大得多;还有, 二者对同一种事物往往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例如, 普通话叫“口杯”、“铁锅”、“抽烟”、“下棋”、“很胖”, 闽南话分别叫“杯子”、“铜鼎”、“吃烟”、“走棋”、“真肥”等等。语法方面的差异虽然比较小, 但有时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例如, 闽南语说“小王无时无刻在读书”这句话是表扬小王的勤奋, 而在普通话里面是批评小王读书不努力。闽南话说“我们来去上海玩一次”, 普通话要说“我们去上海玩一趟”。语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性会给当地学生造成“读”和“写”的困难,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进行阅读或写作活动时闽南语语汇和语法的窜入。其结果是, 学生在阅读时经常误解、曲解文本, 在写作时遣词造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闽南语这种全方位、全天候的干扰和介入, 造成当地农村多数中小学生交流与表达的障碍, 导致语文教育效率和质量的低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在整个闽南农村地区推广普通话。不过,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也要注意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不可否认, 闽南语是我们研究古代汉语时弥足珍贵的鲜活材料, 也是凝聚港澳台乃至海外炎黄子孙的特殊的“亲和剂”。但是, 闽南语同时又制约着当地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这个矛盾如何调和与化解, 如何在维护闽南语的纯洁性、保证其有序传承的前提下推广、普及普通话, 这是一个现实的课题。
毋庸置疑, 在闽南农村中小学, 让普通话取代闽南话成为学生思维的工具, 是提高当地语文教育水平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遇到的挑战和阻力是可以预见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闽南语是祖祖辈辈口传耳受下来的, 岂可轻言易位?二是闽南农村整体语文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二者都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障碍。要扫清障碍, 首先是要靠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同时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其次是要靠学校的担当和努力。第三是要靠学生的自觉和投入。
颁奖晚会:同唱骨肉情 魂系闽南歌
一曲闽南语经典歌曲《望春风》,在范圣琦、吴宗宪、CLASSICAL组合风格多样演绎下、在流光溢彩、欢声笑语的热烈氛围里,拉开了中华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颁奖晚会盛典的帷幕。
闽南语歌曲演唱大赛三强,历经了海选、晋级、PK赛、决赛四个阶段,终于进入颁奖晚会的总决赛。3位不同国界的歌手,演唱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自马来西亚选手蔡铭国声音雄浑、阳刚奔放;台北的庄振凯温柔婉约、哀怨细腻;加拿大女歌手卢婧,激情四射、狂歌艳舞。主持人吴宗宪盛赞歌手的演唱是“金声玉韵、天籁之音”。三位选手的出色表现使晚会一开场热度急剧上升。评委徐沛东、谷建芬和来自台北的郭孟壅对选手的演唱一一作了中肯的点评。除了新人的演唱,颁奖晚会还邀请了闽南语传统派歌王洪荣宏、机智大师张帝、歌手罗大佑、吴宗宪等为颁奖晚会助阵并担任开奖嘉宾。
晚会在参加晋级决赛的50强选手共同演唱的《蝴蝶》曲中,圆满落下帷幕。闽南乡音,海外华人心相连;歌声浩荡,华夏儿女情无限。
创作比赛:距离产生美 交融出精品
闽南语歌曲作为闽南文化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占据着华语乐坛的一席之地。但当今流传的闽南语歌曲多来自台湾。为改变大陆闽南语新创优秀歌曲困乏的状况。
福建省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此次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出新创作的优秀闽南语歌曲。
闽南语歌曲创作,曾在福建省内组织过多次,但效果有限。为了推陈出新,借助国内著名作曲家共同为创作闽南语歌曲献策献力,中国音协组织了阵容强大的采风创作团齐集福建,学习、研讨、采风、创作。鉴于闽南语地域性特点,福建省外的词曲作家懂者稀少,在词曲韵律的搭配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创作上有着极大的障碍。对此挑战,徐沛东语出惊人:“距离产生美,交融出精品,希望不同风格的音乐撞击能为闽南语歌曲注入新鲜活力,创作上有所斩获。”为突破这一瓶颈,作曲家王佑贵、付林、张卓娅、孟庆云、方石、词作家王健等赴福州与当地词曲作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交流。
委约和社会征集的400余首歌曲,经海峡两岸词曲作家评选,《吃苦就是吃补》(颜庭寿词、章绍同曲)等10首歌曲获得1、2、3等奖。此次获奖作品,题材广泛,贴近生活,曲调亲切感人,既有浓郁的闽南特点,在创作技法上也有所创新。此次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也是闽南语演唱比赛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
演唱大赛:规模宏大 影响深远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首海峡两岸听众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道出了闽南精神,也激励着海内外华人歌手的积极参与。
在大赛“爱拼才会赢,有梦就会红”的主题感召下,自7月1日发布比赛选拔启事,立即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本次参赛选手既有发行多张唱片、在闽南语歌曲演唱方面小有名气的职业演员,也有教师、学生、公务员、企业老板,更多的是对闽南语歌曲演唱有兴趣的普通民众,他们职业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只有4周岁,轮椅上的残疾人和双目失明者同样参与其中。
组委会为了使比赛注重参与的广泛性,除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台北外,还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洛杉矶、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了十几个分赛区进行了海选,决出了50名选手进入晋级赛。
【闽南语学习】推荐阅读:
闽南文化简介10-02
闽南师范大学怎么样10-15
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闽南梦06-24
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07-27
教师网络学习学习心得07-05
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07-23
党员学习:学习宪法体会09-26
学习策略学习能力10-13
讲学习必须善学习11-03
学习李芳事迹学习体会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