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中秋节的作文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写中秋节的作文(精选17篇)

高中写中秋节的作文 篇1

终于等到吃晚饭了,一阵阵桂花圆子的清香和红烧鱼、糖醋排骨的肉香混合在一起,直冲我们的鼻子。表弟顿时眼睛冒光,一把推开客厅的门,冲向餐桌,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排骨就啃。待大家都坐定,我们一人盛了一碗圆子,慢慢品尝。我吃着香甜软糯的圆子,一种桂花香气弥漫于唇齿之间,那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团圆的味道。

吃完晚饭,我们便来到了阳台,还没走进去,皎洁的月光便顺着台阶洒了下来,如同一杯倒翻的牛奶那么纯洁。刚刚还挂在天边的月亮,现在却藏匿于丝云之中,若隐若现。大家都陶醉地望着月亮,只有表弟又坐不住了,我便告诉他:“你对着月亮许个愿吧。”没想到表弟还真闭上了眼睛,对着月亮大喊了一声:“我要有数不完的玩具!”说罢,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便回荡在空中。月亮仿佛真的听见了,又从云里显现出来。外公喝了一口桂花酒,吓唬他道:“你喊这么大声,等会月亮不理你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月饼也上了桌,外婆用刀把月饼分成几份,我们拿着月饼细细品尝,表弟直接拿了一个就啃,仿佛“天狗吃月”一般,一下子就没了大半,吃完了,还嚷嚷着:“我还要,我还要!”“真是个小吃货呀,再吃月饼就要被你吃光啦!”阿姨连忙阻止。唉,表弟的肚子难道是无底洞?

高中写中秋节的作文 篇2

(一)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这是指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但却能表现重大的思想意义。

《一枚硬币》的梗概是这样的:“一次, 青岛市的一个广场上, 有位女侨胞蹲在地上用水果刀剜一枚贰分硬币。那硬币与沥青紧紧地粘在一起, 非常结实。女侨胞用水果刀先把硬币四周的沥青一点一点地掏出来, 才把硬币取出来。她把硬币放在手心上吹了又吹, 掏出一小块洁白的丝巾, 小心地包藏起来。许多人目睹这一过程, 却不知女侨胞为什么这样做。女侨胞向大家解释:‘我看那上面有国徽, 整天被人们踩来踩去, 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女侨胞挖硬币, 只是一件小事, 却表现她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事件虽然很小, 意义却非常重大。

(二) 由点到面, 进行升华。

有的作文话题, 所提供的材料, 只是社会上的一个现象, 我们就事论事构思一篇文章, 也没有什么不妥, 但毕竟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 若能够由点到面地加以引申发挥, 自然会使文章具有深度。

有这样一个材料:一位日本大学生, 在某公司应聘求职, 没有接到通知书, 企图自杀。不久, 意外地接到了该公司的录用聘书, 原来在登记考分时出了差错。可是没过多久, 他又接到了解聘通知书, 原因是该公司了解到这个青年自杀的情况后, 当机立断, 将其解聘。据此材料写文章, 如果我们就事论事, 大谈这个日本青年心理素质如何差, 它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这也不算离题, 但是没有深度。如果能推而广之进行升华, 其效果一定会更好。可以这样引申发挥:“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有考试失败而跳水的, 有经商折本而投河的, 有下岗失业而喝药的, 也有失恋痛苦而上吊的,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这些现象的本质只有一点, 那就是感情脆弱, 意志薄弱, 经不起严峻的考验。它会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们青年人必须严肃思考这个问题。”这样由点到面, 进行升华, 揭示材料的社会意义, 自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文章也有了深度。

(三) 由正到反, 辩证分析。

我们看问题时, 不能只看事物的正面, 还要看到反面, 也就是说,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全面地看问题, 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深度。

有人写《谈逆境的作用》的文章, 在提出“逆境可以成才”的观点以后, 接着运用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实证明:“像王克伟家里非常贫穷, 父亲靠在街头巷尾卖唱挣点钱供他上学。经过努力学习, 结果他考上了名牌大学。”这样只从正面说理, 未免太浮浅了。如果能从反面推进一步, 就有深度了。可以这样写:“是的, 逆境可以成才, 但是也有身处逆境, 没有成才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清楚, 那就是他们面对逆境, 没有坚强不屈的意志, 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没有奋勇拼搏的精神。缺少这些成才必要的条件, 当然就不能成才了。”这样写文章也就有了深度。

(四) 由果导因, 探根求源。

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结果, 这是知其然, 只有知道原因, 才算知其所以然, 认识才算有深度。

《长江一日游》写道:“小时候我就向往长江, 想到长江大桥饱览风光。只是好梦总是难圆。直到今年暑假, 我才圆了这个梦。那天我和爸爸来到长江, 眼前景象令我吃惊:江面上漂浮塑料袋, 散发难闻的气味, 岸边倒满生活垃圾。唉!长江怎么是这个样子。我不敢多看一眼, 便匆匆离去。”文章只叙述污染现象这一结果。如果能揭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文章就有深度了。可以接着这样写:“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恶果?是人类, 是人类随意抛洒塑料袋, 随意倒掉垃圾, 才弄成这个样子!人类啊, 快快行动起来, 拯救污染的长江, 拯救自己的灵魂吧!”这样写揭示了造成污染这一结果的根源, 文章便有了深度。

(五) 由旧到新, 推进一步。

这是指我们在认识事物时,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现, 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找到了比前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巧写高中英语作文 篇3

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会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即使文章没有什么语法错误,这样的文章也会逊色很多。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我们应该力求灵活多变,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使文章不再枯燥无味。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力求使句式表达灵活多变。

1. 使用分词(短语)、 with复合结构等,使句子简单明了,严密紧凑

例1. 一般表达: Our school lies at the foot of a mountain, there is a river flowing in front of it.

高级表达: At the foot of mountain lies our school, with a river flowing in front of it.

例2. 一般表达: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lecture hall. Many students followed him.

高级表达: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lecture hall, followed by many students.

2. 使用被动句式,突出表达中的重点

一般表达: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高级表达: Something should be don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3. 使用主从复合句,避免过多的简短句式,使句式复杂、多变、灵活

例1. 一般表达: To our surprise, the little girl knows so many things.

层次提升: What surprised us most is that the little girl knows so many things.

例2. 一般表达: This is the school. I studied in this school five years ago.

层次提升: This is the school where/in which I studied five years ago.

4. 使用成语、谚语,使语言更显魅力

Every coins has its two sides.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ohn a dull boy. (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二、 巧妙运用过渡性成份

过渡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不仅关系着书面表达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着考生书面表达的成绩。下面我举几类过渡性词语的例子与大家分享一下:

1. 表示递进的过渡性词语

what’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besides; in addition to; to make things worse; still; also; not only ... but also ...; even; as well;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worst of all; especially; in particular

2. 表示空间的过渡性词语

on the right/left; on one side of ... on the other side of; at the foot/top/end of; in the middle/center of; in front of; at the back of; next to

3. 表示时间的过渡性词语

first, then, next, finally; firstly, secondly ... finally;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ast, at present, in the future; in the end, at last; recently, after a while, at first, all of a sudden, from then on, from now on, at the same time, meanwhile,after that, since then

当然还有其它类型的过渡性词语,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我就不再悉数举例。

三、 注意谋篇布局,分段合理

通常文章都要有开头、展开以及结尾三部分,如此才会使文章层次分明,意群清晰。下面我就以“generation gap”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写这篇文章。本文要求以儿子(女儿)的身份,用英语写一篇文章,谈谈子女如何做才能消除与父母间的隔阂。

1. 构思(列大纲)

我们应该根据作文的要求把文章分成三段,即现象、解决办法和自己的看法。

时态:一般现在时

人称:主要用第一人称

2. 找点、遣词

第一段(现象):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2) 双方之间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存在很大差异。

(3) 举例说明这一现象。

第二段(解决办法):

(1) 学会尊重父母,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避免冲突。

(3) 和父母多沟通,交流。

尊重父母:respect our parents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the virtue of Chinese people

避免冲突: don’t argue with them

与……沟通: communicate with our parents

第三段(你的看法):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篇4

Mid-Autumn Festival that night, I am everyone on the balcony prepared moon cake. Grapefruit and other things to worship, on the balcony full moon, round moon like a round moon cakes, the moon seems to have a beautiful posture fairy walking. I heard that there is a legend called Change to the moon, we listen to my mother talk about the story of the moon, we listened to said: ”Poor Change it!“ We eat while watching the side of the month while chatting, chatting happy The

How memorable Mid-Autumn Festival, how poor Change fairy!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中秋节。我问妈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妈妈说;“中秋节是为了祭拜嫦娥,祈求平安。”

中秋节的那天晚上,我么大家在阳台上准备了月饼。柚子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来祭拜,在阳台上赏月,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圆圆的月饼,月亮里似乎有一位身姿优美的仙子在走动。听说有一个传说叫嫦娥奔月,大家听妈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听了以后说:“好可怜的嫦娥呀!”大家一边吃一边赏着月还一边聊天呢,聊得这开心。

写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5

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大家都会坐在院子里赏月,这一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便早早在院子里等着。

以往的月亮可勤奋了!太阳还没有下班,月亮就开始上班了。可是今天与众不同,月亮却迟迟未出现,我心中生出了猜疑,难道今天月亮睡过头了?爸爸妈妈和姐姐一样疑惑重重,所以我们吃完饭就坐在院子里等待月亮出现。大约晚上七点多,天渐渐变暗。往东一看,天边的云镶着白色的边。过了一会儿,害羞的月亮才慢慢的升起来,可是她这位害羞的小姑娘还要用银白色的面纱遮住自己美丽的脸庞。慢慢地,月亮升起来了,越升越高,一朵朵镶在银边的云,变成了整片银白色的云,放着银光。过了一会儿,月亮身上像附着什么重担似的缓缓上升,最后它突出重围,升到天空中了。月亮可真圆啊!像一个银色大玉盘,挂在天空,又像一块无瑕的玉佩。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一点灰色的斑点。这可让我浮想联翩,难道……?

对了!广寒宫!上面有美丽的嫦娥和强壮的吴刚。此时,大地已披上了银色的杯子,河面波光粼粼,我们全家都陶醉了,抬头望着,望着……

写一个中秋节的作文 篇6

天空的星星三三两两地散发着光芒,月色照亮了漆黑的夜晚,微风轻轻地拂过那衣裳,几个褶皱随着轻风渐渐消失,好似几个皱纹渐渐疏展开……

我抬起一个小小的桌子,与父母亲人走上楼顶,辽阔的屋顶上,淡淡的月光投射在奶奶的身上。我好似看见一道道褶皱在眼前移动。

放下桌子,放上圆圆的月饼,打开袋子,我拿起小刀,在月饼上慢慢地切着。一块块月饼在桌子上摆放着。

诱人的香味从月饼里飘出,缓缓,一丝丝的香气在屋顶漫延,向着月亮飘去。啊!好香啊!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合家团圆,幸福的滋味在心头萦绕。

我拿起一块月饼,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着,一股味道流上我的身体,带着一股伤感,不知为何,心中又有一阵痛。

我不去管它,自顾自看着月亮,月亮也静静地望着大地,今夜,不再孤独。有了我们有了老人,有了小孩,有了父亲,有了母亲,到哪儿都是一个家。

父亲举起杯子,我们也拿起杯子,杯子互相撞击,发出清碎的声响。我看着大家,感到非常地愉悦,心是一样的开心,我不再觉得无聊,在这里,与家人,吃月饼,赏月亮,我咧嘴一笑,品味着这独特的美食。

屋顶的几盆花也随风舞蹈,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风姿,它们在风中摇曳,嫩绿的叶子张大的臂膀,叶中央的花朵绽放着笑脸。

月光投射在奶奶的脸上,我定晴一看,几条岁月的痕迹在奶奶的额头尽显它们的威风,它们侵占了奶奶的面孔。时光一去不复返了,那些皱纹像麻花一般在额头上停滞着,不肯离去。

时间过得太快,奶奶不再是过去的她,我也不是过去的我,但我们仍是过去的我们,一样的幸福,一样的快乐,一样的互相照顾。

走下楼去,我看见吴刚伐完了桂树,玉兔捣完了药。他们好似却见到了亲人。

高中写中秋节的作文 篇7

一仅就只言片语而简单立意

〖作文题目一〗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在“文革”中, 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 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 当风暴袭来, 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 她以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的学生就根据材料中的“整整七年”立意为“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就“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立意为“兴趣能创造奇迹”;就“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立意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永不言弃”;就“等待, 让老音乐家获得了重生”立意为“不能像守株待兔似地等待”“学会等待”等。

这些立意都没有考虑材料的主旨来立意, 只是抓住材料中的一个词, 或是一个句子很片面、简单地立意。与题目中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相去甚远。

二只凭似是而非的直觉轻率立意

比如有的学生就作文题目一, 凭直觉认为两个音乐家身处逆境存在徘徊选择。第一位音乐家选择快乐地活下去, 第二位音乐家为了捍卫心中美好的东西而以死抗争, 就立意为“徘徊对一个人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简单地就直接谈“选择”。

〖作文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两匹马各自都拉着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快, 而后面的一匹马常常停下来。于是主人就把后面一辆车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货都搬完了, 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 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 流汗吧, 你越是努力干, 人家越是要折磨你。”回到马车店的时候, 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 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养一匹, 把另一匹宰掉, 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 (要求同上)

有的学生根据作文题目二中的材料, 立意为“祸从口出, 我们应谨言慎行”。这种立意显然是不能准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赞扬前一匹马的脚踏实地;批评后一匹马的投机取巧。他只是凭直观感觉, 看表面现象, 好像主人杀死这匹马只是因为它多说了话, 或说错了话。

上面所举的立意方式虽然能够全面理解材料, 比第一种仅就只言片语立意考虑得更多, 但这种理解只是误解, 只看到表面现象, 没有把握材料的中心。这种立意也失之偏颇。

三对题目中的材料添油加醋立意

〖作文题目三〗

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做珠宝生意。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只装珠宝的盒子, 拿高级香料熏染得馨香扑鼻, 又用美玉和翡翠装饰得珠光宝气的。有个郑国人看到这只盒子, 出高价买了下来, 然后把里面装的珠宝全部还给了这个商人, 只带走了盒子。 (要求同上)

下面是学生根据材料三而写的引出文章论点的几段话:

第一, 郑国人选择了这件华丽的饰品, 而把珍珠还给了商人。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他是犯傻。而我不这样认为, 一个普通的木盒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但是一个用名贵的木兰而且用香料熏染得馨香扑鼻的木盒, 那价值可就与众不同了。所以价值需要发现。

第二, 木兰香, 是种相当名贵的香粉, 而那个楚国人没有眼光, 竟用木兰做成盒子, 且将盒子装饰得珠光宝气,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有点侮辱了木兰。然而, 郑国人就学会了转变, 他花高价买下了这个盒子, 且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就是因为郑国人转变了对盒子的看法, 看到了木兰的价值。因此学会转变对同一事物的看法。

第三, 你知道一块精致圆润的玉是如何雕琢出来的吗?是通过从选玉, 到设计样式, 再到雕琢等一步步复杂的工序;是经过无数工人的双手, 才使玉显现它最完美的一面。因此, 成功的路是遥远的。

上面的三段文字, 习作者对原故事展开联想, 添油加醋, 自己去演绎故事。当然, 如果所演绎的故事是在材料含意的允许范围之内, 那还勉强可行, 但是上面所演绎的故事大大超出了材料含意的范围, 是随心所欲的联想。所以, 这种对材料添油加醋后所进行的立意, 显然是不正确的。他们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来立意。

四无视材料与材料的联系粗浅立意

〖作文题目四〗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 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 这里没有对话, 没有微笑, 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 他说:“清晨, 空气是那么清新, 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 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 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 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 该精神抖擞才对, 可是, 如此美妙的清晨, 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没有一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一位叫流少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 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要求同上)

就这则材料学生立意有不少不当的地方, 比如谈“表情”“笑容”等。这些立意没有综合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失之粗浅。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我们周围笑容缺失, 以“笑容缺失”或“微笑缺失”等立意才是扣住了题意。

造成上面立意不当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 就是把握材料的中心。如何全面理解材料, 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呢?

第一, 全面分析材料, 准确概括中心。有些题目中的材料是客观叙述。材料中没有抒情句、议论句、主旨句。针对这种材料作文题目, 应全面分析材料, 如果是多则材料的题目, 更应综合考虑各则材料, 找到它们的聚焦点, 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

第二, 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 更好地把握中心。有些题目中的材料往往会有主观情感态度, 或通过人物的语言, 或通过命题者的议论抒情表现出来。这些就是通常说的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它们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 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 就可以把握住中心。如作文题目一, 抓住材料中的人物“笑道”“自杀”等关键词, 把它们对比分析, 就能把握住材料中心。又如作文题目四, 抓住材料中的“ (这里) 没有微笑”“没一点惬意的笑容”“当今社会笑容缺失……”关键句, 材料的中心就显而易见了。

怎样让高中学生写好英语作文 篇8

一、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1.学生一进入高中,笔者通过讨论和举例,让他们清楚知道英文写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使用Internet,与国外亲戚用英文聊天;写英文邮件;写英文求职信……

2.笔者还详细介绍了《英语写作课程》(Functional Writing)一书,让他们知道短文写作的体裁形式多种多样,有生活实际运用较多的应用文;并告诉他们这些是较容易掌握的,以化解他们的畏难情绪。

3.在第一节写作课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在电脑室上课,内容是学习用电子邮件给不同组的同学写邀请信;并在课后张贴学生的优秀范文,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在称赞与肯定中培养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1.要积累短语词汇。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新教材每一个模块的重要短语和句型,每天抄写和背诵,长期积累来提高词汇量。

2.要背诵每个阅读课文中的主旨段落和较多短语句型的段落。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记忆重要短语句型,积累话题写作的内容和培养语感。

3.要收集英语写作各种题型的格式和篇章结构,收集常用的开头和结尾的优美句型,并背诵佳句,甚至佳作。

4.要有自主学习的系列写作练习。在专项训练的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练习,学生应该把课堂里学到的技巧在课外加以运用实践。

5.要注意写作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另外,时刻提醒学生“Don’t write what you think, just write what you can.”

三、认真组织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技能的教学

1.构思阶段——讨论为主,注意紧密结合。笔者认为,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本身,巧妙设计一些练习活动,并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生生的运用语言的机会,充分讨论写作主题,从而激活写作灵感;认真审题明确要点后,讨论可用的语言素材,形成写作思路,以做好写初稿的准备。

2.写时阶段——仿写为主,注意文章整体性。模仿优秀的英文范例,在学习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对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帮助极大。阅读范文可以使学生争强感性认识,熟悉作文所必需的开端、衔接、结尾等基本技巧;笔者以模块6 Unit Four Global Warming教学写议论文为例,简单介绍教学过程:

(1) 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段:开头点明话题。 第二段:用分类式的方法分析不同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第三段:归纳总结或发表评论。

(2) 归纳常用句型并造句: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

*People argue that… / They agree that …

*… hold the view/opinion that….

* … disagree / hold a different opinion that …

* first, second, third / on the other hand / besides / …

(3) 阅读范文: (NMET2002书面表达)

最近,你校同学正在参加某英文报组织的一场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公园要不要收门票?请你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给报社写一封信,客观地介绍讨论情况。 60%的同学认为:1.不应收门票 。2.公园是公众休闲的地方。3.如收门票,需建大门、围墙,会影响城市形象 40%的同学认为:1.应收门票,但票价不宜高。 2.支付园林工人工资。3.购新花木。

(4) 学习范文中的连词和主题结构: (黑体字部分)

(5) 仿写练习。

3.评价阶段——鼓励为主,注意及时反馈与修改

(1) 自我修改与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要求他们仔细认真检查一遍,看格式是否正确,要点是否齐全,开头结尾是否合理,有无简单的单词和语法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然后自己给这次写作任务评分。

(2) 小组相互修改与评价。小组同学互相交换习作,并通过讨论彼此的错误和较好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再提供一次学习的机会,及时修改习作,然后小组长给同学的习作评分。

(3) 班级投映修改与评价。小组长选出一篇较好的习作,在全班投映并朗读。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并集体修改,让学生找出习作中较好的短语、句型等闪光点。然后笔者通过投映展示范文,并强调写作要点。

(4) 制作班级写作板报。要求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课后上交。笔者从中挑选8篇优秀作品,并做简单的评语,然后让他们制作成一个精美的班级写作板报,在班级中展示。

学生自行批改有助与于他们提高书面表达中的语言准确性。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以互相帮助,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写与改,不仅学会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且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使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

写中秋节的小学作文 篇9

中秋佳节月儿圆,满城浸于桂花香。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途径西园小广场,那里的金桂银桂开得是那么热烈,那么沁人心脾。我突然想像课文《桂花雨》中的小主人公那样尝试着摇桂花,爸爸不仅赞同,而且还提议:“我们可以把摇下来的桂花做成桂花糖,让这份香味保留更长久!”于是,我们合理分工,我负责摇花,爸爸妈妈承担接花的任务,接花的容器是妈妈脱下的外套。我先找到挂满花朵的枝条,然后使劲地摇,摇阿摇,桂花纷纷落下,大多数都听话的落在了外套上,有不听话的落在了地上,更有些调皮的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身上,好似要让我淋个桂花澡。不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

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求着妈妈做桂花糖。第一步,筛花。首先,我细心地挑选出树叶和一些明显的杂质,然后我用筛网匀速的上下左右抖动,网兜里的花瓣像一个个快乐的精灵忘我的舞蹈着,一根根嫩茎随之抖落下来。等她们跳得累了,一番淋漓尽致的清洗晾晒作为对她们的犒赏。第二步,腌花。我在晾干的花瓣上轻轻洒上些许食盐,十分钟以后再次冲洗晾干。第三步,蒸花,为了去除桂花的青草味,这一次我在桂花里洒上适量白糖放入锅里蒸上五分钟后晾凉。这时的桂花由原先的嫩黄、金黄转变成了棕色,但香味犹存。第四步,拌花,这是最后一步程序,我找来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先铺一层桂花再倒入蜂蜜将其淹没,一层花一层蜜直至淹满为止。妈妈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腌泡,花会带蜜,蜜会带香,到时我们就可以做各式桂花甜品了。”

这时,我忽然想:不知广寒宫的那棵桂树是否也花团锦簇了,不知嫦娥是否也做了桂花糖?我愿这个中秋月圆人团聚,花香飘永久!

写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篇10

还有一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更为人熟知。除去诗词内容,最喜欢的是整首词的序,“秉承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能想象地出在中秋夜,弟控苏东坡独自畅饮整夜,思念其弟,挥洒笔墨作此词。还有一点喜欢苏东坡在那个时代就能以月的阴晴圆缺看透人间的悲欢离合,不免受当时的佛教影响,尽管人生如此,也依旧寄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景。人到底能否长久呢?幸而,苏东坡在之后的中秋节,与其弟相团聚,写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大概,现如今节日所被赋予的是一个同身边人勇敢说出爱的契机吧,是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一切情。

苏东坡写《记承天寺夜游》,是我最为嫉妒他的,写月色好,信步闲游,一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就足够令我欢喜了,更别说能在这月夜有一位能前去邀约散步的人儿了,可巧的是这友人也未入睡,“怀明亦为寝,相与步于中庭”,这样赶巧上天的事我嫉妒嫉妒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当时第一次在课本上读到这儿,没有被惊艳到,后来越读越觉得妙,脑海中一幅青冷色调清风徐徐竹柏沙沙斜影交错的画面兀地出现,两位友人共话诗词,缓缓远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真的是最直白向世人宣告:看,这我朋友,我俩是知己。当年语文老师讲解的是:苏轼背贬之后仕途失意,做的是有职无权的清闲官,但在我看来苏东坡也为自己有这样一段友谊欣喜好久吧。

作者|九仁班 石雨君

谈高中生如何写好英语作文 篇11

一.注意格式

英语写作有很多题型,有书信型,日记型,记叙型,议论型,说明型等。有些作文的格式是很直观的,是一种模式或常识,有些学生往往不在意这一点,导致失分。所以,写作时要注意它们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二.写好开头

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好的开头能使人眼睛一亮,为之振奋,让读者不由自主的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写作上也是如此。文章的开头一般来说应尽量做到开门见山,用简单明白的叙述引出文章的话题,使读者了解文章要谈论什么,一下引起读者的兴趣。评卷老师一眼看见就觉得这句子不错,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印象提上去,自然会给高分。但要注意精炼,不能使文章整体比例失调,影响全文效果。

三.写好主体

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那就要求在写作中把握好这几点:

1、句子要正确。2、句子要平行。3、句子要连贯。4、句子要有逻辑性。5、句子要避免过多重复。6、句子要避免头重脚轻。7、句子要避免汉式英语。8. 用好过渡词。9.中心突出。怎样达到这些水平呢?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在练习中提炼自己的基本能力:

1.增加本身的词汇

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写作时可能出现要写的词记不起来、要用的词拿不准、尤其是遇到同义词、更不知用哪一个好、或词性没记住,结果乱用……. 这都说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单词的时候多花点力气,要从单词的音、形、义入手,最好不要单独记忆单词,这样容易遗忘,要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把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必须掌握外,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增加词汇。

2.掌握基本语法

英语中虽有很多句子与汉语相似或相同,但语法与汉语不尽相同,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好语法。英语中有六种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六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应牢记这五种基本句型,并不断地练习运用。

(1)主 +谓 (2)主+谓+宾(3)主+谓+宾+宾(4)主+系+表(5)主+谓+宾+补(6)there be 句型。这六种句型虽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需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要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3.背诵优秀范文

要写好作文,必须读背记。多度背可以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套用定型语式句式,语套模式和行文模式,用于英语学习更是见效。因为一种语言的具体意义是表达。所以掌握一个结构模式或行文模式就意味着具有生成无数语气和语篇的能力。语言模式的作用好比数学公式,非常重要。优美的语言起到文雅的艺术性,而经典的语言模式则存在于范文之中,所以要熟读背诵。

4.练说带写

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词造句,由词生文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说。这样可以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模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景,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中。通过口语交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别怕说错,练习中,他们自己就会纠错,最终达到准确流利的程度。

四、写好结尾

好的结尾往往要彰显主题,进一步强调或肯定全文中心思想,起个总结作用。但要注意首尾照应和语言的简洁。在许多人的实践中,不少好的文章结尾经验方法可以借鉴。常见的结尾方式有:1.首尾呼应法。2.水到渠成法。3.含蓄结尾法。4.反问结尾法。5.号召结尾法等。文章结尾的处理:或铿锵有力,让人拍手叫好;或读后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或留下悬念,给人想象的空间。但切忌太突然,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中秋节写事的作文 篇12

我们最熟悉的节日是中秋节,因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且碰巧是爸爸的生日。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在这一天,月亮是最圆的,象征着团聚,也称为团聚日。民间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比如吃月饼、赏月、赏桂花。每个中秋节,每个人都吃月饼,月饼包括菠萝、玫瑰、火腿、叉烧等许多品种。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以下告诉你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元朝传下来的:元朝时,中原人民不愿被蒙古人残酷统治,反叛元朝。朱元璋想联合抵抗力量一起起来,但袁兵找得很紧,不能传递这个消息。他的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做蛋糕的计划,把写有“八·十五起义”的纸条藏在蛋糕里。然后他们被分别派往全国各地的起义军,通知他们8月15日晚的起义。8月15日晚,全国各地起义军同时起义,一举推翻了元朝。为了纪念这一成就,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现在,我们吃月饼是为了珍惜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庆祝团聚,用月饼祝福幸福的生活。

写中秋节的初一学生语文作文 篇13

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后羿娶了一个叫嫦娥的女人,给了她长生不老药。一天,嫦娥独自在家,一个人来偷这个长生不老药,嫦娥就把长生不老药吞了下去,她就变成了一个神仙,飞到了月亮上。只能和玉兔在一起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有了观月、吃月饼的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是吴刚伐桂,有一个叫吴刚的人犯了天罪。被玉帝命令他到月亮上砍大桂树,他砍一刀,桂树就变回去,他才知道这棵树是永远砍不完的。到现在还砍着呢。人们为了纪念,就在中秋节的时候,就习惯喝桂树茶。

古人把月亮当作相思的象征,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都写了月亮。亲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赏月,这就是团圆。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很自豪,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高中生写好散文结尾的四个技巧 篇14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结尾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46-02

《当代艺术散文精选》序文中将散文定义为用第一人称来创作,用真实自由的笔法来展现个性、情感和心态的艺术短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性,而富有真情实感的散文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散文,更要让他们尝试创作散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结构的构建,提高学生对散文人文艺术性的感悟。教师可以从散文的结尾做起,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散文的写法。

一、含蓄蕴藉,妙用象征

在散文的结尾处可以使用象征的手法,这样可以起到含蓄昭示的作用,让人们在品味结尾处象征意蕴的同时产生意味深长的感觉,这能让散文的厚度有所增加。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用象征的手法来结尾,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散文结尾部分的象征表达,感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再来尝试创作,掌握行文关键。

在《囚绿记》的结尾处,作者写道:“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在这里作者将常春藤作为自己的好友,凝聚了一定的象征意味,将常春藤比作了不折不挠的斗士,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会向邪恶势力低头的决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类似的写法来进行创作,例如有学生在写作《春天的感怀》中,在整篇散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外婆逝世之后,心中痛苦,为了派遣心情来到了郊外欣赏春天的美景,他描写了春季所看到的各种美丽的景色,如空中飞舞的柳絮和落花等,最后发出感慨:“春花飘落下来,仿佛外婆没说完的话一般,我听懂了,哪怕最终会凋零,也要开出一个灿烂的春天。”在这段结尾中学生也同样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赋予“落花”新的含义,表现的是内心的坚强。

散文具有一定的内化美,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散文的时候要注重把握内涵,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象层面,而尝试在结尾处用象征手法则正是让他们尝试深入文章的情感深处,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意味深长,一语双关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品味散文中一语双关的结尾,感受其四两拨千斤的妙笔,从文字的表象层面深入到另一个层面,感受更加深厚的寓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创作散文的时候用一语双关的方式来结尾,在写作的过程中尝试挖掘自己的深层次情感,让散文更具有深意,更加隽永深沉。

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荷塘月色》的结尾部分,在《荷塘月色》的结尾部分,作者突然从荷塘之景延伸开,写到了采莲的事情,“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在这里实际上也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表面上说的是宁静而美好的江南景色,又联系到了妻子已经熟睡的场景,但是实际上却是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从“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来展现内心的哀愁,从妻子的熟睡来反衬自己夜不能寐的愁苦心情,表达的实际上是自己无法从现实中得到理想的“宁静”,而这正是残酷的现实给作者带来的结局。通过感知这样的片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如何用一语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表面看写的是现实情况,但是实际上则是反衬内心的纠结。

郁达夫曾经说过,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作者在每一篇散文中都表现出了比以前任何散文都强的个性。而一语双关的结尾其实也是散文作者个性化的展现形式。由于使用了一语双关的方法,所以使得散文变得更加厚重,致力于藏意,这让散文在实中显虚,虚中有实,更有韵味。

三、提升境界,锤炼哲思

秦牧说过丰富的知识有助于思想的敏捷,有助于作品内容和意境的开拓。其实在散文结尾创作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能够用富有哲理性的话语来结尾的话,那么将使作品的境界得到提升,让文章的结尾和文章的主题交相辉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这样的(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6页)方法来展现自己的智慧,让散文的境界得到飞跃。

《故都的秋》的结尾部分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里用富有哲思的笔墨,实际上展现出的是作者对这种都市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是却求之不可得而产生的含蓄心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加入一定的哲学思考,如有学生在创作《生命的伟大》的时候就运用了富有哲思的话语来提升了创作的境界,“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而我们则是它的一个个细胞。人的身体有新陈代谢,而我们人类的死亡又何尝不是宇宙新陈代谢的过程呢?我们是宇宙中如此卑微的细胞,但是我们却是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宇宙的辉煌其实也和我们有关……”这段描写意味深长,将生命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用独具匠心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写出了学生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

钟敬文在谈到散文的时候曾经说过其需要两个主要元素,那就是情绪和智慧,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它将成为“木制的美人”,变得呆板而枯燥。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散文结尾的时候也要注意让他们将智慧和哲思凝聚到散文之中,这可以让散文提升境界,体现出独特的趣味。

四、相互映衬,以景传情

散文是所有文体之中最悠闲自在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关注散文名篇的结尾,尤其是关注那些以景来结尾的散文,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美,感受散文以景传情的内在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并在结尾处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来进行收尾,注重托物言志,用更为含蓄的手法来映衬出散文的情韵。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紫藤萝瀑布》的结尾,从“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等景物描写中得到感悟,理解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以景传情,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并尝试在自己创作的散文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如有学生在创作《钓鱼一刻》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写道:“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我心潮澎湃,在层层波纹之下,有多少生命在活动啊,那是一个欢乐的水晶宫,也是我所无法预知的世界……”在这部分描写中,学生描写了湖面的景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景物描写和学生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表现效果,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以景传情的方法能够让散文更好地展现作者的主观意愿,体现审美情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在结尾处描写一些传情之景,让散文变得更加深刻。

“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这是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提到的一句话,这句话用来形容散文创作再好不过,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结穴”,也就是散文的结尾,只有写好散文的结尾才能够有始有终,让散文显得更加完整,更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写中秋节月亮的作文400字 篇15

“什么时候的月亮是最圆的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很久,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中秋节的月亮很圆,但我不曾这么想过。

团团圆圆,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饭是最美好的事了,可是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愿望在许多人眼中那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一个奢望。

中秋节夜晚有多少父母以泪洗脸,又有多秒人在望着空中的那轮明白寄托自己思家的心情,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过这样一句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它往往是寄托相思的一个信物,对于一些远在他乡求学的学子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在梦里,他们经常梦见自己和家人在中秋节那天吃月饼,赏月亮,当梦醒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个孤单的`人。

中秋节地月亮好圆,可是怎么总觉得自己身边是那么地凄清,哦,原来,今年中秋节的餐桌上少了一个人,所以我才是那么地不自然……

“咦,今年中秋节吃汤圆怎么那么苦,难道没有放堵穑坎皇牵是因为今年的中秋节少了一个人”

月亮虽有圆的,但我总觉得得今年的月亮缺了一小口,难道他被天狗咬了一小口吗?关于写中秋节月亮的作文

相关推荐:

中秋节日记大全

中秋节作文大全

中秋节黑板报大全

写中秋节赏月的作文200字 篇16

我们吃过了晚饭,早早的就在院子里搬上桌子,放上椅子。在桌子上放上赏月时吃的东西。就等着月亮跑出来了。

月亮终于出来了!它又大又圆,皎洁明亮。让人不禁想起来了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别说小时候的李白了,哪怕就是天天看月亮的人,恐怕也看不出这月亮和真正的白玉盘有什么两样吧。

我仔细地看着月亮,上面有三个阴影,嗯,那个婀娜多姿的身影应该是正在翩翩起舞的嫦娥吧!那个小小的身影,应该就是那个小玉兔在勤劳的捣药吧!而另外一个最最强壮的身影,我想应该就是吴刚在砍那棵不死的桂树吧!

如何指导高中生写好日记 篇17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恒心,使其坚持写下去。

写日记的关键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坚持。许多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写日记的好处,头脑一热,便决心百倍地写起来,能够做到一日一记甚至一日几记。但是几天一过,热乎劲儿就没有了。或因为为其他作业所累,或因为觉得没什么可写,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开始一天两天不写日记,殊不知一日松,日日松,日记一事,也就由多到少,由少到无,最后不了了之了。

要让学生写好日记,就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一般说来,开头并不太难,难就难在学期中这一段,这时初始的兴趣渐次衰减,新的兴趣还未产生,日记一事也就面临夭折的危险。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的引导。我的做法有二:一是严格要求,有布置,有检查,务必把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让学生准备两个日记本,甲本上交以后,用乙本写,甲本下发以后,要求马上上交乙本。如此循环往复,既可以使学生没有偷懒的时机和借口,又可以使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来批阅学生的日记,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要求,可谓一箭双雕。二是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可以把学生日记中的精彩文章在班内展览或推荐到报刊发表(现在很多的中学生报刊有专门的栏目发表学生的日记作品)。使大量学生在日记这一点上有骄傲的资本,得到成功的满足。一般来说,学期中间这一段时间过去以后就好办一些。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习惯,一有闲暇,一有感触,就提笔去写。写日记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写就觉得缺点什么,不写就不痛快。就像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日记中有我的喜怒哀乐,有我的得失荣辱,它就像一面保留图象的镜子,反映了我生活的脚步。它每天督促我自省,鞭策我进步;它是我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写日记的作用,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写日记的热情,这是促使他们写下去的重要一环。

其次,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日记写什么呢?写生活,写思想。这里的生活,指学生日常所参加的各种活动;这里的思想,就是指学生自己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各种看法、各种见解等。前者我要求学生不要写成生活起居注,记流水帐,而要有一定的剪裁,既要写出一个完整的过程,又要有一定的详略安排,如能带点文学色彩则更好。后者我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的认识。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六至十八岁之间,他们对客观世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看法,大脑已经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他们对摆在面前的每一件事都在分析,判断,并能作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他们的这些心理活动如实记录下来,以此来丰富学生写日记的选材空间。

当学生确实觉得无材料可写的时候,就要帮助他们开拓新的选材领域。比如有一学期,我发现学生写日记的篇幅明显减小,还出现了三言两语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一个学生甚至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今天我实在没什么可写了。我意识到学生写日记正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因此,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写课文作文的建议,即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材,可以扩写、缩写、改写课文情节,或者干脆写读后感,写评论。一下子使学生的日记内容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也不为无话可说而犯愁了。

第三,要宽严相济。

我要求学生写日记,有的方面严格,有的方面则非常宽松。像上文所提到的每天坚持写、按时上交等方面的要求就很严格,从不含糊。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懒惰的学生不能坚持天天写,在临近交本子时,才突击几篇,日记成了“补记”。我坚决反对这么做。为了培养学生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开始的几周,我每天收阅;学生初步养成习惯以后,则每周收阅一次;逐渐地每半月、一月收一次。这方面要求严格了,学生也就有了天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了。

但是也有不严格的地方,首先,在书写上,我要求学生直接把日记写在本子上,不用打草,不需重抄,换言之,就是要求学生下笔成文,要修改就直接在本子上改 。这样书写就不如作文那样整齐,涂改的多,字迹也潦草一些。对此我不做过分要求——要知道学生天天写日记,哪能篇篇都精雕细琢呢?而且当前学生负担重,是人所共知的。教师如果无限制地要求 ,学生是不堪其苦的。反过来说,教师要求松一些,学生花费时间少,也就容易坚持一些。其次,在内容上,我要求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必受作文时的一些要求的限制。长也行,短也行;不必郑重其事,不必胡编乱造,完全可以随便点,亲切点,开个玩笑也未尝不可;完全按照自己的生活、思想,随心所欲。

还有一点我的要求也很宽松,就是对出现在学生日记中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给予充分的理解,不抓小辫子,不打小报告。如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一些对某某老师的不满,有的学生对学校的一些合理的规定也有异议,有的同学同情犯错误的同学等。对此我从不横加斥责,因为本来高中生就不容易在本子上记录自己的真实思想,如果再对他们有所限制的话,他们就更不会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了。我们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事、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思想反映出来了,老师要是没有正确的态度,那么学生以后还怎么敢再写?我的做法是:正确引导,不扩大影响,使学生信任老师,这也是一种宽容吧。

以上是本人在指导高中生写日记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现芹献于方家同行,敬请指正。

上一篇:忘不了那株蒲公英作文下一篇:合作社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