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基训练(共6篇)
P1 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伴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站在的新学期的起点。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新学期课堂教学要怎么教,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是老师们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就这个话题,结合假期里我们组老师们备课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体会。
P2 高效课堂、快乐课堂一直是我们的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困难。
减负,是教育部于2013年8月21日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我们的必须要做的事情。
反思我们自身,很多时候布置作业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布置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很多家长也表达了家庭作业多的看法。
对此老师们也压力很大,心里也有疑问“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
那么,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呢?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该思考、探索与实践的。
P3 是不是少留点作业,就是减负,多讲点内容就是高效了呢?其实不然。
“减负增效”不只是作业布置的时间和设计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整体入手,从课堂教学的这个根出发,只有把握住了课堂教学的这个根,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抓住了,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减负”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减负第一点是实现课堂高效。
此外,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新课标的精神把握不准确,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双基”训练,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人说抓双基训练就会把课堂搞得“支离破碎”,然而发展需要能力,而能力从实践中来。课标还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牢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很显然,语文实践离不开双基训练。
P4 打造高效课堂应采取的措施:
1、做到课堂上的两抓:一抓自学,二抓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必须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有所获,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就像在超市购物,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是有价值的,对自己是有用的,是快乐的。
2、教学就是教学生自己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先学,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规定好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量,在学生学习期间,教师不要走出教室,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很无所谓而不重视;教师不能借此机会板书,不能写检测题目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精力;教师不能东张西望;不能大声辅导;要及时表扬自学好的同学。教师要抓住学生自学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情,为教师的讲打好基础,做到讲课时的有的放矢。
3、教师的教要做到教重点、教难点,教疑点,关键是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学,发现学生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师生共同探讨疑点,最终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和归纳,重在掌握学习的方法。
4、当堂训练,让学生高度紧张,不停思考,不停动手,不停的攀登更高的目标。
P5 拿三年级来说,在上学期的教学中发现,三年级的孩子不像低年级,识字需要老师带,他们已经可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与技巧。比如按相同偏旁来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来识字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零散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整体上还是很单一。原因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系统做好归纳与引领。经过反思,以下是我们年级组在寒假整理出的识字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三年级我们主要采用的还是大家也都在用单元整体预习识字,每个单元在讲课文之前拿出一到两个课时来进行识字教学。与上学期不同的是我们加入了学习单和学法提示。出示自学要求的同时给出学生自学的方法。
比如归类法,可以让学生把单元生字进行归类,把相同结构、相同部首、相同读音、形近字等总结到一起,辨字组词。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把形近字在学习的初期就区分开来。
还可以用词串法。词串法就是把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集中学习的方法。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的《翠鸟》,可以把鲜艳、翠绿、浅绿、赤褐色、小巧玲珑、透亮灵活这些词组成一个词串提供给学生,识记这些词的同时,一个颜色鲜艳,小巧灵动的翠鸟形象就出来了。记忆词语就和课文内容结合在了一起。教会了学生这一次,以后学生就会自己梳理总结。再例如在教学《军神》时,很多老师把“愣住、镇定、担心、失声”等表现沃克医生心里变化的词语放在一起集中学习,再进行复述课文大意。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词语,同时也有条理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能力。这样的的方法同样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使用。
3是理解词义法。
4是延伸记忆法,在《哪吒闹海》的词语教学中,一位把银花朵朵、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放到了一起,不难看出,这些词语结构相同,然后让学生读准词语,也让他们从中找到规律,并大胆向课外拓展。嗷嗷直叫,喜气洋洋,生机勃勃,这些词语,学生说得是精彩纷呈,既有效地巩固了新词,同时也大大积累了ABCC式成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像这样有固定模式的词语很多,ABAC、AABB、ABAB式等,都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延伸识记。小组内还可以一人说一个,用接龙的形式比一比,在趣味中就落实了双基。
P6 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就是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让学生有效的自学,并且落实双基。这是林州实验小学用的学习单,还是以第一单元为例。有生字新词学习单。
P7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单 P8 重点语段学习单。这样是学习单适合出示在课件上,引领孩子自学预习课文。课件制作起来也非常简便,学生看着课件就可以完成。
P9 经过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之后,我们还找到了林州实验小学分享的他们的预习卡。横向分为预习项目、预习方法、预习内容、小组评价四部分,纵向分为认字词、读课文和归类识字三部分。最后还附有书写描红。
P10 在预习完成之后,要进行预习达标卡的填写。还是以自学和小组合作为主,完成自测。看到这样的预习卡和达标卡,在反思我们之前的预习课,缺少了方法指导和测试环节,在落实双基上确实还不够扎实。
如果我们也制作这样的预习卡,无疑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但是我们手头其实就有这样现成的资源,之前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比如语文订的七彩课堂,每一本书中都会夹着一本预习卡。有的老师把预习卡让学生回家做,由于没有监督和方法指导,回家的预习特别是读课文的效果并不理想,还有的学生干脆把预习卡丢在一边,没有利用。这也和我们平时只留预习,却不检测有关系。经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要实现减负增效,那么预习课应该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P11
一、当堂预习——七彩课堂预习卡
1、认字词
2、读课文
3、归类识字
4、当堂练写生字——写字书
(课标要求10分钟)
二、当堂检测——练习册上的部分题(方法:自读、小组轮读、做自测题、小组评价,教师抽查等)
这样的好处是在单元整体预习课上可以比较扎实的落实双基,而且把预习卡、写字书、练习册都拿到了课堂上来处理,既完成了对学生的检测,又使课堂高效,把作业放到课堂上来完成,减少学生回家后的负担。
P12 高效课堂不是讲的内容越多越高效,而在于一节课学生真实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究竟得到了多少锻炼。学生的掌握情况怎么来,就要靠讲课和训练相结合。
老师们可以加入课前小测(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检测学生该课字词的掌握情况),课程的设计要吃透教参,抓重点,一课一得。(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拓展阅读和练习),最后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加入课后检测(课后检测包含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拓展丛书阅读、小练笔等,根据每课的不同情况选择)
P13 以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为例,在课前三分钟的时候设计的是字词小测,小测的方式是大屏幕出示或者用测试纸,直接给出学生看拼音写词语和形近字组词的练习,这样做的原因也是通过考试发现,部分学生的拼音掌握不牢固,老师读着听写词语的时候往往都能写上来,可一到做题或考试时,就半天拼不出来或者拼错。所以这样小测的好处就是直接贴近考试的题型,帮助一部分学困生练习拼读。
当然,词语的检测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词串法,在这里出示一连串关于翠鸟外貌的词语进行听写,勾勒出翠鸟漂亮的外形,再由此导入到课文,也不失为另一种好方法。
在当堂检测中可以设计学习单,完成对课文内容、写法的回顾和梳理,这一点上还可以结合练习册,如果练习册上的内容正好试用当堂检测,那么在课上就可以把练习册完成。还可以拓展丛书和小练笔。但所有这些都不应脱离课文,所以的检测还是要围绕一课一得的这个“得”来设计。
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设计分层作业或选做作业,解决班级学生两极分化,做作业时间不一致的情况。《翠鸟》这一课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写作拓展,一般的学生只要搜集资料,完成喜欢的段落背诵就可以。
P14 在学完一课或第一单元后可以进行归纳性的小测。比如,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以进行单元内的专项测试,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班级竞赛或小组比拼的方式进行。例如,火眼金睛形近字比赛,看拼音写词语大比拼,小组内合作写一写第二单元中的同类词语。
拿听写词语来说,传统时候我们的方法是拿着课本翻到词语表念一个学生写一个,或者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写,提高积极性。但是这样效率很低,优秀学生写完了干等着,学困生跟不上。如果将一单元的词语归纳成看拼音写词语来进行限时比赛,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的同时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也得到了专项训练。上学期期末复习的时候,使用了这个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学期可以应用到平时每个单元结束后的小测试中。
P15 高效课堂的问题先说到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大点,如何落实“双基”。
“双基”即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
字词句段篇是基础知识。即字音、字形、词义、成语运用、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常识等。
听说读写是基本训练。
有人说,《语文课程标准》很少提到技能训练,是有意“淡化训练”。其实不然,语文能力是实用能力,任何实用技能都需要经过扎实的基本训练。慎提“训练”,是针对频繁考试、大量练习的现状,想尽量减少那些低效、无用、机械琐碎的“习题化”作业练习。
P16 教育部关于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突出重点,削枝强干,重视积累、感悟和语感,强化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正落实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这里的训练指的是课堂上训练。能力从练中来,而堂上有计划的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老师们真的都非常努力、用心,但是总会出现现实和理想状态的差距,教学效果就是不佳,其中原因就是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解课文内容,把必要的语言训练推向课外。这样做,一是教师无法及时指导,二是放到课外,往往是有量无质。P17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加强堂上训练,才能落实双基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课堂训练要有针对性。语文的课堂练习不是盲目的,它和课文教学一样,需要进行设计和备课。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达到加强双基训练的目的。认真落实每个知识点,突破难点,不搞花架子和满堂“灌”。《赵州桥》就练学生的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夸父追日》就练学生复述课文,《陶罐和铁罐》就练习怎么写好人物的对话„„每节课内容不求多,但求“实”。之前的教学,我们一直在努力将透一个知识点,却忽略了让学生练透一个知识点。练习册是使用没有针对性,不是配合可以用的恰到好处,而是为了做完而做,“学”、“用”脱节,值得我们反思。
P18 设计语文课堂练习还要有层次性,才能高效。
练习的第一个层次是“复习性练习”。复习性练习是对当堂知识进行回顾,再现,比如我们经常的当堂检测。我们在备课时可以将复习性练习设计成学习单在课文讲授完成后进行练习。
理解性的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知识内容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也可安排学生当堂做,作为这节课的拓展。
而第三个层次的“巩固性练习”,应用到教学就是做试卷。反观我们做试卷的方法,大部分老师还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的效果又如何呢?
P19 对一个知识点,老师们讲了又讲,练练又练,而学生呢,确是错了又错。这无疑是老师们最痛苦的地方。而且学生的错误就想打地鼠一样,遍地开花,不是这出现了问题,就是哪里又掌握不好了。很多老师就把这单纯的归结为学生基础不行。但是,面对学生试卷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正应该是我们老师想办法解决的吗?
在不少优等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很多学生都会提到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其实老师也应该建立“错题本”,但老师的错题本则应该更加专业,更加系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建立题库。P20 以前老师们也会建立题库,但不可否认会有应付的现象。大多都是在学期末,在网上搜几套卷子拼在一起,或者从已有的试卷和练习册中各类型的题都选几道,几天就出一套。但是老师们想一想,我们这样建立起来的题库,对学生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拿到这样的题库,对学生的常错题、易错题,对试卷的典型题,甚至是必考题,老师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吗?
教师们建立的题库应该包括“错题”“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应该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对重点尤其是难点、精点进行整合,在系统学习基础上重点解析,使得教学和复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P21 学生的错误总是会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发生,而且会经常重复发生,简直防不胜防,这一点老师们都深有体会。如果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都能及时记录整理,那么题库中的每一个例题就是一个真实的知识盲点。老师们在不断发现盲点记录盲点的过程中,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训练。期末是时候,就不会出现老师们最头疼的学生基础不牢固,小错不断,遍地开花的情况。
老师们可以参考这五步来建立题库:1积累错题、典型例题,2找出“病根”、考点,3分类归纳、整理,4检测巩固再积累,5交流补充。
在这五步中需要强调两点:
P22
一、随时归纳,随时积累。
题库的建立必然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教学的进行,不断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薄弱之处。学生的作业、试卷收上来之后,老师们要尽快批改,然后及时记录。做到随时归纳,随时记录,随时积累。特别是对基础知识,更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比如最常见的看拼音写词语,一到期末复习时,我们的学生就会一张一张试卷的做,每做一套试卷就把所有的看拼音写词语都做一遍。但是考试时,学生还是会有错误。这就是没有针对性盲目做题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在学期初就对学生的错字进行积累归纳,在平时反复针对易错字进行听写练习,那么到期末复习时,就可以用积累了一学期的错字针对训练来代替题海战术这种低效的方法了。P23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学生类似内容的题目如果错误率很高,老师们一定不要盲目的拓展练习,而是要研究错误的根源和知识点,把重点向学生思维方面倾斜,找出学生究竟为什么错,将“病根”解决了再进行练习,才能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比如在单元小测中,发现学生“苹果”的“苹”的拼音出现了错误,经过分析可以知道学生并不是不会读”苹“这个音,应该找到的原因其实是学生的韵母“in”和“ing”出现的混淆,那么in和ing就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点,出成给生字注音这样的题型积累进题库,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将这两个韵母掌握。否则,这次学生将“苹”这一个音改对了,下次在出现qing和qin,jin和jing,学生还是会错。
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学生修改病句出现错误,有的时候是缺乏语法知识,对句子成分不了解。这时候如果不加以语法指导,仅仅让学生靠语感来判断,错误率当然高。所以题库不只是错题集,更应该是学生易错基础知识点的集合。如此,课堂训练的实效才得以落实。
P24 除了加强训练,考试对于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有人可能会问:考试还用学吗?实则不然,考试也是需要很多技巧的。
考试是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包括知识、能力、心里素质三个方面。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学生考出好成绩的前提,但不是全部。很多同学平时学习很用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表现都很完美,可一到考试就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被忽略的考试技巧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P25 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考试题型,其适用的答题技巧往往是不一样的,例如,英语的同义词“陷阱”,数学如何做没有解题思路的题目,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在原文中找答案,如何在形近字组词中保证会的生字不丢分,等等。这需要各科老师们为学生归纳、总结。
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条通用的考试技巧。
技巧一:针对不同难度的考试,应采用不同的考试关注点。不同难度的考试,其考查的重心是不一样的。难度大的试卷考察的是能力。难度低的试卷考察的是学生的细心。难度低一些的试卷是不是孩子们就能考高分呢?拿我们最熟悉的班级月考来说,如果试卷其中绝大多数题目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容易题,那是不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就会很好呢?不尽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容易题上“阴沟里翻船”的现象,不少同学是看见题目“狂喜”,好!太容易了!然后是“狂做”,急风暴雨,刷刷刷,什么“细心审题”、什么“规范做题”、什么“耐心复查”,通通抛于脑后;考后是“狂言”,“××科,这次起码95分,基本上是满分”; 知道成绩或看到试卷后,则是“狂悲”和“狂悔”,唉哟!当时要是再细心点就好了!当时要是把题目再看清楚点就好了„„,出现这种“五狂”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不知道,“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不失分”,当试题已经不能靠“难度”来拉开分数间的差距时,它就只能靠“细度”来拉差距,这时同学们就应该把考试关注的重心转移到“细心”、“规范”、“严谨”上来,做到 “会的题保证能一分不失”!,如何指导学生靠细节上的“小分”积累来取得考试的优势,同样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告诉孩子们的。
技巧二:建立、把握良好的考试节奏。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考试的时候老师不再读题。这导致第一次期中测试时,有个别孩子没有答完卷子,20分的作文还没有来得及写,就收卷了。还有的学生出现丢题的现象,因为老师不读题,自己审题不细,做题时没有按照题号逐一做下去,导致有的题空着,不是不会,而是根本就没看见跳过去了。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考试习惯导致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1、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
2、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先慢后快的速度开始答题。
3、题目有了思路就赶紧做,不要犹豫。
4、整体把握、抓大放小、该放弃的就放弃。
5、建立检查意识。)
技巧三: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记得还在一年级的时候,我问孩子,你紧张不?孩子们都大声答,不紧张!是啊,低年级的时候是老师紧张,学生没感觉。但是到了三年级,我很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的考试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主动跟我说,张老师我好紧张呀!张老师我考完试腿软!这都是孩子真实的感受。适当的紧张可以让大脑专注,但过度紧张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帮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建立平常心就十分必要。
技巧四:解决难题的技巧。解难的技巧往往是高年级学生常遇到的,需要“靠船下稿”,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如先用“直觉”最快的找到解题思路;如果“直觉”不管用,可以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从中寻找思路;也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然后进行尝试。
考试是我们无法避开的问题,所以在研究教学的同时,研究考试也老师们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将考点及技巧研究透了,才能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障学生的成绩。
P26 除了针对性和层次性,课堂训练要重视方法的灵活性。
生动活泼的高效的语文教学,只能是生动活泼的高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结果。因此,双基训练的方法要有灵活性和趣味性,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不要简单重复,要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不感到过重的负担,要在愉快的过程中掌握到扎实的语文知识,练就过硬的语文能力。
P27 运用思维导图让课文更生动。
从重点的内容出发,逐步画出与重点内容相关的事物,就可以组成一幅网状组织结构图,这幅图可以把事物之间的地位主次呈现出来,还可以把各个事物与主干中重要事物的层次区分出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试着使用,可以让学生画病句的病因,画一字开花,画课文的脉络,还可以画自己的写作思路等等。
P28 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低年级的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可以该单元的知识点为内容,办手抄报。具体内容不作要求,由学生自己确定。选好内容再配上图案,添上色彩,一张张精美的复习手抄报就诞生了。然后,老师从中挑选办得好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进行展示,学生就会主动去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再巩固、再了解。
再比如高年级的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可以让学生写复习日记。在写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写进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日记写好后,老师必须选一些写得好的在班上朗读,指出好在哪里,还要注意哪些地方。由于学生在写之前,必须复习教材。这样虽然目的是复习,但形式不一样,内容也有深华,这样的作业学生更乐于接受。
P29大家假期应该都读了丁丁老师关于作文写作的一篇微信文章,在相继之后的第二篇文章中,丁丁老师又推荐了不少好的方式方法,比如为了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回家后阅读时间少,可以让学生们都短小的童诗,不少孩子都坚持了下来。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购买了表扬卡,但是往往学期初的时候用得很不错,后来就不再坚持用了。
其实不论是思维导图、知识手抄报,还是坚持读诗,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老师们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让枯燥的复习和训练变得丰富多彩。
P30 由此可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在于课堂,只有打造高效课堂,扎扎实实地落实双基,将学生的练习放到课上,才能使学生摆脱重复性的无效作业,实现“轻负担”。
不仅如此,课堂还是提升教学成绩的根本。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落实双基训练,才让学生告别盲目的题海复习,通过有效的针对性训练来达到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成绩的提高,实现“高质量”。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加上寒假期间我们组老师们共同研究的体会,希望能或多或少带给老师们一些收获。相信我们的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做得更好。
P31 最后用窦桂梅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
关键词:数学,高效,小组,预习,展示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数学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反复讲, 学生被动听, 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难于消化吸收, 思维没有得到拓展, 能力没有得到加强,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把新一轮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结合各地实践经验,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与建设班级数学小组、开设并重视数学预习课、上好数学展示课.
一、建立与建设班级数学小组
小组合作是课改的灵魂, 高效课堂就是要以组为单位,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及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主学习, 预习交流, 纠偏, 纠错, 从而达到快节奏、大容量、全方位的效果.那么, 如何建立与建设班级数学小组呢?
1. 依成绩划分若干个小组, 小组可冠名, 名字要有激励
性, 富有挑战性, 小组名字要写在黑板上, 甚至可加上组员的名字, 这样更易监督, 也让学生有自我约束的意识.
2. 小组内依成绩编号, 每组大约6~8人, 如小组内第一
名为1号, 第二名为第2号, 第三名为第3号, 其余依此类推组内可结对子, 如1号对8号, 2号对7号, 进行互助, 对学.
3. 教师为加强对小组考评, 可当堂公布考评结果.
数学课往往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为防少数几个“精英分子”在唱独角戏, 可以组内不同层次学生实行不同的加分制度, 如1~2号讲解得好只给1分, 3~4号则给2分, 而6~8号讲得好却给3分.若一人多次讲解也只能加1分/增加次.为防抄袭, 应付了事, 教师可对小组成员的解答进行追问.比如对只报答案者要求其说出详细的过程、理由, 一旦断定是抄袭则扣该小组6分以上 (最好让学生自己承认抄袭) , 对全组已完成预习部分的小组可加分 (规定完成时间, 由组长申报, 但抄袭者、乱写者扣分) .
4. 教师为了建设好数学小组, 可开一节班会课, 发动学
生讨论如何建设小组, 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激励、考评各小组可通过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表达时的声音及能力.可组织学生互讲, 对着练习怎样讲评、点评, 怎样手握教鞭授课, 怎样在展示时与座位上的同学互动, 等等.在这些方面做得好的班主任也可现身说法, 到其他班去“讲学”, 传授经验.
5. 组内评选优秀组员, 组间评选优秀小组, 可称优秀组员为“后起之秀”“进步之星”等.
优秀组员、小组要公示, 要大张旗鼓地表扬.
二、开设并重视数学预习课
教师要有准备地上课, 我以为备好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就是最好的准备.有了学案, 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 并能按要求自主预习, 合作学习, 也让教师能更好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很多数学教师都忽视了预习课, 认为它可有可无, 或只是进行新授之前的一种摆设.在创新课堂教学的今天, 预习课成为了新教学模式的关键.尤其对于数学学科, 探究性问题多, 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也就是探求知识的生成过程, 知道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能到哪里去.课本中的公理、定理都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 如若不先期预习, 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又怎能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盲然到熟能生巧呢?我以为,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 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学习目标, 生成课本的重点、难点并将之转化, 突破所以预习课要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自学, 对重点、难点的分散讨论, 并通过自学、互动等形式对自己找出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又可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为展示课做准备在如此充分的预习课的基础上, 学生在展示课上有出色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当然, 预习课不能采用“放羊”式教学, 把预习仅仅当作做题, 而应交待任务、明确时间, 自身深入小组, 挑动学生质疑辩论, 最终在小组内取得一致意见.教师为检查预习效果, 可私下抽查某组某号的解答情况, 让学生说一说, 在纸上演示给自己看, 从而得到来自一线的反馈信息, 以便在上展示课时更有针对性地点拨、拓展.
三、上好数学展示课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跟着老师转, 老师讲到哪, 学生就听到哪.而展示课的最大亮点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它是由预习而生成的结果, 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习能力最真实的展现.它能让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并将更加自信, 对学习数学更有活力与激情.展示课中的学生的交流不是简单比较答案, 应付检查加分.展示也不仅仅是展示解题过程, 而是拓展新的内容, 如可通过追问、比较等形式延伸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 将展示内容落实到组或人, 提前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这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2. 讲解方式灵活多样, 尽量抽号讲解, 这样每名学生在
小组交流时将会尽全力去准备,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 有助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3. 要求展示的学生要提前做好准备.
上组展示评价完, 自己迅速到位, 展示时手持教鞭, 身子不挡板面, 展示时学生声音洪亮, 脱稿或少看稿.
4. 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喜欢一言堂, 一齐上, 教师应精心安排有序而答, 鼓励学生点评, 敢于发表不同的“声音”.
5.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
发现学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总结规律、归纳方法, 等等.
【关键词】学科性 教育性 创新性 高效课堂
《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指出:从低效甚至负效→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活力。龙泉驿区基教科在《深入课堂,着力落实学科教育三大任务》也明确指出:学科教育三大任务和新课标三维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尤其是创新性任务更是对学科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静心思考“三性课堂”,需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换句话说,就是要我们转变“以分数衡量教学”的观念,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强的学生为最终目标。
一、高效活力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英语课堂中,学科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的达成上,那么如何让学科性任务得到充分体现呢?
1.兴趣从查找资料开始。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当今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 因此,上“Making sandwiches”之前,我先告知学生我们即将上《Making sandwiches》,让生利用周末时间对“三明治”的来历做了解,并对如何做三明治进行课本预习,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制作三明治的相关材料。即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就人文性而言,我们通过学习英语,制作三明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本课重要知识点为制作三明治所需材料,因此使用实物教授学习新词汇,是最直观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示范制作三明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专注、积极、敢言、乐表达给与及时地肯定。在学习了顺序词“first、next,then, after that,finally”过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自然表达。
3.学习方式多元在行动中实现。三性课堂强调学习方式多元,因此在<
二、高效活力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学习
英语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顶层设计倡导精神养育一种教育,教育培养一种精神。
1.资源利用充分。在<
2.氛围民主和谐。按照三性课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营造民主和谐,快乐有趣的英语学习氛围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机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本节课为动手实践课,将学生分成8大组,将自己的资源和组内同学共享,因此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将制作三明治的材料提前备好,在团队中享受动手制作、互帮互助的愉悦心情。
3.启迪适时合情。我们的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育人,所谓启迪,在这里就是养育情感,激发认识,昭示方向,感悟道理,领略智慧。<
三、高效活力的课堂应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深入课堂,着力落实学科教育三大任务》一文指出:创新性任务是指使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中,逐渐拥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1.知识拓展适当。我们的课堂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不能只局限于课标、教材和课堂,要针对学生的可接受力,适当进行知识技能训练,开阔眼见,打开思路,把知识教活,把人教聪明。<
2.思维参与充分。这是一节动手实践的课,这是一节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因此每位孩子都想制作自己最喜爱的三明治,what do you want in your super sandwich ?成了孩子们不厌其烦交流的主题,这个环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潜能和表达潜力。
3.好奇想象激发。记得曾经有位名人曾说过“好奇和想象力是创意生活的源泉”。为此,在<
一、狠抓集体备课, 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就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就是教师的备课。我们数学组从集体备课抓起。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 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期待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设计合理的教学预案, 拓展课堂教学思路,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针对集体备课, 我们初中教研组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提高备课质量。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创造性友好集团, 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转嫁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 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在集体备课时, 我们组无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 每个人在主备人的指导下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时候因为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点上, 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集大家的智慧定下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时讨论不出教学结果的时候, 集体备课可能会延续的时间长一点, 所以我们除了学校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外, 课下还会三两个人针对一些小问题再做进一步的讨论。这样, 年轻教师可以大展身手, 老教师可以讲解传授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 大家在取长补短中都得到了自身素质的发展。
二、侧重在课堂上的落实, 注重“先学后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我们备学生、备教材, 精研细磨学生的实际水平, 推测学生的兴趣点和盲点, 探讨教参、深研考纲、揣摩高考方向, 可以说把想到的力求落实到实处。“集体出智慧”, 备课的效果如何?我们不只停留在集体备课这一环节上, 还要看备课的落实, 重视听课与评课。每周三下午第一节是集体交流讨论备好一堂课的展示课, 大家一起听课后评课修改, 再分析今后上课应该借鉴什么。“多给机会, 少给面子”是我们初中数学组的评课原则。听完一堂课后少给上课者面子, 无论其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 平时交流时意见与建议都提出来。老教师讲完课后, 青年教师也敢大胆地给其指出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听课、上课就不是简单的仿效, 不是照搬, 不是重复。
课堂教学要注重“落实先学后教”。高效课堂、优化课堂关键在集体备课后课堂的实际操作。学案应该怎么用, 课堂提问的操作, 课堂检测的执行, 教师灵活掌握应以“先学后教”为原则。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到:提问要有梯度, 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度;做题过程中, 注重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例题讲解时,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做错或不完整的原因;课后作业, 强调学生审题和归纳理论。
在集体备课、上课展示、听后评课、课后操练的反复训练中, 新老教师都有所启迪和收获。这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发展, 也是求实务本的一种体现。
三、侧重授课后的延续, 注重限时练习
到了初三, 复习资料漫天飞舞, 中考信息也多如牛毛, 令人无所适从, 捡了西瓜又怕丢了芝麻, 天下的麻雀想捉尽, 最终费力不讨好。初三数学复习如何有效进行,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所做的仍落在“集体备课”上。方法在课内, 功夫在课外。
1. 出高水平的练习题。
限时练习是我们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面对众多的复习资料, 我们组集体研究分析考点, 在把握考纲的基础上列出训练提纲, 然后再依照提纲选择训练题。每一位教师都出一套自己认为可行的训练题, 然后汇总交流, 寻找几套训练题知识点的交集, 那么训练的重点部分自然就会形成。
2. 在训练中查漏补缺, 在比较中提高。
我们组一般利用晚自习前的小自习, 统一下发练习题, 同时收, 统一标准判分。在判卷的过程中, 各个教师遇到的问题, 学生出现的失误等, 在阅卷时教师就进行了交流, 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把握, 最后把共性的问题作为重点, 课上讲解。同时, 统一的判分标准下给的分数使各个班级之间形成一个比较。成绩不理想的教师自然会在课下督促学生, 暗中使劲。成绩好的教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那就再接再厉了。在相互竞争中, 教师的水平会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关键词:高效课堂;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55-1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构建高效地理课堂,要真正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课前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既不需面面俱到,也不能蜻蜓点水。
笔者在熟悉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不同班级的学生质量不同,教学终端的目标不同,教育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班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授课方式。农村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尤其农村工业不发达,因此在《工业的分布》这一节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就要针对学生对工业的认识从较浅薄的实例入手,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企业入手,慢慢引导学生对工业分布特点的理解并学会分析和应用。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也是教师运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结晶。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明确授课目标,努力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1.巧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设情境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巧设问题,环环相扣。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这节课时,笔者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关键,全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巧用身体资源,形象生动。在教学《地图》这节课的“不同的山体形态”知识点时,笔者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成拳,假设它是一个山体模型,然后找出山体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而四个手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手的小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悬崖。在进行形象演示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4.师生和谐互动,获得生成性知识。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课堂教学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的积极情感状态中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声音就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5.构建多彩课堂,兴趣和爱好是最持久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及时组织学生结合在学校论如何避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抓最实的课后持续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延伸
1.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完《中国水资源》这一内容后,学生便对家庭节水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回家挖掘家庭节水的潜能,然后学生做成家庭节水小报,相互交流。笔者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
2.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
《看企鹅》(张建平)
师:(指图)大家排着队这样边走边看,很有——
生:秩序。
师:“秩序”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词卡)
生:“秩序”就是表示很整齐。
师:有一定的顺序这就叫——
生:秩序。
师:小光可不是这样做的,他把人家挤到旁边去了,大家喜欢他吗?
生:不喜欢。
师:大家就向他投来——(出示词卡“责备”?)
生:责备的目光。
师:“责备”是什么意思?
生:“责备”就是很怪他。
师:对了。“责备”就是批评他。一齐读读。(生齐读)
师:小光知道人家责备他吗?
生:不知道。
师:从课文中哪个词儿看出来?
生:毫不在乎。
师:对了。(出示词卡)一齐来读读。(生齐读)
师:“毫不在乎”是什么意思?
生:“毫不在乎”就是他一点儿也不看人家一眼,不去注意人家的表情。
师:再看看课文中写他“毫不在乎”的句子,一起齐读一遍。
(生齐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字词教学,有些教师认为无足轻重,简单地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认读,算是“过关”。这样的学习虽然能让学生认识一些字词,但字词的意思却不甚明白。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张建平老师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秩序”的意思,这个词的音、形、义就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此时,张老师话锋一转:“小光可不是这样做的,他把人家挤到旁边去了,大家喜欢他吗?”通过这样一问,自然带出了“责备、毫不在乎”两词,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小光“毫不在乎”的句子,学生在一问一找中不仅明白了“小光那样做是不对的”,而且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在识字学词过程中明辨了是非、懂得了道理。整个教学过程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恰似行云流水,了无斧迹刀痕,实则匠心独运,真正将“识字与理解词义、初知课文大意”落到了实处,夯实了基础知识。
《二泉映月》(王崧舟)
师:同学们,阿炳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灵走进阿炳的那个时代,走进阿炳的生活。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贩摆主的水果,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写下来。(生写)
生: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子时,即使他说“对不起” ,摊主也不肯放过他,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
生:我还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着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床,没有被子,没有枕头。
师:是啊,你们看到,你们听到,你们感受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啊!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一起读。(生读,师引导学生一次一次地读课文中一段话,前后总共读了7次)
“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让他们在字里行间走上一个来回。在语文教学中,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运用、表达是终极目标。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王崧舟老师抓住课文的空白点,巧妙创设了写话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把自己的心灵走进阿炳的那个时代,走进阿炳的生活。由于阿炳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远,学生对阿炳的坎坷经历知之甚少,王老师及时创造了一个语文学习的“场”,让学生沉浸文本,发挥想象,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潜心与文本对话,借助语言形象来感受那个时代、感受阿炳那苦难的坎坷经历,从而加深了对阿炳及那个时代的了解。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压根没有感觉到王老师是在进行读写训练,只觉得自己是在和阿炳进行着一场心与心的对话。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是巧妙、灵动而扎实有效的。学生的理解、运用、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小镇的早晨》(吉春亚)
师:这么美的语言,如果不把它背下来,那可太可惜了。我们来一个背诵比赛,看看是你们背得快,还是我的记忆好。
(师生各自背诵,三分钟后)
师:我已经会背了,能允许我先来背诵吗?
(师试背,并故意漏掉“沿街、一些、两座”这三个句首词语)
生:老师,你背的时候漏了“沿街、一些、两座”这三个词语。
师:是吗?
生(齐):是的,是的,是漏了词语。
师:谢谢同学们的提醒。请帮一下忙,把我漏背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这三个词都是句子的开头词语,句首词在背诵时往往容易忽略,在背诵时,我们可以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以便提示自己,这也是背诵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果。经过大家的提醒,如果再让我背,我想一定能背得更好了,不过,我最大的愿望是同学们能超过老师,有这个信心吗?endprint
生(齐):有。
师:看谁能背这一段,背得有感情就更好了。(生个别背、全体背)
语言积累非常重要,这对学生阅读、表达和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背诵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有多种方法,吉春亚老师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渗透了一个抓住句首词来背诵的方法。她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上是很有章法的。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形成语感,感受语言的美,让学生对小镇的早晨产生喜爱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份情感,当教师提出背诵时学生兴致大增,接着采用师生背诵比赛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在背诵中吉老师故意漏掉三个句首词语,并告诉学生:“句首词在背诵时往往容易忽略,在背诵时,我们可以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以便提示自己。”其实这就是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果,学生背起来就有章可循。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的记忆特点,培养了背诵能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背书原来是这么简单。若语文教师都能像吉春亚老师那样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并常抓不懈,学生的背诵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语言积累将是“春色满园”。
《第一次抱母亲》(于永正)
师:最后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写字,看看课文最后的几个字。(幻灯片出示:翻、越、疚、吩咐,重点指导“越”和“疚”两个字)
师:这里面最难写的、最不容易写规范的就是“越”“疚”两字。拿出笔来,做好准备。写好字的第一步是读帖,通过读帖来了解每个字的结构,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这是最重要的。先看,一边看一边写。一个一个字地读。第二步叫描红,用钢笔在字上描,这一步非常重要,你描多了,这个字就属于你了。(生描红)
师:足正、身直,两只脚要放平,背要挺直,描一遍。描完了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遍,要照着字帖写,这一步叫临帖。“越”和“疚”要写两遍。(生写字)
师:谁是小书法家,到黑板上来写一写?(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写)
师:大家跟于老师写一遍。(范写“越”)这个“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要注意不要高;(范写 “疚”)“疚”字撇要长一点,有力度,捺要有脚。好,照着这两个字,再写一遍。(生写字)
师:满意了吗?不满意再写一个。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愿你们都拥有第二张漂亮的脸庞!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要把字写好非一日之功。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常抓不懈。于永正老师曾讲过:“指导学生写好字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于老师按照“描红——临帖——教师范写”这样的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整个书写过程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每写一遍都力求美观。并对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和方法,及时进行提醒与纠正。教学环节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写字。
语文课应该上得简单、扎实,就是要摈弃那种华而不实的“花瓶课堂”,因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永远是学校的基本功能。打造本色语文课堂,永远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锦江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基训练】推荐阅读:
用心打造高效课堂06-13
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10-09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05-27
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06-11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07-17
电子白板打造高效课堂10-12
打造高效课堂发言稿10-18
打造你的高效课堂11-23
有效创设情境,打造高效课堂11-30
培养自主学习力 打造高效课堂09-12